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世界贸易中心形成和转移的影响因素

世界贸易中心形成和转移的影响因素

世界贸易中心形成和转移的影响因素
世界贸易中心形成和转移的影响因素

世界贸易中心形成和转移的影响因素

有人说中国将会成为世界经济贸易中心。不是不可能,但是就目前而言还没有站得住脚的理由,谁能下这样的定论?

一个国家成为世界经济中心,她应该是多方面同时达到一定程度,综合促使之。首先得是一个文化大国,她首先是一个文明的,精神的,积极的,健康的大国。我国的文化源远流长这是不假,几千年的文化传承在世界上没有几个国家能够相比,而最大的问题就是文化的世界范围内的传播。其次政治上,中国是联合国常任理事国,但是在美国庞大资助经费下的联合国,中国又有多少话语权呢?再次经济上,我国的GDP建立在资源浪费劳动力廉价的基础上,最多是没有科技含量的巨大工厂而已。

但是纵观历史,我国确实有数个朝代强大到可以成为世界中心,比如唐朝中期、宋代海外贸易等。宋代海外贸易盛况空前,主要原因有:⑴从国内情况看,宋代南方经济迅速发展,我国经济重心南移,着成为宋代积极发展海外贸易的基础。

⑵从国际环境看,唐中期以后,阿拉伯商人不断向东部开辟商路,越来越多地出入于我国的沿海口岸。着就从客观上为两宋的对外经济交流创造了一个有利的国际商业环境。

⑶从两宋政府的政策来看,都积极支持商人开展对外贸易。

⑷从技术条件看,当时造船技术的提高,指南针在航海上的使用,以

及对风向的认识和利用等,这些航海技术的进步,是宋代海外贸易兴盛的重要原因。

⑸从地理条件看,自唐朝安史之乱后一直到宋朝,吐蕃、契丹、党项、女真等少数民族相继兴起,控制了西北的河西走廊一带,唐宋王朝因此与西亚、欧洲各国的陆上联系受到阻碍而中断,东南亚的海路成为宋王朝对外交往的必然选择。

当今世界仍然是以美国为首的经济大国占主导地位,控制着世界大多数财富。美国是当今世界头号超级大国,然而它的建国时间只有200余年。是什么原因使它一跃而成为世界工业、农业、科技和国防现代化强国呢?

一、自然条件优越美国本土位于中纬度地带,气候温和,降水丰富,夏季潮湿,主要为温带大陆性气候。大陆地形多平坦,藏有丰富的自然资源。美国地貌类型多样,500毫米年降水量线与西经100度大致吻合,并将其分成两个截然不同的区域,东部湿润,地形平坦广阔,土

壤深厚肥沃,水源充足,有利于早期移民开发;西部干燥,多沙漠和草原,地势高峻,土壤贫瘠,适宜发展灌溉农业和畜牧业。美国水陆交通极为发达,东北部的五大湖与纵贯中部的密西西比河构成庞大的内河航运系统,经圣劳伦斯河与大西洋相通,且与稠密的公路和铁路相衔接;由于它三面临海,多优良不冻海港,既可享有海上交通和捕捞之利,又可加强与其它国家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联系,还可辟建军港,发展海军,捍卫海洋权益,并有利于国际人口迁移和对外贸易。

二、外来移民汇集由于美国自然条件优越,海运便利,因而引发了

人口迁移的洪流。外来移民纷纷涌入美国,其中大部分是英国人,此外还有爱尔兰人、德意志人、法国人、荷兰人、瑞典人、犹太人等欧洲移民,以及非洲、拉丁美洲和亚洲一些国家移民,欧洲各国移民中白人占80%以上。从1607年到1733年,英国首先侵占北美大西洋沿岸富饶地区,先后建立13个殖民地。经过外来移民及其后裔100多年的积极开拓,美国经济发展起来了。北部工商业发达,造船工业兴盛,渔业、纺织、制铁、木材加工业都有发展;中部是主要产粮区;南部盛行种植园经济,以黑人奴隶为主要劳动力;西部的开发建设,提供了广阔的国内市场。

三、领土迅速扩张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使其很快走上了对外扩张的道路。18世纪末19世纪初,美国利用欧洲国家同法国作战、双方无力兼顾美洲的有利形势,一方面通过海外贸易壮大其经济实力,另

一方面乘机夺取交战国在美洲的土地。1803年,美国从法国手里购买面积达200万平方千米的路易斯安那,将领土扩大到墨西哥湾;1810年~1819年,美国采取先派兵强占,然后出低价“购买”的手段从西班牙手里夺走佛罗里达半岛;19世纪30年代,美国在得克萨斯挑起叛乱,使其脱离墨西哥成为所谓“孤星共和国”,又于1845年吞并了它,接着,美国又发动侵略墨西哥的战争,抢走墨西哥格兰德河以北的大

片领土,直到滨临太平洋的加利福尼亚;1846年,美国从英国取得俄勒冈。这样,美国领土就从大西洋岸向西延伸到太平洋岸,约占北美大陆面积的一半。1867年,美国从俄国购得阿拉斯加;1898年,美国吞并了

北太平洋中部的夏威夷群岛。现在,美国共有50个州,一个首都华盛顿所在的哥伦比亚特区,总面积已达937万平方千米,相当于整个欧洲,居世界第四位。辽阔的领土,使美国拥有极丰富的各种自然资源,这为美国工农业生产提供了先决条件。

四、政治位置有利美国横亘北美洲中部,与欧亚大陆之间被大洋隔离,南北邻国墨西哥和加拿大又远比它弱小,这既使其在两次世界大战中远离主战场,境内免受战争创伤,又不用担心邻国侵扰。

五、经济持续发展美国中央大平原原来只是茫茫旷野,欧洲移民到来之后才成为商品谷物生产基地。由于这里地广人稀,自然条件极其优越,因而谷物生产比起欧洲有很大竞争优势。一方面,美国依靠发达的工业实现了农业机械化。这里谷物生产和销售的各个环节,都由机械作业,农业机械向大型、宽幅、高速、联合作业方面发展,有的农场还使用飞机作业。另一方面,美国根据各地自然条件和市场需要,实现了地区生产专门化,如玉米带、小麦带和乳畜带等。

当今世界已经不可能再单纯以地理位置、人口数量、军队战斗力为衡量一国强弱依据了。更多的则侧重于经济实力、科技水平、文化繁荣。而要成为世界贸易中心也会有更多的要求。但是我相信,聪明的中国人会有一天从新站在世界的舞台之巅,让世界为中国的强大而赞叹。

高中地理 影响气候形成的因素及主要气候判别知识点总结

高中地理 影响气候形成的因素及主要气候判别知识点总结 一、影响气候形成的因素 影响气候形成的因素主要有太阳辐射、大气环流、地面状况、洋流和人类活动等。 1.太阳辐射是大气运动的根本能源。 不同地区的气候差异及同一地区的季节变化主要是由于太阳辐射在地球表面分布不均及随时间变化的结果。 地表太阳辐射分布规律是从低纬向高纬递减。同一个地区冬冷夏热的气候变化也主要是由于冬季获得太阳辐射少、夏季获得太阳辐射多的缘故。 2.大气环流:大气环流在气候的形成中具有双重作用,一方面它调整全球热量和水汽的分布,影响各地气候;另一方面,它本身也是一种气候现象。 三圈环流不断地把纬度较低地区的热量输送到高纬地区,调节和平衡低纬地区和高纬地区的热量差异。 气压带和风带对降水量的影响很大。全球气压带和风带及其移动对中纬大陆西岸气候的形成起着决定性作用,例如大陆西岸地中海气候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和西风带交替控制,形成冬雨夏干的气候特点。 季风环流是大陆东岸因海陆热力差异形成的一种大气环流,同时季风环流本身就是一种气候——季风气候。 由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夏季陆地上形成低压,风从海洋吹向陆地,带来丰沛的降水;冬季陆地上形成高压,风从陆地吹向海洋,形成的陆风比较干燥,降水较少。 3.地面状况:地面是大气的直接热源和水源,地面状况不同,直接影响到大气中的水热状况。 比热容主要影响到气温变化的大小、海陆风和季风的形成;海陆位置主要影响降水量的多少和温差大小;地形因素影响水热分布;地面反射率影响着地面获得太阳辐射能的多少。

4.洋流:暖流对沿岸气候起增温、增湿作用;寒流对沿岸气候起降温、减湿作用。 北大西洋暖流对西欧温带海洋性气候起增强作用;秘鲁西岸由于受秘鲁寒流的影响,在这里分布着世界上最典型的热带沙漠气候。 另外,暖流对马达加斯岛东南部、中美洲东北部、澳大利亚东北部热带雨林气候的形成也起着重要作用。 5.人类活动:人类影响和改变了大气成分和水汽含量,从而影响气候的形成和分布。 另外,由于人类活动影响了下垫面性质,从而引起局部地区气候的变化,形成局部地区的小气候,如城市热岛效应等。 人类活动对气候的影响越来越大,人类向大气中排放大量的CO2加剧了地球上的温室效应。 一个地区气候的形成是各个影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五个影响因子相互作用、相互联系,共同决定着一地气候的特点和成因。只有对影响气候形成的各种因素进行综合分析,才能准确地确定一地气候类型的特点及成因,也才能更加准确地判定某种气候类型的分布规律。 在分析影响气候形成的因素中,要特别注意大气环流对气候的影响,因为大气环流是形成气候的重要因素。 在太阳辐射相同的条件下,大气环流成了决定一地气候的基本因素。这也是近些年高考中考查的重点内容。 另外,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类活动对气候的影响越来越大,甚至造成气候的非正常变化。因此,人类活动对气候的影响是不容忽视的。 二、主要气候类型的判别 我们通常依据“以温定带”和“以雨定型”的方法对气候类型进行判别,也就是根据气温曲线图和降水柱状图来判别。 但以下几种气候类型在判别过程中容易混淆,下面对其进行简要分析。 1.热带季风气候和热带草原气候 从气温来看,这两种气候都是全年各月均高温;从降水来看,两种气候都有明显的干季和湿季,因此较难区分。 我们对其进行判别可主要依据以下三点:

温州外资EDI许可证办理流程!

公司宝·做创业的第一帮手! https://www.wendangku.net/doc/4e14660510.html, 温州外资EDI 许可证办理流程! 随着网络经济生活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人们都选择网上购物,从淘宝、京东到海淘、亚马逊等等,都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许多的便利。而经营这种网站都是需要EDI 经营许可证的,那么EDI 上是什么意思,温州外资EDI 许可证办理的审批程序有哪些呢? 什么是EDI ? 所谓EDI 就是指在线数据与交易处理业务是指利用各种与通信网络相连的数据与交易/事务处理应用平台,通过通信网络为用户提供在线数据处理和交易/事务处理的业务。在线数据和交易处理业务包括交易处理业务、电子数据交换业务和网络/电子设备数据处理业务。 交易处理业务包括办理各种银行业务、股票买卖、票务买卖、拍卖商品买卖、费用支付等。 网络/电子设备数据处理指通过通信网络传送,对连接到通信网络的电子设备进行控制和数据处理的业务。 电子数据交换业务,即EDI ,是一种把贸易或其它行政事务有关的信息和数据按统一规定的格式形成结构化的事务处理数据,通过通信网络在有关用户的计算机之间进行交换和自动处理,完成贸易或其它行政事务的业务。 EDI 经营许可证审批程序 经营许可证分为《基础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和《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两类。其中,《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分为《跨地区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和省、自治区、直辖市范围内的《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公司宝·做创业的第一帮手! https://www.wendangku.net/doc/4e14660510.html, 1、《基础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和《跨地区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由工业和信息化部审批。省、自治区、直辖市范围内的《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由省、自治区、直辖市通信管理局审批。 2、外商投资电信企业的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由工业和信息化部根据《外商投资电信企业管理规定》审批。 3、经营许可证由发证机关的批准文件和许可证书组成。 4、发证机关的批准文件包括经营许可证使用规定、经营者的权利和义务、特别规定事项、年检和违法记录表等文件。原发证机关根据管理需要可以按照工业和信息化部的规定增加相应内容。 5、 许可证书应当载明公司名称、法定代表人、业务种类、业务覆盖范围、有效期限、发证机关和发证日期、签发人、经营许可证编号等内容。

2020版高考地理专题八区域可持续发展高频考点78产业转移的原因和影响练习(含解析)

高频考点78 产业转移的原因和影响 (2019·齐齐哈尔高三月考)100多年前,美国的纺织厂都在新英格兰地区。后来,开始向南方转移,并在南卡罗来纳州形成了“纺织工业走廊”,但2007年当地纺织工业几乎消失殆尽,少数生存下来的是面向“小众市场”、创新型和技术含量高的纺织企业。2014年,一批中国纺织企业落户南卡罗来纳州,“纺织工业走廊”再次焕发生机。结合下图,完成1~2题。 1.影响美国纺织企业向南方转移的主要因素是( ) A.原材料 B.市场 C.劳动力成本 D.国家政策 2.导致中国纺织企业落户南卡罗来纳州的主要原因是( ) A.产业基础好 B.劳动力成本低 C.国家政策优惠 D.交通运输便捷 (2019·衡水中学高三摸底)云南省《关于着力推进重点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出,云南省将通过5年的时间,大力发展新材料产业、先进装备制造业、食品与消费品制造业、现代物流产业、信息产业等八大产业,并在近年实现这些产业的主营收入有新突破。据此完成3~5题。 3.下列产业中,云南不适宜发展( ) A.生物医药 B.高原特色现代农业 C.高新技术产业 D.旅游文化产业 4.该省在吸收东部产业转移过程中的优势因素是( ) ①面向东南亚、南亚的区位优势 ②基础设施条件完善,交通便利 ③一些资源型产业已形成较好的产业基础 ④具有良好的自然资源条件和较高的开发价值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5.产业转移对云南的影响,表述正确的是( ) A.增加就业,缓解就业压力 B.增加收入,推迟产业升级时间 C.美化环境,促进产业升级 D.减轻交通堵塞,促进经济发展 下图为“某产业转移过程示意图”。据此完成6~7题。 6.该产业最有可能是( ) A.汽车制造业 B.服装设计业 C.高新技术产业 D.电子装配业 7.影响阶段Ⅳ转移的主要因素是( ) A.地价和工资 B.交通和市场 C.矿产和政策 D.环境和技术 (2018·枣阳冲刺卷)读“当前全球计算机制造业价值量示意图”,完成8~9题。 8.影响计算机制造业向我国转移的主要原因是( ) A.高素质的人才 B.丰富的资源和能源 C.广阔的市场 D.良好的服务 9.为更好地提高我国的计算机产品国际竞争力,我们应该( ) A.加强自主研发,保护知识产权 B.提高服务质量,树立品牌 C.扩大生产规模,取得规模效益 D.降低工人的工资,降低成本 根据典型产品在生命周期中的不同阶段,可以把产品分为开发期、增长期、成熟期和衰退期四个发展阶段。读图完成10~11题。

高中地理 产业转移的影响因素及其对区域发展的影响3

产业转移的影响因素及其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高考频度:★★★★☆难易程度:★★★☆☆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1987年成立于深圳,目前一定程度上已经成为中国高科技企业的象征。近几年华为的终端(平板电脑、路由器、手机等)及产品供应链搬至东莞松山湖。为了迎合终端设备客户的个性化需求,华为在国外已经建立了16个研究所。下图为珠三角地区图,据此回答1—2题。 1.与深圳相比,东莞吸引华为的终端生产线转移的主要优势 A.技术水平高B.劳动力丰富 C.土地租金低D.交通运输便捷 2.华为公司在海外建立16个研究所的主要目的 A.培训当地熟练工人B.及时掌握市场需求 C.利用当地廉价的土地D.提升中国科技国际竞争力 【答案】1.C 2.B

产业转移的影响因素及其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1.影响产业转移的因素 劳动力、内部交易成本、市场是影响国际产业转移的三个重要因素。国际经济形势的变化、国家政策的调整、原生产地用地紧张、地价昂贵、环境污染等,是影响企业跨国转移的因素,在现实中,国际产业转移往往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下的结果(如下图)。 因素原因影响 劳动力 劳动力在国际范围的流动性很小且不 同国家和地区的劳动力数量、质量、价 格差异较大 具有充足、高素质且价格较低廉的劳动 力 资源国家和地区成为产业转移的目的 地 内部 交易成本 发达国家社会消费水平很高, 内部交易成本很高 发展中国家或地区改善投资环境 以减少企业生产的内部交易成本 市场 产品的国内市场趋于饱和或国内市场 无法满足自身发展需要,就会开辟国际 市场;一国产品销往另一国往往受到多 方面的限制 企业到市场广阔的国家或地区投资建 厂; 企业的产业转移方向随市场的变化而 变化。 2.产业转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亚太地区成为世界贸易中心的可能性分析

亚太地区成为世界贸易中心的可能性分析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是世界贸易中心区形成的根本原因和动力。随着亚太地区经济贸易的发展,由于政局相对稳定,地理环境优越,世界经济贸易中心日益向亚太地区转移。总体来说,历史上世界贸易中心区有一个从欧洲地中海沿岸向北大西洋两岸转移的过程,本世纪,随着战后经济的发展,出现了向亚太地区转移的趋势,亚太地区以其强劲的经济增长对世界经济和贸易的影响越来越大。 一、亚太地区概述 亚太即亚洲太平洋地区,首先是一个地理概念。它通常是指环太平洋地区的国家(Asia-Pacific),包括东亚的日本、韩国、东南亚国家联盟诸国、中国、大洋洲的澳大利亚、新西兰、太平洋彼岸的美国、加拿大、墨西哥、智利等美洲国家,还有我国香港、台湾地区。其地理面积约1345万平方公里,人口约18亿人左右,占世界地理面积总数的9%,占世界人口总数的34%。广义范围的亚太地区包括沿太平洋的北美、南美、东亚、南亚以及大洋洲各国。这个地区的一大特点是国家多,差别大。这里既有世界上最大的发达国家,也有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既有高度发达的城市型国家和地区,也有经济上较落后的弹丸岛国。人们之所以把这样一个横跨亚洲。美洲和大洋洲的广阔地带统称之为一个地区,显然不是基于地理上的连接,而主要是因为经济和政治发展上的联系以及在此基础上不断增长的共同利益。 亚太经济合作组织是亚太地区的一个主要经济合作组织。20世纪80年代,国际形势因冷战结束而趋向缓和,世界经济全球化、贸易投资自由化和区域集团化的趋势渐成潮流。在欧洲经济一体化进程加快、北美自由贸易区已显雏形和亚洲地区在世界经济中的比重明显上升等背景下,澳大利亚前总理霍克1989年1月提出召开亚太地区部长级会议,讨论加强相互间经济合作的倡议。这一倡议得到美国、加拿大、日本和东盟的积极响应。1989年11月5日至7日,澳大利亚、美国、加拿大、日本、韩国、新西兰和东盟6国在澳大利亚首都堪培拉举行亚太经济合作会议首届部长级会议,这标志着亚太经济合作会议的成立。1993年6月改名为亚太经济合作组织,简称亚太经合组织或APEC。 1991年11月,中国同中国台北和中国香港一起正式加入亚太经合组织。目前该组织共有21个成员:澳大利亚、文莱、加拿大、智利、中国、中国香港、印度尼西亚、日本、韩国、墨西哥、马来西亚、新西兰、巴布亚新几内亚、秘鲁、菲律宾、新加坡、中国台北、泰国、美国、俄罗斯和越南。 二、世界贸易中心区的转移 世界贸易中心的转移和成的根本原因是生产力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创新进步。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最先形成的地区是在欧洲,因此世界贸易中心首先在欧洲形成。随着生产力发展水平不断的提高,国际贸易中心由区域贸易中心向世界贸易中心发展。公元11世纪-15世纪是欧洲社会的鼎盛时期,在欧洲,首先形成经济中心及商业中心的是地中海,其重点又集中在沟通东西方贸易的威尼斯。在这个阶段,欧洲内部最重要的区域贸易中心主要出现在佛兰德尔、汉撒同盟、以及意大利北部的威尼斯、佛罗伦萨。 随着土耳其帝国的兴起,割断了东西方贸易之路,威尼斯逐渐衰落,代之而起的是北欧各国间的贸易兴旺。第一次产业革命后,地中海的优势失去了欧亚中心的地位,而大西洋沿岸的英法西葡荷成为世界贸易最发达的地区。随着产业革命的兴起和美洲新大陆的发现,世界商业中心由南欧向北转移,逐步转向伦敦。 至20世纪初,欧洲西部和美国东北部成为世界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世界商业金融中心转到了纽约。战后,日本经济腾飞,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经济大国,加上亚洲“四小龙”

(完整版)世界各种气候类型的成因及特点

世界各种气候类型的成因及特点 一、热带雨林气候 1、位置:主要分布在赤道附近 纬度位置:大致在南北纬10度之间 海陆位置: 1、非洲的刚果盆地;2、南美的亚马孙平原;3、亚洲的马来群岛等。 2、气候成因 终年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盛行上升气流,多对流雨 3、气候特征:终年高温多雨 4、该气候条件下所形成的陆地自然带:热带雨林带 该气候条件下所分布的植被类型:热带雨林 该气候条件下所分布的典型动物:猩猩、河马 该气候条件下所形成的典型土壤:砖红壤 5、该气候区内的农业活动情况: 随时播种随时收获,以热带经济作物为主(天然橡胶、椰子、咖啡、胡椒、剑麻、油棕) 二、热带草原气候 1、位置: 纬度位置:南北纬10度至南北纬23.5之间 海陆位置:1、非洲中部大部分地;2、澳大利亚的北部和东部;3、南美的巴西高原 2、气候特点(特征):全年高温,有明显的干、湿季,湿季多雨。 3、气候形成原因: 受赤道低气压带(湿季)和信风带(干季)交替控制 4、该气候条件下所形成的陆地自然带:热带草原带 该气候条件下所分布的植被类型:热带草原 该气候条件下所分布的典型动物:长颈鹿,羚羊 该气候条件下所形成的典型土壤:燥红土 5、该气候区内的农业活动情况: 畜牧业发达,耕作业以小麦为主,湿季播种,干季收获 三、热带季风气候 1、位置: 纬度位置:北纬10度至北回归线之间的大陆东岸 海陆位置:主要分布在亚洲的印度半岛、中南半岛、海南岛(只分布在亚洲) 2、气候特点(特征):全年高温,有明显的旱、雨两季 3、气候形成原因: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和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影响 (其中夏季风是由南半球的东南信风向北移动,越过赤道后受地转偏向力影响向右偏而形成西南风。) 4、该气候条件下所形成的陆地自然带:热带季雨林带 该气候条件下所分布的植被类型:热带季雨林 该气候条件下所分布的典型动物:象,孔雀 该气候条件下所形成的典型土壤:砖红壤 5、该气候区内的农业活动情况:以水稻、茶叶、甘蔗、小麦为主。雨季播种,旱季收获 四、热带沙漠气候 1、位置: 纬度位置:南北回归线上南北纬30度的大陆内部和西岸 海陆位置:非洲北部的撒哈啦大沙漠,南部的纳米布沙漠。亚洲的阿拉伯大沙漠,南亚的塔尔沙漠,澳大利亚的维多利亚大沙漠,北美的亚利桑那沙漠,南美的阿塔卡马沙漠。 2、气候特点(特征):终年高温少雨(全年炎热干燥)。 3、气候形成原因:受副热带高压带或信风带控制

气候形成的具体原因

气候形成的具体原因: 气候成因的影响因素有:纬度、海陆位置、气压带风带和气团、洋流、地形五类。 (1)纬度决定了热量带 (2)海陆位置大陆东西两岸风向和洋流类型不同——主要影响降水量的多少内陆和沿海大陆性和海洋性不同——主要影响降水量的多少 (3)气压带、风带和气团 ①气压带赤道低气压带——盛行上升气流,易成云致雨,多阴雨天气甘共苦副热带高气压带——盛行下沉气流,多晴朗、干燥的天气副极地低气压带——盛行上升气流,易成云致雨,多阴雨天气 ②风带性质信风——一般是温暖干燥,但如果是从海洋吹向陆地,则变性为温暖湿润西风——温凉湿润,带来温差小的阴雨天气极地东风——寒冷干燥 ③气团:海洋气团和大陆气团及具体气团对气候的影响各不相同。 (4)洋流暖流——增温增湿寒流——减温减湿 (5)地形:地形轮廓、山脉走向、地势高低等对气候都有一定的影响。 全世界的气候类型好像一共有9种,其中热带4种,亚热带2种,温带3种. 热带: 热带雨林气候 形成原因:常年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 气候特点:全年高温多雨 分布规律:南北纬10°之间 热带草原气候 形成原因:受赤道低气压带和信风带交替控制 气候特点:全年高温,分明显的干湿两季 分布规律:南北纬10°到南北回归线之间 热带季风气候

形成原因: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和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气候特点:全年高温,旱雨两季分明 分布规律:北纬10°到北回归线之间的大陆东岸 热带沙漠气候 形成原因:常年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和信风带控制 气候特点:全年高温少雨 分布规律:南北回归线-南北纬30°之间的大陆内部和西岸亚热带 亚热带季风气候和季风性湿润气候 形成原因: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气候特点: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 分布规律:南北纬25°-35°之间的大陆东岸 地中海气候 形成原因: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和西风带交替控制 气候特点: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 分布规律:南北纬30°-40°之间的大陆西岸 温带 温带海洋性气候 形成原因:终年受西风带控制 气候特点:终年温和多雨 分布规律:南北纬40°-60°之间的大陆西岸 温带季风气候 形成原因: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气候特点: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分布规律:北纬35°-55°之间的大陆东岸 温带大陆性气候 形成原因:深居大陆内部,受大陆气团影响 气候特点:冬季严寒,夏季炎热,全年干旱少雨

温州世贸中心施工组织设计

目录 目录 (1) 第一章本项目设立的领导组织架构 (5) 一、集团公司针对本项目设立的领导组织架构图 (5) 二、集团公司对现场项目经理部的授权情况和运作模式 (5) 第二章工程概况及主要管理目标 (10) 一、工程概况 (10) 二、工程承包范围 (11) 三、项目主要管理目标 (11) 第三章施工区域和流水段划分 (12) 1、地上1~7层主楼及裙房施工时流水段划分 (13) 2、地上8~68层主楼结构施工时流水段划分 (15) 第四章施工关键阶段的控制 (16) 一、工期总控目标 (16) 二、施工主要里程碑控制点 (16) 第五章超高层施工技术要点与技术路线 (16) 一、超高层建筑施工技术要点 (16) 二、超高层建筑施工技术路线 (17) 第六章对本工程施工重点与难点的分析 (18) 一、对工程特殊性的认识 (18) 二、工程的重点与难点分析 (18) 第七章实施推广四新技术 (24) 一、科技进步工作的组织 (24) 二、本工程中科技创新和推广应用的新技术 (24) 三、对于本工程我们重点应用、开发的新技术: (25) 第八章测量施工方案 (29) 一、平面控制网的建立 (29) 二、高程控制网的建立 (29) 三、平面控制测量 (30) 四、高程的传递 (31)

第九章钢筋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方案 (32) 一、钢筋工程 (32) 二、模板施工方案 (32) 三、混凝土工程 (34) 四、脚手架及围护施工方案 (36) 第十章装饰装修工程总承包配合方案 (37) 一、装饰装修工程实施的重点与难点 (37) 二、室内装修工程总承包配合方案 (38) 第十一章季节性施工措施 (39) 第十二章质量组织保证体系和“创优”措施 (40) 一、质量目标 (40) 二、施工质量组织管理体系 (40) 三、质量管理难点及重点分析 (42) 四、创优措施 (44) 五、申报资料创优策划 (47) 六、质量检测 (48) 第十三章施工进度计划及工期保证措施 (56) 一、本工程工期控制关键点及工期计划编制原则 (56) 二、工期目标和总控施工进度计划 (57) 三、室内装饰装修工程施工进度计划 (58) 四、机电安装工程施工进度计划 (58) 五、施工保障计划 (58) 六、工期保证措施 (59) 第十四章安全保证体系及消防保卫措施 (60) 一、安全管理体系 (61) 二、安全组织管理体系 (61) 三、安全防范重点难点分析 (62) 四、安全管理和技术组织措施 (64) 五、工程保卫措施 (77) 六、现场消防措施 (79) 第十五章现场文明施工、绿色施工方案 (81) 一、绿色施工环境管理方针及工程环境管理体系 (81)

影响气候的因素(一)

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1) 完成表格,写出影响气候的形成因素 影响因素 具体影响 备注 按照纬度由低到高可分为 带、 带、 带、 亚寒带、 寒 带5个气候带。 造成各地气候出现差异的最基本因素。 一般情况下:高压 雨、低压 雨、由陆地吹向海洋的 风 雨、由海洋吹向陆地的风 雨。 包括三圈环流和季风环流。调节全球水热。 海陆差异:海洋性和大陆性气候。 大气的直接 热源和水源 洋流:一般暖流增温增湿、寒流降温减湿。 地形:海拔升高,气温降低;迎风坡 雨、背风坡 雨。 太阳辐射是形成全球气候差异最基本的因素,它主要决定的气候要素是。 <练习1>请完成右图《全球气候模式分布图》,在空白处写出相应的气候类型。 学生活动二:判断下图字母代表的气候类型的名称。 (1)在分析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时可按以下思路进行: 太阳辐射:赤道 递减 两极 热量带:赤道 两极 植被:赤道 两极 具体影响:太阳高度、昼长、太阳辐射量、气温日较差,年较差(低纬度地区气温日、年较差小于高纬度地区) C 0° 10° 20° 30° 40° 60° 70° 90° 0° 10° 25° 35° 50° 70° 90° A B D F G H K M P 北半球气候分布模式图 60° 50° 热带→亚热带→温带→亚寒带→寒带 雨林→常绿阔(硬)叶林→落叶阔叶 林→针叶林→苔原→冰原

(2)位于中低纬度,太阳高度角大,气温高,热量充足 (3)受赤道低压控制,高温多雨,或受信风带控制,炎热干燥。 (4)中低纬度的高原山地,气温低,气候凉爽。 (二)大气环流对气候的影响 1. 三圈环流:(1)写出气压带风带的名称;(2)用箭头示意不同风带的风向;(3)写出左表不同气压带风带的冷热状况(冷或热)、降水状况(多或少)。

影响气候形成的因素及主要气候判别知识点总结

影响气候形成的因素及主要气候判别知识点总结 一、影响气候形成的因素 影响气候形成的因素主要有太阳辐射、大气环流、地面状况、洋流和人类活动等。 1.太阳辐射是大气运动的根本能源。 不同地区的气候差异及同一地区的季节变化主要是由于太阳辐射在地球表面分布不均及随时间变化的结果。 地表太阳辐射分布规律是从低纬向高纬递减。同一个地区冬冷夏热的气候变化也主要是由于冬季获得太阳辐射少、夏季获得太阳辐射多的缘故。 2.大气环流:大气环流在气候的形成中具有双重作用,一方面它调整全球热量和水汽的分布,影响各地气候;另一方面,它本身也是一种气候现象。 三圈环流不断地把纬度较低地区的热量输送到高纬地区,调节和平衡低纬地区和高纬地区的热量差异。 气压带和风带对降水量的影响很大。全球气压带和风带及其移动对中纬大陆西岸气候的形成起着决定性作用,例如大陆西岸地中海气候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和西风带交替控制,形成冬雨夏干的气候特点。 季风环流是大陆东岸因海陆热力差异形成的一种大气环流,同时季风环流本身就是一种气候——季风气候。 由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夏季陆地上形成低压,风从海洋吹向陆地,带来丰沛的降水;冬季陆地上形成高压,风从陆地吹向海洋,形成的陆风比较干燥,降水较少。 3.地面状况:地面是大气的直接热源和水源,地面状况不同,直接影响到大气中的水热状况。 比热容主要影响到气温变化的大小、海陆风和季风的形成;海陆位置主要影响降水量的多少和温差大小;地形因素影响水热分布;地面反射率影响着地面获得太阳辐射能的多少。 4.洋流:暖流对沿岸气候起增温、增湿作用;寒流对沿岸气候起降温、减湿作用。 北大西洋暖流对西欧温带海洋性气候起增强作用;秘鲁西岸由于受秘鲁寒流的影

温州世贸中心大厦工程通风与空调施工组织设计

温州世贸中心大厦工程通风与空调施工 组织设计 编制人:贾建秋牛恩学刘明君 简介:该工程高度为333.3m,为浙江第一高楼,施工难点主要在于现场材料的垂直运输。通风于空调系统施工方案中的特点主要体现在:风管全部采用无法兰连接方式,采用全自动设备使得风管的制作、加工形成流水作业,不仅大大缩短了施工工期,而且节约了大量的人力和施工材料,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另外,空调水系统在各个房间内均设置了独立的计算装置,实现了分户计量。 在实际施工过程中,项目部严格把关,按照施工组织设计中的要求,较好的控制了各个施工环节,为企业创造了较好的经济效益。 温州世贸中心大厦工程通风与空调施工组织设计内容全面、完整、针对常规无法兰连接进行创新,采用无法兰连接具有技术创新、节约劳动力和材料等特点,创造了良好的经济效益,方案实施兑现率高。 5.1 编制依据 (1)温州世贸中心大厦第二标段通风空调系统施工图。 (2)现行国家施工及验收规范和质量检验评定标准见表5.1-1 现行国家施工及验收规范和质量检验评定标准表

5.2 工程概况 5.2.1 整体概况 本工程为温州世贸中心第二标段,位于温州市解放南路改建区8号地块,建筑面积:地上177637m2;建筑高度:323.3m;层数:地上68层。本工程为温州世贸中心大厦地上1层至地上68层部分。其中1~5层为商场;6、7层为娱乐、健身、饮食等,属宾馆部分;8~51层为办公部分;52层以上为宾馆客房、休闲、观光等部分。总建筑高度约为266.1m。本项目空调通风设计内容:冬夏两季提供舒适空调环境(保证足够新鲜空气量),过度季节提供良好通风条件,对建筑各区域进行全面防、排烟设计。 5.2.2 系统简介 能源中心设在地下3层,冷、热水系统根据使用功能、使用时间的不同特点分商场和主楼两区域,由各管井分送至各区域。其中8号地块1~5层商场、地下室、9号地块属商场系统。8号地块6层以上属主楼系统。商场系统冷冻水供、回水温度为6~12℃,热水供、回水温度为62~50℃。主楼系统6、7层及低区办公系统冷冻水为供、回水温度为5~11.5℃,热水供、回水温度为62~50℃。主楼系统高区办公及宾馆冷冻水为供、回水温度为6~12.5℃,热水供、 回水温度为60~50℃。商场系统其空调冷热水系统采用一次泵定流量,二次泵变流量系统。主楼系统其空调冷热水系统采用一次泵定流量,二次泵变流量系统,29层避难处设高区办公及宾馆用板换及三饮冷。热水变流量泵。每个独立单元水系统中均设有能量计算器。如:各个商场独立计量、每套办公室独立计量、宾馆独立计量。群房采用垂直异程、水平同程双管制系统;办公采用同程双管制系统;酒店采用四管制系统,其中客房部分为同程系统,公共区域为异程系统。 5.2.3 施工范围 温州世贸中心大厦±0.00以上部分的通风空调系统工程。 5.3 施工准备与施工部署 5.3.1 项目管理策划 5.3.3.1 工程管理目标 (1)质量目标:确保“钱江杯”,争创“鲁班奖”。

影响产业转移的区位因素

影响产业转移得区位因素 一、典题示例 典例1。(2018·全国卷Ⅱ)1994年,我国M公司(服装企业)在浙江温州成立,发展过程如下图所示、据此完成(1)~(3)题。 (1)1996年,M公司关闭自有生产厂,主要就是为了() A。提高附加值?B.降低人工成本 C.缩小规模?D。加强合作 (2)M公司依次将研发中心与总部迁入上海,主要就是因为上海?() A、基础设施好?B。交通便利 C.销售市场大?D。信息通达 (3)从发展过程瞧,M公司一直致力于() A.打造自主品牌?B、扩大生产规模 C.产品款式多样 D.增强国际影响 [解法指导] 读:从材料中获取M公司得发展过程。 提:读图获取以下信息:1994年M公司在浙江温州设厂,此时就是自己加工服装;1995年有多家生产厂加盟并开设第一家专卖店,据此可判断M公司就是自己设计服装;1996年该公司关闭了自有生产厂,能够集中精力进行服装设计,提高产品附加值;1998年,研发中心由温州迁入上海;2005年,总部由温州迁入上海,上海经济发达,高端人才多,而且信息通达,更方便掌握市场信息;2008年,销售网络覆盖全国、由

材料中“加盟”“专卖”“研发”等信息可知,M公司一直致力于打造自主品牌。 调:根据材料所示内容调取如下知识:影响产业转移得因素;研发中心与总部需要获取市场信息与大量得高端人才。 答案:(1)A(2)D(3)A [考法指导] 二、方法讲解 根据产业转移得目得确定影响产业转移得区位因素 产业转移得目得就是寻找最佳区位,降低生产成本。因此在分析影响因素时,需从转移得产业部门得主导因素入手,对比分析转入地与转出地得区位条件,具体思路就是: 三、跟踪训练

高考地理:影响气候形成的因素及主要气候判别知识点总结

高考地理:影响气候形成的因素及主要 气候判别知识点总结 一、影响气候形成的因素 影响气候形成的因素主要有太阳辐射、大气环流、地面状况、洋流和人类活动等。 1.太阳辐射是大气运动的根本能源。 同地区的气候差异及同一地区的季节变化主要是由于太阳辐 射在地球表面分布不均及随时间变化的结果。 地表太阳辐射分布规律是从低纬向高纬递减。同一个地区冬冷夏热的气候变化也主要是由于冬季获得太阳辐射少、夏季获得太阳辐射多的缘故。 2.大气环流:大气环流在气候的形成中具有双重作用,一方面它调整全球热量和水汽的分布,影响各地气候;另一方面,它本身也是一种气候现象。 三圈环流不断地把纬度较低地区的热量输送到高纬地区,调节和平衡低纬地区和高纬地区的热量差异。 气压带和风带对降水量的影响很大。全球气压带和风带及其移动对中纬大陆西岸气候的形成起着决定性作用,例如大陆西岸地中海气候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和西风带交替控制,形成冬雨夏干的气候特点。 季风环流是大陆东岸因海陆热力差异形成的一种大气环流,同时季风环流本身就是一种气候——季风气候。 由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夏季陆地上形成低压,风从海洋吹向陆地,带来丰沛的降水;冬季陆地上形成高压,风从陆地吹向海洋,形成的陆风比较干燥,降水较少。 3.地面状况:地面是大气的直接热源和水源,地面状况不同,直接影响到大气中的水热状况。 比热容主要影响到气温变化的大小、海陆风和季风的形成;海陆位置主要影响降水量的多少和温差大小;地形因素影响水热分布;地面反射率影响着地面获得太阳辐射能的多少。 4.洋流:暖流对沿岸气候起增温、增湿作用;寒流对沿岸气候起降温、减湿作用。 北大西洋暖流对西欧温带海洋性气候起增强作用;秘鲁西岸由于受秘鲁寒流的影响,在这里分布着世界上最典型的热带沙漠气候。 另外,暖流对马达加斯岛东南部、中美洲东北部、澳大利亚东北部热带雨林气候的形成也起着重要作用。

温州世贸中心大厦结构分析

温州世贸中心大厦结构分析 温州世贸中心大厦位于温州市区解放南路街区八、九号地块,东临解放南路、南至马鞍池路、西北面临商贸广场,地上68层、地下4层,共72层。地上高333米,占地3.1万平方米,地上建筑面积超过18万平方米,地下7万多平方米,总建筑面积超过25万平方米,建筑规模相当于十五条五马街,是一座集商业、办公、观光、娱乐、餐饮、会议等功能为一体的综合性商贸办公大厦。 工程特点与难点: 1.超高层建筑的垂直运输 此工程建筑总高度323m,为超高层建筑。解决主体塔楼的垂直运输问题是此工程的重点与难点。 2.混凝土结构施工模板的选型。 模板的选择将直接影响施工速度和工程的质量,对于模板的选择本工程有如下特点: (1)此工程建筑物最大高度323m; (2)平面面积较大,增加了施工组织的难度和模板等周转材料的投入量;(3)建筑构件多样,造成模板类型的多样化,增加了模板配置难度;特别是核心筒外部10~15层的斜框架柱,给模板的施工带来较大困难; 3.高层测量工程 此工程为超高层建筑,况且幕墙施工钢结构的吊装量比较大,因此对测量工程精度要求的比较高,测量的施工难度相当大,因此测量工程为此工程的重点与难点。 4.高性能混凝土施工 此工程应用C60混凝土,其主要特点是,既能满足特殊结构对混凝土高强度等级的要求(一般要达到65Mpa以上),又能满足现代先进施工工艺,既可泵性能好的要求。 5.台风季节施工措施 温州市每年7月至9月均有不同程度的台风,台风形成前一般为强热点风暴。每次台风来临近中心最大风力在12级以上,同时会带来强降雨,将严重影响现场施工。 结构分析 1.地下结构 地下室因建筑层高限制,采用无梁楼盖体系,其他楼层为梁板结构。 2.地上结构 温州世贸中心大厦主体结构的基本体系采用由钢筋混凝土外框筒和核心筒 组成的筒中筒结构。对于筒中筒的结构形式,由于使用功能的要求,不可避免地存

产业转移 的规律 因素

产业转移的规律因素

产业转移 由于经济的发展不平衡和资源能源的分布不均,从而引起了产业的跨国转移和跨区转移。以获得竞争的优势,取得更多的利益。 1.何谓产业转移:企业将产品生产的部分或全部由原生产地转移到其他地区的现象。 2.我国近几年产业转移的两大趋势 ①产业转移中制造业比重下降,服务业比重上升。“十一五”时期,我国承接国际产业转移的产业结构其主要特点是:资本与技术密集型产业转移并行,技术含量较高的先进制造业与新一轮以IT为代表的高技术产业生产制造环节转移并行,制造业与服务业的转移并行,高技术与先进技术并行,且其扩散程度加大,速度加快。 ②承接产业转移的区域将转向东北、中西部,转移方式更趋多元化。“十一五”时期,承接国际产业转移的区域格局也将有所改变:东部仍是承接国际产业转移规模最大的地区,但东北与中西部将成为承接国际产业转移增长最快的地区。在区域的产业分布上也将由于不同地区的产业特点呈现出较明显的特色分工:东部将承接高技术产业及服务业转移;中西部将承接重要原

材料与能源及制造加工工业的转移;东北老工业基地与长三角、珠三角将更多地承按配套性装备制造、电子通讯设备、交通运输设备如汽车、造船等国际产业的转移。 3.区域产业结构调整和转移的一般规律 ①产业结构调整的一般规律 初期发展轻工业,轻工业经过积累资金和提高技术发展重工业,然后加强基础工业,进一步提高科技水平进而发展高利技工业。 ②产业转移的一般规律:先转移劳动密集型产业和轻工业,进而转移资金密集型产业和重工业,最后是技术密集型产业,一般方向是由发达国家(地区)转移到发展中国家(地区)。其转移有一个共同规律:它们都是转向劳动力工资较低,数量较多的地区。当该地区经济发展到一定水平,工资水平提高,生产成本变高,利润减少时,便再次进行转移。而原来劳动力指向型企业所在地区则由于经济水平的提高,侧重发展知识指向型企业或用高新技术进行改造。 4.影响产业转移的区位因素分析 产业转移的目的是寻找最佳区位,降低生产成本。因此在分析影响因素时,需从转移的产

世界贸易中心形成和转移的影响因素

世界贸易中心形成和转移的影响因素 有人说中国将会成为世界经济贸易中心。不是不可能,但是就目前而言还没有站得住脚的理由,谁能下这样的定论? 一个国家成为世界经济中心,她应该是多方面同时达到一定程度,综合促使之。首先得是一个文化大国,她首先是一个文明的,精神的,积极的,健康的大国。我国的文化源远流长这是不假,几千年的文化传承在世界上没有几个国家能够相比,而最大的问题就是文化的世界范围内的传播。其次政治上,中国是联合国常任理事国,但是在美国庞大资助经费下的联合国,中国又有多少话语权呢?再次经济上,我国的GDP建立在资源浪费劳动力廉价的基础上,最多是没有科技含量的巨大工厂而已。 但是纵观历史,我国确实有数个朝代强大到可以成为世界中心,比如唐朝中期、宋代海外贸易等。宋代海外贸易盛况空前,主要原因有:⑴从国内情况看,宋代南方经济迅速发展,我国经济重心南移,着成为宋代积极发展海外贸易的基础。 ⑵从国际环境看,唐中期以后,阿拉伯商人不断向东部开辟商路,越来越多地出入于我国的沿海口岸。着就从客观上为两宋的对外经济交流创造了一个有利的国际商业环境。 ⑶从两宋政府的政策来看,都积极支持商人开展对外贸易。 ⑷从技术条件看,当时造船技术的提高,指南针在航海上的使用,以

及对风向的认识和利用等,这些航海技术的进步,是宋代海外贸易兴盛的重要原因。 ⑸从地理条件看,自唐朝安史之乱后一直到宋朝,吐蕃、契丹、党项、女真等少数民族相继兴起,控制了西北的河西走廊一带,唐宋王朝因此与西亚、欧洲各国的陆上联系受到阻碍而中断,东南亚的海路成为宋王朝对外交往的必然选择。 当今世界仍然是以美国为首的经济大国占主导地位,控制着世界大多数财富。美国是当今世界头号超级大国,然而它的建国时间只有200余年。是什么原因使它一跃而成为世界工业、农业、科技和国防现代化强国呢? 一、自然条件优越美国本土位于中纬度地带,气候温和,降水丰富,夏季潮湿,主要为温带大陆性气候。大陆地形多平坦,藏有丰富的自然资源。美国地貌类型多样,500毫米年降水量线与西经100度大致吻合,并将其分成两个截然不同的区域,东部湿润,地形平坦广阔,土 壤深厚肥沃,水源充足,有利于早期移民开发;西部干燥,多沙漠和草原,地势高峻,土壤贫瘠,适宜发展灌溉农业和畜牧业。美国水陆交通极为发达,东北部的五大湖与纵贯中部的密西西比河构成庞大的内河航运系统,经圣劳伦斯河与大西洋相通,且与稠密的公路和铁路相衔接;由于它三面临海,多优良不冻海港,既可享有海上交通和捕捞之利,又可加强与其它国家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联系,还可辟建军港,发展海军,捍卫海洋权益,并有利于国际人口迁移和对外贸易。

气候的形成因素(知识讲解)

气候的形成因素 考纲解读 考点提示 了解气候形成的因子及各因子对气候的影响 复习建议 理解并掌握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原因和分布规律,分析气压带和风带的移动对气候的影响;理解下垫面以及人类活动对气候的影响。 知识清单 一、太阳辐射 是________运动的最根本的能源,是形成________差异的最根本因素。 二、大气环流 1.三圈环流产生的原因:________地区获得的太阳辐射能不同,产生热量差异。 2.三圈环流的分布:(1)高纬环流:极地高气压带、极地东风带;(2)中纬环流:副极地低气压带、中纬西风带;(3)低纬环流:________气压带、信风带;(4)赤道低气压带。 3.气压带和风带季节移动的原因是________随季节变化而南北移动;其移动规律,就北半球来说,大致是夏季________移,冬季________移。 4.东亚季风的成因是________,南亚季风的成因是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 5.大气环流作用:促进高低纬度之间、海陆之间的________、________的调整和分布,影响各地气候;它本身也是一种________现象。 三、下垫面 大气的直接________和________。 四、人类活动 改变________成分和________含量,改变地表状况。 参考答案 一、大气气候 二、高低纬度副热带高太阳直射点北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热量水分气候 三、热源水源 四、大气水汽 考点聚焦 影响气候的因素 【典型例题】 例题1下图为西亚三个城市的气温、降水量图,读图完成1~2题。 1.不论降水量多寡,三地都冬雨较多,其主要原因是冬季 A.风带南移B.受印度洋影响明显 C.信风强盛D.暖流带来的水汽多 2.耶路撒冷与喀布尔的夏温相当,但冬温相差约10℃,影响喀布尔冬温较低的主要因素是A.纬度B.地势 C.洋流D.人类活动 解析:第1题通过气温曲线、降水柱状图判读及冬季降水成因的判读来考查气候形成因

关于影响产业转移的区位因素

影响产业转移的区位因素 一、典题示例 典例1.(2018·全国卷Ⅱ)1994年,我国M公司(服装企业)在浙江温州成立,发展过程如下图所示。据此完成(1)~(3)题。 (1)1996年,M公司关闭自有生产厂,主要是为了() A.提高附加值 B.降低人工成本 C.缩小规模 D.加强合作 (2)M公司依次将研发中心和总部迁入上海,主要是因为上海() A.基础设施好 B.交通便利 C.销售市场大 D.信息通达 (3)从发展过程看,M公司一直致力于() A.打造自主品牌 B.扩大生产规模 C.产品款式多样 D.增强国际影响 [解法指导] 读:从材料中获取M公司的发展过程。 提:读图获取以下信息:1994年M公司在浙江温州设厂,此时是自己加工服装;1995年有多家生产厂加盟并开设第一家专卖店,据此可判断M公

司是自己设计服装;1996年该公司关闭了自有生产厂,能够集中精力进行服装设计,提高产品附加值;1998年,研发中心由温州迁入上海;2005年,总部由温州迁入上海,上海经济发达,高端人才多,而且信息通达,更方便掌握市场信息;2008年,销售网络覆盖全国。由材料中“加 盟”“专卖”“研发”等信息可知,M公司一直致力于打造自主品牌。调:根据材料所示内容调取如下知识:影响产业转移的因素;研发中心 和总部需要获取市场信息和大量的高端人才。 答案:(1)A (2)D (3)A [考法指导] 二、方法讲解 根据产业转移的目的确定影响产业转移的区位因素

产业转移的目的是寻找最佳区位,降低生产成本。因此在分析影响因 素时,需从转移的产业部门的主导因素入手,对比分析转入地和转出地 的区位条件,具体思路是: 三、跟踪训练 读全球某产业转移路径及趋势图,完成1~2题。 1.该图反映的某产业最有可能是() A.电子元件生产 B.汽车生产研发业 C.宇航业 D.加工制造业 答案:D 解析:劳动密集型产业从美国迁往日本,然后由日本迁往亚洲“四小龙”地区,然后迁往我国的东南沿海地区,最后迁往我国的中西部地区。

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教学设计说明

教材分析: 《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从影响全球气候的基本因素—太阳辐射入手,总结出了,由于地球在宇宙中的状态(形状、运动)造成了各地太阳辐射的不同,进而出现了从低纬度向高纬度气候的纬度变化规律;知识处理上,主要采用地图和思考题相结合的形式,注重培养学生的思考与分析能力,避免提供给学生枯燥的结论。 设计理念: 摆脱通常的教学模式,不再是单纯的地理课,而是在学科中穿插了物理、化学课中才有的实验,综合了物理、化学、数学等学科知识,充分体现新课程的学科整合和关联。 从学生身边的环境切入,把抽象的问题变成具体的问题,帮助学生理解,让学生感受到地理知识无处不在,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思考问题的能力。 课堂设计以实验、小组讨论为主,通过形式多样的活动激起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兴趣,在满足学生表现欲的同时,增强学生的问题意识和探究意识。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学会分析地球形状、地球运动、纬度位置、海陆分布、地形地势等因素对气候的影响。 2、了解地球运动对天气、气候的影响,并能举例说明。 过程与方法: 结合实际生活分析影响气候的各种因素。在教师的演示中培养观察能力和探究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使学生认知科学世界与生活世界的统一。 2、了解人类活动对气候的影响,树立气候变化的全球观念及关心环境从我做起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教学重点: 学会分析地球形状、地球运动、纬度位置、海陆分布、地形地势等因素对气候的影响。了解地球运动对天气、气候的影响,并能举例说明。 教学难点: 地球运动对天气、气候的影响。 教学时间:5课时 1---3课时教学设计 导入新课: 出示“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图”、“世界年平均降水量分布图”,说出赤道和两极气温和降水方面的不同。(赤道地区气温高降水多;两极地区气温低降水少。)设问:大家想一想,是什么原因造成了世界气候的千差万别呢? 一、地球的形状与气候 目标要求:让学生明白正是由于地球的形状导致了各地太阳高度的不同,从而造成了纬度位置不同的地方获得太阳辐射的不同,则气候条件不同,如果地球为一平面则不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