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地理笔记地球的圈层结构

地理笔记地球的圈层结构

考点06 地球的历史地球的圈层结构

一、化石和地质年代表

1.地球的历史:约有46 亿年

2.认识途径:研究地层是最主要的途径

3.地层

(1)含义:具有时间顺序的层状岩石。

(2)沉积岩地层特点

① 具有明显的层理构造:一般先沉积的层在下,后沉积的层在上。

② 常含有化石:沉积物中含有生物的遗体或遗迹。

(3)分布规律:越古老的地层含有越低级、越简单生物的化石。

(4)研究意义:通过研究地层和它们包含的化石,可以了解地球的生命历史和古地理环境。

4.地质年代表

概念:科学家对全球各地的地层和古生物化石进行了对比研究,发现地球演化呈现明显的阶段性。根据地层顺序、生物演化阶段、岩石年龄等,科学家把漫长的地球历史按照宙、代、纪等时间单位,进行系统性地编年,这就是地质年代表。

二、地球的演化历程

1.前寒武纪

(1)时间:自地球诞生到距今5.41亿年,包含冥古宙、太古宙、元古宙,约占地球历史的90% 。

2.地球的外部圈层结构

(1 )大气圈:由气体和悬浮物组成的复杂系统,主要成

分是氮和氧。

( 2 )水圈:由地球表层水体构成的连续但不规则的圈层。

( 3 )生物圈

① 构成:地球表层生物及其生存环境。

② 范围: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全部、岩石圈的上

部。

四、地球的演化历程

1、地层是记录地球历史的“ 书页”,化石是记录地球历史的“ 文字”

(1)在正常情况下,地层是按顺序排列的,老的地层在下,新的地层在上,呈水平状态。研究地层的性质、厚度、相互关系以及地层中的化石,可以了解地球的演化过程。

(2)生物是由低级向高级,由简单到复杂不断进化的。不同年代的地层一般含有不同的化石,而相同年代的地层里往往保存着相同的或相近的化石,如含有三叶虫、大羽羊齿化石的为古生代地层等。

2、根据地层和化石推断地理环境

根据地层的组成物质的物理和化学性质,以及所含的化

石,可以推知沉积物沉积时的环境特征,如由珊瑚礁组成的石灰岩,可以推知其沉积时的环境是温暖广阔的浅海地区;由丰富植物化石组成的含煤地层,可以推知其沉积时

的环境是湿热茂密的森林地区。

3、生物的演化顺序

(1)单细胞生物→ 多细胞生物

(2)原核生物→ 真核生物

(3)菌藻植物→ 蕨类植物→ 裸子植物→ 被子植物

(4)海生无脊椎动物→ 海生脊椎动物( 鱼) → 两栖动物→ 爬行

动物→ 哺乳动物→ 人类

例1 :地球自形成到现在,经过漫长的演化历程,在地

壳、动物、植物等方面,都发生了有规律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回答1 ~ 2 题。

1.按由老到新的年代顺序,下列排序正确的是( )

A .蕨类植物→被子植物→裸子植物

B.三叶虫→ 鱼类→ 恐龙

C.元古宙→ 古生代→ 太古宙

D.哺乳动物→ 爬行动物→ 两栖类

2.下列有关地壳演化的表述中,正确的是( )

A .在前寒武纪联合古陆形成

B .在古生代形成了大量的金属矿产

C .中生代是重要的成煤时期

D .在新生代形成了环太平洋沿海地区的高大山系

解析:第1 题,从时间来讲,由老到新为太古宙、元古宙、古生代、中生代、新生代;从植物来讲,由老到新为藻类植物、蕨类植物、裸子植物、被子植物;从动物来讲,由老到新为无脊椎动物、脊椎动物、两栖动物、爬行

动物、哺乳动物、人类时代;三叶虫为古生代早期生物,鱼类为古生代晚期生物,恐龙为中生代生物,故 B 选项正确。第 2 题,联合古陆形成于古生代后期, A 选项错误;在前寒武纪形成了大量铁、金等金属矿产, B 选项错误;地质历史上有两个重要的造煤时期,一个是古生代后期,另一个是中生代,但中生代是主要的成煤期, C 选项错

误;新生代形成了现代地球的基本面貌,在此时期落基

山、安第斯山等环太平洋高大山系逐渐形成,故 D 选项正确。

答案:1.B2.D

五、地球的圈层结构

依据地震波在地球内部传播速度的变化,地球固体表面以下可划分为地壳、地幔、地核三个圈层。

不连续深度地震波的速特征

圈层名称

面(km)度变化

地壳莫霍界固体外壳;厚度

平均

上面陆地 33 km 处最小,其中大陆

17

地纵波和横波地壳较厚,大洋

幔速度明显加地壳较薄

地快固态:上地幔上

幔下部存在一个软流地古登堡层,物质处于熔

幔界面2 900

2 900 km 处纵

波速度突然

融状态;温度、

压力、密度增大

外下降,横波呈熔融状态(液

地核消失态)

核内呈固态,压力、核密度很大

例2 :2016年9月27日,印度尼西亚龙目岛的林贾尼火山

爆发,火山灰柱高达 2 千米,导致半空布满火山灰。据此回答1 — 2 题。

1.岩浆物质冲破了岩石圈的束缚后才喷发出来。关于岩石圈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岩石圈属于地壳的一部分,是由岩石构成的

B .岩石圈属于上地幔的一部分

C .岩石圈与生物圈关系密切

D .岩石圈的上部是软流层

2.火山灰漫天飞扬,对地球的外部圈层产生了很大影响。

有关地球外部圈层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大气圈是由大气组成的简单的系统

B .水圈是一个连续但不规则的圈层

C.生物圈占据大气圈的全部、水圈的底部

D.地球的外部圈层之间关系密切,但与地球的内部圈层没有关系

答案:1 . C 2 . B

解析:1 .岩石圈是由岩石构成的,它包括地壳和上地幔顶部(软流层以上)。岩石圈和地球的生物圈关系密切, C 正确。

2 .大气圈是由气体和悬浮物组成的复杂系统, A 错误;水圈是一个连续但不规则的圈层, B 正确;生物圈是地球表层生物及其生存环境的总称,它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全部和岩石圈的上部, C 错误;地球的外部圈层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形成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同

时它们和地球内部圈层的关系也较密切, D 错误。

新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识点:地球的圈层结构

新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识点:地球的 圈层结构 新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识点:地球的圈层结构 一、地球的内部圈层地球内部的结构的研究:由于地球内部 的知识主要来自 对地震波的研究。 当地震发生时,地下岩石受到强烈冲击,产生弹性震动, 并以波的形式向四周传播,这种弹性波叫地震波。地震波有纵波(P波)和横波(S波)之分。纵波传播速度较快,可以通 过固体、液体和气体传播;横波的传播速度较慢,只能通过 固体传播。 以莫霍界面和古登堡界面为界,可以将地球内部划分为地壳、 地幔和地核三个圈层。 (1)由于地震波在不同的介质中传播的速度不同,地震波在经过不同介质的界面时就会发生反射和折射现象,科学家正是利 用了地震波的上述性质,通过对地震波的精确测量,“透视” 了 地球内部的结构。 (2)从地球内部地震波曲线图上可以看出,地震波在一 定深度发生突然变化,这种速度发生突然变化的面,叫做不连续面。 (3)地球内部有两个不连续面。一个在地面下平均33千

米处(指大陆部分),在这个不连续面以下,纵波和横波传播速度都明显增加。这个不连续面是奥地利地震学家莫霍洛维奇首先发现的,所以叫莫霍面。另一个在地下2900千米深处,纵波传播速度突然下降,横波则完全消失。这个不连续面是德国地震学家古登堡最早研究的,所以叫古登堡面。 (4)用莫霍面和古登堡面为界面,把地球内部划分为地 壳、地幔和地核三个圈层。所以地球的内部圈层是依据地震波传播的突然变化的两个不连续面(莫霍面和古登堡面)来 划分的。 地球的外部圈层 各外部圈层的概况比? 地球的外部圈层包括大气圈、水圈、生物圈等,这些圈 层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形成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自然环境。 【同步练习题】 (2012-莱芜期中)在不同媒介中地震波的传播速度是不 同的。科学家就是利用这一原理,根据地震波在地球内部传播速度的变化探知地球内部结构的。阅读上述材料,完成1? 2题。 1 ?根据地震波的探测,地球最外层平均厚度约100千米 的范围是带有弹性的坚硬岩石层,称为岩石圈,其范围是指 A?地壳B.地壳和软流层c.地壳和上地幔D.地壳和上地幔顶部2?根据地震波波速的变化,将地球内部划分为地壳、地 幔和地核三个圈层。有关地球内部圈层结构的正确叙述是0

地球的圈层结构及各圈层的主要特点

考点四地球的圈层结构及各圈层的主要特点 【考点解读】地球的圈层结构包括由地核、地慢、地壳组成的内部圈层和由大气圈、水圈、生物圈组成的外部圈层。它们的特点是:地核的外核为液态或熔融状,内核为铁镍固体;地慢为铁镁固体,地慢上部的软流层为岩浆发源地;地壳厚度不均,陆壳厚洋壳薄,地壳上为硅铝层,下为硅镁层;大气圈高度愈增大气密度愈降;水圈由液、固、气三态组成,连续而不均匀分布;生物圈与地壳、大气圈、水圈交叉分布且相互渗透,是包括人类在内的生命最活跃的圈层。 (一)地球内部圈层 (1)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依据——地震波 (2)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界面——不连续面 地震波分类及特点 (3)划分:以两个不连续面(莫霍界面、古登堡界面)将地球的内部圈层分为地壳、地幔、地核三层。 (4)岩石圈包括地壳和地幔顶部(软流层以上),全部由岩石构成,是构成地貌、土壤的物质基础,提供各种矿产资源。岩石圈与其它三个外部圈层(大气圈、水圈、生物圈)一起,构成了人类生存的地理环境。 (二)地球外部的四大圈层:大气圈、水圈、岩石圈、生物圈。 1.大气圈的作用:提供生命活动所需要的大气,而且还是生物生存的保护层等,对人类有重大作用。 2.大气的主要成分及各种成分的环境意义

总的说来,自然界干洁空气中各部分的含量处于动态平衡中,但是不合理的人类活动,能够改变大气各种成分的含量(特别是微量气体,如、臭氧的含量的变化)。当前,特别引起人类关注的是全球二氧化碳含量上升和臭氧含量减少的现象,已经对人类的生存环境产生了重大的负面影响。 3.大气的垂直分层各部分大气层的基本特点: 大气层虽然有数千千米(一般认为有2000~3000千米),但其质量的3/4以上却分布在离地面十几千米的低层。依据各大气层温度(如图5-1)、密度和运动状况,我们可以将大气层分成对流层、平流层和高层大气。 (1)大气层的基本特点见下表: 【考题例析】 1.读“地震波速度与地球内部构造图”,回答下列问题:

地理笔记地球的圈层结构

考点06 地球的历史地球的圈层结构 一、化石和地质年代表 1.地球的历史:约有46 亿年 2.认识途径:研究地层是最主要的途径 3.地层 (1)含义:具有时间顺序的层状岩石。 (2)沉积岩地层特点 ① 具有明显的层理构造:一般先沉积的层在下,后沉积的层在上。 ② 常含有化石:沉积物中含有生物的遗体或遗迹。 (3)分布规律:越古老的地层含有越低级、越简单生物的化石。 (4)研究意义:通过研究地层和它们包含的化石,可以了解地球的生命历史和古地理环境。 4.地质年代表 概念:科学家对全球各地的地层和古生物化石进行了对比研究,发现地球演化呈现明显的阶段性。根据地层顺序、生物演化阶段、岩石年龄等,科学家把漫长的地球历史按照宙、代、纪等时间单位,进行系统性地编年,这就是地质年代表。 二、地球的演化历程 1.前寒武纪 (1)时间:自地球诞生到距今5.41亿年,包含冥古宙、太古宙、元古宙,约占地球历史的90% 。

2.地球的外部圈层结构 (1 )大气圈:由气体和悬浮物组成的复杂系统,主要成 分是氮和氧。 ( 2 )水圈:由地球表层水体构成的连续但不规则的圈层。 ( 3 )生物圈 ① 构成:地球表层生物及其生存环境。 ② 范围: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全部、岩石圈的上 部。 四、地球的演化历程 1、地层是记录地球历史的“ 书页”,化石是记录地球历史的“ 文字” (1)在正常情况下,地层是按顺序排列的,老的地层在下,新的地层在上,呈水平状态。研究地层的性质、厚度、相互关系以及地层中的化石,可以了解地球的演化过程。 (2)生物是由低级向高级,由简单到复杂不断进化的。不同年代的地层一般含有不同的化石,而相同年代的地层里往往保存着相同的或相近的化石,如含有三叶虫、大羽羊齿化石的为古生代地层等。 2、根据地层和化石推断地理环境 根据地层的组成物质的物理和化学性质,以及所含的化 石,可以推知沉积物沉积时的环境特征,如由珊瑚礁组成的石灰岩,可以推知其沉积时的环境是温暖广阔的浅海地区;由丰富植物化石组成的含煤地层,可以推知其沉积时

高三地理知识点:地球的圈层结构及各圈层的主要特点

高三地理知识点:地球的圈层结构及各圈层 的主要特点 【】鉴于大家对查字典地理网十分关注,小编在此为大家整理了此文高三地理知识点:地球的圈层结构及各圈层的主要特点,供大家参考! 本文题目:高三地理知识点:地球的圈层结构及各圈层的主要特点 第6讲地球的圈层结构及各圈层的主要特点 【考点整合】 【要点热点探究】 探究点一地球的内部圈层 1.划分依据:根据地震波在地球内部传播速度的变化 地震的能量以波动的方式向外传播,形成地震波。根据地震波传播的特征,可将地震波分为纵波(P波)和横波(S波)。纵波能在固体、液体中传播,速度较快;横波只能在固体中传播,速度较慢。 2.划分界面:莫霍面和古登堡面。 莫霍面距离地表约33千米(大陆部分),纵波和横波的传播速度都明显增加;古登堡面距离地表约2900千米,纵波传播速度突然下降,横波则突然消失。 3.三大圈层:以莫霍面和古登堡面为界,可以将地球内部划分为地壳、地幔和地核三个圈层。

⑴地壳:①厚度:地壳平均厚度约17千米,地壳厚度的变化规律是:大陆地壳较厚,平均厚度约33千米,海洋地壳较薄,平均厚度约6千米;海拔越高,地壳越厚,海拔越低,地壳越薄;②结构:上层为硅铝层,相对密度较小,分布不连续,在大洋底部罕见甚至缺失;下层为硅镁层,相对密度较大,分布是连续的。 ⑵地幔:①结构:分上地幔和下地幔。上地幔具有固体特征,主要由含铁、镁的硅酸盐类矿物组成;②岩石圈:由地壳和上地幔顶部(软流层以上)合在一起组成;③软流层:位于上层地幔中,一般认为可能是岩浆的主要发源地之一。 ⑶地核:①组成:可能是极高温度和高压状态下的铁和镍组成;②结构:根据地震波传播速度的不同,地核又分为内核和外核。外核呈液态或熔融状态;内核呈固态。 例1 (改编)地震会给人类带来巨大灾害,人类也可以利用地震技术探索地球内部物质分异、勘探石油。填图并回答问题。 ⑴根据地震波的传播状况可以划分地球内部圈层构造。在地球内部圈层构造示意图中的方框内,填写地球内部各圈层和分界面的名称。 ⑵最近,我国在渤海湾发现储量逾10亿吨的大油田。该油田储量的探明是采用三维地震勘探技术的结果。地震波分为纵波与横波,根据地震波传播原理,在通过含油层时,传播速度发生明显变化的主要是______波。

地球的圈层结构必修一知识总结梳理2021

地球的圈层结构必修一知识总结梳理2021 人文地理主要指下册的内容。这部分内容的学习与自然地理的学习有较大的差异,它所涉及的内容主要是社会生产活动,下面是小偏整理的地球的圈层结构地理必修一知识总结梳理2021,感谢您的每一次阅读。 地球的圈层结构必修一知识总结梳理2021 一、地球的内部圈层 1.地震波 2.地球内部圈层——根据地震波在地球内部传播速度的变化划分三个圈层。 二、地球的外部圈层 高中地理学习方法的基本原则和一般规律介绍

1.哪些内容应成为学习的重点内容 ⑴地理基本概念。 ①能说明某种特点地理现象的特定概念。如太阳高度、正午太阳高度,低气压、高气压、地球的自转、公转等 ②反映某种地理事物类别的特定概念(对这类概念特别要注意概念的内涵与外延的分析) ⑵地理基本规律与基本原理。 地理事物的时空分布规律及其成因分析。 ⑶地理基本技能。如等值线的分析应用、各类经济图表的绘制与判读、各种地理示意图的绘制与判读、图文转换与图图转换能力等等。 ⑷地理内容的文字逻辑表达能力 ⑸收集、整理地理资料的能力 2.怎样高效地掌握上述学习重点内容 ⑴用理科思维的方法学习自然地理。 ①充分运用图解法,从三维空间的角度理解基本概念、基本规律和基本原理。 ②用跨学科的知识解决地理问题 ⑵注重各类地理图表的表达功能及其相互之间的转换关系 ⑶用文科思维方法学习人文地理。 所谓人文地理主要指下册的内容。这部分内容的学习与自然地理的学习有较大的差异,它所涉及的内容主要是社会生产活动,从历史的角度分析各社会生产部门是怎样发展起来的,为什么会沿着这样的轨迹发展,人类目前面临的怎样的可持续发展问题;从经济的角度多因素的分析各社会生产部门布局的合理性、科学性,这部分可能与政治课的内容有较多的联系,同学们应该把政治课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地理学习上来。 50333“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没有兴趣,学习就会从“享受”变作“忍受”,成为负担。下面是小偏整理的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必修一知识总结梳理2021,感谢您的每一次阅读。 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必修一知识总结梳理2021

高一地理第四节地球的圈层结构笔记

高一地理第四节地球的圈层结构笔记 本节课主要学习地球的圈层结构,通过了解地球内部的不同层次和特征,加深对地球的认识。以下是地球的圈层结构的笔记概要: 1.引入:教师通过提问学生对地球的认识和了解,引导学生思考地球的形状、大小和组成等基本知识。 2.地球的圈层结构:教师向学生介绍地球的圈层结构,包括地壳、地幔和地核三个主要部分。 -地壳:地球最外层的固体壳层,分为大洲地壳和海洋地壳两部分。大洲地壳较厚,由花岗岩等岩石构成;海洋地壳较薄,以玄武岩为主。 -地幔:地壳下面的层次,包括上地幔和下地幔。地幔由固态岩石构成,温度和压力逐渐增加。 -地核:地球的中心部分,分为外核和内核。外核是液态铁合金,内核是固态铁镍合金。地核温度很高,压力也非常大。 3.地球圈层的特征:教师详细讲解每个圈层的特征和性质。 -地壳:地壳是最薄的一层,平均厚度约为30-35公里。它包含了我们生活的陆地和海洋,具有不同的地貌特征和岩石类型。 -地幔:地幔是地球体积最大的一层,厚度约为2900公里。地幔主要由硅酸盐矿物构成,存在着流动性较大的部分,称为软流圈。 -地核:地核温度非常高,达到数千摄氏度,压力也非常大。外核是液态的,内核是固态的。地核对地球的自转起到重要的作用。

4.地球的圈层结构与地质活动:教师通过图示和实例,向学生介绍地球的圈层结构与地质活动之间的关系,如地震、火山喷发等。 5.总结与思考:教师对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进行总结,并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回答问题。 6.拓展学习:教师鼓励学生通过阅读相关书籍、观看科学纪录片等方式,进一步深入学习地球的圈层结构和相关知识。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对地球的圈层结构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他们了解到地壳、地幔和地核的特点和组成,以及它们与地球的地质活动之间的关系。这些知识不仅加深了学生对地球的认识,还为后续学习地理学科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同时,学生也被鼓励进一步拓展学习,培养自主学习和探究的能力。

高一地理地球的圈层结构

高一地理地球的圈层结构 地球的圈层结构是指地球由不同层次的圈层组成,包括地壳、地幔、地核等。这些圈层之间存在着不同的物质组成和物理特性,共同构成了地球的结构和特征。 地球的最外层是地壳,它是地球最薄的一层,厚度约为5-70公里。地壳主要由岩石和土壤组成,是人类活动的主要空间。地壳分为大陆地壳和海洋地壳两种类型。大陆地壳主要由花岗岩和片麻岩等岩石组成,而海洋地壳则主要由玄武岩等火山岩组成。地壳是地球上生命存活的基础,也是人类活动的重要空间。 地壳下面是地幔,它是地球的最厚层,厚度约为2900公里。地幔主要由硅酸盐矿物组成,温度和压力较高,处于半固态状态。地幔分为上地幔和下地幔两个部分,上地幔温度较高,物质较为流动,下地幔温度较低,物质较为固态。地幔的物质流动是地球板块运动的重要动力源。 地幔下面是地核,地核是地球的最内层,由外核和内核组成。外核主要由液态的铁和镍组成,温度较高,内核则由固态的铁和镍组成,温度更高。地核的高温高压条件使得地核物质处于高度活动状态,形成了地球的磁场。地核的热对流和旋转运动是地球自转的重要原因,也是地震和火山活动的主要动力来源。 地球的圈层结构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地球板块在地幔流动的

推动下,不断漂移、碰撞和分裂,形成了地球的地壳构造和地形地貌。地球的圈层结构也决定了地球上的自然资源分布和环境特征。地壳中的岩石矿产、地幔中的岩浆和地核中的磁场等都对人类的生产生活产生着重要影响。 地球的圈层结构包括地壳、地幔和地核。这些圈层之间存在着不同的物质组成和物理特性,共同构成了地球的结构和特征。地球的圈层结构是地球板块运动、地震、火山活动等自然现象的重要基础,也是人类活动的重要空间和资源来源。我们应该加强对地球圈层结构的研究和保护,以更好地认识和利用地球的资源和环境。

地球的圈层结构

地球的圈层结构 作者:孟凡刚孙彦顺 来源:《地理教育》2009年第04期 通过科学家研究表明,数十亿年前,原始地球是一个刚从太阳星云中分化出来的接近均质的物体。主要由碳、氧、镁、硅、铁和镍等元素组成,没有明显的分层现象。地球圈层的分化过程同整个地球的温度变化过程密切相关。放射性元素的辐射能量在地球内部的积累,使那里的温度逐渐升高,因而物质就有了可塑性,加上重力的作用,物质便发生分异,逐渐形成性质不同的圈层,不同圈层间存在着相互联系。 一、地球的内部圈层 地球物理学家通过对地震波传播速度的研究,将地球内部大致分为三个主要圈层:地壳、地幔和地核。 1、地壳 地壳是地球表面一层薄薄的、由岩石组成的固体外壳,地球固体圈层的最外层,岩石圈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底界为莫霍洛维契奇不连续面(简称莫霍面)。整个地壳平均厚度约17千米,其中大陆地壳厚度较大,平均为33千米。高山、高原地区地壳更厚,最高可达70千米;平原、盆地地壳相对较薄。大洋地壳则远比大陆地壳薄,厚度只有几千米。 地壳分为上下两层。上层化学成分以氧、硅、铝为主,平均化学组成与花岗岩相似,称为花岗岩层,亦有人称之为“硅铝层”。此层在海洋底部很薄,尤其是在大洋盆底地区,太平洋中部甚至缺失,是不连续圈层。下层富含硅和镁,平均化学组成与玄武岩相似,称为玄武岩层,所以有人称之为“硅镁层”,在大陆和海洋均有分布,是连续圈层。 2、地慢 地幔介于莫霍界面与古登堡界面之间,厚度约2800多千米,分上地幔与下地幔。上地幔深35~1000千米,上地幔的组成可以从岩浆岩推知。源于地幔的基性岩、超基性岩(ultraba-sieroek)以及金伯利岩等都具有共同的高铁、镁特征,与地震波传播速度也一致,结合地球化学研究,可以认为上地幔的成分接近于超基性岩即二辉橄榄岩的组成。

地球的圈层结构地理必修一考点2021

地球的圈层结构地理必修一考点2021 大气圈包围着地球,是由气体和悬浮物组成的复杂系统,它的主要成分是氮和氧。它是地球自然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下面是小偏整理的地球的圈层结构地理必修一考点2021,感谢您的每一次阅读。 地球的圈层结构地理必修一考点2021 一、知识点梳理 1、地球内部圈层结构 划分依据及内部圈层结构——对地震波的研究地震波特点 2、地球的外部圈层结构 大气圈包围着地球,是由气体和悬浮物组成的复杂系统,它的主要成分是氮和氧。它是地球自然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 水圈是由地球表层水体构成的连续但不规则的圈层。它包括地表水、地下水、大气水、生物水等。水圈的水处于不间断的循环运动之中。 生物圈是地球表层生物及其生存环境的总称。它占有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全部和岩石圈的上部。它是大气圈、水圈和岩石圈相互渗透、相互影响的结果。 两个判断题 (1)为探测莫霍界面的情况,在下列四地同时进行了地震波的测定,最迟从莫霍界面传来地震波的是() A.当雄 B.成都 C.上海 D.北京 (2)此次地震,拉萨有轻微震感,理论上拉萨居民感觉到() A.先左右摇晃,后上下颠簸 B.先上下颠簸,后左右摇晃 C.只左右摇晃 D.只上下颠簸 (3)掌握地震发生规律可有效减少危害,我们要了解西藏地区地球各圈层组成物质和结构特征,目前主要的研究依据是________,其研究

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第(1)题,地壳厚度不均,高山、高原较厚,平原、盆地较薄。 第(2)题,纵波传播速度快,横波传播速度慢。 第(3)题,利用地震波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可以了解地球内部各圈层的特征。。 【答案】 (1)A(2)B (3)地震波地震波的传播速度随所通过的介质不同而变化;纵波能通过固体、液体和气体传播,横波只能通过固体传播。 《地球的内部圈层结构》考点 地球的内部圈层结构这一知识点是教师考试中的高频考点,今天特为大家总结了这一考点的相关知识,并结合练习题进行巩固,希望对考生有所帮助。 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依据是地震波的传播方式和传播速度。地震波有横波和纵波之分。 岩石圈的范围:包括地壳的全部和上地幔顶部(软流层以上),由岩石组成。 例题:下图为地球圈层结构的局部图。读图,回答1~2题。 1.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地壳在海洋中常常缺失 B.①层和②层属于地壳 C.②是软流层 D.岩石圈的范围是指①②的全部和③的大部分 【答案】B。解析:根据地球内部圈层划分依据,莫霍界面以上为地壳,据此知①层和②层属于地壳。 2.在地球内部,地震波传播速度最快的地方是()。 A.莫霍界面附近 B.上、下地幔之间 C.古登堡界面上部附近 D.内、外核之间 【答案】C。解析:根据横波和纵波在地球内部传播速度差异及其

地球圈层结构知识点

地球圈层结构知识点 地球圈层结构是指地球内部由不同物质组成的不同层次。根据地球内部物质的性质和组成,可以将地球划分为地壳、地幔和地核三个主要圈层。 地壳是地球最外层的固体壳体,厚度约为5-70公里。地壳分为两种类型:大洲地壳和海洋地壳。大洲地壳主要由硅酸盐岩石组成,厚度较大,密度较低。海洋地壳则由玄武岩组成,厚度较薄,密度较高。地壳是地球上陆地和海洋的基础,也是人类活动的主要范围。 地幔是地壳之下的一层,厚度约为2900公里。地幔由固态岩石组成,主要成分是硅酸盐矿物。地幔温度较高,存在部分熔融物质,形成了地球上的火山和岩浆。地幔是地球内部传热和地震活动的主要区域。 地核是地球最内层,分为外核和内核。外核是一层液态的铁-镍合金,厚度约为2200公里。内核则是一层固态的铁-镍合金,直径约为2400公里。地核是地球内部磁场产生的主要区域,也是地震波传播的主要路径。 地球圈层结构是由地球演化过程中的物质分层和物理特性差异所形成的。地壳、地幔和地核具有不同的密度、温度和物质组成,这些差异导致了地球内部的物质运动和地球表面的地质现象。地球圈层结构也为我们研究地球演化、地震活动和地热能等提供了重要的依

据。 地球圈层结构对地质活动、地震和火山喷发等现象有着重要影响。地壳的不断运动和碰撞形成了地震带和地震断裂带,地幔的对流和上升形成了火山和岩浆活动。地核的磁场和物质运动则影响了地球的磁性和地热活动。研究地球圈层结构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地球内部的物质运动和地球表面的地理变化,对预测自然灾害和资源勘探具有重要意义。 总结起来,地球圈层结构是地球内部由不同物质组成的不同层次,包括地壳、地幔和地核。这些圈层具有不同的密度、温度和物质组成,影响着地球的地质活动、地震和火山喷发等现象。研究地球圈层结构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地球的演化和地球表面的地理变化,对预测自然灾害和资源勘探具有重要意义。通过进一步的研究和探索,我们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地球圈层结构的奥秘。

新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识点:地球的圈层结构

新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识点:地球的圈层结构 一、地球的内部圈层 地球内部的结构的研究由于地球内部的知识主要自对地震波的研究。 当地震发生时,地下岩石受到强烈冲击,产生弹性震动,并以波的形式向四周传播,这种弹性波叫地震波。地震波有纵波(P波)和横波(S波)之分。纵波传播速度较快,可以通过固体、液体和气体传播;横波的传播速度较慢,只能通过固体传播。 以莫霍界面和古登堡界面为界,可以将地球内部划分为地壳、地幔和地核三个圈层。 (1)由于地震波在不同的介质中传播的速度不同,地震波在经过不同介质的界面时就会发生反射和折射现象,科学家正是利用了地震波的上述性质,通过对地震波的精确测量,“透视”了地球内部的结构。 (2)从地球内部地震波曲线图上可以看出,地震波在一定深度发生突然变化,这种速度发生突然变化的面,叫做不连续面。 (3)地球内部有两个不连续面。一个在地面下平均33千米处(指大陆部分),在这个不连续面以下,纵波和横波传播速度都明显增加。这个不连续面是奥地利地震学家莫霍洛维奇首先发现的,所以叫莫霍面。另一个在地下2900千米深处,纵波传播速度突然下降,横波则完全消失。这个不连续面是德国地震学家古登堡最早研究的,所以叫古登堡面。 (4)用莫霍面和古登堡面为界面,把地球内部划分为地壳、地幔和地核三个圈层。所以地球的内部圈层是依据地震波传播的突然变化的两个不连续面(莫霍面和古登堡面)划分的。 二、地球的外部圈层 各外部圈层的概况比较

地球的外部圈层包括大气圈、水圈、生物圈等,这些圈层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形成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自然环境。 【同步练习题】 (2018 莱芜期中)在不同媒介中地震波的传播速度是不同的。科学家就是利用这一原理,根据地震波在地球内部传播速度的变化探知地球内部结构的。阅读上述材料,完成1~2题。 1根据地震波的探测,地球最外层平均厚度约100千米的范围是带有弹性的坚硬岩石层,称为岩石圈,其范围是指() A地壳 B地壳和软流层 C地壳和上地幔 D地壳和上地幔顶部 2根据地震波波速的变化,将地球内部划分为地壳、地幔和地核三个圈层。有关地球内部圈层结构的正确叙述是() A划分地壳和地核的界面是古登堡面 B地核部分的温度、压力和密度都较小 C在莫霍面上,纵波的传播速度突然下降,横波则完全消失 D在莫霍面下,纵波和横波的传播速度都明显增加 【解析】第1题,岩石圈由岩石组成,包括软流层以上的地幔部分与地壳。第2题,根据地球内部各圈层的特点即可回答。 【答案】1D 2D

高一地理必修一第一章知识点:地球的圈层结构

高一地理必修一第一章学问点:地球的圈层结构地理是探讨地球表面的地理环境中各种自然现象和人文现象,以及它们之间相互关系的学科。小编打算了高一地理必修一第一章学问点,希望你喜爱。 本章教材依据由近及远的依次,首先介绍了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然后介绍太阳系的中心天体太阳与地球的关系,从第三节起先,将眼光移向地球,介绍了地球的运动,本节主要讲解并描述地球的圈层结构。 地球是一个具有圈层结构的天体,这是地球通过长期演化形成的,也是地球最显著的结构特征。要了解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理环境,就必需了解地球的圈层结构。以往的教材一般是将地球的内部圈层和外部圈层分开,而且是在不同单元中讲解并描述。本教材考虑到圈层结构是地球最显著的结构特征,假如将内部圈层和外部圈层分开讲解并描述,不利于学生形成地球圈层结构的整体观念,因此将内部圈层和外部圈层放在一节中讲解并描述。 本节教材主要包括两部分内容:一是内部圈层,二是外部圈层。内部圈层部分首先介绍了对地球内部探测的主要手段——地震波,依据地震波在地下不同深度传播速度的差异和改变,将地球内部分为地壳、地幔和地核。在这三个圈层中,与人类关系最为亲密的是地壳。外部圈层部分主要介绍了大气圈、水圈和生物圈。在这几个外部圈层中,重点介绍了大气圈。而且在大气圈中还介绍了大气的垂直分层,这是因为大气的垂直分层是地球大气最主要的特征,大气的分层结构与大气的热量、运动以及很多大气现

象都有亲密的关系,因此这部分内容是学习后面内容的基础。在本教材中,将中间层、热层和外层合并,统称为高层大气。这样处理主要基于以下考虑:一是为了更加突出与人类关系相对亲密的对流层和平流层,二是因为影响地球上无线电短波通信的电离层跨中间层和热层两层,很难将它划在其中的随意一个圈层,所以只有放在高层大气中讲解并描述才显得较为合理。在大气的垂直分层中,尤以对流层最为重要,因为我们人类就生活在对流层的底部,而且对流层的天气改变最大,也是众多天气现象的发生地。 学问点总结 考点1、地球的内部圈层 1.地震波:当地震发生时,地下岩石受到剧烈冲击,产生弹性振动,并以波的形式向四周传播。这种弹性波叫地震波。地震波有纵波(P)和横波(S)之分。 纵波和横波的传播速度随着所通过物质的性质改变而改变。纵波可以通过固体、液体、气体,而横波只能通过固体。纵波的传播速度较快,横波的传播速度较慢。 2.不连续面:地球内部的地震波在肯定深度发生突然改变的面叫不连续面。它们是划分地球内部圈层的分界面。 地球内部存在着两个不连续面,其中莫霍界面位于大陆部分地下33千米处;古登堡界面位于地下2900千米处。在莫霍界面下,纵波和横波的传播速度都有明显增加;而在古登堡界面下,纵波的传播速度突然下降,而横波完全消逝。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必修一地球的圈层结构知识点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必修一地球的圈层构 造知识点 地球外圈可进一步区分为四个基本圈层,即大气圈、水 圈、生物圈和岩石圈 ;地球内圈可进一步区分为三个基本圈 层,即地幔圈、外核液体圈和固体内核圈。查词典地理网整 理了地球的圈层构造知识点,请考生仔细学习。一、地球的 内部圈层 地球内部的构造的研究:因为地球内部的知识主要来自对地 震波的研究。 当地震发生时,地下岩石遇到激烈冲击,产生弹性震动,并 以波的形式向周围流传,这类弹性波叫地震波。地震波有纵 波(P 波 )和横波 (S 波)之分。纵波流传速度较快,能够经过固 体、液体随和体流传 ;横波的流传速度较慢,只好经过固体流 传。 以莫霍界面和古登堡界面为界,能够将地球内部区分为地 壳、地幔和地核三个圈层 (1)因为地震波在不一样的介质中流传的速度不一样,地震波在经 过不一样介质的界面时就会发生反射和折射现象,科学家正是 利用了地震波的上述性质,经过对地震波的精准丈量,透视 了地球内部的构造。? (2)从地球内部地震波曲线图上能够看出,地震波在必定深度 发生忽然变化,这类速度发生忽然变化的面,叫做不连续面。?

(3)地球内部有两个不连续面。一个在地面下均匀33 千米处(指大陆部分 ),在这个不连续面以下,纵波和横波流传速度 都显然增添。这个不连续面是奥地利地震学家莫霍洛维奇首 先发现的,因此叫莫霍面。另一个在地下2900 千米深处, 纵波流传速度忽然降落,横波则完整消逝。这个不连续面是 德国地震学家古登堡最早研究的,因此叫古登堡面。? (4)用莫霍面和古登堡面为界面,把地球内部区分为地壳、地 幔和地核三个圈层。因此地球的内部圈层是依照地震波流传 的忽然变化的两个不连续面(莫霍面和古登堡面)来区分的。 ? 二、地球的外面圈层 各外面圈层的概略比较 地球的外面圈层包含大气圈、水圈、生物圈等,这些圈层之 间互相联系、互相限制,形成人类赖以生计和发展的自然环 境。 地球的圈层构造知识点的所有内容就是这些,查词典地理网 预祝考生获得满意的成绩。

【初中地理】地球的圈层结构

【初中地理】地球的圈层结构 地球是一个具有同心圈层结构的非均质体,以地球固体表面为界分为内圈和外圈,它 们又可分别再分为几个圈层,每个圈层都有自己的物质运动特征和物理化学性质。 一、地球外部圈层 地球液态表面以上,根据物质性状可以分成大气圈、水圈和生物圈。大气圈就是围困 着地球的气体,厚度存有几万千米,总质量约5136108t。由于受到地心的引力,以地球表面的大气最稀疏(约存有3/4分散在地面至100km高度范围内,1/2分散在地面至10km高 度范围内),向外逐渐浑浊,过渡阶段为宇宙气体,故大气圈并无明晰的上界。大气存有 显著的可压缩性,其密度和压力与温度成反比,并与高度成反比,以海平面的密度和压力 最小。根据温度和密度等大气物理特征可以将大气圈自下而上分成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暖层和散失层,其中与人类关系最紧密的就是对流层和平流层。 水圈是地球表层的水体,占地球总质量的0.024%。其中绝大部分汇集在海洋里(占总水量的97%),另一部分分布在陆上河流、湖沼和表层岩石的孔隙中。此外,地球上的水 还以固态水(两极和山地的冰川)或水汽的形式存在,其中冰川约占总水量的2%。陆上江 河湖沼的水或直接、或通过水汽、地下水与海洋相通。所以地球上的水体构成了包围地球 的完整圈层水圈。水圈既独立存在,又渗透于大气圈、岩石圈和生物圈中,并在其间不断 循环。水循环是地球外部圈层物质循环最重要的方式之一。 生物圈就是地球上生物(包含动物、植物和微生物)存活和活动的范围。现代地球的大 气圈、水圈和岩石圈形成了一个适合生命存有的环境。地球独有的天文条件,加之大气圈、水圈和生物圈本身等的调节作用,提供更多了适合生命的各种气候条件;磁层和大气层将 有毒于生命的高能电磁辐射和磁铁离子抵挡或稀释;生物通过体温或光合作用在大气中展 开着必不可少的氧与二氧化碳的互换;水圈和岩石圈为生物提供更多着所需的水分和矿物 养料等等。这样,在岩石圈上部、大气圈下部和水圈的全部,到处都存有生命的踪迹。生 物所引致的或以生物活动为中心的物质循环不仅就是地球各圈层间物质循环的关键内容, 还是各圈层相互联系的关键纽带。 在太阳系中,地球是唯一具有水圈和生物圈的行星,其大气圈也是独特的。这是地球 在得天独厚的天文条件下不断演变的结果。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和岩石圈在地表附近相 互渗透、相互交错、相互重叠,又使地球上形成了独特的自然环境和表层物质结构。在地 球表层,通过水、生物以及其他各种物质循环进行着彼此间复杂的能量和物质的交换。 二、地球内部圈层结构 地球物理学家对天然地震波传播方向和速度的研究证明,地球内部物质呈同心圈层结构。在各圈层间都存在着地震波速度变化明显的界面(或称不连续面),其中最重要的界面 有莫霍面(m面)和古登堡面(g面),它们把地球内部分为地壳、地幔和地核三大圈层。地

地球的圈层结构及各圈层的主要特点

考点四.地球的圈层结构及各圈层的主要特点 【考点解读】地球的圈层结构包括由地核、地慢、地壳组成的内部圈层和由大气圈、水圈、生物圈组成的外部圈层。它们的特点是:地核的外核为液态或熔融状,内核为铁镍固体;地慢为铁镁固体,地慢上部的软流层为岩浆发源地;地壳厚度不均,陆壳厚洋壳薄,地壳上为硅铝层,下为硅镁层;大气圈高度愈增大气密度愈降;水圈由液、固、气三态组成,连续而不均匀分布;生物圈与地壳、大气圈、水圈交叉分布且相互渗透,是包括人类在内的生命最活跃的圈层。 (一)地球内部圈层 (1)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依据——地震波 (2)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界面——不连续面 地震波分类及特点 (3)划分:以两个不连续面(莫霍界面、古登堡界面)将地球的内部圈层分为地壳、地幔、地核三层。 (4)岩石圈包括地壳和地幔顶部(软流层以上),全部由岩石构成,是构成地貌、土壤的物质基础,提供各种矿产资源。岩石圈与其它三个外部圈层(大气圈、水圈、生物圈)一起,构成了人类生存的地理环境。 (二)地球外部的四大圈层:大气圈、水圈、岩石圈、生物圈。 1.大气圈的作用:提供生命活动所需要的大气,而且还是生物生存的保护层等,对人类有重大作用。 总的说来,自然界干洁空气中各部分的含量处于动态平衡中,但是不合理的人类活动,能 CO、臭氧的含量的变化)。当前,特别够改变大气各种成分的含量(特别是微量气体,如 2 引起人类关注的是全球二氧化碳含量上升和臭氧含量减少的现象,已经对人类的生存环境产生了重大的负面影响。 3.大气的垂直分层各部分大气层的基本特点: 大气层虽然有数千千米(一般认为有2000~3000千米),但其质量的3/4以上却分布在 离地面十几千米的低层。依据各大气层温度(如图5-1)、密度和运动状况,我们可以将大

精选-高三地理知识点:地球的圈层结构及各圈层的主要特点

高三地理知识点:地球的圈层结构及各圈层的主 要特点 【】鉴于大家对查字典地理网十分关注,小编在此为大家整理了此文高三地理知识点:地球的圈层结构及各圈层的主要特点,供大家参考! 本文题目:高三地理知识点:地球的圈层结构及各圈层的主要特点 第6讲地球的圈层结构及各圈层的主要特点 【考点整合】 【要点热点探究】 探究点一地球的内部圈层 1.划分依据:根据地震波在地球内部传播速度的变化 地震的能量以波动的方式向外传播,形成地震波。根据地震波传播的特征,可将地震波分为纵波(P波)和横波(S波)。纵波能在固体、液体中传播,速度较快;横波只能在固体中传播,速度较慢。 2.划分界面:莫霍面和古登堡面。 莫霍面距离地表约33千米(大陆部分),纵波和横波的传播速度都明显增加;古登堡面距离地表约2900千米,纵波传播速度突然下降,横波则突然消失。 3.三大圈层:以莫霍面和古登堡面为界,可以将地球内部划分为地壳、地幔和地核三个圈层。

⑴地壳:①厚度:地壳平均厚度约17千米,地壳厚度的变化规律是:大陆地壳较厚,平均厚度约33千米,海洋地壳较薄,平均厚度约6千米;海拔越高,地壳越厚,海拔越低,地壳越薄;②结构:上层为硅铝层,相对密度较小,分布不连续,在大洋底部罕见甚至缺失;下层为硅镁层,相对密度较大,分布是连续的。 ⑵地幔:①结构:分上地幔和下地幔。上地幔具有固体特征,主要由含铁、镁的硅酸盐类矿物组成;②岩石圈:由地壳和上地幔顶部(软流层以上)合在一起组成;③软流层:位于上层地幔中,一般认为可能是岩浆的主要发源地之一。 ⑶地核:①组成:可能是极高温度和高压状态下的铁和镍组成;②结构:根据地震波传播速度的不同,地核又分为内核和外核。外核呈液态或熔融状态;内核呈固态。 例1 (改编)地震会给人类带来巨大灾害,人类也可以利用地震技术探索地球内部物质分异、勘探石油。填图并回答问题。 ⑴根据地震波的传播状况可以划分地球内部圈层构造。在地球内部圈层构造示意图中的方框内,填写地球内部各圈层和分界面的名称。 ⑵最近,我国在渤海湾发现储量逾10亿吨的大油田。该油田储量的探明是采用三维地震勘探技术的结果。地震波分为纵波与横波,根据地震波传播原理,在通过含油层时,传播速度发生明显变化的主要是______波。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