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给学生一个情感的课堂

给学生一个情感的课堂

给学生一个情感的课堂
给学生一个情感的课堂

(一)给学生一个“情感的课堂”。

1、一个语文教师应该让学生觉得极富“激情” 在语文课中,如何体现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其基点就在于“情感”。一个没有激情的教师,如何能调动学生的情感,能让学生充满热情地学习?展现给学生一个“充满激情的我”,陪伴孩子度过每一段“燃烧的岁月”!

2、尊重“需要”,注重“激趣”。

通过多种方式在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或直观演示、或旁征博引、或巧设悬念……激发他们的阅读欲望和动机,创造“我要学”“我想学”的积极教学气氛。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在教学《只有一个地球》这篇课文时,我找来银河、天体、宇宙的图片和资料与学生一同欣赏,当浩瀚的宇宙呈现在孩子们眼前的时候,我是那样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他们渴求的眼神!他们太想了解银河、了解宇宙了!我扣之心弦地提出:“你们想问银河些什么呢?你还想说些什么?”孩子们个个兴趣盎然,跃跃欲试。“激趣”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教学过程也就“变苦为乐”。

3、教学活动中要注重置师生于课文、作者、情景之中,也就是“溶情”。

“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教学当中的“情”犹如教与学双边活动的“催化剂”,有了它,学生才会在教师的点拨下进入课文佳境。

(二)给学生一个“交流的课堂”。

以前的语文课堂,学生只是可怜的倾听者,谈不上和谁去“交流”。我们要还给学生一个“交流”的课堂,实现“文本对话”、“师生交流”和“生生交流”。

(三)给学生一个“开放的课堂”。

1、让孩子去“展示自己”。

“教学不仅仅是一种告诉,更多的是学生的一种体验、探究和感悟”。

给孩子多大的舞台,他就能跳出多美的舞蹈。课堂是什么啊?课堂是激情燃烧的动感地带,是他们求知、创造、展示自我、体验成功的平台。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地方。学生的潜力是无限的,关键在于教师是否给了学生足够大的平台。孩子的创造力有时简直是我们难以想象的:一位教师在教学《乌鸦喝水》时,接触到了两组形近字,“鸟”和“乌”,“喝”和“渴”。这一直以来都是教学的难点,教师让孩子们自己思考,竟得出了这样的答案:对于“乌”的理解:“乌”表示黑色;“乌”比“鸟”少一点,是因为乌鸦全身都是黑的,以致于我们看不到它的眼睛了。

对于“喝、渴”的区别,学生这样说:“喝水”要用口喝,而且必须把嘴张大(形象说明“口”的字形),所以是口字旁;“渴”是因为口渴了特别想喝水,而想喝水并不一定要张大嘴巴,所以是三点水旁。

2、注重实践,多方面实践感悟语言。

叶圣陶先生曾说过:教材无非是例子。那么,利用好例子教给学生学习方法之后,接下来的应该是大量的实践,只有在实践中,学生的能力才能不断巩固、提高。基于这个思想,我经常搜集课外阅读材料,推荐给学生阅读。在教学《墨梅》后,引领学生阅读背诵了《竹石》、《马》、《青松》等十余首古诗,使学生们了解到了更多有关于借物言志方面古诗,而且无形中又积累了许多古代诗歌。另外,将《安徒生童话》、《唐诗三百首》、《格林童话》等书籍推荐给他们阅读,使其领悟书中的精妙所在!总之,教师要做一个牧羊人,把可爱的孩子们引领到最肥沃的草地上去尽情享受!教师让学生通过“说”和“读”把感情表达出来,课堂在这激烈的情感碰撞中进入高潮。

3、在生活中学语文。

“让语文走进生活,在生活中学习语文”。一直以来,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学习语文,使孩子们深切地感受到:语文离他们很近很近。这样,孩子们便会更加自信、更加主动地去学习。“在生活中识字”的教学实验就很好的证明了这一点。大街上、电视上、车厢里…… 到处都成了孩子们识字的地方。抓住生活的点点滴滴,眼里有资源,心里有教育,课程资源就无处不在。

(四)给学生一个“感悟的课堂”。

1、把人家的情感变成自己的情感。

《桂林山水》描写的是“南国风光”,如何让学生去体验作者热爱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的山山水水的情感呢?通过图片、录像资料展示美丽榕树,而后,引导学生把自己美丽的家乡介绍给大家。孩子们充满着自豪感,饱含着对家乡无比的热爱之情赞美着……这样,孩子们自然就感悟到了作者的情感,同时也将自己深深地感动。

2、把人家的语言变成自己的语言。

3、把别人的文章当参谋,把自己的人生当军事。

每一篇文章都有值得我们和学生共同去感悟的地方,而每一个人的所得是不尽相同的。我们要引导学生在学习、感悟他人的美妙篇章时,不忘时时联系自己,感悟自己,感悟人生,“把别人的文章当参谋,把自己的人生当军事”!

我力求每一节语文课都能陪伴孩子们度过一段幸福快乐的时光!

走进情感教学 让中职英语课堂更精彩

走进情感教学让中职英语课堂更精彩 【摘要】《英语课程标准》首次把情感教学列为英语课程的重要内容之一,体现了“以人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根本”的人文主义观念。教师如何在中职英语课堂教学中使语言学习的过程成为中职生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主动思维、大胆实践、提高跨文化意识和形成自主学习能力的过程,同时优化课堂效果,提高教学效率,使课堂更精彩,为中职生的可持续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情感教学;自主学习能力;认知;合作;创新能力;优化教法 古人云:感人心者,莫先乎情。优秀的教师都应先学会以真挚的强烈的情感走进学生的心灵深处,因为教学除具有学术性、艺术性,更具有情感性。所谓“英语情感教学”,就是教师在教学中,“以人为本”,运用心理学的理论和方法,有意识地激发和调动学生有利于英语学习的情感因素,培养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加强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增强自信心,努力提高英语课堂教学效果,实现课堂中的师生积极互动,促进学生素质全面提高和个性得到发展的教学方法。 实际上,情感在教学中的作用早已受到中外教育家和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广泛关注。苏霍姆林斯基就曾经说过:“情感是教育的基础,只有入情才能入理,入理才能入心。”情感还是教育的窗口,它不仅直接具有感受事物的作用,还是知识活动的动力系统。因此,英语教学要取得成功,一定要将学生视为有思想、有感情的个体。应把智商和情商有机地统一起来。那么如何才能在中职英语课堂中更好地实施情感教学呢? 1 转变教育观念,实现以情育人 在以往的教学中,教师过分追求“分数和升学率”。教学评价也是对语言知识结构的考查,看重的是结果。所以学生成绩一旦不理想,教师便会感到焦虑,产生“恨铁不成钢”的急躁情绪,言语上,行为上失控。导致师生关系恶化,甚至出现恶化事故发生。新形势下的教育观念要求教师认识到社会主义建设,既要有一批高层次的建设者,也需要一大批普通建设者。对不同的学生应承认他们在非智力因素方面的差异。要把每个学生都当作人,认识到他们是一个独立的,完整的,正在发展中的人。一切教育措施都要以尊重学生的人格为出发点,要努力使学生真正感到,教师和集体是在关怀他,爱护他。 新课程改革也倡导对学生学习过程进行形成性的评价。强化评价的诊断与发展作用,淡化评价的选拔与淘汰作用;强化评价的内在激励作用,淡化评价的外在因素和外界的压力作用。在评价的过程中,让学生能够清楚地看到自己点点滴滴的进步,看到自身的价值,增强自尊与自信,体验成功的快乐。 因此,我们可以说:“尊重是教育学生的前提,感情是联系师生关系的纽带。”中职生的年龄一般在十五六岁至十八九岁,正值青春期或青年初期,这一时期是人的心理变化最激烈的时期,也是产生心理困惑、心理矛盾最多的时期。学习差、

英语课堂中的情感教育

英语课堂中的情感教育 现行人教版初中英语教材在内容的编排上,不仅突出了英语的听、说、读、写四种技能训练,而且对帮助和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审美观、价值观和健康的心理以及良好的习惯都具有非常积极的作用。现以现行人教版英语教材为例,谈如何在英语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 一、直接灌输法 直接灌输法,就是在教学过程中,根据课文的内容,直接灌输正确的道德价值观念,寓思想教育于课文内容教学之中。例如:学生在小组里讨论“What can you and your classmates do to help make the Olympic a success?”这个热点话题时,教师可在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合作的同时,还可以用北京“申奥成功”等实例直接融入“培养学生的爱国精神、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优良传统、增强民族自尊心与自信心以及形成积极进取、勇于创新的情感态度”的教育。”在让学生探讨“What should you do if somebody bothers you?”这个问题时,教师可教育学生如何处理人际关系和怎样与人交往以及正确对待生活中的困难挫折,让学生懂得学会适当地考虑别人的感受有利于处理好人际关系、学会做人对自己的学习和工作都会有很大的帮助。这些课文内容本身就是很好的德育教材,利用得好,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对比选择法 对比选择法,就是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体验与感受,从对比中选择正确答案,从而养成健康的学习与生活的习惯。我们在讲授“What do students do at Green High School?”时,教师可以给出几种不同的处理学习与休息之关系的做法,让学生在对比中自主选择,从而引导学生在上学期间要注意劳逸结合,做到学习效率与健康发育两不误。 三、自由发挥法 自由发挥法,就是不用固定刻板的成见去评判学生答案的正误,而是鼓励学生自由发挥,各抒己见,而不要用固定刻板的成见约束学生的情感思维。如:在学习“What are you going to be when you grow up?”和“My dream job”这些内容时,也同样应该让学生充分畅谈自己的理想和梦想,答案不是唯一的,只要既有益于社会又能促进自身更好发展的理想,就是最美好的理想。 总之,在英语课堂教学中融入思想教育本就是教学的目标之一,但是,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方法可以不拘一格,而应多种多样。只有方法得当,才能收到满意的教学效果。

给学生一个什么样的课堂

给学生一个什么样的课堂 本学期我担任二年级三班的语文教学工作,在教学的过程中我有不少收获,也遇到了不少问题,课改就像一把钥匙,开启了孩子成功、成长之门。课改需要加强教师之间的交流、探讨。应对共同的处境,教师们应当群策群力,加强课改经验的交流。在这一过程中,我真切地看到了自我成长的轨迹,感受到了怎样去上好一堂课,一节节撞击着智慧火花的语文课堂。主体意识,创新意识感人深思。那应该给孩子一个什么样的语文课堂?怎样使我们的教学更具有有效性?我以个人体会谈谈二年级语文有效教学的一点反思。 (一)给学生一个“情感的课堂”。 1、一个语文教师就应让学生觉得极富“激情”在语文课中,如何体现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其基点就在于“情感”。一个富有激情的教师,才能调动学生的情感,才能让学生充满热情地学习。教学活动中要注重师生的宽松、愉悦的学习氛围也就是师生间的和谐。教学当中的“情”犹如教与学双边活动的“催化剂”,有了它,学生才会在教师的点拨下进入课文佳境。 2、尊重“需要”,注重“激趣”。 透过多种方式在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或直观演示、或旁征博引、或巧设悬念……激发他们的阅读欲望和动机,创造“我要学”“我想学”的用心教学气氛。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在教学《太空生活趣事多》这篇课文时,我找来太空、宇宙飞船、宇航员的图片和资料与学生一同欣赏,当浩瀚的宇宙呈此刻孩子们眼前的时候,我是那样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他们渴求的眼神!他们太想了解太空、了解宇航员了!我扣之心弦地提出:“你们想问宇航员些什么呢?你还想说些什么?”孩子们个个兴趣盎然,跃跃欲试。“激趣”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主动性和用心性,教学过程也就“变苦为乐”。 (二)给学生一个“交流的课堂”。 以前的语文课堂,学生只是可怜的倾听者,谈不上和谁去“交流”。我们要还给学生一个“交流”的课堂,实现“文本对话”、“师生交流”和“生生交流”。 (三)给学生一个“开放的课堂”。 1、让孩子去“展示自己”。

浅谈情感教育在英语教学中的运用 李文瑞

浅谈情感教育在英语教学中的运用李文瑞 发表时间:2017-11-02T14:17:43.523Z 来源:《创新人才教育》2017年第7期作者:李文瑞[导读] 教学过程中情感及其渗透力量的强弱会直接影响教学效果的成败优劣。 山西省长治市襄垣县第一中学校李文瑞 情感既是英语教学的手段,也是英语教学的目的,起着激发、定向、推动、引导和调节学生学习活动的动力作用,直接影响学生的智力发展和认识过程。教学过程中情感及其渗透力量的强弱会直接影响教学效果的成败优劣。那么,怎样培养学生积极的情感,从而实现他们渴求知识的强烈愿望呢? 一、倾注热情,以情育情,以情激情,达成师生间的信任 爱是教育的前提。教师对学生的爱是教师的天职,是一种具有伟大意义的情感活动。每一个教师都有爱,但能否对后进生倾注更大的热情和更多的关爱是检验一位教师师德好坏的重要标准。将情感教育融于后进生的转化之中,就要求我们教师深入细致的了解学生,真心实意的关心学生,充分尊重、信任学生。也就是说,对他们既要严格要求,又要相互谅解,使他们感到你不仅是他们的师长,同时又是他们的朋友。只有这样,他们才愿意和你进行思想交流,对你敞开心扉倾吐心声,教师才能及时掌握他们学习、生活和思想活动的情况,从而有针对性地进行引导和教育。反之,没有信任的教育就如没有沟通的桥梁,更谈不上教育的效果了。此外,教师对学生的信任是一种希望,它能增强学生的自信,调动学生的积极因素,使他们加倍去努力。 二、正确评价,激发学生的自信,尝试成功的喜悦 学生信任教师,并乐于接受教育,有利于教师激发学生的自信,使其产生内在学习动机。自信是一种积极、肯定又切合实际的自我评价。人们往往是通过别人对自己的态度和评价来感知自己,然后做出相应的自我评价。如果外部评价不恰当,就会产生由于缺乏正确的自我知觉而妄自尊大或妄自菲薄的后果。学生的外部评价主要来自教师,因此教师的评价十分关键,尤其是对那些后进生的评价。对他们的评价应遵循“评价积极性原则”,即:用发展的眼光来评价学生。这样,评价结果就不会使学生丧失信心,厌恶学习。前面提到的教师的爱就是一种积极肯定的评价。此外它还可以体现在其他方面: 1、课堂中,结合教学进行信心教育。英语教学中经常会用到大量的例子,教师在备课时便应注意例句的选用,尽量避免一些可能损伤学生自尊心和打击学生自信心的句子,如:在用 although 一词造句时,以下两个句子都正确无误: (1) Although he worked very hard, he didn‘t pass the exam. 尽管他非常努力的学习,却没有通过考试。 (2) Although he failed the exam, he didn’t lose heart. 尽管他考试不及格,他并不丧失信心。 但是很显然,例句(2)比例句(1)更具乐观色彩。长期下去,这种乐观、向上的课堂气氛会对学生产生虽微妙却能潜移默化的积极影响。同时,教师在课堂上对学生的表现可做出及时的评价,如:对表现好的,别忘了用“Very good!” (很好!)、“Excellent!”(好极了!);对表现一般的,也可用“Good”(好)、“well-done”(不错)来表扬,让他们品味成功的欢乐和喜悦,培养激发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对表现欠佳的,切不可加以斥责或冷嘲热讽,可以用“Make it easy.”(别紧张)、“It doesn’t matter, just have a try”(没关系,来试一下)、“Try it again.”(再试一次)、“I believe you can doit better next time.”(我相信下一次你一定能做得更好)等这类鼓励性的话,是他们感觉到自己也在不断进步,从而消除惧怕紧张情绪。 2、课后结合作业检查,做出积极评价。所有的学生都十分关心和在意老师给自己的作业评价,因为一个分数,一句评语都表现了老师对自己的态度,作业评价是学生与教师沟通交流的一块园地,也是同学们之间相互比较的根据、相互竞争的动力。细致的批改、积极的评价,不仅反映了一个教师的工作态度,也影响着学生对学习的态度。批阅时不仅要给予对、错评价,而且还要对于学生写错的予以更正并指出错误原因,同时教师自己还要写好阅后记。试想一个老师改作业从来只有一个日期的话,恐怕学生连作业发下来后看一眼的兴趣都没了,长此下去,作业、学习的兴趣也就没了。 3、开展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如猜谜语,讲故事,做游戏,办板报英语角、举办英语竞赛活动等,让他们充当其中能胜任的角色,从而在参与中充分表现他们的才干,在活动中积极培养他们的自信。自信心总是和自主性联系在一起的,教师应鼓励学生主动参与,独立思考,自主活动,让他们体验成功的喜悦,体会到自己的力量,从而树立信心。 此外,成功感是英语学习中非常宝贵的积极情感的体验,它能大大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热情。倾注热情,激发自信不是教师的最终目的,更重要的是要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勇敢的付诸实践,让他们不断以自信的心态、进步的愿望,自觉地投入到学习当中,努力提高成绩,增强综合素质,争取成功。只有这样,他们的自信才能在成功的作用下成为源源不断的动力。

我们应给学生一个怎样的课堂

我们应给学生一个怎样的课堂 给学生一个“情感的课堂”。 一个语文教师应该让学生觉得极富“激情”在语文课中,如何体现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其基点就在于“情感”。一个没有激情的教师,如何能调动学生的情感,能让学生充满热情地学习?展现给学生一个“充满激情的我”,陪伴孩子度过每一段“燃烧的岁月”! 1、尊重“需要”,注重“激趣”。 通过多种方式在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或直观演示、或旁征博引、或巧设悬念……激发他们的阅读欲望和动机,创造“我要学”“我想学”的积极教学气氛。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在教学《只有一个地球》这篇课文时,我找来银河、天体、宇宙的图片和资料与学生一同欣赏,当浩瀚的宇宙呈现在孩子们眼前的时候,我是那样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他们渴求的眼神!他们太想了解银河、了解宇宙了!我扣之心弦地提出:“你们想问银河些什么呢?你还想说些什么?”孩子们个个兴趣盎然,跃跃欲试。“激趣”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教学过程也就“变苦为乐”。 2、教学活动中要注重置师生于课文、作者、情景之中,也就是“溶情”。 “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教学当中的“情”犹如教与学双边活动的“催化剂”,有了它,学生才会在教师的点拨下进入课文佳境。 给学生一个“交流的课堂”。 以前的语文课堂,学生只是可怜的倾听者,谈不上和谁去“交流”。我们要还给学生一个“交流”的课堂,实现“文本对话”、“师生交流”和“生生交流”。 给学生一个“开放的课堂”。 1、让孩子去“展示自己”。 “教学不仅仅是一种告诉,更多的是学生的一种体验、探究和感悟”。 给孩子多大的舞台,他就能跳出多美的舞蹈。课堂是什么啊?课堂是激情燃烧的动感地带,是他们求知、创造、展示自我、体验成功的平台。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地方。学生的潜力是无限的,关键在于教师是否给了学生足够大的平台。孩子的创造力有时简直是我们难以想象的:一位教师在教学《乌鸦喝水》时,接触到了两组形近字,“鸟”和“乌”,“喝”和“渴”。这一直以来都是教学的难点,教师让孩子们自己思考,竟得出了这样的答案:对于“乌”的理解:“乌”表示黑色;“乌”比“鸟”少一点,是因为乌鸦全身都是黑的,以致于我们看不到它的眼睛了。 对于“喝、渴”的区别,学生这样说:“喝水”要用口喝,而且必须把嘴张大(形象说明“口”的字形),所以是口字旁;“渴”是因为口渴了特别想喝水,而想喝水并不一定要张大嘴巴,所以是三点水旁。 2、注重实践,多方面实践感悟语言。 叶圣陶先生曾说过:教材无非是例子。那么,利用好例子教给学生学习方法之后,接下来的应该是大量的实践,只有在实践中,学生的能力才能不断巩固、提高。基于这个思想,我经常搜集课外阅读材料,推荐给学生阅读。在教学《墨梅》后,引领学生阅读背诵了《竹石》、《马》、《青松》等十余首古诗,使学生们了解到了更多有关于借物言志方面古诗,而且无形中又积累了许多古代诗歌。另外,将《安徒生童话》、《唐诗三百首》、《格林童话》等书籍推荐给他们阅读,使其领悟书中的精妙所在!总之,教师要做一个牧羊人,把可爱的孩子

让情感在语文课堂中升华

让情感在语文课堂中升华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没有情感, 道德就会变成枯燥无味的空话。如果善良的情感没有在童年形成,那么无论什么时候你也培养不出这种感情来。因为人的这种真挚的感情的形成,是与最初接触的、最重要的真理的理解,以及对祖国的语言最细腻之处的体验和感受联系在一起的。”由此可见,在小学语文的课堂教学中,作为语文老师,要善于采用各种策略,通过多种途径,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 同时《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因此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老师应当善于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根据语文学科本身的知识特点, 挖掘其中蕴含的情感因素,充分发掘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创设有利于学生发展的学习情境,努力实现语文课堂有情有趣,力求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学生在读中思考。通过对字、词、句、段、篇的品读,与作者、与文本中各种人物进行深入的情感交流和心灵的对话,引发学生的内在情感体验,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从而愉悦感情,陶冶情操,培养健康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从而达到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的课堂教学目标。 一、情景设置,烘托情感气氛 苏霍姆林斯基要求教师“课要上的有趣”,能触动学生的“情绪区”,从而产生良好的学习情感。因此,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应该充分利用好音乐、图片、幻灯、投影、视频等现代化信息技术手段,力求创设一个适宜师生、生生与文本对话的情境,让学生走进文本,也让文本走进学生的心灵,这样也使学生能够真正去体验课文的情感,与作者产生情感共鸣。从而更好地学习语文知识,培养良好的语文能力和情感态度价值观。 例如,在教学《地震中的父与子》一文时,上课伊始,先给学生播放以《辛德勒名单》为背景音乐的汶川地震后的幻灯片,教师结合灯片与学生进行谈话交流:“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这个刻骨铭心的时间悲痛地留在了每个中华儿女的心中。突如其来的8级地震使我们8万多同胞遇难,天灾无情地夺去了他们的生命,地震震撼着每个国人的心灵。灾难无情人间有爱,在汶川地震中我们众志成城,挽救了一个个非许下的生命,演绎了一个个动人的故事。”从而,学生在这种充满震撼力的感情基调下,顺畅进课文学习。“我们课文中的故事也发生在一次大地震中。1994年,当巨大地震的危害侵袭美国洛杉矶时,有一对父子演绎了一段感人至深的故事、今天让我们继续学习第17课——《地震中的父与子》”。这样,既带领学生进入课文情境,又激发学生用心读这个感人的故事的欲望。为学生积极进行语文课堂学习,打下了良好的感情基础。 二、品读体验,感悟情感 语文学科本身具有其他学科无法比拟的学科特点。文字的魅力是无穷尽的。如果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有效的积极的朗读方法指导,学生就很容易进入语文学习的最佳情感状态。“书读百遍,其义自现”一篇好的文章,如果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训练,学生在反复的品读中,一定能够有所感悟,加之老师的引导,学生一定能发现文字背后蕴藏的深厚情感。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与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学生是阅读的主体,学生对文本的独特体验应得到有效的尊重。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老师应该多给学生提供朗读的时间和空间。学生的情感体验应该伴随着阅读全过程,这样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阅读情感体验,是促进文本走进学

给学生一个情感的课堂

(一)给学生一个“情感的课堂”。 1、一个语文教师应该让学生觉得极富“激情” 在语文课中,如何体现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其基点就在于“情感”。一个没有激情的教师,如何能调动学生的情感,能让学生充满热情地学习?展现给学生一个“充满激情的我”,陪伴孩子度过每一段“燃烧的岁月”! 2、尊重“需要”,注重“激趣”。 通过多种方式在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或直观演示、或旁征博引、或巧设悬念……激发他们的阅读欲望和动机,创造“我要学”“我想学”的积极教学气氛。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在教学《只有一个地球》这篇课文时,我找来银河、天体、宇宙的图片和资料与学生一同欣赏,当浩瀚的宇宙呈现在孩子们眼前的时候,我是那样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他们渴求的眼神!他们太想了解银河、了解宇宙了!我扣之心弦地提出:“你们想问银河些什么呢?你还想说些什么?”孩子们个个兴趣盎然,跃跃欲试。“激趣”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教学过程也就“变苦为乐”。 3、教学活动中要注重置师生于课文、作者、情景之中,也就是“溶情”。 “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教学当中的“情”犹如教与学双边活动的“催化剂”,有了它,学生才会在教师的点拨下进入课文佳境。 (二)给学生一个“交流的课堂”。 以前的语文课堂,学生只是可怜的倾听者,谈不上和谁去“交流”。我们要还给学生一个“交流”的课堂,实现“文本对话”、“师生交流”和“生生交流”。 (三)给学生一个“开放的课堂”。

1、让孩子去“展示自己”。 “教学不仅仅是一种告诉,更多的是学生的一种体验、探究和感悟”。 给孩子多大的舞台,他就能跳出多美的舞蹈。课堂是什么啊?课堂是激情燃烧的动感地带,是他们求知、创造、展示自我、体验成功的平台。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地方。学生的潜力是无限的,关键在于教师是否给了学生足够大的平台。孩子的创造力有时简直是我们难以想象的:一位教师在教学《乌鸦喝水》时,接触到了两组形近字,“鸟”和“乌”,“喝”和“渴”。这一直以来都是教学的难点,教师让孩子们自己思考,竟得出了这样的答案:对于“乌”的理解:“乌”表示黑色;“乌”比“鸟”少一点,是因为乌鸦全身都是黑的,以致于我们看不到它的眼睛了。 对于“喝、渴”的区别,学生这样说:“喝水”要用口喝,而且必须把嘴张大(形象说明“口”的字形),所以是口字旁;“渴”是因为口渴了特别想喝水,而想喝水并不一定要张大嘴巴,所以是三点水旁。 2、注重实践,多方面实践感悟语言。 叶圣陶先生曾说过:教材无非是例子。那么,利用好例子教给学生学习方法之后,接下来的应该是大量的实践,只有在实践中,学生的能力才能不断巩固、提高。基于这个思想,我经常搜集课外阅读材料,推荐给学生阅读。在教学《墨梅》后,引领学生阅读背诵了《竹石》、《马》、《青松》等十余首古诗,使学生们了解到了更多有关于借物言志方面古诗,而且无形中又积累了许多古代诗歌。另外,将《安徒生童话》、《唐诗三百首》、《格林童话》等书籍推荐给他们阅读,使其领悟书中的精妙所在!总之,教师要做一个牧羊人,把可爱的孩子们引领到最肥沃的草地上去尽情享受!教师让学生通过“说”和“读”把感情表达出来,课堂在这激烈的情感碰撞中进入高潮。

让情感教学走进语文课堂

让情感教学走进语文课堂 【摘要】素质教育强调以人为本,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体现了学生作为主体发展的内在需要。教学活动中,教师在充分考虑认知因素的同时,应充分发挥情感因素的积极作用,使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得到整体培养。然而,在过去的教学中,人们过于强调认知因素,忽视情感因素对语文学习的影响。本文试从情感、情感与语文学习的关系、语文学习中的情感因素等方面入手,探讨一下在语文教学中如何运用情感因素,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素质教育;情感教学;新课程标准;教师学生 所谓情感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在充分考虑认知因素的同时,充分发挥情感因素的积极作用,以完善教学目标、增强教学效果的教学方式。近几年来,这种新教育理念已引起教学界广泛的关注,激发了我对语文情感领域进行探究的兴趣。新课标强调以人为本,体现了学生作为主体发展的内在需要。现行的初中语文教材,文质兼美,形神俱佳,贮藏着大量的情感因素,为语文教师进行情感教育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这是其它学科难以企及的。 情感教学的核心,就是调动学生教学活动中的情绪,使之处于最佳状态;注重教学过程中认知线和情感线的双线结合,情知互动,进而达到“学乐俱得”的最佳效应。那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实施情感教育,以发挥其课程功能应有的效应呢?我认为教师应从以下几方面努力: 1 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为师生情感协调打下基础 新课程标准所体现的新理念呼唤新时期中学语文教师应该具备良好的素质。 1.1 教师要有敬业精神和高尚师德。一要热爱教育事业,这是教语文的前提。二要热爱学生,热爱自己所教的每一个学生,尊重自己所教的每一位学生。不管是优秀学生、一般学生还是暂时落后的学生。三要为人师表,教师自己应该表里如一,成为学生做人、治学、立业的楷模,以自己的人格力量感染学生。 1.2 语文教师应有精深的专业文化知识和较强的业务能力,要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能够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教师要从知识权威逐步变成学生学习的组织者、指导者和促进者。教师不仅要关注的学生知识的掌握情况,更要注意学生的个性是否得到了彰显,能力是否得到了提高,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是否得到了整体的培养。 1.3 教师要有强健的体魄和健康的心理素质。为卓有成效地做好繁重的教学工作,师者必须全面发展自己的身体和心理素质,具有良好心态。教师豁达乐观的人生态度,能带动学生积极面对每一天。课堂教学时教师激情昂然的语言、丰富生动的表情动作,都能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

情绪与情感的种类

情绪与情感的种类 一、情绪的种类 1、心境 心境是一种微弱而持久的情绪状态,它构成人的心理活动的背景。当一个人出现愉快心境的时候,无论遇到什么事情都会感到是愉快的;当一个人处在苦闷心境的时候,无论遇到什么事情都会感到闷闷不乐。这就是心境。 心境具有弥漫性的特点。所谓弥漫性,是指心境并不是对某一特定事物的情绪体验,而是某一种特定情绪发生后并不马上消失,还要保留一段时间。在此时间内,人们把这种特定情绪投射到其他事物上面,使这些事物都带上先前的情绪性质和特点。 心境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如工作的好坏,学习万贯的优劣,生活习惯的改变,人际关系的融洽程度,甚至季节的变化等,都可能引起某种心境的原因。但在很多情况下,人并不能意识么引起心境的原因。 心境对人的工作、学习和健康有很大的影响。积极的心境有助于工作和学习,能促使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发挥,提高人的活动效率,并且有助于人的健康。消极的心境使人意志消沉,降低人的活动效率,妨碍工作和学习,有害于人的健康。因此,要善于调节和控制自己的心境,形成和保持积极、良好的心境。 2、激情 激情是一种强烈的、爆发式的、时间短暂的情绪状态。如暴怒、恐惧、绝望、狂喜等都属于这种情绪体验。在激情状态下,主体往往伴随明显的生理和外部表情变化,如心跳加快,血压升高,呼吸急促,大发雷霆,暴跳如雷等。 激情通常是由对个人有重大意义的事情引起的。如重大成功、惨遭失败和亲人突然去世等,都是对当事人有巨大意义的能引起激情状态的强烈刺激。 激情有积极和消极之分。积极的激情常常能调动人的身心的巨大潜能,激励人们奋不顾身地克服艰难险阻,朝着正确的目标奋进。消极的激情往往使人产生“意识狭窄”现象,致使注意范围缩小,自我控制能力减弱,从而使行为失去控制,做出后悔莫及的事情,对此我们应该采取措施加以控制。 3、应激 应激是出乎意料的紧迫情况所引起的急速而高度紧张的情绪状态,在应激状态下,整个机体的激活水平高涨,使人的肌张力、血压、内分泌、心率、呼吸系统发生明显的变化。由于身体各部分机能的改变,从而使个体发生不同的心理和行为变化。 在应激状态中,人可能有两种行为反应。一种是行为紊乱,忙中生错,不能准确地采取符合当时目的的行动。同时,由于意识的自觉性降低,也会出现思维混乱、分析判断能力减弱、感知和记忆力下降、注意力的分配与转移困难等情况。另一种是虽然身心紧张,但精力旺盛,思维敏捷,活动量增强,从而能更好地利用过去的经验和生理激活状态,急中生智,摆脱困境,化险为夷。 二、情感的种类 1、道德感 道德感是人们运用一定的道德标准评价自身或他人行为时产生的情感体验。如果自己或他人的行为符合道德标准,便会产生肯定的道德体验,如敬佩、爱慕、赞赏、欣慰等;不符合时,便产生否定的道德体验,如厌恶、羞愧、憎恨等。 道德感是人类所特有的一种高级情感。它是人们把自己的或别人的行为与已有的社会行为规范加以比较的后果,体现了客观事物与主体的道德需要之间的关系。 道德标准是社会历史的发展的产物,道德感也受社会历史条件的制约。不同的时代、不同阶级和不同的社会制度具有不同的道德标准,因而也具有不同的道德感。在阶级社会中,许多道德感带有明显的阶级性。 道德感对人的实践活动有重要作用。它可以帮助人们按照道德准则的要求,正确地去衡量周围人们的各种思想行为,同时也可以使自己的思想、行为自觉地符合社会道德准则,做一个道德

关注学生情感体验 实现课堂有效教学

关注学生情感体验,实现课堂有效教学 【摘要】良好的课堂教学效果,是提高思想品德学习效果的必要前提。为此教师要尊重学生、善待学生,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对学生要有积极的期望,帮助他们建立自尊、树立自信;要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教给学生学习方法,创造更多的条件让每个学生都取得学习上的成功;要给学生提供展现自我的平台,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张扬学生个性;要积极挖掘学生的学习资源,通过学生自身的合作、探究等获取知识,把预设性目标与生成性目标有机融合,使学生在一个和谐平等的情感环境中学习,从而激发课堂活力,提高课堂效率,落实课堂效果,实现学生、教师的个体发展,使思想品德课堂教学回复生机与创新。 【关键词】教学情感有效 正文: 为实现思想品德课的有效教学,达到既定的教学目的,思想品德教师依据教材而创设以形象为主体、富有感情色彩的具体场景或氛围,以促进学生的情感体验,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帮助学生迅速而正确的理解思想品德学习内容,促进其心理机能全面和谐发展,提高思想品德课堂教学效率。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如果教师不去设法在学生身上形成这种情绪高涨、智力振奋的内部状态,那未知识只能引起一种冷漠的态度,而不动感情的脑力劳动只会带来疲劳。甚至最勤奋的学生,尽管他有意识地集中自己的努力去识记教材,他也会很快地‘越出轨道’,丧失理解因果联系的能力。”因此,一个教师要想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就必须要关注课堂教学学生的情感体验,应搭建积极的课堂教学与学生情感沟通的桥梁,使之成为传授知识、培养情趣、启迪智慧、提高觉悟的催化剂。 一、贴近学生生活激发学习兴趣。 夸美缪斯说:“兴趣是创造一个欢乐和光明的教学环境的主要条件之一”。针对思想品德课的教学特点,教师在教学设计时就要充分注意运用不同的有效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这就要我们改变以往单一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因材施教,借助于多媒体、投影、录音等教学辅助用具,设置巧妙的悬念,创设情境,采取自主探究的方式,行之有效地发挥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从被动学变为主动学,达到快乐学的境界。我在苏教版七年级《长大的感觉》时,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把记录学生生活片段的照片展示出来,引出学生很多回忆。本节课有两部分内容。一是多彩的青春,二是矛盾的青春。设计的第一个活动就叫“猜猜我是谁?”让学生把小时候的照片给我,上课时我随机抽取其中的照片投影出来,让同学们猜猜“我”是谁?学生也许能猜出来是谁,也许猜不出来。紧接着设问:猜不出来的原因是什么?因为我们长大了,发生了很多变化。顺理成章,让学生谈谈自己发生了哪些变化,从而引到课题《感悟成长》。没曾想学生看到第一组照片——艺术节。英姿飒爽的航母style造型。前排表演的学生身着迷彩服,后排是统一黄色班服。一见到这张照片,学生立即回想起当时的紧张排练。杨同学说:“为了排练好节目,全班同学齐心协力,认真训练每一个动作,力争完美不留缺憾,终于取得好的成绩,同学们我之欢欣鼓舞”。第二组照片——运动会身影。朱同学说:“虽然自己不是运动员,但主动为班级里参赛运动员提供后勤服务、摇旗呐喊也很自豪。虽然我们不是第一名,但我们尽力了,努力过、拼搏过就无怨无悔”。第三组照片——开学典礼。刘同学说:“现在看到这张照片我依然很激动,因为终于走进我梦寐以求的学校,实现了我的理想。”“怎样描述我们的青春呢?”我说,能否这样概括:“运动会——我秀我风采;艺术节——我展我特长;恐龙园之旅——我释放我飞翔;开学典礼——我实现我理想。”让真实的生活走进课堂,给学生以真切、自然感,课堂上要让学生觉得学习是内在需要,能学以致用,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 二、保护学生自尊,扬起自信风帆。 美国心理学家布卢姆指出:教育目标主要体现在三个领域――即认知、情感和动作技能

情绪与情感的分类

第二节情绪与情感的分类 根据我国古代传统和国外资料,可从不同角度、不同方面把情绪情感分为不同的类别。 一、原始情绪 人的情绪情感是较为复杂的,自古以来许多学者试图对情绪情感进行分类。根据《礼记》记载,情绪可分为喜、怒、哀、惧、爱、恶、欲,即“七情”;到了近代,西方学者常把情绪分为:快乐、愤怒、悲哀、恐惧,它们通常被认为是最基本的情绪形式或原始的情绪。 (一)快乐 快乐是指人们盼望的目的达到后,或者某种需要得到满足时产生的情绪体验。如高考时取得了好成绩,买了一件自己喜爱的衣服,都会产生快乐的体验。快乐可以有满意、愉快、欢乐、狂喜等不同的程度之别,快乐的程度取决于愿望满足的意外程度。目的突然出乎意料地实现会引起极大的快乐。 (二)愤怒 愤怒是人们在实现某种目的的过程中受到了挫折,或者愿望不能够得到满足时产生的情绪体验。愤怒的程度 可以有不满、生气、愤怒、暴怒几种。一般来说,当人们遇到挫折时,都会产生一定的不满情绪,但不一定会发 怒。如果人们意识到这种挫折是由于他人的恶意中伤造成的,那么,怒气就会油然而生。特别是当人的自尊受到 伤害,人格受到侮辱时,往往会产生激烈的愤怒情绪,甚至勃然大怒。愤怒是一种不良情绪,它会破坏人的心理、 生理平衡,从而诱发各种疾病。因此容易发怒的人,一般体质都欠佳。 (三)悲哀 悲哀一般是与所热爱事物丧失和希望破灭有关的情绪体验。如亲人去世、升学考试失意都属这种情况。悲哀 也有遗憾、失望、难过、悲伤、哀痛等程度的不同,悲哀的强度决定于个人所失去事物的价值。由悲哀引起的紧 张的释放就是哭泣,通过哭泣,人们的悲哀就会得到缓解。哭不仅是表达感情的一种方式,也是一种心理保护措 施。当人遭遇到极大的委屈或亲友亡故时,都会情不自禁地哭起来。 (四)恐惧 恐惧是人们面临危险的情景,或预感到某种潜在的威胁时产生的情绪体验。它往往是人们无力摆脱困境时的表现。如大难临头,又无路可走时,人们的恐惧心理就会油然而生。一个人夜间单独行走,本无危险,但想象到某种可能的危险也会产生恐惧。恐惧可分为程度不同的怕、惧怕、惊恐和恐怖几种。人在恐惧时,脸色苍白,反应迟钝,有时还会浑身发抖。“心惊肉跳”就是形容人在恐惧时的精神状态。可见恐惧也是一种消极情绪。恐惧有常态和变态之分。对陌生的东西产生恐惧乃常态恐惧,如原始人害怕雷电。变态恐惧则是五花八门,千奇百怪。人的恐惧心理大多都是后天习得的。 在上述四种基本情绪形式的基础上,又能派生出许多情绪,组成各种复合的形式。与对他人评价有关的如爱 慕、厌恶、怨恨;与对自我评价有关的如谦虚、自卑、悔恨等,都包含着快乐、愤怒、悲哀、恐惧等因素。 二、情绪状态 根据情绪发生的强度和持续时间的长短,可把情绪分为激情、心境、应激和挫折四种情绪状态:(一)激情 激情是一种强烈的、短暂的、爆发性的情绪状态,如狂喜、暴怒、绝望等。 激情具有冲动性,发生时强度很大。在激情状态下,机体内部伴随有强烈的生理变化,并有明显的外部表现。 如狂喜时手舞足蹈;暴怒时面红耳赤。激情还具有爆发性,发生的速度很快,持续的时间很短暂,一旦离开引起 激情的具体情境,会很快冷静下来或转化为心境。 引起激情的原因很多。首先,对人具有重大意义的突发事件可以引起激情。如重大的喜讯、亲人的亡故等。 其次,对立意向的冲突或过度的兴奋与抑制也容易引起激情,如对某种痛苦忍耐过久,抑制过度,一旦爆发出来, 就会成为十分强烈的、难以控制的激情。此外,激情的发生还和一个人的修养程度有关。那种缺乏教养、不讲礼 貌或患有歇斯底里症的人,可以在毫无理由的情况下引起激情的爆发。

英语课堂上的情感教育

英语课堂上的情感教育 发表时间:2012-02-08T10:55:00.020Z 来源:《中国科技教育·理论版》2011年第10期供稿作者:王新芳 [导读] 首先,我认为课堂上能否进行成功的情感教育关键在教师。 王新芳安徽省亳州市第九初级中学 236800 摘要要组成部分情感教育是对学生进行养成教育的重要形式,是教育的重。成功的情感教育有利于学生“成人”,也能有效调动学生的各种非智力因素,从而有利于学生成才。情感教育融入课堂教学使师生关系更和谐,更有利于构建高效课堂。如何把情感教育巧妙地融入教学值得每个老师去思考、去探索。 关键词情感教育教师教学内容英语课堂 普遍的观点是:语文课堂上容易融入情感教育,高明的语文教师总能把语言的美发挥到极致,教师的思想,教师的感悟在对相关文章的解读中自然而然的影响了学生,学生在陶醉于语言魅力的同时,升华了思想,澄澈了心灵。一度我很羡慕语文老师。同时也在思索:英语课上如何成功地融入情感教育? 首先,我认为课堂上能否进行成功的情感教育关键在教师。当学生折服于某位教师的学识、语言、人格魅力时,这位教师已拥有了开启教育成功之门的钥匙。一个学识渊博,充满阳光,语言机智、幽默的教师,他的课堂就会精彩不断,妙在教有法,育无痕。优秀的教师还应是感性和理性的结合体。过于理性的教师往往严谨有余、活泼不足。过于感性的教师则又输于肤浅。教师的修养和人格在情感教育中也至关重要,一个德行高尚的教师不容易教出行为鄙琐的学生,相反一个声名狼藉的教师,再华丽的说教也会显得苍白无力。 其次,成功的情感教育应和教学内容浑然一体。每一学科的教师都有自己进行情感教育的方式,但无不精于无痕,都是对教学内容的自然的延伸,点点滴滴,润物无声。英语课因其跨文化性和开放性,情感教育的巧妙融入,也凝聚了英语教师的教育教学智慧。首先,教师要把握情感教育的良机,寓情于境。记得有一次我在讲opportunity 的用法时,当讲到have an opportunity to do something 时,我灵机一动,呈现了下面一个语境。Yesterday, after supper I took my daughter to Weiwu Square. There were many people dancing there. At that time, a fat mid-aged man came to me and said “Can you dance?” “No, I can’t” I answered him without hesitation. In fact I can dance well. Do you know why I said “no” to him? 可能是受我英语口语的影响,学生们兴奋起来,纷纷猜起来 “Is he fat?”(是因为他胖吗?) “of course, not. Your teacher never judges a man by his looks”(当然不是,你们的老师从不以貌取人)。 “You would like not to dance with a man?” (那是你不愿意和男士跳舞?)”“No,I am willing to dance with a gentleman” 似乎注意到了我说了gentleman(有教养的男士) 终于有学生说“是他说话的方式不对吗?” “Yes , I am angry with his manner” (是的,我只是不满他说话的方式) 。接着,我继续引导“What should he say?” 学生们活跃起来,他们很自然地想起了我们学习过的邀请用语。 “Can you dance with me ?” “Would you like to dance with me?等等。“还有一种邀请我乐意接受”。我接着启发,学生们沉默了片刻,有学生试探着说“May I have an opportunity to dance with you ?” 我立即兴奋的说“Yes, you are right, you are so clever!” “It’s important for us to say to others politely.” (谈吐大方礼貌对我们来说很重要)。这样的例子很多。上周我在多媒体教室上了一节课,上的是Unit6 I am more outgoing than my sister. 第二课时。我呈现了姚明与张怡宁,范冰冰与韩红的多媒体图片,让学生谈谈他们之间的相同点与不同点。在讲姚明与张怡宁的时候,学生谈到了他们都是著名的运动员。之后,我问学生“ Do you like them ? Why do you like them? Why are they famous ? Do you want to be a player when you are older?”通过讨论,学生理解了荣誉的来之不易,对为国赢得荣誉的人产生了深深的敬意。但谈到范冰冰和韩红的时候,有的学生的言语间透出了对韩红外貌的微词“Fan Bingbing is more beautiful than Han Hong .” “Han Hong is so heavy.” “And she looks like a man” 刚好我班有个女生和韩红的身材差不多,听了同学们的话,都不敢抬头了。我看了看学生微笑着说“ But I like Han Hong and I respect her. I like her because she sings so beautifully. Her songs always make me happy. I think many people have the same feelings for Han Hong as me. Her beautiful songs make us forget her ordinary –looking.”(但是我喜欢韩红并对她心生敬意。她的歌声那么美,总能让我感到快乐,我想许多人像我一样尊敬她,她动听的歌声让我们不去注意她不漂亮的外貌)。这时,许多学生频频点头,那个体型酷似韩红的女孩也自信地抬起了头。我知道我的情感教育成功了。第二,教师要拥有捕捉良机的眼光,其实,每个教师都具备这种潜能,关键是你爱学生有多深,因为爱学生,教师才能注意到学生情绪的波动,捕捉到学生眉宇间转瞬即逝的灵动与暗淡,才能激发出无穷的教育智慧。 课堂见证着每个学生的成长,愿情感教育的融入让课堂更生动,更富人情味,更能启迪学生深思;愿我们不竭的美好情感能让我们的学生有理想,懂得感恩,胸襟更开阔,心地更善良;愿每个老师都是一位智者,愿每个老师都能幸福着学生的幸福。

给学生一个“情感”和“对话”的课堂

给学生一个“情感”和“对话”的课堂 在课程改革的新形式下,我常常思索这样一个问题:应该给孩子一个什么样的语文课堂? 1. 给学生一个“情感”的课堂小学生的认知水平有限,情绪波动较大,如何引导他们走入积极的情感课堂,体验快乐呢? 1.1 在学生面前展现一个激情的自我。语文教学注重人文性,注重情感。教师的立场、观点、思想感情对学生的内心体验、情感的诱发有直接的影响。自己先动情才能让学生动情。所以,每名教师都要把自己的情感传递给学生。于是,在每节课前我都认真研究教材、准备材料,充分理解作者在文中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并传达给学生。 1.2 范读激情,唤起共鸣。老师范读课文是指导学生朗读直接而有效的方法。在教学中,我注重发挥范读的作用,激起学生的朗读热情,唤起情感上的共鸣。如教《再见了,亲人》时,我用悲伤的语调范读与大嫂告别的那一幕感人情景,就感染了全体学生。因为这是用心在表达情感。 1.3 激情引趣,渐入佳境。兴趣是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动力,教师应力求创设一种宽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使学生在轻松、和谐的气氛中产生兴趣,主动学习。如教学《月光曲》一课,我先播放音乐,让学生凝听、感受、想象、表达,然后适时运用简短导语把学生带入课文:“刚才同学们听到的这首美妙的乐曲,就是德国著名作曲家贝多芬创作的《月光曲》。它不但有一个美丽的名字,而且关于它的诞生还有一段感人至深的故事……”由此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带着好奇步入新课学习。 1.4 疑难设问,诱发情感。如果说一堂精彩的语文课是一曲动听的交响乐,提问则是这乐曲中最感人的旋律。教师在教学中精心设计有一定难度的问题,让学生在学习中面临困难,产生疑问,则更能激起学生积极寻找解决问题的欲望,进而培养他们的想象力。《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中有这样一段:“我”跟伯父谈起《水浒传》时的故事和人物,“我”读书不细,领会不清,甚至乱说一气时,伯父摸着胡子,笑了笑说:“哈哈!还是我的记性好。”对此如果一带而过,学生不但没有理解,甚至还会造成错觉,所以要进行反复点拨:“仅仅是鲁迅的记性好吗?”“鲁迅是在夸耀自己吗?”“鲁迅仅仅是关心和爱护作者吗?”学生经过讨论交流明白了:不只是记性好,还暗示着鲁迅读书认真。表面上鲁迅夸自己,实际上是委婉地批评了作者读书不认真,其间包含着鲁迅关心爱护下一代的思想感情。 2. 给学生一个“对话”的课堂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所以我们应给学生一个“对话的课堂”,实现“文本对话”、“师生对话”、“生生对话”。 2.1 文本对话。在《詹天佑》一课的教学中,我引导学生直接面对文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