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完整word版)罗素《西方哲学史》前三章读书笔记

(完整word版)罗素《西方哲学史》前三章读书笔记

第一章绪论

一、希腊哲学在西方哲学史的地位

1、希腊哲学奠定了一切后来的西方思想体系的基础。

2、希腊哲学几乎提出和提供了两千年来欧洲文明所探索的所有的问题和答案。

3、希腊哲学提供了人类思想从神话式的原始形式演进到复杂多样的体系的一个最好的例证。当然它这种地位是与希腊哲学处于哲学的素朴阶段联系在一起的,应在历史中理解它的地位。

二、希腊哲学的产生问题

(一)从外部条件来讲:

1、以人类活动经验的积累和生产技术的发展为条件。

2、东方民族文化产生的影响。

(二)但西方哲学从希腊哲学开始,是希腊哲学产生的内在原因起主要作用。

1、希腊的自然地理环境和社会条件有助于激发智慧和意志,开阔人们对生活和世界的眼界,活跃批评和思索的精神。

2、政治制度的特性有助于理性的发现。

(三)古希腊神话中的哲理是古希腊哲学重要的思想渊源。

从古希腊神话的特征中可见到神话中的哲理特征。克塞诺芬尼:“凡人们幻想着神是诞生出来的,穿着衣服,并且有着凡人一样的音容相貌。”

三、希腊哲学的特点

(一)希腊哲学研究的问题由外在的自然向内在的人类本身转移的特点。

表现为自然哲学到逻辑学、伦理学、心理学、政治学等的发展,最后形成亚里士多德的综合哲学体系。

(二)希腊哲学的思辨精神特点。

1、静观

2、辩证

3、演绎

4、理智

5、实践

四、希腊哲学的重要范畴

1、自然

2、本原

3、基质(始基)

4、存在(是者)

5、理性(逻各斯)

6、灵魂(心灵)

7、原子

8、宇宙

9、神

第二章前苏格拉底哲学

包括:(一)认为本原是一且变化的:伊奥尼亚派(包括米利都派和赫拉克利特)(二)认为本原是多且不变的:毕达哥拉斯派(三)认为本原是一且不变的:爱利亚派(四)认为本原是多且变化的:元素派和原子论者

一、米利都派

(一)泰利斯(Thales、鼎盛年为公元前585/584年)

哲学观点:1、认为水是万物的本原。(本原论) 2、认为万物都充满着神灵。(物活论)(二)阿那克西曼德(Anaximander、鼎盛年为公元前570年)

哲学观点:1、认为万物的本原是“无定”(无限者)。

2、认为万物的生成是的“无定”分化,万物的消亡则是万物归复于“无定”。

3、认为事物的生成必然伴随着另一些事物的消亡。他把这叫做“补偿原则”,这也意味着他第一次明确的表达了运动必然性和原因的观念。

(三)阿那克西美尼(Anaximenes、鼎盛年为公元前546/545年)

哲学观点:1、认为“气”是世界的本原。

2、认为气有冷和热两种性质,以及与之对应的浓聚和稀疏两种运动,万物就是根据这两种运动由气转化而成。以上米利都派三个代表人物的哲学观点的联系:

从他们的各自观点看,他们都认为万物产生于一个本原,或者说万物可用一个原因来说明,

而且都承认万物的运动变化。但是,在对本原进行说明和规定上,在对本原与万物之间的生成与被生成的关系的说明上,他们之间存在着差别,而且这种差别体现了对一与多的关系的认识在不断扩大和丰富。

二、赫拉克利特

赫拉克利特(Heraclitus、鼎盛年为公元前504-501年)

他的哲学观点要比米利都派更丰富,尤其是在关于运动和变化问题的认识上。

(一)火本原说

包括2个方面的意思:1、从外在形态来看,火是万物的本原,万物是火转化而成。 2、从内在本性来看,万物与火一样,有着同样永恒不变的原则。

(二)逻各斯学说

1、逻各斯的含义:

2、认为逻各斯在“火”中是直接表现的,但在其他万物中则是内在的,要靠理性才能发现它。

(三)生成辩证法

1、向对立面转化的关系。

2、对立和谐的关系。

3、对立也是同一的关系。

4、对立是相对的关系。

三、毕达哥拉斯派

毕达哥拉斯(Pythagoras、鼎盛年为公元前532/531年)主要是“数本原说”。

(一)认为一切事物的性质都是数的规定性。

(二)认为数字先于事物而存在,是构成事物的基本单位。

四、爱利亚派

爱利亚派产生于意大利南部的“爱利亚”城,流行于公元前6世纪与公元前5世纪之间,实际创始人和主要代表是巴门尼德,其他代表人物有克塞诺芬尼、芝诺。

(一)克塞诺芬尼(Xenophanes、鼎盛年为公元前540年)他的理论表现为一种“神学”,主张“一神论”,反对多神论。

他的神学观点的哲学意义在于他讲的“神”所具有的唯一性、绝对性、普遍性和不变性,具有对世界的根本和最高存在原则的规定性质,这一点是后来爱利亚派的哲学中心思想。另外,他讲的“神”只有靠抽象思维才能领会和把握,在一定程度上也具有哲学范畴的意义。

(二)巴门尼德(Parmenides、鼎盛年为公元前500年)

他的哲学不仅仅代表了希腊早期自然哲学里的一派观点,而且他对自己的哲学观点的论证是思辨的,即通过分析概念的逻辑关系来得出结论,证明观点,他的思想的思辨性和论辩性具有早期自然哲学的最高水平,对后来哲学的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

他的主要哲学观点:

1、提出“是者”(存在)是世界的本原,认为它最具对世界的概括性和统一性。

2、认为对“是者”的认识有如下两点是重要的:

(1)“所是的东西不能不是”,“不是的东西必定不是”(存在者存在,它不可能不存在;不存在者不存在,它不可能存在)。

(2)“能够被说和被想的与是者是同一个东西”(能被思维者和被存在者是同一的)。因此他反对认为“是者既是又不是”这样的看法。

3、他认为“是者”有如下的性质,并进行论证:

(1)不生不灭。(2)连续性。(3)完满性。

在他看来,这三个性质与用感官把握的世界的性质是相反的。

4、与他的“是者”论一致,他区分了“真理”和“意见”两种认识对象以及相对应的两种

认识能力。巴门尼德的哲学思想的意义:

(1)他用“是者(存在)”这个从具体感性事物中经人们头脑反映出来的事物的共性,作为世界的本质或本原,这是人类认识的一种进步,表现了从个别向一般的进步,体现了人类抽象思维能力的提高。

(2)他在哲学上提出了“存在”和“非存在”、本体和现象、真理和意见、一和多、永恒和生灭、运动和静止、可分和不可分、连续与间断等对立概念和现象,蕴含着辩证法的因素,给后人提供了可探索的一系列问题。(3)他在西方哲学史上最早提出了思维与存在的同一的观点。(4)他在哲学史上开了逻辑论证方法的先河。

(三)芝诺(Zenon、鼎盛年为公元前468年)

他以提出否定运动的论证而著名,而且使用的是反证法,亚里士多德因此推他为辩证法的创始人。芝诺否定运动可能的4个论证:

(1)“二分法”(2)“阿基里和乌龟赛跑”(3)“飞矢不动”(4)“一倍的时间等于一半的时间”

芝诺还有否认存在是多的思想芝诺论证的意义:

(1)就他的论证本身而言,他向人们提出了连续和间断、无限和有限、整体和部分的矛盾,深化了早期自然哲学家关于一和多、不变和变之间关系的讨论。

(2)他的论证揭示了理性认识和感性认识的矛盾方面。五、元素派

根据亚里士多德的划分,“元素派”指在希腊早期自然哲学中那些把世界本原归结为组成事物的不可分割的物理单元的哲学家。主要包括主张“四根说”的恩培多克勒、主张“种子说”的阿那克萨戈拉以及原子论者(单独介绍)。

(一)恩培多克勒的“四根说”(Empedocles、约公元前495—前435年)

1、认为火、土、气、水是组成万物的根,万物因四根的组合而生成,因四根的分离而消失。

2、认为万物的生成和消灭是无休止的循环运动,四根在运动中是不生不灭的。“从多中生一”和“从一中生多”。

3、认为四根的组合和分离不是其自身的能力,有另外的力量造成,它们是“爱”和“恨”两种力。四根实际上变成了六根,而且“爱”和“恨”被赋予了道德和审美的价值。

4、在他的四根说的基础上,提出了认识是“同类相知”的理论。

同类相知:由于人和外部事物都有着同样的本原,当构成人的根和构成事物的同类的根相接触时(叫“流射”),人体感官就会产生感觉。思想则是“流射”顺利的、全面的、清晰的感觉。

(二)阿那克萨戈拉的“种子说”(Anaxagoras、约公元前500—前428年)

1、认为构成万物的细小微粒是种子。对于“种子”他认为它们在数量上无限多,在体积上非常细微,在种类上与可感性质相同。

2、他也认为种子本身没有致使种子结合和分离的力量,产生万物的能动力量在元素之外,叫做“心灵”。他并且第一个把“心灵”理解为独立的、纯粹的精神力量。

3、与恩培多克勒不同的是,他提出认识是“异类相知”的理论。异类相知:指认识是由事物的相反性质所造成的相反活动。

认为可感性质包含着性质对立的不同种类的种子,在数量上占优势的那一类种子决定了这一可感性质,但可感事物中还包含着少量由其他类种子构成的感觉不到的性质,正是这些感觉不到的性质使得那个可感事物的性质被感觉。

五、原子论

原子论也是元素论,不过它比其他元素论要简单得多,使得其在说明世界时更简单明了。创始人是留基波,典型的原子论者是留基波的学生德谟克利特。德谟克利特的原子论: (Democritus、鼎盛年为公元前435年)

(一)认为世界的本原是“原子”和“虚空”。“原子”:即绝对的充实,指最后不可分的物质微粒。

“虚空”:即不充实,指空的空间,它对于原子的存在而言是非存在,但它是原子的活动场所,因此它同原子一样实在。

(二)他认为原子的性质有:

1、原子本身是不生不灭的,原子的结合使万物产生,物也因原子的分离而消失。

2、原子在数量上是无限的,但在性质上没有差别,是相同的,仅在形状、体积和位置排列上有差异。

3、原子处在漩涡运动之中,漩涡运动就是事物生成的必然性。这时物质自动的思想,排斥了元素派用外在因素来说明运动的缺陷。

(三)认为心灵和灵魂实际上是精细的球形原子。

(四)在关于人的认识问题上提出了影像论和约定论。

1、影像论(流射说):认为感觉是可感对象中的印象流射在人的感官上所造成的印象。

2、约定论:认为对于象声音、颜色、味道等的感觉,不是依事物的本性生成,而是人为造就也就就是约定的。德谟克利特还有根据原子论而发挥的伦理思想。

第三章智者运动与苏格拉底

一、智者运动

(一)智者和智者运动

1、智者:

(1)“智者”原义:有智慧的人。

(2)“智者”在此所指:即“职业教师”,专门指那些以传授智慧为职业、并在公众事业中有所成就的人。而“智慧”主要指演说和辩论的技巧。

2、智者运动:由智者的思想及影响所形成的反传统潮流,既有启蒙的意义,同时也对文明具有很大的破坏性。

(二)智者运动的原因

1、为适应人们对社会时尚的追求。当时的社会风气和人们的追求目标。

2、为适应希腊尤其雅典的民主政治的需要。高超的论辩和演说能力是在民主政治的竞争中成功的条件。

(三)智者在社会政治批判上的两种学说

1、“自然说”

该学说在讨论人事问题时,认为应按照人自己的本性来决定自己的命运,不应受外在法律和习俗的约束。在智者看来,法律和习俗等不是人与生俱来的东西,至于对人的本性(即“自然”)是什么,存在不同的看法。比如有“弱肉强食说”(斯拉西马库)、“天生平等说”(希庇阿斯)等。

2、“约定说”

“约定”指非自然的社会属性,该所强调人和动物、社会和自然物的区分,主张用社会力量约束和改善人的本性。对于人需要什么样的社会,智者也有不同的看法。有的提出是民主制度的,有的提出是法制的,有的提出是德治的。

3、“自然说”和“约定说”是智者对人共同生活的性质的不同看法,但是,它们都是在对传统的宗教信仰、风俗习惯和世袭观念的批判中形成的。

4、智者批判精神的原则:怀疑主义、虚无主义和相对主义。“我想是真的,就是真的;我相信是正确的,就是正确的。”

(四)智者中的有代表性的哲学观点

1、普罗泰戈拉(Protagoras、约公元前490—421年)的“人是万物的尺度”:

(1)命题的本义:应把它放在智者运动的背景中来理解。它是表达一种感觉主义认识论的命题,用柏拉图对它的理解来讲,意思指“事物就是对我显现的那个样子”(叔本华:世界是我的表象)。

(2)命题被后人赋予的各种含义:成为表达人本主义、人道主义,主观主义、唯我主义、个人主义等的命题。

2、高尔吉亚(Gorgias、约公元前480—370年)的三个命题.

(1)无物存在。

(2)如果有物存在,人也无法认识它。

(3)即便可以认识它,也无法把它告诉别人。

这是极端夸大认识的相对性,从而否定认识的绝对性,直至否定认识、否定认识对象本身的观点。

(五)智者运动的意义

1、智者运动的消极影响:对文明的极大破坏性,对哲学的生存和发展构成威胁。“哲学自掘坟墓”。

2、智者运动的积极意义:是创新的必要环节。

它激发了人们的思想,要求哲学、宗教、习俗、道德以及建立在他们之上的制度来辨明自己的合理性。(1)智者否认认识的可能性,那就使人有必要说明能够认识的道理,迫使哲学寻求认识的标准。(2)智者抨击传统道德,迫使道德反对怀疑主义和虚无主义来保卫自己,找出是非的合理原则。(3)智者抨击传统的宗教信仰,迫使思想家认为有必要提出更圆满和更纯粹的神的观念。(4)智者批评国家和国家的法,必然引起有关国家的哲学理论的发展,必须把这种理论建立在比较可靠的基础上,必须追溯到根本的原理。二、苏格拉底

二、苏格拉底(Socrates、公元前469—399年)

“思想史上最伟大的人物之一”,“他的观念和理想统治西方文明达两千年之久,而且继续影响今天的思想。”苏格拉底的德性。

(一)苏格拉底的“认识你自己”的命题

1、命题提出与智者运动的关系。

2、命题的含义。

3、命题的意义。

(1)重新激发对真理的追求。(2)第一个把哲学从天上拉回人间。

(二)苏格拉底的“德性就是知识”的命题

1、命题的含义。

认为人的德性是指过好生活或作善事的艺术,是一切技艺中最高尚的技艺,而这种技艺是可以通过学习来掌握和做到的,所以说德性就是知识。

2、命题的意义。

具有知行合一、真善一体的教育意义。

(三)苏格拉底方法

1、认为获得知识要有正当的方法。

2、苏格拉底方法的前提是“知道自己无知”。

3、苏格拉底方法———“助产术”

(1)概念定义方法之一:归纳法。(2)概念定义方法之二:演绎法。(3)形式:对话和问答。第四章柏拉图哲学

柏拉图(Plato、公元前427—347年)关于柏拉图的著作的鉴别与分类: 柏拉图综合了以前哪些哲学家的主要思想: (1)智者派:认为不可能有(关于现象的)知识。(2)苏格拉底:认为真知永远是关于概念的知识。(3)赫拉克利特:认为(现象)世界经常变化。

(4)爱利亚派:认为(理念)世界是不变的;认为存在是一。(5)原子论者:认为存在是多。(6)阿那克萨哥拉:认为精神统治宇宙,而精神同物质有区别。其中苏格拉底的影响是最直接的,是对苏格拉底的思想原则的发展。

柏拉图哲学思想体系的主要内容:

一、柏拉图思想体系的基础和中心理论——“理念”论

(一)“理念”的含义:

它源于“心灵的眼睛看到的东西”的含义,引申为理智的对象(英文Idea)。它在柏拉图的使用中具有两种意思: 1、它是人的理智所认识的、外在的理智之中的存在。 2、它向人的理智所显示的普遍真相。

(二)“理念”的特征:

1、本原性。它是万物的本原。

2、超感性。它只能为理智所把握。

3、不变性和永恒性。

4、绝对性。它是绝对的、纯粹的、完全的存在。

5、客观性。它客观地存在着,不依赖于人们的意志、想象。

6、真实性。它是唯一真实的。

7、完善性和目的性。最高的“理念”是“善”,而“善”是理念的追求目的。

8、单一性和多数性。它一方面是同类事物的同一理念,另一方面它对不同类型的事物是不同的。 9、等级性。众多的理念不是杂乱的,而是有等级的。

(三)关于“理念”与具体个别事物的关系的学说

柏拉图设立“理念”本来就有用它来说明可感事物的目的,“理念”对于个别事物来说,是本原、是原因、是根据,总之是先有理念,后有个别事物。关于它们之间的关系,柏拉图提出了“分有”说和“摹仿”说。

1、“分有”说

(1)“分有”说的基本思想:

“分有”原义指“具有一部分”的意思,柏拉图用它说明存在的每一个事物是因为该事物有其所在的类型而得以存在。“一个东西之所以能够存在,只是由于‘分有’它所‘分有’的那个实体,别无其他办法”。个别事物与理念的关系就是‘分有’与‘被分有’的关系。“一件东西之所以美,是由于美本身出现在它上面,或者为它所分有”。

“分有”的结果是个别事物的存在有了根据,但是分有物只能在一定程度上与被分有的理念型相相似。

(2)晚年柏拉图因“分有”说在说明理念与具体事物的关系时遇到困难,对“分有”的意义进行了限制和修正。认为分有不适用于全部的可感事物。认为分有不是部分与整体的关系。认为分有不是被思想所把握的概念与概念的关系。认为分有不等于个体之间的相似关系。认为分有不是认识者与认识对象之间的“摹仿”关系。

2、“摹仿”说

认为理念是可感事物的原型,个别事物是摹仿原型的复制品。由于柏拉图把从最高的理念到具体事物的关系划分成四个层次,即神圣的原型、神圣的摹仿物、人工的原型和人工的摹仿物,所以最后把可感世界都看成是造物主摹仿理念世界的原型而创造出来的。

二、柏拉图的知识论

(二)两个领域、两种认识的区分和对比。

1、可知领域:理智领域、知识领域。对象:是者的理念世界。主体:自由人。

比喻:太阳、洞外的东西等。知识形式:(1)数学:低级的知识。(2)理性知识:纯粹的知识。即哲学。

2、可感领域:非知识领域、意见领域对象:可感事物、既不是是者又不是非是者。主体:囚徒。比喻:影像、雕像等。

知识形式:(1)幻想:个人的想象和印象。(2)信念:关于可感事物的共同知觉。三、柏

拉图的灵魂学说

柏拉图的灵魂学说是他的理念论应用于分析人的结果,也是他的理念论的延伸,包含了认识论思想等。

(一)对灵魂作三重区分。1、认为人的灵魂包括了理性、激情和欲望三部分。

理性:灵魂的最高原则、是不朽的、与理念相通,是灵魂的本性。激情:理性的天然同盟、是合乎理性的情感。欲望:指肉体欲望、既可服从理性也可背离理性。

2、认为灵魂的各部分与各种德性相对应,而且是政治等级关系的基础。理性——智慧。激情——勇敢。欲望——节制。

(二)灵魂回忆说 1、认为学习就是回忆。

根据是灵魂是堕落的理念、不纯粹的理念。 2、认为学习是“练习死亡”。回忆是净化灵魂的过程。四、柏拉图的政治学

柏拉图的以社会分工为基础的国家制度学说。

(一)社会分工学说

1、依据:

(1)每个人的德性:

(2)神创造每个人时的材料

2、社会的三个阶层:

(1)生产者阶层。人数最多、德性为节制。(2)武士阶层。德性为勇敢。

(3)政治统治者阶层:人数最少、德性为智慧(哲学王)。

(二)理想国的各种主张 1、武士和统治者的教育和培养。

2、每个人只做适合他的本性的事情即正义。

第五章亚里士多德哲学

亚里士多德(Aristotle、公元前384/3—322年):柏拉图的学生和亚历山大大帝的老师。一个对西方文明奠定了广泛基础的而同时对西方文明的继续发展造成了巨大理论障碍的人。亚里士多德的思想体系(哲学体系):

1、理论科学:

(1)形而上学(第一哲学)

(2)数学和物理学

(3)逻辑学

2、实践科学:

(1)伦理学(2)政治学

3、艺术:

亚里士多德哲学主要内容

一、亚里士多德的物理学

二、亚里士多德的形而上学

三、亚里士多德的灵魂学说(认识论)

四、亚里士多德的实践科学(伦理学和政治学)

一、亚里士多德的物理学:自然哲学

(一)“物理学”的含义:

物理学是以“自然”为研究对象的学科,即自然哲学(所有学科都属于哲学)。“自然”:指自然物的本性,即它们运动变化的原因和依照的原则。因此“物理学”是研究运动着的事物之中的形式和状态的。

(二)论运动: 1、对运动的表述:

(1)认为一事物的运动就是在不变载体的基础上从一个状态向另一个状态的变化。因此一

个运动要成立也就必须有三个要素:形式、缺乏和质料,称之为“运动三本原”。

(2)认为运动是“潜在的现实化”,即潜在向现实的转化。 1说明事物内部就是实现自身目的的能力。 2这种转化是不断进行的,因此运动有连续性。 3潜在的现实化是相对的,因此运动是绝对的。④质料在运动过程中保持不变。

2、对事物运动的原因的解说——“四因”说为什么“运动”?认为有四个原因: (1)质料因:

(2)形式因:运动的特定方式。(3)动力因:运动的推动者或作用者。(4)目的因:运动目标的理由。

认为四个原因可归结为两个原因:质料因和形式因。认为形式因高于质料因。

认为对于运动是潜在的现实化来讲,潜在就是质料,现实就是形式。

3、论位移运动: (1)对运动的分类: 1性质的。 2数量的。

3位置的,即位移运动。

(2)认为位移运动最基本最重要,所以着重分析。

1认为移动只是在一事物受到外力的推动,被迫离开自然位置,进入另一事物的位置才发生。 2推论宇宙整体的位置是球体。 3推论宇宙没有虚空。④推论存在“第一推动者”。(三)目的论

1、认为自然也是有目的的活动。

2、认为目的性也就是必然性。

(四)论时间

1、给时间定义:

时间为“依先后而定的运动的数目”。

2、认为时间是间断性和连续性的统一,是无限的。

(五)论空间

1、认为空间(体积)是有限的,不能无限大。

2、认为地球与其他天体在构成元素、位置、运动方式上有区别,地球是宇宙的中心。

二、亚里士多德的形而上学

(一)“形而上学”的含义: 从学科位置上讲是“物理学之后”的学科。

从内涵上讲,它是“一门研究是者自身以及出于它的本性的属性的科学。”认为“是者”范围最广、地位最高。在他看来,形而上学研究的东西是超越任何其他学科的,其他学科的研究对象只是“是者”的某个部分或性质。从他所讲的“是者”的意义来看,形而上学就是要把握最抽象、最普遍的知识。

(二)对柏拉图理念论的批判:

尽管亚里士多德认为以前的哲学没有达到形而上学,但是我们看到他仍然与以前的哲学家有着同样的追求,一样想解决世界的本原问题、本质问题,不同的只是结果而已,这也是他为什么要批判柏拉图的“理念论”的原因。

亚里士多德的批判的目的是否定柏拉图用理念来作为事物的本原、原因,同时也表达了他关于一般和个别的关系的思想。 1、认为理念是无用的设定。

(1)在他看来,柏拉图的理念论没有达到解释个别事物具有共同本质或普遍性质的原因的目的,而且也不符合第一哲学应宁简勿繁的原则主张。

(2)在他看来,柏拉图的理念是与个别事物分离开的,在许多问题上对个别事物不能予以满意的说明:

理念自身不变不动,何以解释个别事物的运动变化;理念与可感事物相分离,何以能够解释可感的性质;理念是与个体不同的存在,何以解释个体对它们的依存。 2、认为设立分离的理念的理由是难以成立的。

他证明了认识内容和认识对象没有严格的一一对应关系。

3、在他看来设定两种认识对象相分离,还会造成“第三者”的逻辑悖缪。在他看来,无止境地设定“第三者”在逻辑上是不能的。

(三)形而上学的内容——实体说

1、“是者”的实体意义的逻辑分析依据:

据亚里士多德自己认为,他的实体说的提出,依据之一是对“是”的逻辑功能的分析结果。对揭示“是者”的实体意义具有重要作用的“是”的逻辑功能:。

(1)作为判断的联结词的功能。它起到了区分实体与属性的作用。

(2)指称主词自身的功能。它起到了揭示第一实体的作用。

(3)表示被定义的概念与定义的等同的功能。它起到了揭示第一实体和第二实体的作用 2、“是者”的实体意义:

(1)“实体”的含义:

他认为:“实体在最真实、最原初和最确切的意义上说,是既不表述,也不依存于一个主体的东西”。也就是说实体是独立存在的,是不依赖其他东西而存在的。或者说实体就是自己存在,自己说明自己。

他因此把不是实体的存在叫做“属性”。属性就是依附于实体的存在。他认为实体比属性“在定义上、认识顺序上、时间上都在先。”他还列出了九个属于实体的属性的范畴:数量、性质、关系、位置、时间、状态、活动、受动。亚里士多德的实体含义的确认就是对世界本原的存在的确认。

(2)认为个别事物是第一实体,种和属是第二实体,但有时也认为本质或形式也是第一实体。

这说明了他把个别事物看作是最具实在性的,承认个别事物的存在,认为种和属寓于个别事物之中。但也表现了他的思想的矛盾和混乱。

(3)认为现实意义上的实体是一个等级系列,根据形式与质料、实在与潜在所占比重,具体实体被分为由下到上的等级。(4)认为最高的实体是“神”。

三、亚里士多德的灵魂学说(认识论)

(一)“灵魂”的含义:

认为“灵魂”是“潜在地具有生命的自然形体的形式”。

他说明了灵魂只存在于有生命的事物之中,灵魂与身体之间具有内在的必然的联系,灵魂在身体内部推动生命活动,是身体生灭和运动的原因。

(二)区分灵魂的功能和类别: 认为灵魂分成三大类,每一类的功能不一样,具有由低级到高级的排列关系,高级的灵魂包含着较低级的灵魂。

(三)论灵魂的感觉活动。

1、对感觉的划分和设想通觉。

2、把感觉灵魂比作“腊块”,感觉比作在腊块上印章。

3、强调感觉接受的是可感形式,而不是可感事物。

“感觉从一般和全部意义上来说,应被理解为一种撇开质料而接受可感形式的能力”。

他认为可感形式既不是可感事物本身,又不是可感事物的本质,不是定义所表达的形式,而是事物的印象。

(四)论灵魂的理性认识。

1、认为理性灵魂是人类灵魂所特有的灵魂,是最高级的灵魂。

2、认为理智是一种主动的能力。

3、认为理智的对象是可知形式。

认为可知形式是从可感形式中抽象出来的。

四、亚里士多德的实践科学(伦理学和政治学)

(一)亚里士多德的伦理学

1、认为伦理学是研究个人的善的实践科学,在某种意义上说也是政治科学。

2、认为最高的善是幸福。

认为幸福是生命的自然目的,是自然倾向,是一切目的的目的。认为幸福的本质是德性,幸福的外在条件是快乐。

他的观点具有修正苏格拉底的“德性就是知识”的观点的目的。

3、认为有意行为才有善恶之分,无意行为没有道德属性。

4、认为道德行为的实现依赖于“实践智慧”。

5、论“中道”:

(1)认为实践智慧选择德性的标准是“中道”。

(2)认为“中道”是相对于人的情感和行为而言的适中,适中的德性就是善,是相对于两个邪恶的极端而言的“中道”。(3)认为各种邪恶情感和行为没有“中道”。

(二)亚里士多德的政治学

1、论国家:

(1)认为国家是家庭和村落的延续,但又认为它在本性上先于其他一切社会组织形式。“人是天生的政治动物”。

(2)认为个人只有在公共政治生活中才能最大限度地实现自己的德性,达到最高的幸福。(3)论述了国家的功能。

2、论政体:

(1)对政体进行区分:

认为在理论上是好的政体:君主制、贵族制、立宪制。认为在理论上是不好的政体:暴君制、寡头制、民族制。

(2)认为现实中最好的政体是立宪制,是“中道”的政体。

罗素《西方哲学史》读后感

罗素《西方哲学史》读后感 导读:本文罗素《西方哲学史》读后感,仅供参考,如果能帮助到您,欢迎点评和分享。 阅读是一场奇妙的体验,我们可以从那些文字当中体会作者的爱与孤独,以期跨域时空和作者达成一点共鸣。而读后感,便是这些心灵震撼过的记录。下面,为您带来“罗素《西方哲学史》读后感”,欢迎大家的关注和阅读,精彩读后感尽在。 罗素《西方哲学史》读后感1 人类是一种很奇妙的智慧生物,在酒足饭饱后,面对世界的众多不可知的事物,人类往往充满了求知欲和好奇心。在其驱使之下,人类一方面通过经验的积累,另一方面通过理性的思考推理,来尝试着解答这些问题和解释一些现象。这样,一部分解答成为了确知的知识,即科学;另一部分由于时代的局限,不能给出确定的答案,但由于人类对未知事物有着敬畏和恐惧的一面,产生了看似能完美解答这些问题的东西,即神学。 罗素认为,哲学就是介于神学和科学之间的东西,是带着理性的思维去思考科学所不能解答,而神学看似给出了完美答案的问题。所以“哲学”的人生观与世界观,在罗素看来,乃是两种因素的产物:一种是传统的宗教和伦理观念,另一种是可以称之为“科学的”那种研究。唯有这两者同时存在,才能构成哲学的特征。 罗素说;哲学是诉之于理性而不是权威(这和文艺复兴时期的新教主观主义是不同的,区别在于罗素诉之于理性,而新教是唯心的。理

性能让人清醒地看到他人的可取之处,而唯心让人傲慢)。这是我对罗素最欣赏的一句话,有了它,才能让我彻底放下顾忌而去研究哲学,虽然在某种程度上说,我的这种心灵安慰也是建立在对罗素的权威上的,但那不是哲学上的。 哲学是研究人类思辩的心灵所最感兴趣的一切问题,在这些问题中,我所最为重视的,是人为什么活着?我所需要的答案,不是原子论那些家伙所认为的机械式的解释,而是目的论的解释。即当这个问题具体到某个人时,就成了“你为什么活着?”。 首先给我答案的是物理学,世界是平衡的,有生就有灭,当这个理论扩大到整个宇宙时,即整个宇宙都有灭亡的那一天,如此渺小的人类,和更加如此渺小的我,又有什么好抱怨的呢?但这又引出了另一个问题,既然人都是要死的,人类也是要灭亡的,甚至整个宇宙都是会归于零的,那么我们现在所谓的奋斗除了养活自己,苟且偷生外,还有什么价值?当然这也是人类期望永恒的一种思想,如果连饭都吃不饱,当然就没有这个问题了。 天体物理给了我一个类似神秘主义的答案。 宇宙是如此的广袤,有着太多人类所称之为科学的东西,它是如此的寂寞,亿万年来是如此的安静(我用了好久时间才适应用“它”来形容宇宙)。它需要有什么来理解它,来认可它的存在,而人类作为一种智慧生物,承担起了这个责任。人类根本的责任,是发展科学,是尽可能的去了解这个宇宙的根本。 在这个基础上,我才展开其他的思考。

【精编范文】玫瑰书香读书心得体会范文-精选word文档 (9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 玫瑰书香读书心得体会范文 教师的职业特点,决定了教师的读书风气最能影响学生和社会的风尚。只 有热爱读书的教师,才能培养出热爱读书的学生,才能营造出整个社会热爱读 书的良好氛围。 玫瑰书香读书心得体会范文一 "读书的孩子最好",我一百次用这句话来鼓励女儿读书,也会经常抽空和 她一起读书。女儿上四年级了,家里属于她的藏书已经有三百多本了,占了大 半个书柜。从起初以图片为主的渐渐转变成了拼音读物,到现在的全文字(插图较少),书本从薄博的一二百页到现在的三四百页,书的类型也从《淘气包马小跳》、《皮皮鲁传》增添到《曹文轩纯美文学》、《冰心寄语》、《世界儿童 文学典藏》、《少年文艺》、《阅读》等。 每天我要求女儿做完作业,看40分钟左右的课外书。书籍的选择面要广,尽量挑选她自己喜欢的书籍,像一些名著之类的购买儿童版的,最好还有些彩图,以提高孩子的阅读兴趣,便于理解,关于一些历史内容,比较枯燥的,孩 子也难懂,我和她会一起收听《百家讲坛》的,我称之为"有声小说"。睡觉前 5分钟,我会和女儿一起背诵一些宋词和三字经之类,朗朗上口,易于记忆的。给女儿买的很多书往往我是第一读者,因为女儿每次看完一本书或者其中一个 精彩的章节,总是迫不及待的想告诉我,同时会说出一些她的想法和看法,和 我分享她的收获,其中一些优美的节段,哲理的词句她会画出来,或者摘录在 本子上,还振振有词的告诉我:"毛主席读书就喜欢在书本上做记号,我是向主席学习 !"我也会及时鼓励她,帮助她,那些特别好的书女儿会拿到学校个同 学们看,《小王子》、《窗边的小豆豆》都深受同学们喜爱。 读书成为了生活的一部分,和孩子一起读书,营造书飘逸的氛围,首先父 母要有一个好的表率。我已经不记得上次打开电视的时间,每晚女儿在认真的 做作业,我也会在一旁看书,其实很多童话的也是写给成人的,孩子们看到的 和我们并不一样。曹文轩优美的文笔,童话生活的描述感染了我,那群孩子们 朴实、勇敢、坚强......让我相信人性的善良,在这一刻心是宁静的、纯洁的。很多时候当我心情浮躁,犹豫不决之际,坐下来读一些书,慢慢的会理出些头绪,书籍也是我最好的朋友。 在电视、电脑普及的今天,希望我们还能静下心来和孩子们一起读书,休 息日还能和孩子一起逛书店,图书馆。让更多的家庭充满书香情趣!

西方哲学史读后感5篇(优秀版)

《西方哲学史读后感》 西方哲学史读后感(1): 罗素的《西方哲学史》,属于现代的、英国传统的、哲学家的哲学史。之前对它有些偏见,正因偏爱看德国传统的有较强思辨色彩的东西,此次阅读,纠正了我的一些偏见。大体有以下一些印象比较突出。 一是,思想与实践,思想与行动的关联 罗素有如下表述: 哲学家们既是果,也是因。他们是他们时代的社会环境和政治制度的结果,他们(如果幸运的话)也可能是塑造之后时代的政治制度信仰的原因。 到底思想与行动对世界的影响哪个大,罗素的看法是,思想! 现实中那些有文化有思想的人,往往没有怎样体现出他们的力量啊?罗素认为,观念决定行动,行动者的行动来自其内在思想,而他的思想来源于更早的思想家。也就是说,思想家的影响力往往会滞后一些。但它的影响还是决定性的。 二是,回答了思想史上存在诸多各种个性思想流派的原因 罗素的看法是: 知识优异的人们与他们当时的社会的关联,在不一样的时代里是十分之不一样的。 当政权转到马其顿人手里的时候,希腊的哲学家们就自然而然地脱离了政治,而更加专心致意于个人德行的问题或者解脱问题了。他们不再问:人怎样才能够创造一个好国家?而是问:在一个罪恶的世界里,人怎样才能够有德;或者,在一个受苦受难的世界里,人怎样才能够幸福? 哲学家们通常都是具有必须的心灵广度的人,他们大都能够把自己私生活中的种种偶然事件置之度外;但即使是他们,也不能超出于他们自己时代更大的善与恶的范围之外。在坏的时代里,他们就创造出来种种安慰;在好的时代里,他们的兴趣就更加纯粹是理智方面的。

希腊与罗马的传统宗教只适合于那些对现世感到兴趣并且对地上的幸福怀抱着期望的人们。亚洲则有着更悠久的苦痛失望的经验,于是就泡制出来了更为成功的、采取寄期望于来世的形式的各种解救剂;其中以基督教给人的慰藉最为有效。 这很好地解释了为什么思想史上会出现那么多的派别的原因。思想是对现实的思考,现实如何,会相当程度地影响思想家的思想特点。后人因时过境迁,可能会感到有些想法实在个性,但是,如果设身处地,或者用孟子的话说是知人论世,你也就明白他们了。 因此,思想史上的流派到底哪个正确,究竟谁对呢?这个问题是不明白思想史,也是强迫思想家为你自己的时代思考。思想是对应时代的,思想是思想家的思想,思想主要是解决时代问题和思想家自身问题的。因而,环境不一样,会有多种思想。 罗素的例子也很好,能够说明这个问题。而且就我阅读所及,感觉到他能诚恳地承认基督教来自东方,主要是东方的思想范式,这个态度对于西方人来说,真不容易。 三是,现代社会中,哲学资料和重要性不一样。 罗素明确指出了哲学资料本身的变化。他有如下看法: 理论科学是企图了解世界的科学。实用科学是企图变革世界的科学,最后几乎把理论科学从一般人的心念里驱逐了出去。 文艺复兴时代人的好奇心就从向来文学性的渐渐转成科学性的。好一股新事实的洪流排山倒海而来,人们起初只能让这洪流挟持着往前涌进。从事新发现其乐无穷,而体系乃是从事新发现的死敌。一向到十七世纪,人们构造思想体系的潜质才赶上关于各种事实的新知识。 从洛克时代以来到现代,在欧洲一向有两大类哲学,一类的学说与方法都是从洛克得来的,另一类先来自笛卡尔,之后自康德。继承洛克衣钵的,首先是贝克莱和休谟;其次是法国的哲学中不属于卢梭派的那些人,第三是边沁和哲学上的急进主义者;第四是马克思及其门徒,他们又取大陆哲学成分,作了一些重要的添补。 原来人们对世界的看法是相对混沌或者说是整体性的,之后由于知识资料的增加,思想家开始逐步分工了,产生了不一样的知识。哲学本身也开始有了较明显的分工,分到之后,自然科学知识从自然哲学中独立出来,开始与传统哲学彻底地分道扬镳了。 即使是哲学,其中也因态度的差异而分出若干派别来了。但这种差异,主要的还是时代和人们的生活造成的。哲学反映人的生活,也介入人的思想,它也就有些差异。 罗素强调的是,自然科学(以归纳和实验为基础的哲学)最终成为塑造时代的主要知识范型。(这一点对于文科的学者和学生不免有些不甘心,但事实如此)罗素自己理科成绩很好,曾和怀特海合著有《数学原理》一书,因此也敢于大胆地批评黑格尔的数学和在数学知识基础上的哲学建构(马克思和恩格斯的数学大约不比黑格尔高明,在此方面就无从下手)。当然,读书至此,我也只能叹气,我的数学基本上是四则运算水平的,又何从决定罗素的对

读书月心得体会word

读书月心得体会 读书月心得体会精选要让子女爱读书,父母当然应该成为爱读书的典范。你知道是什么吗?接下来就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供大家阅读!篇120xx年xx月x日,在xx双语实验学校开展的蓓蕾读书工程活动,对我们来说,这确实是非常难得的学习机会,通过观摩了四位老师风格不一,各有特色的课,以及听了的关于课外阅读课的报告,我受益匪浅。置身于课堂教学中,看到各位老师气定神闲,信手拈来,不时激起一个个教学的浪花,他们或浅唱低呤,或手舞足蹈,或激昂文字,不仅令学生陶醉、痴迷,更让我连声赞叹。高蕾老师教学的思路明晰,李桂花老师幽默的语言,刘淑慧老师课堂中的娓娓道来,以及代尊荣老师的举止大方,都让我学到了很多.......赞叹之余,更多是深深的沉思。 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鼓励学生们多读书,读好书,勤于记读书笔记,注重表达和交流。更重要的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课内外阅读相结合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首先来自于教师课堂教学,阅读方法也来自于教师 在课堂中的方法指导。我们要求教师在课文教学中,指导学生利用工具书读准字音,理解词句,抓住重点或优美词句、精彩片断多读,并指导培养学生在朗读中感悟。在课堂教学中适当地挑选一些既贴近生活又适合学生阅读的文段,这些文段或信息要求既是学生想知道的社会内容、热点问题, 又文字优美,指导学生阅读,积累自己的资料信息。并在日常教学中根据课本里学习的内容向学生推荐相关的经典文学作品,引导学生沟通课内、课外知识的内在联系。通过广泛的阅读,很多学生因阅读量的迅速增加而产生质的变化,阅读能力得到很大地提高,思想也得到升华。 二、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兴趣是鼓舞和推动学生课外阅读的巨大动力。用生动形象的语言 向学生简介要读的文章内容,以激发其阅读兴趣;用故事中精彩、紧张、感人的情节创设悬念,让学生产生寻根究底的好奇心,以此激趣。 1、开展非富多彩的活动。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既希求读有所得,又期望所得的收获明显,得到 老师、家长和同学们的认可与赞许,从而满足自己的成就感。针对学生的这一心理特点,我们可开展一些读书心得交流会、朗诵比赛、讲故事、猜谜语、读书经验交流会等活动,让学生有施展才能的机会。比如:我在班里开展了一次读一本好书讲故事比赛,参赛同学讲得滔滔不绝,观众听得津津有味,不但增长了知识,而且大大激发了同学们的阅读兴趣。

西方哲学史读后感800字

西方哲学史读后感800字 《西方哲学史》是英国哲学家罗素享誉世界的一部学术巨著,为大家精心搜集了3 篇“西方哲学史800字”,欢迎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西方哲学史读后感800字篇一: 《西方哲学史》是英国哲学家罗素享誉世界的一部学术巨著。它以其精湛的思想,深邃、广博的学识在全世界产生了巨大影响。 罗素有一句:“一种哲学要有价值,应该建立在一个宽大坚实的知识基础上,这个知 识基础不单是关乎哲学的。”罗素本人就是这句名言的实践者。他的哲学著作涉及学科之多,令人叹为观止。评论家认为:“罗素的学识比他同时代的任何人都渊博……”怀特海形 容罗素“是柏拉图的一个对话的化身”。我想,学识渊博,视野开阔是大师之所以成为大师 的一个重要原因吧。 在《西方哲学史》中,作者从人类的第一个哲学学派---米利都学派着笔,向读者描述了自公元前6世纪以来,直到近代哲学的发展轮廓;在长达数千年的历史中,几乎任何一 个重要的哲学观点我们都可以在这部著作中找到清晰的评述。在书中,作者对这些哲学观点的评述清晰而明智,表现了一个学术大家深邃,精湛的思想,令人深深叹服。如评述柏拉图关于闲暇产生智慧的表示质疑,对此,作者作了详细而深刻的分析。首先拿柏拉图的这种思想与近代思想作比较,推出柏拉图该种思想存在的明显问题;然后作了一系列的假设,假设柏拉图的思想或者说假想成立,经分析和推理,作者最后顺理成章地得出结论: 找出一群“有智慧”的人来,把政府交托给他们,这仍然是一个不能解决的问题。这就是为 什么我们要拥护民主的根本原因。认真阅读此书,我发现我收获的不仅是对西方哲学史的了解,还有对罗素慎密的逻辑和极强的推理能力的。我觉得读一本好书,我们的目的不要只局限于了解书中所介绍的内容和情节,而是要吸收作者所表达出来的积极向上的思想、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等,以及要学习作者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和能力,要懂得学习,精于学习,在阅读中至少能在思想上提高自己思考问题,处理问题的能力。 罗素认为,哲学就是介于神学和科学之间的东西,是带着理性的思维去思考科学所不能解答,而神学看似给出了完美答案的问题。所以“哲学”的人生观与世界观,在罗素看来,乃是两种因素的产物:一种是传统的宗教和伦理观念,另一种是可以称之为“科学的”那种 研究。唯有这两者同时存在,才能构成哲学的特征。 罗素说:哲学是诉之于理性而不是权威(这和文艺复兴时期的新教主观主义是不同的,区别在于罗素诉之于理性,而新教是唯心的。理性能让人清醒地看到他人的可取之处,而

《西方哲学史》读书心得体会

西方哲学史》读书心得体会 人类是一种很奇妙的智慧生物,在酒足饭饱后,应对世界的众多不可知的事物,人类往往充满了求知欲和好奇心。在其驱使之下,人类一方面透过经验的积累,另一方面透过理性的思考推理,来尝试着解答这些问题和解释一些现象。这样,一部分解答成为了确知的知识,即科学; 另一部分由于时代的局限,不能给出确定的答案,但由于人类对未知事物有着敬畏和恐惧的一面,产生了看似能完美解答这些问题的东西,即神学。 罗素认为,哲学就是介于神学和科学之间的东西,是带着理性的思维去思考科学所不能解答,而神学看似给出了完美答案的问题。因此“哲学”的人生观与世界观,在罗素看来,乃是两种因素的产物:一种是传统的宗教和伦理观念,另一种是能够称之为“科学的” 那种研究。唯有这两者同时存在,才能构成哲学的特征。 罗素说; 哲学是诉之于理性而不是权威。这是我对罗素最欣赏的一句话,有了它,才能让我彻底放下顾忌而去研究哲学,虽然在某种程度上说,我的这种心灵安慰也是建立在对罗素的权威上的,但那不是哲学上的。 哲学是研究人类思辩的心灵所最感兴趣的一切问题,在这些问题中,我所最为重视的,是人为什么活着?我所需要的答案,不是原子论那些家伙所认为的机械式的解释,而是目的论的解释。即当这个问题具体到某个人时,就成了“你为什么活着?”。 当我懂事后,当我懂事后亲身应对了死亡后,在应对死亡后又知道死亡是不可避免后,我就开始不断的在内心中问着这个问题,失去外公的痛不断的刺激着我,让我联想到几十年后我父母的死和最后我的死,我是如此胆小,以致我一想到这个问题便无法安稳入睡。 首先给我答案的是物理学,世界是平衡的,有生就有灭,当这个理论扩大到整个宇宙时,即整个宇宙都有灭亡的那一天,如此渺小的人类,和更加如此渺小的我,又有什么好抱怨的呢?但这又引出了另一个问题,既然人都是要死的,人类也是要灭亡的,甚至整个宇宙都是会归于零的,那么我们此刻所谓的奋斗除了养活自己,苟且偷生外,还有什么价值?当然这也是人类

读书心得体会模板

读书心得体会模板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的《乔布斯传》、《理智与情感》和《活着》读书心得体会精品模板,欢迎浏览借鉴,希望能够帮到大家。 有人说,有三个苹果改变了世界,第一个诱-惑了夏娃,第二个砸醒了牛顿,而第三个则在乔布斯的掌控中。苹果,世界技术潮流的标志词,全世界都为之着迷的品牌。然而令其有着如今的光辉的,就只有乔布斯。也就只有乔布斯,才能在让苹果在97年时不足14美元的股票上涨到现在转载自百分,请保留此标记?成为一个奇迹;也就只有乔布斯,让创新的灵感得以体现在产品上;也就只有乔布斯,拥有过人的营销本领,只要他弄懂了一个东西,都能以最简单的方式介绍给普通人听;也就只有乔布斯,才能在追求梦想和事业的鼎盛中奔驰。他的奇迹是没有人可以复制的、没有人能超越的。 我们总是惊叹美国的科技,惊叹美国引领世界IT潮流,究其根源,是因为美国有成千上万的乔布斯,他们在用自己的全部心血追求理想,全身心投入自己真正喜欢的事业中去,甚至不怕用生命的代价去追求与众不同。微软的盖茨,最终成为电脑操作系统的绝对国王。 理想有多远,你的路才能走多远!美国人说,我们需要一万个乔布斯。我们说,中国同样需要一万个乔布斯。因为

只有这样,我们的国家才能真正强大,我们的人民才能真正富裕。 今天一下午的时间读完《理智与情感》,正在惊呼自己的阅读的速度时,我想到了自己,对于感情,我是理智的,理智的让我至今没有再次体会恋爱的感觉,最近我的朋友说,她的准前男友每晚给她打电话,她为了他,自己忍受这心灵的痛楚却为那个男生排解了寂寞,我不得不承认我的朋友是伟大的,我对待初恋的他,就没有这么慷慨,不是因为我绝情,而是他伤我太深,我不想再苦苦纠缠。 《理》这个故事,并没有表现出女一号女二号有多么的理智,也没看出男主人公有多么精明,只感觉他们都是为了自己感情上一时之快,说喜欢谁就喜欢谁,没有太多的了解也可以为了那个人天天苦等。那么为什么还要叫做理智与情感呢,难道真的是情感战胜理智亦或理智战胜情感,其实都不是,亲其实男一号爱德华最后没有娶露西,我想是有原因的,可作者却说是他还爱着埃莉诺,那么既然爱着,为什么露西会对埃莉诺先前说爱德华如何如何喜欢她呢,这不是空穴来风的。而玛丽安接受了布兰顿是因为她深深的被威洛比伤着了,所以啊,无论男女,当他面对一次伤害后,他宁愿选择自己不是很爱的,但却是很爱自己的人结婚。 我现在一直没有再恋爱,就是自己怕再次受伤,找不到一个全心全意爱我的人,孤独一辈子也是有可能的,其实我

(完整word版)教师读书心得体会五篇

教师读书心得体会精选五篇 教师读书心得体会【一】 读了李镇西老师的《做最好的老师》一书,感触很深。这本书是李老师25年教育教学思想和智慧的精华集粹,全方位地阐述了 李老师的教育观、学生观、班级管理、思想工作、心理教育以及 语文教学的理念与实践。李老师把他的教育思想、教育机智、教 育技巧与教育情感融为一体。语言朴实而富有诗意,形象而充满 激情。读着书,让人不禁为之激动、赞叹、折服! stron启示一:童心是师爱的源泉 李老师提出教育者是否拥有一颗童心,对教育至关重要。教 师的童心意味着怀有儿童般的情感,能够自然地与学生一同哭泣,一同欢笑的教师无疑会被学生视为知心朋友,赢得学生的心灵。 教师的童心意味着拥有儿童般的兴趣,教师的职业要求我们应该 在任何方面都与学生有着共同的兴趣爱好,多一种与学生共同的 兴趣爱好,你便多了一条通往学生心灵深处的途径,他们会不知 不觉地把老师当作朋友。在与学生嬉笑游戏时,教师越是忘掉自 己的尊严,学生越会对老师油然而生亲切之情而这正是教育成功 的起点。 启示二:没有爱,便没有教育 李老师深深打动我的一个重要原因,便是他始终如一和学生 进行心与心的交流。爱是李镇西老师永恒的教育理念,他可以和

孩子一起过年,一起玩雪、拼字照相,真正融入学生生活,在一 次次的师爱理解中留下了精彩的生命瞬间。在没有读李老师的书 之前,我曾那么地自信自己是爱学生的。读完这书我扪心自问, 我爱每一位学生吗?我对学生的爱真的是无怨无悔吗?我暗下决心,一定要改变自己过去的教育方法。当学生犯错时,要努力控制自 己的情绪,心平气和地了解学生犯错的原因,站在学生的角度思 考问题。李老师让我对热爱学生的爱有了全新而深刻的理解: 爱,不单单是欣赏优秀的学生,而是怀着一种责任把欣赏与 期待投向每一个学生。 爱,不应是居高临下的平易近人,而是发自肺腑的对朋友的爱。 爱,不应是对学生的错误严加追究,而是博大的胸襟对学生 的宽容。 爱,也不应是对学生的纵容,而是必然包含着对学生的严格 要求,乃至必要的合理的惩罚。 爱,不只是关心学生的学习、生活、身体,而是要善于走进 学生的情感世界理解学生的精神世界学会用他们的思想感情投入 生活,和学生一起忧伤、一起欣喜。 爱,不仅仅是只对自己所教的这几年负责,而是对学生的成 长以至未来一生的负责。 爱,不是用一颗成年人的心去包容一颗颗童心,而是需要一 颗童心,用童心去碰撞童心。

《西方哲学史》读书心得体会

《西方哲学史》读书心得体会 人类是一种很奇妙的智慧生物,在酒足饭饱后,应对世界的众多不可知的事物,人类往往充满了求知欲和好奇心。在其驱使之下, 人类一方面透过经验的积累,另一方面透过理性的思考推理,来尝 试着解答这些问题和解释一些现象。这样,一部分解答成为了确知 的知识,即科学;另一部分由于时代的局限,不能给出确定的答案, 但由于人类对未知事物有着敬畏和恐惧的一面,产生了看似能完美 解答这些问题的东西,即神学。 罗素认为,哲学就是介于神学和科学之间的东西,是带着理性的思维去思考科学所不能解答,而神学看似给出了完美答案的问题。 因此“哲学”的人生观与世界观,在罗素看来,乃是两种因素的产物:一种是传统的宗教和伦理观念,另一种是能够称之为“科学的”那种研究。唯有这两者同时存在,才能构成哲学的特征。 罗素说;哲学是诉之于理性而不是权威。这是我对罗素最欣赏的 一句话,有了它,才能让我彻底放下顾忌而去研究哲学,虽然在某 种程度上说,我的这种心灵安慰也是建立在对罗素的权威上的,但 那不是哲学上的。 哲学是研究人类思辩的心灵所最感兴趣的一切问题,在这些问题中,我所最为重视的,是人为什么活着?我所需要的答案,不是原子 论那些家伙所认为的机械式的解释,而是目的论的解释。即当这个 问题具体到某个人时,就成了“你为什么活着?”。 当我懂事后,当我懂事后亲身应对了死亡后,在应对死亡后又知道死亡是不可避免后,我就开始不断的在内心中问着这个问题,失 去外公的痛不断的刺激着我,让我联想到几十年后我父母的死和最 后我的死,我是如此胆小,以致我一想到这个问题便无法安稳入睡。 首先给我答案的是物理学,世界是平衡的,有生就有灭,当这个理论扩大到整个宇宙时,即整个宇宙都有灭亡的那一天,如此渺小 的人类,和更加如此渺小的我,又有什么好抱怨的呢?但这又引出了

(完整word版)《读书是教师最好的修行》读书心得

读常生龙《读书是教师最好的修行》有感假期里读了常生龙先生的一本专著《读书是教师最好的修行》,书的封面是一句特有诗意的文字:“坚持不懈地阅读,就是与最美景致一次次的邂逅。”打动我的,是坚持不懈的精神,是邂逅的美妙,是阅读的神奇。读了常老师的书,我感悟颇深。 一、教师离不开阅读,读什么书很重要。毫无疑问,阅读是个人成长的必要途径。对于教师而言,读书不仅是精神生活的重要内容,更是专业发展的一条捷径。漫长的阅读之旅,是一段艰苦而欢喜的修行。 回忆自己的阅读经历,说不上走弯路,但确实存在某个阶段阅读内容缺失现象。常生龙局长这本《读书是教师最好的修行》一书,涵盖了教师需要阅读的不同类别的好书。每个专辑里的选书作者都是精心挑选的,比如在“教学即创造”中,作者选取了名家于永正的《做一名学生喜欢的教师——我的为师之道》。于老师是大家公认的当代教学名家,他的课堂如行云流水,与学生互动亲切自然,于自然出显功夫,学生学得开心也学得扎实。作者从于老师书中提炼出“自己先变成孩子”的学生观、“遵循教育规律”的教学观、“要时刻以身示范”的为师观。没有说教,道理自然深入人心。再如《教室里的电影院》是课程开发层面的,《教室怎样与学生说话》是师生沟通层面的,《以学生为中心的翻转教学》是教学方式层面的……多角度阐释了“教学即创造”的现代教学观。 二、“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恪守作为教师的一份本真善良,

心怀学生,是成就学生、成就教育的重要基础。这种善良并不单指做一个好人,对于教师而言,这既要化为对自己所从事的教育工作的丰沛热情与精进钻研的精神,努力把“教师”从一种普通的职业定位上升到事业奉献的高度;又要化为对于学生在做人上与学习上的关爱指导,使其真切地感受到如哲学大师冯友兰先生评价蔡元培校长时所说的那种“春风化雨”的人格魅力——这一切说来是容易的,做起来却必定不会如此爽快利落,甚至会有很多难题摆在面前,但是,我们是要往这个方向毫不迟疑地努力的,不能只是个旁观成败的看客。在我读过的许多书里,都印证了这一点:比如由美国中小学一线优秀教师案例汇编而成的《教学不孤独》以及雷夫?艾斯奎斯所著的《第56号教室的奇迹:让孩子变成爱学习的天使》中,不难发现西方的教师们同样不遗余力地以“爱”为核心,生发了教育激情及各种教学智慧,引导状况百出的学生们在做人和学习上步入正轨,且使之继续进步;又如于漪老师在自传《岁月如歌》中写到,即使是在群魔乱舞的“文革”时期回想当初自己给患肺结核病的学生买药,给骨折又无钱的学生付医药费,给没钱的近视学生配眼镜等等以至于家境拮据,她依然没有后悔——“这样做图的什么?我从未张扬过,也从未想到要得到什么,只不过人心都是肉做的,看到这些孩子那么困难,我心里难过,故而想方设法帮助。”这虽不是在课堂上授课,但我相信这实实在在给那些受助的学生们上了关爱这一课,在人情淡漠的冰窟里投进了一束温暖的光芒。相信作为教师的我们努力提升了师德素养,使教育有了“爱”,无论是教学还是平日生活,都会带给学生“润物细无声”

罗素《西方哲学史》读书笔记

罗素《西方哲学史》读书笔记《西方哲学史》是一部在全球知识界影响巨大的学术名作。自20世纪60年代初期介绍到我国后,在知识分子中产生了普遍影响,不少人都曾焚香静读。将其视为案头的必备哲学读本。其叙述年代从希腊文明的兴起一直到现代的逻辑分析哲学。在这部哲学史中,罗素特别对他认为对西方哲学的发展有着重要影响的历史事件和人物辟专章作了较详细的论述。 罗素,当今时代理性主义和人道主义的代言人,是西方思想解放与言论自由的见证人。二十世纪最有影响的哲学家、数学家、逻辑学家之一,分析哲学创始人,同时也是活跃的政治活动家,并致力于哲学的大众化、普及化。作为哲学家,罗素的主要贡献在于数理逻辑方面,是逻辑原子论和新实在论的主要创始人之一。以此为基础的现代分析哲学在西方近代哲学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罗素出身于英国一个贵族家庭,是罗素伯爵的第三代继承人,其祖父曾两次出任英国首相。1945年,罗素在美国出版了《西方哲学史》一书,该书不但为罗素带来了丰厚的收入,还是罗素获得1950年诺贝尔文学奖的重要原因之一。其代表作有《西方哲学史》、《神秘主义与逻辑》、《怀疑论》、《婚姻与道德》等。 Heraclitus

№.1-Heraclitus, though an Ionian, was not in the scientific tradition of the Milesians. He was a mystic, but of a peculiar kind. He regarded fire as the fundamental substance; everything, like flame in a fire, is born by the death of something else. "Mortals are immortals, and immortals are mortals, the one living the other's death and dying the other's life." There is unity in the world, but it is a unity formed by the combination of opposites. "All things come out of the one, and the one out of all things"; but the many have less reality than the one, which is God. 【译文】赫拉克利特虽然是伊奥尼亚人,但并不属于米利都学派的科学传统。他是一个神秘主义者,然而却属于一种特殊的神秘主义。他认为火是根本的实质;万物都象火焰一样,是由别种东西的死亡而诞生的。“一切死的就是不死的,一切不死的是有死的:后者死则前者生,前者死则后者生”。世界是统一的,但它是一种由对立面的结合而形成的统一。“一切产生于一,而一产生于一切”;然而多所具有的实在性远不如一,一就是神。 【本人评注】赫拉克利特,古希腊哲学家、爱非斯派的创始人。生于以弗所一个贵族家庭,相传生性犹豫,被称为“哭的哲学人”。他的文章只留下片段,爱用隐喻、悖论,

(完整word版)《新教育》读书心得

《新教育》读书心得 读书是一件很美的事,东晋诗人陶渊明说;要珍惜时光,好好读书;盛年不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等人。我带着一份新奇,带着一份崇拜,带着一份激动,细细品味了朱永新教授的《新教育》,看完这本书后,我心潮澎湃、思绪万千。 教育实验是一项细致而长久的工程,需要一代代人去影响另一代人,不能急于求成,不能固步自封,一定要学会等待,一定要耐得住寂寞。新教育,意味着一种教育理想,一股教育激情,一份教育诗意,一项教育行动。我非常认同作者说的:帮助师生过一种幸福完整的生活,把教师的发展看作是学校发展的起点,一切为了教师,为了一切教师,为了教师的一切!让教师和学生在教育过程中共同成长,让教师和学生共同享受教育的幸福。 如果教师他不能充满激情地去拥抱他的教育生活,如果教师不能每天用心去发现他的教育世界,那么教育始终是一种缺陷。一个学校可以什么都没有,只要有了为学生和教师精神成长而准备的图书,那就是学校。阅读让我们精神起来!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就是一个人的阅读史。阅读是一个习惯,是一种生活方式,就像每天吃饭喝水一样。人只要有精神的饥饿感,才会阅读,一天不阅读则很难受。 说到阅读,“晨诵、午读、暮省”是新教育实验倡导的一种回归朴素的儿童生活方式。 晨诵,在生命的黎明,你让儿童吟诵什么?前几十年儿童晨间机械地背诵课文的晨读,引发了极大多数人的反对,然后,读经运动,英语晨读等替代性课程便应运而生。新教育实验认为,晨诵的目的主要不在于记忆未来可能用到的知识,不是为了进行记忆力的强化训练,而在于丰富儿童当下的生命,在于通过晨诵,既养成一种与黎明共舞的生活方式,又能习诵、领略优美的母语,感受诗歌所传达的感恩、优美及音乐感。 于是我在班里提倡学生早晨背古诗,希望孩子在每天的清晨与经典古诗共舞,让他们的生命在每天的第一时间得以舒展,灵魂得以灵动,师生共同传达一种愉悦、饱满的精神,并以此开启一天的学习。

解读罗素((西方哲学史》的方法论

解读罗素((西方哲学史》的方法论

内容来源: 中山大学研究生学刊(社会科学版) 第22卷第4期 OF THE GRADUATES Vol 2001 SUN YAT一SEN UNIVERSITY (SOCIAL SCIENCES 22 NQ4.2001 解读罗素《西方哲学史》的方法论 肖经纬 【内容提要】本文从方法论的角度,分别从罗素的哲学现、历史观及方法 论三个层面上对罗素的《西方哲学史》一书进行剖析,尝试通过对其写作的立 场、态度、取材及评价标准、视角等方面的探讨逐一考察罗素如何解读西方哲 学发展史以及如何解释西方哲学发展史。 【关键词】罗素西方哲学史方法论 哲学大师写哲学史彭在历史上并不多见。而且,不管有意还是无意,他们都不可避 免地将自己的哲学观点带进哲学史,所以,他们

所写的哲学史,或多或少都寄托了自己 的哲学理念。十九世纪黑格尔所写的《哲学史讲演录》,至今仍是人们研究黑格尔哲学 思想的重要文本,尤其是他在书中所表达的哲学史方法论,比如把哲学史看作是一串圆 圈的圆圈等等,迄今还在影响着我们不少人的哲学史研究。现代逻辑实证主义的主要代 表人物之一罗素,在他的《西方哲学史》(A History of Western Philosopliy)中,以哲学 大家的手笔,高屋建瓶,恢宏磅礴,以独到的视角论述了两千多年西方哲学发展的历 史。本书不仅具有很强的可读性,而且也是我们研究罗素本人哲学观的重要资料。 一、哲学的定义 t 要考察罗素的《西方哲学史》,就不能不考察罗素的哲学思想。事实上,如果说, 罗素的哲学只是他所从事事业(寻求确实知识)的一个副产品[’〕的话,《西方哲学史》 亦只是其哲学研究的一个副产品而已。这本广为哲学爱好者所熟知的书,在罗素所有的 著作中,并没能占据上一个非常重要的位置。即

读书心得500字(15篇汇总)word版

读书心得500字第1篇 我十分感激刘彬悦介绍我看这本书,使我了解了更多在城市所见不到的知识。 《森林报·冬》这本书描述了冬天里森林中的生活趣事,它不仅仅将动、植物的生活描述得栩栩如生、引人入胜,还大方地传授了如何去观察大自然,如何去比较思考研究大自然的方法。 你有没有见过,严寒的冬季里,没有翅膀的小蚊虫从土里钻出来,光着脚丫在雪地上乱跑? 你在什么报上能看见到关于“林中大汉”驼鹿打群架;候鸟大搬家秧鸡徒步走过整个欧洲的令人发笑的旅行消息? 其实大森林里的新闻并不比城市里少。森林里也在进行着工作,也有愉快的节日可悲的事件,森林也有森林里的英雄强盗。此刻所有这些,在《森林报》上都能够看到! 所以,我才会喜欢上这本书。 这本书让我了解了更多的动物,也使我更清楚它们的生活方式生活习惯。

这本书以童话、幽默的写作方式,写出了大自然与动、植物们相依相随,如把洁白明亮的雪地比作一页干净的书,有动物走过,书面就会留下痕迹,写下一行某某来过此地。当有下过一场雪后,大地就像翻了一页,又是干干净净的一面。 森林中的趣事真是数不胜数、生机勃勃呀! “知识未必能改变一个人的命运,却能改变一个人。”我长大必须要当一位动物作家,写出更多更好的动物小说,要人们更加了解、并善待大自然中的动、植物! 读书心得500字第2篇 这些年来,我读过的书都不计其数。并且每一本书都有各自的含义,都利用了许多方式来告诉我们一些大道理与小道理,让我们学以致用。 众人皆知书籍是人类提高的阶梯。多读一本好书,你就能多进一步阶梯,可如果你是囫囵吞枣地乱读一通,那么提高的阶梯将会有缺陷,你的人生也将会步入另一个不一样凡响的世界。 不要以为读一本好书很难,其实这是件很容易的事情。读书时,你要敞开你的心扉,在不一样的环境下幻想书里面的人物与场景。并非亲身感受,又怎能悟理如云呢?并且,读书时最好不要抱着各种干扰,要做到“心如止水”、“心无止

《西方哲学史》罗素_读书笔记

《西方哲学史》 导言 罗素的西方哲学史一书,在很多正统哲学学者眼中都算不上是一本好的著作,更遑论是一本好的哲学史了。这大概与罗素个鲜明的个人作风,不加掩饰的独立臧否和较为特立独行的行文风格有关。然而,在学习了其他较为正统的哲学史和哲学理论(如门德尔班《哲学史教程》等)之后,回过头来看罗素这本文字优美、简洁流畅且角度独特的哲学史,却也别有一番收获。 在此,笔者略过通常较为引起,尤其是中国的哲学系学生关注的古希腊部分与近现代哲学部分,选择其卷二,即天主教哲学一章进行阅读和思考。按照罗素的定义来说,这一时期包括了上起奥古斯丁,下至文艺复兴之前的时间阶段。这是欧洲思想与文化史上一个极为特殊的阶段,此前与此后,希腊精神(以及与其有关的政治、思想和文化形态等)都较为显著地统治了西方人的生活;而这一漫长的,经常被冠以黑暗、蒙昧等形容词的历史时期却在西方社会的核心深处打上深刻的希伯来烙印。两种文化根源在发展过程中彼此交缠融会,才最终形成了今天的西方模型。忽视这一历史时期的哲学或者给其一个较低的评价,是无法帮助我们正确理解今日西方人心中一些根深蒂固的,几乎成为文化上的集体无意识的东西的,哪怕这一时期的哲学从任意角度来看也与其他时期显示出更大的不同。理性与信仰,哲学与神学(或者宗教)的关系不断引起思考和争论,也给历来的哲学史撰写者增加了难度。为了避免一种陌生与无目的的盲目(也许与中世纪的世

俗政治经济制度的建立同等盲目),罗素首先考察了教会制度以及教皇制的成长。以次为开端,不但僧侣们在修道院中苦思冥想所得的见解得到关注,中世纪的普通人群或说是平信徒们的思考和信念也通过教权王权之间彼消此长的大势得到了间接的体现。 第一篇教父 1、受虐:有关犹太人 在教父篇章的一开始,罗素便为我们描绘了整个犹太民族从诞生、繁衍、生息至今的整个过程。当然,由于史料的缺乏,许多相关资料我们除了从圣经旧约中获得之外,别无他法。我们可以暂且将亚伯拉罕同意为犹太人的祖先,然而,要剔除耶和华在旧约中的各种或明或暗的影响而将纯粹的史料剥离出来是相当困难的。但是,至少,大多数人都承认所罗门王和大卫的存在。那么,在以这两位人物的事迹为民族辉煌的最高点的犹太民族,拥有哪些特殊的民族性格与民族力,并借助后日的基督宗教而传绵不息呢? 罗素列出了这些要素,它们分别为:1)一部圣史(即旧约)2)上帝的选民3)关于“公义”的新概念4)律法5)弥赛亚6)天国确实,这些因素构成了犹太教与基督宗教共同的骨架。任何一点的缺乏都将导致整个宗教神学系统的不均衡与不完善。 仔细阅读有关篇章和资料,可以发现,事实上有一条主线贯通了这六点要素。这条线可以说是一种特殊的民族特征,也可以干脆说成犹太民族本身。如果抽丝剥茧,条分缕析,可以将其列为一张精细而

【最新2018】读书心得体会文章-范文word版 (2页)

【最新2018】读书心得体会文章-范文word版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本司将予以删除 == 本文为word格式,简单修改即可使用,推荐下载! == 读书心得体会文章 读书心得体会文章。 个人的一生中之所以能不断提高,与其始终如一的学习是分不开的,所谓活到老学到老,庄子说,吾生也有涯,而知无涯。知识是没有穷尽的,坚持学习让人始终处于不败之地。反之,没有知识的不断补充和积累,人便会落后于时代。歌德说过,谁落后于时代,就将承受那个时代所有的痛苦。特别是在现今知识爆炸的年代里,不能接触新的知识便会被时代所淘汰。 对于我们教师学习新的知识来面对新的挑战,更是不可忽视的。它能提供我们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正如高尔基所说,没有任何力量比知识更强大,用知识武装起来的人是不可战胜的。 一、读书可以让我们站在更高的高度来看问题,从而少犯错误,少走弯路。 牛顿说过他能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就,是因为站在巨人的肩上看得更远,科学巨人的虚怀若谷自然值得我们学习,我们还可以从中学到更有价值的东西。书籍对于整个人类的关系,好比记忆对于个人的关系。书籍记录了人类的历史,记录了所有的新发现,记载了古今历代所积累的知识和经验。只有认真的学习前人的经验和理论,才能在一个更高的高度上来看问题,不再犯同样的错误,并有一个较高的起点。书本是前人智慧的结晶,是他们的研究成果和经验的体现,通过对他们的学习,发现对自己有用的东西。在前人经验的基础上来不断的完善自己,大大的促进了个人的成长。在很大程度上可以这样说,人类社会的延续和发展,也是这样来实现的。试想,如果每个人都是从头开始,那么,无论多么伟大的人,做出多么大的贡献,人类社会最终还是在原地踏步。由此更可见读书的重要性了。 二、读书开阔人的视野 书本中的知识可谓是包罗万象,他能拓宽我们的视野,让我们的知识更全面。从而能够更深刻的思考问题,事物都是广泛联系的,现代的许多实践都证明了各种信息的相关性,如果只知道一个领域的信息,必然会有碍于自身的发展,掌握更多方面的知识,才能使未来的不确定风险降至最低。就像做股票的人都应了解当今的政治经济形势,以便能更好的分析股票走势一样。研究物理学的学者们都要有一定的化学和其他基础,才能有所成就。记得一位诺贝尔获

西方哲学史罗素读书笔记

西方哲学史罗素读书笔记 《西方哲学史》是一部在全球知识界影响巨大的学术名作。自20世纪60年代初期介绍到我国后,在知识分子中产生了普遍影响,不少人都曾焚香静读。将其视为案头的必备哲学读本。其叙述年代从希腊文明的兴起一直到现代的逻辑分析哲学。在这部哲学史中,罗素特别对他认为对西方哲学的发展有着重要影响的历史事件和人物辟专章作了较详细的论述。 罗素,当今时代理性主义和人道主义的代言人,是西方思想解放与言论自由的见证人。二十世纪最有影响的哲学家、数学家、逻辑学家之一,分析哲学创始人,同时也是活跃的政治活动家,并致力于哲学的大众化、普及化。作为哲学家,罗素的主要贡献在于数理逻辑方面,是逻辑原子论和新实在论的主要创始人之一。以此为基础的现代分析哲学在西方近代哲学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罗素出身于英国一个贵族家庭,是罗素伯爵的第三代继承人,其祖父曾两次出任英国首相。1945年,罗素在美国出版了《西方哲学史》一书,该书不但为罗素带来了丰厚的收入,还是罗素获得1950年诺贝尔文学奖的重要原因之一。其代表作有《西方哲学史》、《神秘主义与逻辑》、《怀疑论》、《婚姻与道德》等。 Book One - ANCIENT PHILOSOPHY - The Rise of Greek Civilization

№.1 -In all history, nothing is so surprising or so difficult to account for as the sudden rise of civilization in of what makes civilization had already existed for thousands of years in Egypt and in Mesopotamia, and had spread thence to neighbouring countries. But certain elements had been lacking until the Greeks supplied them. What they achieved in art and literature is familiar to everybody, but what they did in the purely intellectual realm is even more exceptional. 【译文】在全部的历史里,最使人感到惊异或难于解说的莫过于希腊文明的突然兴起了。构成文明的大部分东西已经在埃及和美索不达米亚存在了好几千年,又从那里传播到了四邻的国家。但是其中却始终缺少着某些因素,直等到希腊人才把它们提供出来。希腊人在文学艺术上的成就是大家熟知的,但是他们在纯粹知识的领域上所做出的贡献还要更加不平凡。 【本人评注】希腊文明的辉煌成就是有目共睹的,德国哲学家黑格尔曾说说:“一提到希腊这个名字,在有教养的欧洲人心中,尤其在我们德国人心中,自然会引起一种家园之感。”其实,对于深受西方文化熏陶的现代中国人而言,希腊又何尝不会引起我们的家园之感呢?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