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锁骨远端骨折的分型及治疗

锁骨远端骨折的分型及治疗

锁骨远端骨折的分型及治疗
锁骨远端骨折的分型及治疗

锁骨远端骨折是指发生于锁骨外侧端1/3的骨折,常见于年轻人,受伤机制为摔倒肩部着地。

锁骨远端通过肩锁关节囊、肩锁韧带及喙锁韧带与肩胛骨相连,肩锁韧带主要限制其前后移位、喙锁韧带主要限制其向上移位。锁骨上表面外侧有斜方肌附着、内侧有胸锁乳突肌附着,骨折时,近端骨块由于胸锁乳突肌的牵拉常向上移位,而远端骨块由于上肢重力作用常向下移位。

成人锁骨远端骨折,临床常用的分型是Neer分型。对于儿童和青少年锁骨远端骨骺损伤,Dameron和Rockwood基于骨膜管的撕裂程度及干骺端移位情况将其分成6型。

锁骨远端骨折的治疗取决于骨折的稳定性和移位程度。Robinson等报告无移位或微小移位锁骨远端骨折采用保守治疗,多能获得良好的疗效。

移位、不稳定的锁骨远端骨折骨不连发生率较高,近端骨块由于喙锁韧带断裂及斜方肌的牵拉向上后方移位,远端骨块由于上肢体重等影响向内下方移位,因此易导致骨折畸形愈合及骨不连。为了预防此类骨折发生骨不连、疼痛及取得良好的疗效,多建议手术治疗。

手术治疗的方法有经皮克氏针固定、张力带固定、重建喙锁韧带、皮质骨螺钉固定、钢板固定+重建喙锁韧带及锁骨钩钢板固定治疗等,尚无金标准。

锁骨远端骨折的发生率占所有类型锁骨骨折的10-30%。锁骨远端骨折的治疗存在着挑战,稳定型的骨折通过非手术治疗可以获得愈合;不稳定型的骨折通常会出现延迟愈合或不愈合(骨不连),因此手术治疗不稳定型锁骨远端骨折是有必要的。

解剖和生物力学

锁骨就像一个支撑物,联系上肢和躯干。肩胸关节的运动依靠锁骨和肩胛骨的稳定连接。其稳定结构包括:肩锁关节囊、肩锁韧带(AC ligament)、喙锁韧带(CC ligament)。

肩锁韧带联系肩峰内侧端和锁骨远端,并通过肩锁关节囊得到增强,肩锁韧带提供了肩锁关节在水平方向的重要稳定作用。肩锁关节囊韧带复合体附着在锁骨远端、距离肩锁关节约6mm的位置。喙锁韧带(CC ligament)起源于喙突基底部,附着于锁骨下表面,喙锁韧带包括斜方韧带(trapezoid ligament)和锥形韧带(conoid ligament)。斜方韧带位于外侧,附着在锁骨远端、距离肩锁关节约2cm的位置。锥形韧带位于内侧,附着在锁骨远端、距离肩锁关节约4cm的位置。这些韧带的主要作用是防止锁骨远端向上方移位。正常的喙突至锁骨下表面的距离(CC interspace)约1.1-1.3cm。

锁骨是许多重要肌肉的起点和附着点,包括:胸锁乳突肌、三角肌前束、斜方肌。当锁骨骨折的时候,这些肌肉会产生导致畸形的力量。Neer将其分为四种产生畸形的力量:上肢的重力;胸大肌、胸小肌、背阔肌的牵引力;肩胛骨的旋转力;斜方肌对锁骨近折断的牵引力。

锁骨远端骨折的的分型

一、Neer分型

TypeⅠ:骨折发生在喙锁韧带远端,导致微小的骨折移位,肩锁关节保持完整;TypeⅡA:骨折发生在锥形韧带内侧;

TypeⅡB:骨折发生在喙锁韧带中间,锥形韧带断裂;

TypeⅢ:骨折发生在喙锁韧带远端,累及肩锁关节;

TypeⅣ:骨折发生在未成年人,干骺端和骺线分离;

TypeⅤ:小的下方的锁骨骨折块连接着喙锁韧带。

最常用的是Ⅰ---Ⅲ型。

二、Robinson分型

TypeA:皮质不连型骨折:1、关节外;2、关节内;

TypeB:移位型骨折:1、关节外;2、关节内。

临床评估

大多数锁骨远端骨折是由于锁骨远端着地,或直接暴力导致的。直接暴力发生在肩峰侧,通常手臂处于内收位置。外力通过肩锁关节传递到喙锁韧带和锁骨远端。锁骨远端骨折的患者通常会出现典型的肩部疼痛,还可能伴随其他的症状,如:肋骨骨折、同侧上躯干的损伤、胸部和颈部脊髓的损伤等。

体格检查可发现锁骨远端的肿胀、瘀斑、压痛。主动和被动活动肩关节时出现疼痛。骨折移位可使近端的骨折端顶住皮肤,出现类似肩锁关节脱位的征象。

锁骨上神经的损伤很常见,因此神经的检查非常必要。肩胛上神经的损伤也有被报道,上肢在内收位时若出现外旋力弱,或不成比例的疼痛,因警惕肩胛上神经损伤。

影像学评估:包括真正的肩关节正位片(AP),外侧轴位片,肩锁关节Zanca

位片(10-15°头倾)。影像学评估还应包括双侧肩锁关节位置的比较。这些片子可帮助判断骨折的类型、位置和移位方向。

锁骨远端骨折的治疗

大多数无移位的锁骨远端骨折可选择非手术治疗。如:NeerI和III型。相反,II 型骨折常存在移位,发生骨折不愈合(骨不连)的几率很高。文献报道,骨折不愈合的发生率在28%-40%(骨折后12月仍未见骨桥形成)。骨折不愈合的危险因素包括:骨折移位、骨折末端无残留皮质接触、高龄等。一些骨不连的患者是没有症状的,而另有一些患者(20%-34%)会出现症状,最终需要手术治疗。

非手术治疗:无移位的锁骨远端骨折可以采用非手术治疗。

肩颈吊带固定患肢2周,疼痛缓解后开始肩关节活动。6周时行影像学复查,评估骨折的移位情况和愈合情况。6周内行肩关节被动活动,6周后开始主动活动和肌肉力量的训练,12周后恢复体力劳动和运动。

大多数患者可完全康复,而不留后遗症。但有些NeerI型和III型骨折可发生迟发型的肩锁关节炎,必要时可行锁骨远端切除术。无移位的II型骨折也可采用非手术治疗,但有发生骨折移位和骨不连的可能,需因人而异,同时在6周时应行影像学复查。

手术治疗:移位的NeerII型、IV型、V型锁骨远端骨折,根据移位的程度和患者的需要,可采取手术治疗。

锁骨远端骨折的手术方法有很多。如:经肩峰钢丝固定、改良的Weaver-Dunn 术、张力带固定、喙锁螺钉固定、钢板固定和关节镜治疗等。每种手术方法各有优缺点,目前缺少这方面的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

锁定钢板治疗锁骨远端骨折

肩锁钩钢板治疗锁骨远端骨折

纽扣钢板(Tightrope)治疗锁骨远端骨折

锁骨钩板治疗锁骨远端骨折临床体会

锁骨钩板治疗锁骨远端骨折临床体会 发表时间:2014-08-20T15:07:30.590Z 来源:《医药前沿》2014年第20期供稿作者:段英彪 [导读] 颈丛麻醉加臂丛麻醉或臂丛麻醉妥后,取仰卧位,患肩部垫高8-10CM,作锁骨远端弧线切口。 段英彪 (山西省祁县人民医院骨科 030900) 【摘要】目的探讨解剖锁定钢板治疗锁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疗效。疗法应用解剖锁定钢板治疗锁骨远端骨折56例。结果本组获随访6-24个月骨折愈合率高,平均愈合时间3个月,肩关节功能评分结果,优48例,良7例,可1例,优良率96.49。结论采用解剖锁定钢板治疗锁骨远端骨折具有固定可靠,并发症少等特点,是目前较理想的内固定物。 【关键词】锁骨远端骨折解剖锁定钢板内固定 【中图分类号】R683.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4)20-0072-02 【Abstract】To explore anatomical distal locking plate to treat clavicle fracture clinical curative effect. Therapy applied anatomical distal locking plate to treat clavicle fracture 56 cases. Results obtained were followed up for 6 to 24 months fracture healing rate is high, the average healing time of 3 months, shoulder joint function score as a result, the optimal 48 cases, 7 cases, and 1 case, is 96.49. Conclusion anatomical distal locking plate treatment of clavicle fractures with a fixed and reliable, and less complications etc, is the ideal internal fixation. 【Key words】distal clavicle Fracture Anatomic locking plate Internal fixation. 锁骨远端骨折多涉及喙锁韧带止点及其远端的骨折,笔者自2010.1-2013.12采用锁骨钩钢板治疗锁骨远端骨折56例,疗效满意。 1、临床资料 1.1病例资料本组56例,男34例,女12例,年龄22-62岁,平均48岁,致伤原因,坠落12例,摔伤26例,车祸致伤18例骨折按照Neer 分型 IIA型18例,IIB型38例。 1.2手术方法颈丛麻醉加臂丛麻醉或臂丛麻醉妥后,取仰卧位,患肩部垫高8-10CM,作锁骨远端弧线切口, II B型损伤者需在暴露骨折端后探查喙锁韧带的完整性,韧带断裂者需先用内固定修复重建喙锁韧带,然后用I、T、S锁骨远端解剖锁定钢板复位、固定骨折。远端2排螺钉孔可用3枚锁定螺钉固定,远端视骨折线长度及骨质情况选择3或4枚螺钉或锁骨螺钉固定,冲洗放引流条皮片,逐层缝合切口、包扎。 图1 锁骨远端骨折手术前后X线片(a术前,b术后) 1.3术后处理常规术后半小时应用抗生素,术后24小时创口拨引流皮片,并换药包扎;术后第二天开始行肘、腕、指功能锻炼;一周后肩关节被动、主动功能锻炼。有喙锁韧带断裂者吊臂3周后锻炼,术后6-10周完全恢复日常生活和工作。 2、结果 手术时间30-60min,平均45min。本组随访4-24个月,平均12个月骨折顺利愈合,平均愈合时间基本3个月未发生感染,根据尚无裕肩关节功能评分[1],优48例,良7例,可1例。 3、讨论 3.1 L,T,S锁骨远端解剖锁定钢板内固定的优点。锁骨远端骨折的传统方法治疗多采用锁骨钢板固定。主要并发症包括内固定失效如锁骨钩脱沟,骨折不愈合,肩袖损伤等[2]。另外,采用锁骨钩板治疗锁骨骨折,在骨折愈合后多需要手术取出内固定物。Je等[3]采用斜梯形钢板结合钢丝环绕治疗锁骨远端骨折,取得良好的效果。但所报道病例数有限,且远端仅有一枚铝钉,需要钢丝环绕提高局部稳定性,增加了手术难度与损伤程度。L.T.S锁骨远端解剖锁定钢板可以克服上述缺点,该钢板的解剖设计符合锁骨远端的环形生理曲度。远端有2排锁定螺钉,可以对远端骨折进行较好的复位固定,因不需要暴露肩锁关节,避免了肩关节痛等相关并发症发生。 3.2 术中注意事项①选用合适的钢板长度,近端至少应有3枚螺钉固定。手术切口应靠后,便于术野的显露;肩峰的钻孔应偏后外侧,便于钩钢板的钩置于肩峰孔内,防止钩置入困难或钩置入肩峰孔外。②手术中避免损伤锁骨下血管、神经,螺钉长度应刚穿过锁骨下方骨皮质为宜。③应彻底清除肩锁关节内软组织,以免术后发生肩锁关节内紊乱,引起疼痛和功能障碍。④锁骨钩应准确置入以获得良好贴附、固定,应避免置入位置偏于近侧,造成钢板近端在皮下翘起,影响外观并引起与皮肤的摩擦。⑤避免形成血肿,肩部血液循环丰富,必须彻底止血,术后放置引流片。⑥内固定仅提供临时的复位保证,长期复位的维持要靠喙锁韧带的修复。使用可吸收缝合线修复喙锁韧带,组织反应小、牢固、修复确实。本组内固定物取出后无一例发生再脱位,近期与远期疗效均好。⑦应注意对三角肌斜方肌在锁骨和肩峰附着点损伤的修复,以增强肩锁关节的稳定性。 3.3 锁骨远端骨折的内固定。锁骨钢板按照肩锁关节部位的解剖特点设计,复合杠杆原理,钢板端紧贴锁骨上,尖钩位于肩峰后下方,在锁骨远端及骨折两端产生持续稳定的压力,为肩锁韧带、喙锁韧带及周围组织修复提供了稳定无张力的环境,从而提高了韧带及软组织的愈合质量[4]。锁骨钩板内固定允许肩锁关节微动,使应力得以分散避免因长时间固定造成的关节废用及术后再次骨折的发生,利于关节功能的早期锻炼[5]。钩钢板在板钩交界向后偏斜,尖钩是从肩锁关节下外方穿过,不直接通过肩锁关节节面,不破坏肩锁关节,避免

锁骨远端骨折的分型及治疗

锁骨远端骨折是指发生于锁骨外侧端1/3的骨折,常见于年轻人,受伤机制为摔倒肩部着地。 锁骨远端通过肩锁关节囊、肩锁韧带及喙锁韧带与肩胛骨相连,肩锁韧带主要限制其前后移位、喙锁韧带主要限制其向上移位。锁骨上表面外侧有斜方肌附着、内侧有胸锁乳突肌附着,骨折时,近端骨块由于胸锁乳突肌的牵拉常向上移位,而远端骨块由于上肢重力作用常向下移位。 成人锁骨远端骨折,临床常用的分型是Neer分型。对于儿童和青少年锁骨远端骨骺损伤,Dameron和Rockwood基于骨膜管的撕裂程度及干骺端移位情况将其分成6型。 锁骨远端骨折的治疗取决于骨折的稳定性和移位程度。Robinson等报告无移位或微小移位锁骨远端骨折采用保守治疗,多能获得良好的疗效。 移位、不稳定的锁骨远端骨折骨不连发生率较高,近端骨块由于喙锁韧带断裂及斜方肌的牵拉向上后方移位,远端骨块由于上肢体重等影响向内下方移位,因此易导致骨折畸形愈合及骨不连。为了预防此类骨折发生骨不连、疼痛及取得良好的疗效,多建议手术治疗。 手术治疗的方法有经皮克氏针固定、张力带固定、重建喙锁韧带、皮质骨螺钉固定、钢板固定+重建喙锁韧带及锁骨钩钢板固定治疗等,尚无金标准。

锁骨远端骨折的发生率占所有类型锁骨骨折的10-30%。锁骨远端骨折的治疗存在着挑战,稳定型的骨折通过非手术治疗可以获得愈合;不稳定型的骨折通常会出现延迟愈合或不愈合(骨不连),因此手术治疗不稳定型锁骨远端骨折是有必要的。 一 解剖和生物力学 锁骨就像一个支撑物,联系上肢和躯干。肩胸关节的运动依靠锁骨和肩胛骨的稳定连接。其稳定结构包括:肩锁关节囊、肩锁韧带(AC ligament)、喙锁韧带(CC ligament)。

锁骨远端骨折应用解剖锁定钢板治疗的分析

锁骨远端骨折应用解剖锁定钢板治疗的分析 发表时间:2017-12-06T13:58:57.043Z 来源:《中国蒙医药》2017年第13期作者:王磊[导读] 分析锁骨远端骨折应用解剖锁定钢板的效果。 衡阳市冶金医院湖南衡阳 421002 【摘要】目的:分析锁骨远端骨折应用解剖锁定钢板的效果。方法:随机抽取我院2014年1 月到2016年1月间收治的锁骨远端骨折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均分为两组,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情况。结果:解剖锁定钢板组患者术后肩关节评分高于锁骨钩钢板组,锁骨钩钢板组患者并发症率明显高于解剖固定钢板组。结论:锁骨远端骨折应用解剖锁定钢板的效果显著,提高了患者的疗效,降低了不良反应,值得推广应用。【关键词】锁骨远端骨折;解剖锁定钢板;应用效果 锁骨远端骨折在骨科属于常见的一种肩颈部位骨损伤,远端骨折占锁骨骨折总量的11%到14%[1]。临床上通常采用骨折内固定治疗办法为骨折患者进行常规治疗,但是内固定材料种类繁多,不同的内固定材料固定效果也不尽相同。为了分析解剖锁定钢板和锁骨钩钢板对锁骨远端骨折患者的骨折断口固定效果,我院特开展本次研究。 1基本资料与方法 1.1基本资料 随机抽取我院2014年1 月到2016年1月间收治的锁骨远端骨折患者60例开展本次研究,其中男性患者33例,女性患者27例,年龄分布在23岁到71岁,平均年龄为(33.1±5.4)岁。60例患者中有Neer IIA型骨折患者39例,Neer IIB型骨折患者21例。将60例患者按入院诊治的顺序均分为锁骨钩钢板组和解剖锁定钢板组,每组30例。两组患者临床基本资料经严格比较,未见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 1.2纳入标准 本次研究所选患者均符合以下标准:(1)根据临床诊断,符合锁骨远端骨折诊断标准;(2)年龄≥18岁,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3)临床症状中可见患者锁骨关节脱位,X线检查见患者锁骨部位神经、血管损伤;(4)患者身体条件适宜手术治疗。 1.3手术治疗 1.3.1为患者进行全面性的身体检查,分析患者手术风险高低,并向患者及其家属说明手术治疗方案,患者或家属签字后方能进行手术。术前1天为患者提供常规抗生素治疗。 1.3.2两组患者均采用臂丛麻醉,医护人员指导患者取仰卧体位并稍稍抬高肩颈部位。主刀医师对两组患者均做锁骨远端切口。 对接受锁骨钩钢板治疗办法的30例患者,主刀医师需切口较长,充分暴露锁骨肩峰端,后清除软组织和断口后,将骨折端复位,并将锁骨钩钢板紧贴患者肩峰骨质置入,骨折近端用3枚螺钉内固定,远端用1枚螺钉固定。主刀医师确定内固定良好,肩颈关节活动无阻碍,则冲洗伤口并缝合置引流皮片。 接受锁骨解剖锁定钢板治疗的30例患者,主刀医师需根据患者术前骨折分类进行分别治疗。就IIB型骨折患者而言,主刀医师需率先对患者锁骨韧带完整程度进行查探,韧带断裂患者需修复韧带,后对其进行锁骨远端解剖锁定钢板复位,骨折远端同样采用3枚螺钉内固定,近端采用4枚皮质骨螺钉内固定。IIA型患者则不需探查锁骨韧带损伤,直接进行骨折复位治疗。然后同样冲洗伤口并缝合置引流皮片。 1.4疗效评价 采用张延平[2]在研究中引用的Constant and Murley肩关节评分系统对本次研究结果进行评价,满分100分,由15分的疼痛分、20分日常活动分、40分肩关节活动度分和25分肌力分组成。90-100分为优,80- 89分为良,60 -79分为可,60分以下为差。 并对两组患者术后进行为期1年的随访,统计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1.5统计学处理 本次研究应用 SPSS l9.0软件分析,计数资料以百分比表示,采用X2检验,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解剖锁定钢板组患者术后肩关节评分高于锁骨钩钢板组,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数据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四肢骨折分型大全

上肢骨折 ? 锁骨远端骨折 ? ? 锁骨中段骨折 ? ? 肩锁关节脱位 ? ? 肱骨近端骨折 ? ? 肱骨干骨折 ? ? 肱骨远端骨折 ? ? 肱骨小头骨折 ? ? 尺骨鹰嘴骨折 ? ? 尺骨冠状突骨折

? ? 桡骨远端骨折 ? ? 孟氏骨折 ? ? 盖氏骨折 ? 1 锁骨远端骨折 Neer分型 TypeⅠ:骨折发生在喙锁韧带远端,导致微小的骨折移位,肩锁关节保持完整;TypeⅡA:骨折发生在锥形韧带内侧;

TypeⅡB:骨折发生在喙锁韧带中间,锥形韧带断裂;TypeⅢ:骨折发生在喙锁韧带远端,累及肩锁关节;TypeⅣ:骨折发生在未成年人,干骺端和骺线分离;TypeⅤ:小的下方的锁骨骨折块连接着喙锁韧带。 最常用的是Ⅰ---Ⅲ型。 Robinson分型 TypeA:皮质不连型骨折:1、关节外;2、关节内;TypeB:移位型骨折:1、关节外;2、关节内。 2 锁骨中段骨折 Craig分型 Ⅰ型:很小移位; Ⅱ型:有移位; Ⅲ型:关节内骨折;

Ⅳ型:骨骺分离; Ⅴ型:粉碎性骨折 3 肩锁关节脱位 Allman分类法 Ⅰ度:肩锁关节扭伤,没有明显脱位; Ⅱ度:肩锁关节部分脱位; Ⅲ度:肩锁关节完全性脱位。 4 肱骨近端骨折 Neer分类(四部分类) 第1部分:肱骨头关节面,轻度移位骨折。 第2部分:包括肱骨大结节及其附着的肌肉和肌腱(冈上肌、冈下肌、小圆肌)。第3部分:包括小结节和其附着的肩胛下肌。 第4部分:包括结节下或肱骨外科颈部的肱骨干。

5 肱骨干骨折 AO/ASIS分型 A型为简单骨折,仅有1条骨折线,其下再分3组,其中A1型为螺旋型骨折,A2型为斜形骨折,A3为横形骨折。 B型为楔形骨折,有3个以上的骨折块,复位后主要骨块之间有接触。 C型为复杂骨折,有3个以上的骨折块,复位后主要骨块之间没有接触。

骨折分型(汇总)

下肢骨折 股骨颈骨折 股骨颈骨折的分型常用的有以下几种: 1.按骨折部位分为:头下型、经颈型和基底型 2.按骨折线的方向分型 外展型:Pauwels角<30度,股骨头向外翻,外侧骨皮质有嵌插,为稳定型 中间型:30度<Pauwels角<50度,为不稳定型 内收型:Pauwels角>50度,为极不稳定型 3.按骨折移位程度的分型(Garden分型) GardenI型:不完全性骨折 GardenII型:完全骨折,无移位 GardenIII型:有部分移位 GardenIV型:完全移位 关于GardenIII型和GardenIV型,其主要区别是看髋臼骨小梁与股骨头骨小梁有无移位。临床上还有一个鉴别方法:GardenIII型股骨头往往低头,即内翻畸形;GardenIV型股骨头完全移位,骨小梁力线与髋臼骨小梁重排,侧位x片上可见IV型往往伴有较明显的前后移位。股骨转子间骨折的分型 1.AO/OTA分型 1 转子间简单骨折 A1.1沿转子间线 A1.2经大转子部 A1.3经小转子下方 A2 经转子部多块骨折 A2.1有一内侧骨折块 A2.2有数块内侧骨折块 A2.3延伸至小转子下超过1cm A3转子间骨折 A3.1反向简单骨折 A3.2横行简单骨折 A3.3粉碎骨折 2.Jensen-Evans分型(由Jensen 于1975年通过改良Evans分型而来) 基于大、小粗隆是否受累及骨折是否稳定首先分为顺粗隆间骨折和逆粗隆间骨折两类,前者分为五型 I型:两骨折块,骨折无移位 II型:两骨折块,骨折有移位,大小粗隆完整 III型:三骨折块,有大粗隆骨折 Iv型:三骨折块,有小粗隆骨折 V型:大、小粗隆同时骨折,为III型和Iv型的合并 R型:逆转子间骨折,骨折线自大转子下外方斜向小转子内上方 股骨粗隆下骨折 股骨粗隆下骨折的分型以Seinsheimer分类较为常用,它按骨折块数目、骨折线部位和形状,将其分为五型: I型:骨折无移位,或移位<2mm II型:骨折移位为两个骨折块

骨折的AO分型讲解

骨折的AO分型 对骨折及伴发软组织损伤的范围和严重程度进行分类,可以为医师对骨折的治疗、研究和交流提供统一的标准,更好地制订治疗方案,追踪治疗结果并做对比分析,同时也为新的治疗模式提供可评价的基础。为了这一目的,就需要一个科学、统一的命名和分类系统,同时为了能够被广泛接受和使用,最好简单实用。从1970年开始,瑞士AO/ASIF(Association for the Study of Internal Fixation)的创始人之一Maurice Muller教授及其同事,就着手建立了一个长骨骨折综合分类系统(Comperhensive Classification of Fractures of the Long Bones),该分类系统通过字母和数字的组合,描述了长骨骨折的部位、形态和严重程度等特征。美国OTA(the Orthopaedic Trauma Association)在Marc Swiontkowski教授领导下的骨折编码和分类委员会(the Committee for Coding and Classification),采用了Muller 教授的长骨骨折分类系统,并将其分类方法和原则应用到全身其他骨骼,形成了AO/OTA骨折分类系统。这个字母数字编码分类系统虽然不是最理想的,但目前尚没有其他的分类方法,能够像它这样将全身骨骼包括进来,这一分类方法科学实用,被创伤骨科专家广泛接受、应用,并被不断修正。 一、AO/OTA骨折分类的原则和定义 AO/OTA骨折分类的原则,总体上遵循Muller的长骨骨折综合分类系统的原则,将全身的骨骼以阿拉伯数字编码(图

骨折分型

孟氏骨折(Monteggia骨折) 1.1967年Bado将其归纳为四型: I型(前侧型或伸展型):为尺骨任何水平骨折,向掌侧成角,并合并桡骨头前脱位。跌倒时,肘关节处于伸直位,前臂旋后位。 II型(后侧型或屈曲型):为尺骨干骨折,向背侧成角,并合并桡骨头后脱位。跌倒时,肘关节处于微屈位,前臂旋前位。 III型(外侧型或内收型):为尺骨近侧干骺端骨折,合并桡骨头的外侧或前侧脱位,仅见于儿童。跌倒时,肘关节处于伸直位,前臂旋前位,由于上下外力传导至肘部,在肘内侧向外侧作用,致尺骨鹰嘴发生骨折并向桡册侧成角移位,同时,引起桡骨头向外侧脱位,该型尺骨骨折多且纵行劈裂,褶皱或横形劈裂,骨折移位不明显,容易漏诊。 IV型(特殊型):桡骨小头前脱位,桡骨近1/3骨折,尺骨任何水平的骨折。 2 孟氏骨折的常见并发症 ①桡神经损伤,多数在桡骨小头复位后可自行恢复。 ②尺骨干上中1/3交界处骨折容易发生延迟愈合或不愈合 ③尺骨干骨折畸形愈合,从而倒致桡骨小头容易再脱位。 ④桡骨小头周围的血肿容易发生骨化性肌炎。 3.桡骨小头是否有脱位的判断: 正常条件下,桡骨小头纵轴沿伸线通过肱骨小头中央,否则即表示有脱位。 盖氏骨折(Galeazzi骨折,Compbell称之为“必须骨折”) 按照骨折的稳定程度及移位方向,临床上可分为三类: 1.稳定型 桡骨远端青枝骨折合并尺骨小头骨骺分离,均为儿童,此型损伤较轻,易于整复。 2.不稳定型 桡骨下1/3骨折,骨折可为横型、短斜形、斜形。短缩移位明显,下尺桡关节脱位明显。多为跌倒时手掌撑地致伤,前臂旋前位致伤时桡骨远折段向背侧移位,前臂旋后位致伤时桡骨远折段向掌侧移位,临床上以掌侧移位者多见。此型损伤较重,下尺桡关节掌背侧韧带、三角纤维软骨盘多已断裂,骨间膜亦有一定的损伤。 3.特殊型 尺桡骨干双骨折伴下尺桡关节脱位。多为机器绞轧伤所致,损伤重,此时除下尺桡关节掌、背侧韧带,三角纤维软骨盘多断裂外,骨间膜多有严重损伤。 桡骨远端骨折 1.1959年,Lidstrom将不稳定性桡骨远端骨折分为四度: 畸形背侧成角桡骨短缩程度 I度无无>3mm II度轻度 1-10 o 3-6mm III度中度 10-15 o 7-12mm IV度重度>15 o >12mm 2.关节面情况的分级 0级:关节面平整,或有1mm塌陷 I级:关节面有1-2mm塌陷 II级:关节面有2-3mm塌陷 III级:关节面有3mm塌陷

各部位骨折分型

下肢骨折 股骨颈骨折的分型常用的有以下几种: 1.按骨折部位分为:头下型、经颈型和基底型 2.按骨折线的方向分型 外展型:Pauwels角<30度,股骨头向外翻,外侧骨皮质有嵌插,为稳定型 中间型:30度<Pauwels角<50度,为不稳定型 内收型:Pauwels角>50度,为极不稳定型 3.按骨折移位程度的分型(Garden分型) GardenI型:不完全性骨折 GardenII型:完全骨折,无移位 GardenIII型:有部分移位 GardenIV型:完全移位 关于GardenIII型和GardenIV型,其主要区别是看髋臼骨小梁与股骨头骨小梁有无移位。临床上还有一个鉴别方法:GardenIII型股骨头往往低头,即内翻畸形;GardenIV型股骨头完全移位,骨小梁力线与髋臼骨小梁重排,侧位x片上可见IV型往往伴有较明显的前后移位。 1.AO/OTA分型 A1 转子间简单骨折 A1.1沿转子间线 A1.2经大转子部 A1.3经小转子下方 A2 经转子部多块骨折 A2.1有一内侧骨折块 A2.2有数块内侧骨折块 A2.3延伸至小转子下超过1cm A3转子间骨折 A3.1反向简单骨折 A3.2横行简单骨折 A3.3粉碎骨折 2.Jensen-Evans分型(由Jensen 于1975年通过改良Evans分型而来) 基于大、小粗隆是否受累及骨折是否稳定首先分为顺粗隆间骨折和逆粗隆间骨折两类,前者分为五型 I型:两骨折块,骨折无移位 II型:两骨折块,骨折有移位,大小粗隆完整 III型:三骨折块,有大粗隆骨折

Iv型:三骨折块,有小粗隆骨折 V型:大、小粗隆同时骨折,为III型和Iv型的合并 R型:逆转子间骨折,骨折线自大转子下外方斜向小转子内上方 股骨粗隆下骨折的分型以Seinsheimer分类较为常用,它按骨折块数目、骨折线部位和形状,将其分为五型: I型:骨折无移位,或移位<2mm II型:骨折移位为两个骨折块 IIA:横行两骨折块 IIB:螺旋形两骨折块,小转子与近骨折端相连 IIc:螺旋形两骨折块,小转子与远骨折端相连 III型:三骨折块 IIIA:螺旋形骨折,小粗隆为第三块骨折块 IIIB:螺旋形骨折,外侧蝶行骨片为第三块骨折块 IV型:粉碎性骨折,骨折块4块或以上 V型:粗隆下骨折伴有粗隆间骨折 I、II型及IIIB型属于稳定性骨折,复位后内侧及后侧骨皮质相接触,固定后相对牢固 IIIA、IV、及V型属于不稳定骨折,即使复位后也无法使骨折块达到稳定的接触,抗压应力落到内固定器上,容易造成骨折处畸形或内固定失败。 根据骨折的形状可分为:横行骨折、斜行骨折、螺旋型骨折、粉碎性骨折、青肢骨折 Winquist将股骨干粉碎性骨折,按其粉碎的程度分为四型: I型:小蝶形骨片,对骨折稳定性无影响。 II型:较折远、大碎骨片,但骨折的远、近端仍保持50%以上的皮质接触。 III型;较大碎骨片,但骨近端少于50%的接触。 IV型:节段性粉碎骨折,骨折的远、近端无接触。 Muller分型(即AO分型) 根据骨折部位及骨折程度分为三类九型; A型骨折:关节外股骨髁上骨折 A1型:简单骨折,包括①骨突骨折②干骺端斜形或螺旋形骨折③干骺端横形骨折 A2型:干骺端楔形骨折,包括①完整楔形②外侧骨块③内侧骨块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