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教育心理学研究综述学习资料

教育心理学研究综述学习资料

教育心理学研究综述学习资料
教育心理学研究综述学习资料

教育心理学研究综述

教育心理学研究综述

舒茂

摘要:本文针对国内外教育心理学的发展过程、研究现状,阐述了其中存在的差距及不足,在我国目前现状的基础上,对未来教育心理学在我国的发展提出了解决现状的办法。

关键词:教育;心理;综述

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是教育实践领域中的各种心理问题。德国著名的记忆心理学家艾宾浩斯曾经说过:“心理学有一个漫长的过去,但却只有一个短暂的历史”。其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以1914年桑代克的三卷本《教育心理大纲》的出版为标志。随着清朝末年师范教育的兴起,教育心理学在我国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并不断坎坷发展至今。本文主要阐述了我国与西方教育心理学的各个发展阶段及现状,并分析其中我国存在的不足,找到解决发展问题的可行之路。

一、教育心理学的发展历程及现状

⑴西方教育心理学的发展历程

西方教育心理学的发展大致分为三个阶段:初创时期、发展时

期、成熟与完善时期。

初创时期,20世纪20年代以前的西方教育心理学可以以

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的教育心理学为代表。其于1914年出

版的《教育心理大纲》标志着教育心理学的开辟。桑代克从“人是一个生物的存在”这个角度建立自己的教育心理体系,他的教育心理学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讲述人类的本性,第二部分讲学习心理,第三部分讲个别差异及其原因,这一著作奠定了教育心理学发展的基础,西方教育心理学的名称和体系由此确立,其心理学理论虽然有机械化和简单化的倾向,但比单纯的用内省和思辨方法研究教育心理学的问题有了很大进步。

发展时期,20世纪20年代以后,儿童心理学、发展心理学的研究取得了重大进展。在法国的比纳首创智力测验后,各种类型的测验先后开展起来,并广泛运用于教育中。教育心理学吸收了有关研究成果,扩充了自身内容,将应用心理学纳入了自身的学科体系。在此期间,学习理论一直是教育心理学的主要研究领域。20世纪20年代后,行为主义占优势,强调心理学的客观性,重视实验研究,形成良好的传统。随后,杜威则以实用主义为基础的“从做中学”为信条,进行教育改革的实践活动并产生了深远影响。这一时期的教育心理学虽然有了长足的发展,但在内容、体系上仍存在缺陷,对人类高级心理活动研究较少,对人类学习实质缺乏深入研究;

成熟与完善阶段,大约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西方教育心理学的内容和体系出现了某些变化。①内容日趋集

中。教科书的内容和体系都是围绕有效的教与学而组织的,教育与心理学的发展关系,学习心理、评定与测量、个别差异等成为公认的内容,其他隶属别的科目的内容不再出现,作为一门具有独立的理论体系的学科正在形成。②注重为学校教育实践服务。布鲁纳发起课程改革运动,至此,美国教育心理学逐渐重视探讨教育过程和学生心理,重视教材、教法和教学手段的改进。甚至,有的教育心理学家希望把教育心理学发展成为一门像工程学或医学一样的应用科学。同

时,美国教育心理学阿u而开始重视研究教学中的社会因

素,把学校和课堂看作社会情境。③行为派与认知派的分歧日益缩小。认知心理学家不再否定条件反射、强化、尝试错误等现象的存在,同时否认人的心理的内部认知y过程的极端行为主义者也越来越少见,学派界限趋于模糊。进入20

世纪80年代以后,随着信息技术特别是计算机的发展,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围绕着计算机辅助教学的条件和效果,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工作。这时教育心理学家主要针对这种学习的特点展开研究,如何培养学生的元认知能力以及自我监控能力等,这些研究对新技术条件下改革教育改革具有重要意

义。

⑵西方教育心理学的发展现状

教育心理学经过近百年的发展, 已经成为一个非常壮大的心理学分支, 从专业队伍的来看, 从事教育心理学研究的

人数在整个心理学的队伍中一直是最多的一支, 研究成果也十分丰富。这些年的科学研究为教育改革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 如杜威的实用主义教育运动、斯金纳的程序教学 , 还有布鲁纳的教育改革, 这些都是由教育心理学家所倡导的, 并都推动了世界的教育向上发展。美国一些心理学家采用对杂志引证材料进行分析的方法来了解教育心理学的研究状况. 目前 , 美国教育心理学家研究的八个主要方面如下 : 第一、关于课文回忆、故事记忆、论文中知识的理解、概括策略;

第二、归因风格、情绪反应 ; 第三、学生的活动教学、高中科学、课堂课程、学习时间; 第四、关于教育研究的历史观点、数学教育、组织操作、模糊科学 ; 第五、适应学习环境、团体教学 ; 第六、阅读操作、理解教学、不善于阅读者、学习无能学生的学习 , 元认知策略 ; 第七、教师期望、团体能力、小学生操作 ; 第八、写作的认知技能、小孩的作文、假设从句的句法。在以上八个问题中有两个涉及到阅读理解 (第一、第八 ) . 这些向题是目前认知科学研究的中心。

⑶我国教育心理学的发展历程

教育心理学在中国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是在清朝末年随着师范教育的兴起而出现的。1908年,由

房东岳译,日本的小原又一所著的《教育实用心理

学》是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著作。1924年,廖世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与研究内容

第一节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与研究内容 本节考纲透视 1.识记教育心理学的概念。 2.了解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3.理解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内容。 考点精讲 一、教育心理学概述 (一)教育心理学的界定 教育心理学可以从广义与狭义两个方面理解。 广义的教育心理学是指研究教育实践中各种心理与行为规律的科学。它既包括学校教育心理 学,也包括家庭和社会教育心理学。 狭义的教育心理学专指学校教育心理学。即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研究学校情境中学与教韵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 (二)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教育心理学是应用心理学的一种,是心理学与教育学的交叉学科。其研究对象就是如何学、如何教以及学与教之间的相互作用。具体说,教育心理学旨在理解学生的学习心理,并根据其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从而促进学生的学习。 二、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内容 教育心理学的具体研究范畴是围绕学与教相互作用过程而展开的。学与教相互作用过程是一个系统过程,该系统包括五要素和三过程,即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内容包含以下两方面: (一)学习与教学的要素 1.学生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因素,主要从两个方面来影响学与教的过程。第一是群体差异,包括年龄、性别和社会文化差异等。第二是个体差异,包括先前知识基础、学习方式、智力水平、兴趣和需要等差异。 2.教师 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起着主导作用,是教育活动的执行者。学校教育需要按照特定的教学目标来最有效地组织教学,教师在其中起着关键的作用。教师这一要素主要涉及敬业精神、专业知识、专业技能以及教学风格等方面。 3.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是学与教的过程中有意传递的主要信息部分,一般表现为教学大纲、教材和课程。教学大纲是课程计划中每门学科以纲要的形式编定的、有关学科教学内容的指导性文件。教材是教师和学生据以进行教学活动的材料。狭义上的课程特指某一门学科。 4.教学媒体

教育心理学论述题总结

教育心理学论述题总结

————————————————————————————————作者:————————————————————————————————日期:

联系自己的教学实践经验和生活中的事例,阐述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态度和品德。 答:教师可以综合应用一些方法来帮助学生形成或改变态度和品德。常用而有效的方法有说服、榜样示范、群体约定、价值辨析、奖励与惩罚等。(1)有效的说服。教师经常应用言语来说服学生改变态度,在说服的过程中,教师要向学生提供某些证据或信息,以支持或改变学生的态度。(2)树立良好的榜样。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以及大量的实践经验都证明,社会学习是通过观察、模仿而完成的,态度与品德作为社会学习的一项内容,也可以通过观察、模仿榜样的行为而习得。(3)利用群体约定。研究发现,经集体成员共同讨论决定的规则、协定,对其成员有一定的约束力,使成员承担执行的责任。一旦某成员出现越轨或违反约定的行为,则会受到其他成员的有形或无形的压力,迫使其改变态度。教师则可以利用集体讨论后形成集体约定的方法,来改变学生的态度。(4)价值辨析。研究者认为,人的价值观刚开始不能被个体清醒地意识到,必须经过一步步的辨别和分析,才能形成清晰的价值观念并指导自己的道德行动。(5)给予恰当的奖励与惩罚。奖励和惩罚作为外部的调控手段,不仅影响着认知、技能或策略的学习,而且对个体的态度与品德的形成也起到一定的作用。奖励有物质的(如奖品),也有精神的(如言语鼓励);有内部的(如自豪、满足感),也有外部的。虽然对惩罚的教育效果有不同看法,但从抑制不良行为的角度来看,惩罚还是有必要的,也是有助于良好的态度与品德形成的。当不良行为出现时,可以用两种惩罚方式:一给予某种厌恶刺激.如批评处分舆论谴责等;二是取消个体喜爱的刺激或剥夺某种特权等,如不许参加某种娱乐性活动。应严格避免体罚或变相体罚。 联系中学教学实际,试论述成败归因理论及其教育意义。答:归因是指人们对他人或自己的行为结果进行分析,推论这些行为原因的过程。归因理论的指导原则和基本假设就是:寻求理解是行为的基本动因。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的韦纳认为,学生在对自己的成功和失败进行归因时通常会归于能力、努力、任务难度和运气这四种主要原因,并且,学生的归因过程主要是按照控制源、稳定性可控性三个维度来进行。根据控制源维度,可将原因分成内部和外部的;根据稳定性维度,可将原因分成稳定和不稳定的;根据可控性维度,又可将原因分成可控的和不可控的。韦纳认为,每一维度对动机都有重要的影响。控制点维度与个体成败的情绪体验有(稳定性维度与个体对未来成败的期望有关。可控性维度既与情绪体验有关,又与对未来成败预期有关。一个总是失败并把失败归于内部的、稳定的和不可控的因素(即能力低)的学生会形成一种习得性无助的自我感觉。习得性无助是当个体感到无论做什么事情都不会对自己的重要生活事件产生影响时所体验到的一种抑郁状态。根据归因理论,学生将成败归因于努力比归因于能力会产生更强烈的情绪体验。努力而成功,体验到愉快;不努力而失败,体验到羞愧;努力而失败,也应受到鼓励。因此,教师在给予奖励时,不仅要考虑学生的学习结果,而且要联系其学习进步与努力程度状况来看,强调内部、稳定和可控制的因素。在学生付出同样努力时,对能力低的学生应给予更多的奖励,对能力低而努力的人给以最高评价,对能力高而不努力的人则给以最低评价,以此引导学生进行正确归因。 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理论及其教育意义:答: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理论认为,儿童人格的发展是一个逐渐形成的过程,它必须经历一系列顺序不变的阶段,每一个阶段都有一个由生物学的成熟与社会文化环境、社会期望之间的冲突和矛盾所决定的发展危机,每一个危机都涉及一个积极的选择与一个潜在的消极选择之间的冲突。如果个体能够成

(完整版)高等教育心理学历年考题与参考答案.docx

历年考题与参考性答案 第一章认识高等教育心理学 (一)识记教育心理学的含义、内容 (二)了解教育心理学发展的历史, 了解各理论学派的基本主张 (联结派、认知派、联结- 认知派、人本主义、现代信息加工派)(三)掌握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原则和基本方法 2014 年单选:高等教育心理学的主要内容是:(A) A.高等教育心理学的科学学研究,学习心理、教学心理、德育心理研究 B.高等教育心理学的科学学研究,学习心理、学科心理、教师心理研究 C.高校学习心理、教学心理、德育心理和心理健康研究 D.高校德育心理、学科心理、教学法、心理健康研究 2012 年单选:下列不属于高等教育心理学主要构成内容的是: ( D) A.高等教育心理学的科学学研究 B.高校学习心理研究 C.高校教学心理研究 D.高校学科心理研究 2011 单选:以下属于联结派教育心理学观点的是:(D) A.认为学习无须通过试误及强化 B.认为学习要以意识为中介 C.认为主体在学习中是主动的,而非被动的 D.认为刺激和反应是心理或行为最高解释的原则 2013 单选:研究大学生自我意识特点时,应选择不同年级的学生作为研究对象,才有助于得 出合乎“大学生”的结论。这是强调遵循:( B ) A.客观性原则 B.发展性原则 C.系统性原则 D.教育性原则 2011 单选:当年华生为研究儿童恐惧心理,在儿童抚摸白兔时大声敲锣, 结果儿童不但对白兔、甚至对其他白色的物体都产生恐惧,该实验违反的研究原则是:( D) A. 理论联系实际 B.发展性原则 C.系统性原则 D.教育性原则 2015 单:采用通过研究者与被研究者面对面地交谈的方式,来了解被研究者的学习态度。这种 研究方法是( C ) A.观察法 B.个案法 C.调查法 D.测量法 2011 填:在控制条件下对某种心理现象进行观察的研究方法是(实验法)。 2011 填:采用标准化工具对心理和行为进行客观测定的方法是(测量法)。 2012 填:在学校日常教学中,通过控制教学方法来观察其对学生学习的影响,这种研究方法是 (实验法)。 2012 填: 1924 年(廖世承)编著的《教育心理学》是我国最早的教育心理学教科书。 2015 简答:简述高等教育学的主要内容。 (一)高等教育心理学的科学学问题; 学科性质、内容体系、研究原则、方法、学生身心发展的一般特征等。

心理学研究内容

心理学研究内容::心理动力,心理过程、心理状态、个性心理特征。心理动力包括:动机、需要、兴趣、世界观。心理过程包括:认知过程、情感过程、意志过程。 认知过程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想象、思维。心理状态:总是由注意状态伴随。 个性心理特征:是人们在长期的认知、情绪和意志活动中形成的稳固而经常出现的心理特性;主要包括:能力、气质和性格。性格=气质+环境。 一、心理学主要流派 1精神分析学派:创始人弗洛伊德,强调研究无意识现象(通过联想和释梦手段)。2行为主义学派:强调研究对象不是意识而是行为。(S-R)3认知心理学派:S—O—R(刺激—内部机体变量—个体行为)4人本注意心理学派:发起人马斯洛,后影响最大的罗杰斯;强调心理学研究任务是了解人,以人为本。 教育心理学研究对象:学校教育情境中学生学习与教师教育的基本心理学规律! 教师的威信:职业威信、人格威信。 学习概念:人凭借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相对持久的变化。 二、大学生学习的基本特点。1、学习内容上特点:A专业化程度高、职业定向性强。B实践知识丰富,动手能力强。C学科内容上的高层次性和争议性。2学习方式上特点:A自学方式占重要地位。B学习独立性、批判性和自觉性不断提高。C课堂学习与课外、校外学习相结合。 桑代克尝试错误说:猫试验。1学习即学习者不断尝试错误的过程2学习律(A准备律B练习律C效果律)。 巴莆洛夫条件反射说:狗实验。条件反射几个规律现象:A强化B消退C自然恢复D泛化E分化F高级条件反射。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 布鲁纳认知发现说:1强调教学应该让学生掌握学科的基本结构。2强调学生学习过程的重要性。3教学应遵循四个学习原则(动机、结构、程序、反馈原则)。4提倡发现学习(他的发现法是在教师引导下的发现学习。发现法包括用自己的头脑发现别人未曾发现的和别人已经发现的知识)。5鼓励学生进行直觉思维。 奥苏伯尔认知接受说(指有意义的接受理论):1学习方式的分类:接受学习和发现学习。他根据学习材料和学习者原有知识结构的关系分为:机械学习和意义学习。2意义接受学习是学生课堂学习的主要形式,因为教师有意义地传授知识给学生的效率高。3学习的实质是新知识通过与已有认知结构中的知识或观念建立实质性的、非人为的联系。4有意义的学习条件(内、外部条件)5教学原则6“先行组织者”的教学策略。 建构注意理论 知识只不过是人们对客观世界的比较可靠的一种结实、假设,它不是绝对的、唯一的正确答案。学生观:学习者并不是空着脑袋进入学习情境的,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是新知识的生长点。学习要以学生为中心,注重主题作用。学习观:1学习是知识的建构过程2学习过程是一个双向建构过程。3同化和顺应是学习者认知结构发展变化的两种途径或方式。

教育心理学复习提纲与名词解释简单题与论述题

教育心理学复习提纲 一、名词解释重点 客体永久性、最近发展区、学习、泛化、分化、消退、智慧技能的学习、观察学习、有意义学习、负强化、自我强化、替代强化、移除性惩罚、操作性行为、普雷马克原理、连续接近技术、认知示范、潜伏学习、学习共同体、认知结构、先行组织者、短时记忆、发现法教学模式、自我效能感、归因、正迁移、负迁移、上位学习、程序性知识、陈述性知识、教育心理学、外部动机、内部动机 二、填空题和判断重点 行动研究、描述研究和因果研究 发展的特点;教育、学习和发展的关系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认知发展的阶段 维果斯基提出了最近发展区的概念 埃里克森人格发展八阶段理论 艾尔金德的青春期自我中心主义的特点 玛西娅的自我同一性的四种状态 科尔伯格的道德认知发展阶段、皮亚杰的道德发展阶段理论 品德的心理结构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的主要观点 桑代克的试误说和学习律 强化程序 班杜拉的三元交互作用、自我效能感及影响因素 认知学习理论的主要观点 托尔曼认为学习的结果是什么? 布鲁纳的认知结构、表征系统和知识获得的三个环节 奥苏贝尔有关认知结构的特点对新知识学习的影响、有关学习的分类 加涅有关学习的分类、信息加工模型 建构主义的学习观、建构主义提出的教学设计模式 奥苏贝尔提出的有意义学习和人本主义学习理论中涉及的有意义学习的不同 动作技能形成的标志 陈述性知识、程序性知识 三、简答和论述 1.为什么说教学是科学,又是艺术? 2.教育心理学的主要内容包括哪些?研究教育心理学对教师成长的意义。 3.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的主要观点 4.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八阶段理论是什么? 5.行为主义学习理论都有哪些及其各自主要观点。 6.简述桑代克的学习律。 7.斯金纳提出的强化程序。 8.简述班杜拉提出了三元交互作用决定论。 9.认知心理学的学习理论主要有哪些?各自主要观点是什么? 10.格式塔心理学的主要观点及顿悟的作用。 11.奥苏贝尔有意义学习的条件有哪些? 12.加涅的信息加工模型包含哪些部分? 13.先行组织者和“引课”的区别与联系。 14.布鲁纳的认知结构及其探索发现学习。 15.建构主义的知识观、学习观和教学观? 16. 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主要观点是什么?

《高等教育心理学》(第二版)教学大纲

《高等教育心理学》(第二版)教学大纲 说明部分 一、本课程的地位和作用 教育作为一种永恒的社会现象,是一项宏大的系统工程,它包括各级各类教育。高等教育在整个教育系统中处于最高层次,它担负着为国家培养各类高级人才,以推动科技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任务。为能有效地完成这一任务,必须有一大批政治合格、作风优良、敬业爱岗、业务精深、了解学生的大学教师全身心的投入到高等教育活动中来。一般而言,绝大多数的高校教师在高校都受过良好的思想政治教育和专业素质训练,但很少系统地学习过高等教育心理学,往往对高等学校学生的认知过程、学习心理和个性特点缺乏深刻的了解,不能依据大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有针对性地实施教学。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在于他们普遍缺乏必要的高等教育心理学知识,不能自觉地运用其理论来指导自己的教育实践。 教育心理学是心理学和教育相结合的产物。教育心理学的首要任务在于揭示学生掌握知识和技能、发展智力和能力、形成道德品质、培养自我意识、协调人际关系的心理规律,揭示学生的学习活动和心理发展与教育情境的依存关系,从而使教育工作建立在心理科学的基础上,提高教育的科学性和效益,促进教育事业的发展。同时,教育心理学对教师有效地独立学习和自我培养也可提供必要的帮助。因此,广大高校教师都必须具有一定的教育心理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善于从心理学的角度去分析教育过程,并学会从心理学的角度去认识学生的心理特点,在心理科学的指导下,在独立学习和自我培养中,不断丰富和完善自己。 由此,我们认为《高等教育心理学》作为高等学校岗前培训的课程,其主要作用在于帮助青年教师尽快地熟悉和适应高等学校的教育和教学工作,尽快完成从学生到教师的角色转换,尽快成为一名合格的大学教师,全面履行教书育人的职责,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自觉进行教育教学改革。 二、本大纲编写的指导思想及原则 本大纲是在安徽省高师中心于2009年7月28-30日组织的安徽省高校教师培训集体备课的基础上,结合《高等教育心理学》(第二版)教材内容以及2005年编制的原《高等教育心理学》大纲精神要求,由安徽师范大学、合肥工业大学、安庆师范学院、安徽工程科技学院、蚌埠医学院、皖西学院、安徽工业大学、阜阳师范学院、合肥师范学院、宿州学院、安徽理工大学、黄山学院、巢湖学院、安徽科技学院、池州学院、淮北煤炭师范学院等高校的各位专家共同研讨、创作而成。 大纲的编写指导思想是:统一思想,统一内容,统一教学,高效求实,保证高等教师岗前培训工作的质量。 本大纲编写的原则:理论联系实际,求实创新。 三、教学内容和时数 讲授内容共有十一章,总学时为36学时。具体内容与学时分布见正文。

教育心理学考试大纲华东师大版

教育心理学考试大纲(华东师范大学版本) 第一章教育心理学概述 第一节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与研究内容 1、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研究(学校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 2、教育心理学的性质 是应用心理学的一种,是心理学与教育学的交叉学科 3、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内容 4、具体研究范畴是围绕学与教相互作用过程而展开的。 (1)五要素 ①学生——学习的主体因素(其群体差异、个体差异影响学与教过程) ②教师——教学中起关键作用(教学过程的主导) ③教学内容——学与教的过程中有意传递的主要信息部分,表现为:教学大纲、教材、课程 ④教学媒体——教学内容的载体、教学内容的表现形式、师生之间传递信息的工具。(影响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和容量;影响教学组织形式及学生的学习方法) ⑤教学环境——包括物质环境(课堂自然条件、教学设施及空间 布置)社会环境(课堂纪律、同学关系、校风、社会文化)影响 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方法、认知发展过程,教师的教学方法、教学 组织 (2)三过程 ①学习过程——学生在教学情境中通过与教师、同学以及教学信息的相互作用获得知识、技能和态度的过程(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核心内容) ②教学过程——教师组织教学 ③评价/反思过程——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学前对教学设计效果的预测和评判;教学中对教学的监视和分析;教学后的检测、反思) 4、学与教相互作用:五种因素共同影响了三种过程,三种过程交织在一起,相互影响。 第二节教育心理学的作用 对教育实践具有描述、解释、预测和控制的作用。 1、帮助教师准确地了解问题 2、为实际教学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 3、帮助教师预测并干预学生 4、帮助教师结合实际教学进行研究 第三节教育心理学的发展过程 (一)初创时期(20世纪20年代以前) 代表人物:桑代克事件:1903年出版了《教育心理学》,是西方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专著(二)发展时期(20世纪20年代到50年代末) 尚未成为一门具有独立理论体系的学科 (三)成熟时期(20世纪60年代到70年代末) 作为一门具有独立理论体系的学科正在形成 (四)完善时期(20世纪80年代以后) 布鲁纳:认为教育心理学研究包括(4方面) 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教科书:廖世承(1924年) 第二章小学生的心理发展与教育 第一节小学生的心理发展概述 一、心理发展 1、定义:是指个体从出生、成熟、衰老直至死亡的整个生命中所发生的一系列心理变化。

教育心理学部分常考的28个简答、论述题

如对你有帮助,请购买下载打赏,谢谢!教育心理学部分常考的28个简答、论述题 让小伙伴们久等了,教育心理学的简答、论述题今天终于抽空汇总出来了,只是提醒一下小伙伴,有的题我提供的仅仅是答案要点,回答的时候不能太简单,简答题也要适当阐述一下,论述题就多阐述一点,这些毕竟是主观题。 这些题有的跟其他资料或教材提供的答案不太一样也很正常,你可以选一个版本记住,如果你能综合多个版本整一个你认为更好的答案也是不错的噢。 其他没汇总的在讲课时点到的具有出简答和论述题潜质的那些题,也要适当关注,多学习总是有好处的,尤其是基础知识已经掌握很好的同学,扩大一下知识储备的量也是不错的。 后期的复习可以做一些知识的深加工,提高知识储备的质量,也要多做一些题去增加自己对知识的运用和理解,并提高答题能力。 为大家汇总这些内容,是方便大家复习,不过用对方法、多学习、多努力才是走向胜利的必然途径。大家考试完,考的什么知识点记得发给我噢。另外大家也要注意调整身心状态,不可过度焦虑、过度透支心力和体力。祝大家顺利圆梦! 一、心理发展有以下四个基本特点: (一)阶段性(质变)与连续性(量变) (二)定向性与顺序性; (三)不平衡性; (四)个体差异性。 二、加涅根据学习结果将学习分为五类: (1)智慧技能;使用符号与环境相互作用的能力。指向环境,使学习者能处理外部信息。(2)认知策略;对自己认知活动的监控 (3)言语信息;陈述观念的能力 (4)动作技能;动作操作能力 (5)态度。对人、事、物的选择倾向 三、社会学习理论 社会学习理论又称观察学习理论,创始人是班杜拉。 班杜拉认为人类学习最重要的形式是观察学习。并把观察学习分为四步(四个子过程):注意、保持、复现、动机。认为人的行为受行为的结果因素和先行因素的影响。结果因素就是强化。他把强化分为三种: 直接强化,通过外部因素对行为结果予以强化 替代强化,看到别人的行为结果得到奖励而受到强化 自我强化,自己的行为符合内化的标准,受到自我的肯定 四、发现学习: 发现学习是指学生在学习情境中通过自己的探索获得问题答案的学习方式。 1、优点 (1)提高学生智慧潜能,培养直觉思维 (2)激发学习兴趣 (3)有利于掌握发现的方法和探究的方式 (4)有利于对知识的记忆、保持与提取 2、发现学习的缺点 (1)适用范围有限,主要适用自然科学 (2)要求学生具备相应的发现需要、发现经验,并树立有效的假设,并不适合所有学生。(3)耗时不经济,不宜在短时间内传授一定数量的知识和技能。 (4)对教师的知识素养和教育机智、技巧、耐心等要求很高,一般教师很难掌握。 五、发现学习的步骤 (1)提出和明确使学生感兴趣的问题。 (2)使学生对问题体验到某种程度的不确定性,以激发其探究的欲望。 (3)提供解决问题的各种假设

高等教育心理学各章节知识点

《高等教育心理学》各章节知识点章节题型内容 、名词解释1.高等教育心理学 2.个性心理 二、辨析题 第一章高等 教育心理学 概述1 .高等教育心理学就是研究高校教师如何教的一门科学。 2.教育工作中的“是为了不教”。(教育工作中的“教是为了不教”的说法有道理吗?) 3.高等教育心理学主要是研究大学生学习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 4.学习《高等教育心理学》没有多大现实意义。 5.高校里有些老教师以前从没学过高等教育心理学,课同 样上得很好,有的还当了教授,可见学不学这门课没多大关系。 6.有些优秀教师虽然没有学过《高等教育心理学》,但却 是一位名符其实的优秀教师。因此,个别青年教师说:不学高等教育心理学照样可以当好教师。你对此论有何看 法? 7.一切教育的最终目的无非是教育学生学会做事和学会做人,高等教育的目的也不例外。你对此论有何看法? 三、简答题1.简述高等教育心理学的学科特征及其对象。 2.高等教育心理学的学科特点。 3.简述高等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与任务。 4.简述学习高等教育心理学的意义。 5.试述高等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内容。 四、论述题1..结合《高等教育心理学》学习体会,谈谈学习该课程的现实意义。

章节 题型 内容 1. 教师胜任力 2.教育机智3教学反思4自我效能感 5.教师期望效应 6.教学监控能力 7.教师角色 8.教学 风格 9.教学效 能感 1. 现代社会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以及素质教育改 革的推进,对 高等学校教师的能力和素质提出了更 多、更高的要求,当代教师不仅要有广博深厚的知 识和热爱教育事业的情感,还要有符合教育教学工 作的高能力和素质。 2. 专家教师与新手教师的区别就在于专家教师掌握 更多的知识。 3.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大学教师只 要努力扮演好教学者的角色就已足够。 1. 教师成长与发展的基本途径。 2. 简述教学效能感的影响和作用。 3. 简述教学反思的过程。 4. 简述如何理解现代教育条件下教师角色的作用? 5. 联系实际分析说明教学效能感对教师和学生的影 响。 6. 简述教育机智的表现方式。 7. 简述教师角色的影响和作用。 8. 简述专家教师的特点 9. 请列举出几种常见的教学反思方法。 10. 试述皮格马利翁效应的内容及其对教育的启示。 11. 简述教师的教学效能感与教师胜任力。 12. 简述教师胜任力及其结构。 13 .简述教育机智及其影响因素 1. 请列举出几种常见的教学反思方法, 成良好地教学反思习惯。 2. 新手教师与专家型教师有什么差别, 由新手教师向专家型教师的转变。 3. 老一辈教育学者吕型伟 曾说过 “教育是事业,事业 的 意义在于奉献;教育是科学,科学的价值在于求 真;教育是艺术,艺术的生命在于创新。 ”请结合高 等教育心理学关于教师角色分类的划分,谈谈自己 对这段话的理解。 4. 结合实际谈谈教师心理健康如何维护。 一、名词解释 二、辨析题 三、简答题 第二章 高等学校教 师心理 四、论述题 并谈谈如何养 如何尽快完成

中学教育心理学论文参考文献范例

https://www.wendangku.net/doc/536338178.html, 中学教育心理学论文参考文献 一、中学教育心理学论文期刊参考文献 [1].英语课堂教学中的礼貌原则与英语学习. 《网络财富》.2009年19期. [2].学校组织气氛对教师工作倦怠的影响. 《心理科学》.被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PKU.被南京大学《核心期刊目录》收录CSSCI.2006年1期.田宝.李灵. [3].教育硕士研究生培养中应用案例教学法的实证研究——以教育心理学课程为例.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被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PKU.被南京大学《核心期刊目录》收录CSSCI.2013年1期.张春莉.权元元. [4].化学学困生学习心理障碍及教育对策. 《科学咨询》.2008年4期.李少兰. [5].中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的教育心理学. 《都市家教(下半月)》.2015年1期.李晓丹. [6].初中田径娱乐化教学内容和方法体系的构建. 《广州体育学院学报》.被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PKU.被南京大学《核心期刊目录》收录CSSCI.2003年6期.周红萍. [7].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性学习观. 《心理科学》.被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PKU.被南京大学《核心期刊目录》收录CSSCI.2003年1期.林初锐.胡瑜. [10].重视学生向上的潜能. 《大观周刊》.2012年39期.周世超. 二、中学教育心理学论文参考文献学位论文类 [1].中学班主任班级管理反思与成就动机、社会支持的关系研究. 作者:李游.发展与教育心理学西南大学2014(学位年度) [2].中学语文课堂教学语言的现状与对策. 作者:金琳.学科教学(语文)苏州大学2011(学位年度)

教育心理学的发展趋势

教育心理学的发展趋势 教育心理学研究教育和教学过程中的种种心理现象及其变化,揭示在教育教学影响下,受教育者学习和掌握知识、技能、发展智力和个性的心理规律;研究形成道德品质的心理特点,以及教育和心理发展的相互关系等。中国把发展教育置于重要地位,教心的研究有着十分广泛的前景。由单纯的学习心理向关注教和学两个方面的心理转变,教学心理学兴起并成为教育心理学中最有活力的研究领域。 教心在其发展的过程中,已经获得了其独立性,并非只是普心的一种应用。因而,几乎所有当代重要的心理学思想,都对教心产生着影响。同时,现实生活与教育实践,也一再向教心提出要求,影响着教心研究课题的变化。由初期偏重于学习心理的研究和学习律的讨论,并且大多集中于智育方面的问题,随着教育对人的全面发展的日益重视,越来越重视道德行为、道德情感以及审美情感的培养。 在本文中,我们将从三个方面来表达对当代教心研究与发展的理解:教心的独立性发展,教心的研究课题的变化以及心理学新理论的启发与影响。 一、教心的独立性发展:尽管交心是作为心理学的一个应用分支出现的,但是历时近一个世纪的发展,尤其是近几十年的发展,已经使得教心不再单纯是普心原理的一种应用,而成为一种相对独立的领域。对教心这种独立性发展的认识,是把握当今教心发展的一个基本点。实际上,教心的形成与发展,一直表现为一种过程而不仅仅是一种结果。 1.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将更加关注教育教学实际中所存在的问题,逐步扩大研究的领域。我们认为未来的教育心理学除了继续关注教和学两方面的主要问题外,教育教学实际中的其他问题也必将引起教育心理学的关注。例如我国学者正在进行的而且还将继续进行的有关校本问题的研究,就有可能给教育心理学带来新的研究课题,扩大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范围和领域,推动教育心理学的发展。 2.教育心理学研究方法的综合化。由于教育心理学兼具自然学科和社会学科、理论学科和应用学科的特点,加之她只有不到百年的历史,因而教育心理学没有自身独特的研究方法。教育心理学研究中经常采用的观察法、实验法、调查法、教育经验总结法、个案法等等,都是借用其他学科的方法结合本学科的特点稍加改动而形成的。尽管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教育心理学的发展,使之在不到百年的时间内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也制约了教育心理学的发展。今后的教育心理学研究应该把各有关学科的研究方法和教育心理学正在使用的方法融合起

教育心理学试题及答案

《教育心理学》试卷 1、第一个系统的论述教育心理学,被称为“现代教育心理学之父”的心理学家是() A桑代克B斯金纳C布鲁纳D加涅 2、离下课还有10分钟,这时候一些学生的注意力开始涣散,老师说:“如果大家认真听课,我就免去今天的额外作业”。学生开始认真听课了。老师采取的措施是() A 正强化 B 负强化 C 惩罚 D 消退 3、学习动机中最现实、最活跃,并带有积极情绪色彩的成分是()。 A学习需要B认知兴趣C学习目的D学习理想 4、对客观事物进行判断时,倾向于利用自己内在的参照(主体感觉),不易受到外来因素的影响和干扰的认知方式属于() A 场独立型 B 场依存型 C 冲动型 D沉思型 5、采用“道德两难故事法”研究儿童青少年品德发展的过程,提出了儿童青少年品德发展三个水平六个阶段理论的心理学家是() A皮亚杰 B布鲁姆 C朱志贤 D柯尔伯格 6. ()认为“教育就是塑造行为”,在教学中提出程序教学思想。 A桑代克 B斯金纳 C班杜拉 D皮亚杰 7、所谓具有广泛迁移价值的材料是指() A最鲜活的内容 B最形象、生动的内容 C事例或案例 D学科的基本概念与原理 8、根据动机的归因理论,在“能力高低”、“努力程度”和“任务难度”三种因素中,属于内部可控制的因素是( ) A能力高低 B努力程度 C任务难度 D以上均不是 9、一般来讲,容易、简单、枯燥的学习对动机水平的要求,比复杂的、需要思维卷入过多,具有一定创造性的学习对动机水平的要求()。 A高 B低 C一样 D因个体的差异而不同 10、某学生背一篇古文,读8遍刚好成诵,要取得最佳的记忆效果,他应该再读() A 2遍 B 4遍 C 6遍 D 8遍

高等教育心理学

自我效能感:自我效能感指人们对自己是否能够成功地进行某一成功行为的主管判断这是班杜拉在他的社会学习理论中提出的一个概念. 学习动机:指直接推动学生进行学习的一种内部动力,是激励和指引学生进行学习活动,维持和调节学习活动带到一定目标的内部力量。 先行组织者:是先于学习任务本身星现的一种引导性材料,它要比原学习任务本身有更高的抽象、概括和包容水平,井且能清晰地与认知结构中原有的观念和新的学习任务关联。 元认知:元认知抚是对认知的认知,是关于个人自己认知过程的知识和调节这些过程的能力:对思维和学习活动的知识和控制.元认知的实质是对认知活动的自我意识和自我调节。 5.认知策略:用来指导自己的注意、知觉、学习、记忆和思维等内部认知过程的能力 6.自我提高内驱力:是个体对因自己的胜任能力或工作能力而赢得相应地位的需要。成就动机的主要组成部分。学而优则仕的信念 7.学习:学习是由经验或练习而导致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较为持久的变化。三个方面:①学习是以行为或行为潜能的变化为标志的;②学习引起的行为变化时能够持久保持的;③经验或练习时学习发生的基本途径。 8.学习的分类:①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言语信息、智慧技能、认知策略、动作技能、态度)②奥苏贝尔学习分类(接受学习与发现学习;有意义学习和机械学习) 9.接受学习:接受学习指学生通过教师的讲授接受现成的结论。 10.发现学习:指学生通过自己独立地探索得出结论。 11.有意义学习:是指利用原有知识经验理解新学习材料的意义。 12.机械学习:是指学习者没有理解新学习材料的意义. 13.观察学习:是指观察别人的行为方式及其行为后果(受奖或受罚),并在某种情境中作出或避免作出与之类似的行为方式。(注意-保持-动作复现-动机) 14.动机:是指发动和维持个体进行活动并使活动朝向一定目标的内部动力.①动机是一种内在心理历程; ②动机是人们行为的直接原因;③动机总是指向一定的目标的 15.成就动机:一个人对自己认为重要的、有价值的事情愿意去做,并努力获得成功的一种内在推动力量。17.学习迁移:学习迁移或称迁移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它普遍存在于知识、技能的学习中,也出现在情感、态度和行为方式的学习中。 18.正迁移和负迁移:正迁移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起促进作用。负迁移指的是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起干扰和抑制作用。 19.一般迁移和特殊迁移:一般迁移也叫非特殊的迁移,指的是一般概念、原理或态度的迁移。特殊迁移也叫特殊成分的迁移,指的是具体知识与技能的迁移。 20.相同要素说:指只有当学习情境和迁移测验情境存在共同成分时,一种学习才能影响另一种学习,即产生迁移。 21.陈述性知识:这是关于世界的事实性知识。主要回答"是什么""为什么”的问题 22.程序性知识:这是关于完成某项活动的知识。它表现在活动中,是一套办事的操作步骤和过程,它回答“怎么办”“怎么做”的问题。 23.认知结构:广义的认知结构指个体头脑中全部的观念及其组织;狭义的认知结构指个体在某一特定知识领域内的观念及其组织。认知结构是按抽象概括程度依层次组织的,处在结构上层的叫上位概念,处在结构下层的叫下位概念,不同层次的观念形成复杂的网状结构。 24.元认知:又称反省认知,是个体对自己认知过程与结果的自我意识。元认知分类:计划策略、监控策略和调节策略 25.创造性:根据一定的目的,运用一切已知信息,产生出某种新颖、独特、有社会或个人价值的产品的能力或特性。26.创造性思维:重新组织已有的知 识经验,提出新的方案或程序,并创 造出新思维成果的思维活动。是人类 思维的高级形式,是创造活动的核心 过程。 27.发散思维:是指人们从一个目标 出发,沿着不同的方向思考,重新组 织当前的信息和记忆系统中存储的 信息,产生出大量、独特的新思想的 思维。它的主要特点是求异,因此发 散思维也叫求异思维。 28.聚合思维:即把问题所提供的各 种信息聚合起来,朝着同一个方向得 出一个正确答案的思维。主要特点是 求同,因此也叫求同思维。 29.算法式策略:算法性策略是一种 按逻辑解决问题的策略。因此它是一 套解题的规则,它能精确地指明解题 的步骤,是一定能使人得正确答案的 特定程序。 30.启发式策略:是人根据一定经验, 采用较少的操作来解决问题的方法。 人们在解决问题时候往往依靠启发 式策略。它不能完全保证问题解决的 成功,但它省时省力 31.功能固着:是指个体在解决问题 时,只考虑到事物的通常功能,忽视 了其可变通的其他功能的心理现 象.(因此,功能固着易使问题的解决 受阻。要克服思维定势、功能固着的 消极影响,需要我们不断丰富知识, 完善知识结构,加强思维灵活性的训 练,这样我们在解决问题时候才能灵 活机智的变通事物的各种功能,发挥 其相关功能的作用。) 32.动作技能:动作技能是在练习的 基础上形成的,是按某种规则或程序 顺利完成身体协调任务的能力。也就 是说动作技能是通过练习巩固下来 的,它是一种表现出迅速、精确、流 畅和娴熟的自动化特点的身体活动 方式。 33.品德:是个人的道德面貌,是个 体依据一定的社会道德准则和行为 规范行动时所表现的稳定的心理倾 向。品德的心理结构包含道德认识, 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道德行为技能 与习惯 34.群体:人们之间为了一定的共同 目标,以一定的方式紧密相连,彼此 之间存在相互作用,心理上存在共同 感并具有情感联系的两人以上的人 群。 35.从众:从众行为是指人们在群体 的影响和压力下,放弃自己的意见而 采取与大多数人一致行为的心理状 态。从众行为的原因:①不愿意被视 为不合群者而被加以非议或排斥;② 地位低;③不自信 36.健康:世界卫生组织把人的健康 定义为:“不仅身体没有缺陷和疾病, 还要有完整的生理、心理状态和社会 适应能力。” 37.个体心理结构:个体心理是一个 非常复杂的系统,它包括心理过程、 心理状态、心理特征和心理动力四个 方面。 38.心理过程:强调了这一类心理现 象的过程性和动态性,包括认识过 程、情绪过程和意志过程。 39.心理特征:指个人在心理过程中 形成并表现出来的稳固的、经常性的 心理特征。包括能力、气质和性格。 40.自我意识:是一个多维度多层次 的心理系统,与对客体的意识一样, 包括知、情、意三个方面,即自我认 识、自我体验、自我调控。 41.程序教学:源于斯金纳操作性条 件反射和积极强化的原理而设计的 教学模式,并以此设计了教学机 器。 42.定势:一种心理准备状态,它影 响或决定着同类后续心理活动的趋 势。以前多次运用某一次思维操作程 序或方法去解决同类问题,逐步形成 了习惯性思维,遇到类似新问题,仍 旧用这一思路去解决。 43.干扰说:认为遗忘是由于在记忆 过程中受到其他信息材料的干扰所 致。按起干扰作用的材料的位置不 同,可以分为:前摄抑制:指先前记 忆的材料对后继材料的干扰。 44.后摄抑制:指后继材料对先前材 料的干扰(心理学家詹金斯的实验证 明这点) 44.知识同化可以有三种 模式:下位学习,上位学习,并列结 合学习。 45.高原曲线:在复杂的动作技能形 成过程中,出现进步暂时停顿的现 象,常称之为高原期或者高原曲 线 二.补充名词解释 1.个体心理包括心理过程、心理状 态、心理特征和心理动力四个方 面。 2.心理过程这一概念强调了这一类 心理现象的过程性和动态性,包括认 识过程、情绪过程和意志过程。 3.认识过程指个人获得知识和运用 知识的过程。感觉、知觉、想像、思 维、言语是认识过程的不同形式。 4.意志过程是人在改造世界、完善自 我活动中的心理过程,即个人确定行 动目的,制定计划,克服内外困难, 自觉地调动和支配自己行为以实现 目的的心理过程。它突出地表现在行 动发动和制止两个方面。 5.心理状态-一段时间内出现的相对 稳定的心理现象。其稳定性介于心理 过程个心理特征之间。 6.心理特征或个性心理特征-个人在 心理过程中形成并表现出来的稳固 的、经常性的心理特征。包括能力、 气质和性格。 7.发展:个体从生命开始直到死亡, 其间发生的有序变化的过程,包括生 理发展与心理发展两个部分。 8.认知发展:个体认识事物的活动与 能力随年龄增长而发展变化的过 程。 9.社会性发展-人的情感、个性、兴 趣、爱好、价值观、世界观等社会化 的发展变化过程。 10.情感-是人对外界刺激能否满足 自己需要而引起的一种态度体验。 11.归因:人们做完一项工作之后, 往往喜欢寻找自己或他人成功或失 败的原因,这一心理过程就是归因。 四个因素:能力高低;努力程度;任 务难度;运气好坏。 12.知识是个体头脑中的一种内部状 态。 13.记忆过程:学生原有认知结构发 生改组与重建、新的认知结构建立之 后,必须巩固下来,保持下来的心理 过程 14.问题:是这样一种情景,个体想做 某件事,但不能马上知道这件事所需 采取的一系列行动。(或给定条件和 目标之间有障碍,需要克服) 每个问题包含三种成分:给定(问题 的起始状态,关于问题条件的描述); 目标(关于构成问题结论的描述,问 题要求的答案或目标状态);障碍(在 问题解决过程中遇到的种种需要解 决的因素)。 15.问题解决:指对问题形成一个新 的答案,即超越所学规则的简单应 用,运用一系列认知操作来解决某种 疑难的过程。 16.问题空间:初始状态与目标状态 之间的状态。 17.创造性-根据一定的目的、运用一 切已知信息,产生出某种新颖、独特、 有社会或个人价值的产品的能力或 特性。 18.创造性思维是重新组织已有的知 识经验,提出新的方案或程序,并创 造出思维成果的思维活动。它是人类 思维的高级形式,是创造活动的核心 过程。 19.品德有一个完整的结构,包含道 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 行为技能与习惯。20.道德认识, 即道德知识与评价,是指对道德行为 准则及其执行意义的认识,其中包括 道德的概念、原则、信念与观点的形 成,以及运用这些观念分析道德情 境,对人对事对己作出是非善恶的道 德判断。 21.道德情感是伴随着道德认识而出 现的一种内心体验,也是在主观判断 中,用肢体语言或者面部表情等所表 达出来的感情或者反应。 22.道德意志,是道德认识的能动表 现,是个体根据社会道德自觉地调节 行为,以坚持不懈的精神客服一切困 难,实现一定道德目的的心理过 程。 23.道德行为技能与习惯是完成道德 任务达到打的目的的手段。它是人在 一定的道德认识支配下表现出来的, 对他人和社会有道德意义的活 动。 1.高等教育心理学:研究高等教育情 景中学生的学与教的心理基本规律 的科学。 2.实验法:实验法是控制无关变量, 操纵自变量,以考察自变量与因变量 之间因果关系的研究方法。三类变量: 自变量,因变量,无关变量 3.最近发展区:维果斯基认为,儿童 认知能力的发展有两种水平:一是实 际发展水平,二是潜在发展水平。儿 童经过自己努力和他人帮助,可以从 现有水平达到较高水平,两种水平之 间的空间叫“最近发展区”。 4.自我同一性:就是个体对自己的身 体相貌、智力性格、自己以往状况和 现实状况、环境条件、对未来职业期 望等等方面统合起来的认识,从而作 出:“我是个什么样的人”,“我应该 成为怎么样的人”,“我会成为什么样 的人”的整合判断。 5.自我:随着年龄的增长,个体与环 境中人,事,物发生交互作用,在本 我之外增加自我成分。(弗洛伊德认 为) 6.本我:本我是个性结构中最原始的 部分,包括一些生物性或本能性的冲 动,弗洛伊德称之为“力比多”。在 力比多的冲动之下,个体寻求即时的 满足,没有任何自制力。 7.超我:个体经过幼儿期,进入了社 会化的历程,个体的需求和满足需求 的方式,要受周围其他人的批评和纠 正,必须符合社会规范的要求。支配 个体是非善恶的内在动力就是超 我。8.社会助长:是指对别人的意 识,包括别人在场或与别人一起活动 时所带来的行为效率的提高。 9.社会惰化:也称社会惰化作用,指 群体一起完成一件事情时,个人所付 出的努力比单独完成一件事时偏少 的现象。减少社会堕化的最有效的途 径:让每个人都认为自己的工作或 努力是必不可少的,而且工作成果也 可以划分给每个学生,这样就不会有 人袖手旁观只等着其他人做事情 了。 10.心理咨询:就是在特定的咨询环 境中,通过咨询双方建立良好信赖的 关系,咨询人员运用有关心理学理论 和技术与来访者进行交流、探讨、磋 商、帮助来访者认识自己、了解自己、 分析自己,订立目标,以便改善心理 状态,主动适应社会环境,形成健全 人格,提高生活质量,开发个人潜 能。 11.教学设计:主要是运用系统方法, 将学习理论与教学理论的原理转换 成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 和教学策略、教学评价等环节进行具 体计划、创设教与学的系统“过程” 或“程序”,而创设的根本目的是促 进学习者的学习。 12.变式:就是用不同的事例或直观 材料来说明事物的本质属性,即变换 同类事物的非本质特征,以突出本质 特征,也就是指概念或规则的肯定例 证在无关特征方面的变化。 13.习得性无助:由于一系列的失败 经验而产生的无能为力的绝望心境, 心理学家通常称之为习得性无助。 二简答题 1.操作性条件反射:个体在某种环境 中作出某种反应,不管有没有引起这 种反应的刺激,如果之后伴随着强化 物,那么这个反应在类似环境中发生 的概率就会增加。所以,在这种条件 反射中,重要的不是反应之前的刺 激,而是跟随反应之后的刺激(强化 物)。斯金纳的操作条件反射学说 (强化原理):他坚持了客观、科学的 行为主义传统,继承了桑代克的连接 说,提出了对心理学影响巨大的建立 在操作性条件反射学说基础上的学 习理论,为教育心理学作出了突出的 贡献。(包括动物实验、操作性行为 与操作性条件反射、强化原理)。强 化可分为积极强化(正强化)和消极 强化(负强化)。积极强化通过呈现 某种刺激增强反应概率;消极强化通 过中止某种(讨厌的、不愉快的)刺 激来增强反应概率。 2.强化原理: 强化原理是斯金纳理 论的最重要部分和基础,他认为,行 为之所以发生变化就是因为强化作 用,通过对强化的控制就是控制人的 行为。强化-增强反应发生的过程与 手段,起强化作用的刺激物叫强化 物。强化可分为积极强化(正强化) 和消极强化(负强化)积极强化通过 呈现某种刺激增强反应概率,消极强 化通过终止某种(讨厌的、不愉快的) 刺激来增强反应概率。实际教育中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