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2017-2018学年度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三单元第9课秦统一中国教案

2017-2018学年度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三单元第9课秦统一中国教案

2017-2018学年度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三单元第9课秦统一中国教案
2017-2018学年度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三单元第9课秦统一中国教案

第9课秦统一中国

知识与技能

归纳并试评秦完成统一的原因、秦始皇巩固统一的主要措施等问题,提高初步综合、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利用实物模型、地图等直观教具,提高观察、想象能力。

过程与方法

通过分组搜集资料整理相关信息,编讲历史故事,表演小品,让学生参与教学过程,提高学习历史的兴趣;通过阅读地图、图片、史料多方面培养学生获得有效历史信息的能力;通过列表培养学生比较、概括、归纳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秦朝统一历史作用的分析,结合现实,从情感上激发学生对祖国统一的渴望,帮助学生认识到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通过对秦始皇创建的一系列制度措施的学习了解,学会公正、客观地评价历史人物。

重点

秦的统一及巩固政权的措施。

难点

对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评价。

一、新课导入

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统一中国。诸侯长期争战的局面结束,天下安定。秦王嬴政认为自己的功劳高过古代所有的帝王,不应再仅仅称王,于是让大臣们讨论这件事。最后秦王决定取古代“三皇”的“皇”字和“五帝”的“帝”字合二为一,称为“皇帝”。从此,皇帝成为我国古代国家最高统治者的尊号。秦王嬴政是我国古代第一个皇帝,后人称他为“秦始皇”。你知道秦始皇统一六国后,推行了哪些措施吗?这些措施对我国历史产生了什么深远影响?

二、感知理解

(一)秦灭六国

讲解:公元前230年至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陆续灭掉六国,于公元前221年建立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秦朝,定都咸阳。

小组讨论:假如你是嬴政,为什么选择在这个时候统一全国呢?也就是说,此时有哪些条件促使统一的出现?分小组讨论。

统一的条件:①商鞅变法,国力增强;②顺应历史发展趋势;③重用人才,雄才伟略;④正确的军事策略。

讲述:秦统一的条件中,最主要的就是商鞅变法。商鞅变法使秦国的经济得到发展,军队战斗力不断加强,秦国发展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国家,为秦的统创造了条件。除此之外,统一顺应了历史发展的趋势。战国时期,战争不断,给人民生活和社会生产带来了巨大的灾难,人民已经厌倦战乱,渴望统一。而战国时期,各国通过改革,社会经济都发展较快,经济文化交流也日益频繁,这与当时的政治局面产生了严重的矛盾,诸侯割据,相互之间戒备森严,关卡重重,交通受阻,货币不统一,阻碍了经济的发展,因此,统一是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需要,也是各国人民的共同愿望,秦的统一符合这种历史发展趋势。另外,秦王任用李斯、蒙恬、尉缭、王翦等许多有才能的人,自己又能礼贤下士,这也为其统一创造了可能。在统一的过程中,秦采取了正确的军事策略,灭六国的顺序基本上是由近及远,体现了“远交近攻”的策略,

与距离较远的国家先搞好关系,攻打近距离的国家,攻下之后再从此国出兵攻打下一个国家,减少了远距离行军造成的兵力损耗。正是由于这一系列有利条件的存在,秦王实现了统一大业。

(二)确立中央集权制度

1.引导:秦用十年时间完成了统一以后,为了适应新的统一形势,加强封建统治,秦王必然要采取一系列措施。政治上,创立大一统的中央集权制度。

2.讲述:规定最高统治者称为皇帝,至高无上,总揽全国一切军政大权。在中央设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分管行政、军事和监察事务,最后由皇帝决断。在地方上,推行郡县制,分天下为36郡,郡下设县。我们可以用下列图示来表示秦朝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内容。

秦始皇通过郡县制把地方的权力集中到中央,这就是中央集权。又通过中央的太尉、丞相、御史大夫把权力集中到自己手中,这就是君主专制。这样,就形成了封建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制度。这套封建官僚制度使皇帝成为至高无上的权威,皇权是权力的中心。

除此之外,秦始皇还制定了一系列规章制度来规范统治秩序。战国时期,各国最高统治者都先后称王,统一后,秦始皇认为自己德高三皇,功过五帝,于是把三皇五帝的称号合二为一,称为皇帝,以确立至高无上的皇权,并规定皇帝按照世代排列,第一代称始皇帝,子孙继位,为“二世”“三世”,至于万世,还规定皇帝自称“朕”,皇帝的命令曰“诏”,皇帝的印曰“玺”。从此,皇帝成为历代封建最高统治者的称号,也是地主阶级封建统治的象征。

(三)巩固统一的措施

1.讲述:刚才我们介绍了确立中央集权制度。为了巩固统一,秦始皇还在经济文化上和军事上采取了相应的措施。

经济文化上:如果在一个国家里,使用的是不同的货币,那么人们在经济交往中就会有很多不便。例如,在市场上流通的货币有人民币、英镑,还有美元,而且这些货币分属不同地区使用,即一种货币只能在一个地方使用,那人们在不同地区进行经济交流时,首先得兑换货币,再进行交易,否则就会出现使用甲地的货币到乙地买不到东西的现象。度量衡也一样,如果不统一,那人们在进行交易时就得换算,非常麻烦。文字不统一问题更大,它带来的最大后果就是不同地区的人因为使用不同文字,根本就没有办法交流,更重要的是诏令下达到地方,官员会说看不懂而不执行,不利于国家统一。因此,秦始皇采取了统一货币、度量衡和文字的措施。统一后的货币是圆形方孔铜钱,对度量衡的统一表现为对尺寸、升斗、斤两作出了整齐划一的规定,统一后的文字是小篆,后来又推广了笔画更为简单的隶书。

军事上:在北方,对于匈奴的进攻,秦始皇采取了积极防御的策略,主要有三步:一是命大将蒙恬北击匈奴,夺取河套平原;二是把内地民众移居到河套平原垦田戍边,充实边防;三是修筑长城,秦长城西起临洮,东到辽东,用来抵御匈奴,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和独创性的象征。在南方,统一了东南、岭南等地区,为了加强对于越族的管理,兴修了灵渠,沟通了长江和珠江水系,为中原与岭南地区的经济交流提供了有利条件。

2.引导:秦始皇统一全国后,安定北边,开发南疆,使秦的疆域空前广大,下面我们绘制一张简图来进行识记。

三、本课小结

秦的统一结束了春秋以来诸侯割据混战的局面,开创了统一的新局面。自秦统一后,我国2000多年的封建社会虽然有割据状态出现,但统一是历史的主流,这一点贯穿始终。秦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国家,它的专制制度在我国沿袭了2000多年,影响深远。秦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对我国以后经济文化的发展和国家统一有着极为深远的影响。

四、布置作业

请学生完成《探究在线·高效课堂》本课作业。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9课《秦统一中国》教案+导学案

第9课秦统一中国 1教学分析 【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巩固统一的措施;秦灭六国的背景 教学难点:确立中央集权制度 2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公元前246年,13岁的秦王嬴政登基称王。公元前230年,秦王发兵灭韩,拉开了10年统一战争的序幕。秦王嬴政二十六年,灭齐,至此天下尽归于秦。秦王建立起中央集权制的庞大帝国,统一文字,统一度量衡,天下万民只有一个领袖——秦始皇。 那么,历史上的秦始皇有什么历史功绩呢?我们该如何评价他?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学习第9课《秦统一中国》。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秦灭六国 1.合作探究:秦始皇能够灭掉东方六国,实现统一的原因有哪些?小组合作交流。 2.教师总结归纳: (1)战乱频繁、百姓渴望安定。(2)商鞅变法使秦国实力超群。(3)秦王嬴政招募人才,积极策划。 3.学生自主学习:阅读教材,了解归纳秦王统一的过程。 提示:(1)时间:公元前230年—前221年。(2)秦灭六国的先后顺序:韩、赵、魏、楚、燕、齐。(3)人物:嬴政。(4)都城:咸阳。(5)结果:公元前221年,秦国完成统一大业,建立秦朝,定都咸阳。 4.图片展示:观察教材《秦朝形势图》 5.教师讲述:秦灭六国后,又北进南下,对边疆地区进行开拓和经营,管辖范围大为拓展。 6.秦统一的历史意义: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长期争战混乱的局面,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 目标导学二:确立中央集权制度 1.课堂活动:学生表演小品《朝会》,情景再现,感受秦朝确立中央集权制度的过程。 (《朝会》剧本附教案文件夹内) 2.问题思考:秦朝中央集权制度创建的原因有哪些? 提示:一是秦实现统一后,原来各自为政的政治形态不能适应新的社会发展;二是为加强对全国的统治。 3.学生自主学习:归纳秦始皇创立的大一统的中央集权制度。 提示:皇权至高无上:“始皇帝”——“秦始皇”; 中央设三公:丞相、太尉、御史大夫;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第9课 秦统一中国(精品教案)

七年级上册历史最新编辑教材 第9课秦统一中国 1教学分析 【教学目标】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巩固统一的措施;秦灭六国的背景 教学难点:确立中央集权制度 2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公元前246年,13岁的秦王嬴政登基称王.公元前230年,秦王发兵灭韩,拉开了10年统一战争的序幕.秦王嬴政二十六年,灭齐,至此天下尽归于秦.秦王建立起中央集权制的庞大帝国,统一文字,统一度量衡,天下万民只有一个领袖——秦始皇. 那么,历史上的秦始皇有什么历史功绩呢?我们该如何评价他?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学习第9课《秦统一中国》.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秦灭六国 1.合作探究:秦始皇能够灭掉东方六国,实现统一的原因有哪些?小组合作交流. 2.教师总结归纳: (1)战乱频繁、百姓渴望安定.(2)商鞅变法使秦国实力超群.(3)秦王嬴政招募人才,积极策划. 3.学生自主学习:阅读教材,了解归纳秦王统一的过程. 提示:(1)时间:公元前230年—前221年.(2)秦灭六国的先后顺序:韩、赵、魏、楚、燕、齐.(3)人物:嬴政.(4)都城:咸阳.(5)结果:公元前221年,秦国完成统一大业,建立秦朝,定都咸阳. 4.图片展示:观察教材《秦朝形势图》 5.教师讲述:秦灭六国后,又北进南下,对边疆地区进行开拓和经营,管辖范围大为拓展. 6.秦统一的历史意义: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长期争战混乱的局面,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 目标导学二:确立中央集权制度 1.课堂活动:学生表演小品《朝会》,情景再现,感受秦朝确立中央集权制度的过程. (《朝会》剧本附教案文件夹内) 2.问题思考:秦朝中央集权制度创建的原因有哪些? 提示:一是秦实现统一后,原来各自为政的政治形态不能适应新的社会发展;二是为加强对全国的统治. 3.学生自主学习:归纳秦始皇创立的大一统的中央集权制度.

第9课秦统一中国教案

第9课秦统一中国教案 教学目标:知道秦始皇和秦统一中国了解秦代的中央集权制度和统一措施对中国历史发展的影响。 教学重点:秦的统一及其作用。 教学难点:秦始皇巩固统一的措施。 教学资源:史料、图片、故事、小品 教学方法:讲授法、探究法、材料分析法 导入:运用唐朝大诗人李白写的《古风》诗句导入:“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描述了秦王嬴政灭六国、统一全国的气势。秦是如何灭掉六国的?统一后的秦朝建立起什么样的政治制度?又采取了哪些巩固统一的措施? 出示本课学习目标:知道秦始皇和秦统一中国,了解秦代的中央集权制度和统一措施对中国历史发展的影响。 回顾:1.我国从什么时候进入封建社会? 2.战国七雄指的是哪个七个诸侯国?其中哪个国家实力最强? 第一目:统一新气象——秦灭六国 出示材料:猜猜看,他是谁?他是秦国人却出生在赵国;他13岁称王,到21岁才亲政;他运用远交近攻策略灭六国;他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皇帝;他被后人誉为“千古一帝”。 出示图片:秦始皇像 1.秦灭六国的背景 思考:图片反映了我国政治格局发什么变化? 出示战国形势图和秦朝疆域示意图 生:从分裂割据到统一天下 2.秦灭六国的过程 出示地图:秦灭六国示意图 3.秦的疆域 出示地图:秦疆域图 第二目:治国新制度——中央集权制度 1.中央层面 材料廷尉斯等皆曰:“……今陛下兴义兵,诛残,平定天下,海内为郡……臣等昧死上尊号:王为泰皇,命为制令为诏,天子自称曰朕。”王曰:“去泰著皇,采上古帝位号,号曰皇帝。他如议。” ——吕思勉《秦汉史》思考:秦始皇确立了什么制度? 生:皇帝制度(皇帝是国家最高统治者,皇权至高无上) 出示图片:中央政治建制简略图 2.地方层面 材料始皇说:“天下人共同苦于战乱不止,就是有诸侯王的缘故。依赖祖宗神灵,天下刚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9课《秦统一中国》优质教案

《秦统一中国》 第一课时 本课选自《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第一课。本课的课程标准是:知道秦始皇和秦统一中国, 了解秦代的中央集权制度和统一措施对中国历史发展的影响。 本课在中国古代史中起着承前启后的桥梁和纽带作用:商鞅变法后,秦国逐渐强大,秦朝的建立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长期分裂割据的局面,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推动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形成,为中国长期的大一统局面奠定了基础。秦统一后,秦始皇采取了一系列巩固统一的措施,对统一的封建国家的巩固和经济、文化的发展都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本课在整个中国古代史中占有重要地位。 【知识与能力目标】 1、 了解秦灭六国统一全国史实; 2、 掌握秦朝中央集权统治的建立; 3、 掌握秦始皇巩固统一的措施及作用; 4、 了解秦朝的疆域和秦长城、灵渠两项古代工程; 5、 通过引导学生归纳“秦朝完成统一的原因”和“秦始皇巩固统一的主要措施”等问题, 培养学生初步综合、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分组收集资料,整理相关信息,编讲历史故事,表演小品让学生参与教学过程,提 高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2、通过阅读地图、图片、史料,多方面培养学生获得有效历史信息的能力。学生的推理 分析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通过对秦朝统一历史作用的分析,结合现实从情感上激发学生对祖国统一的渴望,使学 生认识到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2、通过对秦始皇所创建的一系列制度措施的学习了解,学会公正客观地评价历史人物。 【教学重点】 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秦巩固统一的措施及作用。 【教学难点】 中央集权制度 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查阅有关资料 一、导入新课: 课件展示李白《古风》,让学生朗读,提出问题。 二、进入新课: (一)秦灭六国 教师讲述秦王灭六国、统一中国的原因,经过及结果;展示秦朝疆域图。让学生了解秦王灭六国的过程,说出秦朝的疆域范围,讨论秦朝统一中国的意义,分析秦朝统一的意义。使得学生逐渐形成分析历史地图的能力。学生自主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 知识点1 秦灭六国 秦国经过________,实力超过东方六国,具备了统一六国的条件。秦王________为灭亡六国进行了充分的准备。 公元前________年,秦国完成统一大业,建立秦朝,定都________,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第9课秦统一中国教案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第9课秦统一中国教案 第9课秦统一中国 教学目标 知道秦朝的统一,了解秦灭六国统一全国的过程及原因、秦始皇确立中央集权制度、巩固统一的措施及作用。 认识到统一是历史意义,学会公正客观地评价历史人物。 教学重难点 确立中央集权制度、巩固统一的措施,既是重点,也是难点。 教学过程 秦灭六国 1、秦灭六国的过程 教师设问:同学记得“战国七雄”是哪七雄吗? 多媒体显示:战国初期七国的形势图,并一步步引导学生说出七国的地理方位。并让学生分析通过商鞅变法,秦国成为了最强大的国家,为灭六国准备了条件。 提问:秦王赢政是怎样完成统一的呢? 多媒体显示秦灭六国的过程,用动画形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学生在看的过程中归纳秦统一的时间、人物、都城。 (1)时间:公元前230年—前221年 (2)人物:赢政 (3)都城:咸阳 多媒体显示:秦始王的画像。引导学生描述画像,活跃课堂气氛。通过讨论的形式让学生分析秦灭六国的历史意义。 2、灭六国的历史意义 (1)、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诸侯割据混战的局面,开创了统一的新局面。 (2)、使人民获得了较为安定的生活和生产的环境,顺应历史的发展趋势,符合广大人民的愿望。 问题思考(p.46) 想一想:国家统一对各地区、各民族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有什么好处? 在统一环境下,国家能够制定并实施统一的政策与措施,减少阻隔,促进国内各地区、各民族之间经济、文化的交流与发展。 俗话说:打江山容易,守江山难。秦始王在历史上的功绩不仅仅是灭了六国,完成了国家的统一。而且还在于他在完成统一之后,又为巩固统一制订了一系列影响深远的重大措施。 确立中央集权制度 政治上,建立至高无上的皇权;中央设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地方建立郡县制。 (学生阅读(p.46)秦朝的政治建制示意图) 在政治上所采取的措施起到的作用是,巩固了封建国家的统一,加强了对人民的统治。 巩固统一的措施 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请同学们想一想,秦统一初期可能会出现哪些不利于稳定与发展的因素呢?阅读教材,寻找答案。 学生回答:文字不统一、货币不统一、思想不稳定…… 巩固统一的措施 经济、文化上——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 军事上——车同轨,开凿灵渠、修筑长城(灵渠沟通了湘水和离水,连接了长江和珠江流域。梯级船闸的设计方法,比巴拿马运河早两千多年。灵渠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人工运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教案 第9课 秦统一中国

第三单元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第9课秦统一中国 1教学分析【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知道秦朝的统一,了解秦朝建立的中央集权制度,了解巩固统一的措施及其对巩固国家统一的作用 。探讨秦统一的历史意义,培养分析问题的能力。学习识读历史地图 过程与方法识读《秦朝形势图》《秦朝的政治建制示意图》,研读文字材料、《统一文字》《统一货币》图片材料,获取有效历史信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秦朝统一的历史意义。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奠定了我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基本模式。秦朝巩固统一的措施,对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产生了深远影响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巩固统一的措施;秦灭六国的背景 教学难点:确立中央集权制度 2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公元前246年,13岁的秦王嬴政登基称王。公元前230年,秦王发兵灭韩,拉开了10年统一战争的序幕。秦王嬴政二十六年,灭齐,至此天下尽归于秦。秦王建立起中央集权制的庞大帝国,统一文字,统一度量衡,天下万民只有一个领袖——秦始皇。 那么,历史上的秦始皇有什么历史功绩呢?我们该如何评价他?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学习第9课《秦统一中国》。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秦灭六国 1.合作探究:秦始皇能够灭掉东方六国,实现统一的原因有哪些?小组合作交流。 2.教师总结归纳: (1)战乱频繁、百姓渴望安定。(2)商鞅变法使秦国实力超群。(3)秦王嬴政招募人才,积极策划。 3.学生自主学习:阅读教材,了解归纳秦王统一的过程。 提示:(1)时间:公元前230年—前221年。(2)秦灭六国的先后顺序:韩、赵、魏、楚、燕、齐。(3)人物:嬴政。(4)都城:咸阳。(5)结果:公元前221年,秦国完成统一大业,建立秦朝,定都咸阳。 4.阅读图片:《秦朝形势图》 5.教师讲述:秦灭六国后,又北进南下,对边疆地区进行开拓和经营,管辖范围大为拓展。 6.秦统一的历史意义: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长期争战混乱的局面,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 目标导学二:确立中央集权制度 1.课堂活动:学生表演小品《朝会》,情景再现,感受秦朝确立中央集权制度的过程。

第9课 秦统一中国

七年级历史(上册)导学案 第9课秦统一中国 【课标要求】 知道秦始皇和秦统一中国,了解秦代的中央集权制度和统一措施对中国历史发展的影响。 【学习目标】 1.了解秦统一全国的过程和原因,掌握秦朝中央集权统治的建立和秦始皇巩固统一的措施及作用。 2.归纳、试评秦始皇巩固统一的主要措施等问题,具备初步综合、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利用动态历史地图,初步具备观察、想象能力。 3.通过对秦朝统一历史作用的分析,认识到: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秦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多民族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秦的统一在历史上具有重大意义和进步作用。 【学习重点】 秦的统一及其作用。 【学习难点】 理解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学习过程】 本课内容设计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为“建国伟业,霸气彰显”。第二部分为“中央集权,传承千秋”。第三部分为“治国方略,泽被后世”。 一、建国伟业,霸气彰显 1.阅读课本,明确秦统一六国的背景、时间、都城、人物(掌握一个王朝的四要素)以及秦朝的地位。 2.阅读材料,思考问题。 材料一战国时,七国争霸中原,混战不休,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渴望统一。 材料二商鞅变法后,秦国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国家。 材料三长平之战后,六国在军事上再也无力与秦抗衡。 (1)根据以上三则材料,你认为秦统一的原因有哪些? (2)秦灭六国统一全国有什么意义? 二、中央集权,传承千秋 1.阅读课本,找出秦始皇加强中央集权的具体措施。 (1)最高统治者:

(2)在中央: (3)在地方: 2.同学们,你们一定非常喜欢看科幻小说吧!今天让我们一起穿越科幻世界的时空隧道来到秦朝。瞧:秦始皇正在接受记者采访…… (1)记者甲问:“尊敬的始皇帝,据说您大力推行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请问在中央主要由哪些官员负责呢?” “始皇”答曰: (2)记者乙问:“陛下,您在地方废除了分封制,那您会采取什么新的措施来加强管理呢?” “始皇”答曰: (3)记者丙问:“尊敬的始皇帝,您认为您做的哪些事情可能会受到后人的赞誉呢?哪些事情可能会受到后人的指责? “始皇”答曰: 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夏、商、周、汉封建(分封)而延,秦郡邑而促(短促)。 材料二秦有天下……不数载而天下大坏,其有由也:亟役万人,暴其刑威,竭其货贿。……咎在人怨,非郡邑之制失也。 ――柳宗元《封建论》材料三郡县之制,垂二千年而弗能改也,合古今上下皆安之,势之所趋,岂非理而能然哉?……郡县之法,已在秦先。秦之所灭六国者,非尽灭三代之所封也。 ――王夫之《读通鉴论》关于秦朝灭亡的原因和郡县制的功过,材料一、材料二、材料三各是怎样评述的? 三、治国方略,泽被后世 1.阅读课本,找出秦始皇巩固统一的具体措施。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9课《秦统一中国》精品教案

《秦统一中国》 教材分析 《秦统一中国》这一课在整个中国古代史教学中起着承前启后的桥梁和纽带作用,它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诸侯割据的局面,完成了封建国家的统一。 秦的统一,是春秋战国以来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开创了中国历史的新局面。秦统一后,秦始皇在政治上确立了中央集权制度,在经济、文化、军事等方面采取了一系列巩固统一的措施,这些对统一的封建国家的巩固和经济、文化的发展都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因此,本课内容对今后学习我国不同时期的历史情况都会有很大的启迪作用。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知道秦的统一,了解秦朝建立的中央集权制度,了解巩固统一的措施及其对巩固国家统一的作用。 (2)探讨秦统一的历史意义,培养分析问题的能力。 (3)学习识读历史地图。 【过程与方法目标】 (1)识读《秦朝形势图》《秦朝的政治建制示意图》,研读文字材料、《统一文字》《统一货

币》图片材料,获取有效历史信息。 (2)引导学生归纳并试评“秦完成统一的原因”“秦始皇巩固统一的措施”等问题,培养学生初步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通过对秦朝统一历史作用的分析,使学生认识到:秦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秦的统一在历史具有重大意义和进步作用。 (2)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我们要有维护统一的责任和意识。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秦的统一 2、秦始皇巩固统一的主要措施 【教学难点】 1、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建立 2、秦统一的意义 课前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学生完成相应预习内容。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学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习兴趣是学习动机中的重要成分,是学习动机中最现实,最活跃的因素。是推动学生产生寻求知识,从事学习活动的强大心理动因。 打开ppt,通过学生观看一段秦始皇的视频,让学生对秦始皇有初步了解,引起学生兴趣,激发他们对秦始皇统一天下史实的学习(学生们大都听过秦始皇,但不知道他所开创的秦朝),有利于下面的教学活动。 二、讲授新课 (一)少年质子一统天下 1.简单介绍秦始皇的生平。秦王少年的时候是一位少年质子。(什么叫做质子?派往敌方或他国去的人质(多为王子或世子出身的贵族)。为什么会互派质子?因为战国时期,各国之间的争斗异常激烈,两国之间为了表示互相不会攻打,就会派质子去他国。表示真诚。)2.阅读教材并已学知识,分析秦国灭六国的原因?

第9课《秦统一中国》教学设计

第9课秦统一中国 【学习目标】 1识记秦朝中央集权统治的建立和秦始皇巩固统一的措施及作用知道秦朝的疆域和秦长城、灵渠项古代工程。 2通过试评“秦完成统一的原因”“秦始皇巩固统一的主要措施”等问题培养初步综合、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3通过对秦统一历史作用的分析认识到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秦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秦的统一在历史上具有重大意义和进步作用。 【学习重点】 秦的统一及其作用。 【学习难点】 1.秦王朝的性质和特点 2.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过程及其内容 3.度量衡的统一 【学习过程】 自学互研生成新知 知识点1 秦灭六国 秦国经过________,实力超过东方六国,具备了统一六国的条件。秦王________为灭亡六国进行了充分的准备。 公元前________年,秦国完成统一大业,建立秦朝,定都________,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 知识点2 确立中央集权制度 中央:国家的最高统治者称为________,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威,总揽全国一切军政大权。嬴政自称“始皇帝”,史称秦始皇。皇帝之下,设有中央政治机构,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统领,分别掌管行政、军事和监察事务,最后的决断权由________掌控。 地方:建立由中央直接管辖的________制。全国分为36郡,郡下设县,郡县的长官都由朝廷直接任免。郡县制的实行,开创了此后我国历代王朝地方行政的基本模式。 知识点3 巩固统一的措施

统一文字:命丞相李斯等人划一文字,制定笔画规整的________,作为通用文字颁行全国。统一货币:以秦国的圆形方孔________作为标准货币,在全国流通。 统一度量衡:以秦制为基础,统一________制度,所有度量衡器由国家统一监制。 车同轨:统一________和________的宽窄,修筑贯通全国的道路,使秦朝的陆路交通四通八达。 开灵渠、修长城:派人开凿________,沟通湘江和漓江,便利了南北的水运交通。秦始皇派大将蒙恬北击匈奴,并修建了西起临洮,东到辽东的“__________”。 秦朝的疆域:东至________,西到________,北至________一带,南达________,是当时世界上的大国之一。 参考答案: 1.商鞅变法嬴政221 咸阳 2.皇帝丞相太尉御史大夫皇帝郡县 3.小篆半两钱度量衡车辆道路灵渠万里长城东海陇西长城南海 合作探究生成能力 【交流预展】 1.组内交流: (1)由组长检查自学成果; (2)相互质疑不明白的问题并进行交流,然后记录在导学案上,在展示完毕后可向展示者提出自己的疑问。 2.组内预展: 根据老师分配的任务,各小组明确展示的内容。小组内先预展,由组长分配任务给组员,确定展示的方式和成员,在组内预展;合作分工时具体明确,做到人人有事做。 【展示提升】 探究一:试分析秦统一全国的主客观原因及其历史意义。 探究二:秦始皇为了巩固和维护统一采取了哪些措施?这些措施对国家的发展有什么重要意义? 板书设计:“秦王扫六合” 一、秦统一六国和中央集权统治的建立1、秦灭六国 2、建立嬴政前221年 二、巩固统一的措施:政治上:建立中央集权统治 经济上: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

第9课秦统一中国教案-部编版(2016)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三单元教学设计(学科:历史年级:七年级)第9课单元课题第三单元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依据 单元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 1.知道秦始皇和秦统一全国的过程,了解秦朝的中央集权制度和统一措施对中国历 史发展的影响。 2. 知道秦的暴政和陈胜、吴广起义,知道秦朝的灭亡和西汉的建立。 3. 了解“文景之治”,知道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 4. 通过丝绸之路的开通,了解丝绸之路在中外交流中的作用。 5. 了解东汉的建立,知道东汉外戚、宦官专权造成的社会动荡;知道道教的产生和 佛教的传入。 6. 知道司马迁和《史记》;知道造纸术的发明对传播文化的作用;讲述张仲景和华 佗的故事。 过程与方法 1.观察秦疆域图,建立时空观念 部编版《2011年版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P12-13 关于第三单元课程内容和教学活动建议 6

2.观察丝绸之路的路线图、图片和绘画,诵读相关诗作,想象商旅的艰辛。 3.了解中国古代纪年的主要方法,学习识读历史年表的基本技能。 单元重难点重点: 秦始皇巩固统一的措施;秦末农民大起义;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的措施与作用; 张骞出使西域;丝绸之路;两汉时期领先于世界的科技成就;司马迁与《史记》。 难点:秦朝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秦朝灭亡的原因;如何评价秦始皇和汉武帝; 两汉时期领先世界的科技成就及取得成就的原因。 部编版《2011年版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P9 、P10 秦始皇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王朝,创立了专制主 义中央集权的国家体制。秦朝因暴政短命而亡,但它的一 些制度对以后历代王朝具有深远影响。继起的西汉王朝在 汉武帝时国力达到鼎盛。东汉的版图大致与西汉相当,但 政局较为混乱。三国两晋南北朝的绝大部分时间都处于分 裂割据状态。北方少数民族大量内迁,推动了民族交往、 交流、融合。此时农业技术不断进步,中医学、天文学、 数学也取得了重要成就。 6

第9课 秦统一中国 (教案)

《秦统一中国》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秦朝中央集权统治的建立和秦始皇巩固统一的措施及作用。 2.过程与方法 利用视频、图片、文字资料等各种历史资料培养学生的历史想象能力和分析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 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秦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多民族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秦的 统一在历史上具有重大意义和进步作用。 【教学重点】 秦的统一及意义 【教学难点】 焚书坑儒 【教学方法】 合作、探究、交流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相关视频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击浮云,诸侯尽西来! ——————李白《古风》 二、新课学习 (一)秦灭六国 教师:秦始皇(前259~前210),中国统一的秦王朝的开国皇帝。嬴姓,名政。秦庄襄王之子。13岁即王位,39岁称帝。战国末年,秦国实力最强,已具备统一东方六国的条件。秦王政初即位时国政为相国吕不韦所把持。公元前238年,他亲理国事,免除吕不韦的相职,并任用尉缭、李斯等人。自公元前230年至前221年,先后灭韩、魏、楚、燕、赵、齐六国,终于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国家——秦朝。 教师:秦灭六国的条件有哪些? 学生:秦国经过商鞅变法,实力最强。(基础) 学生:长平之战后,东方六国无力抵御秦的进攻。(军事优势) 学生:长期战乱,人民渴望安定统一。(人心所向)

学生:兼并战争使诸侯国数量减少,有利于国家的统一。(社会趋势) 学生:秦王嬴政雄才大略。(个人因素) 教师:秦统一六国采取的措施? 学生:秦国经过商鞅变法,实力超过东方六国,秦王即位后为灭六国。进行了充分的准备。 学生:他招募各国的人才,委以重任,并及时听取建议。 学生:积极策划统一大计。 多媒体展示战国形势图 多媒体展示秦战六国图示 教师:秦灭六国后,又北进南下,对边境地区技能型开拓和经营,管辖范围大为拓展。 教师:秦朝统一的时间是在什么时期? 学生:公元前230~公元前221年。 教师:建国时间、谁建立的秦朝及定都在哪里? 学生:时间是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建立秦朝,定都咸阳。 教师:在我国有怎样的历史地位? 学生:地位:秦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时间、人物、都城、历史地位)多媒体展示 思考:秦灭六国有什么意义? 学生:第一,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诸侯长期割据混战的局面,开创了统一的新局面。 学生:第二,秦的统一,顺应历史发展的趋势和潮流,符合广大人民的愿望,对历史的发展起了促进作用。 问题思考:想一想,国家统一对各地区、各民族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有什么好处? 学生:结束了分裂割据的局面,国家走向了统一,经济上有利于社会经济的恢复与发展;有利于各民族之间的文化与交流;有利于人民生活安定和加强民族交流融合。 (二)确立中央集权制度 教师:如果你是秦王你会怎么做呢? 教师:秦国实现大一统后,原来各自为政的政治形态已不能适应新的社会发展。为加强对全国的统治,秦朝创立了大一统的中央集权制度 1.中央集权制度 教师:国家的最高统治者称为皇帝,总揽全国的一切军政大权,嬴政自称“始皇帝”史称“秦始皇”皇帝之下,设有中央政权机构,由丞相、太尉、御史大夫统领,分别掌管行政、军事和监察事物,最后的决断权由皇帝掌控。 2.郡县制 教师:在地方,废除了西周以来实行的分封制,建立由中央直接管辖的郡县制,全国分为36个郡,后增至40多郡,郡的行政长官称郡守,在郡下设县,县的长官称县令或县长。郡县的长官都由朝廷直接任免,县以下设乡、亭、里等基层社会组织。 多媒体展示中央集权图示

七年级历史上册秦统一中国

统一国家的建立 第9课秦统一中国(1课时) 【学习目标】 1.识记秦朝中央集权统治的建立和秦始皇巩固统一的措施及作用,知道秦朝的疆域和秦长城、灵渠项古代工程。 2.通过试评“秦完成统一的原因”“秦始皇巩固统一的主要措施”等问题,培养初步综合、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3.通过对秦统一历史作用的分析,认识到统一是 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秦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秦的统一在历史上具有重大意义和进步作用。 【学习重点】 秦的统一及其作用。 【学习难点】 文字统一的重要作用。 故事激趣,导入新课。解读学习目标,要求学生划记其中的关键词,明确学习目标。 方法指导一: 要求学生结合书本归纳梳理并识记1、2、3题的知识模块。第3题从文化、经济、思想和军事方面回答。 方法指导二: 用图表标出中央集权制度、巩固统一的措施来把握本课内容;结合本课提供的货币、文字图来理解这些措施的作用。 方法指导三:

从焚书、坑儒两件事发生的背景、动机、秦始皇采取的手段进行思考分析得出结论。 情景导入生成问题 欣赏课本导入框中的图片,老师讲述“荆轲刺秦王”的故事,提出问题:秦王没有被荆轲杀掉,反而最后灭掉六国,他是如何完成统一的?又是怎样巩固统一的? 自学互研生成新知 知识模块一、二秦灭六国和确立中央集权制度 自主阅读课本P42~43内容,完成第1—2题。 1.秦朝建立的时间、人物、都城、影响。 时间:公元前221年;人物:秦王嬴政;都城:咸阳; 影响: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 2.简述秦朝创立的封建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制度。 最高统治者称皇帝,总揽全国一切军政大权。中央政府设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分管行政、军事和监察,最后由皇帝决断。地方上推行郡县制。 知识模块三巩固统一的措施 自主阅读课本P44~45内容,完成第3—4题。 3.秦始皇为了巩固和维护统一采取了哪些措施? 经济上:统一货币和度量衡。 文化上:统一文字。 军事上:命大将蒙恬大举反击匈奴;修筑“万里长城”; 派兵统一了东南、岭南等地区。 4.文字的统一,对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发展的作用。 (1)有利于国家的统一和巩固; (2)有利于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促进经济的发展; (3)有利于文化的传播与发展。 合作探究生成能力 【交流预展】 1.组内交流:

2017-2018学年度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三单元第9课秦统一中国教案

第9课秦统一中国 知识与技能 归纳并试评秦完成统一的原因、秦始皇巩固统一的主要措施等问题,提高初步综合、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利用实物模型、地图等直观教具,提高观察、想象能力。 过程与方法 通过分组搜集资料整理相关信息,编讲历史故事,表演小品,让学生参与教学过程,提高学习历史的兴趣;通过阅读地图、图片、史料多方面培养学生获得有效历史信息的能力;通过列表培养学生比较、概括、归纳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秦朝统一历史作用的分析,结合现实,从情感上激发学生对祖国统一的渴望,帮助学生认识到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通过对秦始皇创建的一系列制度措施的学习了解,学会公正、客观地评价历史人物。 重点 秦的统一及巩固政权的措施。 难点 对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评价。 一、新课导入 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统一中国。诸侯长期争战的局面结束,天下安定。秦王嬴政认为自己的功劳高过古代所有的帝王,不应再仅仅称王,于是让大臣们讨论这件事。最后秦王决定取古代“三皇”的“皇”字和“五帝”的“帝”字合二为一,称为“皇帝”。从此,皇帝成为我国古代国家最高统治者的尊号。秦王嬴政是我国古代第一个皇帝,后人称他为“秦始皇”。你知道秦始皇统一六国后,推行了哪些措施吗?这些措施对我国历史产生了什么深远影响? 二、感知理解 (一)秦灭六国 讲解:公元前230年至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陆续灭掉六国,于公元前221年建立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秦朝,定都咸阳。 小组讨论:假如你是嬴政,为什么选择在这个时候统一全国呢?也就是说,此时有哪些条件促使统一的出现?分小组讨论。 统一的条件:①商鞅变法,国力增强;②顺应历史发展趋势;③重用人才,雄才伟略;④正确的军事策略。 讲述:秦统一的条件中,最主要的就是商鞅变法。商鞅变法使秦国的经济得到发展,军队战斗力不断加强,秦国发展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国家,为秦的统创造了条件。除此之外,统一顺应了历史发展的趋势。战国时期,战争不断,给人民生活和社会生产带来了巨大的灾难,人民已经厌倦战乱,渴望统一。而战国时期,各国通过改革,社会经济都发展较快,经济文化交流也日益频繁,这与当时的政治局面产生了严重的矛盾,诸侯割据,相互之间戒备森严,关卡重重,交通受阻,货币不统一,阻碍了经济的发展,因此,统一是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需要,也是各国人民的共同愿望,秦的统一符合这种历史发展趋势。另外,秦王任用李斯、蒙恬、尉缭、王翦等许多有才能的人,自己又能礼贤下士,这也为其统一创造了可能。在统一的过程中,秦采取了正确的军事策略,灭六国的顺序基本上是由近及远,体现了“远交近攻”的策略,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同步练习 第09课 秦统一中国

第9课秦统一中国 一、建国伟业,霸气彰显 1.阅读课本,明确秦统一六国的背景、时间、都城、人物(掌握一个王朝的四要素)以及秦朝的地位。 2.阅读材料,思考问题。 材料一战国时,七国争霸中原,混战不休,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渴望统一。 材料二商鞅变法后,秦国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国家。 材料三长平之战后,六国在军事上再也无力与秦抗衡。 (1)根据以上三则材料,你认为秦统一的原因有哪些? (2)秦灭六国统一全国有什么意义? 二、中央集权,传承千秋 1.阅读课本,找出秦始皇加强中央集权的具体措施。 (1)最高统治者: (2)在中央: (3)在地方: 2.同学们,你们一定非常喜欢看科幻小说吧!今天让我们一起穿越科幻世界的时空隧道来到秦朝。瞧:秦始皇正在接受记者采访…… (1)记者甲问:“尊敬的始皇帝,据说您大力推行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请问在中央主要由哪些官员负责呢?” “始皇”答曰: (2)记者乙问:“陛下,您在地方废除了分封制,那您会采取什么新的措施来加强管理呢?” “始皇”答曰:

(3)记者丙问:“尊敬的始皇帝,您认为您做的哪些事情可能会受到后人的赞誉呢?哪些事情可能会受到后人的指责? “始皇”答曰: 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夏、商、周、汉封建(分封)而延,秦郡邑而促(短促)。 材料二秦有天下……不数载而天下大坏,其有由也:亟役万人,暴其刑威,竭其货贿。……咎在人怨,非郡邑之制失也。 ――柳宗元《封建论》材料三郡县之制,垂二千年而弗能改也,合古今上下皆安之,势之所趋,岂非理而能然哉?……郡县之法,已在秦先。秦之所灭六国者,非尽灭三代之所封也。 ――王夫之《读通鉴论》关于秦朝灭亡的原因和郡县制的功过,材料一、材料二、材料三各是怎样评述的? 三、治国方略,泽被后世 1.阅读课本,找出秦始皇巩固统一的具体措施。 2.材料一我说秦始皇是中国封建统治阶级中的一个杰出人物,不仅因为他是一个王朝的创立者,而且因为他……开创了一个中央集权的封建专制主义的心的历史时代。 ---历史学家翦伯赞(1)依据材料一,指出翦伯赞认为秦始皇是“杰出人物”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请从文化方面列出秦始皇是“杰出人物”的成就。 材料二“一法度衡石丈尺,车同轨,书同文字。” ――《史记·秦始皇本纪》(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秦始皇巩固统一的措施,对国家的发展有什么重要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9课《秦统一中国》教学设计

第9课秦统一中国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课程标准: 知道秦始皇和秦统一中国,了解秦代的中央集权制度和统一措施对中国历史发展的影响。 教材内容: 本课主要学习三部分内容:秦灭六国、确立中央集权制度、巩固统一的措施。三部分内容是密切联系的,共同围绕秦统一中国这一主题。秦灭六国,完成了初步统一,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和巩固统一的措施都维护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从应试角度来看,本课地位十分重要,属于考试的重点,题型从选择题到综合题都有可能出现。 二、学情分析 学生七年级刚刚接触历史,对于一些专业术语难以理解,需要化抽象为具体,化难为易,通过直观形象的演示让学生理解“专制”“中央集权”“统一”这些术语;学生对历史课非常感兴趣,尤其有表演的欲望,可以抓住学生这一心理特点,调动学生更多地参与课堂,让课堂变得更加灵动。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整体感知秦统一中国的基本事实,初步理解中央集权制度,知道秦巩固统一的措施。提高初步综合、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口头表达能力、空间想象能力。 过程与方法: 自学归纳秦完成统一的原因和秦巩固统一的措施,提高初步综合、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通过讲解秦的政治建制提高口头表达能力;通过课本剧提高空间想象能力;通过秦朝疆域图锻炼试图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秦始皇统一措施感受先民的智慧,培养家国认同感;通过对秦始皇个人事迹的学习,培养责任感。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秦的统一和秦始皇巩固统一的措施及作用 教学难点: 如何理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这个概念及对秦巩固统一措施深远影响的理解 五、教学过程 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导入提问:人一辈子、二十年、十 年……可以做多少件大事?思考通过设问引起学生兴 趣,积极思考 有一个人,他一辈子干了无数件认真倾听,初步感受 1.激发学生对本课内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第9课 《秦统一中国》教案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秦统一中国》教案 教学目标 1.知道秦始皇和秦统一中国,弄清秦统一中国的历史背景,懂得统一是顺应历史潮流。 2.掌握秦统一中国后所采取巩固统一的措施及其历史作用。 能力目标 1.通过合作探究让学生了解秦的统一及巩固统一的措施。并用简洁的语言归纳统一的措施制度。 2.通过对秦始皇建立的中央集权制度和统一措施制度的分析,认识这种制度对巩固统一的重要性 情感态度 认识秦的统一符合历史发展的潮流,符合人民的愿望,是历史的进步。教学重点 巩固秦统一的措施制度 教学难点 秦统一的历史背景及巩固措施所起到的作用。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新课引入 教师谈话引入:

“天下大势,合久必分,分久必合。”这是历史发展的规律。你能用具体的历史史实加以解说吗? 学生讨论交流,教师明确: 自夏朝建立统一的奴隶制王朝,历经商西周三朝,创造了高度文明的青铜文化。到东周时名义上是统一的奴隶制王朝,实则为诸侯所把持控制朝政,到其后期,统一的奴隶制王朝已经分崩离析,土崩瓦解,统一的奴隶制国家分裂为众多的诸侯国。诸侯之间争战,给国家、人民造成了巨大的灾难。东周的分崩离析是如何结束的呢?今天,我们一起学习《第9课秦统一中国》,去了解秦是如何统一,建立大一统的中国的,以及秦采取了什么样的措施制度来巩固统一的中国。 新课探究 一、秦灭六国-----秦朝统一中国背景、过程及作用 1.秦朝统一中国的历史背景 探究与分享======教师展示材料: 材料一:唐朝诗人胡曾《咏史》:“七雄戈戟乱如麻,四海人无人得坐家” 材料二:缥缈黄河风渐远,熙熙攘攘涛声。烽烟四起举刀兵。七雄何乱战, 五霸枉纷争。 材料三:商君变法“数年之间,国富兵强,天下无敌。”——《通典·食货》 引导学生思考交流:根据的学历史知识,结合材料思考: ①从材料一、二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②材料中所描绘的场景会产生怎样的后果?

《第9课 秦统一中国》教案(附学案)

第9课秦统一中国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了解秦灭六国、统一全国的基本情况。 2.知道秦开创皇帝制度,推行郡县制,并建立一套官僚体制。 3.掌握秦始皇统一文字、统一货币、统一度量衡,修筑驰道,连接长城等加强和巩固统一的措施。 过程与方法 1.自学和分组讨论“秦朝完成统一的原因”和“秦始皇巩固统一的主要措施”,提高初步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2.识读《秦朝疆域图》,提高识读历史地图的基本技能。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认识到秦灭六国符合历史的潮流和人民的愿望,是历史的进步。 2.通过学习秦巩固统一的措施,了解这些措施对促进各地区经济、文化发展和交流的作用,以及对中国历史产生的深远影响。 3.通过学习秦始皇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认识秦始皇在统一过程中的作用。 【教学重点】 秦的统一和秦始皇巩固统一的措施以及作用。 突破方法 通过历史剧、历史故事,引导学生在具体的历史场景中分析各种措施的意义。 【教学难点】 理解并掌握“君主专制中央集权”这个概念以及秦始皇的统一措施产生的深远影响。 突破方法 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适当的从政治上的强权统治和经济、文化上的促进作用两个角度进行分析,让学生能较全面地认识统一措施的作用。 【教学方法】 讲授法、互动法、情景教学法、启发教学法等。

学习方法 自主学习法、问题探究法、小组讨论法、体验式学习法等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多途径查找资料,制作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提前预习,课外阅读,编演历史剧。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播放歌曲《秦王扫六合》,并配以秦始皇画面和李白《古风》诗句。 教师讲解:大家在音乐里听到的歌词,是唐代大诗人李白在《古风》中的诗句:“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李白笔下这位扫六合、决浮云的人物是何许人呢?(生答:秦王)是的,秦王嬴政,即后来的秦始皇,秦始皇雄才大略,一生创造了很多宏伟、彪炳千秋的伟绩,今天我们就走进他,一起来学习第九课《秦统一中国》。 二、自主学习,构建知识 自学要求:依据下列问题自读课文,勾画重点知识,列出知识结构,并将自学中发现的疑难点记录下来,以备交流。 1.归纳秦灭六国的条件。 2.秦朝建立的时间、都城、建立者以及意义。 3.秦朝为加强封建,统治在中央和地方分别采取了什么措施? 4.秦朝为巩固统一在文化上经济上交通上和军事上分别采取了什么措施? 5.你知道秦长城的起止点吗? 6.在地图上找出秦朝的疆域四至。 三、合作探究,释疑解惑 生生合作:以小组为单位讨论解决,自学过程中产生的疑难问题。 师生合作:共同探究解决本课的重难点问题。 (一)秦灭六国,课件展示《战国形势图》,要求学生思考探究,秦为什么能够兼并六国实现统一? 教师点拨:(1)民心所向。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割据混战给人民带来了极大的痛苦和灾难,也不利于各地经济文化的进一步发展和交流。因此结束战争实现国

《秦统一中国》教学案例

《秦统一中国》教学案例 泰来县塔子城镇中学王国强 【案例背景】 这是一所农村初级中学,这是一个积极向上的班级,这是一堂临时接到通知的公开课,这是一名有十几年教龄的老师,这是一群步入七年级的学生。 前天,教导干事临时通知我说今天要开一堂学校的公开课。完了,只有一天的时间准备,太急了!按照教学计划,我这一堂课要上的应该是第二单元复习课。公开课倒是上过不少,但复习课倒是头一回,没有把握,只能讲节新课了——第三单元第三单元第9课?秦统一中国?,并且时间这么急,有点赶鸭子上架的意思。只好抓紧时间搜集资料、备课和制作课件。?秦统一中国?这一课在整个中国古代史教学中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秦王嬴政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诸侯割据的混战局面,完成了封建国家的统一,开创了中国历史的新局面。研究教材后,我结合学情,将本课的重点,确定为秦的统一和秦始皇巩固统一的措施和作用,难点那么是理解〝君主专制中央集权〞这个概念。怎样才能在教学中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让学生学得条理清晰又印象深刻呢?我在教学设计方面想了不少办法。 【案例描述】 课前,和往常一样,我提前几分钟走进教师,这时,同学们纷纷走进教室,拿出课本和练习册准备上课。教室后面齐刷刷地坐着一排老师,这阵势真的是有点让人〝毛骨耸然〞,就连我这身经百战的老师都有点腿软。原本活跃的班级在他们的〝火力覆盖〞下变得战战兢兢、鸦雀无声,这让我费了不少力气,努力调动课堂的气氛,所以也浪费了不少时间。上课铃响了,师生进行课前问好,为了活跃课堂的气氛并顺理成章地引入新课,课前播放视频?易水送别?,我问学生这是什么视频?从这个视频你能获得哪些信息?学生观看并小声议论这时候我说:同学们知不知道视频播放的是什么?学生回答:易水送别,讲的是荆珂刺秦王的故事。我接着说:对,但荆珂刺秦有没有成功啊。学生回答:没有成功,荆轲失败了。我说:是的,荆轲没有成功,秦王嬴政却统一了六国,建立了我国历史上

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9课 秦统一中国同步练习 新人教版

《秦统一中国》练习 一、选择题 1.秦始皇下令焚书,反映的实质是() A.秦始皇个性极其残暴 B.秦始皇视传统文化为统治障碍 C.秦朝的统治严酷残暴 D.君主专制扩展到思想文化领域 2.下列各项属于秦始皇加强中央集权措施的是() ①皇帝总揽全国一切军政大权 ②丞相分管行政 ③太尉分管军事 ④御士大夫分管监察 A.①②③④B.①②C.②③④D.①④ 3.秦统一六国的年代是( ) A.公元前475年 B.公元221年 C.公元前221年 D.公元前230年 4.秦始皇修建长城的目的是() A.收复河套地区 B.抵御匈奴 C.炫耀国力D.防止风沙 5.秦长城的东西起止点是() A.西起辽东,东到陇西 B.西起临洮,东到辽东 C.西起咸阳,东到河套 D.西起陇西,东到长平 6.灵渠沟通的两大水系是() A.长江水系和珠江水系B.长江水系和黄河水系 C.黄河水系和淮河水系D.长江水系和淮河水系 7.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监察法》规定,监察部对国务院各部门及其国家公务员、国务院及国务院各部门任命的其他人员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及其领导人员实施监察。秦始皇在中央设置的类似功能的官员或机构是() A. 御史大夫 B. 太尉

C. 丞相 D. 皇帝 8.秦始皇发布的焚书令中,规定民间允许收藏的书是() ①医药书籍②种树书籍③儒家书籍④法家书籍⑤占卜书籍A.①②⑤ B.②④C.①④⑤D.②③⑤④ 9. 秦始皇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措施不包括() A加强皇权B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 C焚书坑儒D实行分封制 10秦朝的都城是() A.镐京B.洛邑C.咸阳D.阳城 二、简答题 11.简述秦灭六国的意义? 三、材料分析 1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 ——李白 (1)秦王是指谁? (2)材料赞扬了秦王的什么功绩?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