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商务英语中模糊限制语的语用功能

商务英语中模糊限制语的语用功能

商务英语中模糊限制语的语用功能
商务英语中模糊限制语的语用功能

商务英语中模糊限制语的语用功能

作者:张慧清

作者机构:湖南商学院,外语系,长沙,410205

来源:湖南商学院学报

ISSN:1008-2107

年:2007

卷:014

期:003

页码:117-120

页数:4

中图分类:H319;H31

正文语种:chi

关键词:商务英语;模糊限制语;语用功能

摘要:模糊限制语是最典型、最普遍的模糊语言,在商务英语交际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文章分析了商务英语中模糊限制语的语用功能,指出正确有效地使用模糊限制语能使商务交际更准确、更灵活、更礼貌、更生动.

毕业论文:论英语幽默的语用分析

XX大学 毕业论文 论英语幽默的语用分析 院系名称: 专业:英语 学生姓名: 学号: 指导老师: XX大学制 年月日

Acknowledgements My sincere gratitude is first and foremost to my supervisor, the teacher Yuli in Yantai University Wenjing College. Her academic guidance and professionalism will always be a motivation for my own study. Her patient supervision, invaluable comments and constructive criticisms paved my way to the further study of my thesis and my life. I am equally grateful to my parents whose supports have been represented in my whole writing and gave the courage to face all the challenge, I have met. Finally, I would like to thank my friend, Hanlida, who is always a good partner for collecting materials and exchanging ideas during the thesis writing.

英汉模糊限制语的语用分类和语用功能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wendangku.net/doc/5215986370.html, 英汉模糊限制语的语用分类和语用功能 作者:李敏 来源:《现代语文(语言研究)》2012年第11期 摘要:语言中存在大量模糊限制语。学者们从不同视角对其进行了多维度分析,研究范 围涉及语用、语篇、语体、交际策略、文化差异等多个领域,有关模糊限制语的研究也一度成为语言学研究的热点之一。本文从模糊限制语产生的根源入手,从语用视角探讨英汉模糊限制语的分类和功能。 关键词:模糊限制语根源语用分类语用功能 一、引言 “模糊限制语”(hedge)最早属于逻辑学和语义学的研究范畴,由George Lakoff(1972:195)提出,指“一些有意把事物弄得更加模糊或更不模糊的词语(Words whose job it is make things fuzzier or less fuzzier)”。20世纪80年代,随着语用学研究的蓬勃兴起,国内外学者开始尝试运用语用学来分析模糊限制语。国外有Fraser(1975:187~210),Brown/Levinson (1978),House/Kasper(1981:157~185),Blum-Kulka/Ohlstein(1984:196~213)和Franken(1997:135~151)等;国内有陈治安等(1997:18~24),戴建东(2002:21~25),高晓芳、张琴(2002:89~91),蔡龙权、戴炜栋(2002:1~6)和林波、王文斌(2003:6~12)等。由此可知,从语用学角度对模糊限制语所做的研究很多。但仅从语用角度,对英汉模糊限制语进行对比的研究尚不多见。鉴于此,本文介绍了模糊限制语的产生根源,并就英汉模糊限制语的分类和功能从语用视角进行探讨。 二、模糊限制语的产生根源——认知 模糊限制语(hedges)是语言中最普遍、最典型的模糊语言。模糊语言具有模糊性,关于语言模糊性产生的根源,吴世雄、陈维振(2001:7~14)总结了国内模糊语言学发展初期学者们的三种观点:一是认为语言符号的模糊性源于事物的模糊性;二是认为源于人类认知的局限性;三是认为模糊性是语言符号本身的属性。但他们认为这三种观点都不全面,并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即语言模糊性是主体在认识客体世界过程中与之相互作用的结果在语言上的反映。我们认为,客观世界本无模糊与非模糊可言,不管人们是否发挥主观能动性去认识它,它都以自己本来的面貌客观地存在着,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也就是说,无所谓客观世界是否具有模糊性,模糊性源自人类的认知。认知语言学家认为,认知是基于身体经验的,是建立在我们对世界的经验以及对世界的方式的感知和概念化的基础之上的。由此,语言的模糊性也是基于我们对世界的经验、感知和概念化的模糊性。所以,我们认为,模糊语言是人类认知活动的产物。英语和汉语作为人类自然语言的组成部分,当然具有自然语言的共性。因此,英汉语言的模糊性是人类认知活动的产物,英汉模糊限制语的产生根源也是人类的认知。

言语交际中的语用模糊现象初探

言语交际中的语用模糊现象初探摘要:语用模糊是语言运用过程中产生的一种不可避免的现象。本文简明扼要地阐述了语用模糊的概念,产生,类型,功能和存在的意义,目的在于给读者提供一个语用模糊的基本概念并希望以此引起更多学者关注这一现象。论文关键词:语用模糊,功能理解,语境 1. 语用模糊的概念 语用模糊指的是说话人在特定语境或上下文中使用不确定的,模糊的或间接的话语向听话人同时表达数种言外行为或言外之力(illocutionary acts or forces)的现象(Thomas, 1995; 俞东明,1993)。例如: 例(1)Would you like to come in and sit down? 这句话可以同时实施邀请,请求或命令等不同的言外行为,也可以是三种言外行为兼而有之,其界限是模糊的。 语用模糊比较常见的英文表述是“pragmatic ambivalence”(根据《英汉双解剑桥国际英语词典》“ambivalence”意指“矛盾情绪,矛盾心理”,笔者认为这里可能指语言结构形式进入运用中所遇到的各种矛盾),但是也有人称语用模糊为语用歧义,用“pragmatic ambiguity/ambivalence”来表达(项成东,2001;周红,2002)。笔者认为无论是“语用模糊”还是“语用歧义”,只要是从语用学角度,在语用学的范围内进行的研究,就都可以接受。 2.语用模糊的产生 根据Thomas(1995:22) 的动态语用学理论,语义的产生与理解是一个

动态过程,必须有以下要素的共同参与才能完成:说话人与听话人对意义的商榷讨论,话语产生的语境(包括物质,社会和语言等诸方面),话语可能表示的各种潜在意义。在此基础上,我们可以把语用模糊产生的原因分为以下几种(周红,2002): 2.1 指示语引起的语用模糊。指示语是指那些表示指示信息的词语,包括人称代词,指示代词,定冠词以及一些表示地点和时间的副词。指示信息不清楚的话语往往很难理解甚至会产生语用模糊。例如: 例(2)He said he was a teacher. 例(3)He said he was coming today. 2.2 会话涵义引起的语用模糊。在我们所说的话和我们说话的用意之间常有一定的距离,这种话语的用意就是“会话含义”(conversational implicature)(何兆熊,2001:152)。说话人的交际意图一般是隐而不宣的,不能靠所说话语的字面意义来确定,而要靠听话人根据语境进行辨认和推导,真正认识到说话人在说这句话时赋予话语的施事行为用意。例如: 例(4)Is that your coat on the floor?(可能是“指责”“命令”) 例(5)Waiter, there is a fly in my soup.(可能是“抱怨”“指令”) 2.3 间接言语行为引起的语用模糊。 Searle认为间接语言现象实际上是“通过实施另一种言语行为来间接的实施某一种言语行为”(1975:60),是一种以言行事(illocutionary act)。要理解间接言语行为,首先要理解“字面用意”(literal force),然后从“字面用意”推断出间接用意,即说话人所要表达的施事行为用

广告话语中模糊现象及其语用功能

广告话语中模糊现象及其语用功能 作者:葛伟琪, GE Wei-qi 作者单位:宁波大学,浙江,宁波,315211 刊名: 宁波工程学院学报 英文刊名:JOURNAL OF NINGBO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年,卷(期):2009,21(3) 被引用次数:0次 参考文献(11条) 1.张乔模糊语义学 2004 2.钟守满.王凌广告英语模糊现象探析 2000(03) 3.杨慧玲科技论文中的模糊限制语[期刊论文]-四川外语学院学报 2001 4.伍铁平模糊语言学 1999 https://www.wendangku.net/doc/5215986370.html,koff G Hedges A Study in Meaning Criteria and the Logic of Fuzzy Concepts 1972 6.董娜模糊限制语的界定及分类[期刊论文]-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 2003 7.沙夫语义学引论 1979 8.李佐文模糊限制语的人际功能[期刊论文]-天津外国语学院学报 2001(08) 9.Channell J Vague Language 2000 https://www.wendangku.net/doc/5215986370.html,koff G.Johnson M Metaphoers We Live By 1980 11.Levinson S C Pragmatics 1983 本文链接:https://www.wendangku.net/doc/5215986370.html,/Periodical_nbgdzkxxxb200903003.aspx 授权使用:武汉科技大学中南分校(whkjdxznfx),授权号:4af772f3-27c1-4760-8737-9e1c011658b6 下载时间:2010年10月27日

模糊语言在商务英语信函中的应用

模糊语言在商务英语信函中的应用 【摘要】模糊性是人类语言的一种客观属性。在商务英语信函中恰当地使用模糊语言,不仅不会影响商务英语表达的准确性,反而可以使语言表达更加客观严谨、形象生动、礼貌委婉。有助于商务活动的顺利进行。 【关键词】模糊语言;商务英语信函;精确 0.引言 随着经济的发展,商务信函的使用在促进贸易协定方面起到的作用越发重要。为了确保贸易交流或协议的的顺利达成,在商务信函中其语言的使用要准确、简洁、避免造成分歧,在一些特定的环境下,当人们需要将语言表达的更含蓄一些,覆盖面更广一些,伸缩度更强一些时,就不得不使用一些模糊性的语言来体现一定的语用功能,如使语言更具说服力,更具礼貌性等等。因此在写信函时,适当地使用模糊语言,不但不会影响商务英语表达的准确性,还可使语言表达更严谨得体,促进商务活动的顺利进行。 1.什么是模糊语 1965年,美国加州大学教授查德(L. A. Zadeh)在《信息与控制》(Information and Control)杂志上发表了题为《模糊集》(Fuzzy Sets)的论文,提出了著名的模糊集理论,标志着模糊学的诞生。他在论文中指出:“对现实的自然界中碰到的对象进行分类,经常找不到精确定义的资格判据。例如:象星鱼、细菌这类对象相对动物而言就处于一种含混状态。”事实上,人类语言中许多所表达的概念都是没有精确边缘的,也可以说是非量化的、非定性的,属于模糊概念。模糊概念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指边缘界限不分明,如“青年”、“中年”、“老年”的明显界限不清楚。再如,表示时间的“最近”、“目前”、“当今”等词边缘地带概念模糊,无法确定准确日期。还有一类词,它们所表达的概念完全没有确定的范围,所表达的是相对概念,可以视情况上下移动。如“美”、“丑”、“好”、“坏”等词会根据人的年龄不同、职业不同、观念不同、性别不同在不同的环境下对此有不同的理解,属于模糊概念。 近年来,模糊理论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这一理论,不仅广泛应用于自然科学,而且也被引入到社会科学领域中,“模糊语言学”也随之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模糊语言究其原因是由客观世界的移动性、不可分性和连续体性造成的。这种客观世界的不可分性和连续体性导致了范畴边界的模糊性,而表示这些范畴的词语也就不可避免地带有了模糊性。因此模糊语言,作为一种弹性语言,是指外延不确定、内涵无定指的特性语言。但这种弹性、不确定性并不会妨碍交际,相反言语交际与信息交流需要大量模糊语言的存在。语义学家沙夫曾说过:“交际需要语句的模糊性,这听起来似乎是奇怪的。但是如果我们通过约定的方法消除了语词的模糊性,我们就会使语言变得贫乏,使它的交际和表达作用受到限制,结果摧毁了语言的目的,人的交际就很难进行,因为我们用以互相交际的那种工具

英汉模糊限制语的语用分类和语用功能

英汉模糊限制语的语用分类和语用功能 语言中存在大量模糊限制语。学者们从不同视角对其进行了多维度分析,研究范围涉及语用、语篇、语体、交际策略、文化差异等多个领域,有关模糊限制语的研究也一度成为语言学研究的热点之一。本文从模糊限制语产生的根源入手,从语用视角探讨英汉模糊限制语的分类和功能。 标签:模糊限制语根源语用分类语用功能 一、引言 “模糊限制语”(hedge)最早属于逻辑学和语义学的研究范畴,由George Lakoff(1972:195)提出,指“一些有意把事物弄得更加模糊或更不模糊的词语(Words whose job it is make things fuzzier or less fuzzier)”。20世纪80年代,随着语用学研究的蓬勃兴起,国内外学者开始尝试运用语用学来分析模糊限制语。国外有Fraser(1975:187~210),Brown/Levinson(1978),House/Kasper(1981:157~185),Blum-Kulka/Ohlstein(1984:196~213)和Franken(1997:135~151)等;国内有陈治安等(1997:18~24),戴建东(2002:21~25),高晓芳、张琴(2002:89~91),蔡龙权、戴炜栋(2002:1~6)和林波、王文斌(2003:6~12)等。由此可知,从语用学角度对模糊限制语所做的研究很多。但仅从语用角度,对英汉模糊限制语进行对比的研究尚不多见。鉴于此,本文介绍了模糊限制语的产生根源,并就英汉模糊限制语的分类和功能从语用视角进行探讨。 二、模糊限制语的产生根源——认知 模糊限制语(hedges)是语言中最普遍、最典型的模糊语言。模糊语言具有模糊性,关于语言模糊性产生的根源,吴世雄、陈维振(2001:7~14)总结了国内模糊语言学发展初期学者们的三种观点:一是认为语言符号的模糊性源于事物的模糊性;二是认为源于人类认知的局限性;三是认为模糊性是语言符号本身的属性。但他们认为这三种观点都不全面,并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即语言模糊性是主体在认识客体世界过程中与之相互作用的结果在语言上的反映。我们认为,客观世界本无模糊与非模糊可言,不管人们是否发挥主观能动性去认识它,它都以自己本来的面貌客观地存在着,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也就是说,无所谓客观世界是否具有模糊性,模糊性源自人类的认知。认知语言学家认为,认知是基于身体经验的,是建立在我们对世界的经验以及对世界的方式的感知和概念化的基础之上的。由此,语言的模糊性也是基于我们对世界的经验、感知和概念化的模糊性。所以,我们认为,模糊语言是人类认知活动的产物。英语和汉语作为人类自然语言的组成部分,当然具有自然语言的共性。因此,英汉语言的模糊性是人类认知活动的产物,英汉模糊限制语的产生根源也是人类的认知。 三、英汉模糊限制语的语用分类 语言的模糊性是自然语言的一种基本属性,也是英汉语言的共性。因此,模糊限制语在英汉语中都十分常见。模糊限制语可从不同的角度分类,例如,Zadeh (1965:338~353)从语法角度将其分为四类;陈林华、李福印(1994:55~59)按其语义特征将其分为五种主要类型。另外,对模糊限制语还可以从词性、结构和句法功能等方面进行划分,限于篇幅,本文着重讨论模糊限制语的语用分类。我们赞同苏远连(2002:29~32)的观点,认为汉语的模糊限制语的分类可以按照英语的语用分类标准。根据何自然、冉永平(2009:178~184),模糊限制语的类型包括变动型模糊限制语(approximators)和缓和型模糊限制语(shields)。

模糊语言语用功能

模糊语言的语用功能探析 摘要:语言的模糊性是人类自然语言的本质特征之一。模糊语言,是指语言表达式所呈现出的不精确现象,或指带有模糊性的自然语言。语言作为思维的载体、客观世界的表现形式,不可避免地具有模糊性。本文从模糊语言的含糊功能、委婉功能、礼貌功能和缓和功能四个方面进行研究,这对如何正确地理解和使用模糊语言,成功地进行言语交际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模糊语言;语用功能;模糊性 一、引言 模糊语言研究是在美国学者查德( lofti zadeh,1965)的模糊集理论( fuzzy-set theory )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个新兴的语言研究领域。自20 世纪90 年代以来,模糊语言学作为研究模糊语言的主要学科引起语言学界的广泛关注[1]。著名的语言学家汤姆斯(j. thomas)认为,语言模糊指的是说话人在特定语境或上下文中使用不确定的、模糊的或间接的话语向听话人同时表达数种言外之意的现象。王希杰在他的著作中也提到,说出来的话或写出来的文章有两种以上解释的可能性,这便是模糊语言。归根到底,模糊语言的含义不够细致精确,让听话人产生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联想和推测[2]。模糊语言主要是指带有模糊性的自然语言,或指语言表达式所呈现出的不精确现象。在交际中,语言有时虽然是模糊的,但它并不影响有效的交际,其丰富的语义内涵和语用功能往往可起到精确语言所不能及的表达效果。

二、模糊语言的语用功能 语言的模糊性并不会妨碍交际,事实上,日常的言语交际中,需要大量的模糊词语,正如波兰语义学家沙夫指出:“交际需要词语的模糊性,这听来似乎是奇怪的。但是,假如我们通过约定的方法完全消除了词语的模糊性,那么,我们就会受到如此大的限制,而结果就摧毁了语言的目的,人的交际很难进行,因为我们用以相互交际的那种工具遭了损害(《语义引论》中文本: 355)” [3]。事实上,语言的模糊性并不影响人与人的信息交流,恰恰相反,正是这种模糊性在交际中起到了积极作用,使得自然语言更具有表现力。所以,模糊语言具有含蓄、委婉、礼貌和缓和等语用功能。 (一)含蓄功能 在人们的日常交际中,语言并不一定是越精确越好,有时也需要使用模糊语言。模棱两可的词句可作多种解释,具有较大的灵活性和开放性,使说话人处于相对有利的交际地位[4]。有时候出于面子的考虑,说话人会使用概括或笼统的说法,其中最典型的就是当别人问起工资时,一些人会将不足1500 元(如1457 元)的工资说成1500 元,这种笼统的说法既可照顾到说话人的面子,又可使表达较为简约。如: a: does mary still study in the school? b: i am glad to tell you that mary has just received a degree.

[幽默在英语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英语课堂小游戏

在英语教学过程中,作为教育者的我们经常会发现,在课堂中,我们已经将许多的教学知识点、语言点、语法规则详尽地教给了学生,但很难达到我们想要的效果。究其原因,是因为学生很难记住这些不是本族语言的东西。 我们如何才能让学生对所教授的知识点留下深刻的印象呢?在教学中,许多教师都试着用平时收集的英语幽默笑话、妙趣句子或者有趣的谜语来讲授英语中某些语言现象,这样不仅能让学生提高学习英语的兴趣,还能让他们对所涉及的语言点有比较透彻的了解和掌握,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笔者将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分析。 一、一词多义在幽默中的体现 英语中,许多词有一词多义的现象,如果学生不记住单词的多种意思,在做词义猜测题的时候常常会卡壳,不清楚与上下文最贴切的意思。 如在教授saw这个词的时候,我们知道,saw是see的过去式和过去分词,但是它还有另外的意思。及物动词 vt. 锯;锯开;锯成。The dead branches were sawed off. 枯枝被锯掉了。拉锯般来回移动;拉(曲调)。不及物动词 vi.用锯,拉锯;锯开。名词 n. 锯子;锯条。锯齿状部。在教学中,如果我们只是一味地叫学生呆板地记忆这些意思,学生多半会忘记。其实我们使用一句幽默的话,就可以帮助学生掌握这个词了。让学生猜这句话的意思I saw a saw saw a saw.随后我们可以告知学生,这句话里面的几个saw有着不同的意思或词性。解释这句话的意思我看见一把锯子锯了另一把锯子。这样学生就可以很清楚地了解这个词的用法了。为了加深印象,可以让学生多次大声诵读这个句子。 还有,英语单词大都多“性”多“义”。让学生孤立地记忆,远不及让学生记住一些有趣味的英语句子。例如 “Would the person who took the step ladder yesterday kindly bring it back or further steps will be taken.” (昨天拿走梯子的人请速归还,否则主人将采取进一步措施。) 句中采用了step的不同意思,让学生们记忆深刻。 二、用幽默说明英美语言表达上的差异 在英语某些短语的教学中,可以用一些幽默笑话让学生在轻松搞笑中掌握短语的不同意思。比如向学生讲授英美两个国家对于“第一层楼”的表达的时候,我们可以选用这样的笑话 某饭店男厕所在第一层,女厕所在第二层。 American woman: Where is the toilet? Chinese clerk: On the second floor.

模糊限制语

模糊限制语的语用研究 1. 引言: 语言的模糊性是人们的主观世界对客观事物认识的结果,它在言语交际过程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人们在日常生活和劳动生产时常常会自觉或不自觉地使用一些不严谨的、不确定的、或不明晰的词语来进行交流。而语言又是无边无际,变化无常,它可以视不同的语境运用不同的词汇或结构表现出说话者各自的意图和丰富的内涵。如果没有模糊性,交际就会受到一定的制约,从而达不到交流的目的。语言具有精确性和模糊性的双重特性。而精确性和模糊性这对对立的概念又是相互依存和相互联系的。只用精确的词语来描述一件事或一个客体,语言就会显得过分公式化,从而失去语言应有的生动性、丰富多样性。 2. 模糊限制语的概念: 模糊限制语(hedges)这个术语最早出现在拉可夫(G. Lakoff) (1972)的开创性专题论文“模糊限制语:语义标准和模糊概念逻辑的研究”(Hedges: a study in meaning criteria and the logic of fuzzy concepts)一文中。模糊限制语用来指一些“有意把事情弄得更加模糊或更不模糊的词语”。拉可夫(G. Lakoff) (1972)将其下的定义是:模糊限制语(hedges)是一些有意把事物弄得更加模糊或更不模糊的词语(words whose job it is to make things fuzzier or less fuzzier)。20世纪80年代中期,我国英语界对模糊限制语的某些功能进行了初步探讨。模糊限制语有其独特的语义特征和丰富的语用功能,这都是其它词语无法替代的。对模糊限制语进行全面深入的研究,不但对促进语义学和语用学的进一步研究有一定的理论意义,而且对恰当地使用模糊限制语进行有效的交际颇有实用价值。 3. 模糊限制语的分类: 英语中构成模糊限制语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例如,某些形容词、副词、非人称短语,情态动词,感觉动词等等,都可以充当模糊限制语或起到模糊限制语的作用。模糊限制语的行为不同,所使用的模糊限制手段或方式也就不同。从语用功能角度来看,模糊限制语可分为两类。一类模糊限制语对话语结构的内容进行某种程度的修正或给出一个大体的变动范围,或是对话语本身进行模糊限制,即称为变动型模糊限制语(approximators);而另一类不对话语的内容进行限制,而是表明话语的内容与说话人之间的关系即对说话者本人进行模糊制,称之为关系型模糊限制语(Shields)。 3.1 变动型模糊限制语 变动型模糊限制语影响话语的真值条件,可以改变甚至取消话语的原意。这

商务英语信函中模糊语言的积极功效

从顺应理论角度探讨商务英语信函中模糊语言的积极功效Analysis of the Positive Functions of Vague Language in English Business Correspondencefrom the Perspective of Adaptation Theory 邱志华1,江玉超1,朱小玉2( 1.南昌航空大学国际教育学院,江西南昌330063; 2.江西农业大学外国语学院,江西南昌330045) 摘要:模糊语言在商务英语信函中是一种常见的语言现象,它的使用是对实际商贸需要的顺应。采用Verschueren 的顺应理论对商务英语信函中的模糊语言现象进行顺应性解释,并以顺应理论为框架,探讨模糊语言在商务英语信函中所起到的积极功效。 关键词:商务英语信函; 模糊语言; 顺应理论; 积极功效 在国际商务交际中,大量的业务磋商和市场信息都是通过信函来实现的。作为贸易双方商业交易的凭证性文件,商务信函直接关系着双方的切身利益,因此,商务信函的语言一贯力求精确、严谨,在商务英语信函中似乎不能用模糊语言,避免因语言模棱两可造成的经济损失。然而,在实际的商务交际中,模糊语言却比比皆是。在特定的商务语境中,人们常常使用模糊语言,以便在不明确之中准确诠释自己的动机,实现预期的交际目的。模糊语言是一种内涵丰富、中心意义明确但又缺乏清晰范围边界的语言表达形式。[1]它有广义与狭义之分。所谓的广义模糊语言,是指语言中的模糊性; 而狭义的模糊语言则指具体的模糊词语或模糊结构,本文侧重研究狭义的模糊语言。在商务英语信函中,模糊语言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语言表达的礼貌性和得体性,“使商务交流更具灵活性、外交性和策略性”。[2]而模糊语言这些强大的语用功能则往往是对商务交际中写信人交际动机的顺应。本文拟从顺应理论的角度探讨商务英语信函中模糊语言的积极语用功效。 一、顺应理论概要 1999 年国际语用学会秘书长Verschueren 在其新著《Understanding Pragmatics》中提出了顺应理论。该理论认为,“语言的使用过程就是不断地对语言形式和策略作出选择的过程”。[3]与语言选择形影不离的是语言的顺应。选择是手段,顺应是目的和结果。人类之所以能够在语言使用过程中不断作出选择,是因为语言具有互相联系不可分割的变异性、商讨性和顺应性三大特征。变异性是指语言具有一系列可供选择的可能性; 商讨性是指语言选择在高度灵活的语用原则和语用策略的基础上完成的; 顺应性是指语言使用者能从可供选择的不同语言项目中作出灵活的选择,从而满足交际的需要。交际者为了达到交际目的,要不断地对语言内部、外部各种因素进行顺应。 二、模糊语言在商务英语信函中的表现形式 在商务英语信函中,模糊语言被广泛应用。最常用、最典型的模糊语言主要体现于模糊词与结构型模糊语言的使用。模糊词是指词汇意义或语义边界模糊的词。结构型模糊语言是信函书写者为了语言表达的委婉含蓄而构成的句型,主要包括被动结构和否定结构。 (一)模糊词 模糊词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 1) 词义界限模糊的名词,常见颜色词和表时间概念的词,如evening 和night。( 2) 表示程度的形容词,如hotdeep,beautiful,good,excellent 等。( 3) 数量词,如several,tens of thousands 等。模糊限制语。其中,模糊限制语在商务英语信函中最为常用。模糊限制语是一些“把事物弄得模模糊糊的词语”。[4]模糊限制语能够就话语的真实程度或者就其涉及的范围对话语的内容进行修正,也可表明发话者对话语内容所作的直接主观测度,或者提出客观依据,对话语作出间接的评估。常用的模糊限制语有sort of,really,to some extent,roughly,approximately,about 等。

模糊限制语的语用分析

模糊限制语的语用分析 摘要:语言的模糊性是自然语言和人工语言的一个重要区别,模糊语言广泛存在于自然语言的使用中。本文首先介绍了两类模糊限制语,然后试图就模糊限制语的使用分别从会话含义,合作原则及礼貌原则等视角进行语用分析。 关键词:模糊限制语;语用;会话含义;合作原则;礼貌原则 1.引言 1965年美国控制论专家扎德(L.A.Zadeh) 创立了著名的模糊集合论(Fuzzy Sets Theory),一举推翻了亚里士多德的经典排中律,对语言学的研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模糊语言学就是模糊集合论与现代语言学相结合形成的一门新兴学科,它运用模糊集合论与现代语言学的基本原理来分析语言的模糊性。(吴世雄,2001:7)人类语言学和认知的模糊性是任何科学理论所无法回避的重大问题,其意义远远超出了一个学科的范围。在现今的欧美学术界,模糊语言研究已成为认知语言学,甚至是认知哲学和认知科学的重要组成,模糊语言在中国起步于70年代末,伍铁平教授被公认为中国模糊语言的开拓者,他的“模糊语言初探”和“模糊语言再探”(分别刊在《外国语》1979年第4期和1980年第5期)是国内最早运用扎德的模糊理论来研究语言模糊性的论文。(吴世雄,2002,4:435-36)语言的模糊性是语言的基本属性,它广泛存在于自然语言之中。语言的含糊只有从语用角度去分析才有意义,语用含糊是从语言的使用和理解的角度讨论语言的不确定性,言语交际中语言含糊的研究包括那些看似词汇,实际上是话语的“模糊限制语”,以及其他以为只是“语义模糊”而实际上是语用含糊的现象。(何自然,2000.1:7) 2.模糊限制语(Hedges) 模糊限制语作为模糊语言家族中的一员最早由George Lakoff提出,Lakoff( 1972:195)认为模糊限制语就是一些“把事情弄得模模糊糊的词语”(Words whose job is to make things fuzzier or less fuzzy)。由于研究角度和方法的不同,对模糊限制语的分类也各不相同。E. F. Prince(1982)等从语用学的角度把模糊限制语分为缓和型模糊限制语和变动型模糊限制语两大类。 2.1缓和型模糊限制语(Shields) 缓和型模糊限制语是不影响话题的真值条件,即不改变话语结构的原意,说话者本人或他人就话题内容做主观猜度而使其肯定语气趋向缓和的词语,这类模糊限制词又可分为以下两种: 2.1.1直接缓和语(Plausibility Shields) 直接缓和语指说话者本人就话题内容作直接猜测或持有猜疑的态度。包括:I think, I suppose, I am afraid, I wonder, as far as I can tell, hard to say, seem, probably等等。例如: 1) And I think we can probably just finish the work before evening…As far as I can tell you right now, we can start at once. 2) I was afraid that I can not be here tomorrow. 2.1.2间接缓和语(Attribution Shields ) 间接缓和语不表示说话者本人的直接推测或猜疑,而是引用第三者的看法间接地表达说话者对话题的态度,这类限制语包括:It’s said that…, as is well known, the possibility would be…, someone says that…, according to sb等等。例如: 3) According to Dr. Smith, there was a dramatic response after medication.

模糊限制语的语用功能及其在英语教学中的作用

模糊限制语的语用功能及其在英语教学中的作用 摘要:模糊限制语是语言交际中的普遍现象,本文从英语语言学的角度,分析了模糊限制语的语用功能及其在英语教学中,对学生对语言的理解、交际、阅读、写作等方面的作用。 关键词:模糊限制语语用功能英语教学 引言 自1965年加利福尼亚大学的查德(L.A. Zadeh)教授发表《模糊集》(Fuzzy Sets)以来,模糊理论在语言学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产生了模糊语言学、模糊语义学等学科。赋予语言的模糊性是语言的一种内在特征,其丰富的语义内容和语用功能是其它词语无法代替的,因此,它为越来越多的语言学家所关注。本文从模糊限制语言的语用功能及其在语言教学中的作用进行讨论。 1、模糊限制语 模糊限制语(hedges)指一些“把事物弄得模模糊糊的词语”(https://www.wendangku.net/doc/5215986370.html,koff, 1972)。它包括词、词组或结构,我们统称为模糊限制语,而非仅限于模糊限制词,主要目的是希望突出它们的语用特征。它可以就话语的真实程度或涉及范围对话语的内容进行修正,也可以表明说话人对话语内容所作的直接主观测度,或者提出客观根据,对话语做出间接评估等。因此,模糊限制语影响到话语的语用功能。 模糊限制语的语用功能: 模糊限制语有着独特的语义特点,它促进了语义学和语用学理论的深化。模糊限制语不仅具有模糊语句信息的功能,而且在使话语接近于真值条件、缓和话语及模糊限制语的精确话语信息等方面的语用功能。 (一)模糊限制语接近于真值条件的语用功能 在模糊限制语中,变动型模糊限制语一般属于逻辑语义范畴,它可以改变话语的真值条件。试比较: (1) a. A robin is a bird. (真) b. A robin is sort of a bird. (假) c. A chicken is a bir d. (接近于真) d. A chicken is sort of a bird. (真)

模糊语言的产生及语用功能

模糊语言的产生及语用功能 模糊语言广泛存在于言语交际之中,本文结合会话原则中的违反合作原则的情形探讨模糊语言的产生,并进一步分析模糊语言的语用功能,即模糊语言会给人以意境美的感受。 标签:模糊语言合作原则审美特征违反 一、模糊语言的定义 Piece通常被认为是模糊语的最早提出者(Joanna Channell,2000:7)。Piece (1902)认为:“当事物出现几种可能状态时,尽管说话人对这些状态进行了仔细的考虑,实际上仍然不能确定是把这些状态排除于某个命题之外还是属于这个命题,这时候,这个命题就是模糊的。”Linda Claire Burns(1991)也从正反两方面给模糊下了定义,她认为“非模糊词就是有明确界限的词,它能区分物体能否被包含在这个词的所指范围内,但是如果一个词的正确定义允许难以确定的模棱两可的情形出现,那么这个词便是模糊的。”英国哲学家罗素(Bertrand Russell)在《论模糊性》一文中明确指出“整个语言或多或少是模糊的”。语言学家索绪尔、萨丕尔、布龙菲尔德等也对语言的模糊现象发表过许多精辟的见解。模糊语言有广义和狭义之分(陈治安、文旭,1996),所谓广义的模糊语言是指语言的模糊性。Schaf(1960)也指出:“一种语言如果完全没有模糊性,该语言将是枯燥乏味的。言语交际中的语用模糊现象十分普遍(Foolen,1991;Thomas,1995;俞东明,1997;Franken,1997;Zhang,1998;Fredsted,1998),人们经常使用模糊限制语(hedges)。根据Lakoff(1972)的定义,模糊限制语就是指一些把事情弄得模模糊糊的词语。 二、合作原则违反与语用模糊分析 美国哲学家Grice在《逻辑与会话》(1967)中提出合作原则。Grice认为,在所有的言语交际活动中,为了达到特定的目标,说话人和听话人之间存在一种默契,一种双方都应该遵守的原则,为了交际需要,双方都应共同遵守这些基本原则。 合作原则包含四条准则:数量准则,使自己所说的话达到(交谈的现时目的)所要求的详尽程度;强调语言表达的充分性。不能使自己说的话比要求的更详尽。也就是不能出现语言冗余。质量准则,规定说话的真实性。关联准则规定说话要贴切、切题。方式准则规定不用语义含糊的词语,避免晦涩、赘述和歧义;说话要简明有条理。 合作原则通常被认为是言语交际中的基本原则。一般来说,人们在言语交际中都只因有了合作的愿望才将交际顺利进行下去,即人们在交际中通常都是遵守合作原则的。但不可否认,在交际中有很多情形是违反合作原则的。在此我们要探讨的问题是违反合作原则所产生的语用模糊现象。Grice曾经解释人们在交际

英语幽默的语用分析

最新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都是近期写作 1 论《呼啸山庄》中的意象 2 中学生英语互助学习研究 3 On Human Nature in Frankenstein 4 从《简?爱》的多译本看中国两性关系的变化 5 二战后大萧条对美国社会福利的影响 6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Love and the Development of the Protagonists’ Characters in Great Expectations 7 文档所公布各专业原创毕业论文。原创Q 95 80 35 640 8 浅析翻译中的文化缺省及其补偿策略 9 师生关系与学生英语学习积极性之关联性探析 10 The Embodiment of Xu Yuanchong’s“Beauty in Three Aspects”in the English Translation of Poetry of the Tang Dynasty 11 An Analysis of English Euphemisms Used in Literary Works 12 英汉禁忌语对比分析 13 目的论视角下英语电影片名的翻译 14 论《哈姆雷特》和《麦克白》中的超自然因素 15 王尔德唯美主义对现代消费文化的启示--以《道林格雷的画像》为例 16 浅析电影《我是山姆》中的反智主义 17 中式菜谱的翻译 18 Pragmatic Study on the Humor Effect in The Big Bang Theory 19 A Comparison of the English Color Terms 20 孤独的精神探索者——《月亮和六便士》和《刀锋》中主人公形象分析 21 丘吉尔《就希特勒入侵苏联发表的讲话》的修辞赏析 22 The Dilemma of Career Woman in The Millstone 23 基于关联理论的英式幽默研究--以《哈利?波特》为例 24 《愤怒的葡萄》里人性的光辉 25 On English Translation of Chinese Menu and the Connotation of Chinese Culinary Culture 26 A Linguistic Analysis of Barack Obama’s Inauguration Sp eech 27 美国梦的文化观察 28 《榆树下的欲望》之农场意象--基于生态女性主义的分析 29 从英汉习语视角看中英文化差异 30 A New Woman’s Journey in To the Lighthouse 31 中式菜单英译的研究 32 从中西方文化的比较中谈英语隐喻的汉译 33 General Principles and Features of Legal English Translation 34 论双性同体理论下的《达洛卫夫人》 35 英国贵族精神和绅士教育研究 36 英语教学中的跨文化意识的培养 37 在英语口语教学中提高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 38 英语专业学生议论文写作中连接词使用情况研究 39 论《哈利波特》中的情感结构 40 中美高校校园文化对比

语用模糊探析

语用模糊探析 模糊性是人类思维的本质特征之一,那么作为人类思维的直接现实的语言不可避免地带有模糊性。在自然语言中,模糊是绝对的,普遍的。在人类生活中,有许多概念本身就是模糊的,而且模糊在修辞中会起到精确所无法达到的作用。在语言交际中,一般要求语义精确,听起来清楚明白,但有时模糊语言更具表现力,能取得更好的交际效果。模糊语言的价值应该更多体现在其语用功能上,体现在与语境的相互作用上。说话者通过模糊语言的使用以求达到其交际目的,而这一交际目的的实现与否还取决于听话者能否理解模糊言语下的隐含意义。 一、语用模糊 尽管对语言模糊性的研究颇多,但主要是对静态语言的研究,对语义模糊的研究,那么究竟什么是语用模糊呢? 沙夫(1960)认为:“在客观现象中,在语词所代表的各类事物(和各类现象)之间是有过渡状态的,这些过渡状态交界的现象,说明了我们所谓的语词的模糊性的根源”。简单说来,模糊性就是事物间的边界是区间而不是边线,而词语是有一个有限的应用区间的,但由于这个区间不能截然地和另一个区间分开,这就构成了语言的模糊性。语言模糊是语用模糊很大的一个源头,但语用模糊并不仅仅由语言模糊造成,因为语用涉及的是个没有方向滚动的立体,主体(人)、语词(能指)和客观事物(所指),以及在这一过程中的综合因素。无论是哲学家、数学家,还是语言学家们给模糊性或词语模糊下定义时,都仅仅考虑的是客观世界本身的模糊性或词语本身由于有限而造成的模糊性,独独没有因为主体而造成的模糊性。其实像语用学和语义学的最大区别一样,考虑人的因素是至关重要的。因为由于人的参与,一切都活了起来,不仅仅因为人本身的因素,还因为具体的动态语用过程。吴涌涛说:“模糊性是怎样产生的?模糊性应从符号、符号所指和符号使用者三个方面来考虑”,这正好说明模糊产生的根源不仅在于客观(符号所指对象),不仅在于主体(符号的使用者),也不仅在于符号(语言),而是客体和主体在语言中相撞的结果,这其实就是语用模糊定义的雏形。何自然认为:“语用模糊是从语言的使用和理解的角度谈语言的不确定性。”而笔者更倾向于“语用模糊是指说话人在特定语境或上下文使用不确定的,模糊的或间接的话语向听话人表达数种言外行为或言外力的现象。 二、语用模糊的言外行为的实现 (一)会话原则的遵守 根据Sperber和Wilson的关联理论,会话有随意程度方面的差异,可按程度分为原意或刻意交谈( literal talk)和随意言谈( loose talk)。刻意交谈是说话者的“断言”,表达的只是话面意义,仅仅给出其命题信息,不具有言外之意。但是,人们在言语交际中,除了很少的一部分言谈是刻意要求按原意去理解之外,大都是比较随意的,都不同程度地含有模糊的现象。随意言谈与原意有不同程度的距离,充满了语言的不确定成分,除话面意义之外,它包含了一定的交际功能,或不确定的意义,随意交谈成为交际双方交际时默认的原则。对说话者而言,他认为对

商务英语信函中模糊语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商务英语信函中模糊语 篇一:模糊语言在商务英语信函中的语用功能 模糊语言在商务英语信函中的语用功能 [摘要]通过对大量商务信函范文文本的分析,模糊语言广泛应用与多种商务信函中。模糊语言的恰当运用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语言表达的灵活性,使得商务信函更加礼貌、得体,获得了良好的交际效果。 [关键词]模糊语言商务信函语用功能 引言 众所周知,商务英语信函的语言力求准确严密,清楚易解,避免模棱两可,似是而非,以免引起双方的误解。至今为止,中外许多学者都相继提出了商务英语信函的写作原则,即7“c”原则。由此看来,商务英语信函似乎不需要模糊语言。然而,模糊语言在商务英语信函范中的应用却不胜枚举。它看似模糊,实则具体,囊括了更宽的范围,防止产生漏洞,对经贸双方的活动都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一、模糊语言概述

人类语言中,许多词语所表达的概念都是没有精确边缘的,即都是所谓的“模糊概念”。人们在交际活动中,经常自觉不自觉地使用许多模糊概念和表达模糊概念的模糊词语。因此,“在一定意义上我们可以说,没有模糊词语,便没有人类的自然语言”(伍铁平,1999:364)。模糊性是现实世界的基本特征和常规现象,作为客观地反映现实世界的语言必然会带有模糊特性;另一方面,出于语言表达的策略考虑,人们也常常故意使用一些语义模糊的词语以适应不同的交际需要。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学术界对语言的模糊性根源就一直存在着争论。近年来,有关文献对此问题作了总结,归纳起来不外乎三个方面:客体、语言和认识主体。吴世雄和陈维振(20XX:7-14)总结了我国模糊语言学发展初期国内学者对语言模糊性产生根源的看法,认为语言模糊性是主体在认识客体世界过程中与之相互作用的结果在语言上的反映。吴涌涛也认为:“模糊性产生的根源不仅在于客体,不仅在于主体,也不仅在于符号(语言)本身,而是主体和客体在语言中相互碰撞的结果,是三方面的特点同时决定的,不能只从单方面讨论模糊性”(转引自李文戈,武柏珍:20XX)。 二、模糊语言在商务英语信函中的运用及其语用功能 作为专门用途英语,商务信函有着自身特点。如在叙事时多用直笔而不用曲笔;议论时不广征博引而是简略概说;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