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中国军队名称演变

中国军队名称演变

中国军队名称演变
中国军队名称演变

资料:中国军队称谓的历史演变

工农红军军旗

中国人民解放军

中国人民解放军名称诞生于1927年8月1日,诞生以来曾先后使用过国民革命军第二方面军、中国工农革命军、中国工农红军、八路军、新四军和中国人

民解放军等名称。

从中国工农革命军到中国工农红军

1927年8月1日,根据中共中央的决定,以周恩来为首的中共前敌委员会和贺龙、叶挺、朱德、刘伯承等领导下的北伐军两万余人,在江西南昌举行了武装起义。1927年9月9日,毛泽东同志在湖南、江西边界地区,领导农民、工人和革命士兵举行了秋收起义。参加起义的主力部队编成“中国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这是我党第一次公开打出“工农革命军”的旗帜。

1928年5月25日,中共中央发出第51号通报,规定各地工农革命军一律改称“中国工农红军”(简称红军)。1928年6月起,各革命根据地的工农革命军及其他工农武装开始陆续改称红军。1930年8月至1936年7月,红军又先后编成了红一、红四、红二方面军。1933年5月,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决定,组织中国工农红军总部,任命朱德为中国工农红军总司令,周恩来为中国工农红军总政治委员。

从中国工农红军到八路军、新四军

1937年“七七事变”后,根据党的洛川会议和我党同国民党达成的协议,于1937年8月将红军主力部队改名为国民革命第八路军,简称“八路军”。

1937年10月,根据国共两党协议,红军主力长征后,留在湖南、江西、福建、广东、浙江、湖北、河南和安徽8省15个地区的红军游击队,于1938年1月6日改编为中国国民革命军新编第四军,简称“新四军”。叶挺为军长,项英为副军长。

从八路军、新四军到中国人民解放军

1946年6月,国民党公开撕毁国共两党签定的《停战协定》,悍然大举进攻中原解放区,内战全面爆发。各解放区军民奋起自卫,人民解放战争全面展开。由于战略任务发生了根本变化,从1946年9月中旬起,我军正式改称“中国人民解放军”,朱德和彭德怀分别任正副总司令。从此,我军一直称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由于当时战事繁忙,各部队改称的时间不一,直到1947年年底才全部改完。

2020高考语文毕业班第二次诊断性检测

2020高考语文毕业班第二次诊断性检测 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籍号填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 2.答选择题时,必须使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 3.答非选择题时,必须使用0. 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答案书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 4.所有题目必须在答题卡上作答,在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5.考试结束后,只将答题卡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宋以前的中国和宋以后的中国有一个不同,那就是从“贵族一士族”社会,变成了平民社会。 在宋代以前,虽然中国人经常抱怨“王侯将相,宁有种乎",但事实是确实贵族有种。高门大户往往能传递几百年,底层百姓也永远安于被剥削的命运。除了起兵造反,或者疆场立功,一个人很难突破玻璃天花板,从底层社会爬到上层社会。直至唐代,门阀观念的影响仍然十分严重。而到了宋代,这一切变了。“贫富无定势"“富儿更替做"(宋代谚语)。下层社会的人也可以通过个人奋斗,在短时期内改变自己的命运,即所谓“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火箭式升入最高层,“骤得富贵"。 富家大族的传递因此变得极为困难,更为常见的情况是“富不过三代"“朝廷无世臣无百年之家”。阶层之间不再有明显界限。郑樵说:“自五季以来,取士不问家世,婚姻不问阀阅,故其书散佚而其学不传。"(《通志-氏族略》)下层文化和上层文化开始融合,开创了中国文化的新境界。 这一切发生的第一个原因,是从中唐到五代一百多年的战乱,使得整个社会天翻地覆,那些从汉代传到唐代的相沿几百年的世家大族在这个空前的乱世中,终于被毁灭了。特别是五代的极度混乱,如同一个炒锅一样,将社会各个阶层颠簸出原来的轨道,上下颠倒,贫富易位。无数个积累了几百年建起的藏书楼被一把火烧掉,相守了无数世代的大家族分崩离析,原来养尊处优的士族们或死或逃或成为乞丐奴仆,士族阶层连同他们创造的士族文化在整体上被毁灭了,社会成了一锅原子粥。 第二个更主要的原因,就是科举制的成熟。虽然科举发明于隋,实行于唐,但科举在隋唐两代都没能成为入仕的最主要途径。况且隋唐两代教育并不普及,只有上层社会才能获得较好的教育环境,因此中举者也都是士族,因此,唐代基本还是一个半世袭的士族社会。 而到了宋代,科举制才真正成为入仕的最主要渠道。宋朝皇帝们的制度设计,是使全社会通过文字而不是刀枪进行竞争。要做到这一点,就需要将其他功名利禄之途关闭,只留下科举这一扇门。他们不仅废除了唐代由当朝显贵公荐举人的惯例,而且打破了唐代科举考试的门第限制,让所有人都能走进考场。在宋代,只要不是残疾之人,皆可应举,甚至以屠牛为业者,也能赴试。对于那些拿不起路费的穷人家孩子,国家还给他们应试补贴。 从上古到中古,中国社会的方方面面一直是由国家严格控制的,即使是最开明的唐代也是如此。然而有唐到宋,国家对民众生活的控制显著松弛,宋太祖于乾德三年颁布诏令废除夜禁,里坊制也名存实亡。宋代城镇里面基本可以随处开设商铺,因此出现了现代意义上的商业街,小商贩也可在各处叫卖,城市景观较以前大变。《清明上河图》就是里坊制消亡以后城市面貌的反映。 这些现象都显示,从唐到宋,中国社会出现了一个巨大的进步:由等级森严、阶层固化的不自由的社会,

改革开放三十周年来军队变化感悟体会

改革开放三十周年来军队变化感悟体会 20XX年10月24日,随着一声巨响嫦娥一号卫星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发射成功,初入军营的我十分荣幸地见证了这一重要历史性时刻,欣喜之间突然电话铃响起,是父亲的电话,然而接通之后,话筒里却传来另一个久违的声音,稍事迟疑之后,我不禁脱口而出:“幺爷爷。”“你们真了不起,你是我们家的骄傲!”颤抖的声音中渗显露出他那与生俱来的刚毅。 幺爷爷,父亲的姨爹,一个规范的蒙古汉子。六十年前在那场波澜壮阔的解放战争中,年仅十六岁的他骑着自己心爱的战马随着南下的队伍从蒙古草原一直打到了川西高原。父亲告诉我,他是一名优秀的骑兵,曾经在大凉山区追歼胡宗南残匪的战斗中,单枪匹马一人抓获了五个俘虏。后来在进军西藏的途中由于受伤而不得不告别心爱的战马,然而天性好强的他又一次征服当时部队其实不多见的“洋马儿”,成为一名优秀的汽车兵。 父亲告诉我幺爷爷是他儿时的偶像,也正是在他的影响下父亲走进了军营。三十年前在交通闭塞的川西高原当一名长途货车驾驶员无疑是最受人青睐工作,然而父亲却决然放弃了这个难得的时机,来到遥远的省城成都当上一名炮兵。二十多年前在那场南国边境自卫还击作战中,作为炮兵班长的父亲曾指挥一门迫击炮单发命中敌军指挥所而立下战功。 听爷爷和父亲的故事是我儿时最愉悦的记忆,从小便想往部队,于是

在后来高考中我填报了国防科大,五年之后,我来到了爷爷当年曾经战斗过地方,并成为了一名航天兵,成为了家族行列中第三代军人。正当我沉醉于对往日回忆之时,猛然发现电话那端已经换作父亲的声音,父亲告诉我他和幺爷爷下周要来西昌。 一周之后,在山沟里的一个小火车站上,我见到了两个走过硝烟和战火的老军人,此时他们都已经离开部队,而我则刚刚踏入军营。 站在卫星发射场,望着发射塔架,年龄之差逾越了半个世纪的三代军人回想着过去,也展望着将来。我和父亲都看着幺爷爷,他始终缄默不语,微睁的眼睛一直都盯着塔架。好半天才谈谈地说了一句:“六十年了,一切都变了”。父亲接着对我说:“将来是属于你们的,我们的时代已经成为过去。” 幺爷爷和父亲的话让我的思绪再一次活泼起来。 六十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军队的相貌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三代军人的三个不同梦想即是最有力的见证。六十年前爷爷实现了自己的梦想成为一名骑兵,三十年前父亲实现了自己的梦想成为一名炮兵,而今天我实现了自己的梦想成为一名航天兵。 在爷爷的时代,一人一匹马,横刀立马驰骋疆场,在父亲的时代,八人一门炮,隔山打牛威震一方,在我的时代,万人一杆枪,角逐太空决胜千里。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骑兵、炮兵、航天兵,三代军人的三段不同经历在我军开展强盛的历史长河中标定了三个不同的坐标。 作为新时期的中国军人,我清醒地知道现代战争的相貌已是今非昔比,

论述类文本张宏杰《中国国民性演变历程平民的盛世宋代》阅读练习及答案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宋以前的中国和宋以后的中国有一个不同,那就是从“贵族—士族”社会,变成了平民社会。 在宋代以前,虽然中国人经常抱怨“王侯将相,宁有种乎”,但事实是确实贵族有种。高门大户往往能传递几百年,底层百姓也永远安于被剥削的命运。除了起兵造反,或者疆场立功,一个人很难突破玻璃天花板,从底层社会爬到上层社会。直至唐代,门阀观念的影响仍然十分严重。而到了宋代,这一切变了。“贫富无定势”“富儿更替做”(宋代谚语)。下层社会的人也可以通过个人奋斗,在短时期内改变自己的命运,即所谓“朝为田含郎,暮登天子堂”,火箭式升入最高层,“骤得富贵”。 富家大族的传递因此变得极为困难,更为常见的情况是“富不过三代”“朝廷无世臣无百年之家”。阶层之间不再有明显界限。郑樵说:“自五季以来,取士不问家世,婚姻不问阀阅,故其书散佚而其学不传。”《通志·氏族略》)下层文化和上层文化开始融合,开创了中国文化的新境界。 这一切发生的第一个原因,是从中唐到五代一百多年的战乱,使得整个社会天翻地覆,那些从汉代传到唐代的相沿几百年的世家大族在这个空前的乱世中,终于被毁灭了。特别是五代的极度混乱,如同一个炒锅一样,将社会各个阶层颠簸出原来的轨道,上下颠倒,贫富易位。无数个积累了几百年建起的藏书楼被一把火烧掉,相守了无数世代的大家族分崩离析,原来养尊处优的士族们或死或逃或成为乞丐奴仆,士族阶层连同他们创造的士族文化在整体上被毁灭了,社会成了一锅原子粥。 第二个更主要的原因,就是科举制的成熟。虽然科举发明于隋,实行于唐,但科举在隋唐两代都没能成为入仕的最主要途径。况且隋唐两代教育并不普及,只有上层社会才能获得较好的教育环境,因此中举者也都是士族,因此,唐代基本还是一个半世袭的士族社会。 而到了宋代,科举制才真正成为入仕的最主要渠道。宋朝皇帝们的制度设计,是使全社会通过文字而不是刀枪进行竞争。要做到这一点,就需要将其他功名利禄之途关闭,只留下科举这一扇门。他们不仅废除了唐代由当朝显贵公荐举人的惯例,而且打破了唐代科举考试的门第限制,让所有人都能走进考场。在宋代,只要不是残疾之人,皆可应举,甚至以屠牛为业者,也能赴试。对于那些拿不起路费的穷人家孩子,国家还给他们应试补贴。 从上古到中古,中国社会的方方面面一直是由国家严格控制的,即使是最开明的唐代也是如此。然而由唐到宋,国家对民众生活的控制显著松弛,宋太祖于乾德三年颁布诏令废除夜禁,里坊制也名存实亡。宋代城镇里面基本可以随处开设商铺,因此出现了现代意义上的商业街,小商贩也可在各处叫卖,城市景观较以前大变。《清明上河图》就是里坊制消亡以后城市面貌的反映。 这些现象都显示,从唐到宋,中国社会出现了一个巨大的进步:由等级森严、阶层固化的不自由的社会,向一个更自由、更平等因而也更合理的社会转变。(选编自张宏杰《中国国民性演变历程·平民的盛世:宋代》) 1.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宋代以前的老百姓想要进入上层社会,只能选择起兵造反或是疆场立功的道路。

中国不同时期军队称呼

中国不同时期军队称呼 中国工农红军 中国工农红军是中国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 党领导的人民军队。简称“红军”。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前 身。1928年5月25日,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决定, 全国各地工农革命军正式定名为红军。1930年后,又逐 渐改称中国工农红军。在国共内战时期,中国工农红军 不断发展壮大,先后组成了第一方面军(曾经称中央红 军)、第四方面军、第二方面军和西北红军等红军部队,建立了中央革命根据地和湘鄂西、鄂豫皖、琼崖、闽浙赣、湘鄂赣、湘赣、左右江、川陕、陕甘、湘鄂川黔等革命根据地,连续粉碎了国民党军多次“围剿”和“清剿”。 全国红军发展到最多时达到约30万人。由于王明“左”倾错误的战略指导,中央红军未能打破国民党军的第五次“围剿”,被迫于1934年10月撤离中央革命根据地,进行长征。在长征中,红军粉碎了国民党军的围追堵截,战胜了无数艰难险阻,于1935年9月、10月和1936年10月先后到达陕甘革命根据地和甘肃南部地区会师。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根据中共中央同国民党政府达成的协议,主力红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简称八路军);在江西、福建、浙江、广东、湖南、湖北、河南、安徽8省13个地区坚持斗争的红军和游击队改编为国民革命军陆军新编第四军(简称新四军)。 八路军 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简称为八路军,中国 人民解放军的前身之一。1937年8月22日,国 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正式宣布由原西北主力红军, 即中国工农红军一、二、四方面军改编而成“国 民革命第八路军”,朱德、彭德怀任正、副总指 挥。1937年9月11日,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按 全国陆海空军战斗序列(把各“路军”改编为 “集团军”),并下达命令:将八路军改称国民革命军第十八集团军,八路军总部改称第十八集团军总司令部。朱德改任总司令,彭德怀改任副总司令。9月14日,朱德、彭德怀发布八路军改为第十八集团军的通令。但此后仍习惯称 为“八路军”。新四军 中国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坚持华中抗战 的人民军队。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中国共产党与国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期中检测试卷 (含答案)

八年级历史上册期中检测试题 (全卷共100分,考试时间60分钟) 一、选择题:(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意。每题2分,共60分) 1.英国人安德鲁?翰德森说:“中国的禁烟运动给了我们一个战争机会,可以使我们乘战胜之余威,提出我们的条件。”对这句话最准确的理解是() A.禁烟运动是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 B.禁烟运动损害了英国商人的利益,英国想报复 C.英国发动战争是为了保护鸦片走私 D.英国以禁烟运动为借口发动战争,借机用武力打开中国市场 2.1860年,火烧圆明园的罪魁祸首是 A.英国军队 B.英法联军 C.美英联军 D.八国联军 3.太平天国运动持续14年,严重动摇了清朝统治。其开始的标志是 A.金田起义 B.永安封王 C.定都天京 D.天京事变 4.“中国的文武制度,事事远出于西人之上,独火器万不能及。”持这种观点的派别是 A.顽固派 B.洋务派 C.维新派 D.革命派 5.面对甲午战争后空前严重的民族危机,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仁人志士掀起了救亡图存的 A.太平天国运动 B.洋务运动 C. 维新变法运动 D.新文化运动 6.它是波澜壮阔的反帝爱国运动,又具有盲目排外的落后性。它是 A.戊戌变法 B. 义和团运动 C. 护国战争 D.新文化运动 7.中国第一个全国规模的、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成立的地点是 A.广州 B.武汉 C.日本东京 D.南京 8.他从甲午中日战争时期就开始从事武装反清斗争,屡败屡起,百折不挠,使民族民主革命成为波涛汹涌的时代潮流。他是 A.秋瑾 B.章炳麟 C.陈天华 D.孙中山 9.“革命,革命,剪掉辫子反朝廷;独立,独立,中国岂是鞑子的!”材料反映的是 A.洋务运动 B.辛亥革命 C.二次革命 D.护国战争

我国战国时代的精锐军队名称

中国和世界上一些著名的军队!要有称谓的,带上朝代和将领!如三国时期高顺的“陷阵营”,宋朝岳飞的“背魏军”等! 我国战国时代的精锐军队(从游侠网搜集整理的) 史书记载的战国时代七国四强勇,是战国时代最能战的部队。有兴趣做战国Mod的人看看吧……嘿嘿 1.铁鹰卫士(携盾郎) 所属:秦国 创立者:司马错 个人评价:百战之精英 闻名战绩:横扫东亚(六国、匈奴和百越蛮族) 老秦军时期,铁鹰剑士名闻天下,全军也只有堪堪百余人。司马错做上将军后,在保留铁鹰剑士简拔制的同时,创立了铁鹰锐士制。这铁鹰锐士不单剑术超凡,且要马战步战一样精通,任何兵器到手也都是一样娴熟。秦国变法后的新军在收复河西的大战中横空出世,被天下惊呼为“锐士”。凡能成为铁鹰锐士者,便几乎个个都是无敌勇士!秦国新军二十万,铁鹰锐士却堪堪只有一千六百人,而其中一半都来自曾经的杀神白起千人队,岂非异数? 2.武陵铁骑(胡刀骑士) 所属:赵国 创立者:武陵王 闻名战绩:北击匈奴200里…… 个人评价:传说中的“胡服骑射”是中国第一支精锐骑兵 汉族的人打仗,原来都是用车。将官们乘车,每辆车后跟几十名步兵。车是计算兵力和国力的单位,如所谓“千乘之国”,“万乘之国”,一乘就是一辆兵车。当时的胡人(匈奴)打仗是用骑兵。比较起来,胡人的骑兵比汉人的兵车机动、轻便得多。赵武灵王鉴于这种情况,在赵国也练骑兵,叫赵国人都学骑射,这在巩固国防上有重大的改革意义。可是要学胡人骑马,必须改穿胡人便于骑马的衣服。武灵王叫当时的贵族大臣都改穿胡人的衣服,这就叫“易胡服”而其中精锐则称为胡刀骑士。 3.技击骑士 所属:齐国 创立者:孙膑 闻名战绩:围魏救赵 个人评价:武技高手 齐国最重训练其中以技击骑士为最,分能力敌合则布阵,技击骑士个个弓马娴熟,能征善战。荀子说:“齐人隆技击。其技也,得一首者,则赐锱金。”“技击”即武艺,齐国的士卒个人技艺很高。 4.武卒 所属:魏国 创立者:吴起 个人评价:步战之王者 闻名战绩:大破50万老秦军

军队的发展与改革

军队的发展与改革 2017年是建军九十周年,中国的军队这九十年来的发展是有目共睹,是跨越时代、令人振奋的。一个国家的军队力量的强大,是这个国家发展壮大的必要保障。 一个国家的发展少不了军队这把利剑,一个强大的国家更离不开一支强大军队。在九十年前,南昌城头一声枪响,宣告中国诞生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型人民军队,中国人民解放军一晃便走过了九十年的光辉历程,这九十年来的峥嵘岁月,人民军队高举着党的旗帜,脚踏着祖国的大地,背负着民族的希望,浴血奋战,勇往直前,战胜一切敌人,征服一切困难,为中国人民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建立了不朽的功勋!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在党的指导方针下,中国的军队越来越强大,每当看到军人挺拔的身姿,我都忍不住赞叹,心中充满了骄傲与自豪。在这九十年的军队发展史上,我们可以明白如何去让我们的军队强大起来。 回忆过去,中国军队的强大发展离不开时代的发展。首先,是强大不可撼动的军魂。我们的人民军队之所以战无不胜,就是因为有一股强大的精神力在支撑着我们,不管是建军之初的物资匮乏的艰苦年代,还是蓬勃发展的当今社会,军队的力量,可以说是来源于建军之初就树立起来的强大军魂,这是一股强大的精神支柱,从军队内部强有力地将军队凝结在一起,于是中国军队攻无不克。其次,需要强大的经济实力作为支撑,只有当经济实力上升了,我们才有能力去武装

我们的军队,让军队更先进,更精良,在建军之初,我们的人民军队因为装备弱于敌人,让我们军队的实力大打折扣,也让我们的胜利迟来了些许,在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各个国家也都在努力发展着自己的军队,因此,这是一个不得不考虑的重要因素。还有一个在当今社会强大军队不可忽视的东西——科技的发展,这也是世界各国所强力推崇的,不断用最先进的科学技术武装着自己的军队,我国的军队可以称得上是世界上一支一流的高精尖部队了,有着精良的武器,海陆空三军皆具备。最后一个重要的因素是教育,当代的科技发达,经济繁荣,但是更需要的是能运用这些科技,具备军事才能得军人,古话说得好:事在人为,因此我们有了天时地利,还需要人和,高素质的军人,也是军队强大的关键。 时代在变化,九十年的岁月教会了中国很多,九十年的岁月也让中国的军队成长壮大。不管走到哪里,只要看到中国的军队,心中的自豪感,一定油然而生!中国军队的强大,不是梦!

近代史国民性报告1

对于中国国民性的思考 国民性指国民共有与反复出现的精神特质、性格特点、情感内蕴、价值观念、思 维方式和行为方式等的总和,是一种较为稳定的心理—行为结构。国民性是一国大多 数人的文化心理特征,即在价值体系基础上形成的稳定的性格特征,是国民素质的核 心因素。这是比较官方的解释,但我个人认为解释国民性一句话就可以,就是国民素质。国民性最基本的就是其思想道德素质,或者说国民性与民众的思想道德素质在一 般情况下是通用的。 最近翻阅了张宏杰的《中国国民性演变历程》一书,里面有一句话我看了以后觉 得很有意思。该句如下:“今天中国的所有问题,都可以在历史中找到答案。当今中国是古代中国的延续,我们现在所处的社会,也是由历史塑造的。——张宏杰”。照此 所说,我国现今社会国民性的变化也能够从历史中找到答案。这就为我们对国民性的 思考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角度,那现在就从历史的角度来思考一下我们中国国民性的变化。 国民性并非一成不变的,从春秋到唐宋,再到明清,中国人的性格如同瀑布一样,飞流直下,越来越恶化。春秋时代中国人单纯淳朴;唐代人雄健阳光,有尚武精神; 进入明清之后,流氓气越来越重。而此流变与专制制度的发展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梁启超说:“凡是经过重重内乱的国家是不可能产生纯洁国民性的,内乱会在老百姓 心目中培养起六种倾向:侥幸、残忍、彼此倾轧、虚伪狡诈、冷漠凉薄、苟且”。纵 观我们这泱泱五千年的历史,随着历史车轮的前进,战争的不断进行,各种争斗持续,我们民众的性格变得越来越复杂,侥幸、残忍、彼此倾轧、虚伪狡诈、冷漠凉薄、苟且,这些都是在我们当今社会存在的。 为了更具体的来看待这个问题,在这主要以元明清以来的历史为主,来细致的分 析一下我们国民性的变化。 中国文明的倒退,参考张宏杰《中国国民性演变历程》,我认为是从元朝开始的,宋朝以前中国都是由汉族人统治,中华文明一步一步走向巅峰;而到了元朝,蒙古人 一直比较残暴,靠暴力统治;明朝开国皇帝朱重八先生是农民出身,则是专制集权到 顶峰,他认为凡是威胁到朱家统治的,文人、商人阶级,有目的地进行清除和屠杀, 往往是满门抄斩;到了清朝也是如此,扬州十日屠城,杀死80万人;嘉定三屠,浮尸满河。 清史记载,清朝入关以前,经常跑到关内烧杀抢掠,非常残忍,从东北跑到山东,就是为了抢牲口、抢人,清兵向努尔哈赤汇报时,是把人、马、牛、驴混到一起的, 因为满族人是从奴隶社会直接发展过来的,所以满族大臣喜欢在皇帝面前自称奴才,

中国军队名称演变

资料:中国军队称谓的历史演变 工农红军军旗 中国人民解放军 中国人民解放军名称诞生于1927年8月1日,诞生以来曾先后使用过国民革命军第二方面军、中国工农革命军、中国工农红军、八路军、新四军和中国人

民解放军等名称。 从中国工农革命军到中国工农红军 1927年8月1日,根据中共中央的决定,以周恩来为首的中共前敌委员会和贺龙、叶挺、朱德、刘伯承等领导下的北伐军两万余人,在江西南昌举行了武装起义。1927年9月9日,毛泽东同志在湖南、江西边界地区,领导农民、工人和革命士兵举行了秋收起义。参加起义的主力部队编成“中国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这是我党第一次公开打出“工农革命军”的旗帜。 1928年5月25日,中共中央发出第51号通报,规定各地工农革命军一律改称“中国工农红军”(简称红军)。1928年6月起,各革命根据地的工农革命军及其他工农武装开始陆续改称红军。1930年8月至1936年7月,红军又先后编成了红一、红四、红二方面军。1933年5月,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决定,组织中国工农红军总部,任命朱德为中国工农红军总司令,周恩来为中国工农红军总政治委员。 从中国工农红军到八路军、新四军 1937年“七七事变”后,根据党的洛川会议和我党同国民党达成的协议,于1937年8月将红军主力部队改名为国民革命第八路军,简称“八路军”。 1937年10月,根据国共两党协议,红军主力长征后,留在湖南、江西、福建、广东、浙江、湖北、河南和安徽8省15个地区的红军游击队,于1938年1月6日改编为中国国民革命军新编第四军,简称“新四军”。叶挺为军长,项英为副军长。 从八路军、新四军到中国人民解放军 1946年6月,国民党公开撕毁国共两党签定的《停战协定》,悍然大举进攻中原解放区,内战全面爆发。各解放区军民奋起自卫,人民解放战争全面展开。由于战略任务发生了根本变化,从1946年9月中旬起,我军正式改称“中国人民解放军”,朱德和彭德怀分别任正副总司令。从此,我军一直称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由于当时战事繁忙,各部队改称的时间不一,直到1947年年底才全部改完。

盘点中国历史上最具战斗力的十支军队

盘点中国历史上最具战斗力的十支军队 一、周穆王时代的西周军 西周军队在实现了灭商大略之后,在相当长的时间采取了守势,这其中既有殷商旧势力和其它少数民族的牵制,更有周人内部的矛盾,但最重要的问题,还是周人当时的综合实力不足以威慑远敌,直到周穆王时代,这一情况发生了变化,从周穆王征犬戎,得四白狼四白鹿以归到西周灭亡,周人在当时地域极限内的强势地位是不容置疑的。 二、吴王阖庐时代的吴军 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军事家孙武子就是吴王阖庐的将军,而吴王阖庐时代的吴军也人类历史上第一个用血肉之躯验证并完善了《孙子兵法》的军队。当时的吴军在经济、文化和综合国力方面与中原诸侯国相比无不处于劣势,而他的邻居楚国更是个幅员五千里带甲一百多万的大国,而且有着称霸中原的辉煌历史。而阖庐的军队不过区区三万人,却在孙武子的调教下拥有了超一流的战斗力,最终西破强楚、五战入郢,与齐晋争锋,名冠诸侯。要注意,是用三万人打败了一个常备军超过百万人的国家,并在长达三十年的时间内保持了这一战斗力。战国时代的军事家慰缭子___就是那个帮助秦始皇制定攻灭六国大略的人,在仔细研究了五战入郢的战例后说道:用十万军队就能横行天下无敌手的人是齐桓公;用七万军队就能够横行天下的人是吴起;仅用三万军队就能纵横天下的,这个人只能是孙武。而孙武子所指挥的军队正是吴王阖庐时代的吴军! 三、秦军 中国历史一支军队的强大,取决于诸多方面的因素,秦军之强,强在先进的军事制度,强在“被山带河、四塞以固”的地形。古代军事力量对比,骑兵是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而一个政权的军事力量是否强大,往往与其是否占有产马区有关,汉唐之强,皆是因为政府牢牢控制了西北的产马区,宋所以弱,也和始终没有控制产马区有关。在古代对决中,骑兵要比步兵更具有战斗力,所以兵法有十个步兵对抗一个骑兵的战法。在战国七雄的力量的对比中,秦军占有西北产马区的优势是其它各国不能比拟的,而秦也是最早以军功定赏罚的政权,一个普通士兵在战场上杀死一个敌人,全家人就能免除一年的劳役,这也是秦军士兵争

六年级国防教育备课

六年级国防教育备课 第一课:勿忘百年国耻 中华民族,在历史长河中创造了无比绚丽的中华文明。 当历史滑向19世纪,这个古老的民族面临着西方工业文明的巨大挑战。当西方完成了工业革命后,东方的中华民族为她的沉睡而付出了沉重的代价。 1840年,鸦片战争的爆发,揭开了中国历史上最黑暗的时代。 当前前后后八个国家武装侵略中国, 十几个国家先后与腐朽的晚清王朝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 中华民族遭受到了有史以来最沉重的民族浩劫。 从此中华民族走上了半封建半殖民地的国家。 百年国耻,从1840年开始 百年国耻-晚清不平等条约(不完全,文章陆续加入) 百年国耻-晚清不平等条约《中英南京条约》(1842.8.29) 百年国耻-晚清不平等条约《中英虎门条约》(1843.10.08) 百年国耻-晚清不平等条约《中美望厦条约》即《中美五口贸易章程》(1844.07.03) 百年国耻-晚清不平等条约《中法黄埔条约》即《中法五口贸易章程》(1844.10.24)

百年国耻-晚清不平等条约《中英上海租地章程》(1845.11.29) 百年国耻-晚清不平等条约《中俄伊犁塔尔巴哈台通商章程》(1851.08.06) 百年国耻-晚清不平等条约《上海英法美租界租地章程》(1854.07.05)百年国耻-晚清不平等条约《中俄瑷珲条约》即《中俄瑷珲和约》(1858.05.28) 百年国耻-晚清不平等条约《中俄天津条约》(1858.06.13) 百年国耻-晚清不平等条约《中美天津条约》(1858.06.18) 百年国耻-晚清不平等条约《中英天津条约》(1858.06.26) 百年国耻-晚清不平等条约《中法天津条约》(1858.06.27) 百年国耻-晚清不平等条约《中俄北京条约》(1860.10.14) 第二课:我的家乡

张宏杰《中国国民性演变历程》读后感

张宏杰《中国国民性演变历程》读后感 张宏杰《中国国民性演变历程》读后感 张宏杰的书一贯好看,这本《中国国民性演变历程》(湖南人民出版社2013年5月第一版)也不例外。题目相当宏大,但是本书的水平和他以前的相比,相差很多。 作者用了半本书,详细描写了中国人是怎么从勇武开放走到怯懦犬儒的过程,后半本论述专制的起源和发展,对我来说,大部分内容都知道,简单翻翻就行了。唯一有新意的,我觉得是后面对胡适和鲁迅的论述。作者认为,鲁迅过于理想化,而且过于追求精神上的东西,一生的思想也经过几次重大转向,而胡适则始终坚持改良,立足中国的实际,为当时的执政党提建设性意见。如果蒋介石做得太过分,胡适也会激烈地批评。但是鲁迅一贯以批评嘲讽为主,却提不出建设性意见。 作者对胡适和鲁迅的论述给了我很大教益。最近几十年,尤其是在大陆上,鲁迅的地位被拔得很高,而胡适的地位则低多了,貌似是一个对中国文化了解不深、只会写政论文章的半吊子文人。因此在绝大部人心里,胡适的地位不仅远不如鲁迅,甚至可能不如林语堂、梁实秋、郭沫若、巴金等人。但作者的详细论述,至少彻底改变了我的观点。 但纵观全书,我感觉颇为支离破碎,似乎不同章节的内容没有很好地整合,某些篇章的内容似乎应该大量取自于其他某本书。这是我长期看书后的感受,作者旁征博引揉化观点,和主要取自于一本书,给人的感觉是不一样的,因为书的不同部分的风格肯定不一致。看了后记才知道,我的感觉完全得到了证实。 首先,作者说这本书不是一本学术着作,里面也许有太多的感性,太多的个人化感受,关于国民性的演说显然更粗糙一些。显然,作者也认识到这不是一本高水平学术着作。我甚至觉得这是一本愤青水平的书。因为我觉得,对于一国国民性的探讨,除了历史文化、制度等因素,还应该有地理、经济因素,可惜这方面探讨的都不多。尤其是地理因素,历史学有一个重要的地理决定论思路,虽然现在已经不是主流,但我始终认为很有道理。比如在南方人中,湖南人为什么骠悍勇武、热情洋溢但又忧国忧民?这和湖南的山水有很大关系。为什么四川人同样热情洋溢、讲究袍哥义气但却比较安闲?也和四川的山水有关。虽然作者对中国的地理有探讨,但我觉得远远不够。 其次,作者罗列了几十本参考资料,最重要的一本书是《20世纪的两个知识分子----胡适与鲁迅》。我觉得他引用的资料或许更有参考价值,因此把我感兴趣的罗列在下面,以后阅读: 《20世纪的两个知识分子----胡适与鲁迅》,邵建着,光明日报出版社2008 秦晖关于制度与文化的系列论述 《中国民族文化源新探》,徐良高,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8,关于我国上古文化的入门着作

军队改革最新版本方案2019年中国军队改革目标.doc

军队改革最新版本方案2019年中国军队改 革目标 军队改革最新版本方案中国军队改革目标 为期四天的中共十八届五中全会10月29日在北京闭幕,会议规划了未来五年中国的发展蓝图,审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虽然五中全会已经过去了4天,但各种解读仍然占据了国内外各大媒体的版面,新华社今天(11月3日)将受权发布“建议”全文。 “建议”指出,“十二五”时期我国发展取得重大成就。我国经济总量稳居世界第二位,十三亿多人口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增至7800美元左右。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超过第二产业,基础设施水平全面跃升,农业连续增产,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55%,一批重大科技成果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十三五”时期,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取得重大进展,各领域基础性制度体系基本形成。人民民主更加健全,法治政府基本建成,司法公信力明显提高。人权得到切实保障,产权得到有效保护。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基本形成。 完善能源安全储备制度。加强城市公共交通、防洪防涝等设施建设。实施城市地下管网改造工程。加快开放电力、电信、

交通、石油、天然气、市政公用等自然垄断行业的竞争性业务。 拓展网络经济空间。实施“互联网+”行动计划。完善电信普遍服务机制,开展网络提速降费行动,超前布局下一代互联网。推进产业组织、商业模式、供应链、物流链创新,支持基于互联网的各类创新。 扩大高校和科研院所自主权,赋予创新领军更大人财物支配权、技术路线决策权。实行以增加知识价值为导向的分配政策,提高科研人员成果转化收益分享比例,鼓励人才弘扬奉献精神。 稳定农村土地承包关系,完善土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分置办法,依法推进土地经营权有序流转,构建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政策体系。培养新型职业农民。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 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坚守耕地红线,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提高粮食产能,确保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 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建立事权和支出责任相适应的制度,适度加强中央事权和支出责任。调动各方面积极性,考虑税种属性,进一步理顺中央和地方收入划分。 加快金融体制改革,提高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效率。积极培育公开透明、健康发展的资本市场,推进股票和债券发行交易制度改革,提高直接融资比重,降低杠杆率。 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深化户籍制度改革,促进有能力在城镇稳定就业和生活的农业转移人口举家进城落户,并与城镇居民有同等权利和义务。实施居住证制度,努力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常住人口全覆盖。 维护进城落户农民土地承包权、宅基地使用权、集体收益

专题五 人民军队的发展历程

专题五人民军队的发展历程 1、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 2、秋收起义:――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3、南昌起义、秋收起义是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革命斗争,创建人民军队、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开始。 4、井冈山会师:意义:组建了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这是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支坚强的队伍。 5、三湾改编,确立了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 6、三大战役 ㈠辽沈战役:结果:辽沈战役解放了东北全境。 ㈡淮海战役:结果:淮海战役的胜利,奠定了解放长江以南各省的基础。 ㈢平津战役:结果:平津战役的胜利,使华北全境基本解放。 ㈣三大战役的历史意义:三大战役中,人民解放军共歼灭和改编国民党军队一百五十多万人,国民党军队的主力基本上被消灭,从而大大加速了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的胜利。 7、百万雄师过大江——渡江战役 作用:解放南京,统治中国22年的国民党政权垮台。 8、人民解放战争取得胜利的原因有哪些?①人民群众的支持;②人民解放军的顽强作战;③党的正确领导;④国民党政治腐败,不得人心…… 9、人民军队的名称: 一、1927年井冈山会师后,组建了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 二、抗战时期改编为八路军、新四军 三、解放战争时期称为人民解放军 四、抗美援朝时期一部分军队称为中国人民志愿军 五、现在军队的名称是人民解放军 10、为什么说人民军队是共和国的缔造者?保卫者? 一、在抗日战争中,八路军、新四军为抗击日本帝国主义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二、在解放战争中,推翻了国民党反动派的统治,建立中华民族共和国。、 三、在抗美援朝中,中国人民志愿军取得了抗美援朝的胜利。保卫,巩固了新生的人民政权 11,了解“七一”、“八一”“十一”等纪念日的来历,知道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缔造者; 12.知道中国人民解放军是祖国的保卫者,会讲一些战斗英雄故事。 在抗美援朝中,火烧邱少云,黄继光堵枪口

中国军队的称谓变化

从中国工农革命军到中国工农红军 1927年8月1日,根据中共中央的决定,以周恩来为首的中共前敌委员会和贺龙、叶挺、朱德、刘伯承等领导下的北伐军两万余人,在江西南昌举行了武装起义。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独立地领导武装斗争的开始,但在当时的条件下,在起义过程中并没有公开打出中国共产党的旗帜,起义部队仍沿用国民革命军第二方面军的番号,仍称为国民革命军。贺龙任总指挥,叶挺任前敌总指挥。1927年9月9日,毛泽东同志在湖南、江西边界地区,领导农民、工人和革命士兵举行了秋收起义。参加起义的主力部队编成“中国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这是我党第一次公开打出“工农革命军”的旗帜。 1928年4月下旬,朱德、陈毅等率领南昌起义的余部转战到井山,同毛泽东同志领导的工农革命军会师,合编为“中国工农革命军第四军”,朱德任军长、毛泽东任党代表(后改称政治委员)。1928年5月25日,中共中央发出第51号通报,规定各地工农革命军一律改称“中国工农红军”(简称红军)。1928年6月起,各革命根据地的工农革命军及其他工农武装开始陆续改称红军。1930年8月至1936年7月,红军又先后编成了红一、红四、红二方面军。1933年5月,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决定,组织中国工农红军总部,任命朱德为中国工农红军总司令,周恩来为中国工农红军总政治委员。 从中国工农红军到八路军、新四军 1937年“七七事变”后,根据党的洛川会议和我党同国民党达成的协议,于1937年8月将红军主力部队改名为国民革命第八路军,简称“八路军”。朱德任总指挥,彭德怀任副总指挥,叶剑英任参谋长,左权任副参谋长,任弼时任政治部主任,邓小平任副主任,下辖第一一五、第一二0、第一二九师和直属队。全军共4. 6万人。同年9月11日,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命令八路军改为国民革命军第十八集团军,属第二战区序列,并任命朱德为第十八集团军总司令,彭德怀为副总司令。由于红军改编为八路军后,八路军这个名称已在群众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尽管国民政府令其改变番号,但一般情况下,人们仍习惯地称它为八路军。 1937年10月,根据国共两党协议,红军主力长征后,留在湖南、江西、福建、广东、浙江、湖北、河南和安徽8省15个地区的红军游击队,于1938年1月6日改编为中国国民革命军新编第四军,简称“新四军”。叶挺为军长,项英为副军长,张云逸为参谋长,袁国平为政治部主任,周子昆为副参谋长,邓子恢为副主任。新四军下辖4个支队和1个特务营。全军共约1. 03万人。1941年1月,“皖南事变”发生后,为对抗蒋介石取消新四军番号的反动命令,中共中央军委于1941年1月20日发布重建新四军军部的命令,任命陈毅为新四军代军长(军长叶挺在皖南事变中与国民党军谈判时被扣),刘少奇为政治委员,张云逸为副军长,赖传珠为参谋长,邓子恢为政治部主任。新四军新的军部在江苏盐城,以华中新四军八路军总指挥部为基础组成,并将活动于陇海铁路以南的八路军、新四军部队统一整编为7个师和一个独立旅,全军9万余人,继续坚持华中敌后抗战。 从八路军、新四军到中国人民解放军 抗日战争胜利后,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统治集团为独占胜利果实,消灭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武装力量,蓄谋发动内战。为适应国民党将要发动内战的形势,中共中央制定了“向北发展,向南防御”的战略方针,各战略区遵照中共中央的指示,迅速调整战略部署:由关内各解放军抽调11万主力部队及2万余名党政军干部挺进东北;浙江、苏南、皖南、皖中地区的新四军撤至长江以北;湖北人民抗日救国军(即八路路军南下支队)及我河南军区部队分别撤至以桐柏为中心的鄂豫解放军,与新四军第五师会合。 1945年10月31日,由关内各解放区进入东北的部队和东北抗日联军等组成东北人民自治军,林彪任总司令,彭真、罗荣桓分别任第一、第二政治委员,吕正操、李运昌、周保中分别任第一、第二、第三副司令,肖劲光任第四副司令兼参谋长,程子华任副政治委员。1946年1月14日,东北人民自治

让世界了解中国国防和军队改革的新征程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wendangku.net/doc/559042580.html, 让世界了解中国国防和军队改革的新征程 作者:张晓刚吕正韬 来源:《对外传播》2014年第01期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中国国防和军队改革的重要论述吸引了国内外媒体的眼球,激起了国内外舆论的热议。在主流媒体归纳评述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公报“十大看点”中,涉及到国防和军队的就占据了两席,分别是设立国家安全委员会和深化军队体制编制调整改革。这种舆论聚焦效应的产生,主要是由于军事和安全问题是一个国家最为核心、最为敏感的领域,一个国家在这方面的动向必定是其他国家关注的重点。如何向国际社会更好地宣介中国国防和军队改革,避免歪曲解读和凭空臆测,进而为中国国防和军队建设的良好外部舆论环境添油加力显得非常必要。 抓准宣传重点,搞好话语设计 从以往的经验来看,每当中国军队有较为重大的动向时,都会在一定时间段内引发国际舆论井喷,而且会包含不少的负面论调。十八届三中全会的主要内容公布后,在关于国防和军队改革的这股舆论流中,也有两种较为明显的负面倾向。一种是老调重弹,宣扬中国军事威胁论,说中国国防和军队改革是不断扩张军事实力,打破地区军事平衡,“中国通过改革实现军力大幅提升是对地区安全的威胁。”另一种则是唱衰论,说中国军队长时间没有战争历练,改革很多是主观上的构想或对外军的借鉴,而不是来自战争实践,“改革会给中国军队带来巨大风险”。针对这些不良舆论倾向,在对外宣传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国防和军队改革的问题时,要抓准宣传重点,搞好话语内容设计,有的放矢地展开针对性宣介。 要充分阐释中国国防和军队改革的目的。向世界表明,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是我们国家整体推进改革的一部分,是由一系列的内外现实需求决定的。从安全形势上看,我们国家的安全环境并不乐观,一些国家对我们的领土主权和海洋权益觊觎和蚕食较多,我们地缘政治也很复杂,周边有朝核、印巴等一系列敏感热点问题;在内部,分裂势力、极端势力还在破坏国家的统一和安全,这都迫切要求中国必须要有一支强大的军事力量体系作为国家安全的支撑。从自身建设上看,中国军队经过长期建设尽管有了长足发展,但还存在诸多矛盾和问题,如传统军事力量结构与维护海洋、太空、网络等领域权益的矛盾;联合作战指挥人才不足与现代战争联合作战基本趋势的矛盾,等等,这些矛盾都需要改革来破解。要重点宣传好中国将坚定不移地奉行防御性国防政策,我们推进国防和军队改革的目的是建设一支与我们自身安全需求相一致的强大军队,不针对任何国家。中国谋求军事力量的提升只会给地区和世界安全提供正能量而不是相反。 要详尽说明中国国防和军队改革的内涵。中国国防和军队改革是一个引人关注的重点话题,外界的信息需求量大,媒体渴望度高。在确保军事安全的前提下,要尽量保证信息供给足量,把我们国防和军队改革的目标、重心、方式、组织等各个方面进行充分地说明和介绍。我们要自信客观地展示我们的改革路线图,要有战略释然的姿态,明确我们的改革就是为了军队

中国军队军史上各时期重要的“大练兵”

中国军队军史上各时期重要的“大练兵” 红军练兵活动的雏形——体育运动助力战备训练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由于国民党军对各个苏区连续发动“进剿”“会剿”和大规模“围剿”,红军基本上没有时间进行大规模的整训练兵活动,只能从战争中学习战争,靠实战锻炼部队。 1929年12月,《古田会议决议》指出:应编制武装组织及其战术的课本作为红军士兵的训练材料,并规定以大队为单位,充实士兵会娱乐部的工作,开展捉迷藏、打足球、音乐、武术等游艺活动。此后,体育运动便成为红军进行战备训练的重要内容。当时,红军部队普遍采取“三操两堂”制,即每天出三次操、上两次理论课。出操的主要内容就是结合练兵,开展射击、刺杀、劈刀、投弹、爬山、跳障碍、过独木桥、爬云梯等军体项目。 在中央苏区,每逢“五一”“八一”、十月革命节等重大节日或纪念日,红军各部队都要举办运动会。即使在长征途中,红军也结合练兵,因陋就简地开展体育运动。1936年5月1日,红四方面军在四川炉霍举行“五一”运动会。这次运动会最具特色的是根据朱德的建议临时增加了许多军事项目,如识图、测距、架桥、搭帐篷、烧牛粪、烧饭等。因为红军当时正准备过草地,这些军事项目都是非常实用的技能。 三大主力胜利会师陕北后,陕甘苏区和红军得以迅速发展壮大。红军已不再是清一色的步兵,终于有时间和精力开展大规模的学习和练兵了。 八路军新四军军事整训——游击战向正规战的战略转变 抗日战争后期,八路军、新四军的数量和质量都发生了重大变化,作战方式也开始由游击战向运动战转变,但其军事技术和战术主要依靠在战争实践中学习提高,“极少训练,尚不巩固”。 1944年7月1日,中共中央向全军发出《关于整训军队的指示》,指出:为最后驱逐日寇出大城市与交通要道,并对付可能的突然事变,“非有一倍至数倍于现有的军事力量不能胜任”。但受种种条件限制,当时不可能也不宜大量扩军,因此提出“今年秋冬两季,在不妨碍战斗与生产条件下”“利用一切可能间隙,轮番整训部队”,为将来的大发展与大反攻准备条件。 8月22日,陈毅受毛泽东、刘少奇的委托致电张云逸、饶漱石、赖传珠,要求“华中部队整训应着重练兵、带兵、养兵、用兵四大项,而以练兵为中心”,要“打破陈规,采用兵教兵、官教兵、兵教官群众运动的练兵办法”,“练兵内容,着重提高战斗技术”。由此,全军开展了以投弹、射击、刺杀、土工作业为主,以游击战术和攻坚战术为辅的大练兵运动。 大练兵运动一直持续到1945年春季。八路军、新四军在训练内容和方法上由此逐步走向正规,战术技术水平得到了进一步提高,为实现由游击战向正规战的战略转变,开展更大规模对日寇的攻势作战创造了条件。 全军练兵与新式整军——大规模运动战的经验之基 1946年5月1日,中共中央根据全面内战即将爆发的形势,发出《关于练兵问题的指示》,指出:“各地必须抓紧练兵工作”,“练兵内容:军事上练三大技术,练守城,练夜战”。各解放区军民积极响应号召,利用战斗间隙,进行各种战术、技术训练,有效提高了野战和攻坚能力。 1946年6月26日,蒋介石反动集团悍然撕毁停战协定,发动对解放区的全面进攻,群众性的练兵运动被迫中止。12月24日,中央军委再次发出《关于练兵和训练干部的指示》,要求“在每一个战役或战斗结束后,干部战士应本着团结与互助互学的精神,从指挥上、战术上、技术上、各兵种协同上、各部门工作配合上,进行检查和总结”。全军各部队遵照这一指示,采取群众评议和自下而上与自上而下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全面的经验总结。这一方法后来发展为战前在阵地上召开“诸葛亮会”,研究敌情,研究打法,成为人民解放军军事民主的重要内容之一。 1947年7月,人民解放军由战略防御转入战略进攻。但由于部队扩编,新成分增加,特别是补入大批从国民党军中解放过来的士兵,部队在组织上、思想上、作风上存在许多不纯的现象。为保持人民军队的本质,提高官兵对党的土改政策的认识和战斗积极性,全军部队普遍开展了新式整军运动,开展新一轮的群众性练兵运动,积累了丰富的打大规模运动战的经验,作战形式也开始由野战向城市攻坚战转变。 志愿军战地大练兵——“冷枪战”显威巩固阵地斗争 1951年底,我志愿军在朝鲜战场取得了夏秋季防御作战的胜利。“联合国军”总司令李奇微被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