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沥青路面车辙病害原因和处治方案

沥青路面车辙病害原因和处治方案

沥青路面车辙病害原因和处治方案
沥青路面车辙病害原因和处治方案

沥青路面车辙病害原因与处治方案

一、什么是车辙:

车辙是车辆在路面上行驶后留下的车轮永

久压痕。过去,人类广泛应用马车,在泥土路

上走,由于土路较软,车过后路面就有压痕,

雨后,路面有泥水压痕更深。古人云:“前面

有车,后面有辙。”车走多了,路上留下两条

平行的很深的车辙。现代路面车辙是路面周期

性评价及路面养护中的一个重要指标。路面车

辙深度直接反映了车辆行驶的舒适度及路面的

安全性和使用期限。路面车辙深度的检测能为

决策者提供重要的信息,使决策者能为路面的

维修、养护及翻修等作出优化决策。

二、沥青路面车辙的类型和产生原因:

沥青路面的车辙分为磨耗磨损型车辙、结构性车辙、失稳型车辙、压密型车辙四种类型1、磨耗型车辙

产生原因:在交通车辆轮胎磨耗和环境条件的综合作用下,路面磨损,面层内集料颗粒逐渐脱落;在冬季路面铺撒防滑料(如:砂)时,磨损型车辙会加速发展。

2、结构型车辙

产生原因:这类车辙主要是基层等路面结构层或路基强度不足,在交通荷载反复作用下产生向下的永久变形,作用或反射于路面。

3、失稳型车辙

产生原因:绝大多数车辙是由于在交通荷载产生的剪切应力的作用下,路面层材料失稳,凹陷和横向位移形成的。此类车辙的外观特点是沿车辙两侧可见混合料失稳横向蠕变位移形成的凸缘。一般出现在车辆轮迹的区域内,当经碾压的路面材料的强度不足以抵抗交通荷载作用于它上面的应力、特别是重载车辆高频率通过,路面反复承受高频重载时,极易产生此类车辙。

此外,在高速公路的进、出口,交费站或一般公路的交叉路口等减速或缓行区,这类车辙也较为严重。因为这些地区车速较低,交通荷载对路面的作用时间较长,易于引起路面材料失稳,横向位移和永久变形。

4、压密型车辙

在施工中碾压不足,开放交通后被车辆压密而形成车辙。不过这类车辙如果是由于路面施工质量控制不严造成的非正常病害,一般在讨论车辙时,多不考虑。

从车辙的形成过程来看,车辙主要是高温下沥青面层因沥青软化而进一步密实,以及沥青变软对矿质骨架的约束作用降低而使得骨架失稳,表明沥青对混合料的高温性能十分重要。当然骨架的稳定性和细集料的多少也会影响车辙形成的进程。在道路的交叉口或变坡路段,此类高温变形更易发生,这主要与较大的水平荷载作用下抗剪强度相对不足有关。

三、影响沥青路面车辙形成及其深度的主要因素:

1、沥青混合料

现行的沥青路面设计的主要依据指标是沥青混合料的强度,其取决于混合料的粘结力和内摩擦角,受集料物理化学性质的影响;粘结力又取决于沥青材料的化学结构、胶体结构、物理化学性质、稠度、沥青膜的厚度、沥青矿料比、沥青与矿粉系的分散结构特征以及沥青与矿料的相互作用,增加内摩擦角和矿料等颗粒间的嵌挤作用可以提高沥青混合料的抗剪稳定性。

①材料性质。沥青的粘度和沥青与矿料之间的粘附性是影响沥青混合料高温稳定性的两个因素;沥青粘度越大,沥青与矿料之间的粘附越好,那么混合料的高温稳定性越好,因此要选用粘度大的沥青和非酸性矿料以提高混合料的高温稳定性和强度,以便产生较高的抗车辙能力;沥青改性是一种提高沥青高温稳定性的有效手段,据佐治亚洲的加载车轮检测结果证明,改性沥青混合料同标准混合料相比车辙深度有明显减少。

②矿物集料的表面纹理、料颗粒大小、形状、级配、颗粒相互位置、矿料数量、可以影响混合料的孔隙结构,即孔隙的大小、形状与连通闭合情况、沥青用量状况以及沥青的用量和沥青同集料的互相作用情况,因而可以对车辙的大小表现出不同的影响。采用洁净坚硬的碎石,硬度大、棱角尖锐的砂以及高质量的矿粉对于抵抗永久性变形十分有利。在整个矿料混合料中对沥青温度稳定性影响最大的是矿粉,用石灰岩和冶金矿渣制成的矿粉掺拌的沥青混合料有较高的高温稳定性能。

③矿料级配。为探讨集料级配对车辙大小的影响,有关研究人员将集料分为过细级配组、细级配组和粗级配组三种,环道试验结果表明:热拌沥青混合料在最佳沥青含量、8%空隙率时粗级配有较大的车辙深度,过细级配次之,细级配组车辙深度最小。另有单轴荷载试验资料:在最佳沥青含量时中粒式沥青混合料车辙最小,细粒式次之,粗粒式大于细粒式,沥青碎石车辙最大。可见,单纯增大矿料粒径并不能提高路面抗车辙能力,而良好的级配和最大的密实度因增加了矿料之间的嵌挤力,而提高了混合料的高温抗车辙能力。

④空隙率。在进行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时,对空隙率的选择一般都是根据当地材料和经验进行的,当取值过高时,提高密实度可增加骨料间的接触压力,从而提高路面的抗车辙能力,相应地沥青和矿粉用量也要增加,从而又削弱其抗车辙能力。当空隙率小于某一临界值后,继续减小空隙率,使得混合料内部没有足够的空隙来吸收材料的流动部分,造成混合料外部的整体变形,由此而形成车辙。大量试验表明:各种级配的混合料在最佳沥青含量时,随空隙率的增大车辙有所增加。

2、路面结构组成

沥青路面的抗车辙能力除了受所用材料及其性能影响外,还与路基类型和路面厚度有关。沥青路面厚度与车辙的关系较为复杂,同样的材料在不同的路面结构中会表现出不同的性能,有关室内环道试验表明:当其路基为砂土材料时,面层厚度对车辙影响很大,面层沥青混合料较薄时车辙较深,而且较大部分来自路基的形变;而当面层较厚时,路基基本上不产生车

辙。在当路基为刚性或半刚性材料时,车辙的深度随沥青混合料面层厚度的增大而增加,这时的车辙总量90%来自于沥青混合料面层本身,由此认为,当路基和基层强度较高时,采用薄沥青混合料面层可以有效地控制车辙深度,而当路基基层强度较弱时应适当增加面层厚度,但这样构筑的道路,往往由于路面回弹模量与路基回弹模量之间的比值过大,带来不尽合理的结构组合,而且也不够经济。

3、交通荷载及环境条件

①渠化交通。由于城市道路交通组织的渠化,导致沥青路__面车辙破坏的情况日渐突出,在同一结构、同一条道路上,划分出不同交通形式的两段道路进行试验,结果证明:渠化交通路段的车辙显著增长,混合交通路段车辙增加较慢,其原因是混合交通时荷载作用范围较宽,变形面较大,同一位置的车辙累积较小,而渠化交通同一位置处的车辙累积量大。

②荷载。日本研究人员的试验结果证明:车辆超载加快路面的病害。在不同的轴载作用下,重轴载作用产生的车辙较轻轴载大得多;道路交叉口和停车点的车辙通常为正常行驶路段的2~5倍。

4、环境气候条件

当气温较高时,沥青路面表现为强度降低容易产生车辙,各种试验均表明:路表温度升高车辙增长加快,这是因为沥青粘度的大小反映了沥青抵抗蠕变的能力,当温度升高时沥青粘度变小,其抵抗蠕变的能力下降,在受到外力时很容易产生永久剪切变形导致沥青材料横向流动而产生车辙。当路面积水或路面结构含水量增加时,沥青和矿料之间的粘结力在潮湿条件下会被削弱或破坏,在行车荷载和水分的联合作用下,这种病害会明显加剧,从而导致沥青路面产生较大的车辙。

四、解决措施

(1)合理的结构组合设计。面层直接承受车轮荷载反复作用和自然因素影响,因此要有足够的承载力,以承担设计期内累计轴载次数,限定车辙发展深度。合理选用技术参数,各结构层模量不宜相差太大,特别是中间层的级配要合理,表面层最佳油石比可以弥补第二层抗车辙能力。同时,考虑到集料粒径对试件厚度的影响,应根据集料粒径大小选择适宜的沥青层厚度,并预留一定空隙率,开放交通后沥青进一步压密填充。

(2)材料的合理选用。集料强度、形状、表面性状、清洁状态、沥青性能与集料相容性,特别是借鉴superpave混合料设计的先进理念,注重材料的协同性和料源特性,保证所用材料的高品质。改善矿料级配同时适当增加粗集料用量和控制剩余空隙率,使粗细集料形成骨架密实结构。可适当采用高粘度的沥青。

(3)最优配合比设计。重视级配范围对抗车辙能力的影响,关键是确定适宜的筛孔通过率、孔隙率、油石比。选用温度敏感性低、稠度较高的沥青或改性沥青,同时严格控制沥青的用量。严格准确地控制混合料配合比,设法加足矿粉,严格控制运输车辆为便于卸料,涂抹油料;采用透层油与粘层时也要严格控制用油量。

(4)使用改性添加剂。积极引进并采用新的改性剂如橡胶、树脂、塑料、无机物改性剂、抗车辙剂、纤维等改性混合料添加剂,适当提高粉胶比,提高胶结料粘附性,降低温度敏感性。

(5)严格控制施工质量。从拌料、运输、摊铺、碾压、养护全程监控,对拌和、摊铺、压实温度和混合料密度、孔隙率、均匀性、结构层厚度、平整度等重点把关。充分压实保证压实质量。

五、沥青路面车辙具体处治方案

沥青路面的车辙病害根据其严重程度可以选择不同的处治方法,如微表处、铣刨摊铺等,以下介绍铣刨摊铺施工方法。

1、施工工艺流程

2、施工组织技术

在开始施工之前要对路面病害路段、桩号、部位、路面标高、宽度及严重程度、转弯半径、超高超宽、纵坡横坡、路面结构、沥青混凝土级配、原材料产地和型号规格等作全面的了解和详细的记录,并要严格依照这些数据指导施工。

2.1 路面铣刨

(1)铣刨前路面测量。通过测点高程

的比较和车辙严重程度来确定铣刨的面积和

铣刨深度。

(2)铣刨机铣刨。依据工程技术人员提供的铣刨面积和铣刨深度沿着行车方向逐刀地进行铣刨。铣刨后的工作面如下图所示。

一般来说铣刨的深度应根据现场实际情况确定,直至彻底露出坚实底层且无夹层为止;分层铣刨时,应注意预留纵横向台阶,以便于施工和避免纵横接缝在同一断面上。`

(3)废料运输。铣刨机铣刨时,通过传输皮带将废旧混合料装上运输车辆,运到固定地点进行存放。

(4)铣刨边角处理。用风镐将铣刨机提刀的斜边与切割机切缝间的少部分残留路面清除掉,然后人工将坑槽内残留杂物清扫干净。

(5)工作面清扫。用人工配合清扫车将工作面中的杂物及铣刨粉尘清除,然后用鼓风机吹干净,直至符合要求为止。

(6)喷洒乳化沥青。用沥青洒布车将乳化沥青喷洒于槽内及槽边接口,破乳后,即可进行摊铺作业。乳化沥青喷洒过后,应保持工作面的清洁。

2.2 沥青混合料摊铺

摊铺作业是整个修补过程中保证施工质量

的关键一环。

(1)在摊铺作业之前,应根据原路面设计数

据结合现场实际情况对施工路段进行测量放样,以

确定整个摊铺面。

(2)摊铺作业时应检查混合料的温度是否符

合规范要求。

(3)根据原路面设计要求,当槽深超过10cm 时,

应分层进行摊铺。

(4)摊铺厚度应考虑松铺系数,确保碾压完成后的路面应与原路面保持接缝平整。

(5)对于摊铺不到的边角,要人工即时进行填补,对于新旧路面的接口要筛分一些细料,然后人工进行整平。

(6)摊铺开始后,应尽量避免停机,同时摊铺机应匀速行驶,速度控制在3—5m/min 为佳,若为改性沥青混合料则摊铺速度控制在1—3m/min 为佳。

2.3 沥青混合料碾压

碾压采用双钢轮振动压路机、胶轮压路机,分

初压、复压、终压三道工序完成(SMA 除外)。

(1)碾压要及时,应尽量在较高的温度和较短的

时间内完成碾压。

(2)碾压要遵循“从低向高,由外向内”的原则,

碾压应呈阶梯状逐步向前推进。

(3)初压采用双钢轮振动压路机碾压2—3遍,

复压采用胶轮压路机碾压4—6遍,终压用双钢轮压路

机静压1—2遍收光。

(4)对于新旧路面横向接缝,首先用双钢轮压路机(DD-110)进行横向碾压,然后实铣刨深度h

铣刨前原路面

铣刨后工作面

车辙

行45度斜压,斜压从中间向两侧依次分开。横接缝碾压温度一般比正常温度低5-10度,温度太高容易产生混合料推移,温度太低,横接缝不能压实,易造成路面早期破坏。

(5)压路机启动、停止应缓慢,碾压过程中不得随意调头、刹车。

2.4 沥青混合料拌合和运输

由于摊铺的不连续性,所以拌和厂要有足够大的热料储存罐。

(1)对于沥青混合料的级配,由于原材料、施工环境和拌和条件都与路面最初施工时存在差异,所以标准级配可以适当进行调整(当然要经过试验论证确定)。

(2)每天路面工程技术人员都要将次日所需混合料的类型、数量和时间书面通知拌和厂,然后拌合厂根据试验室开出的通知单一次性集中拌制。由于摊铺是逐段(块)进行的,所以所报混合料数量应尽量准确,以避免浪费和完不成作业面的施工而增加施工成本。

(3)充分发挥试验室的作用,做到用数据指导生产。试验室人员要对每批进场的原材料进行各项指标检验,确保原材料合格;要对出厂的混合料进行马歇尔和抽提筛分试验,保证出厂的混合料合格;同时要实地钻芯取样,做密实度试验,指导摊铺碾压作业。

(4)结合实际情况,对路面车辙特别严重的地方,大胆采用新材料、新技术(如合徐公路南段采用沥青玛蹄脂碎石混合料SMA-13上面层及Supersave-20中面层)进行修补,提高路面抗车辙能力、低温抗裂能力、耐疲劳能力和水稳性能等。

(5)不论运距长短,沥青混合料在运输过程中均应采取保温措施。保证到现场的沥青混合料温度满足要求。

2.5 加强料温控制

在拌合、运输、摊铺、碾压等各个环节中,由于施工程序繁杂,所以一定要确保沥青混合料的温度,密切协调配合,尽量减少混合料运输汽车的停置时间。

2.6 恢复标线

沥青混合料碾压、冷却后,应对路面施工路段进行验收,合格后用划线车恢复标线。2.7 充分提高摊铺效率

由于乳化沥青喷洒后2-3h才破乳,因此同时同地施工时,就会因为破乳时间长而影响摊铺进度。应尽量让铣刨作业提前一天进行,这样既可把前一天铣刨量作为第二天的计划摊铺量,又可使摊铺作业连续进行,不受铣刨机的影响,保证摊铺效率。

六、结束语

随着公路里程的增加,养护的任务势必越来越繁重,为使公路充分发挥其应有的功能,养护工作必须向高科技、现代化方向发展。随着科技的进步,路面病害处理的方法也会越来越多,养护的机械化水平也会越来越高。各种新技术、新材料、新设备、新工艺的应用,必然回推动我国沥青路面养护技术向高科技、现代化方向发展。

混凝土路面病害处理方案

混凝土路面病害处理方案 (一)、施工准备工作 1、主要人员、机械配置 工程师1人,施工员1人,技术员1人,普通工20人。 切割机4、破碎机2、钻孔机4台,压浆机1台,灰浆搅拌机1台,75KW发电机1台,洒水车1台。 2、根据设计要求和现场调查,确定需进行处理砼板块,分类做好标记。仔细检查板块上裂纹、破损情况,做好详细记录,并保留图片资料,监理工程师签字后备案。 (二)、施工方法: 1、水泥路面接缝处理 水泥混凝土沥青路面加铺沥青层之前,应将水泥板间纵横向接缝处杂物清理干净,并采用沥青玛碲酯进行灌缝,之后喷洒粘层油,加铺聚酯玻纤布,最后加铺沥青层。 2、水泥砼板裂缝修补 A、宽度小于3mm轻微裂缝 采用扩缝灌浆法,方法如下: (1)顺着裂缝扩建成1.5-2.0mm的沟槽,槽深可根据裂缝的宽度确定,最深不超过2/3板厚; (2)清除砼碎屑,吹净尘土,用0.3-0.6的清洁石屑回填; (3)采用热沥青灌缝,待固化达到强度后,即可进行统一沥青罩面。 B、贯穿全厚的大于3mm小于15mm的中等裂缝

采取条带进行补缝,方法如下: (1)在裂缝两侧切缝时,应平行于缩缝,且裂缝距离不小于150mm; (2)凿除横缝内混凝土的深度70mm; (3)每隔500mm打一对耙钉孔,耙钉孔的大小应略大于耙钉直径2-4mm,并在两耙钉孔之间打一对耙钉孔直径相一致的耙钉槽; (4)耙钉宜采用φ16螺纹钢筋,使用前予以除锈处理,耙钉长度不小于200mm,弯钩长度为70mm; (5)耙钉孔可采用环氧砂浆填充,必须满填砂浆,方可将耙钉插入孔内安装;(6)切割的缝内壁应凿毛,并清除松动的混凝土碎块及表面尘土、裸石;(7)浇筑混凝土应振捣密实、抹平,并喷洒养护剂; (8)修补面板两侧,应加深缩缝,并灌注填缝料; (9)待灌缝材料达到强度后,即可进行统一沥青罩面。 3、水泥混泥土面板断角处置 对于水泥砼路面板断角病害,为了保证加铺后复合路面的整体强度,应将断面角处破除重新现浇混凝土板,并在相邻板块间增设Ф25拉杆。 4、水泥混凝土面板错台处置 错台高差小于10mm,则磨平错台后即可按照设计要求加铺沥青层;若错台高差大于10mm,应采用C15细石混凝土填补错台位置,然后在加铺沥青层。 5、水泥混凝土板断板、破碎处治 对于水泥混凝土路面板断板、破碎病害,为保证加铺后复合路面的整体强度,应破除碎的板块,在槽壁上均匀涂抹改性乳化沥青层,之后重新浇筑混凝土板,并在相邻板块之间增设传立杆或拉杆。

沥青路面病害处理方案

中修工程 沥青路面病害处理方案(初稿) 一、横、纵向裂缝 1、横、纵向裂缝现象的原理: 沥青混凝土的低温收缩引起的裂缝的主要原因。横向裂缝是 2、对横向裂缝的处理方法: 针对上述裂缝现象,如裂缝宽度在5mm以下,可不进行处理,直接封层罩面;如缝宽在5mm—10 mm,采用乳化沥青灌缝处理;对于大于10 mm的裂缝,采取开V型槽,用乳化沥青灌缝后填补沥青砂处理。 3、灌缝技术要求 灌缝适用于土基、基层强度满足设计要求,并无下陷,且无路基翻浆的纵、横向裂缝等病害。 (1)10mm以下裂缝的灌缝施工要点 1)根据路况调查情况,在图纸上确定灌缝范围(里程桩号)。 2)按照《公路养护安全作业规程》(JTG H30—2004)规定和交 通组织设计方案要求,设置安全标志,专人指挥交通,并根 据实际进度随时移动标志牌,确保施工人员安全。 3)清扫灌缝区内的路面,避免扬尘污染,影响灌缝质量。 4)清理缝内杂物及尘土,以免影响沥青与缝壁黏结或灌缝不密 实,出现渗漏水现象。 5)由于缝隙较小,应选用稠度较低的沥青,灌缝应从一端开始,

由低到高、缓慢地向前灌缝,以使灌缝饱满均匀。 6)采用沥青灌缝时,冷却后开放交通;采用乳化沥青灌缝时, 完全破乳后开放交通。 (2)宽深裂缝的灌缝 1)根据路况调查结果,在图纸上确定灌缝范围(里程桩号)。 2)根据路面裂缝的具体情况,确定裂缝填封的方案。 3)按照《公路养护安全作业规程》(JTG H30-2004)规定设置安全标志,专人指挥交通,并根据工程进度随时移动标志牌,确保施工人员安全。 4)清扫灌缝区内的路面,避免扬尘污染,影响灌缝质量。 5)缝宽在5mm以内的裂缝,由于尚未发生结构性损坏,通常不对裂缝作更多的处理,可用不同性质的沥青灌缝,目的是防止由于雨水、冰雪通过裂缝向下渗入而继续扩大,属于预防性养护的范畴。 a、机械设备准备。灌缝机、清缝设备,并应进行全面检查,确保其技术状况良好。 b、材料准备。稠度较低的热沥青、乳化沥青、改性乳化沥青、密封胶、石屑或粗砂等。密封胶应边搅拌,边加热,加热至193℃,不宜超过204℃。 c、先用高压气泵对着裂缝处从一端开始,慢慢吹至另一端,直至缝内无杂物及尘土,并清扫干净。 d、用灌缝机自带的具有刮平装置的压力机喷头将密封胶、稠度较低的热沥青、乳化沥青、改性乳化沥青均匀灌入缝内。密封胶灌入深

沥青路面车辙病害原因与处治方案

沥青路面车辙病害原因与处治方案 一、什么是车辙: 车辙是车辆在路面上行驶后留下的车轮永 久压痕。过去,人类广泛应用马车,在泥土路 上走,由于土路较软,车过后路面就有压痕, 雨后,路面有泥水压痕更深。古人云:“前面 有车,后面有辙。”车走多了,路上留下两条 平行的很深的车辙。现代路面车辙是路面周期 性评价及路面养护中的一个重要指标。路面车 辙深度直接反映了车辆行驶的舒适度及路面的 安全性和使用期限。路面车辙深度的检测能为 决策者提供重要的信息,使决策者能为路面的 维修、养护及翻修等作出优化决策。 二、沥青路面车辙的类型和产生原因: 沥青路面的车辙分为磨耗磨损型车辙、结构性车辙、失稳型车辙、压密型车辙四种类型1、磨耗型车辙 产生原因:在交通车辆轮胎磨耗和环境条件的综合作用下,路面磨损,面层内集料颗粒逐渐脱落;在冬季路面铺撒防滑料(如:砂)时,磨损型车辙会加速发展。 2、结构型车辙 产生原因:这类车辙主要是基层等路面结构层或路基强度不足,在交通荷载反复作用下产生向下的永久变形,作用或反射于路面。 3、失稳型车辙 产生原因:绝大多数车辙是由于在交通荷载产生的剪切应力的作用下,路面层材料失稳,凹陷和横向位移形成的。此类车辙的外观特点是沿车辙两侧可见混合料失稳横向蠕变位移形成的凸缘。一般出现在车辆轮迹的区域内,当经碾压的路面材料的强度不足以抵抗交通荷载作用于它上面的应力、特别是重载车辆高频率通过,路面反复承受高频重载时,极易产生此类车辙。

此外,在高速公路的进、出口,交费站或一般公路的交叉路口等减速或缓行区,这类车辙也较为严重。因为这些地区车速较低,交通荷载对路面的作用时间较长,易于引起路面材料失稳,横向位移和永久变形。 4、压密型车辙 在施工中碾压不足,开放交通后被车辆压密而形成车辙。不过这类车辙如果是由于路面施工质量控制不严造成的非正常病害,一般在讨论车辙时,多不考虑。 从车辙的形成过程来看,车辙主要是高温下沥青面层因沥青软化而进一步密实,以及沥青变软对矿质骨架的约束作用降低而使得骨架失稳,表明沥青对混合料的高温性能十分重要。当然骨架的稳定性和细集料的多少也会影响车辙形成的进程。在道路的交叉口或变坡路段,此类高温变形更易发生,这主要与较大的水平荷载作用下抗剪强度相对不足有关。 三、影响沥青路面车辙形成及其深度的主要因素: 1、沥青混合料 现行的沥青路面设计的主要依据指标是沥青混合料的强度,其取决于混合料的粘结力和内摩擦角,受集料物理化学性质的影响;粘结力又取决于沥青材料的化学结构、胶体结构、物理化学性质、稠度、沥青膜的厚度、沥青矿料比、沥青与矿粉系的分散结构特征以及沥青与矿料的相互作用,增加内摩擦角和矿料等颗粒间的嵌挤作用可以提高沥青混合料的抗剪稳定性。 ①材料性质。沥青的粘度和沥青与矿料之间的粘附性是影响沥青混合料高温稳定性的两个因素;沥青粘度越大,沥青与矿料之间的粘附越好,那么混合料的高温稳定性越好,因此要选用粘度大的沥青和非酸性矿料以提高混合料的高温稳定性和强度,以便产生较高的抗车辙能力;沥青改性是一种提高沥青高温稳定性的有效手段,据佐治亚洲的加载车轮检测结果证明,改性沥青混合料同标准混合料相比车辙深度有明显减少。 ②矿物集料的表面纹理、料颗粒大小、形状、级配、颗粒相互位置、矿料数量、可以影响混合料的孔隙结构,即孔隙的大小、形状与连通闭合情况、沥青用量状况以及沥青的用量和沥青同集料的互相作用情况,因而可以对车辙的大小表现出不同的影响。采用洁净坚硬的碎石,硬度大、棱角尖锐的砂以及高质量的矿粉对于抵抗永久性变形十分有利。在整个矿料混合料中对沥青温度稳定性影响最大的是矿粉,用石灰岩和冶金矿渣制成的矿粉掺拌的沥青混合料有较高的高温稳定性能。 ③矿料级配。为探讨集料级配对车辙大小的影响,有关研究人员将集料分为过细级配组、细级配组和粗级配组三种,环道试验结果表明:热拌沥青混合料在最佳沥青含量、8%空隙率时粗级配有较大的车辙深度,过细级配次之,细级配组车辙深度最小。另有单轴荷载试验资料:在最佳沥青含量时中粒式沥青混合料车辙最小,细粒式次之,粗粒式大于细粒式,沥青碎石车辙最大。可见,单纯增大矿料粒径并不能提高路面抗车辙能力,而良好的级配和最大的密实度因增加了矿料之间的嵌挤力,而提高了混合料的高温抗车辙能力。 ④空隙率。在进行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时,对空隙率的选择一般都是根据当地材料和经验进行的,当取值过高时,提高密实度可增加骨料间的接触压力,从而提高路面的抗车辙能力,相应地沥青和矿粉用量也要增加,从而又削弱其抗车辙能力。当空隙率小于某一临界值后,继续减小空隙率,使得混合料内部没有足够的空隙来吸收材料的流动部分,造成混合料外部的整体变形,由此而形成车辙。大量试验表明:各种级配的混合料在最佳沥青含量时,随空隙率的增大车辙有所增加。 2、路面结构组成 沥青路面的抗车辙能力除了受所用材料及其性能影响外,还与路基类型和路面厚度有关。沥青路面厚度与车辙的关系较为复杂,同样的材料在不同的路面结构中会表现出不同的性能,有关室内环道试验表明:当其路基为砂土材料时,面层厚度对车辙影响很大,面层沥青混合料较薄时车辙较深,而且较大部分来自路基的形变;而当面层较厚时,路基基本上不产生车

高速公路沥青路面养护方法

高速公路沥青路面养护方法 一、沥青路面遭破坏的形式 1、沥青路面裂缝 气温、沥青面层和半刚性基层材料的抗裂性能对于裂缝的大小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沥青面层分路幅摊铺时,两幅接茬处如果未处理好,或者路基压实度不均匀时,路面在车辆和大气因素的作用下会逐渐发生开裂。 2、车辙 车辙的出现主要是在超重车、集装车、大吨位的车在公路上反复行驶碾压的作用下,产生永久性变形和塑性流动而形成的。它在沥青路面压缩沉陷的同时,出现横向隆起,其变形主要发生在沥青路面面层。 3、局部沉降 局部沉降主要由于路基不均匀沉降,而引起局部路面的沉陷,在施工过程中,一些小问题不能得以有效解决,出现质量控制不严的情况,也是导致路面局部沉降的重要原因。 二、沥青路面养护措施 1、局部养护 局部养护主要适用于病害发生的面积较小,或比较零散,在整个路段里,占有的比重较小,通过小范围的处理,就可以使破坏的路面恢复正常的使用功能的情况之下。具体养护办法如下: (1)沥青路面裂缝养护 相比较而言,现在新建的高速公路路面裂缝现象较少发生,而在早期修建的高速公路中,由于温度裂缝、半刚性基层反射裂缝和基层强度不足引起的网状裂缝的出现不足为奇,对于高速公路而言,出现裂缝现象严重影响着其使用功能,因而,对于高速公路沥青面层的要求,以及对裂缝的处理必须按高标准进行。 纵横向裂缝,裂缝的大小取决于当地的气温和沥青面层和半刚性基层材料的抗裂性能。对于出现的横向裂缝,裂缝宽度在5mm以内的,灌入热沥青,裂缝宽度在5mm以上的,先用机械开槽,用细粒式沥青混合料填充、捣实。如果裂缝出现较多,宜采用乳化沥青稀浆封层,由于基层强度不足而引起的网状裂缝,应将沥青表面铣刨或拉毛,再加铺一层沥青混凝土上封层。 (2)沥青路面车辙养护

沥青路面的病害形式、形成原因及处理方法

沥青混凝土路面病害的形成及和处理方法 一常见沥青路面病害类型 沥青路面的病害产生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其种类繁多,但主要表现为裂缝、车辙、沉陷、坑槽、泛油和油斑、路面推移等。 1.裂缝:①横向裂缝。横向裂缝是指垂直于路线方向的有规则的裂缝, ②纵向裂缝。纵向裂缝是指跟路线走向平行或基本平行的裂缝。 ③交叉裂缝。两条或两条以上相互交叉的裂缝称为交叉裂缝。 2.车辙:是车辆在路面上行驶后留下的车轮永久压痕。 3.沉陷:指的是路基压实度不够或构造物地基土质不良,在水、荷载等因素作用下产生的不均匀的竖向变形 4.坑槽:路面坑槽指的是在行车作用下,路面骨料局部脱落而产生的坑洼。 5.泛油和油斑:一般指因表面活性剂破乳后在织物表面沾附的油污,如消泡剂、柔软剂等含有有机硅的阴离子表面活性剂比较容易出现破乳的现象.去除的话需要专门的去硅剂. 6.路面推移:主要是指混合料在道路的纵向发生位移,它可能是在施工期间发生或者是在道路通车一段时间后产生,尤其在高温天气下。 二.病害形成的原因 1.裂缝:(1)横向裂缝:裂缝与路中心线基本垂直,缝宽不一,缝长贯穿部分路幅或整个路幅。裂缝一般比较规则,每隔一定的距离产生一道裂缝,裂缝间距的大小取决于当地的气温和沥青面层与半刚性基层材料的抗裂性能。(2)纵向裂缝:裂缝走向基本与行车方向平行,裂缝长度和宽度不一。主要集中在行车道轮迹分布密集处,因为高速公路交通渠化分明,轮迹位臵及轮迹分布范围

较小,大车、慢车、重型车辆全部集中在行车道上,快车、小型车,轻型车行驶于超车道机会明显增多,超车道上荷载较小,交通量相对较小,纵向裂缝也较小,纵缝缝宽一般在5~10mm,靠近标线或位于车道中央,且绵延几十米,甚至数百米。常以单条裂缝形式出现。产生的原因有两种可能性,一种情况是沥青面层分路幅摊铺时,两幅接茬处未处理好,在车辆荷载及大气因素作用下逐渐开裂;另一种情况是由于路基压实度不均匀或由于路基边缘受水侵蚀产生不均匀沉陷而引起。(3)网状裂缝:裂缝纵横交错,缝宽1mm以上,缝距40cm 以下,1m2以上。(4)反射裂缝:主要是因为软基路段不均匀沉降引起的裂缝直接反射到沥青路面。另外,行车荷载的作用加速裂缝的发展。 2.车辙:车辙一般是在温度较高的季节,沥青面层在车辆的反复碾压下产生永久变形和塑性流动而逐渐形成。它通常是在伴随沥青面层压缩沉陷的同时,出现侧向隆起,二者组合起来构成的。路面的永久变形主要发生在沥青面层中。因此,为了延缓车辙的形成,主要应从提高沥青面层材料的高温稳定性来着手考虑。此外,车辙的严重程度与沥青面层的结构组成和配合比有极大关系,ⅱ型沥青混凝土路面自身的抗车辙能力比ⅰ型好的多。上海市中心城区的沥青路面车辙病害也较普遍,大部分集中在公路交叉口,车辆来往多,高温天气路面下受碾压严重更容易出现车辙,修补更换新的沥青混凝土后,但未经严格保养就投入使用,在新的碾压下又会出现车辙,往往出现恶性循环。根据湿热地区高速公路建设和养护的实践分析了沥青路面常见病害的各种成因,提出了各种病害的处治方法,并对我国今后高速公路建设、设计、施工及管养等方面提出了一些建议。沥青路面因具有地质条件适应性强、行车舒适、维护方便等优点而被广泛用于高速公路。在高速公路通车后,因行车荷载作用、外界环境影响

沥青路面养护知识

沥青路面养护知识 1、沥青路面常见的病害有:裂缝车辙、破损、泛油、松散、水损害和坑槽、沉陷、拥包。 2、裂缝从表现形式可分为横向裂缝、纵向裂缝和网状裂缝三种。 3、影响裂缝的主要因素有:沥青的品种和等级、沥青混合料的组成、面层的厚度、基层材料的收缩性、土基和气候条件等。 4、纵向裂缝形成的主要原因有:地基原因、路基施工原因、水的渗透破坏。 5、横向裂缝形成的主要原因有:材料收缩、沥青及混凝土的温缩、差异沉降。 6、车辙产生的主要原因有:沥青混合料油石比过大、表面磨损过度、雨水侵入沥青混凝土内部、基层含不稳定夹层而导致路面横向推挤形成波形车辙。 7、沥青路面水损坏的主要破坏形式有:网裂、坑洞、唧浆、辙槽。 8、坑槽的形成可归结为水损害和油损害两个主要方面。 9、目前路面坑槽的修补方法根据使用的路面综合修补设备分为两种,即冷补法和热补法。 10、泛油的成因:混合料组成设计不当、混合料拌和控制不严、粘层油用量不当、施工质量差、水破坏。 11、沥青用量过大是产生沥青面层泛油的最主要原因。 12、对于基层开裂引起的反射裂缝及沥青混凝土温缩等引起的横向裂缝的处治方法? 答:对于基层开裂引起的反射裂缝及沥青混凝土温缩等引起的横向裂缝,如缝宽较小可不予处理,如宽度在3mm以上,可将缝隙刷扫干净,并用压缩空气吹净尘土后,采用热沥青或乳化沥青灌缝撒料法封堵。如缝宽在5mm以上,可将缝口杂物清除,或沿裂缝开槽后用压缩空气吹净,采用砂料式或细粒式热拌沥青混合料填充捣实,并用烙铁封口。 13、车辙和推移的处治方法? 答:1、对于连续长度不超过30m、辙槽深度小于8mm、行车有小摆动感觉的,可通过对路面烘烤、耙松、添加适当新料后压实即可。2、当沥青面层磨损、横向推移时,应清除不稳定层,用铣刨机拉毛,重铺面层。3、当基层或土基不稳定时,应先进行补强处理后,再修复面层。4、对于因基层施工质量差引起的车辙、推移,在重新摊铺面层前应先行处理好软弱基层。 14、沥青路面的松散产生的的主要原因? 答:1、局部路基和基层不均匀沉降引起路面破坏;2、碎石中含有风化颗粒,水侵入后引起沥青剥离;3、随着使用时间的增多,沥青结合料本身的粘结性能降低,促使面层与轮胎接触部分的沥青磨耗,造成沥青含量减少,细

公路沥青路面的病害分析及养护维修处理

公路沥青路面的病害分析及养护维修处理 摘要:沥青路面在长期的使用过程,极易出现一些比较严重的病害现象,如果 不及时进行修补,必然会造成公路路面病害现象的进一步扩大,最终诱发重大的 交通事故。深入研究科学的修补方法,实施有效的养护管理办法,不断完善维修 和养护工艺,才能切实提高公路性能,提高经济和社会效益。 关键词:公路沥青路面;病害成因;防治对策 1沥青路面产生的病害以及出现原因 1.1裂缝问题 沥青路面在投入运营之后,最常见的病害现象则是裂缝。裂缝产生的初级阶 段对路面的性能影响不大,但是如果长期不给予处理,导致雨水、杂质逐渐的深 入到路基下层部位中,在长期的使用中由于较大载荷的影响,使沥青路面的结构 遭到了严重的破坏。沥青路面的裂缝形式非常多,主要分为横向、纵向、网状三 种形式。形成裂缝的原因很多,一般是由于沥青原料质量不高、厚度不足、基层 结构不稳定以及环境条件等等原因造成的。 1.2车辙问题 车辙现象比较普遍,是长期的使用中在车辆的载荷作用之下形成的,导致路 面结构发生不同程度的侧移现象,造成该种病害发生的原因,主要是沥青或者混 合料自身质量不高所造成的,还有可能是交通量过大所造成的。但是综合分析具 有如下几个因素:①施工材料中油石比较大;②公路表面磨损程度很大;③由 于路基的稳定性不足,所造成的路面表层结构出现了比较严重的横向移动。 1.3松散问题 松散是造成路面安全性下降的主要病害,其一般出现在整个公路表面,也存 在于局部,由于在长时间车辆行驶过程中,轮迹带出现松散的现象异常严重[2], 主要的形成原因有:①局部路基稳定性不足,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塌陷所造成的损害;②碎石中存在较大量的风化颗粒,水浸入之后与沥青出现剥落的现象;③ 由于沥青材料中集料的成分多高,造成了与轮胎接触部分出现较为严重的磨损情况,使得该区域的沥青含量减少;④机械类的损伤或者是油污染。 1.4波浪拥包问题 这种病害现象发生在高温或者是长期的载荷之下,由于沥青表层存在着黏性 流动现象,造成了由于车辆的挤压作用而发生的病害情况,其形成的原因,主要 有以下几方面:①混合料的各种原料配合比不正确;②面层与基层未能有效结合;③基层的稳定性不足,地基较为松软,在长期的行驶中产生了拥包的现象。 2沥青路面病害防护措施 2.1合理设计路面结构 (1)基于下列几个方面的原因,要尽量将沥青面层的厚度变薄。首先,沥 青混凝土路面基层结构呈现出的半刚性特点,其承载能力并不是非要增加厚度才 能达标;其次,要增强沥青混凝土路面的使用性能,不需要将沥青面层涂得很厚,而是要将次等沥青换成质量好的沥青,再次,就是在一般情况下,沥青面层出现 的裂缝不仅仅是反射造成的,很大一部分是沥青面层本身的温度变化而造成的。(2)沥青混凝土路面的防水设计一定要满足要求。(3)基层和底基层结构要按 要求来严格设计。 2.2严格控制沥青混合料的质量 (1)选择沥青时,需要多方面综合考虑,例如对温度的适应性较强、黏接

公路路基路面常见病害+解决方法

公路路基路面常见病害+解决方法,不敢说很全,至少很实用! 路基路面是公路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公路养护的重点内容和部位,由于病害的经常发生,直接影响公路的使用功能,公路路基路面病害的处置约占养护费用的80%以上,而且往往效果甚微。今天一起来学习一下路基路面常见的一些病害以及相应的处置技术都有哪些吧! 一、公路路基路面病害处置的相关问题 公路路基路面处置的基本原则 准确分析病害成因 基于病害成因的路基路面处置方案的确定 ? 路基路面的病害处置,必须从病害成因入手,遵循有的放矢的针对性原则。 ? 路基路面病害处置是一个系列工程,往往具有综合治理的特点。在分析路面病害成因、制订处置方案时,要考虑有无路基因素;

要考虑路面各层次的影响。对于水损坏引起的病害,往往具有综合性病害的特点,必须采取彻底的防治水根治措施。 ? 确定病害处置方案,还应与病害处置者的资源配置相协调。 公路路基的基本要求 公路路基不满足上述任何一种要求,就可能产生路基病害。 公路路面的基本要求 路面不满足前述两项基本要求,则可能产生病害。对于路面平整度和抗滑性能,应采取相应措施加以改善和提高,以提供给顾客安全、通畅、舒适的行车条件。 公路路面的结构型式与病害类型 ? 公路路面按结构型式,分为沥青路面与水泥混凝土路面两大类。沥青路面又称黑色路面,行车舒适性好 沥青路面病害(损坏)分为裂缝类、变形类、松散类、其他类四种。 水泥混凝土路面亦称白色路面,行车舒适性不及沥青路面。其力学性能好、抗水破坏能力强,具有造价低、刚度大、强度高、使用耐久和养护工作量小的优点。 水泥混凝土路面主要病害包括断板、脱空唧泥、表面裂缝、起皮、坑洞和平整度差等。

沥青路面车辙病害的类型及防治措施

沥青路面车辙病害的类型 及防治措施 Revised by Liu Jing on January 12, 2021

浅析沥青路面车辙病害的类型及防治措施摘要:沥青路面车辙已经成为我国沥青路面主要病害形式之一,严重影响了道路的使用性能,对道路行车安全十分不利,必须采取合理的处理措施。本文首先简要介绍了沥青路面车辙的形成理论,进而分析了沥青路面的车辙类型,并提出了相关的预防及扯着处理措施,对道路工作者施工应用可以提供合理的参考。 关键词:路面车辙;类型;防治措施 0引言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公路交通量增长迅速,交通荷载往往超过设计预期值,导致路面产生了一系列病害。车辙是我国沥青路面的主要病害之一,不仅严重影响公路行车舒适以及安全性,也降低了公路的使用寿命。车辙主要是由于交通荷载长时间持续作用,导致沥青路面产生的永久性变形。车辙作为评价沥青路面平整度的重要指标,直接关系到道路的路用性能,因此,研究沥青路面车辙类型及其成因,并提出合理的防治措施,对于保证交通运输事业的顺利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1路面车辙形成理论分析 沥青路面作为一种柔性路面,造成路面车辙的主要原因交通荷载或者高温条件下荷载持续作用,沥青混合料产生塑性流动变形,最终骨架结构破坏失稳。根沥青混合料强度公式如下所示: 沥青混合料的抗剪强度主要取决于沥青与矿料相互作用产生的粘聚

力以及矿料嵌挤而产生的内磨阻角,当活动剪应力等于粘聚力C时,材料处于极限平衡状态。当活动剪应力大于C时,则产生塑性变形,从而产生车辙破坏。 2沥青路面车辙分类 根据形成机理的不同,车辙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1)流动型车辙。沥青路面的流动性车辙是指高温季节在交通荷载的反复碾压作用下,荷载应力超过沥青混合料所能承受的稳定性应力极限,产生的永久变形和塑性流动而逐渐形成的沥青混凝土侧向流动变形。流动型车辙一般出现在车辆轮迹区域内,如果沥青混合料的强度不足以承受交通荷载所产生的应力,导致路面内部长期反复承受重载时,则容易导致流动型车辙。流动型车辙的横断面一般呈W型,车辙深度一般较大,行车道轮迹带部位下凹,车轮两侧混合料隆起变形。 (2)结构性车辙。结构型车辙主要是由于交通荷载在路表形成的剪应力仍超过路面各层的抗剪强度,沥青混合料产生剪切变形破坏,导致沥青面层甚至基层等结构层产生永久性变形。结构型车辙相对较宽,两侧没有明显隆起,断面呈凹型。 (3)磨耗型车辙。磨耗型车辙主要是由于沥青路面路表材料经过车轮长期磨耗以及自然条件下表层材料的不断磨损而产生的车辙,在重载大型车辆较多,或者气候寒冷轮胎采取埋钉以及防滑链等情况下,很容易产生磨耗型车辙。其形成机理是由于车辆轮胎与路面表层的摩擦作用,主要是由于集料的抗磨耗性能较差,沥青混合料耐磨性能不足。根

沥青路面常见病害及处理措施

一、沥青路面常见的病害 1.变形类 车辙属变形类,是指路面上沿行车轮迹产生的纵向带状凹槽,深度 1.5cm 以上。车辙是在行车荷载重复作用下,路面产生永久性变形积累形成的带状凹槽。车辙降低了路面平整度,当车辙达到一定深度时,由于辙槽内积水,极易发生汽车飘滑而导致交通事故。产生车辙的原因主要是由于设计不合理以及车辆严重超载导致的。影响沥青路面车辙深度的主要因素是沥青路面结构和沥青混凝土本身的内在因素,以及气候和交通量及交通组成等的外界因素。 车辙产生的主要原因有:(1)沥青混合料油石比过大;(2)表面磨损过度;(3)雨水侵入沥青混凝土内部;(4)由于基层含不稳定夹层而导致路面横向推挤形成波形车辙。 2.裂缝类 裂缝主要有三种形式:纵向裂缝,横向裂缝和网裂。沥青路面建成后,都会产生各种形式的裂缝。初期产生的裂缝对沥青路面的使用性能基本上没有影响,但随着表面雨水的侵入,导致路面强度下降,在大量行车荷载作用下,使沥青路面产生结构性破坏。沥青路面裂缝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裂缝从表现形式可分为横向裂缝、纵向裂缝和网状裂缝三种。影响裂缝的主要因素有:沥青的品种和等级、沥青混合料的组成、面层的厚度、基层材料的收缩性、土基和气候条件等。 坑槽(裂缝类)是常见的沥青路面早期病害,指路面破坏成坑洼深度大于2cm,面积在0.04㎡以上。形成坑槽主要是车辆修理或机动车用油渗入路面,污染使沥青混合料松散,经行车碾压逐步形成坑槽。 3.松散类 沥青路面的松散是指路面结合料失去粘结力、集料松动,面积0.1 ㎡以上。松散是直接影响行车安全的路面病害,松散可能出现在整个路面表面。也可能在局部区域出现,但由于行车作用,一般在轮迹带比较严重。 其产生的主要原因有:(1)局部路基和基层不均匀沉降引起路面破坏;(2)碎石中含有风化颗粒,水侵入后引起沥青剥离;(3)随着使用时间的增多,沥青结合料本身的粘结性能降低,促使面层与轮胎接触部分的沥青磨耗,造成沥青含量减少,细集料散失;(4)机械损害或油污染。 脱皮(松散类)沥青路面脱皮是指路面面层层状脱落,面积0.1 ㎡以上。

沥青路面病害处理措施

沥青路面病害处理措施 公路常见病害——翻浆、松散、坑槽、裂缝、泛油和波浪产生的原因及其处治措施翻浆是指路面出现弹簧、破裂、冒浆的现象。我国北方季节性冰冻地区,在地下水位较高或地表排水不良情况下,冬季路基开始结冻,不断向深处发展,上下层形成了温度坡差,由于气候的变化,零度等温线不断下移,形成一层、两层或多层聚冰层。土基中水分冻结后体积膨胀,由于土质不均匀,使路面冻死或冻胀隆起。春季气温回升,由于路面导热性大,路中的溶解速度较两侧快,水分不易向下及两侧排泄。土基土层便呈现过湿状态,当容解到聚冰层时,土层的湿度有时会超过液限。土基承载力极低,在车辆通过时,稀软的泥浆会沿着汗裂的路面裂缝挤出或形成较深的车辙和鼓包,形成翻浆。翻浆-防护和治理措施公路翻浆病害公路翻浆病害影响路基路面的水的类型治理翻浆的基本途径是:防止地面水、地下水或其他水分在冻结前或冻结过程中进入路基上部。基本施工步骤:场地排水——场地清理——翻浆土挖除——分层摊铺——洒水并碾压。提高路基加强排水根据实际情况加高路基,使路基上部土层远离地下或地表水面。路基加高的数值,应根据当地冻土深度,路基土质和水文情况,以路基最小填土高度及临界高度确定,一般应保证路基处于干燥状态。良好的路面路基排水可防止地面水或地下水侵入路基,使路基土体保持干燥,从而减轻冻结时水分聚流的来源,这是预防和处理翻浆的重要措施。降低地下水位设置渗沟。在翻浆路段的中心和边缘,每隔 4,6m 挖 30,40cm、深至聚冰层以下 10cm左右的小坑,定期将坑中水分掏出。如在未摸清翻浆情况前可在 100m 左右先开挖试验坑。翻浆消失后再用原来土壤或掺拌石灰土回填,回填时不要用砂砾回填,防止形成“水囊”和翻浆传染。路肩盲沟。盲沟应用渗水性良好的碎砾石填充,沟底宜做成 4至 5的坡度。在翻浆路段两侧路肩上每隔 4,10m 开挖横向明沟,宽 30,40cm,深根据冻融情况逐渐加深,保持在化

沥青路面常见病害处理方案

xxxx环路三期工程沥青路面病害处理方案延吉中环路三期工程主体已经通车,目前仅剩余非机动车道,人行道等尾留工程。由于去年的工程工期短,任务重。在沥青面层施工时,已进入低温季节。 由于施工现场受温度影响,给沥青面层施工带来了诸多不利因素。 沥青面层在低温环境下施工后,很快进入了冬歇期。经过一个冻融期作用,使原本在低温环境下完成的沥青路面,出现了诸如裂缝、松散、坑槽等沥青路面常见的病害现象。针对以上病害现象,项目部已成立了以项目总工为首的沥青路面病害处理小组,由专人负责沥青路面的善后处理工作。经过小组成员集体讨论,特此制定了《延吉中环路三期工程沥青路面病害处理方案》,作为沥青路面病害处理的施工指导。 现场的沥青路面主要存在裂缝、松散、坑槽三种病害现象,下面分别对此三种病害的成因及处理方式做详细介绍。 一、横向裂缝 1、横向裂缝现象的成因: 沥青混凝土的低温收缩引起的裂缝的主要原因。沥青是一种对温度变化比较敏感的材料。在去年沥青路面施工时,由于温度较低,摊铺后的沥青混合料表面温度迅速下降,使沥青表面逐渐变硬变脆,并发生收缩变形。当收缩拉应力超过沥青混凝土的抗拉强度时,沥青路面表面就会被拉裂,并逐步向下发展,形成上宽下窄的横向裂缝。 2、对横向裂缝的处理方法: (1)针对上述裂缝现象,如裂缝宽度在3mm以下,可将缝隙刷扫干净,并用压缩空气吹净尘土后,采用热沥青封堵。如缝宽在3mm以上,则需沿横缝两侧各10cm范围开槽,挖除沥青上面层,然后沿裂缝加铺玻璃格栅,而后在其周围及底面上喷洒乳化沥青粘层油,使玻璃格栅能够黏贴在底层上。继而采用细粒式(AC-10)热拌沥青混合料填补,填补高度应略高于原有地面高度,以保证压实效果。填补后采用振动压路机碾压密实,并采用热沥青灌缝封口。

沥青路面车辙病害原因与处治方案修订稿

沥青路面车辙病害原因 与处治方案 公司标准化编码 [QQX96QT-XQQB89Q8-NQQJ6Q8-MQM9N]

沥青路面车辙病害原因与处治方案 一、什么是车辙: 车辙是车辆在路面上行驶后留下的 车轮永久压痕。过去,人类广泛应用马 车,在泥土路上走,由于土路较软,车 过后路面就有压痕,雨后,路面有泥水 压痕更深。古人云:“前面有车,后面 有辙。”车走多了,路上留下两条平行 的很深的车辙。现代路面车辙是路面周 期性评价及路面养护中的一个重要指 标。路面车辙深度直接反映了车辆行驶 的舒适度及路面的安全性和使用期限。 路面车辙深度的检测能为决策者提供重 要的信息,使决策者能为路面的维修、养护及翻修等作出优化决策。 二、沥青路面车辙的类型和产生原因: 沥青路面的车辙分为磨耗磨损型车辙、结构性车辙、失稳型车辙、压密型车辙四种类型 1、磨耗型车辙 产生原因:在交通车辆轮胎磨耗和环境条件的综合作用下,路面磨损,面层内集料颗粒逐渐脱落;在冬季路面铺撒防滑料(如:砂)时,磨损型车辙会加速发展。 2、结构型车辙 产生原因:这类车辙主要是基层等路面结构层或路基强度不足,在交通荷载反复作用下产生向下的永久变形,作用或反射于路面。 3、失稳型车辙

产生原因:绝大多数车辙是由于在交通荷载产生的剪切应力的作用下,路面层材料失稳,凹陷和横向位移形成的。此类车辙的外观特点是沿车辙两侧可见混合料失稳横向蠕变位移形成的凸缘。一般出现在车辆轮迹的区域内,当经碾压的路面材料的强度不足以抵抗交通荷载作用于它上面的应力、特别是重载车辆高频率通过,路面反复承受高频重载时,极易产生此类车辙。 此外,在高速公路的进、出口,交费站或一般公路的交叉路口等减速或缓行区,这类车辙也较为严重。因为这些地区车速较低,交通荷载对路面的作用时间较长,易于引起路面材料失稳,横向位移和永久变形。 4、压密型车辙 在施工中碾压不足,开放交通后被车辆压密而形成车辙。不过这类车辙如果是由于路面施工质量控制不严造成的非正常病害,一般在讨论车辙时,多不考虑。 从车辙的形成过程来看,车辙主要是高温下沥青面层因沥青软化而进一步密实,以及沥青变软对矿质骨架的约束作用降低而使得骨架失稳,表明沥青对混合料的高温性能十分重要。当然骨架的稳定性和细集料的多少也会影响车辙形成的进程。在道路的交叉口或变坡路段,此类高温变形更易发生,这主要与较大的水平荷载作用下抗剪强度相对不足有关。 三、影响沥青路面车辙形成及其深度的主要因素: 1、沥青混合料 现行的沥青路面设计的主要依据指标是沥青混合料的强度,其取决于混合料的粘结力和内摩擦角,受集料物理化学性质的影响;粘结力又取决于沥青材料的化学结构、胶体结构、物理化学性质、稠度、沥青膜的厚度、沥青矿料比、沥青与矿粉系的分散结构特征以及沥青与矿料的相互作用,增加内摩擦角和矿料等颗粒间的嵌挤作用可以提高沥青混合料的抗剪稳定性。 ①材料性质。沥青的粘度和沥青与矿料之间的粘附性是影响沥青混合料高温稳定性的两个因素;沥青粘度越大,沥青与矿料之间的粘附越好,那么混合料的高温稳定性越好,因此要选用粘度大的沥青和非酸性矿料以提高混合料的高温稳定性和强度,以便产生较高的抗车辙能力;沥青改性是一种提高沥青高温稳定性的有效手段,据佐治亚洲的加载车轮检测结果证明,改性沥青混合料同标准混合料相比车辙深度有明显减少。 ②矿物集料的表面纹理、料颗粒大小、形状、级配、颗粒相互位置、矿料数量、可以影响混合料的孔隙结构,即孔隙的大小、形状与连通闭合情况、沥青用量状况以及沥青的用量和沥青同集料的互相作用情况,因而可以对车辙的大小表现出不同的影响。采用洁净坚硬的碎石,硬度大、棱角尖锐的砂以及高质量的矿粉对于抵抗永久性变形十分有利。在整个矿料混合料中对沥青温度稳

沥青路面养护方法

沥青路面养护方法内部编号:(YUUT-TBBY-MMUT-URRUY-UOOY-DBUYI-0128)

浅谈沥青路面养护 镇沅县养护段许艳萍 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 公路建设迅猛发展, 在我国现有的主要干线公路中, 70% 以上是沥青路面。但由于沥青材质本身的差异, 以及受到设计和施工水平的影响, 沥青路面常常出现开裂、泛油、松散、坑槽等常见病害, 这些病害的出现严重影响了行车速度、行车安全, 加大了汽车磨损, 缩短了沥青路面使用寿命。所以沥青路面养护成为大家日益关注的问题, 本文结合笔者长期工作实践,从普遍到具体的工作中对沥青路面常见病害及其防护措施作了探讨。 沥青路面设计施工中存在缺陷,在完工和使用初期往往反映不出来,但是在在长期的使用过程中,由于车辆的反复作用及气候和环境的影响,会出现各种各样的损坏现象,必须适时保养、修补。沥青路面养护的目标是:“保护公路公共设施的完好状态,及时恢复损坏部分,保障行车安全、舒适、畅通”。 一、沥青路面常见病害 (1) 车辙: 车辙是指路面上沿行车轮迹产生的纵向带状凹槽, 深度 1. 5cm 以上。车辙是在行车荷载重复作用下, 路面产生永久性变形积累形成的带状凹槽。车辙降低了路面平整度, 当车辙达到一定深度时, 由于辙槽内积水, 极易发生汽车飘滑而导致交通事故。 (2) 裂缝: 裂缝主要有三种形式: 纵向裂缝, 横向裂缝和网裂。沥青路面产生裂缝后, 导致渗水, 危害面层和基层。

(3) 坑槽: 坑槽是常见的沥青路面早期病害, 指路面破坏成坑洼深度大于2cm, 面积在0. 04m2 以上。形成坑槽主要是车辆修理或机动车用油渗入路面, 污染使沥青混合料。 松散, 经行车碾压逐步形成坑槽。 (4) 脱皮: 沥青路面脱皮是指路面层层状脱落, 面积0. 1m2 以上。导致沥青路面脱皮主要是因为水损害。 (5) 松散: 沥青路面的松散是指路面结合料失去粘结力、集料松动, 面积0. 1m2 以上。 二、病害产生原因 (1)沥青质量问题 我国在道路结构层的厚度设计、材料的采用本着经济适应的原则, 而对交通量的变化, 使用年限并没有重点研究, 像高等级沥青路面, 许多地方采用的是上面层使用进口沥青, 而中面层、底面层则采用国产沥青, 就国产沥青而言能达到规范要求的厂家并不多, 而且数量十分有限, 不可能满足国内建设规模的需要。 (2)气候的影响 近年来, 由于温室效应影响全球, 在我国也不例外气温普遍提高气候反常, 全球气候持续变暖, 这种气候条件是否持续下去有待时间的检验, 由于气温的提高, 而导致沥青软化点的不适宜,再者根据云南特殊的气候,夏季的山洪泥石流等自然灾害对沥青路面的损毁也较大。

沥青路面养护

一、路面病害维修的基本方法 针对高速公路沥青路面的各种病害,要根据其损坏形式和原因的不同,而采取不同的养护方法。主要的方法可概括为局部养护、罩面和翻修。 (一)局部养护 局部养护主要是病害发生的面积较小,或比较零散,在整个路段里,占有的比重较小,通过小范围的处理,就可以使破坏的路面恢复正常的使用功能。常见的方法如下: 1.沥青路面裂缝的维修。目前,新建高速公路路面裂缝已经很少,早期修建的高速公路多一些,主要是温度裂缝、半刚性基层反射裂缝和基层强度不足引起的网状裂缝。由于高速公路对沥青面层要求高,所以,对裂缝的处理必须按高标准进行。对于出现的横向裂缝,裂缝宽度在5mm以内的,灌入热沥青;裂缝宽度在5mm以上的,先用机械开槽,用细粒式沥青混合料填充、捣实。如果裂缝出现较多,宜采用乳化沥青稀浆封层;由于基层强度不足而引起的网状裂缝,应将沥青表面铣刨或拉毛,再加铺一层沥青混凝土上封层。 2.沥青路面车辙的维修。沥青路面出现车辙,首先要分析车辙产生的原因,是属于哪一种类型的车辙。如果是属于表层磨损过度出现的车辙,用铣刨机清除面层,然后重新铺筑沥青混凝土。我省高速公路的车辙的出现主要是由于路面基层强度不足和沥青混合料的级配问题引起的。如果是基层强度不足,应铣掉面层,从做路面基层,然后重新铺筑面层;如果车辙是由于沥青混合料引起的,则应铣掉级配不合理的面层部分,改铺抗车辙的沥青混合料(如SMA)。 3.冻胀与翻浆的维修。早期修建的高速公路冻胀和翻浆的病害经常发生,冻胀一般发生在开山路堑段,路基下部的水无法排出。在这样的路段,应在路基下部设置横向和纵向盲沟,或者设置集水井,然后再做路面。如果发生翻浆,则将原路面全部挖除至路基顶部,重新填筑砂砾垫层,重做半刚性基层(水泥稳定砂砾),再铺筑沥青混凝土面层。 4.桥面铺装损坏的维修。当桥面出现大面积损坏的情况,要分两种情况处理。一种是只是沥青面层损坏,面层下的水泥混凝土完好,这种情况,应将沥青面层铣掉,露出水泥混凝土,然后,喷洒乳化沥青,再铺筑沥青混凝土。如果沥青面层下的水泥混凝土也出现破坏,则要先处理水泥混凝土,损害面积小就进行局部处理,损坏面积大,最好重做水泥混凝土铺装,一般情况下,将原水泥混凝土铺装全部凿除至梁顶面,再铺设钢筋网,重新浇注水泥混凝土,洒布乳化沥青粘层油,最后铺筑沥青面层。现在沥青面层厚度多为9cm,分两层摊铺。 (二)罩面 高速公路路面罩面主要为了消除破损、改善路面的平整度和恢复抗滑性能,以前采用抗滑表层AK-13A 或AK-16A型,近几年,随着SMA路面结构技术的日臻成熟,SMA是最为理想的面层结构,一般罩面的厚度宜在4~5cm,一般不得小于4cm。路用沥青最好使用SBS改性沥青。 (三)翻修 当高速公路路面破损严重,采用罩面的养护方法不能使路面恢复良好使用状态时,或路面承载力严重不

沥青路面车辙病害的类型及防治措施

浅析沥青路面车辙病害的类型及防治措施 摘要:沥青路面车辙已经成为我国沥青路面主要病害形式之一,严重影响了道路的使用性能,对道路行车安全十分不利,必须采取合理的处理措施。本文首先简要介绍了沥青路面车辙的形成理论,进而分析了沥青路面的车辙类型,并提出了相关的预防及扯着处理措施,对道路工作者施工应用可以提供合理的参考。 关键词:路面车辙;类型;防治措施 0引言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公路交通量增长迅速,交通荷载往往超过设计预期值,导致路面产生了一系列病害。车辙是我国沥青路面的主要病害之一,不仅严重影响公路行车舒适以及安全性,也降低了公路的使用寿命。车辙主要是由于交通荷载长时间持续作用,导致沥青路面产生的永久性变形。车辙作为评价沥青路面平整度的重要指标,直接关系到道路的路用性能,因此,研究沥青路面车辙类型及其成因,并提出合理的防治措施,对于保证交通运输事业的顺利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1路面车辙形成理论分析 沥青路面作为一种柔性路面,造成路面车辙的主要原因交通荷载或者高温条件下荷载持续作用,沥青混合料产生塑性流动变形,最终骨架结构破坏失稳。根沥青混合料强度公式如下所示: ?σσσσσsin )(21)(213131--+=?σστcos )(2 131-=

材料的内摩阻角 外荷产生的正应力 材料粘聚力应力 外荷作用时某一面的剪----?στC 沥青混合料的抗剪强度主要取决于沥青与矿料相互作用产生的粘聚力以及矿料嵌挤而产生的内磨阻角,当活动剪应力等于粘聚力C 时,材料处于极限平衡状态。当活动剪应力大于C 时,则产生塑性变形,从而产生车辙破坏。 2沥青路面车辙分类 根据形成机理的不同,车辙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1)流动型车辙。沥青路面的流动性车辙是指高温季节在交通荷载的反复碾压作用下,荷载应力超过沥青混合料所能承受的稳定性应力极限,产生的永久变形和塑性流动而逐渐形成的沥青混凝土侧向流动变形。流动型车辙一般出现在车辆轮迹区域内,如果沥青混合料的强度不足以承受交通荷载所产生的应力,导致路面内部长期反复承受重载时,则容易导致流动型车辙。流动型车辙的横断面一般呈W 型,车辙深度一般较大,行车道轮迹带部位下凹,车轮两侧混合料隆起变形。 (2)结构性车辙。结构型车辙主要是由于交通荷载在路表形成的剪应力仍超过路面各层的抗剪强度,沥青混合料产生剪切变形破? στtg C +≤

沥青路面养护维修方法及常见病害处理 杨成卫

沥青路面养护维修方法及常见病害处理杨成卫 发表时间:2019-06-26T16:21:47.923Z 来源:《基层建设》2019年第7期作者:杨成卫 [导读] 摘要:经济及技术水平的不断提升,为交通行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经济环境及技术环境,进而促进了交通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重庆市万州区市政设施维护管理中心 404100 摘要:经济及技术水平的不断提升,为交通行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经济环境及技术环境,进而促进了交通行业的可持续发展。沥青路作为交通体系重要组成部分,也在该背景影响下得到了施工技术水平上的提升。但因为各种原因,沥青路面依然还会出现各种问题,诸如裂缝、坍塌等,从而降低了沥青路面的质量及安全性,所以进一步加强对沥青路面的养护是非常必要和重要的。 关键词:沥青路面;养护维修;病害处理 近年来,尽管我国沥青路面工程质量得到了提升,也方便了人们的生活,但部分沥青路因为路面整体强度不足、湿软基础和地基稳定性差等原因,导致沥青路面出现裂缝、坍塌等病害,影响了交通领域健康发展,所以要加强对沥青路面的养护维修。因此作为沥青路工程相关技术人员,不仅要掌握沥青路面工程施工技术,还要掌握沥青路面养护维修方法及病害处理技术,以保证沥青路工程质量,减少沥青路面病害的发生。所以下文详细分析了沥青路面养护维修方法及常见病害处理技术。 1沥青路面常见病害及成因 1.1裂纹 裂纹也可以理解为裂缝,包括净裂纹、纵裂纹和横裂纹三种类型,其中净裂纹是因为路面整体强度不足、湿软基础和地基稳定性差等原因造成,如果不及时处理就会导致沥青路面变脆,致网状裂缝发生,而网状裂缝则由纵裂纹和横裂纹构成,所以净裂纹是纵裂纹、横裂纹发生的前期表现。另外,旧路面和新路面的拓宽处会出现路面不平坦,导致沉降发生,从而引起加宽处产生不均匀的纵向裂缝和横向裂缝(纵裂纹和横裂纹)[1]。 1.2水害 水害是沥青路面较为常见的病害之一,对沥青路面的影响力也较大,通常情况下是因为沥青混凝土配合比不合理、原料混合不均匀、压实力度不够青路面空隙过大等原因造成。另外,沥青与砾石的粘结性不高、防剥落剂使用不巧当、交通量大、重载车比例大和降雨量大等也可能导致沥青路面水害的产生,例如南方潮湿地区的沥青路面,发生水害的几率就远高于北方干旱地区。 1.3松动 松动也是一种沥青路面病害类型,是沥青混凝土表面颗粒脱落的过程,所以其原因就是颗粒与沥青之间的粘附损失,导致颗粒粘度下降,从而发生脱落。另外,填料的粒径过大、沥青膜表面有灰尘,会导致沥青表面难以与骨料颗粒结合在一起,从而导致沥青松动。沥青混合料的密度不足也可能造成沥青路面局部松动[1-2]。 1.4沉陷 主要是因为局部发生过大变形,导致沥青路面驱动载荷过大,从而发生沉陷;另外,沥青路面基层强度不足、自然灾害(地震等),也会导致路基沉淀发生,造成沉陷;对于大面积沉降,主要是因为路基不均匀沉降引起。 1.5坑道 “坑道”是沥青路面较为恶劣的病害,主要原因是混合料温度过高导致沥青老化,从而降低了附着力、增加脆性,最终在车辆载荷作用产生坑洼;另外,混合物温度太低、扩散不均匀和压实不够等也容易造成坑道。 2沥青路面养护维修方法 2.1加强预防性维修 第一,在病害发生之前对沥青路面进行全面检查及养护,以及时发现沥青路面存在的安全隐患,并采取针对性预防措施,从而降低各种病害的发生;第二,根据实际需要建立沥青路面养护机制,实现对沥青路面的全面性、实时性养护,以降低病害发生率;第三,提前勘察可能出现病害的路段,并加强养护[2]。 2.2组建专业养护维修队伍 第一,公路养护公司要组建专门的路面维修队伍,并定期到沥青路面进行勘察,然后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养护维修,从而降低病害发生;第二,建立健全人力管理制度,实现对维修队伍人员的合理配置,提高沥青路面养护维修工作质量及效率;第三,要定期对养护维修队伍进行专业化和系统化培训,以提高他们的养护维修专业能力。 2.3加强对坡面水害的修复 水害对沥青路面的危害性较大,尤其是坡面水害,容易冲刷和摧毁坡面,导致垮塌沉陷频繁发生,降低道路通行能力,所以要加强对坡面水害的修复。首先,适当降低坡面密度,以增加坡地土壤吸水量;其次,增加基层混合原料的粘度,以增强基层抗压强度;最后,定期养护和维修坡面路段,以及时发现和处理病害。 2.4应用沥青路面材料再生利用技术 沥青路面是由油、沥青与胶质等组成,所以长时间使会减少结构针入度、降低延度和上升软化点,进而降低黏性,导致裂缝等病害发生。如果应用沥青路面材料再生利用技术,在混合料制作时将适量再生剂掺入并加热搅拌,就会增加沥青路面抗压强度,并在受到损害时也能通过物理再生能力恢复其使用性能[3]。 3沥青路面病害处理措施 3.1提高设计质量 第一,设计人员必须到现场进行勘察,以获取精准数据,然后才能进行工程施工方案设计,以保证设计与现场环境一致,降低因设计不合理导致的病害问题发生;第二,要精准换算车辆荷载水平对路基的影响力,并对相关参数进行修改,直到基层抗压强度能应对各种车辆荷载水平为止。 3.2提高施工质量 第一,加强沥青混合材料质量检查,减少不达标原材料进入施工现场;第二,要定期检查和维修施工设备,以减少因为施工设备问题导致的施工质量下降发生;第三,要引进先进的新技术、新工艺,诸如BIM技术、仿真技术、GPS技术等,并不断提高施工标准及要求,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