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心理学基础期末复习大纲123

心理学基础期末复习大纲123

心理学基础期末复习大纲123
心理学基础期末复习大纲123

《心理学基础》期末复习大纲

一、名词解释

1.心理学:是研究人的行为与心理活动规律的科学。

2.行为:指机体的任何外显的、可观察的反应动作或行动。

3.心理发展:是指个体随年龄的增长,在相应环境的作用下,整个反应活动不断得到改造,

日趋完善、复杂化的过程,是一种体现在个体内部的连续而又稳定的变化。

4.需要:是人的一种主观状态,是个体在生存过程中对既缺乏又渴望得到的事物的一种心

理反应活动。

5.动机:推动个体从事某种活动的内在原因。具体说,动机是引起、维持个体活动并使活

动朝某一目标进行的内在动力。

6.注意:是心理活动对某种事物的指向和集中,是人在清醒状态下时刻伴随其他心理活动

的特殊心理现象。

7.感觉:是刺激物作用于感觉器官,经过神经系统的信息加工所产生的对该刺激物个别属

性的反应。

8.知觉:是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事物的整体属性在头脑中的反映,是人对感觉信息的组

织和解释的过程。

9.记忆:人在感知过程中所形成的对客观事物的反映,当事物不再作用于感觉器官的时候,

并不随之消失,而能在人的记忆中保持长久不忘。

10.遗忘:是指经历过的事物不能重现和再认或者是错误地重现和再认的现象。

11.概念:是反映客观事物共同特点和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

12.情绪:是人类对于各种认知现象的一种内心感受或态度。它是人们对于自己所处的环境

和条件,对于自己的工作、学习和生活,对于他人的行为的一种情感体验。

13.智力:是包含学习能力、问题解决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的一种综合能力。

14.情商:用来衡量情绪智力,是指一个人最优的发挥个人智能(激励、自信等)和社交能

力(沟通、对他人的理解等)的能力。因此它对于一个人的个人和专业成长密切相关。

15.创造力:根据一定目的,运用已知信息,产生出某种新颖、独特、有社会价值的产品的

能力。

16.人格:是个人在各种交互作用过程中形成的内在动力组织和相应行为模式的统一体。

17.学习:是指学习者因经验而引起的行为、能力和心理倾向的比较持久的变化。

18.学习策略:是指学习者为了提高学习的效果和效率,有目的、有意识地制定有关学习过

程的复杂的方案。

19.元认知策略:是以认知过程本身的活动为对象,就是对认知的认知,即个体对自己的认

知过程和结果的意识与控制。

20.人际关系:是指人与人之间在交往中形成的直接心理关系,主要表现为心理上的好恶喜

厌、远近亲疏,即心理距离。

二、简答题

1.心理学流派

*精神分析:弗洛伊德,人在童年时期的潜意识经验及其导致的内心冲突是心理障碍的根源。

*行为主义:华生、斯金纳,反对研究意识,主张应当研究可观察的外显的行为;反对内省法,主张采用实验法;强调环境决定论。

*认知学派:奈瑟、西蒙、皮亚杰,研究思维等复杂的心理过程,旨在解释人接收、存储和利用信息的过程的信息加工论。

*人本主义:马斯洛、罗杰斯,反对精神分析学说与行为主义的偏激观点和决定论,主

张应当以正常人为对象,研究人类有别于动物的一些复杂的经验;注重人的独特性和社会性,强调人是一种自由的、有理想的生物,其行为主要受自我意识支配;人具有个人发展的潜能和自我成长的需要。

2.简述心理学的任务

(1)描述和测量:心理学研究的最起码的一项工作是在质和量上确定心里生活的具体事实,也就是要解决“是什么”的问题。(信度、效度)

(2)解释和说明:心理学研究不能只限于对心理现象的描述和测量,而应当从描述和测量中探求其规律,也就是要解决“为什么”的问题。

(3)预测和控制:心理学研究的第三方面就是能够预测因而也能控制行为,也就是要解决“怎么做”的问题。

3.简述心理发展的主要特征

(1)连续性与阶段性(2)方向性和不可逆性(3)不平衡性(4)个别差异

(5)发展的关键期

4.需要层次理论(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

(1)生理需要:是指维持生存及延续种族的需要。是所有需要中最基本、最原始,也是最强有力的需要,是其他一切需要产生的基础。

(2)安全需要:是指希求受保护与免遭威胁从而获得安全感的需要。典型的有:生命安全、财产安全、职业安全。

(3)归属于爱的需要:是指每个人都有被他人或群体接纳、爱护、关注、鼓励及支持的需要。认识具有社会性的动物,因此都具有团体归属感,并希望在自己所处的群体中建立和谐关系。

(4)尊重的需要:是在生理、安全、归属和爱的需要得到基本满足后产生的对自己社会价值追求的需要。(自尊、他尊)

(5)求知的需要:又称认知和理解的需要,是指个人对自身和周围世界的探索、理解及解决疑难问题的需要。

(6)审美的需要:是指对对称、秩序、完整结构,以及对行为完美的需要。

(7)自我实现的需要:最高层次的需要。即指个人渴望自己的潜能得到充分的发挥,希望自己越来越成为所希望的人物,完成与自己能力相称的一切活动。

5.动机与行为效果

(1)动机对行为效果或效率的影响取决于动机本身的强弱。

一般来说,当动机过弱时,行为者对活动持漠然态度,行为效果或效率必然很低;当然在动机强度过大时,有机体处于高度的紧张、焦虑状态,其注意和知觉的范围变得过于狭窄,也会限制正常活动,从而使行为效率降低。所以为了使行为卓有成效就应努力避免动机过强或过弱,使其处于最佳水平上,只有动机处于最佳状态时,在其他因素恒定的情况下,才能最大限度的提高行为效果或效率。

(2)动机对行为效果的影响还与个体行为的质量有关。

因为动机必须以行为为中介对行为效果发生影响,所以行为质量对行为效果的影响至关重要。

6.注意的特征

(1)注意的稳定性:是指在同一对象或同一活动上注意所能持续的时间。

(2)注意的广度:也叫注意的范围,是指同一时间能清楚把握的对象的数量。

(3)注意的分配:是指在同一时间内把注意指向于不同的对象。(影响因素:资源和材料限制过程)

(4)注意的转移:是指注意的中心根据新的任务,主动地从一个对象或一种活动转移到另一个对象或另一种活动上去。

7.影响解决问题的因素

(1)迁移的作用:迁移是已有的经验对解决新问题的影响。

(2)原型启发:原型之所以具有启发作用,主要因为原型与所要解决的问题有某些共同点,通过联想能找到解决问题的新方法。

(3)定势的作用:定势是指一种心理准备状态,它影响着解决问题时的倾向性。

(4)情绪与动机:情绪对问题解决过程具有增力或减力作用;动机对解决问题的效率也有明显的影响。

8.情绪与情感的构成要素

(1)主观体验:是个体对不同情绪和情感状态的自我感受。

(2)表情:是情绪和情感的外部表现,它是在情绪和情感状态发生的身体各部分的动作量化形式。

(3)生理唤醒:是情绪与情感产生的生理反应。

9.情绪与情感的区别

情绪和情感统称为感情。

情绪:(1)主要指感情过程,即个体需要与情景相互作用的结果,也就是大脑的神经机制活动的过程。

(2)情绪具有较大的情景性、激动性和暂时性。

(3)情绪代表了感情的种系发展的原始方面,为人和动物共有。

情感:(1)主要倾向于体验和感受,具有较大的稳定性、深刻性和持久性。

(2)情感是在情绪的基础上形成的,而且它又通过情绪来表达。

10.情绪和情感的分类

(1)情绪的分类:心境:是一种比较平静而持久的情绪状态。

激情:是一种强烈的、爆发性的情绪状态。

应激:对某种意外的环境刺激所做出的适应性反应。

(2)情感的分类:道德感:是根据一定的道德标准在评价人的思想、意图和行为时所产生的主观体验。

理智感:在认识和评价事物时所产生的情感体验。

美感:是根据一定的审美标准评价事物时所产生的情感体验。

11.简述情绪与认知的关系

*认知对情绪的影响:(1)感觉是诱发情绪的首要条件。(2)记忆与想象决定着情绪。(3)注意与思维也决定着情绪的产生与表现。

*认知对情绪的作用:(1)对情绪刺激的评价和解释。(2)对引起唤醒原因的认知分析。(3)对情绪的命名以及对所命名的情绪的再评价。

*情绪对认知的影响:(1)动机性功能:情绪能激发人的认知和行动的动机。

(2)信号性功能:情绪是人的思想意识的自然流露。

(3)感染性功能:人们之间感情的沟通需要情绪的感染。

12.创造力的特征

(1)敏感性(2)流畅性(3)灵活性(4)独创性(5)再定义性(6)洞察性

13.人格的特征:整体性、稳定性、独特性、复杂性

14.气质类型:多血质、胆汁质、抑郁质、黏液质

15.性格与气质类型的关系

(1)气质没有好坏之分,各种气质类型的人都可以发展出某种性格,但每种气质又都存在向某些人格维度发展的可能性。

(2)性格修正气质,气质感染性格。

(3)多血质的典型特点是活泼好动,反应快,善交往;胆汁质的典型特点是急躁,莽撞,情绪变化快;抑郁质的典型特点是敏感,孤僻,忧郁,常在内心经历暴风骤雨;黏液质的典型特点是反应迟缓,沉默寡言,沉静,忍耐。

16.简述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阶段及其主要内容

(1)婴儿期:此阶段发展任务是获得信任感,克服不信任感。

(2)儿童早期:此阶段发展任务是获得自主感,克服怀疑与羞怯感。

(3)学前期:此阶段发展任务是获得主动感,克服内疚感。

(4)学龄期:此阶段发展任务是获得勤奋感,克服自卑感。

(5)青春期:此阶段的发展任务是建立自我同一感,防止同一感混乱。

(6)成人早期:恋爱与婚姻是这一阶段的主要特征,所以发展任务是获得亲密感,避免孤立感,体验着爱情的实现,积极的成果是亲爱。

(7)成年中期:主要通过生儿育女,获得生殖感而避免停滞感,体现着关怀的实现,积极的成果是关怀后代。

(8)成年晚期:主要为获得综合的完善感,避免对自己的失望和厌恶感,体现着智慧的实现,积极的成果为体验完成人生的使命感。

17.学习策略的分类(迈克卡的三分法)

(1)认知策略:复述策略、精细加工策略、组织策略

(2)元认知策略:计划策略、监视策略、调节策略

(3)资源管理策略:时间管理、学习环境管理、努力管理、其他人的支持

18.影响人际吸引的因素

(1)个人魅力吸引:仪表、才能、人格品质(2)相似性吸引(3)互补性吸引

(4)人际吸引水平的增减规律

19.人际印象形成的主要心理效应及偏差

(1)首因效应(2)近因效应(3)晕轮效应(4)定势效应,即刻板印象

20.简述人际沟通的心理功能

(1)心理发展功能(2)心理协调功能:协调认知、协调情感、协调行动

(3)心理保健功能

三、论述题

1.试述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并举例说明。

学习动机的激发:是指在一定教学情境下,利用一定的诱因,使已形成的学习需要有潜在状态变为活动状态,形成学习的积极性。

(1)设置合理目标(2)有效利用反馈与评价(3)增加学习任务的趣味性

(4)合理运用奖励与惩罚(5)科学利用竞争与合作(6)向学生表达明确可行的期待(7)增强自我效能感(8)进行归因训练

2.试述如何根据多元智力理论来组织教学,并举例说明。

(1)多元智能理论认为,智能是在某种社会或文化环境的价值标准下,个体用以解决自己遇到的真正难题或生产及创造出有效产品所需要的能力。

(2)加德纳认为人的智力结构中存在着七种相对独立的智力,每种智力都有其独特的解决问题的方法,都有其自身的符号系统。七种智力为:语言、逻辑—数学、视觉—空间、音乐、身体—动觉、人际、自知智力。

(3)传统智力理论强调逻辑—数学智力和语言智力,而加德纳认为智力是多元化的···每个人在不同领域的智力发展水平是不同步的,人们可以根据自己的智力结构将各种智力有机的结合在一起从事工作···

(4)学校教育的宗旨应该是开发多种智能并帮助学生发现适合其智能特点的职业和业余爱

好···

(5)多元智力论的启示:树立新的学生观、教学观和价值观;向学生展示多方面的智能领域;注意鉴别并发展学生的优势智能领域;帮助学生将优势智能领域的特点迁移到其他智能领域。

四、相关考点:

1.个体心理结构示意图

(1)人是作为个体而存在的,个人所具有的心理现象称个体心理。

(2)心理学从两个方面研究个体心理现象:一是共同的心理过程,即个体心理活动形成及其行为表现的一般过程;二是个性差异,即人与人之间在心理活动倾向性与稳定性的心理活动特征上的差异。

个体心理:心理过程:认知过程:感知、记忆、思维、想象等

情感过程:对事物的态度体验过程

意志过程:意志行动的心理过程

个性差异:心理活动倾向性:需要、动机、信念、理想、世界观等

心理过程的稳定特性:能力、气质、性格

具体分析:

(1)个体心理过程包括认知过程、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三个方面,其相互联系、相互影响,构成了个体整个心理过程。

(2)个性差异是指个体在心理过程的发展与进程中经常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心理活动倾向与心理过程特点。在复杂的现实生活中,由于环境和所受教育的差异,以及自身各种因素的不同,人们在形成需要、动机、兴趣、信念、理想和价值观等方面,总会有这样或那样的差异,这些方面的差异表现为不同的心理活动倾向,影响人们的决策和行为。另一方面,个体在心理过程中还会形成稳定的心理特性。这两方面综合在一起,构成了个体完整的个性心理,或简称个性和人格。

(3)心理过程与个性心理这两个方面是相互制约、相互影响的,个性心理是在心理过程的基础上逐渐形成和发展的,并总在各种心理过程中表现出来;反过来,已形成的个性心理又影响着心理过程,使个体的心理过程总是带有个性色彩。心理过程与个性心理的这种相互关系从整体上反映着人的心理活动的共同规律和差异规律的辩证统一。

2.心理发展的关键期

(1)关键期的最基本特征是:它只发生在生命中一个固定的短暂时期。

(2)关键期:是指人或动物的某些行为与能力的发展有一定的时间,如在此时给以适当的良性刺激,会促使其行为与能力得到更好的发展;反之,则会阻碍发展甚至导致行为与能力的缺失。

(3)关键期并不是突然开始和终止的,它逐渐发展并达到高峰,,然后慢慢消退。

3.耶基斯—多德森定律

学习动机强度的最佳水平不是固定不变的,他往往会因课题性质不同而不同。当学习比较容易的课题时,行为效率会因动机强度的强度而提高;当学习比较困难的课题时,行为效率会因动机强度的增强而下降;在一定范围内,动机增强有利于行为效率的提高,特别在学习力所能及的课题时,其效率的提高更明显。

4.知觉特性:整体性、选择性、理解性、恒常性

5.影响遗忘的因素:

(1)遗忘进程受时间因素的制约。(2)识记材料很重要时,一般不容易遗忘。(3)识记材料的性质对遗忘进程有影响。(4)识记材料的数量和学习程度对识记效果都有很大影响。(5)识记材料的系列位置效应对识记也有重要影响。

6.增进记忆的方法:直观形象法、图表法、谐音记忆法、归类比较法、联想法、歌诀法

7.人际印象形成的主要特点

(1)一致性倾向(2)好坏评价是形成印象的基本依据(3)中心特性左右着印象的变化

五、选择题

1.心理学是介于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之间的中间学科。

2.持有“心理发展是由机体成熟预先决定与表现的”观点的心理学家是格赛尔。

3.人类行为的基本动力是需要。

4.思维的特征:间接性和概括性。

5.儿童数数要依靠头脑中的实物表象,如苹果、糖果等进行,这体现了儿童的形象思维。

6.神经元,即神经细胞,是构成大脑的基本单位。

7.由一种感受器官受到刺激而产生一种特定感觉的同时,又产生另一种不同的感觉现象称

为联觉。

8.在视知觉中,知觉的恒常性非常明显。

9.以概念、公式和规律等的逻辑思维过程为内容的记忆叫做逻辑记忆。

10.原始的基本情绪有四种:快乐、愤怒、悲哀、恐惧。

11.艾森克强调人格的结构包括三个基本维度:外向型、神经质、精神质。

12.由威特金提出的场依存型—场独立型反映了个体在认知过程中倾向性的差异,即依赖于

环境信息还是自身内部信息。

13.“江山易改本性难移”体现了人格的稳定性。

14.小明5岁,IQ110,大鹏10岁,IQ110,他俩的智力水平相等。

心理学基础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 现代心理学的研究与发展 一.心理学的含义:研究人的行为与心理活动规律的科学 二.人的心理活动:分为个体心理和社会心理 三.心理学流派: 1.1879年,德国著名心理学家冯特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创建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标志着科学心理学的诞生,冯特因此被称为心理学之父 2构造主义:构造主义的奠基人为冯特,著名的代表人物为冯特的学生铁钦纳。构造主义学派主张心理学应研究人们的意识,即人对直接经验的觉知。 3机能主义:由美国著名心理学家詹姆斯在20世纪初创立,认为心理学应该研究意识的功能和目的,而不是它的结构。 4格式塔心理学:主要代表人物有韦特海默、苛勒和考夫卡。认为人的知觉经验虽然起源与分离零散的外在刺激,但人所得到的知觉却是有组织的。 5认知心理学:1967年,美国心理学家奈瑟将当时各种研究成果加以总结,写出了《认知心理学》,标志着认知心理学的诞生 6.行为主义:1913年,美国心理学家华生发表了一篇题为《一个行为主义者眼中的心理学》的论文,宣告了行为主义的诞生(详见书P11\12\14) 7.精神分析学派:由奥地利精神病医生弗洛伊德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创立。 8.人本主义心理学:由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和罗杰斯在20世纪50年代创立。 第三章 行为动力 一.需要的含义:需要是有机体感到某种缺乏而力求获得满足的心理倾向,它是有机体自身和外部生活条件的要求在头脑中的反映。 二.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详见书P68) 三.动机的含义:推动个体从事某种活动的内在原因。具体说,动机是引起、维持个体活动并使活动朝某一目标进行的内在动力。 四.动机冲突的主要种类(详见书P78) 五.动机与行为效果(详见书P78) 六.归因理论主要内容(P83) 第四章 认知过程 一.注意的特征:稳定性(时间特征)、广度(注意范围)、分配(指向不同对象)、转移(根据新的任务转移注意) 二感觉的基本规律及其应用—后像:当刺激作用于感受器停止以后,感觉并不立刻消失,而是逐渐减弱,这种感觉残留的现象叫做感觉的后像。 三.知觉特性:整体性、选择性、理解性、恒常性 四.记忆的过程:记忆是一个复杂的心理过程,识记(前提、输入)、保持(中间环节)、再认或回忆(提取、恢复)是记忆的三个基本环节。 五.记忆的三级加工模型(详见书P126) 环境→感觉记忆(输入、暂时存储)→短时记忆 长时记忆 ↓ ↓ 信息丧失 信息丧失 复述 提取

2019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考试大纲

2019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考试大纲 新东方在线 Ⅰ.考试性质 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考试是为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招收心理学学科的硕士研究生而设置的具有选拔性质的全国统一入学考试科目。其目的是科学、公平、有效地测试考生掌握心理学学科大学本科阶段专业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方法的水平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评价的标准是高等学校心理学学科优秀本科毕业生所能达到的及格或及格以上水平,以利于各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择优选拔,确保硕士研究生的招生质量。 Ⅱ.考查目标 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考试内容涵盖心理学导论、发展与教育心理学、实验心理学、心理统计与测量等学科基础课程。要求考生系统掌握上述心理学学科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能够运用所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分析和解决有关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 Ⅲ.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 一、试卷满分及考试时间 本试卷满分为30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二、答题方式 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三、试卷考查内容结构 心理学导论约100分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约70分 实验心理学约60分

心理统计与测量约70分 四、试卷题型结构 单项选择题65小题,每小题2分,共130分 多项选择题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简答题5小题,每小题10分,共50分 综合题3小题,每小题30分,共90分 Ⅳ.考查内容 心理学导论 【考查目标】 1.理解和掌握心理学的基本事实、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了解当代心理学的发展趋势。2.能够运用心理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分析和解决有关实际问题。 一、心理学概述 (一)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二)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1.观察法 2.实验法 3.测验法 4.调查法 5.个案法 (三)主要的心理学流派 1.构造主义心理学 2.机能主义心理学

心理学考试重点

心理学考试重点 1.1、 心理学是研究 _________ 的科学(研究心理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 。 1.2、 从心理活动的动态变化过程、相对持续状态和比较稳定特征这三个维度来看,又可 以把人的心理活动分为 ___________ 、 __________ 和 __________ 三个方面。 1.3、 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想象等 对 事物的态度体验过程 意志行动的心理过程 注意、心境、激情、犹豫、灵感 需要、动机、信念、理想、价值观 性格、气质、能力 心理 学的具体研究方法心理学研究的基本1.4、 1.5、 1.6、 1.7、 1.8 、 1.91.10、 脑是心理的器官、心理是脑的机能 首先, _________ 。其次, ___________ 。最后, ________ 心理是客观现实的主观反映 _________ 是脑的机能,并不等于说脑能自发的产生心理。 _________ 心理活动的源泉。 心理的环境基础 ________ :气候、噪音、污染和灾害等。 :造成从众心理。 (- )是行为主义观点的创始人之一。 ________ ( ______ )提出的精神分析观点(精神分析学派)是唯一在临床上应用的。 1879年冯特在莱比锡大学创建了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标志着 【单选】 (一) (二) (三) (四) (五) 心理学研究的基本原则 1.11 > 【了解】观察法 【了解】调查法 【了解】测验法 【掌握】实验法

原则 (一) (二) (三) (四)

【能够区分】应激状态: ___________ 。 ________ 是人的心理活动或意识对一定对象的选择性和集中性。 【单选】注意具有如下三项功能:① _____________ 。② __________ 。③ __________ 。 【简答】不随意注意产生的条件 (一) 客观方面的因素主要有: 1. ________ 。 2. _________ 。 3. 。 4. 。 (二) 主观状态包括: 1. ________ 。 2. _________ 。 【简答】随意注意产生的条件 (一) _______ 。 (二) _______ 。 (三) ________ 。 (四) _________ 。 随意注意可以发展为随意后注意。 注意的特征 (一) _______ 。 (二) _______ 。 (三) 【区分】 __________ 。 (四) 。 【论述题】如何运用注意的规律组织与调节学习的过程? (一) _______ 。 (二) _______ 。 a ) ______ 。 b ) ______ 。 c ) ______ 。 (三) _______ 。 【区分感觉与知觉】 感觉是 _________ ;知觉是 ____________ 。 【选择】感觉的种类: ___________ 。 绝对感受性和绝对感觉阀限成 关系。 刺激物持续作用于某一感受器,使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叫做 __________________ 。 “人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人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说的就是 _________________ 两种刺激物同时作用于同一感受器而使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叫做 两种刺激物先后作用于同一感受器而使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叫做 _________ (吃完苦药后喝白开水,会觉得水变甜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叫做联觉。(例如在寒冷的冬天一件红色的羽绒服给人 的感觉,要比一件白色或蓝色的羽绒服温暖) 【判断】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整体属性的反映。 空间知觉: 。 时间知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运动知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3.10、 3.11、

心理学基础入门知识精编版

心理学基础入门知识公司内部编号:(GOOD-TMMT-MMUT-UUPTY-UUYY-DTTI-

第一章心理学概论 何为心理学? 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的一门科学,主要研究个体的心理:包括认知、动机、情绪和人格,以及团体心理学与社会心理学等等。 心理学源于西方哲学 心理学是一门古老而又年轻的科学,以现代心理学的观点来看,心理学起源于西方哲学。而西方哲学则发展自两千多年的古希腊。到19世纪末,生物科学的发展让心理学脱离了哲学,并逐渐发展为一门独立的科学。心理学开始被界定为科学的范畴。 第一次使用Psychologia 心理学的英文“Psychology”,有古希腊的“psyche”与“logos”两个词演变而来,意识分别为“灵魂”、“讲述”,连在一起称为“心理阐述心灵”。 1502年,塞尔维亚人马如立克首次用psychology这个词发表讲述大众心理的文章。这是有记载的心理学这一术语的最早用处。 第一个心理学实验 公元七世纪,古埃及的一个国王为了证明埃及人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民族。把两个刚出生不久的婴儿带到一个与世隔绝的地方,供他们吃饭饮水却不允许与他人交流。国王认为,等孩子长大发出的第一个音节一定是人类祖先的语言。他希望这个音节属于埃及语言。事与愿违,孩子们发出的第一个音节与埃及语言根本无关。国王伤心无比。 这是人类历史上,有记载最早的心理学实验,虽然失败了,但还是说明前人栽探寻人类自己的道路上已经付出了很多努力。

心理学与行为的关系 行为异于心理,但又和心理有着密切的联系。行为是有机体的反应系统。心理支配着行为,又通过行为表现出来。因此,心理学也成为研究行为的科学。 心理学深受其他学科的影响 从哲学中独立出来的心理学分为实验心理学和精神分析学。实验心理学是受物理学的影响;精神分析学是受医学的影响;社会学影响产生社会心理学。 心理学研究什么 心理学研究人以及动物的心理现象,它既研究个体心理学业研究团体心理、社会心理。 时刻都在发生的心理活动 不论我们自己有没有察觉。心理活动无时不刻不在发生。我们每天睁着眼睛的时候,它都切切实实的发生着。我们每天与人打交道时,有的人会让你高兴,有的人会让你郁闷,这都是一种心理体验;我们觉得饿了、心情愉悦了等等也都是心理活动的各种体验。心理学就是研究人的这些心理活动是如何发生的。 心理活动分为外在和内在两种,外在的个性心理可以被直接观察到,包括语言、动作、表情等,内在心理活动不能直接被观察,但通过某种途径可以间接的观察到,如认知、情绪、意志和人格等。所有的心理过程都是密切联系,相互制约的。 人有各种不同的“笑”:微笑,幸福的笑,苦涩的笑,痛苦的笑,奸诈的笑,艰难的笑,得意的笑,神秘的笑等等。尽管笑的内容、笑的方式都有不同的地方,但都是属于内心活动的外在表现。心理学正是通过观察人及它们之间的相互联系,并以此揭示心理活动的规律。

北师大心理学考研大纲及参考教材

北师大心理学院2015年MAP专业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心理学专业综合》考试科目命题指导意见 一、考试性质 《心理学专业综合》是2015年应用心理硕士(MAP)专业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的科目之一。《心理学专业综合》考试要力求反映考生的基本素质和综合能力,选拔具有发展潜力的优秀人才入学,为国家培养从事某一特定职业所必需的心理学技能的应用型高级专业人才,以解决都市压力、公共安全、灾害救助、危机防御等方面的实际问题。 二、考试要求 测试考生对于心理学专业的基本概念、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和运用能力。 三、考试方式与分值 心理学专业综合考试,由各招生单位根据应用心理专业硕士教育指导委员会提出的指导性考试大纲自行命制,全国统一考试,考试时间为180分钟,满分为300分。 考试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尤其相关心理学概念、实验与实践结合的深入论述。 四、考试内容 考试分为《心理学导论》、《现代心理与教育统计学》、《心理测量学》、《社会心理学》、《发展心理学》五部分内容。

第一章心理学导论一、心理学概述 (一)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二)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1.观察法 2.实验法 3.测验法 4.调查法 5.个案法 (三)主要的心理学流派 1.构造主义心理学 2.机能主义心理学 3.行为主义心理学 4.格式塔学心理学 5.精神分析 6.人本主义心理学 7.认知心理学 二、心理和行为的生物学基础 (一)神经系统的基本结构 1.神经元 2.突触 3.周围神经系统和中枢神经系统

(二)大脑皮层及其机能 1.大脑皮层感觉区及其机能2.大脑皮层运动区及其机能3.大脑皮层言语区及其机能4.大脑两半球单侧化优势 (三)脑机能学说 1.定位说 2.整体说 3.机能系统说 4.机能模块说 三、意识和注意 (一)意识与无意识 1.意识的含义 2.意识的种类 3.意识的功能 4.睡眠与梦 (二)注意概述 1.注意的含义 2.注意的功能 3.注意的种类 (三)注意的生理机制和外部表现1.注意的生理机制

《心理学基础》_期末复习重点整合

单选1*15 辨析5*4 简答5*6 案例分析10*2 综合运用15 心理学是研究人的行为与心理活动发生发展的规律。或者说是研究心理现象的发生和发展规 律的科学。 1879年,德国著名心理学家冯特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创建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 开始对心理现象进行系统的实验室研究,这一事件标志着科学心理学的诞生,冯特因此被称为心理学之父。 心理学的流派: (1)构造主义:奠基人:冯特(1879) 代表人物:其学生铁钦纳 构造主义学派主张,心理学研究对象为人们的意识,即人对直接经验的觉知;方法为内省法。 (2)机能主义:创始人:美。詹姆斯 代表人物:杜威 研究对象:意识的功能和目的,而不是它的结构 (3)格式塔心理学(完形心理学):代表人物有韦特海默、苛勒、考夫卡 (4)行为主义:代表人物:美。华生(1913)发表《一个行为主义者眼中的心理学》、斯金纳、 托尔曼、赫尔 个体心理 心理过程 个性差异 认识过程:感知、记忆、思维、想象 情绪、情感过程:对事物的态度体验过程 意志过程:意志行动的心理过程 心理活动倾向性:需要、动机、兴趣、理想、信念、世界观 心理过程的稳定特性:能力、气质、性格 心理状态:注意、灵感、心境、激情、信心、决心、犹豫等

主要观点(1)反对研究意识,主张科学心理学应当研究科观察的外显的行为(环境决定行为的产生和发展)。并提出了著名的S-R公式;(2)反对内省,主张用实验方法。 (5)精神分析学派:创始者:奥地利精神病医师、心理学家弗洛伊德 产生于1900年,这一学派的理论在20世纪20年代广为流传 主要观点 1 一切活动有本能驱动。 2 强调潜意识的作用。提出了意识与无意识之分。 3强调早期经验。 4 主张心理学应关注人的人格,并将人格分为自我,本我,超我三个层次。 5其理论建构的动力学基础是本能论。 精神分析学说不仅是当时心里学领域最大的理论之一,而且也是20世纪影响人类文化最大的理论之一。 人在童年时期的潜意识经验及其导致的内心冲突是心理障碍的根源。 (6)认知心理学:起始于20世纪50年代中期,60年代后迅速发展。认知心理学与其他学派不同,不是由某个心理学家提出来的一套理论体系,而是在很多学者研究的基础上产生的。1967年美国心理学家奈瑟的《认知心理学》一书的出版,标志着这一学派理论的成熟。 主要观点: 研究行为的内部机制,即探讨被行为主义所忽视的意识或内部的心理过程; 将心理过程理解为信息的获得、贮存、加工和使用的过程,即经历一系列连续阶段的信息加工过程; 以客观的方式进行研究,而不是只根据个人的内省报告。 (7)人本主义学派:是于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创建的。 代表人物: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和罗杰斯 心理学研究的方法:观察法、调查法、个案研究法、实验法四种主要研究方法 实验法是有目的的控制或创设一定的条件,以引起被实验者的某种心理现象,从而研究其心理规律的方法。实验法可分为自然实验法和实验室实验法。 注意: 定义: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指向性和集中性是注意的两个基本特征。 注意可以被分为无意注意和有意注意。 注意的特征:(1)注意的稳定性,是注意在时间上的特征,是指在同一对象或同一活动上注意所能持续的时间。狭义的注意稳定性是指注意保持在同一对象上的时间,人很难长时间保持固定不变的感知某一事物。(2)注意的广度(3)注意的分配,是指在同一时间内把注意指向于不同的对象。(4)注意的转移,是指注意的中心根据新的任务,主动递从一个对象或一种活动转移到另一个对象或另一种活动上去。 认识过程:感知觉,记忆,想象,思维,言语。 知觉 含义:知觉是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事物的整体在脑中的反映,是人对感觉信息的组织和解释的过程。 模式识别: 是人的一种基本的认知能力和智能,在人的各种活动中都有重要的作用。模式识别是人的典型的知觉过程,它依赖于人的知识和经验。所谓模式是指由若干元素或成分按一定关系组成的某种刺激结构,即刺激的组合。如:一幅肖像、一个单词或几个单词构成的句子等。当人能够确认它所知觉的某个模式是什么时,并将它与其他的模式区别开,这就是模式识别。模式识别就是感觉到的信息与长时记忆中的相关信息进行比较的过程。

心理学基础知识简答题

心理学基础知识简答题 教师资格考试:心理学基础知识简答题及答案发布人:圣才学 习网发布日期:2010-07-0915:58共7人浏览[大][中][小] 1、人的心理包括哪些过程? 答:认知过程,情绪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 2、人的心理现象包括哪两部分? 答: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 3、个性心理特征包括什么? 答:能力气质和性格。 4、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实验室是由哪国的谁于哪年在哪儿成立? 答:德国冯特1879年在莱比锡大学创立。 5、新理学的任务是什么? 答:探索人的心理活动规律,实现对人的心理活动的正确说明,准备预测和有效控制从儿提高实践活动的效率。 6、试分析人的心理的实质。 答:人的心理是客观现实在人脑中的主观映像。(1)心理是脑的机能,脑是心理的 器官,没有神经系统,没有大脑的心理现象是不存在的这已被日常生活经验,科学实践以及“反射”、“条件反射”,脑髓说等所证实,从无机物的机械反映,到动物的心理反 映,再到人的意思反映是物质长期演化的结果,是高度发展的物质---大脑的机能。(2)心理对客观现实的依存性,客观现实是心理源泉和内容。(3)人的心理反映的主观性、 能动性、人的心理除依存客观现实外,还受主观的知识经验,思想观念,心理状态,心理水平和个性心理特征的影响,实践中,心理反映的主客观性是统一的。人不是消极反 映现实,而是能动地改造变革现实。(4)人的心理反映的社会制约性,人不只是自然实体。更主要是社会实体,人是积极的活动者。人的心理是实践中发生发展的。 7、什么是反射弧?它包括哪些结构成分?

答:反射弧是实现反射活动的精神结构,它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躯,传出神经、效应器及反馈系统等。 8、什么是无条件反射?什么是条件反射,并各举一例。 答:无条件反射是不学而能,生来就会,从遗传获得的反射活动,如食物反射,条件反射,条件反射是在无条件反射基础上,经过后天训练,学习建立起来的反射活动,如望梅止渴。 9、马斯洛将人的需要分为哪几个层次? 答: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五个层次。 10、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应如何创设问题情境? 答:(1)要想创设问题情境,首先要求教师熟悉教材,掌握教材结构,了解新旧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此外要求教师充分了解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状态,使新的学习内容与学生已有的水平构成一个适当的跨度。(2)创设问题情境的方式可以多种多样,既 可用教师设问方式提问,也可用作业方式提出,既可以从新旧教材联系方面引进,也可以从学生日常经验引进,也可以在教学过程,教学结束时进行。 11、如何根据学习动机理论,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答:(1)创设问题情境;实施启发式教学;(2)根据作业难度,适当控制动机水平;(3)充分利用反馈信息,有效进行奖惩;(4)合理设置课堂结构,妥善组织学习竞赛;(5)正确指导结果归因,促进学生继续努力。 12、如何利用学习动机和学校效果的互动关系培养学习需要? 答:(1)学习动机通过直接制约学习积极性,影响学习效果;(2)由学习效果产生的成败体验,反作用学习动机;(3)掌握平分艺术,使每个学生体验到成功感;(4)使学生掌握扎实的知识技能,获得真正的成功。 13、知觉分哪些种类? 答:知觉分类标准和依据不同,种类划分不同。(1)根据分析器不同,简单可分视、

《基础心理学》考试大纲

基础心理学考试大纲 (初等教育专业) 教育科学学院

《基础心理学》考试大纲 第一部分大纲说明 一、指导思想 基础心理学是我校小学教育专业的专业必修课。它的评价标准是高等学校 专科生较好学完基础心理学课程后能达到的水平,以保证学生具有较好的心理学理论基础。 二、命题的原则 (1)重点考察学生掌握心理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特别是心理现象的实质,心理现象发生、发展变化的基本规律等内容。 (2)考试命题应该覆盖指定教材的各章内容,既全面考核,又要突出重点。 (3)试卷含有认知能力各个层次的题目,并着重考核应用能力。各层次题目所占分数比例大体是:识记占20%,理解占40%,应用占40%。 (4)试卷难易适度。 题目难易程度分为四个等级,即:易、较易、较难、难。 在一份试卷中各个等级所占的分数比例大体是:易占20%,较易占25%, 较难占40%,难占15%。 试题认知能力层次和难易程度是两个不同概念,在各个认知能力层次中都可 以含有难易程度不同的题目。在命题中是二者兼顾,统筹安排。 (5)各个试题彼此独立,某试题不会替其他试题作答或成为暗示其它试题答案的线索。 三、考试对象:初等教育专业的学生。 四、试卷结构 (一)答卷方式:闭卷,笔试 (二)答题时间:120分钟 (三)题型比例:名词解释约12% 填空约10% 选择题约15% 判断说明题约12% 简答题约25% 论述题和实例分析题约26% 五、考试参考用书:梁宁建主编:基础心理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年6月第1版。

第二部分大纲内容 第一章绪论 一、考核知识点 1、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2、心理的主要研究方法。 3、心理学发展历史上的主要理论派别的主要观点和代表人物。 二、考核要求 1 、识记:心理过程、个性、主要理论派别的主要观点和代表人物 2、理解掌握:心理学研究包括哪些方法。 3、综合应用:分析说明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第二章心理的生理基础 一、考核知识点 1、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神经系统基本的活动方式、高级神经系统的活动及其规律。 2、内分泌系统在调节人的心理与行为方面的作用。 二、考核要求 1、识记:神经系统的构成和作用,神经元的结构和作用,神经兴奋方式,反射、条件反射、经典性条件反射、操作性条件反射、两种信号系统、消退抑制、分化抑制。 2、理解掌握:大脑皮层的结构及功能 3、综合应用:操作性条件反射在教学中的应用 第三章意识和注意 、考核知识点 1、意识、自我意识和注意这三个概念及其特点 2、注意的功能。 3、注意的种类及其影响因素,注意的品质。

基础心理学复习资料重点

《基础心理学》(专升本参考复习资料) 第一章 一、填空题 1、科学心理学诞生于1879年,其标志是德国的心理学家冯特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创办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 2、我国学者多认为人的最基本的心理过程包括:认知过程、情绪情感过程、意志过程。 3、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具体来说是研究人的人的行为和心理活动规律的科学。 4、人格主要体现在心理动力和心理特征两个方面。 5、心理学的主要目标是对人的行为和心理现象进行描述心理现象、解释心理现象、预测心理现象和调节与控制心理现象。 6.人脑是心理活动的主要物质基础。 7.分化抑制使有机体能够对外界环境进行精细分析,并做出准确反应。 8自我意识是指人对自身以及对自己与客观环境关系的觉察与认识。 9知觉的基本特征(或者说规律)主要有知觉的选择性,知觉的理解性,知觉的

整体性和知觉的恒常性等。 10意志行动的心理过程可分为采取阶段和决定阶段两个阶段。 11. 神经元又称神经细胞,它能接收、加工或到体内其他细胞。 12.神经系统的基本单位是神经元。 13.神经元具有兴奋和传导这两个最主要的特性。 14操作性条件反射是指在一定的刺激情境中,个体的反应结果能满足其某种需要,以后这种操作及活动得到强化而形成条件反射,也称为工具性条件反射。 15.神经元受到刺激并产生兴奋是一种对刺激的反应能力,表现为神经冲动。神经冲动能将信息从个神经元传到另一个神经元。 16人的心理现象可划分为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的心理过程和心理个性两个部分。 17.神经元是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18巴甫洛夫把有机体的反射区分为在种系发展过程中遗传下来的无条件反射和个体生活成长过程中所习得的条件反射两种。 19.概念是人脑反映事物本质的一种思维形式,是思维的最基本的单位。

心理学基础入门知识资料竞赛题目

心理学知识竞赛题目 1.心理学是研究(D)的科学 A心理过程B心理状态 C心理特征D心理现象 2.对心理发展起主导作用的是(A) A学校教育B遗传C社会D实践活动 3.判断一种行为是属于正常还是变态,首先必须考虑以下哪个要素(D) A家庭B职业C信仰D文化 4.一个人总是反复检查是否锁了门或不停的洗手,这是属于下面哪一种心理障碍(D) A恐怖症B一般性焦虑障碍 C抑郁症D强迫症 5.在心理治疗中,病人对心理医生产生的情绪依恋被称为(D) A自由联想B显相联想C阻抗D移情 6.下列哪一种治疗中最强调角色扮演(A) A心理剧B意识训练C家庭治疗D交朋友 7.当你身边大多数人选择某种东西时,你常不自觉的做出相同的行为,这一心理现象称作(C) A刻板印象B社会吸引C从众D服从 8.当你进入一个黑暗的房间时,开始感觉眼前一片漆黑,但过一段时间后,你便可以看见周围的一切,这叫什么心理现象(B) A明适应B暗适应C色弱D视觉后像 9.下述关于人格的描述哪一个最为准确?(D) A人格稳定性受到性别与社会经济地位的影响 B在整个成人期,人格在整体上会发生系统性改变 C在青春期后,人格保持非常稳定 D成人期人格兼有稳定和变化两重特征 10.心境具有(A)的特点 A弥散性B集中性C短暂性D突发性 11.考试焦虑主要属于(A)方面的问题 A情绪B气质C性格D行为 12.下述关于精神分裂症发病期的描述哪一个是最为准确的?(C) A当该病出现于年龄较大的人中症状会更严重一些 B发病的高峰期在中年或成年期后期(45岁以后) C常常出现于青春期或成年人早期 D在各个年龄组出现的概率均等 13.下列陈述不能增强挫折承受力的是:(A) A避免类似情境B总结经验教训 C调节抱负水平D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 14.(C)是对头脑中已有的表象进行行加工改造,形成新形象的过程 A联想B幻想C想象D错觉 15.追求完美、自尊心脆弱、控制欲望强、自视甚高、将不完美等同于不可爱、不值得爱的是(C)

心理学基础复习试题及答案

心理学基础知识试题及答案(一) 一、单项选择题(一个正确答案。每小题1分,共20分) 1.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代表人物是( B) A.华生 B.马斯洛 C.霍尔 D.杜威 2.心理学属于( C) A.自然科学 B.社会科学 C.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双重性质的科学 D.哲学 3.有预定目的,需要一定意志努力的注意是(A ) A.随意注意 B.不随意注意 C.随意后注意 D.无意注意 4.觉察刺激之间微弱差别的能力称为( D) A.绝对感觉阈限 B.绝对感受性 C.差别感觉阈限 D.差别感受性 5.“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描述的是(A ) A.适应现象 B.听觉适应 C.嗅觉刺激 D.味觉刺激 6.信息在短时记忆中一般只保持( B)秒钟。 A. 1~2 B. 20~40 C. 60~70 D. 70~80 7.学习新信息对已有旧信息回忆的抑制作用叫(B ) A.前摄干扰 B.倒摄干扰 C.消退抑制 D.超限抑制 8.短时记忆容量有限,为了使其包含更多的信息,可采用的方式是(C ) A.感觉登记 B.注意 C.组块 D.复述 9.概念的内涵指的是概念所反映的事物的本质,外延指的是概念的范围。概念的内涵增加的同时,也就是使本质的条款更多,它的外延就(C )了。 A.大 B.多 C.小 D.增加 10.先有一个目标(目的),它与当前的状态之间存在着差异,人们认识到这个差异,就要想出某种办法采取活动(手段)来减小这个差异。这种解决问题的方法或策略是( C) A.爬山法 B.逆向工作法 C.手段—目的分析法 D.尝试错误法 11.流体智力和晶体智力说是由美国心理学家(B )提出来的。 A.斯皮尔曼 B.卡特尔 C.瑟斯顿 D.吉尔福特 12.我国古代思想家王充所说的“施用累能”是指(B ) A.学校教育对智力的影响 B.社会实践对智力的影响 C.遗传对智力的影响 D.家庭环境对智力的影响 13.个体的成就动机中含有两种成分:追求成功的倾向和( B)

《基础心理学》考试大纲

基础心理学考试大纲(初等教育专业) 教育科学学院

《基础心理学》考试大纲 第一部分大纲说明 一、指导思想 基础心理学是我校小学教育专业的专业必修课。它的评价标准是高等学校专科生较好学完基础心理学课程后能达到的水平,以保证学生具有较好的心理学理论基础。 二、命题的原则 (1) 重点考察学生掌握心理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特别是心理现象的实质,心理现象发生、发展变化的基本规律等内容。 (2) 考试命题应该覆盖指定教材的各章内容,既全面考核,又要突出重点。 (3) 试卷含有认知能力各个层次的题目,并着重考核应用能力。各层次题目所占分数比例大体是:识记占20%,理解占40%,应用占40%。 (4)试卷难易适度。 题目难易程度分为四个等级,即:易、较易、较难、难。 在一份试卷中各个等级所占的分数比例大体是:易占20%,较易占25%,较难占40%,难占15%。 试题认知能力层次和难易程度是两个不同概念,在各个认知能力层次中都可以含有难易程度不同的题目。在命题中是二者兼顾,统筹安排。 (5) 各个试题彼此独立,某试题不会替其他试题作答或成为暗示其它试题答案的线索。 三、考试对象:初等教育专业的学生。 四、试卷结构 (一)答卷方式:闭卷,笔试 (二)答题时间:120分钟 (三)题型比例:名词解释约12% 填空约10% 选择题约15% 判断说明题约12% 简答题约25% 论述题和实例分析题约26%

五、考试参考用书:梁宁建主编:基础心理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6月第1版。 第二部分大纲内容 第一章绪论 一、考核知识点 1、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2、心理的主要研究方法。 3、心理学发展历史上的主要理论派别的主要观点和代表人物。 二、考核要求 1、识记:心理过程、个性、主要理论派别的主要观点和代表人物。 2、理解掌握:心理学研究包括哪些方法。 3、综合应用:分析说明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第二章心理的生理基础 一、考核知识点 1、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神经系统基本的活动方式、高级神经系统的活动及其规律。 2、内分泌系统在调节人的心理与行为方面的作用。 二、考核要求 1、识记:神经系统的构成和作用,神经元的结构和作用,神经兴奋方式,反射、条件反射、经典性条件反射、操作性条件反射、两种信号系统、消退抑制、分化抑制。 2、理解掌握:大脑皮层的结构及功能 3、综合应用:操作性条件反射在教学中的应用 第三章意识和注意 一、考核知识点 1、意识、自我意识和注意这三个概念及其特点。

医学心理学考试重点

绪论 1、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现象及其发生、发展规律的学科. 2、医学心理学:医学和心理学相结合的一门新的交叉学科,研究心理行为因素在健康与疾病相互转化过程中作用规律的一门科学。 3、医学心理学的学科性质 交叉学科 基础学科 应用学科 ?研究范围 ? 1 研究心理或行为的生物学和社会学基础及其在健康和疾病中的意义 ? 2 研究心身相互作用关系及其机制 ? 3 研究心理社会因素在疾病过程中的作用规律 ? 4 研究各种疾病过程中的心理和行为特征及变化规律 ? 5 研究医患关系 ? 6 研究如何将心理学原理及技术应用健康促进及疾病防治 ?二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 ?恩格尔(Engel EL) ?罗彻斯特大学医学院教授 ?1977年《科学》发表 《需要一种新的医学模式-对生物医学的挑战》 ?医学模式转变的背景 疾病谱的改变 心理社会因素成为重要的致病因素 心理社会因素与病情变化有关

心身调节有助于缓解疾病 对心理健康的需求日益增加 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是一种系统论和整体观的医学模式,要求医学把人看成是一个多层次,完整的连续体,也就是在健康和疾病问题上要同时考虑生物、心理和行为的以及社会的各种因素的综合作用. 所有疾病都具有生物的、心理的和社会的成分. 每个个体都由生物、心理和社会因素构成. 4、健康与疾病的理论新观点(医学心理学的基本观点) ①系统整体观 ②心身统一观 ③人与环境的密切联系观 ④主动调节和适应观 三医学心理学的发展历史 1、神灵主义时期(10000BC-1100BC) 神灵主宰万物的一切 2、自然哲学时期(1100BC-1879AD) 心身统一治病先治人天人合一 3、科学心理学时期(1879AD之后) 1879年冯特(Wundt W)在德国莱比锡大学 建立了世界上第一所心理实验室作为标志 医学心理学的诞生 (1)1852年德国的洛采(Lotze BH)出版了第一本《医学心理学》著作 (2) 1896年冯特的学生魏特曼(Witmer L)在美国建立了第一个心理门诊 情绪与情感 1、心理的本质:心理是人脑的功能,是对客观现实主观的、能动的的反映。 一、情绪和情感概述(掌握) 2、情绪和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的体验,是人的需要获得满足与否的反映。 3、情绪和情感的区别 情绪 ①原始的与生理需要满足相联系 ②发展在先 ③短暂、冲动、不稳定 ④明显的外部表现 情感 ①高级的心理活动、与社会和精神需要相联系 ②体验在后 ③稳定、深刻、持久 ④内在体验、含蓄情绪的表达 面部表情 面部表情是通用的,不同文化民族的人们解释和定义表情是类似的. 4、情绪状态的分类(强度时间) ①心境:一种比较微弱、平静、持久而又具有弥漫性特点的情绪状态。人逢喜事精神爽 ②激情:是一种迅速、时间短暂,爆发性的情绪状态。通常是由个体生活中受到意想

2017年考研心理学基础综合考试大纲

2017心理学基础综合考试大纲 Ⅰ.考试性质 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考试是为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招收心理学学科的硕士研究生而设置的具有选拔性质的全国统一入学考试科目。其目的是科学、公平、有效地测试考生掌握心理学学科大学本科阶段专业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方法的水平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评价的标准是高等学校心理学学科优秀本科毕业生所能达到的及格或及格以上水平,以利于各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择优选拔,确保硕士研究生的招生质量。 Ⅱ.考查目标 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考试内容涵盖心理学导论、发展与教育心理学、实验心理学、心理统计与测量等学科基础课程。要求考生系统掌握上述心理学学科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能够运用所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分析和解决有关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 Ⅲ.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 一、试卷满分及考试时间 本试卷满分为30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二、答题方式 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三、试卷考查内容结构 心理学导论约100分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约70分 实验心理学约60分 心理统计与测量约70分 四、试卷题型结构 单项选择题 65小题,每小题2分,共130分 多项选择题 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简答题 5小题,每小题10分,共50分 综合题 3小题,每小题30分,共90分

Ⅳ.考查内容 心理学导论 【考查目标】 1.理解和掌握心理学的基本事实、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了解当代心理学的发展趋势。 2.能够运用心理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分析和解决有关实际问题。 一、心理学概述 (一)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二)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1.观察法 2.实验法 3.测验法 4.调查法 5.个案法 (三)主要的心理学流派 1.构造主义心理学 2.机能主义心理学 3.行为主义心理学 4.格式塔心理学 5.精神分析 6.人本主义心理学 7.认知心理学

心理学基础全国十二所重点大学联合编写-第二版考试重点总结

心理学基础全国十二所重点大学联合编写第二版考试重点总结 第二章脑与心理 1、脊神经发脊髓,穿椎间空外出,共31对。脑神经由脑部发出共12对。 中枢神经系统有脊髓和脑组成。脑在颅腔内,脊髓在脊柱中,两者通常以椎体交叉的最下端2、和第一神经的最下端为界。 3、脊髓的主要作用有两个一是;将脑和外周神经联系起来,成为脑神经传入和传出的中间站;二是可对一部分躯体运动进行调节,完成一些简单的反射活动。 4、脑由大脑小脑脑干间脑和边缘系统组成。 5、大脑的组成:大脑分为左右两个半球,由大脑皮层机器覆盖着的边缘系统和基地神经节组成,它从前后可分为额叶、顶叶、颞叶和枕叶四个区域。 6、总之研究者比较一致认为左右半球都具有语言能力,而且在语言的较多方面,左半脑出现加工优势。 7、挖掘大脑的潜力:第一敞开心灵的大门。第二让心灵沐浴爱的阳光。第三让学习为大脑持续重充电。第四利用多种手段和方法开发大脑潜能。 地三章行为和动力 第一节需要 1、什么是需要:需要时有机体感到某种缺乏而力求获得满足的心理倾向,它是有机体自身和外部生活条件的需求在脑中的反应、 2、需要的特征:第一对象性。第二动力性。第三社会性。 3、需要的种类:1生活需要和社会需要。生物需要是指保持和维持有机体生命和延续种族的需要。社会需要是指与人的社会生活相连 的需要 2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人类生存和发展离不开一定的物质条件,缺少必要的物质条件人类是无法生存的,更谈不上发展。我们把那些为维持个体和社会的生存和发展所需要物质产品的需要称为物质需要。所谓精神需要就是个体参与社会精神文化生活的需要,它包括对交往的需要、认识的需要、审美的需要、道德的需要、创造的需要。 4、马斯洛的需要理论的内容。1生理需要2安全需要3归属与爱的需要4尊重的需要5求知的需要6审美的需要7自我实现的需要 5、马斯洛需要层次之间的关系:1出现的顺序由低到高2各层次需要在全人口中所占比例由大到小3七个层次可概括为两中水平。马 斯洛认为,前四种需要即从生理需要到尊重的需要属于基本需要,后三种即从求知的需要到自我实现的需要称为成长的需要。基本需要时个体在生活中因身体上或生理省某种的缺失而产生的需要。成长需要则u同,它虽然以基本需要为基础,他同时对基本需要具有引导作用。成长需要不是维持个体生存所绝对必须的,但满足这种需要能促进人的健康成长 第二节动机 1、动机是在需要的基础上产生的。 2、诱因按其性质分为两种:凡能驱使个体去趋向接近目标者,称为正诱因。凡是驱使个体远离或回避目标者,称为负诱因, 3、动机对于个体活动具有三种基本功能:1激活功能2引导功能3维持和调整功能。 4、动机分类1生理动机1)饥饿2)渴3)性4)睡眠2社会性动机1)兴趣2)权利动机3)交往动机。 5、动机冲突或动机争斗指在同一时间内出现的彼此不同或相互抵触的动机,因不可能获得满足而产生的矛盾心理。 6、动机冲突的分类:按性质和内容分类分为1)原则性动机冲突:个人愿望和社会道德标准相矛盾的动机冲突。2)非原则行动机冲 突:于社会道德标准不矛盾,只涉及个人兴趣、爱好取舍的动机冲突。按表现分类1)双趋动机冲突:同时面对两个具有同等吸引力的目标又不能同时到达,必须选择其一时产生的动机冲突。2)双避动机冲突:同时面临两个具有威胁性的目标都醒避开,但必须接受其一时产生的冲突。3)趋避动机冲突:对同一目标,同时产生的既好而趋之,又恶而避之时产生的动机冲突。 7、动机对行为效果的影响:取决于两个要素1)一是动机本身的强弱2)二是取决于个体行为质量。首先动机对行为效果或效率的影 响取决于动机本身的强弱。一般来说当动机过弱时,行为者对活动持默然态度。行为效果或效率必然很低;当然在动机强度过大时,有机体处于高度紧张、焦虑状态,其注意和直觉的范围变的国语狭窄,也会限制正常活动,从而是行为效率降低。学习动机强度的最佳水平不是固定不变的,他往往会因课题性质不同而不同。当学习比较容易的的课题时,行为效果会因动机强度的增强而提高;当学习比较困难时,行为效率会因动机强度的增强而下降;在一定范围内动机增强有利于行为效率的提高,特别在学习力所能及的课题时,其效率的提高更明显。(耶基斯多德定律)其次动机对行为效果的影响还于个体行为的质量有关。学习动机是影响学习行为、提高学习效果的一个重要因素但却不是决定学习活动的唯一因素。在学习中,激发学习动机固然是重要的,但改善各种主观条件可以提高学习行为才是最关键的,只有抓住了这个关键,才能保持正向一致和正向不一致,消除负向不一致,提高行为效果。 8、归因理论:1)美国社会心理学家海德认为:对行为的归因有两种1环境归因2个人归因2)美国心理学家罗特根据“控制点”把 人分为“内控型”和“外控性”内控型的人认为自己可以控制周围环境,不论成功还是失败都是由于个人能力和努力等因素造成的;外控型的人感觉到自己无法控制周围的环境,不论成败都归因于他人的压力以及运气等外部因素。3)美国心理学家韦纳把归因分为三个维度1内部归因和外部归因2稳定归因和不稳定归因3可控归因合格不可控归因。同时将人们活动成败的原因即行为责任归结为六个因素,即能力高低、努力程度、任务难度、运气(机遇)好坏、身心状况、外界环境 9、归因理论在实际应用中的价值主要有一下三方面:1)了解心理与行为的因果关系。2)根据行为者当前的归因倾向预测他以后的 动机3)归因训练有助于提高自我认识。 10、学习动机的激发:1设置合理目标2有效利用反馈与评价3增加学习任务的趣味性。 第四章认知过程 1、认知过程包括感知觉、注意、记忆、思维、和言语等心理过程。现代心理学对认识过程的研究主要是在信息加工观点指导下进行。第一节注意 1、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指向性和集中性是注意的两个基本特征。 2、注意可被分为无意注意和有意注意。无意注意是指实现没有预定目的,也无需作意志努力的注意。有意注意是指由预定目的,需 要做一定意志努力的注意。 3、注意的特征:1注意的稳定性2注意的广度3注意的分配呢4注意的转移 4、造成学习时注意力不集中的原因1学习目的不明确缺乏学习兴趣和责任2受外界影响的干扰3生理因素包括疲劳、生病等4心里 不适合障碍

心理学基础知识点总结

义务教育基础课程初中教学资料 第一章心理学概述 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及其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心理现象又称心理活动。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动物及人的心理,以人的心理为主要研究对象。心理现象的结构: 1. 心理过程:认知过程——感知觉、思维、想象、记忆 情绪情感过程——情绪、情感 意志过程——意志行动的心理过程 2. 个性心理:个性心理倾向性——需要、动机、信念、理想、价值观、世界观 个性心理特征——能力、性格、气质 心理学的研究任务:确定心理事实、揭示心理规律、揭示心理机制、揭示心理本质教师学习心理学的意义: 1. 有助于理解和解释学生的心理现象和行为,更好地完成教育工作; 2. 有助于运用心理学原理,指导和开展当代教育改革; 3. 有助于教师判断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有效地开展学生异常的调试工作; 4. 有助于教师依据心理学知识进行自我教育。心理学产生的两个重要历史渊源: 1. 近代哲学思潮的影响:法国 17世纪唯理论(笛卡尔)、英国 17-18 世纪经验论(洛克、霍布斯) 2. 实验生理学的影响亚里士多德——《论灵魂》——第一部论述各种心理现象的著作。 1879 年,【德国】冯特在德国 莱比锡大学创建了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标志着心理学的诞生。因此冯特被誉为心理学之父或心理学第一人。 心理学是一门边缘学科。西方主要 心理学流派: 1. 构造主义心理学——冯特、铁钦纳——主张研究人们的直接经验即意识,并把意识分为感觉、意象、激情状态三种元素;主 张采用实验内省法;强调心理学的任务是理解正常成人的一般心理规律。 2. 机能主义心理学——【美】詹姆士、杜威、安吉尔——主张研究意识;认为意识是个人的、永远变化的、连续的和有选择性 的;强调对意识作用与功能的研究。 3. 行为主义心理学——【美】华生《在行为主义者看来的心理学》: 1920s-1950s 西方心理学的“第一势力” ——反对研究意识,主张研究行为;反对内省法,主张用实验法。 4. 格式塔心理学 / 完形心理学——【德】韦特海默、苛勒、考夫卡——反对把意识分析为元素,强调心理的整体性;整体先 于部分而存在并制约着部分的性质和意义。 5. 精神分析心理学——【奥地利】弗洛伊德——重视动机和无意识现象的研究。 6. 人本主义心理学一一马斯洛、罗杰斯:1950s “第三势力”一一重视人格研究,认为人性本善;人有自我意志。 7. 现代认知心理学 /信息加工心理学——奈塞尔《认知心理学》(1967)为标志、【瑞士】皮亚杰——研究信息加工 过程 第二章认知过程 第一节注意注意: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是心理过程的动力特征之一。注意的特点:指向性、集中性 注意的功能:选择功能、保持功能、调节和监督功能注意的起伏:短时间内注意周期性地不随意跳跃现象。注意的分类: 1. 无意注意:也称不随意注意,是没有预定目的、无需意志努力、不由自主地对一定事物所发生的注意。 2. 有意注意:也称随意注意,是有预先目的、必要时需要意志努力、主动地对一定事物所发生的注意。 3. 有意后注意:也称随意后注意,是注意的一种特殊形式,是指有自觉目的,但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引起无意注意的条件: 1. 客观条件——刺激物本身的特点; 2. 主观条件——人本身的状态。引起和维持有意注意的条件: 1. 加深对目的任务的理解; 2. 合理组织活动; 3. 对兴趣的依从性; 4. 排除内外因素的干扰。注意的品质: 1. 注意的广度:也称注意的范围,是指在同一时间内,人们能够清楚地知觉出的对象数目。 2. 注意的稳定性:是指注意保持在某一对象或某一活动上的时间长短特征。 3. 注意的分配:是指人在进行两种或多种活动时能把注意指向不同对象的现象。 4. 注意的转移:是根据新任务,主动把注意从一个对象转移到另一个对象或由一种活动转移到另一种活动的现象。 第二节感觉和知觉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应。 我们认识世界的第一步,关于世界一切知识的最初源泉是感觉。感受性:对刺激的感觉能力。 感觉阈限:用于度量感受性的高低的值。感受性与感觉阈限在数值上成反比关系,感受性高则感觉阈限低,反之,感受性低则感觉阈限高。每种感觉都有两种感受性和两种感觉阈限。 绝对感受性:对最小可觉察的刺激量的感觉能力。绝对感觉阈限:最小可觉察的刺激量。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