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河东文化

河东文化

河东文化
河东文化

美丽的河东文化

舜耕历山,禹凿龙门,嫘祖养蚕,后稷稼穑,中华文化从这里一路摇曳而来。穿过汉风唐雨,经历宋韵之声,这里是五千年文明的主题公园;永乐宫中笑谈古今往事,鹳雀楼上眺望三晋风流,关公的诚信就是这座城市源远流长的人文精神。华夏之根、诚信之邦———运城!”

运城地区位于晋南盆地,地处秦、晋、豫三省交汇处的黄河金三角流域,因位于黄河以东,故史称“河东”。运城古名潞村,位于山西南部,濒临河东盐池,是一个古老的天然结盐之地.元初,潞村尚是“弹丸一乡镇,延佑年间被兴建,成为圣惠镇,至正年间,再次兴建,成为凤凰城.后因是盐运司所在地,而名运城。在这块土地上曾经哺育过使秦过强大的商映,三国时期智勇双全,德才兼备,被人们说成忠义的化身的关羽;从小就超凡脱俗的司马光;被列为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柳宗元;被列为初唐四杰的王勃;被称为文中子的王通,还有元朝时期在曲艺节影响很大的关汉卿等不胜枚举的历代豪杰名流和骚人墨客;曾经培育了姬鹏飞、程子华、傅作义、董其武、李雪峰、裴丽生、柴泽民等数以千计的革命先辈与仁人志士。

运城地区历史悠久,山川壮丽,文物古迹星罗棋布,风光名胜遍布各地,旅游资源十分丰富。境内有历山、孤峰山、

吕梁山、五老山、王官峪瀑布、闫家池峪谷瀑布和温泉等自然景观;有著名渡口大禹渡、津渡和风陵渡;有闻名华夏的古文化遗址和古建筑如:南海峪岩洞遗址、西候渡遗址、禹王城遗址、司马光祖墓、晋文墓、晋南云墓、关帝庙、永乐宫、普救寺、飞云楼等。这些自然景观和古文化具有极高的观赏、游览价值和艺术欣赏价值

运城是中国古文化的摇篮,文化艺术光辉灿烂,源远流长。有多次出访国外引起轰动的绛州鼓乐:有上下飞舞,左旋右转的民间花鼓;有参加亚运会开幕式名扬海外的绛县飞龙;有爬高滚球的文武狮子舞;有奇罕惊险的高跷;有造型优美、巧夺天工的抬阁、背阁;有飞光流莹、壮观迷人的河津转灯;有多次赴京演出的山西“四大梆子”之一蒲州梆子和深受观众喜爱的眉户;有做工精巧、食色鲜艳的面塑“河东花馍”;有独具魅力、生动逼真的民间剪纸、刺绣;有在天寒地冻之时赤脚露背的永济长旺“背冰”等.

大家都知道今年我们运城被评为中国十佳城市之一.称运城是华夏之根,诚信之邦,大运之城.华夏之根是说我们运城是中华民族重要的发祥地.在垣曲县发现的中华世纪曙猿化石和在西侯度出土的烧骨是世界上目前发现最早的人类起源和用火的证实.史学家早已认定,蚕桑、农耕、盐业以及琴诗书画、衣食住行也大都起源于运城。尧、舜、禹等先祖们活动的核心区域也在运城。这些足以证明我运城地区是

华夏之根“诚信之邦”,是说运城是“诚信之神”关公的老家故土。关公的“忠义仁勇”和“诚信”精神已经影响了中国千百年,而且已成为世界崇尚的道德信仰.“大运之城”,是说运城自古就是盐运之城和生财致富之城.

灿烂的古代文明与活力迸发的现代文明衔连对接而绽放出时代的绚丽光芒,这就是运城。运城的魅力深藏在几千年的历史中,闪烁在众多的古代遗存中,也透射在现代文明的建设发展中。她虽没有江南的小桥流水,却遍布着中华祖先的活动踪迹;她虽没有沿海的富丽妩媚,却彰显着关公故里的诚信风采;她虽没有大东北的铁马油龙,却能给投资经商者带来成就事业的喜运和良机

华夏根祖文化在河东运城

运城,古称河东。这里,文化遗址荟萃,碑碣墓葬密集,文物景点星罗棋布,名胜古迹不可胜数,堪称名副其实的华夏之祖,炎黄之根,中国之本。这里,蕴含着中华民族最深的根,最古的源,是联系全球华人的历史纽带,是华夏文化基因的重要谱系依据。

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对这块“中华民族的滥觞之地”有

了越来越深刻、越来越一致的认识,那就是:二十年成就看深圳,一百年变迁看上海,一千年沧桑(元、明、清)看北京,三千年历史(秦、汉、唐)看西安,五千年文明(尧、舜、禹)看运城。只有到了运城,才能最直观地感知人类的始祖和起源。

那么,在这片古老而神秘的土地上,到底有哪些东西确属民族之祖、华夏之宗呢?最近,我们对源于运城的华夏根祖文化进行了初步整理和加工,形成这套资料,以期更多的人能走进运城,从中了解到运城是中华民族的根、祖、源、宗,并通过运城了解我们中华民族的远古文明。

1 华夏十大根祖文化·曙猿篇

人们都知道,人是由猿进化而来的。但是,人和猿共同的始祖又源自何处呢?关于这个问题,世界考古学界有人说欧洲,有人说非洲,可谓众说纷纭,莫衷一是。然而,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在运城市垣曲县发现的“曙猿化石”却证明,运城,才是人类真正的故乡。

曙猿是目前发现的最古老的类人猿。曙猿化石发现以前,由于人类化石不断出土,人类摇篮说曾摇摆于各大洲。

1856年和1907年,分别在德国发现的尼安德物人和海德堡人,使人类摇篮欧洲说风行于世。上世纪六十年代,考古人员在非洲发现了以埃及法尤姆人为代表的大量的早期高等灵长类动物化石后,非洲说又占了上风。1994年至1997年,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的科研人员,在运城市垣曲县发现了众多具有高等灵长类动物特征的牙齿、颌骨等古生物化石。中国科学家与美国科学家联手对这些化石进行精心考证和研究后,把这些化石命名为“世纪曙猿”化石,并证实这些化石生成于4000万年前。当时这里气候温润,湖泊交错,山青水秀,树高林密,很适宜古生物生存和繁衍。随后,两国科学家又联合在2000年3月16日出版的英国权威科学期刊——《自然》杂志上发表研究论文,认为“世纪曙猿”是迄今为止地球上发现最早的、包括人类在内的高等灵长类动物的祖先,约生活在距今4500万年至4000万年之间的中始新世。这样,中国就很可能是包括人类在内的高等灵长类动物的发祥地,垣曲则成为最早的人类发源地。对此,中国科学院院士、著名考古学家贾兰坡先生曾高度评价说:高等灵长类动物祖先的发现,“是中国20世纪考古生物学上又一极为重要的发现”,其意义“可与周口店北京猿人的发现相媲美”。它不仅表明曙猿是一个十分原始的灵长类家系的成员,而且有助于解决一个长期争论的问题,即在灵长类动物家族中,类人猿动物的世系源自何处。2000年4月11日,

《人民日报》以《人类远祖起源于中国》为题,对“世纪曙猿”及其研究成果作了报道,指出:“专家认为,山西垣曲…世纪曙猿?的发现,推翻了…人类起源于非洲?的论断,同时也把类人猿出现的时间向前推进了1000万年。”

“世纪曙猿”使它的发现地——运城垣曲这块古老的文化地域披上了神秘的色彩,引起了中国乃至全世界的关注。目前,垣曲县投资1.2亿元精心打造世界级品牌的“人类远祖园”工程已经破土动工。它将依傍黄河小浪底库区、历山国家级森林公园等自然景观,形成一个既有崇山峻岭、峭岩绝壁,又有湖光山色、溶洞、森林与瀑布,集对外文化交流、旅游观光、休闲娱乐为一体的综合园区,让远道而来的人们充分领略黄河文化的久远深厚。园区竣工投入使用后,垣曲县还要申报世界文化遗产,使其成为全世界人民的共同财富。

2 华夏十大根祖文化·用火篇

火的使用,堪称一项划时代的创举,大大加快了人类进化的步伐。人类用火,始于运城市芮城县183万年前的西侯度人。

原始社会时期,黄河大拐弯处的古河东地区(今运城市

及临汾市部分县市),气候温润,水草丰美,树高林密,动物成群。那时,我们的祖先还不知道用火,在这里过着茹毛饮血的生活。一天,一场偶然的雷火,引燃了大片森林,成群的动物四散奔逃,有的丧生火海,有的逃往远方。大火过后,幸存下来的先民们一时失去了食物来源,生存受到了严重威胁。无奈之下,他们只好在灰烬中寻找被火烧过的动物肉和植物果实借以裹腹。然而他们却惊喜地发现,被烧烤过的食物与以往所吃的食物截然不同,不仅味道鲜美,而且容易咀嚼。于是,他们开始留意保存火种。后来,先民们又从长期的实践中观察到,火虽然可怕,但可以烧熟食物,还能照明、驱寒,就有意识地采集火种,并尝试使用火、吃熟食。这对人类体质和大脑的发育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我们的祖先正是从大自然的恩赐中才发现了火,认识了火,学到了用火和吃熟食的本领。他们从最初小心翼翼地保存自然火种,到若干万年后发明钻木取火、撞击燧石取火,开创了中华民族取火用火的先河。1961年至1962年,考古学者在我市芮城县西侯度文化遗址考察时,在约50余米厚的更新世早期砂砾层中,发掘出了中国长鼻三趾马、山西披毛犀、晋南麋鹿、纳马象等20余种已绝种的古生物化石,其中呈灰、黑、灰绿色的哺乳动物筋骨、鹿角和马牙,与北京人遗址中发掘的被烧过的动物骨头和牙齿没什么两样。经过化验证明,这些动物遗骨的确是被火烧过的,这就是闻名

遐迩的“烧骨”。后经古地磁法测定,西侯度文化遗址距今至少在183万年以上。因而学术界认为,西侯度人点燃了人类第一把文明圣火,开创了人类的用火史,当为“人类烹调之祖”。这一发现,把人类用火的时间向前推进了100多万年,堪称西侯度人对人类的巨大贡献。

火,给人类带来了熟食、光明和温暖;用火,大大加快了原始人类进化的步伐;人工取火,则标志着人类第一次掌握了改变物质世界的强大力量,使人类文明产生了重大飞跃。正是由于发现和使用了火,我们的原始先民们才逐步具备了全天候的活动能力和顽强的生存能力。难怪《世界史》中评价说:“火是一切发现中最伟大的发现,它使人类能够生存于不同的气候中,造出众多的食物并迫使自然力为人们工作”。这一评价可谓恰如其分。

火是一柄双刃剑,既给人类带来了福祉,却也常常引发灾难。用火之利,防火之害,遂成为人类一种永恒的追求。远古时期的人们对火的敬畏逐渐衍生为对火神的崇拜。远在氏族社会时期,就出现了专门祭祀火神的场所。当人类进入家庭生活阶段后,炉灶之火便被演化成火神的象征。时至今日,在运城及其他一些地方,人们还保留着每年腊月二十三日晚上祭祀灶神的习俗。

炎黄子孙们将中华圣火从远古演绎到现在,从地面演绎到天空,演绎得淋漓尽致。可以说,人类文明的演进史就是

一部照耀全球的火文化的发展史。

3 华夏十大根祖文化·后土篇

在运城市万荣县境内黄(河)汾(河)交汇处,有一座祠庙,是专为祭祀后土圣母而建的,它就是被誉为“海内祠庙之祖”的后土祠。这里,蕴涵着中华民族最深的根,最古的源,是联系全球华人的历史纽带,是华夏文化基因的重要谱系依据。

在中国远古时期的母系氏族社会,氏族(部落)的首领称为“后”。“后”是部落内一切重大事情的决策者、指挥者、领导者。而土者,地也。“地即母”(《后汉书·傀嚣传》),二者都是繁衍人类的。“后土”,就是母系氏族社会最高的女性君王。近年来,有越来越多的学者研究认为,后土其实就是“女娲”。女娲,是中国远古时期母系氏族社会一位很有名望的氏族部落首领。她置婚姻、育儿女(《风俗通义》),做笙簧、创舞乐(《世本·作篇》),使中华民族早在1万年前左右,就初现文明曙光。可以说,她是大地的最高君主,是华夏民族的原始先祖。人们出于敬仰,就像对赖以生存的大地一样对她顶礼膜拜,尊其为“后土娘娘”、“女娲娘娘”。

距今五千年前后,黄帝经涿鹿之战打败蚩尤部落,完成中华民族历史上大规模部落统一战争的壮举而一统华夏后,

怀着对祖先崇拜的强烈愿望,在母系社会至高无上的女性君王后土生息繁衍过的地方——汾阴庙前村的一块高地上“扫地为坛”(《历朝立庙致祠实迹》碑),开创了中华民族历史上高规格、大规模、长时间祭祀后土的先河。此后,历朝历代皇家祭祀后土始祖的大典都在这里举行。汉朝时,朝廷把祭祀后土定为国家礼制,明确规定:“汾阴后土三年亲郊祠,泰山五年一修封”。唐朝时,祭祀规模进一步扩大,宋代时发展到了顶峰。仅这三个朝代,就有八位皇帝先后二十多次亲临万荣祭祀后土。汉武帝刘彻、唐玄宗李隆基、宋真宗赵恒等都在此留下了亲笔真迹,其中汉武帝的《秋风辞》被誉为千古绝赋,宋真宗御制的《汾阴二圣配飨(xiang,三声)铭》碑被称为全国名碑之一。直到明、清两代,皇家的祭祀活动才改在北京“天地坛”举行,后专门建了地坛,天地坛改称天坛。历史上如此众多的皇帝对后土始祖一而再、再而三地亲自祭拜,主要目的和意义有三,即感激她繁衍人类、创造人类、造福人类的厚德;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国家繁荣;希望繁衍后代,人丁兴旺,社稷稳固。

相传后土的生日是农历三月十八日,所以几千年来,每逢此日,人们都要举行规模盛大的祭祀活动。近年来,随着海内外华人寻根祭祖热情的高涨,越来越多的港澳台同胞、海外侨胞自发组成“祭祖团”,专程到后土祠举行祭拜活动。当地每年春季祭祀大典的规模也一年比一年大,参加人数最

多时达3万人。2003年,全球华人公祭后土圣母大典,更是将祭祀活动推向了高潮。礼乐声中,来自世界各地的炎黄子孙,敬奉着中华民族共同的始祖;圣母像前,那袅袅青烟,正是中华儿女对圣母的绵长思念。

后土文化不仅是民族文化的肇始和根源,也是民族文化的轴承和核心,她正以其特有的凝聚力、感召力,激励着全球华人为实现祖国一统、民族复兴而不懈奋斗。

4 华夏十大根祖文化·军事篇

我国历史上第一场大规模的战争,叫做涿鹿之战,它就发生在素有中华民族发祥地之称的黄河中游的运城一带,在这场战争中与黄帝交战的蚩尤是我国最早的兵器发明人。据《孔子三朝记》、《太平寰宇记·卷四十六》、《魏土地记》、《解县志》和唐朝著名诗人王翰的咏解州《盐池晓望》等史料典籍相互印证,今解州就是古时之“涿鹿”。

在距今五千年前后的氏族社会时期,地球整个北半球频频发生特大的地震和水旱灾害。面对空前的灾难,各地的氏族部落为争夺自然资源和适于放牧、浅耕的地带,扩大自己的生存空间,纷纷离开故土向中原这块肥沃的黄土地汇聚。黄帝部落在东征、南下的过程中,兼并了包括炎帝部落在内

的许多部落,最后同蚩尤部落为争夺水草丰美的“冀州”(今包括运城市在内的广大地区),特别是为争夺中华大地上开发最早的运城盐湖,展开了一场前所未有的激战。

战斗一开始,使用金属武器的蚩尤部落很快占得先机。黄帝遂派大将应龙出战。应龙飞上天空,喷出大水,将蚩尤的军队冲得七零八落。蚩尤忙令风伯和雨师上阵。风伯刮起漫天狂风,雨师则把应龙喷出的水全部收走,然后两人又施展法术,用狂风暴雨袭击黄帝军队,使应龙败下阵来。不久,经过休整的黄帝军队士气高昂,再次与蚩尤军队交战。这次,黄帝身先士卒,带兵杀入蚩尤阵中。不料,善“制五兵之器、变化云雾”(《汉学堂丛书》)的蚩尤却施放出弥天大雾,把黄帝和他的军队团团罩住,使其辨不清方向,然后利用兵器上的优势发起猛烈的进攻。黄帝借助风后发明的指南车才拼死突出重围。

突围成功的黄帝痛定思痛,做了一系列前所未有的精心准备。首先,他亲自到太山找玄女请教战法秘诀,并结合自己的作战经验,创作了兵法《黄帝阴符经》,指挥军队演练出一千八百阵。其次,黄帝打听到东海流波山上有一种怪兽夔(kui,二声),吼声像天空的炸雷一样响亮,就派人把夔杀死,用夔皮做成战鼓,用雷池雷兽的骨头做鼓槌,敲起来“声震五百里”,以鼓舞士气,激励斗志。他还特意召来自己的女儿——专会收风息雨的旱魃(ba,二声)助战,然后同蚩尤展

开了最后决战。

决战开始后,只见应龙喷出的滔天洪水被风伯和雨师收走;而风伯、雨师的狂风暴雨和蚩尤施放的弥天大雾又被旱魃一一化解。黄帝部落把蚩尤部落紧紧围在战阵中,然后敲击战鼓,在蚩尤及其部下魂丧魄散时乘势追击,一举取得战斗胜利,最后“轩辕氏诛蚩尤于涿鹿之野,血入池化为卤,……今池南有蚩尤城,相传是其葬处”(《梦溪笔谈》卷三)。

蚩尤战败后,其部族一部分迁徙到了我国西南方今云南、贵州一带,一部分飘洋过海,移居朝鲜半岛、东南亚及美洲等地,还有一部分则留在当地被黄帝部落同化。近年来,苗族、黎族的代表和韩国文化使团多次来运城,参拜被其称为祖先的蚩尤。而运城市盐湖区东郭镇的蚩尤村,就是因为蚩尤部落生活于此、蚩尤兵败后葬于此而得名的。

涿鹿之战中,双方的许多创造,如蚩尤使用金属武器,黄帝制造战鼓激励士气等,都对后来的战争产生了重要影响。特别是黄帝创作的《黄帝阴符经》,在战争中发挥了奇特的作用,成为我国最早的兵法典籍。涿鹿之战后,人们不断深化对天时、地利及新武器的研究与应用,并将其作为战役取胜的关键因素。

涿鹿之战,促进了中华民族的第一次融合。黄帝在这次大战中战胜了蚩尤,成为五帝之首,从而奠定了中华民族国家五千年的根基。

5 华夏十大根祖文化·食盐篇

我国的用盐史始于运城,运城盐湖是我们祖先开发最早的盐湖。据《河东盐法备览》记载,五千多年前,我们的祖先就在运城盐湖发现并食用盐。这是“中华民族利用山泽之利的一个伟大创举”。以此为分界线,我国上古时期的人们结束了茹毛饮血的生活,进化到了一个新的阶段。

运城盐湖东西长,南北窄,四周高,中间低,形似“古元宝”状。它南倚中条,北靠峨嵋,东临夏县,西接解州,总面积132平方公里。盐湖湖面烟波浩淼,硝田纵横如织,被文坛泰斗田汉先生赞为“千古中条一池雪”。它与美国犹他州澳格丁盐湖、俄罗斯西伯利亚库楚克盐湖并称为世界三大硫酸钠型内陆盐湖。

盐池南边的中条山上有个盐风洞,“仲夏有候风出,声隆隆然,俗称盐南风,盐花得此,一夕成盐”。盐南风又名“南风”,是“河东盐”的“助产士”。千百年来,这里的劳动人民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总结出的“五步法”产盐工艺,是中国也是全世界最早的产盐工艺,被英国科学家李约瑟称为“中国古代科技史上的活化石”。后来,人们又创造了“垦畦(qi,二声)浇晒法”,大大提高了盐的产量和稳定性。由于运城盐池所产“河东盐”产量高、质量好,行销于大江南北甚至国外许多地

方,被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柳宗元誉为“晋之大宝也”。盐是一种特殊的商品,历朝历代都把它作为国家的重要财源和经济支柱。唐朝时,运城盐池盐利收入占到国库收入的八分之一;宋代时,更是占到国库收入的六分之一。基于盐的重要性,在封建社会管理盐务的,也大多是一些朝廷重臣。北宋时,廉吏包拯曾以三司户部副使的身份兼任“巡盐御使”,主持河东盐政长达五年;清朝时,川陕总督年羹尧也曾兼任“巡盐御使”三年时间。

几千年来,运城不仅深深地打下了盐的烙印,还积淀了深厚的盐文化底蕴。运城在春秋时称“盐邑”;战国时叫“盐氏”;汉代改称“司盐城”、“盐监城”;宋元时,又被名为“凤凰城”、“运司城”、“运城”,世人称其为“盐务专城”。因盐运而设城,全国仅此一处。如今,流传下来的独领风骚的铲盐工艺和技术,盐政和盐运的变迁,盐湖完备的防护设施、具有防洪和防盗功能的古禁墙遗址、七十二条“护长堤”,独具风格的唐代建筑“盐池神庙”,以及哑姑救盐的优美传说和哑姑泉遗址等等,都彰显了运城盐文化的博大精深。特别是一代圣君虞舜,在盐湖之畔的卧云岗,手抚五弦琴,唱吟的中国历史上最原始、最古老的歌谣《南风歌》:“南风之薰兮,可以解吾民之愠兮;南风之时兮,可以阜吾民之财兮”,更成为千古绝唱。

近年来,山西南风化工集团以盐湖为依托,进一步丰富

和拓展盐文化的内涵,开发出了具有“中国死海”美誉的漂浮浴场,尤其是黑泥洗浴,集医疗保健、护肤美容于一体,倍受游人青睐。古老的盐湖,正日益焕发出新的活力。

6 华夏十大根祖文化·蚕桑篇

中国是丝绸业的故乡,自古就以“丝国”著称于世。运城,则是中国丝绸业的发源地。

相传,五千年前,西陵(今运城市夏县西阴村)有一位美丽的姑娘,她的名字叫嫘(lei,二声)祖。嫘祖心灵手巧,聪明能干。她经常到野外采食野果,发现广袤的原野上长着许多桑树,树上有一种能够吐丝作茧的昆虫(即野生的桑蚕),吐出的丝细而结实,就把它捉来试养。桑蚕取食桑叶后吐丝结茧,然后钻出茧壳羽化为蛾。嫘祖发现这种茧壳被浸湿后,套在棍子上,用“手撕”捻线,可以拉出长长的银线,就把这种线叫做“丝”。后来她又受蜘蛛结网的启发,把丝织成布,人们称它为“绸”。绸代替了树叶和兽皮,人们从此就有衣服穿了。所以《通鉴外纪》赞扬嫘祖“治丝茧以供衣服。”嫘祖试养的家蚕孳生繁衍的消息,随着先民们在河东一带开始定居生活,很快就传开了。人们为了获得蚕茧,纷纷向嫘祖学习养蚕技术,并创造性地把蚕移到室内进行喂养。嫘祖养蚕缫丝,“教民育蚕”,为人类作出了重大贡献,人们出于感激,

就尊其为“先蚕娘娘”。后来,年轻英武的黄帝听说了嫘祖的事迹后,心生爱慕之情,便娶嫘祖做了他的妻子。对此,《史记·五帝本纪》曾有记载:“黄帝娶于西陵之女,是为嫘祖。嫘祖为黄帝正妃”。夏县西阴村,曾建有“先蚕娘娘庙”,庙内有先蚕娘娘像,可惜后来毁于战乱。夏县及周边许多地方,人们不仅对嫘祖养蚕缫丝的故事妇孺皆知,耳熟能详,而且一直保留着养蚕缫丝的习惯。

1926年,我国考古学者在夏县西阴村仰韶文化遗址中,发掘出半个人工割裂的蚕茧标本。这枚标本,在解放前夕被国民党政府运至台湾,现藏于台湾故宫博物院。1986年,日本学者布目顺郎根据台湾故宫博物院提供的半个茧壳照片,用丝线仿制复原,得知茧长1.52厘米,茧宽0.71厘米,茧壳存留部分占全茧的83%。茧壳的切面平直且发光,证明西阴发掘的半个茧壳是被人工割过的。这次考证还证实,结出这枚蚕茧的是家蚕而不是野蚕。这半个蚕茧及考证结果,是生活在河东一带的先民们人工饲养家蚕的物证。

蚕丝是蚕“生命的绝唱”,有“绿色黄金”和“钻石纤维”之美誉。在古代,统治者对蚕丝业与农耕业同样重视,常有“农桑并举”的记载。“一妇不蚕,或受之寒”的成语,反映了古代劳动人民对养蚕业的高度认识;“春蚕到死丝方尽”的诗句常被用来赞扬那些具有奉献精神的人;如今,藏、蒙等少数民族在迎送、馈赠、敬神及日常交往中还使用丝质物品(即哈达)

以表达敬意和祝贺。

蚕丝业的发展,还促进了我国古代对外通商和文化交流。自汉朝开始,伴随着丝绸之路上悠扬的驼铃声,以“丝”为主的中国服饰及服饰文化被传到了遥远的西方。世界由一根莹亮的蚕丝、一匹柔美的绸缎知道了古老而神秘的中国。一根蚕丝,连通了东方和西方两个世界。至今,我国南方苏、杭等地出口东南亚国家的丝绸,还要标注“西阴”牌商标。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多种化学纤维尽管层出不穷,但它们在古老的蚕丝面前仍相形见绌。

7 华夏十大根祖文化·都市篇

中国的都市文化发端于哪里?就发端于积淀着历史的深沉,溢透着文化的旷达,演绎着文明的璀璨,素有中华民族发祥地之称的运城。

原始社会时期,从华夏民族的始祖炎帝黄帝到尧、舜、禹,都相继活动在河东大地上,共同为中华民族文明的形成、发展和繁荣作出了重大贡献。到尧、舜、禹时期,黄河中下游地区的社会已经进入到较快的发展阶段,社会生产力水平比以前有了较大的提高,社会文明也有了相当的进步,初步形成了一套比较完整的管理体系,表现出我国早期国家机构的雏形。尧时创建的具有高度礼仪的“唐国”,则在中华民族

历史上第一次深深地打下了国家的烙印。因此,《通志》上说:“伏羲但称氏,神农始称帝,尧舜始称国”。

作为国家的重要标志——古城建筑,这时候已经出现了。尧出生于运城市绛县尧寓村,明·嘉靖年《绛县志·序》称:“绛为尧之故墟,历年既远,沿革不同”;清乾隆岁贡白云在《绛山赋》中也讲道:“维绛唐尧之墟,冀州之域,而实之旧地也”,故绛被称为“尧王故里”。尧自幼天资聪颖,“年十二即辅佐兄挚管理天下大事”,他做了首领后,“初都蒲坂(今运城永济市),后迁都平阳(今山西省临汾市)”(《蒲州府志》),至今永济市尚有尧王台遗址和“尧王庙”。

舜建都于蒲坂(今永济市蒲州镇一带)。据《括地志》记载:“河东县南二里故蒲坂城,舜所都也。城中有舜庙,城外有舜井及二妃坛”。永济市张营乡有个“舜帝村”,村中现在还立有一块“舜帝故里”的大石碑。相传,有一天,舜帝从这里出发巡视盐池,在卧云岗上看到池中人来人往的繁忙景象,兴之所至,操起古琴,随口咏出《南风歌》,流传至今。

禹建都于安邑(今运城市夏县禹王城村)。《帝王世纪》中明确地说:“舜都蒲坂,禹都安邑……,今邑有禹王城基址,即旧都也……”;《水经·涑水》也记载:“安邑,禹都也,禹娶涂山女,思恋本国,筑台以望之,今城南门,台基犹存”。禹治平天下洪水后,制定了古神州的行政区域。他把国家分为九个州,这也是“中国”被称为“九州”的缘由。禹王城城址

分大、中、小三城,总面积达13平方公里,规模宏大,结构复杂。同时,它又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王朝——夏朝建都的地方,世界历史学界承认中国第一个国家出现是从夏朝开始,夏朝初都夏县。因此,禹王城被誉为“华夏第一城”。禹为夏王朝的建立奠定了基础,所以,他被后人称为“夏禹”。

尧、舜、禹之所以都在运城建都,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这里有一个天然生成的盐池。三个“帝王之都”,禹都安邑距盐池仅20公里;尧、舜定都的蒲坂也不过60公里。“三圣王”将“帝都”选择在盐池附近,充分利用盐池丰富的食盐资源这一天然宝物,他们的部族才得以生存、繁衍、发展和强大。

尧、舜、禹时期,上承“炎黄”,下启夏商周三朝代,是中华民族的历史转折时期,也是都市文化蓬勃发展的时期。它为我国早期国家的形成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为我国社会进入文明时代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大禹死后,他的儿子启,打破了传统的禅让制,建立起王位世袭制。我国的历史,开始由部落联盟制向“子继父业”的“家天下”的奴隶制转变。从奴隶社会到封建社会,历代统治者把都城建得越来越大,都市在一定意义上已成为一个时代文明和进步的标志。

8 华夏十大根祖文化·农耕篇

农耕乃衣食之源、人类文明之根。农耕文化是世界上最

运城河东历史名人集

河东历史名人集 知我河东爱我运城 ——南风广场“河东历史文化长廊浮雕”图解 文字:吴民方 序 运城市旅游局局长安三法 巍巍河东,雄踞晋陕豫金三角。孕中条之秀气,毓大河之神韵。物华天宝,人杰地灵。数千年来,名流辈涌,灿若星河。或建都兴邦,或文治武功;或著书立说,或驰战疆场;或泽被苍生,或流芳千古……,揽时代风云者,不可胜数。后人择其杰出者,共得44位,于南风广场之北,历史长廊之上,镂诸金石,雕其塑像,以扬其美名,人所共抑。 今日运城,生机勃勃,日新月异。旅游业适逢盛世,得以快速发展,规模壮大、市场拓宽、景点层出、客源攀升,位居全省前茅,为人所瞩目。挖掘深刻内涵,展示河东文化,扬先贤美名,引四海客商,实为发展旅游之大事。 吴民方先生,早年就读于山西大学历史系,退休后笔耕下辍,悉心整理44位先贤功绩成册。市旅游局将其付梓,于海内外广泛传颂,以知我河东,爱我运城,发展旅游,振兴经济。 知我河东爱我运城 ——南风广场“河东历史文化长廊浮雕”图解 南风广场的北端,建有“河东历史文化长廊”。长廊壁上,尽布浮雕。漫步长廊,放眼浮雕。文人学士、帝王将相,栩栩如生,跃然身前;农贾精英、书画名家,熠熠生辉,尽收眼底。像一幅壮丽的画卷,展现了河东古代名人风采与运城灿烂文化。给运城增添了魅力。让世界了解运城,让运城走向世界。 为了协助市民群众和青少年朋友,进一步“知我河东,爱我运城”,现将浮雕上的四十四位河东古代历 史名人,逐一附图注解中下,以飨游人观注。 【中华曙猿】 1994年至1997年,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人类研究所,在垣曲县发拙出具有高等灵长类动物特征的牙齿、美两国科学家验证而命名为 “世纪曙猿”。 “世纪曙猿”生成于四千万年前,是迄今为止地球上发现最早的人类

史前文化

第一章新旧石器时代的文化遗存 河东地区是中华民族的发源地,是华夏文明的摇篮。在华夏文明史前时代,河东就是中国原始人类聚居的集中地带。早在180多万年前,就繁衍、生息着我们中华民族的先祖,创造了深厚的远古文化,也留下了大量的文化遗存。在人类文明的起源及其发展历程中,河东是华夏先民的活动中心,是尧、舜、禹等建都之所,也是新兴封建势力的策源地, 第一节旧石器时代的河东文化 旧石器时代是人类历史的最初阶段,石器是原始先民主要的生产工具。最初使用相当粗糙的打制石器,故称旧石器,后来经历漫长的演变,逐渐进化使用精细的磨制石器,进入新石器时代。旧石器时代,根据石器打制的技术和生产力水平,可分为早期、中期、晚期三个阶段,而过着采集和狩猎生活的人类,其自身的体质也经历了由元人、古人到新人的演变阶段。 河东地区有大量旧石器时代文化遗址,主要分布在芮城、垣曲、河津、万荣等县。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芮城县西侯度和匼河文化遗址。 西侯度文化位于芮城县风陵度镇以北约10公里处的西侯度村一带,距今约有180万年,是中国境内迄今发现的最古老的一处文化遗址,且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化遗址之一。1988年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经考古人员的发掘,西侯度遗址共发现几十件石器和20多种动物化石。这些化石,大部分是哺乳动物的,有鬣狗、双叉麋、晋南麋鹿、步氏鹿、粗面轴鹿、山西轴鹿、中国野牛、粗壮丽牛、步氏羚羊、山西皮毛犀、古板齿犀、中国长鼻三趾马、三门马、剑齿象、平额象、纳玛象、李氏野猪、巨河狸等。这些动物现已全部绝种,化石也都发现于早期的地层中。 在出土的文物的32件石制品中,有石核、石片和石器,特别值得重视的有以下几类:一类是经过人工打制的用作采集植物的粗大石器工具——砍斫器、刮削器和三棱大尖状器,有的还可以看出有使用的痕迹。这些石器,是旧石器时代人类常用的工具,砍斫器主要是用来砍伐;刮削器是作削木棒、割剥兽皮用的;三棱大尖状器是挖掘的工具,可用来挖掘植物块根,以便食用。这类粗大石器工具,是旧石器时代古人类使用的传统工具,后来逐步发展演变、形成华北旧石器时代的传统工具之一,考古界称为“大石器传统”,“西侯度人便是大石器传统的开山之主”。1 从出土的石器可以看出,西侯度人已经使用了锤击法、碰击法、砸击法等三种打制石器的打制技术,用这些方法从石材上获得石片,然后将石片加工成石器,考古界称之为“石片文化传统”。贾兰坡认为:“从目前已发现的材料来看,中国境内旧石器时代的石器基本上都 1李元庆《三晋古文化源流》,页51,山西古籍出版社,19977年。

中国文化产业发展现状分析

我国是具有五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具有深厚的历史资源,丰富的景观资源。但在文化产业方面,中国与西方发达国家却存在着一定的差距。西方主要发达国家中的英国、法国、德国、澳大利亚以及亚洲的日本、韩国等国,都把文化产业放在优先发展的地位,纷纷制定了符合本国国情的扶持文化发展的文化政策。在西方发达国家中,文化产业占据着重要地位,西方文化在世界上形成了一种强势文化,构成了对世界的控制力量。最具代表性的应属美国的文化产业。美国政府实行文化全球化战略,形成了一种文化巨无霸,从各个方面构成了一种强势文化和话语霸权而对当代社会产生了深刻影响。在这种国际环境下发展文化产业已经成为各个国家的重中之重。 中国文化产业发展取得的成就 虽然在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中国的文化产业有所发展,但真正得到重视、得到快速发展应是在21世纪。而且一些重要的文化政策法规也是在新的世纪颁布的。2000年,在十五届五中全会上,我国第一次在中央正式文件中使用了“文化产业”这一概念,具有重要的意义。在以后的重要会议内容中政府都会提到文化产业,并把它上升为一种国策。正是在这种大环境下,中国的文化产业得到了飞速的发展,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首先就各个城市来说。中国历史悠久,地大物博,56个民族共同创造了辉煌璀璨的中华文化。但由于各个地方的民族风情、

地理情况、历史资源等方面存在很大的不同,所以在发展文化产业方面,各个城市都在发挥自己的优势,发展具有自己地方特色的文化产业。 四川是一个自然资源大省,充分利用自然资源,促进文化旅游产业。如四川的宜宾市在由亚太旅游联合会、中国生态学会旅游专业委员会和中华民族文化促进会旅游文化研究中心联合主办的2008中国文化生态旅游高峰论坛上被评选为“中国最佳文化生态旅游城市”。宜宾市有世界级风景名胜区2处、国家“aaaa”级风景名胜区4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2处、省级风景名胜区5处,省级湿地公园2处。 再如山东的临沂,众所周知,临沂是革命老区,具有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所以在发展文化产业方面,临沂市政府就在一点上大做文章,发展红色旅游。临沂市红色文化资源丰富,这里诞生了与井岗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一脉相承的沂蒙精神。近年来临沂市先后将孟良崮战役纪念地、沂蒙山小调诞生地、山东省政府旧址等36处红色旅游景点命名为沂蒙精神教育基地,并对全市100多处红色景点进行了重新整合规划,使全市红色景点形成完整统一的旅游网。临沂市主打沂蒙品牌的产品现在已达到600多个,涉及食品、工艺品、文化用品、旅游产品、工业品、服务业等上百个门类。一系列旅游和文化品牌的成功打造,奠定了临沂文化产业快速发展的坚实基础。

浅谈河东文化

浅谈河东文化 时间:2016-07-16 09:36:50 | 作者:樊颖 “国民之魂,文以化之;国家之神,文以铸之。”在我所生活的这片土地上,我深深地感受到文化的气息,充盈整个河东大地! 运城,是最早叫“中国”的地方,是华夏文明的直根系。在这方水土上,无数先贤以其崇高道德和隽永思想,为后人提供镜鉴,让后人从中汲取无穷智慧。诚信,理所当然成为运城文明的首要之义。以忠义仁勇誉满华夏的关公是运城文化的第一名片。由新绛人撰写的《弟子规》在相当程度上支撑起国人的精神世界。“修德为善”、“博施济众”,是运城晋商代表——万荣李家经商兴盛最原始的动力。“还债局长”胡丙申的十年艰辛还债路,是当代运城人对先人诚信精魂新的诠释。“党员妈妈”陈玉芳对孤残儿童数十年如一日的母爱,是大爱之花在运城这片沃土上的绚烂绽放……文明诚信大爱之美,是当代河东儿女最珍惜的精神“花圃”! 河东之美,美在锦绣河山,更美在文韵荟萃。崇文尚教,既是以文化国民之魂,又是以文铸国家之神。崇文尚教,既关乎凝才聚智,又关乎民生福祉。回顾过往,崇文尚教让华夏文明在此生生不息、瓜瓞绵绵:飞云楼、永乐宫、解州关帝庙、鹳雀楼、黄河大铁牛等“国宝”辉映历史,傅说、荀况、“三王”、柳宗元、司马光、关汉卿等大家文采彰显。审视今天,崇文尚教,让古色古韵成为运城得天独厚的文化资源,让运城的教育始终走在全省前列……崇文尚教大智之美,不惧山高路远,一路向前,我们终会用双手捧出! 黄河汤汤,条山巍巍,盐湖淼淼……山长水阔,胜景无边。这大美河山注定见证河东儿女实现凤凰涅??的“运城梦”!立说立行,狠抓项目建设,造就经济繁荣之美;惟志惟勤,坚持“三个强化”,铸就政治安定之美;自信自为,发展文化旅游,练就文化自强之美;亲民安民,强化社会管理,成就社会和谐之美;丽山丽水,推进“四城联创”,绘就生态文明之美;兼容并包。强化改革开放,涵育包容大气之美;勇于实践,勇于探索,弘扬敢为人先大勇之美……美丽河东,大美运城,开启了书写多姿多彩“运城梦”的新纪元! “南风之熏兮,可以解吾民之愠兮;南风之时兮,可以阜吾民之财兮。”正如数千年前舜帝在盐湖边“弹五弦之琴,歌《南风》之诗”一样,河东大地已经过五千年的文明沉淀,运城这块深沉的黄土地,文化厚重的无以复加。历史,将在盐湖岸边重写,1。4万平方公里的运城版图,将拉开浓墨重彩新的一幕! 尧天舜日,花香音啭,浓厚的文化气息扑面而来。河东,这颗光彩夺目的文化明珠正熠熠生辉!

2019年天津市河东区高三历史一模试卷

密 封 装 订 线 密 封 线 内 不 要 答 题 学校 班级 姓名 河 东 区 2019 年 高 考 一 模 考 试 文综试卷(历史部分) 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分为政治、历史、地理三部分,共30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本部分为历史试卷,共100分。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Ⅰ卷1至3页,第Ⅱ卷4至6页。 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涂写在答题卡上,并在规定位置粘贴考试 用条形码。答卷时,考生务必将答案涂写在答题卡上,答在试卷上的无效。考试结束后, 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祝各位考生考试顺利! 第Ⅰ卷 注意事项: 1. 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 铅笔把历史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 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 2. 本卷共11题,每题4分,共44分。在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论语·为政》中,子张问:“十世可知也?”子曰:“殷因于夏礼,所损益,可知也;周因于殷礼,所损益,可知也;其或继周者,虽百世可知也。”据此判断,十世可知的原因是 A .宗法制和王位世袭制的因袭 B .儒家思想逐渐成为大宗 C .“礼”的传承使文明得以延续 D .父系血缘关系得以发展 2.成书于明朝末年的《温氏母训》指出,“治生是要紧事”,“士农工商、各执一业,各人各治所生”,并且认为“通文义的商贸”与“学孝弟(悌)的秀才”、“知稼稿的公子”的地位一样。这表明当时 A .家训重在灌输封建伦理 B .商品经济发展冲击传统观念 C .社会阶层流动速度加快 D .经商谋生已经成为社会共识 3.1897 年,有人指出:“中国创行西法已数十年,皆属皮毛,空言无补。至今两年来,忽大为变动,如邮政、银行、铁路,直见施行,今天津亦有小轮,风气之开,人力诚难阻隔也。”产生上述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 .政府放宽了兴办实业的限制 B .维新变法运动迅速兴起 C .政府大力扶持官督商办企业 D .列强对华资本输出减少 4.历史学家白寿彝主编的《中国通史·卷十二》中,对近代列强在华不同时期投资第一位的 相关数据统计(见下表)。这些数据反映出 A .近代英国在华投资额不断下降 B .近代美国在华投资额不断增长 C .甲午战争后日本开始占据第一 D .甲午战争后英国丧失绝对优势 5.以物证史,用历史事实说话。下列史实中,可直接用于研究新民主主义社会的是 ①新三民主义的提出 ②公私合营股票 ③红军临时借谷证 ④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证 A .①②③ B .①③ C .②④ D .②③④ 6.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通过的《共同纲领》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团结各民主阶级和国内各民族的人民民主专政。”下列说法最能直接体现这一规定的是 ①以北京为首都 ②以五星红旗为国旗 ③以《义勇军进行曲》为代国歌 ④选举毛泽东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朱德、刘少奇、宋庆龄等为副主席 A .①② B .②④ C .①③ D .③④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当代学校教育中的传承与发展校长论坛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当代学校教育中的传承与发展校长论坛’暨‘全国中华传统文化体验式高效课堂教学改革’研讨会学习报告 2013.6.2----2013.6.3 本次论坛研讨会特邀了教育部中央电教管职业技术认证教育域管理中心主任姜福炎,省人民政府副秘书长陈石俊,九江市人大副主任(市委秘书长柳国发),都昌县县长陈云滚副县长讲期论以及来自黑龙江等全国各地民办校长。 6月2日上午8点30分观摩了都昌三种的高效课堂英语课,当时一进教师的感觉就很吃惊,教室的墙面有六面黑板,写满了课堂准备,课堂知识点,重点,板书等,这些黑板丰富的内容深深的吸引了我,孩子们上课分组,小老师们认真的组织着课堂,教师导学学生主讲,学生上课只要有任何和知识点有关的问题都可以走到黑板前提问,整个课堂动起来了。这种把课堂还给孩子的模式不正是新三中心的以孩子为中心在教学实践中的体现吗?学生提前预习,主动学习,分组竞争这样在课堂中可以寓德于教,在课堂实践中培养学生正确的竞争意识。当时看完后就给自己提了两个问题:是所有的孩子都适合参加高效课堂的学习吗?高效课堂是否从娃娃抓起会更好?也许是没有明白高效课堂到底需要怎样做才能达到真正的高效的缘故吧。因为只是从课堂表面观察感觉没什么好大的名堂,在紧接着的开幕仪式中我找到了答案。 开幕式首先是由都昌县副县长江期论介绍都昌教育发展现状:都昌县人口82万,其中农村人口数69万,有这样一句话说都昌人‘一会

养猪,二会读书’。参加中考人数1万,高考8000多人。课改的经历考察—长期素质的提升,课改的高效经历教师培训—案例总结,课改的成效传统文化进课堂以及提升执行力,定期收集问题统一讨论。形成了更科学的评价体系。从江县长的发言中我们可以看高效课堂的这种体验式课堂顺应都昌的县情而且已经取得了初步成效。 紧接着代表发言的是省副秘书长陈石俊关于高效课堂核心竞争力的深层分析,他说支撑快乐自主学习的是以弟子规为核心的传统文化,他很谦虚的说以外行看内行,主要从以下三方面来分享对传统文化进课堂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首先呼吁大家有责任传承传统文化,不能走在传统文化的沙漠上,丰富多彩的传统文化传承的断裂我们必须要反思到底遗落了什么。听到这里我的心情很沉重从在中国南昌看到的拒绝中国式过马路到韩国的交通井然有序,从中国大马路上喇叭鸣笛到韩国街道的静悄悄,这是什么出了问题?亲们,请找回最传统真实的那点东西吧,尊重生命,理解他人,这样你好我好大家都好。其次陈秘书长从传统分化的功能谈到了现在需求与传统文化的结合,社会要求我们的孩子做对社会有用的人,家长要求我们的孩子有出息,老师要求我们的孩子多学知识,孩子们想在快乐中学习,自尊心和地位得到提高做对社会有利的人。最后从观察三中学生的实践(排队做操)中总结呼吁高效课堂改革要走出江西走向全国是中国梦的摇篮,同时指出传统与现代的结合要有作为,可以有作为,可以大有作为。我想传统教育进课堂只是高效课堂的基础,更重要的是要传统教育进家庭进社会走进我们的生活,当我们受传统文化影响已经成为一种习

河东文化浅谈

黑格尔有一句名言,大意是这样的,科学研究一般都起于惊奇感。人如果没有惊奇感,他就还是处在蒙昧状态,对事物不发生兴趣,没有什么事物是为他而存在的,因为他还不能把自己和客观世界以及其中事物分别开来。正是基于这个逻辑起点,自己对河东文化产生了强烈的研究冲动。下面谈谈自己对河东文化的两点认识。一是河东文化的品格,一是河东文化的面貌。 ○河东文化具有一个什么样的品格? 河东文化是一个“三教融合”的文化。为什么这样说呢? 我们先说儒,儒家的创始人是孔子。孔子最推崇的人物是谁呢?是诞生在河东大地的尧、舜、禹三位圣人。“大哉!尧之为君也。巍巍乎!惟天为大,惟尧则之;荡荡乎!民无能名焉;巍巍乎!其有成功也;焕乎其有文章。”孔子还说,“大道之行也,与三代之英,丘之未逮也。”这其中的“三代”就包括大禹。 孔子还有一个学生,深得孔子的真传,他叫子夏。孔子曾经对他说过一句名言,“汝为君子儒,勿为小人儒。”儒,就是古代的读书人。孔子告诉子夏做一个什么样的读书人呢?不要只为了个人利益去投机取巧,而是要为了国家利益,为了人民利益。子夏记住了老师的话,用从孔子那里学来的知识和道理教书育人,他在哪里教书呢?在今天的河津。今天的河津还有卜子夏西河书馆。子夏在中国历史上可不是一般的人物,因为据历史记载,孔子去世之后,“儒分为八”,而子夏就是这八派里面的一个。子夏为中国历史培养了许多杰出的人物,比如魏文侯、段干木都是子夏的学生。 在今天新绛县有个文庙,其历史和规模位在三晋之首。里面供奉着孔子和子夏等圣贤人物。文庙是弘扬儒家文化的基地。所以,我们说,河东大地儒家文化繁盛。在河东还有许许多多的名门望族,比如薛氏、柳氏、王氏、裴氏、吕氏等等,这些家族为什么能够绵延上千年?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秉承儒学,诗书继世。到了元明清时代,在河东大地上还出现了很多书院,比如今天的运城中学就有700年的历史,她的前身就是明朝正德年间的一个书院。 根据以上这些,我们说河东文化里面儒家文化很重。 河东文化里面有佛家文化。比如芮城的寿圣寺。现在寿圣寺的方丈据说是从法门寺过来的。据佛典的记载,寿圣寺的下面也珍藏着佛舍利子。又根据《宋高僧传》的记载,今天新绛龙兴寺的附近也藏有舍利子。这些足可证明河东大地在历史上佛教文化有多么繁盛。关于舍利子,近几年有人从现代科学的角度研究,说和尚们一生吃素,而吃素就容易得结石。因此得出结论,舍利子就是结石。关于这一点我同一些佛教人士探讨过这个问题,他们非常生气,说这是胡说八道。只有高僧大德才能在圆寂之后炼出真身舍利。舍利是高僧崇高的道德在物质层面的呈现。原来英国人在占领香港之后,他们也不相信舍利子,他们用油锤去砸舍利子,而舍利子丝毫无损。要是结石早就碎了。这就是富有传奇色彩的舍利子。1991年3月,中国佛教协会常务理事、山西省佛教协会副会长、五台山佛教协会副会长通显法师圆寂火化后,得五色舍利子一万一千颗,堪称古今之冠,世界之最。 据佛典的记载,在山西境内很多的寺庙下面有舍利子。在山西这个佛教繁盛的省份,河东也能占得一席之地。另外,比较有名的寺庙还有普救寺,万固寺等等。其中普救寺又同著名的《西厢记》的故事有关系。最近在芮城大禹渡

中国传统文化论坛-陈大惠

(原件、原文) 道:你们老讲道德道德,什么叫道德,学做有道德的人,我们跟大家讲,简单的说,道,各位观众请注意道是什么意思呢?道、就是自然规律,能不能举个例子呢?春天播种秋天收获,公鸡打鸣啊、母鸡生蛋呐?女子十月怀胎她生孩子家家都如此,古今中外都是这个样子呀!是啊!所以说这个叫什么呢,自然规律它不是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那么太阳从东方升起西方落下,这个是自然规律啊,春天很温暖、夏天很酷热、冬天很寒冷、夏天下雨、冬天下雪,这是什么、这是自然规律啊、这个古人用一个字来代表叫什么呢?叫道、道德的道是这个意思,德是什么意思呢?德在古代这个字啊它和得到的得是通假字,通用的、就是你能够获得,你能获得什么当然是获得幸福和吉祥了,也就是说你只要按照道去生活,去待人接物,去处人、去走一生,这个就叫德,就能够得到幸福,这个叫道德,我们这才明白,是这么回事,对、所以说我们很多人说,道德、这个东西你说的太玄了吧?能不能给我们举个例子呢,我们给大家讲,吃饭、你会吃饭吗?会睡觉吗?不会了、为什么呢?我们今天的人,不了解自然规律,比如说,吃素的整个食草类的在世界上啊,自然界里边食草的所有的动物,包括人在内他的肠子呀,非常长是身体的多少倍呢?是身体的十倍,吃肉的动物啊狼虫虎豹啊,它的肠子非常短,是身体的三到四倍,也就是说它吃下的东西啊,很快它就排泄出去了,那么人包括其它那此食草的动物啊,它吃下去的东西呀,多长时间才能排出去呢?因为他肠子太长了吗?要五天五天哪!我们大家,看我们拍了一个照片,这是在东北啊,我们参加老虎基地拍到的,这个肠子呀就是老虎肠子,老虎肠子很短哪,上边写着科学家说证明,这就是食肉类动物典型的特点很短,它吃什么东西排泄出去的很快,跟人哪不一样,那么我们刚才说了,这是自然规律不是谁发明,不是谁创造的,它是天然的、天然的就是自然规律、就是道,那么我们才明白,你会吃饭吗?不会吃了,为什么呢?随着自己的欲望走啊!天天吃什么、吃肉,你说吃肉有什么不对呢,你顿顿吃肉啊,这就有问题了,多吃肉啊、爱吃肉啊,有问题、我们做个试验,三十六度的温度,把一块肉搅碎了放在那个三十六度的温度下,我们身体啊就是三十六度啊,比这个还要高啊,第一天你发现这个肉就臭了,第二天这个肉啊长绿毛啊,黄曲霉菌就分泌出来,毒素都分泌出来,第三天哪那个蛆都长出来了,臭得不行了腐烂了,第三天就这样了,

河东区的历史与文化探析

河东区的历史与文化探析 河东区是天津市中心城区之一,位于天津市东部,占地40平方公里,常住人口约98万人。从地图上看,其形状宛如一只迎风展翅的鸽子,因其地处海河东岸得名。河东区是天津的发源地之一,自金代天津设“直沽寨”至今,已有800多年历史,故有“先有大直沽、后有天津卫”之说。历史文化的积淀,让河东这片古老的土地,焕发出勃勃生机。 起源文化 天津作为一个正在向国际化城市迈进的泱泱大都会,其生成发展的源头究竟在哪里呢? 提及此问题,历史学家们便 会不约而同将目光聚焦到座落 于河东区境内的大直沽,因为早 在元代建立之前,蒙古王朝已在 这里“置司,设熬煎办”,开始 组织灶户生产食盐,这乃是天津 地区最早见诸史籍记载的商品 生产活动。 元朝建立后,定都于大都(今北京),其物质供应主要仰赖于江南,由江苏刘家港经海道运抵大直沽, 再由大直沽转输京城,摘自《寻根溯源大直沽》

旧志所谓“元统四海,东南贡赋集刘家港,由海道上直沽,达燕京”,便是其实录。为此,元政府专门在大直沽设立了接运厅和临清运粮万户府,负责海漕、河漕的转输事务;又在大直沽修建了天妃灵慈宫,第一次将东南沿海人民所虔信的护航女神“妈祖”供奉到了北方,以供往来水手们祀祭。每年春秋两季,大直沽一 带的海河上便挤满了漕船, 从元诗“东吴转海输粳稻, 一夕朝来集万船”之描写, 便可想见当年大直沽一带 河面的繁况。而随着源源而 至的漕船,南方商人还带来 了闽浙江淮的商品进行贸易活动,元诗所云“一日粮船到直沽,吴罂越布满街衢”,便写出其时商贸活动的兴旺之状。 这种大规模的海运和经常性的商贸活动,强烈地刺激了大直沽这一地区市镇规模的迅速形成。这就是旧志中所说的“舟车攸会,聚落始繁”。这样,有了政府机关,有了宗教场所,有了商贸活动,有了繁密的聚落,大直沽便切切实实成为了那一时期天津地区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之中心。尔后的天津城市之发展,实是以此为原点。正是从这个意义上,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大直沽,乃是天津这座历史文化名城的生成之根和发展之源。 妈祖文化 天津是中国北方最早具有妈祖崇拜的城市,在航海民俗文化 大直沽漕运船模型

河东文化

美丽的河东文化 舜耕历山,禹凿龙门,嫘祖养蚕,后稷稼穑,中华文化从这里一路摇曳而来。穿过汉风唐雨,经历宋韵之声,这里是五千年文明的主题公园;永乐宫中笑谈古今往事,鹳雀楼上眺望三晋风流,关公的诚信就是这座城市源远流长的人文精神。华夏之根、诚信之邦———运城!” 运城地区位于晋南盆地,地处秦、晋、豫三省交汇处的黄河金三角流域,因位于黄河以东,故史称“河东”。运城古名潞村,位于山西南部,濒临河东盐池,是一个古老的天然结盐之地.元初,潞村尚是“弹丸一乡镇,延佑年间被兴建,成为圣惠镇,至正年间,再次兴建,成为凤凰城.后因是盐运司所在地,而名运城。在这块土地上曾经哺育过使秦过强大的商映,三国时期智勇双全,德才兼备,被人们说成忠义的化身的关羽;从小就超凡脱俗的司马光;被列为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柳宗元;被列为初唐四杰的王勃;被称为文中子的王通,还有元朝时期在曲艺节影响很大的关汉卿等不胜枚举的历代豪杰名流和骚人墨客;曾经培育了姬鹏飞、程子华、傅作义、董其武、李雪峰、裴丽生、柴泽民等数以千计的革命先辈与仁人志士。 运城地区历史悠久,山川壮丽,文物古迹星罗棋布,风光名胜遍布各地,旅游资源十分丰富。境内有历山、孤峰山、

吕梁山、五老山、王官峪瀑布、闫家池峪谷瀑布和温泉等自然景观;有著名渡口大禹渡、津渡和风陵渡;有闻名华夏的古文化遗址和古建筑如:南海峪岩洞遗址、西候渡遗址、禹王城遗址、司马光祖墓、晋文墓、晋南云墓、关帝庙、永乐宫、普救寺、飞云楼等。这些自然景观和古文化具有极高的观赏、游览价值和艺术欣赏价值 运城是中国古文化的摇篮,文化艺术光辉灿烂,源远流长。有多次出访国外引起轰动的绛州鼓乐:有上下飞舞,左旋右转的民间花鼓;有参加亚运会开幕式名扬海外的绛县飞龙;有爬高滚球的文武狮子舞;有奇罕惊险的高跷;有造型优美、巧夺天工的抬阁、背阁;有飞光流莹、壮观迷人的河津转灯;有多次赴京演出的山西“四大梆子”之一蒲州梆子和深受观众喜爱的眉户;有做工精巧、食色鲜艳的面塑“河东花馍”;有独具魅力、生动逼真的民间剪纸、刺绣;有在天寒地冻之时赤脚露背的永济长旺“背冰”等. 大家都知道今年我们运城被评为中国十佳城市之一.称运城是华夏之根,诚信之邦,大运之城.华夏之根是说我们运城是中华民族重要的发祥地.在垣曲县发现的中华世纪曙猿化石和在西侯度出土的烧骨是世界上目前发现最早的人类起源和用火的证实.史学家早已认定,蚕桑、农耕、盐业以及琴诗书画、衣食住行也大都起源于运城。尧、舜、禹等先祖们活动的核心区域也在运城。这些足以证明我运城地区是

浅谈提升中国文化软实力的现状与发展

浅谈提升中国文化软实力的现状与发展 一个国家的兴衰成败,既取决于它的硬实力,也取决于它的软实力,其中,文化软实力则是制约整个软实力的经纬、维系整个软实力的灵魂。近年来,我国的文化软实力建设在文化体制改革、文化产业、区域文化软实力、传统文化挖掘、对外文化传播等方面取得了长足进步,但与西方发达国家横向比较来看,我国的文化软实力建设还有较大提升空间。在2月18日由中国文化软实力研究中心等单位主办的第二届中国文化软实力研究高层论坛上,与会专家学者对我国当前文化软实力建设所面临的问题及其原因进行了深入剖析,并就如何做大做强我国文化软实力提出了诸多思考。 一、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吸引力 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要“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这不仅仅是我国文化建设的一个战略重点,也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重大战略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而衡量一个国家软实力的标准主要表现为一个国家国民的精神状态、意志品质和内在凝聚力,其核心就在于社会核心价值的认同程度。作为我国意识形态的本质反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制度的生命之魂和内在精神,因此,要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就必须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当做建设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根本和核心。有鉴于此,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郭建宁等指出,文化软实力内涵中的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决定了文化软实力的性质和发展方向,发展中国文化软实力,必须确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和谐社会,具体就是要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培育中国文化魅力;要增强凝聚力、吸引力,创造中国文化价值;要倡导共赢、责任、和谐的理念,提高中国文化的贡献度;要发展良好的国际关系,加大文化传播力度,努力掌握国际话语权。 二、大力发展文化产业 当前,我国文化软实力发展存在的首要问题就是文化产业严重滞后。从国际对比来看,我国文化产业发展在国民生产总值中所占的比例,大大低于西方发达国家已经达到的10%以上的水平,而且文化产业本身也存在着集约化程度低、文化出口能力弱、文化贸易逆差严重等方面的问题。“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一个十分重要的内容,就是大力发展文化经济,进一步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而发展文化产业是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途径。。 至于具体如何发展文化产业,专家学者建言,要充分借鉴西方发达国家在鼓励和孵化文化产业方面的经验和成功案例,加快我国文化产业发展步伐;要转变观念,大力培育和开拓国际市场,培育一批具有较强实力和国际竞争力的外向型文化企业;要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进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的转企改制;要让更多的文化产品通过商业渠道走出国门,扩大国际文化市场占有率;要研究市场,重视市场调研,摸清文化消费市场需求,充分考虑外国受众的欣赏习惯和审美情趣,提供适销对路的文化产品和服务;要做好市场营销,建立稳定的销售市场,扩大文化产品传播的渠道,加大市场宣传力度;要扩大“走出去”的渠道,充分利用通信、网络、软件、直播卫星、影视等技术和产品;要鼓励文化产品的输出,逐步缩小文化产品贸易逆差,使我国从文化产品输入大国转变为文化产品出口大国,让我们的文化产品

季羡林的_三十年河东_与_送去主义_

2010年7月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J u l.,2010第39卷第4期 J ou rnal of ShanghaiNor m alUn i versity(Ph ilosophy&S ocial Sci en ces E d i ti on )Vol .39,N o .4 中图分类号:G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 8634(2010)04 0030 (08) 季羡林的 三十年河东 与 送去主义 叶渭渠 (中国社会科学院日本研究所,北京100007) 摘 要: 季羡林总结了几千年以来东西方四大文化体系互相间盛衰消长的历史经验,客观地分析了西方文化 天人二分 的分析思维模式,其理论基础是 争 。在给人类带来很多福利的同时,也带来了从环境污染到生态失衡等种种灾难。而东方文化 天人合一 的综合思维模式,其理论基础是 和 ,也就是顺从自然,与自然浑然一体,努力建构和谐的世界。季羡林在这个基础上,用宏观的历史眼光,作出东西方文化变迁 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 这样的前瞻性科学论断,并称之为 东西方文化互补论 ,以实现东西方文化真正平等的交流。为此,他提出 送去主义 ,也谈及 拿来主义 ,目的是反对 欧洲中心主义 ,推动不是以谁为中心的 文化多元化 ,使东西方文化最终走向和谐与融合,创造新的文明,以造福人类。 关键词: 三十年河东;送去主义;分析与综合;思维模式;东西方文化;互补论 收稿日期:2010 04 15 作者简介:叶渭渠(1929 ),男,广东东莞人,中国社会科学院日本研究所研究员,主要从事日本文学与文化学研究。 季羡林在我国首创了东方学,推动了东方学研究和人材培养,成为我国东方学的奠基人。晚年,他站在一个新的高度,提出 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 的宏观分析论和 送去主义 的实践科学观,并且身体力行,在埋头撰写!文化交流的轨迹?和编选!东西方文化议论集?等学术巨著的同时,投入全副精力,编纂!四库全书存目丛书?、!传世藏书?、!神州文化集成?和!东方文化集成?等大型丛书,来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和传播东方文化。 一 季羡林提出 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 以后,引起了学术争鸣,赞成者有之,反对者亦有之,这是在开明社会的正常学术现象。在这里,笔者也想就这个问题谈些看法,因为这是事关指导我们继续努力从事东方文化研究和传播工作的一种思想基础、一种思想动力。 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 的论断,并不像某书评人所言 是一个大而空的论断 ,季羡林是用唯物辩证方法论,总结了几千年来古代中国、印度、古希伯来、埃及、巴比伦以至伊斯兰阿拉伯三大东方文化体系和古希腊、罗马一大西方文化体系互相间盛衰消长的历史经验,并且认为思维模式是一切文化的基础,客观地分析了西方文化的分析思维模式和东方文化的综合思维模式优劣异同,然后用宏观的历史眼光作出东西方文化变迁 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 这样前瞻性的科学论断,并称之为 东西方文化互补论 。 30

运城文化

市委四届三次全会上,提出要挖掘好、整理好运城的“人类远古文化、农耕源头文化、黄河根祖文化、宗教信仰文化、河东民俗文化和红色革命文化”。为便于群众接受,笔者觉得可以用“一猿一火冠华夏、一湖一祠一裴家、一河一庙两司马、一山十寺一宫堂、一楼一院一圣人、一洞一城扬天下”来概括。 人类远古文化。用“一猿一火冠华夏”来概括,以运城为代表的晋南地区承担了人类文明进化许多关键环节的重要任务,参与了人类早期社会形态逐步形成的发展过程。 “一猿”是指垣曲县发现的“世纪曙猿”化石,揭开了人类发源的神秘面纱,推翻了人类起源于非洲的论断,并且把类人猿出现的时间向前推进了1000万年。 “一火”指的是芮城县西侯度文化遗址发现的人类用火的痕迹,距今至少在183万年以上,开创了人类的用火先河,把人类用火的时间向前推进了100多万年。距西侯度不远的匼河遗址群,属于距今约60万年的更新世早期。此处出土的大量石制工具,证明当时的人类过着采集和狩猎并重的生活。同时,匼河文化呈现为群组,表明当时已经有了比较大的原始人群落。 为什么说“冠华夏”,运城国保单位90处,在全国所有地级市里排名第一。近年来,著名考古学家苏秉奇先生和刘起釪先生提出:“中国”一词最初指的是晋南的一块地方,最后得出结论:在古代夏是中国之人,而中国就是冀州,冀州就是中国。这些丰富翔实的文化遗存、考古成果、专家论断,不仅证明了运城就是以尧舜禹为核心的中华文明发祥地,就是“古中国”文明发源地,更为弘扬尧舜禹文化、打造人类远古文化提供了科学的理论依据和事实依据。 农耕源头文化。用“一湖一祠一裴家”概括。农耕乃衣食之源,人类文明之根运城作为农耕文化的发祥地,有着丰富的农耕文化。 “一湖”指的是运城盐湖。古河东盐池形成于7000万年前。运城,因盐池而兴,因盐运而名,是一座盐务专城,全国仅此一家。在生产力低下的远古时代,河东池盐成为人们的日常食用品、祭祀贡品、货币代用品、军需用品,是国家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唐代

中国文化城市100强榜单发布

中国文化发展指数各榜单报告 11月26日,在武汉举行的“中国文化发展指数暨中国文化发展论坛”上,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东方文化与城市发展研究所与湖北日报传媒集团《支点》杂志社联合发布中国文化发展指数。 该指数研究范围涉及全国31个省(直辖市、自治区,不含港澳台地区)288个地级以上城市,是目前国内数据最新、覆盖城市最多的文化发展指数研究,也是国内首次发布“中国文化城市100强、中国文化产业园区100强、中国文化企业100强”榜单的报告。 文化城市100强榜单 名次城市 1 北京市 2 上海市 3 深圳市 4 杭州市 5 广州市 6 南京市 7 宁波市 8 嘉兴市 9 苏州市 10 珠海市 11 绍兴市 12 东莞市 13 金华市 14 舟山市 15 温州市 16 无锡市

17 湖州市 18 台州市 19 佛山市 20 丽水市 21 镇江市 22 常州市 23 中山市 24 扬州市 25 衢州市 26 南通市 27 惠州市 28 江门市 29 徐州市 30 肇庆市 31 连云港市 32 泰州市 33 淮安市 34 盐城市 35 韶关市 36 汕头市 37 清远市 38 湛江市 39 潮州市 40 梅州市 41 云浮市 42 宿迁市 43 河源市 44 阳江市 45 揭阳市 46 茂名市 47 汕尾市

48 青岛市 49 天津市 50 济南市 51 厦门市 52 烟台市 53 淄博市 54 潍坊市 55 威海市 56 重庆市 57 泰安市 58 沈阳市 59 福州市 60 济宁市 61 临沂市 62 东营市 63 日照市 64 大连市 65 成都市 66 西安市 67 泉州市 68 武汉市 69 太原市 70 德州市 71 滨州市 72 聊城市 73 枣庄市 74 本溪市 75 莱芜市 76 丹东市 77 长沙市 78 莆田市

河东文化第一课1

关于“文化” 什么是“文化”(大家讨论) 美国学者克罗伯和克拉克洪在《文化,概念和定义的批判回顾》中列举了1871——1951年80年里对文化的一百六十多种定义。 中西方对于文化的理解是有差异的 西方对于文化的理解 泰勒(Edward Burnett Tylor)在《原始文化》这样给文化定义:“文化或文明是一个复杂的整体,它包括知识、信仰、艺术、伦理道德、法律、风俗和作为一个社会成员的人通过学习而获得的任何其它能力和习惯。” 英国人类学家B.K.马林诺夫斯基《文化论》,把文化分为物质的和精神的,即所谓“已改造的环境和已变更的人类有机体”两种主要成分 中国古代对于文化的理解 “文”的本义,指各色交错的纹理。 《说文解字》称:“文,错画也,象交叉”。 引申为文物典籍、礼乐制度。 “化”,本义为改易、生成、造化,如《庄子·逍遥游》:“化而为鸟,其名曰鹏”。 引申为教行迁善之义 中西方对于文化理解的差异 文化在汉语中实际是“人文教化”的简称。前提是有“人”才有文化,意即文化是讨论人类社会的专属语;“文”是基础和工具,包括语言和/或文字;“教化”是这个词的真正重心所在:作为名词的“教化”是人群精神活动和物质活动的共同规范(同时这一规范在精神活动和物质活动的对象化成果中得到体现),作为动词的“教化”是共同规范产生、传承、传播及得到认同的过程和手段。 传统中国并无culture的概念,更无中国文化、外国文化的区别,而只有华夷之辨,将其翻译作文化两字是日本人之举。 现代人的理解 A 广义的文化 是指人类创造的一切物质产品和精神产品的总和。 B 狭义的文化 指语言、文学、艺术及一切意识形态在内的精神产品。 2、文化划分(不同的角度) (1)根据文化内容: 神话文化、诗歌文化、戏剧文化、曲艺文化、音乐文化、绘画文化、饮食文化等 (2)根据存在时间:

在中国青年文化发展论坛上的演讲---大力发展青年文化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力量

大力发展青年文化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力量 ——赵勇同志在中国青年文化发展论坛上的演讲 (××年月日,根据录音整理) 这两天,我们与各界朋友们都沉浸在无比的欢乐中,感受着海南独特的椰风海韵,感受着青春激情的欢乐。今天,作为青年欢乐节的重要内容,中国青年文化发展论坛又在这里举行,这是青年文化建设中的一件盛事。尤其是来自海内外的专家学者以及海峡两岸暨港澳地区青年朋友们的热情参与,为我们这次论坛增添了不少的活力与份量。我相信,通过举办这次论坛,我们对青年文化的认识必将会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准,也希望论坛的成果能传播到中华民族的每一个角落,推动中华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文化是人类社会发展的灵魂。实现民族的复兴需要文化的强大支撑,青年一代的成长需要文化的滋养和哺育。文化与青年有着深刻的联系。文化塑造青年,青年是人类文明生生不息的传承者。青年创造文化,青年总是以其特有的敏感和创造推动文化的发展。尤其是在大众传媒和文化产业高度发达的现代社会,青年文化与经济社会发展更是紧密相连,对青少年的影响巨大深远。借此机会,我想就青年文化建设谈三个问题,与大家交流探讨。 一、大力发展青年文化意义重大 大力发展青年文化,是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巩固中华民族共同奋斗的思想基础的必然要求。民族的产生源于文化,民族盛衰系于文化。文化是创造民族认同感的内在力量,是民族生存和发展的强大支撑。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不可阻挡。伴随着经济全球化,文化也在全球化,而且越发显示出其重要性。文化架起了各国、各民族之间联系沟通的桥梁,深层次地影响着国际政治关系的走向。文化渗透和争夺从来没有停止过。西方发达国家凭借其经济和科技优势,依托跨国 。 跟着先进力量走的。“五四”以来,中国青年运动的发展历程生动表明,中国青年始终跟着党站在社会变革和时代潮流最前沿,推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的向前发展。这也决定了青年文化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中最具生长性、创造性和活力的部分。现代社会,文化与经济社会发展的联系更加紧密。文化产业、文化管理、创造力经济、眼球经济等等生动体现了文化生产力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这已经成为了一种世界性的潮流,构成了先进文化发展的重要动力。青年的文化需求和文化消费巨大,青年文化形成了巨大的市场,是文化生产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青年文化,壮大青年文化事业和产业,培养大批的青年文化人才,充分发挥青年在推动先进文化发展中的积极作用,对推动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二、青年文化建设必须把握其内在规律 做任何事情,我们都要尊重规律,认识规律,把握规律。文化的发展有其自身的内在规律。文化是实践的产物。从认识论的角度看,文化是人在实践中构建起来的价值和认知体系,体现着人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从这层意义上看,青年文化就是具有鲜明时代特征和青年特点的价值和认知体系,是青年认知方式、表达方式和生存方式的重要体现。从参与的主体来看,青年文化最具成长性和可塑性;从文化的传承发展来看,青年文化最具创新性和先导性;从文化的表现形态来看,青年文化最具多样性和个性化;从文化的传播规律来看,青年文化最具时尚性和流行性。这就要求我们既要尊重文化建设的一般规律,又要尊重青年文化的特殊规律,把握好这二者规律的有机结合。 既要坚持正确导向,又要体现青年特点。坚持正确的导向,才能保证青年文化建设的健康发展;体现青年特点,才能保持青年文化建设的号召力和吸引力。青年是推动先进文化发展的重要力量。青年文化必须遵循先进文化的方向,就是要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强调主流的文化、主流的价值观,引导青年追求真善美,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构筑强大的精神支柱,形成我们

“河东新编三套秧歌”大赛开幕词

闻喜县“河东新编三套秧歌”比赛开幕词 女士们,先生们,各位嘉宾和农民朋友们,大家早上好! 在这金秋送爽,五谷飘香,喜迎国庆之际,闻喜县委宣传部和闻喜县文体广新局联合主办,闻喜县人民文化馆承办,闻喜县万达糖酒商行协办的?闻喜县庆国庆‘衡水老白干杯’河东秧歌大赛?即将拉开帷幕。在此,我代表县委县政府对光临本次活动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和各参赛队表示热烈的欢迎! 今天在这里举办这场河东秧歌大赛,就是为了活跃我县广大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满足我县广大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为实现县委县政府提出?工业富县、商贸活县、科技兴县、文化强县、可持续发展?的五大战略,构建富裕、文明、秀美、和谐闻喜的有力举措。 《河东新编三套秧歌》由运城市群众艺术馆创作,分别为《拍打秧歌》、《花腕秧歌》和《丰收秧歌》,这三套秧歌舞蹈语言来自于民间生活,音乐取材于蒲剧、眉户、注重在动作韵律上融入时代艺术气息,它集健身、娱乐、艺术观赏为一体,具有很强的地域特色和推广价值,这三套秧歌一经推出,就深得广大城乡居民和农民朋友喜爱,特别是它的推广普及工作在我县搞得更是红红火火,县委宣传部和文体广新局等七个单位对此项工作非常重视,联合下发了《关于组

织举办河东新编三套秧歌推广培训比赛工作的通知》,各社区、各乡镇和县直各有关单位接到通知后,热烈响应、积极组织排练,文化馆的同志们更是不分昼夜、没有节假日、不辞辛劳,半年来,为了真正把老百姓喜欢的事做好,满足百姓的需要,他们分别对社区、企业、乡镇和县直党政机关等单位进行了三套秧歌的集中培训和蹲点落实,为全县培养了近百名培训骨干。特别是海鑫集团公司,承揽代表我县参加全市河东新秧歌大赛活动,取得了优异的成绩,荣获金牌,我代表县委县政府向他们表示感谢! 我们举办这次比赛活动,不是秧歌推广普及的结束,仅仅是对前一段工作的检阅,我们要把这次比赛活动作为起点,把三套秧歌的推广普及工作抓的更实、做的更细,真正做到村村有队伍、乡乡搞比赛,跳出一片艳阳天,扭出一幅幅新画卷,跳出希望,跳出和谐,跳出新农民的新形象,跳出新农村的新风貌! 最后,祝福与会的同志和农民朋友身体健康!祝福我们的祖国蒸蒸日上!预祝各参赛队取得优异成绩!预祝本次大赛圆满成功! 2010年9月26日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