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第9课 《秦统一中国》教案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第9课 《秦统一中国》教案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第9课 《秦统一中国》教案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第9课 《秦统一中国》教案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秦统一中国》教案

教学目标

1.知道秦始皇和秦统一中国,弄清秦统一中国的历史背景,懂得统一是顺应历史潮流。

2.掌握秦统一中国后所采取巩固统一的措施及其历史作用。

能力目标

1.通过合作探究让学生了解秦的统一及巩固统一的措施。并用简洁的语言归纳统一的措施制度。

2.通过对秦始皇建立的中央集权制度和统一措施制度的分析,认识这种制度对巩固统一的重要性

情感态度

认识秦的统一符合历史发展的潮流,符合人民的愿望,是历史的进步。教学重点

巩固秦统一的措施制度

教学难点

秦统一的历史背景及巩固措施所起到的作用。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新课引入

教师谈话引入:

“天下大势,合久必分,分久必合。”这是历史发展的规律。你能用具体的历史史实加以解说吗?

学生讨论交流,教师明确:

自夏朝建立统一的奴隶制王朝,历经商西周三朝,创造了高度文明的青铜文化。到东周时名义上是统一的奴隶制王朝,实则为诸侯所把持控制朝政,到其后期,统一的奴隶制王朝已经分崩离析,土崩瓦解,统一的奴隶制国家分裂为众多的诸侯国。诸侯之间争战,给国家、人民造成了巨大的灾难。东周的分崩离析是如何结束的呢?今天,我们一起学习《第9课秦统一中国》,去了解秦是如何统一,建立大一统的中国的,以及秦采取了什么样的措施制度来巩固统一的中国。

新课探究

一、秦灭六国-----秦朝统一中国背景、过程及作用

1.秦朝统一中国的历史背景

探究与分享======教师展示材料:

材料一:唐朝诗人胡曾《咏史》:“七雄戈戟乱如麻,四海人无人得坐家”

材料二:缥缈黄河风渐远,熙熙攘攘涛声。烽烟四起举刀兵。七雄何乱战,

五霸枉纷争。

材料三:商君变法“数年之间,国富兵强,天下无敌。”——《通典·食货》

引导学生思考交流:根据的学历史知识,结合材料思考:

①从材料一、二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②材料中所描绘的场景会产生怎样的后果?

③假如你是一位君王,面对现实,你会采取什么方法结束当时的局面?

④从材料三中,你又弄清了什么?

⑤结合上述问题,你知道秦统一中国的历史背景有哪些?

教师明确:

从材料中,我们得知:战国时期的连年战争,诸侯间混战,严重景程了经济发展和社会安定,给人民生命财产带来了巨大的损失,人民渴望战乱结束,还人民一个安宁的生活环境。

假如你是当时的一位君王……

材料三反映的秦国商鞅变法,使得秦国成为七国之中最为强大的国家。为秦国统一中国打了坚实的基础。

秦统一中国的历史条件:

战国连年战争,影响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人民迫切希望线束战争;

秦商鞅变法,国富民强,为统一中国创造了条件。

秦王嬴政的雄才大略

过渡:秦是如何统一中国的?

2.秦朝统一中国的过程

(1)探究与分享-----秦统一中国的过程(PPT动态演示)

《阿房宫赋》“六王毕,四海一”。指的是什么呢?

前230年灭韩前228年灭赵

前225年灭魏前223年灭楚

前222年灭燕前221年灭齐统

(2)秦国建立,定都咸阳

3.秦朝统一中国的作用

“秦的统一”是历史发展的一大进步,具有十分重要的历史意义。

1.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长期争战混乱的局面。

2.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

秦是如何巩固大一统的国家的》

二、确立中央集权制度----秦朝统一中国的政治措施及影响

1、国家最高统治者称“皇帝”拥有绝对权威,总揽一切军政大权。

知识拓展:----皇帝由来

上古三皇五帝,如羲皇伏羲、娲皇女娲、黄帝轩辕、炎帝神农等都不是真正帝王,仅为部落首领或部落联盟首领,其"皇"或"帝"号,为后人所追加。夏朝君主称"后",商朝君主称"帝",周天子称"王"。战国诸侯大多僭越称王,尊周天子为"天王"。秦王嬴政统一中国,认为自己"德兼三皇、功盖五帝",创"皇帝"一词作为华夏最高统治者的正式称号。秦王嬴政统一中国,认为自己"德兼三皇、功盖五帝",创"皇帝"一词作为华夏最高统治者的正式称号。所以,秦始皇嬴政是中国首位皇帝,自称"始皇帝"。从此"皇帝"取代了"帝"与"王",成为中国两千年多来封建社会最高统治者的称呼。

2、设立中央政权机构

军事、监察事务,最后的决断权由皇帝控制。这样全国的军政皇帝所控制。

3、地方推行郡县制

地方推行郡县制,由中央直接管辖郡县。全国分36郡,后增至40多郡。郡(郡守)下设县(县令),县下设乡、里、亭等基层组织。郡县长官由朝廷直接任免。皇帝和朝廷牢牢地控制住全国各地权力,并把政治、军事、法律等制度推全国。郡县制的实行,开创了此后我国历代王朝地方行政的基本模式。

秦国为了巩固政权,还采取了哪些策略?

三、巩固统一的措施----秦朝巩固统一的文化、经济、军事策略及影响

1.文化策略

措施:书同文:

统一文字。秦始皇令李斯等统一文字,制定笔画更规整的“小篆”作为通用文字颁行全国。

影响:文字的统一,使得政令畅通,沟通顺畅,有利于文化交流与发展。

2.经济策略

措施:①钱同形。

废除六国货币,以秦国圆形方孔钱为标准货币流通全国。

影响:

改变了以往制的混乱书页,利于国家对经济的管理,促进经济交流。措施:=====②统一度量衡。

以秦制为基础,统一度量衡(长度、容量、重量)制度,度量衡用器由国家

统一监制。

影响:

便于经济发展。

3.交通策略

措施=====车同轨:

秦始皇统一车辆和道路的宽窄,并修筑贯通全国的道路。

影响:

陆路交通便利。

4.军事策略

措施:北击匈奴修长城,南统越族开灵渠

秦始皇派大将蒙恬北击匈奴。为了抵御匈奴,修筑了万里长城。秦长城西起临洮,东到辽东。派兵开凿的灵渠连接湘水漓水,也便利了秦朝南下统一越族。

四、秦朝的疆域

东至东海,西到陇西,北至长城一带,南达南海,是当时世界上的大国之一。

新课总结

秦朝经过统一的战争,结束了六国分争的局面,建立了统一的封建制国家。统一后,采取了政治、经济、军事等不同策略,巩固了国家的统一,促进发展。

新课板书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9课《秦统一中国》教案+导学案

第9课秦统一中国 1教学分析 【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巩固统一的措施;秦灭六国的背景 教学难点:确立中央集权制度 2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公元前246年,13岁的秦王嬴政登基称王。公元前230年,秦王发兵灭韩,拉开了10年统一战争的序幕。秦王嬴政二十六年,灭齐,至此天下尽归于秦。秦王建立起中央集权制的庞大帝国,统一文字,统一度量衡,天下万民只有一个领袖——秦始皇。 那么,历史上的秦始皇有什么历史功绩呢?我们该如何评价他?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学习第9课《秦统一中国》。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秦灭六国 1.合作探究:秦始皇能够灭掉东方六国,实现统一的原因有哪些?小组合作交流。 2.教师总结归纳: (1)战乱频繁、百姓渴望安定。(2)商鞅变法使秦国实力超群。(3)秦王嬴政招募人才,积极策划。 3.学生自主学习:阅读教材,了解归纳秦王统一的过程。 提示:(1)时间:公元前230年—前221年。(2)秦灭六国的先后顺序:韩、赵、魏、楚、燕、齐。(3)人物:嬴政。(4)都城:咸阳。(5)结果:公元前221年,秦国完成统一大业,建立秦朝,定都咸阳。 4.图片展示:观察教材《秦朝形势图》 5.教师讲述:秦灭六国后,又北进南下,对边疆地区进行开拓和经营,管辖范围大为拓展。 6.秦统一的历史意义: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长期争战混乱的局面,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 目标导学二:确立中央集权制度 1.课堂活动:学生表演小品《朝会》,情景再现,感受秦朝确立中央集权制度的过程。 (《朝会》剧本附教案文件夹内) 2.问题思考:秦朝中央集权制度创建的原因有哪些? 提示:一是秦实现统一后,原来各自为政的政治形态不能适应新的社会发展;二是为加强对全国的统治。 3.学生自主学习:归纳秦始皇创立的大一统的中央集权制度。 提示:皇权至高无上:“始皇帝”——“秦始皇”; 中央设三公:丞相、太尉、御史大夫;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1课《元朝的统治》教案

第11课元朝的统治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了解元朝的疆域,行省制度和对台湾、西藏的管辖。 2、过程与方法 ①通过收集、整理资料,从多方提供的历史资料中获取有效信息。 ②通过概括元朝在我国历史上的贡献,帮助学生了解元朝的历史地位,培养学生综合、归纳历史的能力;启发学生认识元朝民族融合的进一步加强,是在全国统一的条件下,在前代民族融合的基础上实现的。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元政府对西藏和台湾的有效管辖,帮助学生认识到西藏和台湾自古以来都是我们中国不可分割的领土,一切分裂势力的阴谋都不可能得逞,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意识,并与任何企图分裂祖国的行为做坚决的斗争,树立维护祖国领土完整与统一的意识。 重点难点 重点:元政府对西藏的有效管辖。 难点:行省制度的内容和影响。 教学准备 《元朝疆域图》《元宣政院印与澎湖巡检司印》等图片、相关史料、PPT课件。 教学基本过程 一、导入新课 蒙古统一后,成吉思汗及其子孙们发动了大规模的对外战争,占领了除日本、东南亚、南印度和西欧以外的整个欧亚大陆,建立了世界上有史以来最大的帝国。 自主探究:元朝的疆域十分辽阔,元朝统治者是如何对它进行治理的呢?元朝在行政制度方面又有什么新的建树和发展? 二、感知理解 (板书)第11课元朝的统治 (一)元朝的疆域 图片展示:《汉朝疆域图》、《唐朝疆域图》、《北宋疆域图》、《元朝疆域图》 史料研读:

自封建变为郡县,有天下者,汉、隋、唐、宋为盛,然幅员之广,咸不逮元。——《元史·地理志》 提问:材料说明了元朝疆域的什么特点? 学生回答:元朝疆域空前辽阔 提出问题:那么这个空前辽阔的帝国疆域到底有多大呢? 学生回答:元朝的疆域“北逾阴山,西极流沙,东尽辽左,南越海表”,超越汉朝和唐朝。元朝的版图是我国历史上最大的。 教师提问:阅读《元朝疆域图》,想一想:与汉唐时期的疆域相比,元朝的疆域有什么拓展? 学生回答:元朝疆域超越汉朝和唐朝时期。今天的新疆、西藏、云南,东北广大地区,台湾及南海诸岛,都在元朝的统治范围之内。 教师过渡:元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有少数民族贵族为主建立的统一王朝,元朝的统治者们又该如何管理这么辽阔的疆域呢?让我们一起走进元朝的行省制度。 (二)行省制度 教师引导:中原王朝统一全国之后都进行了一系列的措施来加强中央集权,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秦朝时实行郡县制;唐朝时实行三省六部制;宋朝时采取分化事权的办法削弱相权等等。元朝建立后,也逐步确立了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制度。 为了巩固蒙古人在中原地区的统治,忽必烈采取了一些不同于蒙古贵族在漠北的统治方法,表现在什么地方? 史料研读: “世祖即位……遂命刘秉忠、许衡酌古今之宜,定内外之官。其总政务者曰中书省,秉兵权者曰枢密院,司黜陟者曰御史台。”——《元史·百官志》 思考:元朝中央机构有哪些?各自分管什么事务? 学生讨论后回答:在中央,由中书省掌管全国行政事务。设枢密院负责全国的军事事务;设御史台负责检察事务。 教师补充:中书省:元在中央设中书省作为中央的最高行政机关,总理全国政务。长官为中书令,由皇太子兼领,是虚衔。中书令之下设左右丞相,是实际宰相,下设平章政事及参知政事等。中书省下有吏、户、礼、兵、刑、工六部,长官为尚书,副长官为侍郎,共同处理政事。 枢密院:是中央最高军事管理机关,总理全国军事。长官为枢密使,由皇太子兼领,也是虚职。由枢密副使掌军务,下设同知枢密院事等。枢密院不仅掌理军机且管宫禁宿卫及军官选授迁调事项。但地位低于中书省。

初中七年级下册历史教案 第11课 元朝的统治

第11课元朝的统治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元朝的疆域、行省制度的建立,元朝对西藏、台湾等边疆地区的管辖等基本史实。通过思考和概括元朝在我国历史上的贡献,培养学生综合归纳历史知识的能力。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元朝统一全国,疆域幅员辽阔;行省制度对内地和边疆实行有效的管辖,促进了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民族的融合;行省制度对明、清后来的政治制度有深远的影响。认识元朝在中国古代史上的历史地位。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行省制度”、元朝对西藏和琉球(今台湾)的管辖是本课的重点。 教学难点“行省制度”。 【教法学法】应用多媒体课件,运用启发式和问题目标教学法。【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 【课时】1课时 【课型】新授课 【教具】《元朝疆域图》等图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 二、导入新课 (提问)中国封建社会有几次结束大分裂之后的大统一局面?生回答:秦朝的统一、西晋的短暂统一、隋的统一、元朝的统一。师归纳:不错,总共4次,这些史实阐明了天下大势分久必合的道理,同时也说明了在我国历史发展的长河中,统一一直是主旋律。提出问题:元朝在统一全国后,是怎样治理国家的呢?以此导入新课。 三、讲授新课 (一)元朝疆域和民族交融 1.元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少数民族贵族为主建立的全国性的统一王朝。 2.元朝疆域“北逾阴山,西极流沙,东尽辽左,南越海表”,超越汉朝和唐朝。 3.今天的新疆、西藏、云南,东北广大地区,台湾及南海诸岛,都在元朝的统治范围之内。元朝的版图是我国历史上最大的。 提问P52“问题思考”元朝的疆域与汉朝唐朝比有哪些拓展? 元朝的疆域空前广阔,承袭了大蒙古国主要的领土,名义上应包括“大汗之国”和西北各“宗藩之国”——伊利汗国、察合台汗国、钦察汗国和窝阔台汗国的统治区。经过多次扩展后,于1311年元武宗时期达到最大,西到吐鲁番,西南包括西藏、云南及缅甸北部,北至都播南部与北海、鄂毕河东部,东到日本海,史书称“东尽辽左,西极流沙,北逾阴山,南越海表,汉唐极盛之时不及也”。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8课知识点

第8课百家争鸣 1、老子姓李名耳,春秋后期楚国人,道家学派的创始人。 2、老子的思想: (1)万物运行有其自然的发展,人们应顺应自然; (2)世间万物都有其对立面,对立的双方可以相互转化; (3)在政治上主张“无为而治”。 3、老子的学说集中在《老子》(又称《道德经》)中。 4、孔子是春秋后期鲁国人,出身下层贵族。孔子不仅是大思想家,而且还是大教育家。反映孔子思想的著作有《论语》。 5、孔子的思想: (1)核心思想是“仁”,即要有爱心和同情心,将“仁”作为处理人与人关系的最高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 (2)政治上推崇西周的制度,主张以德治国,反对苛政。 6、孔子创办私学,打破了贵族和王室垄断教育的局面,主张“有教无类”,招收了不同出身的学生。 7、材料研读——P39 ①“为政以德”,即孔子在政治上反对苛政,主张以德治国,要求统治者爱惜民力,体察民意。体现了民本思想,有利于减轻压迫,改善民生,有利于社会稳定; ②“道之以德、齐之以礼”,即以道德教化天下,有利于好的社会风气的形成,让老百姓知道礼义廉耻,弘扬正气; ③这些思想,对于我们今天提倡以德治国、建设和谐社会也具有重

要的借鉴意义。 8、墨子是战国时期的思想家,是墨家的创始人,他主张“兼爱”“非攻”,要求人们互爱互利,反对相互攻伐兼并、残害生命。还主张选贤能治理国家,并批判贵族奢侈生活,提倡节俭。 9、战国时期儒家的代表人物是孟子,他主张实行“仁政”,还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思想,认为取得民心才能得天下,并反对一切非正义的战争。 10、战国时期儒家的另外一个代表人物是荀子,主张实行“礼治”,明确尊卑等级,以维系社会秩序。 11、材料研读——P41 富贵收买不了,贫困动摇不了,武力威胁不了。这样的人就称之为大丈夫。这段话体现不卑不亢,对待外界的影响要有坚强的意志和不屈不挠的精神。 12、战国时期道家的代表人物是庄子,他发展了老子的思想,强调 ①治国要顺应自然和民心,②他认为人生应追求精神自由,保持独立的人格。 13、法家的代表人物有战国末期的韩非,他反对空谈仁义,强调以法治国,建立中央集权专制统治。 14、问题思考——P41 因为各家学派在思想上、政治上的观点不同,学派之间展开激烈的辩论的同时,又相互影响,取长补短。思想文化出现了繁荣局面,成为中国古代第一次思想文化发展的高峰,为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9课《秦统一中国》优质教案

《秦统一中国》 第一课时 本课选自《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第一课。本课的课程标准是:知道秦始皇和秦统一中国, 了解秦代的中央集权制度和统一措施对中国历史发展的影响。 本课在中国古代史中起着承前启后的桥梁和纽带作用:商鞅变法后,秦国逐渐强大,秦朝的建立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长期分裂割据的局面,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推动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形成,为中国长期的大一统局面奠定了基础。秦统一后,秦始皇采取了一系列巩固统一的措施,对统一的封建国家的巩固和经济、文化的发展都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本课在整个中国古代史中占有重要地位。 【知识与能力目标】 1、 了解秦灭六国统一全国史实; 2、 掌握秦朝中央集权统治的建立; 3、 掌握秦始皇巩固统一的措施及作用; 4、 了解秦朝的疆域和秦长城、灵渠两项古代工程; 5、 通过引导学生归纳“秦朝完成统一的原因”和“秦始皇巩固统一的主要措施”等问题, 培养学生初步综合、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分组收集资料,整理相关信息,编讲历史故事,表演小品让学生参与教学过程,提 高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2、通过阅读地图、图片、史料,多方面培养学生获得有效历史信息的能力。学生的推理 分析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通过对秦朝统一历史作用的分析,结合现实从情感上激发学生对祖国统一的渴望,使学 生认识到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2、通过对秦始皇所创建的一系列制度措施的学习了解,学会公正客观地评价历史人物。 【教学重点】 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秦巩固统一的措施及作用。 【教学难点】 中央集权制度 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查阅有关资料 一、导入新课: 课件展示李白《古风》,让学生朗读,提出问题。 二、进入新课: (一)秦灭六国 教师讲述秦王灭六国、统一中国的原因,经过及结果;展示秦朝疆域图。让学生了解秦王灭六国的过程,说出秦朝的疆域范围,讨论秦朝统一中国的意义,分析秦朝统一的意义。使得学生逐渐形成分析历史地图的能力。学生自主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 知识点1 秦灭六国 秦国经过________,实力超过东方六国,具备了统一六国的条件。秦王________为灭亡六国进行了充分的准备。 公元前________年,秦国完成统一大业,建立秦朝,定都________,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

2017年七年级历史上册第8课百家争鸣教案

第8课《百家争鸣》 一、教学目标 1.知道老子和孔子及诸子百家代表人物的主要思想;初步理解“百家争鸣”对后世的深远影响。 2.通过创设情境、自主学习、合作讨论、总结归纳等方法,加深学生对各派学说的理解和应用,掌握各派学说的观点,能够学为所用。 3.学习孔子和诸子百家独立思考、探索创新、变革实践的勇气和精神,增强民族自豪感;树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形成良好的个人素质。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孔子和儒家学说、百家争鸣 难点:各学派的政治主张 三、【导入新课】 【讲授新课】 解题教师:本课我们要学习三个内容:老子、孔子和儒家学说、百家争鸣。同学们说一说,本课我们要了解哪些思想家? 学生:老子、孔子、墨子、孟子、荀子、庄子、韩非。 (一)教材自读 1.老子简介 姓名──李耳时期、国家──春秋后期楚国人人物地位──道家学派的创始人 (1)思想──主张人们应顺应自然;事物都有对立面,对立的双方可以相互转化。 (2)政治──无为而治 片2:1.孔子简介 姓名──名丘、字仲尼时期、国家──春秋后期鲁国人人物地位──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大思想家、大教育家

2.孔子有哪些政治思想主张? (1)核心思想──“仁”、仁者爱人(2)政治──以德治国,反对苛政 片3:3.孔子有哪些教育成就? (1)创办私学,主张“有教无类”。(2)教学中注重德育与知识教育,发现和总结出许多教育规律,提出了一系列教学原则和方法。 4.孔子有哪些文化成就? (1)整理古代重要的文献资料,如《诗经》《春秋》。(2)思想记录在《论语》一书中。 片4:孔子的学说产生了哪些深远的影响? 孔子的学说对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有非常重要的影响,他所提出的一些道德规范对中国社会的发展也具有深远的影响。 片5:完成表格:墨家、儒家、道家、法家的代表人物和主要思想,提示主要内容,其他内容找学生补充。 (二)合作析疑 1.你能举出哪些事例(成语)体会老子的思想──对立的双方可以相互转化? 2.孔子的政治主张在当时为什么不能实现?在现实生活中有哪些事例体现了孔子“仁”的思想? 3.结合课后活动1,说说孔子的教育思想对你的学习有哪些指导意义? 4.春秋战国时期为什么会出现百家争鸣的局面?百家争鸣产生了什么影响? 【课堂小结】

重庆市永川区第五中学校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9课 秦朝的统一导学案

秦朝的统一 秦始皇帝(公元前259年-前210年),通称为秦始皇,嬴姓,赵氏,名政(正),秦庄襄王之子,为中国历史上首位皇帝,杰 出的政治家、军事统帅。战国末期秦国君主、首位完成中国统一的秦王朝的开国 皇帝。秦始皇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使用“皇帝”称号的君主,对中国和世界的历 史均产生了深远而重大的影响,被明代思想家李贽誉为“千古一帝”。 1.“秦王扫六合”:(统一全国)的原因:秦国实力超过东方六国。秦王 制定了正确的策略(远交近攻)。 2.秦统一全国: 统一:公元 年,都城 。 意义: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的 -局面。建立了我国历史上 国家。 3.秦始皇为巩固统一采取的措施:政治上:实行中央集权,确立 的称号,拥有至高无上的 ,拥有绝对的权力;在中央设 、太尉、御史大夫分别管理行政、军事和监察;在地方废除分封制,推行 制,全国设36个郡,下设县。 经济上:统一 (圆形方孔“半两”铜钱)、统一度(长度)量(容量)衡(重量)。 文化上:统一 (小篆,后来是隶书)。 思想上:为加强思想控制,实行“ ”。 军事上:北筑长城,南修灵渠。 1.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是 ( ) A .夏朝 B .商朝 C .秦朝 D .汉朝 2.统一后秦朝的都城在 ( ) A .镐京 B .洛邑 C .长安 D .咸阳 3.秦朝拥有绝对权力,决定国家重大事务的是 ( ) A .丞相 B .太尉 C .御史大夫 D .皇帝 4.秦统一后,在全国使用的货币是 ( ) A.刀形币 B.蚁鼻钱 C.铲形币 D.“半两”铜钱 5.秦统一后,作为全国规范的文字是 ( ) A.隶书 B.楷书 C.小篆 D.草书 6. 年,秦国发动大规模的统一战争。 年,秦国完成了统一大业。 秦国经过十年的战争,先后灭掉了 、 、 、 、 、 等六国。 7.秦朝统一后,秦始皇在中央设置 、 、 ,分别管理行政、军事和监察。 8.秦统一后,以圆形方孔的 为全国通行的货币,把 作为全国通用的文字。

人教版部编七年级历史(上册):第9课 《秦统一中国》自学案设计

科目课题周次课时序号历史第9课《秦统一中国》 5 1课时9 主备人邓国智审核人麦超洪、费文 【教学目标】 1、知道秦始皇和秦统一中国的史实,了解秦朝确立的中央集权制度。 2、掌握秦始皇巩固统一的措施,知道统一国家建立的意义。 【教学重点】秦的统一和巩固统一的措施。 【教学难点】秦朝中央集权制。 【课前预习】 一、秦灭六国: 1、背景: ①社会因素:时期的连年战争,影响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人民希望结束战乱安定生活。 ②政治因素:秦国经过,实力超过东方六国,具备统一六国的条件。即位后,为灭六国进行了充分的准备。 2、过程:公元前230年,秦国开始统一六国的战争,先后攻灭、、魏、楚、燕、齐六国。 3、秦的统一:公元前年,秦国完成统一大业,建立,定都。 4、历史意义:的统一,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长期战争混乱的局面,建立起我国 统一的多民族的。 二、确立中央集权制度:(巩固统一的政治措施)▲ 1、原因:为加强对全国的统治,秦朝创立了大一统的制度。 2、中央集权制: ①建立皇权:最高统治者称为,至高无上,总揽全国一切军政大权。嬴政自称“”,史称“”。 ②中央政权:设、、,分管、和监察事务,最后的决断权由皇帝掌控。 ③地方政权:废除分封制,建立由中央直接管辖的。 历史意义:的实行,开创了我国此后历代王朝地方行政的基本模式。 三、巩固统一的措施:▲ 1、文化:统一,制定笔画规整的,作为全国通用的规范文字。 2、经济: ①统一货币:废除六国货币,以秦国的作为标准货币,在全国流通。 ②统一度量衡:以秦制为基础,统一制度,所有度量衡用器由国家统一监制。 3、交通运输:统一车辆和道路的宽窄,并修筑贯通全国的道路;派人开凿,沟通了湘江(长江)和漓江(珠江),便利了南北的水运交通。 4、军事:派大将蒙恬北击匈奴,并修筑。长城西起,东到,这就是举世闻名的“”。 5、思想:接受丞相李斯的建议,“焚书坑儒”。(摧残文化,钳制思想) P51页 6、秦朝疆域:东至,西到,北至一带,南达,是当时世界上的大国之一。 7、秦兵马俑:坐落于陕西西安临潼东边的骊山北麓,的发现,是20世纪中国做重大的考古成就之一。 【合作探究】 1、“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击浮云,诸侯尽西来。”――李白 请回答:①李白称赞的秦王是谁?

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三单元 第9课 秦统一中国同步练习 新人教版

秦统一中国 一、单选题 1、在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中,第一位皇帝是() A.黄帝 B.禹 C.刘邦 D.秦始皇 2、秦始皇是我国历史上的第一位皇帝,他最主要的历史功绩是() A.开创“百家争鸣”的学术繁荣局面 B.建立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 C.“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D.开辟丝绸之路 3、秦朝时设立的负责监察百官的中央官职是() A.丞相 B.太尉 C.御史大夫 D.司隶校尉 4、易中天在《帝国的终结》一书中说“秦,虽死犹存,它亡的悲壮”。从政治上看,“秦,虽死犹存”主要是指() A.统一度量衡和货币 B.焚书坑儒 C.修筑长城

D.建立起中央集权制度 5、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是() A.秦朝 B.汉朝 C.宋朝 D.元朝 6、“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这首诗反映() A.长平之战 B.桂陵之战 C.牧野之战 D.秦灭六国 7、在秦朝时被确定为全国规范文字的是哪一种?() A.甲骨文 B.大篆 C.小篆 D.楷书 8、新转来的小英向同学们自我介绍说:“我的姓同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国家的名称一样”,那么小英的姓是() A.夏 B.商 C.秦 D.唐 9、“与长城南北相呼应,同为世界之奇观”,它被称为“秦的三大水利工程之一”,它的兴修,沟通了长江

水系和珠江水系,为中原与岭南地区的经济文化交流提供了有利的条件。这一水利工程是() A.大运河 B.郑国渠 C.灵渠 D.白渠 10、“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的秦王嬴政,统一中国后,为加强中央集权而采取的措施是()A.实行分封制 B.推行郡县制 C.实行科举制 D.推行行省制 11、秦朝一位盐商,要到外地去购进一批食盐.这位商人携带的货币应该是() A.B.C.D. 二、材料分析题 1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明断自天启,大略驾群才。收兵铸金人,函谷正东开。” ——李白 (1)材料一称赞了秦始皇的哪一历史功绩?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8课 百家争鸣 说课稿

第8课百家争鸣说课稿 一、说教材 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大变革促进了文化的空前繁荣,以老子,孔子为代表的许多大思想家及其著作,对中国以及世界文化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是一部宝贵的历史遗书和精神财富.春秋战国时期,众多平民有了学习的机会,学术思想得以勃兴,政治方面,各诸侯国相争,为争霸中原礼遇人才,经济方面,出现了繁荣景象,交通日益发达,有利于学术交流,社会方面,出现了一个言论自由,讲学之风盛行的景象,所有这些背景孕育出春秋战国多姿多彩的学术思想,从而出现了思想上,文化上的繁荣局面,——“百家争鸣” 二、说教学目标: 1.知道儒家、道家、墨家、法家等诸子百家的代表人物及主要观点。 2.通过概念阐释、材料研读,理解认知各派学说的主要观点;通过观点比较和阶级分析法,掌握各派学说的观点的差异及其阶级立场; 3.学习战国时期各派思想家的主张,认识到“百家争鸣”的具体内容与意义,在现我国悠久的历史文化,增强学生民族自豪感与爱国热情,树立自主创新意识,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树立良好的学风,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三、说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孔子的政治主张和教育、文化成就。

教学难点:掌握各位思想家的主张。 四、说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我们学习中国历史,除了学习政治、经济、军事等内容外,我们还要学思想史的内容。在中国古代史上,思想界曾经有三个非常活跃的时期,一是为春秋战国时期,一为魏晋南北朝时期,一为明朝时期。这三个时期对我国思想文化发展史有着十分重要而深远的影响。今天就让我们走进第一个思想文化发展的高峰期——春秋战国时期,了解思想的百家争鸣 二、新授 老子 学习要求: 1.大声朗读,边阅读边标画有关于老子的相关知识。 2.阅读后:请你介绍一下老子 (1)生平 (2)思想主张 (3)著作 孔子和儒家学说 学习要求: 1.大声朗读,阅读后请你用自己的话,简单介绍一下孔子的生平。 2.再次快速阅览教材,思考:老子政治上的思想主张有哪些?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新)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1课《元朝的统治》教案

第11课元朝的统治?教学分析? 知识与能力[来 源:学科网] 了解元朝的疆域概况、行省制度的实施;掌握西藏正式归属中央政府管辖的历史实施,以及 元朝管理西藏的机构。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元朝加强对西藏地区的统治的讲解,启发学生认识元朝扩大和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所作的贡献,由此培养学生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 价值观 元朝是由蒙古族建立起来的强大的政权,元朝统一全国,疆域幅员辽阔,元朝实行行省制度, 对内地和边疆实行有效的管辖,促进了民族的融合。充分理解,中华文明是由各少数民族共 同创造的真谛,感受中华民族大家庭的温暖。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元朝的疆域;行省制度的影响 教学难点:认识到元朝对于扩大和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重要作用。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多媒体展示白塔寺)大家知道,我国有56个民族。 在这些民族中,有一个少数民族叫做蒙古族。同学 们知道“元朝的建立”与“蒙古族的兴起”有何联 系?这个朝代在我国历史上有哪些重要贡献?现 在,我们带着这些问题来学习新课《元朝的统治》。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元朝的疆域 1.(多媒体展示元朝疆域图)教师讲述:元朝的基 本情况。 (元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少数民族贵族为主建 立的全国性的统一王朝。元朝疆域北逾阴山,西极 流沙,东尽辽左,南越海表。元朝的版图是我国历 史上最大的) 2.老师提问:这么大国土,元朝是如何管理它的呢? 接下来我们来学生第二节。 目标导学二行省制度的建立 1.(多媒体展示问题:元朝建立行省制度的背景) 学生读教材整理出元朝建立行省制度的背景 答案提示:西元朝建立后,忽必烈在汉族知识分子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教案第11课 元朝的统治

第11课元朝的统治 ?教学分析? 知识与能力了解元朝的疆域概况、行省制度的实施;掌握西藏正式归属中央政府管辖的历史实施,以及元朝管理西藏的机构。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元朝加强对西藏地区的统治的讲解,启发学生认识元朝扩大和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所作的贡献,由此培养学生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元朝是由蒙古族建立起来的强大的政权,元朝统一全国,疆域幅员辽阔,元朝实行行省制度,对内地和边疆实行有效的管辖,促进了民族的融合。充分理解,中华文明是由各少数民族共同创造的真谛,感受中华民族大家庭的温暖。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元朝的疆域;行省制度的影响 教学难点:认识到元朝对于扩大和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重要作用。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多媒体展示白塔寺)大家知道,我国有56个民族。在这些民族中,有一个少数民族叫做蒙古族。同学们知道“元朝的建立”与“蒙古族的兴起”有何联系?这个朝代在我国历史上有哪些重要贡献?现在,我们带着这些问题来学习新课《元朝的统治》。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元朝的疆域 1.(多媒体展示元朝疆域图)教师讲述:元朝的基本情况。 (元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少数民族贵族为主建立的全国性的统一王朝。元朝疆域北逾阴山,西极流沙,东尽辽左,南越海表。元朝的版图是我国历史上最大的) 2.老师提问:这么大国土,元朝是如何管理它的呢?接下来我们来学生第二节。 目标导学二行省制度的建立 1.(多媒体展示问题:元朝建立行省制度的背景)学生读教材整理出元朝建立行省制度的背景 答案提示:西元朝建立后,忽必烈在汉族知识分子的帮助下,逐步确立了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制度。 2.(多媒体提出问题:分成两组讨论行省制度的内容)学生分组讨论行省制度的基本内容。 提示:(1)在中央:由中书省掌管全国的行政事务;设枢密院负责全国的军事事务;设御史台负责监察事务。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8课百家争鸣教案新人教版

一、教学目标 1.知道老子和孔子及诸子百家代表人物的主要思想;初步理解“百家争鸣”对后世的深刻影响。 2.通过创设情境、自主学习、合作讨论、总结归纳等方法,加深学生对各派学说的理解和应用,掌握各派学说的观点,能够学为所用。 3.学习孔子和诸子百家独立思考、探索创新、变革实践的勇气和精神,增强民族自豪感;树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形成优良的个人素质。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孔子和儒家学说、百家争鸣 难点:各学派的政治主张 三、【导入新课】 【讲授新课】 解题教师:本课我们要学习三个内容:老子、孔子和儒家学说、百家争鸣。同学们说一说,本课我们要了解哪些思想家? 学生:老子、孔子、墨子、孟子、荀子、庄子、韩非。 (一)教材自读 1.老子简介 姓名──李耳时期、国家──春秋后期楚国人人物地位──道家学派的创始人 (1)思想──主张人们应顺应自然;事物都有对立面,对立的双方可以相互转化。 (2)政治──无为而治 片2:1.孔子简介

姓名──名丘、字仲尼时期、国家──春秋后期鲁国人人物地位──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大思想家、大教育家 2.孔子有哪些政治思想主张? (1)核心思想──“仁”、仁者爱人(2)政治──以德治国,反对苛政 片3:3.孔子有哪些教育成就? (1)创办私学,主张“有教无类”。(2)教学中注重德育与知识教育,发现和总结出许多教育规律,提出了一系列教学原则和方法。 4.孔子有哪些文化成就? (1)整理古代严重的文献资料,如《诗经》《春秋》。(2)思想记录在《论语》一书中。 片4:孔子的学说产生了哪些深刻的影响? 孔子的学说对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有非常严重的影响,他所提出的一些道德规范对中国社会的发展也具有深刻的影响。 片5:完成表格:墨家、儒家、道家、法家的代表人物和主要思想,提示主要内容,其他内容找学生补充。 学派 墨家 儒家代表人物 墨子 孟子 荀子 道家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9课知识点

第9课秦统一中国 1、公元前230年,秦国开始了灭六国、统一全国的战争,先后灭掉了韩、赵、魏、楚、燕、齐六国。 2、公元前221年,秦国完成统一大业,建立秦朝,定都咸阳。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封建国家。 3、秦朝创立了大一统的中央集权制度,国家最高统治者称皇帝,皇帝之下,设有中央政权机构,由丞相、太尉、御史大夫统领,分别掌管行政、军事和监察事务。地方上设立郡,郡的行政长官称郡守,郡下设县,县的长官称县令或县长。县下又设乡、里、亭等基层组织。 4、秦始皇为表示皇帝的独尊地位,规定皇帝自称“朕”,皇

帝的命令称“制”“诏”,印章称“玺”,其他人不许用,对皇帝的名字也要避讳。 5、巩固统一的措施: (1)统一文字,将小篆作为通用的文字颁行全国; (2)统一货币,以秦国的原形方孔半两钱作为标准货币;(3)统一度量衡; (4)加强交通往来,统一车辆和道路宽窄,并修筑贯通全国的道路; (5)开凿灵渠、修筑长城。 6、问题思考——P44 (1)国家统一,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长期争战混乱的局面,有利于人们生活安定; (2)经济上有利于经济的恢复与发展; (3)有利于各民族的文化交流与融合; 7、材料研读——P48 (1)包含的措施有:①统一度量衡;②统一车辆和道路的宽窄;③统一文字。 (2)重要意义:①统一度量衡,改变了使用的长度、容量和重量标准不统一的状况,便利了经济的发展; ②统一文字,使政令能够在全国各地顺利推行,也使不同地域的人们能够顺利沟通,有利于文化的交流与发展;

③统一车辆和道路的宽窄,使秦朝的陆路交通四通八达,有利于经济的发展,和对全国的统治。 8、长城西起洮临,东到辽东。 9、秦朝的疆域,东至东海,西到陇西,北至长城一带,南达南海,是当时世界上的大国之一。 10、课后活动——P49--2 (1)统一文字,使政令能够在全国各地顺利推行,有利于政治上的巩固统一; (2)统一文字,有利于文化的交流与发展,并直接影响到汉子的演进与发展,有利于中华民族文化的形成与发展;(3)统一文字,使不同地域的人们能够顺利沟通,促进经济的交流与发展。

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三单元 第9课 秦统一中国知识整理 新人教版

第9课秦统一中国 一、知识梳理 1.秦灭六国 (1)原因:战国以来的连年战争,影响了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各诸侯国的人民希望结束战乱,过上安定的生活。秦国经过商鞅变法,实力超过东方六国,具备了统一六国的条件。秦王嬴政即位后,为灭亡六国进行了充分的准备。 (2)过程:公元前230年,秦国发动强大的攻势,开始了统一六国的战争。在不到十年的时间里,先后攻灭韩、赵、魏、楚、燕、齐六国。公元前221年,秦国完成统一大业,建立秦朝,定都咸阳。 (3)影响:秦的统一,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长期争战混乱的局面,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 2.确立中央集权制度 (1)原因:秦实现大一统后,原各自为政的政治形态已不能适应新的社会发展。为加强对全国的统治,秦朝创立了大一统的中央集权制度。 (2)措施:在中央,国家的最高统治者称为皇帝,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威,总揽全国的一切军政大权。嬴政自称“始皇帝”,史称“秦始皇”。皇帝之下,设有中央政权机构,由丞相、太尉、御史大夫统领,分别掌管行政、军事和监察事务,最后的决断权由皇帝掌控。在地方上,进一步废除西周以来实行的分封制,建立由中央直接管辖的郡县制。全国分为36郡,后增至40多郡,郡的行政长官称郡守;在郡下设县,县的长官称县令或县长。郡县的长官都由朝廷直接任免。县以下又设乡、亭、里等基层社会组织 (3)影响:这样,皇帝和朝廷就牢牢控制统治全国各地的权力,并把政治、法律、军事、土地及赋役等制度推向全国。郡县制的实行,开创了此后我国历代王朝地方行政的基本模式。 3.巩固统一的措施 (1)目的:适应国家统一的需要,秦始皇大力推行一系列巩固统一的措施。 (2)措施 ①文字:秦始皇为消除文字上的差异,命丞相李斯等人统一文字,制定笔画规整的小篆,作为通用文字颁行全国。文字的统一,使政令能够在全国各地顺利推行,也使不同地域的人民能够顺畅沟通,有利于文化的交流与发展。 ②货币:秦始皇下令废除六国的货币,以秦国的圆形方孔半两钱作为标准货币,在全国流通。这就改变了以往币制混乱的状况,有利于国家对经济的管理,促进各地经济的交流。 ③度量衡:为改变以前各诸侯国使用的长度、容量和重量标准不一的状况,秦始皇规定以秦制为基础,统一度量衡制度,所有度量衡用器由国家统一监制。度量衡的统一,便利了经济的发展。 ④道路:为加强各地的交通往来,秦始皇下令统一车辆和道路的宽窄,并修筑贯通全国的道路,使秦朝的陆路交通四通八达。 ⑤开灵渠、修长城:派人开凿灵渠,沟通湘江和漓江,便利了南北的水运交通。秦始皇派大将蒙恬北击匈奴,并修筑了西起临洮、东到辽东的“万里长城”。 4.秦朝的疆域:东至东海,西到陇西,北至长城一带,南达南海,是当时世界上的大国之一。 二、重难讲解 秦朝加强中央集权,维护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措施及影响

2020-2021年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 知识梳理与复习八 第二单元 第8课

2020-2021年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知识梳理与复习八第二单元 第8课 知识要点一:老子 1.老子是时期楚国人,____学派的创始人。其著作《老子》又称《____》,该书是道家的经典。 2.下列不属于老子思想的是( ) A.顺应自然 B.一切事物都有对立面,对立的双方可以相互转化 C.主张改革,实行法治 D.主张“无为而治” 3.“塞翁失马,焉知非福”的故事包含了对立的事物能够互相转化的道理,这跟我国古代一位思想家的主张不谋而合。这位思想家是( ) A.老子 B.墨子 C.韩非 D.苟子 知识要点二:孔子和儒家学说 4.春秋时期的孔子既是伟大的____家,又是伟大的____家。他的核心思想是____,他的思想后来被整理成《____》一书。 5.孔子创立了( ) A.道家学派

B.法家学派 C.儒家学派 D.墨家学派 6.诺贝尔奖获得者汉内斯·阿尔文曾说:“如果人类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必须回到2500多年前,去汲取孔子的智慧。”文中的“智慧”是指( ) A.“无为而治” B.“兼爱”和“非攻” C.“仁”和“德治” D.“法治” 7.在中国,第一个创办私立学校的人是( ) A.孔子 B.孟子 C.苟子 D.韩非 8.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指出:“教育是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大力促进教育公平,合理配置教育资源……”在当代中国,教育是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之一。下列孔子的观点中,最能体现这一思想的是( ) A.因材施教 B.温故知新 C.有教无类

D.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9.下列关于孔子思想主张的描述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仁”就是要爱人,理解体贴别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B.“仁”是处理人与人关系的最高准则和道德规范 C.主张以“德”教化人民,反对严酷的刑罚 D.主张实行“法治”,制定严酷的刑罚镇压人民的反抗 10.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伏尔泰对孔子的思想极为推崇,“孔子”成为他敢于反抗专制的“守护神”。他把孔子的思想概括为“德治主义”,坚定地主张法国应该实行“德治主义”。 ——《孔子思想对世界文明的影响》 材料二:“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论语·为政》 (1)上述两段材料反映了孔子在国家治理方面什么样的政治主张? (2)“德治主义”体现了孔子思想的核心是什么?如何实现这一核心思想? (3)孔子这一政治主张在当今社会有什么积极意义?

【部编人教版】初一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1课 元朝的统治》教案

第11课 元朝的统治 1 教学分析 【教学目标】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元朝的疆域;行省制度的影响。 教学难点:认识到元朝对于巩固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重要作用。 2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白塔寺 有人说,一段历史就是一本书,书中记载着多少悲欢离合;有人说,一个朝代就是一本书,书中描绘了多少繁华落寞。今天,让我们追随历史,细细品味,感受元朝作为我国首个少数民族统一政权的时代特色,领略元朝那空前辽阔疆域的威武雄风。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元朝疆域和民族融合 1.图片展示。 元朝疆域图 2.教师讲述:元朝的基本情况。 (元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少数民族贵族为主建立的全国性的统一王朝。元朝疆域“北逾阴山,西极流沙,东尽辽左,南越海表”。元朝的版图是我国历史上最大的。) 3.学生概括元朝民族融合情况。

答案提示:不少来自波斯、阿拉伯的人,同汉、蒙、畏兀儿等族,长期杂居相处互通婚姻,逐渐融合,开始形成一个新的民族——回族。 目标导学二:行省制度的建立 1.学生读教材整理出元朝建立行省制度的背景。 答案提示:元朝建立后,忽必烈在汉族知识分子的帮助下,逐步确立了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制度。 2.学生分组讨论元朝为加强中央集权采取了哪些措施。答案提示:(1)在中央:由中书省掌管全国的行政事务;设枢密院负责全国的军事事务;设御史台负责监察事务。 (2)地方:设立行中书省,在行省之下,继承前代的制度,设置路、府、州、县。“行省制度”在历史上影响深远。 3.教师提出问题:行省制度的建立有哪些深远的影响? 答案提示:(1)元朝在地方推行的行省制度,是对秦朝以来郡县制的一大发展,在元朝以后的明清时期继续沿用,奠定了我国省级行政区划的基础。(2)加强了元朝的中央集权统治,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在一些边远地区设立行省,如云南行省、辽阳行省等,大大加强了对边疆地区的管理,客观上促进了各族人民在政治、经济与文化方面的交流。 4.教师讲述:中书省的古今对比。 (元朝的中书省相当于当今中国的中央人民政府(即国务院),管理全国行政事务;在当时,大都及其周围地区(河北、山东、山西、内蒙古的一部分及天津)由中书省直接管辖,在这种情况下,大都及其周围地区相当于现在的北京市,由中央人民政府直接管辖。) 目标导学三:元朝对边疆地区的管辖 1.材料解读。

最新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上册学案第8课 百家争鸣

第二单元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 第8课百家争鸣 一、学习目标 1.掌握老子开创得道家学派以及他得主要思想主张。 2.掌握孔子开创得儒家学派以及他在思想、教育领域得重要成就。 3.掌握诸子百家得代表人物及其主要思想主张。 4.掌握“百家争鸣”局面出现得历史背景、概况及影响。 二、自主预习 1.老子是学派得创始人,他得学说集中在《老子》又称 一书。孔子是 学派得创始人,他得思想后来由其弟子整理成一书。 2.战国时期得学术思想领域非常活跃,形成了不同得学派,各陈其说,史称“”,其中墨家、儒家、道家、法家等学派影响最大。 3.儒家是战国时期有很大影响得一个学派,主要代表人物是 和。 4.战国末期得是法家得集大成者,他反对空谈仁义,强调以法治国,树立君主得权威,,建立中央集权专制统治。 三、合作探究 1.阅读教材,完成以下表格内容。

四、随堂演练 1.“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说得是对立得双方能够相互转化。提出该观点得人属于哪一思想血派() A.儒家B.道家C.法家D.兵家 2.我国古代大思想家、大教育家,儒家学派得创始人是() A.孔子B.墨子C.孟子D.庄子 3.伴随着中国得和平崛起,全球兴起了一股中国文化热,如全球祭孔。孔子创立了儒家学派。其思想核心是() A.“仁”得思想B.“兼爱”得思想

C.“非攻”得思想D.“无为”得思想 4.反对战争,珍爱和平是人类得共同追求。我国战国时期,提出“兼爱”“非攻”,反对侵略战争,支持正义战争得是() A.墨子B.孟子C.庄子D.韩非 5.春秋战国时期形成“百家争鸣”学术繁荣局面得最重要得原因是()A.每个人本来就有自己得思想B.每个人生活得国家不一样C.每个人所受得教育不同D.社会制度得变革 6.材料分析 材料一“仁者爱人,泛爱众,而亲人”。 材料二“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择可劳而劳之;薄赋敛”。 材料三有一天,孔子去齐国,路经泰山,见一妇人在坟前痛哭,他叫住学生子路去询问, 得知是苛政逼得他们背井离乡,来到这里,亲人又被老虎咬死,既然这样,他们仍不愿返回故乡。孔子感叹:“残暴统治比老虎还厉害呀!”。 (1)依据材料一回答:孔子提出什么思想? (2)依据材料二,孔子对“仁”做了哪些具体得阐述? (3)依据材料三,孔子要求统治者在实践中严禁哪些行为?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9课 秦统一中国 (教案)

《秦统一中国》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秦朝中央集权统治的建立和秦始皇巩固统一的措施及作用。 2.过程与方法 利用视频、图片、文字资料等各种历史资料培养学生的历史想象能力和分析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 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秦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多民族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秦的 统一在历史上具有重大意义和进步作用。 【教学重点】 秦的统一及意义 【教学难点】 焚书坑儒 【教学方法】 合作、探究、交流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相关视频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击浮云,诸侯尽西来! ——————李白《古风》 二、新课学习 (一)秦灭六国 教师:秦始皇(前259~前210),中国统一的秦王朝的开国皇帝。嬴姓,名政。秦庄襄王之子。13岁即王位,39岁称帝。战国末年,秦国实力最强,已具备统一东方六国的条件。秦王政初即位时国政为相国吕不韦所把持。公元前238年,他亲理国事,免除吕不韦的相职,并任用尉缭、李斯等人。自公元前230年至前221年,先后灭韩、魏、楚、燕、赵、齐六国,终于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国家——秦朝。 教师:秦灭六国的条件有哪些? 学生:秦国经过商鞅变法,实力最强。(基础) 学生:长平之战后,东方六国无力抵御秦的进攻。(军事优势) 学生:长期战乱,人民渴望安定统一。(人心所向)

学生:兼并战争使诸侯国数量减少,有利于国家的统一。(社会趋势) 学生:秦王嬴政雄才大略。(个人因素) 教师:秦统一六国采取的措施? 学生:秦国经过商鞅变法,实力超过东方六国,秦王即位后为灭六国。进行了充分的准备。 学生:他招募各国的人才,委以重任,并及时听取建议。 学生:积极策划统一大计。 多媒体展示战国形势图 多媒体展示秦战六国图示 教师:秦灭六国后,又北进南下,对边境地区技能型开拓和经营,管辖范围大为拓展。 教师:秦朝统一的时间是在什么时期? 学生:公元前230~公元前221年。 教师:建国时间、谁建立的秦朝及定都在哪里? 学生:时间是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建立秦朝,定都咸阳。 教师:在我国有怎样的历史地位? 学生:地位:秦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时间、人物、都城、历史地位)多媒体展示 思考:秦灭六国有什么意义? 学生:第一,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诸侯长期割据混战的局面,开创了统一的新局面。 学生:第二,秦的统一,顺应历史发展的趋势和潮流,符合广大人民的愿望,对历史的发展起了促进作用。 问题思考:想一想,国家统一对各地区、各民族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有什么好处? 学生:结束了分裂割据的局面,国家走向了统一,经济上有利于社会经济的恢复与发展;有利于各民族之间的文化与交流;有利于人民生活安定和加强民族交流融合。 (二)确立中央集权制度 教师:如果你是秦王你会怎么做呢? 教师:秦国实现大一统后,原来各自为政的政治形态已不能适应新的社会发展。为加强对全国的统治,秦朝创立了大一统的中央集权制度 1.中央集权制度 教师:国家的最高统治者称为皇帝,总揽全国的一切军政大权,嬴政自称“始皇帝”史称“秦始皇”皇帝之下,设有中央政权机构,由丞相、太尉、御史大夫统领,分别掌管行政、军事和监察事物,最后的决断权由皇帝掌控。 2.郡县制 教师:在地方,废除了西周以来实行的分封制,建立由中央直接管辖的郡县制,全国分为36个郡,后增至40多郡,郡的行政长官称郡守,在郡下设县,县的长官称县令或县长。郡县的长官都由朝廷直接任免,县以下设乡、亭、里等基层社会组织。 多媒体展示中央集权图示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