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智能仪器设计要点总结

智能仪器设计要点总结

智能仪器设计要点总结
智能仪器设计要点总结

1、什么是智能仪器?它有什么特点?

以微处理器为核心,将计算机技术与测量仪器相结合的仪器.拥有对数据的存储、运算、逻辑判断及自动化操作等功能,具有一定的智能作用。

测量范围宽、精度高、稳定性好。智能仪器一般均配有GP-IB(或RS-232C、RS-485)等通信接口,可跟另外的智能仪器组成智能仪器系统。

2、按智能仪器的结构可将智能仪器分为哪两类?

微机内嵌(内藏)式

微机扩展式

3、什么叫做微机内嵌式智能仪器?什么叫做微机扩展式智能仪器?

将微机作为核心部件嵌入到智能仪器中,仪器包含一个或多个微机,属于嵌入式系统。利用微机强大的功能完成信号调理、A/D转换、数字处理、数据存储、显示、打印、通信等各项任务。

将原智能仪器中测量部分配以相应的接口电路制成各种仪器卡,插入到PC机的总线插槽或扩展槽内,而原有智能仪器所需的键盘、显示器以及存储卡等均能借助于PC机资源(也就是利用微机的硬件、软件资源完成数据分析和显示)给使用者的感觉是一个微机系统。

4、什么叫做个人仪器?其组成方式怎样?

个人仪器(Personal Computer Instrumen t,PCI)亦称PC仪器,是以个人计算机为基础的仪器,其组成方法是,将原独立式智能仪器中的测量部分制作成仪器卡,插入PC的总线插槽,而原独立式智能仪器所需的键盘、显示器及存储器等均借助于PC的资源。

5、什么是虚拟仪器?它能实现什么功能?

虚拟仪器是指在计算机为核心的硬件平台上,由用户定义功能,具有虚拟面板,其测试功能由测试软件实现的一种计算机仪器系统。

虚拟仪器的三大功能为数据采集、数据分析处理、显示结果

6、虚拟仪器的三大功能模块分别是什么?

计算机、仪器模块和软件

7、LabVIEW的基本程序单位是什么?它包括哪几部分?

8、什么是网络化仪器?

在智能仪器中将TCP/IP协议等作为一种嵌入式应用,使测量过程中的控制指令和测量数据以TCP/IP方式传送,使智能仪器可以接入Internet,构成分布式远程测控系统。

9、网络化仪器的体系结构包括什么?

网络化仪器包括基于计算机总线技术的分布式测控仪器、基于Internet/Intranet的虚拟仪器、嵌入式Internet的网络化仪器、基于IEEE1451标准的智能传感系统以及基于无线通讯网络的网络化仪器系统等。

10、网络化仪器中测量仪器接入网络的方法有哪两种?

(1)用计算机做服务器

(2)专用接口转换装置做服务器

11、智能仪器的数据采集系统包括哪几部分?

12、按照系统中数据采集电路是各路共用一个还是每路各用一个,多路模拟输入通道可分

为哪两大类型?

集中采集式和分散采集式两大类型

13、分时集中采集的缺点是什么?怎样克服这样的缺点?

多路开关分时切换,轮流选通,相邻两路信号在时间上是依次被采集,不能获得同一时刻的数据,会产生时间偏斜误差。尽管这种时间偏差很短,但也不能满足同步采集测试的需要。

同步采集

14、在智能仪器的数据采集通道中放大器为什么要前置?前置放大器的放大倍数应该如何

选择?

多数传感器输出信号都比较小,必须选用前置放大器进行放大。

为使小信号不被后续电路的噪声所淹没,在后续电路前端必须加入放大倍数K0>1的放大器,而且加入的放大器必须是低噪声的,即该放大器本身的等效输入噪声必须比其后级电路的等效输入噪声低。

15、仪用放大器的特点是什么?适用于什么样的场合?

1.优点:高共模抑制比、高增益、低噪声和高输入阻抗。

2.适用场合:传感器输出信号较弱,且其中包括工频、静电和电磁耦合等共模干扰。

16、如何提高程控增益放大器的放大倍数?

程控增益放大器与普通放大器的差别在于反馈电阻网络可变,且受控于控制接口的输出信号。不同的控制信号,将产生不同的反馈系数,从而改变放大器的闭环增益。

17、什么是隔离放大器?它主要的三种耦合方式是什么?

隔离放大器是一种将输入、输出及电源在电流和电阻上进行隔离,使之没有直接耦合的测量放大器。

变压器耦合、光耦合和电容耦合

18、如何用两片CD4051组成16路的开关通道?

19、在智能仪器的数据采集通道中为什么要利用采样保持电路?

模拟信号进行A/D转换时,从启动转换到转换结束输出数字量,需要一定的转换时间。在这个转换时间内,模拟信号要基本保持不变。否则转换精度没有保证,特别当输入信号频率较高时,会造成很大的转换误差。要防止这种误差的产生,必须在A/D转换开始时将输入信号的电平保持住,而在A/D转换结束后又能跟踪输入信号的变化。能完成这种功能的器件叫采样/保持器。采样/保持器在保持阶段相当于一个“模拟信号存储器”。20、结合采样保持器电路图说明采样保持器工作原理?

开关S导通,输入模拟信号Vi对保持电容CH充电,当VL=1的持续时间tw远远大于电容CH的充电时间常数时,在tw时间内,CH上的电压Vc跟随输入电压Vi的变化,使输出电压Vo=Vc=-Vi,这段时间为采样时间。

开关S断开,由于运算放大器的输入阻抗很高,存储在上CH的电荷不会泄露,CH上的电压Vc保持不变,使输出电压Vo能保持采样结束瞬时的电压值,这段时间为保持时间。

21、简述AD转换器的主要性能指标?按工作原理划分,A/D转换器分为哪几类?

分辨率转换时间转换误差转换速度满刻度范围

22、A/D转换器与微处理器连接方式以及智能仪器要求的不同,实现A/D转换软件的控

制方式主要有哪几种?

23、说明双积分A/D转换器的工作原理?

双积分式A/D转换器又称双斜式A/D转换器,其转换过程在逻辑控制电路的控制下

按以下三个阶段进行。

1.预备阶段

2.定时积分阶段T1

3.定值积分阶段T2

24、在智能仪器设计中,一般根据哪两项要求来选择A/D转换器位数?

应根据对采集电路转换范围与转换精度两方面的要求选择A/D转换器的位数

25、设计AD574与80C51单片机的接口电路,要求采用中断方式控制AD转换,画出接口

电路图。

26、设计一个数据采集系统,具体要求为8路模拟量输入(交变信号,f=100Hz),电压范

围为0~10V,转换时间小于50μs,分辨率5mV(满量程的0.05%),通道误差小于0.1%。

ADC的选择:选择12位A/D转换器AD574,其转换时间为25μs,分辨率为满量程的0.025%,转换误差为0.05%,输入信号范围为0~10V或0~20V,均满足设计要求。

多路模拟开关:选择8路模拟开关CD4051,开关漏电流约为0.08nA,当信号源内阻为10kΩ时,误差电压是0.8μV,可忽略不计。开关接通电阻约为200Ω,由于采样保持器的输入电阻一般在10MΩ以上,因此当最大电压为10V时,开关电阻上的压降仅为0.2mV,也可忽略不计。

27、什么是软测量技术?

软测量技术一般是根据某种最优准则,通过选择一些容易测量且与主导变量密切联系的二次变量(辅助变量)来预测主导变量,它所建立的软测量模型可以完成一些实际硬件检测仪器所不能完成的测量任务。

28、智能仪器输出通道的信号种类分为几种,分别为什么?

模拟量输出信号

开关量输出信号

数字量输出信号

29、模拟量输出通道的组成及结构形式?

D/A转换多路模拟开关采样保持

一个通路设置一个D/A转换器多个通路共用一个D/A转换器

30、D/A转换器的工作原理?

权电阻

31、在DA转换器中通常用哪两项来描述转换精度,分别描述这两个性能指标?

在D/A转换器中通常用分辨率和转换误差来描述转换精度。

分辨率是指输入数字量最低有效位为1时,对应输出可分辩的电压变化量△V与最大输出电压Vm 之比

转换器中各元件参数的偏差,基准电压的波动,和运放的零点漂移都可以影响D/A的转换精度。

32、D A转换器的输入输出形式分为哪几种?

D/A转换器的数字量输入端有3种情况:不含数据锁存器;含单个数据锁存器;含双数据锁存器。对于D/A转换器的输出,则又有单极性和双极性之分,以及某些场合下的偏置输出方式。

33、画出DAC0832单极性和双极性输出电路示意图,并分析两种极性的输入和输出关系?

34、D AC0832的工作方式有哪几种?每种方式如何实现?

双缓冲:由于DAC0832芯片中有两个数据寄存器,可以通过控制信号将数据先锁存在输入锁存器中,当需要D/A转换时,再将锁存器中锁存的数据信号装入DAC 寄存器并进行D/A转换,从而达到两极缓冲工作方式。

直通型:如果使两个寄存器都处于常通状态,这时两个寄存器的输出跟随数字输入变化而变化,D/A 转换器的输出也同时跟着变化,这种情况应用于连续反馈过程控制系统35、继电器的作用是什么?

继电器是一种电子控制器件,它具有控制系统(又称输入回路)和被控制系统(又称输出回路),通常应用于自动控制电路中,它实际上是用较小的电流去控制较大电流的一种“自动开关”。故在电路中起着自动调节、安全保护、转换电路等作用。

36、电磁继电器的工作原理是什么?当输出回路包含感性负载是为什么要加续流二极管?

只要在线圈两端加上一定的电压,线圈中就会流过一定的电流,从而产生电磁效应,衔铁就会在电磁力吸引的作用下克服返回弹簧的拉力吸向铁芯,从而带动衔铁的动触点与静触点(常开触点)吸合。当线圈断电后,电磁的吸力也随之消失,衔铁就会在弹簧的反作用力返回原来的位置,使动触点与原来的静触点(常闭触点)吸合。这样吸合、释放,从而达到了在电路中的导通、切断的目的。

当输出回路包含有感性负载导通电流较大时,在触点断开的瞬间有可能在触点间造成高压电弧,以至于烧坏触点或降低触点寿命。为防止这种情况,如果负载电源是直流的,可以在触点间并联续流二极管;如果负载电源是交流的,可以在触点间并联压敏电阻。37、光电耦合器的工作原理是什么?

输入为低电平时,流过发光二极管的电流为零,光敏三极管截止,

输入为高电平时,流过发光二极管发光,光敏三极管因光信号作用而饱和导通,

智能仪器 课程设计

题目要求: 利用三轴加速度传感器实现跌倒的检测。在PSoC 3 FirstTouch板上实现。 一、学习PSOC的开发环境creator的使用。首先图示化选定所用的硬件并产生该硬件的API 函数,然后类似keil环境下做C语言程序。 二、https://www.wendangku.net/doc/5817792060.html,/data/html/2010-9-14/85764.html理解加速度传感器检测跌倒的算法原理。 三、PSoC 3 FirstTouch上有三轴加速度传感器KXSC7-2050,实现跌倒检测算法。 摘要 跌倒是指人身体的任何部位意外地触及地面或其它较低的平面,而当事人无法实时做出反应.跌倒是对健康,乃至生命的严重威胁。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对跌倒的监测和及时报警日益成为一个紧迫的问题。 跌倒监测报警系统的目标是能够将跌倒(Fall)与日常生活的正常动作(Activities of Daily Life,ADL)区分开来,准确地检测跌倒的发生,并智能判断是否需要报警求助。从而尽可能地缩短救助时闻,减小跌倒带来的伤害,降低误报率,最终提升被监测者的生活质量。 本次研究采用了PSoC 3 FirstTouch实验板,利用三轴加速度传感器KXSC7-2050搭建了三维加速度监测系统。 研究主要分为两部分:第一,对跌倒和ADL进行定义和模式分类,通过佩戴在腰间的数据记录系统记录各模式下的三维加速度数据,并对其进行处理、分析和比较;第二,根据分析结果,提出了以SVM或SMA为特征量,以人体状态及姿态为辅助判据的算法,并总结出了具体阈值相关参数。另外,还提出了基于三维加速度数据的步态分析及跌倒预警的设想,并进行了步频分析等初步的分析与论证. 关键词:跌倒检测监测三维加速度传感器 跌倒判断方式 对跌倒的自动检测可通过直接或间接的手段。常见的手段包括: (1)视频分析:需要在每个盗测区域安置设备,不方便且昂贵; (2)声响或振动分析:该方法认为跌倒可通过频率分析与其它活动区分开来,但各种各样的地面材质是一个棘手蛉问题; (3)智能护理系统:跌倒发生后的当然结果就是在其后的一段时期内,被监测者几乎不会有运动,缺点是反应需要的对间较长且易误报警; (4)随身佩戴的装置:它们能够即时检测出跌倒,且如果有智能判断,可自动决定是否发出摄警或求救信号。’ 显然,第四种方案简便、可靠、经济,且易与现有技术结合,从而达到更好的监测效果,难点在予检测的准确性:既不能漏过每一次跌倒,也不能将正常活动误报为跌倒,其中的平衡取舍较难掌握。 早期的跌倒判定手段和方法比较简单,其结果也受较大的限制。如,手杖中的水银开关。该检测方法默认,当跌倒发生时,手杖也躺倒呈水平状态,此时水银开关导通发出报警信号。显然这样的手段太过简单,结果也很粗糙。之后渐渐出现了以加速度信号为监测对象的监测

测控仪器设计复习要点

一、知识点 1.按照系统工程的技术观点,可以将产品生产的技术结构分为能量流,材料流 和信息流。 2.计算机辅助设计系统从功能角度它可以分为数据库、程序库和输入输出人机 通信系统。 3.所谓可靠性,是指产品在规定条件下和规定时间内,完成规定功能的能力。 按产品可靠性的形成,可靠性可分为固有可靠性、使用可靠性和环境适应性4.分辨力是显示装置能有效辨别的最小示值;鉴别力是使测量仪器产 生未察觉的响应变化的最大激励变化。 5.稳定性是指测量仪器保持其计量特性随时间恒定的能力;漂移 是指仪器计量特性的慢变化。 6.示值范围又称为量程,测量范围是测量仪器允许范围内的被测量值。 7.标尺间隔示值对应标尺两相邻标记的两个值之差,分度值示值一个标尺间隔 所代表的被测量值。 8.仪器误差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从数学特性上看原理误差多为系统误差, 制造误差和运行误差多为随机误差。 9.传递位移的方式有推力传动和摩擦力传动。 10.对于推力传动其作用线是两构件接触区的公法线,对于摩擦力传动则是 公切线。 11.若略去某项误差对总误差的影响小于不略去结果的1/10,则可视为微小误差。 根据微小误差定义,测量仪器和测量标准的误差只需小于测量总误差的1/3,则对测量结果的影响是微不足道的。 12.检测与测量就是把被测量与标准量进行比较的过程。测量的精度首先取决于 标准量的精度。 13.标准量根据标准量体现的标准值的个数可以分为单值和多值两种。根据计量 值方法可分为绝对码和增量码。 14.标准量可分为实物标准量与自然标准量。自然标准量是以光波波长为标准的。 15.在几何量中按被测参数,可分为长度标准量、角度标准量和复合参数标准量。 16.对仪器的支承件设计要求,具有足够刚度,力变形要小;稳定性好,内应力 变形小;热变形要小;有良好抗振性。 17.按导轨面间摩擦性质,导轨可分为滑动摩擦导轨、滚动导轨、静压导轨和弹 性摩擦导轨。 18.导轨的基本功能是传递精密直线运动,导向精度是其最重要的精度要求。 19.凡作回转运动的仪器中都必须有主轴系统,其由主轴、轴承及安装在主轴上 的传动件或分度元件组成。 20.轴系的误差运动是指在规定的轴向和径向位置上,以及规定的方向上,指定 的旋转物体相对轴线平均线的位置变化。 21.主轴回转精度是主轴系统设计的关键。轴系误差运动可分为径向误差运动、 轴向误差运动、倾角误差运动以及端面误差运动。 22.动压轴承获得动压的条件是:结构上必须有斜楔,轴系之间必须有一定粘度 的润滑油。 23.按控制技术分,控制系统可分为闭环控制系统,开环控制系统和半闭环控制 系统。

智能仪器课程设计报告

智能仪器设计课程设计报告 ―――采用RS 485标准的主从式多机系统设计 学生姓名:王** 学号:********* 班级:******** 任课教师:*** 成绩:

1、设计要求 a) 系统基本结构:1个51系列单片机主机、2个51系列单片机从机(从机1 和从机2)、采用RS 485组成主从式多机系统; b) 系统基本功能:在主机键盘上按“1”键,从机1的LED数码显示器上显示“1”,此后从机1键盘上每按下1个数字键,主机LED数码显示器上能显示对应的数字,当从机1键盘上按下“0”键时,此次通信结束,从机1键盘上再按下任意数字键,主机不显示相应数字;在主机键盘上按“2”,从机2的LED数码显示器上显示“2”,此后从机2键盘上每按下1个数字键,主机LED数码显示器上能显示对应的数字,当从机2键盘上按下“0”键时,此次通信结束,从机2键盘上按下任意数字键后,主机不显示相应数字; c) 选做:从机1和从机2可设计成相关物理量的测量系统,当主机呼叫从机时,从机能把最新的测量值发给主机。 2、方案论证 (1)系统组成:由三个51单片机构成主从通信系统(本组使用的芯片型号是STC89C52,其功能是一致的),每个单片机搭配LED数码管显示器和键盘;通信采用RS-485标准,可使用MAX485芯片作为通信收发器,单片机控制MAX485的使能端进行发送和接受逻辑控制;单主机多从机的通讯系统需要区分地址信息和数据信息,可利用51串口模式中的模式2进行通信,修改主机的SCON.3状态表明主机发送的是否是地址信息,修改某台从机的SM2状态来建立和主机的唯一通信;数据输入使用键盘输入,数据显示可简单的使用数码管显示。

自动化仪表实验报告

过程控制仪表实验报告 姓名:大葱哥 学号: 班级:测控1202 2015.6.25

实验二S7-200 PLC 基本操作练习 一、实验目的 1、熟悉S7-200PLC 实验系统及外部接线方法。 2、熟悉编程软件STEP7-Micro/WIN 的程序开发环境。 3、掌握基本指令的编程方法。 二、实验设备 1、智能仪表开发综合实验系统一套 (包含PLC主机、各实验挂箱、各功能单元、PC机及连接导线若干)三、实验系统 三、使用注意事项 1、实验接线前必须先断开电源开关,严禁带电接线。接线完毕,检查无误后,方可上电。 2、实验过程中,实验台上要保持整洁,不可随意放置杂物,特别是导电的工具和多余的导线等,以免发生短路等故障。系统上电状态下,电源总开关下方L、N端子间有220VAC输出,实验中应特别注意! 3、本实验系统上的各档直流电源设计时仅供实验使用,不得外接其它负载。 4、实验完毕,应及时关闭各电源开关(置关端),并及时清理实验板面,整理好连接导线并放置规定的位置。 四、实验内容 (一)熟悉S7-200PLC的接线方法 (二)STEP7-Micro/WIN软件简介 STEP7-Micro/WIN编程软件为用户开发PLC应用程序提供了良好的操作环境。在实验中应用梯形图语言进行编程。编程的基本规则如下: 1、外部输入/输出继电器、内部继电器、定时器、计数器等器件的接点可多次重复使用,无需用复杂的程序结构来减少接点的使用次数。 2、梯形图每一行都是从左母线开始,线圈接在右边。接点不能放在线圈的右边,在继电器控制的原理图中,热继电器的接点可以加在线圈的右边,而PLC的梯形图是不允许的。 3、线圈不能直接与左母线相连。如果需要,可以通过一个没有使用的内部继电器的常闭接点或者特殊内部继电器的常开接点来连接。 4、同一编号的线圈在一个程序中使用两次称为双线圈输出。双线圈输出容易引起误操作,应尽量避免线圈重复使用。 5、梯形图程序必须符合顺序执行的原则,即从左到右,从上到下地执行,如不符合顺序执行的电路就不能直接编程。 6、在梯形图中串联接点使用的次数是没有限制,可无限次地使用。 7、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线圈可以并联输出。

智能仪器课程设计说明书智能温度测量仪表方案设计

前言 (2) 第一章智能温度测量仪表方案设计与论证 (3) 功能与要求 (3) 方案的论证与比较 (3) 方案的确定 (5) 1.3.1数据采集通道的理论计算 (5) 1.3.2温度值粗测理论推导 (6) D的理论推导 (6) 1.3.3 根据T1确定差分部分AV 第二章智能温度测量仪表的硬件设计 (7) 系统硬件框图 (7) 系统的输入通道设计 (7) 单片机最小系统 (8) 人机接口电路 (8) 2.5串口电路 (9) 执行电路 (9) 第三章软件设计 (10) 下位机软件的设计 (10) 3.1.1下位机主程序设计 (10) 3.1.2 CH451中断子程序设计 (11) 3.1.3数字滤波函数和ADC0809读函数设计 (12) 3.1.4快速测量温度粗值函数设计 (13) 3.2上位机软件设计 (13) 第四章智能温度测量系统的安装与调试 (15) 硬件调试 (15) 软件调试 (15) 4.3整机调试过程 (16) 第五章设计体会与小结 (17) 参考文献 (18) 附录 (19)

前言 随着时代的进步和发展,单片机技术已经普及到我们生活、工作、科研、各个领域,已经成为一种比较成熟的技术, 本文主要介绍了一个基于AT89C51单片机的测温系统,描述了利用温度传感器PT100测温系统的过程,对传感器在单片机下的硬件连接,软件编程以及各模块系统流程进行了分析,对各部分的电路也一一进行了介绍,该系统可以方便的实现温度采集和显示,灵敏度高、体积小、功耗低等优点,适合于我们日常生活和工、农业生产中的温度测量,也可以当作温度处理模块嵌入其它系统中,作为其他主系统的辅助扩展。

智能仪器设计课程设计

智能仪器设计课程设计 8. 试设计智能仪表 实现智能数字显示仪表。要求8位数码管显示(4位显示测量值,4位显示设定值),4输入按钮(功能选择、数码管选择、数字增加、数字减少),可设定上下限报警(蜂鸣器报警)。适配Cu100热电阻,测温范围为0℃~150℃。采用位式(两位、三位,具有滞环)控制、并用晶闸管过零驱动1000W电加热器(电源电压为AC220V)。 《智能仪器设计基础课程设计》----40题目 教学说明: 如下设计题目应该在课程开始时布置,并在教学中安排时间,以产品设计案例教学方式讲授如何理解题目以及如何实现题目,并补充完成题目所需要的相关知识。 如下的智能仪表课程设计题目,都是小型智能仪表产品开发方面的题目。涉及智能仪表硬件与软件设计。智能仪器课程设计是智能仪器课程教学的重要环节,根据设计智能仪表产品的课程改革目的,特选择一些小型智能仪表产品作为课设题目,满足教学需求。课程题目小,学生容易学,上手快,可以在短时间走完智能仪表设计的全过程,学会产品设计步骤。 1.设计基本要求 (1)正确理解设计题目,经过查阅资料,给出正确设计方案,画出详细仪表原理框图(各个功能部分用方框表示,各块之间用实际信号线连接)。 在互连网上收集题目中所用到的器件资料,例如传感器(热偶分度表等)、信号调理电路、AD转换器、单片机、继电器、电源、显示器件等。 在互连网上收集相关单片机的显示、AD转换、显示、控制算法等程序。 在充分研究这些资料基础之上,给出设计方案(选择信号调理电路、单片机、显示、按键输入、继电器驱动、电源等,简要说明选择的理由) (2)用Protel99SE软件设计仪表详细原理图。 要求正确标记元件序号、元件数值、封装名。 (3)设计PCB图 在画PCB前应该购买元件,因为有了元件才知道封装尺寸,但也可以不购买元件,只到元件商店测量实际元件尺寸后,画封装图。 (4)熟悉单片机内部资源,学会ADC、SPI接口、定时器、中断、串口、I/O引脚等模块的编程。 (5)采用C语言开发所设计仪表的程序。 按照题目要求,确定仪表需要完成的任务(功能),然后分别编制各任务的程序。程序应该有说明,并有详细注释。 说明:若是不安装实验板或是最小系统板,就只能用Atmel公司的A VR Studio软件或是Keil软件(随意下载)仿真,则学习效果将大打折扣。 2.设计(考试)说明书 说明书内容: (1)封面内容: 《智能仪器设计基础》考试题 题目号:

EDA乐曲硬件演奏电路设计 课程设计

摘要 乐曲演奏广泛用于自动答录装置、手机铃声、集团电话、及智能仪器仪表设备。实现方法有许多种,随着FPGA集成度的提高,价格下降,EDA设计工具更新换代,功能日益普及与流行,使这种方案的应用越来越多。如今的数字逻辑设计者面临日益缩短的上市时间的压力,不得不进行上万门的设计,同时设计者不允许以牺牲硅的效率达到保持结构的独特性。使用现今的EDA软件工具来应付这些问题,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FPGA预装了很多已构造好的参数化库单元LPM 器件。通过引入支持LPM的EDA软件工具,设计者可以设计出结构独立而且硅片的使用效率非常高的产品。 本课设在EDA开发平台上利用VHDL语言设计数控分频器电路,利用数控分频的原理设计乐曲硬件演奏电路,并定制LPM-ROM存储音乐数据,以“两只老虎”乐曲为例,将音乐数据存储到LPM-ROM,就达到了以纯硬件的手段来实现乐曲的演奏效果。只要修改LPM-ROM所存储的音乐数据,将其换成其他乐曲的音乐数据,再重新定制LPM-ROM,连接到程序中就可以实现其它乐曲的演奏。 关键词:FPGA;EDA;VHDL;音乐

目录 设计要求 (1) 1、方案论证与对比 (1) 1.1方案一 (1) 1.2方案二 (1) 1.3综合对比 (1) 2 乐曲演奏电路原理 (2) 2.1 音乐演奏电路原理 (2) 2.2 音符频率的获得 (2) 2.3 乐曲节奏的控制 (3) 2.4 乐谱发生器 (3) 2.5 乐曲演奏电路原理框图 (3) 3音乐硬件演奏电路的设计实现 (4) 3.1 地址发生器模块 (4) 3.1.1 地址发生器的VHDL设计 (4) 3.2 分频预置数模块 (6) 3.2.1 分频预置数模块的VHDL设计 (6) 3.3 数控分频模块 (8) 3.3.1 数控分频模块的VHDL设计 (8) 3.4 music模块 (10) 3.4.1 音符数据文件 (10) 3.5.2 LPM-ROM定制 (12) 3.6 顶层文件 (14) 4 时序仿真及下载调试过程 (16) 4.1 时序仿真图 (16) 4.2 引脚锁定以及下载 (17) 4.3调试过程及结果 (17) 5扩大乐曲硬件演奏电路的通用性 (18) 5.1 完善分频预置数模块的功能 (18) 设计总结与心得体会 (21) 参考文献 (22)

测控仪器设计__总复习题和考试题

测控仪器设计试题库 一、填空题 1.仪器误差的来源有原理误差、制造误差和运行误差。 2、动态偏移误差和动态重复性误差在时域表征动态测量仪器的瞬态和稳态响应精度,,分别代表了动态仪器响应的和。 3.表征测量结果稳定地接近真值的程度的是正确度 4.测控仪器的设计六大原则是阿贝原则、变形最小原则、测量链最短原则、坐标系基准统一原则、精度匹配原则、经济原则。 5.温度的变化可能引起电器参数的改变及仪器特性的改变,引起温度灵敏度飘 移和温度零点飘移。 6.在设计中,采用包括补偿调整、校正环节等技术措施,则往往能在提高仪器精度和改善仪器性能方面收到良好的效果。 7.造型设计中常用的几何形状的尺寸比例:黄金比例、均方根比例、和中间值比例。 8.标准量的细分方法有光学机械细分法、光电细分法。 9、仪器中的支承件包括基座、立柱、机柜、机箱等。它起着联接和支承仪器的机、光、电等各部分零件和部件的作用,其结构特点结构尺寸较大,结构比较复杂。 10、导轨是稳定和灵活传递直线运动的部件,起着确保运动精度及部件间相互位置精度的作用。其由运动导轨(动导轨)和支承导轨(静导轨)组成。 11、导轨种类很多,按照导轨面之间的摩擦性质可分为:滑动摩擦导轨、滚动导轨、静压导轨、弹性摩擦导轨。 12、在微位移机构中,微工作台的驱动方法有步进电动机直流电动机同步电动机测速电动机。 13、测控仪器中的光电系统的组成 14、光电系统的设计主要是研究中的核心技术的设计问题。 15、直接检测系统:相干检测系统: 16、在光电系统设计时,针对所设计的光电系统的特点,遵守一些重要的设计原则。 17、光电系统的核心是光学变换与光电变换,因而光电系统的光学部分与电子部分的匹配是十分重要的。这些匹配包括、。匹配的核心是如何正常选择光电检测器件。 18、照明的种类、、、。 19. 光电系统中的光学部分与电子部分的匹配十分重要,这些匹配包括光谱匹配、、。 二、简答 1、名词术语解释:灵敏度与鉴别力;示值范围与测量范围;估读误差与读数误差;分度值与分辨力 极限示值界限内的一组数。极限示值界限内的一组数。极限示值界限内的一组

智能仪器课程设计报告

专业课程设计报告 题目:基于DS18B20的温度测量系统 系别:信息工程系 专业班级: 学生姓名: 指导教师:丹丹 提交日期:2012年5月18日

目录 一、前言 (3) 二、系统组成 (3) 1、设计思路 (4) 2、基本要求 (4) 3、课程设计目的 (4) 三、硬件电路组成及工作原理 (4) 1、温度传感器功能模块 (5) 2、AT89C51单片机 (7) 3、8550PNP三极管 (10) 4、晶振电路 (10) 5、复位电路 (11) 6、键盘电路 (12) 7、显示电路 (13) 四、整体仿真调试与实物连接.......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五、整体电路图 (15) 六、心得体会 (16) 七、参考文献 (17) 八、附录(源程序) (17)

智能温度测量系统的设计 一、前言 温度是一种基本的环境参数,人民的生活与环境的温度息息相关,在工业生产过程中需要实时测量温度,在农业生产中也离不开温度的测量。因此研究温度的测量方法和装置具有重要意义。测量温度的关键是温度传感器,温度传感器的发展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传统的分立式温度传感器、模拟集成温度传感器、智能集成温度传感器。目前,国际上新型温度传感器正从模拟式向数字式,集成化向智能化、网络化的方向飞速发展。本文所介绍的智能温度测量系统是基于DS18B20型数字式温度传感器,在89C51单片机的控制下,对环境温度进行实时控制的装置。该系统测量范围宽、测量精确度高,该系统可广泛适用于人民的日常生活和工、农业生产的温度测量。 二、系统组成 智能温度测量系统主要由数字温度计、单片机控制电路、数字式温度显示电路、风扇降温电路、键盘电路、串口通信电路等六部分组成。系统原理框图如下: 图1智能温度测量系统原理框图

智能仪器实验报告模板

实验一、LabVIEW 编程实验(一) 一、实验目的 1、 熟悉LabVIEW 图形编程环境。 2、 熟悉前面板、方框图、快速和下拉菜单、选项板、VI 和帮助文档。 二、实验内容 构建一个如图1所示的虚拟温度测量仪 图1 虚拟温度测量仪 本例模拟常用的温度传感器——AD590,AD590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可将温度数据 线形变换为电流信号,其转换公式为: I k temp =? 其中I 为电流,temp 为温度,k 为温度系数。整个温度测量仪的工作原理如下:AD590 将温度数据转换为电流信号,电流信号经过模数转换变为数字信号,由虚拟温度测量仪显示电流数据,计算出温度数据并显示出来。 为了设计方便,用一个随机数据代替温度传感器输出的电流数据,同时假设 1/k A K μ= 假定AD590的线形温度范围为0℃~100℃,即273.1K~373.1K 。 三、实验步骤 1、 在前面板和框图上创建、选择、删除、移动对象。 2、 单步调试代码、插入探针在程序执行时观察数据,加亮执行观察代码执行。 3、 完成实验要求的虚拟温度计的设计。 四、实验结果(包括前面板,后面板) 五、实验调试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一、实验目的 1、熟悉LabVIEW的循环结构、分支结构、顺序结构。 2、学会在LabVIEW中使用定时函数。 3、了解移位寄存器的使用。 4、熟悉公式节点。 5、熟悉反馈节点。 二、实验内容 在掌握以上labview程序结构的基础上,编程完成以下实例: 1、while loop.vi:while循环 2、feedback.vi:反馈节点的使用 3、fomular node.vi:公式节点的使用 4、register.vi,移位寄存器的使用 5、布尔case.vi:case结构,(0,1)结构 三、实验步骤 1、熟悉编写虚拟子程序的设计和调试方法。 2、熟悉教学软件中给出的应用实例。 3、编程调试实现实验内容中规定的5个实例,实例的Front panel 和Block Diagram都在附录中给出。 四、实验结果(包括前面板,后面板) 1:while loop.vi 2:顺序结构.vi 3:feedback.vi 4:fomular node.vi 5:register.vi 6:布尔case.vi 五、实验调试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检测技术及海洋智能仪器实验

中国海洋大学本科生课程大纲 课程属性:公共基础/通识教育/学科基础/专业知识/工作技能,课程性质:必修、选修 一、课程介绍 1.课程描述: 检测技术及海洋智能仪器实验是自动化专业本科生的一门重要专业必修实验课程。该课程与本科生的许多专业课(自动化仪表与过程控制、现场总线技术、海洋自动观测技术)有着较强的联系。检测技术及海洋智能仪器实验课是通过实验手段,使学生获得检测技术及海洋智能仪器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并运用所学理论来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实际工作能力。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作风,严肃的科学态度,严谨的科学思维习惯,进而增强创新意识。 检测技术及海洋智能仪器实验分两个层次进行: (1)验证性实验。它主要是以单个传感器和基本测量电路为主。根据实验目的,实验电路,仪器设备和较详细的实验步骤,通过实验来验证传感器的有关理论,从而进一步巩固学生的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 (2)综合性实验。学生根据给定的实验题目、内容和要求,自行设计实验电路,拟定出测试方案,搭建基本测量系统,最后达到设计要求。通过这个过程,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独立工作能力。 - 6 -

2.设计思路: 在内容安排上,除安排常用传感器实验外,还要把常用电子仪器的使用贯穿于每个 实验内容中。因为培养学生正确使用常用电子仪器是检测技术及海洋智能仪器实验教 学的基本要求。在实验所使用的传感器的选用方面,要适应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要求。 整个教学环节中,采用了由浅到深,由易到难的原则。在具体实施时,重点放在使用 方法和功能上。对内部结构和原理不去详细分析。实验教学基本要求: (1) 掌握常用电子仪器的正确使用 (2) 掌握基本传感器和测量电路的原理 (3) 掌握测量误差的基本分类,来源,误差处理方法 (4) 掌握测量系统的组成和初步设计 本课程的内容编排顺序为:(1)箔式应变片性能—应变电桥;(2)移相器及相敏检 波器实验;(3)热电式传感器—热电偶;(4)P-N结温度传感器;(5)热敏式温度传感 器测温实验;(6)差动螺管式电感传感器位移、振幅测量;(7)霍尔传感器;(8)电涡流 式传感器的静态标定;(9)扩散硅压力传感器;(10)电容式传感器特性;(11)光纤传感 器位移测量、转速测量;(12)光电传感器转速测量;(13)数据采集处理。 3.课程与其他课程的关系: 本课程是自动化专业的一门专业必修课,先修课程有模拟电子技术基础,后置课程有自动化仪表与过程控制、现场总线技术、海洋自动观测技术。 二、课程目标 学习和掌握常用电子仪器:示波器、稳压电源、信号发生器、万用表等的使用方法。 掌握检测技术的理论基础;掌握各种常用传感器(箔式应变片、电感传感器、电容 传感器、光电传感器、光纤传感器、热电偶、半导体温度传感器、热敏电阻温度传感器、磁电传感器、压电传感器、霍尔传感器)的结构、工作原理、技术性能、特点、 - 6 -

测控仪器的设计专题

总复习提纲 第一章测控仪器设计概论 从计量测试角度可将仪器分为计量测试仪器、计算仪器、控制仪器及控制装置。(计-计-控-控)计量测试仪器的主要测量对象是各种物理量,即8大物理量,它分为 (1)几何量计量仪器包括各种尺寸检测仪器,如长度、角度、形貌、相互位置、位移、距离测量仪器、扫描仪、跟踪仪等. (2)热工量计量仪器包括温度、湿度、流量测量仪器,如各种气压计、真空计、多波长测温仪表、流量计等。 (3)机械量计量仪器如各种测力仪、硬度仪、加速度与速度测量仪,力矩测量仪、振动测量仪等。 (4)时间频率计量仪器如各种计时仪器与钟表、铯原子钟、时间频率测量仪等。 (5)电磁计量仪器用于测量各种电量和磁量的仪器,如各种交直流电流表、电压表、功率表、电阻测量仪、电容测量仪、静电仪、磁参数测量仪等。 (6)无线电参数测量仪器如示波器、信号发生器、相位测量仪、频率发生器、动态信号分析仪等。 (7)光学与声学参数测量仪器如光度计、光谱仪、色度计、激光参数测量仪、光学传递函数测量仪等。 (8)电离辐射计量仪器如各种放射性、核素计量,X、γ射线及中子计量仪器等。 测控仪器:是利用测量与控制的理论,采用机、电、光各种计量测试原理及控制系统与计算机相结合的一种范围广泛的测量仪器。 4.测控仪器由哪几部分组成?各部分功能是什么?(8大组成部分) 5.写出下列成组名词术语的概念并分清其差异:分度值与分辨力;示值范围与测量范围;灵敏度与鉴别力(灵敏阀);仪器的准确度、示值误差、重复性误差;视差、估读误差、读数误差。通用计量术语及定义. (1)测量仪器(measuring instrument)测量仪器又称计量器具,它是指单独地或同辅助设备一起用以进行测量的器具。而测量是指用以确定量值为目的的一组操作。 测量仪器和测量器具是有区别的,测量仪器是将被测量转换成指示值或等效信息的一种计量器具,即具有转换和指示功能。测量器具是以固定形态复现或提供给定量的一个或多个已知值的器具,如砝码、标准电阻、量块、线纹尺、参考物质等。 (12)灵敏度(sensitivity)测量仪器响应(输出)的变化除以对应的激励(输入)的变化。若输入激励量为AX,相应输出是△Y,则灵敏度表示为S=△Y/△X 仪器的输出量与输入量的关系可以用曲线来表示,称为特性曲线,特性曲线有线性的也有非线性的,非线性特性用线性特性来代替时带来的误差,称为非线性误差。特性曲线的斜率即为灵敏度。 灵敏度的量纲可以是相同的,也可以是不相同的,如电感传感器的输入量是位移,而输出量是电压,其灵敏度的量纲为V/mm;而齿轮传动的百分表其输入量是位移,输出量也是位移,在这样情况下,灵敏度又称为放大比。 灵敏度是仪器对被测量变化的反映能力。 (13)鉴别力(阈)(discrimination)使测量仪器产生未察觉的响应变化的最大激励变化,这种激励变化应是缓慢而单调地进行。它表示仪器感受微小量的敏感程度。仪器的鉴别力可能与仪器的内部或外部噪声有关,也可能与摩擦有关或与激励值有关。 (14)分辨力(resolution)显示装置能有效辨别的最小示值。对于数字式仪器,分辨力是指仪器显示的最末一位数字间隔代表的被测量值。对模拟式仪器,分辨力就是分度值。 分辨力是与仪器的精度密切相关的。要提高仪器精度必须有足够的分辨力来保证;反过来仪器的分辨

智能仪器课程设计

测控系统课程设计指导 电子信息与自动化学院检测与控制实验中心万文略、彭小峰 电子信息与自动化学院测控技术与仪器系杨泽林、杨继森、庄秋慧 课程设计目的 测控系统课程设计是在学生学习完智能仪器理论和实验课后安排的综合实践教学环节,要求学生在2周的时间内运用所学知识,在教师的指导下按照仪器设计的一般方法设计制作一个功能较为完整的仪器。并写出设计研究报告。通过课程设计使学生在实践上获得智能仪器设计的经验,掌握仪器设计的步骤、过程和方法。为毕业设计及今后从事智能仪器设计打下良好的基础。 课程设计题目:基于PN结传感器的温度测量仪设计 智能仪器的组成一般包括:传感器及信号调理电路、CPU及外围电路、模拟量输入通道、模拟量输出通道、开关量输入输出通道、人机接口电路(键盘、显示)、数据记录、转储(保存、打印)等 主要研究内容: 根据本次课程设计的题目要求,本次课程设计研究的主要内容为传感器及信号调理电路、CPU及其外围电路,AD转换电路,键盘和显示电路。本文对其中关键部分做简单介绍,以使学生能更容易地进行课程设计。 1.半导体二极管的温度特性 选择1N4007整流二极管,其正向偏置工作时PN结上的结电压满足 (式1-1) α,γ是由PN结参数决定的常数 Ugo:硅半导体在OK温度时禁带宽度与电子电荷q的比值。 由式1-1可以看出,PN结具有负的温度系数特性。 据文献记载,当温度变化一度时,结电压变化2mv左右。由式1-1可知,温度变化曲线为指数型非线性变化。其正向偏置电流应保持恒定。 2.放大电路设计 (1)选择放大器 PN结的结电压变化是一个微弱信号,结电压在温度每变化1度时大约变化2mv左右,所以需要进行放大后才能被后续电路处理。选择合适的集成运放来设计放大电路,选择运放时应考虑运放的温度系数,共模抑制比,输入失调电压,带宽等。 可供选择的运算放大器有OP07、LM324等。

智能仪器设计课程设计--题目

《智能仪器设计基础课程设计》----40题目 教学说明: 如下设计题目应该在课程开始时布置,并在教学中安排时间,以产品设计案例教学方式讲授如何理解题目以及如何实现题目,并补充完成题目所需要的相关知识。 如下的智能仪表课程设计题目,都是小型智能仪表产品开发方面的题目。涉及智能仪表硬件与软件设计。智能仪器课程设计是智能仪器课程教学的重要环节,根据设计智能仪表产品的课程改革目的,特选择一些小型智能仪表产品作为课设题目,满足教学需求。课程题目小,学生容易学,上手快,可以在短时间走完智能仪表设计的全过程,学会产品设计步骤。 1.设计基本要求 (1)正确理解设计题目,经过查阅资料,给出正确设计方案,画出详细仪表原理框图(各个功能部分用方框表示,各块之间用实际信号线连接)。 在互连网上收集题目中所用到的器件资料,例如传感器(热偶分度表等)、信号调理电路、AD转换器、单片机、继电器、电源、显示器件等。 在互连网上收集相关单片机的显示、AD转换、显示、控制算法等程序。 在充分研究这些资料基础之上,给出设计方案(选择信号调理电路、单片机、显示、按键输入、继电器驱动、电源等,简要说明选择的理由) (2)用Protel99SE软件设计仪表详细原理图。 要求正确标记元件序号、元件数值、封装名。 (3)设计PCB图 在画PCB前应该购买元件,因为有了元件才知道封装尺寸,但也可以不购买元件,只到元件商店测量实际元件尺寸后,画封装图。 (4)熟悉单片机内部资源,学会ADC、SPI接口、定时器、中断、串口、I/O引脚等模块的编程。 (5)采用C语言开发所设计仪表的程序。 按照题目要求,确定仪表需要完成的任务(功能),然后分别编制各任务的程序。程序应该有说明,并有详细注释。 说明:若是不安装实验板或是最小系统板,就只能用Atmel公司的A VR Studio软件或是Keil软件(随意下载)仿真,则学习效果将大打折扣。 2.设计(考试)说明书 说明书内容: (1)封面内容: 《智能仪器设计基础》考试题 题目号: 题目: 班级:

矢量网络分析仪的使用——实验报告

矢量网络分析仪实验报告 一、实验容 单端口:测量Open,Short,Load校准件的三组参数,分别进行单端口的校准。 a.设置测量参数 1)预设:preset OK 2)选择测试参数S11:Meas->S11; 3)设置数据显示格式为对数幅度格式:Format->LogMag; 4)设置频率围:Start->1.5GHz,Stop->2.5GHz(面板键盘上“G”代表 GHz,“M”代表MHz,“k”代表kHz; 5)设置扫描点数:Sweep Setup->Points->101->x1(或”Enter”键或按 下大按钮); 6)设置信号源扫描功率:Sweep Setup->Power->Foc->-10->x1->Entry Off (隐藏设置窗)。 b.单端口校准与测量 1)设置校准件型号:Cal->Cal Kit->85032F(或自定义/user)(F指femal 母头校准件,M指male公头校准件); 2)Modify Cal Kit->Specify CLSs->Open->Set All->Open(m/f),返回到 Specify CLSs->Short->Set ALL->Short(m/f); 3)选择单端口校准并选择校准端口:Cal-Calibrate->1-Port Cal->Select Port->1(端口1 的校准,端口2也可如此操作); 4)把Open校准件连接到端口(或与校准端口相连的同轴电缆另一连 接端),点击Open,校准提示(嘀的响声)后完成Open校准件的 测量;得到的结果如Fig 1:单口Open校准件测量 5)把Short校准件连接到端口(或与校准端口相连的同轴电缆另一连 接端),点击Short,校准提示(嘀的响声)后完成Short校准件的 测量;得到的结果如Fig 2:单口Short校准件测量 6)把Load校准件连接到端口(或与校准端口相连的同轴电缆另一连

仪器仪表电路课设报告

目录 第一章绪论 (2) 1.1概论 (2) 1.2课设任务 (2) 第二章方案论证及选择 (3) 第三章单元电路设计 (6) 3.1放大电路设计 (6) 3.2相敏检波电路设计 (6) 3.3低通滤波器设计 (7) 3.4直流放大器设计 (8) 第四章电路仿真(部分) (9) 5.1开关式相敏检波电路仿真 (9) 5.2低通滤波器仿真 (9) 5.3总电路功能结果仿真 (10) 第五章元器件清单 (11) 第六章小结 (13) 参考文献

第一章绪论 1.1概论 测控技术自古以来就是人类生活和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最初的测控尝试都是来自于生产生活的需要,对时间的测控要求使人类有了日晷这一原始的时钟,对空间的测控要求使人类有了点线面的认识。现代社会对测控的要求当然不会停留在这些初级阶段,随着科技的发展,测控技术进入了全新的时代。 自从迅猛发展的计算机技术及微电子技术渗透到测控和仪器仪表技术领域,便使该领域的面貌不断更新。相继出现的智能仪器、总线仪器和虚拟仪器等微机化仪器,都无一例外地利用计算机的软件和硬件优势,从而既增加了测量功能,又提高了技术性能。由于信号被采集变换成数字形式后,更多的分析和处理工作都由计算机来完成,故很自然使人们不再去关注仪器与计算机之间的界限。近年来,新型微处理器的速度不断提高,采用流水线、RISC结构和cachE等先进技术,又极大提高了计算机的数值处理能力和速度。在数据采集方面,数据采集卡、仪器放大器、数字信号处理芯片等技术的不断升级和更新,也有效地加快了数据采集的速率和效率。与计算机技术紧密结合,已是当今仪器与测控技术发展的主潮流。对微机化仪器作一具体分析后,不难见,配以相应软件和硬件的计算机将能够完成许多仪器、仪表的功能,实质上相当于一台多功能的通用测量仪器。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是信息科学技术的源头,是光学、精密机械、电子、电力、自动控制、信号处理、计算机与信息技术多学科互相渗透而形成的一门高新技术密集型综合学科。它的涉及面广,小到生产过程自动控制,大到火箭卫星的发射及监控。由于对自动控制及精度的严格要求,测控技术与仪器成为不可或缺的专业。 1.2课设任务 测控系统由传感器、电路和执行机构组成。电路时测控系统中最为灵活的部分。可以通过改变电路,达到获得不同信号的目的。此次课设任务就是着重于此。具体任务为:某差动变压器传感器用于测量位移,当所测位移在0 —±20mm范围时(铁芯由中间平衡位置往上为正,往下为负),其输出的信号为正弦信号0—40mVP-P,要求将信号处理为与位移对应的0--±2V直流信号。

测控仪器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 测控仪器设计概论 1. 从计量测试角度可将仪器分为计量测试仪器、计算仪器、控制仪器及控制装置。 2. 计算仪器是以信息数据处理和运算为主的仪器。 3. 测控仪器是利用测量与控制的原理,采用机、电、光各种计量测试原理及控制系统与计 算机结合的一种范围广泛的测量仪器。 4. 仪器中与被测量相比较的标准量以及与其对应的装置一起,称为仪器的基准部件。 5. 测控仪器中的传感器是仪器的感受转换部件,它的作用是感受被测量,拾取原始信号并 将它转换为易于放大或处理的信号。 6. 测量范围:测量仪器误差允许范围内的被测量值。 7. 灵敏度:测量仪器响应(输出)的变化除以对应的激励(输入)的变化。 8. 测控的分辨力是指显示装置的能有效辨别的最小示值。 9. 测量仪器的准确度是指测量仪器输出接近真值的响应能力。 10. 测量仪器的示值误差是指测量仪器的示值与对应输入量的真值之差。示值误差越小,仪 器的准确度越高。 11. 测量仪器的重复性:在相同测量条件下,重复测量同一个被测量,仪器提供相近示值的 能力。重复性误差越小,则仪器的随机误差越小。 第二章 仪器精度理论 12. 估读误差:观测者估读指示器位于两相邻标尺标记间的相对位置而引起的误差,有时也 称为内插误差。 13. 读数误差:由于观测者对计量器具示值读数不准确所引起的误差,它包括视差和估读误 差。 14. 绝对误差:被测量测得值与其真值(或相对真值)之差。 15. 相对误差:绝对误差与被测量真值的比值。 16. 正确度:它是系统误差大小的反映,表征测量结果稳定地接近真值的程度。 17. 精密度:它是随机误差大小的反映,表征测量结果的一致性或误差的分散性。 18. 准确度:它是系统误差和随机误差两者的综合的反映。表征测量结果与真值之间的一致 程度。 19. 螺旋测微机构的误差分析。 如图所示,由于制造或装配的不完善,使得螺旋测微机构的 轴线与滑块运动方向成一夹角 θ,求由此引起的滑块位置误 差 L 。 机构传动方程为P L π ?2= ,式中,L 为螺旋移动距离;?为 螺旋转角;P 为螺距。 由于源误差为夹角误差θ,滑块的实际移动距离L '为: θπ?θcos 2cos P L L ==';故位置误差为: ()2242112cos 12cos 22θπ?θπ?θπ?θπ?π?P P P P P L L L =??? ? ??+-≈-=-='-=?

智能仪器课程设计任务书

南京工程学院 课程设计任务书 课程名称《传感器与检测技术》及 《智能仪器》综合课程设计院(系、部、中心)自动化学院 专业测控技术与仪器 班级测控102 起止日期2013.7.1-2013.7.12 指导教师乐建华刘大伟

一、课程设计应达到的目的 课程设计的目的是使学生能够将《传感器与检测技术》与《智能仪器》等课程的内容有机的联系起来,形成系统的概念,培养学生综合应用知识的能力,掌握智能仪器设计的基本思想和方法、以及软硬件调试方法。 二、课程设计题目及要求(七选一) 1.智能测温仪:测量范围:-50℃~150℃;精度:1%; 采用MCS51系列单片机完成4路温度测量,并将测量值显示于数码管上;系统应具有自动校零功能。 2.智能汽车超载报警器:采用MCS51系列单片机构建系统,测量汽车重量,如果汽车超载,报警器发出声或光报警信号,且超载阈值可设置成5吨和10吨和20吨三挡。 3.智能障碍探测仪:采用MCS51系列单片机构建系统。探测距离为3米,若3米以内有障碍物,系统发出声或光报警信号。 4.智能微位移测量仪:测量范围:±5mm;精度:0.5%; 采用MCS51系列单片机完成一路位移测量,并将测量值显示于数码管上;系统应具有部分电路自诊断功能。 5.智能测速仪:测量范围:5~5000rpm; 采用MCS51系列单片机完成测量,并将测量值显示于数码管上。分别采用测频法和测周法进行设计,并比较不同速度段的测量精度。

6.智能路灯亮灭控制系统:采用MCS51系列单片机完成测控任务。当日照亮度超过阈值,控制灯灭;反之,则控制灯亮;阈值可调;并对城市路灯具有一定的节能管理功能。 7.智能煤气报警器:采用MCS51系列单片机完成测控任务。测量煤气浓度,当煤气浓度超限时,系统发出报警信号,同时打开排气扇排气;浓度上限值可调。 三、课程设计任务及工作量的要求〔包括课程设计计算说明书、图纸、实物样品等要求〕 整个课程设计任务分两个阶段完成: 第一阶段为硬件(理论)设计阶段,完成以下设计任务:1.系统整体方案设计,包括课题分析、传感器选择、单片机选择等。 2.系统硬件设计,包括: 1)智能仪表的前向通道设计 (1)测量电路设计; (2)信号处理; 2)微机系统设计 接口电路设计。 第二阶段为软件设计阶段,完成以下设计任务:(无精度要求)1.智能仪表的软件模块设计; (1)管理软件:编写程序框图;

精密仪器设计基础

测控仪器则是利用测量和控制的理论,采用机、电、光各种计量测试原理及控制系统与计算机相结合的一种范围广泛的测量仪器。 测控仪器的分类:1. 几何量计量仪器2. 热工量计量仪器3. 机械量计量仪器4. 时间频率计量仪器5. 电磁量计量仪器6. 无线电参数测量仪器7. 光学与声学量测量仪器8. 电离辐射计量仪器 按功能将仪器分成以下几个组成部分: 1 基准部件 2 传感器与感受转换部件 3 放大部件 4 瞄准部件 5 信息处理与运算装置 6 显示部件 7 驱动控制器部件 8 机械结构部件发展趋势:高精度与高可靠性、高效率、智能化、多样化与多维化。 现代设计方法的特点:(1)程式性(2)创造性(3)系统性(4)优化性(5)计算机辅助设计 设计要求:(1)精度要求(2)检测效率要求(3)可靠性要求(4)经济性要求(5)使用条件要求(6)造型要求 设计程序:(1)确定设计任务(2)设计任务分析,制定设计任务书(3)调查研究,详细占有资料(4)总体方案设计(5)技术设计(6)制造样机(7)产品鉴定或验收(8)设计定型后进行小批量生产 误差的分类: 按误差的数学性质分 1)随机误差是由大量的独立微小因素的综合影响所造成的,其数值的大小和方向没有一定的规律,但就其总体而言,服从统计规律,大多数随机误差服从正态分布。 2)系统误差由一些稳定的误差因素的影响所造成,其数值的大小的方向在测量过程中恒定不变或按一定的规律变化。 3)粗大误差粗大误差指超出规定条件所产生的误差,一般是由于疏忽或错误所引起,在测量值中一旦出现这种误差,应予以剔除。按被测参数的时间特性分 1)静态参数误差不随时间而变化或随时间而缓慢变化的被测参数称为静态参数,测定静态参数所产生的误差 2)动态参数误差随时间而变化或时间的函数的被测参数称为动态参数,测定动态参数所产生的误差 按误差间的关系分 1)独立误差彼此相互独立,互不相关,互不影响的误差 2)非独立误差(或相关误差)一种误差的出现与其他的误差相关联,这种彼此相关的误差 绝对误差:被测量测得值x 与其真值(或相对真值) xo 之差△=x-xo 特点:有量纲、能反映出误差的大小和方向。 相对误差:绝对误差与被测量真值的比值δ=△/xo 特点:无量纲 测量误差:对某物理量进行测量,所测得的数值xi与其真值xo之间的差△i=xi-xo i=1,2,3,…n 正确度系统误差大小的反应,表征测量结果稳定地接近真值的程度 精密度随机误差大小的反应,表征测量结果的一致性或误差的分散性 准确度系统误差和随机误差两者的综合反应,表征测量结果与真值之间的一致程度 原理误差仪器设计中采用了近似的理论、近似的数学模型、近似的机构和近似的测量控制电路所引起的误差。它只与仪器的设计有关,而与制造和使用无关。 减小或消除原理误差影响的方法: 1)采用更为精确的、符合实际的理论和公式进行设计和参数计算。 2)研究原理误差的规律,采取技术措施避免原理误差。 3)采用误差补偿措施。 制造误差产生于制造、支配以及调整中的不完善所引起的误差。主要由仪器的零件、元件、部件和其他各个环节在尺寸、形状、相互位置以及其他参量等方面的制造及装调的不完善所引起的误差。 减小或制造原理误差影响的方法: 制造过程中1)提高加工精度2)装配精度 设计过程中1)合理地分配误差和确定制造公差2)正确应用仪器设计原理和设计原则3)合理地确定仪器的结构参数4)合理的结构工艺性5)设置适当的调整好补偿环节 运行误差仪器在使用过程中所产生的误差。如力变形误差、磨损和间隙造成的误差,温度变形引起的误差,材料的内摩擦所引起的弹性滞后和弹性后效,以及振动和干扰等。 (一)力变形为了减小力变形,在设计过程中要着重提高仪器结构件的刚度,合理选择支点的位置和材料,适当采用卸荷装置,使重力引起的变形达到最小 (二)测量力变形在设计中应尽量减小测量力同时确保测量力在测量过程中的恒定 (三)应力变形结构件在加工和装配过程中形成的内应力的释放所引发的变形同样影响仪器精度 (四)磨损磨损使零件产生尺寸、形状、位置误差,配合间隙增加,降低仪器的工作精度的稳定性 仪器误差分析步骤: 1)寻找仪器误差源,找出影响仪器精度的各项误差 2)计算分析各个源误差对仪器精度的影响 3)精度综合 误差独立作用原理:一个源误差仅使仪器产生一个局部误差,局部误差是源误差的线性函数,与其他源误差无关;仪器总误差是局部误差的综合 基座与立柱结构特点:结构尺寸较大,结构比较复杂,要承受外载荷及其变化,受热变形影响较大。 设计要求:1)要具有足够的刚度,力变形要小2)稳定性好,内应力变形小3)热变形要小4)良好的抗振性 刚度设计:1)有限元分析法:此分析法是一种将数学、力学与计算机技术相结合的对支承件刚度和动特性进行分析的一种方法; 2)仿真分析法:对结构形状复杂的支承件,可采用模型仿真,虽然花费些物力和时间,但得出的结果与实际比较接近。 结构设计:1)正确选择截面形状与外形结构2)合理地选择和布置加强肋,以增加刚度3)正确的结构布局,减小力变形4)良好的结构工艺性,减小应力变形5)合理地选择材料6) 基座与支承件的壁厚、肋板、肋条厚度 导轨的功用: 导轨是稳定和灵活传递直线运动的部件,起着确保运动精度及部件间相互位 置精度的作用。其由运动导轨(动导轨)和支承导轨(静导轨)组成。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