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2011大动脉炎诊断及治疗指南

2011大动脉炎诊断及治疗指南

2011大动脉炎诊断及治疗指南
2011大动脉炎诊断及治疗指南

大动脉炎诊断及治疗指南

中华医学会风湿病学分会

1 概述

大动脉炎(Takayasu arterifis,TA)是指主动脉及其主要分支的慢性进行性非特异性炎性疾病。病变多见于主动脉弓及其分支,其次为降主动脉、腹主动脉和肾动脉。主动脉的二级分支,如肺动脉、冠状动脉也可受累。受累的血管可为全层动脉炎。早期血管壁为淋巴细胞、浆细胞浸润,偶见多形核中性粒细胞及多核巨细胞。由于血管内膜增厚,导致管腔狭窄或闭塞,少数患者因炎症破坏动脉壁中层,弹力纤维及平滑肌纤维坏死,而致动脉扩张、假性动脉瘤或夹层动脉瘤。本病多发于年轻女性,30岁以前发病约占90%。40岁以后较少发病,国外资料患病率2.6/百万人。病因迄今尚不明确,可能与感染引起的免疫损伤等因素有关。

2 临床表现

2.1 全身症状

在局部症状或体征出现前,少数患者可有全身不适、易疲劳、发热、食欲不振、恶心、出汗、体质量下降、肌痛、关节炎和结节红斑等症状,可急性发作,也可隐匿起病。当局部症状或体征出现后,全身症状可逐渐减轻或消失,部分患者则无上述症状。

2.2 局部症状与体征

按受累血管不同,出现相应器官缺血的症状与体征,如头痛、头晕、晕厥、卒中、视力减退、四肢间歇性活动疲劳,肱动脉或股动脉搏动

减弱或消失,颈部、锁骨上下区、上腹部、肾区出现血管杂音,两上肢收缩压差>10mmHg(1mmHg=0.133kPa)。

2.3 临床分型

根据病变部位可分为4种类型:头臂动脉型(主动脉弓综合征),胸-腹主动脉型,广泛型和肺动脉型。

2.3.1 头臂动脉型(主动脉弓综合征):颈动脉和椎动脉狭窄和闭塞,可引起脑部不同程度的缺血,出现头昏、眩晕、头痛,记忆力减退,单侧或双侧视物有黑点,视力减退,视野缩小甚至失明.咀嚼肌无力和咀嚼疼痛。少数患者因局部缺血产生鼻中隔穿孔,上腭及耳廓溃疡,牙齿脱落和面肌萎缩。脑缺血严重者可有反复晕厥、抽搐、失语、偏瘫或昏迷。上肢缺血可出现单侧或双侧上肢无力、发凉、酸痛、麻木,甚至肌肉萎缩。颈动脉、桡动脉和肱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无脉征)。约半数患者于颈部或锁骨上部可听到Ⅱ级以上收缩期血管杂音,少数伴有震颤,但杂音响度与狭窄程度之间并非完全成比例,轻度狭窄或完全闭塞的动脉,杂音不明显。血流经过扩大弯曲的侧支循环时,可以产生连续性血管杂音。

2.3.2 胸-腹主动脉型:由于缺血,下肢出现无力、酸痛、皮肤发凉和间歇性跛行等症状,特别是髂动脉受累时症状最明显。肾动脉受累出现高血压,可有头痛、头晕、心悸。高血压为本型的一项重要临床表现,尤以舒张压升高明显,主要是肾动脉狭窄引起的肾血管性高血压;此外胸降主动脉严重狭窄,使心排出血液大部分流向上肢,可引起上肢血压升高;主动脉瓣关闭不全导致收缩期高血压等。部分患

者胸骨旁或背部脊柱两侧町闻及收缩期血管杂音,其杂音部位有助于判定主动脉狭窄的部位及范围。如胸主动脉严重狭窄,于胸壁可见浅表动脉搏动,血压上肢高于下肢。大约80%患者于上腹部可闻及Ⅱ级以上高调收缩期血管杂音,在主动脉瓣区可闻及舒张期杂音。

2.3.3 广泛型:具有上述2种类型的特征,属多发性病变,多数患者病情较重。

2.3.4 肺动脉型:本病合并肺动脉受累并不少见,约占50%,上述3种类型均可合并肺动脉受累,单纯肺动脉受累者罕见。肺动脉高压大多为一种晚期并发症,约占1/4,多为轻度或中度,重度则少见。临床上出现心悸、气短,重者心功能衰竭,肺动脉瓣区可闻及收缩期杂音和肺动脉瓣第2心音亢进。

2.4 实验窒检查

无特异性实验室指标。

2.4.1 红细胞沉降率(ESR):是反映本病疾病活动的一项重要指标。疾病活动时ESR可增快,病情稳定后ESR恢复正常。

2.4.2 C反应蛋白:其临床意义与ESR相同,为本病疾病活动的指标之一。

2.4.3 抗结核菌素试验:如发现活动性结核灶应抗结核治疗。对结核菌素强阳性反应的患者,在经过仔细检查后,仍不能除外结核感染者,可试验性抗结核治疗。

2.4.4 其他:少数患者在疾病活动期白细胞增高或血小板增高,也为炎症活动的一种反应。可出现慢性轻度贫血,高免疫球蛋白血症比较

少见。

2.5 影像学检查

2.5.1 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可探查主动脉及其主要分支狭窄或闭塞(颈动脉、锁骨下动脉、肾动脉等),但对其远端分支探查较斟难。

2.5.2 造影检查:①血管造影:可直接显示受累血管管腔变化、管径大小、管壁是否光滑、受累血管的范围和长度,但不能观察血管壁厚度的改变。②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是一种数字图像处理系统,为一项较好的筛选方法,本法优点为操作较简便.反差分辨率高,对低反差区域病变也可显示。对头颅部动脉、颈动脉、胸腹主动脉、肾动脉、四肢动脉、肺动脉及心腔等均可进行此项检查。缺点是对脏器内小动脉,如肾内小动脉分支显示不清。③CT和磁共振成像(MRI):增强CT可显示部分受累血管的病变,发现管壁强化和环状低密度影提示为病变活动期,MRI还能显示出受累血管壁的水肿情况,有助下判断疾病是否活动。

3 诊断要点

3.1 临床诊断:40岁以下女性,具有下列表现1项以上者,应怀疑本病。①单侧或双侧肢体出现缺血症状,表现为动脉搏减弱或消失,血压降低或测不出。②脑动脉缺血症状,表现为单侧或双侧颈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以及颈部血管杂音。③近期出现的高血压或顽固性高血压,伴有上腹部Ⅱ级以上高调血管杂音。④不明原因低热,闻及背部脊柱两侧或胸骨旁、脐旁等部位或肾区的血管杂音,脉搏有异常改变者。⑤无脉及有眼底病变者。

3.2 诊断标准:采用1990年美国风湿病学会的分类标准:①发病年龄≤40岁:40岁前出现症状或体征。②肢体间歇性运动障碍:活动时1个或多个肢体出现逐渐加重的乏力和肌肉不适,尤以上肢明显。

③肱动脉搏动减弱:一侧或双侧肱动脉搏动减弱。④血压差>10mmHg:双侧上肢收缩压差>10mmHg。⑤锁骨下动脉或主动脉杂音:一侧或双侧锁骨下动脉或腹主动脉闻及杂音。⑥血管造影异常:主动脉一级分支或上下肢近端的大动脉狭窄或闭塞,病变常为局灶或节段性。且不是由动脉硬化、纤维肌发育不良或类似原因引起。符合上述6项中的项者可诊断本病。此诊断标准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是90.5%和97.8%。

3.3 鉴别诊断:大动脉炎主要与以下疾病鉴别。①先天性主动脉缩窄:多见于男性,血管杂音位置较高,限于心前区及背部,全身无炎症活动表现,胸主动脉造影见特定部位狭窄(婴儿在主动脉峡部,成人位于动脉导管相接处)。②动脉粥样硬化:常在50岁后发病,伴动脉硬化的其他临床表现,血管造影有助于鉴别。③肾动脉纤维肌发育不良:多见于女性,肾动脉造影显示其远端2/3及分支狭窄,无大动脉炎的表现,病理检查显示血管壁中层发育小良。④血栓闭塞性脉管炎(Buerger病):好发于有吸烟史的年轻男性,为周围慢性血管闭塞性炎症。主要累及四肢中小动脉和静脉,下肢较常见。表现为肢体缺血、剧痛、间歇性跛行,足背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游走性浅表静脉炎,重症可有肢端溃疡或坏死等,与大动脉炎鉴别一般并不困难。⑤白塞病:可出现主动脉瓣及其他人血管的病变,但白塞病常有口腔溃疡、

外阴溃疡、葡萄膜炎、结节红斑等,针刺反应阳性。⑥结节性多动脉炎:主要累及内脏中小动脉,与大动脉炎表现不同。

4 治疗方案及原则

本病约20%为自限性,在发现时疾病已稳定,对这类患者如无并发症可随访观察。对发病早期有上呼吸道、肺部或其他脏器感染因素存在。应有效地控制感染,对防止病情的发展可能有一定意义。高度怀疑有结核菌感染者,应同时抗结核治疗。常用的药物有糖皮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

4.1 糖皮质激素:激素对本病活动仍是主要的治疗药物,及时用药可有效改善症状,缓解病情。一般口服泼尼松每日1 mg/kg,维持3~4周后逐渐减量,每10~15 d减总量的5%~10%,通常以ESR和C 反应蛋白下降趋于正常为减量的指标,剂量减至每日5~10 mg时。应长期维持一段时间。活动性重症者可试用大剂量甲泼尼龙静脉冲击治疗。但要注意激素引起的库欣综合征、感染、高血压、糖尿病、精神症状和胃肠道出血等不良反应,长期使用要防治骨质疏松。

4.2 免疫抑制剂:免疫抑制剂联合糖皮质激素能增强疗效。常用的免疫抑制剂为环磷酰胺、甲氨蝶呤和硫唑嘌呤等。环磷酰胺可每日口服2mg/kg或冲击治疗,每3~4周0.5~1.0m2,病情稳定后逐渐减量。甲氨蝶呤每周5~25 mg静脉注射、肌肉注射或口服。硫唑嘌呤每日口服2mg/kg。有报道环孢素A、霉酚酸酯、来氟米特等有效。在免疫抑制剂使用中应注意查血、尿常规和肝功能、肾功能,以监测不良反应的发生。

4.3 生物制剂:近年来有报道使用抗肿瘤坏死因子(TNF)拮剂剂可使大动脉炎患者症状改善、炎症指标好转,但缺乏大样本的临床验证资料。TNF-α单克隆抗体及TNF受体-抗体融合蛋白均可试用,具体用法参见药物说明书。

4.4 扩血管、抗凝,改善血循环:使用扩血管、抗凝药物治疗,能部分改善因血管狭窄较明显所致的一些临床症状,如地巴唑20mg,每日3次;阿司匹林75~100 mg,每日1次;双嘧达莫(潘生丁)50 mg,每日3次等。对高血压患者应积极控制血压。

4.5 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血管成形术为大动脉炎的治疗开辟了一条新的途径,目前已应用治疗肾动脉狭窄及腹主动脉、锁骨下动脉狭窄等,获得较好的疗效。

4.6 外科手术治疗:手术目的主要是解决肾血管性高血压及脑缺血。

①单侧或双侧颈动脉狭窄引起的脑部严重缺血或视力明显障碍者,可行主动脉及颈动脉人工血管重建术、内膜血栓摘除术或颈部交感神经切除术。②胸或腹主动脉严重狭窄者,可行人工血管重建术。③单侧或双侧肾动脉狭窄者,可行肾脏自身移植术、血管重建术和支架置入术,患侧肾脏明显萎缩者可行肾切除术。④颈动脉窦反射亢进引起反复晕厥发作者,可行颈动脉体摘除术及颈动脉窦神经切除术。⑤冠状动脉狭窄可行冠状动脉搭桥术或支架置入术。本病为慢性进行性血管病变,如病情稳定,预后好。预后主要取决于高血压的程度及脑供血情况,早期糖皮质激素联合免疫抑制剂积极治疗可改善预后。其并发症有脑出血、脑血栓、心力衰竭、肾功能衰竭、心肌梗死、主动脉瓣

关闭不全、失明等。死亡原因主要为脑出血、肾功能衰竭。

异常子宫出血诊断及治疗指南

异常子宫出血诊断与治疗指南 异常子宫出血(abnormal uterine bleeding,AUB)是妇科常见的症状和体征,作为总的术语,是指与正常月经的周期频率、规律性、经期长度、经期出血量任何1项不符的、源自子宫腔的异常出血。本指南所述AUB限定于育龄期非妊娠妇女,因此需排除妊娠和产褥期相关的出血,也不包含青春发育前和绝经后出血。世界各国描述AUB的医学术语和定义存在混淆,为此,国际妇产科联盟(FIGO)2007年发表了关于“正常和异常子宫出血相关术语”的共识,2011年又发表了“育龄期非妊娠妇女AUB病因新分类PALM-COEIN系统”,统一用词,用以指导临床治疗及研究。我国妇科学界于此也存在一些混淆,如AUB、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功血)、月经过多这3个术语不加区别地混用。 为了与国际接轨,有必要制定育龄期非妊娠妇女AUB临床诊断与治疗指南。本指南的重点为: (1)引进FIGO“正常和异常子宫出血相关术语以及病因新分类系统”; (2)梳理AUB 病因诊断治疗流程。 一、FIGO正常和异常子宫出血相关术语、病因新分类系统 1. 正常子宫出血和推荐的AUB术语:正常子宫出血即月经,规范的月经指标至少包括周期的频率和规律性、经期长度、经期出血量4个要素,我国暂定的术语标准见表1,其他还应有经期有无不适,如痛经、腰酸、下坠等。 表1 正常子宫出血(月经)与AUB术语范围 月经的临床评价指标术语范围 周期频率月经频发<21d 月经稀发>35d 周期规律性(近1年的周期之间的变化)规律月经<7d 不规律月经≥7d 闭经≥6个月无月经 经期长度经期延长>7d 经期过短<3d 经期出血量月经过多>80ml 月经过少<5ml 2. 废用和保留的术语:废用“功血”一词,原因是不同地区的定义和所用诊断检查的资源不同,因此内涵不一致。废用metrorrhagia(子宫出血)、menorrhagia (月经过多)等具有希腊或拉丁字根的术语,理由是定义模糊且理解不同。 保留的术语:(1)经间期出血;(2)不规则子宫出血;(3)突破性出血:出血较多者为出血,量少者为点滴出血。

梅毒诊断标准:WS 273

WS 273-2007梅毒诊断标准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梅毒的诊断依据、诊断原则、诊断标准和鉴别诊断。 2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2.1 梅毒 Syphilis 梅毒是苍白螺旋体(又名梅毒螺旋体)感染人体所引起的一种系统性、慢性经典的性传播疾病,可累及人体多系统多脏器的损害,产生多种多样的临床表现,导致组织破坏、功能失常,甚至危及生命。 2.2 前带现象Prozone phenomenon 非梅毒螺旋体抗原试验(如RPR试验)中,有时由于血清抗体水平过高,抗原抗体比例不合适,而出现弱阳性、不典型或阴性的结果,但临床上又有典型的二期梅毒体征,将此血清稀释后再做血清学试验,出现了阳性的结果,称?为quot;前带现象"。 3缩略语 下列缩略语适用于本标准。 VDRL Venereal Disease Research Laboratory 性病研究实验室(玻片试验) USR Unheated serum reagin 血清不需加热的反应素(玻片试验) TRUST Toluidine red unheated serum test 甲苯胺红血清不需加热试验 RPR Rapid plasma reagin 快速血浆反应素(环状卡片试验) FTA-ABS Fluorescent treponemal antibody-absorption 荧光螺旋体抗体吸收(试验)TPHA Treponema pallidum hemagglutination assay 梅毒螺旋体血凝试验 TPPA Treponema pallidum particle agglutination assay 梅毒螺旋体颗粒凝集试验 4 诊断依据 4.1 一期梅毒 4.1.1 流行病学史:有多性伴,不安全性行为,或性伴感染史。 4.1.2 临床表现: 4.1.2.1 硬下疳:潜伏期一般为2~4周。一般为单发,但也可多发;直径约1cm~2cm,圆形或椭圆形浅在性溃疡,界限清楚、边缘略隆起,疮面清洁;触诊基底坚实、浸润明显,呈软骨样的硬度;无明显疼痛或触痛。多见于外生殖器部位。 4.1.2.2 腹股沟或患部近卫淋巴结肿大:可为单侧或双侧,无痛,相互孤立而不粘连,质硬,不化脓破溃,其表面皮肤无红、肿、热。 4.1.3 实验室检查: 4.1.3.1 暗视野显微镜检查:皮肤黏膜损害或淋巴结穿刺液可查见梅毒螺旋体(见附录A)。 4.1.3.2 非梅毒螺旋体抗原血清学试验:阳性。如感染不足2~3周,该试验可为阴性,应

最新鼻出血诊断及治疗标准流程

鼻出血 (2016年版) 一、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鼻出血。行内镜下鼻腔止血术。 (二)诊断依据。(2015年最新鼻出血诊断及治疗指南)病史:单侧或双侧鼻腔出血(出血量大,剧烈,或反复多次出血,保持治疗无效)。 查体:鼻腔可见波动性出血点,或鼻腔粘膜血管扩张明显(有明显再出血可能)。 (三)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为鼻腔出血。 2.鼻腔出血伴有其他疾病,但住院期间的治疗,病例不影响进入临床路径的执行。 (四)标准住院日。 小于等于3天。 (五)住院期间的检查项目。 1.必需的检查项目 血常规、血型,凝血功能检查、心电图、胸片。

2.根据患者病情进行相应检查项目 肺CT,心脏彩超,病房生化组合,尿常规,乙肝五项+感染3项,肺功能。 (六)治疗方案的选择。 1.手术:局麻或全麻鼻内窥镜下鼻腔止血术。 2.保持保守治疗:反复少量出血或出血点不明确,病人焦虑需要住院治疗。 (七)预防性抗菌药物选择与使用时机。 抗菌药物:《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2015年版)》(国卫办医发〔2015〕43号)。 (八)手术日。 为入院后第一天或第二天。 麻醉方式:局麻后全麻。 手术方式:鼻内窥镜鼻腔止血术。 (九)术后恢复。 术后住院治疗小于等于3天。 1.根据病情情况复查检查。 2.抗菌药物使用。 3.注意休息,监测血压。 (十)出院标准。

患者无明显鼻出血再发作,无明显术后并发症及其他疾病并发症。 (十一)变异及原因分析。 1.再次鼻出血手术治疗。 2.出现与手术相关并发症或其他疾病并发症,需要进一步治疗。

二、临床路径执行表单 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鼻出血(ICD-10:R04.000) 行内镜下鼻腔止血术 患者姓名性别年龄门诊号住院号 (此文档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文档可自行编辑修改内容, 供参考,感谢您的配合和支持)

梅毒的诊断标准是什么

梅毒的诊断标准是什么? 梅毒病程长,症状复杂,与很多非梅毒性疾病的表现有相似之处,因此必须结合病史、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结果,进行综合分析,必要时还须进行家属调查,追踪观察和试验治疗,以便作出正确诊断。 (一)病史有无婚外性乱史(包括时间、性伴侣性病情况)。现病史及既往曾否患过硬下疳、二期、三期梅毒,或患过其它性传播疾病。配偶有无梅毒及性传播病史。有无早产、死产史、疑为先天梅毒应询问其父母的性病史及兄弟姊妹的健康状况。是否接受过抗梅毒治疗(药物及剂量)。 (二)体检应作系统全面检查,早期应注意检查皮肤、粘膜,特别是掌跖、阴部、肛门等处。晚期除注意皮肤粘膜外,还应注意心血管和神经系统。 (三)实验室检查 1.梅毒螺旋体检查适用于早期梅毒皮肤粘膜损害,如硬下疳、湿丘疹、扁平湿疣等。其中硬下疳尤为重要,因梅毒血清反应在硬下疳出现2~3周始呈阳性。 (1)暗视野检查:为最常应用的螺旋体检查方法,其原理为在装有暗视野集光器的显微镜下,视野中无直接光线,光只能从四周透入,当接物镜下无物体存在时,视野始终保持黑色,当有物体时,则从四周透人的光线射到物体上,物体将光线折射在目镜方向而发生光亮,从而观察到螺旋体的形态及运动特征。 (2)直接荧光抗体检查法:取患者皮损疮面血清,干燥后加兔抗人梅毒螺旋体荧光抗体,其原理为疮面血清中梅毒螺旋体与兔抗人梅毒螺旋体发生特异性结合,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可见梅毒螺旋体呈亮绿色荧光,其它种类螺旋体不发光,此法特异性高,也可用于口腔梅毒损害的检查,但缺点为敏感性差。 (3)涂片染色检查法:可用镀银染色法,螺旋体染成棕黑色,背景为黄色。 2.梅毒血清学试验为诊断梅毒必需的检查方法,对潜伏梅毒,患者血清学的诊断尤为重要。梅毒螺旋体感染人体后,可产生两种抗体。非特异性的抗心脂质抗体,可用牛心脂质检测出,称非梅毒螺旋体抗原血清反应(梅毒螺旋体蛋白+人脂质抗原一抗心脂质抗原一抗心脂质抗体十心脂质抗原一非螺旋体抗原梅毒血清反应);抗梅毒螺旋体抗体可用梅毒螺旋体(活的或死的梅毒螺旋体或其成分)检测出来,称梅毒螺旋体抗原血清反应(梅毒螺旋体特异抗原-一刺激机体一抗梅毒螺旋体抗体十梅毒螺旋体抗原一螺旋体抗原梅毒血

中国急性肺栓塞诊断与治疗指南(2020年)

中国急性肺栓塞诊断与治疗指南(2020年) 急性肺栓塞(pulmonary embolism,PE)是我国常见的心血管系统疾病[1],在美国等西方国家也是常见的三大致死性心血管疾病之一[2]。PE是内源性或外源性栓子阻塞肺动脉引起肺循环障碍的临床和病理生理综合征,包括肺血栓栓塞症、脂肪栓塞综合征、羊水栓塞、空气栓塞、肿瘤栓塞等。其中肺血栓栓塞症(pulmonary thromboembolism,PTE)是最常见的PE 类型,指来自静脉系统或右心的血栓阻塞肺动脉或其分支所致疾病,以肺循环和呼吸功能障碍为主要临床表现和病理生理特征,占PE的绝大多数,通常所称的PE即指PTE。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是引起PTE的主要血栓来源,DVT多发于下肢或者骨盆深静脉,脱落后随血流循环进入肺动脉及其分支,PTE常为DVT的合并症。由于PTE与DVT在发病机制上存在相互关联,是同一种疾病病程中两个不同阶段的临床表现,因此统称为静脉血栓栓塞症(venous thromboembolism,VTE)。本指南相关推荐主要针对血栓性PE,非血栓性PE发病率低,临床证据很有限,暂不做相关推荐。 近年来,对PE的认识不断提高,但临床实践中仍存在误诊、漏诊或诊断不及时,以及溶栓和抗凝治疗等不规范问题。2010年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肺血管病学组、中国医师协会心血管内科医师分会专家组编写了“急性肺血栓栓塞症诊断治疗中国专家共识”[3],对规范我国急性PE的诊断流程和治疗策略,提高我国急性PE的诊治水平起到了极大了推动作用。在此后的5年中,肺血管疾病领域发展迅速,尤其在PE患者诊断、评估和治疗等方面,大量临床试验结果的发表,提供了新的循证医学证据,过去的指南已不能满足临床医师的需要。为此,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肺血管病学组专家组在2010年专家共识的基础上,对新近出现的临床证据系统研判,并参考国际最新急性PE诊断和治疗指南[4],经认真研究讨论,达成共识,制订了本指南。与我国2010年专家共识相比,本指南在易患因素、危险分层、诊断治疗策略、新型口服抗凝剂、慢性血栓栓塞性肺高压等方面进行了更新,并对妊娠期和肿瘤患者PE的治疗给出正式推荐,旨在为PE的诊治提供依据和原则,帮助临床医师作出医疗决策,但在临床实践中面对每一个具体患者时,应该根据个体化原则制定诊疗措施。 为了便于读者了解诊疗措施的价值或意义,多因素权衡利弊,本指南对推荐类别的表述仍沿用国际上通常采用的方式: I类:指那些已证实和(或)一致公认有益、有用和有效的操作或治疗,推荐使用。 Ⅱ类:指那些有用/有效的证据尚有矛盾或存在不同观点的操作或治疗。 Ⅱa类:有关证据/观点倾向于有用/有效,应用这些操作或治疗是合理的。 Ⅱb类:有关证据/观点尚不能充分证明有用/有效,可以考虑应用。 Ⅲ类:指那些已证实和(或)一致公认无用和(或)无效,并对一些病例可能有害的操作或治疗,不推荐使用。 对证据来源的水平表达如下: 证据水平A:资料来源于多项随机临床试验或荟萃分析。 证据水平B:资料来源于单项随机临床试验或多项非随机对照研究。 证据水平C:仅为专家共识意见和(或)小规模研究、回顾性研究、注册研究。 一、流行病学 急性PE是VTE最严重的临床表现,多数情况下PE继发于DVT,现有的流行病学多将VTE作为一个整体进行危险因素、自然病程等研究,其年发病率100-200/10万人[5,6]。 PE可以没有症状,有时偶然发现才得以确诊,甚至某些PE患者的首发表现就是猝死,因而很难获得准确的PE流行病学资料。根据流行病学模型估计[6],2004年总人口为4.544亿的欧盟6国,与PE有关的死亡超过317,000例。其中,突发致命性PE占34%,其中死前未能确诊的占59%,仅有7%的早期死亡病例在死亡前得以确诊。PE的发生风险与年龄增加相

临床诊疗指南·耳鼻喉科分册

临床诊疗指南 耳鼻喉科 香格里拉协和医院 二0一九年十月

前言 随着信息技术、生物技术和其他高新技术的发展和应用,推动了临床医疗事业日新月异的向前发展。但由于人类疾病纷繁复杂,病人的病情千变万化,探求疾病预防、诊断、治疗、转归、康复的规律,是广大医务人员任重道远的责任。因此,医务人员必须具备全面的医学理论知识、熟练的医疗技术操作能力、丰富的临床实践经验和良好的医德、不断更新知识和技术,提高临床诊断治疗水平,才能适应现代临床医疗技术发展的需要。 为规范我院临床各科室医务人员的执业行为,不断提高医疗质量,保障医疗安全,根据上级的要求,参照各级卫生行政部门、专业学术团体制定的《诊疗指南》与《操作规范》。结合我院实际情况制定相关专业主要病种的《临床诊疗指南》及各项诊疗操作的《临床技术操作规范》。希望相关专业科室的的医务人员在临床实践中认真学习、领会及应用,为人民群众提高更高质量的临床医疗服务。 由于时间仓促,《临床诊疗指南》及《临床技术操作规范》仍存在不尽完善之处,但相信随着医院的持续发展,本书将进一步充实和完善。 香格里拉协和医院 2019年10月

目录 第一章鼻科学 (1) 第一节鼻骨骨折 (1) 第二节脑脊液鼻漏 (1) 第三节鼻前庭炎 (2) 第四节鼻疖 (3) 第五节急性鼻炎 (3) 第六节慢性单纯性鼻炎 (4) 第七节慢性肥厚性鼻炎 (4) 第八节萎缩性鼻炎 (5) 第九节变应性鼻炎 (6) 第十节鼻硬结病 (7) 第十一节鼻结核 (8) 第十二节急性鼻窦炎 (8) 第十三节慢性鼻窦炎 (9) 第十四节鼻息肉 (10) 第十五节鼻腔异物 (11) 第十六节鼻中隔偏曲 (11) 第十七节鼻出血 (12) 第十八节鼻腔和鼻窦良性肿瘤 (13) 第十九节鼻腔、鼻窦恶性肿瘤 (13) 第二十节鼻恶性肉芽肿 (14) 第二十一节鼻前庭囊肿 (15) 第二十二节鼻窦粘液囊肿及牙源性上颌窦囊肿 (16) 第二章咽科学 (17) 第一节急性扁桃体炎 (17) 第二节慢性扁桃体炎 (18) 第三节腺样体肥大 (20) 第四节扁桃体周脓肿 (21) 第五节鼻咽血管纤维瘤 (22)

2019年整理esc急性肺栓塞诊断和管理指南中文完整版资料

2014ESC急性肺栓塞诊断和管理指南中文完整版 2014ESC急性肺栓塞诊断和管理指南中文完整版是由欧洲心脏病学学会(ESQ)袖珍指南之一,网上主要是关于它的解读,很少有完整版本,这个中文完整版是胡大一教授主审的,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2?概述 2.1流行病学静脉血栓栓塞症(VTE)包括深静脉血栓形成(DVT)和肺栓塞(PE),其年发病率为100-200/10万,为第三大常见心血管疾病。其中急性肺栓塞是VTE最严重的临床表现,是其发病、死亡及住院的主要因素。2004年,通过对六个欧洲国家的总人数约四亿五千四百余万人口流行病学调查中发现有超过317,000人死于VTE。其中,34%的患者死于突发致命性的PE,59%的患者死于生前未诊断出的PE,在早期死亡的患者中仅有7%在死前明确诊断出PE。年龄超过40岁的患者发生PE的风险较高,并且其危险度每十年将会提高近一倍,预计在未来越来越多的患者被诊断出(或者死于)PE。 2.2危险因素VTE是患者自身因素(长期因素)及环境因素(临时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在一些临时或者可逆的危险因素(如手术、创伤、制动、妊娠、口服避孕药或激素替代治疗等)的作用下,6周到3个月内发生的VTE被认为是诱发型,其它则被称为非诱发型。PE也可能发生在没有任何已知危险因素的情况下。与临时因素不同,长期因素可能影响PE患者的长期抗凝治疗方案的选择。

2.3病理生理 急性肺栓塞血液动力学障碍的关键因素

2.4临床分期和初始危险分层 急性PE发生的严重程度的临床分级是根据对PE患者院内发生的早期死亡风险或者30天死亡率。这个分层是根据患者临床表现来划分,对临床诊断及治疗方案发挥重要作用。存在休克或者持续的动脉低压的情况为高危PE。

梅毒实验室诊断方法

梅毒实验室诊断 梅毒的实验室诊断方法主要有显微镜检查法和血清学检测法。 一、显微镜检查法 (一)暗视野显微镜检查 【基本原理】 梅毒硬下疳、扁平湿疣、黏膜斑等皮损的渗出液涂片,以及淋巴结穿刺液涂片等,在暗视野显微镜下,光线从聚光器的边缘斜射到涂片上的梅毒螺旋体而发出亮光,从而可根据其特殊形态和运动方式进行检测。 【仪器材料】 1.暗视野显微镜。 2.钝刀(刮勺)、载玻片、盖玻片、注射器具、无菌生理盐水。 【标本采集】 1.皮肤黏膜组织液:无菌生理盐水浸湿的棉拭子擦去皮损表面的污物,钝刀轻刮、挤压皮损表层,取渗出液与预先滴加在载玻片上的生理盐水混合后加盖玻片镜检。 2.淋巴液:无菌操作下穿刺淋巴结,注入生理盐水并反复抽吸2~3次,取少量的淋巴液直接滴于载玻片上,加盖玻片镜检。 【操作步骤】 1.加镜油:在暗视野显微镜的聚光器上滴加镜油。 2.聚光:将标本玻片置载物台上,上升聚光器使镜油接触载玻片底面。 3.镜检:在镜下观察,寻找有特征形态和运动方式的梅毒螺旋体。 【结果判读】 【结果报告】 1.阳性:见到上述特征的梅毒螺旋体。 2.阴性:未见到上述特征的梅毒螺旋体。 【临床意义】 1.暗视野显微镜检查阳性,可确诊梅毒。 2.螺旋体检查是诊断早期现症梅毒的最好方法,世界卫生组织指定为性病实验室必备项目之一。 3.如未见到梅毒螺旋体,并不能排除患梅毒的可能性,应复查和血清学检查。 【注意事项】 1.取材时尽量避免出血,以免影响镜下观察。 2.取材后应立即置暗视野显微镜下观察。 3.镜下观察时应注意与其他螺旋体相鉴别。 (二)镀银染色检查 【基本原理】 梅毒螺旋体具有亲银性,可被银溶液染色,从而可以在镜下观察到梅毒螺旋体。 【仪器材料】 1.显微镜。 2.罗吉氏固定液、鞣酸媒染剂、Fontana氏银溶液。 【标本采集】

梅毒诊断标准

梅毒诊断标准 1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梅毒的诊断依据、诊断原则、诊断和鉴别诊断。 本标准适用于全国各级各类医疗、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及其工作人员对梅毒的诊断和报 告。 2 2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2.1 梅毒syphilis 梅毒是苍白螺旋体( Treponema pallidum )(又名梅毒螺旋体)感染人体所引起的一种系统性、慢性经典的性传播疾病,可引起人体多系统多脏器的损害,产生多种多样的临床表现,导致组织破坏、功能失常,甚至危及生命。 2.2 前带现象prozone phenomenon 非梅毒螺旋体抗原试验(如RPR试验)中,有时由于血清抗体水平过高,抗原抗体比例 不合适,而出现弱阳性、不典型或阴性的结果,但临床上又有典型的二期梅毒体征,将此血清稀释后再做血清学试验,出现了阳性的结果,称为“前带现象”。 3 3 缩略语 下列缩略语适用于本标准。 VDRL venereal disease research laboratory 性病研究实验室(玻片试验) USR unheated serum reagin 血清不需加热的反应素(玻片试验) TRUST toluidine red unheated serum test 甲苯胺红血清不需加热试验 RPR rapid plasma reagin 快速血浆反应素(环状卡片试验)

FTA-ABS fluorescent treponemal antibody-absorption 荧光螺旋体抗体吸收(试验) TPHA Treponema pallidum hemagglutination assay 梅毒螺旋体血凝试验 TPPA Treponema pallidum particle agglutination assay 梅毒螺旋体颗粒凝集试验 ELISA 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4 4 诊断依据 4.1 一期梅毒 4.1.1 流行病学史:有多性伴,不安全性行为;或性伴有梅毒感染史。 4.1.2 临床表现: 4.1.2.1 硬下疳:潜伏期一般为2周~4周。一般为单发,但也可多发;直径约1cm~2cm,圆形或椭 圆形浅在性溃疡,界限清楚、边缘略隆起,疮面清洁;触诊基底坚实、浸润明显,呈软骨样的硬度;无明显疼痛或触痛。多见于外生殖器部位。 4.1.2.2 腹股沟或患部近卫淋巴结肿大:可为单侧或双侧,无痛,相互孤立而不粘连,质硬,不化脓破溃,其表面皮肤无红、肿、热。 4.1.3 实验室检查: 4.1.3.1 暗视野显微镜检查:皮肤黏膜损害或淋巴结穿刺液可查见梅毒螺旋体(见附录A)。 4.1.3.2

老年人鼻出血56例临床分析

老年人鼻出血56例临床分析 【关键词】鼻出血;高血压;老年人;鼻腔填塞 鼻出血是耳鼻咽喉科常见的急症之一,老年人鼻出血常伴有高血压等心脑血管疾病,其血管硬化且脆性高,使鼻出血量大而不易自止,严重时危及生命。现将我科2004年1月~2008年1月收治的56例老年鼻出血分析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56例中,男34例,女22例,年龄62~78岁。单侧出血50例,双侧6例。出血量约100~1 500 ml。其中48例有高血压,1例为心脏病患者(已行冠脉搭桥术),3例有慢支并肺气肿,2例有糖尿病,原因不明2例。7例有鼻出血反复发作史。鼻出血位于鼻中隔前端18例,鼻中隔穿孔处出血1例,鼻腔后部34例,出血部位不清3例。出血时间:一年四季均有发病,但冬春季节发病率高,有37例(66%)。 1.2 治疗方法根据详细的询问病史、全面的体格检查,首先针对不同的原发疾病,予以镇静、止血(心脏病患者除外)、抗感染、控制血压、补充血容量等对症支持治疗;其次根据不同原因、不同部位

的出血,采用经前鼻孔凡士林油纱条填塞21例,一次填塞时间2~3天,平均2天,其中单侧前鼻孔填塞13例,双侧前鼻孔填塞8例,前后鼻孔凡士林油纱条填塞35例,一次填塞时间3~5天,平均3天;最后加强心理治疗:关心安慰患者,指导患者家属为患者减压、心理暗示,增强治病信心,缓解紧张心理。

2 结果 经1次止血治疗成功36例,2次止血治疗成功15例,3次以上止血治疗成功5例,本组病例无一例死亡,无一例发生心脑血管及其他并发症。 3 讨论 鼻出血首先要确定出血部位与性质,查明出血原因或与鼻出血有关的原发病。老年人鼻出血的最主要原因为高血压动脉硬化[1],本组56例中高血压动脉硬化所占比例达85.7%。老年人高血压动脉硬化患者鼻腔血管脆性增加,尤其是鼻腔后部血管弯曲度大[2],经常受血液冲击,在血压波动时,鼻腔血管就易发生破裂出血。老年高血压患者鼻出血常在清晨或深夜情绪波动、活动时发作,男多于女,好发于冬春季节,此季节天气冷,气候干燥,加重了老年人鼻腔黏膜萎缩,纤毛功能降低,腺体分泌减少,血管和黏膜的脆性增加,导致血管更容易破裂出血。老年鼻出血常较严重,临床表现为出血量多,不易自止,当老年人伴有动脉硬化、高血压等疾病时,出血急、病情重,尤其是鼻腔后部的鼻出血,一时不易找到出血点,给诊断、治疗带来很大困难。为此,医生要沉着、冷静,做好检查及止血的充分准备,同时安慰患者及家属也要保持冷静,不要慌张,要有战胜疾病的信心。老年鼻出血多位于鼻腔后部的Woodruff静脉丛,也常见于鼻中隔前端Little区,甚至两侧鼻腔多部位出血。鼻腔填塞仍是治疗老年人鼻出

鼻出血的健康教育

鼻出血的健康教育 鼻出血是耳鼻喉科的急症。又称鼻衄,是临床常见症状之一,多因鼻腔病变引起,也可由全身疾病所引起,偶有因鼻腔邻近病变出血经鼻腔流出者。鼻出血多为单侧,亦可为双侧;可间歇反复出血,亦可持续出血;出血量多少不一,轻者仅鼻涕中带血,重者可引起失血性休克;反复出血则可导致贫血。多数出血可自止。 鼻出血虽可发生在鼻腔的任何部位但与血管的分布有密切 关系。临床上可按鼻出血发生的部位分为上鼻出血、前鼻出血血和后鼻出血3个易出血. 病因:包括局部原因和全身原因两部分 (一)局部原因 1. 鼻和鼻窦外伤或医源性损伤鼻骨、鼻中隔或鼻窦骨折及鼻 窦压力骤变,挖鼻、用力擤鼻、剧烈喷嚏、鼻腔异物、鼻或鼻窦手术经鼻插管等损伤血管或黏膜未及时发现或未妥善处理均可引起鼻出血。严重的鼻和鼻窦外伤科合并前颅底或中颅底骨折,一旦损伤筛钱动脉或颈内动脉,则出血较剧,可危及生命。 2. 鼻腔和鼻窦炎症鼻腔和鼻窦各种特异性或非特异性炎症均 可损伤鼻粘膜而致出血。 3. 鼻中隔病变鼻中隔偏曲、糜烂、溃疡、穿孔等均可引起不 同程度鼻出血。

4. 鼻部及鼻咽部肿瘤鼻、鼻窦、鼻咽部恶性肿瘤早期可少量 反复出血,晚期可因肿瘤组织侵犯大血管而引起大出血,良性肿瘤如鼻咽纤维血管瘤则出血量较多。 (二)全身原因 凡可引起血压增高,凝血功能障碍或血管张力改变的全身性疾病均可能发生鼻出血。 1. 急性发热性传染病流感,出血热,麻疹,疟疾,鼻白喉,伤 寒和传染性肝炎等均可引起鼻出血。 2. 心血管疾病高血压、血管硬化和充血性心力衰竭等。出血多 因动脉压升高所致,因此,出血前常有头昏、头痛、血液往上涌的不适感。 3. 血液病凝血机制异常的疾病如血友病,血小板量或质异常 的疾病如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白血病、再生障碍性贫血等,常伴身体其他部位的出血。常为双侧鼻腔持续渗血,反复发生。 4. 营养障碍或维生素缺乏维生素c、维生素k、维生素P或钙 缺乏等。 5. 其他如肝、肾等慢性疾病和风湿热;磷、汞、砷、苯等中 毒,长期使用水杨酸类药物;女性内分泌失调等。 【护理评估】 (一)健康史

梅毒的早期症状

梅毒的早期症状 *导读:梅毒是一种常见的传染性疾病,随着病情的发展,梅毒的传染性会逐渐减弱,病程超过8年的梅毒基本不具有传染性。但是早期梅毒仍然是很容易传染的,那么梅毒早期的症状是什么样子的呢?下面让我们来看看专家对梅毒的早期症状分别 是怎样介绍的。 梅毒早期症状是什么样子的? 常见的梅毒早期症状都有哪些?梅毒是性传播疾病的一种 病种,它有一些早期症状,人们可以通过早期症状采取预防措施,避免疾病带来的痛苦和危害。常见的梅毒早期症状都有哪些呢?这是很多的人都想知道的和了解的。下面就请专家为大家做下详细的介绍。 一、潜伏期梅毒症状: 患者感染梅毒后,经一定活动期,由于机体抵抗力增加或由

于治疗的影响,临床症状暂时隐退,但梅毒血清反应呈阳性,此阶段称为梅毒的潜伏期。梅毒的潜伏期为9-90天,平均3周。患者通常在梅毒感染后2-4周开始发病。 二、一期梅毒症状: 主要症状为硬下疳及区域性淋巴结肿大。通常在感染后7-60天,生殖器出现米粒样大小、无痛无痒、圆形或椭圆形、边界清晰的硬结或疹子,大多数为单发,周边坚硬,表面迅速糜烂、溃疡,但无脓或不适感觉。持续时间为4-6周。如不及时治疗,将转变为二期梅毒。 三、二期梅毒症状: 由于梅毒螺旋体从淋巴结进入血液,在体内播散后出现全身症状,在感染后7-10周,可有低热头痛,肌肉和关节痛等,全身淋巴结肿大。全身出现皮疹,表现为斑疹、丘疹、脓疱、蛎壳状疹等,铜红色,少量鳞屑附着。常对称分布,密集不融合。

四、三期梅毒症状: 不仅侵及皮肤粘膜,并可累及全身各内脏器官或组织。一般在感染后5-20年,长骨部出现骨炎及骨膜炎,颅骨、鼻骨、骨盆及肩胛骨等出现树胶肿,分布局限,不对称,疼痛较二期骨梅毒轻微。

鼻出血诊断及治疗指南(草案)

鼻出血诊断及治疗指南(草案) 鼻出血(epistaxis )是耳鼻咽喉科最常见的急症之一,轻者仅表现为涕中带血,重者可导 致失血性休克。由于病因复杂,鼻出血诊断方法和治疗手段多样。 在参考国内外最新研究进 展的基础上[ 1,2,34,5,6 ] ,结合国内临床具体情况,经本刊编委会鼻科组和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头 颈外科学分 会鼻科学组专家充分讨论, 制订本指南,旨在使鼻出血的诊断和治疗逐步规范化, 提高治疗效果。 一、 临床分类 1 ?按病因分类: 分为原发性鼻出血(特发性或自发性)和继发性鼻出血(病因明确)。 2 ?按出血部位分类: 分为鼻腔前部出血和鼻腔后部出血。 二、 病因 导致鼻出血的原因分为局部因素和全身因素 (表1 )。成人鼻出血常与心血管疾病、非甾 体类抗炎药物的使用以及酗酒等因素有关; 儿童鼻出血多见于鼻腔干燥、变态反应、鼻腔异 物、血液系统疾病、肾脏疾病以及饮食偏食等。 二、诊断 1 ?临床表现: 多为单侧鼻腔出血,如由全身因素引起者,亦可双侧出血。出血剧烈或鼻腔后部的出 血常表现为口鼻同时流血或双侧流血。 血块大量凝集于鼻腔可导致鼻塞症状。 咽入大量血液 可出现恶心、呕吐,需要与咯血、呕血进行鉴别。成人急性失血量达 500 ml 时,多有头昏、 口渴等症状,失血量达到 1 000 ml 时可出现血压下降、心率加快等休克前期症状。 2.检查: 目的在于查明出血原因和确定出血部位。 表1常幅鼻出血的原因 表1 常见鼻出血的原因

(1)前鼻镜检查: 多能发现鼻腔前部的出血点。 ⑵鼻内镜检查: 用于明确鼻腔后部或隐匿部位的出血。应特别注意检查下鼻道穹隆顶部(图1)、中鼻道后上部(图2)、嗅裂鼻中隔部(图3)和蝶筛隐窝等区域(图4!。 图1 下鼻道穹窿顶部(?) 图2 中鼻道后上部(?) 图3 嗅裂鼻中隔部(?) 图4 蝶筛隐窝区域(?) (3)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 , DSA): 对头颅外伤所致的鼻腔大出血,应高度警惕颈内动脉破裂、颈内动脉假性动脉瘤、颈内动脉海绵窦痿等可能,行DSA有助于明确诊断⑹。 (4)其他检查: 血常规、出血和凝血功能、肝肾功能、心电图、血压监测以及鼻部CT和/或MRI等检查。 四、治疗 治疗原则包括生命体征的维护、选择恰当的止血方法以及针对出血原因进行治疗。同 时应根据患者处于出血期或间歇期以及是否具备内镜诊疗的条件进行相应的处理。鼻出血的 处理流程见图5。

梅毒诊断标准(WS273—2007)修订版

WS 273--2007梅毒诊断标准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梅毒的诊断依据、诊断原则、诊断标准和鉴别诊断。 2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2.1 梅毒Syphilis 梅毒是苍白螺旋体(又名梅毒螺旋体)感染人体所引起的一种系统性、慢性经典的性传播疾病,可累及人体多系统多脏器的损害,产生多种多样的临床表现,导致组织破坏、功能失常,甚至危及生命。 2.2 前带现象Prozone phenomenon 非梅毒螺旋体抗原试验(如RPR试验)中,有时由于血清抗体水平过高,抗原抗体比例不合适,而出现弱阳性、不典型或阴性的结果,但临床上又有典型的二期梅毒体征,将此血清稀释后再做血清学试验,出现了阳性的结果,称为“前带现象”。 3缩略语 下列缩略语适用于本标准。 VDRL Venereal Disease Research Laboratory 性病研究实验室(玻片试验) USR Unheated serum reagin 血清不需加热的反应素(玻片试验) TRUST Toluidine red unheated serum test 甲苯胺红血清不需加热试验 RPR Rapid plasma reagin 快速血浆反应素(环状卡片试验) FTA-ABS Fluorescent treponemal antibody-absorption 荧光螺旋体抗体吸收(试验) TPHA Treponema pallidum hemagglutination assay 梅毒螺旋体血凝试验 TPPA Treponema pallidum particle agglutination assay 梅毒螺旋体颗粒凝集试验 4 诊断依据 4.1 一期梅毒 4.1.1 流行病学史:有多性伴,不安全性行为,或性伴感染史。 4.1.2 临床表现: 4.1.2.1 硬下疳:潜伏期一般为2~4周。一般为单发,但也可多发;直径约1cm~2cm,圆形或椭圆形浅在性溃疡,界限清楚、边缘略隆起,疮面清洁;触诊基底坚实、浸润明显,呈软骨样的硬度;无明显疼痛或触痛。多见于外生殖器部位。 4.1.2.2 腹股沟或患部近卫淋巴结肿大:可为单侧或双侧,无痛,相互孤立而不粘连,质硬,不化脓破溃,其表面皮肤无红、肿、热。 4.1.3 实验室检查: 4.1.3.1 暗视野显微镜检查:皮肤黏膜损害或淋巴结穿刺液可查见梅毒螺旋体(见附录A)。 4.1.3.2 非梅毒螺旋体抗原血清学试验:阳性。如感染不足2~3周,该试验可为阴性,应于感染4周后复查(见附录A)。 4.1.3.3 梅毒螺旋体抗原血清学试验:阳性(见附录A)。 4.2 二期梅毒 4.2.1 流行病学史:有多性伴,不安全性行为,或性伴感染史,或有输血史(早期梅毒病人为供血者)。 4.2.2 临床表现: 可有一期梅毒史,病期在2年以内。 4.2.2.1 皮损呈多形性,包括斑疹、斑丘疹、丘疹、鳞屑性皮损、毛囊疹及脓疱疹等,常泛发对称。掌跖部易见暗红斑及脱屑性斑丘疹。外阴及肛周皮损多为湿丘疹及扁平湿疣。皮损

2018版《肺血栓栓塞症诊治与预防指南》精要解读(4)——特殊情况篇

2018版《肺血栓栓塞症诊治与预防指南》精要解读(4)— —特殊情况篇 急性PTE临床处理面对的情况复杂多样,会给临床工作者带来众多的困惑与矛盾,新版指南针对六种特殊情况的PTE的诊断与处理进行了详细的论述:妊娠合并PTE、恶性肿瘤合并PTE、PTE合并活动性内出血、围手术期PTE、PTE 合并右心血栓、血小板减少合并PTE。妊娠合并PTE的诊断与处理 【推荐意见】1. 妊娠期,如果疑诊急性PTE:(1)建议进行D-二聚体检测,若阴性可基本除外急性PTE【2C】;(2)建议行下肢CUS检查,一旦确诊DVT,即可按照VTE进行处理【2C】;(3)如下肢CUS检查阴性,临床仍高度怀疑PTE,建议行肺V/Q显像【2C】。2. 妊娠合并急性PTE的治疗:(1)妊娠期间抗凝药物首选LMWH【1B】。产后建议切换为华法林【2B】;(2)溶栓治疗仅限用于危及生命的高危PTE【2C】。【推荐意见说明】对于疑诊急性PTE的妊娠妇女,需要平衡潜在的致死性风险和放射暴露带来的损伤。肺V/Q显像和CTPA对胎儿的放射暴露为1~2 mSv,但CTPA对孕妇乳腺组织的放射暴露高达10~70 mSv,为肺V/Q显像的35倍,会增加孕妇的乳腺癌风险。此外,CTPA检查所需要的碘造影剂可以诱发胎儿甲状腺功能减低,所以诊断妊娠合并PTE

优先选择肺V/Q显像。恶性肿瘤合并PTE 【推荐意见】1. 恶性肿瘤患者疑诊急性PTE,D-二聚体检测阴性具有除外诊断价值【2B】。2. 活动期恶性肿瘤合并PTE,建议给予LMWH抗凝治疗至少3~6个月【2B】。3. 活动期恶性肿瘤合并PTE,在抗凝治疗3个月后,若出血风险不高,推荐延长抗凝时间,甚至终生抗凝【1C】。【推荐意见说明】临床上肿瘤栓塞与血栓栓塞症状相似,应注意鉴别。恶性肿瘤合并PTE,急性期抗凝治疗结束后,需要权衡血栓复发的风险和出血的风险,评估是否需要长期甚至终生抗凝,后续长期治疗方案包括继续应用LMWH、转换为华法林、DOACs 或停止抗凝治疗。PTE合并活动性出血 【推荐意见】1. 急性PTE合并活动性出血,建议评估出血严重程度,并采取不同处理策略【2C】。2. 活动性出血评估为小出血,建议在抗栓治疗同时积极进行局部处理【2C】。 3. 如活动性出血为大出血或临床相关非大出血,建议暂停抗凝治疗,并积极寻找出血原因,同时对出血原因进行治疗【2C】。【推荐意见说明】活动性出血是抗凝治疗的禁忌。对于PTE合并大出血、临床相关非大出血首先应停止抗凝治疗,针对出血原因进行相关治疗,为抗凝治疗创造条件。小出血对于全身影响较小,比如牙龈出血等,如能通过局部治疗起到止血作用,可暂时不停用抗凝治疗,如局部处理无效,仍应权衡对全身的影响、抗凝治疗的必要性,制定治疗方案。

鼻出血临床路径

一、鼻出血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鼻出血(ICD-10:R04.0)。 行鼻止血术(ICD-9-CM3:21.0)。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耳鼻喉科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 1.症状:单侧或双侧鼻腔出血,可经后鼻孔流至咽部。严重者可合并休克表现。 2.体征:鼻腔内有活动性出血,或已行前鼻孔填塞/前后鼻孔填塞。 3.前鼻镜或鼻内镜检查。 4.必要时CT或MRI检查。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耳鼻喉科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临床技术操作规范-耳鼻喉科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军医出版社)。 1.可行鼻腔出血点烧灼或前鼻孔填塞;来源于鼻腔后部出血可行后鼻孔填塞。 2.内镜下止血术。 3.必要时责任血管结扎或栓塞。 (四)标准住院日≤7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R04.0鼻出血疾病编码。 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术前准备≤3天。 1.必需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尿常规; (2)肝肾功能、电解质、血糖、凝血功能; (3)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梅毒、艾滋等); (4)胸片、心电图。 2.根据患者病情可选择的检查项目: (1)输血相关检查; (2)凝血因子等检查; (3)鼻窦CT扫描; (4)颈动脉介入检查或血管造影。

(七)预防性抗菌药物选择与使用时机。 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医发〔2004〕285号)合理选用抗菌药物。 (八)手术日为入院3天内。 1.麻醉方式:全身麻醉或局麻。 2.术中用药:全身止血药物,局部减充血剂。 3.手术:见治疗方案的选择。 4.输血:血色素低于6克应予输血。 (九)术后住院恢复≤4天。 1.根据患者病情可选择复查部分检查项目: (1)血常规; (2)凝血功能; (3)鼻窦CT扫描。 2.术后用药: 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医发〔2004〕285号)执行,根据患者病情合理使用抗菌药物。酌情给予止血药物。 (十)出院标准。 1.鼻腔出血停止。 2.没有需要住院处理的并发症和/或合并症。 (十一)变异及原因分析。 1.对止血后反复出血者,可适当延长住院时间,并继续进行针对性检查和治疗。 2.有影响手术的合并症,需进行相关诊断和治疗等。 二、鼻出血临床路径表单 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鼻出血(ICD-10:R04.0) 行鼻止血术(ICD-9-CM3:21.0) 患者姓名:性别:年龄:门诊号:住院号: 住院日期:年月日出院日期:年月日标准住院日≤7天

孕产妇梅毒诊断治疗标准

孕产妇梅毒诊断标准 注:梅毒的实验室血清学检测方法有梅毒特异抗体试验(如ELISA 或TPPA或胶体金)和梅毒非特异抗体试验(如RPR或TRUST)两大类。采用其中一类试验对孕产妇进行梅毒筛查,对筛查结果阳性者,需用另一类试验进行复检,确定其是否为梅毒感染。 梅毒感染孕产妇治疗及所生儿童治疗方案

一、梅毒感染孕产妇治疗方案 (一)推荐方案 苄星青霉素240万单位,分两侧臀部肌内注射,每周1次,共3次。(二)替代方案 1.若没有青霉素、可用头孢曲松,1克/日,肌内注射或静脉给药,连续10天; 2.青霉素过敏者:可用红霉素治疗(禁用四环素、多西环素),红霉素500mg,每日4次,口服,连服15天。 (三)疗程:对于孕早期发现的梅毒感染孕妇,应在孕早期与孕晚期各提供1个疗程的抗梅毒治疗;对于在孕中、晚期发现的感染孕产妇,应立即给予2个疗程的抗梅毒治疗,2个治疗疗程之间需间隔4周以上(最少间隔2周),第2个疗程应在孕晚期进行。对于临产时发现的梅毒感染产妇也应立即给予治疗。在孕妇治疗梅毒期间应每月复查一次RPR或TRUST滴度,判断疗效,若发现其再次感染或复发,应立即再开始一个疗程的治疗。 二、梅毒感染母亲所生新生儿的预防性治疗方案 出生后应用苄星青霉素G,5万单位/公斤体重,分双臀肌肉注射。对孕期未接受规范治疗的孕产妇或出生时梅毒螺旋体抗体试验和非梅毒螺旋体抗体试验均阳性,但后者滴度不高于母亲分娩前滴度的4倍和没有临床表现的婴儿进行预防性治疗。 三、先天梅毒患儿的治疗 (一)脑脊液正常者 苄星青霉素G,5万单位/公斤,1次注射(分两侧臀肌)。(二)脑脊液异常者 水剂青霉素G,每日5万单位/公斤,分2次静脉滴注,连续10-14天;或普鲁卡因青霉素G,每日5万单位/公斤,肌注,连续10-14天。如无条件检查脑脊液者,可按脑脊液异常者治疗。

2019年整理esc急性肺栓塞诊断和管理指南中文完整版资料

2014ESC急性肺栓塞诊断和管理指南 中文完整版 2014ESC急性肺栓塞诊断和管理指南中文完整版是由欧洲心脏病学学会(ESQ)袖珍指南之一,网上主要是关于它的解读,很少有完整版本,这个中文完 整版是胡大一教授主审的,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2?概述 2.1流行病学静脉血栓栓塞症(VTE)包括深静脉血栓形成(DVT)和肺栓塞(PE),其年发病率为100-200/10万,为第三大常见心血管疾病。其中急性肺栓塞是VTE最严重的临床表现,是其发病、死亡及住院的主要因素。2004年,通过对六个欧洲国家的总人数约四亿五千四百余万人口流行病学调查中发现有超过317,000人死于VTE。其中,34%的患者死于突发致命性的PE,59%的患者死于生前未诊断出的PE,在早期死亡的患者中仅有7%在死前明确诊断出PE。年龄超过40岁的患者发生PE的风险较高,并且其危险度每十年将会提高近一倍,预计在 未来越来越多的患者被诊断出(或者死于)PE。 2.2危险因素VTE是患者自身因素(长期因素)及环境因素(临时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在一些临时或者可逆的危险因素(如手术、创伤、制动、妊娠、口服 避孕药或激素替代治疗等)的作用下,6周到3个月内发生的VTE被认为是诱发型,其它则被称为非诱发型。PE也可能发生在没有任何已知危险因素的情况下。与临时因素不同,长期因素可能影响PE患者的长期抗凝治疗方案的选择。

2.3病理生理 急性肺栓塞血液动力学障碍的关键因素

2.4临床分期和初始危险分层 急性PE发生的严重程度的临床分级是根据对PE患者院内发生的早期死亡风险或者30天死亡率。这个分层是根据患者临床表现来划分,对临床诊断及治疗 方案发挥重要作用。存在休克或者持续的动脉低压的情况为高危PE。

肺栓塞的诊断与治疗指南

肺栓塞的诊断与治疗指南 2005-5-9 1.一、前言(略) 二、名词与定义 肺栓塞(PE)是以各种栓子阻塞肺动脉系统为其发病原因的一组疾病或临床综合征的总称,包括肺血栓 栓塞症、脂肪栓塞综合征、羊水栓塞、空气栓塞等。肺血栓栓塞症(PTE)为来自静脉系统或右心的血栓 阻塞肺动脉或其分支所致疾病,以肺循环和呼吸功能障碍为其主要临床和病理生理特征。PTE为PE的 最常见类型,占PE中的绝大多数,通常所称PE即指PTE。肺动脉发生栓塞后,若其支配区的肺组织因 血流受阻或中断而发生坏死,称为肺梗死(PI)。引起PTE的血栓主要来源于深静脉血栓形成(DVT)。 PTE常为DVT的并发症。PTE与DVT共属于静脉血栓栓塞症(VTE),为VTE的二种类别。 三、危险因素(略) 四、病理与病理生理(略) 五、临床征象 1.症状:PTE的临床症状多种多样,不同病例常有不同的症状组合,但均缺乏特异性。各病例所表现症 状的严重程度亦有很大差别,可以从无症状到血流动力学不稳定,甚或发生猝死。以下根据国内外对 PTE症状学的描述性研究,列出各临床症状、体征及其出现的比率:(1)呼吸困难及气促(80%~90%),是 最常见的症状,尤以活动后明显。(2)胸痛,包括胸膜炎性胸痛(40%~70%)或心绞痛样疼痛(4%~12%)。 (3)晕厥(11%~20%),可为PTE的唯一或首发症状。(4)烦躁不安、惊恐甚至濒死感(55%)。(5)咯血 (11%~30%),常为小量咯血,大咯血少见。(6)咳嗽(20%~37%)。(7)心悸(10%~18%)。需注意临 床上出现所谓“肺梗死三联征”(呼吸困难、胸痛及咯血〉者不足30%。 2.体征:(1)呼吸急促(70%),呼吸频率>20次/分,是最常见的体征。(2)心动过速(30%~40%)。 (3)血压变化,严重时可出现血压下降甚至休克。(4)紫绀(11%~16%)。(5)发热(43%),多为低热, 少数患者可有中度以上的发热(7%)。(6)颈静脉充盈或搏动(12%)。(7)肺部可闻及哮鸣音(5%)和(或) 细湿罗音(18%~51%),偶可闻及血管杂音。(8)胸腔积液的相应体征(24%~30%)。(9)肺动脉瓣区第 二音亢进或分裂(23%),P2 > A2,三尖瓣区收缩期杂音。 3.深静脉血栓的症状与体征:注意PTE的相关症状和体征,并考虑PTE诊断的同时,要注意发现是否 存在DVT,特别是下肢DVT。下肢DVT主要表现为患肢肿胀、周径增粗、疼痛或压痛、浅静脉扩张、皮 肤色素沉着、行走后患肢易疲劳或肿胀加重。约半数或以上的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无自觉临床症状和明 显体征。 4.动脉血气分析:常表现为低氧血症、低碳酸血症、肺泡-动脉血氧分压差[P(A-a)O2]增大。部分 患者的结果可以正常。 5.心电图:大多数病例表现有非特异性的心电图异常。较为多见的表现包括V1-V4的T波改变和ST 段异常;部分病例可出现SIQⅢTⅢ征(即I导S波加深,IE导出现Q/q波及T波倒置);其他心电图 改变包括完全或不完全右束支传导阻滞;肺型P波;电轴右偏,顺钟向转位等。心电图改变多在发病后 即刻开始出现,以后随病程的发展演变而呈动态变化。观察到心电图的动态改变较之静态异常对于提示 PTE具有更大意义。 6.胸部X线平片:多有异常表现,但缺乏特异性。可表现为:区域性肺血管纹理变细、稀疏或消失, 肺野透亮度增加;肺野局部浸润性阴影;尖端指向肺门的楔形阴影;肺不张或膨胀不全;右下肺动脉干 增宽或伴截断征;肺动脉段膨隆以及右心室扩大征;患侧横膈抬高;少至中量胸腔积液征等。仅凭X 线胸片不能确诊或排除PTE,但在提供疑似PTE线索和除外其他疾病方面,X线胸片具有重要作用。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