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5G中UE的身份标识

5G中UE的身份标识

5G中UE的身份标识
5G中UE的身份标识

5G系统——5G-GUTI、5G-TMSI、5G-S-TMSI、SUPI、SUCI

1. 5G-GUTI定义

5G-GUTI(5G Globally Unique Temporary UE Identity ):5G全局唯一的临时UE标识,5G系统下使用5G-GUTI的目的是减少在通信中显示使用UE的永久性标识,提升安全性。

5G-GUTI由两部分组成:1)第一部分标识是由哪个AMF分配的5G-GUTI,2)第二部分表示UE在AMF内唯一的id。

<5G-GUTI> = <5G-TMSI>

其中, =

=

5G-TMSI:长32bit,AMF内唯一

AMF Region ID:长8bit

AMF Set ID:长10bit

AMF Pointer:长6bit

2. 5G-GUTI和GUTI的映射

EPS下使用的GUTI格式为:

=

2.1 5G-GUTI到GUTI的映射

当UE从5G移动到4G(E-UTRAN)时,需要执行5G-GUTI到GUTI的映射。

5GS 映射到E-UTRAN

5GS 映射到E-UTRAN

5GS的高8位映射到E-UTRAN

5GS低2位和映射到E-UTRAN

5GS<5G-TMSI>映射到E-UTRAN

如下图所示

3. 5G-S-TMSI

5G-S-TMSI是5G-GUTI的缩短形式,引入5G-S-TMSI是为了使空口信令消息更小,提升空口效率。例如寻呼时,只需要用5G-S-TMSI寻呼移动台即可。

<5G-S-TMSI> = <5G-TMSI>

4. SUPI和SUCI

SUPI是5G网络中用户的唯一永久身份标志,类似于LTE网络中的IMSI,SUPI和SUCI分别构成如下

5G中的SUPI相当于LTE中的IMSI,但是和IMSI不同的是,该用户永久身份信息永远不会出现的空口上。以往使用IMSI 的场合(如初次registration,Identify procedure等),5G网络将会使用SUCI。所谓的SUCI就是SUPI的加密版本,具体的加密方式参见3GPP TS 33.501附录C.3,该加密过程可以简单概括为,使用椭圆曲线的PKI加密机制,利用两对公私钥的特殊性质:公钥1*私钥2=公钥2*私钥1,实现SUPI加密为SUCI,这样既能保证空口SUPI不被泄露,还保证了UE和网络的鉴权的正常进行

患者身份识别制度

患者身份识别制度 1目的 全院所有参与患者服务的人员,在为患者提供服务时均应采用本制度规定的2种身份识别方式核对患者身份,保证患者身份识别的准确性,杜绝因身份识别而导致的异常事件。 2范围 全院所有参与患者服务的人员,包括但不限于医疗、护理、医技、药剂及财务、后勤、餐饮等为患者提供医疗、护理及其他服务的人员。 3定义 3.1患者服务:指任何涉及患者干预的情形。包括但不限于:治疗(如给药、各种穿刺等)、有创操 作(手术、腔镜等)、任何诊断性操作(各种激发试验等)、辅助检查、问诊等。 3.2腕带:一种方便医务人员核对患者身份的含有多种信息的识别带,住院患者腕带上有便于移动 设备识别的二维码,记录病人的基本信息(如:姓名、年龄、、住院日期、各种医疗信息等)。 3.3操作物:指操作时患者的药物及治疗单、血制品、饮食单、输血申请单、输血记录单、检验申 请单、检查申请单、手术通知单等。所有操作物上均有两种身份识别信息。 3.4住院号:患者在本院办理住院手续时,系统自动生成的编号,为本次住院特有,又称病案号。4内容 4.1所有工作人员在采集患者身份信息时都要严格核对患者的有效证件,确保信息准确无误。 4.2身份识别信息及方式:同时使用两种方式识别患者身份,但不包括患者房间号和医院特定位置。 4.2.1门诊患者使用“姓名”和“出生年月日”两种身份识别信息,出生年月日各采用yymmdd编码 (如2001年1月1日编码为20010101); 4.2.2住院患者使用“姓名”和“住院号”两种身份识别信息,病室号和床号不能作为患者的身份识别 信息。 4.3患者身份识别时机:在进行诊断性操作、提供治疗和其他操作前识别患者身份。 4.3.1为患者问诊、给药、输血或使用血制品及采集血液和其他标本前。 4.3.2为患者实施各种辅助检查前,发放患者检查报告前。 4.3.3临床进行的所有治疗和操作前、侵入性操作前、手术前均要对患者进行身份识别。 4.3.4患者转科交接时。 4.3.5服务中心工作人员接送陪检患者前,膳食科工作人员发放膳食前。 4.3.6无陪护新生儿出入院身份识别按《无陪护新生儿出入院身份识别流程》执行。

客户身份识别制度

客户身份识别制度 根据2006年10月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反洗钱法》,我行按照规定建立客户身份识别制度。具体条款如下: 第一条客户身份识别,是指银行业金融机构在与客户建立业务关系或者为客户提供金融服务时,针对具有不同洗钱或恐怖融资风险特征的客户,采取相应措施,确认客户的真实身份,了解和关注客户的职业情况或经营背景、交易目的、交易性质以及资金来源、资金用途、实际收益等。 第二条我行员工履行客户身份识别义务,应当做到: (一)在与客户建立业务关系或者为客户提供规定金额以上的现金汇款、现钞兑换、票据兑付等一次性金融服务时,应当要求客户出示真实有效的身份证件或者其他身份证明文件,进行核对并登记。 (二)客户由他人代理办理业务的,应当同时对代理人和被代理人的身份证件或者其他身份证明文件进行核对并登记。 (三)了解实际控制客户的自然人和交易的实际受益人。 (四)禁止为身份不明的客户提供服务或者与其进行交易,不得为客户开立匿名账户或者假名账户。 (五)在与客户的业务关系存续期间,应当采取持续的身

份识别客户身份识别措施;对先前获得的客户身份资料的真实性、有效性或者完整性有疑问的,应当重新识别客户身份。 (六)保护商业秘密和个人隐私,妥善保存客户身份识别过程中获取的客户身份信息和交易信息。在与任何单位和个人建立业务关系或者要求为其提供一次性金融服务时,都应当提供真实有效的身份证件或者其他身份证明文件。 (七)如需通过第三方识别客户身份的,应当确保第三方已经采取符合本法要求的客户身份识别措施;第三方未采取符合本法要求的客户身份识别措施的,由本行承担未履行客户身份识别义务的责任。 (八)进行客户身份识别,认为必要时,可以向公安、工商行政管理等部门核实客户的有关身份信息。 第三条我行员工在进行客户身份识别时,可以依法采取一种或多种身份识别措施,以合理确信知道客户的真实身份,以及真实的交易性质和目的: (一)核对客户出示的有效身份证件或者其他身份证明文件; (二)要求客户补充其他身份资料或者身份证明文件; (三)回访客户或实地查访; (四)向公安、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核实; (五)要求客户完整填写业务合同、单据或凭证;

重点患者的身份标识方法及核对流程

重点患者的身份标识方法及核对流程 对所有来诊患者均要进行身份识别,相关工作人员有责任依据患者的身份证、户口本、医保卡等有效证件,在各种医疗文书上准确填写患者的姓名、性别、年龄等。 无有效证件证明其身份的患者,接诊医师要求患者本人亲自填写姓名、年龄等;对暂时无法识别身份的患者要在病历上注明原因,待明确身份后再按病历书写规范补写。 要求各科对无法有效沟通(如昏迷、神志不清、无自主能力、新生儿等患者)及需要手术治疗的患者,建立使用“腕带”标识,作为住院患者的识别制度,在进行各项诊疗操作前要认真核对患者“腕带”上的信息,准确确认患者的身份。 手术患者识别:采用“腕带”、“患者家属及陪护亲友”、“患者姓名、性别、住院号”识别。 手术前一天由病房主班护士确认患者身份,戴“腕带”。主管医生进行手术部位标记。 手术患者核对:依据手术通知单和患者病历查对:患者姓名、性别、年龄、病案号、诊断、手术名称、手术部位(左、右)等。接患者之前:手术室护士与病房护士查对;还必须与清醒的患者交谈查对,进行“患者姓名、性别、年龄、手术名称、手术部位”的确认。 进入手术间之后:麻醉医生查对。 麻醉之前:手术医生、麻醉师与手术室巡回护士还必须共同与清醒的患者交谈查对,进行“患者姓名、性别、年龄、手术名称、手术部位”再次确认。昏迷及神志不清患者:应通过“腕带”及与陪伴亲属进行查对。手术者切皮前:由手术室巡回护士,提请手术者实行手术“暂停”程序,经由手术者与参与手术的其他工作人员进行“患者姓名、性别、年龄、手术名称、手术部位”最后的核对确认之后,方可切皮手术。

ICU患者身份识别:采用“腕带”“身份证”“患者家属及陪护亲友”三种方法中两种方法识别。 昏迷、神志不清、无自主能力的重症患者、手术患者、新生儿在诊疗活动中使用“腕带”“和患者家属及陪护亲友”作为各项诊疗操作前辨识患者的手段,并在全院各病房、CCU、急诊室实施,并按要求做好登记记录。

患者身份标识制度

患者身份标识制度 1、医务人员对门诊就诊和住院患者实施唯一标识管理。常用标识有:医保卡、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卡编号、身份证号码、病历号等,不得仅以床号、房号作为识别标识。 2、病人标识应遵循以下三个原则: (1)由于病人标识的使用范围涵盖医疗机构的各个相关部门,因此这种标识必须是准确而且统一的;。 (2)病人标识应确保病人与其医疗档案和各种治疗活动的明确对应关系。 (3)应使用科学可靠的标识产品进行病人标识,确保该标识不会被调换或丢失,从而减少错误发生的可能性,回避医疗风险。 3、建立“腕带”识别标示卡: (1)对昏迷、神志不清、老年人、7岁以下儿童、特殊情况(智力问题、脑萎缩等)、手术病人、告病危及重症监护的患者佩戴腕带标示。 (2)填写患者床号、姓名、性别、年龄、科别、住院号、诊断、入院时间、过敏史,腕带填写应字迹清楚、填写准确。填写完毕后应2人核对无误后才可使用。“腕带”原则上佩戴在病人“左手”,若损坏需及时更换,医护人员在进行各项处置时应核对以上项目。腕带佩戴部位皮肤完整、无擦伤、手部血运良好。 (3)佩戴腕带标示实行班班交接,加强对患者腕带使用情况的检查。

4、护士在采血、给药、输液、输血、手术及实施各种治疗处置前必须至少同时使用两种以上识别患者的方法。常用标识有:患者姓名、年龄、性别、出生日期、住院号、身份证号等,不得仅以床号、房号作为识别标识。询问患者全名时须确认患者有具体回应,由患者说出自己的姓名(你叫什么名字?),不得直接称呼患者姓名而获得患者的应答。如无法回答时由家属代为回答确认。 5、完善并落实护理各项关键流程(急诊、病房、手术室、重症监护室)的患者识别措施、交接程序与记录。 6、不同病人身份识别的方式: (1)意识清楚,有自主行为能力的患者使用床号、姓名两种结合的方式识别身份。 (2)对同姓名的患者除应分开收住外,进行各项处置时应严格查对制度,用床号、性别、年龄、住院号、身份证号五种病人信息确认患者身份,确保准确无误。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诸葛亮

网络电子身份管理政策法规研究

023 中国工程科学 2016年 第18卷 第6期 网络电子身份管理政策法规研究 A Study on the Policies and Regulations of Network Electronic Identity Management 邹翔1,胡传平1,方滨兴2,陈兵1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安部第三研究所,上海 200031;2. 中国网络空间安全协会,北京 100010) Zou Xiang 1, Hu Chuanping 1, Fang Binxing 2, Chen Bing 1 (1.The Third Research Institute of the Ministry of Public Security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Shanghai 200031, China; 2. CyberSecurity Association of China, Beijing 100010, China) 摘要:本文对世界主要国家和地区网络电子身份管理的政策、法律法规等情况进行了全面分析与梳理,并结合我国网络身份管理发展国情,提出“十三五”期间我国网络电子身份管理政策法规的发展思路和建设性意见,以期为“十三五”期间我国网络身份管理发展政策法规的制定和修订工作提供借鉴和参考。关键词:网络电子身份;身份管理;政策法规中图分类号:TP39 文献标识码:A Abstract: This paper analyzes and sorts out the policies, laws, and regulations of network electronic identity management in major countries, regions in foreign countries, and China. It discusses the development of China’s network identity management, and outlines the 13th Five-Year Plan’s policies and regulations for network electronic identity management in China, including the development of ideas and constructive suggestions, the strengthening of network space identity management, and the construction of a network space identity management system. Key words: network electronic identity; identity management; policies and regulations 一、前言 网络已成为继陆地、海洋、天空、太空之后的第五大战略空间。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指出:“没有网络安全,就没有国家安全。”网络空间安全已上升至国家安全战略的高度。网络空间身份管理是构建可信网络空间的重要基础,直接影响网络空间 安全。美国等西方国家对此高度重视,几年前已先后将网络空间身份管理作为其国家安全战略,着力加强总体规划,加快部署实施。当前我国网络空间身份管理相对滞后,如不从战略高度加快顶层设计部署和基础设施建设,将严重威胁我国的国家安全和网络空间安全。 为此,本研究对世界各主要国家和地区网络电 收稿日期:2016-09-10;修回日期:2016-09-20 作者简介:邹翔,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安部第三研究所,研究员,研究方向为网络安全、大数据应用;E-mail: xzou@https://www.wendangku.net/doc/4e15580253.html, 基金项目:中国工程院重大咨询项目“网络空间安全战略研究”(2015-ZD-10)本刊网址:https://www.wendangku.net/doc/4e15580253.html, DOI 10.15302/J-SSCAE-2016.06.005

身份识别核对制度

身份识别核对制度 一、每位就诊者至少要有两种身份识别标识,禁止使用房间号或床号作为就诊者的身份识别的唯一证据。医院采取的两套身份识别标识为: 1、门诊病人:就诊者姓名和诊疗卡号; 2、住院病人:患者姓名和住院号; 3、留观病人:患者姓名和留观号; 4、身份不明的病人。急诊病人:无名+当天4位数日期+留观号(如无名0826,00123),住院病人,无名+当天4位数日期+住院号(如无名0826,00123)。 二、医院对住院患者、使用手腕带作为识别标识,手腕带上应标有患者的姓名和住院号。新生儿除标有以上两项标识外,应标明性别。并可(非必须)标注患者的性别、年龄、入院科室等信息。 三、以下情况必须进行就诊者的身份识别。 1、在办理诊疗卡或转科、入院手续等病人信息登记时;若是记账消费的就诊者还必须同时核对其记账凭证,如公费医疗、医保卡等。 2、在发药、给药、输血或血制品前。 3、在抽血或采集其它临床检验标本前。 4、在提供治疗、检查及护理前。

5、为新生儿沐浴和出院时。 6、接送患者手术前、后。 四、核对就诊者身份的方式。 1、在核对就诊者身份时,工作人员可以通过询问和核对的方式进行,询问姓名时需主动询问就诊者或家属,让就诊者或家属回答。然后进行核对,例如:当问就诊者姓名时可以说:“你叫什么名字?”而不是直呼就诊者姓名。在核对诊疗卡号时,也可以采取核对诊疗卡,核对病历记载的诊疗卡号或是处方印制的信息,或是刷卡的方式进行,对于住院患者,也可以采取核对手腕带的方式进行。 2、对无陪人的新生儿和儿童,不能配合回答的病人(昏迷的病人、神智异常者),通过手腕带的信息对就诊者进行核对。

随机数生成方法、随机数生成法比较以及检验生成的随机序列的随机性的方法讲义

摘要 摘要 本文着重讨论了随机数生成方法、随机数生成法比较以及检验生成的随机序列的随机性的方法。 在随机序列生成方面,本文讨论了平方取中法、斐波那契法、滞后斐波那契法、移位法、线性同余法、非线性同余法、取小数法等,并比较了各方法的优劣性。 在统计检验方面,介绍了统计检验的方法,并用其检验几种随机数生成器生成的随机数的随机性。 最后介绍了两种新的随机数生成法,并统计检验了生成随机序列的随机性。关键词:随机数,随机数生成法,统计检验 I

ABSTRACT ABSTRACT This article focuses on methods of random number generator, random number generation method comparison and test the randomness of the generated random sequence method. In random sequence generation, the article discusses the square method, Fibonacci method, lagged Fibonacci method, the shift method, linear congruential method, linear congruence method, taking minority law, and Comparison of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of each method. In statistical test, the introduction of the statistical test method, and used to test some random number generator random random numbers generated. Finally, two new random number generation method, and statistical tests of randomness to generate a random sequence. Key Words: random number,random number generator,statistical test II

电子身份标识eID及其互联网应用eID是什么

电子身份标识eID及其互联网应用 1.eID是什么? eID (Electronic IDentity)是由公安部设计并研发,以国家级密码技术为基础,以智能安全芯片(如银行卡、手机SIM卡、第三代身份证)为载体,通过国家“公民网络身份识别系统”认证后签发给公民的网络电子身份标识。该标识对个人而言,就是一串随机编码,任何人无法根据eID编码解读出个人姓名、性别、出生年月、家庭住址等信息,但在公安部“公民网络身份识别系统”中,通过特殊加、解密运算处理,该编码与公安部“公民身份信息库”的二代身份证具有一一对应关系。 目前eID载体支持银行卡、SIM卡、SIM 贴膜等载体。 2.eID的作用 eID为用户和应用发行方提供了三大基础服务: ●匿名认证服务 eID用户注册或登录应用时,仅需要输入eID 使用pin码即可轻松完成注册与登录,且第三方应用无法获取eID用户的身份信息,由eID认证服务中心证实此用户为真实身份; ●实名验证服务 根据《国家网络安全法》规定,用户在获取第三方服务(如电子政务、社交网络、电子商务等)时,第三方应用需要验证用户的的真实身份。eID用户只需要输入身份信息并输入pin码,由eID中心验证用户输入的身份信息的真实性; ●数字签名服务

在用户与第三方达成某项协议或远程支付时,用户可以使用eID对协议或支付信息进行签名,由eID中心验证协议或支付信息签名的真实性,从而使协议或支付信息接收具有不可抵赖性。 ●身份识别服务 根据应用系统中的已有的身份信息,要求客户使用eID进行识别是否为给的的人员。 ●身份证云解码服务 通过手机APP读取二代身份证加密数据,发送给云端的解码服务器,对身份证信息进行解码,将解码后的身份证号码、姓名、户籍地址、图像、有效日期等发送给应用系统。 ●身份证密码验证服务 通过APP对本人的身份证信息在云端服务器中设置密码,当用户在某应用系统中使用身份证信息时,先验证密码是否正确,防止身份证信息被冒用。●企业客户隐私信息保护服务 为了防止企业已收集的客户隐私泄露给企业和客户带来灾难性后果,针对企业已收集的客户身份信息,采用eID编码技术进行编码保护。 3.eID的技术原理 (1)用户拥有唯一的eID编码 “公安部公民网络身份识别系统”向用户签发eID时,会以用户个人身份信息和随机数计算出一个唯一代表用户身份的编码——即用户的网络身份标识编码(eIDcode)。该编码不含任何个人身份信息(与二代身份证不同),且不可逆推出个人身份信息。 (2)身份权威认证 用户使用eID通过网络向应用方自证身份时,应用方会通过连接“公安部公民网络身份识别系统”的运营和服务机构,请求验证核实用户网络身份的真实性和有效性。 (3)避免隐私泄露 一旦用户的身份通过验证,应用方会得到一个与该应用唯一相对应的、用户在该应用中的网络身份应用标识编码(appeIDcode)。因此,虽然用户拥有唯一的

新版患者身份识别制度

患者身份识别制度 新版患者身份识别制度的内容:为了科学准确识别患者信息,杜绝安全隐患的发生,对住院患者实行双重身份识别,即实行腕带标识和床头牌识别管理。具体如下: 1)住院患者床头或床尾均悬挂床头牌,对全院范围内的住院患者、急诊抢救患者、急诊留观患者均使用腕带标识,精神科患者实行图片信息、姓名识别。床头牌及腕带标识作为各项诊疗、手术操作时辨识患者的身份识别手段。 2)管床护士在患者入院时更换床头牌、为患者佩戴腕带。患者身份信息包括患者的病区、床号、姓名、住院号、性别、年龄、诊断、护理级别、饮食等。 3)在标本采集、给药、输液输血、手术等各类诊疗操作前及患者转科交接时,尤其是急诊、病房、手术室、ICU、产房、新生儿室之间的转接,要严格执行查对制度核对腕带标识,至少同时使用姓名、年龄两项患者身份识别方法且由患者向医务人员陈述自己的姓名,新生儿、意识不清、语言交流障碍等原因无法向医务人员陈述自己的姓名的患者,由患者陪同人员陈述患者姓名,确保医疗安全。4)使用护士移动站的病区,均使用电子条码腕带,未开通护士移动站的病区使用塑料腕带。 5)对于无法进行患者身份确认的急诊无名患者,亦使用“腕带”标识对患者实行身份识别,如需住院治疗,则对其实行腕带标识和床头牌识别管理。

6)患者佩戴腕带标识应准确无误,佩戴部位皮肤完整,无擦伤,注意手部血运情况。一条腕带只限一位患者住院期间佩戴且一律佩戴在左手,作为病人个人信息的主要标识,确保其处于可以随时辨识的状态,不得随意摘取、涂改、转借、遮盖。出院时由护士为患者剪除腕带并销毁。 7)患者转床或转科时床头牌信息随时更换,保证信息的准确性。

一种新的混沌伪随机序列生成方式

第28卷第7期电子与信息学报V ol.28No.7 2006年7月 Journal of Electronics & Information Technology Jul.2006 一种新的混沌伪随机序列生成方式 罗启彬 张 健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电子工程研究所绵阳 621900) 摘要利用构造的Hybrid混沌映射,通过周期性改变混沌迭代初值来产生混沌伪随机序列。理论和统计分析可知,该混沌序列的各项特性均满足伪随机序列的要求,产生方法简单,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和保密性,是一类很有应用前景的伪随机加密序列。 关键词混沌序列, 加密, Lyapunov指数,自相关 中图分类号:TN91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896(2006)07-1262-04 A New Approach to Generate Chaotic Pseudo-random Sequence Luo Qi-bin Zhang Jian (Institute of Electronic Engineering, CAEP, Mianyang 621900,China) Abstract This paper proposes hybrid mapping to generate chaotic sequence, by altering initial value periodically.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properties of the hybrid chaotic sequence are good,and the sequence generator can be easily realized. It is a class of promising pseudo-random sequence in practical applications. Key words Chaotic sequence, Encryption, Lyapunov exponent, Auto-correlation 1 引言 混沌序列是一种性能优良的伪随机序列,其来源丰富,生成方法简单。通过映射函数、生成规则以及初始条件便能确定一个几乎无法破译的加密序列。因此,混沌加密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近年来被广泛应用于保密通信领域[1-4]。 将混沌理论应用于流密码是1989年由Matthews[5]最先提出。迄今为止,利用混沌映射产生随机序列的理论研究很多。但是,混沌序列发生器总是用有限精度来实现,其特性由于有限精度效应会与理论结果大相径庭。因此,有限精度效应是混沌序列从理论走向应用的主要障碍。文献[6]用m 序列与产生的混沌序列“异或”来克服有限精度的影响,但由于微扰是随机的,不易产生,而且系统分布以及相关性能取决于附加的m序列而不是混沌系统本身。文献[7]通过构造变参数复合混沌系统来实现有限精度混沌系统。本文利用构造的分段非线性Hybrid映射,通过周期性地改变混沌迭代初值的办法来产生混沌序列,克服了序列有限精度效应的影响。计算机数值实验表明所产生的混沌序列的各项特性均较好,产生方法简单,具有较高的安全性,是一类很有应用前景的伪随机加密序列。 本文第2节给出了混沌随机序列发生器的产生过程,在此基础上讨论了混沌系统的扰动问题;第4节通过计算机仿真来验证所产生的混沌伪随机序列的性质;最后是结论。 2004-11-22收到,2005-08-08改回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科学技术基金面上资助课题(20050429) 2 序列产生 由于Logistic映射和Tent映射的复杂度都不高,由此产生的混沌加密序列的安全性能都不是非常理想。本文把两者相结合,构造出一种新的混沌迭代映射——Hybrid映射: 2 1 1 2 (1)10 =()= 1, 0<1 k k k k k k b u x x x f x u x x + ???<≤ ? ? ?< ?? , (1) 该映射不但继承了Logistic映射和Tent映射容易产生的特点,而且还能增加混沌系统的安全性。 当初值x0=0.82,u1=1.8,u2=2.0,b=0.85时,此映射处于混沌态,产生的混沌序列如图1所示,其中横轴是迭代次数k,纵轴是经不断迭代得到的混沌状态空间变量x(k)。图1(a)为初值等于0.82的Hybrid混沌映射时序图,图1(b)为Hybrid映射对迭代初值高度敏感性的示意图(初值相差10-15)。 图1 (a) Hybrid mapping 的随机特性 (b) Hybrid mapping 对初值的敏感特性 Fig.1 (a) Randomicity of Hybrid mapping (b) Sensitivity of Hybrid mapping 把生成的实值混沌随机序列{x k}转化为二进制随机序列{S k},按如下方法实施:

重点科室的身份标识方法及核对流程

重点科室的身份标识方法及核对流程 对所有来诊患者均要进行身份识别,相关工作人员有 责任依据患者的身份证、户口本、医保卡等有效证件,在 各种医疗文书上准确填写患者的姓名、性别、年龄等。 无有效证件证明其身份的患者,接诊医师要求患者本人 亲自填写姓名、年龄等;对暂时无法识别身份的患者要在 病历上注明原因,待明确身份后再按病历书写规范补写。 要求各科对无法有效沟通(如昏迷、神志不清、无自主 能力、新生儿等患者)及需要手术治疗的患者,建立使用“腕带”标识,作为住院患者的识别制度,在进行各项诊 疗操作前要认真核对患者“腕带”上的信息,准确确认患 者的身份。 手术患者识别:采用“腕带”、“患者家属及陪护亲友”、“患者姓名、性别、住院号”识别。 手术前一天由病房主班护士确认患者身份,戴“腕带”。主管医生进行手术部位标记。 手术患者核对:依据手术通知单和患者病历查对:患者 姓名、性别、年龄、病案号、诊断、手术名称、手术部位(左、右)等。接患者之前:手术室护士与病房护士查对;还必须与清醒的患者交谈查对,进行“患者姓名、性别、年龄、手术名称、手术部位”的确认。 进入手术间之后:麻醉医生查对。 麻醉之前:手术医生、麻醉师与手术室巡回护士还必须 共同与清醒的患者交谈查对,进行“患者姓名、性别、年龄、手术名称、手术部位”再次确认。昏迷及神志不清患者:应通过“腕带”及与陪伴亲属进行查对。手术者切皮前:由手术室巡回护士,提请手术者实行手术“暂停”程

序,经由手术者与参与手术的其他工作人员进行“患者姓名、性别、年龄、手术名称、手术部位”最后的核对确认之后,方可切皮手术。 昏迷、神志不清、无自主能力的重症患者、手术患者、新生儿在诊疗活动中使用“腕带”“和患者家属及陪护亲友”作为各项诊疗操作前辨识患者的手段,并在全院各病房、急诊室实施,并按要求做好登记记录。

标识密码技术

身份标识密码技术 1标识密码技术的发展 基于身份标识的密码系统(Identity-Based Cryptograph, 简称IBC),是一种非对称的公钥密码体系。标识密码的概念由Shamir于1984年提出[1],其最主要观点是系统中不需要证书,使用用户的标识如姓名、IP地址、电子邮箱地址、手机号码等作为公钥。用户的私钥由密钥生成中心(Key Generate Center,简称KGC)根据系统主密钥和用户标识计算得出。用户的公钥由用户标识唯一确定,从而用户不需要第三方来保证公钥的真实性。但那时,标识密码的思想停留在理论阶段,并未出现具体的实施方案。 直到2000年以后,D. Boneh和M. Franklin[2], 以及R. Sakai、K. Ohgishi和M. Kasahara[3]两个团队独立提出用椭圆曲线配对(parings)构造标识公钥密码,引发了标识密码的新发展。利用椭圆曲线对的双线性性质,在椭圆曲线的循环子群与扩域的乘法循环子群之间建立联系,构成了双线性DH、双线性逆DH、判决双线性逆DH、q-双线性逆DH和q-Gap-双线性逆DH等难题。当椭圆曲线离散对数问题和扩域离散对数问题的求解难度相当时,可用椭圆曲线对构造出安全性和实现效率最优化的标识密码。 Boneh等人[1]利用椭圆曲线的双线性对得到Shamir意义上的基于身份标识的加密体制。在此之前,一个基于身份的更加传统的加密方案曾被Cocks提出,但效率极低。目前,基于身份的方案包括基于身份的加密体制[4-5]、可鉴别身份的

加密和签密体制[6]、签名体制[7-9]、密钥协商体制[10-11]、鉴别体制[12]、门限密码体制[13]、层次密码体制[14]等。 基于身份的标识密码是传统的PKI证书体系的最新发展,国家密码局于2006年组织了国家标识密码体系IBC标准规范的编写和评审工作。2007年12月16日国家IBC标准正式通过评审,给予SM9商密算法型号。 2标识密码的技术原理 标识密码系统与传统公钥密码一样,每个用户有一对相关联的公钥和私钥。标识密码系统中,将用户的身份标识如姓名、IP地址、电子邮箱地址、手机号码等作为公钥,通过数学方式生成与之对应的用户私钥。用户标识就是该用户的公钥,不需要额外生成和存储,只需通过某种方式公开发布,私钥则由用户秘密保存。IBC密码体系标准[15]主要表现为IBE加解密算法组、IBS签名算法组、IBKA 身份认证协议,下面分别介绍。 2.1标识密码加解密体制 标识密码的加解密方案由四部分组成, 即包括系统参数生成(Setup)算法、密钥生成(Extract)算法、加密(Encrypt)算法和解密(Decrypt)算法。步骤描述如下: Setup:给出一个安全参数k,输出系统参数params和主密钥MasterKey。其中,系统参数params是公开的,而主密钥MasterKey只有密钥生成中心知道。 Extract:利用params, MasterKey和任意的,ID∈{0, 1}*, 返回私钥PrivateKeyID。ID是任意长度的字符串,并作为加密公钥,PrivateKeyID是解密用的私钥。

EXCEL随机数据生成方法

求教:我的电子表格中rand()函数的取值范围是-1到1,如何改回1到0 回答:有两种修改办法: 是[1-rand()]/2, 或[1+rand()]/2。 效果是一样的,都可生成0到1之间的随机数 电子表格中RAND()函数的取值范围是0到1,公式如下: =RAND() 如果取值范围是1到2,公式如下: =RAND()*(2-1)+1 RAND( ) 注解: 若要生成a 与b 之间的随机实数: =RAND()*(b-a)+a 如果要使用函数RAND 生成一随机数,并且使之不随单元格计算而改变,可以在编辑栏中输入“=RAND()”,保持编辑状态,然后按F9,将公式永久性地改为随机数。 示例 RAND() 介于0 到1 之间的一个随机数(变量) =RAND()*100 大于等于0 但小于100 的一个随机数(变量) excel产生60-70随机数公式 =RAND()*10+60 要取整可以用=int(RAND()*10+60) 我想用excel在B1单元个里创建一个50-80的随机数且这个随机数要大于A1单元个里的数值,请教大家如何编写公式! 整数:=ROUND(RAND()*(80-MAX(50,A1+1))+MAX(50,A1+1),0) 无需取整数:=RAND()*(80-MAX(50,A1))+MAX(50,A1)

要求: 1,小数保留0.1 2,1000-1100范围 3,不要出现重复 =LEFT(RAND()*100+1000,6) 至于不许重复 你可以设置数据有效性 在数据-有效性设 =countif(a:a,a1)=1 选中a列设有效性就好了 其他列耶可以 急求excel随机生成数字的公式,取值要在38.90-44.03之间,不允许重复出现,保留两位小数,不允许变藏 =round(RAND()*5+38.9,2) 公式下拉 Excel随机数 Excel具有强大的函数功能,使用Excel函数,可以轻松在Excel表格产生一系列随机数。 1、产生一个小于100的两位数的整数,输入公式=ROUNDUP(RAND()*100,0)。 RAND()这是一个随机函数,它的返回值是一个大于0且小于1的随机小数。ROUNDUP 函数是向上舍入数字,公式的意义就是将小数向上舍入到最接近的整数,再扩大100倍。 2、产生一个四位数N到M的随机数,输入公式=INT(RAND()*(M-N+1))+N。 这个公式中,INT函数是将数值向下取整为最接近的整数;因为四位数的随机数就是指从1000到9999之间的任一随机数,所以M为9999,N为1000。RAND()的值是一个大于0且小于1的随机小数,M-N+1是9000,乘以这个数就是将RAND()的值对其放大,用INT 函数取整后,再加上1000就可以得到这个范围内的随机数。[公式=INT(RAND()*(9999-1000+1))+1000] 3、Excel函数RANDBETWEEN是返回位于两个指定数之间的一个随机数。使用这一个函数来完成上面的问题就更为简单了。要使用这个函数,可能出现函数不可用,并返回错误值#NAME?。 选择"工具"菜单,单击"加载宏",在"可用加载宏"列表中,勾选"分析工具库",再单击"确定"。接下来系统将会安装并加载,可能会弹出提示需要安装源,也就是office安装盘。放入光盘,点击"确定",完成安装。 现在可以在单元格输入公式=RANDBETWEEN(1000,9999)。 最后,你可以将公式复制到所有需要产生随机数的单元格,每一次打开工作表,数据都会自动随机更新。在打开的工作表,也可以执行功能键F9,每按下一次,数据就会自动随机更新了。

基于身份标识的密码体制 及其在安全电子邮件的应用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wendangku.net/doc/4e15580253.html, 基于身份标识的密码体制及其在安全电子邮件的应用 作者:刘镪王胜男 来源:《信息安全与技术》2014年第06期 【摘要】近年来,基于身份标识的密码体制成为密码研究领域的一个热点。本文介绍了基于身份标识的密码学原理及其优缺点,并描述了其在安全电子邮件中的应用。 【关键词】基于身份的密码体制;IBE;电子邮件 1引言 1976年,美国密码学家Diffie和Hellman提出了公钥密码体制的思想,这是密码学上一个重要的里程碑。公钥密码体制不仅具有加密的功能,同时还有认证的功能。在公钥体制架构下,加密和解密分别使用不同的密钥,其中加密密钥(即公钥)是可以公开的,而解密密钥(即私钥)只有解密人自己知道,非法使用者是无法根据公开的加密密钥来推算出解密密钥的。加密密钥的公开使用,使得密钥的分配和管理比对称密码体制更简单。 在传统的公钥密码学中,公钥是与身份无关的随机字符串,存在如何确认公钥真实性的问题。这需要一个可信赖的第三方CA(Certificate Authority),又称证书机构,向系统中的各个用户发行公钥证书。公钥证书上CA的签名可把用户的身份和其公钥紧密地联系起来。在这种架构下,CA机构是一个重要部门,负责用户公钥证书生命周期的每一个环节:生成、签发、存储、维护、更新、撤销等。这种需要证书的密码体制被称为基于证书的公钥密码体制(PKI)。然而,PKI证书管理复杂,需要建造复杂的CA系统,且证书发布、吊销、验证和 保存需要占用较多资源,这就限制了PKI在实时和低带宽环境中的广泛应用。 2基于身份标识的密码体制 为了简化传统的PKI公钥体系架构中CA对用户证书的管理,Shamir于1984年提出了基于身份标识的密码学(IBC)的思想。其基本思想是把用户的身份和其公钥用最自然的方式绑定起来,也就是用户的身份信息就是其公钥。在基于身份标识的密码体制架构下,只要知道某个用户的身份就可以知道他的公钥,而无需再去获取并验证用户的公钥证书。因为公钥不需要分发,传统公钥密码体制的大部分设施都会变得多余了。例如,如果一个用户的身份是其电子邮件地址,那么任意一个信息发送者,只需要知道这个用户的邮件地址,就可以给该用户发送加密信息,而不需要其他机制来分发密钥。 在提出IBC概念的同时,Shamir提出了一个采用RSA算法的基于身份的签名算法(IBS)。但是基于身份的加密算法(IBE)长时间内都没有找到有效地解决方案。直到2001

患者身份识别制度

患者身份识别制度 1、医护人员在各类诊疗活动中,必须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应至少同时使用姓名、性别、床号3种方法确认患者身份。 2、病情危重、意识障碍、新生儿、围手术期患者必须按规定使用“腕带”标识。 3、护士在为患者使用“腕带”标识时,实行双核对。“腕带”记载信息包括:患者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床号、科别、诊断、过敏史等。由病房责任护士负责填写。 4、护士在给使用“腕带”作为识别标示时,必须双人核对后方可使用,若损坏需更新时同样需要经两人核对。佩戴“腕带”标识应准确无误,注意观察佩戴部位皮肤无擦伤、血运良好。 5、介入治疗或有创治疗活动、标本采集、给药、输血或血制品、发放特殊饮食前,医护人员应让患者或家属陈述患者姓名,并至少同时使用两种患者身份识别方法,核对床头卡和腕带,确认患者身份。 6、在诊疗活动前,实施者必须亲自与患者或其家属进行沟通,严格执行查对制度,保证对患者实施正确的操作。

7、手术患者在转运交接过程中,必须有患者身份识别的如下具体措施: (1)手术患者进入手术室前,由病房护士给患者使用“腕带”标识,写清患者床号、姓名、 性别、住院号、科别、血型后,与手术室护士交接并填写病房与手术室对接单,无误后方可进入手术室。 (2)围手术期患者“腕带”使用时间必须依据护理部规定,即手术前一日开始使用,手术 后病情危重期间使用(直至改为二级护理),手术后病情稳定使用三日,结束后由病房负责护士核对后取下。 8、急诊、病房、产房、手术室、ICU之间患者识别,必须有患者身份识别的如下具体措施: (1)急诊科危重患者转科:由医务人员护送,确保搬运安全;出示患者在急诊就诊的复写 病例、入院病例;认真与科室护士交接,内容包括患者一般资料、病情、置管情况、特殊情况等,并填写急诊科危重患者转接记录单,无误后方可离开。 (2)门诊急诊患者与ICU、手术室、病房转接患者:由医务人员护

随机数生成方法

University of Sydney School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ies Generating Random Variables Pseudo-Random Numbers Definition : A sequence of pseudo-random numbers ()i U is a deterministic sequence of numbers in []1,0 having the same relevant statistical properties as a sequence of random numbers. The most widely used method of generating pseudo-random numbers are the congruential generators: ()M X U M c aX X i i i i =+=?mod 1 for a multiplier a , shift c , and modulus M , all integers. The sequence is clearly periodic, with maximum period M . The values of a and c must be carefully chosen to maximise the period of the generator, and to ensure that the generator has good statistical properties. Some examples: M a c 259 1313 0 232 69069 1 231-1 630360016 0 232 2147001325 715136305 Reference: Ripley, Stochastic Simulation , Chapter 2

无名患者的身份标识方法

无名患者的身份标识方法 一、身份确认前 1.急诊护士接诊身份不明患者后首先确立无名氏序号 2.由急诊护士给患者戴上腕带并注明 姓名(无名氏+序号、来源地) 3.如需急诊检查、手术、住院 各类申请单均填无名氏+序号、来源地、性别等 并在必要时报告医院行政总值班/医务处 4.根据患者随身携带的相关物品、证件及时联系患者家属。 二、身份确认后 1.联系患者家属确认患者身份,并换上标有患者正确姓名、性别、年龄等信息的腕带。 2.未住院的无名患者如在离开急诊室时其身份已得到确认,急诊室护士应在急诊病历上记录,并通知医生更改患者信息。 3.如患者已住院其身份已得到确认,经主管医生确认在住院卡更改并签字,患者凭身份证去住院处更改相关信息。 4.以无名氏出院,出院后其身份已得到确认按照相关规定执行。

无名患者身份标识核对流程 一、为保证医疗安全 来院就诊的每位患者必须如实告知或填写门诊病历或入院证上的 身份信息 急诊科身份不明患者的管理见“身份不明患者的急诊处置”。 二、收费室人员在输入患者信息时必须向患者或家属加以核实。 三、门诊、病房护士在对患者进行处置或办理手续时需核实 患者姓名、年龄、性别等基本信息 发现不符 及时纠正 《一》 电话通知收费室、入院处 纠正电脑中的错误信息。 《二》 协助患者纠正门诊病历或住院病历首页上的错误信息。 四、住院患者到达病区时 办公护士、责任护士、首诊医生均应核实住院病历首页上的患者姓名、性别、年龄等信息。 五、每位患者均应佩戴腕带 《一》 佩戴腕带前,应仔细核对患者姓名、腕带一般应佩戴在 患者手腕上 如病情禁忌 则佩戴在脚踝上。 《二》 腕带上应注明患者病历号、床号、姓名、性别和过敏史 如在住院过程中药物皮试阳性或发生过敏反应 也应随时记录在 腕带上。 《三》 佩戴腕带时要求患者口头证实自己的姓名 对无法沟通 的患者 应请家属证实患者姓名。 《四》 在对患者实施任何检查、操作前或转运患者前均应核对 腕带 确认患者姓名。 六、身份不明患者的急诊处置 《一》 身份确认前 1、急诊护士给患者戴上腕带并注明、姓名(无名+日期)、性别(男、女)、年龄(不详)、病历号、过敏史(不详)。 2、如需急诊检查、手术、住院 各类单子均填无名、病历号、性别等。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