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外国文学史20世纪

外国文学史20世纪

第九章 20世纪文学(一)
文学特征:继承了19世纪现实主义文学反映现实、张扬人道主义的传统。该时期文学更注重人的精神和个性探索。艺术上,坚持文学反映时代的现实主义原则,注重情节结构、形象和语言的完整连贯。
文学发展状况:一、苏联文学。苏联文学的特征:社会主义现实主义被规定为文学的基本创作方法,要求从现实的革命中真实地、具体地描写现实,并以社会主义精神教育人民。苏联文学的发展,随着重大的社会变迁和文艺思潮的演变,可以分为三个时期。
1917年至30年代初:里程碑式的作品:
绥拉菲莫维奇《铁流》、富尔曼诺夫《恰巴耶夫》、法捷耶夫《毁灭》。
马雅可夫斯基:苏联社会主义现实主义诗歌的奠基人,是以诗歌为武器的宣传鼓动家和诗坛上的革新者。主要诗作:长诗《穿裤子的云》:未来主义代表诗。讽刺诗《开会迷》:受到列宁的高度评价。长诗《列宁》:塑造了革命导师列宁的光辉形象。长诗《好》:描写了苏维埃共和国从诞生、巩固到繁荣昌盛的全过程,被誉为苏联革命的英雄史诗。《放开喉咙歌唱》:是他从事文学创作的纲领和20年创作的总结,同时又揭开了30年代诗坛的序幕。
30年代至50年代:1934年第一次全苏作家代表大会召开,苏联作家协会建立,确立了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创作原则。苏联文学出现了一个被称为“红色的30年代”的空前繁荣的局面。
阿·托尔斯泰《苦难的历程》:写出了知识分子同人民的结合过程。
奥斯特洛夫斯基《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揭示了新人的成长。
卫国战争中:法捷耶夫的长篇《青年近卫军》。
巴巴耶夫斯基《金星英雄》:无冲突论的作品。
50年至90年代初:奥维奇金的农村特写《区里的日常生活》:苏联当代文学的“第一只春燕”,打出了“暴露文学”的旗帜。
解冻文学的作家作品:爱伦堡的中篇小说:《解冻》(第一部1954,第二部1956)帕斯捷尔纳克的长篇小说:《日瓦戈医生》索尔仁尼琴的小说《伊凡·杰尼索维奇的一天》:描写了苏联集中营的生活,开启了“集中营文学”的先河。
术语解释:解冻文学:1、爱伦堡的小说《解冻》,反映的是“关心人”、“爱护人”这一主题,很富有时代性,发表后产生了重大影响,很快出现了一批类似的引人注目的作品。2、西方评论界把这股文学潮流称之为“解冻文学”,认为小说的结尾的“解冻”影射斯大林“个人崇拜”时代已经结束。“解冻文学”开启了文学反映现实生活的另一途径。
战争题材小说:肖洛霍夫的中篇小说《一个

人的遭遇》:高举人道主义旗帜,不仅暴露法西斯侵略的罪恶,更描写了战争给普通人带来的悲剧。
一、“一寸土”文学(“站壕真实派”):
巴克兰诺夫的《一寸土》。
“全景文学”(“全景小说”):西蒙诺夫的军事题材三部曲:《生者与死者》、《军人不是天生的》、《最后一个夏天》,恰科夫斯基:《围困》。华西里耶夫:《这里的黎明静悄悄》。艾特玛托夫《白轮船》:开始了道德探索题材的文学走向。
二、法国文学:
主要特征:1、开创了长河小说新题材。罗曼·罗兰《约翰·克利斯朵夫》、马丁·杜·伽尔《蒂博一家》2、心理刻画向内心世界深化。莫里亚克:《爱的荒漠》、《盘缠在一起的毒蛇》(后又译为《蝮蛇结》)。
三、英国文学
英国传统作家:高尔斯华绥(1930年获诺贝尔文学奖):
福尔赛世家三部曲:《有产业的人》、《骑虎》、《出租》。
劳伦斯成名作:长篇《儿子与情人》。代表作:《查泰莱夫人的情人》中对人性复归的浓墨重彩正是劳伦斯对现代工业社会扼杀人性的强有力的抨击。
毛姆成名作《人性的枷锁》:表现社会对人的压抑和奴役的主题。
戈尔丁:《蝇王》:利用巴伦坦的小说《珊瑚岛》故事的背景及人物杰克和拉尔夫,杜撰了一个立意与《珊瑚岛》完全不同的故事。
四、德语国家文学
主流仍然是现实主义文学。亨利希·曼:揭露批判德国帝国主义的三部曲:《臣仆》、《穷人》、《首脑》。
托马斯·曼:代表作:《布登勃洛克一家》副标题“一个家族的没落”,直接点出了“崩溃”的主题。
茨威格(奥地利作家也是近代德语文学最重要的作家之一):著名小说《象棋的故事》:以反法西斯为主题。
黑塞(德国当代著名的作家、1946年获诺贝尔文学奖):代表作《荒原狼》;雷马克:著名小说《西线无故事》布莱希特:创立了“布莱希特体系”。
伯尔(1972年获诺贝尔文学奖):主要作品《一声不吭》。
五、美国文学
20世纪美国的现实主义文学呈多元局面:欧·亨利(美国著名的短篇小说大师,被称为“美国的莫泊桑”):代表性的作品:《麦琪的礼物》、《最后一片藤叶》、《警察与赞美诗》
杰克·伦敦(“美国的高尔基”之称):代表作:属于“北方故事”的短篇小说《热爱生命》。长篇小说《马丁·伊登》:自传性质的小说。《铁蹄》:美国第一部具有无产阶级性质的作品。
德莱塞:一生写了8个长篇,这些作品有“人间悲剧”之称:《嘉莉妹妹》、《珍妮姑娘》、欲望三部曲《金融家》《巨

人》《斯多噶》、《“天才”》、《美国的悲剧》
刘易斯:(1930年获诺贝尔文学奖,成为美国文学史上第一位获奖作家)成名作:《大街》。
术语解释:迷惘的一代:1、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一代美国青年抱着把民主的旗帜插遍全球的理想去参战,结果“神圣”的战争最终不过是列强间肮脏的交易。他们觉得被国家欺骗了,信仰崩溃,自我失去了生存基础,只能靠刺激和幻想来维护。
2、他们沉浸在艺术领域,修补、慰藉受损的自我。代表作家有海明威等。
帕索斯:《美国》三部曲:《北纬四十二度》、《一九一九》、《赚大钱》,被誉为现代美国的一部“民族史诗”。
斯坦贝克(1962年获诺贝尔文学奖)他的小说表现了美国大萧条的生活:《人鼠之间》。
20世纪美国犹太小说代表作品:辛格的长篇小说《卢布林的魔术师》。
20世纪美国战争小说:诺曼·梅勒的《裸者与死者》。赛珍珠:第一部长篇小说:《东方·西风》,被美国《星期日纽约论坛》誉为“第一部成功地用英语写中国的小说。翻译中国文学著作《水浒传》,易名为《四海之内皆兄弟》。
高尔基(原名阿列克塞·马克西姆维奇·彼什科夫)(苏联)
高尔基的文学创作道路可以分为四个时期:
早期:一种是浪漫主义:取材于民间传说的《伊则吉尔老婆子》和《鹰之歌》。一种是现实主义:《切尔卡什》,第一部长篇小说《福玛·高尔杰耶夫》:标志着高尔基的创作走上了一个新阶段。
1905年革命准备时期和革命时期: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母亲》、散文诗《海燕》、剧本《小市民》、《底层》1905年革命以后到十月革命期间:自传体三部曲的前两部《童年》和《在人间》:主人公阿辽沙。
十月革命后:自传体三部曲的第三部:《我的大学》。长篇小说:《阿尔达莫诺夫家的事业》、《克里姆·萨姆金的一生》(高尔基的最后一部长篇小说,被称为是那一时代“俄罗斯精神生活的编年史”。
简答题:简述母亲尼洛芙娜的典型形象及其意义。高尔基的长篇小说《母亲》中的尼洛芙娜是由一个旧式的家庭妇女,经过革命洗礼转变为坚定的革命者的典型形象。1、她是钳工的妻子,身受政权、夫权和神权的三重压迫。无权的地位使她整天沉默不语,提心吊胆、显得悲哀和柔顺。
2、革命者常在她家里聚会,她从恐惧变为习惯,自发地认为革命事业是对的。出自母爱,她主动承担了送传单的任务,迈出了革命的第一步。“五一”游行儿子被捕之后,她到城里与革命者交往,受到更多的熏陶,她已经从爱儿子

扩展到爱同志,送传单是工作的需要了。
3、母亲被捕,彻底完成了这一形象从胆小怕事、逆来顺受的家庭妇女到自觉工作、坚定无畏的革命工作者的转变。意义:母亲的转变是广大人民群众革命意识觉醒的具体体现,显示了革命理论和运动在教育人改造人方面的巨大威力。
综合论述题:为什么说《母亲》是一部划时代的光辉著作。高尔基的长篇小说《母亲》以新的主题、新的人物、新的创作方法开辟了无产阶级文学的新时代。一、作品展示了俄国工人运动的整个历史进程,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工人小组的成长,人民群众的觉醒。革命斗争从自发到自觉,从经济斗争到政治斗争,从城市到农村的发展,工农联盟的意义,革命知识分子的作用。(新的主题)。
二、作品塑造了一个新的人物形象巴威尔:一个从普通工人成长为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典型。他的性格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1、他本来走的也是父辈的道路,但革命改变了他。他刻苦学习革命理论,关心母亲和同志。在“诏地戈比”事件中他提议罢工,由于还“不会说明真理”,建议未被接受。2、“五一”游行中他举着红旗走在最前头,表明他斗争的无畏和政治上的坚定与成熟。3、法庭斗争使这个人物显出了他的全部光辉,他的演说义正词严,是向制度宣站的檄文,说明他已具备高度的理论水平和革命胆略。他是无产阶级文学中第一个用革命理论武装起来的工人革命家形象。
三、全新的创作方法,《母亲》是高尔基长期探索社会主义现实主义创作方法的具体实践,体现了在革命的发展中表现现实的创作原则。它即如实地反映了当时无产阶级的斗争,又充满革命的激情、英雄主义精神和理想主义光辉,是一部现实主义为主而又结合浪漫主义的作品。综上所叙《母亲》开辟了无产阶级文学的新时代,不愧为是划时代的光辉著作。
肖洛霍夫(苏联)主要作品:第一部短篇小说:《胎记》。短篇小说集:《顿河的故事》和《浅蓝的原野》1926—1940完成:《静静的顿河》(代表作)1932年:《被开垦的处女地》(第一部)。1956年中篇小说:《一个人的遭遇》。
简答题:简述《一个人的遭遇》的主要思想内容。
1、肖洛霍夫的小说《一个人的遭遇》中描写了主人公安得烈·索科洛夫痛苦而坚强的一生。通过主人公的娓娓叙谈,表现了对战争的回味和思考。
2、因为书中的主人公是千千万万个劳动者中部最普通的一员,所以他的遭遇才更能引起共鸣,具有更强的说服力。
3、作者通过“严酷的现实”来表现法西斯侵略战争给广大苏联人民带来的创伤和痛苦,从

而激发人民群众对侵略者的仇恨。
简述葛利高里的形象及其典型意义。肖洛霍夫的作品《静静的顿河》中的主人公葛利高里,是“顿河哥萨克中农的一种独特的象征”,“一个摇摆不定的人物”。1、他是一个探索追求的典型。这个善良、勤劳、纯朴的哥萨克身上具有哥萨克劳动者的一切美好品质。
2、葛利高里身上又带有哥萨克世代的种种偏见。3、历史急变的关头,他徘徊于生活的十字路口,犹豫动摇,企图在革命与反革命之间寻找第三条道路,结果只能脱离人民,落得一个悲剧的命运。
典型意义:这个形象的悲剧实质上是他以独特的哥萨克气质、哥萨克的传统偏见和自私要求对抗历史发展总趋势的悲剧。这一形象,反映了哥萨克历史道路的曲折性和矛盾性。
《静静的顿河》的艺术成就。1、广阔的史诗画面。小说对顿河村庄日常生活和主人公命运的描绘同重大的政治事件、军事行动的描绘交替进行,从而造成一种内容浩繁、人物众多、画面壮阔、结构宏伟的史诗效果。
2、精巧的艺术结构。小说情节的中心是麦列霍夫家族的命运,主要线索是葛利高里和婀克西妮娅的纠葛,补充线索是葛利高里和娜塔莉娅的关系。长篇史诗结构尽管十分自由,呈开放型,但又给人一种浑然、有机的整体之态。
3、浓厚的民族特色。小说不久描绘了哥萨克农民的日常劳动情况,而且还描绘了哥萨克的节日、葬礼、婚宴、晚会、服装、跳舞、唱歌,从而使小说具有浓厚的民族特色。
4、多音调合奏曲色彩的语言。一种是北部顿河地区哥萨克的民间语言,另一种是文学语言。
罗曼·罗兰(有“欧洲的良心”之称)(法国):
第一部长篇小说《约翰·克利斯朵夫》:由此获得了1913年度法兰西学士院文学奖和1915年度诺贝尔文学奖。第二部长篇小说:《母与子》(又译《欣悦的灵魂》)传记作品:《贝多芬传》、《米开朗琪罗传》、《托尔斯泰传》
简答题:简述约翰·克利斯朵夫的形象。
一个为追求真诚的艺术和健全的文明而顽强奋斗的平民艺术家的形象。1、克利斯朵夫是从逆境中成长起来的天才音乐家。在他成才道路上受了两个人的影响:祖父培养了他的音乐才能;舅舅教导他创作要要真诚,还引导他去野外聆听大自然的音乐。
2、个性倔强坦率,又有点鲁莽,但心灵世界丰富而敏感的他。逃亡法国后,他发现巴黎的文艺界像个杂耍市场,于是他对法国的文艺界、文学界乃至整个法国社会进行了抨击。他要使自己的音乐成为人类相互沟通的桥梁。他开始到民间去,和平民交朋友,还想办一所平民

音乐学校。
3、奋斗失败后的克利斯朵夫认为解决复杂的社会问题的惟一手段是艺术,惟一思想武器是“爱”。他追求的艺术是一种“纯艺术”,他的这种认识基于博爱主义,但这又使他最终走向妥协。晚年最大的乐趣就是在下一代中传播爱的种子。在创作上,潜心于宗教音乐。他的艺术境界变得清明恬静,失去了往昔的战斗气息。
克利斯朵夫在他所追求的心灵的和谐中走完了自己的人生道路。《约翰·克利斯朵夫》的艺术特色:1、传统性与现代性交融于一体。采用内心独白、自我对话、梦境、联想、抒情性插笔以及情景交融等多种艺术手段。
2、音乐性、是这部小说的另一个独到的艺术特色。
海明威(美国)主要作品:以强烈的反站倾向和对未来的迷惘而成为描写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名篇:第一部长篇小说《太阳照常升起》:成为“迷惘的一代”的典型代表。(“迷惘的一代”的宣言书)。带有自传色彩的作品。主人公:杰克·巴恩斯、勃莱特。
长篇小说《永别了,武器》:把“迷惘的一代”文学推向了高峰。主人公:亨利·腓特力、英国护士凯瑟琳。
以西班牙内战为题材的长篇小说:《丧钟为谁而鸣》。
《乞力马扎罗的雪》:最成功的一个短篇。
简答题:简述《老人与海》的象征意义。1、海明威的作品《老人与海》是一部寓意很深的作品。故事表现了“英雄与环境这个传统的主题。在这场英雄与环境的斗争中,桑提亚哥是一位失败的英雄,在对待失败的风度上桑提亚哥赢得了胜利。2、桑提亚哥的生活信条和“硬汉子”的精神是“一个人并不是生来就给打败的。你尽可以把他消灭,可就是打不败他。”也是这一形象留给读者的最深刻的启发。
术语解释:冰山原则1、海明威在他的作品《午后之死》中第一次提出了文学创作的“冰山”原则。他说:“冰山运动之雄伟壮观,是因为它只有八分之一在水面上。”所谓“冰山”原则,就是用简洁的文字塑造出鲜明的形象,并把作者自己的感受和思想藏在形象中,使之情感充沛却含而不露。让读者通过对鲜明形象的感受去发掘作品的思想意义。
2、简洁的文字,鲜明的形象,丰富的情感和深刻的思想是构成“冰山原则”的四大要素,从而也成为海明威的基本创作风格。
“硬汉子”的形象系列:《印第安营地》;《打不败的人》:斗牛士曼努埃尔;《五万元》:拳击手杰克;《弗朗西斯·马康贝短暂的幸福》:弗朗西斯·马康贝;《丧钟为谁而鸣》:乔丹;《老人与海》:桑提亚哥。系列小说中的人物:尼克·亚当斯。
第十章 20世

纪文学(二)
20世纪前半期的现代主义文学
简答题:简述现代主义文学的基本特征:20世纪现代主义文学在思想上有以下特点:1现代派各流派都强调要表现“现代意识”,它的中心就是危机感和荒诞感。共同主题是表现现代人的困惑。反映了西方资本主义世界的全面危机。
2、现代派文学对垄断资本主义社会中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自我四种基本关系的对立作了深刻的反映。
3、现代派文学是西方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精神危机的自我表现。
艺术特征的特点:1、象征性。借助意象,用暗喻、烘托、渲染等手法,把抽象的思想外化。2、荒诞性。通过非理性的极度夸张的形式,将现实与非现实揉合在一起,寓严肃于荒诞。荒诞形象具有特殊的概括力。3、意识流。现代派作家热衷于挖掘人的潜意识,采用“内心独白”、“自由联想”的手法。
现代主义文学的发展状况:
一、象征主义
1、象征主义是西方现代主义文学运动中出现最早、影响最大的文学流派,它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前期象征主义流行于19世纪后半叶的法国。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后期象征主义应运而生,本世纪20年代,后期象征主义达到高潮。
2、象征主义具有鲜明的特征:创造病态的“美”;表现内心的“最高真实”;运用象征暗示;在幻觉中构筑意象;用音乐性来增加冥想效应。
3、代表作家:瓦莱里、里尔克、宠德、叶芝和艾略特。
主要作家及其作品:法国诗人瓦莱里:《海滨墓园》。爱尔兰诗人、剧作家
叶芝:《驶向拜占庭》,叶芝由于“表达了整个民族精神”而获得了1923年度
诺贝尔文学奖。
俄国“极端真诚的诗人”勃洛克:《十二个》(长诗)。
意象派的代表(象征主义的一个变种):美国的宠德:《地铁车站》(典型的意象诗)。意象派诗歌的特点:重在表现诗人的直观形象,但作者的直观感受并不直接表露,而是通过意象来暗示。
隐逸派(象征主义派生出来的另一个诗歌流派):创始人:翁加雷蒂;代表作家(翁加雷蒂的两位弟子):夸西莫多和蒙塔莱(分别于1939年和1975年获诺贝尔文学奖)。
二、表现主义
1、表现主义是20世纪初至30年代欧美文学一个重要的现代主义流派。它首先从绘画开始,随后波及文学。
2、表现主义一词最早于当时巴黎举办的一个画展上的一组油画的总题名,用以表明同自然派、印象派作品的区别。
3、表现主义的特征:抽象化;变形;面具的运用;时空的真幻错杂;注重声光效果;象征和荒诞的手法。
4、表现主义的先驱

是瑞典作家斯特林堡,其《鬼魂奏鸣曲》等剧作把鬼魂搬上舞台,让死尸、幻影、亡魂、活人同时登场。
主要作家及其作品:表现主义小说的代表:奥地利的卡夫卡。戏剧的代表:美国的奥尼尔。奥尼尔的主要作品:《琼斯皇》:作者将表现主义艺术手法融于自己的创造,形成独具特色的“奥尼尔派”表现主义剧作的典范作品。《毛猿》:副标题是“古代和现代生活的八场喜剧”。主人公:扬克。
三、意识流小说
1、意识流小说是20世纪初期起于西方,以表现人们的意识流动、展示恍惚迷离的心灵世界为主的小说。
2、它以象征暗示、内心独白、自由联想等意识流的创作方法为主要特征,在本世纪20—30年代英、美、法等国形成一个颇为壮观的现代主义文学流派。
3、意识流小说家所运用的艺术手法各有侧重,但艺术特征是共同的:“作家退出小说”;情节淡化;大量的内心独白和自由联想;时空交替和心理时间;象征暗示和对比联想;语言使用上的创新和变异。
4、代表作家是英国的乔伊斯和伍尔芙,法国的普鲁斯特和美国的福克钠。
代表作家及其作品:伍尔芙:《墙上的斑点》、《到灯塔去》;
普鲁斯特:《追忆逝水年华》:以“我”对往事的追忆为主线,展示了“我”出生于富裕家庭却精神空虚的庸俗生活。
福克纳:“南方文学”的主要代表,1949年获诺贝尔文学奖。创造了一个独特的“约克纳帕塔法世系”。《喧哗与骚动》:反映了南方望族康普生家的没落。小说创造了复合意识流方法,使运用意识流手法去发掘人物的内心生活方面达到了新的高度。
四、未来主义
兴起于意大利,创始人意大利的马里内蒂。文学艺术的主题上:未来主义调动一切艺术手段,集中表现运动中等物和人,通过动态来赞美运动感、力感和立体风格。艺术形式上:未来主义者主张彻底摒弃传统手法。
主要作家及其作品:俄国:马雅可夫斯基的长诗:《穿裤子的云》。法国:阿波里奈尔:首创“楼梯式”的诗歌形式。
五、超现实主义:兴起于法国,它由达达主义发展而来。达达派诗人:布勒东(创始人)、阿拉贡、艾吕雅。
六、达达主义:来自罗马尼亚的法国诗人斯当·查拉为首的艺术小集体。
艾略特:第一个创作阶段(第一首诗歌到1922年发表《荒原》前):《一位女士的画像》、《普鲁弗洛克的情歌》。
第二创作阶段(1922年《荒原》发表至1927年艾略特加入英国国教前,即“荒原”阶段):《荒原》、《空心人》。
第三创作阶段(即荒原后阶段):《四个四重奏》《荒

原》(共五章):第一章《死者的葬仪》:诗篇一开始便写西方人虽死犹生的荒芜景象。第二章《弈棋》:诗人在历史与现实的交融中以女性及其情欲为主体去展示西方文化堕落的景象。第三章《火的布道》(又译《火诫》):写男性及其情欲。第四章《水里的死亡》:以象征情欲泛滥与死亡的“水”为主题意象。第五章《雷霆的话》
简答题:简述《荒原》的思想内容。20世纪象征主义作家艾略特创作的《荒原》是诗人把他对西方文化困境的感受上升到哲理的高度,经过意识融合所展示出的既有戏剧色彩又富于启示录式的内心独白。
1、它以深刻的危机与超越意识去沉思西方文化的困境与出路,展示出一个失去了神性之世界的本真状态。在没有神性的世界中,西方文明已全面堕落为干涸碎片,世界之夜已进入夜半,世界之夜弥漫着黑暗。
2、作者把他对现实的思索扩展为对历史的透视,因此他的荒原便具有普遍性与永恒性。诗人要以他的恐怖之诗来震撼荒原人这个上帝缺席的现实,诗人之诗为我们传来了上帝回返的讯息,如此,《荒原》也才不是那种虽死犹生的绝望。荒原意识也就是危机意识,荒原之死是再生之死,即用皈依宗教来拯救荒原。
简述《荒原》的艺术特征:20世纪象征主义作家艾略特创作的《荒原》作为现代派诗歌的登峰造极之作,其艺术形式与表现特征有其独到之处。
1、内心独白的运用。
2、广泛地运用自由联想。
3、把诗中的人物放到戏剧化的场景中。
4、诗人通过感人的形象去暗示那些无法或者无需表达的思想。
5、情感的场面化和具体化,这便是他那著名的“客观对应物”效果。
6、大量运用文学的与历史的典故。《荒原》中的题辞和各章标题,或者取自古希腊神话和宗教仪式,或者指向文学作品的故事,抱涵着深刻的文化内涵。
卡夫卡(奥地利)
表现主义小说的代表作家。小说主要有3部分:
一、生前发表过的短篇小说:《判决》、《饥饿艺术家》、《变形记》:主人公格里高尔作品通过格里高尔的变形及变形后的遭遇及悲惨结局,深刻地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里人与人之间赤裸裸的利害关系,表现了人的“异化”。
二、生前没有发表过的短篇小说:《地洞》整篇小说都是写一只人化了的动物的内心感受,它表现了小动物的恐惧心理和生存环境的非理性。
三、生前未发表过的3部长篇小说:(被称为“孤独三部曲”)《美国》:(原名《生死不明的人》)小说在形式上受流浪汉小说的影响,用狄更斯的传统叙述手法,揭示了西方社会的生存

状态。主人公卡尔。《诉讼》:主人公银行襄理K《城堡》:表现了“卡夫卡式”小说的典型特征。
术语解释:卡夫卡式:1、20世纪表现主义作家卡夫卡创造的艺术世界,人们称为“卡夫卡式”。“卡夫卡式”如同“莎士比亚化”、“席勒式”,涵盖思想内容与艺术形式两个方面,是内容与形式的有机统一。2、在思想上,卡夫卡接受了存在主义学说,反映了世纪情绪,表现了人的孤独与恐惧,表现了荒诞世界和异化主题。3、“卡夫卡式”的艺术特色具体表现有:荒诞框架下的细节真实;怪诞;象征;自传色彩。
简答题:举例说明“卡夫卡式”的艺术特色。简述《城堡》的寓意。《城堡》是20世纪表现主义小说的代表作家卡夫卡创作的。1、《城堡》从人与人的关系表现人在荒诞世界中的生存状态。主人公K是资本主义社会中小人物的象征,也现代人的命运的象征,同时也是卡夫卡的精神写照。
2、“城堡”是权力的象征,是国家统治机构的缩影,是神秘的异己力量的象征。老百姓与国家之间,关系疏远而对立,有一条不可逾越的鸿沟。在庞大的官僚机构与大小官吏的阻挠下,小人物的起码要求也无法满足。
乔伊斯:爱尔兰作家,20世纪现代派文学巨匠和意识流小说大师。《都柏林人》:第一个短篇小说集。《青年艺术家的肖像》:一部带有自传体性质的中篇小说,是乔伊斯艺术发展的转折点,是他正式运用“意识流”手法创作的第一部小说,被认为是《尤利西斯》的前奏曲。首次采用自由联想、内心独白等意识流手法。主人公斯蒂芬。
《为芬尼根守灵》:最后一部长篇小说。代表长篇:《尤利西斯》书名是从荷马史诗《奥德赛》的主人公俄底修斯的拉丁文名幻化而来的。被认为是一部“现代资本主义社会精神崩溃的史诗”,是“关于一个社会无可挽回的分崩离拆”。主人公广告承揽员布鲁姆是个平庸的资产阶级市侩、斯蒂芬、莫莉三人的巧遇,构成了庸人主义、虚无主义和肉欲主义的三结合,而这种结合正是都柏林社会也是现代西方社会中人格破碎、庸俗猥琐和精神崩溃的深刻写照。
简答题:简述《尤利西斯》的艺术特色。20世纪意识流小说大师乔伊斯创作的《尤利西斯》,被称为是“意识流”的百科全书,它的发表标志着作者意识流技巧的成熟和完善。它有如下特征:
1、作者采用荷马史诗《奥德赛》情节平行的结构,反衬现代西方人的卑微、苍白、渺小。
2、作者抛弃了单向型意识流手法而将其发展为交错型意识流。作品中三股意识流互相交织,在亲情和家庭的焦点上汇合,构成一幅多

彩的画面,折射出都柏林社会的生活场景,表现出他们各自不同的思想感情。
3、内心独白的系统运用。
4、作品还运用平行类比和象征的手法。他以荷马史诗《奥德赛》作为本小说总体结构的框架,并且把两部史诗融为一体;天空中阴云密布,象征着人类的种种罪恶。
5、乔伊斯还运用了多种语言,还打破传统的语法和句法的束缚,独创了一些词汇。
第十一章 20世纪文学(三)
20世纪后半期的现代主义文学
文学发展状况:
一、存在主义文学
1、存在主义滥觞于20世纪30年代的法国,二战后达到发展的顶峰。它是现代派文学中声势最大、风靡全球的一种文学潮流。
2、存在主义文学与存在主义哲学关系密切。存在主义文学的特征是理性多于形象;核心是“存在先于本质”、“世界是荒谬的”,“人生是痛苦的和自由选择”。
3、“荒谬”和“痛苦”是存在主义文学的基本主题。
4、艺术上,第一:存在主义文学寓哲理于形象中。第二:不拘一格地运用表现手法,传统的和现代的并用。
5、存在主义作家主要有萨特、加缪、波伏瓦、梅勒。加缪的主要作品:《局外人》、《鼠疫》。
简答题:简析《局外人》的现代意识。《局外人》是20世纪存在主义作家加缪创作的。1、《局外人》是反映“荒谬世界荒谬感情”的典型的存在主义作品。局外人莫尔索对一切都表现出一副无所谓的面孔,说了许多无所谓的话,做了许多无所谓的事,萌生了许多无所谓的念头,但他始终处于矛盾之中。
2、莫尔索那些介于“有所谓”和“无所谓”、“局内人”和“局外人”之间的表现,是一种在荒谬世界无可奈何的表现,也是对现实恶势力的揭露。
3、作者以“局外人”为题,正意反说,包含辛辣的讽刺。莫尔索荒谬言行和心理,说明他是消极地对抗荒谬社会的真正的局内人。波伏瓦:(法国女作家)《女客》、《第二性》
二、荒诞派戏剧
(1)荒诞派戏剧是本世纪50年代兴起于法国,尔后迅速风靡于欧美其他国家的一个反传统戏剧流派。
(2)荒诞派于1962年由英国著名戏剧理论家马丁·艾思林写的《荒诞派戏剧》而得名。
(3)荒诞派戏剧有以下特征:1、荒诞、抽象的主题。2、支离破碎的舞台形象。3、奇特怪异的道具功能。
(4)尤奈斯库是荒诞派戏剧的奠基人。荒诞派戏剧的代表作家:品特、阿尔比、贝克特。
三、新小说派
以物代人,创立纯粹写物的风格。法国女作家萨洛特:第一个写新小说。西蒙:有“新小说派之父”之称。成名作:《风》(1985年获诺贝尔文学奖)

。罗布—格里耶:新小说派的旗手,也是国际笔会推选出来的当代世界七大文化名人之一,小说《窥视者》:获法国1995年的“评论家奖”。代表作:《橡皮》。
四、“黑色幽默”
1、“黑色幽默”是60年代风行美国的一个现代主义小说流派。由美国作家弗里德曼编的一个《黑色幽默》的集子而得名。
2、“黑色幽默”是一种用喜剧的形式来表现悲剧的内容的文学方法。幽默加上了黑色,就成为了一种展现绝望的幽默。西方评论家把它称之为“绞刑架下的幽默”。
3、黑色幽默的艺术特征:是一种哭笑不得的幽默;“反英雄”式的人物;“反小说”的叙事结构法;具有寓意性。4、美国当代著名作家海勒,被认为是“黑色幽默”的一面旗帜。其它作家:冯尼格特:代表作《第五号屠场》品钦:《万有引力之虹》。
五、魔幻现实主义
1、魔幻现实主义指的是20世纪中期拉丁美洲小说创作中的一个流派。
2、魔幻现实主义是通过“魔法”所产生的幻景来表达生活现实的一种创作方法。魔幻是途径,表现生活现实是目的。首先在拉丁美洲使用“魔幻现实主义”这一术语的人是委内瑞拉作家:彼特里。
3、真正成熟的标志是墨西哥作家鲁尔福的中篇小说《佩德罗·帕拉莫》。
4、本世纪60年代,拉丁美洲小说创作中魔幻现实主义形成热潮,以马尔克斯的长篇小说《百年孤独》为标志。
六、“垮掉的一代”
代表作家:杰克·凯鲁阿克:《小城镇与大都会》金斯堡:《嚎叫》。
萨特:法国当代著名哲学家、小说家、剧作家、文艺评论家和社会活动家;存在主义的领袖,存在主义文学的主要代表作家;理论著作:《存在与虚无》、《存在主义是一种人道主义》;存在主义小说:《恶心》:采用的是日记体、自叙体;主人公青年历史学家洛根丁。《墙》:存在主义的化身伊比埃塔。三部曲长篇小说《自由之路》包括《理性的时代》、《延缓》、《心灵之死》
术语解释:“境遇剧”:1、20世纪存在主义作家萨特的存在主义戏剧区别于传统戏剧的最大特点,就在于“境遇”二字。它给人提供一定的环境,让人物在特定的环境中选择自己的行动,造就自己的本质,表现自己的性格和命运。
2、萨特把自己的戏剧称之为“境遇剧”,也有人称之为“自由剧”。萨特的境遇剧共有11部:《苍蝇》:取材于古希腊戏剧诗人埃斯库罗斯的悲剧三部曲《俄瑞斯忒斯》中的第三部《报仇神》,苍蝇象征邪恶;《毕恭毕敬的妓女》:一部反种族主义的剧本,体现了作家“存在主义是一种人道主义”的主张。《禁闭》:

主要人物是三个鬼魂—一男二女:加尔森(男)、伊内丝和艾丝黛尔
简答题:简析《禁闭》的主要思想内容。20世纪存在主义代表作家萨特创作的“境遇剧”《禁闭》,是一出哲理意味很浓的名剧。它的主要思想内容有:
1、该剧描写的是三个鬼魂生前都有一段不光彩的经历,作奸犯科。死后在地狱里继续为非作歹,不得安宁。他们争风吃醋,勾心斗角,尔虞我诈,彼此猜疑忌恨,相互妨碍牵制,谁也不能如愿。
2、他们在一起时,每个人都能置对方于痛苦境地,每个人都成了对方的地狱。
3、地狱实际上是作者所熟悉的资本主义社会,地狱中鬼魂与鬼魂的争斗和利害冲突,象征着资本主义社会人与人的畸形关系。“他人就是地狱”成为西方社会中人与人之间关系的一句名言。
以《死无葬身之地》为例简析“境遇剧”的特色。
1、境遇剧的特点:萨特的存在主义戏剧区别于传统戏剧的最大特点,就在于“境遇”二字。它给人物提供一定的环境,让人物在特定的环境中选择自己的行动,造就自己的本质,表现自己的性格和命运。
2、在《死无葬身之地》中萨特让人置身在最艰难的情境中,即面临生与死的考验,让他们“自由选择”,自己的道路。5个游击队员抵抗暴力,维护民族和人格尊严,宁死不当叛徒,决不出卖同志。游击队员们并非生就的英雄,只是为了一个崇高的目的而“自由选择”了自己的“本质”,他们在特定的情境中实现了自己的选择并确定了自身的意义和价值。
简析《死无葬身之地》的艺术特征。萨特的境遇剧《死无葬身之地》艺术特点非常鲜明:1、现实主义成分较突出,算得上是一部现实主义的代表作。
2、又是一部典型的存在主义“境遇剧”。剧中通过几次波澜的设计,恰如其分地表达了存在主义哲学的重要观点,人物在特定境遇中选择了自身的人生道路。
3、场景和对话要而不繁,简短有力,既有戏剧性,有意味深长。
贝克特(爱尔兰)20世纪50年代荒诞派戏剧的代表作家,荣获1969年诺贝尔文学奖。主要作品:被评论家誉为20世纪的杰作的是:长篇小说三部曲《马洛伊》、《马洛伊之死》、《无名的人》。成名作:《等待戈多》独幕剧:《剧终》。两幕剧《啊!美好的日子》:剧本突出表现了人的精神麻木。
简答题:简述《等待戈多》的主题《等待戈多》是20世纪荒诞派剧作家贝克特的成名作。1、《等待戈多》是一部反传统、反理性的剧作。呈现在我们面前的是一个非理性的世界。
2、剧本通过两个流浪汉永无休止而又毫无希望的等待,揭示了世

界的荒诞与人生的痛苦,表现了现代西方人希望改变自己的生活处境但又难以实现的绝望心理。
以《等待戈多》为例说明荒诞剧的主要特色。1、荒诞剧的主要特征有:荒诞、抽象的主题;支离破碎的舞台形象;奇特怪异的道具功能。
2、《等待戈多》中完全抛弃了传统戏剧的情节结构,有意将生活撕成毫无内在联系的断片碎块。从表面上看,根本没有戏,但这不可思议的东西却恰恰是《等待戈多》独特的艺术手法。作者采用的这种“荒诞”的艺术形式,正好表现出现代西方社会正经历着难以克服的精神危机。
3、剧作用“直喻”的方法强化了“纯粹戏剧性”。作者通过非理性的夸张,利用各种舞台手段让舞台形象、灯光、道具“说话”,把内在的思想变为视觉形象,以达到使人物感情外化的目的。
海勒(美国):20世纪60年代美国著名作家,被认为是“黑色幽默”的一面旗帜。主要作品:《出了毛病》:主人公斯洛克姆是一家大公司的经理。《像戈尔德一样好》:人们把混乱当成了秩序,把不正常当成了正常。主人公:犹太后裔的知识分子布鲁斯·戈尔德。《第二十二条军规》:西方评论界之誉为“60年代最好的一部小说”,主人公尤索林。
简答题:简析《第二十二条军规》的思想内涵。
1、20世纪美国黑色幽默代表作家海勒的小说《第二十二条军规》中通过尤索林的遭遇,反映了战争和官僚机器的疯狂、荒诞,并通过“第二十二条军规”的象征,达到一种形而上的艺术境界。
2、第二十二条军规本身是一种“高度的抽象和集中,象征着冥冥中统治世界的神秘力量,变化无常,令人莫测高深”。它的本质就在于它是一个圈套。
3、这条军规是一个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圈套,是一个永远无法摆脱的困境。
简析《第二十二条军规》中尤索林的形象。
1、20世纪美国黑色幽默代表作家海勒的小说《第二十二条军规》中的主人公尤索林是一个浸透着存在主义意识的“反英雄”形象,身兼批判现实的积极因素和取消斗争的消极因素。
2、尤索林是荒诞与疯狂社会中的清醒者。亲眼目睹的许多事实,促使他进行痛苦的思考。他有一定的社会意识和正义感。对于疯狂的世界,他一直进行着道义的评判。
3、由于他在本质上是极端个人主义者,因此,在保存自己的过程中变得胆小如鼠。
4、尤索林信仰的丧失,理想的落空,英雄气概的消亡,都反映了西方资产阶级的日趋衰败并渐渐走向衰亡。
简述《第二十二条军规》的艺术特色。
20世纪美国黑色幽默的代表作家海勒的小说《第二十

二条军规》,在艺术上典型地体现了“黑色幽默”的特点。
1、小说结构散乱。作者采用的是一种类似戏剧“人像展览式”的结构。
2、从叙述方式上看,全书只是以若干小故事小情节若断若续地进行拼帖,而没有一个贯穿首尾的故事情节。
3、小说是一出疯狂的喜剧。喜剧效果中又透着黑色,对死亡的恐惧、对疯狂世界的绝望态度,都使人心情沉重。
马尔克斯(哥伦比亚):20世纪中期拉丁美洲魔幻现实主义最杰出的代表作家。主要作品:第一篇短篇小说:《第三次忍耐》;短篇小说:《周末后的一天》;中篇小说《枯枝败叶》:有人把这部小说看成是《百年孤独》的前身。
短篇小说集《格兰德大妈的葬礼》:用夸张的笔调揭露了拉丁美洲的独裁统治。
中篇小说《恶时辰》:写一个城镇由于出现揭人隐私和诽谤别人的匿名帖子而酿成的悲剧。
第一部长篇小说《百年孤独》:马尔克斯的代表作,作品写了西班牙移民的后代布恩蒂亚家族的兴衰与马孔多由开拓到繁荣、再次毁灭的历史。第二部长篇小说:《家长的没落》中篇小说《一件事先张扬的凶杀案》:讲述了一个由于谣传和猜测致使无辜者惨遭杀害的故事。第三部长篇小说:《霍乱时期的爱情》
简答题:简析《百年孤独》的思想内容及作品的寓意。
20世纪魔幻现实主义代表作家马尔克斯的第一部长篇小说《百年孤独》,主要表现的是“拉丁美洲的孤独”。
1、作家力图通过布恩蒂亚家族七代人充满神奇色彩的生活和经历以及马孔多由开拓、发展到毁灭,写出哥伦比亚及整个拉丁美洲愚昧落后、与世隔绝和被殖民入侵的屈辱历史,从而启发人们思考:造成马孔多百年孤独的原因是什么?怎样才能彻底摆脱这种孤独?
2、作品通过马孔多的变迁和布恩蒂亚家庭的经历,揭露和批判了哥伦比亚国内外反动独裁政权的残暴和美国侵略者对拉美民族的政治压迫与经济掠夺,预示了拉美人民将告别愚昧、孤独,走向觉醒与文明。
简述《百年孤独》的艺术特色。
1、现实主义和现代主义相结合。作家把现实与神话、传说、梦幻杂糅在奇异多变的情节发展之中,打破客观世界与主观人间与鬼蜮的界限。
2、象征、暗示手法的大量运用。如俏姑娘象征不可侵犯的美;带猪尾巴的孩子象征新老殖民主义和独裁者奴役下的畸形社会;大风暴象征不可战胜的具有强大生命力的新生力量。
举例说明“卡夫卡式”的艺术特色:
1、荒诞下的细节真实。如《生死不明的人》卡尔的遭遇,揭示西方人生存状态;《诉讼》每个细节都

显得比较荒诞和不可思义;《城堡》、《美国》、《诉讼》被称为“孤独三部曲”都贯穿着社会批判主题,正因为这一主题所以细节就比较真实。
2、怪诞:《变形记》中人变成了甲虫,引起别人的讨厌,最后产生了消灭自己的决心,虽然情节显得怪诞、奇怪,但却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中人欲人之间赤裸裸的利害关系,表现了人的“异化”。
3、象征:《城堡》是权力的象征,国家统治机构的缩影、神秘、异化力量的象征。
4、自传色彩:卡夫卡从小在家受到压抑、胆小脆弱,又追求美好,但却常常失败,内心幻想浓重;《地洞》中表现小人物胆小心理,权威不可抗拒,障碍不可克服,孤独不可忍受,真理不可追求。
分析比较题:⑴《安娜·卡列尼娜》中的安娜和《玩偶之家》中的娜拉的形象比较。《安娜·卡列尼娜》是19世纪俄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托尔斯泰的作品,当时的俄国是个封建农奴专制的社会;《玩偶之家》是19世纪挪威作家易卜生创作的社会问题剧,当时的社会已受到个性解放思潮的影响。
相同处:1、都是反抗社会的典型,但都局限于个人解放。
2、都要求妇女人格的独立,追求个性解放。安娜:公开非婚姻的爱情,反对虚伪。娜拉:独立借款、还款,独立承认冒名签字的责任,不愿作丈夫的玩偶。
异同处:1、反抗社会所达到的高度不一样。安娜:局限于道德、婚姻,和渥伦斯基的相遇后,付出了代价(如遭社会的谴责;失去了孩子。)但体验了爱情的欢乐。安娜对社会的总结是“全是虚伪,全是谎话,全是欺骗,全是罪恶。”娜拉:对资本主义社会中的法律、道德、宗教全面的批判。(如娜拉说:“对于法律我要想想是不是正确,难道法律不允许女儿爱父亲,妻子救丈夫。”)
2、两人所接受的思潮不同。安娜:接受的是爱情至上的思潮。所以渥伦斯基对她冷淡后,她表现出悲观绝望的情绪。娜拉:接受的是个人解放思想的影响。所以她要离开“玩偶之家”,娜拉的的出走给人留下了深刻的思考。
3、结局不同。安娜:最后死亡,原因是封建社会不能容忍安娜公开与丈夫决裂和不“体面”的行为。另一原因是因为安娜自身性格的矛盾,和渥伦斯基的相遇后她有一种负罪感,时时处于孤独、无助的境地,因此只能以死来结束生命。娜拉:出走,她不会走向死亡,在个性解放的呼吁越来越强烈的社会里,娜拉的结局受到更多人的同情。
⑵《高老头》中的葛朗台和《死魂灵》中的泼留浠金的形象比较。相同处:
1、不同国度的吝啬鬼在剥削方法上一样。葛朗台:从农业资本

家发展到工业资本家,葛朗台的发迹是建立在压迫农民的基础之上的。泼留浠金:是农奴主,不管农奴的收成如何都要农奴复一样的苦役。
2、吝啬的程度是一样的。葛朗台:对亲情都是用金钱来衡量的。(如只懂用金钱来培养女儿对父亲的爱。)泼留浠金:吝啬的惊人女儿来看他,他只给外孙一颗纽扣玩。他的吝啬还表现在他的日常生活中,穿的像乞丐。
相异处:1、剥削的方式不同。葛朗台:资本剥削的方式,懂得在资本的流通中得到利润。泼留浠金:原始、古老的农奴剥削方式,不懂得进一步发展生产;残酷的对待农奴,自己的房子充满霉味,田地里长满荒草。
2、剥削的程度不同。葛朗台:能够推动生产力的发展。泼留浠金:野蛮的剥削农奴,以致农奴惨死。农奴没有自由,对生产不感兴趣,自己也变成财富的奴隶。
3、剥削对社会生产力的影响不同。葛朗台:发展了自己的财富,同时也对小镇的发展起到推动的作用。泼留浠金: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必将被扫去垃圾堆。
意义:1、两个吝啬鬼的典型说明农奴剥削制度在俄国必将被推翻。2、两人尽管有差异,作为人类历史进程中剥削者的不朽典型,对人类都有很高的认识和审美价值。
“垮掉的一代”:
是二战后风行于美国的文学流派,作家多为男女青年,他们以性格粗犷豪放。落拓不羁著称。用同性恋、爵士乐、吸毒酗酒等来逃避现实并向体面的社会和美国传统价值观念挑战,提出“沉沦就是解放”和纵欲享乐合法的结论,他们用怪僻的内向自我探索和向下沉沦的所谓“脱俗”态度来表示对体面社会的不满,来对社会进行病态的反抗。
主要作家及其作品:
1、杰克·凯鲁阿克:《小城镇与大都会》
2、金斯堡:《嚎叫》
第九章 二十世纪现实主义文学(上)

一、填空题
1、英国作家高尔斯华绥的代表作是两套三部曲,包括______________三部曲和______________三部曲。
2、英国作家劳伦斯小说的基本主题是写“______________”。他的早期代表作______________是一部带有自传色彩的心理小说。
3、福斯特是著名的小说家和文学批评家,他著名的文学批评论著是______________,长篇代表作是______________。
4、德国作家亨利希·曼和托马斯·曼的代表作品分别是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
5、雷马克以写______________小说闻名于世,他的代表做是反映第一次世界大战的长篇小说______________。
6、二战以后,意大利出现了______________流派,基本特点表现为人道主义思想和“写真实”的创作原则。
7、美国作家厄·辛克莱的早期小说______________是二十世纪初

期美国文艺界“揭发黑幕运动”的第一部有影响的作品。
8、阿瑟·密勒是当代美国著名的戏剧作家,他的______________被公认为二战以来最好的美国戏剧。
9、索尔·贝娄被认为是美国______________文学最重要的代表作家,他的代表作品是______________。
10、被誉为“美国最伟大的小说”的作品是______________的______________。
11、海明威在长篇小说______________中引用了美国女作家______________的话:“你们都是迷惘的一代”作为卷首语。
12、在长篇小说______________中海明威第一次分清了战争的正义性和非正义性,自觉地支持人民的正义事业。
13、“一个人并不是生来要给打败的,你尽可以把他消灭掉,可就是打不败他。”这句话出自美国作家______________的中篇小说______________。
14、《欣悦的灵魂》是______________的主要作品之一,高尔基曾给予极高的评价。

附:第九章填空题答案
 1、《福尔赛世家》;《现代喜剧》 2、性爱;《儿子与情人》 3、《小说面面观》;《印度之行》 4、《臣仆》;《布登勃洛克一家》 5、战争;《西线无战事》 6、新现实主义 7、《屠场》8、《推销员之死》 9、犹太;《洪堡的礼物》10、德莱塞;《美国的悲剧》11、《太阳照样升起》;斯泰因 12、《丧钟为谁而鸣》 13、海明威;《老人与海》 14、罗曼·罗兰

二、选择题
1.法国的安德烈·纪德创作的唯一的长篇小说(也被称为是“连环小说”)是( )。
A.《田园交响乐》 B.《蒂博之家》C.《黛累丝·德斯盖鲁》D.《伪币制造者》
2.罗曼·罗兰笔下的安多纳德这一女性形象出自于( )。
A.《欣悦的灵魂》B.《约翰·克利斯朵夫》C.《罗伯斯庇尔》D.《群狼》
3.英国作家威尔斯是现代科幻小说的鼻祖,其被英国文坛称为“天下奇书”的作品式( )。
A.《隐身人》B.《时间机器》C.《星际战争》D.《莫若博士岛》
4.威尔斯以写作( )闻名于世。
A.战争小说B.传记小说C.科幻小说D.历史小说
5.英国威廉·戈尔丁创作的被称为典型“荒岛小说”的是( )。
A.《继承人》 B.《自由堕落》C.《蝇王》D.《看不见的黑暗》
6.毛姆是英国拥有读者最多的作家之一,其成名作是( )。
A.《人性的枷锁》 B.《月亮和六便士》 C.《寻欢作乐》 D.《刀锋》
7.托马斯·曼的代表作是( )。
A.《约瑟夫和他的兄弟们》 B.《绿蒂在魏玛》C.《浮士德博士》D.《布登勃洛克一家》
8.斯蒂芬·茨威格的“压卷之作”是( )。
A.《感觉的混乱》B.《象棋的故事》C.《恐惧》D.《人的命运转折点》
9.

( )是美国文学史上第一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家。
A.辛·刘易斯B.艾·巴·辛格C.约翰·斯坦贝克D.索尔·贝娄
10.西方评论家认为雷马克“使作品成为有世界意义”的描写战争的小说是( )。
A.《凯旋门》B.《最后一站》C.《西线无战事》D.《黑色方尖碑》
11.海尔曼·黑塞的最受西方青年喜爱的作品是( )。
A.《荒原狼》B.《格尔特鲁德》C.《彼得·卡门青德》D.《玻璃球游戏》
12.H·L·门肯说:“他什么都缺,就是不缺人才”。指的是( )。
A.马克·吐温 B.欧·亨利 C.杰克·伦敦 D.德莱塞
13.被称为“美国的高尔基”的杰克·伦敦的开创美国梦幻灭题材作品先河的小说是( )。
A.《铁蹄》B.《热爱生命》C.《马丁·伊登》D.《屠场》
14.杰克·伦敦创作的美国第一部具有无产阶级性质的作品是( )。
A.《马丁·伊登》 B.《铁蹄》C.《热爱生命》D.《屠场》
15.赛珍珠的被誉为:“第一部成功地用英语写中国的小说”是( )。
A.《大地上的房子》 B.《东风·西风》 C.《母亲》 D.《中国之美》
16.约翰·克利斯朵夫晚年潜心创作的是( )。
A.民俗歌曲 B.爵士乐曲 C.宗教音乐 D.革命歌曲17.海明威创作中唯一的剧本是( )。
A.《第五纵队》 B.《胜者无所得》C.《印第安营地》 D.《打不败的人》
18.海明威创作的被评论界看作是“迷惘的一代”宣言书的长篇小说是( )。
A.《永别了,武器》 B.《丧钟为谁而鸣》C.《午后之死》D.《太阳照样升起》
19.海明威第一次提出文学创作的“冰山原则”的作品是( )。
A.《太阳照样升起》B.《午后之死》C.《永别了,武器》D.《丧钟为谁而鸣》
20.美国“揭落黑幕运动”文学最著名的作品是( )。
A.《汤姆叔叔的小屋》 B.《红色英雄勋章》C.《屠场》D.《白奴》
21.《乞力马扎罗的雪》采用了现实与幻想交织的( )手法,描写了一个作家临终前的反省。
A.魔幻现实主义B.心理现实主义C.超现实主义D.意识流
22.在《老人与海》中,海明威着力刻画的“硬汉”形象是( )。
A.杰克B.亨利 C.曼诺林 D.桑提亚哥
23.《丧钟为谁而鸣》是一部以( )为背景的长篇小说。
A.一战B.二战C.西班牙内战D.太平洋战争
24.使海明威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品是( )。
A.《太阳照样升起》B.《永别了,武器》C.《老人与海》D.《丧钟为谁而鸣》
25.《丧钟为谁而鸣》中罗伯特·乔丹是( )。
A.叛逆者

形象B.“迷惘的一代”的典型形象C.硬汉子形象D.失败者形象
26.劳伦斯是20世纪具有国际声誉的英国作家,其代表作是( )。
A.《儿子与情人》B.《恋爱中的女人》C.《查泰莱夫人的情人》 D.《虹》

附:第九章选择题答案
1、D 2、B 3、B 4、C 5、C 6、A 7、D 8、B
9、A 10、C 11、A 12、D 13、C 14、B 15、B 16、C
17、A 18、D 19、B 20、C 21、D 22、D 23、C 24、C
25、C 26、 C

三、名词解释题
1、福尔赛主义
“福尔赛主义”是英国作家高尔斯华绥在其三部曲《福尔赛世家》中对福尔赛家族精神的总结。索米斯·福尔赛是这个家族的精神代表,在他身上体现了资产阶级的本质特征,即强烈的占有欲和对金钱的疯狂追求,对人性的扼杀和对他人不择手段的榨取。这种性格实际上是资产阶级贪得无厌阶级特性的集中表现,在英国上流社会具有普遍意义。
2、“冰山”原则
“冰山”原则是美国著名作家海明威在短篇小说《死在午后》中提出的创作主张。他以冰山比喻创作:“冰山在海里移动之所以显得庄严、宏伟,是因为它只有八分之一的部分露出水面。”海明威认为作者只应该写露出水面的八分之一,而水下的八分之七是留给读者的丰富的想象余地。这一创作原则使海明威形成了简约含蓄精炼深沉的艺术风格,在散文文体上开了一代新风。
3、“迷惘的一代”
“迷惘的一代”是20世纪20年代美国产生的一个文学流派。它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在西方出现的厌战反战情绪在文学上的反映。这一流派的作家大多数参加过这场战争,他们普遍有一种被欺骗、被出卖的感受,精神蒙受了巨大创伤,同时又因找不到出路而灰心失望,苦闷彷徨,迷惘不知所措。他们不在相信传统的价值观念,而以一种玩世不恭的生活态度来表示自己的消极反抗。“迷惘的一代”的代表作品是海明威的《太阳照样升起》。
4、“硬汉子”性格
“硬汉子”性格是海明威在小说中所塑造的一系列人物形象的最突出的性格特征。海明威的小说多以拳击家、斗牛士、渔夫、猎人为主人公,他在这些下层人物身上塑造了一种不屈不挠、坚定顽强,面对暴力和死亡而无所畏惧的“硬汉子”性格,无论在怎样危险困苦的逆境中,他们都保持了人的尊严和勇气,显示了男性特有的生命力和意志力;这些形象都带有作者自身的影子,所以他们都是海明威式的英雄。

四、简答题
1、简析《布登勃洛克一家》的思想内容。
第一,小说反映了德国自由资产阶级从兴盛到衰亡的整个历史。小说所描绘的19世纪30至70年代,正是资本主义在德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