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食品分析期末试卷及复习资料

食品分析期末试卷及复习资料

食品分析期末试卷及复习资料
食品分析期末试卷及复习资料

一、简答题(本题总分55分,每小题5分)

1、什么是感官评定?理化分析能否在短时间内取代感官分析?

答:是用于揭示、测量、分析和说明食品或材料在为人的视、嗅和触等感觉器官所接受时的特性的一门学科或是用人们的感觉器官(即嗅、味、触、听、视)对食品的感官特性进行评价的一门科学。(2分)

理化分析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取代分析型感官分析(1分),其原因如下(2分):

(1)理化分析方法操作复杂,费时费钱,不如感官分析方法简单、应用;

(2)一般理化分析方法还达不到感官方法的灵敏度;

(3)用感官可以感知,但其理化性能尚不明了;

(4)还没有开发出合适的理化分析方法。

2、感官评定可分为哪几种类型?各有何特点和要求?

(1)分析型感官评定(0.5分)

特点:将人作为测量仪器来测定试样感官质量性质及其差别,主要用于品质管理;只有具有一定感觉灵敏度的人才能参加此类试验;评价结果不反映评定员主观喜好或接受性。(2分)

(2)偏好型感官评定(0.5分)

特点:以物品为工具来测定人对物品的感受官嗜好性,市埸研究时常用;对参加感官评定的人的感觉灵敏度无要求;对试验方案,参加试验者的人群特点有许多要求,如年龄、性别、生活水平、文化素养、地区、生活习惯、嗜好和宗教习俗等。(2分)

3、什么是感觉阈?可分为几种类型?

答:感觉器官所能感受范围的上下限和对这个范围内最微小变化的灵敏程度。(2分)

感觉阈可分为:

绝对阈:指以产生一种感觉的最低刺激量为下限,到导致感觉消失的最高刺激量为上限的一个范围值。(1.5分)

差别阈:是指感官所能感受到的刺激的最小变化量。(1.5分)

4、什么是味觉?舌头上四种基本滋味的感受器是如何分布的(见下图)?

答:味觉是可溶性呈味物质溶解在口腔中对人的味觉感受器进行刺激后产生的反应。(2分)

舌头上四种基本滋味的感受器的分布见下图(3分)

5、视觉对感官评定有何影响?

答:(1)食品处于正常颜色才会使味、嗅觉评定正常,否则灵敏度下降或不能正确感觉(2分)

(2)色泽对分析评价食品具有的作用(3分)

A 便于挑选食品和判断食品质量

B 影响对该食品的食欲

C 有助于判断该食品所应具有的特征

6、试述产生嗅觉的基本途径和嗅觉的基本特性。

答:产生嗅觉的基本途径(2分):

空气中气味物质分子在呼吸作用下进入嗅感区,吸附和溶解在嗅黏膜表面→进而被嗅细胞所感受→嗅细胞将所感受的气味刺激通过传导神经以脉冲信号形式传递到大脑,从而产生嗅觉。

嗅觉的基本特性(3分):

⑴嗅觉疲劳:嗅觉长期作用于同一气味刺激而产生的适应现象

特点:施加刺激到嗅觉疲劳或嗅感消失有一段时间间隔;产生嗅觉疲劳过程中嗅味阈逐渐增加;刺激疲劳发生后嗅觉灵敏度需要一段时间才能恢复。

⑵气味的相互影响

两种或两种以上气味混合时可能产生:主要气味特征受压制或消失,无法辨认混合前气味;混合后无味而发生“中和作用”;某种气味被压制而其它气味特征保持不变;原气味特征彻底改变,形成新气味;保留部分原气味特征,同时产生新气味。

7、应怎样选择食品感官评定试验方案?

答:(1)按国家标准或规定(1分)

(2)采用惯用法(1分)

(3)试样差别微小选用的方法(1.5分)

三角试验:无标样,以新样为单个样品

二/三试验:有标样,重复两组,排除猜测因素

多个试样:评分法/熟练者;多样比较法/新评价员;排序法/精度较粗糙;成对比较/滞后明显试样

(4)试样差别明显选用的方法(1.5分)

二点法:二个样品;排序法:多个样品;评分法:多个试样

8、分析型评价员应具备哪些条件?

答:(1)候选条件(3分)

对此项工作感兴趣;有较强责任心;具有正常感觉敏锐性;了解感官评定基本知识;身体健康;无不良嗜好;有一定的表达能力;无生理异样。

(2)筛选时的具体条件(2分)

确定是否存在感官缺陷;确定感官灵敏度;估价评定员描述和表达感官知觉的潜在能力

9、常用哪些方法筛选和培训分析型评价员?

答:筛选方法(3分)

⑴感官缺陷的检查:色盲本检验辩色能力;私语法、钟表法或音叉法检查听力;匹配法检验味觉和嗅觉:气味的匹配试验,滋味的匹配试验。

⑵敏感度的测定:三点检验法检测基本识别能力(被检样品的浓度在阈限水平之上);排序法检测对特性水平的识别能力.

⑶描述性评价员的选定:基本味道识别检验;气味描述;风味强度排序检验

培训方法(2分)

⑴培训时间的安排:培训工作定期进行;开始密度高(1月1次),以后培训密度降低(半年1 次);每次培训时间1周左右

⑵培训的主要内容:评价样品正确方法的培训;识别和觉察基本味道和气味的培训;使用标度的培训;设计和使用描述性语言的培训。

10、食品感官评定时对样品制备有哪些要求及外部影响因素?

样品制备的要求(3分)

⑴均一性:制备的样品除所评价特性外,其它特性完全相同

实现均一性应做到:精心选择适当制备方法减少出现特性差别的可能性;对不期望出现差别的特性,采用不同的方法消除样品间该特性上的差别。

⑵样品量:试验样品量可在相当大范围内变化,通常把样品获得的难易程度及物料安全性作为决定样品量的基础;每次试验样品数控制在4~8个,含酒精饮料和带强刺激感官特性样品的样品数控制在3~4个。

样品制备的外部影响因素(2分)

(1)温度:恒定/适宜温度保证稳定结果,选择日常食用温度

(2)器皿:清洁、易编号、无色、易洗涤的玻璃或陶瓷容器,容量<50ml (3)样品编号:随机编号

(4)样品摆放顺序:在每个位置上出现的几率相同

11、差异识别试验常用哪些方法?试任选两种方法比较各自的特点。

答:差异识别试验常用方法:两点检验法;二-三点检验法;三点检验法;“A”或“非A”法;五中取二法检验法;选择检验法;配偶检验法。(3分)任选两种方法比较各自的特点(2分)

二、综合分析题(本题总分45分)

1、感觉有哪些基本规律?感官评定时应如何应用这些规律?(10分)

(1)适应现象(3分)

适应现象是指感受器在同一刺激物的持续作用下,敏感性发生变化的现象。在整个过程中,刺激物的性质强度没有改变,但由于连续或重复刺激,而使感受器的敏感性发生了暂时的变化。除痛觉外,几乎所有感觉(嗅觉、视觉、味觉)都存在适应现象。

一般情况下,强刺激的持续作用使敏感性降低,微弱刺激的持续作用使敏感性提高,可利用此特点培训评价员。

(2)对比现象(3分)

当两个刺激同时或相继存在时,把一个刺激的存在造成另一个刺激增强的现象称为对比增强现象。在感觉这两个刺激的过程中,两个刺激量都未发生变化,而感觉上的变化只能归于这两种刺激同时或先后存在时对人心理上产生的影响。

在吃过糖后,再吃山楂感觉特别酸;吃过糖后再吃中药,会觉得药更苦。进行感官检验时,应尽可能避免对比效应的发生,在品尝评比几种食品时,品尝每种食品前都要彻底嗽口,以避免对比效应带来的影响。

(3)协同效应和拮抗效应(2分)

协同效应是两种或多种刺激的综合效应,它导致感觉水平超过预期的每种刺激各自效应的叠加,协同效应又称相乘效果。

与协同效应相反的是拮抗效应。它是指因一种刺激的存在,而使另一种刺激强度减弱的现象,拮抗效应又称相抵效应。

(4)掩蔽现象(2分)

同时进行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刺激时,降低了其中某种刺激的强度或使该刺激的感觉发生了改变,可利用此性质掩蔽产品的某个不受欢迎的感官性质。

2、味觉是怎样产生的?影响味觉的主要因素有哪些?怎样影响?(10分)

答:味觉的产生途径(5分)

首先是呈味物质溶液刺激口腔内的味感受器;然后通过一个收集和传递信息的神经感觉系统以脉冲形式传导至大脑的味感中枢;最后通过大脑综合神经中枢系统的分析产生味感。

注意:呈味物质只有溶解后才能刺激味觉细胞产生味感,口腔中由腮腺、颌下腺、舌下腺以及无数小唾液腺分泌出来的唾液是呈味物质天然溶剂。

影响味觉的主要因素(5分)

(1)呈味物质的结构

呈味物质的结构是影响味感受的内因,一般来说,糖类产生甜味;能解离出H+的物质产生酸味;盐类产生咸味;生物碱产生苦味。但有例外,如乙酸铅

呈甜味,草酸无酸味而呈涩味,有些分子结构上的微小变化会致味感发生很大变化。

(2)呈味物质与味觉细胞接触的部位

味觉感受器——舌头上味蕾分布不均匀,因而存在敏感区,利用这一特性,人们经适当训练可大大提高味觉敏感度,某些难以区分的味感(如酸与涩)也可通过呈味特性加以区别。

(3)温度

不同呈味物质的味感与温度关系不同,一个食品体系的风味是数种味感的综合结果。温度对味觉的影响表现在味阈值的变化上,感觉不同味道所需要的最适温度有明显的差别。四种基本味中,甜味和酸味的最佳感觉温度在35~50℃,咸味最适感觉温度为18~35℃,而苦味则是10℃。

(4)介质

介质的粘度会影响可溶性呈味物质向味感受器的扩散,辨别味道的难易程度随呈味物质所处介质粘度而变化;介质的性质会影响呈味物质的可溶性或者是抑制呈味物质有效成分的释放;介质影响还与呈味物质浓度有一定关系。

(5)各种呈味物质之间的相互作用

大多数天然呈味物质的味道不是单纯的基本味,而是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味道组合而成,大多数食品也是包含有多种基本味的体系。因此,不同味之间的相互作用对味觉会产生重大影响,如补偿作用和竞争作用。

3、某饮料厂为降低饮料成品的异味,在加工中添加了某种除味剂,为了了解除味效果,运用二-三点检验法进行试验,由40名鉴评员进行检查,其中有20名接受到的对照样品是未经去味的制品,另20名接受到的对照样品是经去味处理的制品,共得到40张有效答案,其中有28张回答正确。请据此分析该饮料去除异味的效果是否显著?在什么水平上有显著差异?为什么采用未经去味制品和经去味处理制品各为一半?试述此措施必要性。(10分)

答:查表可知:该饮料去除异味的效果显著,在1%水平上有显著差异。(6分)

采用未经去味的制品和经去味处理的制品各为一半的必要性:消除顺序效应(2分)

在评定两个感官强度有差异的样品时,品尝顺序会对实验结果产生影响。评价员对两弱一强样品组做出正确判断的几率比对两强一弱样品组做出正确判断的几率高,进行二三检验法差别检验,每种方法经13次测试:弱样本为对照样品,正确答案数8.5(两弱一强);混合样本为对照样品,正确答案数7.7;强样本为为对照样品正确答案数6.4。(2分)

4、在火腿肠、片片桔、酸奶、薯片四种产品中任选一种产品确定描述分析性试验的主要评价指标、评价程序和方法?(15分)

答:制定主要评价指标(5分)

制定评价程序(5分)

评价方法(5分)

一、填空题(1×18)

1、样品预处理的常用方法有:有机物破坏法、蒸馏法、溶剂提取法、色层分离法、化学分离法、浓缩法。

2、密度计的类型有:普通密度计、锤度计、乳稠计、波美计。

3、食品的物性测定是指色度测定、黏度测定和质构测定。

4、维生素分为脂溶性维生素和水溶性维生素。

5、肉制品常用的发色剂是亚硝酸盐(钠)和硝酸盐(钠),ADI值分别为0-0.2mg/kg和0-5mg/kg。

二、名词解释(4×3)

变旋光作用:具有光学活性的还原糖类(如葡萄糖、果糖、乳糖、麦芽糖等)溶解后,其旋光度起初迅速变化,然后渐渐变化缓慢,最后达到恒定值,这种现象称为变旋光作用。

有效酸度:指被测溶液中H+的溶度,准确的说应是溶液中H+的活度,所反映的是已离解的那部分酸的浓度,常用pH来表示,其大小可用酸度计(即pH 计)来测定。

总糖:指具有还原性的(葡萄糖、果糖、乳糖、麦芽糖等)和在测定条件下能水解为还原性单糖的蔗糖的总量。

总灰分:食品的灰分常称为-。在总灰分中,按其溶解性还可分为水溶性灰分、水不溶性灰分和酸不溶性灰分。其中水溶性灰分反映的是可溶性的钾、钠、钙、镁等氧化物和盐类含量。水不溶性灰分反映的是污染的泥砂和铁、铝等氧化物及碱土金属的碱式磷酸盐含量。酸不溶性灰分反映的是环境污染混入产品中的泥砂及样品组织中的微量氧化硅含量。

三、简答题(4×5)

1、怎样提高分析测试的准确度?

(1)选择合适的分析方法

(2)减少测定误差

(3)增加平行测定次数,减少随机误差

(4)消除测量过程中系统误差

(5)标准曲线的回归

2、水分测定有哪几种主要方法?采用时各有什么特点?

(1)干燥法。水分是样品中唯一的挥发物质;可以较彻底的去除水分;在加热过程中,如果样品中其他组分之间发生化学变化,由此而引起的质量变化可以忽略不计。

(2)蒸馏法。快速,设备简单经济、管理方便,准确度能够满足常规分析的要求。对于谷类、干果、油类、香料等样品,分析结果准确,特别是对于香料,蒸馏法是惟一的、公认的水分测定法。

(3)卡尔-费休(Karl-Fisher)法。快速准确且不需加热,常用于微量水分的标准分析,用于校正其他分析方法。

3、简述说明可溶性糖类测定中的样品预处理过程。

(1)提取。提取剂:水,40-50℃,中性。乙醇,70%-75%。提取液的制备:确定合适的取样量和稀释倍数,每毫升含糖量在0.5-3.5mg之间。含脂肪的食品需脱脂后再提取。含大量淀粉和糊精的食品,宜采用乙醇溶液提取。含酒精和二氧化碳等挥发组分的液体样品,应在水浴上加热除去挥发组分。

(2)提取液的澄清。作为糖类澄清剂的物质,必须能较完全的除去干扰物质;不吸附或沉淀被测糖分,也不改变被测糖分的理化性质;过剩的澄清剂不干扰后面的分析操作,或易于除掉。常用中性乙酸铅、乙酸锌-亚铁氰化钾、硫

酸铜-氢氧化钠、碱性乙酸铅、氢氧化铝、活性炭等。澄清剂的用量必须适当:用量太少达不到澄清的目的,太多则会使分析结果产生误差。

4、简述蛋白质测定中凯氏定氮法的原理及注意事项。

原理:

样品与浓硫酸和催化剂一同加热消化,使蛋白质分解,其中碳和氢被氧化成二氧化碳和水逸出,而样品中的有机氮转化为氨和硫酸结合成硫酸铵。然后加碱蒸馏,使氨蒸出,用硼酸吸收后再以标准盐酸或硫酸溶液滴定。根据标准酸滴定量可计算出蛋白质含量。

(1)消化总反应式:2NH2(CH2)2COOH+13H2SO4 =(NH4)

2SO4+6CO2+12SO2+16H2O

(2)蒸馏:2NaOH+(NH4)SO4 = 2NH3↑+Na2SO4+2H2O

(3)吸收与滴定:4%)硼酸吸收,盐酸标准溶液滴定

2NH3+4H3BO3 =(NH4)3B4O7+5H2O

(NH4)3B4O7+5H2O+2HCl= 2NH4Cl+4H3BO3

注意事项:

1、试剂溶液应用无氨蒸馏水配制;

2、消化时应保持和缓沸腾,注意不时转动凯氏烧瓶;

3、样品中若含脂肪较多时,可加入少量辛醇或液体石蜡或硅油消泡剂;

4、当样品消化液不易澄清透明时,可将凯氏烧瓶冷却,加入30%过氧化氢2-3 mL后再继续加热消化;

5、取样量较大,如干试样超过5 g 可按每克试样5 m1的比例增加硫酸用量;

6、—般消化至呈透明后,继续消化30分钟即可,但含有特别难以氨化的氮化合物样品.如含赖氨酸、组氨酸、酪氨酸等时,需适当延长消化时间。有机物如分解完全,消化液呈蓝色或浅绿色,但含铁量多时,呈较深绿色;

7、蒸馏装置不能漏气;

8、蒸馏前若加碱量不足,消化液呈兰色不生成氢氧化铜沉淀,此时需再增加氢氧化钠用量;

9、硼酸吸收液的温度不应超过40℃,否则对氨的吸收作用减弱而造成损失,此时可置于冷水浴中使用;

10、蒸馏完毕后,先将冷凝管下端提离液面清洗管口,再蒸1分钟后再关掉热源。

食品质量管理期末考试试卷1及答案

1 / 3 玉溪师范学院2012至2013学年下学期期末考试试卷答案 课程名称:《食品质量管理》(编号:01) (本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 考试方式:□考试 □考查 (□闭卷 □开卷 □理论部分 □其他) 系(院): 高等职业技术学院 专业: 食品药品监督与管理 年级: 2011 学号: 姓名: 考试时间: 月 日 时 分 一、写出下面缩写的中文名称(本大题共5题,每题2分,共 10分) 1、HACCP 危害分析与关键控制点。 2、PDCA 计划、执行、检查、处理。 3、GMP 良好操作规范(规程)。 4、CIP 就地清洗。 5、SSOP 标准卫生操作程序(规范); 或者卫生标准操作程序(规范)。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9题,每空0.5分,共 15分) 1、食品中常见的生物性危害有( 细菌 )、( 病毒 ) 、( 寄生虫 )。 2、质量的特点包括( 经济性 )、( 广义性 ) 、( 相对性 )、( 时效性 )。 3、管理的基本功能( 计划 )、( 组织 )、( 领导 )、( 控制 )。 4、质量波动分为( 正常波动 )和( 异常波动 ),前者是由( 偶然性 )原因引起的,后者是由( 系统性 )原因引起的。 5、食品企业常用的消毒剂是( 次氯酸钠 ),在消毒手时其浓度是( 50PPM ),消毒工器具时其浓度是( 100PPM )。 6、食品企业常见的虫害有( 苍蝇 )、( 蚊子 )、( 蟑螂 )、( 老鼠 )。 7、HACCP 体系建立的前提条件是( GMP )和( SSOP )。 8、PDCA 循环又叫( 戴明循环 ),它的特点是( 周而复始 )、( 阶梯式上升 )和 ( 大环套小环 )。 9、动物的( 健康状况 )和( 兽药 )的使用都影响到动物性食品的质量,如奶牛乳腺炎可以导致牛奶成分和物理性质的改变。 三、单项选择题(选择正确答案的字母填入下面对应的方框内,本大题共 20题,每小题 1 分,共 20分) 1、最早提出全面质量管理概念的是( C )通用电气公司质量总经理菲根堡姆。 A.中国 B .日本 C.美国 D .德国 2、全面质量管理要求以( C )为中心。 A.产量 B .利润 C .质量 D .效益 3、“始于教育,终于教育”是对( A )的质量管理的概括。 A.全员 B .全过程 C .全企业 D .多方法 4、质量原始记录来源于( A )。 A.班组 B .车间 C .管理层 D .决策层 5、产品在各道工序加工完毕和成品入库时的检验和试验费用称为( C )。 A.鉴定成本 B .内部故障成本 C.工序和成品检验费 D .工序控制费 6、据国外企业统计,质量成本一般占企业总销售额的( C )。 A.5% B .10% C5%-10% D .15% 7、供应商调查是对供应商( B )的一种预测。 A.水平 B .能力 C .效益 D .信誉 请 考生注意:答题时不要超过“装订线”,否则后果自负。

LT食品专业培养方案#1

宁波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培养方案及教学计划 一、培养目标 按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要求,掌握食品科学及其产业化的科学原理、工艺技术过程和工程设计等基础理论、基本技能,能在食品科学与工程领域从事设计、生产、管理和新技术研究、新产品开发的复合型工程技术人才 二、培养基本规格要求 1.素质结构要求 ⑴具备较高的思想道德素质:包括正确的政治方向,遵纪守法、诚信为人,具有健全的人格和较强的团队意识、 奉献精神; ⑵具备较高的文化素质:掌握一定的人文社科基础知识,具有较好的人文修养;具有国际化视野和现代意识及健康的人际交往意识; ⑶具备良好的专业素质:接受严格的科学思维训练,掌握一定的科学研究方法,有求实创新的意识和革新精神;在食品科学与工程领域具有较好的综合分析素养和价值效益观念; ⑷具备良好的身心素质:包括健康的体魄、良好的心理素质和生活习惯。 2.能力结构要求 ⑴获取知识的能力:具备良好的自学习惯和能力,有较好的口语及书面表达交流能力,有一定的计算机及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⑵应用知识能力:具备综合运用所掌握的理论知识和技能的能力,具备从事食品科学与工程及相关领域产品研发技术改造的能力,具备食品科学与工程实践和技术革新的能力,具备在食品科学与工程领域从事设计、生产、管理的 能力,具备食品生产过程技术经济分析的能力,具备食品质量与安全性检验、分析的能力; ⑶创新能力:具有较强的创造性思维、开展创新实验和科技开发能力。 3.知识结构要求 ⑴自然科学知识:掌握数学、物理、化学、生命科学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 ⑵人文社会科学知识:具有一定的文学、艺术、哲学、思想道德、法学、社会学、心理学等方面的知识; ⑶工具性知识:掌握一门外国语,能阅读外文专业文献;掌握计算机应用基础知识、资料查询、文献检索的基本方法,具有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相关信息的能力。 ⑷专业基础知识:掌握微生物学、生物化学、食品化学、食品工程原理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实验技能; ⑸专业知识:掌握水产、果蔬、畜禽、林特原料的基础理论知识和产品的生产工艺及技术参数,掌握食品质量的控制与食品安全卫生分析检验的基础理论与基本技能,掌握食品机械与设备的选型、使用、维护的基本原理与基本技能,掌握食品工厂及车间设计的基本原理与基本技术。 ⑹工程技术知识:掌握工程制图、电工电子学和基本工程技术等知识; ⑺经济管理知识:掌握经济学、管理学等方面的初步知识;了解与食品工业有关的方针、政策和法规。 三、核心课程 1.学位课程:微生物学、食品化学、食品工程原理、食品机械与设备 2.主要课程:生物化学、微生物学、食品化学、食品营养学、食品分析、食品工程原理、食品机械与设备、食品 原料学、果蔬加工工艺学、水产品加工工艺学、食品保藏原理与技术、食品质量控制技术、食品安全学

食品原料学的知识点汇总

1.按用途与植物学系统得分类常将农作物分为三大部门,八大类别。 2.粮油原料中得蛋白质基本就是简单蛋白,不含结合蛋白 ?清蛋白、球蛋白、胶蛋白、谷蛋白 3.粮油原料中得脂类化合物主要集中在胚芽及糊粉层里 4.粮油原料中得维生素 ?皮层、糊粉层与胚中维生素含量较多,而在胚乳中含量较少 5.粮油原料在贮藏期间呼吸作用得强弱对其品质与储粮安全有很大得影响。 6.呼吸作用强度大,原料得有机物质分解迅速,营养价值降低幅度大,品质下降快。 ?7.陈化得最终结果就是发芽力丧失。 ?加工用得粮油原料,陈化到一定程度,品质下降。 8.活力高得粮油原料,籽粒饱满,营养物质含量高,品质好,加工产品质量好,出品率高。 9.粮油原料得相对密度表示它内含物得充实程度或细胞结构得致密程度。 ?粮食相对密度既可作为品质指标,也可作为生理成熟度得衡量标准。油料种子则相反,发育成熟越好,含油量越高,其相对密度则越小。 10.谷物富含淀粉,油料富含脂肪,所以前者以容重大得为佳品,后者含油量高,反以容重低为好。 11.粮食散落性得大小就是确定粮食加工前进行清理、输送及各种自流设备角度得依据。 12.荞麦中所含得芦丁成分,对糖尿病患者与心血管病患者有一定得保健作用。 13.玉米中得尼克酸多呈结合型,不能被人体吸收利用, 14.原粮得工艺特性包括两个主要方面,一就是工艺性能,二就是工艺品质。 15.在我国与世界各国,水稻与小麦就是最主要得粮食,原粮加工也主要就是制米与制粉两种。 16.影响稻谷工艺品质得因素:杂质含量——主要因素;从净谷来瞧,对稻谷工艺品质影响最大得就是谷壳率;水分 17.大米得品质除要求色泽、气味与口味外,其好坏得主要决定性因素就是加工精度与纯度;另外还有碎米率与水分等等。 18.影响大米纯度得就是杂质。 19.米饭品质得预测法验法 ?样品少,比较客观,相关性好。 20.米饭品尝得内容一般包括米饭得外观、气味、滋味、粘性、硬度及综合评价等 21.铺开度与清沏度都定出由高而低得七个等级 凡铺开度与清沏度得等级愈低(即数字愈大),则米样愈不耐煮,米饭粘性愈强;反之等级愈高,米样耐煮性强,出饭率高,但米饭得粘性很差 22.凡直链淀粉含量高得大米,蒸煮时膨胀率高,米饭干燥蓬松,粘性差;反之,直链淀粉含量低得大米,蒸煮时膨胀率低,米饭而湿粘性强 23.大米粉得淀粉—碘蓝值测定 ?鉴定大米蒸煮品质得简易而快速得方法,它与直接蒸煮实验有很好得相关性 24.小麦粉得粒度分级机——对制粉时得产品得面筋含量进行调整 25.沉降值越大,表明面筋强度越大,面粉烘烤品质越好。 26.仁果类苹果、梨、海棠、沙果、山楂、木瓜等 27.核果类桃、李、杏、梅、樱桃等。 28.坚果类栗、核桃、山核桃、榛、银杏等。 29.浆果类葡萄、猕猴桃、草莓、无花果、番木瓜、石榴等。 30. 柑橘类柑橘类包括柑、橘、橙、柚、柠檬五大类。 31.柑橘划分为黄皮层、白皮层与囊瓣、中心柱几部分

食品质量管理期末考试试卷及答案

最新可编辑word 文档 玉溪师范学院2012至2013学年下学期期末考试试卷答案 课程名称:《食品质量管理》(编号:01) (本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 考试方式:□考试 □考查 (□闭卷 □开卷 □理论部分 □其他) 系(院): 高等职业技术学院 专业: 食品药品监督与管理 年级: 2011 学号: 姓名: 考试时间: 月 日 时 分 一、写出下面缩写的中文名称(本大题共5题,每题2分,共 10分) 1、HACCP 危害分析与关键控制点。 2、PDCA 计划、执行、检查、处理。 3、GMP 良好操作规范(规程)。 4、CIP 就地清洗。 5、SSOP 标准卫生操作程序(规范); 或者卫生标准操作程序(规范)。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9题,每空0.5分,共 15分) 1、食品中常见的生物性危害有( 细菌 )、( 病毒 ) 、( 寄生虫 )。 2、质量的特点包括( 经济性 )、( 广义性 ) 、( 相对性 )、( 时效性 )。 3、管理的基本功能( 计划 )、( 组织 )、( 领导 )、( 控制 )。 4、质量波动分为( 正常波动 )和( 异常波动 ),前者是由( 偶然性 )原因引起的,后者是由( 系统性 )原因引起的。 5、食品企业常用的消毒剂是( 次氯酸钠 ),在消毒手时其浓度是( 50PPM ),消毒工器具时其浓度是( 100PPM )。 6、食品企业常见的虫害有( 苍蝇 )、( 蚊子 )、( 蟑螂 )、( 老鼠 )。 7、HACCP 体系建立的前提条件是( GMP )和( SSOP )。 8、PDCA 循环又叫( 戴明循环 ),它的特点是( 周而复始 )、( 阶梯式上升 )和 ( 大环套小环 )。 9、动物的( 健康状况 )和( 兽药 )的使用都影响到动物性食品的质量,如奶牛乳腺炎可以导致牛奶成分和物理性质的改变。 三、单项选择题(选择正确答案的字母填入下面对应的方框内,本大题共 20题,每小题 1 分,共 20分) 1、最早提出全面质量管理概念的是( C )通用电气公司质量总经理菲根堡姆。 A.中国 B .日本 C.美国 D .德国 2、全面质量管理要求以( C )为中心。 A.产量 B .利润 C .质量 D .效益 3、“始于教育,终于教育”是对( A )的质量管理的概括。 A.全员 B .全过程 C .全企业 D .多方法 4、质量原始记录来源于( A )。 A.班组 B .车间 C .管理层 D .决策层 5、产品在各道工序加工完毕和成品入库时的检验和试验费用称为( C )。 A.鉴定成本 B .内部故障成本 C.工序和成品检验费 D .工序控制费 6、据国外企业统计,质量成本一般占企业总销售额的( C )。 A.5% B .10% C5%-10% D .15% 7、供应商调查是对供应商( B )的一种预测。 A.水平 B .能力 C .效益 D .信誉 请 考生注意:答题时不要超过“装订线”,否则后果自负。

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专业代码:学科门类:工学 专业门类:食品科学与工程类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标准学制:四年适用年级:级 所属学院:生物与食品工程学院专业负责人:蔡华珍 方案制订人:蔡华珍方案审核人:柴新义 一、专业培养目标 本专业以“能力本位、市场需求、职业适应”为导向,以“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为主要路径,采取“理工管结合、理实一体”的模式,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要,具有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掌握食品营养卫生、分析检测、食品生产技术与管理、食品质量安全控制、食品安全法规和食品标准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具备从事有关食品质量与安全的检测、监督、管理与研究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专门人才。 毕业生可在食品相关企业、市场管理、卫生、教育科研、外贸等部门从事标准制定、质量认证、安全评价、食品分析检测、食品质量控制、产品研发、企业管理及科学研究等方面工作。二、培养规格要求 (一)培养规格要求 .思想政治素质方面: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科学发展观,具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以及高尚的道德品质。 .掌握本专业所必需的食品科学与工程的基本理论;掌握食品分析检测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掌握食品质量与安全控制的基本理论和实践技能;掌握食品生产管理、标准化体系制定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具有从事食品质量全程控制管理和安全性评价的能力。 .熟悉食品法规与标准,具有食品标准化、质量管理及监督的能力; .外语、计算机需达到学校规定的基本要求,能通过相应的等级考试;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数据分析与报告撰写的基本技能。 .接受职业技能培训,获得个职业技能等级证书。 .具有一定的体育和军事基本知识,掌握科学锻炼身体的基本技能,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和卫生习惯,受到必要的军事训练,达到国家规定的大学生体育和军事训练合格标准,能够履行建设祖国和保卫祖国的神圣义务。 .具有良好的人文素养与科学素质;具有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具有爱岗敬业、吃苦耐劳、遵纪守法、团结协作的优良品质,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二)主要职业岗位关键能力、能力要素、课程对应关系表

食品保藏习题集(附答案)

第一章绪论 一、专业术语解释 1.食品品质:食品品质是指食品的食用性能及特征符合国家有关标准的规定和满 足消费者要求的程度。 2.非酶褐变:非酶褐变主要有糖的焦化反应、抗坏血酸(维生素C)的自动氧化 反应→降低糖的消化性,减少维生素C含量,但是也有一些呈味成分产生→赋予 食品以或优或劣的风味。 3.酶促褐变:酶促褐变主要是在酚类氧化酶、抗坏血酸氧化酶、过氧化物酶等酶 的作用下发生某些成分的氧化反应,造成氧化物的积累而变色。 4.淀粉老化:糊化后的淀粉称为α-淀粉。α-淀粉在贮藏中会发生老化现象,也 就是,α-淀粉中相邻分子的氢键结合,形成微晶结构→降低食品的口可性,也降 低食品的营养价值。 5.脂肪酸败:分为自动氧化酸败和酶解酸败。脂肪酸链中不饱和键被空气中的氧 所氧化,产生小分子的游离脂肪酸→令人不快的气味。使脂肪失去营养,而且也产生 毒性。 6.Vant Hoff (范特荷夫)定律:反应温度每升高10℃,化学反应的速率增 加2-4倍。 二、思考题 1.简述食品品质的概念、以及食品的品质因素。食品品质是指食品的食用性能及特征符合国家有关标准的规定和满足消费者要求的程度。①食用品质:营养品质(维持生命活动)、感官品质(嗜好)、卫生品质(安全);②附加品质:可贮藏、携带方便、食用方便、价格便宜等;保健食品(功能)、旅游食品(功能)、体育饮料(功能)等;包装装

潢、环保材料等。 2.食品在保藏过程中,其基本成分会发生什么变化?①新鲜度下降; ②褐变:分为非酶褐变和酶促褐变; ③淀粉老化; ④脂肪酸败; ⑤维生素降解。 3. 食品品质变化的原因?①食品内部原因:鲜活食品的生理变化如呼吸作用、后熟和衰老等)、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如水分、营养成分、色素、香气等);②食品外部原因:贮藏和流通过程中的微生物污染、寄生虫和鼠类的侵害、化学污染、机械损伤等。 4. 简述食品品质的动力学变化规律,并推导公式(1-29)。食品品质的动力学变化规律是食品品质变化的速度和影响变化速度的各种因素,温度影响着食品在贮藏过程中的品质变化,在一定温度下,活化能E越大,Q10越大,降低环境温度能减慢食品中发生的化学反应和酶促反应的适度,并且能够抑制微生物的生长繁殖,有效的保持使用品质。 5. 根据食品保藏原理,举例说明食品保藏方法的分类。①抑制食品生命活动:冷冻、高压渗透、烟熏;②维持食品最低生命活动:气调保藏;③无菌原理:热处理、辐射、过滤杀灭腐败微生物;④微生物发酵:乳酸发酵、醋酸发酵、酒精发酵的产物建立起抑制腐败微生物生长的环境。 第二章食品低温保藏 一、专业术语解释 1. 初始冻结点:一定压力下物质由液态转向固态的温度点。 2. 冻结点下降现象:溶液中溶质和水的相互作用使得溶液的饱和水蒸汽压较纯水低,也使得溶液的冻结点低于纯水的冻结点。

原料学知识点

粮油食品原料 根据化学成分与用途,我国将粮油作物分为禾谷类、豆类、油料和(A)4大类。?A、薯类 B、林产品类 C、畜产品 D、水产品 2大多数粮油籽粒的基本结构是一致的,粮油籽粒的结构一般由(C)、胚和胚乳三部分所组成。 ?A、麸皮 B、糊粉层 C、皮层 D、内皮层 3下列哪种作物蛋白质含量最高?C ?A、稻米 B、小麦 C、大豆 D、花生 4【判断题】豆类作物一般无胚乳,子叶比较发达。√ 5化学成分在籽粒中各个部分的分布一般是均匀的。× 7 我国按生长期和外观把稻谷分为五类:早籼稻谷、晚籼稻谷、(A)、籼糯稻 谷和粳糯稻谷

?A、粳稻 2下列大米中营养价值最低的是(D)。 D、精米(精度最高) 3我国国家标准规定,大米按 D 分为特等、标准一等、标准二等、标准三等4个等级。 D、加工精度 4大米蛋白质中含量最高的蛋白质是(C)。 C、醇溶蛋白 5【判断题】按植物学分类,食用稻米主要可分为粳型稻的粳米和籼型稻的籼米两大类。√ 6一般来说,米饭的粘度与其大米原料中淀粉的直链淀粉含量呈反比,即直链淀粉含量越高米饭的粘度越低。√ 1小麦面筋蛋白主要指(D)。 D、谷蛋白和醇溶蛋白 2小麦的质量按照(B)分为5个等级,并结合不完善粒、杂质、水分含量及色泽进行质量检验。 B、容重 3小麦调质的目的 B、使胚乳易于粉碎,减少细磨的动力消耗 C、提高出粉率,降低灰分含量 D、有利于碾磨过程中麸片更小 4一般来说容积重越高的小麦,品质越好,出粉率也越高。√

5从硬度上讲,角质粒(玻璃质粒)的硬度大,粉质粒硬度小。√ 6戊聚糖在小麦胚乳中含量约为2.2%~2.8%,但是其可能会减弱面团强度,防止成品老化。× 1粮油蛋白质中不溶于水和中性盐溶液,也不溶于乙醇,但溶于稀酸或稀碱溶液的蛋白质是:D、谷蛋白 2面粉按照用途分类,没有特指专门用途的小麦粉称为()、通用小麦粉 3我国科学家丁颖根据起源、演变和栽培发展把我国的水稻分成五级 二.填空题(共8题,32.0分) 2栽培稻品种的分类:___、___、___、___。(4.0分) 第一空:籼稻和粳稻,第二空:晚稻和早稻,第三空:水稻和旱稻,第四空:黏稻和糯稻 3我国对粮油作物是根据化学成分与用途分为禾谷类作物、豆类作物、油料作物、薯类作物等四大类。 4粮油食品原料中的简单蛋白质能溶于水的是清蛋白 5面筋的弹性与面筋蛋白质分子中的_二硫键_密切相关。 7发芽或绿色马铃薯中含有的天然毒素成分是_龙葵碱__,发霉花生中含有的强致癌毒性黄曲霉素 8面筋的形成主要是面筋蛋白质_吸水膨胀__的结果。 三.简答题(共5题,50.0分) 1淀粉的糊化和回生在粮食原料加工中有何实际意义?

焙烤食品工艺学教学大纲

《焙烤食品工艺学》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焙烤食品工艺学 英文名称:Baking Food 一、课程说明 1.课程性质:焙烤食品工艺学是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课,是食品工艺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食品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的重要专业必修课。 2.课程的目的和任务: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焙烤食品加工工艺学的综合基础理论,了解新产品、新工艺和新技术的开发利用,使学生在学习本书的基础上能够进行焙烤食品的加工工艺研究。3.适应专业: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 4.学时与学分:总学时54学时,其中理论讲授36学时,实验18学时,学分3分。 5.先修课程:食品化学、食品原料学、食品加工原理、食品机械与设备、食品添加剂学 6.推荐教材:李里特,江正强,卢山编著,焙烤食品工艺学,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6 参考书目:李新华,董海州主编,粮油加工学,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02 7.主要教学方法与手段:采用课堂讲授与实验教学相结合,在注重理论教学的同时,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开设具有设计性、趣味性的实验,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和实践能力,使学生在实验中增强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认识。 8.考核方式:该课程为考试课,考核总成绩为考试成绩、实验成绩与平时表现(作业、考勤等)之和。成绩评定办法为:课程总成绩=平时成绩×10%+实验成绩×20%+考试成绩×70%。 二、教学内容及能力要求 绪论 了解和掌握焙烤食品加工学的范畴,发展历史与现状,焙烤食品的分类,以及其在我国食品工业发展中的地位与作用 第一章焙烤食品原料学 第一节小麦粉 第二节油脂 第三节乳及乳制品 第四节糖 第五节蛋制品 第六节酵母 第七节疏松剂及面团改良剂 了解和熟练掌握焙烤食品加工常用原料的种类、特性及其在焙烤食品中的作用。 第二章饼干生产工艺 第一节饼干的分类及加工工艺 第二节面团的调制 第三节面团的辊轧与成型 第四节饼干的烘烤与冷却 了解饼干的分类,熟练掌握饼干的加工工艺。 第三章面包生产工艺 第一节概述

食品保藏原理试卷

中国农业大学成人高等教育 2018-2019 学年第一学期食品保藏原理课程考试试题 考试说明:本试卷为闭卷考试;试卷中所有试题的答案均写在答题纸上;总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考生诚信承诺 1.本人清楚学校关于考试管理、考场规则、考试作弊处理的规定,并严格遵照执行。2.本人承诺在考试过程中没有作弊行为,所做试卷的内容真实可信。 考试时间:站点名称:内蒙古河套灌区成绩: 年级 16级层次专升本专业食品科学与工程学号姓名 一、名词解释(本题共10小题,每题2分,共20分) 1、食品工业: 2、D值: 3、F值: 4、G值: 5、Z值: 6、反渗透浓缩: 7、“合理”比重计: 8、食品的化学保藏: 9、商业杀菌:10、吸附等温线: 二、判断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宰后肉的成熟在一定温度范围内,随环境温度的提高而成熟所需的时间缩短。() 2、食品冻藏过程中发生的“重结晶”现象是指食品中产生比重大于冰的结晶。() 3、冻藏食品解冻时,只有当食品全部解冻后,食品的温度才会继续上升。() 4、当温度低于0℃时,食品物料中的水分即开始冻结。() 5、在深度冻藏过程中,食品中的酶并非完全停止活动() 6、食品aw的大小可以反映食品中水分的结合程度() 7、芽孢菌的耐热性要高于一般的微生物。() 8、对于新鲜果蔬的气调保藏,选择二氧化碳和乙烯透过性大的包装材料较好() 9、对食品进行干燥处理可以达到灭菌、灭酶的目的,从而延长保存期。() 10、腌渍品之所以能抑制有害微生物的活动,是因为盐或糖形成高渗环境,从而使微生物的正常生理活动受到抑制。() 三、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放射性同位素在辐射过程中,放射出的射线可能是______射线。 A、α射线 B、β射线 C、γ射线 D、都有可能 2、使用苯甲酸类防腐剂最适宜的pH值是______。 A、2.5~4.0 B、4.0~6.5 C、6.5~8.0 D、没有限制 3、下列物质中,_______适合作为油炸食品的抗氧化剂。 A、VE B、BHA C、PG D、A、B和C 4、通常产品编码中的数字分4组,其中第三组有3个数字,C代表含义是商品类别。 A、3 B、4 C、5 D、6 5、影响干燥食品贮存品质和稳定性的主要因素是________。 A、水分含量 B、水分活度aw C、储藏温度 D、储藏湿度

食品原料学的知识点

1.按用途和植物学系统的分类常将农作物分为三大部门,八大类别。 2.粮油原料中的蛋白质基本是简单蛋白,不含结合蛋白 ?清蛋白、球蛋白、胶蛋白、谷蛋白 3.粮油原料中的脂类化合物主要集中在胚芽及糊粉层里 4.粮油原料中的维生素 ?皮层、糊粉层和胚中维生素含量较多,而在胚乳中含量较少 5.粮油原料在贮藏期间呼吸作用的强弱对其品质和储粮安全有很大的影响。 6.呼吸作用强度大,原料的有机物质分解迅速,营养价值降低幅度大,品质下降快。 ?7.陈化的最终结果是发芽力丧失。 ?加工用的粮油原料,陈化到一定程度,品质下降。 8.活力高的粮油原料,籽粒饱满,营养物质含量高,品质好,加工产品质量好,出品率高。9.粮油原料的相对密度表示它内含物的充实程度或细胞结构的致密程度。 ?粮食相对密度既可作为品质指标,也可作为生理成熟度的衡量标准。油料种子则相反,发育成熟越好,含油量越高,其相对密度则越小。 10.谷物富含淀粉,油料富含脂肪,所以前者以容重大的为佳品,后者含油量高,反以容 重低为好。 11.粮食散落性的大小是确定粮食加工前进行清理、输送及各种自流设备角度的依据。 12.荞麦中所含的芦丁成分,对糖尿病患者和心血管病患者有一定的保健作用。 13.玉米中的尼克酸多呈结合型,不能被人体吸收利用, 14.原粮的工艺特性包括两个主要方面,一是工艺性能,二是工艺品质。 15.在我国和世界各国,水稻和小麦是最主要的粮食,原粮加工也主要是制米和制粉两种。16.影响稻谷工艺品质的因素:杂质含量——主要因素;从净谷来看,对稻谷工艺品质影响最大的是谷壳率;水分 17.大米的品质除要求色泽、气味和口味外,其好坏的主要决定性因素是加工精度和纯度; 另外还有碎米率和水分等等。 18.影响大米纯度的是杂质。 19.米饭品质的预测法验法 样品少,比较客观,相关性好。 20.米饭品尝的内容一般包括米饭的外观、气味、滋味、粘性、硬度及综合评价等 21.铺开度与清沏度都定出由高而低的七个等级 凡铺开度与清沏度的等级愈低(即数字愈大),则米样愈不耐煮,米饭粘性愈强;反之等级愈高,米样耐煮性强,出饭率高,但米饭的粘性很差 22.凡直链淀粉含量高的大米,蒸煮时膨胀率高,米饭干燥蓬松,粘性差;反之,直链淀 粉含量低的大米,蒸煮时膨胀率低,米饭而湿粘性强 23.大米粉的淀粉—碘蓝值测定 鉴定大米蒸煮品质的简易而快速的方法,它与直接蒸煮实验有很好的相关性 24.小麦粉的粒度分级机——对制粉时的产品的面筋含量进行调整 25.沉降值越大,表明面筋强度越大,面粉烘烤品质越好。 26.仁果类苹果、梨、海棠、沙果、山楂、木瓜等 27.核果类桃、李、杏、梅、樱桃等。 28.坚果类栗、核桃、山核桃、榛、银杏等。 29.浆果类葡萄、猕猴桃、草莓、无花果、番木瓜、石榴等。 30.柑橘类柑橘类包括柑、橘、橙、柚、柠檬五大类。 31.柑橘划分为黄皮层、白皮层和囊瓣、中心柱几部分

食品分析考试试题及答案

食品分析 1、熟悉食品分析的研究内容 食品营养素分析;食品中的有害物质分析;食品添加剂分析;食品的感官评定。 2、熟悉试剂纯度和溶液浓度的表示方法 纯度:一级纯(优级纯或基准级试剂G.R)> 二级纯(分析纯A.R)> 三级纯(化学纯C.P)表示方法:体积分数→指100ml溶液中含有液体溶质的毫升数。(%) 质量浓度→指100ml溶液中含有固体溶质的克数。(g/L) 质量分数→指100g溶液中所含溶质的克数。(%) 3、掌握采样的概念和了解样品的分类,熟悉样品的分数、用途及保留时间 采样→指为了进行检验从大量物料中抽取得一定数量具有代表性的样品。 样品分为检样、原始样品、平均样品三类。 样品应一式三份,用于检验用、复验用、备查或仲裁用。保留时间一个月。 4、掌握样品预处理的目的 消除干扰因素;使待测组分完整地保留下来;浓缩待测组分。 5、掌握样品的保存方法 冷冻干燥法(先冷冻至冰点以下,再高真空使冰升华为水,从而干燥样品。133-140Pa;-10℃-- -30℃);冷冻法(使样品在-10℃-- -30℃下呈冷冻状态保存);冷藏法(在0—5℃保存,适合于易腐败变质样品,时间不宜长);干燥法(样品放在有干燥剂的干燥器内保存的方法→变色硅胶、无水Cacl2)。 6、了解准确度和精确度概念,熟悉回收试验 精确度高不一定准确度高,但精确度是保证准确度的先决条件;精确度低,准确度必然低,而且说明结果不可靠。 回收试验:就是在样品中加入已知量的待测标准物质进行对照试验,实际中以回收率表示准确度。 7、掌握风干样品、干物质、可溶性固形物、回潮、恒量的概念 风干样品:指与大气湿度建立平衡时的样品。它所含水分主要是束缚水。 干物质:指除去水分后的样品。 可溶性固形物:可溶于水的干物质。 回潮:指粉状干物质或比风干样品含水低的样品,铺成不超过1cm的厚度,置于大气中吸水,直至与大气湿度建立平衡为止,这一过程称为回潮。 恒量:指一份样品先后两次烘干(或灰化)后的质量之差在允许范围内,就算达到恒量。是衡量样品烘干(或灰化)是否完全的指标。 8、掌握与水分有关的物质含量的表示方法及换算 计算公式:以脂肪为例 脂肪% (干)脂肪% (鲜) 脂肪% (风) ---------- = ----------- = ------------- 100% 1-水分% (鲜) 1-水分% (风) 9、了解为什么说减压干燥法测定结果最接近真实的水分含量,熟悉减压干燥法的适用样品因多数样品都含有胶态物质,直接干燥法完全除去束缚水较困难,而减压干燥法可以顺利地除去,所以该法是水分测定中最准确的方法。 适用样品:适用于糖、味精等易分解的食品中水分的测定,不适用于添加了其他原料的糖果,如奶糖、软糖等试样测定,同时该法不适用于水分含量小于0.5g/100g的样品。

食品原料学复习内容

食品原料学 一、食品原料学研究的对象、目的和特点 对象:主要研究食品原料的生产流通基本知识,理化、营养特征和加工利用方法等内容。目的:通过对食品原料知识的正确理解,使食品保存、流通、烹调、加工等操作更加科学合理,达到最大限度地利用食物资源,满足人们对饮食生活的需求。 特点:研究食品原材料的特性。 二、食品原料的分类 1、来源分类:植物性食品和动物性食品 2、按生产方式分 (1)农产品(2)畜产品(3)水产品(4)林产品(5)其他食品原料 3、按食品的营养特点分类 1)能量原料:能量原料是指干物质中蛋白质含量小于20%,同时热能较高的谷类、淀粉质根茎类、油脂类及糖类等. 2)蛋白质原料:蛋白质原料是指干物质中蛋白质含量不小于20%的豆类、花生瓜子类、畜禽肉类、畜乳类、蛋类、鱼类、虾蟹类、软体动物类、菌藻类及其他类等. 3)矿质维生素原料:矿质维生素原料是指热能和蛋白质含量均较低,矿物质和维生素含量相对较高的瓜果类、蔬菜类、茶类和木耳海带类等. 4)特种原料:特种原料是指营养素含量全面、合理或具有多种食疗保健功能的食品,包括全营养食品类和药食两用食品类. 5)食品添加剂食品添加剂是指食品加工或食用过程中,向食品中加入的起特殊作用的少量物质,包括维生素、矿物质、合成氨基酸、调味剂、防腐剂、发色剂、抗氧化剂、增稠剂、乳化剂、疏松剂、凝固剂、品质改良剂、着色剂、漂白剂、消泡剂、抗结块剂、香精香料单体及其它等. 三、食品原料学研究的内容 (一)食品原料的生产、消费和流通 (二)食品原料的性状、成分和利用价值 (三)食品原料的品质、规格和鉴定 (四)食品原料的加工处理及其可加工的主要产品 四、危害食品安全的主要因素 (1)生物危害①细菌危害②病毒危害③寄生虫危害 (2)化学危害 (3)物理危害 一、谷类 (一)谷类的生产、消费与流通 谷类为稻米、小麦等禾本科植物的种子,还有一些双子叶植物的豆类。 (二)谷类食物的特征 1.营养丰富:在我国居民的膳食中,约有60~70%的热能和60%的蛋白质来自谷类,是膳食中B族维生素的重要来源,同时也提供一定量的无机盐。 2.常食不厌、供应充足 3.成本较低、便于流通 (三)谷类的性状和成分 1.构造与组织 (1)胚芽(2)种皮(3)胚乳(4)糊粉层 2.成分组成与营养 (1)蛋白质

食品保藏学复习题

食品保藏学复习题 第一章 一、名词解释 IMF:(Intermediate moisture food)半干半湿食品(又称半湿润食品,中等水分含量食品):部分脱水而可溶性固形物浓度较高的食品。 复水比:复水是把脱水菜泡在水里,经过一段时间后,使之尽可能恢复到干制以前的状态。R复=G复/G干 湿度梯度:若用W绝表示等湿面湿含量或水分含量(1kg/kg干物质),则沿法线方向相距△n 的另一等湿面上的湿含量为W绝+△W绝,那么物体内水分梯度grad W绝则为: grad W绝=lim(△W绝/△n) W绝——物体内的湿含量,即每1kg干物质内水分含量(千克) △n——物料内等湿面间的垂直距离(米) 冷冻干燥:是利用冰晶升华的原理,将含水物料先行冻结,然后在高真空的环境下,使已冻结了的食品物料的水分不经过冰的融化直接从冰态升华为水蒸气,从而使食品干燥的方法,所以又称为真空冷冻干燥或升华干燥。 恒率干燥阶段:物料水分呈直线下降,干燥速率稳定不变。 二、问答 1、什么是食品干藏?它有哪些优点? 答:干藏即使食品脱水干燥后进行贮藏。 优点:在室温下可长期保藏(作军备粮,随战争而兴衰);重量轻(如灯亮杏子制成罐头与干制品的重量比为7:1,而蔬菜更甚),容积小(节省包装、贮藏、运输费、便于携带等)2、简述干制过程中表面硬化形成的原因。 答:产生原因:V表蒸>>V内扩;具体:a、表面因高温而结膜;b、水分以蒸汽形式逸出,留下粘性溶质于外表面,堵塞空洞;c、毛细管收缩或变形。 结果:干燥速率下降(干硬膜渗透性低),品质恶化 3、干燥分哪几个阶段?各阶段有何特点? 答:干燥分为(1)初期/物料加热阶段:提高空气的流速,温度,降低空气的相对湿度,加速蒸发。(2)恒率/速干燥阶段:降低空气的流速,温度,降低空气的相对湿度,减慢蒸发。(3)降率/速干燥阶段:干燥速率取决于物料性质,属于物料内部水分移动控制阶段。小心控制条件。 4、试分析比较给湿系数、导湿系数和导湿温系数。 (1)给湿系数:物料的给湿系数主要取决于空气速度,也与蒸发表面积形状和大小,空气与环绕表面的条件及温度有关。潮湿物料表面的给湿系数可按 C=0.0229+0.017v进行计算,空气垂直流向液面时C值加倍。 (2)导湿系数:导湿系数为水分传递系数,它与物料水分,温度有关。导湿系数和绝对温度14次方成正比。 (3)导湿温系数:温度梯度为1°C/米时物料内部能建立的水分梯度。随物料水分增加而有所上升。 5、干燥过程中食品原料发生了哪些物理变化? 答:⑴物理变化。①干缩和干裂:快速干制:质地疏松,易吸水复原,品质好,费用大,易氧化;缓慢干制:质地紧密,费用少,复水慢;②表面硬化:a表面因高温而结膜;b内部水分以蒸汽形式逸出,留下粘性溶质于外表面,堵塞孔洞;c毛细管收缩或变形。导致干燥

食品分析期末试题

精品文档 一、名词解释 1.酸价 .水蒸汽蒸馏法2 .淀粉糊化3由整批货料中采得的少量样品称为检样。4.检样: °5.T .淀粉乳6 .膳食纤维7.固形物8 )9.无氮抽出物(%从待测样品中抽取其中一 部分来代表被测整体的方法称为采样。: 10.采样.粗脂肪11 .低聚糖12 13.皂化反应14.牛乳°T.粗灰分15 16.单糖将锥17.四分法:将原始样品置于大而干净的平面上, 用洁净器具充分混匀并堆成圆锥形,顶压平后用划十字的方法将其等分为四份,弃其对角两份, 将剩余的两份再次按照上述次,原始样品量减少一半,直至剩余量满足实验所需为方法进行混匀、 缩分,每缩分1 止。利用固体固定相表面对样品中各组分吸附能力强弱的差异而进行分离分析 的18.吸附色谱:色谱法称为吸附色谱。,溶液中的逸度与纯水逸度之比,用.水分活度: 在同一条件下(温度、湿度和压力等)19 食品水分的蒸汽压与纯水蒸汽压之比近似表示。可用20.总酸度:指食品中所有酸性成分的总量,包括未离解酸的浓度和已离解酸的浓度。碱标准 溶液进行滴定,故又称为可滴定酸。.油脂酸价:是指中和1克油脂中游离脂肪酸所需氢氧化 钾的质量(mg)。21形状所产生阻滞作用的不同而进行分离的色谱分.凝胶色谱:利用某些凝胶 对分子大小、22 析法称为凝胶色谱。表示。pH23.有效酸度:指食品溶液中氢离子的活度,常 用所需氢氧化(甘油酯)是指中和1克油脂中所含全部游离脂肪酸和结合脂肪酸24.皂化价: mg)。 钾的质量(各平行测定结果之间的符合25.精密度:是指在相同条件下对同一样品进行多次平 行测定,程度。 二、判断改错题 1.)乳糖可以用还原糖法测定。( 2.酸的浓度的当量浓度表示时称为有效酸度。()试样消化时 常加入K) SO3.作催化剂。(42重量法测定果胶物质常用 碳酸钠作沉淀剂。()4.)5. 有机物破坏法是分离组分的方法。( 6.试样干燥后其重量差≤2mg即为恒重。 () )((1007.无氮抽出物%=-水分+粗蛋白+粗脂肪+ 灰分%。())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真空干燥法是测定香料水分的最好方法。()8. 支链淀粉与碘能形成稳定的络合物。()9. 凯氏定氮法常加入K2SO4作催化剂。(10. ) 旋光法测定淀粉,其旋光角度数即淀粉百分含量。()11. 折光法是测定油料种子脂肪的物理测定方法。()12. 用75~80%乙醇作糖分的提取剂,可防止蛋白质及多糖溶解。() 13.有效酸度是 指溶液中氢离子的活度。()14. 试样灰化前后其重量差≤0.2mg即为恒重。() 15.氯仿-甲醇 法采用干法提取脂肪,采用容量法定量。() 16.有效酸度是指溶液中酸 性成分的总量。()17. 冷冻干燥是指样品真正冻结成固体的温度。()18. 三、填空题1. 。,和食品中的有毒有害物质主 要来源于 2. 。有机物破坏可用或 3.pH 。值的方法有测定和 4. 总称为脂类。和类脂脂肪 5.

食品原料学实验内容

果蔬产品一般物理性状的测定 (一)目的与原理物理性状的测定是用一些物理的测定方法来表示果蔬的重量、大小、比重、硬度等物理性状。其中也包含了某些感官的反映,如形状、色泽、新鲜度和成熟度等。果实在成熟、采收、运输、贮藏及加工期间的物理特性的变化,反映其组织内部一系列复杂的生理生化变化的结果。因此对物理性状的测定是进行化学测定的基础。 果蔬的物理性状测定是确定采收成熟度,识别品种特性,进行产品标准化的必要措施。新鲜果实是活的有机体,与外界环境条件的统一是保证贮藏特性的主要因素。欲控制适合于新鲜果蔬的环境,首先就要通过在贮藏其中进行物理测定的方法,了解其在不同环境中的变化。对于加工原料进行物理性状的测定,是了解其加工适应性与拟定加工技术条件的依据。 (二)材料与用具苹果、梨、柑桔、葡萄、甜椒、番茄、茄子等。 卡尺、托盘台秤、果实硬度计、榨汁器、碱式滴定管、排水筒、量筒等。 (三)操作方法 1.单果重(克/个) 取10个果实,放在托盘台秤上称重,记录重量。求出其平均果重。 2.果形指数(纵径/横径) 取10个果实,用卡尺测量果实的纵径和横径,求出果形指数,以了解果实的形状和大小。 3.果实出汁率(%) 取10个果实,除去果皮、果心、果核或种子,分别称各部分的重量,以求果肉(或可食部分)的百分率。汁液多的果实,可将果汁榨出,称果汁重量,求果实的出汁率。 4.果实硬度果实硬度是果实成熟度的重要指标之一。取10个果实.在对应两面薄薄地削去一小块果皮,用果实压力硬度计,测定果肉的硬度,以每平方厘米面积上承受的压力数表示。在用硬度计测定时,注明测头直径英寸数,压力以磅数表示(例如测头为7/16英寸,压力为16磅)。硬度愈大.表明质地愈致密。硬度与果实的贮藏性往往呈现一定的正相关性。 5.果实比重(g/cm3) 取10个果实,在托盘台秤上称果实重量W。 将排水筒装满水,多余的水由溢水孔流出,至不滴水为止。置一量筒于溢水孔下面。将果实轻轻放入排水筒水中,此时溢水孔流出的水盛于量筒内。再用细铁丝将果实全部投入水中,待溢水孔水滴滴尽为止。用量筒量出果实的排水量,即果实体积V,计算果实的比重。 6.果蔬中可溶性固形物的测定:挤出果蔬汁数滴于折光棱镜面上,合上盖板,将进光窗对准光源,调节目镜视度圈,使视场内黑白分界划线清晰可见,于视场中所见黑白分界线相应的读数,即为果蔬汁中可溶性固形物的含量百分数。 7.果蔬的酸度测定:称取5g样品于研钵中,加入少量无CO2蒸馏水,研磨成糊状,定容,过滤。准确吸取制备的滤液50ml,加入酚酞指示剂2-3滴,用0.1mol/L标准碱液滴定至微红色30秒不褪色,记录用量,计算样品含酸量。 8.果蔬贮藏中淀粉含量变化的观察:在果蔬切面上滴加配制好的I2-KI溶液,观察切面颜色的变化。蓝色的深浅反映了淀粉含量的高低。

食品保藏学 (2)分析

第一章食品原料特性及影响保藏的主要因素 ?1、食品保藏原理有哪几类?各举1~2个例子。 食品保藏四大原理1,无生机原理2,假死原理3,不完全生机原理4,完全生机原理 2、简述油脂酸败的类型?自动氧化的主要影响因素? (1)油脂酸败类型:水解型酸败酮型酸败自动氧化 (2)影响自动氧化的因素有: ①油脂的脂肪酸组成(不饱和度及双键位置。) ②温度(温度增高,氧化加快。温度也影响反应机理,常温下,氧化多发生在 与双键相邻的亚甲基上,而温度>50℃时,氧化多发生在双键上) ③光和射线(以紫外线影响最大,β及γ射线也能显著提高脂肪氧化酸败的敏 感性。) ④催化剂(重金属离子是油脂氧化酸败的重要催化剂。Pb>Cu>Sn>Zn>Fe >Al>Ag) ⑤氧气(自动氧化的速度随氧分压增加而增大,增加到一定值时,氧化速度保 持不变。比表面积很大的食品氧化速度很快,几乎与氧分压无关。所以真空 或充N2包装对分散性很大的汤粉等含脂食品效用有限) ⑥水分活度(Aw很低或很高时,氧化发展快;在0.3-0.4之间时,氧化则慢。)?3、淀粉老化对食品质量有何影响?影响淀粉老化的因素如何? 影响淀粉老化的因素有: 温度(高温下淀粉糊稳定,<60℃开始老化,至2-5℃老化速度加快,<0℃老化速度减慢,) 水分(<10%或过高老化速度慢;水分30-60%间最易老化。如面包(30~40%) 米饭(71%)馒头(44%)等食品冷凉后易老化。), PH值(pH=7.0左右时淀粉易老化,pH值>10或PH值<2时老化受到抑制。), 淀粉类型(直链淀粉比支链淀粉易老化;同为直链淀粉,小分子较大分子易老化,分子过小时不易老化。) 4、蛋白质变性的类型?引起蛋白质变性的因素? (1)蛋白质变质的类型:可逆变性,不可逆变性 (2)引起蛋白质变性的因素有:化学因素(酸、碱、有机溶剂(如乙醚、乙醇、丙酮等)、重金属盐类、脲、胍、表面活性剂等)和物理因素(温度、紫外线、超声波、高压、表面力、剧烈震荡、搅拌、研磨等)。 5、果胶的三种形态及其与果蔬质地变化的关系? ①原果胶(在未成熟果蔬组织中与纤维素和半纤维素结合,不溶于水,形成较牢 固的细胞壁,使组织比较坚硬)②果胶(存在于植物细胞汁液中,易溶于水,细胞 间失去了黏结作用,因而形成松弛组织)③果胶酸(没有粘结能力,这时的果实会 变得绵软以至于水烂) 6、什么叫食品的变质?引发变质因素主要有哪些? (1)食品的变质:新鲜食品常温下存放,由于附着在食品表面的微生物及食品内所含酶的作用,使食品的色、香、味和营养价值降低,时间加长,食品会腐败和变质,以致完全不能食用。 (2)引发变质的因素:微生物、酶、化学反应、其它因素(物理因素) 7、食品中酶的主要来源?微生物分泌、食品原料自身具有 8、如何降低美拉德反应? ①控制食品转化糖的含量②降低温度③调节食品水分含量④调节pH值⑤降低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