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辨证治疗糖尿病胃轻瘫临床应用举隅

辨证治疗糖尿病胃轻瘫临床应用举隅

辨证治疗糖尿病胃轻瘫临床应用举隅

【关键词】糖尿病胃轻瘫;玉女煎;平胃散;柴胡疏肝散;补中益气汤;沙参麦冬汤;右归饮

1 典型病例

袁某,女,61岁。患2型糖尿病十余年,一直口服降糖药二甲双胍、格列美脲治疗,空腹血糖在6.9 mmol~12.1 mmol之间,餐后2 h血糖8.7 mmol~15.6 mmol之间波动。两年前患者出现不明原因的早饱,上腹部憋胀,食后尤甚,纳差,乏力等表现,先后服用胃复安、吗丁啉、莫沙比利等药物治疗数月,效果不甚明显,反复发作。刻诊患者纳差,早饱,上腹饱胀,体倦乏力,两胁不适,心烦易怒,形体消瘦,善太息,面色少华,脉弦细,苔薄腻。辨证为脾胃虚弱,肝气不舒,治以健脾益胃、理气解郁,药物组成:炙黄芪、太子参、丹参、葛根、云苓、白术、山药、鸡内金、黄连、香橼、佛手、杭芍药、白及、旋覆花、枳壳、炙甘草等。每日1剂,水煎服,早晚分服。5剂后症状明显好转,继续前治疗方案;再10剂后症状基本消失,改用六君子汤加减调和脾胃,20 d后痊愈,随访1年,至今未再复发。

2 体会

糖尿病胃轻瘫的发病机理目前尚不十分明确,可能与长期高血糖导致神经损伤、胃植物神经功能紊乱胃动力低下有关[2];也可能与长期高血糖导致胰高血糖素过高抑制胃肠蠕动有关[3]。另据报道与pH 的感染也可能有关[4-5]。临床可借助胃肠X线、胃镜、B超、胃电图的检查和血浆胃动素的测定来予以确诊。在治疗上,西医一般采用

口服胃动力药(如胃复安、吗丁啉、西沙比利、莫沙比利等),红霉素小剂量静脉滴注或者手术治疗等,但由于这些药物的副作用和其本身作用的局限性,使得治疗效果并不满意。

糖尿病胃轻瘫属中医“胃痞”的范畴,脾胃乃后天之本,主运化升清,传化水谷,消渴病日久使得脾胃功能受损,脾失健运,胃气上逆而生痞胀。在治疗上,中医药主要采用辨证施治,若肝胃郁热,患者表现为进食困难,胸骨后不适,口渴喜冷饮,烦躁易怒,胃脘部灼热,舌质红,苔黄腻,脉象弦滑或弦数,治以清泻肝胃,方药玉女煎加减;若痰湿中阻,患者表现为胃脘痞满,满闷不适,头晕目眩,胸闷不适,食欲减退,恶心呕吐,身重体倦或咯痰不爽,舌淡红苔浊腻,脉滑或滑数,治以祛湿化痰和中,方用平胃散合二陈汤加减;若肝气郁滞,患者表现为胃脘不适,痞塞满闷,食欲不振,心烦易怒,胸胁胀满,善太息,舌淡苔薄白,脉象弦或弦数,治以疏肝解郁、理气消痞,方用柴胡疏肝散加减;若脾胃气虚,患者表现为胃脘痞塞满闷或隐痛,食后尤甚,食欲减退,喜温喜按,四肢不暖,气短乏力,少气懒言,体倦,大便稀溏,舌淡苔白,脉沉细或无力,治以健脾补益气血,升清降浊为主,方用补中益气汤加减;若肝胃阴虚,患者表现为胃脘痞满,灼热嘈杂,口燥咽干,大便干燥,舌红少津,苔少或花剥苔,脉弦细而数,治以养阴益胃、滋养肝肾,方用沙参麦冬汤加减;若肾精亏虚,患者表现为纳差,食少便溏,腰膝酸软,肢冷,少气懒言,头晕耳鸣,舌淡苔白,脉沉细无力,治以补益肾精,方用右归饮加减。采用中医辨证施治的方法治疗糖尿病胃轻瘫得到了较好的疗效,尤其

糖尿病胃轻瘫的药物治疗

糖尿病胃轻瘫的药物治疗 *导读:糖尿病胃轻瘫是糖尿病人的常见并发症,能引起厌食、恶心、早饱、呕吐、腹胀等症状,并导致不可预测的血糖波动而加速病情恶化,故对糖尿病胃轻瘫的治疗应予以足够重视。…… 糖尿病胃轻瘫是糖尿病人的常见并发症,能引起厌食、恶心、早饱、呕吐、腹胀等症状,并导致不可预测的血糖波动而加速病情恶化,故对糖尿病胃轻瘫的治疗应予以足够重视。现就国外近期文献关于糖尿病胃轻瘫的药物治疗作一综述。 1胃复安 胃复安是外周及中枢多巴胺抑制剂,可直接刺激胃平滑肌细胞的胆碱能受体,促进神经与肌肉接头处乙酰胆碱的释放,并通过中枢化学感受器抑制呕吐[1,3]。胃复安可启动糖尿病人胃窦Ⅲ相移行运动复合波(MMC),增加胃窦收缩频率及振幅,松弛幽门括约肌,协调胃、十二指肠收缩,加速胃排空;但长期应用作用逐渐减弱[2,4]。用药后的副作用可发生于约20%的病人。主要是神经系统副作用,如嗜睡、忧郁、焦虑及锥体外系症状,也可增加泌乳素释放,致育龄妇女闭经及溢乳,男性女性化。这些副作用是可逆的且与剂量相关。禁忌症包括胃肠梗阻、穿孔、出血、帕金森病及癫痫病史者[1~4]。 2红霉素

红霉素为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在促胃肠道动力方面酷似胃动素的作用,通过与胃动素受体结合,空腹时触发胃窦Ⅲ相MMC,餐后刺激胃窦收缩,增进胃窦、十二指肠的协调作用。 无论对正常人还是糖尿病胃轻瘫患者,红霉素均可促进液体及固体的胃排空,缓解患者症状。作用与剂量相关,低剂量的红霉素(40mg,iv)即可诱发胃窦Ⅲ相MMC,高剂量(200mg,iv)可延长胃窦强烈的蠕动性收缩期。静脉或口服给药均有作用,较胃复安更有效。应用后观察,血浆胃动素没有增加[5,6]。用于胃轻瘫的治疗,红霉素使用剂量较小,副作用发生较少而轻微,主要是胃肠道反应,如恶心、呕吐、腹痛等,患者一般均可耐受[1,4]。3多潘立酮 多潘立酮是外周多巴胺受体阻滞剂,直接作用于胃肠道,通过阻断多巴胺D1受体促进胃肠道平滑肌活性,阻断多巴胺D2受体促进乙酰胆碱释放。 对正常人和糖尿病患者研究显示,多潘立酮增强胃蠕动,改善胃窦、幽门、十二指肠运动的协调作用,促进胃排空,改善患者胃肠道症状。严重胃轻瘫患者使用胃复安无效时,改用多潘立酮仍有效,但长期使用其促进胃排空作用能否持续尚未确定。多潘立酮不易通过血脑屏障,不产生神经系统副作用。可能出现口干、头晕、皮疹、腹泻等,也有报道增加泌乳素释放。副作用与剂量相关,减量或停药后消失。多潘立酮静脉使用可引起严重的心律失常,只能口服给药。

糖尿病胃轻瘫的中医药治疗进展(1)(精)

糖尿病胃轻瘫的中医药治疗进展(1) 【关键词】糖尿病并发症;胃肌轻瘫;中药疗法;综述文献糖尿病胃轻瘫(diabetic gastroparesis,DGP)又称糖尿病胃麻痹或糖尿病胃潴留,是指继发于糖尿病基础上因胃自主神经病变引起的以胃动力低下为特点的临床综合征。主要症状为胃脘胀满、食后胀增、早饱、厌食、嗳气、恶心呕吐、吞酸等,为糖尿病常见的慢性并发症之一。DGP属中医学痞满、呕吐范畴。自1958年Kassander首次提出DGP概念以来,DGP患者的数量随着糖尿病发病率的上升而增多,大约50%以上糖尿病患者伴有DGP。由于其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目前仍缺乏理想的治疗药物。近年来,中医药在治疗DGP方面显示出一定的优势,取得了较好疗效,现将有关文献综述如下。 1 发病机制 1.1 神经损伤 DGP的发病机制目前尚不十分清楚。一般认为,DGP是由于迷走神经受到损害的结果。有学者观察到,糖尿病的胃排空延缓与糖尿病病程及眼、肾、神经损害密切相关,推测糖尿病患者的胃排空延缓可能与迷走神经、肌间神经受累有关。 1.2 高血糖近年研究证实,空腹血糖与餐后血糖升高有碍胃运动,高血糖使胃排空延迟,抑制排空程度与血糖水平有关。陆广华等[3]观察76例血糖控制不良的糖尿病患者,有61.8%存在胃排空延迟,而控制较好的31例糖尿病患者却无1例胃排空延迟,说明胃排空延迟确与高血糖有关。 1.3 其他胃肠激素及其它激素对胃肠运动有广泛的调节作用。陈建等[4]发 现,DGP患者的空腹血浆生长抑素和血管活性物质均有提高,且与胃半排空时间呈正相关。这2种激素均可抑制胃肠运动,是胃排空迟缓的原因之一。另外,幽门螺杆菌(Hp)与DGP的发生也有一定的关系。张春芳等[5]检测197例DGP患者Hp感染率为78.8%,显著高于正常人群(P<0.01),而203例没有DGP的糖尿病患者的感染率为46.3%,与正常人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赵丽娟[6]检测182例糖尿病DGP患者Hp感染率为78.6%,与正常人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显著高于正常人群;而188例未合并DGP的糖尿病患者Hp感染率为46.2%,与正常人群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糖尿病患者Hp感染可能与合并DGP有关。 2 辨证论治DGP患者由于个体差异大、病程长短不一,并且往往合并多种并发症,故表现出不同的证型。而且,不同的学者对DGP的证型分类也存在着不同的观点。如赵焕香[7]将DGP分4型论治,即脾虚食滞型、脾虚气滞型、脾虚湿困型、脾虚气弱型,以醒脾运脾为治疗原则治疗DGP 79例。基本方:佩兰、苍术、木瓜、党参、白术、茯苓、甘草、陈皮、砂仁、焦山楂、焦麦芽、焦神曲。加减:食滞者加莱菔子、鸡内金、槟榔;气滞加木香、香附、佛手;湿重加藿香、厚朴花;气虚甚加人参、黄芪、山药。对照组33例予普瑞博斯,每次10 mg,每日3次口服。2组均10日为1个疗程,2~3个疗程后统计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9.9%,对照组总有效率90.9%,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黄福斌等[8]辨证治疗DGP 42例。肝胃不和型,治宜疏肝和胃,药物组成:柴胡、枳壳、苏叶、木香、青皮、佛手、茯苓、白芍药、焦三仙、砂仁、甘草;痰湿中阻型,治宜化痰和中,药物组成:苍术、白术、厚朴、半夏、陈皮、藿香、佩兰、茯苓、竹茹、莱菔子、砂仁;胃中积热型,治宜清热通腑,药物组成:黄连、大黄、枳实、槟榔、石膏、知母、玄参、生地黄、鸡内金;胃阴不足型,治宜养阴益胃,药物组成:北沙参、麦门冬、生地黄、山药、天花粉、石斛、葛根、鸡内金、山楂、白芍药、佛手、绿萼梅、甘草;脾胃气虚型,治宜健脾和

辨证治疗糖尿病胃轻瘫临床应用举隅

辨证治疗糖尿病胃轻瘫临床应用举隅 【关键词】糖尿病胃轻瘫;玉女煎;平胃散;柴胡疏肝散;补中益气汤;沙参麦冬汤;右归饮 1 典型病例 袁某,女,61岁。患2型糖尿病十余年,一直口服降糖药二甲双胍、格列美脲治疗,空腹血糖在6.9 mmol~12.1 mmol之间,餐后2 h血糖8.7 mmol~15.6 mmol之间波动。两年前患者出现不明原因的早饱,上腹部憋胀,食后尤甚,纳差,乏力等表现,先后服用胃复安、吗丁啉、莫沙比利等药物治疗数月,效果不甚明显,反复发作。刻诊患者纳差,早饱,上腹饱胀,体倦乏力,两胁不适,心烦易怒,形体消瘦,善太息,面色少华,脉弦细,苔薄腻。辨证为脾胃虚弱,肝气不舒,治以健脾益胃、理气解郁,药物组成:炙黄芪、太子参、丹参、葛根、云苓、白术、山药、鸡内金、黄连、香橼、佛手、杭芍药、白及、旋覆花、枳壳、炙甘草等。每日1剂,水煎服,早晚分服。5剂后症状明显好转,继续前治疗方案;再10剂后症状基本消失,改用六君子汤加减调和脾胃,20 d后痊愈,随访1年,至今未再复发。 2 体会 糖尿病胃轻瘫的发病机理目前尚不十分明确,可能与长期高血糖导致神经损伤、胃植物神经功能紊乱胃动力低下有关[2];也可能与长期高血糖导致胰高血糖素过高抑制胃肠蠕动有关[3]。另据报道与pH 的感染也可能有关[4-5]。临床可借助胃肠X线、胃镜、B超、胃电图的检查和血浆胃动素的测定来予以确诊。在治疗上,西医一般采用

口服胃动力药(如胃复安、吗丁啉、西沙比利、莫沙比利等),红霉素小剂量静脉滴注或者手术治疗等,但由于这些药物的副作用和其本身作用的局限性,使得治疗效果并不满意。 糖尿病胃轻瘫属中医“胃痞”的范畴,脾胃乃后天之本,主运化升清,传化水谷,消渴病日久使得脾胃功能受损,脾失健运,胃气上逆而生痞胀。在治疗上,中医药主要采用辨证施治,若肝胃郁热,患者表现为进食困难,胸骨后不适,口渴喜冷饮,烦躁易怒,胃脘部灼热,舌质红,苔黄腻,脉象弦滑或弦数,治以清泻肝胃,方药玉女煎加减;若痰湿中阻,患者表现为胃脘痞满,满闷不适,头晕目眩,胸闷不适,食欲减退,恶心呕吐,身重体倦或咯痰不爽,舌淡红苔浊腻,脉滑或滑数,治以祛湿化痰和中,方用平胃散合二陈汤加减;若肝气郁滞,患者表现为胃脘不适,痞塞满闷,食欲不振,心烦易怒,胸胁胀满,善太息,舌淡苔薄白,脉象弦或弦数,治以疏肝解郁、理气消痞,方用柴胡疏肝散加减;若脾胃气虚,患者表现为胃脘痞塞满闷或隐痛,食后尤甚,食欲减退,喜温喜按,四肢不暖,气短乏力,少气懒言,体倦,大便稀溏,舌淡苔白,脉沉细或无力,治以健脾补益气血,升清降浊为主,方用补中益气汤加减;若肝胃阴虚,患者表现为胃脘痞满,灼热嘈杂,口燥咽干,大便干燥,舌红少津,苔少或花剥苔,脉弦细而数,治以养阴益胃、滋养肝肾,方用沙参麦冬汤加减;若肾精亏虚,患者表现为纳差,食少便溏,腰膝酸软,肢冷,少气懒言,头晕耳鸣,舌淡苔白,脉沉细无力,治以补益肾精,方用右归饮加减。采用中医辨证施治的方法治疗糖尿病胃轻瘫得到了较好的疗效,尤其

糖尿病胃轻瘫中医药治疗现况

2012年第1期 兼顾血尿酸水平,正常者使用一段时间应该监测肾功,异常者应尽量避免使用,特别是塞嗪类利尿剂完全可以避免使用由其它类型利尿剂替代。 高尿酸血症的治疗包括生活方式的改变和药物治疗,健康生活方式包括健康饮食、 戒烟、坚持运动和控制体重,使BMI<24,健康饮食包括,禁啤酒和白酒,红酒适量(<150ml/日),心衰未纠正者不建议饮用红酒,饮食应以低嘌呤食物为主,严格控制肉类、海鲜和动物内脏类食物的摄入,深海鱼、虾、海参、豆类含有一定量嘌呤,可适量食用,各种谷物、高纤维蔬菜、低糖富含维生C 的水果、低脂牛奶、低脂酸奶、鸡蛋等含嘌呤最少,应多进食;多饮水可以促进尿酸排出,但心衰为控制之前不宜大量饮水;对 伴有高尿酸血症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给予别嘌醇治疗,研究发现别嘌醇可改善患者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其机制与别嘌醇减少尿酸生成、抑制氧化应激有关,大剂量(300mg/日以上)别嘌醇治疗4年以上,可以将高尿酸心衰患者的住院率和病死率降至正常尿酸浓度患者的水平,安全性良好,而小剂量(300mg/日以下)别嘌醇使用4年却使死亡风险增加104%。提示别嘌醇治疗可能使心力衰竭患者获益,并强调降尿酸治疗达标值:血尿酸<357umol/L 。 总之,尿酸作为人体代谢产物之一,只要产生和排泄基本保持动态平衡将不会造成机体损害,任何原因导致的高尿酸血症 均可对人体造成一系列复杂的病理损害,需要我们重视和探索。 中图分类号:R587.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6-0979(2012)01-0091-02 糖尿病胃轻瘫的中医药治疗现况 王 华* 关键词:糖尿病;胃轻瘫;中医药治疗 *江苏江阴市中医院(214400) 2011年10月29日收稿 糖尿病性胃轻瘫(DGP)是糖尿病常见并发症之一。临床 上50%~76%的糖尿病患者存在胃轻瘫,以胃排空延缓或障碍为主要病理特征,主要表现为上腹饱胀、厌食、嗳气、恶心、呕吐或伴胃痛、上腹烧灼感等一系列证候群,严重影响患者食物、药物的吸收以及血糖的控制,导致病情恶化。中医药治疗DGP 疗效显著,现就相关内容进行综合总结。1 发病机制 糖尿病性胃轻瘫属中医学“痞满”、“胃缓”、“呕吐”、“积滞”范畴。《丹溪心法》曰:“有中气虚弱,不能运化精微为痞者;有饮食痰饮不能施化为痞者。”何海波[1] 认为该病主要由于消渴日久耗 伤脾胃,运化无力,食积于中焦,气机不利所致;或病久入络,瘀血阻络,气滞血瘀所致。周金香等[2]认为该病辩证属本虚标实,其本为脾气虚弱;标为气滞、湿浊、食积、痰阻、血瘀。综上所述,糖尿病胃轻瘫的基本病机是脾虚失运,病机特点是本虚标实,本虚是脾虚,标实为气滞、痰凝、血瘀。2 治 疗 2.1辨证论治:DGP 患者由于个体差异、病程长短及并发症的不同,表现出不同的证型。学者对DGP 的证型分类也存在着不同的观点。赵焕香[3]将DGP 分4型论治:①脾虚食滞型,②脾虚气滞型,③脾虚湿困型,④脾虚气弱型。以醒脾运脾为治疗原则,自拟方(佩兰、苍术、木瓜、党参、白术、茯苓、甘草、陈皮、砂仁、焦山楂、焦麦芽、焦神曲)为基本方。刘香红[4]将其分为:①肝胃气滞型,治宜疏肝理气,和胃降逆;②痰湿内阻型,治宜祛湿化痰,宣通气机;③脾胃虚弱型,治宜补气健脾,升清降浊。 综观众多文献,目前DGP 的辨证分型以脾胃气虚型、胃阴亏虚型、肝气犯胃型及痰湿中阻型出现的最多。总之,只有找出辨证要点,才能揭示DGP 的本质和相关病机,更好的指导临床。2.2专方专药 2.2.1经方研究:范恒等[5]用柴胡疏肝散加减方治疗DGP 肝气郁结证24例,药用:柴胡、香附、枳实、赤芍药、川芎、陈皮、黄芪;并 与西沙比利治疗20例对照;治疗组有效率为83.3%,且两组治疗后餐后2h 血糖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0.05)。柴胡舒肝散出自 《医学统旨》,以大队辛散入肝理气之药为主,佐以养血柔肝、活血通脉、和胃降逆之品,为疏肝理气解郁之良方。周旭生[6]用半夏泻心汤加味以益气补中,泄热散结,治疗DGP 肝胃不和证48例,并与吗丁啉治疗24例对照,治疗组有效率为89.6%,且两组治疗后餐后2h 血糖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 <0.05)。半夏泻心汤出自《伤寒论》,方中半夏降逆止呕;黄芩、黄连苦寒泄热;干姜配和半夏辛温散寒,共同组成辛开苦降、寒温互用之剂,从而达到恢复中焦升降、消除痞满之目的。 2.2.2单验方研究:衡先培等[7]用胜红丸加减方(法半夏、陈皮、枳壳、莱菔子、三棱、竹茹、鸡内金)以降浊破瘀,治疗DGP37例,并与西沙比利治疗36例对照,两组有效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 <0.001) 。沈玉明[8]用胃舒康口服液(党参、炒白术、姜半夏、广木香、 炒枳壳、甘松、莪术、蒲公英、麦冬、山楂)以健脾和胃,化湿祛瘀,理气消食化痰,治疗DGP41例,并与西沙比利治疗30例对照,治疗总有效率为97.56%。 2.3针灸治疗:成秀梅等[9]用取穴针灸治疗DGP36例,辨证为脾胃虚弱、脾肾虚寒型、肝气犯胃、胃阴不足型。脾胃虚弱、脾肾虚寒型:取足三里、中脘、脾俞、章门、肾俞,施以针补艾灸,若虚寒之象明显,配合灸命门、关元。肝气犯胃、胃阴不足型:取足三里、中脘、胃俞、肝俞、三阴交、阳陵泉、期门,施以平补平泻法,治疗总有效率97.2%。徐爱萍[10]用西药吗丁啉片或西沙必利配合脐疗及针灸治疗,脐疗用半夏、厚朴、白芥子、肉桂、吴茱萸、白胡椒、莱菔子共研细末,以姜汁调糊敷于脐部,敷纱布固定。针灸主穴:中脘、天枢、内关、足三里。配穴:肝胃不和配太冲;痰湿中阻配丰隆;胃火炽盛配内庭;胃阴不足配三阴交;脾胃气虚配公孙,治疗总有效率96.66%。针灸治疗糖尿病胃轻瘫具有一定的临床疗效,结合中医药治疗,能够起到相辅相成的作用,临床可以作为综合治疗中的辅助治疗,能够一定程度上缓解临床症状,获得疗效。3 小 结 糖尿病胃轻瘫主要表现为无机械梗阻存在的胃动力障碍和91

糖尿病胃轻瘫的中西医治疗进展

糖尿病胃轻瘫的中西医治疗进展 发表时间:2010-11-02T14:56:40.233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0年第29期供稿作者:张忠勇祁月英苏秀海王晓蕴[导读] 治疗组显效率为47.12 %,总有效率为 88.19 %,对照组显效率为27.18 %,总有效率为 66.17 %。张忠勇祁月英苏秀海王晓蕴(河北省沧州中西医结合医院河北沧州 061001) 【中图分类号】R2-03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5085 (2010)29-0344-01 糖尿病胃轻瘫(disbetic gastroparesis,DGP)是糖尿病常见的消化道慢性并发症,与自主神经及内在神经病变、胃肠道运动、胃肠激素异常、幽门螺旋杆菌感染以及Cajal间质细胞数目减少等因素有关,是继发于糖尿病基础上的以胃动力低下为特点的临床症候群,其特征是在没有胃机械性梗阻的情况下出现胃排空延迟[1]。临床上可见厌食、恶心、早饱、呕吐、腹胀等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导致不可预测的血糖波动,加速病情恶化。 治疗DGP主要是控制代谢、调整膳食、运用改善胃动力或促进胃排空的药物及胃电起搏治疗和手术治疗等。近年中医药在治疗DGP方面显示出一定优势,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综述如下: 1 单纯使用中药 黄亚华等[2]以升降散(杨栗山《伤寒温疫条辨》方,药取僵蚕、蝉蜕、姜黄、大黄、米酒、蜂蜜)治疗DGP,发现能明显改善胃排空时间和胃窦收缩频率,且能减轻疼痛、腹胀、早饱、恶心、呕吐症状。徐涟等[3]将DGP分3型论治:湿热中阻型,治以清热化湿,和胃降浊,方用黄芩滑石汤加味;脾胃气虚型,治以健脾益气,行气升清,方用七味白术散加味;胃阴亏虚型,治以滋阴养胃,醒脾和中,方用麦门冬汤加味。治疗93例,总有效率为89.2%。高志扬将DGP分为4型论治,脾胃气虚:治宜健脾运脾、升清益气,以参苓白术散化裁;气阴两虚型:治宜益气养胃、生津和中,以生脉散合麦门冬汤化裁;痰湿中阻型:治宜实脾祛痰、除湿降逆,方用白术散合小半夏汤化裁;气机郁滞型:以扶脾疏肝、理气和胃为治,选用小柴胡汤合痛泻要方化裁。 2 单纯西药治疗 从丹宇等以吗叮啉治疗DGP患者共50例,显效25例,有效14例,无效11例,总有效率78%。詹奇等将68例DGP患者随机分成两组, 38例DGP患者给予莫沙比利和吗叮啉联合治疗,30例单纯给予莫沙比利治疗,两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4.7%(36/38)和73.3%(22/30)。从莉萍等将102例DGP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52例,给予注射用红霉素静脉应用及多虑平片口服;对照组50 例,给予多潘立酮片口服,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0.77%,对照组为68.0%。芮铭安等以34例DGP患者服用马来酸替加色罗(泽马可)为治疗组;另34例为对照组,口服多潘立酮;结果两组治疗后消化不良症状均有显著改善,但替加色罗组在改善全腹胀满、便秘症状及改善焦虑、抑郁情绪方面效果更佳。 3 中西药结合治疗 杨怀新等把治疗组99例按中医辨证法分为脾胃虚弱、胃阴不足、肝气犯胃3型,脾胃虚弱型口服中药补中益气汤加减;肝气犯胃型口服柴胡疏肝散加减;胃阴不足型口服益胃汤加减,3型均加服莫沙必利片;对照组96例单用莫沙必利治疗;结果两组在症状及胃排空时间改善方面差异均有显著性,治疗组优于对照组。武翠凡等采用西药常规治疗和经典方越鞠丸加减(香附、苍术、川芎等)治疗本病80例,并设单用西药治疗对照组76例,治疗组总有效率97.5%,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颜学洁等将72例DGP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6例口服莫沙比利加六味能消胶囊,对照组36例口服莫沙比利治疗,治疗组显效率为47.12 %,总有效率为 88.19 %,对照组显效率为27.18 %,总有效率为 66.17 %。 4 其它治疗 莫睿等采用内关、中脘、足三里、公孙穴针刺治疗DGP41例,总有效率为90.2%。于凤泉等以低能量氦—氖激光照射足三里治疗糖尿病胃轻瘫30例,显效16例(53.0%), 有效12例(40.0%), 无效2例(7.0%), 总有效率93.0%;低能量氦—氖激光足三里穴位照射能明显提高胃动素和胃液体排空功能, 并有降低空腹血糖作用, 因而从基本上提高了胃动力。张绍刚等以电子药丸治疗2型糖尿病胃轻瘫20例,显效6例, 有效8例, 无效6例, 总有效率70.0%。陈熙等采用WCH型胃肠起搏仪对具有胃动力障碍的患者和DGP进行胃起搏治疗,认为采用适宜的起搏参数从体表输入起搏信号,可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部分胃电参数,提高胃排空功能。 5 展望 目前, 治疗DGP 的药物及方法不少, 但并不能使所有患者的症状都得到缓解。因此,在今后的研究治疗中应力求寻找中医辨证与西医辨病的最佳结合位点,使二者有机结合,互为补充,既能缓解症状,又能祛除病因以期为治疗DGP提供有效的治疗方法。参考文献 [1] Mecheal Camilleri MD.糖尿病性胃轻瘫[N].中国医学论坛报,2007-3-1(D1-D4). [2]黄亚华,吴敏.升降散在糖尿病胃轻瘫中的运用[J] .四川中医,2003, 21(12): 91. [3]徐涟,易小玲.辨证论治糖尿病性胃轻瘫93例[J].中国中西医结合消化杂志,2002,10(4):236-237.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