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概率统计的哲学思考

概率统计的哲学思考

概率统计的哲学思考
概率统计的哲学思考

概率统计的哲学思考

楼主

chenyi112982 发表于2014-3-7 12:50:33 |只看作者|倒序

https://www.wendangku.net/doc/4f13262450.html,/thread-2936295-1-1.html

来自: 远泊

摘要:本文从概率统计的在其历史发展过程中对哲学产生的影响开始,分析了近代关于概率统计哲学意义争论的起源、发展和现状,提出这种争论存在的原因在于将概率统计这一方法论问题未加整理地应用于认识论之中,从而掩盖了概率统计的真实哲学意义,进而据此提出概率统计哲学意义的个人观点,并进一步探讨了马克思主义中的概率统计思想。

关键词:概率统计;认识论;决定论;马克思主义

“你信仰掷骰子的上帝,我却信仰客观存在世界中完备的定律和秩序……”[1],这是二十世纪一位伟大科学家对另外一位伟大科学家的哲学宣言,这宣言又一次把掷骰子的科学推到了争论的前沿,而隐藏在这宣言后更有意思的事情是,这位“信仰客观存在世界中完备的定律和秩序”的科学家却是发现上帝用掷骰子的方法决定世界的先行者之一。于是上帝笑了,这就是掷骰子科学的魅力,她从被发现起就没有被人类真正完备地定义过,但是却实实在在地推动了人类世界的发展,不仅以科学的方式改变着形而下的物质世界,也强烈地冲击着形而上的哲学思辨,

她是毕达哥拉斯式的科学哲学重现吗?

一、概率统计的科学发展与哲学进程

如果一定要追述概率思想的产生,那应该可以回到2000多年前的爱琴海岸了,亚里士多德曾经表达过现实世界的现象中的一些现象总是这样发生的,而另一些发生的原因是不确定的[2],而这不确定性正是概率存在和发展的前提,但是在那个年代,这种不确定性更多地成了神的领地,人类的禁区,没有人知道应当如何去面对这种不确定性。同样有意思的是,虽然如此,古希腊人已经知道用抽签决定一些争端,不知道那隐含在等概率条件下的公平在他们的脑海中是怎样的形象。

真正开始引起对这种不确定性认识还是从赌博开始。从15世纪末开始,赌博逐渐盛行,到16世纪初,有些意大利数学家已经开始着手探讨赌博中出现各种情况的机遇或胜率,即用计算出现某一特定结果的情况与可分解成的总情况之比来计算,这种算法后来演变成了概率的古典定义。

之后,据说在1654年,巴黎一个名叫梅雷的赌徒要求当时著名的数学家帕斯卡解决一个赌博中产生的实际问题:两个技艺相当的赌手约定,每赢一场为赢一点,谁先赢得三点就算全赢。如果当两人都没有能赢得三点而需要中断赌博时,问赌本应当如何摊派才算公平。这类问题在惠更斯的《论赌博的计算》中有了陈述,但更为重要的是,惠更斯认识到“其中(赌博问题中)实际上包含了很有趣、很

深刻的理论基础”[3,4]。这把人们从实际经验的计算中解脱出来,开始试图从理论上研究这类现象。

1713年,在J·伯努利去世后的8年,他的著作《推测术》问世,书中提出了现代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课本中必然要讲到的伯努利大数定律,这使得概率统计的理论和应用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与此同时,其在哲学上的意义也不能忽视,客观概率和主观概率的提出不仅仅是数学计算的处理,也引起人们对概率哲学意义的思考。这“标志着概率概念漫长的形成过程的终结与数学概率论的开端”(美国概率史专家Hacking)。[4, 5]

至此以后,概率论的理论正式发展起来。莫阿弗尔提出中心极限定理为后世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中对观测误差的处理提供了理论基础;贝叶斯的贝氏统计理论运用概率来解决从特殊推断一般的问题,其理论中的先验概率使概率的主观解释成为与经典的频率解释并行的两种理解方式,从而进一步把概率的主观问题与客观问题深入到哲学家的争论范围;直至拉普拉斯《概率分析理论》问世,概率论从17世纪到19世纪初的经典时期才被划上了一个完整的句号,开始了其近代征程。

近代的概率思想带来了人类思想上的一次飞跃,但是这次飞跃严格来说并不是由概率直接完成的,统计学和她的联姻才是促成19世纪以来人类在认识论、方法论上飞跃的主角。

事实上,统计学和概率学在早期几乎无太多关联,有着各自的发展历程。对于统

计来说,可能远在人类文明的初期就已经开始,那时,人口、兵力等统计数字就已经为部落或城邦的首领所关注。而统计成为一种学问则要向后数上几千年,直到十七世纪的德国,这些统计的数字才真正引起了人们研究的兴趣,成为统计学发展的源头,那时的著名学者康令已经开始从人口比率、文化水平等统计数字中分析德国国家形势。同一时代的英国学者也为统计学的形成做出了重要贡献,J·格龙特从定期公布的伦敦居民的死亡公报中发现,充分大量的观察可使事物发展中非本质的偶然因素的影响互相抵消或削弱,从而显示出整个现象稳定的、一般的特征。比这一发展更进一步的工作,是由格龙特的朋友W·.配第完成的,他真正开启了用数学方法描述社会现象的先河,从而创立了“政治算术学派”,在马克思的评价中,“威廉·.配第——政治经济学之父,在某种程度上也是统计学的创始人”[6]。

这种概率与统计独立发展互不相关的情况到伯努利大数定律的发表后有了改善,这使得两者有了结合的基础,但是对于伯努利和当时统计学中的政治算术学派来说,概率还只是与统计不相干的数学游戏,而统计则是经验、常识和归纳分析的政治算术。

当历史发展到这个阶段时,两者的结合似乎已经不可避免。法国的P·.拉普拉斯就成了拥有得天独厚的条件牵起这条红线的人,作为概率论学者的他,同时还是他学生的内政部长——一个可以获得大量统计资料的国家管理者,于是他发现:“概率的数理公式可以当作以大量观察而又易有错误为基础的各项科学所要的辅助科学”。大数学家高斯也拥有这种结合的动力,只是他的研究基于对误差理论

的分析,高斯分布曲线成了他重要的数学成果,也同时让概率与统计的结合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至此,概率论和统计学在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中都出现了交集,这个交集带来的效应是爆炸性的,其结果令人措不及防。首先是麦克斯韦、玻尔兹曼将高斯由概率理论所导出的误差应用到速度分布中去,从而和吉布斯一起,把统计力学扩展到热理论和广义气体理论,[7, 8]。这种扩展将物质宏观的确定性的温度、熵等概念与微观的不确定性的分子运动统一起来,使概率统计成为了宏观与微观的桥梁,确定性与不确定性的中介,但也同时更加使得概率统计的哲学内涵发生变化,她描述的究竟是确定性还是不确定性,她代表的究竟是主观还是客观?

争论并没有停止,量子力学的产生和发展让概率统计的争议达到了顶峰。爱因斯坦的研究告诉人们,微观粒子的能量可能不是连续的,而是一份一份的,并用普朗克常数将波的频率与粒子的能量联系在一起;德布罗意告诉人们,微观粒子具有波粒二项性;最终在薛丁谔方程中,物质的运动干脆以概率波的形式出现。于是,牛顿时代经典力学的大厦受到了严重的挑战,确定论的哲学受到冲击,机械唯物主义的思想岌岌可危。对世界的认识在因为引入概率统计的量子力学而改变,但是概率统计却依然游走在确定论的边缘。爱因斯坦、薛丁谔等量子力学的先行者因为最终建立起来的量子力学大厦是在概率统计的不确定基础上而耿耿于怀,这才有了本文开篇引用的一段话,才更让这种争论成了科学哲学史上耐人寻味的一页。

及至历史步入现代,概率统计已经成为动力学、系统论、协同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心理学等社会科学研究中的重要方法,而其对大量微观粒子的描述也使医学成像、粒子成像得以广泛地在社会上得以应用。然而对于概率统计究竟是什么的问题,或者更确切一点说概率的本质是什么的问题却愈演愈烈。

这种现象并不难理解,因为直到如今,作为一个数学上的概念,概率在数学理论中都未尝被给出一个令众人信服的定义,从经典定义到频率定义,前者的“缺点在于它不是定义,它没有回答概率是什么这个问题,只是给出了简单情况下计算它的方法”,而后者又在收敛性等问题上显得无所适从,虽然到了二十世纪,科尔莫戈罗夫用公理化体系描述了概率,使人们在应用她的时候不至于畏手畏脚,但概率的本质定义却逐渐远离了数学的本体。

除去在科学上的尴尬,概率论在哲学上的进程也颇为艰难。时至如今,哲学上都只是在逐步深入着似乎从她产生的第一天起就一直存在的争论。她的本体是什么?是主观的还是客观的?是由于人类认知的不全面而出现的规律还是世界运行的本质?世界应该是由确定性来描述还是由不确定性来描述?似乎这个描述不确定性的东西自己也在创造着不确定性,这就是概率统计的魅力所在吧。

二、概率统计的哲学意义

从前边概率论哲学的进程中可以明显地感觉到,作为诞生于赌徒希望对不确定结果获得确定性结论的概率论,其涉及的最重要的两个哲学命题皆与此有关:概率

是决定论的还是非决定论的,以及概率是主观的还是客观的。

讨论概率论是决定论还是非决定论无疑包含着两个层面的问题,第一个层面是由概率所带来的认识论是决定论的还是非决定论的,第二个层面是概率的本性是决定论还是非决定论的。对于第一个层面最典型的案例就是本文从开篇就在关注的量子力学带来的争论。几乎所有的传统哲学研究都认为,量子力学中概率论的出现颠覆了自牛顿以来的机械论自然观,世界因其出现将不再是由一些可以用确定性公式描述的世界,所以对现行量子力学的坚定拥护者被冠以“非决定论”者的称呼——比如玻尔,而现行量子力学的反对者则宣称自己是“决定论”的信徒——比如爱因斯坦,后者致力一生的大统一理论无疑是如牛顿力学或麦克斯韦方程一般完美的理论。但是我们应当注意到,在这一层面的讨论无疑来源于一个基本前提——概率论的本性是“非决定论”的。而这个前提正是我们要讨论的第二个层面的问题。对于这一问题,如果从直观的经验论因果关系上予以理解,很容易得到前边的结论,因为概率论描述的是不确定行为,给出的结果往往是“可能性”或“倾向性”这种带有明显不确定内涵的概念,这样自然也就不可能是决定论的。

但事情到此并未终止,因为我们注意到,这里所提到的“非决定论”前提中指出的概率的结果的“可能性”或说“倾向性”是基于人类无力预知的行为而言,而对于结合了统计的概率论来说,则往往可以给出“决定论”的结果。举例来说,放射性同位素的半衰期描述的是该同位素一半的原子发生衰变的时间,这里面包含的概率问题在于,经过一个半衰期之后,我们不可能具体知道哪几个原子衰变了,这是所谓的不可知行为,但是我们获得的半衰期却是人类可以真实地得以在实际中应

用的物理量,这不正是拥有“决定论”意义的概率的意义吗?在如此赋予概率论以“决定论”意义之后,“决定论”者也终于可以把概率纳入自己的体系中大谈特谈,并且或有学者将其称之为“概率决定论”。

这样的结论显然并不令人满意。对于非决定论者来说,不能确定地描述诸如微观粒子的运动行为本身就足以让“非决定论”成立!而对于严格的决定论者来说,这只能是一种倒退和耻辱,他们需要追求的是能够确定世界一切的理论,这正是爱因斯坦们所做的事情。于是争论又将开始。什么时候争论会结束?可能是决定论者找出他们眼中的“决定论”理论的一天,也可能永远都不能结束。因为最终我们发现,在严格的意义上讲,概率论的本性层面是非决定论意义的——她还不能确知某一时刻、某一位置确实发生了什么,但在实际应用领域,概率的本性层面又绝对有决定论意义,我们可以确知一定时间衰变的粒子数,或者确知某一时间体系的温度是多少。更何况,在没有“决定论”理论出现之前,谁能证明“决定论”理论不存在呢?

那么概率统计的问题是客观的还是主观的呢?概率论的客观主义者会说世界本就是随机的,就是按照概率统计描述的图景发展,客观世界就是如此,特别是在概率的公理定义体系中还规定了必然事件发生的概率为1之后,概率更被赋与了更可以广泛应用的意义,那么概率为什么不是客观的呢?于是概率的主观主义者可能就会站出来说,概率之所以存在,是由于人类的知识不够全面,研究手段还不足够,就如同如果你每次都能够确定测量推动轮盘的那只手的力量、又能准确地掌握轮盘的摩擦力等等细节问题的时候,赌徒完全可以知道轮盘将转到何处,

概率论又有什么意义呢?所以它只是人类主观思想的结果,并不是客观世界的真实。争论依然不会停止,因为我们发现,当人们讨论概率的主客观问题时,总是从自己认为正确的公理出发,但这一公理并不像持每一种观点的人们想象的那样不证自明,于是这种讨论最终陷入的只能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的纠缠不清。

这种无休止的争论不能不引起我们的反思,概率统计的产生和其应用的确动摇了机械唯物决定论的核心地位,然而他的到来却远没有如牛顿力学般受到人们的顶礼膜拜,其原因真的只是如某些学者认为的是由于“决定论”的幽灵在人的主观意识中久久不散吗?

回到概率统计典型应用的量子力学中来。量子力学解释了大量微观粒子的行为,但是不要忘记,如今所解释的这些现象是以我们今天的观测手段完成的,其解释的正确性是以我们今天能够了解和认识到的领域来判定的,而在这些手段对于认识粒子行为本质是否有影响还无定论的时候,我们如何去判断他的认识论意义呢?如何去说,掌握了量子力学就掌握粒子运动的本质呢?于是我们不得发现,现代人依旧如牛顿时代的人所处的情况一样,当我们了解或解释了一些之前我们接触到的世界中没有发现的问题时,人类意识的某处就与之产生共鸣,就如同一个孩子在沙滩中拾到一颗从未见到过贝壳那样兴奋不能自已,人类的自大病总是容易在这种时候暴露出来。其实如果这时我们肯静下心来认真地思考一下,就会发现,无论是分子运动论还是量子力学,亦或是现在讨论更多的非线性和混沌,概率统计不过是人类经过长时间积累的科学数据和经验分析所得出的一种科学性方法,她不过是解决了传统方法不能认识的问题,但她决不能说明这就是人类认识的全

部。也就是说,概率统计在人类认识方面,更多是方法论的问题,她告诉人们有一种方法可以用来认识世界,却不能告诉人们这就是世界的全部。因此,当人们用她方法论上的意义来认识世界,把方法论意义上升到认识论意义时,争论就出现了,因为概率统计出现的意义并不在于告诉人们这个世界是决定论的还是非决定论的,这事实上超出了人类目前的认识范畴,必将只能是如上述争论般的循环论证,对于概率的主客观讨论不亦如此,当人们还不能理解概率统计到底解决了什么层次问题的时候就在讨论其本质意义,不也是基于无知的假设而进行,我们如何去判断其结论的正确性呢?这些无疑是彻彻底底的伪问题。事实上,机械唯物论的失败已经告诉人们,试图用这种简单的认识方式理解世界是谬误的,为什么我们还要重复。

那么概率统计没有哲学意义吗?显然不是,当我们对客观世界的认识有了新认识的时候,一个拥有哲学思考习惯的人的主观意识绝不会依然停留在旧有的阶段。如果我们能够更历史一点地看待她的话,概率统计的哲学意义更多在于告诉人们,世界并非如此简单,它不似牛顿力学般的机械,但也不一定就概率统计般不能知晓内在,对于人类来说,重要的在于永远保持探索的心态,“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这不仅是一个两千多年前的中国古人所就具有的人生态度,或许也是概率统计的真正哲学意义,在认识论的路上,人类永远不应停留在认识了什么,而应该习惯于又发现了什么,人类可以用一种方法来认识世界,但这种方法并不等于世界的真谛。事实上,人们对于概率统计哲学意义的争论,其本质不也正是在探索一个还没有认识的问题?只是这种探索所用的方法实在糟糕,丛生出太多的枝节,而让人们模糊了问题的本质。

三、概率统计思想在马克思主义中的体现

在马克思的所处的18~19世纪,概率论不仅在数学上已经被更为深入的认识,其在解决分子运动论等物理问题上也已经取得了巨大的成功;更为重要的是,概率与统计结合的趋势也已经逐渐明朗起来,拉普拉斯的研究和高斯的误差理论已经逐步成熟,凯特勒把概率论方法引入社会科学研究的努力也已经获得了相当的成就,这些无疑会对马克思主义产生影响。然而这种影响并没有使马恩的经典著作中出现更多的对于概率统计思想的论述,或者将其引为自己某种观点的理论基础,如果说这说明我们尚无法得知概率统计在马克思的脑中是以何种形象出现,或者地位如何的话,其理论中的诸多分析和观点却在体现着概率统计的思想方法。

“必然性和偶然性是事物发展过程中两种不同的趋势。必然性是指一定要发生的、确定不移的趋势。偶然性是指可以这样也可以那样的不确定的趋势。必然性和偶然性是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必然性存在于偶然性之中,通过偶然性表现出来。偶然性中深藏着必然性,是必然性的表现和补充。两者相互依存,又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9]”这是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学者们最常用到的辩证关系之一了。因为这段话除了其本身蕴含着的辩证的哲学智慧外,也是理解马克思主义历史决定论最为重要的辩证关系之一。在恩格斯眼里,“社会发展史却有一点是和自然发展史根本不同的,在自然界中全是不自觉的、盲目的动力……反之,在社会历史领域内进行活动的,全是有意识的、经过思虑或凭激情行动的、追求某种目的的人;……但是,不管这个差别对历史研究,尤其是对个别时代和个别事变的历史

研究如何重要,它丝毫不能改变这样一个事实:历史进程是受内在的一般规律支配的。[10]”这可以被看作是对历史发展必然性的一般概括;然而,“……行动的目的是预期的,但行动实际产生的结果并不是预期的,或者这种结果起初似乎还和预期的目的相符合,而到了最后却完全不是预期的结果。这样,历史事件似乎总的说来同样是由偶然性支配着。[10]”这又让人们看到偶然性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那么究竟如何呢?“但是,在表面上是偶然性在起作用的地方,这种偶然性始终是受内部的隐蔽着的规律支配的,而问题是在于发现这些规律。[10]”更进一步,这种规律是怎样地作用于历史呢?“我们自己创造着我们的历史,但是第一,我们是在十分确定的前提和条件下进行创造的,其中经济的前提和条件归根到底是决定性的,但是政治等等的前提和条件……也起着一定的作用,……第二,历史是这样创造的:最终的结果总是从许多单个的意志的相互冲突中产生出来,而其中每一个意志又是由于许多特殊的生活条件,才成为它所成为的那样。这样就有无数互相交错的力量,有无数个力的平行四边形,而由此就产生出一个总的结果,即历史事变,这个结果又可以看作一个作为整体的、不自觉地和不自主地起着作用的力量的产物。因为任何一个人的愿望都会受到任何另一个人的妨碍,而最后出现的结果就是谁都没有希望过的事物。所以以往的历史总是像一种自然过程一样地进行,而且实质上也是服从于同一运动规律的。但是,各个人的意志……虽然都达不到自己的愿望,而是融合为一个总的平均数,一个总的合力,然而从这一事实中决不应作出结论说,这些意志等于零。相反地,每个意志都对合力有所贡献,因为是包括在这个合力里面的。[10]”于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这一主要矛盾就成了历史发展的主要推动力,而个人意志等就构成了这一主要矛盾决定的历史轨迹的随机涨落,所以我们发现,对历史的短时间、小范围的考察,偶然的

个人意志可能会成为历史的主宰,但是长时间、大范围的总体衡量来看,历史发展的必然性就可突显。

那么这种必然性是不是决定论呢?从“历史决定论”这个名词上就可以看出,这是决定论的。那么是这是严格意义上的决定论吗?显然又不是。因为虽然马恩把历史还原给人,指出人在历史中的重要作用,也提出了个人意志等可能影响历史的因素,但并没有给出历史中每个人具体的行为会在某时某地如何作为,也没有给出历史的轨迹会在哪一天改变,他给出的只是“隐藏在内部的规律”。于是我们发现,这像极那封闭于一室之内的气体,人们固然很难其中每个气体分子的运动过程,但却能给出其一系列的宏观特征,这不正是概率统计在显其能的地方吗?因此严格说来,我们可以认为这一理论属于我们前边提过的“概率决定论”,尽管对当时的马恩来说,概率统计的理论远无今天这般完备,“概率决定论”也还只是个从未听说过的名词。

除了对“必然性”与“偶然性”这对辩证关系的理解和应用外,马恩对概率统计思想还有着更多的信任,比如对达尔文的进化论的接受,DNA的随机变异导致了“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生物进化过程不也是具有概率统计意义的事实吗?

所以从上边的讨论可以看出,虽然马恩可能并不知晓概率统计的数学理论,但是其中蕴含的哲学意义却是被他们认识的。那么他们是否认识到了概率统计的本质呢?他们说明了概率统计是决定论还是非决定论吗?指出了概率统计本性是主观还是客观吗?结论同样是否定的,历史决定论虽然给出了历史的发展方向,但

是不也正如前边讨论的没给出其中没个人的具体行为吗?他们承认了世界的偶然性,但不也并没有指出这偶然性究竟是如主观论者说的是由于我们知识的不完备造成的还是如客观论者说的这是事物的本质吗?正如我们前边所说,对于马恩来说,这可能仅仅是我们认识事物发展的一种好方法,这种方法从历史的大量数据出发,能够给出目前看来还是不能严格证明但又有实证性的结论。事实上,在马克思主义的哲学教程里,对必然性偶然性这对辩证关系的阐述不也往往被放入了唯物辩证法基本范畴中的方法论中去了吗!

四、总结

在当今的社会里,概率统计已经渗透入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他已经不仅是科学研究中具有重要意义的理论,也已经成为一种具有普遍意义的思想方法。但是,以我们目前的认识水平来看,概率统计还只能是人类认识世界的一种重要方法,对于其本质的认识还不是我们现在能够解决的问题,正如数学归纳法对于人类来说一样无从证明其正确性一样,我们只能说,大胆地应用他吧。因此,当我们讨论概率论的哲学意义的时候,一方面以我们现在的认识水平和手段,远不能说明其本性是决定论还是非决定论,是主观的还是客观的,另一方面,我们也不能简单证明他给人类认识论上带来的是决定论的还是非决定论的。但我们确知的一件事情是,从牛顿到波尔,人类的对无知的探索和渴求才是人类进步的源泉,新的发现才是哲学进步的根本,那么,就保持好奇心,继续探索吧!

参考文献

[1] 爱因斯坦. 爱因斯坦文集(许良英,范岱年译). 北京:商务印书馆,1976,415.

[2] 亚里士多德. 物理学(译). 北京:商务印书馆,1982,55~57

[3] 柳延延. 概率统计观念的现代命运. 科学技术与辩证法,1996,13(2),16~23

[4] 柳延延. 现代科学方法的两个源头. 自然科学史研究,1996,15(4),309~317

[5] 王筑娟, 吴贤毅. 关于概率本质的一些思考. 贵州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2(2),39~42

[6] 马克思. 资本论(中译本). 北京:人民出版社,1975

[7] B.C. 范·弗拉森. 科学的形象(郑祥福译). 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2

[8] W.C. 丹皮尔. 科学史及其与哲学和宗教的关系(李珩译). 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9] https://www.wendangku.net/doc/4f13262450.html,/html/zhengzhi/401/05102218260486817.htm

马克思, 恩格斯.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中译本). 北京:人民出版社

西方哲学智慧第十六章课后作业及答案

西方哲学智慧第十六章课后作业及答案黑格尔哲学(一) 1 黑格尔第一部著作是什么? A、《精神现象学》 B、《逻辑学》 C、《哲学全书》 D、《法哲学原理纲要》 正确答案: A 2 3 4 5 A B C D 6 7 8 A、 B、 C、 D、 9 被海德格尔称为“诗人中地诗人”、真正地诗人地是谁? A、歌德 B、席勒 C、黑格尔 D、荷尔德林 正确答案: D 10 下列人物中同黑格尔做过室友地是? A、荷尔德林

B、海德格尔 C、叔本华 D、赫尔曼 正确答案: A 11 主要代表作是精神现象学、逻辑学、哲学全书.哲学全书包括、、 A、逻辑哲学、自然哲学、精神哲学 B、数学、物理学、法学 C、政治学、经济学、神学 D、逻辑学、法学、数学 12 A B C D 13 14 A B C D 15 16 A、 B、 C、 D、 正确答案: B 17黑格尔强调真理是开端. 正确答案: × 18黑格尔地学说晦涩难懂. 正确答案:√ 19黑格尔地哲学包罗万象. 正确答案:√ 20黑格尔是古典哲学地集大成者. 正确答案:√

21 古典哲学地终结者是谁? A、康德 B、黑格尔 C、费尔巴哈 D、莱布尼茨 正确答案: B 22 “朝霞伴随着康德而兴起,自由贯彻哲学而始终”,是谁说地? A、谢林 B C D 23 1 A B C D 2 “ A B C D 3 A、 B、 C、《哲学全书》 D、《法哲学原理纲要》 正确答案: A 4黑格尔在《精神现象学》中地认识方式是从绝对精神地认识出发到最基本地感性认识. 正确答案: × 5黑格尔解决康德问题地方式是把认识看作一个发展地过程. 正确答案:√ 6 黑格尔在《精神现象学》中所谓地感性确定性是什么方式?

概率与统计高考解答题(文科)专题

概率与统计高考解答题(文科)专题 1、(2018全国新课标Ⅱ文、理)下图是某地区2000年至2016年环境基础设施投资额y(单位:亿元)的折线图. 为了预测该地区2018年的环境基础设施投资额,建立了y与时间变量t的两个线性回归模型.根据2000年至2016年的数据(时间变量t的值依次为1,2,,17)建立模型 ①:?30.413.5 y t =-+;根据2010年至2016年的数据(时间变量t的值依次为1,2,,7)建立模型②:?9917.5 y t =+. (1)分别利用这两个模型,求该地区2018年的环境基础设施投资额的预测值; (2)你认为用哪个模型得到的预测值更可靠?并说明理由. 2、(2018全国新课标Ⅲ文、理)某工厂为提高生产效率,开展技术创新活动,提出了完成某项生产任务的两种新的生产方式.为比较两种生产方式的效率,选取40名工人,将他们随机分成两组,每组20人,第一组工人用第一种生产方式,第二组工人用第二种生产方式.根据工人完成生产任务的工作时间(单位:min)绘制了如下茎叶图: (1)根据茎叶图判断哪种生产方式的效率更高?并说明理由; (2)求40名工人完成生产任务所需时间的中位数m,并将完成生产任务所需时间超过m 超过m不超过m 第一种生产方式 第二种生产方式 (3 附: 2 2 () ()()()() n ad bc K a b c d a c b d - = ++++ , 2 ()0.0500.0100.001 3.8416.63510.828 P K k k ≥ .

3、(2018全国新课标Ⅰ文)某家庭记录了未使用节水龙头50天的日用水量数据(单位: m3)和使用了节水龙头50天的日用水量数据,得到频数分布表如下: 日 用 水 量 [) 00.1 ,[) 0.10.2 ,[) 0.20.3 ,[) 0.30.4 ,[) 0.40.5 ,[) 0.50.6 ,[) 0.60.7 , 频 数 1 3 2 4 9 26 5 日用 水量 [) 00.1 ,[) 0.10.2 ,[) 0.20.3 ,[) 0.30.4 ,[) 0.40.5 ,[) 0.50.6 ,频数 1 5 13 10 16 5 ( (2)估计该家庭使用节水龙头后,日用水量小于0.35 m3的概率; (3)估计该家庭使用节水龙头后,一年能节省多少水?(一年按365天计算,同一组中的数据以这组数据所在区间中点的值作代表.)

西方哲学智慧第二章课后作业

作业标题:哲学的诞生(一) 1 下列人在雅典城邦拥有选举权的是? ?A、贵族布达斯的妻子 ?B、贵族布达斯的奴隶首领 ?C、小农克里昂 ?D、侨居雅典的斯巴达人 正确答案:C 2 公元529年,东罗马帝国皇帝查士丁尼皈依了古犹太教,对希腊哲学的发展产生重大影响正确答案:× 3 在古希腊诸多城邦中,雅典的民主制度是最为完备。 正确答案:√ 4 古希腊哲学脱胎于哪里? ?A、古希腊祭祀活动 ?B、神话 ?C、古希腊悲剧 ?D、古希腊喜剧 正确答案:B 5 希腊哲学终结的事件是? ?A、苏格拉底之死 ?B、东罗马帝国皇帝皈依基督教 ?C、公元前323年,亚历山大病死,亚历山大帝国也随之分裂。 ?D、最后一所希腊学校 正确答案:D 6 雅典实行的城邦民主制度使得哲学在希腊不断发展。

正确答案:√ 7 希腊古典文明采取的是城邦式的体制。 正确答案:√ 8 罗素的著作是? ?A、《西方哲学史》 ?B、《西方经济史》 ?C、《西方文化史》 ?D、《西方文明史》 正确答案:A 9 希腊哲学在哪一年终结? ?A、529年 ?B、528年 ?C、530年 ?D、541年 正确答案:A 10 《雅典学院》是谁的著作? ?A、拉斐尔 ?B、达芬奇 ?C、米开朗琪罗 ?D、提香 正确答案:A 11 以下哪项不属于哲学产生的条件?A、人们开始关注终极关怀的问题?B、人们有时间去思考这些问题

?C、必须有思想的自由的条件 ?D、生产力必须得到发展 正确答案:D 12 西方哲学的核心概念是 ?A、本源 ?B、存在 ?C、物质 ?D、属性 正确答案:B 13 古罗马对哲学的发展有着很大的贡献 正确答案:× 14 希腊哲学终止的标志是东罗马帝国皇帝查士丁尼下令封锁最后一座柏拉图学园正确答案:√ 15 希腊哲学的开始时间是 ?A、公元前六世纪到公元六世纪 ?B、公元前七世纪 ?C、公元前八世纪 ?D、公元前九世纪 正确答案:A 16 雅典的城邦民主制度表明公民人数是全体人民。 正确答案:× 17 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是希腊哲学鼎盛时期最有代表性的三位哲学家。 正确答案:√

概率统计知识点全面总结

知识点总结:统计与概率 I 统计 1.三大抽样 (1)基本定义: ① 总体:在统计中,所有考查对象的全体叫做全体. ② 个体:在所有考查对象中的每一个考查对象都叫做个体. ③ 样本:从总体中抽取的一部分个体叫做总体的样本. ④ 样本容量:样本中个体的数目叫做样本容量. (2)抽样方法: ①简单随机抽样:逐个不放回、等可能性、有限性。=======★适用于总体较少★ 抽签法:整体编号( 1~N )放入不透明的容器中搅拌均匀逐个抽取n 次,即可得样本容量为 n 的样本。 随机数表法:整体编号(等位数,如001、111不能是1、111) 从0~9中随机取一行一列然后初方向随机 (上、下、左、右)重复,超过范围则忽略不计直至取得以n 为样本容量的样本。 ②系统抽样:容量大.等距,等可能。=======★适用于总体多★ 用随机方法编号,若N 无法被整除,则剔除后再分组,n N k 。再用简单随机抽样法来抽取一个个体,设为l ,则编号为l ,k+l ,2k+l ……(n-1)k ,抽出容量为n 的样本。(每组编号相同)。 ③分层抽样:总体差异明显.按所占比例抽取.等可能.=======★适用于由差异明显的几部分构成的总体★ 总体有几个差异明显的部分构成,经总体分成几个部分,然后按照所占比例进行抽样.抽样比为:k =n N 3.总体分布的估计: (1)一表二图: ①频率分布表——数据详实 ②频率分布直方图——分布直观 ③频率分布折线图——便于观察总体分布趋势 ★注:总体分布的密度曲线与横轴围成的面积为1。 (2)茎叶图: ①茎叶图适用于数据较少的情况,从中便于看出数据的分布,以及中位数.众位数等。 ②个位数为叶,十位数为茎,右侧数据按照从小到大书写,相同的数据重复写。

关于教育问题及教育思想的思考

关于教育问题及教育思想的思考 当时,怀着无比激动和自豪的心情,踏入了向往的教师行业。可此时,面对素质教育与传统教育的碰撞,使我陷入了教育思想的挣扎中。 多年来,应试教育一直是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和难点问题之一。应试教育的出现究竟是我们的教育指导思想出了问题,还是整个社会出了问题?为什么我们一直在提倡素质教育,但学校教育还是围着中考高考转?年轻教师满怀着对素质教育的期待,以素质教育的教学方式进行教学,却还是被告知以成绩分数论成败,事实证明:传统方式教学确实可以得到更高的分数。不免心中起了疑惑:年轻教师该何去何从? 从深层次上分析,这是个社会问题,而不单单是教育问题。我想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1.社会人口压力和竞争的加剧。由于中国人口众多,就业压力巨大,很多家庭特别是农村的孩子认为只有考上好大学才有出路,上了好大学才有好工作、好生活。家长这样考虑并没有错,这确实是我国一个不争的事实。但能上好大学的毕竟是少数,这就带来了激烈的学业竞争。基于社会和家庭给予学校的压力,学校不得不以更多的学生能考上好大学作为奋斗的目标。随之而来的应试教育也就不可避免了。 2.人才观念的单一。这个社会需要人才,但应试教育却反映出整个社会在人才这个问题上的认识误区。目前对人才的理解太单一:唯

有考上好大学才是人才。这是长期以来形成的一个观念。现在这种观念贯穿于高中、初中、小学、幼儿园,我们的孩子在应试教育模式的观念下成长。这种人才观带来的后果是孩子只会考试,缺乏独立思考能力,创造力低下等等。 3.有待改进的职称评定制度。教师的工资与职称紧密相关,而评定职称的主要根据就是学生成绩的高低。这就促使每个老师想法设法提高学生成绩,不少的教师只重视教学成绩,凡是考试需要的就认真地学习,且不惜加班加码;不需要考的内容就不学习;教师在课堂忙于讲课,学生课后忙于作业,师生把精力花在无限制的重复性的练习和复习上,为的就是为考试争个好名次,有利于评职称。这样又回到了应试教育的教育方法中,素质教育很难实施下去。 改变一种旧的传统教育模式实属不易,前进路上总是充满荆棘,但我们还是要努力朝素质教育目标迈进。怎样才能真正实施素质教育?为每个老师点亮心中的那盏灯,指引前进的方向。对此,我谈几点自己的看法: 一、转变教育观念,建立更合理的筛选人才机制 “应试教育”在教学过程中,只注重学生考试卷子上的分数,考个卷面上的高分才是王道。这样的教育方法,无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创造性,无视学生个性特长和个别差异,学生只是被当作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这样的状况,师生的心理压力都很大,身心也都十分疲惫,学生并不能真正得到全面发展。因此,转变教育观念势在必行,教师应把“应试教育”转到“素质教育”上来。

2013年全国各地高考文科数学试题分类汇编11:概率与统计

2013年全国各地高考文科数学试题分类汇编11:概率与统计 一、选择题 1 .(2013年高考安徽(文))若某公司从五位大学毕业生甲、乙、丙、丁、戌中录用三人,这五人被录用的机 会均等,则甲或乙被 录用的概率为 ( ) A . 23 B . 25 C . 35 D . 910 【答案】D 2 .(2013年高考重庆卷(文))下图是某公司10个销售店某月销售某产品数量(单位:台)的茎叶图,则数据落 在区间[20,30)内的概率为 ( ) A .0.2 B .0.4 C .0.5 D .0.6 【答案】B 3 .(2013年高考湖南(文))已知事件“在矩形ABCD 的边CD 上随机取一点P,使△APB 的最大边是AB”发生 的概率为.2 1 ,则 AD AB =____ ( ) A . 12 B . 14 C D 【答案】D 4 .(2013年高考江西卷(文))集合A={2,3},B={1,2,3},从A,B 中各取任意一个数,则这两数之和等于4的概 率是 ( ) A . 2 3 B . 1 3 C . 12 D . 16 【答案】C 5 .(2013年高考湖南(文))某工厂甲、乙、丙三个车间生产了同一种产品,数量分别为120件,80件,60件. 为了解它们的产品质量是否存在显著差异,用分层抽样方法抽取了一个容量为n 的样本进行调查,其中从 丙车间的产品中抽取了3件,则n=___ D .____ ( ) A .9 B .10 C .12 D .13 【答案】D 6 .(2013年高考山东卷(文))将某选手的9个得分去掉1个最高分,去掉1个最低分,7个剩余分数的平均分 为91,现场做的9个分数的茎叶图后来有一个数据模糊,无法辨认,在图中以x 表示: 则7个剩余分数的方差为 ( ) A . 116 9 B . 367 C .36 D 【答案】B 8 7 7 9 4 0 1 0 9 1 x

关于人生价值的哲学思考论文

关于人生价值的哲学思考论文 学院:外国语学院 班级:09级英语2班 姓名:刘雪 学号:200903101229

关于人生价值的哲学思考论文 内容摘要:论述人生价值的涵义和基本内容。和在我们的生活中如何实现人生价值以及实现人生价值需要什么条件,才能让我 们的人生价值得到社会的认可。另外,人生真正的价值在 于个人对社会的贡献。而这种得到社会赞同的人生价值是 需在社会实践中不断的将社会价值作为重要内容。最后在 我们实现人生价值的过程中我们树立的价值观对我们人 生的影响,而我们又要用什么样的价值观去影响我们周围 的人。哲学中讲的人生价值是指个人对社会的贡献和索取 两方面内容的观点。 关键词:人生价值价值观真正的人生价值实践价值取向第一,人生价值的涵义和基本内容 价值即意义,它表示主体和客体之间的一种关系,或者说是属性对作为主体的人的需要的满足。而所谓的人生价值,是指人生对于满足社会、他人和自身需要具有的意义。它不仅是人生观的重要方面,也是价值观的重要内容。 人生价值包括社会价值和自我价值两个方面,当二者统一时,也

就实现了人生价值。社会价值指个人的活动对社会或群体的,他人来说所具有的价值。自我价值指的就是个人自身的生存和发展所具有的价值。重要的是,衡量人生价值的尺度是个人对社会和他人所做的贡献。也就认识到社会价值是人生价值中的重要内容。 其次人生价值是物质价值和精神价值的统一。无论是“社会”还是“自我”,都具有物质和精神两方面。因此,人生价值的两重性又进一步体现为物质价值和精神价值。 第二, 怎样实现人生价值,需要具备的条件。 人生价值的目标的实现是一个实践的过程。而社会实践同时是确立人生价值目标的根据和源泉。1真正的价值并不在人生的舞台上,而在我们扮演的角色中。——席勒 即在社会实践中,人在价值关系中的主体、客体位置并不是固定不变的,因为人既是主体,又是客体,即是主客体的有机统一。2人生的价值是由自己决定的。——卢梭 所以树立什么样的价值观会对我们有什么样的影响。要实现真正的人生价值就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所以要在承担的责任中体现人生价值。并且要为实现所选择的人生价值目标做好艰苦奋斗的准备。另外,你要想得到社会的认可,那就必须做到在实践为社会进步和人民利益的奉献中,和在建设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中做到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的统一。在必要的时候你要以社会价值为主,舍弃自我价值。 主客观条件都制约着人生价值,自然条件与社会条件,以及个人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复习题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复习题 一.事件及其概率 1. 设,,A B C 为三个事件,试写出下列事件的表达式: (1) ,,A B C 都不发生; (2) ,,A B C 不都发生; (3) ,,A B C 至少有一个发生; (4) ,,A B C 至多有一个发生; (5) ,A B 不同时发生且C 发生。 2. 设B A ,为两相互独立的随机事件,4.0)(=A P ,6.0)(=B P ,求(),(),(|)P A B P A B P A B ?-。 3. 设,A B 互斥,()0.5P A =,()0.9P A B ?=,求(),()P B P A B -。 4. 设B A ,及B A 发生的概率分别为3.0、4.0、6.0,求)(B A P 。 5. 设()0.5,()0.6,(|)0.5P A P B P A B ===,求(),()P A B P A B ?-。 6. 设,,A B C 独立且()0.9,()0.8,()0.7,P A P B P C ===求()P A B C ??。 7. 袋中有4个黄球,6个白球,在袋中任取两球,求 (1) 取到两个黄球的概率; (2) 取到一个黄球、一个白球的概率。 8. 从0~9十个数字中任意选出三个不同的数字,求三个数字中最大数为5的概率。 9. 从(0,1)中任取两数,求两数之和小于0.8的概率。 10. 某人射击时中靶的概率为 3 4 ,如果射击直到中靶为止,求射击次数为3的概率。 11. 甲袋中装有5只红球,15只白球,乙袋中装有4只红球,5只白球,现从甲袋中任取一球放入乙袋中, 再从乙袋中任取一球,问从乙袋中取出红球的概率为多少? 12. 某大卖场供应的微波炉中,甲、乙、丙三厂产品各占50%、40%、10%,而三厂产品的合格率分别为95%、 85%、80%,求 (1) 买到的一台微波炉是合格品的概率; (2) 已知买到的微波炉是合格品,则它是甲厂生产的概率为多大? 二.一维随机变量及其数字特征 1. 已知X 的概率密度函数1,02()0, Ax x f x else +< ???? 。

关于哲学问题的思考

关于哲学问题的一些思考 读《西方哲学史》实在是不好意思,这个文章是在第十周写完的,当时没注意到具体的细节,不知道能不能通过。。。。。。 听了方老师的课,收获颇丰,方老师总是这样,先给出一些我们习以为常的貌似不可争辩的一些个结论,然后经过无懈可击的逻辑推导,让我们发觉自己是多么的愚蠢,自己习以为常的理论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进而让我不得不去思考一些以前没有思考过的但又不得不去思考的基础的问题。下面是我的一点思考,见识浅薄,见笑了。 首先,哲学的性质决定了它不可能成为一门真正的自由之学,它一切思辨的素材必然来源于生活,哲学必然是关注世界关注人生的,他更多的是生活的一种外延,他也必然有时代发展的印记,这一点从自然哲学到人生哲学的变化便可以体现出来,从哲学在不同历史时期的作用与角色中也可以体现出来——为什么在亚里士多德柏拉图时代代表理性指引人类前进道路的哲学到中古会变成宗教的仆人?这仅仅是理性发展到一定程度的必然产物吗?仅仅是哲学自己的原因吗?以为每一个思想浪潮的背后多影藏着一个历史的暗流,人类的思想不可能完全的超脱于人类的生活。是故,当希腊化时代来临,人类每天面临着战争痛苦的时候,传统的哲学便再难成为人们的指路明灯,转而“治愈系”的人生哲学便孕运而生,人们关于幸福成功的定义由积极转变为消极,之后人生哲学也不能是人类摆脱痛苦烦脑,便需要宗教来给人以幸福。 其次,哲学家也是关注生活的,关注人生的,他们所做的不仅仅是就着自己的好奇而去做一些与生活无关的研究与讨论,因为脱离了生活的研究与讨论是无结果的,正如苏格拉底所说“我告诉你,克贝,我年轻的时候,曾经热切地希望知道那门称为自然研究的哲学,希望知道事物的原因,知道一件东西为什么存在,为什么产生,为什么消灭。我认为这是一件很高尚的事业。······最后才得出结论:我自己是完全没有能力作这种研究的,绝对不行;人唯一能做的便是认识你自己。” 想到哲学与哲学家的意义,不禁想起苏格拉底之洞,一个哲人他具有超人的智慧,他可以发现纷繁复杂千变万化的世界里永恒不变的实体,他是选择像赫里科特利那样做一个高高在上的人,还是回到洞穴中,告诉其他的人,原来世界是另一番景象,苏格拉底选择了后者并为之付出了生命。这并不是反对哲学的原动力是好奇,只是说明了哲学是可以有用的,哲学通过改变人们的思维方式进而改变世界,当自己身边的人,当自己的国家与民族遭与苦难时,哲学家必然是想着去解救他们。当然,我依旧以为哲学是这样一个东西——“它是为学术而学术,为求知而求知,它不为任何其它利益而找寻智慧;只因人本自由,为自己的生存而生存,不为别人的生存而生存。”后来想了一下,大概是这样子罢:哲学本身是一门自由的学科,但是哲学家却不大会做到“为自己的生存而生存,不为别人的生存而生存”,习惯才是生活最伟大的导师,当李刚的汽车驶向一个认为虚空是世界本质的人时,他不可能不躲开,习惯使他这样,并不是高深的理论使他这样。

关于创新思维的经典故事

关于创新思维的经典故事 创新思维经典故事 大爷买菜——逆向思维 大爷买西红柿挑了3个到秤盘,摊主秤了下:“一斤半3块7。”大爷:“做汤不用那么多。”去掉了最大的西红柿。摊主,“一斤二两,3块。”正当摊主找方便袋装那两个西红柿时,大爷从容的掏出了七毛钱,拿起刚刚去掉的那个大的西红柿,扭头就走了。摊主当场目瞪口呆,有话说不出。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打破定势思维,往往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有笼必有鸟——心理图式 一位心理学家曾和乔打赌说:”如果给你一个鸟笼,并挂在你房中,那么你就一定会买一只鸟.” 乔同意打赌.因此心理学家就买了一只非常漂亮的瑞士鸟笼给他,乔把鸟笼挂在起居室桌子边.结果大家可想而知,当人们走进来时就问:“乔,你的鸟什么时候死了?” 乔立刻回答:“我从未养过一只鸟.” “那么,你要一只鸟笼干嘛?” 乔无法解释。 后来,只要有人来乔的房子,就会问同样的问题,乔的心情因此搞得很烦躁,为了不再让人询问,乔干脆买了一只鸟装进了空鸟笼里。 心理学家后来说,去买一只鸟比解释为什么他有一只鸟笼要简便得多,人们经常是首先在自己头脑中挂上鸟笼,最后就不得不在鸟笼中装上些什么东西. 狗鱼思维——拒绝变化 有一种鱼叫做狗鱼。狗鱼很富有攻击性,喜欢攻击一些小鱼。科学家们做了这样一个实验:把狗鱼和小鱼放在同一个玻璃缸里,在两者中间隔上一层透明玻璃。狗鱼一开始就试图攻击小鱼,但是每次都撞在玻璃上。慢慢地,它放弃了攻击。后来,实验人员拿走了中间的玻璃,这时狗鱼仍没有攻击小鱼的行为这个现象被叫作狗鱼综合症。 狗鱼综合症状的特点是:——对差别视而不见——自以为无所不知——滥用经验——墨守陈规——拒绝考虑其他的可能性——缺乏在压力下采取行动的能力。

概率与统计高考真题文科-含解析

概率与统计高考真题练习 1. [2016]下图是我国2008年至2014年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量(单位:亿吨)的折线图 (I )由折线图看出,可用线性回归模型拟合y 与t 的关系,请用相关系数加以说明; (II )建立y 关于t 的回归方程(系数精确到0.01),预测2016年我国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量. 附参考:7 1 9.32i i y ==∑,7 1 40.17i i i t y ==∑, 7 2 1 () 0.55i i y y =-=∑,7≈2.646. 2.【2017】海水养殖场进行某水产品的新、旧网箱养殖方法的产量对比,收获时各随机抽取了100个网箱,测量各箱水产品的产量(单位:kg ), 其频率分布直方图如下: (1) 记A 表示事件“旧养殖法的箱产量低于50kg”,估计A 的概率; (2) 填写下面列联表,并根据列联表判断是否有99%的把握认为箱产量与养殖方法有关: 箱产量<50kg 箱产量≥50kg 旧养殖法 新养殖法 (3) 根据箱产量的频率分布直方图,对两种养殖方法的优劣进行较。

3.【2018】某工厂为提高生产效率,开展技术创新活动,提出了完成某项生产任务的两种新生产方式.为比较两种生产方式效率,选取40名工人,将他们随机分成两组,每组20人,第一组工人用第一种生产方式,第二组工人用第二种生产方式.根据工人完成生产任务工作时间(单位:min)绘制了如下茎叶图: (1)根据茎叶图判断哪种生产方式的效率更高?并说明理由; (2)求40名工人完成生产任务所需时间的中位数,并将完成生产任务所需时间超过和不超过的工人数填入下面的列联表: 超过不超过 第一种生产方式 第二种生产方式 (3)根据(2)中的列联表,能否有99%的把握认为两种生产方式的效率有差异? 4.【2019】某行业主管部门为了解本行业中小企业的生产情况,随机调查了100个企业,得到这些企业 第一季度相对于前一年第一季度产值增长率y的频数分布表. -[0,0.20)[0.20,0.40)[0.40,0.60)[0.60,0.80) y的分组[0.20,0) 企业数 2 24 53 14 7 (2)求这类企业产值增长率的平均数与标准差的估计值(同一组中的数据用该组区间的中点值为代表). (精确到0.01) ≈. 748.602 .

[考试]西方哲学智慧第十六章课后作业及答案

[考试]西方哲学智慧第十六章课后作业及答案 黑格尔哲学(一) 1 黑格尔第一部著作是什么, A、《精神现象学》 B、《逻辑学》 C、《哲学全书》 D、《法哲学原理纲要》 正确答案: A 2有多少研究黑格尔的人就有多少个黑格尔。 正确答案: ? 3黑格尔公开出版的第一本著作是《精神现象学》(1807)。 正确答案: ? 4黑格尔的哲学思想是对康德形而上学思想的颠覆。 正确答案: × 5 能被称为“对德国国家哲学作了完整的阐述”的人是, A、康德 B、谢林 C、黑格尔 、叔本华 D 正确答案: C 6叔本华在年轻的时候对德国思想界造成很大影响,黑格尔也在其影响之中。

正确答案: × 7黑格尔写书的特点是,把观点和结论放在最开始的地方,然后进行正推和反推。 正确答案: × 8 下列著作不属于黑格尔的是, A、《精神现象学》 B、《逻辑学》 C、《精神分析引论》 D、《法哲学原理》 正确答案: C 9 被海德格尔称为“诗人中的诗人”、真正的诗人的是谁, A、歌德 B、席勒 C、黑格尔 D、荷尔德林 正确答案: D 10 下列人物中同黑格尔做过室友的是, A、荷尔德林 B、海德格尔 C、叔本华 D、赫尔曼 正确答案: A 11

主要代表作是精神现象学、逻辑学、哲学全书。哲学全书包括、、 A、逻辑哲学、自然哲学、精神哲学 B、数学、物理学、法学 C、政治学、经济学、神学 D、逻辑学、法学、数学正确答案: A 12 黑格尔每年7年14日不管某时某地都要喝一杯酒,庆祝这一日为的是、、 A、结婚 B、订婚 C、升职 D、法国大革命 正确答案: D 13黑格尔是法国哲学家正确答案: × 14 人类自身像这样被尊重,就是时代最好的、、 A、解放 B、说明 C、标志 D、明天 正确答案: C 15真正的黑格尔著作只有三部,精神现象学、逻辑学、哲学全书。 正确答案: ? 16 黑格尔第一部成熟的哲学著作是: A、《逻辑学》

关于人是物质的还是精神的哲学思考

人到底是物质的还是精神的 精神第一还是物质第一是哲学史上一个很经典的话题,也是区分唯心主义和唯物主义的途径。唯物主义讲究物质产生意识,而唯心主义讲究精神高于物质。我学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之后感觉唯物主义是真理,但是最近却陷入了一个百思不得其解的困局。那就是人是物质的还是精神的? 随着科技的发展,从人工肾脏到如今的人工心脏,使我们有理由相信将来有一天人类可以运用高科技手段来制造出人类所有的器官,那么就会出现下列的一间怪异的事: 假如有一个人先是换了人工四肢,人工内脏,直至它只剩下大脑,这时他还是原来的他吗?作以下两种假设: 仍然是他,因为他还是在用自己的意识来行使作为人的一切,用的是自己的大脑,产生意识的来源没有变,所以他仍然是他,他自己的大脑用自己的方式指示着高科技的器官来表达自己的本来的意识。(这是不是唯心主义呢?因为我在一直强调意识。求高人指点!) 在此基础上,若出现了更为神奇的人造大脑,并且将这个人原来的记忆--大脑储存的一切信息输入其中,为他更换大脑,此时他还是他吗?(求高人指点阿!)我想谈一下我的看法:我觉得他还是他,但是却无法让我相信这是真的!首先,他原来的大脑本质是物质,记忆以及储存在其中的海量的信息也是通过物质的种种关系来实现的,所以记忆以及储存在大脑中的信息是物质的。这和人造大脑比起来是一样的阿,因为人造大脑也是物质的,他原来的记忆和信息同样也是通过物质来实现存储和表现的,所以人造大脑和他的大脑没有本质上的区

别阿,因为他们的本质都是物质。所以我得出了一个结论:这个高科技机器人仍然是他!这和没有记忆的另一个机器人相比,是什么赋予他“人”的意义?根据排除法,可以发现是他的记忆产生了巨大的威力。那么决定是人的界限就是:人的意识。但是这里的意识和哲学上传统的意识似乎不大一样,哲学上的意识和物质站在了对立的一面,而这里的意识是物质的,就是说意识和物质是统一了!OH MY GOD!!!

概率统计的哲学思考

Liaoning Normal University (2013级) 机会与判断公共选修课结课论文 题目:概率统计的哲学思考 学院:政治与行政学院 专业:思想政治教育(师范) 班级序号:1班 学号:201321011586 学生姓名:朱世明 2014年11月

概率统计的哲学思考 朱世明201321011586 (辽宁师范大学大连 116029) 摘要:本文从概率统计的在其历史发展过程中对哲学产生的影响开始,分析了近代关于概率统计哲学意义争论的起源、发展和现状,提出这种争论存在的原因在于将概率统计这一方法论问题未加整理地应用于认识论之中,从而掩盖了概率统计的真实哲学意义,进而据此提出概率统计哲学意义的个人观点,并进一步探讨了马克思主义中的概率统计思想。 关键词:概率统计;认识论;决定论;马克思主义 “你信仰掷骰子的上帝,我却信仰客观存在世界中完备的定律和秩序……”这是二十世纪一位伟大科学家对另外一位伟大科学家的哲学宣言,这宣言又一次把掷骰子的科学推到了争论的前沿,而隐藏在这宣言后更有意思的事情是,这位“信仰客观存在世界中完备的定律和秩序”的科学家却是发现上帝用掷骰子的方法决定世界的先行者之一。于是上帝笑了,这就是掷骰子科学的魅力,她从被发现起就没有被人类真正完备地定义过,但是却实实在在地推动了人类世界的发展,不仅以科学的方式改变着形而下的物质世界,也强烈地冲击着形而上的哲学思辨,她是毕达哥拉斯式的科学哲学重现吗? 一、概率统计的科学发展与哲学进程 如果一定要追述概率思想的产生,那应该可以回到2000多年前的爱琴海岸了,亚里士多德曾经表达过现实世界的现象中的一些现象总是这样发生的,而另一些发生的原因是不确定的,而这不确定性正是概率存在和发展的前提,但是在那个年代,这种不确定性更多地成了神的领地,人类的禁区,没有人知道应当如何去面对这种不确定性。同样有意思的是,虽然如此,古希腊人已经知道用抽签决定一些争端,不知道那隐含在等概率条件下的公平在他们的脑海中是怎样的形象。 真正开始引起对这种不确定性认识还是从赌博开始。从15世纪末开始,赌博逐渐盛行,到16世纪初,有些意大利数学家已经开始着手探讨赌博中出现各种情况的机遇或胜率,即用计算出现某一特定结果的情况与可分解成的总情况之比来计算,这种算法后来演变成了概率的古典定义。 1713年,在J·伯努利去世后的8年,他的著作《推测术》问世,书中提出了现代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课本中必然要讲到的伯努利大数定律,这使得概率统计的理论和应用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与此同时,其在哲学上的意义也不能忽视,客观概率和主观概率的提出不仅仅是数学计算的处理,也引起人们对概率哲学意义的思考。这“标志着概率概念漫长的形成过程的终结与数学概率论的开端”事实上,统计学和概率学在早期几乎无太多关联,有着各自的发展历程。对于统计来说,可能远在人类文明的初期就已经开始,那时,人口、兵力等统计数字就已经为部落或城邦的首领所关注。而统计成为一种学问则要向后数上几千年,直到十七世纪的德国,这些统计的数字才真正引起了人们研究的兴趣,成为统计学发展的源头,那时的著名学者康令已经开始从人口比率、文化水平等统计数字中分析德国国家形势。同一时代的英国学者也为统计学的形成做出了重要贡献,J·格龙特从定期公布的伦敦居民的死亡公报中发现,充分大量的观

关于社会热点问题报道的哲学思考

提要:热点报道已成为传媒引导舆论的一种重要手段。位和作 热点问题报道在整个舆论导向中的地 用,正在日益显现出来。 社会热点问题,一般具有时代性、挑战性、普遍性、敏感性、流变性的特征。搞好热点报道,要借助于唯物辩证法,以科学、辩证、客观的思维方式来正确把握,要处理好如下一些关系:热点问题,冷静思考;透过现象,抓住本质;共性着眼,个性着手;善于分析,解剖矛盾;力戒片面,把握好度”;端正动机,讲究效果。 从上述对热点问题产生的背景及其特性的分析中看出,热点问题的报道离不开对唯物辩证法的正确把握。对热点、焦点问题的报道,要以辩证思维正确处理以下一些关系: 热点问题冷静思考 社会生活中出现诸多热点问题,如下海经商热”,房地产热”,开发区热”,股票热”,价 格战热”等等,可以说是不可避免的。关键问题是,面对此起彼伏的热点问题,一方面,不能回避,要发挥主观能动性,主动介入,积极捕捉,勇于触及,如采取鸵鸟政策”,视而不见,充耳不闻,王顾左右而言它”,就是放弃了引导社会舆论的责任;另一方面,对热点问题要冷思考,要从全党全国工作的大局出发,对热点报道进行理性思考,周密部署,切不可 头脑发热、草率从事。热点问题往往因触及各种利益关系而变得十分敏感,人们议论纷纷莫 衷一是,它是社会心态与公众情绪的晴雨表”。因此,首先要了解其各种议论、意见、建议 及锋芒所向,作出正确的判断;要正确把握热点问题的本质所在;要对产生热点问题的诸多 因素及来龙去脉、发展趋势作深入了解;对热点问题及其它事物间的互相联系、互相依存、互相转化的方面也要有全面了解。 媒体要立足全局,把热点问题选准选好。哪些问题要突出报道,哪些问题暂不宜报道,哪些问题要大声疾呼,哪些问题则淡化处理,哪些问题要加热”,哪些问题要降温”,都要 从纵览全局的高度去正确把握。在选择热点问题报道时,必须考虑到是否具备解决问题的条件。如果时机成熟,条件具备,只是由于不重视或认识上的歧见而久拖不决,就要靠舆论的力量来加以推动。如果问题确实存在,但由于客观条件的种种限制,一段时期内还没有解决 问题的可能性,媒体如不顾客观实际,凭一时主观冲动,为其推波助澜,不仅无助于解决问 题,反而会激化矛盾,使问题复杂化,影响社会稳定。总之,要从实际出发,帮忙不添乱,切不可为追求 轰动效应”,去盲目地炒”新闻,给实际工作添乱。有些社会问题本来不该 热”,新闻媒体就不能盲目起哄,应该在舆论上泼点凉水。一段时期,社会上曾出现一股追 星热”,出现了一批追星族”,他们追的是歌星、舞星、笑星、球星,有的人追到如痴如迷的程度。而对科技之星、教育之星,则毫无兴趣,有的发烧友、追星族,甚至连邓稼先、袁隆平等杰出科学家的名字都不知道。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与媒体热衷于报道 歌星、影星的所谓名人轶事有密切关系。有的媒体采编人员头脑发热,在版面、荧屏上充斥 着这些明星的奇闻秘事,而对推动社会进步作出重大贡献的科技及人文工作者则宣传甚少。可见,媒体工作者一定要头脑冷静,不该热”的问题不能人为炒热,即使社会上热”,舆论上也要冷下来;而该热”的问题不能态度冷漠,缄默不言。 透过现象抓住本质 社会上的热点问题,首先是从人们直接感知的各种社会、经济现象开始的。这些现象裸露 在事物的表层,直接呈现在人们感官之前。记者认识热点问题,也是从多次重复感受这些现

关于创造性思维的名言

关于创造性思维的名言 关于创造性思维的名言1、为了产生创新思想,你必须具备:(1)必要的知识;(2)不怕失误、不怕犯错误的态度;(3)专心致志和深邃的洞察力。——斯威尼《致未来的总裁们》 2、不创新,就死亡。——艾柯卡 3、有资金而没有知识越拼搏,失败的可能性越高,有知识而没有资金,小小的会出都有回报。----------李嘉诚 4、有一件事情是十分清楚的:创新思想不是那些专门从事开发创新思想的人的专有领地。——美国管理学家《致未来的总裁们》 5、创新,可以从需求的角度而不是从供给的角度给它下定义为:改变消费者从资源中获得的价值和满足。——彼得·德鲁克 6、有效的创新开始时……要做的只是某件具体的事。但是,基于聪明设想的创新数量极大,哪怕成功的百分比较小,仍然成为开辟新行业、提供新职业、给经济增添新的活力方面的相当巨大的源泉。 7、如若说,在创新尚属于人类个体或群体中的个别杰出表现时,人们循规蹈矩的生存姿态尚可为时代所容,那么,在创新将成为人类赖以进行生存竞争的不可或缺的素质时,依然采用一种循规蹈

矩的生存姿态,则无异于一种自我溃败。——金马着《21世纪罗曼司》 8、创新时代实际上是信息时代的天然的伴随物。尽管我们掌握了新的信息,但仍然有薄弱环节,它不是出现在信息的创造上,也不是出现在信息的贮存上,甚至也不在信息的获取上,而是出现在利用新的信息去做新的事情上。——吉福德·平肖第三 9、将来,先进国家生产的产品价值只有很少一部分是从蓝领工人的劳动及从资本物中得来,而主要是从设想和创新中得到的。——吉福德·平肖第三 10、作为一个未来的总裁,应该具有激发和识别创新思想的才能。——斯威尼 11、在创新活动中,只有知识广博、信息灵敏、理论功底深厚、实践经验丰富的人,才易于在多学科、多专业的结合创新中和跳跃性的创造性思维中求行较大的突破。——朗加明着 12、最佳的创新定义是“不限大小,不限部门”。 13、在识别创新思想方面最成功的公司总裁,总是善于同有创新意识的人打交道的,善于倾听他们的意见,包括听来有点古怪的意见。……为了获取创新思想,作为公司总裁必须乐于承认和接受由

高三文科数学概率与统计

达濠侨中高三数学(文科)第二轮复习题 概率与统计 一 选择题 1.(2015·新课标全国卷Ⅱ)根据下面给出的2004年至2013年我国二氧化硫年排放量(单位:万吨)柱形图,以下结论中不正确的是( ) A .逐年比较,2008年减少二氧化硫排放量的效果最显着 B .2007年我国治理二氧化硫排放显现成效 C .2006年以来我国二氧化硫年排放量呈减少趋势 D .2006年以来我国二氧化硫年排放量与年份正相关 2.为了解某社区居民的家庭收入与年支出的关系,随机调查了该社区5户家庭,得到如下统计数据表: 根据上表可得回归直线方程y =b x +a ,其中b =0.76,a =y -b x .据此估计,该社区一户年收入为15万元家庭的年支出为( ) A .11.4万元 B .11.8万元 C .12.0万元 D .12.2万元 3.一个频数分布表(样本容量为30)不小心被损坏了一部分,若样本中数据在[20,60)上的频率为0.8,则估计样本在[40,50),[50,60)内的数据个数共为( ) A .15 B .16 C .17 D .19 4. 【2015高考新课标文】如果3个正整数可作为一个直角三角形三条边的边长,则称这3个数为一组勾股数,从1,2,3,4,5中任取3个不同的数,则这3个数构成一组勾股数的概率为( ) (A ) 310 (B )15 (C )110 (D )1 20 5. 设复数(1)z x yi =-+(,)x y R ∈,若||1z ≤,则y x ≥的概率( ) A .3142π+ B . 112π+ C .1142π- D . 112π - 6.某班级有50名学生,现用系统抽样的方法从这50名学生中抽出10名学生,将这50名学生随机编号为1~50号,并按编号顺序平均分成10组(1~5号,6~10号,…,46~50号),若在第三组抽到的编号是13,则在第七组抽到的编号是( ) A .23 B .33 C .43 D .53 7.在样本频率分布直方图中,共有9个小长方形,若中间一个小长方形的面积等

西方哲学智慧思考题

1. 简述亚里士多德的四因说 亚里士多德概括总结了以往哲学家们关于原因的思想,认为任何事物的生成和存在都有四种缺一不可的根本原因,即质料因、形式因、动力因和所为因。 质料因:即构成事物的材料、元素或基质,例如砖瓦就是房子的质料因;代表了一个事物从一堆零件、成分、基础、或是原料所组成的存在形式,将物质的构成追溯至零件的部分(要素、成分),接着形成一个完整的(系统、架构、混合、综合、复合、或结合)。 形式因:即决定事物“是什么”的本质属性,或者说决定一物“是如此”的样式,例如建筑师心中的房子式样,就是房子的形式因;可以告诉我们一个事物是由怎样的定义、形式、形状、本质、综合、或原形所构成的,解释了构成一个事物的基本原则或法则,这只是整个事物(整套原因关系)的其中一部分(宏观结构)。 动力因:即事物的构成动力,例如,建筑师就是建成房子的动力因;指的是改变事物的动力及起因,研究「是什么改变了什么、而又是什么造成了这个改变」,范围包括了所有事物间的媒介,包括有生命的或无生命的、动力的起源或是被改变的事物。 所为因:即事物所追求的目的,例如“为了安置人和财产”就是房子的目的因。指事物存在或改变的原因,包括有目的的行动和活动。一件事物的目的因是它之所以存在的原因,或说是它之所以改变的原因。这也解释了现代所谓的心理动机,包括了意志、需求、动机、理性、非理性、伦理,所有动机都是创造行为的来源。 原因虽然有四种,但是“后三种原因在多数情况下都可以合而为一”统称为形式因,与质料因相对应。 2. 简述笛卡尔“我思故我在”的学说 笛卡尔提倡“普遍怀疑”,表示“绝不承认任何事物为真,只有我彻底不怀疑的事物才承认其为真。” 但是,当我们怀疑一切的时候,惟有思想是无可置疑的事实。一方面当我否定所有的事物,包括我们自己的身体的存在时,我因为怀疑或思想,仍然是存在的;而另一方面如果我停止了思想,我就不存在了。所以,我发现只有一种属性属于我,与我不可分,这就是思想。因此,“严格来说我只是一个在思维的东西,也就是说,一个精神、一个理智或一个理性。由此我就认识到,我是一个实体,这个实体的全部本质或本性只是思想,它并不需要任何地点以便存在,也不依赖任何物质性的东西;因此这个‘我’,亦即我赖以成为我的那个心灵,是与身体完全不同的,甚至比身体更容易认识,纵然身体并不存在,心灵也仍然不失其为心灵。”就是说,“我”是一个心灵实体,这个心灵实体的本质乃是“思想”。笛卡尔所说的“思想”范围很广,它包括一切意识活动,诸如怀疑、领会、肯定、否定、愿意、不愿意、想象、感觉等等。

大哲学问题

二十世纪行将过去,二十一世纪即将来临。值此世纪之交的前夕,概括、反思、总结百年来人类思考和争论过的重大哲学问题,是有价值和意义的。对本世纪人类精神生活的历程和兴奋点有清晰的认识,有助于理解未来人类精神状态的发展。对世界思想潮流和总体框架的把握,有益于中华民族在世界文明之中的定位。 本世纪重大哲学问题的提出及发展深化,主要动因是科学的飞速发展,社会的猛烈动荡和急剧变革,对上世纪乃至几千年哲学发展的批判和继承,以及各哲学学派之间,哲学与其他社会、人文学科之间的影响和借鉴。本世纪哲学以新颖性和多元论为特征,阅读和理解现代哲学,比学习古典哲学要困难得多;康德、黑格尔的庞大体系一统天下的局面早已不复存在,各家各派都在一定范围内独领风骚。 本文不拟教科书式地罗列介绍各种流派和观点,而是论列最具普遍性和争议性的十大问题。显然,如何遴选是见仁见智的事,本文的考虑既包括问题在学理上的份量,也兼顾其在中国的影响和反应,以及对于解决中国当前及未来所面临的实际问题的启发意义。可以将此十大问题视为未成定论的坐标,考察中国哲学界对世界哲学研究熟悉和理解的程度,解决自己问题时借鉴利用外来资源的能力,以及参与共建人类精神文明最有希望的切入点。 一、反形而上学 这里所说的形而上学,是就西方哲学传统而言,不是机械观的对立面,而是超验玄想的同义语。除了新托马斯主义、新黑格尔主义等带“新”字号的哲学,几乎每家每派都以反形而上学相标榜,都以破除形而上学为开辟新说的前提。问题在于,对于不同派别而言,作为对立面的形而上学是大不相同的,甚至有这样的情况:某家某派所欲破除的形而上学,正是另一家另一派立论的精髓之所在。 最早亮出反形而上学旗号的,应属活跃于上一个世纪之交的尼采。他自称反形而上学家,宣称要向形而上学开战,他以自己的透视主义认识论为武器,抽去西方传统形而上学的两块基石——道德和逻辑,宣称传统形而上学自以为把握了世界的终极本质,实为一厢情愿。不过,当他用强力意志对世界的根源和本质作概括时,他开创了一种新的形而上学。 在二、三十年代,分析哲学的开创者罗素和维也纳小组的石里克、卡尔纳普等人对形而上学展开了猛烈的攻击。他们的出发点是逻辑和语言分析。罗素批评说,黑格尔那庞大而堂皇的思想体系,不过是建立在传统的主谓辞逻辑的基础上。卡尔纳普在题为“通过语言的逻辑分析清除形而上学”的论文中,指责与他同时代的存在主义大师海德格尔不顾语言的逻辑句法,发出了“这个‘没有’本身没有着”的呓语。事实上,海德格尔肯定认为自己是与传统形而上学划清界限的,在他看来,卡尔纳普等逻辑实证主义者偏执于逻辑和科学标准,才是形而上学的表现。 当代法国解构主义哲学家德里达大力鼓吹消解“在场的形而上学”,他认为自柏拉图以来,西方哲学的主流假定了一种外界的、客观的、绝对的参照物,用以衡量裁判观念、意识的真假对错,他认为根本不存在这种作为基础或标准的东西,他还认为尼采、弗洛依德、海德格尔都曾致力于推翻这种在场的形而上学。 有些哲学家从反形而上学的立场出发,得出了取消哲学的结论。比如维特根斯坦认为哲学困惑是误用语言所致,治疗这种语言病的办法是让事物保持原样,不搞哲学。罗蒂的观点和德里达相似,他主张抛弃认识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