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郭店简从“ ”之字考释(1).

郭店简从“ ”之字考释(1).

郭店简从“ ”之字考释(1).
郭店简从“ ”之字考释(1).

郭店简从“ ”之字考释(1)

郭店简从“ ”之字考释

廖名春

郭店楚简有所谓“殜”字,两见於《穷达以时》简二,两见於《语丛四》简三,一见於《尊德义》简二十五。《穷达以时》与《语丛四》的四字,《郭店楚墓竹简》一书的释文都读为“世”,只是对《尊德义》的此字有点疑问。[1]裘锡圭先生认为:古文字多借“法”為“廢”。“世”、“枼”在古音上的關係,與“廢”“法”相類,與“蓋”“盍”也相類,所以“殜”可讀為“世”。[2]

这些意见目前已为学界广泛接受,但也有一些不同的声音。

如刘信芳就将此字隶定为“ ”,認為該字右部為“桀”之省形,在《穷达以时》裡讀如“傑”;在《尊德义》中读如“列”,“列”字从“歹”聲,而桀、歹古讀音近。[3]

黄锡全则认为:《窮達以時》簡二的“殜”字,依字義可釋讀為“世”。所从的“世”當是省形或者以“止”為聲。但這不等於凡是與此相近的字形都可釋為从“世”。有的有可能从亡。

[4]李锐依此将字隶定为“ ”[5]。

上述意见都有值得肯定之处,但也都存在一些问题,值得深入探讨。

笔者认为此字的右上构件当为“止”而非“世”或“亡”等,因此当隶定为“ ”,而不能隶作“殜”、“”或“”。从字形看,此字的右上构件确实是“亡”[6]。但据此隶定为“3”,除以“殜”之形讹外,很难解释上述文例。刘信芳以为该字右半与包山簡129、170,《鄂君啟節》从“枼”之字不同,不容相混。[7]是正确的。但隶定为“”,也主观性太强,难以信从。“止”与“亡”形近,隶定为“”在字形上不如隶定为“”,但较隶定为“殜”显然更为逼真。特别是在训解上,较之“殜”、“”或“”更为优长。

《郭店楚墓竹简》将此字读如“世”,在《语丛四》简三的文例中,可以说是勿庸置疑。“言之善,足以终世。三世之富,不足以出亡。”将“世”换做别的什麼,显然难以通过。

《窮達以時》簡二的两“”字,由於简十四、十五皆有从之从日的“时”字在,显然不好再读为“时”,更何况“世”与“时”义本相通。笔者曾指出:简文“时”有时又称为“世”,《荀子·宥坐》有此例。如“不遇世者众矣”,即上文“不遇时者多矣”。[8]因此,“世”即“时”,简文的“有其人,無其,雖賢弗行矣。苟有其,何慬之有哉”即“有其人,無其世,雖賢弗行矣。苟有其世,何慬之有哉”。读“”为“世”,在《窮達以時》簡二中,应该也不会有问题。

但在《尊德义》中,将“”读为“世”,显然不通。《尊德义》简二十四、二十五有关的简文,《郭店楚墓竹簡》一书的釋文作:“非豊(禮)而民兑(悦)此少(小)人矣。非侖(倫)而民備(服),殜(世?)此亂矣”。[9]李零作:“非禮而民悦哉,此小人矣。非倫而民服,世此亂矣。”[10]陈伟则釋讀為:“非禮而民悅戴,此少人矣。非倫而民服,世此亂矣。”注:戴,本从“才”从“心”。似當讀為“戴”,擁戴義。《左傳》文公十一年:“是以堯崩而天下如一,同心戴舜,以為天子。”《國語·周語上》:“庶民不忍,欣戴武王。”此,乃,則。[11]劉信芳则標點為:“非豊(禮)而民兌(悅)5(慈?),此小人矣。非侖而

民備(服),此亂矣。”将“”释为“”而讀為“列”,云:“列,等比也”,“列”字从“歹”聲,而桀、歹古讀音近。[12]

案:李零将“哉”字归上读,陈伟将

“”读为“戴”,都是非常好的意见。

“悦戴”义近连言,文献有载。《文选》卷四六王元长《三月三日曲水诗序》李善注:“《吕氏春秋》曰:‘颛顼生於若水,乃登为帝。’又曰:‘舜陶於河滨,钓於雷泽,登为天子,贤士归之,万人誉之,陈陈殷殷,无不戴悦。’高诱曰:‘殷,盛也。’《吕氏春秋》曰:‘舜为天子,辄辄,莫不戴悦。’高诱曰:‘,动而喜貌也。’殷殷,或为,故两引之。辄,知叶切。,仕勤切。”[13]高诱和李善所见之《吕氏春秋》里,“戴悦”连言两见。唐常衮《为李大夫谢御製诗表》:“无任感戴悦豫之至,谨奉表陈谢以闻。”[14]权德舆《谢停赐口脂等表》:“无任感戴悦怿之至,谨奉表陈谢以闻。”[15] “感戴悦豫”或“感戴悦怿”,都是唐人官场里的套话,其义与“戴悦”同。宋英宗時知諫院傅堯俞論河北差夫状曰:“能固結其心而使之欣戴悅服。”[16]宋神宗熙寧三年知鄧州呂誨上奏曰:“生民悦戴,仁惠淪於骨

髓。”[17]“悦戴”即“戴悦”。因此,将简文“兑”读为“悦戴”,当属可信。

由此看“非侖而民備此亂矣”句,《郭店楚墓竹简》的断句,可谓不辞。“此亂矣”与上“此小人矣”相应,“備”也当与上“悦戴”相应。因此,“”字当归上读,此句当读为:“非侖而民服,此亂矣。”刘信芳将“”释为“”而读为“列”的意见虽不可取,但他的断句显然较各家为优。

笔者认为“服”的释读,只注意有“”字的简文,是难以解决的。我们应该把目光放宽点,扩展到所有从“”字的考察上。

今本《礼记·缁衣》有“慎惡以御民之淫”说,郭店简《缁衣》简六作“ 亚肓民涇”,《郭店楚墓竹簡》释文为“慬(謹)亚(恶)以民涇〈淫〉”[18]。裘锡圭先生认为:字上部與《窮達以時》篇二號簡“殜”字右旁相同,似當釋為“渫”。《說文》:“渫,除去也”。

[19]李零认为此字从亡,为阳部字,疑以音近借為“御”。[20]刘信芳认为字从水,作聲,古人治木以水浸泡,故“柞”或從水作,引申為“治”。字讀為“作”,亦通。今本作“御”,失之遠矣。[21]陳偉认为此字在“水”形以上的部分,與《說文》“困”字古文相似。應可釋為“涃”,讀為“困”。困有阻礙的意思,與“御”義相近。因而郭店本於此大概是用了一個形異義近的字。[22] 黃錫全认为此字釋讀有兩種可能,一是從“亡”,一是從“困”或“根”。兩相比較,考慮到諸字音近的關係,从亡一說,長於从困。[23]虞萬里认为郭店簡《六德》有“道杗”一詞,杗字與此字上半字形相同,故此字釋作从水、杗聲較妥。[24]笔者一九九九年九月在西北大学召开的中国思想史学科建设研讨会上提交的《上海博物館藏〈孔子閒居〉和〈緇衣〉楚簡管窺》一文[25]曾指出:“ ”字從虍魚聲,與“御”音同,故能通借。“ ”字從“止”從木從“水”,疑從“止”得義。而“止”、“御”義近,故可通用。但從上博簡之“ ”字看,故書當作“御”。[26]现在看来,笔者说“”读为“止”,“止民淫”同於“御民淫”;以“御”为本字,还是可以成立的。

由郭店《缁衣》简六的“()”通“御”,可推知《尊德义》简二十五的“”也可通“御”,因为“”、“”都从“”。这样,《尊德义》简二十五的“非伦而民服,此亂矣”,就可读为“非伦而民服御,此乱矣”。“服御”连言,文献有载。《战国策·赵策四》:“叶阳君、泾阳君之车马衣服,无非大王之服御者。”[27]嵇康《琴赋》:“永服御而不厌,信古今之所贵。”[28]“服御”即使用、役使。此义係从驾驭车马引申而来。《荀子·王霸》:“王良、造父,善服驭者也。”[29]“服驭”即“服御”。所谓“御”、“驭”即“乘”。“服御”与《周易·繫辞》之“服牛乘马”之“服”、“乘”同。《大戴礼记·子张问入官》:“欲民之速服也者,莫若以道御之也……不以道御之,虽服必强矣。”[30]《孔子家语·入官》近同。此“服”、“御”对举,用法与简文近似。特别是後一句,“不以道御之,虽服必强矣”,与简文意思更是惊人相似。“不以道御之”即“非伦”;“虽服”即“而民服”;“必强矣”即“此乱矣”,王聘珍解诂:“强,勉强也。”[31]勉强就会生乱。由此可

知简文是说不合人伦百姓却服从而受其役使,就会造成混乱。与简文上句“非禮而民悅戴,此小人矣”完全相应,“悅戴”是复词义

近,“服御”也是复词义近。

当然,将“”、“”读为“御”,文

义儘管无碍,但还有语音上的困难。“”、“”从止得声,止古音为之部章母,御为鱼部疑母,相距太远。不过,《诗经·鄘风·蝃蝀》、《小雅·巷伯》有之、鱼合韵例[32],可能当时某些地区之、鱼音近,故可相通。何琳仪说“驭”字战国文字有右从马,左上从午,左下从止者,可隶作“ ”[33]。“午”为声符,马、止为义符。因为“御”字本来从辵,“”字之止当从“御”字所从之辵出。但有没有将止当成声符的可能呢?如果在某楚方言裡,之、鱼音近,书写者就有可能在本来以午为声的“驭”字裡增添“止”为声符而成“”字。这样,“御”与从止得声的“”、“”通用,就好解释了。

“世”字古音一般归月部书母[34],但清人孔广居《说文疑疑》载:“昭孔谓世从卉,止声。”[35]吴大澂《说文古籀补》也认为:“世,从十从止,十止为世。”[36]其《世字说》又谓:“古文世从卅从止,见《郘钟》‘世世子孙永以为宝’……或从十止,见《师遽敦》……世止同音,古或相通。”[37]高鸿缙也说:“字从三个十,会三十年之意,止

声。”[38]于省吾进一步揭示:“周代金文有的以止为世(伯尊),有的以杫(从止声,见簋)为世,可见止与世有时通用。……世字的造字本义,係于止字上部附加一点或三点,以别于止,而仍因止字以为声(止世双声)。”[39]由此可知,“世”乃“止”字所孳乳,当从止得声,古音不当归为月部。

懂得“世”从止声,《穷达以时》简二和《语丛四》简三的四个“”字皆从“止”,它们可以读为“世”,自然就无问题了。而郭店《缁衣》简六的“()”字本从“止”,自可以“止”为释。《尊德义》简二十五的“”字读为“止”,与“御”通,则不必读为“世”。

《六德》简二十三至二十六云:“故夫夫,妇妇,父父,子子,君君,臣臣,六者各行其职而憸逆无由作也。观诸《诗》、《书》则亦在矣,观诸《礼》、《乐》则亦在矣,观诸《易》、《春秋》则亦在矣。亲此多也,密此多[也],美此多也。止。”[40]“止”三字如何释读,一直是一难题。《郭店楚墓竹简》一书的释文作“(道)杗止”,裘案:疑“道杗”即以上一篇的篇名,“止”即此篇至此完了之意。“杗”也有可能当释作“柞”或“枼”,待考。[41]李零释文作“道御止”,说:“‘御’,原从木从亡。案此字亦见於《缁衣》简6,读为‘御’。”[42]笔者曾疑“杗”读为“亡”。“道杗止”即“道无止”。[43]涂宗流、刘祖信读为“道世止”,认为“‘世’通‘大’,……‘止’,助词”,译为“道的确博大”。

[44]陈伟认为“道”可讀為“导”,指引导。第二字亦可释为“困”,指阻止,正好是與“导”相反的意思。[45]吕浩仔细审察原简图版,发现字下有一小短划。认为:该短划似不应视为编绳留下的痕迹,而应为重文符号或合文符号(《郭简》中多处用到一短划表示重文或合文)。这样,简文就存在五种释读可能:一、;二、人;三、行;四、人;五、行。根据文例,前三种可能性可先排除掉。第四种释法于上下文义大体一致,上文言“君子不变如道”,“君子如欲求人道”。然而根据文义,《六德》篇所言之“道”皆指“人道”(与“天道”相对),似此处不必明言“人道”。因此,他将所谓“杗”读为“罔”,释作“(道)行杗(罔)止”。以为此处言人道行则诬罔止。[46]

现在看来,简文的第二字与《穷达以时》简二、《语丛四》简三、《尊德义》简二十五的五个“”字的右旁同,也与郭店《缁衣》简六的“”字上部同,得隶定为“”,而不应隶作“杗”或“枼”。李零依《缁衣》的異文将其读为“御”,可从。疑“止”当读为“之”。两字音同形近,文献通假屡见。“—止”可读为“行道御之”。“—”可视为“行”的合文。“行”可训为言或说。《尔雅·释诂下》:“行,言也。”郭璞注:“今江东通谓语为

行。”[47]清洪颐煊《读书丛录》卷八:“《左氏哀公元年传》:‘因吴太宰嚭以行成。’服虔注:‘行成,求成也。’《管子山权数篇》:‘行者,道民之利害也。’是皆行为言

也。”“欧坩止”即“以道御之”。《大戴礼记·子张问入官》:“欲民之速服也者,莫若以道御之也……不以道御之,虽服必强矣。”[48]《孔子家语·入官》也说:“欲民之速服也,莫善乎以道御之。”[49]《三国志·魏书一》:“吾任天下之智力,以道御之,无所不

可。”[50]《後汉书·东夷列传》:“天性柔顺,易以道御。”[51]又《西羌传》:“知夷貊殊性,难以道御。”[52]《宋书》卷九九:“未有以道御物,教化明厚。”[53]又卷一百:“使君以道御物,前所以怀德而至。”[54]《大唐元陵谥册文》:“伏惟大行皇帝,昭休七圣,临照八极,以至道御群有,以至怀化远方。”[55]皆“道御”连言。此“道”指“夫夫、妇妇、父父、子子、君君、臣臣”,“之”指《诗》、《书》、《礼》、《乐》、《易》、《春秋》“六经”,“道御之”,就是说要以“夫夫、妇妇、父父、子子、君君、臣臣”之“道”来驾驭“六经”,来治“六经”。《国语·周语上》:“百官御事。”韦昭注:“御,治也。”[56]简文上称“故夫夫,妇妇,父父,子子,君君,臣臣,六者各行其职而憸逆无由作也。观诸《诗》、《书》则亦在矣,观诸《礼》、《乐》则亦在矣,观诸《易》、《春秋》则亦在矣”,《诗》、《书》、《礼》、《乐》、《易》、《春秋》“六经”都是载道,都是讲“夫夫,妇妇,父父,子子,君君,臣臣”的,“亲此多矣,密此多矣,美此多矣”,亲近它们就好了,切近它们就好了,珍视它们就好了。[57]“行道御之”,即“言以道御之”,这是对上文文义的概括。意为上文说的就是要以“夫夫,妇妇,父父,子子,君君,臣臣”之“道”来驾驭“六经”。也就是说,上文是讲读经的方法,只有突出“夫夫,妇妇,父父,子子,君君,臣臣”之“道”,才能掌握“六经”的精髓和实质。如做别解,上下文意就衔接不起来,简文就难以讲通。

由此可见,郭店简从“”之字有七,

或读为“世”,或读为“御”,原因就在

於“世” 本从止得声;而在某楚方言里,“御”也与“止”音近。

补记:二零零三年一月十六日上午在荆门市博物馆珍宝馆会议室举行的郭店楚墓竹简研讨会上,我宣读论文後,丁原植先生和馆方商量,调出了《六德》篇第二十六简的原件,发现确如吕浩所言,“”字下有一短划。李家浩先生主张读为“人”;李锐认为也可读为“行”或“行”,私下与我交谈,以为“行道御之”即“以道御之”;陈伟主张读为“道导”,並告知我吕浩早已有发现。而徐在国先生则告据上海简《容成氏》简四十六,“钦”当隶作“蜜”,读作“密”。校清样时,我据以对该文作了修改。

[1] 荊門市博物館:《郭店楚墓竹簡》,北京:文物出版社,1998年5月,頁145、209、174。

[2] 荊門市博物館:《郭店楚墓竹簡》,第145頁。

[3] 劉信芳:《郭店竹簡文字考釋拾遺》,《江漢考古》2000年第1期,頁44。

[4] 黃錫全:《讀上博楚簡札記》,廖名春編:《新出楚簡與儒學思想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清華大學思想文化研究所,2002年3月,頁29。

[5] 李锐:《郭店楚简〈穷达以时〉校释》(稿本),2002年11月。

[6] 详参张光裕等《郭店楚简研究》第一卷《文字编》,台北:艺文印书馆,1999年1月,页45~47。

[7] 劉信芳:《郭店竹簡文字考釋拾遺》,《江漢考古》2000年第1期,第44頁。

[8] 廖名春:《荆门郭店楚简与先秦儒学》,《中国哲学》第20辑,瀋陽:辽宁教育出版社,1999年1月,页44。

[9] 荊門市博物館:《郭店楚墓竹簡》,第174頁。

[10] 李零:《郭店楚简校读记》,《道家文化研究》第17辑,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1999年8月,页522。

[11] 陳偉:《郭店簡書〈尊德義〉校釋》,《中國哲學史》,2001年第3期,頁116。

[12] 劉信芳:《郭店竹簡文字考釋拾遺》,《江漢考古》,2000年第1期,頁44。

[13] 萧统编、李善注《文选》卷四六,北京:中华书局,1977年,页651。

[14] 《全唐文》卷四一八,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年,页1891。

[15] 《全唐文》卷四八四,页2193。

[16] 楊士奇等:《歴代名臣奏議》卷一百六,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17] 楊士奇等:《歴代名臣奏議》卷二六七,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18] 荊門市博物館:《郭店楚墓竹簡》,頁129。

[19] 荊門市博物館:《郭店楚墓竹簡》,頁132。

[20] 李零:《郭店楚簡校讀記》,《道家文化研究》第十七輯,頁485。

[21] 劉信芳:《郭店簡〈緇衣〉解詁》,武漢大學中國文化研究院:《郭店楚簡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湖北人民出版社,2000年5月,頁167。

[22] 陈伟:《上博、郭店二本〈緇衣〉对讀》,《上博馆藏战国楚竹书研究》,上海书店出版社,2002年3月,页419。

[23] 黃錫全:《讀上博楚簡札記》,廖名春編:《新出楚簡與儒學思想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2002年3月,頁28~29。

[24] 虞萬里:《上博簡、郭店簡〈緇衣〉與傳本合校補證(上)》,《史林》,2002年第2期。

[25] 此文1999年10月也在武汉大学召开的“郭店楚簡國際學術研討會”上交流过。

[26] 廖名春:《上海博物館藏〈孔子閒居〉和〈緇衣〉楚簡管窺》,《中国思想史论集》,桂林:广西师大出版社,2000年5月,頁247;又见《新出楚简试论》,台湾古籍出版有限公司,2001年5月,页279。

[27] 诸祖耿:《战国策集注彙考》,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85年,页1112。

[郭店,学派,唐虞之]郭店简《唐虞之道》的学派归属分析

郭店简《唐虞之道》的学派归属分析 郭店楚墓竹简于1993 年冬出土于湖北省荆门市郭店一号楚墓,共有800 余枚,其中有字简共703 枚,大部分完整。1998 年由文物出版社出版了《郭店楚墓竹简》一书。这批古书不同于一般的公文和文书,是由专门的人抄写的。竹简各篇原来皆无篇题,现在的篇题是整理者拟加的。《唐虞之道》是《郭店楚墓竹简》中的一篇,存竹简 29 枚,上端一小部分残缺,其余保存完整。全文赞扬尧舜的禅让,着重叙述了舜知命修身及具有的仁义孝悌的品德。禅让传说在先秦广泛流传,《墨子》《孟子》《庄子》《韩非子》《荀子》《吕氏春秋》等书中都有记录。《孟子万章上》:唐虞禅,夏后殷周继,其义一也,《韩非子十过》:尧禅天下,虞舜受之,《吕氏春秋贵因》:舜一徙成邑,再徙成都,三徙成国,而尧授之禅位,因人之心也,古本《竹书纪年》:尧禅位后,为舜王之。而《尚书尧典》则详细地记录了尧舜禅位的全过程。可见尧舜禅让在先秦时期已经是一个流传广泛的传说,并不限与一门一派的学说。 先秦的众多学派中,真正赞成禅让学说的只有墨家学派和儒家的一些派别。孔子死后,儒分为八,《韩非子显学》:自孔子之死也,有子张之儒,有子思之儒,有颜氏之儒,有孟氏之儒,有漆雕氏之儒,有仲良氏之儒,有孙氏之儒,有乐正氏之儒。但儒家最有影响的后学孟子和荀子并不完全赞同禅让。墨子死后,墨分为三,《显学》:自墨子之死也,有相里氏之墨,有相夫氏之墨,有邓陵氏之墨,故孔墨之后,儒分为八,墨离为三。取舍相反不同,而皆自谓真孔墨。但何家宣扬禅让,何家对禅让有具体的论述,具体情况已不可考,《韩非子》书中也多讲禅让,但对禅让持否定态度。 关于本篇的学派归属,研究者争论较多。或认为本篇属于纵横家作品,或认为本篇属于儒家作品。认为属于儒家的学者中,有人认为此篇为孟子作品,或认为此篇为子思及后学的作品,或认为此篇为儒家作品,但包含了道家、墨家、纵横家等学派等思想。 我们认为,此篇专论禅让,甚赞唐虞之道的禅而不传,对禅让是持肯定并赞扬态度的,这种态度符合儒家学派对禅让的态度。《唐虞之道》开篇唐虞之道,禅而不传。尧舜之王,利天下而弗利也。禅而不传,圣之盛也。利天下而弗利也,仁之至也,此处在颂扬尧舜的禅让,认为是仁的表现。除颂扬禅让外,此处在颂扬仁、孝、亲、悌等品德,夫圣人上事天,教民有尊也;下事地,教民有亲也;时事山川,教民有敬也;亲事祖庙,教民孝也;太学之中,天子亲齿,教民弟也;先圣与后圣,孝后而归先,教民大顺之道也。尧舜之行,爱亲尊贤。爱亲故孝,尊贤故禅。故其为瞽瞙子也,甚孝。及其为尧臣也,甚忠。尧禅天下而授之,南面而王而〈天〉下而甚君。故尧之禅乎舜也,如此也。以上在颂扬忠、孝、亲、悌等品德,并指出禅让是爱亲尊贤尊贤的必然结果,将禅让与仁、孝、亲、悌紧密的联系起来。本篇所赞颂的核心内容皆与儒家相同,本篇当为儒家学派学者的作品。但其中确有其它学派思想的体现。 有学者认为本篇中的一些内容与纵横家有关。李学勤先生认为本篇过分强调禅让,因此怀疑此篇与苏代、厝毛寿游说燕王哙禅让有关,并无具体的论证和论据。战国时代,禅让制的唯一一次实践发生在燕国。公元前 316 年,燕王哙禅位于其相子之,燕王哙反而称臣,告老不理政事。第二年,燕王哙的太子平和将军市被结党聚众,谋划攻击子之。市被领兵包围子之的公宫,双方相持很久,始终未能攻克。百姓起而反攻太子平,市被被杀。这次内乱长达数月之久,公元前 314,子之才平息内乱。燕国的内乱给他国侵燕创造了机会。齐国乘燕内乱之际攻燕,杀燕王哙,擒子之。公元前 314,赵送燕公子职入燕为王,是为燕昭王,昭王励精图治,在乐毅、剧辛、苏秦等人帮助下才最终复国。可以说,燕王哙的禅让是失败的,

简体字与繁体字对照表格大全

A 碍礙肮骯袄襖爱愛 B 坝壩板闆办辦帮幫报報币幣毙斃标標表錶别彆卜蔔补補罢罷备備贝貝笔筆毕畢边邊宾賓宝寶C 才纔蚕蠶灿燦层層搀攙谗讒馋饞缠纏忏懺偿償厂廠彻徹尘塵衬襯称稱惩懲迟遲冲遲丑醜出齣础礎处處触觸辞辭聪聰丛叢参參仓倉产産长長尝嘗车車齿齒虫蟲刍芻从從窜竄 D 担擔胆膽导導灯燈邓鄧敌敵籴糴递遞点點淀澱电電冬鼕斗鬥独獨吨噸夺奪堕墮达達带帶单單当當党黨东東动動断斷

对對队隊 E 儿兒尔爾 F 矾礬範飞飛坟墳奋奮 粪糞凤鳳肤膚妇婦复復发發、髮风風 G 盖蓋干乾赶趕个個巩鞏沟溝构構购購谷穀顾顧刮颳关關观觀柜櫃冈岡广廣归歸龟龜国國过過H 汉漢号號合閤轰轟后後胡鬍壶壺沪滬护護划劃怀懷坏壞欢歡环環还還回迴伙夥获獲华華画畫汇匯、彙会會 J 击擊鸡鷄积積极極际際继繼家傢价價艰艱歼殲茧繭拣揀硷鹼舰艦薑

浆漿桨槳奖奬讲講酱醬 胶膠阶階疖癤洁潔借藉 仅僅惊驚竞競旧舊剧劇 据據惧懼卷捲几幾夹夾 戋戔监監见見荐薦将將 节節尽盡、儘进進举舉 K 开開克剋垦墾恳懇夸誇 块塊亏虧困睏壳殻 L 腊臘蜡蠟兰蘭拦攔栏欄 烂爛累纍垒壘类類里裏 礼禮隶隸帘簾联聯怜憐 炼煉练練粮糧疗療辽遼 了瞭猎獵临臨邻鄰岭嶺 庐廬芦蘆炉爐陆陸驴驢 乱亂来來乐樂离離历〔歷、曆〕丽麗两兩灵靈劉龙龍 娄婁卢盧虏虜卤〔鹵、滷〕 录録虑慮仑侖罗羅 M 么麽霉黴蒙矇梦夢面麵 庙廟灭滅蔑衊亩畝马馬

买買卖賣麦麥门門黾黽 N 恼惱脑腦拟擬酿釀疟瘧难難鸟鳥聂聶宁寜农農 P 盘盤辟闢苹蘋凭憑扑撲仆僕朴樸 Q 启啓签籤千韆牵牽纤縴窍纖窃竊寝寢庆慶琼瓊秋鞦曲麯权權劝勸确確齐齊岂豈气氣迁遷佥僉乔喬亲親穷窮区區 R 让讓扰擾热熱认認 S 洒灑伞傘丧喪扫掃涩澀晒曬伤傷舍捨瀋声聲 胜勝湿濕实實适適势勢兽獸书書术術树樹帅帥松鬆蘇虽雖随隨啬嗇

简繁体字对照表(最新版最新版)

简繁体字对照表皑:皚蔼:藹碍:礙爱:愛袄:襖奥:奧坝:壩罢:罷摆:擺败:敗颁:頒办:辦绊:絆帮:幫绑:綁镑:鎊谤:謗剥:剝饱:飽宝:寶报:報鲍:鮑辈:輩贝:貝钡:鋇狈:狽备:備惫:憊绷:繃笔:筆毕:畢毙:斃币:幣闭:閉辟:闢边:邊编:編贬:貶变:變辩:辯辫:辮标:標鳖:鱉别:別瘪:癟濒:瀕滨:濱宾:賓摈:擯饼:餅并:並拨:撥钵:缽铂:鉑驳:駁补:補财:財采:採参:參残:殘 惭:慚惨:慘灿:燦 苍:蒼舱:艙仓:倉 沧:滄厕:廁侧:側 册:冊测:測层:層 诧:詫搀:攙掺:摻 蝉:蟬馋:饞谗:讒 缠:纏铲:鏟产:產 阐:闡颤:顫场:場 尝:嘗长:長偿:償 肠:腸厂:廠畅:暢 钞:鈔车:車彻:徹 尘:塵陈:陳衬:襯 撑:撐称:稱惩:懲 诚:誠骋:騁迟:遲 驰:馳耻:恥齿:齒 炽:熾冲:沖虫:蟲 宠:寵畴:疇踌:躊 筹:籌绸:綢丑:醜 橱:櫥厨:廚锄:鋤 雏:雛础:礎储:儲 触:觸处:處传:傳 疮:瘡闯:闖创:創 锤:錘纯:純绰:綽 辞:辭词:詞赐:賜 聪:聰葱:蔥囱:囪 从:從丛:叢凑:湊 蹿:躥窜:竄错:錯 达:達带:帶贷:貸 担:擔单:單郸:鄲 掸:撣胆:膽惮:憚 诞:誕弹:彈当:當 挡:擋党:黨荡:蕩 档:檔捣:搗岛:島 祷:禱导:導盗:盜 灯:燈邓:鄧敌:敵 涤:滌递:遞缔:締 颠:顛点:點垫:墊 电:電钓:釣调:調 谍:諜叠:疊钉:釘 顶:頂锭:錠订:訂 丢:丟东:東动:動

栋:棟冻:凍斗:鬥犊:犢独:獨读:讀赌:賭镀:鍍锻:鍛断:斷缎:緞兑:兌队:隊对:對顿:頓钝:鈍夺:奪堕:墮鹅:鵝额:額讹:訛恶:惡饿:餓儿:兒尔:爾饵:餌贰:貳发:發罚:罰阀:閥珐:琺矾:礬钒:釩烦:煩范:範贩:販饭:飯访:訪纺:紡飞:飛诽:誹废:廢费:費纷:紛坟:墳奋:奮愤:憤粪:糞丰:豐枫:楓锋:鋒风:風疯:瘋冯:馮缝:縫讽:諷凤:鳳肤:膚辐:輻抚:撫辅:輔赋:賦复:復负:負讣:訃妇:婦 缚:縛该:該钙:鈣 盖:蓋干:幹赶:趕 秆:稈赣:贛冈:岡 刚:剛钢:鋼纲:綱 岗:崗镐:鎬搁:擱 鸽:鴿阁:閣铬:鉻 个:個给:給龚:龔 宫:宮巩:鞏贡:貢 钩:鉤沟:溝构:構 购:購够:夠蛊:蠱 顾:顧雇:僱剐:剮 挂:掛关:關观:觀 馆:館惯:慣贯:貫 广:廣规:規硅:矽 归:歸龟:龜闺:閨 轨:軌诡:詭柜:櫃 贵:貴刽:劊辊:輥 滚:滾锅:鍋国:國 过:過骇:駭韩:韓 汉:漢号:號阂:閡 鹤:鶴贺:賀横:橫 轰:轟鸿:鴻红:紅 后:後壶:壺护:護 沪:滬户:戶哗:嘩 华:華画:畫划:劃 话:話怀:懷坏:壞 欢:歡环:環还:還 缓:緩换:換唤:喚 痪:瘓焕:煥涣:渙 黄:黃谎:謊挥:揮 辉:輝毁:毀贿:賄 秽:穢会:會烩:燴 汇:匯讳:諱诲:誨 绘:繪荤:葷浑:渾 获:獲货:貨祸:禍 击:擊机:機积:積 饥:饑迹:跡讥:譏 鸡:雞绩:績缉:緝 极:極辑:輯级:級 挤:擠几:幾蓟:薊 剂:劑济:濟计:計

简体字与繁体字对照表汇总

简化字与繁体字对照表 ————王力古代汉语第二册附录1 本表收录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自1956年以来公布的四批简化字,共五百一十七个。 凡简化字与繁体字都见於古代,而在意义上或用法上有所不同的,本表后面另附有说明,以供查阅。 【A】爱愛碍礙袄襖 【B】罢罷摆擺襬办辦板闆帮幫宝寶报報备僃笔筆币幣毕畢毙斃边邊变變标標表錶别彆宾賓卜蔔补補 【C】才纔参參惨慘蚕蠶仓倉层層产産搀攙谗讒馋饞尝嘗偿償厂廠长長彻徹陈陳尘塵衬襯称稱惩懲迟遲齿齒冲衝虫蟲丑醜筹籌处處触觸出齣础礎刍芻疮瘡辞辭从從聪聰丛叢窜竄 【D】达達带帶担擔胆膽单單当當噹档檔党黨导導灯燈邓鄧敌敵籴糴递遞淀澱点點电電垫墊冬鼕东東冻凍栋棟动動斗鬭独獨断斷对對队隊吨噸夺奪堕墮【E】恶惡噁尔爾儿兒 【F】发發髮范範矾礬飞飛奋奮粪糞坟墳丰豐凤鳳妇婦复復複覆麸麩肤膚 【G】盖蓋干幹乾赶趕个個巩鞏沟溝构構购購谷穀顾顧刮颳关關观觀广廣归歸龟龜柜樻过過归歸国國 【H】汉漢号號轰轟后後护護壶壺沪滬画畫

划劃华華怀懷坏壞欢歡环環还還会會秽穢汇匯彙伙夥获獲穫 【J】几幾机機击撃际際剂劑济濟挤擠积積饥饑鸡鷄极極继繼家傢价價夹夾艰艱荐薦坚堅歼殲监監茧繭舰艦鉴鍳拣揀姜薑将將奖奬浆漿桨槳酱醬讲講胶膠借藉阶階节節疖癤洁潔尽盡儘紧緊仅僅进進烬燼惊驚竞競旧舊举舉剧劇据據惧懼卷捲觉覺 【K】开開克剋垦墾恳懇夸誇块塊矿礦亏虧困睏扩擴 【L】腊臘蜡蠟来來兰蘭拦攔栏欄烂爛劳勞痨癆乐樂类類累纍垒壘里裏礼禮丽麗厉厲励勵离離历曆歷隶隸俩倆帘簾联聯恋戀怜憐炼煉练練粮糧两兩辆輛了瞭疗療猎獵临臨邻鄰灵靈龄齡岭嶺刘劉浏瀏龙龍楼樓娄婁录録陆陸虏虜卤鹵滷卢盧庐廬泸瀘芦蘆炉爐乱亂罗羅屡屢虑慮滤濾驴驢 【M】迈邁买買卖賣麦麥蛮蠻么麽霉黴蒙濛懞矇梦夢弥彌瀰面麵庙廟灭滅蔑衊亩畝 【N】难難恼惱脑腦拟擬酿釀镊鑷宁寧农農【O】欧歐

郭店简与《大学》(一)

郭店简与《大学》(一) 【提要】本文对《大学》的成书和文本进行了考查,指出近代以来认为《大学》 晚出的各种理由均不能成立,《大学》应成于曾子或其弟子之手。通过与帛书 《五行》经、传的对比,认为传统分《大学》为经、传两个部分不能成立,《大 学》应为独立的一篇。程颢修订的《大学》最接近事实。 郭店楚简的发现,引起学者重新探讨曾子(包括子游)、子思、孟子一系思想发展的兴趣,而讨论曾子等人的思想,不能不谈到到《大学》。因为按照传统的说法,《大学》乃成于曾子及其门人之手。但近代以来,许多学者又对此提出疑义,认为《大学》成书于秦汉之际,甚或在汉武帝之后。那么,实际情况到底如何呢?《大学》是早出还是晚成呢?本文拟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结合新出土的简帛材料,对这一长期悬而未决的问题作出新的探讨。不妥之处,请求方家指正。 (一) 《大学》的作者和年代,学术史上一直存有争论,宋代学者多认为其成书较早,并上溯到孔子、曾子,如程颢认为“《大学》乃孔子遗书,初学入德之门”,(朱熹《大学章句》引)并作《大学》定本一卷,对今本《大学》的章次进行了调整1]。后朱熹又作《大学章句》一卷,认为《大学》分为经、传两个部分,其中经“盖孔子之言,而曾子述之”,而传则是“曾子之意而门人记之也”。(同上)程朱以上的观点并没有详细的论证2],却得到宋明时代学者的普遍响应,有些学者如王阳明等,虽然与朱熹在“格物”等问题上存在较大分歧,但也都承认《大学》是圣贤所传。这可能与当时儒家学者强化道统意识,以与佛道对抗的现实需要有关。但自清代以来,《大学》出自孔、曾的观点受到普遍怀疑,多数学者认为《大学》成书是在秦汉以后,并提出种种根据予以论证。《大学》原为《礼记》中的一篇,文献上对其作者和年代并没有明确的记载,而《礼记》又是“西汉初年搜集和发现的儒家著作的汇编”,来源比较复杂,“绝大多数是先秦古文,个别有汉初成篇的。”3]凭此尚无法断定其具体年代,出现争论也属正常。但综观晚出论者的种种论述,其立论并不能让人信服,且不乏武断之处,不仅没有真正解决问题,反而给人们思想带来混乱,故有必要作进一步探讨。 认为《大学》晚出,一个重要根据是认为《大学》与《礼记》中的《学记》有关,是对古代学校制度的反映,而大学制度晚出,故《大学》亦晚出。清代学者陈沣指出,《大学》与《学记》中一段文字相近,二者均论“大学之道”,有密切关系。《学记》的这段文字是: 古之教者,家有塾,党有庠,术有序,国有学。比年入学,中年考校。一年视离经辨志。三年视敬业乐群,五年视博习亲师,七年视论学取友,谓之小成;九年知类通达,强立而不反,谓之大成。夫然后足以化民易俗,近者说服,而远者怀之,此大学之道也。 陈沣认为“‘知类通达’,物格知至也;‘强立不反’,意诚心正身修也;‘化民易俗,近者说服,远者怀之’,家齐国治天下平也;其‘离经辨志,敬业乐群,博习亲师,论学取友’,则格物致知之事也。”4]陈沣认为《大学》与大学制度有关,可能受到了朱熹的影响,朱熹在《大学章句序》中说:“《大学》之书,古之大学所以教人之法也。”但他认为大学制度形成较早,“三代之隆,其法寝备,然后王宫、国都以及闾巷,莫不有学。……及其十有五年,则自天子之元子、众子以至公卿、大夫、元士之嫡子,与凡民之俊秀,皆入大学,而教之以穷理、正心、修己、治人之道。”所以他仍能够把《大学》看成先秦古籍。而陈沣以后的学者则根据《孟子·滕文公上》“夏曰校,殷曰序,周曰庠;学则三代共之”的说法,认为周以前仅有“校”“序”“庠”,未尝有大学,大学制度实形成于秦汉之后,这样《大学》的成书也被推后,清代学者陆奎勋5]、日本学者武内义雄甚至认为《大学》作于汉武帝后。 不难发现,陈沣等人的观点实际包含两个前提,一是大学制度出现于秦汉以后;二是《大学》与《学记》一样,是对古代学制的反映。而实际上,这两个前提根本不能成立,以上推断是建立在错误的前提之上。首先,大学制度是否出现于秦汉之后,本身就是有争议的。现在多

上博简《慎子曰恭俭》疏解

上博简《慎子曰恭俭》疏解 (首发) 李锐 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史学研究所 《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六)》之中,《慎子曰恭俭》一篇引起了不少学者的注意。在李朝远先1生筚路蓝缕的考释工作基础之上,学界主要对字词考释和竹简编联、思想研究三大方面进行了讨论。思2想方面,笔者已经有过专文讨论,现在主要讨论本篇的字词和竹简编联的有关问题,敬请大方之家教正。 一 3关于字词考释,笔者旧曾作有释文,当时注重于思想研究,限于体例,未作 详细注释(已列出参考文章),且此后时贤续有新见当从者。今新作释文、注释如下。常见通假字或诸家多无异义者(如“慎”字之考释),不再一一标注。凡有得于时贤之意见,均一一标注。时贤意见可供参考者,亦择要标注。 [一][二]慎子曰:恭俭以立身~坚强以立志~忠,中,疐,实,以反俞,渝,~逆,择,[三][四]友以载道~精法以巽,顺,,势,。 1[五][六]襄,尚,得用于世~均分而广施~时,恃,德而方,傍,义~民之...... 4[七][八]干,焉,~恭以为履俭~莫,偏,干,焉,,信以为言~莫,偏,干,焉,,[九]强以【为】庚,赓,志~【莫偏焉】...... 2[十][十一][十禄不累其志~故曰强。首,戴,茅芙,蒲,~,撰,筱,莜,执樝,鉏,二][十三]~,遵,畎服,亩,~必于...... 5[十四]察今~为民之故~仁之至:是以君子向方知道不可以矣,已,~临...... 6[十五][十六][十物以坏,丕,~身中处而不皮,颇,~赁,任,德以,竢,~故曰青,精,七]。断室,,, (3) 慎子曰恭俭 3背 注释:

[一]:“恭俭以立身”,郭店简《缁衣》中有佚诗“吾大夫恭且俭,靡人不敛”,表明恭俭之效用。类似强调“恭俭”之语句,古书多见。《慎子》佚文有:“久处无过之地,则世俗听矣。”对比简2“信以为言”,恐当将“恭俭以立身”之“身”读为“信”,才能更符合上下文文脉,详后文。当然,“身”和“信”4不仅古音相近常通假,而且紧密相关,《国语?晋语八》记叔向说:“忠自中,而信自身,其为德也深矣,其为本也固矣。”《子思子?累德》有“身君子之言,信也;中君子之意,忠也。” 5[二]:“忠(中)疐(实)以反俞(渝)”,“疐(实)”、“俞”从何有祖先生说。6“忠”,李学勤先生改读为“衷”,训为中心。林志鹏先生从之,指出:此“忠”字指内在而言,可径以心说之,疑当读为“中”。“忠”字虽可训为中心,但简文此处宜破读,因慎子有反忠之主张,基金项目:2007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出土简帛古书的学派判定研究》(07CZS0005)成果。 1 马承源主编:《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六)》,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年,第273,282页。 2 拙作:《上博简〈慎子曰恭俭〉管窥》,《中国哲学史》,2008年第4期。 3 拙作:《〈慎子曰恭俭〉学派属性初探》,Confucius2000网,2007年7月9日,下引旧说皆出此文,不另注。 4 参高亨、董治安:《古字通假会典》,济南:齐鲁书社,1989年,第82页。 5 何有祖:《〈慎子曰恭俭〉札记》,简帛网,2007年7月5日。下引何说皆出此文,不另注。有关“疐”字的讨论,参陈伟:《上博竹书〈慎子曰恭俭〉初读》,简帛网,2007年7月5日;胡琼:《释〈慎子曰恭俭〉中的“陟”》,简帛网,2007年8月8日;刘洪涛:《〈说文〉“陟”字古文考》,简帛网,2007年9月22日。 6 李学勤:《谈楚简〈慎子〉》,《中国文化》第25、26期合刊(2007年10月)。下引李说皆出此文,不另注。 1如《慎子?知忠》:“忠未足以救乱世,而适足以重非。”“忠盈天下,害及其国。”

简体字和繁体字对照列表350个

A 碍〔碍〕肮〔肮〕袄〔袄〕 B 坝〔坝〕板〔板〕办〔办〕帮〔帮〕宝〔宝〕报〔报〕币〔币〕毙〔毙〕标〔标〕表〔表〕别〔别〕卜〔卜〕补〔补〕 C 才〔才〕蚕〔蚕〕(1) 灿〔灿〕层〔层〕搀〔搀〕谗〔谗〕馋〔馋〕缠〔缠〕忏〔忏〕偿〔偿〕厂〔厂〕彻〔彻〕尘〔尘〕衬〔衬〕称〔称〕惩〔惩〕迟〔迟〕冲〔冲〕丑〔丑〕出〔出〕础〔础〕处〔处〕触〔触〕辞〔辞〕聪〔聪〕丛〔丛〕 D 担〔担〕胆〔胆〕导〔导〕灯〔灯〕邓〔邓〕敌〔敌〕籴〔籴〕递〔递〕点〔点〕淀〔淀〕电〔电〕冬〔鼕〕斗〔斗〕独〔独〕吨〔吨〕夺〔夺〕堕〔堕〕 E 儿〔儿〕 F 矾〔矾〕范〔范〕飞〔飞〕坟〔坟〕奋〔奋〕粪〔粪〕凤〔凤〕肤〔肤〕妇〔妇〕复〔复、复〕 G 盖〔盖〕干〔乾(3)、干〕赶〔赶〕个〔个〕巩〔巩〕沟〔沟〕构〔构〕购〔购〕谷〔榖〕顾〔顾〕刮〔刮〕关〔关〕观〔观〕柜〔柜〕

H 汉〔汉〕号〔号〕合〔合〕轰〔轰〕后〔后〕胡〔胡〕壶〔壶〕沪〔沪〕护〔护〕划〔划〕怀〔怀〕坏〔坏〕欢〔欢〕环〔环〕还〔还〕回〔回〕伙〔夥〕获〔获、获〕 J 击〔撃〕鸡〔鸡〕积〔积〕极〔极〕际〔际〕继〔继〕家〔家〕价〔价〕艰〔艰〕歼〔歼〕茧〔茧〕拣〔拣〕碱〔鹸〕舰〔舰〕姜〔姜〕浆〔浆〕桨〔桨〕奖〔奖〕讲〔讲〕酱〔醤〕胶〔胶〕阶〔阶〕疖〔疖〕洁〔洁〕借〔藉〕仅〔仅〕惊〔惊〕竞〔竞〕旧〔旧〕剧〔剧〕据〔据〕惧〔惧〕卷〔卷〕 K 开〔开〕克〔克〕垦〔垦〕恳〔恳〕夸〔夸〕块〔块〕亏〔亏〕困〔困〕 L 腊〔腊〕蜡〔蜡〕兰〔兰〕拦〔拦〕栏〔栏〕烂〔烂〕累〔累〕垒〔垒〕类〔类〕里〔裏〕礼〔礼〕隶〔隷〕帘〔帘〕联〔联〕怜〔怜〕炼〔炼〕练〔练〕粮〔粮〕疗〔疗〕辽〔辽〕了〔了〕猎〔猎〕临〔临〕邻〔邻〕岭〔岭〕庐〔庐〕芦〔芦〕炉〔炉〕陆〔陆〕驴〔驴〕乱〔乱〕 M 么〔麽〕霉〔霉〕蒙〔蒙、蒙、蒙〕梦〔梦〕面〔面〕庙〔庙〕灭〔灭〕蔑〔蔑〕亩〔亩〕 N

庄子、孟子和郭店儒简论“性”(一)

庄子、孟子和郭店儒简论“性”(一) 摘要]:庄子、孟子对“性”的论述分别代表了战国中期道儒两家的不同价值追求,而新出土的郭店儒简中的看法则体现了儒道之间的某些会合。文章通过对三者关于“性”、“命”、“心”、“情”的比较分析,揭示了它们从不同角度给人的安身立命之不同思路。 关键词]:庄子;孟子;郭店儒简;性 在庄子(约公元前369~公元前286)、孟子(约公元前372~公元前289)的思想中以及新近出土的郭店儒简《性自命出》等文字中均反映了战国中期尤其是公元前350年到公元前300年间的学术思想。虽然学界对庄子、孟子生卒年意见不一,但二者壮年时当大致在这一时段内,而1993年湖北荆门郭店村出土的战国中期的竹简,据学者考证,其墓葬年代亦不晚于公元前300年1],则其抄写和流行时间当亦在这之前。本文试对战国中期学界关于“性”及其与“心”、“命”、“情”等的关系作一比较探析。 一、性的内涵 庄子把性作为从道所禀赋的本然之质性。如《庄子·庚桑楚》:“道者,得之钦也;生者,德之光也;性者,生之质也。”道、德、生、性即是一个简单的生成顺序。又如《庄子·天地》:“泰出有无,无有无名。一之所起,有一而未形。物得以生,谓之德;未形者有分,且然无间谓之命;留动而生物,物成而生理,谓之形;形体保神,各有仪则,谓之性。性修反德,德至同于初。”详加分析,庄子秉承老子“天下万物生

于有,有生于无”(《老子·四十章》)“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老子·四十二章》)的宇宙生成论思路,但其思想更加复杂细密。“一之所起”是对“道生一”的解读,“未形者有分”是对“一生二”的发挥,从而引出“命”来说明万物未成形前便具有其内在分化因素。“留动”之中生出有形之物,而万物具备形体并保有从道那里所具备的特殊神态,便是万物(包括人)之“性”。因此“性”成为从无到有的一个连续性的内在本质规定,它既保持原初之真,又突破了原初之“未形”。因此,“性不可易,命不可变”(《庄子·天运》)。万物(包括人)禀赋于泰初之真性是最宝贵的。可是,因为人“为”,常常动性失性:“性之动谓之为,为之伪谓之失”(《庄子·庚桑楚》)。据此,庄子认为只有无为才能保持人的自然本性。他批评“倒置之民”往往“丧己于物,失性于俗”(《庄子·缮性》)。在《庄子·天地》中他论述了五类失性的情形:“且夫失性有五:一曰五色乱目,使目不明;二曰五声乱耳,使耳不聪;三曰五臭熏鼻,困惾中颡;四曰五味浊口,使口厉爽;五曰趣舍滑心,使性飞扬。此五者,皆生之害也。”五色、五声、五臭、五味以及趣舍滑心,皆有害人之自然生命,伤性害生,因而他主张修性。《庄子·天地》中说:“性修反德,德至同于初”“与天地为和”。只有具备真性之人才是全德之人,才可同于泰初,与天地一体。《庄子·达生》有:“壹其性,养其气,合其德,以通乎物之所造”。《庄子·天地》亦有:“通于天地者,德也”。因为“物得以生,谓之德”(《庄子·天地》),人作为万物之一分子,能通天地,即人能“性修反德”,体会从道那里所禀赋的真性才是全德之人。

常见繁体字对照表

A 碍[礙] 肮[骯] 袄[襖] B 坝[壩] 板[闆] 办[辦] 帮[幫] 宝[寶] 报[報] 币[幣] 毙[斃] 标[標] 表[錶] 别[彆] 卜[蔔] 补[補] C 才[纔] 蚕[蠶]N1 灯[燈] 邓[鄧] 敌[敵] 籴[糴] 递[遞] 点[點] 淀[澱] 电[電] 冬[鼕] 斗[鬥] 独[獨] 吨[噸] 夺[奪] 堕[墮] E 儿[兒] F 矾[礬] 范[範] 飞[飛] 坟[墳] 奋[奮] 后[後] 胡[鬍] 壶[壺] 沪[滬] 护[護] 划[劃] 怀[懷] 坏[壞]N4 欢[歡] 环[環] 还[還] 回[迴] 伙[夥]N5 获[獲] [穫] J 击[擊] 鸡[鷄] 积[積] 极[極] K 开[開] 克[剋] 垦[墾] 恳[懇] 夸[誇] 块[塊] 亏[虧] 困[睏] L 腊[臘] 蜡[蠟] 兰[蘭] 拦[攔] 栏[欄] 烂[爛] 累[纍] 垒[壘] 类 [類]N8 里[裏] 礼[禮] 庙[廟] 灭[滅] 蔑[衊] 亩[畝] N 恼[惱] 脑[腦] 拟[擬] 酿[釀] 疟[瘧] P 盘[盤] 辟[闢] 苹[蘋] 凭[憑] 扑[撲] 仆 [僕]N13 朴[樸] Q 启[啓] 签[籤] 沈[瀋] 声[聲] 胜[勝] 湿[濕] 实[實] 适 [適]N16 势[勢] 兽[獸] 书[書] 术[術]N17 树[樹] 帅[帥] 松[鬆] 苏[蘇] [囌] 虽[雖] 随[隨] T 台[臺] [檯] [繫]N20 戏[戲] 虾[蝦] 吓[嚇]N21 咸[鹹] 显[顯] 宪[憲] 县 [縣]N22 响[響] 向[嚮] 协[協] 胁[脅] 亵[褻] 衅[釁] 兴[興] 须[鬚] 悬[懸] 选[選] 旋[鏇] 愿[願] 跃[躍] 运[運] 酝[醖] Z 杂[雜] 赃[贜] 脏[臟] [髒] 凿[鑿] 枣[棘] 灶[竈] 斋[齋] 毡[氈] 战[戰] 赵[趙] 折[摺]N27 这[這] 征[徵]N28 症[癥]

郭店简《六德》用为“柔”之字考释

郭店简《六德》用为“柔”之字考释 剑 提要:郭店简《六德》中写作“”的字,跟简帛《五行》的“柔”字相当。本文认为,“”字下半所从的声符“”就是《周礼·考工记》和《墨子·杂守》中用为“脑”的“”和“”字。“”的字形象以刀断草,是“刍荛”之“荛”的表意初文。“荛”、“脑”、“柔”并音近可通。进一步推测,“脑”的古字“匘”也是由“”或“”形进一步讹变而来的。 关键词:古文字考释郭店简《六德》柔匘(脑) 郭店简《六德》第31~33号简两次出现一个写作“”的字,其形如下:① A、B、 其所在简文为:② 仁类③A而速④,义类⑤而绝。仁B而(?),义刚⑥而简。(?)之为言也,犹(?)(?)也,小而多也。 ①荆门市博物馆:《郭店楚墓竹简》,图版第71页,北京:文物出版社,1998年5月。 ②《郭店楚墓竹简》,释文注释第188、190页。本文引用简文释文尽量使用通行字。 ③研究者或在“类”字上断开,将“类”理解为动词“类似”,不确。陈伟2002b (127页)云:“类,品类。‘仁类’、‘义类’,与《五行》‘仁之方’、‘义之方’类似。”其说正确可从。 ④“速”当读为何字尚无定论。诸说中以陈伟2002b(127页)读为“数”和颜世铉2001(479页)读为“属”较为合理,可参考。 ⑤“”字尚不能确识。它有可能当分析为从“止”得声,研究者据此有读为“止”(廖名春2000a,81页;又廖名春2000b)、读为“持”(陈伟2000,67页;又颜世铉2001,479页)、读为“樴”(刘信芳2000,215页)、读为“等”(陈伟2002a,397页)、读为“志(识)”(陈伟2002b,127页)和读为“齿”(林素清2003,74页)等说,从文意上看都不是很好。“义类而绝”的“”跟“仁类而速”的“”相对,下文要谈到,“”当释读为“柔”,则“”的意义应该跟“刚”、“强”或“坚”一类词接近。 ⑥此“刚”字的释读从裘锡圭先生说,见张富海2000所引。

汉字繁体字简体字对照表

页眉内容 A 开头的简体字 哎哀唉埃挨锿捱皑癌嗳矮蔼霭艾爱砹隘嗌嫒碍暧瑷僾薆安桉氨庵谙腤鹌鞍鮟盫啽垵俺唵埯铵揞犴岸按案胺暗黯肮昂枊盎醠凹坳垇爊敖嗷嶅廒獒遨熬璈翱聱螯謷鳌鏖芺袄媪岙傲奡奥骜澳懊鏊 A 开头的繁体字哎哀唉埃挨鎄捱皚癌噯矮藹靄艾愛砹隘嗌嬡礙曖璦僾薆安案氨庵諳腤鵪鞍鮟盫啽垵俺唵垵銨揞犴岸按案胺暗黯骯昂枊盎醠凹坳垇爊敖嗷嶅廒獒遨熬璈翺聱螯謷鰲鏖芺襖媼嶴傲奡奧驁澳懊鏊 B 开头的简体字 八巴叭扒朳吧夿岜芭疤捌笆粑豝鲃拔茇胈菝跋魃把靶坝弝爸罢鲅霸灞掰白百佰柏栢捭摆呗败拜稗扳攽班般颁斑搬斒瘢癍阪坂板版钣舨蝂魬办半伴扮姅拌绊瓣邦帮梆浜绑榜膀蚌傍棒谤塝稖蒡磅镑勹包孢苞胞煲龅褒雹宝饱保鸨堡葆褓报抱豹趵菢鲍暴虣爆陂卑杯悲碑鹎北贝狈邶备背钡倍悖被偝惫焙辈碚蓓褙骳糒鞴鐾奔贲倴锛本苯畚坌笨伻崩绷嘣甭菶琫泵迸甏镚蹦屄逼鲾柲荸鼻匕比佊吡妣沘彼秕俾笔舭鄙币必毕闭庇诐邲畀哔毖珌荜陛毙狴铋婢庳敝梐萆堛弼愊愎皕筚赑滗煏痹腷蓖裨跸閟弊碧箅蔽馝駜髲壁嬖篦薜觱避鮅濞臂髀奰璧饆襞襣躄鷩边砭笾编煸箯蝙鳊鞭贬扁窆匾惼碥稨褊藊卞弁忭抃汳汴苄便变昪揙缏遍艑辨辩辫彪标飑猋幖滮骠熛膘瘭镖飙飚瀌镳表婊裱褾檦俵鳔憋鳖别蹩瘪邠宾彬傧斌滨缤槟镔濒豳蠙摈殡膑髌鬓冰兵栟丙邴秉柄炳饼蛃禀并幷病摒拨波玻剥袯钵饽啵脖菠嶓播伯孛驳帛泊瓝勃亳浡钹铂舶博渤葧鹁搏馎鲌僰箔膊踣镈薄襮礴跛簸擘檗峬庯逋钸晡餔醭卜卟补哺捕不布步怖钚部埠瓿蔀篰簿玢夯疒瀑 B 开头的繁体字八巴叭扒朳吧夿岜芭疤捌笆粑豝鲃拔茇胈菝跋魃把靶壩弝爸罷鮁霸灞掰白百佰柏栢捭擺唄敗拜稗扳攽班般頒斑搬斒瘢癍阪阪板版鈑舨蝂魬辦半伴扮姅拌絆瓣邦幫梆浜綁榜膀蚌傍棒謗塝稖蒡磅鎊勹包孢苞胞煲齙褒雹寶飽保鴇堡葆褓報抱豹趵菢鮑暴虣爆陂卑杯悲碑鵯北貝狽邶備背鋇倍悖被偝憊焙輩碚蓓褙骳糒韝鐾奔賁倴錛本苯畚坌笨伻崩繃嘣甭菶琫泵迸甏镚蹦屄逼鲾柲荸鼻匕比佊吡妣沘彼秕俾筆舭鄙幣必畢閉庇诐邲畀嗶毖珌蓽陛斃狴鉍婢庳敝梐萆堛弼愊愎皕篳赑潷煏痹腷蓖裨蹕閟弊碧箅蔽馝駜髲壁嬖篦薜觱避鮅濞臂髀奰璧饆襞襣躄鷩邊砭籩編煸箯蝙鯿鞭貶扁窆匾惼碥稨褊藊卞弁忭抃汳汴芐便變昪揙緶遍艑辨辯辮彪標颮猋幖滮驃熛膘瘭鏢飆飈瀌鑣表婊裱褾檦俵鰾憋鱉別蹩癟邠賓彬儐斌濱繽檳鑌瀕豳蠙擯殯臏髕鬢冰兵栟丙邴秉柄炳餅蛃稟並幷病摒撥波玻剝袯缽餑啵脖菠嶓播伯孛駁帛泊瓝勃亳浡鈸鉑舶博渤葧鵓搏馎鲌僰箔膊踣镈薄襮礴跛簸擘檗峬庯逋鈽晡餔醭蔔卟補哺捕不布步怖鈈部埠瓿蔀篰簿玢夯疒瀑 1

郭店楚墓竹简与儒学研究(2000年)

郭店楚墓竹简与儒学研究(2000年)--------------------------------------------------------------------------------------------------------------------------- 郭店楚墓竹简与儒学研究(2000年) 1993年10月,湖北省荆门市郭店村一处墓地中发现了一批竹简,学术界称之为“郭店楚墓竹简”。这批竹简共804枚,其中有字竹简730枚,这是建国以来简帛佚籍的重大发现。经过整理,这批竹简于1998年5月由文物出版社以《郭店楚墓竹简》为名正式出版,其中包括该墓出土全部竹简的图版、释文和注释。竹简的内容分属道家和儒家,除了道家的《老子》和一篇《太一生水》外,其余文献全部属于儒家。儒家著作可以分为两组:第一组有《缁衣》、《五行》、《成之闻之》、《尊德义》、《性自命出》和《六德》6篇;第二组有《鲁穆公问子思》、《穷达以时》2篇。此外还有《唐虞之道》、《忠信之道》2篇、《语丛》4篇。这些著作为学术研究提供了极其珍贵的资料,对儒学各个方面的研究都具有重要意义。 《郭店楚墓竹简》出版后,立即引发了海内外学术界的巨大震动,人们从不同的角度进行研讨,取得了可观的成绩。继1998年和1999年后,郭店竹简的研究继续成为2000年学术界的热点。1月份,日本东京大学郭店楚简研究会编辑出版了《郭店楚简思想史的研究》第三卷,辽宁教育出版社的《中国哲学》第二十一辑出版了专号《郭店简与儒学研究》,陕西师范大学历史系则召开了西安30余位学者参加的“郭店楚简学术座谈会”(下称“西安座谈会”),这次会议的基本情况也已经在《西北大学学报》第2期和《孔子研究》第5期进行了报道;5月份,武汉大学中国文化研究院编辑的《郭店楚简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以《人文论丛》特辑的形式,由湖北人民出版社出版,这是去年10月中旬在武汉大学举行的学术研讨

郭店简从“ ”之字考释(1).

郭店简从“ ”之字考释(1) 郭店简从“ ”之字考释 廖名春 郭店楚简有所谓“殜”字,两见於《穷达以时》简二,两见於《语丛四》简三,一见於《尊德义》简二十五。《穷达以时》与《语丛四》的四字,《郭店楚墓竹简》一书的释文都读为“世”,只是对《尊德义》的此字有点疑问。[1]裘锡圭先生认为:古文字多借“法”為“廢”。“世”、“枼”在古音上的關係,與“廢”“法”相類,與“蓋”“盍”也相類,所以“殜”可讀為“世”。[2] 这些意见目前已为学界广泛接受,但也有一些不同的声音。 如刘信芳就将此字隶定为“ ”,認為該字右部為“桀”之省形,在《穷达以时》裡讀如“傑”;在《尊德义》中读如“列”,“列”字从“歹”聲,而桀、歹古讀音近。[3] 黄锡全则认为:《窮達以時》簡二的“殜”字,依字義可釋讀為“世”。所从的“世”當是省形或者以“止”為聲。但這不等於凡是與此相近的字形都可釋為从“世”。有的有可能从亡。 [4]李锐依此将字隶定为“ ”[5]。 上述意见都有值得肯定之处,但也都存在一些问题,值得深入探讨。 笔者认为此字的右上构件当为“止”而非“世”或“亡”等,因此当隶定为“ ”,而不能隶作“殜”、“”或“”。从字形看,此字的右上构件确实是“亡”[6]。但据此隶定为“3”,除以“殜”之形讹外,很难解释上述文例。刘信芳以为该字右半与包山簡129、170,《鄂君啟節》从“枼”之字不同,不容相混。[7]是正确的。但隶定为“”,也主观性太强,难以信从。“止”与“亡”形近,隶定为“”在字形上不如隶定为“”,但较隶定为“殜”显然更为逼真。特别是在训解上,较之“殜”、“”或“”更为优长。 《郭店楚墓竹简》将此字读如“世”,在《语丛四》简三的文例中,可以说是勿庸置疑。“言之善,足以终世。三世之富,不足以出亡。”将“世”换做别的什麼,显然难以通过。 《窮達以時》簡二的两“”字,由於简十四、十五皆有从之从日的“时”字在,显然不好再读为“时”,更何况“世”与“时”义本相通。笔者曾指出:简文“时”有时又称为“世”,《荀子·宥坐》有此例。如“不遇世者众矣”,即上文“不遇时者多矣”。[8]因此,“世”即“时”,简文的“有其人,無其,雖賢弗行矣。苟有其,何慬之有哉”即“有其人,無其世,雖賢弗行矣。苟有其世,何慬之有哉”。读“”为“世”,在《窮達以時》簡二中,应该也不会有问题。 但在《尊德义》中,将“”读为“世”,显然不通。《尊德义》简二十四、二十五有关的简文,《郭店楚墓竹簡》一书的釋文作:“非豊(禮)而民兑(悦)此少(小)人矣。非侖(倫)而民備(服),殜(世?)此亂矣”。[9]李零作:“非禮而民悦哉,此小人矣。非倫而民服,世此亂矣。”[10]陈伟则釋讀為:“非禮而民悅戴,此少人矣。非倫而民服,世此亂矣。”注:戴,本从“才”从“心”。似當讀為“戴”,擁戴義。《左傳》文公十一年:“是以堯崩而天下如一,同心戴舜,以為天子。”《國語·周語上》:“庶民不忍,欣戴武王。”此,乃,則。[11]劉信芳则標點為:“非豊(禮)而民兌(悅)5(慈?),此小人矣。非侖而

简化字与繁体字对照表汇总

简化字与繁体字对照表 本表收录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自1956年以来公布的四批简化字,共五百一十七个。 凡简化字与繁体字都见於古代,而在意义上或用法上有所不同的,本表后面另附有说明,以供查阅。 [A]爱愛碍礙袄襖 [B]罢罷摆擺襬办辦板闆帮幫宝寶报報 备僃笔筆币幣毕畢毙斃边邊变變标標表錶别彆宾賓卜蔔补補 [C]才纔参參惨慘蚕蠶仓倉层層产産搀攙谗讒馋饞尝嘗偿償厂廠长長彻徹陈陳尘塵衬襯称稱惩懲迟遲齿齒冲衝虫蟲丑醜筹籌处處触觸出齣础礎

刍芻疮瘡辞辭从從聪聰丛叢窜竄才纔--才,始,仅;又才能。纔,仅。二字本通用;但才能的才,决不与纔通用。 冲衝--冲的意义是幼小,空虚;用作动词时表示一直向上(冲天)。衝的意义是突击、衝撞;用作名词时表示交叉路口。这两个字在古书里一般是区别得很清楚的。 丑醜--二字古不通用。丑是地支名。醜是醜恶的醜。 出齣--齣是近代产生的字,来历不明。 淀澱--淀,浅水泊。澱,沉澱,滓泥。 斗鬭--斗,升斗。鬭,鬭争。

[D]达達带帶担擔胆膽单單当當噹档檔党黨导導灯燈邓鄧敌敵籴糴递遞淀澱点點电電垫墊冬鼕东東 冻凍栋棟动動斗鬭独獨断斷对對队隊吨噸夺奪堕墮 [E]恶惡噁尔爾儿兒 [F]发發髮范範矾礬飞飛奋奮粪糞坟墳丰豐凤鳳妇婦复復複覆麸麩肤膚发發髮--發,發射,出發。髮,头髮。 范範--范,姓。範,模范。丰豐--丰,丰满,丰采(风采,风度)。豐,豐富。二字在古书里一般不通用。丰字比较罕

用。 复復複覆--反復的復本作复,但是復和複覆并不是同义词。複只用於重複和複杂的意义;復字等於现代的“再”,它不表示複杂,一般也不用作形容词来表示重複。覆用於覆盖、颠覆的意义,而这些意义决不能用復或複。 [G]盖蓋干幹乾赶趕个個巩鞏沟溝构構购購谷穀顾顧刮颳关關观觀广廣归歸龟柜归歸国國 干幹乾--干是干戈的干,读gān,和读gàn的幹没有什么关系。乾枯的乾和干戈的干也绝不相通。乾枯的乾,近时有人写作乾,但古书中没有乾字。特

常用简体字繁体字对照表

一画 一乙 二画 二十丁厂七卜人入八九几儿了力乃刀二十丁廠七卜人入八九幾兒了力乃刀 又又 三画 三于干亏士工土才寸下大丈与万上小三於乾虧士工土才寸下大丈與萬上小 口巾山千乞川亿个勺久凡及夕丸么广口巾山千乞川億個勺久凡及夕丸麼廣 亡门义之尸弓己已子卫也女飞刃习叉亡門義之屍弓己已子衛也女飛刃習叉 马乡----馬鄉 四画 丰王井开夫天无元专云扎艺木五支厅豐王井開夫天無元專雲扎藝木五支廳 不太犬区历尤友匹车巨牙屯比互切瓦不太犬區歷尤友匹車巨牙屯比互切瓦 止少日中冈贝内水见午牛手毛气升长止少日中岡貝內水見午牛手毛氣升長 仁什片仆化仇币仍仅斤爪反介父从今仁什片僕化仇幣仍僅斤爪反介父從今 凶分乏公仓月氏勿欠风丹匀乌凤勾文兇分乏公倉月氏勿欠風丹勻烏鳳勾文 六方火为斗忆订计户认心尺引丑巴孔六方火為鬥憶訂計戶認心尺引醜巴孔队办以允予劝双书幻 隊辦以允予勸雙書幻 五画玉刊示末未击打巧正扑扒功扔去甘世玉刊示末未擊打巧正撲扒功扔去甘世 古节本术可丙左厉右石布龙平灭轧东古節本術可丙左厲右石布龍平滅軋東 卡北占业旧帅归且旦目叶甲申叮电号卡北佔業舊帥歸且旦目葉甲申叮電號 田由史只央兄叼叫另叨叹四生失禾丘田由史只央兄叼叫另叨嘆四生失禾丘 付仗代仙们仪白仔他斥瓜乎丛令用甩付仗代仙們儀白仔他斥瓜乎叢令用甩 印乐句匆册犯外处冬鸟务包饥主市立印樂句匆冊犯外處冬鳥務包飢主市立 闪兰半汁汇头汉宁穴它讨写让礼训必閃蘭半汁匯頭漢寧穴它討寫讓禮訓必 议讯记永司尼民出辽奶奴加召皮边发議訊記永司尼民出遼奶奴加召皮邊發 孕圣对台矛纠母幼丝 孕聖對台矛糾母幼絲 六画 式刑动扛寺吉扣考托老执巩圾扩扫地式刑動扛寺吉扣考托老執鞏圾擴掃地 扬场耳共芒亚芝朽朴机权过臣再协西揚場耳共芒亞芝朽樸機權過臣再協西 压厌在有百存而页匠夸夺灰达列死成壓厭在有百存而頁匠誇奪灰達列死成 夹轨邪划迈毕至此贞师尘尖劣光当早夾軌邪劃邁畢至此貞師塵尖劣光當早 吐吓虫曲团同吊吃因吸吗屿帆岁回岂吐嚇蟲曲團同吊吃因吸嗎嶼帆歲回豈

由郭店简〈性自命出〉的「室性者故也」说到《孟子》的「天下之言性也」章

由郭店簡〈性自命出〉的「室性者故也」說到《孟子》的「天下之言性也」章 裘錫圭 P43 《郭店楚墓竹簡·性自命出》有「交性者故也」一語。1我在〈談談上博簡和郭店簡中的錯別字〉(以下簡稱「〈錯別字〉」)一文中已經指出,上博簡〈性情論〉與上引之語「性」上一字相應之字,實作「室」下加「心」之形,可知「交性」應改釋爲「室性」;此「室」字原來被抄書者寫走了樣,形狀頗近「交」字,故致誤釋。2對這個可加「心」旁的「室」字的意義,我在〈錯別字〉中作了兩種推測。一種是把這個字讀爲與「室」音近的「實」。另一種說法比較複雜,現將有關原文引錄於下: ……其義(指此字之義)應近於「窒」(原注:「室」、「窒」皆从「至」聲,應爲同源詞)。也可以說這個「室」是名詞用作 動詞,「室性」的意思近於爲性築室,也就是給性一個框架。3讀此字爲「實」,在音韻上當然沒有問題;但是當使性實講的「實性」這種說法,卻從未見於古書。第二種推測的可信度似乎更低。〈錯別字〉在2002年春舉行的新出楚簡與儒學思想國際學術研討會上發表之後,引用此文讀「實」的說法的學者,總算還有兩三位,引用第二種推測的則一位也沒有。但是不久前我在馬王堆帛書中找到一條資料,發現還是此文的第二種推測比較接近事實。 馬王堆帛書《老子乙本卷前古佚書》中的〈十大經·觀〉這一篇,有不少語句與《國語·越語下》所記笵蠡語相同或相似。其中的「時 三樂」一句,〈越語下〉作「時節三樂」。馬王堆帛書整理小組所作的注釋說:「疑與挃爲一字,讀爲窒,窒、節音義相近。」4此注據文義讀帛書从「手」「室」聲之字爲「窒」,〈錯別字〉也據文義懷疑楚

P44簡可加「心」旁的「室」字之義應近於「窒」,這兩個字所代表的無疑是同一個詞。但是把它們釋讀爲「窒」,是有問題的。「時窒三樂」和「時節三樂」的意義頗有距離,「窒性」的意思更與相關簡文的文義明顯不合。「室」是書母質部字,「節」是精母質部字,上古音的確相當接近。帛書从「手」「室」聲的字和楚簡可加「心」旁的「室」字,它們所代表的那個詞,有可能是音、義都跟節制的「節」非常相近的一個詞,也有可能就是節制的「節」。由於在古漢語中找不出一個真正符合前者的條件的詞,並考慮到「」和「節」有異文關係,「節性」之語又見於古書,我們認爲把上舉這兩個字釋讀爲節制的「節」,應該是合理的。所以「室(或加「心」旁)性」就是「節性」。 「節性」之語最早見於《尚書·召誥》: 節性,惟日其邁,王敬作所不可不敬德。 傅斯年《性命古訓辨證》認爲此文的「節性」應該當「節生」講,其說非是,徐復觀《中國人性論史·先秦篇》已詳加反駁。5徐氏認爲〈召誥〉所說的「節性」是「由『敬』而來的節制個人的欲望」。6《周禮·地官·大司徒》: 以五禮防萬民之僞而教之中,以六樂防萬民之情而教之和。 這裏雖然沒有出現「節性」之語,其實就是講以禮樂節民之性,《禮記·王制》說「司徒脩六禮,以節民性」可證。上引〈大司徒〉文鄭玄注也說:「禮,所以節止民之侈僞,使其行得中。」 《禮記·樂記》: 人生而靜,天之性也。感於物而動,性之欲(前人已指出此字當從或本作「容」)也。物至知知,然後好惡形焉。好惡無 節於內,知誘於外,不能反躬,天理滅矣。……是故先王之制 禮樂,人爲之節……禮節民心,樂和民聲…… 已有學者指出,〈樂記〉關於物和心、性的關係的看法,跟〈性自命

0059由郭店简〈性自命出〉的「室性者故也」说到《孟子》的 - 由郭店简

0059由郭店簡〈性自命出〉的「室性者故也」說到《孟 子》的 - 由郭店簡 由郭店簡〈性自命出〉的「室性者故也」 說到《孟子》的「天下之言性也」章 裘錫圭 P43 1《郭店楚墓竹簡?性自命出》有「交性者故也」一語。我在〈談談上博簡和郭店簡中的錯別字〉:以下簡稱「〈錯別字〉」:一文中已經指出,上博簡〈性情論〉與上引之語「性」上一字相應之字,實作「室」下加「心」之形,可知「交性」應改釋爲「室性」;此「室」字原來 2被抄書者寫走了樣,形狀頗近「交」字,故致誤釋。對這個可加「心」旁的「室」字的意義,我在〈錯別字〉中作了兩種推測。一種是把這個字讀爲與「室」音近的「實」。另一種說法比較複雜,現將有關原文引錄於下: ……其義:指此字之義:應近於「窒」:原注:「室」、「窒」 皆从「至」聲,應爲同源詞:。也可以說這個「室」是名詞用作 3動詞,「室性」的意思近於爲性築室,也就是給性一個框架。讀此字爲「實」,在音韻上當然沒有問題;但是當使性實講的「實性」這種說法,卻從未見於古書。第二種推測的可信度似乎更低。〈錯別字〉在2002年春舉行的新出楚簡與儒學思想國際學術研討會上發表之後,引用此文讀「實」的說法的學者,總算還有兩三位,引用第二種推測的則一位也沒有。但是不久前我在馬王堆帛書中找到一條資料,發現還是此文的第二種推測比較接近事實。

馬王堆帛書《老子乙本卷前古佚書》中的〈十大經?觀〉這一篇,有不少語句與《國語?越語下》所記笵蠡語相同或相似。其中的「時?三樂」一句,〈越語下〉作「時節三樂」。馬王堆帛書整理小組所作的 4注釋說:「?疑與挃爲一字,讀爲窒,窒、節音義相近。」此注據文義讀帛書从「手」「室」聲之字爲「窒」,〈錯別字〉也據文義懷疑楚 1 P44簡可加「心」旁的「室」字之義應近於「窒」,這兩個字所代表的無疑是同一個詞。但是把它們釋讀爲「窒」,是有問題的。「時窒三樂」和「時節三樂」的意義頗有距離,「窒性」的意思更與相關簡文的文義明顯不合。「室」是書母質部字,「節」是精母質部字,上古音的確相當接近。帛書从「手」「室」聲的字和楚簡可加「心」旁的「室」字,它們所代表的那個詞,有可能是音、義都跟節制的「節」非常相近的一個詞,也有可能就是節制的「節」。由於在古漢語中找不出一個真正符合前者的條件的詞,並考慮到「?」和「節」有異文關係,「節性」之語又見於古書,我們認爲把上舉這兩個字釋讀爲節制的「節」,應該是合理的。所以「室:或加「心」旁:性」就是「節性」。 「節性」之語最早見於《尚書?召誥》: 節性,惟日其邁,王敬作所不可不敬德。 傅斯年《性命古訓辨證》認爲此文的「節性」應該當「節生」講,其 5說非是,徐復觀《中國人性論史?先秦篇》已詳加反駁。徐氏認爲〈召 6誥〉所說的「節性」是「由『敬』而來的節制個人的欲望」。 《周禮?地官?大司徒》: 以五禮防萬民之僞而教之中,以六樂防萬民之情而教之和。這裏雖然沒有出現「節性」之語,其實就是講以禮樂節民之性,《禮記?王制》說「司徒脩六禮,以節民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