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美国族群问题及其破解对策

美国族群问题及其破解对策

美国族群问题及其破解对策
美国族群问题及其破解对策

美国族群问题及其破解对策

摘要:美国是一个多族群的国家,族群之间的矛盾和斗争充斥着整个美国历史发展过程。“二战”之后,特别是20 世纪80 年代以来,由于白人至上主义和极右思潮的抬头,美国族群关系更趋于紧张。然而,在前苏联、南斯拉夫这些多族群国家解体的后冷战时代,美国却能够保持相对稳定的族群关系。这主要得益于其不断完善的法律制度、多元与一体的相对平衡,以及不断改进的社会保障制度等因素。由于美国族群政策是建立在资本主义私有制基础之上的,具有不可避免的局限性,因而对美国的族群政策应重于研究、分析,慎于借鉴。

关键词:美国族群问题; 族群政策; 种族歧视

美国是一个移民国家,也是一个多族群国家。美国历史上经历了三次大的移民潮,每一次移民潮对其发展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从某种程度上讲,正是移民造就了美国,正是移民发展和改变了美国。移民的广泛性和差异性造成了美国族群构成的复杂性和多元性,因而美国的族群矛盾一直比较突出。然而,在苏东剧变、南斯拉夫解体的后冷战时代,美国这个多族群国家,并没有出现大的族群冲突或者谋求独立的事件,也没有一个族群从美国的版图上分离出去。深入研究其可取之处及不足,对多民族国家的民族问题的处理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一、美国族群问题的概况

要了解美国族群问题的概况,首先必须对族群的基本概念作一个界定。只有厘清族群的概念,才能正确认识族群与种族、部族和民族等概念之间的关系,从而客观、全面地认识美国的族群问题。

1. 1 族群的界定

族群( ethnic group) 概念是西方人类学研究社会实体的一种范畴分类法。“族群”一词最早是20 世纪30 年代开始使用,被用来描述两个群体文化接触的结果,或者是从小规模群体在向更大社会中所产生的涵化现象。①“二战”后,族群一词被用来代替“部族”( tribe) 和“种族”( race) ,运用也更加广泛。有关族群( ethnic group) 的概念并不统一,较有代表性的是科威特人类学家穆罕默德·哈达德( Moham-ed Haddad) 的界定。他说,族群是指在社会上具有独特的因素,因文化和血统而形成不同意识的群体。可以说,它是因体质或文化上的特点而与社会上其他群体区别开来的人们共同体。他认为,可识别性( identifiability) 、权力差别( differential power) 及群体意识( group aware-ness) 是族群的三个基本特点。

②这是从广义上给族群下的定义。在当前学术界比较常用的是马克斯·韦伯( Max Weber) 的定义: “某种群体由于体质类型、文化的相似,或者由于迁移中的共同记忆,面对他们共同的世系抱有一种主观的信念,这种信念对于非亲属社区关系的延续相当重要,这个群体就被称为族群。”③根据韦伯关于族群的定义,美国的族群分为欧裔( 白人) 族群、非裔( 黑人) 族群、西裔( 拉美人) 族群和亚裔族群。四大族群在体貌、文化、语言、经济水平等方面皆有比较大的差异。美国的主流社会是以白人为主导的。目前,白人占总人口的比例在60% 左右,其他均为少数族裔。美国族群问题主要是欧裔族群与少数族群之间的矛盾与冲突,当然也包含少数族群之间的矛盾与冲突。

1. 2 美国族群问题的基本概况

一部美国史既是一部移民史,也是一部族群之间的斗争史。从美国建国开始至今,核心族群与少数族群、少数族群之间的矛盾和斗争就一直充斥着整个美国社会。尽管历届美国政府都为之做出巨大努力,但族群矛盾根深蒂固,绝非一朝一夕所能解决。20 世纪80 年代以来,里根政府推行保守主义政策,使得少数族群所取得的权利并没有得到真正实现。冷战结束后,“白人至上主义”和极右思潮的抬头,使美国的族群关系趋向紧张和复杂。概括起来,当前美国族群之间的矛盾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 “多元”与“一体”的冲突( 欧裔族群与少数族群的矛盾)如何对待族群差异,族群差异与国家认同关系如何,这是当代多元文化主义

与自由主义争论的焦点问题。自由主义认为,国家应该以“无差异”的普遍原则对待每一位公民。多元文化主义者则认为,自由主义的普遍公民观看似公平,实质却在执行“一人一票”的简单多数原则,这一原则可以确保多数人的利益,却会危及少数族群的生存,更对少数族群的自我认同构成潜在的威胁。④自由主义将所有差异都界定在非公共领域,认为族群文化与宗教信仰一样,不具有公共性和政治意义。正如格雷( Gray) 所说,自由主义所谓的“多元”,实质是个人价值观的一种延伸,是一种被稀释了的“个体式”的多元文化主义。因此,多元文化主义者认为,恰恰要将这些差异界定于政治领域,并且将“文化的差异当成是政治领域所要处理的素材”。⑤多元文化主义与自由主义的另一个争论,是关于差异政治和少数权利会不会危及自由主义的核心原则这一问题。自由主义者认为,拥有特殊权利的少数族群为了维持其非自由主义的生活方式,确保其文化特性不受自由主义制度的影响,必然会阻止自由主义核心价值的运作,但这些族群没有意识到,这一行为同样也妨碍了他们内部的平等。而多数多元文化主义的倡导者则认为,族群差异与自由主义理论并不矛盾。包容文化差异、推行差异原则,不仅没有带来不公平,反而使少数族群原有不利处境得到改善,公平与正义得以实现。多元文化主义与自由主义的争论表明了族群差异与国家认同的微妙关系。如果忽视或漠视族群差异,以国家认同去消融少数族群的差异,很可能会适得其反; 但过分肯定或认可族群差异,寻求差异的族群就会越来越多,社会的稳定与政治的参与就可能受到威胁。( 2) 种族歧视的长期存在( 欧裔族群与非裔族群的矛盾)美国200 多年的历史表明,美国的种族歧视及由此导致的种族间的冲突从来就没有停止过。在建国之初,盎格鲁-撒克逊核心群体逐步确立了政治统治地位,欧洲白人新教徒也就成为美利坚民族的先驱和主体,美洲土著印第安人、从非洲被贩卖来的黑人等少数族裔则处于从属地位。达尔文的进化论被社会达尔文主义者解读为核心群体以歧视、偏见对待其他族群的理论根据。欧洲白人称他们自己是“上帝的选民”,而其他族群是劣等的,这就是种族主义。种族主义者认为,人类社会的不同等级群体是由于他们在社会行为、智力上天生不同,因而有优劣之分。这种种族优越论后来成为法律上社会资源分配不均的理论依据,把不同族群在财富、声望和权利上的不平等合理化,在美国这个号称民主立国的国家历史上,有过黑人奴隶制、种族隔离制、印地安人保留地制度,以及排斥移民法如排华法案等一系列种族歧视政策。经过长期的反种族歧视的斗争,特别是20世纪60—70 年代,由马丁·路德·金( MartinLuther King,Jr.) 领导的黑人维权运动和印第安人发起的争取“红种人权利”运动声势浩大,美国的种族关系在某种程度上也得到了缓和。然而冷战结束后,随着“新白人国家主义”的兴起和极右思潮的死灰复燃,美国的种族主义再度升温,种族关系又趋于复杂和紧张,种族歧视事件频频爆发。例如,1999 年,美国联邦检察处对美籍华裔科学家李文和案的处理; 2000 年 2 月25 日,美国纽约州高等法院判决1999 年初在纽约枪杀无辜黑人移民迪亚洛的 4 名白人警察无罪,从而引发的抗议事件。①这些只是部分引起巨大社会反响的种族歧视的例子,但足以说明“种族主义”的烙印仍然深深地存在于美国社会。当然,种族歧视行为在美国并不单单针对黑人,亚裔、西裔等体质特征上不同于白人的一切有色人种都是受歧视的对象。

( 3) 贫富悬殊,两极分化( 欧裔族群与西裔族群、非裔族群的矛盾)贫富悬殊、两极分化是当今世界各国普遍存在的问题,而美国社会的贫富差距更是突出。和种族歧视一样,大量贫困人口的存在是发达的美国社会的又一大瘤疾。美国社会的贫富悬殊更明显地存在于族群之间,少数族群是美国最贫困的群体。2006 年11 月,美国人口统计局对2005 年美国人口收入、住房拥有率、教育水平和贫困率进行统计,数据显示,美国白人比黑人收入高2/3,比西班牙裔美国人高出40%。美国白人家庭2005 年平均收入5. 06 万美元,黑人家庭3. 09 万美元,西班牙裔家庭 3. 62 万美元。西班牙裔家庭的收入在1980 年相当于白人家庭的76%,2005 年仅相当于白人家庭的72%。在美国拥有住房最多的2005 年,3/4 的白人家庭拥有自己的住宅,但只有46% 的黑人和48%的西班牙裔美国人拥有自己的房产。至少

有30% 的成年白人拥有学士学位,但只有17% 的成年黑人和12%的成年西班牙裔美国人拥有学位。2005 年白人贫困率为8. 3%,黑人和西班牙裔美国人的贫困率则高达24. 9%、21. 8%。②贫困剥夺了少数族群的许多政治经济权利,使他们在生活中受到不平等待遇和歧视。尽管美国的福利制度不断改革,但这无法从本质上改变族群之间贫富悬殊过大的现状。而且在现代福利国家中,美国为公民提供的医疗保险、住房、教育等方面的社会保障也远远落后于许多西欧发达国家。

( 4) “9·11”事件后增添的新问题( 欧裔族群与阿拉伯裔的矛盾)“9·11”事件给美国原本复杂的种族矛盾又增添了新问题,即美国社会针对阿拉伯裔的歧视,延伸到对其他少数族群的歧视。随着世贸中心大楼的倒塌,美国的种族歧视事件以及因此引起的仇恨犯罪大量地增加,特别是针对阿拉伯裔和穆斯林教徒,或者是貌似阿拉伯裔民众的仇恨犯罪案件明显上升。一项由美国民权委员会组织的针对阿拉伯裔的民意调查显示,从2001 年9 月11 日到10 月11 日仅一个月的时间,32% 的阿拉伯裔受到过某种形式的种族歧视,20%的人说自“9·11”以后受到过基于种族因素的人身攻击,45% 的阿拉伯裔学生和37% 的阿拉伯人被当作歧视的靶子。①此外,“9·11”事件后,针对亚裔的仇恨性事件持续增加,形成仇恨暴力趋势。2001 年美国全国范围内发生的针对亚裔的仇恨犯罪事件比2000 年猛然增长了23%,针对锡克教和其他南亚裔的暴力程度和仇恨事件也迅猛增加。2002 年3 月11 日《纽约时报》报道,在“9·11”事件发生后的几个星期内,亚裔美国人尤其是巴基斯坦裔移民在美国国内遇袭的个案大幅度上升。②当然,“9·11”恐怖事件震惊了所有的美国人,亦引发美国有识之士的自我反省,“是什么原因使我们成为众矢之的”。纽约公民权利中心总监古德曼认为,“9·11”事件是上布什政府一方面批评种族主义,一方面却在实施美国历史上最为种族主义的移民政策造成的必然结果。也许这就是问题的所在。

二、美国破解族群问题的策略

尽管美国社会一直充斥着族群之间的矛盾和斗争,但是从近年美国的发展情况来看,其族群冲突程度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低,在全世界多族群国家中,美国族群冲突的强度相对较低。究其原因,很大程度上在于美国政府自身,或者说是美国主流社会自身机制不断调适和完善的结果,具体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2. 1 不断完善法律制度

美国的法律制度是以联邦宪法、联邦法律、州法律、总统行政命令、法院判例为基础组成的。联邦宪法规定了国家政治生活的核心原则,任何具体法律制度都不能与这个核心原则相冲突,否则就会因违宪被取消; 联邦法律、州法律在不违宪的大前提下,对国家或者地方具体问题作详尽的规定; 总统则根据形势的需要,作出行政决策,其行政命令具有很大的灵活性,可以应对随时出现的各种问题。美国法律制度的不断完善,为自由、开放的族群格局的形成和发展提供了法律依据。美国关于族群问题的法律制度是个金字塔形的多层分级体系: 一是覆盖面最宽的保护和发展族群文化的法律,这是针对所有族群的。二是被称之为“肯定性行动”的保护性法律,这主要针对黑人,也覆盖其他少数族群。三是专门针对印第安人的,他们除了享受其他少数族群的权利以外,还有享受保留地和自治权利。因此,美国关于族群的法律法规主要是围绕这三个方面制定和执行的。1795 年,美国通过了第一部《归化法》,规定移民必须放弃对原所属国的效忠。但同时,美国政府又允许任何一个族群在效忠美国的前提下,保持自身独特的宗教信仰,使用自己的语言和文化,创建自己的学校。这在客观上有利于外来族群传统文化的保持和延续,从而使美国呈现“一体多元”的文化格局,这个法律直至今天仍然适用。1967 年,美国国会通过《双语教育法案》,该法案推行双语教育,让贫穷的外来移民受到更好的教育。1974 年《双语教育法》修正案规定,要通过双语教学促进、界定、扩大双语教育,为英语能力有限的学生提供教育平等的权利。因此美国的国家文化认同不是通过强制手段实现的,而是将少数族群的诉求理性化、均等化,并将其纳入一个具有

包容性的美国社会之中。在保护、发展多元文化的同时,美国文化也从多元的族群文化中获取了发展的活力。①20 世纪50—60 年代,马丁·路德·金领导的黑人民权运动造成了巨大声势。为缓和族群矛盾,肯尼迪政府颁布了10925 号行政命令,第一次使用“肯定性行动”一词。该令宣布,政府有明确的义务,推动和保证所有的人,不分种族、信仰、肤色或者族群血统,在受雇于或申请联邦政府的职位时,在争取联邦政府的合同时,享有平等的机会。①1964 年,美国国会通过的《民权法》和《少数民族专门条款》明确规定,保障黑人的选举权,禁止在公共场所、学校、就业方面的种族歧视。1964 年的《民权法》以法律的形式强化了10925 号行政命令中的“肯定性行动政策,为以后实施该行动计划提供了法律依据。②为了确保“肯定性行动”政策的实施,美国总统还授权劳工部联邦合同管理办公室( OF-CCP) 作为主管部门该办公室于1968 年5 月、1970 年2 月和1971 年12 月,先后多次发布相应的实施条例,使“肯定性行动”政策具体化。同时,美国政府也逐步把该行动的对象从黑人扩大到西班牙语裔人、印第安人等弱势群体。③20 世纪80 年代以来,美国政府继续在就业、教育、住房等领域推行“肯定性行动”。尽管国内核心族群对此持有异议,右翼势力甚至认为这是对白人的歧视,但美国政府并没有放弃该政策的实施,因为这关系到美国族群关系的稳定。该行动有助于改变美国主要群体和少数群体之间存在的经济与政治资源的不公平分配状况,为各族群的和谐相处创造了积极条件,促进了国家稳定发展。此外,为了保障印第安人的权益,1975 年福特总统签署了《印第安人自治法》,鼓励保留印第安人实行自治。新法规在有限的范围内保障了印第安人的最大权益。从美国关于族群问题的法律法规可以看出,美国的族群政策具有相当强的开放性、包容性。在全球化背景下,面对着潮水般涌入的外来移民,美国政府没有将之边缘化,而是以开放的姿态接纳外来移民及其文化,探索到了一条既保持外来移民文化传统,又增强美国文化活力的“多元一体”的文化格局。在通向民主、平等的道路上,政府也没有屈从于核心群体的压力,而是采取了积极的对策———“肯定性行动”,力图改变族群间的差别和分歧,促进族群之间向友好和谐的方向发展。当然,当代美国关于族群问题的的法律法规并没有解决其境内的所有族群问题,“白人至上”的歧视心理仍根深蒂固,美国种族主义和排外主义的现象也时有发生,少数族群仍然处于被歧视的境地。

2. 2 不断调整族群政策

美国建立初期主要实行的是族群同化政策。当时移民主体是英国人即盎格鲁-撒克逊人。为了维护美国的统一和盎格鲁-撒克逊的统治地位,使移民很快融入美国社会,美国政府要求所有来到美国的移民都必须放弃自己原来民族的传统文化,无条件地接受盎格鲁-撒克逊文化。自英国向北美移民开始至20 世纪初,同化一直是美国政府对待后来欧洲移民、黑人以及土著印第安人的政策。随着西欧和北欧移民的大量涌入,美国的人数和族群结构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社会学家们开始用“熔炉”理论来构想美国社会的民族融合。“熔炉”理论主张来自西北欧的各个移民群体抛弃其祖先的语言、文化、风俗习惯、生活方式等而形成一个新的民族。事实上“熔炉”政策的实质仍然是同化。自20 世纪初至20 世纪五六十年代,“熔炉”一直是美国政府处理民族关系和民族问题的导向和目标。然而,美国各个族群个性的日益凸显使许多人认识到,“熔炉”并没有使美国各族群在“熔炉”里完全融合成一个新的群体,族群间的文化差异并没有消失,“小意大利”、“唐人街”都充分说明了各族群集中地区仍保留着族群传统。1915 年,美籍犹太人、哲学家霍拉斯·卡伦Horace Kallen) 作为移民的代表,反对“美国化”状态,提出多元文化主义理论,主张美国社会应该公平地对待各个移民集团的差别,以保证他们在美国享有平等地位,并且用“交响乐团”、“一只手上的各个手指”等例子做比喻来描绘这样的多元社会。①在当时,“多元文化主义”更多的作为一种理想而存在。20 世纪60 年代,马丁·路德·金领导的黑人维权运动和印第安人发起的争取“红种人权利”运动席卷了全美,这实际上既是一场反对种族歧视、要求

平等和民权的政治运动,也是一场反对同化和融合、要求尊重少数族群文化的运动,这一运动也催生了多元文化主义政策的产生。20 世纪60 年代以来,多元文化主义一直是美国处理民族关系和对待外来移民群体的政策。不论同化、熔炉还是多元文化政策,其目的都是为了使各个移民群体真正美国化,这样有利于形成国民文化的同质性。这三种政策都不允许也不能使各族群自决或分裂。不断完善的族群政策客观上促进了美国社会经济和文化上的一体性联系,使美国形成了相当程度的国民文化同质性,促使美国民众形成了共同的国家认同和一体性社会联系而保持了国家的相对稳定。当然,建立资本主义在私有制基础上的任何政策措施都是从统治阶级利益出发,财产的平等是一切平等的前提,因此,美国社会不存在真正平等的族群关系,只有“人人生而平等”的个体关系。

2. 3 强调个人权利,淡化族群意识

尽管美国是一个多族群国家,但它只承认和保护个人的权利而非族群的权利( 印第安人除外) 。早在《独立宣言》中,就宣告“人人生而平等,造物主赋予他们若干不可剥夺的权利,其中包括生命权、自由权和追求幸福的权利”。②对个人权利的尊重成为“美国精神”的一个重要原则,并逐渐演变为以个人至上主义为特征的美国文化,个人主义已经成为美国人的主流价值观。与对个人权利的强调相比,美国法律从不过多地强调群体的权利。美国在法律上所宣称的平等和其他权利只属于个人,而不属于各个族群。即美国法律承认作为“美国人”的权利,而不是“亚裔美国人”、“欧裔美国人”等作为群体的权利,美国法律里也从未对某个少数族群( 印第安人除外) 的权利作出特殊的规定。“美国信条构想的是一个由自己选择并对自己负责的个人组成的国家,而不是一个以不可侵犯的族群社团为基础的国家。宪法保障的是个人的权利而不是群体的权利。”③美国在议会中并不实行按族群配额的代表制,而是根据各地区的人数及其纳税额来分配名额。如果少数族群代表没有达到一定比例也不会影响选举的正常进行。1787 年美国《宪法》第一条明确规定: “众议员人数及直接税额,应该按联邦所辖各州的人口比例分配。”这一宪法条款否定了众议员按族群配额的可能,各个族群要求的“族群权利”便没有了法律依据,也就从根本上杜绝了各个族群以“族群权利”要求自治的可能。族群居住的地域分布情况也是诱发族群问题的一个重要的因素。加拿大的魁北克族群问题就是因为法裔在魁北克地区的高度聚居而引发的。为避免此纷扰,美国不仅不允许各族群体在美国的土地上聚居一地以实行自治,而且任何族群在政治上不被授予任何的认可和正式的身份( 印第安人除外) 。这从根本上限制了族群主义以地域操纵人们思想、行为的可能性,让各族群人民生活在开放的社会中,根据自己的竞争能力来适应美国社会经济、地域和社会流动。当然,强调个人权利,淡化族群意识这种措施只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族群之间的矛盾,而没有从制度根源上解决族群之间产生矛盾的诱因,因此,这项政策只能是暂时的、过渡性。

质的。

2. 4 不断改进社会保障制度

20 世纪30 年代,大危机时期通过的《社会保障法》和《立法补充》奠定了美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基础。1981 年,里根总统设立了专门针对社会保障改革的联邦委员会,用以应对社会保障体系出现的支付不足的情况。1985 年,政府将属于社会保障体系的财税项目进行单列,并形成了专门的社会保障预算,以区别于政府其他方面的税收和预算。①1998 年 4 月,克林顿政府提出了社会福利保障体制改革的五项原则:加强及保护投保人权益原则; 普及和公平原则;稳定可靠原则; 保护弱者原则; 严格财经纪律原则。②2005 年,小布什政府提出将养老保险私有化,即现有雇员通过建立“个人投资基金账户”,将他们从工资收入中支付的部分社会保险金转入到这个账户,而个人原来交纳的其余 4. 2% 和雇主负担的那部分社保税,仍按原来的渠道用于支付社会保障金。③2010 年 3 月,奥巴马政府新健康保险法案将健康保险覆盖面扩大到3 200万美国人,为穷困人口提供政府医保计划,对富人增加税收,

并且禁止保险公司拒绝为有病史的客户提供保险计划。④这个法案得到大多民众的支持,是美国多年来的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一大突破。经过历届政府的努力,美国在几十年的时间里逐步建立一套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使经济发展的成果惠及到绝大多数民众,体现了一定的平等,在某种程度上协调了代表上层的白人族群和中下层少数族群之间的关系,缓和了不同族群之间的矛盾。因此,美国社会保障被视为其社会安全的保护器,它一方面保护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另一方面调节了不同社会群体的关系。当然,美国的社会保障制度是建立在资本主义私有制基础上的,其出发点是为资本主义的扩大再生产提供更多的劳动力,为资本家创造更多的财富。因此,这种社会保障制度也只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族群之间的矛盾,而不能从根本上解决之。

三、关于美国族群政策的评析

从以上分析可知,美国的族群政策既具有其进步性,也有不可避免的局限性,其成功之处成功与否的关键,在于能否消除族群、宗教、文化的异质性带来的冲突甚至是离心倾向。美国族群政策的成功之处,在于较好地维系了“一体”与“多元”的平衡,既尊重多元性,又将多元性加以整合以建构一体性。通过法律和政治制度将多元化的族群利益纳入了一个具有包容性、开放性的整体社会之中,并在此基础上建构美利坚民族的一体性。这种一体性又为民族的多元利益的竞争与协调提供了较为宽松的社会政治条件。另一方面多元主义倡导的平等、公正和民主原则,也有利于一体化的创建和维持。相比而言,多元主义更有利于营造国内各族群的团结与和睦的氛围,更能加强各族群之间的文化交流与合作,更能加速同质性文化的发展和群体间共性的提高,这比刻意去追求和强制民族统一的民族同化政策更能促进和巩固国家认同。正是多元利益与联邦一体性之间动态平衡的实现,保持了美国族群关系的稳定。第三,平等的族群政策是处理族群关系的重要手段。由于社会历史条件不同,各族群在发展过程中必然产生权利、资源、地位等方面的不平等,而族群聚居的地域特征很容易使族群间在政治、经济上的不平等得到强化甚至歪曲,以地域为聚居单位的族群体极易成为本族群政治动员的基础,这往往是多族群国家族群问题的根源所在。为了避免重蹈前苏联、南斯拉夫覆辙,美国政府强调人人生而平等,无差别的个人拥有无差别的权利,在法律层面上明确了各族群成员即个人之间的平等权利,以公民权利代替族群权利,并对移民群体的地域族居采取了严格的限制政策,努力阻止地域性族群权利的形成。这种政策着眼于族群成员个体的政治身份,以公民权总代一切,使得各族群集团的人们在同一公民权利的基础上生存、交流和发展,进而为种族的交流和文化的趋同创造条件。①与此同时,政府通过全国性的“肯定性行动”计划,保障少数族群成员的平等权利,使他们都可以作为平等的社会成员参与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生活,从而维护族群的团结。另外,经济发达和政治统一是其解决族群问题的强大保障。从根本上讲,族群问题还需要从经济上来解决,美利坚合众国的“合众为一”首先是经济上的一体。市场经济机制冲垮了封闭的地域交换方式和僵化的行会制度以及社会升迁框架,形成了大范围的人员交往和社会流动,从而自然侵蚀着族群体的个体特性,进而把各个族群体纳入到整个社会体系中。同时,经济因素也是美国社会保障制度不断改进的重要物质基础,它为社会保障制度的普及,贫困人口生活水平的提高,族群矛盾的缓和奠定了物质基础。将不同的个体、族群和地区利益纳入国家经济的主导框架,正是美国孕育其国民共同体意识的关键所在。

3. 2 美国族群政策的局限性

尽管美国的族群政策有许多优点和成功之处,但是美国族群的问题在现实中仍然大量存在着,有时还会在一定程度上发生激化。20世纪90 年代以来,随着美国经济的衰退,特别是金融危机以来,少数族群的生存条件面临着日益严重的威胁,族群之间的矛盾与冲突愈发激烈,种族主义更加猖獗。无论是民主党还是共和党上台执政都从各自利益出发,把矛头指向少数族群,特别是非裔族群,在此背景下出台的一些政策措施在一定程度上损害了少数族

群的利益。如否认黑人享有获得政府福利救助的权利,拒绝给予黑人基本的生存保障;减免“精英集团”( 以富有的白人为主体) 的纳税额,增加政府监狱的基本建设费用,实施有种族主义倾向的经济举措; 采取了不公正的“双重司法”制度,剥夺、削减广大黑人的公民权,进一步加强了对黑人的种族隔离。②美国政府的这些举措,对于那些“心怀不满、具有反抗情绪”的少数族群来说,无疑是其获取正当权利的一道新的樊篱。少数族群要想获得真正的平等,还需要经过长期顽强的抗争。

3. 1 美国族群政策的进步性

应对族群问题的过程,也是对移民和族群认识深化的过程。从美国政府应对族群问题和族群矛盾中,我们可以看出其族群政策具有一定的进步性。第一,法律制度是解决族群问题的主要依据和根本保障。美国关于移民、族群方面的法律规定,成为解决族群问题的主要依据和根本保障,这就避免了因政府更迭、政党轮流执政带来的政策反复性和人治状况下政策的随意性。以联邦宪法、联邦法律、州法律、总统行政命令、法院判例为基础组成的法律层级体系,既保持了族群政策一体性与地域性的统一,也在维护中央权威性的同时,保护各州根据本地实际情况确立具体族群政策的灵活性。当族群间发生矛盾时,政府可根据相关法律制度,使族群矛盾在平等的基础上以社会认可的、代价最小的方式解决。200 多年来,美国族群矛盾能够以法律手段解决,而不是运用强制性行政手段或其他手段解决,主要是美国政府能够有效地处理族群问题、美国社会能够有效地进行自我调节的一个重要原因。第二,坚持“一体”与“多元”的平衡是解决族群问题的关键。一个多族群国家的族群政策。

四、结语

从本质上说,美国的族群问题至今无法根除的根源在于资本主义制度本身。族群矛盾始终是与阶级矛盾交织在一起的,族群矛盾只是阶级矛盾在资本主义制度下的具体体现。欧裔族群为核心构成了美国上层,而以少数族群为主体构成了美国的中下层,由此以欧裔为核心组成的统治阶层制定的一切政策法律都是为了维护统治阶级的利益。只要是资产阶级掌握政权,资本主义私有制还存在着,美国的族群矛盾就无法根除。以美国的现有社会制度和公共管理模式,要打破族群界限、实现真正的族群平等与融合,彻底地解决族群问题和矛盾,实现美国宣扬的“普世价值”精神,仍有很长的路要走。可是,美国政府对此视而不见,总是拿着放大镜审视别人,而不反省自己。殊不知,“普世价值”绝不是解决其族群矛盾的良方,当美国动不动就用“人权”问题来制裁别国时,应先解决好其国内的族群问题,让其民众共享自由、民主、平等。

关于美国的种族歧视问题

关于美国的种族歧视问题 摘要 种族歧视是美国由来已久的问题。若要追溯其开端,在美国还没独立仍是北美英国殖民地时,英国殖民者引进了第一批非洲黑人劳工。他们于1619年在弗吉尼亚殖民地的詹姆斯敦被出卖。自此50年后,北美洲一些地方法律已经确立起黑人奴隶制。奴隶制在存在的两百多年里,不断激化着美国的种族歧视问题。美国奴隶制的这段惨痛历史在美国黑人心中留下不可磨灭的伤害。 在2008年美国的总统大选中,非洲裔美国公民贝拉克·奥巴马击败对手麦凯恩赢得大选,他成为美国历史上第一位黑人总统。媒体和广大群众都认为奥巴马的当选可以让他成为美国种族问题的终结者。但实际上,无论美国多次改善黑人公民的权利制度,甚至选举非洲裔贝拉克·奥巴马担任美国总统,这也不能完全消除美国白人与黑人间的隔阂问题。 先举几个例子吧 1.美国1787年宪法的歧视: (1)宪法没有规定废除奴隶制度。宪法不仅没有否定奴隶制度,而且在分配众议院各州代表名额时,黑人人口按3/5的人口折算,这就更加降低了黑人的地位。 (2)宪法没有提到保证人权问题。相反,宪法明文规定了保留奴隶和种族歧视的条款,将黑人、印第安人、妇女和穷人排除在人权保护之外。 2.美国黑人枪杀事件:2014年8月9日下午,18岁黑人青年迈克尔·布朗同一个朋友在密苏里小城弗格森街上行走时,被一名警察连击数枪身亡。 种族歧视问题成为美国“人权记录”中最不光彩的一页。在美国,黑人等少数民族始终是二等公民,在政治、经济、教育等问题上受到不同程度的歧视。黑人和白人之问,教育水平、就业率、平均工资等方面都有明显差距,由此形成的种族贫富差距和黑人的贫困化则是人人皆知[2]。司法中的种族歧视也极为严重。在美国,被关押在监狱里的黑人和被判死刑的黑人比例明显高于白人。在各州的监狱中,大约47 的为黑人,16%的为拉美裔。据联合国发表的一份调查报告称,在美国.犯有同样的罪.黑人及有色人种往往受到比白人重2至3倍的惩罚.杀害白人被判死刑的黑人是杀害黑人被判死刑的白人的4倍。尽管种族问题如今仍是困扰美国社会的大问题之一,但是.明目张胆“种族歧视”的人是越来越少了。越是大公司和政府部门,对少数族裔越是客气耐心.谁也不想犯“歧视”这一大忌。美国的种族歧视从目前来看,开始在新的领域呈现出新的现象,传统的政治保守势力也开始介入到其中,简单的单一种族歧视被文化上的隐性歧视所代替。同时.还出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一方面是美国存在的较强烈种族歧视,另一方面,美国社会的任何行为.都担心会被带上种族歧视的印记.大家都知道种族歧视不好.但是大家都会有意无意地犯种族歧视的毛病.从中可见白人至上主义在某些美国人中十分顽固。就在这样的怪圈中,美国的种族歧视仍在继续。 美国的发展和构成美国社会的少数民族密不可分,但从不同肤色、不同文化导致不公平对待这一现象来看,少数民族又不属于这个一向主张自由平等的美国社会。美国社会的繁荣和其在国际上的地位主要归功于这些少数民族的辛苦和努力而不是占绝大多数的白人。今天,一些少数民族要求的平等、公正已经实现.但遗憾的是,贫穷、偏见、不公平仍然存在着。怎样才能从根本上改善黑人及其他少数族裔不平等的地位和状况,这是美国社会根本性的大问题,就连美国政府也不得不承认.美国存在种族主义、种族歧视和事实上的种族隔离,少数民族面临的不平等问题仍然是美国最严重和:无法解决的挑战之一。但是.我们仍然坚信一个能公正并人性化地处理不平等、偏见等种族歧视问题的社会.不仅会给自己而且会给其他国家乃至全世界带来和平和繁荣。

社会学概论作业参考答案(1-4全)

作业一 一、填空题 1.孙中山写下了“天下为公”、“世界大同”的座右铭,康有为在青年时代就撰写了具有历史意义的《大同书》。 2.19世纪30年代末,法国实证主义哲学家孔德在其名著《___实证哲学教程_》中首次提出“社会学”这个名词以及建立这门新学科的思想体系。 3.在中国第一个讲解社会学的是康有为,在1891年。 4.社会学把社会作为一个系统整体__来看待。 5.经济发展的最终目标,是为了满足人民的各种物质需求和精神需求___。 6.马克思主义认为,___需要____是人的本性。 7.马克思主义认为:“任何人如果不同时为了自己的某种需要和为了这种需要的器官而做事, 他就什么也不能做。” 8.社会需要是人们的___社会关系____基础。 9.西方流行的需要学说流传较广、影响较大的是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的_需要层次论_______。 10.人类生存的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11.人类的成长是一个不断提升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___自我意识___的获得是一个关键环节。 12.社会交往是人们之间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活动。 13.___社会关系____是人们在社会交往中形成的、较为普遍的联系或行为模式。 14. ____语言___是人们相互传递信息、感情的象征性符号之一。 15.巴甫洛夫的信号刺激分为第一信号系统、第二信号系统。 二、单项选择题 1.“社会”一词源于( A )。 A.中国 B.美国 C.英国 D.德国 2.文化是指( D )。 A.人类创造的物质财富 B.人类学到的科学知识 C.人类遵循的行为规范 D.人类创造的所有财富 3.“工作安定”属于( B )需要。 A.生理的 B.安全的 C.归属的 D.自尊的 4.“镜中自我”是( B )提出来的。 A.米德 B.库利 C.布卢默 D.托马斯 5.一位教师与学生、校长、图书馆员、校医院人员等人建立不同的角色关系,叫做( B )。

美国种族问题研究

第一部分美国人对黑人的种族歧视现象 一种族歧视的表现 种族歧视是指否定某些种族对宝贵的社会资源的平等使用权。在美国,尽管所有的少数民族仍然是受歧视的目标。但黑人在所有的种族中往往更易于受到歧视,遭受歧视已成为他们日常生活中的一部分。由于奴隶制,种族主义和种族歧视的长期影响,美国黑人作为一个整体,和白人相比,在很多领域处于明显的劣势。 1政治歧视 美国黑人为争取平等民权的斗争从未停止过。19世纪六、七十年代在美国内战和《解放黑人奴隶宣言》的推动下,在联邦军队的保护下,美国黑人开始拥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进入20世纪,美国黑人争取平等权利的斗争也进入一个新时代。民权运动的组织者们组织了一些其他形式的非暴力行动,如游行、罢工和静坐,以此来和当权者争论平等使用权和选举权的问题。随着1964年《民权法案》颁布,美国黑人政治地位有了很大提高,逐渐进入一些政府部门。但政治地位的提高并未改变黑人受歧视的命运,和他们的白人同伴相比,美国黑人在政府中仍处于几乎无权的地位,许多合法权益仍然无法得到保障。2经济歧视 经济上,黑人社区存在的最严重、最长久的问题之一是贫困,贫困是一种极大的苦难,因为它是与婚姻的压力和破裂、健康、低少的教育机会和犯罪等问题紧密相连的黑人比白人更有可能从事服务行业及筑路工、修理工及搬运工等一些体力劳动。“最后被雇佣,最早被解雇“是对黑人就业状况的最好写照。3健康歧视 在美国,接受医疗服务的权利大小常常与收入水平和工作身份联系在一起,因此,作为异常贫穷和无业的一群,美国黑人是最没有保障的。黑人是最易受到艾滋病影响的种族。另外,美国黑人慢性疾病的普及率也很高。在美国,黑人婴儿的死亡率也很高。一至四岁黑人儿童的死亡率是白人儿童的两倍,黑人青少年报死亡率是白人的十倍,而成人中,黑人的死亡率竞是白人的三十倍到四十倍。 4教育歧视 大部分黑人,几乎享受不到任何教育资源。既使黑人孩子能接受教育,也常常是最低等的教育。在黑人和其他少数民族学生占绝大多数的学校,授课教师大多是从教未满三年的教师。相反,在白人孩子占多数的学校里,教学质量要高的多。另外,美国黑人还受到了社会阶级、住房、司法公正,生活方式及肤色等方面的歧视。 二、种族歧视的根源种族歧视在美国的出现并不是偶然的,它有其深刻的历史原因并受到宗教因素的影响。 1奴隶制的演变 伴随着第一批非洲黑奴被贩卖到美国,种族歧视就随之产生了。。黑努贸易使黑人的社会地位降到最低,更加加深了人们对黑人的歧视。尽管随后发生的内战和民权运动废除了奴隶制和在公共场合及雇佣方面对黑人的歧视,但针对黑人的种族歧视在美国从未曾消失过。 2美国的白人观 美国的白人意识由来已久, 它并不是在接触黑人后才产生的, 而是英国文化中早已沉淀下来的自我认同心理。白色被赋予了积极的意义, 代表纯洁、美丽和

社会学史(完整资料).doc

【最新整理,下载后即可编辑】 社会学史 一、社会学的产生及发展 1. 社会学的起源 社会学起源19世纪中叶的欧洲(法国、英国、德国)。此前的社会研究是社会哲学家的研究领域。一般认为,社会学奠基人是法国思想家孔德,早期的经典社会学家主要是马克思【德】,斯宾塞【英】,迪尔凯姆【法】,韦伯【德】,齐美尔【德】。 2.社会学产生的背景 1)启蒙运动。 2)工业革命。 引发社会变革,农民的城市流动;城市的膨胀;传统的风俗习惯、价值观念发生变革;作为道德权威的宗教对人们的行为开始失去约束力;劳动分工引起的阶层分化等。 3)自然科学。 4)欧洲各国与殖民地的广泛的社会接触。 3.社会学的发展阶段 (1)【启蒙阶段】19C30s—19C末。代表人物:【法】孔德,【英】斯宾塞 斯宾塞的社会学理论:社会本身不是超出个人的实体,而是由人们的社会活动以及社会关系结成的关系实体;作为关系实体的社会不是无机体的东西,而是有机体的东西,个人与社会共同发展;在竞争社会中,人们的生存原则是“适者生存”;取消男女老少的差别,使个人的能力得以自由发挥。 (2)【形成与发展阶段】19C后期-20C中期。代表人物:【德】滕尼斯、【法】迪尔凯姆、【德】齐美尔、【德】韦伯、【意】帕累托、【美】萨姆纳、【美】社会学学会的创建者和美国心理学派的代表人物库利 (3)【美国社会学主导阶段】20C40s中期-60s中期。代表人物:【美】帕森斯、【美】默顿、【美】戴维斯、【美】穆尔、【美】利维(舒茨) (4)【理论纷乱阶段】20C60s中期以后。代表人物:【美】加芬克

尔、【美】米尔斯、【德】科塞、【德】达伦多夫、【美】布鲁默、【美】戈夫曼、【美】霍曼斯 注:美国的社会学诞生于19世纪后期至20世纪初,真正使美国成为世界社会学中心的标志,当是帕森斯、默顿、霍曼斯以及拉扎斯菲尔德的社会学理论的诞生。第三阶段帕森斯是最主要的社会学家,他把欧洲的社会学理论引入到美国之后,成为美国社会学的开始。 当代前期的社会学理论 帕森斯的结构功能理论、默顿的中层理论、科塞的社会冲突理论、达伦多夫的辨证冲突理论、霍曼斯的社会交换理论、布朗的结构交换理论、爱默森的社会交换网络分析、布鲁默的符号互动理论、戈夫曼的拟剧互动理论、舒茨的现象学社会学、加芬克尔的常人方法学、马尔库塞的工业社会批判论、米尔斯的美国文明批判论、哈贝马斯的晚期资本主义批判论。 当代后期的社会学理论 福柯的后现代社会理论、哈贝马斯的沟通行动理论、吉登斯的结构化理论、科尔曼的理性选择理论、布迪厄的反思社会学4.社会学古典理论 (1)功能主义理论—斯宾塞、迪尔凯姆、帕累托、马林诺夫斯基、布朗帕森斯、霍曼兹、默顿、戴维斯、穆尔、列维、斯梅尔塞(2)冲突论—马克思米尔斯、科塞、达伦多夫 马克思的冲突论(阶级斗争)20世纪中期以前,一直在欧洲的社会学研究中占居统治地位。其后,受到美国社会学家的重视,米尔斯、科塞认为每个社会都存在着不同社会集团和社会利益之间的冲突。例如青年与老年、生产者与消费者、城市居民与乡村居民等等。 (3)相互作用论—韦伯、米德、库利、戈夫曼(戏剧表演方法论)、霍曼斯(交换理论) 5. 19世纪至今的主要社会学研究潮流 (1)英国的经验主义(洛克、休谟、米勒)和法国的古典实证

从电影《阿甘正传》的线索看美国社会的种族问题

Famous Works 名家名作 south wind 南风 15 电影《阿甘正传》1995年获13项奥斯卡提名,最终获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最佳男主角、最佳改编剧本、最佳剪辑、最佳特技效果6项奥斯卡大奖,1998年被评为美国最伟大的百部电影之一,而且时至今日它也没有像其他影片一样或被打入冷宫销声匿迹,仍然是观众和影评界津津乐道的话题,足以说明它的魅力所在。电影《阿甘正传》是一部包容广博、意味隽永的影片,有人把它当作爱情片欣赏,有人把它理解为政治片,有人把它视为励志片,也有人说他只是一部轻如鸿毛的娱乐片,总之它就像一盒什锦巧克力,只要用心品尝,每个人都会有不同的感受以及来自不同的诠释角度的心灵震撼。《阿甘正传》是一部“反智电影”,是对美国历史的调侃式反思,更是对美国本土文化的全面展示。借助对这部影片进行的文化解读,有助于读者领悟美国本土文化。 影片三条线索中第二条线索是黑人布巴,他(种族主义的消解)所代表的群体即黑人种族。片中没有出现种族主义政治或许是主人公的能力所致,他心思单纯,没有能力“看到”种族的差别,不过《阿甘正传》确实要面对种族问题。 种族歧视是美国社会中一道深深的裂痕,缘于历史造成的原因以及白人深刻的种族优越感。《阿甘正传》站在白人的主流立场上对种族歧视的历史进行了回顾和解读,并试图弥合这一裂痕。阿甘的家族从始至终与黑人结下了不解之缘。影片以阿甘的名字的来源揭开了这个话题,阿甘被设定生在亚拉巴马州,这是美国南方种族矛盾最为突出的一个州,马丁?路德?金领导的黑人民权运动在此兴起。阿甘被以臭名昭著的3K 党创始人福雷斯特的名字命名,但他一贯采取平等友爱的态度对待黑人,他与黑人巴布成为最好的朋友,他积极参与黑人的社区活动。阿甘在不知不觉中扮演了美国根深蒂固的种族冲突的调节者和终 结者的角色。在种族问题处理上,影片贯穿了3K 党、黑人入学事件、黑人民权运动等历史事件,整体上以美国南方为背景,最终以白人、黑人的和谐的现状消解了种族歧视的历史。 在《阿甘正传》中,种族地位的差异被解读为经济地位的差异,并以个人致富的“美国梦”作为解答的方法。巴布家世代捕虾为生,巴布的妈妈、奶奶都为白人煮虾。当阿甘发了财,成立起捕虾公司并依照自己的承诺把巴布的一份钱交给巴布的妈妈后,情况改变了,巴布的妈妈转而雇佣白人为自己煮虾。这一解答轻松娱乐,融合了“美国梦”的奇迹,能够使大多数观众满意。 一直以来,美国社会都没有解决好黑人与白人之间的种族关系。美国于1776年7月4日建国,但直到1862年,当时的总统林肯在南北战争中,发表了《解放黑奴宣言》,宣布黑人奴隶获得自由;1865年,美国国会通过宪法修正案,奴隶制在美国才最终废除。但是从美利坚合众国建立的第一天开始。直到今天,黑人还没有获得政治经济的最终胜利。 影片的女主人公珍妮在越战后与阿甘重逢,此时的珍妮已经成为一位社会活动家。她的一位同伴很激动地对阿甘说:“Our purpose here is to protect our black leader from the racial onslaught of the pig who wishes to brutalize our black leaders,rape our women and destroy our black communities.”(我们的目的是要保护我们的黑人领袖免遭种族袭击,那些白人只会伤害我们的领袖,强暴妇女,以及摧毁黑人社区。)由此可见,美国黑人与白人之间的矛盾与冲突已经成为美国政府面l 瞄的重要社会问题。时至今日,黑人的权利在社会地位与权利、文化与教育、经济地位方面仍受到种种限制,白人的种族优越感尚带有普遍性。尤其是在贫富差距这个层面,美国黑人与白人之间的差距非常明显。据沃尔夫统计:在1995 年,美国黑人中等家庭的积蓄为7400美元,而美国白人中等家庭的家庭积蓄为61000美元,相当于黑人的8.24倍。 影片表现60年代种族问题的方式与表现此后二十年历史的方式截然不同。《阿甘正传》清楚地断定,在60年代,仅对政治极端主义分子而言,种族问题的确至关重要。而从70年代至今,种族问题实际上从主人公——因此也从影片的——视野中消失了。在对七八十年代的描绘中,美国黑人只在镜头的边缘出现——像在卡曼飓风中失去自己船只的捕虾人,在阿甘的教堂中组成唱诗班的福音歌手,或是侍奉福雷斯特母亲的忠实女仆。《阿甘正传》对60年代后美国黑人进行的视觉上的社会边缘化处理似乎要给观众一个机会来评论对美国黑人及其事务的经济、社会边缘化。这种对20世纪后期的种族政治见解的阐明可能说明民权法案运动的使命并没有全部完成,可以为全民更加关注白人种族歧视和种族不平等提供有力的论据。如果种族主义仍然存在,那也是因为美国黑人和自由主义者支持了后期民权运动的种族议程以及将种族问题政治化。参考文献 [1] J. 海兰. 旺[美],吕奇营译.《阿 甘正传》中关于种族、性别以及政治的回忆[J].电影杂志,2000(3).[2] 毕磊菁.影视评论学初探[M].北 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6.[3] 端木义万. 美国社会文化透视[J]. 京大学出版社,1999. [4] 马琼.《阿甘正传》的文化解读[J]. 大学英语(学术版),2007(9).[5] 熊薇.电影《阿甘正传》的美国文 化解读[J].电影文学,2009(15). 作者单位 青岛科技大学 外国语学院 从电影《阿甘正传》的线索看美国社会的种族问题 文/方洁 万方数据

台湾对于美国的战略意义

台湾对于美国的战略意义 摘要:台湾所处的关键性的地理位置,对于美国在亚太的核心利益具有重大战略意义。在美苏对抗时期,台湾成为亚洲冲突的前沿阵地。面对日益强大的中国,台湾被利用对中国发展形成封锁。对台湾的掌控,不仅牵扯到中日之间隐藏的恩怨,还关系到美国在亚太的地位以及霸权的威信。这些都使得台湾问题在中美关系上越发复杂而长期难以解决。 关键词:台湾问题中美关系地缘战略 台湾问题作为新中国成立以来横亘在海峡两岸始终无解的心结,除了长期的日占影响、错综复杂的历史纠葛、截然不同的意识形态以及中共曾经对台可能存在偏差的政策外,与美国不厌其烦甚至明目张胆地反复干涉我国内政是分不开的。台湾在东亚—西太平洋所处的关键的地理位置,决定了它对于美国具有特殊且深远的战略意义,成为中美日多国战略利益的交汇点,令美国绝不松口。本文将按照时间顺序和重要性递减顺序浅谈台湾的战略意义。 一、冷战前线:兵家必争的战略要冲 当国共两党处于大决战时期,中国大陆的局势就已逐渐明朗。面对明显更倾向于苏联的中国共产党政权,以及红色烽火从欧洲燃烧到东亚,并有望将战线推进到太平洋西岸的大好形势,美国不得不重新考虑如何在远东地区切实保存实力,以对抗苏联日渐强大的隐患。这时,台湾就成了美方必须拿下的阵地。 台湾,西靠中国大陆,东临广阔的太平洋,位于美国国务卿杜勒斯提出的“第一岛链”的核心位置,连接着东北亚与东南亚两个战略区域, 同时还扼守着太平洋至印度洋的必经通道——马六甲、龙目、巽他等重要海峡,牵一发而动全身,对美国亚太战略至关重要。仅对于中国而言,台湾海峡最狭窄处距离大140公里,仅用岸基反舰导弹就可以封锁整个海峡。台湾位于中国沿海的中部, 北距鸭绿江口约900海里, 南至中越交界处的北仑河口与南沙群岛均约800海里, 一支现代化的舰队由此海域出击,仅在不到两天的时间内,机动范围可覆盖整个中国沿海,并向整个中国大陆东部地区投射军事力量。一旦美国能够完全控制台湾岛,无异于拥有了麦克阿瑟将军所谓的“一艘不沉的航空母舰和潜艇供给舰”。如此高的战略价值,让美方志在必得。

论美国种族关系

论文标题:美国种族关系的现状?问题?与原因分析 美国的种族问题由来已久。八十年代以来,随着经济的衰退、社会贫富差距的拉大、黑人民权运动的低沉和保守势力的回头,一度有所改善的种族关系再度恶化。冷战结束后,历史的沉淀与现实的因素纠葛在一起,使麻烦不断的种族关系更趋紧张。 四年前,因罗德尼·金案〔1〕引发的洛杉矶种族骚乱事件留下的恐怖记忆尚未淡化,1995年10月了结的辛普森案〔2〕再次震撼了美国社会。美国社会对司空见惯的刑事案件给予极大的关注,并对裁决结果迅速做出强烈的反响,这说明案件本身寓于着更为深刻的内涵。就一般人而言,关注的焦点在于案件裁决所暴露出来的一系列社会问题。1996年遍及美国各地的黑人教堂被焚事件又一次敲响了警钟。随着时间的流逝,人们也许会渐渐忘却不快的事例,然而,它们所引发出来的问题却会一直困扰着美国社会。略加思考,不难发现,在新暴露的诸社会问题中,尤以种族问题最为突出。这既有历史的沉淀,又有现实的社会、政治和经济原因。 1. 美国种族问题的历史渊源 美国是一个移民国家。从十七世纪初迄今,来自世界各地的移民达5300多万人(不含移民的后裔),相当于1790年美国全国人口总数的13.2倍。外来移民对美利坚民族的形成与发展、美利坚合众国的诞生与繁荣,有着深远的影响。在很大程度上,可以说没有移民就没有美利坚民族的特性,没有移民就不可能有美利坚合众国的诞生。一部近代美国史也是一部移民史。各个种族集团在共同为美国的发展做出自己贡献的同时,也形成了美利坚民族的结构。在以英格兰移民为主体的西欧白人,取代土著居民印第安人而成为北美的主导力量之后,其他有色人种就成了美国的少数民族。 在美利坚民族的形成与发展进程中,也一直伴随着不和谐的音符:北美印第安人遭到无端地排斥和驱赶,甚至是血腥野蛮的杀戮;自1619年第一批非洲黑人被强行运到弗吉尼亚州以后,作为美国劳动力支柱之一的黑人沦为奴隶,长期遭受残酷的奴役;包括华人在内亚裔和拉美裔有色人种,也一度遭受歧视。这充分反映了“作为统治阶级的自由移民——白人的局限性和盎格鲁——逊克逊白人清教徒的种族优越论偏见。”〔3〕 由此可见,美国的种族歧视有着深远的历史渊源,尤其是对黑人的歧视更是根深蒂固。南北战争后,随着黑人法典和奴隶法的废除,以及一系列黑人公民权利法的制定,美国黑人的政治和社会地位一度有所改善。然而,好景不长,随着1877年南方重建时期的结束,白人种族主义者大肆反击,黑人民权状况再度恶化。从南方重建结束到二十世纪初是黑人斗争的低沉时期,1909年全国有色人种协进会成立,民权运动进入有组织、有领导阶段。此后,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特别是五、六十年代,经过以黑人为主力、以反种族歧视和种族隔离争取平等权利为主要目标的民权运动的荡涤,广大黑人的处境才在真正意义上有所改善。种族隔离制度被废止,黑人与其他少数民族至少在法律上取得了同白人相同的地位,种族歧视现象在社会生活中的许多领域有所减弱。但是,原因更复杂、更广泛、更隐蔽的种族歧视依然大量存在,并体现在社会生活中的各个领域。因此,美国黑人要真正取得与白人主流社会平等权利的道路,仍然是崎岖而漫长的。 2. 美国种族问题的具体表现 经过黑人民众长期的反种族歧视和反种族隔离的斗争,平心而论,本世纪以来美国的种族关系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除密西西比极个别州〔4〕外,对黑人在法律上的种族歧视已基本上被消除,黑人民权运动进入了参政阶段。随着担任民选公职黑人人数的增加,他们在政治上也有了更多的发言权,而且黑人运动的主流与美国政治的主流出现了某种程度上的

与台湾关系法

《与台湾关系法》:中美关系的阴影 2011年09月23日09:07社科院网站张立平 字号:T|T 《与台湾关系法》:中美关系的阴影 ( 2004年) 台湾最近批准了向美国购买约185亿美元的军火。这是中美建交以来,美台之间最大的一笔军售生意,几乎是此前美台军售总额的一半。关心海峡两岸前途和命运、关心中美关系的人都想知道,美国为何不顾中国政府的严正抗议、不怕伤及中国人的民族感情,一而再、再而三地向台湾出售武器?换句话说,美国售台武器背后的逻辑是什么? 与利益挂钩的“信誉” 由于历史原因,美台之间一直保持着密切联系,在中美建交前,台湾是美国“反共”联盟体系的一部分,美台之间曾有《美台共同防御条约》;中美建交后,该条约被废止,但由于立法部门(国会)与行政部门(总统)之间的争权,国会不甘心外交权完全由总统主导。在“水门事件”后,美国总统的权力有所下降,这使亲台的反共势力在“院外援华集团”的游说下乘机以立法形式影响美国的外交政策,这就是在中美建交公报发表后不久,国会通过的《与台湾关系法》,该法第二条第五款明确规定:美国“向台湾提供防御性武器”,以表明美国没有“抛弃老朋友”。 在东西方意识形态严重对峙的情况下,美国“很在乎”自己的“信誉”,一些亲台议员借口“抛弃老朋友”会引起其他盟国的疑虑和对美国的信心,因此要对与之“断交、废约、撤军”后的台湾进行某种形式的“补偿”,以掩盖他们不想承认“只有一个中国”的真实想法,同时对新建交的共产党中国加以防范。 1981年亲台的里根总统一方面为了对付苏联这个“邪恶帝国”,不想破坏与中国的战略关系;另一方面又一再表示“不(会)抛弃老朋友”,企图提高售台武器的性能和数量,此举受到中国的强烈反对,后经两国谈判,里根在上任一年半后终于与中国达成“八一七公报”,“美国政府声明,它不寻求执行一项长期向台湾出售武器的政策,它向台湾出售的武器在性能和数量上将不超过中美建交后近几年供应的水平,它准备逐步减少它对台湾的武器出售,并经过一段时间导致最后的解决。” 美国真的如此在乎自己的信誉吗?也不尽然,美国背信弃义的例子不胜枚举。同样是在冷战时期,同样表示支持南越。然而由于国内的反战运动,由于在越南战争中越陷越深,取胜无望,美国在撤出越南后,即使是军事援助或经济援助,国会也不愿意松开“钱袋”,再给南越半个子儿。

从宪法角度浅析美国种族问题2

——阅读《我也有一个梦想随感》 摘要:本书通过精彩动人的故事,展示了与美国种族问题相关联的社会意识和法律演进史,介绍了在契约社会里,立法的民众基础、法律对人性的思考、法律的变化与社会进步的关系等问题。通过作者的叙述,读者能够看到:在法治国家里,民主、尤其是弱势人群怎样运用法律,经过长期抗争,取得自身权益,并由此推动全社会认识的深化,使整个国家在消除不公正的历史进程中取得稳定的进步。 关键字:种族问题;宪法;美国;人道主义 美国的种族问题由来已久,北美大陆几百年来,无数政治家、社会活动家、社会学家、学者等等各类仁人志士试图去解决这个问题。然而,似乎没人能开出什么药到病除的良方。而且,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移民的增加、现代各种观念的迅速变化,种族问题的头绪也变得越来越多,线头线尾都好像摸不清了。这种一塘浑水的状态使得所有触及这个问题的人,都多少感到失望,有些人甚至因此失去信心。 在这本书里,林达以比较轻松的语调向我们叙述了美国的种族问题。虽没有专家学者般鞭辟入里的分析,但我们所看到的,是作者在美国作为一个少数民族的一员,所感受到的一些体验,作为一个新移民所可能持有的敏感目光,所观察到的不同角度。 一、种族问题的由来 在“五月花号”靠上北美的同时,奴隶制和种族问题也随之产生。在当时的南美,已经有经营了一个世纪左右的奴隶贩子。随着第一批英国清教徒抵达北美,北美成为奴隶交易的一个新的市场。而当时的英国,平等自由的思想已有所发展。所以,这批清教徒们,当他们进行将人当做牲畜买卖的时候,面临的是道德的门槛。然而,严酷的生存环境以及眼前这陌生的荒蛮之地,让他们无暇顾及道德的门槛。

对于美国种族问题,正如林达在书中形象地描述为“两颗老鼠屎坏了一锅汤”,在独立战争之后,美国的北方已基本实现废奴,只有两个极端的南方州——南卡罗来纳和佐治亚州,拒绝废奴,当然他们有自己的特殊原因。然而,如果当初没有这两个州坚持不废奴的话,今天的美国或许就不会有这些种族问题了。也就是因为这两个极端的南方州,美国在1787年的制宪会议上,不得不向南方作出了妥协。这三个历史上著名的“妥协条款”无疑为美国的种族问题埋下了祸根。1776年,杰弗逊起草的《独立宣言》交付讨论,在当时独立的美国13个州里,南卡罗来纳和佐治亚,他们与当时美国的主流思想格格不入,所以在几天的争吵后,通过的《独立宣言》是一个妥协的产物,因为必须妥协才能达成联盟,仗才肯能打赢。而妥协的结果,就是删去了谴责奴隶制的条文,保留了人人生而平等,并具有天赋人权的建国原则。这就导致了10年之后的制宪会议对奴隶制问题的妥协。因为美国的宪法文本不修改,而是以修正案的方式来适应社会的变化的,所以今天的我们仍能在美国的宪法里很容易的找到这些妥协的内容。在向南方妥协的下面三个宪法条文里,事实上认可了南方的蓄奴制度。例如,在美国宪法第一条第二款里,就同意了南方在计产生众议员人口数量时,一个非自由人等于五分之三个自由人,收税时也按此法计算。由于在宪法中就“默认”了南方蓄奴的某种合法性,因此,这就为今后美国的种族问题埋下了祸根。而且,又是由宪法这种国家的根本大法所规定的,所以这就加深了种族问题的复杂性。既然宪法已经认可了,所以今后美国人在反奴隶制度的斗争上,就有点像自己打自己的嘴巴,尽管这些“妥协”条款在今天看来毫无意义。 二.南北的斗争 此后的美国,从未停止过解决奴隶制问题。值得一提的是美国人的“司法挑战”,这是北方的激进的反奴隶主义者的主要手段。在有关种族问题的司法挑战的案例中,比较具有代表性的一个就是“阿姆斯达”案,林达在书中称之为“海上漂来的司法挑战的机会”,通过这个案子,激进的反奴隶主义者们成功的实现了他们的目标,即让全美国人都关注黑人所遭受到的不平等,唤醒人们尤其是南方人们的良知。在美国,以宪法为基础的各种法律,

美国社会学发展简史

美国社会学发展简史 起源 美国的社会学理论来源于19世纪欧洲社会学理论的发展,当时美国正面临着在现代工业发展、资本主义发展以及民主发展背景下剧烈的社会变革。美国社会科学的发展主要是在传承法德两国、尤其是德国社会科学发展成果的基础上,进行了自己文化的改造。在欧洲的社会思潮中,很有代表性的人物是卡尔?马克思,他认为推动社会发展的力量是阶级斗争,是由生产方式的进化决定的;法国哲学家图尔干认为社会进步的推动力量在于集体意识的形成,包括宗教及社会分工的形成;德国哲学家韦伯则认为社会最大的问题是权威问题及社会的理性化。这三个思潮对美国的社会思想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19世纪末20世纪初,早期的美国社会学家将社会学由欧洲介绍到美国,这是社会学在美国发展的开端。早期社会学家有萨姆纳,他承继斯宾塞进化论学说,认为进化通过生存竞争为自己开辟道路,著名理论是“合作对抗论”。另一位早期社会学家是沃德,他一方面继承了孔德和斯宾塞的实证主义传统,另一方面强调人的意识在社会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提出“有目的进化”的口号,认为社会学的基础应该是心理学,而非斯宾塞认为的生物学。 美国社会学以在大学讲坛上介绍著名欧洲社会学家的著作和思想为起点。19世纪70年代,萨姆纳在耶鲁大学以斯宾塞著作为教材讲授社会进化论,这是美国大学中最早开设的社会学课程。1889年,斯莫尔、吉丁斯、布莱克默分别在科尔比大学、布莱恩马尔大学、堪萨斯大学开设社会学课程,这一年标志着美国社会学正规教育的开始。1892年斯莫尔在芝加哥大学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学系,1894年吉丁斯在哥伦比亚大学建立社会学系。自此社会学开始在美国的高校中得以发展。1984年斯莫尔与文森特合著了第一本社会学教科书《社会研究导论》。这些都为社会学在美国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在斯莫尔创建的第一个社会学系中逐渐形成了芝加哥学派,他们把参与观察技术引入社会学研究,对多种社会问题,特别是城市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经验性研究。芝加哥学派的成就标志着美国社会学从早期以吸收、传播欧洲社会学为主,发展到具备自己特征的新阶段。 托马斯一开始就用心理主义研究原始社会,认为人的行为必须从历史和社会的角度去解释。他和兹纳尼茨基合著的《波兰农民在欧洲和美国》(1918~1920)是这一发展过程中的里程碑,被看做是美国社会学理论研究与经验研究相结合的转折点。 围绕帕克的一批芝加哥学派学者及其研究成果,标志着美国式的经验社会学的成熟。这种注重经验研究和实际社会问题研究的风气始终是美国社会学的主流。在芝加哥学派经验社会学崛起的同时,库利和米德为社会心理学的理论奠定了基础。库利是美国早期社会学家的代表人物之一,个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构成了库利全部著作的主题,同时提出了“镜中我”“初级群体”等概念,并称初级群体是“人性的摇篮”。米德在萨姆纳、杜威、库利等人关于个人与社会相互作用的论述基础上,创立了符号互动论,提出了角色扮演,主我、客我等概念,并区分了三种社会控制的形式。到19世纪30年代中期,哈佛大学、哥伦比亚大学

论中美关系与台湾问题

论中美关系与台湾问题 广东女子职业技术学院09级计算机应用技术1班朱杰丹41号[摘要]众所周知,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神圣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这个铁定的事 实是广为人知的。在许多条例与法律都明确有规定。例如,中美之间三个联合公报(条约) 的规定,从法律上可以证明美国已承认台湾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美国违反条约必守原则向 台湾出售武器,允许李登辉访美是严重干涉中国内政的违约(法)行为;美国认真履行中美 三个联合公报(条约)所规定的国际义务,放弃“以台制华”的违约(法)行径,对中美双 方都有利。 [关键词] 中美关系;中美三个联合公报;台湾问题 在2010年03月07日,十一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将在人民大会堂三楼金色大厅举行记者会,由外交部部长杨洁篪就外交政策和对外关系问题答记者问。外交部杨洁葳在回答记者中讲到:最近,美国常务副国务卿斯坦伯格、白宫国安会亚洲事务高级主任贝德对中国进行了访问,中美双方就中美关系和相关问题进行了深入、坦诚的讨论。中方进一步全面阐述了自己在中美关系、台湾、涉藏等重大问题上的原则立场。我们指出,美方近一时期的相关行动,严重违反了中美三个联合公报和《中美联合声明》的原则,损害了中国的核心利益,损害了中美关系大局,中方对此表示坚决反对。当务之急是美方认真对待中方的立场,切实尊重中国的核心利益和重大关切,妥善地处理有关敏感问题,同中方一道努力来推动中美关系恢复稳定发展。 其次,在2001年10月19日,中国国家主席江泽民在上海与美国总统布什举行了会谈。江泽民说,台湾问题始终是中美关系中最敏感的的问题,希望美方恪守一个中国政策,遵守中美三个联合公报。布什表示他向中国重申美国政府奉行一个中国的政策,遵守中美三个联合公报。那为什么说“台湾问题始终是中美关系中最敏感的问题”呢?这要从中美联合公报以及20世纪开始讲起了。 一、根据中美之间签订的三个联合公报(条约)的规定,可以从法律上证明美国已承认 台湾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 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神圣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这从来是无可争议的。包括美国在内的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签订的《开罗宣言》、《波茨坦公告》等国际条约都从法律上明确规定台湾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从国际法的角度讲,1949年中国

美国族群问题及其破解对策

美国族群问题及其破解对策 摘要:美国是一个多族群的国家,族群之间的矛盾和斗争充斥着整个美国历史发展过程。“二战”之后,特别是20 世纪80 年代以来,由于白人至上主义和极右思潮的抬头,美国族群关系更趋于紧张。然而,在前苏联、南斯拉夫这些多族群国家解体的后冷战时代,美国却能够保持相对稳定的族群关系。这主要得益于其不断完善的法律制度、多元与一体的相对平衡,以及不断改进的社会保障制度等因素。由于美国族群政策是建立在资本主义私有制基础之上的,具有不可避免的局限性,因而对美国的族群政策应重于研究、分析,慎于借鉴。 关键词:美国族群问题; 族群政策; 种族歧视 美国是一个移民国家,也是一个多族群国家。美国历史上经历了三次大的移民潮,每一次移民潮对其发展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从某种程度上讲,正是移民造就了美国,正是移民发展和改变了美国。移民的广泛性和差异性造成了美国族群构成的复杂性和多元性,因而美国的族群矛盾一直比较突出。然而,在苏东剧变、南斯拉夫解体的后冷战时代,美国这个多族群国家,并没有出现大的族群冲突或者谋求独立的事件,也没有一个族群从美国的版图上分离出去。深入研究其可取之处及不足,对多民族国家的民族问题的处理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一、美国族群问题的概况 要了解美国族群问题的概况,首先必须对族群的基本概念作一个界定。只有厘清族群的概念,才能正确认识族群与种族、部族和民族等概念之间的关系,从而客观、全面地认识美国的族群问题。 1. 1 族群的界定 族群( ethnic group) 概念是西方人类学研究社会实体的一种范畴分类法。“族群”一词最早是20 世纪30 年代开始使用,被用来描述两个群体文化接触的结果,或者是从小规模群体在向更大社会中所产生的涵化现象。①“二战”后,族群一词被用来代替“部族”( tribe) 和“种族”( race) ,运用也更加广泛。有关族群( ethnic group) 的概念并不统一,较有代表性的是科威特人类学家穆罕默德·哈达德( Moham-ed Haddad) 的界定。他说,族群是指在社会上具有独特的因素,因文化和血统而形成不同意识的群体。可以说,它是因体质或文化上的特点而与社会上其他群体区别开来的人们共同体。他认为,可识别性( identifiability) 、权力差别( differential power) 及群体意识( group aware-ness) 是族群的三个基本特点。 ②这是从广义上给族群下的定义。在当前学术界比较常用的是马克斯·韦伯( Max Weber) 的定义: “某种群体由于体质类型、文化的相似,或者由于迁移中的共同记忆,面对他们共同的世系抱有一种主观的信念,这种信念对于非亲属社区关系的延续相当重要,这个群体就被称为族群。”③根据韦伯关于族群的定义,美国的族群分为欧裔( 白人) 族群、非裔( 黑人) 族群、西裔( 拉美人) 族群和亚裔族群。四大族群在体貌、文化、语言、经济水平等方面皆有比较大的差异。美国的主流社会是以白人为主导的。目前,白人占总人口的比例在60% 左右,其他均为少数族裔。美国族群问题主要是欧裔族群与少数族群之间的矛盾与冲突,当然也包含少数族群之间的矛盾与冲突。 1. 2 美国族群问题的基本概况 一部美国史既是一部移民史,也是一部族群之间的斗争史。从美国建国开始至今,核心族群与少数族群、少数族群之间的矛盾和斗争就一直充斥着整个美国社会。尽管历届美国政府都为之做出巨大努力,但族群矛盾根深蒂固,绝非一朝一夕所能解决。20 世纪80 年代以来,里根政府推行保守主义政策,使得少数族群所取得的权利并没有得到真正实现。冷战结束后,“白人至上主义”和极右思潮的抬头,使美国的族群关系趋向紧张和复杂。概括起来,当前美国族群之间的矛盾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 “多元”与“一体”的冲突( 欧裔族群与少数族群的矛盾)如何对待族群差异,族群差异与国家认同关系如何,这是当代多元文化主义

Racial_Problem_in_America 美国种族问题

Racial Problem in America Americans assert that everybody was equal, and freedom and democracy are boasted from time to time. Now many Americans think that the racial discrimination is disappeared. However, it is not true. "All man are equal" is still did not give to some color people in America today. From the past to now, Racial issues always exists. As America is a country of multi-nationality, the racial discrimination has existed since the nation begins, even before its beginning. When Dutch and English encroach on the American continent, the White’s policy never presses religious restrictions on them as they did on the others. In the White’s encroachment, the White settlers kept themselves aloof from the other color people-blacks. And they thought that the White is superior to the Black. Their policy was one of extermination, not absorption. Then it moves to the slavery. At the time of slavery, Blacks were suppressed by the White people. The Black was forced to do lower jobs and be servant or slavery of the White. They had experienced that they are treated to be lower humans. By the time of American Civil War, when all the southern economic system was founded on Negro slave labor, the plantation owners had worked out all the necessary justification for it. Some of them even attempted to prove, with a wealth of biblical that Negroes were sub-human and were suited for nothing other than slavery. Then at the end of the war finally brought freedom to the slaves in 1865, but blacks still had a lower position in society. Many Southern states practiced segregation to "keep blacks in their place." Separated schools, separated restaurants and even separated entrance for Whites and Blacks showed clearly that there was a strong racial discrimination in the society. It is obvious that the racial discrimination existed from its history. As we all know that Martin Luther King had a famous speech, "I Have a Dream" in 1963. And he dreamed of a nation in which people were not judged by the color of skin, but by the content of their character. He also dreamed of a nation where all people were equal and harmony. This dream has come true for some, but for some, it’s still a fantasy. Luckily, the Civil Rights Movement in the 1950s and 1960s helped black people get many of the rights which are promised in the Constitution. But in spite of the achievement of it, racial problems still exist. The laws have changed, but some white people remain prejudiced. And the 1992 Los Angeles riots is a good example to show that. It’s no doubt that the racial tension has defused by people’s labor and activities. But we also can see that racial discrimination does exist in America nowadays. We can know it from today’s black unemployment rate and rate of survival black patients. According to unemployment and job loss figures released for August 2009 by the U.S. Labor Department’s Bureau of Labor Statistics shows that the national unemployment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