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教育技术能力(中级)培训学员远程学习手册

教育技术能力(中级)培训学员远程学习手册

教育技术能力(中级)培训学员远程学习手册
教育技术能力(中级)培训学员远程学习手册

教育技术能力(中级)培训学员远程学习手册

为了便于您在培训教学过程中更好地使用祝智庭教授主编、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培训教程(教学人员版?中级版)(以下简称“中级培训教程”),为帮助您有效使用网络平台在远程学习中顺利完成各项学习任务,圆满实现培训目标,我们特编写此学习手册。

一、中级培训教材简介

“中级培训教程”是承接初级版培训教材编写而成的,教材参考中级培训大纲,从实用性需求出发,强调进一步深化教师的教育技术应用能力,并重点关注教师的中观教学设计能力。

中级教育技术能力,是建立在初级教育技术能力基础之上的。“中级培训教程”,提倡广大教师在一线教学实践过程中深入探讨并利用教育技术优化教学过程。教材从教师的日常工作场景出发,通过揭示教学过程中常见的诸多现象和问题,分析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有效方法,提高教师教育技术的应用能力,帮助教师有效组织教学。

如果说初级培训学习是帮助广大教师实现从不会到会的转变,中级培训则主要是帮助广大教师完成从会到优的转变。中级培训,关注日常教学的要求,帮助广大您理解如何将教育技术应用于日常的课的教学中,能够将教育技术的应用与教学内容和目标的需要紧密联系起来,真正发挥教育技术的效能。

二、做好进入课程学习的准备工作

为了便于培训学员顺利进入中级学习,建议回顾初级教程的主要内容,熟悉word、excel 和frontpage等软件使用的基本方法。本课程将要使用的可视化思维工具,也即思维导图工具“FreeMind”软件和主题网站制作平台软件可以根据课程的提示从光盘中获得。具体操作方法可以按照课程提示步骤操练掌握。此外,还需要回顾或温习一些基本概念的内涵:(1)教育技术的定义

?1994年国际教育传播与技术协会(AECT)定义:

教学技术是关于学习资源和学习过程的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的理论和实践。?《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试行)》定义:

运用各种理论及技术,通过对教与学过程及相关资源的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实现教育教学优化的理论与实践。

(2)教学设计与教育技术的关系

教学设计是教育技术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一般认为完整的教学设计过程包括前期分析(学习需要分析、学习内容分析、学习者分析和学习环境分析)、确定目标、制订策略、选择媒体或资源、试行方案、评价和修改等过程。

在我国本轮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建设过程中,主张重点培养教师的教学设计能力。

在初级阶段,我们将教师的能力定位在一般课的设计方面,并将教学过程概括为授导型与探究型两种基本形式,而在中级阶段,我们主张着重提高教师主题单元的教学设计能力,(3)授导型教学与探究型学习

授导型教学与探究型学习代表了教学实践中两种不同的课型。在教师日常的教学过程中,往往既包含授导型也涉及到探究型。本教材中,所说的研究性学习既包括探究型教学方式,也包括研究性学习课程。为了便于统一,除了有特殊的语境需求外,我们统一使用研究性学习这一概念。

(4)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

指在学科教学过程中把信息技术、信息资源和课程有机结合,建构有效的教学方式,促进教学的最优化。

三、把握教材主线及其核心概念

1.抓住一条主线,确立模块之间内在联系

简单来说,整个培训就是围绕主题单元计划展开,其中包括单元教学的设计、评价、实施以及资源的建设。

各个模块之间的内在联系:

?模块2提出了提高整合有效性的6种方法,这些方法的具体应用体现在后续的各个模块中;?模块3提出中观教学设计,通过设计主题单元学习计划更加深刻地理解“中观”的概念;从思维引导方法出发,为单元设计引领单元学习的问题;

?模块4从主题单元学习中选取一个专题设计研究性学习方案;

?模块5从资源组织方法出发,建立主题资源网站;

?模块6围绕主题单元提出多元化评价;

?模块7关注教学实施,提出组织、管理和评价实施过程,把设计变为实践。

此外,本教材中,介绍了一种知识可视化工具:思维导图,用于主题单元教学的设计。

它可以帮助教师将自己的教学设计组织成更为有效的整合的框架。这里将中级培训教材的内容框架以思维导图的形式呈现:

2.理解核心概念,分清主次,学习教材内容

(1)理解核心概念

在本书的学习过程中,要深入理解“中观教学设计”这一核心思想。所谓中观教学设计,既区别于单节课层面的微观教学设计,也有别于针对某一学科课程或整本教材的宏观设计,它介于课程与课时之间,在单元层面组织和重构教学内容。该思想的提出,有助于教师从教材的执行者到教材的重组者的角色的转换,有助于他们有效地开展课程整合。

本教材的主题单元是面向实施的,易于实践的。主题单元规划时,将符合课程标准的课堂内容以主题及其专题的形式进行有意义的组合,直接指向教师日常教学的应用。每一个主题中包含若干个专题,而专题的设计并不强调都使用研究性学习。这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很多教师在实际应用中的困惑。学科教学并不是所有内容都需要探究,适合探究的。真正的信息技术与学科的有效整合在中观层面更易于实现,教师应该走出整合等于研究性学习的误区。

本次教育技术培训过程,需要尝试中观教学设计。其基本设计原理如下图:

中观教学的基本思想和设计方式都与传统的教案不同,它的基本理念与时下新课程改革一致。我们将在课程的模块三至七陆续系统地学习。大家一定要认真研读课程,研读相关案例,克服习惯思维。所有的作业都要尽可能自己独立完成(鼓励相互交流、点评,以促进自己更完善)。坚决不要胡乱“借鉴、拷贝”。

(2)分清主次关系

教材中的内容丰富,学员如何消化教材、吃透教材,关键在于抓住教材重点,分清主次进行学习。比如教材“拓展学习”部分的内容,其中涵盖了大量的理论知识,这主要是用来帮助理解培训内容的。学习时不必过于纠缠理论本身,而应关注具体问题中理论的应用。在无法准确把握理论内容时,可作为参考来看,并不强调全部吸收。

教材中采用了大量的案例组织各项教学活动,主要目的就是避免一味地理论灌输。通过案例来归纳理论,通过真实的情境激发思考。鉴于篇幅问题,本教材所采用的大多是案例片段,您可参考光盘中相应的完整案例,以便更好地把握案例背景进行分析。

此外,需要注意的是,案例不等于范例,教材中的案例都来源于一线教师的真实案例。为保持案例的原始状态,没有对案例作过多修改,这也就意味着案例本身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因此请大家根据课程提出的“问题”研读和思考,不要对案例求全责备,干扰自己的思维活动。

四、积极有序、坚持不懈参加远程学习

1.熟悉平台功能,有效借助平台进行远程学习

平台中的课程按照模块化的组织结构设计,包含了丰富的资源、形式多样的学习活动以及精选出的若干教学工具软件。为了帮助您进行高效率的课程学习,顺利地完成培训任务,提醒您关注以下的重点学习环节:

(1)进行模块概览

在本课程中,每个模块都配有模块概览,您可以在学习新的模块之前,浏览一下各模块的模块概览,因为它是整个模块的知识结构的概要,便于您从整体把握一个模块的组成和目标。在模块概览中,标明了每个模块内容的掌握层次和要求,这样也便于您结合自身实际,有所侧重地进行学习。

(2)观看动画和专题讲座

本课程包含大量的动画和专题讲座,您对这些视频的解读和把握直接关系着最终的学习效果。观看视频时,宜结合讨论区中的问题和自己以往教学的实践,带着问题聆听,这样收获也许更大。另外,专家对案例的点评也是不可或缺的精彩部分,请认真体会,用心思考,才能感受到其中的细节和奥妙。

(3)学习课件和操作演示

本课程中包含一些课件和操作演示,课件主要是呈现知识性的内容,操作演示主要用来展示操作性的内容。您在学习课件时,要理解相关的概念,最好结合教学实际,体会其对教学的实际指导作用,这样才能真正做到经学致用。观看操作演示时,您记得要看清动画演示的步骤和要点,最好跟随动画操作,并且反复练习,做到操作熟练。

2.严格执行统一规定的学习进度

(1)本课程远程学习,原则上规定每个模块的学习时间为一周。建议您每天登录学习平台学习的时间不少于1小时(如果有特殊原因导致某一天未能学习,也应当于第二天及时补足学习时间)。

(2)在远程学习中,辅导老师每周都会发布学习公告,一方面总结上一周大家的学习情况,提出相应的学习建议,另一方面通知大家进入新的模块学习。因此,建议您每周都要查看“学习公告”,及时了解辅导老师的意见,确保自己的学习进度和老师的要求一致。远程学习最重要的经验就是:如果自己的学习进度不能与班级保持一致,将会严重影响你参与后续的所有远程交流活动。所以,每一个学员都务比要确保自己学习进度不掉队。

(3)自学完一个模块,要及时完成相应的各项学习任务:

模块一至模块七,均要求在讨论区根据规定的主题发表讨论贴,并对其他学友的帖子点评。

模块一至模块七,均要求有学后反思;模块八则要求学员撰写本次课程学习的小结。

模块一至模块七,均要求完成模块后测(目的在于衡量学员是否达到了本模块学习的要求。必须清楚,模块后测试都属于课程学习要求,得分均不计入本次培训成绩。但是缺少其中任何一项网络平台将自动确定为没有完成学习,不予结业)。

模块三至模块七,均要求完成一份书面作业。各位学员要看清作业的具体要求,按时提交合格的作业。

2.寻求多种方法克服学习中遇到的困难

在网络平台上自学,个体化学习的特征比较明显,特别需要学员发扬坚定顽强的学习精神克服困难,坚持到底。同时,更需要学员善于借助网络平台的优势,克服困难:(1)每一个模块的前面都有“重难点讲解”,是课程专家专门针对学员在学习过程中可能产生的各种疑问所做的讲解说明,建议大家认真学习这些内容,可以比较容易突破模块中学习难点。

(2)阅读案例,研究案例,模仿案例,超越案例是一种比较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策略。学员在设计作业的过程中遇到困难时,主动在学习平台上查看一些相关“案例”,可以从中寻找到破解困惑的“灵感”。

(3)借助网络平台,向辅导老师和邻近学友求助,可以获得很多启发。

3.积极参与集中在线交流

根据培训教材的设计理念,在培训教学中融入大量的讨论活动,旨在通过交流心得、分享集体智慧帮助学员厘清重要概念、获得丰富的学习技巧与经验,并且能够在相互的点评中提升各项作业的质量。

建议学员注意以下几点:

?我们会在每周的规定时间展开集中在线研讨,建议学员及时留意公告提示,提前做好研讨准备。

?最好根据公告要求,提前半小时登陆平台,到指定位置发表讨论贴。

?如果因特殊原因不能参加当天的研讨,可以提前在讨论区发表贴子,但是一般不主张事后补发帖子。因为之前发表帖子可以供大家学习,事后发表帖子容易被遗漏。

?关注讨论的重点:明确讨论中心,准确把握讨论分析的角度;

?明确讨论的目标:围绕讨论主题,有针对性地发表自己的观点。仔细浏览其他学员的见解,不要发表重复内容。

?积极对其他学员的观点进行点评,鼓励大家针对其他学员的观点提出自己的不同见解。

?反对学员发表毫无意义、毫无内容的“灌水帖”,如:“同意”、“支持”、“顶”等。

五、远程学习的各项考核要求

说明:

1.作业考核(综合评价为每篇作业的成绩加总X40%)

培训中须提交5项作业,若其中一项不及格,则培训考核不合格。

?作业1:模块三主题单元设计及主题单元规划思维导图(100分)

?作业2:模块四研究性学习方案(100分)

?作业3:模块五主题资源网站首页面及网站结构思维导图(100分)

?作业4:模块六主题单元评价思维导图及主题单元学习评价量规(100分)

?作业5:模块七单元教学实施方案(100分)

2.主题讨论考核

本课程培训中共须完成7项主题讨论,满分为20分。灌水帖不得分,加精帖进行加分。

?我周围的信息化教育故事(模块一)(2分)

?诊断三个案例中课程整合的问题(模块二)(2分)

?交流主题单元选题(模块三)(2分)

?研究性学习课堂中的常见问题(模块四)(2分)

?获取资源的方法和技巧(模块五)(2分)

?关于评价方法和工具的讨论(模块六)(2分)

?研讨学习环境(模块七)(2分)

3.博客反思考核

共需完成前七个模块4次学习反思,第八模块学习完成后需撰写整个课程的学习总结。前七个模块的4次反思,每项2分,八模块的学习小结(不少于1000字)得分8分,满分为16分。

本次学习平台设立统一的学习反思区和培训总结区,请您一定要关注辅导老师的公告通知,将前七个模块的四篇反思提交到“学习反思”栏目,将第八模块的学习反思提交到“培训总结”栏目。

附录:各模块学习要点与任务

模块一

?登陆平台,初步熟悉平台各项使用功能;了解教育技术中级培训的主要内容和预期成果。?参加模块一主题讨论:我周围的信息化教育故事

?创建自己的电子学习档案袋;

?从光盘上下载安装学习反思与知识可视化工具(思维导图),掌握freemindde的使用方法;

?完成模块一学习反思。

?完成模块一学习后从测。

模块二

?理解课程结构要素,分析信息技术对课程结构要素的影响,把握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框架;

?通过案例研究深入了解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常见表现方式和问题误区;

?通过案例分析提高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有效性的六个有效方法,为后续的培训以及主题单元设计奠定基础。

?参加模块二主题讨论:诊断三个案例中课程整合的问题。

?完成模块二学习反思。

?完成模块二学习后测。

模块三

?通过案例研习的方式,初步了解主题单元的特性。

?用思维导图策划主题单元的主要内容。

?在规划和设计主题单元的过程中初步了解以下三方面的内容:

1)能用新课标的要求正确描述教学目标并初步理解教学目标分析的作用。

2)了解学习者特征分析的作用和学习者在信息环境下出现的新特征。

3)初步了解教学策略的相关概念。

?参加模块三主题讨论:交流主题单元的选题。

?根据主题单元设计模板的要求,分析单元确定主题单元选题、目标及涉及内容、规划问题框架及专题划分、设计单元学习成果、初步确定教学的评价要素等。

?完成一个专题的具体教学设计过程。

模块三主题单元设计及主题单元规划思维导图评价量规(20分)

注:(1)本模块作业,凡是思维导图或者单元学习计划缺少一项的,判为不合格。(2)本模块作业,凡是单元学习计划中缺少内容超过两项以上的,判为不合格。(3)本模块作业,凡是评价指标超过三项不合格的,判为不合格。

?完成模块三学习反思。

?完成模块三学习后测。

模块四

?了解研究性学习的概念、特征和基本环节,并能掌握研究性学习教学设计方案的设计方法;

?学习有关理论:支架、基于项目的学习、MiniQuest设计方法;

?参加模块四主题讨论:研究性学习课堂中的常见问题

?选择主题单元中的一个专题,完成一个研究性学习方案的设计。

模块四研究性学习方案评价量规(10分)

? 完成模块四学习反思。

? 完成模块四学习后测。

模 块 五

?

头脑风暴:结合自己或周围教师的教学实际,在资源问题上目前存在哪些问题和你的对策;

? 收集自己的主题单元所需的资源;建立所收集的资源的引用记录(资源列表); ? 参加模块五的主题讨论:获取资源的方法和技巧。

? 用思维导图规划自己的单元主题网站栏目,用主题资源制作平台来制作资源网站。

模块五 主题资源网站首页面及网站结构思维导图评价量规(10分)

? 完成模块五学习反思。

? 完成模块五学习后测。

模块六

?通过案例研习,理解主题单元的多样化目标及多样化学习活动应该采用多样化的方法进行评价;

?参加模块六主题讨论:关于评价方法和工具的讨论

?通过案例理解评价应该从教学目标出发,与教学目标一致;

?掌握评价量规的设计要求;

?用思维导图为主题单元规划评价计划。为单元的学习成果设计一个评价量规。

模块六主题单元评价思维导图及主题单元学习评价量规(10分)

?完成模块六学习反思。

?完成模块六学习后测。

模块七

?理解单元教学策略;理解、分析单元学习环境

?参加模块七主题讨论:研讨学习环境

?知晓行动研究的概念、特点及实施步骤

?设计单元教学实施方案

模块七单元教学实施方案评价量规(10分)

?完成模块七学习反思。

?完成模块七学习后测。

模块八

?回顾课程内容,整理、完善学习档案袋

?展示培训成果

反思培训项目,形成培训总结(不少于1000字)。

教育技术能力中级培训练习题答案

一、教育技术能力中级培训单选题 1、信息技术在课程整合中发挥了多种教学应用功能,以下对信息技术的教学功能说法正确的是( B )。 A、信息技术对教育的影响基本上都是正确的。 B、利用信息技术获取资源信息,并对所获取的资源进行加工和进一步的利用。 C、利用信息技术模拟实验发生的真实情境所以实验只要信息技术完成就行。 D、信息技术可以为教学提供练习、测试、考评或评估功能,所以信息技术是万能的。 2、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承担主体有多个层面,下面的( D )不是学校层面所需做的工作。 A、建设硬件基础设施和环境。 B、建设各种教学应用软件平台以及教学软件资源库。 C、制定并实施组织管理体制。 D、制定教师培训的标准和规范。 3、在应用多媒体教学过程中,电脑和投影仪通电后,电脑运行正常,但投影幕上显示没有信号输入,最可能的原因为( B )。 A、内存条没插好。 B、电脑与投影仪连接的信号线没有插好。 C、Office程序没有安装好。 D、显示器没有通电。 4、下列对信息素养的描述,其中正确的一项是( B )。 A、熟练操作计算机的硬件软件、应用种种技术解决问题。 B、注意信息的获取,加工,储存,评价等,具有技术和人文两个层面。 C、人们在信息过程中产生的认识,观念和需求的总和。 D、一切与信息有关的理论和实践。 5、以下关于行为主义学习理论的描述中不正确的是( A )。 A、在教学中要创建问题情境,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习得技能。 B、学习就是通过强化建立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联结。 C、知识积累的关键因素是刺激、反应以及两者之间的联系。 D、在教学中要把学习材料分解成能按顺序掌握的一些小步骤,并在每一步给予反馈。 6、在课堂管理过程中,以下观点正确的是(D )。 A、学生越安静,学习效率越好。 B、学生的行为即代表学生的品性。 C、教师的权威是建立在学生对教师的服从上的。 D、尽量对学生加以鼓励。

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试行)

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试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编者按为贯彻落实教育部制定的《2003-2007年教育振兴行动计划》和《教育部关于加快推进全国教师教育网络联盟计划,组织实施新一轮中小学教师全员培训的意见》的有关要求,提高广大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应用能力和水平,教育部于年前下发了《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试行)》,要求各地结合实际认真贯彻实施。 《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试行)》是指导开展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培训与考核的基本依据,适用于中小学教学人员、中小学管理人员和中小学技术支持人员教育技术能力的培训与考核。教育部还将依据这一《标准》研究建立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培训、考试和认证体系,以促进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培训与考核的健康发展。 为让广大读者了解,本刊特将《标准》全文刊登于此。 为提高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水平,促进教师专业能力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和《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规定》有关精神,特制定《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试行)》。 本标准适用于中小学教学人员、中小学管理人员、中小学技术支持人员教育技术能力的培训与考核。 第一部分教学人员教育技术能力标准 一、意识与态度 (一)重要性的认识 1.能够认识到教育技术的有效应用对于推进教育信息化、促进教育改革和实施国家课程标准的重要作用。 2.能够认识到教育技术能力是教师专业素质的必要组成部分。 3.能够认识到教育技术的有效应用对于优化教学过程、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重要作用。 (二)应用意识 1.具有在教学中应用教育技术的意识。 2.具有在教学中开展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进行教学改革研究的意识。 3.具有运用教育技术不断丰富学习资源的意识。 4.具有关注新技术发展并尝试将新技术应用于教学的意识。

教育技术能力中级培训模块二测评试题及答案

教育技术能力中级培训模块二测评试题及答案、单选题1、在进行教学设计的基本环节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D )。 A、教学设计需要进行前期分析,但对实际教学不太重要。 B、在教学设计过程中,确定各学习的目标还为时过早。 C、需要依据现有的教育媒体或资源,选择学习目标、学习内容、教学策略等。 D、在实施环节,首先需要根据教学活动的执行顺序制定一个教学活动实施计划,并按计划实施教学活动。 2、学习动机是直接推动学生进行学习的一种动力。下面关于学习动机的说法中,有误的一项是,请选择一个答案( C )。 A、学习动机属于学习者的非智力特征因素。 B、学习动机可分为内部动机和外部动机。 C、学习动机越强,越有利于学习和保持。 D、学习动机和学习效果是相互影响的关系。 3、在前端分析部分,教师需要考虑的是( A )。 A学生的认知水平。B、学生的作品集展示。C、检查软件进行的是否正常。D、教学课件的制作。 4、案例《附中的研究性学习评价方案》中,学校的初步研究性学习评价方案草案,邹老师感觉方案还存在着一个很大的问题,那就是整个评价方案忽视了一个重要角色,他们是研究性学习的主体——( A )。 A、学生。 B、家长。 C、领导。 D、教师。 5、案例《附中的研究性学习评价方案》中,学校将成立(),聘请参与研究性课程建设的专家、学者以及学校的骨干教师组成评估小组,对教师进行指导,对学生研究性学习的过程和结果进行鉴定。( B )。 A、监督组。 B、研究性课程学术委员会。 C、检查组。 D、评审组。 6、以下哪种教学组织形式属于个别化的学习?(B) A、通过讨论、问答,交流等形式在师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分享教学的信息。 B、由学生阅读教科书、观看或聆听音像教材、做笔记等获得教学信息。 C、教学通过讲授、谈话、板书、演示等以班级或一组学生为单位传递教学信息。 D、根据教学的主观和客观条件、从多方面考虑安排的教学活动的方式。 7、在前端分析阶段,了解学生的学习特点,掌握学生的知识点和技能是很重要的,但是如果学生目前的知识能力水平尚未达到本课时学习的基本要求时,从教育技术的角度考虑,最理想的预防措施是(B)。 A、跳过知识点和技能的学习,直接进入本课时的教学。 B、强化知识点和技能 学习,然后进入本课时的教学。C、在黑板上列出所需的知识点和技能,然后照着进

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试行)

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试行) 为提高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水平,促进教师专业能力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和《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规定》有关精神,特制定《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试行)》。本标准适用于中小学教学人员、中小学管理人员、中小学技术支持人员教育技术能力的培训与考核。 第一部分教学人员教育技术能力标准 一、意识与态度 (一)重要性的认识 1.能够认识到教育技术的有效应用对于推进教育信息化、促进教育改革和实施国家课程标准的重要作用。 2.能够认识到教育技术能力是教师专业素质的必要组成部分。 3.能够认识到教育技术的有效应用对于优化教学过程、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重要作用。 (二)应用意识 1.具有在教学中应用教育技术的意识。 2.具有在教学中开展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进行教学改革研究的意识。 3.具有运用教育技术不断丰富学习资源的意识。 4.具有关注新技术发展并尝试将新技术应用于教学的意识。 (三)评价与反思 1.具有对教学资源的利用进行评价与反思的意识。 2.具有对教学过程进行评价与反思的意识。 3.具有对教学效果与效率进行评价与反思的意识。 (四)终身学习 1.具有不断学习新知识和新技术以完善自身素质结构的意识与态度。 2.具有利用教育技术进行终身学习以实现专业发展与个人发展的意识与态度。 二、知识与技能 (一)基本知识 1.了解教育技术基本概念。

2.理解教育技术的主要理论基础。 3.掌握教育技术理论的基本内容。 4.了解基本的教育技术研究方法。 (二)基本技能 1.掌握信息检索、加工与利用的方法。 2.掌握常见教学媒体选择与开发的方法。 3.掌握教学系统设计的一般方法。 4.掌握教学资源管理、教学过程管理和项目管理的方法。 5.掌握教学媒体、教学资源、教学过程与教学效果的评价方法。 三、应用与创新 (一)教学设计与实施 1.能够正确地描述教学目标、分析教学内容,并能根据学生特点和教学条件设计有效的教学活动。 2.积极开展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探索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有效途径。 3.能为学生提供各种运用技术进行实践的机会,并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 4.能应用技术开展对学生的评价和对教学过程的评价。 (二)教学支持与管理 1.能够收集、甄别、整合、应用与学科相关的教学资源以优化教学环境。 2.能在教学中对教学资源进行有效管理。 3.能在教学中对学习活动进行有效管理。 4.能在教学中对教学过程进行有效管理。 (三)科研与发展 1.能结合学科教学进行教育技术应用的研究。 2.能针对学科教学中教育技术应用的效果进行研究。 3.能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学习业务知识,发展自身的业务能力。 (四)合作与交流 1.能利用技术与学生就学习进行交流。 2.能利用技术与家长就学生情况进行交流。 3.能利用技术与同事在教学和科研方面广泛开展合作与交流。

广东省教育技术能力中级培训结业测试试题及答案(14)

广东省教育技术能力中级培训结业测试试题及答案(14) >一、单选题 1、研究性学习中的选题关系到后续的研究进程能否顺利进行,下列关于选题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1分) 选题应强调知识的传递 2、教师经常会利用Flash制作一些按不规则轨迹运动的动画,这就会用到Flash中的引导层动画,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1分) 在动画播放时,引导层上的内容不可见,被引导层上的内容可见 3、在研究性学习教学流程的第一个环节确定主题中,信息技术的可能的整合方式是()。 (1分) 利用信息技术创设问题情境 4、在确定教学目标之前,老师需要分析教材,编排组织教学内容,以便更好地开展教学。在组织教学内容时,需要考虑到多个因素,请从以下选项中选出你认为不需要考虑的因素()。(1分) 内容的安排严格遵照教材 5、地图的三要素是必须掌握的基础知识和技能,但是这部分内容较枯燥,学生不容易直接接受,这时教师可以采用下列哪种方法能够比较容易让学生接受?() (1分) 给同学展现一张动物园导游图 6、王老师制作“詹天佑“课的课件时,想将詹天佑的图像和介绍放在一张幻灯片上,请问王老师应该选择的版式是()。 (1分) 文字内容版

7、软件的“有线性的横向导航“与信息组织结构()相对应。 (1分) 知识点之间相互平行并列 8、王老师在制作电子教案的过程中,从网络上下载了一个全名为“animal.mpg“的用以解说动物外在特性的文件,但是却打不开,弹出的窗口中显示“找不到匹配的软件打开目标文件“,这时王老师只需要安装什么软件就能解决问题?() (1分) RealPlayer 9、在下面所提供的教学资源中,不属于数字教学资源的选项是()。 (1分) 与教材配套的物理习题册 10、根据你的理解,你认为信息技术和教育技术之间的关系是以下哪种? (1分) 信息技术与教育技术彼此相互交叉 11、王老师所在的学校每到学期末,都会采取学生评教的方式对老师进行学年度考核,作为评判老师的一部分。以下有关学生评教的观点,哪个是不正确的?() (1分) 学生是未成年人,经常凭感情评选教师,因此不能相信学生评教的数据 12、相对评价是教学评价的一种,主要用来判断每个成员的相对优劣,下面的表述中属于相对评价的是()。 (1分) 晓铭的数学成绩在班里排第3名 13、博客网站一般是根据()对所有博客日志进行自动分类,以方便查找的。 (1分)

教育技术能力培训心得体会

教育技术能力培训心得体会 教育技术能力培训,收获颇丰,现将部分心得体会,赘述如下: 一、教育技术能力培训,是个什么样的培训呢? 1、是一项全员性培训项目,绝大多数教师都得参加本项目培训。 2、是一次任务驱动式的培训,既在培训当中要完成多项学习任务。 3、是一次以合作交流为主要形式的培训,培训中教师们要以小组形式讨论,交流,汇报。 4、不是信息技术的培训,是基于信息技术的与教学相关的培训。 二、教育技术能力培训的意义: 从教育发展的角度看,现代教育技术是一种文化。伴随新世纪的到来,人类文化知识传承正在经历着一场新的革命。我们知道,文化传承经历了三次革命,第一次是文字的出现,第二次是印刷术出现,第三次则是信息技术的出现。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作为一种新的文化,正在深刻地改变人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教育作为人类文化传递的重要手段,必须在21世纪、人类社会已全面进入以网络为载体的信息社会的形势下肩负起传播现代文化和科技的职责。 现阶段我们国家实施的是素质教育,而课堂教学则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因此提高课堂教学的水平必须合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 首先,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可改变过去那种教师讲、学生听,学生处在被动地位的局面。教师会更注重向学生呈现各种材料,帮助学生思考,由“一言堂”变为“群言堂”。 其次,教学课件的使用进一步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使学生学得更主动、更直观,更有利于学生能力的培养,更有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比如,在有关几何形体的教学中,教师通过教学课件,形象地展示出几何形体的形状、结构、变化及各种不同形体之间的转化过程,可充分掌握各种几何形体的关系,可获得较好的教学效果。也可以说,教学课件的使用,让我们告别了教学的远古洪荒,而步入了现代教学的殿堂。 再次,通过现代教育技术,可充分实现学校教育的资源共享。比如,教师的论文、教学课件、典型的教案,经过教学实践的不断沉淀,逐步成为全校教师共同的智慧结晶,可促进教师群体素质的不断提高。 在初步理解现代教育技术理论的基础上,通过洛阳大学杨循杰老师七天的细心指导,我进一步巩固了自己平时自学的和从实践中获得的电脑、网络知识,进一步练习了如何申请并使用QQ,练习了如何申请电子信箱,如何用电子信箱收、发文件,感觉自己的视野一下子扩充了好多,仿佛我一下子拥有了整个世界。通过与学员们的交流,无论是教育还是教学,我都能取长补短,大大提升了自我。 另外我还学习并掌握了如何在网页上抓图,如何截取mp3中的音频文件,如何进行屏幕录像,如何在ppt文件中插入flash动画,如何亲手制作flash小动画,如何下载文件,如何做幻灯片,如何运用“word”试卷王编辑试卷……。有了这些知识和技能的学习和实践,我在课件制作、资源收集、网络互动等今后必须或将会用到的教育技术都得到了长足的提高,在教学工作中更加得心应手了。 三、教育技术能力培训的主要内容: 1、真正认清了“教育技术”、“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教学设计”等概念。教

中级教育技术的培训心得

中级教育技术的培训心得 这次现代教育中级培训,采用的网络培训的方式,刚开始的时候有点陌生,主要是对培训的流程不熟悉,但它是一种很新颖的学习方式,所以使我对网络学习产生很大的兴趣。 刚开始接触网络学习,不太习惯。但是通过五个模块的学习培训使我受益匪浅,使我对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有了更加全面的认识,而且还认识了很多优秀的教师,通过学习交流,学到了很多丰富的知识。信息技术既是一门学科,也是一个学习的工具,如何使信息技术与课程进行整合,使它在提高教学效率、质量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学习信息技术就是摆以我们面前的重要的事情,更重要的是学习利用信息技术教学的方式,这次培训,恰好给我们每位老师提供了一个好的模板,感觉真是太及时了。 但是信息技术中牵涉的知识很多,要想更好的、熟练地应用这一技术为教学服务,就要不断的进行学习,掌握信息技术常用软件的使用,网络工具的应用、以及计算机的操作等知识。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信息技术也在不断的发展,这就要求我们要不断地学习,不断地进步,要有“活到老,学到老”的精神。 这次培训只是给我们提供了一种教学方式范例,在实际的工作中我们还要将这一方式恰当的应用在教学中,不断总结经验,使这一教学方式更加完善,更好的服务于教学工作。 语文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它具有工具性、思想性、文

学性和知识性。这些性质决定了语文教学的任务,如培养学生实际运用语言文字工具的能力、思想教育、文学教学、知识教学等。那么,如何在课堂上完成上述的教学任务,我觉得应该结合语文教材的特点运用“有趣教学” “有效教学”。 “有趣教学”:我认为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往往胜过责任感。”教育学家乌申斯基说:“没有任何兴趣的被迫学习,会扼杀学生掌握知识的愿望。”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以学生心理活动、年龄段和科目等特征为依据,发掘语文教材中激趣、引趣的素材,运用多种、多变、多样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来刺激、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奇效。 “要让学生对学习有兴趣,需要教师采用一些外在于学科知识的方法,姑且称之为外包装与广告效应。教师既要向学生说明这些学科知识的未来价值,又要将这些学科知识与学生的日常生活联系起来,从而激发他们对学科知识的外在兴趣。在每堂课的课堂切入时,对学科知识的包装都特别重要,因为这决定着学生能否将注意力集中到课堂上。”(〈〈课堂密码》)在这里谈到了教师的激趣作用极其重要,可以利用讲故事的形式,如童话单元;利用意境激发兴趣,语文课文绝大多数是“美文”,尤其是诗词曲作品,更是令人百读不厌的好文章。 这些“美文”,关键一点是意境的创造令人神往。教师可根据课文内容特点,运用电教手段,创设意境美,渲染气氛,使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情绪高涨,兴趣倍增。如〈〈山居秋暝》一诗,作者给我们展示了一幅优美的图画,我们可让学生通过绘画、音乐等形式来深入理解诗的意境;利用名言警

中都中小教育技术能力全员培训计划

上杭县中都中心小学 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全员培训计划 根据《福建省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建设计划实施方案》(闽教人[2007]98号)和市教育局《关于开展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全员培训工作的通知》(岩市教人[2011]68号)及县教育局《关于组织开展我县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全员培训的通知》(杭教[2011]503号)精神,为提高我校教师教育技术应用能力和水平,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经研究,决定组织开展我校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全员培训,现制订如下计划: 一、指导思想: 把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全员培训工作作为一项重要内容和载体,以教师为主线,以提高教师教育教学能力为重点,以提高教学质量为目标,丰富教师的素质内涵,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全面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为办好人民满意的学校提供优质的资源保障。 二、参训对象 全镇参评中小学教师系列职称的小学、幼儿园全体教师。 三、培训目标 根据县局部署,我校计划用2年左右的时间(从2011年7月至2012 年12月),主要采用校本培训方式(兼顾其他途径、手段),组织全镇小学幼儿园教师完成不低于52学时的教育技术能力培训,并使大多数教师通过国家统一组织的教育技术能力初级以上水平考试。逐步形成鼓励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普遍使用教育技术的良好氛围,建立学以致用、学用一体的完整成果转化体系。 四、培训内容 以教育部《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试行)》(教师[2004]9 号)为依据,以提高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应用能力,促进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有效应用为目的。根据岩市教人[2008]3号文件精神,为防止购买盗版教材,我镇小学、幼儿园统一使用高等教育出版社编辑出版的《教育技术培训教程》(教

广东省教育技术能力中级培训测试题库及答案

广东省教育技术能力中级培训前期测试题库及答案 一、单选题 1、在采用Windows图片工具编辑图片时,需要添加文字,合理的顺序是:(1234) (1)、选择绘图面板的文字工具。(2)、在画布上画出文本区域。(3)、选择字体、字号和文字特殊格式。(4)、在文本框中输入文字并保存。 2、下列有关教学设计的说法,正确的是(C): A、教学设计就是教师对自己的经验进行总结的过程。 B、教学设计的环节就是教案的编写过程。 C、教学设计是以系统观、系统理论为指导的。 D、教学设计是一个线性的过程。 3、对于小学5、6年级的学生,以下最不可能属于他们特征的是(C)。 A、学生能够借助具体事物作出一定程度的推理,开始用抽象的规则来思考问题。 B、学生探究知识的热情度非常高。 C、学生能够对社会存在、公正、真理及道德等抽象的社会问题进行比较准确的分析。 D、学生自我控制能力不强,需要老师、家长对其进行引导。 4、李老师在使用word制作电子教案时,由于没有时刻保存的习惯,当电脑突然断电时导致很长时间做出来的成果全部丢失了,以下可以有效的帮助李老师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是(A): A、调小word设置的自动保存的间隔时间。 B、使用word中的帮助功能,office 助手可以解决这个问题。 C、建议更换制作软件,比如WPS Office。 D、可以先将教案写在纸上,然后再迅速的输入到电脑中。

5、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你计划在课程中采用一种成果展示式的评价方法,即学生在学习了一段时间,掌握了某些技能之后,通过手工、展览或是表演等看得见、听得着的形式展示自己的能力。比如说,制作一个漂亮的压花书签全班展览等。以下对成果展示式评价认识不正确的是( A )。 A、成果展示评价的方法是一种发展性评价,它是形成性评价的一种思想体现。 B、成果展示评价的方法在时间上可以比较随机,如果在期末考试时采用这样的评价方法,就可以说这种方法是总结性评价。 C、成果展示评价的内容和形势也比较丰富,能全面反映学生的综合素质。 D、采用成果评价的方法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信心,激发他们学习本课程的兴趣。 6、电子教案开发工具有很多种,有些开发工具所编辑的电子教案不能用IE直接浏览,下面选项中的哪个工具软件开发的电子教案不能用IE直接浏览?(B) A、FrontPage。 B、Authorware。 C、Dream Weaver。 D、PowerPoint。 7、根据你的理解,你认为信息技术和教育技术之间的关系是以下哪种?( D ) A、信息技术包含教育技术。 B、信息技术与教育技术是平等的概念。 C、教育技术包含信息技术。 D、信息技术与教育技术彼此相互交叉。 8、网络为教学带来了全新的环境,其趣味性、交互性、信息丰富等特性影响着这一环境下的学习者。下面关于网络环境下学习者特征的说法中,错误的一项是(B )。 A、学习者更容易张扬个性。 B、学习者的扮演意识减弱。 C、学习者的学习风格能得到充分的发挥。 D、学习者从众和服从权威的心理在减弱。

教育技术中级培训总结

教育技术中级培训总结 在这秋高气爽、果实收获的季节,我有幸参加了河北省教育技术 中级培训,并且收获颇丰。首先要感谢专家和辅导老师的指导和帮 助。正是有了你们的鼓励,我的这次培训才得以圆满完成。这次培训 形式新颖,学习主动权掌握在学员手中,使我们能合理安排学习与工 作的时间,进度可以根据内容的掌握情况自行调整,对学习效果很有 保证。经过一个多月的学习,我已掌握了各模块的内容,回想这一路 走来,真是成长了许多,收获了许多。在这些模块的学习中,我了解 了教育技术的基本概念,深入理解了它的意义和作用;学习了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研究深入理解了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内涵;了解主题单元的综合特征,掌握面向单元的中观教学设计方法;设计研究性学习方案;了解主题资源的类型和组织方式;初步掌握创建网页型的主题资源的方法,理解多样化评价的意义,学会简单设计评价方案和评价量规、电 子档案袋等评价工作。掌握了思维导图的制作方法,学会了创建主题 资源网站。这次培训,我在教育教学方法方面深有感触,感到自己教 学工作中有很多需要调整提高的地方。培训中的任务驱动式学习,营造了一种学习的氛围,没有大而空的理论阐述,师生平等,易于理解与接受。通过学习,我最大的收获是教育观念的更新。现代教育是要学生 学习变为学生要学习,教学中同时真正认清了教育技术、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等概念。弄清了整合的技术选择原则,不应该是课程顺应信息 技术,而应该是课程同化信息技术,应该是课程本位,而不能是科技 本位。教师要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观念,以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为核心,注重学生学习知识的过程和方法,使学生学会学习,鼓励学生积极

主动地参与教学过程,勇于提出问题,主动探究,掌握学习的方法。另外,主题资源网站的建立,为学生课前、课中、课后、复习和探究学习提供自学资源和学习指导,能够进一步发挥网络优势。促进因材施教和个别化教学,有效拓展学生学习空间,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能力,提高课堂教学的价值、效果和效率,从而从根本上解决教师和学生应用难的问题。既有利于教师的备课,又有利于学生的学习,大大节省了教师和学生的时间,我们可以通过网站学习资源的建立,真正实现教师集体备课,单元备课,真正提供给学生良好的学习资源,实现教学的高效。 总之,参加这次国培,让我受益匪浅,虽然学习很紧张,但我充实并快乐。再次感谢提供这次培训的专家和项目办同志,向辅导老师道一声: 您辛苦了!当然,学以致用,才是根本。只有将培训中获得的知识运用于教育教学工作实践中,才不负此次国培之行。

2013年教育技术能力培训心得及体会

教育技术能力培训心得及体会 2013年10月28日开始我已参加了一个多月天的远程教育技术培训了,给我的体会很深,我的教育技术能力得到了很大提高。作为一名教育战线的青年教师,有幸参加了此次教育信息技术的培训学习,这是一次很好的机会,因此在培训过程中,我一直怀着饱满的热情,认真学习,大胆实践,在学习之余还不时提醒同事抓紧时间,和他们交流学习体会,所以彼此的教育技术能力进步很快。经过学习后,无论在教学和学习的理论水平、计算机操作水平、教育教学的理念、教学和学习过程的设计、开发及评价等方面都有了重要的转变,收获很大,受益匪浅,对现在和今后的教育教学有较大的指导和帮助。现总结如下: 1、提高了信息技术的素养,教育信息技术也是一门科学,更要研究,教师要成为研究者,研究教育教学的规律与教育信息技术的整合,同时,我也认识到教师的成长离不开教育信息技,信息技术使老师面临着如何成长,如何应对新的问题。通过此次培训,让我认识到,学会把信息技术应用在学科教学中能使自己的教学过程条理清晰,直观形象,学生明白易懂,特别是教学流程图让教学过程更加明朗化,为我的教学增添了光彩,使我对课程发展、教育信息技术有了新的认识。认识到教育技术的有效应用对于推进教育信息化、促进教育改革和实施国家课程标准的重要作用,对于优化教学过程、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重要作用。

2、掌握了教育技术的基本概念、主要理论知识、研究方法,教学媒体选择和使用方法,学习媒体素材的加工和获取方法,掌握了信息检索加工利用方法、授导型和探究型教学设计的模式、教学设计的一般过程(包括前期分析、确定目标、制定策略、选择资源、确立步骤、分析评价),教学资源与信息化教学资源的基本概念,教学设计的实施与评价反思等。 3、具备了根据不同的教学任务和学生特点及教学条件有效的设计教学活动的能力,具备了收集、甄别、整合、应用于学科相关的教学资源加以优化教学环境的能力,具备了在教学中对教学资源、学习活动、教学过程进行有效的管理能力。 4、本次培训采用网络学习,时间空间灵活,给人轻松自由的选择学习时间带来了方便,特别适合边工作边学习的人。通过在线讨论的方式进行,这一点也给我留下了十分深刻的印象,在线讨论中,不但解决了老师布置任务,而且解决了平时教学中的困惑,以及大家在培训过程中遇到的难点,同一班的互相沟通,成员也可以在全班讨论区发表个人意见。 5、学习内容非常实用,从计算机基础操作,如文档编辑,数据的统计处理,演示文稿制作,多媒体素材的获取、加工方法等,如何利用网络搜索信息的方法和技巧,教学设计基本方法等基本技能开始培训,并结合大量中小学实际教学案例,特别是教学各环节的具体设计与处理,Word中的修订功能用于电子作业的批改,Excel中公式与

教育技术能力中级培训模块一测评

教育技术能力中级培训模块一测评 一、单选题 1、信息技术在课程整合中发挥了多种教学应用功能,以下对信息技术的教学功能说法正确的是( B )。 A、信息技术对教育的影响基本上都是正确的。 B、利用信息技术获取资源信息,并对所获取的资源进行加工和进一步的利用。 C、利用信息技术模拟实验发生的真实情境所以实验只要信息技术完成就行。 D、信息技术可以为教学提供练习、测试、考评或评估功能,所以信息技术是万能的。 2、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承担主体有多个层面,下面的(D )不是学校层面所需做的工作。 A、建设硬件基础设施和环境。 B、建设各种教学应用软件平台以及教学软件资源库。 C、制定并实施组织管理体制。 D、制定教师培训的标准和规范。 3、在应用多媒体教学过程中,电脑和投影仪通电后,电脑运行正常,但投影幕上显示没有信号输入,最可能的原因为(B )。 A、内存条没插好。 B、电脑与投影仪连接的信号线没有插好。 C、Office程序没有安装好。 D、显示器没有通电。 4、下列对信息素养的描述,其中正确的一项是(B )。 A、熟练操作计算机的硬件软件、应用种种技术解决问题。 B、注意信息的获取,加工,储存,评价等,具有技术和人文两个层面。 C、人们在信息过程中产生的认识,观念和需求的总和。 D、一切与信息有关的理论和实践。 5、以下关于行为主义学习理论的描述中不正确的是( A )。 A、在教学中要创建问题情境,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习得技能。 B、学习就是通过强化建立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联结。 C、知识积累的关键因素是刺激、反应以及两者之间的联系。 D、在教学中要把学习材料分解成能按顺序掌握的一些小步骤,并在每一步给予反馈。 6、在课堂管理过程中,以下观点正确的是(D )。 A、学生越安静,学习效率越好。 B、学生的行为即代表学生的品性。 C、教师的权威是建立在学生对教师的服从上的。 D、尽量对学生加以鼓励。 7、(D)不是信息技术与历史课程的整合方法。 A、创设历史情境。 B、提供多种通道信息,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C、模拟历史人物或历史事件。 D、模拟占据空间的事物。 8、当学生对课本中某段的词语“五彩缤纷”无法理解时,教师为了使学生能够形象生动地去理解该词语的意思,可以采用的课堂教学方法中最好的一项是(C)。 A、查词典找到“五彩缤纷”的正确解释,给学生听。 B、查词典找到“五彩缤纷”的正确解释,给学生听,结合课文中的含义讲给学生听。 C、利用Windows操作系统中的画图工具,用各种色彩的画笔工具展现“五彩缤纷”的含义,让学生结合画图来理解。 D、直接让学

中小学教育技术能力标准

最新资料推荐 中小学教育技术能力标准 《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为了适应基础教育深化改 革与发展的需要,全国教师教育信息化专家委员会从成立之日起就曾向教育部师范司提出建议应尽快制定我国的标准。 在充分调研与论证的基础上,教育部于2003年4月正式启 动中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研制项目。 《标准》的研制前后经历了体系框架及内容设计、广泛征求意见、初稿研讨与修订、标准实验与完善四个阶段,历时近两年,共有40余名专家、学者,近20个单位和机构参与了该项目的研究与开发。 2004 年6月,初稿基本形成后,研制组随即在全国7个实验区,共100余所中小学内通过座谈、问卷调研等方式广泛征询 意见,并在其中选择了部分学校进行《标准》使用的实验。 2004 年12月25日,国家教育部正式颁布了《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试行)》(以下简称《标准》)。 这是我国中小学教师的第一个专业能力标准,它的颁布与实施 主要实现以下目标。 实现目标: 以前,教师培训大都是政府行为,通过政府的文件,要求 各级学校层层进行培训。 近两年来,参与信息技术培训的机构和单位越来越多,这是 1 / 7

以前所没有的新现象 中小学教师教育的培训是一个非常大的市场和培训内容,由政府相关部门组织制定一套国家级的教师教育技术标准,对于规范所有参与教师教育的培训机构和单位,建立准入制度和评价标准具有 重要作用。 从这样的角度来说,尽快制定这种标准和体系就显得意义重大。 术语解读: 教育技术是指运用各种理论及技术,通过对教与学过程及相关资源的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实现教育教学最优化的理论与实践。 为了全面地理解教育技术的基本概念,必须强调以下几点: 第一、教育技术的应用必须以先进的教育思想、观念和理论为指导,重视运用现代学习理论、教学理论和系统科学理论来指导教学过程和资源的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以优化教学过程。 第二、教育技术是以现代信息技术为基础,应充分利用和发挥多媒体、网络技术的优势,建设信息化教学环境、开发数字化的教学资源。 第三、教育技术是以教与学的过程和资源为研究对象,并以优化教与学的过程和资源为目标。 因此,教育技术既要重视教,更应重视优化学;既要重视教 最新资料推荐 学资源,又要重视教学过程的设计与开发。 第四、教育技术要应用系统科学方法对教与学的过程和资源进行设计、开发、应用、管理和评价,以实现教学的优化。

教育技术能力中级培训课程每个模块的测评试题及答案

省教育技术能力中级培训课程每个模块的测评试题 及答案 (2010-10-19 16:58:37) 必修一(前期测试) 一、单选题 1、教学媒体具有表现性、受控性、重视性、接触性等特征,以下关于教学媒体特征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教学媒体的受控性指教学媒体把信息同时传递给学生的围的大小)。 2、根据学生以前的试卷,发现学生在听力理解部分的平均得分比较低,这属于学习者分析中的 (初始能力分析)。 3、在一节数学课上,老师没有直接引入教学容,而是利用几分钟的时间描述了两个学生路上相遇这一生活中常见的现象,让学生对多要学习的容有了一个比较感性的认识,此处,老师运用的教学策略是(启发式教学)。 4、王老师下周一要去别的学校讲课,讲课的环境中有多媒体计算机,因此王老师打算自己制作一个课件,用于在课堂上进行知识传授,请问,这个课件属于以下哪类课件的畴?(助教型演示课件) 5、在课堂上教师让学生以小组协作学习的方式讨论伯利克里这个人物,下列促进小组讨论的措施中,不恰当的是(让学生自由发挥,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 二、多选题 1、在对于学习者特征进行分析的时候,我们一般分析哪几方面的特征?(起点水平,认知结构,学习态度,学习动机,学习风格。) 2、有关教学评价的功能,王老师有如下认知,正确的是。 (教学评价能引导教学活动朝正确的方向发展;好的评价能激励学生更加努力;教师根据学生的情况相对调慢或调快学习进程;被评价者还可以通过评价了解自己的优缺点;明确努力方向及改进措施。)

3、您计划在信息技术课上使用“20%的平时课堂表现+40%的上机操作情况+40+的笔试成绩”来评定学生的学期成绩,请问,下面有关您使用的教学评价方式说确的是()。 (定性评价+定量评价;形成性评价+总结性评价) 三、是非题 1、课件制作中,如果涉及到图像,且大小需要控制在10~200KB之间,一般使用JPG格式。(对) 2、与考试相比,档案袋评价可以提高学生的教学参与感,有利于更全面地评价学生,也更简单更省力(错)。 模块一测评 一、单选题: 1、在课堂管理过程中,以下观点正确的是(尽量对学生加以鼓励)。 2、在应用多媒体教学过程中,电脑和投影仪通电后,电脑运行正常,但投影幕上显示没有信号输入,最可能的原因为(电脑与投影仪连接的信号线没有插好)。 3、以下对教育基础知识的说确的一项是() (教育技术是关于学习资源和学习过程中的设计开发运用管理和评价的实践)4、以下关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描述错误的是() (要求教师由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转变为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帮助者、促进者)5、关于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下列说确的是() (根据教学容选择适合的技术,才能有效地发挥信息技术的作用) 二、多选题 1、“全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中级培训网络课程(北师大版)主要采用案例教学法进行培训。案例教学法的学习步骤有( ABCDE ) A 了解每个案例的教学目标 B 速读案例 C 再读案例 D 分析案例 E 积极参与小组讨论

广东省教育技术能力中级培训测试试题(附答案)大全

广东省教育技术能力中级培训测试试题(附答案)大全.doc 一、单选题 1、在采用Windows图片工具编辑图片时,需要添加文字,合理的顺序是:(1234) (1)、选择绘图面板的文字工具。(2)、在画布上画出文本区域。(3)、选择字体、字号和文字特殊格式。(4)、在文本框中输入文字并保存。 2、下列有关教学设计的说法,正确的是(C): A、教学设计就是教师对自己的经验进行总结的过程。 B、教学设计的环节就是教案的编写过程。 C、教学设计是以系统观、系统理论为指导的。 D、教学设计是一个线性的过程。 3、对于小学5、6年级的学生,以下最不可能属于他们特征的是(C)。 A、学生能够借助具体事物作出一定程度的推理,开始用抽象的规则来思考问题。 B、学生探究知识的热情度非常高。 C、学生能够对社会存在、公正、真理及道德等抽象的社会问题进行比较准确的分析。 D、学生自我控制能力不强,需要老师、家长对其进行引导。 4、李老师在使用word制作电子教案时,由于没有时刻保存的习惯,当电脑突然断电时导致很长时间做出来的成果全部丢失了,以下可以有效的帮助李老师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是(A): A、调小word设置的自动保存的间隔时间。 B、使用word中的帮助功能,office助手可以解决这个问题。 C、建议更换制作软件,比如WPS Office。 D、可以先将教案写在纸上,然后再迅速的输入到电脑中。 5、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你计划在课程中采用一种成果展示式的评价方法,即学生在学习了一段时间,掌握了某些技能之后,通过手工、展览或是表演等看得见、听得着的形式展示自己的能力。比如说,制作一个漂亮的压花书签全班展览等。以下对成果展示式评价认识不正确的是( A )。 A、成果展示评价的方法是一种发展性评价,它是形成性评价的一种思想体现。 B、成果展示评价的方法在时间上可以比较随机,如果在期末考试时采用这样的评价方法,就可以说这种方法是总结性评价。 C、成果展示评价的内容和形势也比较丰富,能全面反映学生的综合素质。 D、采用成果评价的方法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信心,激发他们学习本课程的兴趣。 6、电子教案开发工具有很多种,有些开发工具所编辑的电子教案不能用IE直接浏览,下面选项中的哪个工具软件开发的电子教案不能用IE直接浏览?(B) A、FrontPage。 B、Authorware。 C、Dream Weaver。 D、PowerPoint。 7、根据你的理解,你认为信息技术和教育技术之间的关系是以下哪种?( D )

教育技术中级培训总结【可编辑版】

教育技术中级培训总结 教育技术中级培训总结 教育技术中级培训总结,以下是管理资料认得教育技术中级培训总结,通过整理教育技术理念,培训过程,培训反思几个方面进行总结 教育技术中级培训总结 今年8月25日至 10月13日,我参加了为期一个多月的教育技术能力中级培训的学习,此次学习让我感受了一种全新的培训方式,以住我也参加过各种类型的培训,但基本上都是以老师面授为主,这次的培训完全是通过网络自学,QQ群里的导师指点完成的。总体来说,此次培训我还是受益匪浅的,我接触了新的教育技术理念,学会了一些新的教育技术手段。现做总结如下: 一、通过培训,对教育技术理念有了新的认识 此次培训,我学到了一些新的教育技术理念。如思维导图的制作、主题单元的设计与实施、主题研讨、学习评价量规表的制定等,还启动了注册多年可从未去打理的博客。说实话,这些理念与教育技术我从未接触过,一开始真觉得有点手忙脚乱的感觉,经过一番学习研究之后,终于理出了一个头绪。可今年我教二个高三班级,所有的课程以复习课为主,这为我做主题单元计划的制定带来了一定的难度,可我也只能硬着头皮上,把复习课做成了培训要求的内容。此次培训,使我觉得,好的教育理念与技术能使自己的教学过程条理更加清楚,特别是思维导图让整个教学过程清晰化,它让我对教育信息技术的了新的认识。

二、对培训的反思 此次培训使我的教学理念有了进一步的提升,教学方法也得到了改进,提升了自己根据学校现有的教学条件有效的创设教学环境的能力。fanen1528特别是我在学习教学设计的实施与评价的时候,让我感受颇深,教学设计已不再是纸上谈兵了,它是一个设计实践评价 修改实践的过程。 教师的课堂教学必须运用教学设计理论,我们不能只考虑一节课的要素,要把它作为整体来对待,同时要考虑这节课与本单元教学或本门课程的关系。 再则我意识到未来的教育,教师只能承担教学的设计者、组织者、领路人的角色,学生才是教育的主体。同时教师还得有终身学习的意识,平时多参加一些有关提升教育能力的培训,多渠道了解教育信息的资源,不能固步自封,不能有用现有的知识教一辈子的书的思想。 总之,此次培训,我收获还是比较多的,了解到了许多从未接触过的教育理念,我将以此次培训为契机,理清自己的教育思路,努力践行科学理论,为教育事业奉献自己微薄的力量。 以上教育技术中级培训总结就为您介绍到这里,希望它对您有帮助。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请分享给您的好友。更多总结范文,尽在总结报告。

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试行)

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试行)为提高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水平,促进教师专业能力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和《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规定》有关精神,特制定《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试行)》。本标准适用于中小学教学人员、中小学管理人员、中小学技术支持人员教育技术能力的培训与考核。 第一部分教学人员教育技术能力标准 一、意识与态度 (一)重要性的认识 1.能够认识到教育技术的有效应用对于推进教育信息化、促进教育改革和实施国家课程标准的重要作用。 2.能够认识到教育技术能力是教师专业素质的必要组成部分。 3.能够认识到教育技术的有效应用对于优化教学过程、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重要作用。 (二)应用意识 1.具有在教学中应用教育技术的意识。 2.具有在教学中开展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进行教学改革研究的意识。 3.具有运用教育技术不断丰富学习资源的意识。 4.具有关注新技术发展并尝试将新技术应用于教学的意识。 (三)评价与反思 1.具有对教学资源的利用进行评价与反思的意识。 2.具有对教学过程进行评价与反思的意识。 3.具有对教学效果与效率进行评价与反思的意识。 (四)终身学习 1.具有不断学习新知识和新技术以完善自身素质结构的意识与态度。 2.具有利用教育技术进行终身学习以实现专业发展与个人发展的意识与态度。 二、知识与技能 (一)基本知识 1.了解教育技术基本概念。 2.理解教育技术的主要理论基础。 3.掌握教育技术理论的基本内容。

4.了解基本的教育技术研究方法。 (二)基本技能 1.掌握信息检索、加工与利用的方法。 2.掌握常见教学媒体选择与开发的方法。 3.掌握教学系统设计的一般方法。 4.掌握教学资源管理、教学过程管理和项目管理的方法。 5.掌握教学媒体、教学资源、教学过程与教学效果的评价方法。 三、应用与创新 (一)教学设计与实施 1.能够正确地描述教学目标、分析教学内容,并能根据学生特点和教学条件设计有效的教学活动。 2.积极开展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探索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有效途径。 3.能为学生提供各种运用技术进行实践的机会,并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 4.能应用技术开展对学生的评价和对教学过程的评价。 (二)教学支持与管理 1.能够收集、甄别、整合、应用与学科相关的教学资源以优化教学环境。 2.能在教学中对教学资源进行有效管理。 3.能在教学中对学习活动进行有效管理。 4.能在教学中对教学过程进行有效管理。 (三)科研与发展 1.能结合学科教学进行教育技术应用的研究。 2.能针对学科教学中教育技术应用的效果进行研究。 3.能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学习业务知识,发展自身的业务能力。 (四)合作与交流 1.能利用技术与学生就学习进行交流。 2.能利用技术与家长就学生情况进行交流。 3.能利用技术与同事在教学和科研方面广泛开展合作与交流。 4.能利用技术与教育管理人员就教育管理工作进行沟通。 5.能利用技术与技术人员在教学资源的设计、选择与开发等方面进行合作与交流。 6.能利用技术与学科专家、教育技术专家就教育技术的应用进行交流与合作。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