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颅内肿瘤病人的护理

颅内肿瘤病人的护理

颅内肿瘤病人的护理
颅内肿瘤病人的护理

模块十六/神精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

任务15颅内肿瘤病人的护理

【案例】

张女士,28岁,已婚,不育,出现头晕、月经紊乱1年余,在当地医院行黄体酮调经及中药治疗不见好转,现停经6月余,并出现头痛,视力下降,以及间断性泌乳而来就诊,头部CT提示鞍区密度影增强。

初步诊断:颅内肿瘤

思考:

1.该患者目前症状需要与哪些疾病鉴别?

【职业综合能力培养目标】

1.专业职业能力:具备为手术后引流患者进行引流管护理操作的能力。

2.专业理论知识:掌握颅内肿瘤病因、临床表现、治疗原则及护理措施。

3.职业核心能力:具备对颅内肿瘤患者病情评估的能力,正确指导患者用药的能力,在护理过程中进行有效沟通的能力;具备为颅内肿瘤患者制定健康指导方案的能力。

【新课讲解】

一、概念

颅内肿瘤又称脑瘤,包括来源于脑组织、脑膜、脑血管、脑垂体、脑神经及残余胚胎组织的原发性肿瘤,以及来自颅外其他部位恶性肿瘤转移到颅内的继发性肿瘤。原发性肿瘤以神经胶质瘤最为常见,其次为脑膜瘤、垂体腺瘤、听神经瘤等。颅内肿瘤约半数为恶性肿瘤,发病部位以大脑半球最多,其次是鞍区、小脑脑桥角、小脑等部位。无论是良性还是恶性肿瘤,随着肿瘤增大破坏或压迫脑组织,产生颅内压增高,造成脑疝而危及病人生命。

二、病因

至今尚不明确,包括遗传因素、物理和化学因素及生物因素等。颅内肿瘤的分类方法多样。目前国内多使用北京神经外科研究所的分类:①神经上皮组织肿瘤:包括星形细胞瘤、少突胶质细胞瘤、室管膜肿瘤、脉络丛肿瘤、松果体肿瘤。②脑膜肿瘤:包括各类脑膜瘤、脑膜肉瘤。③神经鞘细胞肿瘤:包括;良性、恶性神经鞘肿瘤,良性、恶性神经纤维瘤。④垂体前叶肿瘤:包括嫌色性腺瘤、嗜酸性腺瘤、嗜碱性腺瘤、混合性腺瘤。⑤先天性肿瘤:包括颅咽管瘤、上皮样囊肿、畸胎瘤、神经错构瘤等。⑥血管性肿瘤。⑦转移性肿瘤。⑧邻近组织侵入性肿瘤。⑨未分类肿瘤。

三、临床表现

因肿瘤病理类型和所在部位不同,有不同的临床表现,颅内压增高和局灶症状是其共同

的表现。

1.颅内压增高约90%以上的病人出现颅内压增高的症状和体征,通常呈慢性、进行性加重过程。随着肿瘤增大,若未得到及时治疗,轻者引起视神经萎缩,病人视力减退,重者可引起脑疝。

2.局灶症状与体征随不同部位的肿瘤对脑组织浸润破坏、直接刺激和压迫不同引起的症状各异,如一侧肢体运动和感觉障碍、精神异常、视觉障碍、共济失调等;鞍区肿瘤会引起视力改变和内分泌功能障碍;临床上可根据局灶症状判断病变部位。位于脑干等重要部位的肿瘤早期即出现局部症状,而颅内压增高症状出现较晚。

四、辅助检查

1.影像学检查包括头颅X线摄片、脑血管造影、脑室造影以及超声波、CT和MRI检查。CT和MRI是目前最常用的辅助检查,对确定肿瘤部位和大小、脑室受压和脑组织移位、瘤周脑水肿范围有重要意义。

2.血清内分泌激素检查垂体腺瘤临床上出现内分泌功能障碍的表现,血清内分泌激素检查有助于确诊。

五、治疗原则

1.手术治疗手术切除肿瘤是主要的治疗方法,辅以化疗和放疗。神经导航、微创外科技术在神经外科的应用,拓宽了手术适应证和范围。晚期病人亦可采用姑息性手术治疗,如脑室引流、去骨瓣减压术等以缓解颅内高压。

2.放射治疗肿瘤位于重要功能区或部位深者不宜手术,对放射线敏感的恶性肿瘤可选用放射治疗。采用立体定向放射治疗如伽玛刀,提高了放射治疗的效果。立体定向放射具有精确定位、精确剂量、安全快速、疗效可靠的特点。

3.化学药物治疗对于手术后残余的肿瘤组织或部分肿瘤对放疗不敏感的病例,化疗起到了进一步杀灭残余的肿瘤组织,防止肿瘤复发的重要作用。

六、护理诊断

1.自理缺陷与肿瘤压迫导致肢体瘫痪或开颅手术有关。

2.潜在并发症:脑疝、颅内出血、癫痫、尿崩症。

七、护理措施

(一)术前护理

1.颅内压增高的护理严格卧床休息,采取床头抬高15°~30°的斜坡卧位,利于颅内静脉回流,降低颅内压。避免剧烈咳嗽和用力排便,防止颅内压骤然升高导致脑疝的发生。便秘时可使用缓泻剂,禁止灌肠。

2.预防意外损伤评估病人生活自理的能力以及颅内压增高与癫痫发作的危险因素,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防止跌倒及撞伤。

3.皮肤准备按头颅手术要求准备,病人手术前每日清洁头发,术前一天检查病人头部皮肤是否有破损或毛囊炎,手术前2小时剃光头发后,需要消毒头皮戴上手术帽。

(二)术后护理

1.体位全麻未清醒的病人,取平卧位头转向一侧或侧卧位,手术侧向上以避免切口受压。对于意识不清或躁动病人需要加床档保护。生命体征平稳后抬高床头15°~30°,以利颅内静脉回流,手术后体位要避免压迫减压窗,引起颅内压增高。为病人翻身时,应有人扶持头部,使头颈躯干成一直线,防止头颈部过度扭曲或震动。幕下开颅取去枕侧卧位或侧俯卧位。脑神经受损、吞咽功能障碍者取侧卧位,以免造成误吸。巨大占位性病变清除后,因颅腔留有较大空隙,24小时内手术区保持高位,以免突然翻动时发生脑和脑干移位。

2.严密观察病情观察生命体征、意识、瞳孔、肢体活动状况等,并按Glasgow昏迷计分法进行评分和记录。注意切口敷料及引流情况,观察有无脑脊液漏,一旦发现有脑脊液漏,应及时通知医师,病人取半卧位,抬高头部以减少漏液。为防止颅内感染,头部包扎使用无菌绷带,枕上垫无菌治疗巾并经常更换,定时观察有无渗血和渗液。严密观察并及时发现手术后颅内出血、感染、癫痫以及应激性溃疡等并发症。

3.保持呼吸道通畅颅后窝手术或听神经瘤手术易发生舌咽、迷走神经功能障碍,病人咳嗽及吞咽反射减弱或消失,气管内分泌物不能及时排出,极易并发肺部感染。因此积极采取保持呼吸道通畅的措施,如翻身、拍背、雾化吸入、吸痰,必要时作好气管切开的准备。

4.营养和补液病人意识清醒,吞咽、咳嗽反射恢复可进流质饮食,以后逐渐过渡到普通饮食。昏迷病人需要鼻饲解决营养问题,鼻饲后勿立即搬动病人,以免引发呕吐和误吸。

5.创腔引流的护理在肿瘤切除后的创腔内放置引流物,达到引流手术残腔内血性渗液和气体,使残腔逐步闭合的目的。手术后创腔引流瓶(袋)放置于头旁枕上或枕边,高度与头部创腔保持一致,以保证创腔内一定的液体压力,可避免脑组织移位。手术48小时后,可将引流瓶(袋)略放低,以期较快引流出腔内残留的液体,使脑组织膨出,以减少残腔,避免局部积液造成颅内压增高。引流放置3~4日,一旦血性脑脊液转清,即可拔除引流管,以免形成脑脊液漏。

6.手术后并发症的观察和护理

(1)颅内出血:多发生在手术后24~48小时内。病人表现为意识清楚后又逐渐嗜睡,甚至昏迷或意识障碍进行性加重,并有颅内压增高和脑疝症状。一旦发现病人有颅内出血征象,应及时报告医师,并做好再次手术止血的准备。

(2)癫痫:手术后因脑损伤、脑缺氧、脑水肿等因素而诱发癫痫,癫痫发作时采取保护性措施,立即松解病人衣领,头部偏向一侧,保持呼吸道通畅,使用牙垫防止舌咬伤,保障病人安全。保持病室安静,减少外界刺激,禁止口腔测量体温,应按时服用抗癫痫药,控制症状发作。

(3)尿崩症:垂体腺瘤等手术累及下丘脑影响抗利尿激素分泌,病人出现多尿、多饮、口渴,每日尿量大于4000ml,尿比重低于1.005。在给予垂体后叶素治疗时,应准确记录出入液量,根据尿量的增减和血清电解质含量调节用药剂量。

八、健康指导

颅内肿瘤病人一般均需接受化疗和放疗,向病人和家属介绍后续治疗的必要性和方法。术后有功能障碍者,应与病人和家属制定康复计划。出院后定期复查。

【课堂小结】

原发性肿瘤以神经胶质瘤最为常见。

颅内肿瘤的典型临床症状:颅内压增高伴运动、感觉视觉障碍等。

CT和MRI是目前最常用的检查方法。

手术切除肿瘤是主要的治疗方法。

颅内压增高患者采取床头抬高15°~30°的斜坡卧位,利于颅内静脉回流,降低颅内压,禁止灌肠。术后易并发颅内出血、癫痫、尿崩症。

【案例分析】

通过案例中,该患者诊断为颅内肿瘤,根据该患者的主要症状需要与内分泌系统疾病相鉴别,为进一步明确诊断可做内分泌激素水平的测定。

【护考模拟】

()1.原发性颅内肿瘤最常见的类型

A.脑膜瘤 B.神经胶质瘤 C.垂体腺瘤

D.听神经瘤 E.髓母细胞瘤

()2.检查颅内肿瘤最常用的方法

A.超声检查

B.脑血管造影

C.CT检查

D.血清内分泌检查

E.X线检查

()3.颅内肿瘤首选的治疗方法

A.药物治疗

B.放射治疗

C.手术治疗

D.对症治疗

E.生物治疗

()4.患者男性,50岁,患颅内肿瘤行开颅手术。术后给病人安排体位时,下列哪项不

正确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A.全麻未清醒时头偏向一侧 B.抬高床头减轻脑水肿 C.不压迫引流管

D.避免压迫减压窗

E.方便病人活动

()5.颅内肿瘤术后创腔引流多长时间放低引流瓶

A.12小时

B.24小时

C.48小时

D.72小时

E.3~4天

【课后作业】

颅内占位患者的护理常规

颅内占位患者的护理常规 【概述】是在颅腔内占据一定空间位置的一组疾病的总称,临床上以颅内压增高(即成人颅压>200mmH2O)和局灶性神经损害为特征,其中以颅内肿瘤、颅内血肿和脑脓肿等为常见 【临床表现】 1、颅内压增高症:头痛、呕吐等 2、生长部位对区域神经压迫功能改变 【主要护理问题】 1、有窒息的危险与癫痫发作、全麻后有关 2、有受伤的危险与精神症状、癫痫发作、共济失调、事业缺损等有关 3、有皮肤完整性受损的危险与偏瘫、感觉障碍有关 4、潜在并发症脑疝、癫痫、出血、脑水肿、感染等 【护理措施】 1.耳鸣、听力下降、耳聋:与患者有效沟通,让患者复述医护人员的语句,判断听力是否改善。 2.头晕、平衡失调:询问患者头晕程度,能下床活动时观察站立情况。须有家属陪护防止跌倒等不良事件发生。 3.颅内压升高、脑疝:观察头痛、呕吐、意识状态和瞳孔的变化及视神经乳头有无水肿。 4.误吸、吞咽困难、饮水呛咳、呃逆、声音嘶哑等症状:保持呼吸道通畅,观察患者有无饮水呛咳、声音嘶哑等表现,加强饮食护理。 5.面瘫:让患者皱眉、抬额、闭眼、露齿、鼓颊动作,双侧颜面部是否对称。 6.角膜护理:配带眼罩或用凡士林纱条覆盖双眼。 7. 疼痛:评估患者的疼痛情况,注意头痛的部位、性质和发生时间,结合生命体征等综合判断。遵医嘱给予镇痛、脱水药物或非药物治疗。提供安静舒适的环境。 8.并发症护理 (1)颅内压增高:1)评估患者头痛程度,呕吐次数;2)密切观察患者意识、瞳孔的变化,有有意识状态逐渐加重,呕吐增加应警惕颅内压增高或脑疝发生。3)遵医嘱应用脱水药物。 (2)误吸:1)保持患者的呼吸道通畅,及时清理呼吸道分泌物;2)鼓励患者主动翻身,每2h翻身叩背一次;3)鼓励患者有效咳嗽,必要时吸痰; 4)备好急救药品及物品; (3)外伤:1)手术后左眼外展轻度受限,患者出现平衡障碍,鼓励患者早期下床活动,需有家人陪伴;2)保持病室地面干净整洁。 (4)癫痫 1)遵医嘱给予抗癫痫药物、氧气吸入;2)严密监测生命体征变化,必要时行人工机械通气;3)家属24h看护,加床档,躁动的患者必要时给予保护性约束。4)观察并记录发作情况。 (5)面瘫:1)眼睑闭合不全容易发生角膜溃疡,护士定时滴眼药水及眼药膏,必要时戴眼罩;2)面部感觉减退时,进食时放于健侧,进食速度要慢,食物温度适宜,防止烫伤。 【健康教育】 1.保持情绪稳定,避免导致颅内压骤然升高的各种因素,如剧烈咳嗽、用力排便等。

(完整版)脑出血病人的护理查房2

脑出血的护理查房 时间:2012年09月18日 地点:医生办公室 主题:脑出血病人的护理查房 护士长陈太琼主持:大家下午好!欢迎护理部主任,科护士长,各科护士长及护士姐妹们来参加我科的护理业务查房。今天所查疾病是脑出血,本病是我科的常见病之一,虽然时间仓促,但是我们也做了充分、认真的准备!希望通过本次查房,共同提高该疾病的相关医学知识,共同探讨该疾病的常规护理措施和方法。请大家多多指导。 下面请助理护士长付默谈谈该病的临床特点。 付默主管护师:脑出血系指原发性非损伤性脑实质内的出血,脑出血占全部脑卒中的10%—30%,好发于50岁以上的人群,男性>女性,目前发病有年轻化趋势。该病起病急,多在活动状态下突然发病,发病前多无先兆,发病时多有情绪激动,血压上升,常有呕吐、偏瘫、失语、昏迷等,意识障碍呈持续加重,意识清楚者常感剧烈头痛、头昏不适。预后取决于出血量、出血部位及有无并发症。轻型可恢复

工作,重症者病死率高。脑出血发病后立即出现高密度影,CT可显示出血量、出血部位。 下面由管床护士陈小菊介绍C3床腾树英的简要病史。 管床护士:大家好!我叫陈小菊,是C3床藤树英的管床护士。 C3床藤树英,女性,51岁,因“头昏伴右侧肢体乏力1+天”于2012年09月03日入院,平车推入病房,查:T36.7℃,P:84次/分,R:22次/次,Bp:250/150mmHg,发育正常,营养肥胖,急性面容,神志清醒,精神萎靡,回答切题,双侧瞳孔圆形等大,直径3mm,对光发射灵敏;全身皮肤黏膜:无黄染,未见皮疹,全身皮肤无出血点及瘀斑;口腔黏膜无溃疡,全身各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颈软,胸部:扣诊为轻音,听诊呼吸音规整,双肺未闻及干湿罗音;心脏:心尖搏动正常,心率齐;腹部:平软,肝脾肋下未触及;四肢:无畸形,右侧肢体肌力4级,肌张力正常。既往有“类风湿性关节炎”病史10+年,长期服用“泼尼松”治疗,“高血压”病史1+年,血压高达200/100mmHg,平时服用“卡托普利”治疗,用药不规律,血压未监测,否认“肝炎、伤寒、结核”传染病,否认“心脏病、糖尿病”疾病,无手术、输血及外伤史,无药物、食物过敏史,预防接种史不详。 辅助检查:头颅CT示:左侧顶叶脑出血(出血量约4.8ml) 入院诊断:1、左侧顶叶脑出血 2、原发性高血压3级(极高危组) 3、类风湿性关节炎 入院处理:入院后遵医嘱给予止血,降低颅内压,控制脑水肿,控制血压,营养脑细胞,护胃,维持水电解质平衡,吸氧等治疗。按内科

颅脑损伤患者的护理

颅脑损伤患者的护理 案例编号:102015 知识点:颅底骨折的分类;脑脊液漏防止颅内感染的护理;颅内血肿的分型和病情评估; 颅内血肿的病情观察;硬脑膜外血肿的特点。 关键词:颅脑损伤;颅骨骨折;颅底骨折;脑脊液漏;硬脑膜外血肿。 患者,张先生,男性,51岁,高中文化,车祸致头痛头晕伴呕吐2小时入院。患者早上6:00骑电动车时不慎被货车撞伤,当时有短暂的昏迷史,醒来时感头痛头晕,恶心未吐,耳鼻流血,被送入医院。 入院检查:神志清楚,瞳孔双侧等大,直径0.25cm,对光反应灵敏,T 37.6℃,P 52 次/分,R 18次/分,BP134/92mmHg,右侧枕后头皮挫伤,4cm×4cm瘀斑,右耳及双鼻流血,胸腔腹部未见明显异常,感头痛头晕,伴恶心,呕吐一次,为胃内容物。入院后予补液抗炎止血及营养神经药物治疗。患者无高血压病史。 辅助检查: 血常规:RBC 4.87×1012 /L,HB138g/L,WBC10.2×109/L,中性粒细胞82.9%。 凝血功能检查:PT12.9秒,APTT27.4秒,TT16.4秒,INR0.95。 急诊床边B超检查:胸腔无出血,肝胆脾胰未见明显异常;头颅CT示脑挫伤,右侧膜外少量出血。 医疗诊断: 1.脑挫伤; 2.硬膜外血肿; 3.颅底骨折。

情景1 入院护理 问题1 如何评估该患者病情? 1.评估患者的健康史: (1)车祸致伤有短暂的昏迷史; (2)无高血压病史; (3)感头痛头晕,伴恶心,呕吐一次; 2.护理体检: (1)T 37.6℃,P 52 次/分,R18次/分,BP134/92mmHg; (2)右侧枕后头皮挫伤,右耳及双鼻流血; 3.观察心电监护情况; 4.配合医生做好进一步检查。 问题2 针对该患者病情,目前需采取哪些护理措施? 1.严密观察患者神志、瞳孔、肢体活动,予心电监护,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变化; 2.绝对卧床休息,取右侧头高卧位; 3.予氧气吸入2~4L/min,以提高动脉血氧分压,改善脑缺氧,缓解疼痛; 4.注意头痛呕吐情况,呕吐时头偏向一侧,保持呼吸道通畅; 5.建立静脉通路,遵医嘱使用脱水剂并观察脱水的效果; 6.暂禁食; 7.动态CT检查,必要时做好急诊术前准备; 8.保持大便通畅。 问题3 就患者的脑脊液耳漏、鼻漏,该如何处理? 1.按神经外科一般护理常规; 2.卧床休息,取头高位(30°~60°),宜患侧卧位; 3.脑脊液鼻漏耳漏者严禁堵塞鼻腔和耳道,不可用水冲洗或注入药物,局部保持清洁,用消毒酒精棉球洗外耳及外耳道;

脑出血患者护理查房

脑出血患者护理病例讨论时间:2016、8、2 地点:**** 参加人员:**** 主持:*** 记录:*** 内容记录: 今天我们进行脑出血的护理查房,讨论一下脑出血的有关知识及护理,首先请责任护士简要汇报一下病史。 责任护士:*** 内科、31床、患者,***、男,78岁,农民。入院诊断:1脑出血;2.高血压;3.心律失常,;4.脑萎缩。家属代诉:因“意识障碍一月余”入院。一月前突然出现昏迷,意识障碍、呼之不应。到市级医院住院一月余,病情无明显好转,仍然意识不清,带留置尿管,胃管、遂转入我院继续治疗。入院时:T:36.6摄氏度,P:82次/分,R:12次/分,BP:154/100mmHg.抬入病房,神志模糊,言语不清晰,双侧瞳孔不等圆等大,右侧直径约4mm,左侧直径约3mm,对光反射灵敏。四肢肌力检查不配合,骶尾部见一约5x6cm2大小的褥疮,已破溃,但干燥无液体渗出。在我院未做辅检。 既往史:有“脑出血”病史四年,高血压病史10年,左侧面肌痉挛病史多年。 入院处理:嘱低盐低脂、清淡易消化流质饮食。给予降低颅内压,控制脑水肿,改善循环监控血压,营养脑细胞,维持水电解质平衡,

吸氧,留置导尿、褥疮护理等治疗。 主持人***:下面请***护士谈谈该病的临床特点。 护士***:该病好发于50岁以上的老年人,起病急,发病时多有情绪激动,血压上升,常有昏迷,持续加重,意识清楚者常感头昏,头痛,多有呕吐及偏瘫,预后取决于出血量、出血部位及有无并发症。轻型可恢复工作,重症者病死率高。 主持***:下面请护士***说脑出血的定义 ***护士:脑出血是指原发性非外伤性脑实质内的动脉、毛细血管或静脉破裂而引起的出血。占全部脑卒中20-30%,本病好发于50-65岁,男女发病率相近,年青人患高血压可并发脑出血。 主要临床特征:为突然发病、头痛、呕吐、偏瘫、偏盲、大小便失禁、失语和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 病因:半数是因高血压所致,以高血压合并小动脉硬化最常见,其他病因包括动脉粥样硬化、动脉瘤、动静脉畸形、脑血管淀粉样血管病变、脑动脉炎、先天性血管畸形、梗死性脑出血、抗凝或溶栓治疗等。 主持***:请责任护士提出主要的护理措施。 ***责任护士: 1.患者烦躁、有跌倒坠床,拔管的风险、与意识不清有关。 护理措施: 基础护理:a、绝对卧床休息,采取头部抬高15-30度,促进静脉回流,降低颅内压,减轻脑水肿;b、保持病室安静,空气流通;c、

外科感染病人的护理试题及答案(一)

外科感染病人的护理 1.厌氧菌感染的脓液特点是 A脓液稠厚,黄色无臭 B稀薄,淡红色 C绿色,有霉腥味 D灰白,无臭 E有特殊恶臭 *2.溶血性链球菌感染时脓液特点是 A脓液稠厚,黄色、无恶臭 B脓液稀薄、血性 C脓液粘稠、灰白色、有有粪臭味 D淡绿色、有腥臭味 E浓汁棕红色、恶臭 *3.皮肤的多数相邻毛囊会让皮肤脂腺的急性化脓性炎症称A疖 B痈 C丹毒 D急性蜂窝织炎 E急性淋巴管炎

4.外科感染最严重的症状是 A局部红、肿、热、痛,功能障碍 B周围淋巴细胞肿大 C脉快、乏力、食欲不振 D感染性休克 E毒血症 *5.丹毒的临床表现下列哪项不对 A局部皮肤红肿 B肿胀及烧灼感 C常有化脓 D容易复发 E好发于小腿 *6.下列哪项是破伤风患者最早出现的临床表现A牙关禁闭 B面部苦笑 C角弓反张 D阵发性抽搐 E大汗淋漓 *7.破伤风治疗原则最重要环节是

A注射破伤风抗毒素 B镇静、解痉 C局部创口处理 D全身支持疗法 E病室安静,减少刺激 *8.全身化脓性感染出现转移性脓肿的是 A败血症 B菌血症 C毒血症 D脓血症 E以上都不是 *9.男,15岁,破伤风患者,抽搐时引起窒息,急救处理首先应是A口服水合氯醛 B肌注鲁米那钠 C立即气管切开 D静脉滴注TAT E气管插管 *10.软组织急性化脓性感染,在出现波动前,需早期切开引流的是A转移性脓肿

B脓性指头炎 C面部疖肿 D急性蜂窝织炎 E痈 第六天 11.应用破伤风抗毒素的目的是 A杀死破伤风杆菌 B中和血液中游离毒素 C抑制破伤风杆菌生长 D中和神经结合毒素 E清除毒素来源 12.控制破伤风病人痉挛发作的主要措施是A鼻饲 B创造安静环境 C避免强光刺激

意识障碍病人的护理

意识障碍病人的护理 意识障碍(disturbance of consciousness)是指人体对周围环境及自身状态的识别和察觉能力障碍的一种精神状态,严重的意识障碍表现为昏迷 病因与发病机制: (一)发病机制 意识由意识内容及其“开关”系统组成。意识的“开关”系统包括经典的感觉传导径路(特异性上行投射系统)及脑干网状结构(非特异性上行投射系统)。意识“开关”系统激活大脑皮质并使之维持一定水平的兴奋性,使机体处于觉醒状态。意识内容在意识觉醒状态的基础上产生,包括记忆、思维、理解、定向和情感等精神活动,以及通过视、听、语言和复杂运动等与外界保持密切联系的能力。清醒的意识活动有赖于大脑皮质和皮质下网状结构功能的完整,任何原因导致大脑皮质弥漫性损害或脑于网状结构损害,均可发生意识障碍。 (二)病因 1.感染性因素 (1)颅内感染:各种脑炎、脑膜炎、脑型疟疾等。 (2)全身严重感染:败血症、伤寒、中毒性肺炎、中毒型细菌性痢疾。 2.非感染性因素 (1)颅脑疾病:①脑血管疾病,如脑出血、脑栓塞、脑血栓形成、蛛网膜下隙出血、高血压脑病等;②脑肿瘤;③脑外伤,脑挫裂伤、脑震荡、颅骨骨折等;④癫痫。 (2)内分泌与代谢障碍:甲状腺功能危象、甲状腺功能减退、糖尿病酮症酸中毒、低血糖昏迷、肝性脑病、肺性脑病、尿毒症等。 (3)心血管疾病:心律失常所致Adams-Stokes综合征、严重休克等。 (4)中毒:如安眠药、有机磷杀虫药、乙醇、一氧化碳、氰化物等中毒。 (5)物理性及缺氧性损害:如触电、溺水、高温中暑、日射病等。 临床表现 1.嗜睡(somnolence) 嗜睡是意识障碍的早期表现,为觉醒的减退。患者精神委靡,动作减少,表情淡漠,常处于持续睡眠状态,可被唤醒,醒后能正确回答问题和作出各种反应,当刺激停止后很快又入睡。 2.意识模糊(confusion) 为程度深于嗜睡的一种意识障碍。患者能保持简单的精神活动,但对时间、地点、人物的定向能力发生障碍。 3.昏睡(stupor) 是接近人事不省的意识状态,为中度意识障碍。患者处于熟睡状态,不易唤醒,虽经压迫眶上神经、摇动身体等强烈刺激可被唤醒,但很快又入睡。醒时答话含糊或答非所问。 4.昏迷(coma) 为最严重的意识障碍,按程度不同又可分为浅昏迷,中昏迷和深昏迷。 浅昏迷:意识不清晰,对外界刺激无任何主动反应。随意活动消失,在强烈刺激下,如压迫眶上神经时可见痛苦表情和肢体轻微的防御反应除腹壁与提睾反射常消失外,其他各种

【实用】-颅内肿瘤护理常规

颅内肿瘤护理常规 颅内肿瘤包括原发和继发颅内肿瘤,原发性颅内肿瘤可发生于脑组织、脑膜、颅神经、垂体、血管残余胚胎组织等。继发性肿瘤指身体其它部位的恶性肿瘤转移或侵入颅内形成的转移瘤。 【护理评估】 1.既往史:了解患者既往疾病情况,用药情况,有无其他症状转移的情况。 2.一般情况:了解患者有无吸烟史,吸烟者戒烟,评估患者全身营养状况。 3.及时和患者沟通,了解患者心理状况。 4.结合各项检查结果,了解患者的肺部功能及对手术的耐受程度。 【护理问题】 1. 疼痛:与手术创伤及颅高压引起的头痛有关。 2. 恐惧:与担心预后有关。 3. 自理缺陷:与意识、肢体功能和长期卧床及视力下降有关。 4. 潜在并发症:癫痫、颅内出血、感染。 【护理措施】 1.术前护理 1.1. 做好心理护理,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 1.2. 颅内压增高的护理:对颅内压增高患者需绝对卧床,给予日常生活护理,必要时给与脱水降颅压等药物治疗。 1.3. 对癫痫患者应观察记录癫痫发作情况,发作时间,发作次数,并按时服用癫痫药物,卧床休息加强防护。 2.术后护理 2.1. 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及神志瞳孔变化,出现异常及时告知医生,及时处理。 2.2. 术后抬高床头15-30度,利于静脉回流,以减轻脑水肿。 2.3. 管道护理:各种管道保持通畅,避免牵拉、滑脱、扭曲、受压,防止感染。 2.4. 对于脑部引流管,注意保持引流管通畅,及时观察引流液的性质,量,颜色,防止引流管堵塞脱落,如有异常及时通知医生进行处理,约束患者防止引

流管拔出。 2.5. 术后2-3天,病情平稳应行呼吸功能锻炼,昏迷患者应每2小时翻身叩背一次,防止肺部并发症。 2.6. 观察患者听力、视力、感觉,肢体运动的恢复情况。 2.7. 做好基础护理及生活护理。 2.8. 保持大便通畅,必要时给予开塞露或灌肠,防止引起颅内压增高。 【健康指导】 1. 饮食以高蛋白,高维生素低脂肪易消化的食物为宜,适量进食水果粗纤维蔬菜,保持大便通畅,防止颅内压增高。 2. 注意劳逸结合,保持心情舒畅。 3. 按医嘱服药,不可擅自停药,特别是有癫痫者,定期复查。 4. 肢体偏瘫者,每天坚持肢体功能锻炼。 【护理评价】 1. 患者主诉头痛减轻,病人的舒适感增强。 2. 患者未出现脑疝。 3. 患者情绪乐观,能积极面对各种治疗及康复锻炼。

颅内肿瘤的护理常规

颅内肿瘤的护理常规 (一)通路内压增高的护理常规 (二)心理护理根据情况向病人讲解疾病的有关知识,消除思想顾虑,积极配合手术。 (三)一般护理 1.常规检查肝功、肾功能、血常规、出凝血时间、血型、胸透、心电图等,必要时检查视力、视野及内分泌功能。 2.术前配血一般开颅术配400~800mi,颅内动脉瘤、动静脉畸形、脑膜瘤等配1000~2000mi. 3.头皮准备术前剃头(前额开颅手术剃去眉毛,后颅凹手术包括颈肩部备皮)。 4.术前禁饮食成人术前8小时禁饮食,小儿术前4小时禁饮食,一周岁以下小儿术前2小时禁饮食,术前留置尿管。5.经口鼻手术术前应剪去鼻毛并清理干净,0.25%氯霉素眼药水滴鼻。每日三次。 6.术后住留观室,环境安静舒适,室温适宜。 7.每15~30分钟观察生命体征意识瞳孔的变化,及时发现颅内继发性出血的先兆,体温异常应及时处理。 8.术后体位一般全麻未清醒前取去枕平卧位,头偏向一侧,清醒后血压平稳者床头抬高15~30°,可取自由卧位,后颅窝 肿瘤术后在24小时禁止患者侧卧,并保持轴线翻身。 9.后颅窝肿瘤术后的病人应注意有无吞咽困难咳嗽无力进食返呛

等现象,必要时给予鼻饲,经口鼻手术者每日至少进行两次口腔护理。 10.记录24小时出入量及尿比重,防止水电解质紊乱。 11.观察伤口渗血渗液情况,渗出多时及时更换敷料,有引流管者注意保持引流通畅,并观察引流液的颜色性质及量,做好引流的护理。 癫痫的护理常规

1.注意观察癫痫发作前的先兆,若出现症状,立即采取安全保护措 施,让病人平卧,减少声光刺激,床旁备有开口器,舌钳,压舌板并有专人陪伴,防止意外发生。 2.发作时防止窒息,自伤舌后坠,取出假牙,清理呼吸道分泌物, 放置牙垫,头偏向一侧,持续吸氧。 3.抽搐发作时由于肢体和躯干肌肉剧烈抽动,可产生四肢和脊柱骨 折脱位,因此发作时不要用力压迫抽搐肢体,医护人员应保护病人至清醒。 4.发作时按医嘱立即注射抗癫痫药物。 5.观察发作过程发作时间持续时间抽搐开始部位,向哪一侧扩展, 抽搐后有无肢体瘫痪,意识改变瞳孔变化大小便失禁。 6.癫痫发作后,注意有无兴奋,躁动以及再发作。 7.癫痫发作持续30分钟或间歇性发作持续30分钟或更长,发作间 歇期意识不恢复者称为癫痫的持续状态,此时应禁食,持续吸氧,遵医嘱给予抗癫痫药物静脉输入,并适当约束病人,防止意外发生。 8.在应用药物抗癫痫治疗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1)定期测量血药浓度,以指导临床合理用药。 (2)用药必须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不可自行停药换药加量减量,以免癫痫复发或出现癫痫持续状态。 (3)经长期服药观察,在连续两年服药过程中,无任何癫痫发作征

颅内血肿常规护理

颅内血肿护理常规 疾病定义:颅内血肿(intracranial hematoma)是颅脑损伤中最多见,最危险,却又是可逆的继发性病变。由于血肿直接压迫脑组织,常引起局部脑功能障碍的占位性病变症状和体征以及颅内压增高的病理生理改变若为及时处理可导致脑疝危及生命早期发现和及时处理可在和大程度上改善预后。 分类: 1、根据血肿的来源和部位分为: (1)硬脑膜外血肿(EDH):出血积聚于颅脑和硬脑膜之间。 (2)硬脑膜下血肿(SDH):岀血集聚在硬脑膜下腔是最常见的颅内血肿。(3)脑内血肿(ICH):出血聚集在脑实质内。 2、根据血肿引起颅内压增高及早期脑疝症状所需时间分: (1)急性型3天内出现症状。 (2)亚急性型3天-3周出现症状。 (3)慢性型3周以上才出现症状。 硬脑膜外血肿 一、病因: 与颅骨损伤有密切关系,骨折或颅骨的短暂变形撕破位于骨沟内的硬脑膜动脉或静脉窦引起出血,或骨折的板障出血。硬膜外血肿一般多见于颅盖部颞区。出血来源以脑膜中动脉最常见。 二、临床表现: (一)意识障碍可以是原发性脑损伤直接所致也可以是血肿导致颅内压增高、脑疝引起,后者长发生于伤后数小时至1-2天。典型的意识障碍是在原发性意识障碍之后。经过中间清醒期,再度出现意识障碍,并渐次加重。如果原发性脑损伤较严重或血肿形成较迅速,也可能不出现中间期清醒期。少数病人可无原发行昏迷,而在血肿形成后出现昏迷。 (二)颅内压增高及脑疝表现头疼、恶心、呕吐剧烈。一般成人幕上血肿大于20ml、幕下血肿大于10ml即可引起颅内压增高症状。幕上血肿者大多经历小脑幕切迹疝,然后合并枕骨大孔疝,故严重的呼吸循环障碍场常发生在意识和瞳孔改变之后。幕下血肿者可直接发生枕骨大孔疝,较早发生呼吸骤停。

脑出血病人的护理常规

脑出血病人的护理常规 定义:脑出血是指脑实质内的血管破裂,血液溢出即为脑出血。 临床表现:脑出血的临床表现因出血的部位和出血量不同而不同,主要表现有意识障碍、呕吐、头痛、肢体瘫痪、大小便失禁等。 一、主要护理问题 1、焦虑:与担心疾病预后有关。 2、自理缺陷:与出血压迫神经引起的失语、肢体瘫痪等症状有关。 3、肢体失用性萎缩、畸形:与肢体运动障碍有关。 4、潜在并发症:颅内出血(再出血)、肺部感染、应激性溃疡。 二、护理措施 1、术前护理: (1)心理护理:安慰病人,消除其紧张恐惧心理,鼓励病人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耐心向病人解释头痛的原因:颅内出血、水肿致颅高压引起头痛。并向病人仔细解释疾病的发生、发展及转归过程,取得患者配合。 (2)饮食:需要手术的病人严格禁食禁水,以防术中误吸。非手术治疗且意识清楚、吞咽情况好的病人可给予半流质,吞咽障碍的病人应给予鼻饲饮食。 (3)体位肢体偏瘫的病人,应尽量避免患侧卧位,患肢摆放功能位,加放床档,及时给予翻身。颅内压增高病人,呕吐时侧卧位或平卧位头偏向一侧以免引起误吸、窒息。 (4)症状护理:颅内压增高的护理: ①严密注意病人意识、瞳孔、血压、呼吸、脉搏的变化及神经功能损害程度的变化,以了解病情进展和严重程度,防止脑危象形成。

②遵医嘱定给予脱水剂,降低颅内压。 ③限制探视人员,保持病房安静及病人情绪的稳定,告诫家属不要刺激病人。 ④做好皮肤护理,防止压疮形成,进行呼吸道管理防止肺炎的发生。 ⑤高热的病人,尽量使用物理降温方法控制体温,可用冰袋、冰囊、乙醇擦浴等持续物理降温。 ⑥持续吸氧,防止缺氧加重脑水肿。 ⑦准备好吸痰、气管切开、气管内插管以及各种抢救药品,以备急用。 (5)术前准备: ①急诊手术准备:立即采血进行血型、凝血象等检查,备血、剃头,清理病人呼吸道分泌物等。②控制高血压,防止再出血。 2、术后护理: (1)对神志不清、躁动或有神经症状的病人,床应加护栏,并适当约束,以防止发生意外。 (2)注意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清除口鼻分泌物,并协助病人轻扣背部,以促进痰痂的脱落排出,但急性期应避免刺激咳嗽,必要时可给予负压吸痰、吸氧及定时雾化吸入。 (3)体位: ①麻醉未清醒前应去枕平卧,头偏向键侧,以防呕吐物吸入呼吸道。 ②清醒后血压平稳者,可抬高床头15°-30°,以利于颅内静脉回流。 (4)饮食:术后24小时意识清楚地病人给予清淡、低脂、低钠

(完整版)颅内压增高病人的护理

颅内压增高病人的护理 定义:颅内压是指颅腔内容物对颅腔壁所产生的压力,颅内容物包括脑组织、脑脊液和血液,三者与颅腔相适应,使颅内保持一定的压力。正常值为 70- 200mmH 2O,儿童为50 -100mmH 2 O 。 病因:1,颅内容物体积增加,如脑的创伤、炎症、脑缺血缺氧、中毒所致的脑水肿,脑脊液分泌或吸收换衡所致的脑积水,颅内血肿、肿瘤、脓肿等颅内占位性病变导致颅内压增高。2、颅腔容量缩小如凹陷性骨折、狭颅症、颅底凹陷等使颅腔空间缩小。 病理生理:与颅内压增高相关的因素:1、年龄:婴幼儿及小儿颅缝未完全闭合、老年人及萎缩,均可使颅腔的代偿能力增加,延缓病情的进展。 颅内压增高的后果主要是脑组织缺血缺氧加重脑水肿,使颅内压更趋增高,最终发生脑疝 临床表现: 1、颅内压增高三主症,即头痛、呕吐和视乳头水肿,头痛是颅内压增高最常见的症状,由颅内压增高使脑膜血管和神经受刺激或牵拉引起。常在晨起或夜间时出现,咳嗽、低头、用力时加重,头痛部位常在前额、两颞,也可位于枕后或眶部。呕吐因迷走神经受激惹所致,常在头痛剧烈时出现,呈喷射性,可伴有恶心,与进食无直接关系。视乳头水肿是颅内压增高的客观体征,常为双侧性,早期多不影响视力,存在时间较久时有视力减退,严重者失明。 2、生命体征的改变机体代偿性出现血压升高,脉压增大,脉博慢而有力,呼吸深而慢,这种典型的生命体征改变称为库欣反应。病情严重者出现血压下降、脉博快而弱、呼吸浅促,最终因呼吸、循环衰竭而死亡。 3、意识障碍急性颅内压增高时,常有进行性意识障碍。慢性颅内压增高病人,表现为神志淡漠、反应迟钝和呆滞,症状时轻时重。 4、其他症状与体征颅内压增高还可以引起展神经麻痹或复视、头晕、猝倒。婴幼儿颅内压增高可见囟门饱满、头颅增大、头皮静脉女怒张等。 治疗原则:最根本的治疗方法是去除病因,如手术切除颅内肿瘤、清除颅内血肿、处理大片凹陷性骨折、控制颅内感染。对于不有消除病因者,先采取限制液体入量,应用脱水药、糖皮质激素,冬眠低温等治疗,以减轻脑水肿达到降低颅内压

颅内肿瘤病人的护理

模块十六/神精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 任务15颅内肿瘤病人的护理 【案例】 张女士,28岁,已婚,不育,出现头晕、月经紊乱1年余,在当地医院行黄体酮调经及中药治疗不见好转,现停经6月余,并出现头痛,视力下降,以及间断性泌乳而来就诊,头部CT提示鞍区密度影增强。 初步诊断:颅内肿瘤 思考: 1.该患者目前症状需要与哪些疾病鉴别? 【职业综合能力培养目标】 1.专业职业能力:具备为手术后引流患者进行引流管护理操作的能力。 2.专业理论知识:掌握颅内肿瘤病因、临床表现、治疗原则及护理措施。 3.职业核心能力:具备对颅内肿瘤患者病情评估的能力,正确指导患者用药的能力,在护理过程中进行有效沟通的能力;具备为颅内肿瘤患者制定健康指导方案的能力。 【新课讲解】 一、概念 颅内肿瘤又称脑瘤,包括来源于脑组织、脑膜、脑血管、脑垂体、脑神经及残余胚胎组织的原发性肿瘤,以及来自颅外其他部位恶性肿瘤转移到颅内的继发性肿瘤。原发性肿瘤以神经胶质瘤最为常见,其次为脑膜瘤、垂体腺瘤、听神经瘤等。颅内肿瘤约半数为恶性肿瘤,发病部位以大脑半球最多,其次是鞍区、小脑脑桥角、小脑等部位。无论是良性还是恶性肿瘤,随着肿瘤增大破坏或压迫脑组织,产生颅内压增高,造成脑疝而危及病人生命。 二、病因 至今尚不明确,包括遗传因素、物理和化学因素及生物因素等。颅内肿瘤的分类方法多样。目前国内多使用北京神经外科研究所的分类:①神经上皮组织肿瘤:包括星形细胞瘤、少突胶质细胞瘤、室管膜肿瘤、脉络丛肿瘤、松果体肿瘤。②脑膜肿瘤:包括各类脑膜瘤、脑膜肉瘤。③神经鞘细胞肿瘤:包括;良性、恶性神经鞘肿瘤,良性、恶性神经纤维瘤。④垂体前叶肿瘤:包括嫌色性腺瘤、嗜酸性腺瘤、嗜碱性腺瘤、混合性腺瘤。⑤先天性肿瘤:包括颅咽管瘤、上皮样囊肿、畸胎瘤、神经错构瘤等。⑥血管性肿瘤。⑦转移性肿瘤。⑧邻近组织侵入性肿瘤。⑨未分类肿瘤。 三、临床表现 因肿瘤病理类型和所在部位不同,有不同的临床表现,颅内压增高和局灶症状是其共同

脑膜瘤患者护理查房

脑膜瘤术后护理查房 P1:脑组织灌注异常与颅内压增高有关 I1:动态监测生命体征、意识状态、双瞳及神经系统症状。 I2:观察有无颅内压升高的变现。如:突然烦躁、呕吐、血压升高、脉搏慢而宏大等。 I3:遵医嘱按时应用脱水剂。 I4:保持呼吸道通畅,持续鼻导管给养3L/min。 I5:适当抬高床头15-20度角。 P2:头痛与手术有关。 I1:绝对卧床休息。 I2:按医嘱准时使用脱水剂。 I3:心理疏导。 I4:家属给予关怀与鼓励。 P3:皮肤完整性受损的可能,与卧床有关。 I1:按时协助翻身、拍背、按摩受压骨凸处。 I2:做好基础护理。保持床单清洁、干燥。及时更换衣物。 I3:按摩及被动活动四肢。 P4:体液失衡的危险与应用脱水剂有关。 I1:定期检测电解质及血糖。 I2:医嘱给予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流质饮食加强营养。 I3:医嘱根据电解质结果静脉给予补液。 P5:潜在并发症:癫痫、脑水肿等。 I1:按时遵医嘱应用脱水剂,抗癫痫药物。 I2:绝对卧床休息,避免用力屏气,保持大便通畅。

I3:做好抢救准备工作。 P6:潜在并发症:感染的危险 I1:按时足量使用抗生素。监测体液,严格无菌技术操作,室内定时消毒。I2:保持口腔清洁卫生,进食后漱口,限制探视人数。 I3:预防尿路感染,按时行会阴冲洗及膀胱冲洗,按时更换导尿袋及尿管。I4:保持伤口敷料的清洁干燥。按时更换敷料及创引管、引流袋 P7:舒适度的改变与安置各管道有关 I1:要善固定各管道。 I2:予患者讲解各管道安置的目的及必要性。 I3:心理疏导。 I4:保留尿管于术后第二天开始间歇式关闭引流管,锻炼膀胱功能。 P8:自理缺陷与卧床有关 I1:呼叫器、常用药品放在病人易取到的地方。 I2:提供适合病人就餐的体位。 I3:协助洗漱、更衣、床上擦浴。 I4:及时提供便器、协助做好便后清洁卫生。 P9:焦虑:与卧床、疾病有关 I1:给予讲解本疾病的相关知识,并告知脑膜瘤为良性肿瘤,以降低焦虑。 I2:给予心理疏导。 I3:家属陪伴左右,给予安慰及鼓励,增加疾病恢复的信心。 P10:知识的缺乏:与不了解疾病的有关知识有关 I1:向病人及家属介绍疾病的有关知识。 I2:讲解绝对卧床休息的重要性。 I3:讲解配合治疗、用药的注意事项和重要性。

外伤性颅内血肿病人的观察及护理

外伤性颅内血肿病人的观察及护理 自2005年3月~2007年4月,我科共手术治疗外伤性颅内血肿122例,并在专科ICU病房采用多参数监护仪,现将该组病例的术前临床观察及护理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122例中男98例,女24例,年龄6~80岁,平均39岁。车祸伤87例,坠跌伤15例,斗殴伤11例,物体砸伤9例。伤后有不同程度生命体征变化92例,有原发性昏迷98例,其中出现中间清醒期35例,一侧瞳孔散大,光反射迟钝或消失68例。全部病例均经CT、X线摄片及核磁共振(MRI)扫描确诊,并经手术证实。其中硬膜外血肿62例,硬膜下血肿28例,脑内血肿10例,硬膜外合并硬膜下血肿12例,硬膜下合并脑内血肿10例。合并颅骨骨折56例,颅底骨折22例,合并脑挫裂伤30例,蛛网膜下腔出血12例,脑干损伤15例,入院即有脑疝者16例。开颅行血肿清除术102例,钻颅血肿冲洗引流术20例。痊愈102例,植物生存8例,自动出院12例。 2 护理体会 外伤性颅内血肿是颅脑损伤中最常见、最严重的继发性病变,占颅脑损伤的3%~10%,占重型颅脑损伤的40%~50%。病情具有易变、多变、突变的特点。 颅脑损伤后的继发性颅内血肿主要是通过观察意识变化发现的,故掌握伤后意识障碍的各期表现及演变规律,有利于及时了解病情变化。如伤后意识稳定或由昏迷逐渐清醒,常为病情好转的表现,原发性昏迷逐渐加深或原发性昏迷很深,说明脑损伤严重;出现进行性意识障碍,说明有进行性脑受压存在,提示颅内血肿持续增大或脑水肿加重;伤后出现中间清醒期,则是硬膜外血肿的典型表现。中间清醒期在伤后2~24 h,大多数为6~12 h。本组35例伤后出现中间清醒期平均9 h。经过本组观察,出现以下情况提示有早期颅内血肿形成:(1)原来意识清醒,而后出现嗜睡。(2)原来嗜睡但易醒,而后出现呼之不应,或需用较强刺激才能清醒。(3)躁动之后,突然进入昏睡状态。(4)意识虽清醒,但出现大、小便失禁现象或在定期进行性检查中,痛觉反应渐迟钝。(5)意识虽清醒但出现剧烈头痛、频繁呕吐,并出现一侧瞳孔散大,光反射迟钝,消失或出现凝视现象。

脑出血病人的护理常规

脑出血病人的护理常规 脑出血又称脑溢血,是指原发性非外伤性脑实质出血,可由多种原因引起,但临床多数病人主要源于高血压、动脉硬化。此病发病急骤;常在活动中发病,与情绪激动、饮酒、过度劳累,用力排便等诱因有关。临床表现:重症脑出血表现为剧烈头痛、呕吐、面色潮红、昏迷、尿便失禁。如脑室出血,出现肢体强直、抽搐、瞳孔散大或不等大,偏瘫、凝视麻痹等,同时伴有心血管病。急性期过后又常留有不同程度的偏瘫、失语,甚至脑软化等后遗症。 一、护理措施 1、随时注意观察病情变化,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生立即抢救。 2、绝对卧床休息,取头高位15-30度,头置冰袋可控制脑水肿,降低颅压,利于静脉回流。 吸氧可改善脑缺氧,减轻脑水肿。 3、神志清楚的病人,谢绝探视,以免情绪激动。 4、脑出血昏迷的病人24-48小时内禁食,以防止呕吐物反流至气管造成窒息或吸入性肺炎, 以后按医嘱进行鼻饲。 5、加强尿便的护理。 6、预防并发症:1)加强皮肤的护理。2)加强呼吸道管理。 7、急性期应保持偏瘫肢体的生理功能位置。恢复期应鼓励病人早期进行被动活动和按摩, 对失语的病人进行语言方面的锻炼。 二、主要护理问题 1、疼痛:与颅压增高有关。 2、生活自理能力缺陷:与限制活动卧床有关。 3、躯体移动障碍:与偏瘫有关。 4、语言沟通障碍:与失语有关。 5、便秘:与长期卧床,肠蠕动减慢有关。 6、有皮肤完整性受损的危险:与偏瘫,感觉障碍,尿失禁有关。 7、清理呼吸道无效:与肺部感染长期卧床、昏迷有关。 8、有误吸的危险:与昏迷有关。 9、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与吞咽困难、昏迷有关。 10、有感染的危险:与长时间留置尿管有关 11、便秘:与长期卧床,肠蠕动减少有关。

颅内肿瘤护理查房

颅内转移瘤的护理查房 时间:2014年3月7日 地点:神经外科东区病房 主查人:黄化云 记录人:倪军霞 参加人员: 责任护士:倪军霞 黄化云护士长:由于最近收到一例颅内转移瘤患者,需行手术治疗,围手术期的护理尤为重要,为了进一步提高大家对颅内转移瘤的认识和围手术期的护理,今天我们对颅内转移瘤进行一次护理查房,我首先对颅内转移瘤做一下概述: 生长于颅内的肿瘤通称为脑瘤,包括由脑实质发生的原发性脑瘤和由身体其他部位转移至颅内的继发性脑瘤。其病因至今不明,发病年龄高峰40-60岁,男性多于女性。肿瘤发生自脑、脑膜、脑垂体、颅神经、脑血管和胚胎残余组织者,称为原发性颅内肿瘤。由身体其他脏器组织的恶性肿瘤转移至颅内者,称为继发性颅内肿瘤。脑转移的肿瘤原发部位以肺、乳腺、消化道肿瘤、肾癌常见,其中肺癌脑转移占30%-40%,脑转移瘤大多慢性起病,但病程往往进展迅速。大多数患者有中枢神经系统功能紊乱的症状,大约50%的患者有头痛症状,以及常见的恶心、呕吐、语言障碍、肢体肌力减退、共济失调、

颅神经麻痹等。25%的患者出现视乳头水肿。治疗多以手术为主,化疗、放疗为辅助治疗。对于颅内肿瘤的预后取决于肿瘤的性质,良性肿瘤手术有望治愈。恶性肿瘤手术、放化疗等辅助治疗可延缓复发。下面有责任护士倪军霞汇报一下病例。。 一、责任护士倪军霞汇报病历 (一)病情介绍:患者隆桂华,女,69岁,因发现肺部恶性肿瘤5月余,以肺恶性肿瘤、高血压、左下肢骨折术后、白内障、糖 尿病?于2014.2.20收入呼吸内科治疗,入院后颅脑MR示: 左侧大脑占位性病变,恶性肿瘤可能性大,以肺癌、左侧大脑 占位性病变,颅内转移瘤?转入神经外科治疗。查体:老年女 性,神志清,精神可,双瞳孔等大等圆,光反应灵敏,视物模 糊,右侧视野偏盲,记忆减退,言语清晰,四肢活动自如,双 肺呼吸音清。自述偶有头痛、恶心无呕吐,血压150/90mmhg。 转入后完善各相关检查,血常规报告、血生化报告均在正常范 围,血糖 6.52mmol/L 。免疫报告梅毒试验(TPPA)为弱阳 性。无药物过敏史。术前给予头部备皮、备血、留置导尿管、 禁饮食、抗菌素皮试,监测肺功能良好,血压149/85mmhg。 于2.27.12:00在气管插管全麻下行颅内肿瘤切除术,手术顺 利,出血300ml,未输血,术毕放置引流管一根,引流出血性 液体,麻醉清醒后返回监护室治疗。术后应用脱水剂、抗菌素、 营养脑组织药物治疗,微量泵泵入乌拉地尔控制血压,苯巴比 妥钠0.1g肌注q8h预防癫痫发作,患者精神症状明显,有听

颅内感染的临床护理

颅内感染的临床护理 发表时间:2010-07-19T09:33:31.000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0年第10期供稿作者:钟福霞 [导读] 颅内感染指由某种微生物(病毒、细菌,立克次体,螺旋体,寄生虫等)引起的脑部炎症的疾病。 钟福霞 (黑龙江大庆神经内科黑龙江大庆 163000)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5085 (2010)10-0293-02 【关键词】颅内感染护理 一概念 颅内感染指由某种微生物(病毒、细菌,立克次体,螺旋体,寄生虫等)引起的脑部炎症的疾病。脑部炎症性疾病可分为两大类。 1.凡感染或炎性反应仅累及软脑膜者称为软脑膜炎或脑膜炎。 2.病原体侵犯脑实质引起的炎性反应者称脑炎,无论是脑炎或脑膜炎,在疾病过程中脑膜和脑实质往往不同程度地都受到侵犯,因此常有脑膜脑炎之称。 二病因及发病机制 颅内感染根据感染部位的不同,分为脑膜炎、脑炎和脑蛛网膜炎,临床上有时很难将其截然分开。几乎所有的颅内感染都有较明显的头痛,并往往是主要且首发的症状。据统计,头痛的发生率为47%~80%,头痛的程度、性质取决于感染的性质、程度及个体反应。 头痛的机制:炎症侵犯脑膜、蛛网膜或脑实质,引起上述部位及其周围组织水肿、渗出、软化、坏死或粘连、增厚,导致脑水肿或脑积水,使颅内痛觉敏感组织受牵拉、移位而产生牵拉性头痛。炎性渗出物、病原体、毒素及感染过程中产生的有害物质均可使颅内血管扩张,引起血管扩张性头痛。脑膜本身受病原体及其毒素的刺激,继发反射性肌收缩性头痛。 产生头痛的主要机制有:①颅内外动脉的扩张(血管性头痛);②颅内痛觉敏感组织被牵引或移位(牵引性头痛);③颅内外感觉敏感组织发生炎症(例如脑膜刺激性头痛);④颅外肌肉的收缩(紧张性或肌收缩性头痛);⑤传导痛觉的颅神经和颈神经直接受损或发生炎症(神经炎性头痛);⑥五官病变疼痛的扩散(牵涉性头痛)等。在发生上述头痛过程中有致痛的神经介质参与,如P物质、神经激肽A、5羟色胺(5-HT)、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血管活性肠肽(VIP)和前列腺素(PGE)等。此外,精神因素也可引起头痛,可能与疼痛耐受阈值的降低有关。 三临床特点 本病通常为暴发性或急性起病,少数为隐袭性发病。初期常有全身感染症状,如畏冷、发热、全身不适等。并且有咳嗽、流涕、咽痛等上呼吸道症状。头痛比较突出,伴呕吐、颈项强直、全身肌肉酸痛等,精神症状也较常见,常表现为烦躁不安、谵妄、意识朦胧、昏睡甚至昏迷。有时可出现全身性或局限性抽搐,在儿童尤为常见。检查均可发现明显的脑膜刺激征,包括颈项强直、克尼征及布鲁金斯基征阳性。视乳突可正常或充血、水肿。由于脑实质受累的部位与程度不同,可出现失语、偏瘫、单瘫,及一侧或双侧病理征阳性等神经系统的局灶性体征。由于基底部的炎症常累及颅神经,故可引起睑下垂、瞳孔散大固定、眼外肌麻痹、斜视、复视、周围性面瘫、耳聋及吞咽困难等。颅内压增高也较常见,有时可致脑疝形成。 四护理问题 1.体温过高与颅内感染、脑炎、脑脓肿有关。 2.体液不足与发烧、高热、意识水平降低、呕吐,腹泻等有关。 3.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与意识水平改变、感染、摄入量减少、呕吐、食欲减退等有关。 4.潜在并发症癫痫发作,与脑水肿、脑炎、脑膜炎有关。 五护理措施 (一)常规护理 1.心理护理关心患者,了解患者的思想及生活情况,消除患者对疾病的恐惧心理和悲观情绪,耐心解释用药目的,使患者能够积极配合治疗。 2.活动指导 (1)根据患者情况决定活动量,烦躁不安的患者要加强防护措施,防止意外发生。 (2)保持肢体功能位,进行肢体康复训练,降低致残率。 3.饮食给予高热量、高维生素、高蛋白的饮食,必要时给予营养支持疗法。保证足够热量摄入,按患者热量需要制定饮食计划,给予高热量、清淡、易消化的流质或半流质饮食。少量多餐,预防呕吐发生。注意食物的调配,增加患者食欲。频繁呕吐不能进食者,应注意观察呕吐情况并静脉输液,维持水电解质平衡。监测患者每日热卡摄入量,及时给予适当调整。 4.环境病室光线柔和,减少噪音,避免强光刺激,病室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新鲜。 (二)高热的护理 1.头置冰袋,物理降温。 2.体温超过39℃给予乙醇擦浴。 3.保持病室安静、空气新鲜。绝对卧床休息。每4小时测体温1次。并观察热型及伴随症状。鼓励患者多饮水。必要时静脉补液。出汗后及时更衣,注意保暖。体温超过38.5℃时,及时给予物理降温或药物降温,以减少大脑对氧的消耗,防止高热惊厥,并记录降温效果。 (三)抽搐的护理 1.加床档,防止坠床。对烦躁不安的患者,要加强防护措施,以免发生意外,必要时给镇静剂。 2.及时吸出呼吸道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防止阻塞。 3.平卧位,头侧向一方,以利口腔分泌物和呕吐物排出,防止吸入性肺炎。 4.保护患者,四肢大关节处用约束带,防止骨折。 (四)日常生活护理 协助患者洗漱、进食、大小便及个人卫生等生活护理。做好口腔护理,呕吐后帮助患者漱口,保持口腔清洁,及时清除呕吐物,减少不良刺激。做好皮肤护理,及时清除大小便,保持臀部干燥,必要时使用气垫等抗压力器材,预防压疮的发生。注意患者安全,躁动不安

脑出血患者护理计划

脑出血患者护理计划 脑出血是由高血压合并动脉硬化或其他原因造成的非外伤性脑实质内出血。临床主要表现为突然头痛、头晕、恶心、呕吐,偏瘫,失语,意识障碍,大小便失禁等。常见护理问题包括:①头痛;②生活自理能力缺陷;③语言沟通障碍; ④肢体活动障碍;⑤有误吸的危险;⑥有发生压疮的危险;⑦潜在并发症——脑疝。 一、头痛 【相关因素】 颅内出血、水肿。 颅内压增高。 【护理目标】 病人叙述疼痛减轻。 病人叙说疼痛消失,感觉舒适。 【护理措施】 1.安慰病人,消除其紧张恐惧心理,鼓励病人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2.耐心向病人解释头痛的原因:颅内出血、水肿致颅高压引起头痛,并向病人仔细解释疾病的发生、发展及转归过程,取得病人配合。 3.提供安静、舒适、光线柔和的环境,避免环境刺激,加重头痛。 4.指导病人使用放松术,如缓慢的深呼吸、全身肌肉放松等。 5.各项护理操作动作应轻柔,以免加重病人疼痛。 6.减少探视人员,保证病人充足的休息时间。 7.遵医嘱给予脱水剂(如甘露醇、速尿)和止痛剂。 8.给药半小时后观察头痛有无缓解,无缓解时应通知医师。

9.认真观察病人头痛的性质、持续时间、发作次数、程度及伴随症状等,并作好记录,报告医师。 【重点评价】 病人能否述说头痛的性质,持续时间、程度及伴随症状。 病人能否针对头痛采取正确的应对措施。 头痛是否减轻或消失。 二、生活自理能力缺陷 [相关因素] 偏瘫。 意识障碍。 体力不支,虚弱。 认知障碍。 [护理目标] 病人卧床期间感到清洁舒适,生活需要得到满足。 病人能进行自理活动,如梳头、洗脸、入厕、穿衣等。 病人恢复到原来的日常生活自理水平。 [护理措施] 1.协助病人完成自理活动,鼓励病人寻求帮助。 2.将病人经常使用的物品放在易拿取的地方,以方便病人随时取用。 3.呼叫器放在病人手边,听到铃声立即予以答复。 4.恢复期鼓励病人独立完成生活自理活动,以增进病人自我照顾的能力和信心,以适应回归家庭和社会的需要,提高生存质量。 5.卧床期间协助病人完成生活护理: 6.穿衣/修饰自理缺陷:①指导病人穿衣时先穿患侧,后穿健侧,脱衣时先脱健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