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化学药物药学研究资料综述撰写格式和内容

化学药物药学研究资料综述撰写格式和内容

化学药物药学研究资料综述撰写格式和内容
化学药物药学研究资料综述撰写格式和内容

化学药物药学研究资料综述撰写格式和内容化学药品申报资料撰写格式与内容技术指导原则

——药学研究资料综述撰写格式和内容

(第二稿草稿)

二OO 五年三月

1

目录

一、概述 (2)

二、原料药药学研究资料综述的格式和内容 (2)

三、制剂药学研究资料综述的格式和内容 (4)

四、参考文献 (6)

五、起草说明 (7)

六、著者 (9)

2

一、概述

药学研究是药物研发的先期工作,是进行安全性、有效性研究的基础。药

学研究工作包括原料药的制备工艺研究、结构确证研究、制剂的剂型和处方工

艺研究、质量研究和质量标准的制订、稳定性研究,以及直接接触药品的包装

材料或容器的研究等几个部分;药学研究资料综述(附件二申报资料项目7)

则是注册申请人对申报品种的整个药学研究工作及结果的总结、分析和自我评

价。

本指导原则的目的是指导、规范药学研究综述资料的撰写,提高申报资

料的质量和注册效率。

本指导原则的基本内容共分二个部分:原料药药学研究资料综述的格式和

内容、制剂药学研究资料综述的格式和内容。

本指导原则适用于化学药品的注册申报。对不同注册分类的药品,以及在

不同的注册阶段,注册申请人可根据具体情况在本指导原则的基础上有所侧重

和取舍。

二、原料药药学研究资料综述的格式和内容

简要介绍所研制原料药的化学名称、非专利药名或通用名、相关制剂及规

格、给药途径和拟用于临床研究的适应症。

(一)制备工艺研究

1、简述原料药的制备工艺(包括工艺选择的依据、起始原料、所用溶剂、

关键的工艺步骤、三废处理等),明确关键工艺步骤确定的依据、工艺过程的控制方法和中间体的质量控制标准。

3

2、简述制备工艺研究和验证的过程和结果(包括使用的设备、工艺条件

和工艺参数等),并对工艺进行自我评价(工艺是否简单、稳定,是否易于工业化生产,起始原料是否易得,终产品是否易于纯化等)。

3、简述在研发过程中主要工艺步骤的改变情况和结果,并对改变前后产

品质量的一致性进行评价,同时提供非临床研究和临床研究用批次样品质量的变化情况(因生产工艺的改变引起的产品质量的变化)。

4、简述工艺过程中可能带入到终产品中的杂质,提示质量研究的内容。

5、通过对原料药制备工艺的研究,总结工艺的特点、关键点(关键中间

体的质量或关键的工艺参数等)和需注意的问题。

(二)结构确证研究

1、简述用于结构确证研究样品的精制方法、纯度及其测定方法。

2、简述原料药的结构和构型特点(骨架结构、构型、晶型、结晶溶剂/

结晶水等),选择合适的分析测试方法,并对测试结果进行解析和综合分析(阐述特征结构的数据),验证测试样品的结构。

3、通过对化合物结构的研究,总结化合物的结构特点、理化特性和需注

意的问题(转晶、消旋化、失水等)。

(三)质量研究和质量标准的制订

1、简述质量研究的内容及确定的依据(根据原料药的一般性要求,结合

产品的特点、制备工艺、给药途径及稳定性研究结果等)。

2、简述采用的分析方法和方法选择的依据,以及方法验证的内容和结果。

3、简述质量标准起草与修订的过程,以及各项目设置、方法选择及限度

确定的依据。简述非临床研究和临床研究用样品,以及工业化生产样品关键项目的实测结果。提示质量标准在执行过程中需注意的问题。

4

4、列表叙述质量标准的项目、测定方法和限度。

5、简述对照品(标准品)的溯源,制备、标化方法及适用范围。

(四)稳定性研究

1、简述稳定性研究方法的设计和考察结果,包括样品的批次、规模、包

装、放置条件、考察时间点、考察项目、采用的测试方法和测定结果等。

2、通过对稳定性研究结果的分析,全面评价产品的稳定性。拟定贮藏条

件、包装材料或容器、有效期,以及后续的稳定性研究的思路和方案。提示样品在贮藏过程中需注意的问题(微粒的聚集、可能的晶型变化、消旋化等)。(五)直接接触药品的包装材料或容器

1、简述包装材料或容器的选择、来源和执行的质量标准。

2、简述包装材料或容器与药物的相容性试验结果,结合稳定性研究结果

评价包装材料或容器选择的合理性。

3、通过对直接接触药品的包装材料或容器的研究,提示包装材料或容器

选择需注意的问题。

(六)综合分析与评价

围绕质量可控这一核心,注册申请人对原料药的药学研究过程和结果进行

全面的分析和评价。内容涉及制备工艺的合理性和稳定性、结构特征和可能的构效关系、一般理化特性和稳定性,以及分析方法的科学性、可行性,研究过程的规范性和研究结果的可信性。着重阐述各项药学研究之间的关联性,以及与非临床研究和/或临床研究的关联性。

(七)参考资料

按正文中首次引用的顺序列出相关的参考资料(包括参考的质量标准)。

三、制剂药学研究资料综述的格式和内容

5

简述制剂的通用名称、剂型、规格、给药途径和拟用于临床研究的适

应症。

列出制剂完整的处方。

(一)剂型和处方工艺研究

1、通过对原料药的理化性质(溶解性、解离常数和稳定性等)、生物学性

质(药效学、生物利用度和药代动力学特点等),以及临床拟用的适应症进行分析,阐述剂型和规格选择的合理性。

2、简述处方筛选的过程和结果。

3、简述制剂的制备工艺和工艺过程的控制方法,工艺研究和验证的内容

和结果(包括使用的设备、工艺条件和工艺参数等),并对工艺进行自我评价(工艺是否简单、稳定,是否易于工业化生产,是否达到制剂的质量指标等)。

4、简述制剂用辅料的来源和执行的质量标准。

5、若进行了体内外相关性的研究,简述其研究结果。

6、从处方前研究工作、处方的筛选与优化,以及制备工艺研究等方面对

剂型、处方工艺进行综合评价,总结制剂的处方工艺需注意的问题(如辅料的选择和用量,制剂工艺中的晶型、粒度、温度、水分、pH 等对稳定性和药效的影响等)。

(二)质量研究和质量标准的制订

1、简述质量研究的内容及确定的依据(根据剂型的一般性要求,结合产

品的特点、制备工艺、给药途径及稳定性研究结果等)。

2、简述采用的分析方法和方法选择的依据,以及方法的验证内容和结果。

3、简述质量标准起草和修订的过程,以及各项目设置、方法选择及限度

确定的依据。简述非临床研究和临床研究用样品,以及工业化生产样品关键项6

目的实测结果。提示质量标准在执行过程中需注意的问题。

4、列表叙述质量标准的项目、测定方法和限度。

(三)稳定性研究

1、简述稳定性研究方法的设计和考察结果,包括样品的批次、规模、包

装、放置条件、考察时间点、考察项目、采用的测试方法和测定结果等。

2、通过对稳定性研究结果的分析,全面评价产品的稳定性。拟定贮藏条

件、包装材料或容器、有效期,以及后续的稳定性研究的思路和方案。提示样

品在贮藏过程中需注意的问题。

(四)直接接触药品的包装材料或容器

1、简述包装材料或容器的选择、来源和执行的质量标准。

2、简述包装材料或容器与药物的相容性试验结果,结合稳定性研究结果

评价包装材料或容器选择的合理性。

3、通过对直接接触药品的包装材料或容器的研究,提示包装材料或容器

选择时需注意的问题。

(五)综合分析与评价

围绕质量可控这一核心,注册申请人对制剂的药学研究过程和结果进行

全面的分析和评价。内容涉及剂型、处方工艺的合理性和稳定性,以及分析方法的科学性、可行性,研究过程的规范性和研究结果的可信性。着重阐述各项药学研究之间的关联性,以及与非临床研究和/或临床研究的关联性。

(六)参考资料

按正文中首次引用的顺序列出相关的参考资料(包括参考的质量标准)。

四、参考文献

1、ICH:Organization of the common technical document for the

registration of pharmaceuticals for human use M4.

7

2、ICH:The common technical document for the registration of pharmaceuticals for human use:Quality-M4Q Quality overall summary of module2 module 3:Quality.

3、FDA:Guidance for industry :Guideline for the format and content

of the chemistry, manufacturing, and controls section of an

application.

4、FDA:Guidance for industry :Format and content for the CMC section

of an annual report.

五、起草说明

(一)起草背景

本指导原则是根据《药品注册管理办法》(试行)的有关要求,在参考美

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 FDA)和国际人用药品

注册技术要求协调会(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Harmonization of

Technical Requirements for Registration of Pharmaceuticals for Human

Use. ICH)有关指导原则的基础上,按照药物研发的自身规律,结合我国药物研发的实际情况,以及针对药学研究资料综述中存在的问题制定的,其目的是使注册申请人在整理药学研究资料综述时有章可循,重视对研究过程及结果的分析和自我评价。另一方面,通过对药学研究过程及结果的分析和自我评价,注册申请人从药品研发的整体性和系统性方面对申报品种有一个比较客观和清楚的认识,从而对申报品种存在的问题提出进一步的解决方案和研究思路,促进药物研发水平的提高。

(二)指导思想

以药物研发的客观规律为依据,重点体现药物研发的过程及对结果的分析

8

和自我评价的理念,并重视各项药学研究工作之间的关联性,以及与非临床研究和临床研究的关联性。

(三)与其它指导原则的关联性

本指导原则是《化学药品申报资料的撰写格式和内容技术指导原则》的

一个子课题(《药品注册管理办法》(试行)附件二申报资料项目7),与其他子课题共同组成《化学药品申报资料的撰写格式和内容技术指导原则》。

药学研究资料综述是对《药品注册管理办法》(试行)附件二申报资料项

目8-15 内容的提炼和总结,申报资料项目8-15 的内容是撰写药学研究资料综述的基础。本指导原则是药学研究资料综述的撰写格式和内容,药学其它方面研究资料的撰写格式和内容指导原则将陆续完成公布。

(四)本指导原则结构与内容的设置

本指导原则的主要内容共分二个部分:原料药药学研究资料综述的格式和

内容、制剂药学研究资料综述的格式和内容。

参考ICH 通用技术文件中药学研究资料综述的格式和内容,考虑我国的

注册申报要求(原料药和制剂分别整理资料),将原料药与制剂药学研究资料综述的格式和内容分二部分撰写,其文字描述看似有一些重复,但具体的研究

内容和结果是不同的。

原料药药学研究资料综述的格式和内容主要包括:制备工艺研究、结构确

证研究、质量研究和质量标准的制订、稳定性研究、直接接触药品的包装材料或容器、综合分析与评价、参考资料七个部分;制剂药学研究资料综述的格式和内容主要包括:剂型和处方工艺研究、质量研究和质量标准的制订、稳定性研究、直接接触药品的包装材料或容器、综合分析与评价、参考资料六个部分;其中药学研究各个方面的内容和顺序符合药品研发的规律,且与《药品注册管理办法》(试行)附件二申报资料项目8-15 的内容相对应。

9

(五)需要说明的有关问题

本指导原则多处强调要对研究过程和结果进行分析和自我评价,目的是强

化注册申请人对所研发药物的研究过程和结果进行分析和自我评价的意识。通过对所研发药物的分析和自我评价,注册申请人从评价者的角度,围绕安全、有效、质量可控这一核心,重新审视自己的产品,会对其有一个比较客观和清楚的认识,并能引发注册申请人的思考,围绕安全、有效、质量可控进行药物的研发,注重研究过程的规范性和各项研究结果之间的关联性,从而推动药物研发水平的提高。

虚拟药物筛选与药物分子设计教程与实战

药物分子设计前沿 摘要:近些年来,各种各样的新型疾病依次出现。因此,寻找可以治愈这些疾病的药物对人们来说至关重要。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高速发展,运用计算机进行新药的模拟实验已经成为一种新的方法。本文就对这些方法做一个总的综述来介绍这些方法在新药设计过程中的应用过程。计算机辅助药物设计方法(CADD)是药物分子设计的基础。从2O世纪6O年代构效关系方法(QSAR)提出以后.经过40多年的努力和探索,CADD方法已经发展成为一门完善和新兴的研究领域。计算机辅助药物设计是应用量子力学、分子动力学、构效关系等基础理论数据研究药物对酶、受体等作用的药效模型,从而达到药物设计之目的。计算机辅助药物设计方法(CADD)大体可以分为三类:基于小分子的药物分子设计方法、基于受体结构的药物分子设计方法、计算组合方法。计算机辅助药物设计是研究与开发新药的一种崭新技术,它大大加快了新药设计的速度,节省了创创新药工作的人力和物力,使药物学家能够以理论作指导,有目的地开发新药。 关键词:药物分子设计计算机模拟分子模拟活性位点分析法 ABSTRACT:In those past years, a variety of new diseases were appeared. So, it’s vary essential for us to find the drugs that can cure these diseases. And with the fast development of computer technology, the applying of computer in the simulations of these new drugs has become a new method. In this paper, I will draw a general overview of those methods to introduce the applications in the design process of the new drugs. The method of Computer Aided Drug Design(℃ADD)was the basis 0f drugs molecule design which was proposed in 1960.During the last 40 years,the CADD method has been widely applied as a burgeoning and potential research area.The aim of CADD is to design drug according to the pharmacodynamic model between the drugs and the enzyme or receptor which is applied the quantum mechanics.molecular dynamics,and quantitative structure—activity relationship.The CADD includes three methods:method basing on the ligand,method basing on the receptor,and combinatorial chemistry method.The CADD is a new technology to research drug which can accelerate the speed of drug design,economize the manpower and material resources. KEY WORDS:Drug molecular design;computer simulation; molecular simulation;active site analysis 引言 传统药物设计从总体上来讲,缺乏成熟完善的发现途径,具有很大的盲目性,一般平均要筛选10000种以上的化合物才能得到一种新药,因此开发效率很低。随着计算机技术及计算化学、分子生物学和药物化学的发展,药物设计进入了理性阶段,其中药物分子设计是目前新药发现的主要方向。它是依据生物化学、酶学、分子生物学以及遗传学等生命科学的研究成果,针对这些基础研究中所揭示的包括酶、受体、离子通道及核酸等潜在的药物设计靶点,并参考其它类源性配体或天然产物的化学结构特征,设计出合理的药物分子。运用计算机模拟来进行新药的分子结构设计主要有三种方法:分子对接设计、遗传算法以及计算机辅助

生物技术专业综述

生物技术专业综述 作为生物技术专业的一名学生,我认为我们应该知道以下内容,以方便我们更好的了解我们所学的内容,这将对我们以后的学习以及就业都有帮助。 我们所学的主要课程:微生物学、细胞生物学、生物化学、遗传学、学、基因工程、细胞工程、微生物工程、生化工程、生物工程下游技术、发酵工程设备等。 生物技术的定义:应用生命科学研究成果,以人们意志设计,对生物或生物的成分进行改造和利用的技术。现代生物技术综合分子生物学、生物化学、遗传学、细胞生物学、胚胎学、免疫学、化学、物理学、信息学、计算机等多学科技术,可用于研究生命活动的规律和提供产品为社会服务等。 生物技术的发展:生物技术是全球发展最快的高技术之一。70年代发明了重组DNA技术和杂交瘤技术。80年代建立了细胞大规模培养转基因技术,现代生物技术(基因工程)制药开始于八十年代初,特别是发明了pcr技术,使现代生物技术的发展突飞猛进,90年代,随着人类基因组计划以及重要农作物和微生物基因组计划的是害死和信息技术的渗透,相继发展起了功能基因组学,生物信息学,组合化学,生物芯片技术以及一系列的自动化分析测试和药物筛选技术和装备。目前,各种新兴的生物技术已被广泛地应用于医疗,农业,生物加工,资源开发利用,环境保护,并对制药业等产业的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近些年来,以基因工程、细胞工程、酶工程、发酵工程为代表的现代生物技术发展迅猛,并日益影响和改变着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所谓生物技术(Biotechnology)是指“用活的生物体(或生物体的物质)来改进产品、改良植物和动物,或为特殊用途而培养微生物的技术”。生物工程则是生物技术的统称,是指运用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微生物学、遗传学等原理与生化工程相结合,来改造或重新创造设计细胞的遗传物质、培育出新品种,以工业规模利用现有生物体系,以生物化学过程来制造工业产品。简言之,就是将活的生物体、生命体系或生命过程产业化的过程。生物工程包括基因工程、细胞工程、酶工程、发酵工程、生物电子工程、生物反应器、灭菌技术以及新兴的蛋白质工程等,其中,基因工程是现代生物工程的核心。基因工程(或称遗传工程、基因重组技术)就是将不同生物的基因在体外剪切组合,并和载体(质粒、噬菌体、病毒)的DNA连接,然后转入微生物或细胞内,进行克隆,并使转入的基因在细胞或微生物内表达,产生所需要的蛋白质。 目前,有60%以上的生物技术成果集中应用于医药产业,用以开发特色新药或对传统医药进行改良,由此引起了医药产业的重大变革,生物制药也得以迅速发展。生物制药就是把生物工程技术应用到药物制造领域的过程,其中最为主要的是基因工程方法。即利用克隆技术和组织培养技术,

有关计算机参与药物设计的综述

有关计算机参与药物设计的综述 天津市汉沽医院药剂科潘秋霞【摘要】 利用计算机辅助药物设计正离我们越来越近。无需很久,包括癌症、关节炎、艾滋病在内的众多疾病相关药物将完全产生于计算机,以往所依靠的经验式重复筛选法将被抛弃。将设计工具和设计方法进行集成是提高效率最有效途径。表现在药物研发领域即是创意问题解决理论与计算机辅助药物设计之间的结合。专家称这使新药开发全速奔向一个新时代,而这一时代正是科学界期待已久的。 从1894年Emil Fischer[1]提出药物作用的“锁钥原理”[2]开始,药物设计一直是药物研发人员的一个梦想。经过科学家多年的努力探索,特别是计算机和信息科学等学科的发展,计算机辅助药物设计方法[3]日趋成熟,技术日益丰富。通过与实验紧密结合,计算机辅助药物设计在药物研究中正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已成为药物研究的核心技术之一。药物设计的梦想正在逐步实现[4]。 【关键词】计算机药物化学药物设计分析法 计算机辅助药物设计(computer aided drug design)是以计算机化学为基础,通过计算机的模拟、计算和预算药物与受体生物大分子之间的关系,设计和优化先导化合物的方法[5]。受体是指生物体的细胞膜上或细胞内的一种具有特异性功能的生物大分子,与内源性激素、递质或外源性药物结合后,发生一定的特定功能,如开启细胞膜上的离子通道,或激活特殊的酶,从而导致特定的生

理变化。能与受体产生特异性结合的生物活性物质称为配体(ligand)。配体与受体结合能产生与激素或神经递质等相似的生理活性作用的称为激动剂;若与受体集合后阻碍了内源性物质与受体结合,从阻断了其产生生理作用的,则称为拮抗剂。计算机辅助药物设计实际上就是通过模拟和计算受体与配体的这种相互作用,进行先导化合物的优化与设计[6]。 计算机辅助药物设计根据受体的结构是否已知,分为直接药物设计和间接药物设计。 计算机辅助药物设计的方法始于1980年代早期。当今,随着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完成、蛋白组学的迅猛发展,以及大量与人类疾病相关基因的发现,药物作用的靶标分子急剧增加;同时,在计算机技术推动下,计算机药物辅助设计在近几年取得了巨大的进展[7]。 计算机辅助药物设计的一般原理是,首先通过X-单晶衍射技等技术获得受体大分子结合部位的结构,并且采用分子模拟软件分析结合部位的结构性质,如静电场、疏水场、氢键作用位点分布等信息[8]。然后再运用数据库搜寻或者全新药物分子设计技术[9],识别得到分子形状和理化性质与受体作用位点相匹配的分子,合成并测试这些分子的生物活性,经过几轮循环,即可以发现新的先导化合物。因此,计算机辅助药物设计大致包括活性位点分析法、数据

药剂学综述栓剂的研究进展[1]

栓剂的研究进展 【摘要】栓剂是古老剂型之一,栓剂不仅可以起局部治疗作用,还可以起全身治疗作用。近年来栓剂广泛应用于临床各科,应用筒单方便,效果明显可靠。对近年来栓刺的特点、处方组成、制备工艺、新型栓剂等方面进行了综述。随着新制药技术和新基质的不断出现,国内外对栓剂的研究及使用也显著增加,出现了很多新型栓剂,如中空栓剂、双层栓剂、泡腾栓剂等,中药栓剂也得到了一定发展。【关键词】栓剂;研究概况;综述;新剂型; 引言:栓剂是古老的外用固体制剂。在我国,汉代时期就已有对栓剂的记载。栓剂系将药物与适宜基质制成的有一定形状供腔道给药的固体制剂。随着栓剂新基质的不断出现和栓剂生产自动化的实现,栓剂现已生产的品种和数量都显著增加,如中空栓、泡腾栓、微囊栓、海绵栓、凝胶栓等新型栓剂,尤其中药栓剂不断涌现,栓剂的研发热潮仍在进行中。 1 .栓剂概述[1] 栓剂系指将药物和适宜的基质制成的具有一定形状供腔道给药的固 体状外用制剂。栓剂在常温下为固体,塞人人体腔道后,在体温下迅速软化,熔融或溶解于分泌液,逐渐释放药物而产生局部或全身作用。栓剂因使用腔道不同而有不同的名称,如肛门栓、阴道栓、尿道栓、喉道栓、耳用栓和鼻用栓等。目前,常用的栓剂有直肠栓和阴道栓。这两种栓剂的形状和大小各不相同。肛门栓的形状有圆锥形、圆柱形、鱼雷形等;阴道栓的形状有球形、卵形、鸭嘴形等;尿道栓呈笔形,一端稍尖。 2.栓剂分类 2.1按作用

分局部作用栓剂和全身作用栓剂。 2.2按应用部位 分直肠栓、阴道栓、尿道栓、脐栓、耳栓等,其中直肠栓和阴 道栓最为常见.Kyong-Hoon Eun等【2】曾用家兔做过栓剂直肠实验。2.3按形状大小 有圆锥形、圆柱形、鱼雷形和球形、卵形、鸭嘴形等,前者多为肛门栓,塞人肛门后,由于括约肌的收缩容易压人直肠内。后者多为阴道栓,亦称阴道弹剂,因相同重量的栓剂,鸭嘴形的表面积较大,因此以鸭嘴形较好。 2.4按基质 1.脂肪性基质,包括可可豆油、半合成甘油脂肪酸酯类、乌桕油和氢化油等。 2.水溶性及亲水性基质,包括甘油明胶、聚乙二醇类、吐温一6l等。 2.5按剂型 分双层栓剂、泡腾栓剂、微囊栓剂、中空栓剂、海绵栓剂、渗透泵栓剂、不溶性栓剂、凝胶栓剂等。【3】 3.栓剂作用特点【4】 栓剂给药的作用包括两个方面:其一为栓剂在腔道内起局部作用;其二为栓剂中的药物经由腔道吸收进入血液而发挥全身作用。局部作用主要为润滑抗菌、消炎、收敛、止痒、止痛局麻等作用,例如甘油栓,紫珠草栓及苯佐卡因栓等。这类局部作用是栓剂的特色和长处之所在,因其能够将药物直接送达病所。所以疗效显著,副作用小。全

新药设计作业

三种药物设计原理在新药设计中的应用综述摘要:新药设计的主要任务是药物先导化合物的发现以及先导化合物的结构优化。而结构拼合、软药原理和前药原理越来越成为设计和开发新药物先导化合物的重要方法,为新药的研制工作开创了一个新的局面。就目前有关结构拼合、软药原理和前药原理研究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分类、发展趋势及其在研制新药的先导化合物中的应用进行了综述。 关键词:药物设计原理;先导化合物;新药设计 拼合原理 1药效结构拼合的发展 早在19世纪中叶,研究人员就将两个药物的基本结构拼合在一个分子中,以期获得毒副作用小、药理效应相加的新药的设想。当时受到科学水平的限制,可用于临床的例子不多。随着有机化学、生物化学、分子药理学的发展,这一“拼合”设想,逐渐得到完善,且已成为“拼合原理”、广泛用于新药设计之中。拼合原理主要是指将两种药物的药效结构单元拼合在一个分子中,或将两者的药效基团通过共价键兼容于一个分子中,使形成的药物或兼具两者的性质,强化药理作用,减少各自相应的毒副作用,或是两者取长补短,发挥各自的药理活性,协同完成治疗作用[1]。目前国内外许多制药公司和研究所,正致力于应用拼合原理研发新药。由于应用已知疗效的药物拼合新药,基于原料药的药理作用不难预测出拼合出的新药的药理活性,这就使新药研发具有一定的目的性和基础,从而缩短了新药研发的进程。药物拼合已经作为发现新药的快速和有效手段,成功地应用在多种药物的合成中。 2药效结构拼合分类

2·1按药理分类 2·1·1将两个作用类型相同的药物或同一药物的两个分子拼合在一起 这类药物的合成是为了产生更强的作用,或降低毒副作用,或改善药代动力学性质等,构成的两个原分子具有相同的药理作用类型。 2·1·2将两个不同药理作用的药物拼合在一起 如苯丁酸氮芥是抗肿瘤药,但其毒性较大,副作用较多,严重影响了其临床应用。罗氏公司设计以甾体为其载体,增加其靶向性,来减少它的毒副作用,这种思路指导下将泼尼松龙和苯丁酸氮芥拼合形成抗肿瘤药泼尼莫司汀,其对前列腺癌的选择性显著提高,降低了苯丁酸氮芥的毒性。 2·2按结合方法分类 在Perez的论文中,两种药效团之间的拼合分为“重叠式”和“链接式”两种类型。 2·2·1“重叠式”类型 是将两种药效团之间共同存在的结构单元(一般为氮原子)杂交在一起,两种药效团结构变化不大,新生成的杂交分子充分利用了两种药效团之间的结构部分相似性。 2·2·2“链接式”类型 是将两种药效团之间的两个氮原子用一种合适的连接基团杂交在一起,分子结构变化较大,这个连接基团称之为“连接体”,不同的连接体构成了不同的设计策略。 2·3按反应类型分类 2·3·1成酯拼合 这一类型目前在药物拼合中应用最广,一种药物分子中羧基与另一种药物分子

基因工程与生物药物

基因工程与生物药物 姓名:李华龙 班级:生物制药1301 学号:1302150003

摘要 自1972 年DNA重组技术诞生以来,生命科学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发展时期。以基因工程为核心的现代生物技术已应用到农业、医药、轻工、化工、环境等各个领域。它与微电子技术、新材料和新能源技术一起,并列为影响未来国计民生的四大科学技术支柱, 而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开发新型生物药物更是当前最活跃和发展迅猛的领域[ 1]。从1982年美国Lilly 公司首先将重组人胰岛素投放市场,标志着世界第一个基因工程药物的诞生。基因工程制药作为一个新兴行业得到各国政府的大力支持, 各国都积极研究和开发各种基因工程药物,并取得了丰硕成果。本文通过对基因工程药物的开发、应用和研究方法等研究进展进行综述。Abstract Since 1972, DNA recombinant technology was born, life science has entered a new period of development.Gene engineering as the core of modern biotechnology has been applied to agriculture, medicine, light industry, chemical industry, environment and other fields . It and microelectronic technology, new materials and new energy technologies together, tied for the four future beneficial to the people's livelihood the big pillar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nd using genetic engineering technology to develop new biological drugs is the most active and rapidly developing field. From the United States in 1982 Lilly's first recombinant human insulin on the market, marking the birth of the world's first gene engineering medicine. Genetic engineering pharmaceutical as an emerging industry has received great support from governments the countries are actively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of various genetic engineering drugs, and achieved fruitful results. In this paper, through the development of gene engineering medicine, research and Application Research progress is reviewed in this paper. 关键词 基因工程、生物药物、研究进展、应用 Genetic engineering、biological medicine、research progress,、application

合理药物设计综述

合理药物设计 杨敏 2010113201 摘要:合理药物设计包括基于靶点合理药物设计、基于性质的合理药物设计和基于结构的合理药物设计。通过对药物结构和体内靶点的研究,使药物达到需要的目的。抑制酶的活性、促进某种物质的释放、阻碍通道等。本文主要对基于结构的合理药物设计进行综述. 基于靶点的合理药物设计 基于靶点的合理药物设计就是通过对药物作用的靶点进行 研究,找到新的、合适的药物来治疗某些疾病。发现一个的靶点往往就能设计出一类新药,在新药研究领域也是极受重视的。药物的靶点一般可分为以下几类:细胞膜受体酶、细胞因子和激素、核酸、核受体、离子通道、酶等。 以酶为靶点的合理药物设计:血管平滑肌细胞异常的增殖和迁移在动脉硬化和血管损伤后再狭窄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表皮生长因子( epithelialgrowth factor, EGF)是已知重要的血管平滑肌细胞异常增殖与迁移的刺激因子。EGF和EGF受体(E GFR)接到的信号通路在血管重塑和血管损伤后新生内膜形成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因此, 在病变形成过程中,它常被作为一

个药物治疗战略的靶点。藤黄树产自中国及东南亚地区,中医药文献报道藤黄树脂具有较强的止血、抗炎、抗氧化和抗感染作用。藤黄酸( gambogic acid,GA)是藤黄树脂中提取的有效成分,既往研究报道藤黄酸可通过抑制AKT、ERK、c2Src、FAK和VEG2FR2等起到较强的抗癌、抗炎和抑制血管新生的作用。(tyrosinekinaseinhibitor,TKI) 以其高选择性和低毒性的优势在肿瘤临床治疗中令人目。蛋白质酪氨酸激酶(PTK)包括四大家族:表皮生长因子家族、胰岛素家族、血小板家族、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家族。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许多肿瘤组织同时表达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growthfactor re ceptor,EGFR) 及其配体,EGFR及其配体网络已经明确为肿瘤治疗的重要靶点。通过对酪氨酸激酶的研究,可研发出一类抗多种癌症的药物。 以离子通道为靶点的药物设计:钾离子通道开放剂。钾离子通道复杂,多样及分布广泛,在介导多种生理生化反应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在动脉平滑肌中存在的四种主要的钾离子通道中,研究的最为广泛的是ATP酶激活的钾离子通道,其开放和关闭将直接影响血管平滑肌的功能。I kATP的开放概率与ATP以及ADP、GD P以及GTP有关。IkATP也是某些扩血管物质以及某些抗高血压物质的作用靶点,一些内源性的扩血管物质如神经肽、降钙素基因相关肽等可通过激活I kATP而发挥松弛血管的作用。其中应用较为广泛的药物有吡那地尔。吡那地尔通过开放平滑肌细胞中的钾

(完整版)微生物与制药综述

微生物制药的研究进展 姓名:李青嵘 班级:生工102 学号:1014200044

摘要 本文通过对历史文献的检索,从微生物生产维生素,微生物生产多价不饱和脂肪酸,微生物生产抗生素,微生物生产抗癌物质,微生物生产医用酶制剂等五个方面综述了微生物制药的研究进展。 关键词:微生物,制药,发酵工程 1.前言 随着生物技术的迅猛发展,在医药领域的许多方面取得了巨大的进展.,其中采用微生物制药,具有生产工艺简单,生产成本低廉,产品产量高,产品纯度高,可大规模工业化生产等优势,同样得到了巨大的发展。从传统工艺,如利用发酵工程生产抗生素、酶制剂以及B-胡萝卜素等;到现今的利用转基因技术生产干扰素、胰岛素、生长因子等几十种新药和疫苗。本文着重综述了微生物的发酵工程在医药研究和生产中应用的最近进展,主要包括生产维生素、多价不饱和脂肪酸、抗生素、抗癌物质医用酶制剂等五个方面。 2.研究内容 2.1.微生物生产维生素 维生素是六大生命要素之一, 为整个生命活动所必需。β-胡萝卜素、VC、VE是目前应用最为广泛,效果最为显著的三种维生素,它们的作用分别是:β-胡萝卜素是强力抗氧化剂, 有抑制癌细胞增殖和提高机体免疫力等作用。V C 和V E 均是抗氧化剂, 前者可阻止、破坏自由基形成,还具有激活免疫系统细胞的活力,刺激机体产生干扰素以抵御外来侵染因子。至于VE可产生抗体,增强机体免疫力。目前,上述的“三素”以实现了微生物工业化生产。 目前,β-胡萝卜素主要是由三孢布拉霉菌生产,在1998年,陈涛等[1]已经针对三孢布拉霉菌的特点,优化发酵工艺,在3M3的发酵罐中发酵120h,生产的β-胡萝卜素产量已达到1146.5mg/L。虽然,传统的工艺生产β-胡萝卜素的产量高,生产周期比较短,但是传统的工艺复杂,成本过高,不利于大规模工业化生产。故,目前许多课题组专注于开发新的生产β-胡萝卜素的菌种或改进传统工艺。据近年所发表的期刊文献,目前,采用红酵母发酵生产β-胡萝卜素是一种工艺简单,成本低廉的方法,虽然在产量方面较传统方法的低很多,但是该方法仍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何海燕等[2]采用粘红酵母R3-35摇瓶发酵84h,生产的β-胡萝

课程名称:药物设计

课程名称:药物设计 一、课程编码:1000033 课内学时:32 学分: 2 二、适用学科专业:制药工程 三、先修课程:药物化学、有机化学 四、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药物设计的基本概念和基础理论知识,熟悉分子的多样性、互补性和相似性在药物设计中的地位和作用。通过学习先导化合物的优化、前药设计与应用、构效关系、计算机辅助药物设计等内容,能够从总体上把握常用的药物设计方法的特征、应用范围和内在联系,为学生从事药物设计与开发工作奠定基础;通过文献阅读与交流、撰写综述性文章提高学生进行药物研究的能力。 五、教学方式 课堂讲授28学时,文献报告与交流4学时。 六、主要内容及学时分配 1.绪论 2学时 1.1药物研究与开发的基本流程 1.2药物设计的发展及前沿领域 2.药物设计的生命科学基础 2学时 2.1药物与生物大分子的相互作用 2.2药物的代谢及药代动力学基础 3. 基于分子多样性的药物设计 5学时 3.1 分子多样性概念 3.2 天然产物与药物设计 3.3 组合化学与药物设计 3.4 多组分反应与药物设计 4. 基于药物代谢原理的药物设计 5学时 4.1 前药的原理及设计方法 4.2 软药的概念及其应用 4.3 孪药的概念及其应用 5. 基于分子相似性的药物设计 5学时 5.1 生物电子等排的概念及其应用 5.2 药效团的概念及其应用 5.3 优势结构的概念及其应用 5.4 肽模拟物的基本设计方法 6. 计算机辅助药物设计 6学时 6.1 基于生物大分子靶点结构的药物设计:分子对接与虚拟筛选 6.2 反向对接与多药药理学 6.3 计算机辅助药物设计研究进展 7 药物设计新方法 3学时 7.1 基于波谱学的药物设计方法 7.2 多维度模式下的药物设计 8. 药物设计案例分析与讨论 4学时

中药、天然药物药学研究综述资料

中药、天然药物药学研究综述资料 数据化申报的格式与内容 一、中药、天然药物新药申请 (一)、申请临床研究 1、品种概况 药品名称、注册分类、处方来源(经验方还是科研方,改剂型品种说明原剂型标准出处,有效部位品种说明有效部位确定的依据等)。 处方组成,制成总量。 拟定的功能主治、用法用量、规格。 2、剂型选择依据 根据文献和/或试验研究结果,简述剂型选择的合理性。 3、制备工艺及研究内容 3.1简述制备工艺(包括工艺路线及关键参数)。 改剂型的品种,需提供原剂型的制法。 3.2 简述制备工艺的研究情况,以及工艺筛选和验证情况,包括试验方法、考察指标等,明确确定的工艺参数。 3.3 简述中试研究结果和质量检测结果(包括批次、规模、成品率)。说明含量测定成分的转移率。 3.4、综合分析剂型、处方及制备工艺的合理性。 4、质量标准研究及起草说明 4.1 原药材、辅料的质量标准 说明原、辅料法定标准出处。药材质量标准中已建立含量测定方

法的说明其含量限度。无法定标准的药材,说明是否建立了质量标准。说明原、辅料用量是否超出法定标准规定的范围。 4.2 成品质量标准 简述性状。 鉴别:简述质量标准中列入的鉴别项目(包括方法、鉴别药味、对照药材和/或对照品,阴性对照结果)。 检查:说明检查项目、方法及检查结果。 含量测定:说明含测方法、含量限度、对照品来源等。 说明自检样品的批次和结果。 4.3 评价质量标准的可控性。 5、初步稳定性考察 简述稳定性考察的方法、时间、结果,以及考察样品的批次、拟定的贮藏条件。简述包装材料或容器的来源和执行的质量标准。评价产品的稳定性。提示在贮藏过程中需注意的问题。 6、综合分析与评价 分析各项药学研究工作之间的联系,并评价药学研究工作与产品的安全性、有效性之间的相关性,说明工艺合理性、质量可控性,初步判断产品稳定性。 (二)、申报生产 1、品种概况 药品名称、注册分类、处方来源。临床批件情况,简述临床批件号和获得时间,临床批件中的遗留问题,针对批件要求所进行的工作。

资料3-药学研究资料综述

药学研究资料综述 1.申请临床试验 1.1主要研究结果总结 1.1.1剂型选择及规格的确定依据 剂型选择:口服液 口服液吸收了中药注射剂的工艺特点,是将汤剂进一步精制、浓缩、灌封、灭菌而得到的。具有服用剂量小、吸收较快、质量稳定、携带和服用方便、易保存等优点,尤其适合工业化生产。 双黄连口服液是由金银花、黄芩、连翘组成的纯中药制剂,具有辛凉解表、清热解毒之功效是双黄连系列产品中一个全面研究并取得卫生部新药证书的剂型。 规格:每支装10ml 规格是指单位制剂中或单一包装容器中药物的重量、体积或浓度等药品规格主要用以表达单位制剂中药物量的信息,如单位制剂中药物成分的含量、浓度或装量等,而与药品所含辅料关系不大。从安全性、有效性及质量可控性来确定药物的规格,即保证了药物的有效性,也确保了药物的安全性,每支1oml不仅携带方便,更是服用简便。 1.1.2制备工艺的研究 处方:金银花:375g 黄芩:375g 连翘:750g 制法: 黄芩加水煎煮三次,第一次2小时,第二、三次各1小时,合并煎液,滤过,滤液浓缩并在80℃时加入2mol/L盐酸溶液适量调节PH值至1.0~2.0,保温1小时,静置12小时,滤过,沉淀加6~8倍量水,用40%氢氧化钠溶液调节PH值至7.0,再加等量乙醇,搅拌使溶解,滤过,滤液用2mol/L盐酸溶液调节PH值至2.0,60℃保温30分钟,静置12小时,滤过,沉淀用乙醇洗至PH值为7.0,回收乙醇备用;金银花、连翘加水温浸30分钟后,煎煮二次,每次1.5小时,合并煎液,滤过,滤液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20~1.25(70~80℃)的清膏,冷至40℃时缓缓加入乙醇,使含醇量达75%,充分搅拌,静置12小时,滤取上清液,残渣加75%乙醇适量,搅匀,静置12小时,滤过,合并乙醇液,回收乙醇至无醇味,加入上述黄芩提取物,并加水适量,以40%氢氧化钠溶液调节PH值至7.0,搅匀,冷藏(4~8℃)72小时,滤过,滤液加入蔗糖300g,搅拌使溶解,再加入香精适量并调节PH值至7.0,加水制成1000ml,搅匀,静置12小时,滤过,灌装,灭菌,即得。 辅料为蔗糖,加入量为300g,起矫味作用,并加入适量香精也起到适当的矫味作用。质量检测结果:投放量:1500g,辅料量:300g,中间体得量率为98.1%,成品率为95.6%,实际转移率为91.3% 评价工艺:所选工艺简易,选材普遍,工艺简单,工艺流程具有合理性及可行性。1.1.3质量研究及质量标准 原料药、辅料的质量标准:原料药、辅料质量标准出处为哈尔滨制药厂 质量控制方法: 分层法又名层别法,是将不同类型的数据按照同一性质或同一条件进行分类,从而找出其内在的统计规律的统计方法。常用分类方式有按操作人员分、按使用设备分、按工作时间分、按使用原材料分、按工艺方法分、按工作环境分等。 成品质量标准: 鉴别: (1)取本品1ml加75%乙醇溶液5ml,摇匀,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黄芩苷对照品、绿原酸对照品,分别加75%乙醇制成每1ml含0.1mg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照薄层色谱法(附录

前药设计理念在药物载体中的应用_王晓洁

13 将活性成分进行合理的修饰设计成前药并在体内转化成具 有活性的药物发挥药效,是目前改善药物理化性质、提高药物稳定性、增强药效、优化药物代谢动力学参数的有效策略。目前上市的前药多为药物简单的化学衍生物,通过一步或两步酶促反应即可产生母体药物。现在越来越多的研究者意识到前药的巨大潜力,利用前药设计理念,根据人体不同生物环境,结合新型药物载体,开发出多种结构复杂、生物安全性好、靶向性强的前体药物。下面主要对四种前药设计理念在药物载体中的应用进行综述。 1 基于高分子载体的前药设计 设计出靶向性强、全身毒副作用小、安全有效的抗癌药物给药系统是当前研究的重点。研究者将已有的抗癌药物与高分子药物载体结合,载体将药物靶向递送至肿瘤部位,延长药物在体内的滞留时间,增强药物疗效,降低全身毒副作用。熊果酸因药物水溶性差,在肿瘤组织中非特异性分布,生物利用度低, 因此抗癌效果不理想。Gao Y 等[1] 将熊果酸与叶酸和聚酰胺 (PAMAM ) 结合在一起形成一种新型树枝状复合物作为前药。熊果酸与叶酸通过对酸不稳定的酯键共价结合在PAMAM 上,该酯键在酸性(pH5.4)或者中性(pH7.4)的磷酸盐缓冲溶液中能够水解。体外细胞实验表明,叶酸能够增强过表达叶酸受体 (FR ) 的Hela 细胞对树枝状前体药物的摄取,同时增强熊果酸的细胞毒性。结果表明,叶酸修饰的熊果酸前药具有癌细胞靶向并能提高抗肿瘤疗效。 She W 等[2]为实现阿霉素在肝脏中的特异性传递,设计并合成了PEG 修饰偶联阿霉素的树枝状共聚物,阿霉素通过腙键连接在树枝状聚合物上,并通过对树枝状聚合物的半乳糖基化实现靶向功能。由于腙键的pH 敏感性,使得共聚物在pH 为5.5的释药速率大于pH7.4。体外细胞毒性实验表明,该前药偶联物可以降低IC50值,提高细胞摄取率,从而提高疗效和生物安全性。 虽然,将药物与高分子载体偶联成为前药具有很好的前景,但目前仍面临不小的挑战。分子表面多基团是高分子载体的优点之一,然而只有少量药物能够在不改变高分子性能的前提下,共价结合在载体表面。此外,如何改善药物活性成分与载体的比例,如何实现这种新型给药系统的质量控制与监管,是工业化生产中的一个主要问题,也是临床转化的难点所在。2 与基因相关的前药设计 以核酸为靶点的药物设计已经成为药物化学研究领域的重要分支。通过硫酯化反应将碱基识别单元键和到共聚物骨架上,是实现基因药物递送的有效手段。Lingzhi Liu 等[3]利用硫酯化反应构建含有碱基的动态共聚物。该反应条件温和,胸腺嘧啶通过氢键结合到嘌呤改性分子上形成前药。在谷胱甘肽GSH 环境中,胸腺嘧啶结构单元可通过硫醇-硫酯交换反应从主链断开,成为母体药物发挥药效,表现有“还原”响应特性。目前,硫酯和胸腺嘧啶共聚物相互作用产生的“还原”响应特性在纳米技术、生物技术以及治疗中有很多应用。 基因不仅可以开发成药物,也可作为药物载体与化学药物 结合,利用DNA 强大的自组装特性,可以自组装成多种形状的 递药系统,实现胞内递药。最初提出的DNA 纳米给药系统是单层结构折叠成三维的四面体或空心立方体[4]。此后,有研究人员开发出具有各种结构的DNA 纳米递药系统,如纳米管[5]和多维笼状结构[6]等,能够更好的实现载体与药物的结合与断裂,有利于药物的递送与交付。Jiang Q 等[7]将阿霉素嵌入到杆状DNA 结构中,实现了阿霉素释放的可控性。 目前基因药物发展势头迅猛,但如何实现大规模生产以及降低生产成本仍是限制其实际应用的障碍。3 运用免疫治疗原理的前药设计 免疫治疗癌症是最近两年的研究热点,一些治疗药物如细胞因子,需要通过自分泌的方式局部加强药物水平才能恰当的发挥其疗效。如可通过肿瘤特异性抗体与抗肿瘤药物偶联,将药物靶向富集到肿瘤细胞,通过受体介导的内吞作用进入肿瘤细胞,并在溶酶体中将母体药物释放到细胞质中,发挥其抗肿瘤作用的生物过程。此时,特异性抗体相当于药物载体,将药物递送至靶点。这个过程主要是使用一个修饰的特异性抗体。有趣的是,药物以这种免疫抗体偶联物的方式进入细胞的与原型药物相比,发生P 糖蛋白介导的多药耐药的几率更低。但这种免疫偶联物目前面临的最大问题在于其体内不稳定性,血浆清除率高,仍有许多问题需要解决。4 糖类氨基酸为载体的前药设计 开发脑靶向性药物是攻克血脑屏障,治疗脑部疾病的有效手段。现阶段研究较多的是利用血脑屏障上存在的葡萄糖转运体、氨基酸转运体、核苷转运体等与小分子药物偶联,将原本不易穿越血脑屏障的药物转运进入脑组织。刘兴等[8]运用该前药设计原理,使用不同的桥链将布洛芬与D-葡萄糖共价链接起来,成功合成出两种以D-葡萄糖为载体的脑靶向前体药物。 此外,有研究证实,肿瘤细胞和正常细胞对于氨基酸的代谢存在一定的差异,肿瘤细胞对赖氨酸和苯丙氨酸的需求是正常情况下的2~3倍。据此,有研究者开发出聚氨酸类高分子载体材料,如两亲性PHB-PEG-PHB 共聚物[9],其生物相容性好,无免疫原性,与药物结合后被肿瘤细胞摄入胞内,氨基酸类载体在体内可水解或酶解为氨基酸,供人体吸收利用,母体药物发挥药效。 将体内外性质不佳的药物通过合理的修饰制成前药是目前新药设计与新型药物制剂开发中常用的设计理念。虽然目前根据人体生物环境结合新型药物载体,开发的结构复杂、靶向性强的前体药物仍处于实验室研究阶段,但随着对前药的研究深入,依托前药理念设计的新型药物临床应用前景很广阔。参考文献 [1] Gao Y , Li Z , Xie X , et al. Dendrimeric anticancer prodrugs for targeted delivery of ursolic acid to folate receptor-expressing cancer cells: synthesis and biological evaluation. Eur J Pharm Sci , 2015,(70) : 55-63.[2] She W , Li N , Luo K , et al. Dendronized heparin- doxorubicin conjugate based nanoparticle as pH-responsive drug delivery system for cancer therapy. Biomaterials ,2013,34(9): 2252-2264. 前药设计理念在药物载体中的应用 王晓洁 (长江职业学院生物医药学院药物质量检测技术教研室,武汉 430064) 【摘要】利用前药设计理念,根据人体不同生物环境,结合新型药物载体,开发出多种结构复杂、生物安全性好、靶向性强的前体药物是目前的研究热点。本文综述近年来前药设计理念在高分子、基因、免疫治疗、糖类、氨基酸等新型药物载体中的应用。【关键词】前药;药物载体;靶向性 https://www.wendangku.net/doc/5814217484.html, 本文摘自当代临床医刊

药学研究资料综述撰写的基本考虑_二_

C h i n e s e Jo u rn a l o f N ew D ru g s 2010,19(6) 中国新药杂志[作者简介] 于红,女,副研究员,主要从事化学药品技术审评工作。联系电话:(010)68585566-508,E m ai:l yuh @cde .org .c n 。 新药申报与审评技术 指导原则解读系列专题(十八) 药学研究资料综述撰写的基本考虑(二) 于 红,张玉琥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审评中心,北京100038) [摘要] 药学研究是药物研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药物进行安全性、有效性研究的基础。药学研究资料综述应体现申报品种整个药学研究工作的总结、分析和自我评价内容,它对于注册申请人以及技术审评人员全面、系统地了解申报品种的药学研究内容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文中根据相关技术指导原则,对药学研究综述资料的撰写内容以及需关注的相关技术问题进行了阐述,供药品注册和药学研究工作者参考,以提高注册质量和效率。 [关键词] 药学研究;综述资料;撰写规范 [中图分类号]R95 [文献标志码]C [文章编号]1003-3734(2010)06-0473-03 G eneral consi derati on on organization of phar m aceutical research su mm ary YU H ong ,Z HANG Yu hu (Cen ter for Drug E val u ation,State Food and Drug Adm i n istration,Beijing 100038,Ch ina) [Abstract] Phar m aceutica l research is a basis for safety and efficacy st u dies in phar m aceutical product de ve lopm ent pr ocess .The summ ary for phar m aceutical research data should present a full pr o file ,inc l u di n g ana l y sis and evaluati o n of resu lts in each part o f che m ical deve l o p m ent st u dies .These contents should prov ide co m prehen si v e understanding o f the product and itsm anu fact u ring process fo r app licants and rev ie w ers .B ased on the relevant gu i d eli n es ,this artic le described the suggested contents and key consideration for applicants and researcher ,w hich w ill help to i m prove quality and efficiency o f drug reg istrati o n. [Key w ords] phar m aceutical research;summ ar y ;specifica ti o n 在药学研究资料综述撰写的基本考虑(一)中,作者阐述了综述资料的重要性、常见问题和基本要求,同时对药学研究中的原料药的制备工艺和结构确证研究,以及制剂的剂型、处方和制备工艺研究两个方面的撰写内容及技术要求需关注的问题进行了讨论。下面将继续对药学研究中的质量研究和质量标准的制定、稳定性研究、直接接触药品的包装材料或容器三个方面需关注的问题进行阐述,并简介药学研究工作的综合分析和自我评价内容。1 质量研究和质量标准的制定 药品的质量控制需将质量标准的终点控制与生产的过程控制相结合,也就是说,在系统、深入的质量研究基础上所制订的质量标准是控制药品质量的有效措施之一。综述资料应简述质量研究内容的确 定依据;分析方法的选择依据,以及方法验证的内容 和结果;质量标准起草与修订的过程,质量标准制定依据;对照品(标准品)的溯源,制备、标化方法及适用范围。根据质量研究结果评价质量研究内容是否全面,方法学研究和验证是否充分,质控限度的确定依据是否充分;质量标准能否反映产品特征和质量的变化情况,是否可有效控制产品批间质量的一致性,以保证临床用药的安全有效。 具体内容和技术关注点: 调研国内外同品种的质控情况,如中国药典(CP)、美国药典(USP)、欧洲药典(EP)、英国药典(BP)、日本药局方(J P)等国内外药典收载情况。 结合原料药的结构特点、理化性质、具体的制备工艺(如化学合成、动植物提取、微生物发酵),制剂的剂型、处方工艺,以及临床应用等,确定质量研究内容。 研究项目应能灵敏、准确地反映产品质量的变化,关注各检测项目的互补性、原料药与制剂的关联性。例如非洛地平等

基因工程在医药方面的应用

基因工程在医学上的研究进展

基因工程在医学上的研究进展 摘要:从世纪年代发展起来的基因工程技术在短短的多年中得到了飞速发展,并已成为生物技术的核心技术。目前基因工程技术及其应用已进入了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而在医学上则最为活跃,发展最为迅速。本文就基因工程在基因工程药物、基因诊断、基因治疗的研究做一综述。 关键词:基因工程基因药物基因治疗基因诊断 .基因工程药物 基因工程药物是指利用基因工程技术研制和生产的药物,主要包括细胞因子、抗体、疫苗、激素和寡核苷酸药物等,它们对预防、诊断和治疗人类的肿瘤、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类风湿性疾病、各种遗传病和传染病等有重要的作用。自世纪年代初第一种基因工程产品—人胰岛素投放市场以来,以基因工程药物为主导的基因工程产业就已经成为全球发展最快的产业之一[]。 基因工程激素类药物 年首次从牛的脑垂体中分离出生长激素,年又从人脑垂体中分离出生长激素,年人生长激素的氨基酸序列被确定,终于在年美国食品与药物管理局批准了第一代重组人生长激素上市[];年在美国诞生了世界上第一种基因工程药物——重组人胰岛素[]。 基因工程药物治疗肿瘤 高丽等[]研究基因重组荞麦胰蛋白酶抑制剂()诱导细胞凋亡的作用,结果表明来自蓼科植物的重组养麦胰蛋白酶抑制剂能够有效的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呈剂量依赖性,但对正常外周血单核细胞的生长没有影响;韩明勇等[]采用将携带人广基因的质粒.转导入细胞 中,并筛选出阳性克隆;李振宇等[]制备慢病毒载体为基础的野生型及突变型单纯疱疹病毒胸苷激酶(./.)基因工程细胞(及细胞)并研究应用../系统进行防治,以达到减轻前体药物毒性,拓宽前体药物选择范围的目的。 基因工程药物治疗病毒感染 杨延梅等[]证明安福隆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疗效确切;胡立华等[]观察了重组基因工程药物干扰素()与胸腺肽联合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显示联合用药的强大抗病毒活性,是目前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较为理想的方案;左冰[]采用一型基因工程干扰素(.)与无环鸟苷()联合治疗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患者,获得满意效果。 通过转基因动植物生产的基因药物 世纪年代初,等人已成功的培育出一种转基因绵羊,其乳腺能分泌抗胰蛋白酶();年月,以色列的科学家们,经过长达年得辛勤研究,培育出转基因山羊“吉迪”,它携带有人血清蛋白基因;年月,我国上海医学遗传与复旦大学遗传所获得首批与人凝血第九因子基因整合的转基因山羊,能在乳汁中分泌出有活性的能治疗血友病的人凝血第九因子;年月,中国科学院动物所科研人员,在对农药产生抗性的昆虫中成功克隆出解毒酶基因。[] .基因诊断 基因诊断又称诊断,主要是从基因水平确定病变基因及其定位。目前已建立起多种病变基因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如扩增靶序列法、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法()、与芯片杂交病变图谱法等。 唐氏综合征产前基因诊断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