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利用小学数学教学资源包促进有效教学

利用小学数学教学资源包促进有效教学

利用小学数学教学资源包促进有效教学
利用小学数学教学资源包促进有效教学

利用小学数学教学资源包促进有效教学

新的《国家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课程的设计与实施应大力开发并向学生提供更为丰富的学习资源,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强有力工具,致力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乐意并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去。

为了更好的落实新课标的要求,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改变教师在教学中“主讲”的角色定位,使教师的工作重点转移到指导学生学习、研究学习方法、创建学习环境上来;为了能给学生的发展提供更多的学习资源、更大的发展空间和更大的自由选择的可能性;为了能让学生通过教师的科学指导,在网络环境下独立自主的获取知识、培养能力、发展个性;下面,就具体谈一谈我们是如何利用“小学数学教学资源包”,提高有

效教学。

一.利用小学数学教学资源包备出实效

第一册至第六册教学资源包内有几种常用版本的教材及大量相应的教学资源,让老师们能广泛地吸取各种版本的教学内容,打开了老师们的视野,更细致地了解教学内容,在比较中提取精华,完善自己的教学。分类收集了各个教学内容的教材分析、教材比较、背景与故事、教案与课件、练习与操作、活动与游戏、教学反思、考试与评价等研究成果。在资源库信息支持下课题组利用这些素材开展集体备课、再次备课,体现信息传递的及时性、快捷性。具有集体智慧的互补性,以集体的智慧保障个体的教学质量。具有教学资源的共享性。以前,我们每次参加教学竞赛或准备教研课时,都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搜索资料,甚至还需要跑到一些兄弟学校去借阅不同版本的教材,以及一些相关的资料、素材,进行对比,优化教学过程。一堂课准备下来,身心疲惫,效果又并不太好。但是,自

从有了资源包以后,这一切变得简单起来。今年11月,李淑萍老师执教了一节低年级示范课《有趣的搭配》,就尝到了资源包的甜头。轻点鼠标,打开了资源包,首先进入“教材比较”这一栏,各种版本的电子教材呈现在眼前,像《有趣的搭配》这一课,每个版本的教材在这一内容的处理是不同的,看完“教材比较”这一板块后,便对于自己所要执教的内容心里有了一个初步的认识。紧接着,又进入|“教材分析”、“数学背景与故事”这两栏细细阅读,整堂课的目标、重点与难点顿时心中有数。当然,最重要的还是要进入“教学设计”这一栏,各种优秀的教学设计、优秀课件资源一一呈现于眼前。就这样,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一堂自认为更优秀的课便设计出来了。还不忘打开“教学反思”这一栏目,细细品读他人执教后的喜悦及深刻反思,根据他人的经验,又重新对教案、课件进行了修改,大功告成。有了如此丰富的资源包的支持,果然这节课获得了成功,取得了衡阳市数学课一等奖。正是“小学数学教学资源包“内不同版本的丰富教学资源,为老师对比分析、研究、借鉴提供了

很好的平台。

二、利用小学数学教学资源包上出实效

教材、教室、学校并不是知识的唯一源泉,所以我们面向21世纪的教育开放性和活动性,要求教学不能局限与课堂、书本和校内,必须开放教育空间,拓宽教育渠道,进行开放式的教育活动。那么、开放而有活力的课堂应该是融合课堂教学资源和课外教学资源的,小学数学教学资源包的最大优势就是能为我们及时提供各类有用的信息,这是数学学习的宝库。例如:教学《位置与方向》时,王红礼老师首先布置学生查找有关位置与方向的知识,这一教学环节使教学活动由课内教学延伸到课外,引导学生自主参与学习,自主获取知识让更多的学生学到了更多的知识。学生通过搜索获取大量的信息资料提交给教师,在课堂上教师展示了部分资料,并把资料放进资源库。课后,学生可进入校园网的数学资源库进行本课有目的的阅读。这一教学环节是通过提供课外学习资源,充实课堂教学资源。

教学《年月日》时,教学伊始,金丹老师从学生的实际生活切入,

提问:一年之中你最喜欢哪一天,为什么?以此引出学习内容:年月日。接着提问“关于年、月、日你知道些什么?”学生间自由交流己有的知识经验。利用资源包中的“万年历”,验证刚才所提到的相关信息是否都正确。出示学习要求:大月、小月到底有哪几个月?二月份的天数有哪几种情况?全年究竟有多少天?你是怎么验证的?你

还有哪些疑问?利用资源包中的提供的“1989年~20年的总年历表”进行研究性学习,提出新的学习要求:看一看,比一比,二月份天数的变化有什么规律吗?你能发现判断平年、闰年的方法吗?把自己的发现和想法在“课堂论坛”上发表。进入“检测线”,完成“判断平年、闰年的练习”,如果有疑问,可以通过“帮助”按钮获取相关的信息。这样的安排为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了不同的学习方式,让“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通过这一系列的学习活动,使他们初步掌握研究性学习的方法,享受成功的体验。

课堂教学实践证明,利用资源包不仅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数学计算能力和拓展学生的数学思维方法等智力素质,同时像情感因素、心理素质和精神品格等智力因素也得到相应的发展,使学生的整体素质得到全面的发展和提高。它对学生主体性的发挥,思维能力的培养与发展有着不可估量的影响。多媒体信息表现形式的多样性、信息传播的交互性及对多种信息媒体处理的集成性的特点,能从根本上改变传统教学模式,赋予小学数学教育新的生气勃勃的面孔。

三、利用小学数学教学资源包练出实效

新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小学数学教学资源包为学生提供极为丰富的信息资料,学生深深体会到了资源包信息量之大,开拓了视野,满足了如饥似渴的求知欲。如:“数学史话”提供了许多数学知识的渊源、由来和数学背景;“数学故事”以故事的形式讲述数学知识、数学名人轶事、数学趣事;“生活

数学”让学生了解数学源于生活用于生活,了解与社会密切的数据、资料,作为课程资料的补充。“基本题库”为学生提供练习和自测参考题;“精彩参考题”为学生提供拓展题。有些内容是课本涉及不到,学生还未掌握的知识,学生通过网络在数学资源库内查找,了解了很多课外知识。“小学数学教学资源包”针对教材的每一教学内容都有八大版块的丰富资源,其中的“练习与操作”、“游戏与活动”、“教案与课件”三个版块中就有较多的实践活动方案、设计。老师们利用“小学数学资源包”就可以很容易的找到关于本课教学内容的实践活动作业。如教学《长方体和正方体》时,资源包有实践题:内容包括以下几方面:房间的平面示意图;房间的长、宽、高;门窗的长和宽;涂料的种类、颜色、毒性、价格;有关粉刷常识问题等。让学生围绕“要粉刷的面积是多少?需要多少涂料?需要多少钱?”这三个问题进行探究。为学生提高综合能力创造机会,推动实践能力的

发展。

小学数学资源包的开发与利用,正为数学教学带来深刻而广泛的影响,它帮助广大教师转变了教育教学观念,为教师搭建了迅捷丰富、宽松友好的教研平台,引发了教学方法、教学模式、教学手段、教学理念等一系列的变革,从而迅速改变了数学教学的面貌。大大提高了

教学实效。

小学数学教学资源整合与利用-最新资料

小学数学教学资源整合与利用 数学课程在编写教材这方面严格要求数学材料的作者、学校管理者、教师以及有关人员要根据当地的情况从实际出发,不要随心所欲地开发资源.换句话说,就是要求教师在教学中不要只 是呆板地念数学教材的内容,而是要结合与教材相关的有趣的课 外知识,只要一切有益于数学课程的教学资源我们都不可以浪 费,要积极利用起来. 一、合理利用教材资源 教学当中教材虽然已经成为我们不可或缺的课程资源,但是我们依然可以运用各种途径获取课程资源,其中,新教材就是课程标准的灵魂,因为它不但掌握着每门学科知识,更重要的是学生会依据它把自己所学的知识和经验进行摸索知识与知识之间 的联系,从而提高了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一)细心观察,体现教材的趣味性 小学生的想法都是各种天马行空,若是以成人的标准来制订教材,会导致小学生极其排斥,但是,当面对形象逼真、色彩艳丽、栩栩如生的教材时会使他们积极主动地融入学习中.曾经,苏霍姆林斯基说:“这种直观是一种发展观察和发展思维的力 量,它给认识带来了一定的情感色彩.”  (二)动手操作,体现教材的生活性 课程教学的主体是学生,教师只是辅助功能,所以,关于在

教学中,要让学生自己动手把教材内容完成,当用自己的双手完成课堂知识时,学生会非常激动地想要表达自己的成果,当然, 教师必须在旁边督促.这样有利于学生的身心发展和提高他们的 学习兴趣.当学生把知识挥洒的如同玩游戏一般时,他们便不再 觉得学习枯燥无味,反而会积极向上,这就是我们常说的激趣乐学. (三)主动参与,体现教材设计的探索性 让学生学会如何读教材和怎样理解教材并不是完全培养学 生学习能力的方式,要将重点放在如何能让学生运用自己所学到 的知识去探索学习的奥秘,培养其创新思维和聪明才智,在培养他们学习能力的道路上,可以结伴而行,例如,与同桌并肩合作.在合作过程中,可以自由发表自己的看法和认知,再结合同桌的见解与概括,这样取长补短,不断地去发现和调整自己观点的不足,从而对新知识有另一番认识. 二、合理利用自然资源 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生活中常常需要运用数学知识,不论是家庭还是社会,都能看到数学的资源.教师在教学中,若是能够灵活的把生活中的数学贯穿到呆板的教材中,可以很大的帮助学生拓展知识面,学习是不分场合,永无止境的,若是在平常生活 中发现数学,那么有助于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 (一)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进行教学 例如,在教学“升与毫升”的课程内容时,要充分考虑学生

小学数学教学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小学数学教学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人教版) 实施素质教育,就要使学生获得全面发展,而教学活动也必然会对学生身心的每一个方面都产生影响。结合小学数学的教学实际,我认为还应特别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小学数学教学的目标要全面、合理、详细。 (1)发展学生探究和解决问题的技能。 当前世界各国都把解决问题作为数学课程的中心,作为数学教育的一个基本目标,在数学教学中摒弃过去那种只重视数学思维结果教学的做法,强化数学思维过程的教学。要求教师为学生创设问题的情景,鼓励学生运用已有知识动手、动脑去探索、发现问题的答案,发展其探究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加强数学基本思想方法的渗透。 小学中渗透的数学思想与方法主要有:化归、组合、归纳、联想、集合、对应等。这些思想和方法隐含在小学数学教学内容中,它们比数学知识本身具有更强的稳定性和更普遍的适用性,因而教师要充分挖掘这些思想,紧密结合数学知识的教学进行渗透。这对学生理解知识,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是大有裨益的。 (3)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数学发展到今天,其内容、思想、方法、语言已广泛渗透到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以及现代生活中,因而要重视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从一年级起就应把数学知识的学习与实际应用结合起来,使学生能够运用数学的思想方法去观察、分析和解决生活问题,养成主动地从数和形的角度观察分析客观事物的习惯。 (4)培养学生的情感和意志。 华东师大叶澜教授在《让课堂焕发出生命活力—论中小学教学改革的深化》一文中提出,课堂教学的目标不仅应包括认识方面的目标,还应包括学生

的情感、意志、合作能力、行为习惯及交往意识与能力等方面。她强调指出,这里提出的情感目标,并不是美国教育家布卢姆在目标分类中所提到的,仅以服务于认知目标完成为目的的情感目标,而是指教学应该促进学生情感体验的健康、丰富和情感控制能力的发展。情感、意志等目标既有与认知活动相关的内容与价值,又有其相对独立的内容与价值。这样的目标并不是一节课就能完成的,它必须通过每节课来实现,渗透在课堂教学的全过程之中。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情感和意志,要站在素质教育的高度来认识,它们不仅服务于、从属于认识活动,而且有其相对独立的内容、价值和地位,是学生基本素质的有机组成部分。 要注意的是,小学数学教学目标要具体化,也就是在教学中要层层分解落实到每个单元和课时。教师在确定一节课的教学目标时,要在研究学生、分析教学内容、教学条件、教师自身特点等因素的基础上,善于选择一节课能完成的最重要的任务。实践中有的教师在一节课内罗列过多的任务,结果只能使任务的完成流于形式;有的教师只重视数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教学,而忽视了其他方面的任务。这些做法都必然会对学生的全面发展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二、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获得尽可能大的发展 世界各国在反思评价以往的教育时,都认为过去的教育过于划一和死板,学校面对学生人数的大量增加,忽视了个人需要。素质教育强调遵循个性教育原则,也就是教育要面向有差异的每一个个体,根据不同学生的实际,使每个学生在自己原有的基础上获得尽可能大的发展,达到最大程度的因材施教。在当前班级人数较多的情况下,要求每节课都照顾到每一个学生的个性特点是不现实的。可行的办法是把学生进行适当的分层次划分,对不同层次学生分类指导。 小学数学教学的各个环节都要注意照顾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在保证全体学生达到大纲基本要求的前提下,对学有余力的学生要在大纲基础上加深拓宽,让他们有机会接触、了解乃至钻研自己所感兴趣的数学问题,最大限度地满足其

小学数学教学与数学思维

小学数学教学与数学思维 众所周知,强调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正是新一轮数学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特征。“数学课程的内容一定要充分考虑数学发展进程中人类的活动轨迹,贴近学生熟悉的现实生活,不断沟通生活中的数学与教科书上数学的联系,使生活和数学融为一体。”就努力改变传统数学教育严重脱离实际的弊病而言,这一做法是完全正确的;但是,从更为深入的角度去分析,我们在此则又面临着这样一个问题,即应当如何去处理“日常数学”与“学校数学”之间的关系。 事实上,即使就最为初等的数学内容而言,我们也可清楚地看到数学的抽象特点,而这就已包括了由“日常数学”向“学校数学”的重要过渡。 也正由于数学的直接研究对象是抽象的模式而非特殊的现实情景,这就为相应的“纯数学研究”提供了现实的可能性。例如,就以上所提及的加减法运算而言,由于其中涉及三个不同的量(两个加数与它们的和,或被减数、减数与它们的差),因此,从纯数学的角度去分析,我们完全可以提出这样的问题,即如何依据其中的任意两个量去求取第三个量。例如,就“量的比较”而言,除去两个已知数的直接比较以外,我们显然也可提出:“两个数的差是3,其中

较小的数是4,问另一个数是几?”或者“两个数的差是3,其中较大的数是4,问另一个数是几?”我们在此事实上已由“具有明显现实意义的量化模式”过渡到了“可能的量化模式”。 综上可见,即使就正整数的加减法此类十分初等的题材而言,就已十分清楚地体现了数学思维的一些重要特点,特别是体现了在现实意义与纯数学研究这两者之间所存在的辩证关系。当然,从理论的角度看,我们在此又应考虑这样的问题,即应当如何去认识所说的纯数学研究的意义。特别是,我们是否应当明确肯定由“日常数学”过渡到“学校数学”的必要性,或是应当唯一地坚持立足于现实生活。 总的来说,这就应当被看成“数学化”这一思维方式的完整表述,即其不仅直接涉及如何由现实原型抽象出相应的数学概念或问题,而且也包括了对于数量关系的纯数学研究,以及由数学知识向现实生活的“复归”。另外,相对于具体知识内容的学习而言,我们应当更加注意如何帮助学生很好地去掌握“数学化”的思想,我们应当从这样的角度去理解“情境设置”与“纯数学研究”的意义。这正如弗赖登塔尔所指出的:“数学化……是一条保证实现数学整体结构的广阔途径……情境和模型,问题与求解这些活动作为必不可少的局部手段是重要的,但它们都应该服从于总的方法。”

浅谈小学数学教育方法策略

浅谈小学数学教育方法策略 【摘要】正如陶行知先生所说,“活的人才教育不是灌输知识,而是将开发文化宝库的钥匙,尽我们知道的交给学生。”再教育工作过程中,老师最重要的工作不是把课本上的知识机械的灌输给学生,而是教会学生如何学习学会学习。同样,方法的重要性在老师身上是一样的。一套正确有特色的教学方法能让学生更高效更轻松地学习,让学生真正的学会自主学习,快乐学习。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育;方法策略 【作者简介】 如今学生的学习压力越来越越大,家长对他们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学生认为学习是一种很痛苦的任务。尤其对于小学生来说学习占据了他们大部分的玩耍时间,和开心的玩耍相比学习变得那么无聊乏味!可是,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没有学习的兴趣,把学习当做一项任务怎么能学好学习呢。因此我的教学方法主要在于激发小学生的学习激情,让他们轻松快乐地学习。我的教学方法简结如下: 一、课前准备 作为老师,上课前认真备课,.充分挖掘例题的深意,创造全新的例题,教 材也有不完善的地方,瞻前顾后的处理教材是很有必要的。课本的例题当中有哪 些可以提高延伸的又有哪些可以结合生活实际来和同学们探讨。哪些问题可以引 起学生的共鸣,求知欲望,对于这些问题就应该多下点功夫。 对于学生而言,课前应该认真预习和同学讨论自己有疑惑的地方,解决不了 的地方留下来在课堂上向老师咨询答疑。小组组长要检查上节课老师留下的预习 作业,在上课前应该向老师汇报检查情况。 二、课堂学习 这个环节是教学过程中最重要的一部分内容,能有效利用课堂时间显得十分 重要。我上课的主要方法有这样几个方面: 小组学习: (1)组建小组可由性格、兴趣、品质、学习能力等方面存在差异的学生构成, 每组通常4人左右为宜,目的在于“优势互补”。各组间无显著差异,既达到均衡 又便于比较。实践活动课,学生可按自己的兴趣自由组合。这种形式能促进学生 间的竞争合作意识,同时也扩大了学生的参与面,充分发挥师生间、生生间相互 交流的合作功能。小组合作学习主要目的发挥学生的个体能动性,要达到“形散 而神不散”的效果,小组内分工必须明确,如每组设立中心发言人、操作员、记 录员等,或对每组学生进行统一编号为1—4号,1号为组长;组长要组织好本组 的讨论,让每位同学都能充分参与,积极发表见解,不搞一言堂。

小学数学教学资源

小学数学教学资源 (1)什么是教学资源? 1、凡能支持学校教学活动的展开,解决教学问题所必需的各种条件因素都是教学资源。它主要指教学活动场所、教学时间、学校设施、仪器设备、师资配备、图书资料、社会信息、校风班风、师生人际关系、精神品质等,即影响教育教学活动的一切因素。 但是,因为很多教学资源并不一定直接进入课堂教学,不能直接为教学所引用,不能直接进入学生学习活动范围或成为活动的对象。所以,“教学资源”特指能够直接为教师的课堂教学和学生学习服务的,并能被师生直接利用,有可能成为教学内容的参考辅助资料(包括纸质文本和电子文本的资料)。 教学资源的开发,就是寻找一切有可能进入课堂教学,并能与教育教学活动相联系的有用资源。 2、一般地,教学资源并不能给教师的教学带来直接的利益,因为教学资源的增多,意味着教师教学内容选择的余地增大,机会增多。这样在满足教学的多种需求的同时,也增加了教学决策的难度。所以,教学资源的利用研究正是要解决师生、教材、教参等三者的关系,从而实现教学效率的最优化。 (2)资源类型? 1、媒体素材 媒体素材是传播教学信息的基本材料单元,可分为五大类:文本类素材、图形/图像类素材、音频类素材、视频类素材、动画类素材。 2、试卷 试卷是用于实行多种类型测试的典型成套试题。 3、课件 课件是围绕一个或几个知识点,体现教学策略,实施相对完整教学的软件。课件分为网络版和单机版两种,网络版课件需要能在标准浏览器中运行,并且能通过网络教学环境被大家共享。单机版课件可通过网络下载后在本地计算机上运行。 4、教学案例 教学案例是由一个或多个媒体要素表现的可作为典型教学的已有事例。

数学文化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渗透

数学文化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渗透数学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了相对固定的思想、方法、观点等,我们称之为数学文化. 数学文化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人类的进步有着很大的推动作用. 因此,在小学教学教学中渗透数学文化是为了让学生接触数学文化,了解数学文化的价值. 这就要求我们在小学教学中结合数学知识,适时的引出数学史中的人和事,让学生了解数学文化的发展过程,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动力. 一、利用数学文化资源,实现数学文化价值 数学文化资源很多,其中教材是非常重要的资源. 从教材中可以看到数学文化的许多有价值的内容,教师要利用好数学教材,在教材中挖掘隐藏的文化资源. 在数学文化资源教学中,教师不应该只是让学生了解数学知识与其背后的文化,更要让学生能够通过数学文化,改变思维角度,学会思维技巧,让自己的创新能力、思考问题能力、转化能力等得到相应的提高. 这样,才能实现其科学价值与人文价值的和谐统一. 数学文化同样可以让学生的人生价值观得到很好的发展,可以让学生的分析问题、处理问题的能力得到提高,让学生的整体素质得以提升. 数学文化教育是非常重要的,在教学过程中,找到好的素材也是非常重要的,教师不仅可以利用教材上的内容进行教学,还可以利用现代化信息技

术,将备课时收集的精彩内容,通过PPT展现给学生, 教师可以收集各方面各层次的内容,比如:“圆与车 轮”“长方形与高楼”,“圆与中国结”等等,让学 生明白数学原来是这么的贴近生活,让学生有兴趣学习. 学生在兴趣的驱使下,会更好地接受教师的教学,有利 于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也有利于提升逻辑思维能力, 让数学文化的价值得以体现. 二、挖掘数学文化素材,渗透数学文化教育 有些学生认为数学学习枯燥而且与生活联系不大, 这与传统教育方式有关. 在传统教育中,教师只重视学 生能够掌握所学知识,一味的灌输学生新知识、新概 念,对于枯燥的概念,学生自然会厌烦. 教师要利用好 素材,通过多媒体技术,找到有趣的数学文化素材,让 学生不感觉枯燥无味. 除去了许多灌输知识的时间,不 仅不会降低学生的学习成效,而且会让学生更好的记住 并且巩固所学. 因为对于枯燥的知识,学生并不容易在 日常生活中想起,然而教师利用日常生活素材来教导学生,让学生通过日常生活素材来学习数学,学生下次接 触到生活中的事物时,便会想起学习的数学内容,更有 利于巩固所学内容,因为数学的内容都是来源于生活 的,在生活中找到例子并不难. 例如:在教学“长方形 与正方形”这一内容时,可以让学生先交流讨论,然后 教师利用多媒体技术,将一些现实生活中与长方形正方 形有关的事物,如学校中的类似长方体建筑,拍其一个

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困惑与思考完整版

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困惑 与思考 HEN system office room 【HEN16H-HENS2AHENS8Q8-HENH1688】

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困惑与思考实验小学郭小云 充满智慧和挑战的新课程改革给我们的教学带来了生机和活力。我们的教学观念正在逐步更新,学生的学习方式正在得到改变,课堂洋溢着学生成长的气息,课堂更活了,学生的热情更高了,每堂课更具有挑战性了。但在自主、合作、探究的“热闹”背后,又露了许多问题。我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困惑与思考进行了梳理、总结。其中比较突出的问题有下面几点。 一、在备课中遇到的困惑 例如,有一位教师在教学《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一课时,课前引入是这样的:老师让学生汇报收集回来的数据:我家长()米,宽()米,面积是()平方米。几位学生汇报后(都是整米数),教师问:“你是怎样算出你们家的面积的(用1平方米去量)”。学生回答后,教师指出这种方法比较麻烦,那么这节课,我们学习长方形的面积计算的方法 从以上的教学环节中,我们能感受到一点新课程的理念,教师在教学之中,能重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让学生认识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的确比以往的教学迈进了一步。但如果说安排了这样的一些联系生活实际的问题来进行教学,就是数学与生活紧密结合。那么,我认为这种认识是肤浅的。在教学中,教师究竟如何把握数学与生活联系的这个“度”何为“合适的度”也是很值得研究的我们对于这个问题进行了讨

论,觉得难以确定对待教材中的这个问题以及其他与之类似的问题该如何处理。 二、随堂遇到的问题 一年级上册有一道题目给出了八种事物,三顶不同形状的帽子,一双袜子,一支铅笔,苹果、香蕉、梨子各一个,要求把同类的圈起来。一位老师在上课的时候通过启发、鼓励,结果小朋友们遍地开花,答案各有不同而又各持己见:多数把帽子圈在一起,苹果、香蕉、梨子圈在一起,教者给予了肯定;有的把帽子、袜子圈在一起,因为都是身上穿戴的,教者也给予了肯定;有的把苹果、梨和一顶圆帽子圈在一起,因为它们都是圆的,教者也不能否认;有的把香蕉和铅笔放在一起,因为它们都是长形的,教者更不能否认,而且还表扬了一番? 这样的结果让同仁们喜忧参半,陷入了深思:喜的是这堂课已经达到了目的,小朋友们都能从不同方面对事物进行分类,而且思维发散、活跃。困惑的是,教参中对于这道练习题的说明是“巩固用单一标准进行分类”,也就是说答案是唯一的。经过讨论,我们认为“把帽子圈在一起和把水果圈在一起”这个答案比较合理。可是你能够指责教者在课堂上对学生众多的答案表示认可和赞扬的做法吗?毕竟赏识、表扬是在保护学生的积极性和学习兴趣,可是如果说答案是唯一的,那么这种做法就有可能会成为一种“廉价”的表扬,甚至会误导学生以为自己的答案真的很好而沾沾自喜,习以为常,听不进不同意见。还可能导致学生浅尝辄止,不再深究。 三、教学模式的困惑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资源整合的研究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资源整合的研究》 研究报告 [摘要]《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资源整合的研究》是针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过于依赖于教材,缺乏对课程资源的广泛开发与利用,以及教师的观点和技术跟不上时代的发展,现代信息技术在数学课堂中得不到有效利用等问题实行的实验研究。实验教师使用科学有效的研究方法,深入探究了小学数学与信息技术课程资源的相互渗透与整合;教师借助信息技术与网络资源,为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提供丰富的课程资源;以及学生利用网络资源,持续丰富自己的学习生活经验,提升学习效率等全新的教学领域。该课题的实验与研究能在很大水准上促动小学数学教学内容生活化,教学手段现代化,教学质量优质化。 [关键词]小学数学;资源整合;信息技术;网络资源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资源整合的研究》是海阳市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2009-2010学年度小课题,2009年10月由海

阳市教科所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批准立项。该课题立项以来,实验组全体成员能紧密结合课题实施方案,在教学实践中扎实展开课题研究工作。整个课题研究过程方法科学、数据真实、控制严密,达到了预期效果。为了总结该课题研究所取得的成果,特撰写课堂研究报告如下: 一、课题的提出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1.新课程改革倡导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强调学科知识间的渗透与融合。现代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突破了传统课程的狭隘性,在相当水准上打破时空的局限,可为小学数学提供实践和实验的模拟情境和操作平台,使小学数学教学更加开放、直观、快捷、高效。 2.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改革注重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倡导“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而小学生受生活经历所限,自身的生活经验并不丰富,学以致用的意识没有形成。教师有必要引导学生合理选择和有效利用网络资源,搜集生活中与数学有联系的信息,让数学教学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 3.教师受传统教育的影响,学科本位思想严重,忽略了不同学科知识间的融合。信息技术的发展为教师提供了学习与交流的

小学数学教学中常见的问题与思考

小学数学教学中常见的问题与思考 马口小学数学教研组材料1.最小的一位数是几? 表示各个不同的计数单位所占的位置,叫做数位。表示一个数占有几个数位的数叫做位数。3285 ,在十进制中的数位从右起往左有个位、十位、百位……每位数上的单位数,个位上是1,十位上10,百位上是100。一个数如果千位以上的数字都是0,只有百位上有不为0的数字,则此数是三位数。一个数若是两位数,其中十位数字不是0所表示的数叫做二位数。同理,用一个不是零所表示的数叫做一位数。 由此可知,0不是一位数,所以最小的一位数绝不是0。那么最小的一位数是几呢?我们知道,一个数中每位数的单位数最小,三位数中最小的数是100,二位数中最小的数是10,所以,一位数中最小的数就是1。 2.“0”为什么是偶数? 0÷2=0,所以0是偶数,因为0能被2整除。0在数轴上正处于偶数的位置,也说明0是偶数。我们一般用2n表示偶数,当n=0时,2n就是0,说明了0就是偶数。肯定0是偶数,不仅如上所述,合乎偶数的定义,而且在叙述数学规律时有很大便利。例如:中学代数讲到乘方运算符号法则时,总结出这么一条规律:负数的奇次幂是负数,负数的偶次幂是正数,这里,偶次幂就包括0次幂在内。 3. 甲数比乙数多,乙数比甲数少几分之几?

甲数比乙数多几分之几,是指甲数比乙数多的部分占乙数的几分之几,是以乙数为标准数的;而乙数比甲数少几分之几,是指乙数比甲数少的部分占甲数的几分之几,是以甲数为标准数的。两者的标准数不同,因此答案也不一样。 分子不变,还是1,如果是问少几分之几,分母就是原分母与分子的和,如果是问多几分之几,分母就是原分母与分子的差。 4.X÷12=7……3是方程吗? 等式是表示两个数(或两个代数式)相等的算式,而代数式是用“+”“-”“×”“÷”、乘方、开方以及括号等表示运算法则或顺序的符号联结数字或字母得到的式子。 “……”并不表示7与3之间的某种运算关系,也不表示运算顺序,因此“7……3”不是代数式,“X÷12=7……3”不是等式。等式应满足传递性和对称性 ①根据87÷12=7……3,73÷10=7……3,无法得出87÷12=73÷10 ②将87÷12=7……3变成7……3=87÷12,就毫无意义。 5.比值能否用百分数表示? 百分数是分数的一种特殊情况,只表示两个同类量的倍比关系,而不表示具体的数量。 比值表示两个数量的倍比关系,可分为同类量的倍比关系和不同类量的倍比关系。表示同类量的倍比关系可以用百分数来表示。如“甲车速度与乙车速度的比值是2”可以说成“甲车速度与乙车速度的比

小学数学教学论文099小学数学教学的思考

小学数学教学的思考 摘要:为了提升小学生数学学习效率,为其以后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文章首先分析了当前小学数学教学现状,然后具体阐述了小学数学教学优化策略,包括针对教学方式进行反思、创新;利用信息技术来开展教学工作;不断更新教育教学理念。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方式;信息技术 一、当前小学数学教学现状 首先,当前小学数学的教学方法过于落后、陈旧,与现代教学方式方法脱轨。一部分小学数学教师还维持着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方法,在教学方式上采取“一刀切”的原则,忽略了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这种落后的教学方法已经严重阻碍了小学数学的可持续性发展,已经与时代发展相背离,不仅不能符合新课标的要求,也不符合时代的潮流趋势[1]。其次,从教师的素质和能力角度来看教师队伍还需要进一步优化。古语道,名师才能出高徒。同样的,有一位优秀的教师,才能培养出优秀的学生。但是,目前还有很多的小学数学教师不是师范专业出身。这就造成了很多小学数学教师的专业素质和教学能力不能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与此同时,由于教师缺乏一个完善的培训体系,缺乏教育资源上的共享与沟通,导致数学教学很难做到与时俱进。 二、小学数学教学优化策略 (一)针对教学方式进行反思、创新 从当前小学数学教学现状来看,小学数学教师需要摒弃落后的、不合理的教学方式,积极探索新的教学方式来开展教学工作。具体实践中,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通过教学研讨和教学反思来创新教学方式。传统的教学方法主要是提示型的教学方法,如叙述讲解法、演示法、练习法等,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选用情境教学法、小组互动教学法、游戏教学法等多种新型的教学方法进行课程教学。例如,在进行“认识人民币”教学时,教师可以创设一个“超市购物”的情境,让学生扮演售货员或顾客进行买卖交易。通过创设生活情境,加深学生对人民币的认识。这些创新的教学方法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且注重趣味性教学,能够充分激发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促使学生主动自觉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去。 (二)利用信息技术来开展教学工作

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教学方法

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教学方法 龚富 (贵州省威宁县羊街镇兴隆厂小学553100) 小学数学教师要上好一堂数学课是很不容易的。“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应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因此,数学教育要以学生发展为本,要把学生的个人知识、直接经验和现实世界作为数学的重要资源。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特点组织教学,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和引导学生在动手操作、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和情感体验,为了更好的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的,必须坚持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实践证明,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知识的获得,能力的培养、智力的发展,不可能只依靠一种教学方法,必须把多种教学方法合理地结合起来。多种教学方法的合理结合,首先是由于教学的内容不同,教学对象、教学环境条件以及教师素质不同所决定的。教学内容不同,教学对象、条件不同,所采用的教学方法势必不同。复杂多变的教学活动,要求教学方法必须多样化。其次是由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的需要所决定的。心理学证明,单一的刺激容易产生疲劳,如果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就能调动各种感官参与教学活动,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再次,是由各种教学方法的性质和作用所决定的。各个教学方法有各自的适应性,又都有各自的局限性。如观察法有利于敏锐的观察能力的培养和形象思维能力的形成,讨论法有利于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因此,教师要博采众长,综合地运用教学方法。 一.阅读数学教材 学习数学只需要多做习题,认真听讲和多“加餐”,就会提高学习水平和数学思维能力,至于数学教材则可读可不读。其实大谬不然。众所周知,数学中的定理、法则、公式等的叙述及例题的解答或证明都是学生学习的好材料。况且数学中的符号、图表、算式、例题的解答都以其形式优美、内容丰富、表达准确而简明见长,数学教材在表述上科学而通俗、生动而有趣,因而大有可读之处,大有阅读之必要。 从学习的角度上讲,阅读材料,特别是阅读已解答好的例题,对培养学生的数学思考能力、数学表达能力、规范学生的数学解题格式等都有好处。学习数学,目的是为了掌握数学,这就意味着学生要善于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独立思考、合情思考。有些学生虽然懂得解题方法,心里明白却又说不清楚。这时,教师应指导学生通过阅读教材,比较课本上的规范形式与自己的解答,从中找出异同,发现纰漏,从而掌握正确的方法、标准的格式,养成严谨而深刻地进行数学思维的习惯。同时,阅读

农村小学数学教学资源如何开发利用

农村小学数学教学资源如何开发利用 教学资源是新课程实施的重要条件,也是新课程开展的前提。教学资源的丰富性和适切性程度决定着课程目标的实施范围和实现水平。传统数学教学忽略了数学与生活、与社会的密切联系,造成我们的学生强于基础、弱于应用,强于答题、弱于动手,强于考试、弱于创造的局面。《数学课程标准》要求: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应该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这就要求教师为学生提供充分的、更能让学生自主的时空与平台,教师应有意识地挖掘和利用身边的资源,更恰当地使用进行教学,使数学课堂变得生机勃勃、异彩纷呈。 校园里面总有许许多多可以利用的资源。无论学校的条件是怎样的先进或落后,都可以找到和学习数学有关的资源。只要我们仔细观察,总是有的开发和利用的资源。在学习中,学生本身的众多特点、班级活动、老师遇到的各式各样东西。或是学生收集的等等都可以变为现成的资源。例如:在教学的“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时,可以让学生把事先收集到的各式各样的盒子,进行观察、操作、感知“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这样的资源到处都有,教师应该有意识、有目的地开发和利用。 还有学生自身的许多特点,可以作为活动对象。例如调查学生的身高和体重,让学生亲自量、亲自称。还有校园的一草一木,都是学生非常熟悉的事物,为什么不周全的考虑作为教学资源呢?有一位老师教学“分数的基本性质”时,使用八开纸和彩色粉笔作为当课的教

学资源。每位学生手中有一张八开纸和一支彩色粉笔。对折第1次,把一半的涂上颜色,观察阴影部分占整张纸的几分之几(1/2)。对折第2次,观察并和第一次比较,这时阴影部分又占整张纸的几分之几(2/4)。对折第3次,是(4/8)。对折第4次,是(8/16)等等,最后把几次折出的阴影部分的大小进行比较,结果得出是这样的: 1/2=2/4=4/8=8/16等。最后让学生观察分子和分母有怎样的变化,从而总结出分数的基本性质。这样不仅可以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同时可以培养学生学习兴趣,还可以使学生对知识的深刻理解。只要恰当地利用资源,肯定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自然资源和社会资源是非常丰富的,教师可以根据不同的实际情况创造条件,因地制宜地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和社会资源,使这些资源变成学生活动的情境和背景,让学生感受到数学、自然、社会紧密联系。例如:学习《统计》之前,可以让学生在公路口旁进行观察,在十分钟内,有多少辆摩托车通过,有多少辆小车通过,有多少辆机动车通过,等等。先让学生进行收集资料,再进行整理,然后进行统计。又如,有一位老师教学“几十加几”时,事先让学生在大自然中捡小石子,一袋装“几十”颗,另一袋装“几”颗,并在袋的外面标好具体的颗数。一个一个轮流上台演示给同学看,让大家边看边说。一节生动形象的课尽享在愉快之中,其实自然资源能恰当的利用,学生的收获也是不小的。社会资源也不例外。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庭生活是社会的缩影。每家每户都有一本“柴米油盐、衣食住行”的帐目。家庭大事小事的发生多数与数学有

浅析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概念数学

浅析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概念数学 摘要:现在很多的小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不高,其主要是学生对一些数学概念没有搞清楚。在教学中如何使学生形成概念,正确地掌握和运用概念是极为重要的。数学教学过程,就是“概念的教学”。对小学生来说,由于年龄小,知识不多,生活经验不足,抽象思维能力差,理解起来有一定的困难。因此教师在有关概念的教学过程中,一定要从小学生年龄实际出发,这样才会收到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概念数学实践认识变式引导对比 一、教学中让学生理解数学概念 (一)直观形象地引入概念 数学概念比较抽象,因此,教师在数学概念教学的过程中,一定要做到细心、耐心,尽量从学生日常生活中所熟悉的事物开始引入。这样,学生学起来就有兴趣,思考的积极性就会高。如在教平均数应用题时,我利用铅笔做教具,重温“平均分”的概念。我用9个同样大的小木块摆出三堆,第一堆1块,第二堆2块,第三堆6块,问:“每堆一样多吗?哪堆多?哪堆少?”学生都能正确回答。这时,我又把这三堆木块混到一起,重新平均分三份,每份都是3块,告诉学生“3”这个新得到的数,是这三堆木块的“平均数”。

我再演示一遍,要求学生仔细看,用心想:“平均数”是怎样得到的。学生看我把原来的三堆合并起来,变成一堆,再把这堆木块分做3份,每堆正好3块。这个演示过程,既揭示了“平均数”的概念,又有意识地渗透“总数量÷总份数=平均数”的计算方法。然后,又把木块按原来的样子1块,2块、6块地摆好,让学生观察,平均数“3”与原来的数比较大小。学生说,平均数3比原来大的数小,比原来小的数大,这样,学生就形象地理解了“求平均数”这一概念的本质特征。 (二)运用旧知识引出新概念 数学中的有些概念,往往难以直观表述。如比例尺、循环小数等,但它们与旧知识都有内在联系。我就充分运用旧知识来引出新概念。在备课时要分析这个新概念有哪些旧知识与它有内在的联系。利用学生已掌握的旧知识讲授新概念,学生是容易接受的。例如从求出几个数各自的“倍数”从而引出“公倍数”、“最小公倍数”等概念。总之,把已有的知识作为学习新知识的基础,以旧带新,再化新为旧,如此循环往复,既促使学生明确了概念,又掌握了新旧概念间的联系。 (三)通过实践认识事物本质、形成概念 常言说,实践出真知,手是脑的老师。学生通过演示学具,可以理解一些难以讲解的概念。如一年级小学生初学

小学数学教学几点思考

小学数学教学几点思考 发表时间:2018-04-02T11:43:57.150Z 来源:《中小学教育》2018年2月作者:赖显刚 [导读] 掌握运用数学知识的方法,能够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根据小学数学教学的任务及所要求达到的目标出发,引起了我对小学数学教学的以下几点思考。 赖显刚四川省宜宾市江安县铁清镇中心小学校 644200 中图分类号:G62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18)02-166-01 教师是数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小学数学教学,要求教师引导儿童通过观察,认识周围世界中所包含的最为简单的数量关系,建立情境和一般法则之间的联系,从而使学生通过学习这些法则,掌握运用数学知识的方法,能够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根据小学数学教学的任务及所要求达到的目标出发,引起了我对小学数学教学的以下几点思考。 一、合理组织,创设情境,有张有弛 由于小学生的注意力不够集中,根据小学生的这个特点,在组织教学课堂上,作为教师尽可能创设情景,在学生兴趣最浓厚、注意力最集中的这个期间将重点、难点知识展示出来,师生共同活动,使学生掌握重点知识,完成学习目标。再利用课堂其他时间,师生互动,做好反馈以及检测,完成教学环节,使整个教学张驰结合。为提高教学效率,我们必须创造一定的环境、意境,通过这样的手段,引导学生进行学习,发展学生数学的素养。通过情境设计、多媒体使用、课堂活动组织等辅助手段达成目标,符合学生的喜好。这样可以让学生在思维冲突中发掘数学潜在问题,引发学生对数学问题的兴趣。 二、引导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 1.教学生学会预习 预习实际上是一种非常关键有效的学习方法。预习,即在上课开始前,提前学习将要学的内容,一方面可以熟悉所学内容,对自己不懂的地方了解掌握这样的一种方法。在预习过程中学生肯定有不了解的新内容,教师需要教会学生怎样做好记号。标记好重点内容。对存在疑问与不懂的地方标记好,留待课堂上解决。 2.教学生学会听课 教师的言传身教需要贯穿在听课过程中。听课可以说是教学中非常关键的一大中心环节,大部分学生在“听”时没有掌握科学的方法,因此难以取得理想的学习效果。如何才能听好课呢?首先,做到专心,在听课时务必做到专心,不能三心二意,心不在焉。其次,需要把握重点,认真做好笔记。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反复强调的问题实际上就是学生需要把握的重点,学生要想深刻掌握,一定要学会记录重要的知识点,这样有利于课后更好的巩固与复习。 三、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改变枯燥、抽象的数学学习,让学生对数学学习感兴趣,这是学好数学的前提。小学一年级的学生已经接受过学前教育,简单的数学知识对他们来说并不陌生,因此在上课的时候,教师要为学生准备充足的教具,让学生自主观察,让他们寻找教室内的有关数学知识,比如有多少桌子、有多少凳子、有多少小朋友等,还可以带领他们到校园内进行观察,看看校园内还有哪些数学知识,看哪个学生说得又多又好,让学生自主感知数学就在我们的生活中,就在我们的身边,培养学生良好的探究学习习惯,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热情,从而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利用多媒体手段,激发学习兴趣。 兴趣是知识的入门。瑞士著名教育家皮亚杰说:“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于兴趣。”当一个人对某种事物发生兴趣时,他就会入迷地去追求,去探索。学生一旦对学习产生兴趣,必将成为他学习的内在动力,多媒体的发展体现了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需要,优化教学环境是现代教育技术发展理论中的一个重要指导思想。在教学中应充分利用多媒体手段,优化教学环境,激发学生学习动机。 在教学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时,我在上课伊始便运用多媒体课件播放《龟兔赛跑》的课件,乌龟围绕长5厘米宽3厘米的长方形花坛跑,兔子围绕边长4厘米的正方形花坛跑,它们同时到达终点,请同学们帮它们算算谁跑得路程长。这道题就是求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这节课多媒体的使用,让学生很好地理解了周长的概念,帮助学生分析、理解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方法,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新知的兴趣,在愉快和谐的气氛中学习了数学,发展学生解决问题和数学思维的能力。 五、教师要让学生切身感受到数学学习的重要性,让学生自觉地学习数学 对于小学生来说,由于其思维能力和认识能力有限,在他们眼里,数学还很抽象化,没有一个具体的概念,这就要求小学数学教师要让学生切身感受到数学知识在我们现实生活中的应用,让学生在好奇心和求知欲的驱使下,自己主动地对知识进行探索,教师的教学内容也可以是直接来源于生活,比如说,告诉学生,平时买水果的时候,要先知道水果的单价,然后称出水果的重量,最后才能准确计算出水果的价钱;还比方说,生活中用到的手表、时钟等计时工具,需要学生先会认识数字,然后知道钟表每个刻度所代表的含义及其运行规律,这样才能准确的读出时间;另外,教师还可以从学生自身出发,告诉他们,每个人的年龄、身高、体重等重要信息的表述,也都离不开数字。教师要让学生体会到,数学知识存在于我们生活的各个方面,要让学生了解到,数学知识非常重要,它对生活很有帮助,学生必须要掌握一定的数学知识,才能更好的生活。 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真正发挥其引导作用,关注学生的学习习惯,关注学生的思考问题方式,关注数学的教学方向和内容,从而促进学生数学能力的逐步攀升,让小学生爱上数学学习,让数学知识陪伴他们健康茁壮地成长。

小学数学教学常用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是教师和学生在教学活动中为达到一定的教学目标所采用的手段和方式。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教,必须运用课本、手册、挂图、幻灯、直观教具等手段,运用讲解、演示、练习等方式,激发学生主动地思考,使学生逐步地理解、掌握学习知识的一系列方法。学生要学,也必须运用课本、练习册、学具等手段,采取观察、操作、听讲等方式进行探索、理解。由于数学教学内容丰富多样,有抽象的概念,有带规律性的法则、公式、定律,有丰富的几何图形,综合运用知识解答的应用题等等,这些内容,从教的角度来看,包含着很多因素。有传授知识的因素,也有培养学生能力发展智力的因素和向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因素;从学的角度来看,包含着已知的因素。为此,决定了在教学中,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要求,根据学生的认识水平,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长期以来,广大的数学教学工作者在教学实践中,总结了许许多多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下面就把老师们过去和现在常用的教学方法做一个系统整理介绍,以方便广大教师在教学时选用。 一、谈话法 谈话法就是教师在课堂上运用师生对话的方式进行教学的一种方法。这种方法的特点是:教师讲,学生也讲。 我们来看一教师在教××比××多(或少)的概念时师生的一段对话。 师问:图上有什么(见图15)? 生答:图上有一排三角形;一排圆形。 师问:有几个三角形?有几个圆形? 生答:有3个三角形,5个圆形。 师问:题目要求我们做什么? 生答:要我们比一比三角形和圆形的多少。说一说三角形和圆形谁多,谁少。 师:应该说比一比三角形和圆形个数的多少。 师问:谁能说一说? 生1:圆形比三角形多,三角形比圆形少。 师纠正:圆形个数比三角形多,三角形个数比圆形少。 生2:圆形的个数比三角形多2个,三角形的个数比圆形少2个。

浅谈数学思想方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渗透

浅谈数学思想方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渗透 太原市尖草坪区实验小学王军 所谓数学思想,是指人们对数学理论与内容的本质认识,它直接支配着数学的实践活动。所谓数学方法,是指某一数学活动过程的途径、程序、手段,它具有过程性、层次性和可操作性等特点。数学思想是数学方法的灵魂,数学方法是数学思想的表现形式和得以实现的手段,因此,人们把它们称为数学思想方法。 重视思想方法的教学是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下培养学生素养为 目标的需要。正如布鲁纳所说“不管他们将来从事什么业务工作,唯有深深地铭刻于头脑中的数学的精神、数学的思维方法、研究方法,却随时随地发生作用,使他们受益终生。”理论研究和人才成长的轨迹也都表明,数学思想方法在人的能力培养和素质提高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正是由于数学思想方法是如此的重要,数学教学不能单纯只教给学生它的概念、公式、定理、法则,更重要的要教给学生这些内容反映出来的数学思想方法。 接下来就如何在日常教学中渗透数学想方法的教学,谈谈本人粗浅的看法: 一.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数学思想方法的必要性 小学数学教材是数学教学的显性知识系统,许多重要的法则、公式,教材中只能看到漂亮的结论,许多例题的解法,也只能看到巧妙的处理,而看不到由特殊实例的观察、试验、分析、归纳、抽象概括或探索推理的心智活动过程。因此,数学思想方法是数学教学的隐性知识系统,小学数学教学应包括显性和隐性两方面知识的教学。如果教师在教学中,仅仅依照课本的安排,沿袭着从概念、公式到例题、练习这一传统的教学过程,即使教师讲深讲透,并要求学生记住结论,掌握解题的类型和方法,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也只能是“知识型”、“记忆型”的,将完全背离数学教育的目标。 在认知心理学里,思想方法属于元认知范畴,它对认知活动起着监控、调节作用,对培养能力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学习数学的目的“就意味着解题”(波利亚语),解题关键在于找到合适的解题思路,数学思想方法就是帮助构建解题思路的指导思想。因此,向学生渗透一些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提高学生的元认知水平,是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途径。 数学知识本身是非常重要的,但它并不是唯一的决定因素,真正对学生以后的学习、生活和工作长期起作用,并使其终生受益的是数学思想方法。未来社会将需要大量具有较强数学意识和数学素质的人才。21世纪国际数学教育的根本目标就是“问题解决”。因此,向

谈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遇到的一些问题和思考

教学中遇到的一些问题和思考 随着课改的不断深入,小学数学教学正朝着良性的方向发展。我们一线的数学老师也力求在课堂教学中渗透《标准》中的先进理念,为切实提高小学生的数学能力而不断努力。但仔细观察和思考,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还有诸多效率低下的现象。下面我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遇到的一些问题和思考。 问题一、只注重考试成绩,而忽视对学生的能力培养。 目前的教育存在着逼着教师拿出成绩,虽然深知在教学活动过程中,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但由于要进行考试,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时常避开这样的认识,走为考试服务的捷径,把培养能力晾在一边。我们知道要提高教学质量,必须实施素质教育,让所有学生都能学好数学,应更新教学思想,改进教学方法,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质量,关键就在于学生是否学会学习,教师是否有教会学生学习的自觉意识和教学对策。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在教学中由“教书”转向“教人”。采用科学方法,不仅让每个学生都学会,更重要的让每个人都会学,实现教育教学的优质、高效。 问题二、课堂教学围绕全体学生开展,而忽视优等学生的存在。 由于我们所在的学校全是农民子女,家长没有时间,也懒于管孩子的学习,因此学生成绩处于中下水平的颇多,课堂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尤其要照顾到中下水平的学生,故而整堂课始终以中下学生为起点,对其中

的某一知识点不厌其烦进行重复,课堂发言也照顾这些学生,很多时候一节课下来,中下学生课堂紧张,学习乐趣全无,优等生更是无聊之极。我觉得我们的课堂应该做到面向全体,分层优化,使每一学生都有收获。 问题三、教学模式单一,缺乏创新。 目前的课改由于采用导学案形式教学,应当说这并不是坏事,但问题就是教师机械使用,导致教学形式比较单一,不管什么课型都用同一种方式进行教学。数学是一门抽象的学科,加上教师平淡、没有激情的教学,怎么能让学生喜欢数学呢?不喜欢又怎么能学好数学呢? 问题四、重视笔算,忽视口算。 忽视口算能力进行培养,强调用笔算计算和验算,久而久之,学生就认为口算是不重要的。带来的后果是计算越来越慢,直接影响学生解决问题时的思考,也影响学生对解决问题的不自信,逐渐对数学产生畏惧感,丧失学习数学的兴趣。 口算既是笔算、估算和简算的基础,也是计算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具有方便、快速、灵活的优点。口算训练贵在坚持,持之以恒,常抓不懈。在长期不懈的努力中,最后能达到“脱口而出”,逐渐形成一些口算的技能技巧。 以上是在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原因是多方面的,我通过分析发现在课堂上教师存在着随意性,对于突发的事情应急力不强的现象。要想解决遇到的这些问题,就要知道要想交给学生一碗水,需要老师就要长流水,才能达到真正“授之以渔”的教学效果,才能使新课堂焕然一新,充满生命力、创造力和想象力!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