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历史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

历史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

历史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
历史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

历史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

第七单元社会生活

第21 人民生活方式的变化

[程标准]

(1)以人们衣、食、住、行、用等方面的变化为例,说明改革开放对人们生活方式所产生的影响。

(2)知道就业制度的变化,认识社会发展改变了人们的就业观念。(3)以医疗保险制度的建立为例,说明社会保障制度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通过本学习,了解改革开放前后,人们在社会生活方面发生的变化以及在就业制度、社会保障体系方面的变化。

(2)培养学生用数字、图片等资料分析对比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历史发展观和进步观。

(4)培养学生辩证思维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1)安排学生采访或社会调查,收集改革开放前后人们在衣、食、住、行方面的变化为第一手资料,作为堂教学内容的补充。

(2)利用多媒体展示一些制度,数据。用数字有力说服,实施探究式学习,从而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

(3)采用“举办小型展览会”、“编写历史小报”等形式,培养学生的历史

发展观和进步观。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了解人们在社会生活方面发生的前所未有的变化,这是社会的进步,也是改革开放的胜利。

(2)认识到国家关于就业制度的改革,打破”铁饭碗”是社会进步的要求,人才竞争的需要。国家逐步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是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重点]

改革开放后人们在衣、食、住、行、用等方面的变化。

[难点]

改革开放后就业制度和社会保障体系的把握。

[教学设计思路]

教师组织学生有“节奏性”的活动,对比观察民国时期、近代的系列照片、社会调查、实物展示等,引导学生主动进入角色,深入理解变化现象及其内涵。

[教学过程]

(导入1)

历史老照片对比(或学生家庭照片对比)

(导入2)

改革开放前后新旧四大对比引入

(导入3)

学生描述自己一家一天的生活,包括衣、食、住、行、用等方面的内

容,由现在的生活状况,引出学生对以前人们生活探究的欲望。(导入4)

刘兴民《生于七十年代》中的一段描写引入。

一、衣、食、住、行的变迁

学生分为四组分别通过调查、采访了解改革开放前后衣、食、住、行等方面的变化。

1、衣

[家庭照片展示讲解]

[服装表演]

[小品表演]《抢购》

[数据展示] 1990年城市居民衣着人均消费276元

2001年城市居民衣着人均消费37元

2、食

[年夜饭调查](地点、内容、花钱数、原因等)

[实物展示和解说]学生搜集的各类票据

[小故事]伤心往事

3、住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住房”学生(或小区)家庭住房情况调查。

(资料展示)国家统计局住房调查统计数据。

中国房地产协会副会长顾云昌“这十年中国的房地产发展规模之大格局变化之快居世界之首。”

4、行

生活方式的改变与生活满意度的调查分析.

寒假调查实践活动 当前居民生活方式的改变与生活满意度的调查分析 在改革开放三十年来随着经济的迅猛发展,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重大的变化,人们对此的看法和满意度是不同的。我们通过一份调查问卷,调查目前的人们的生活方式的改变,同时重点调查人们对于这些生活方式的改变的满意度是如何的,然后在自己的家乡盐城东台市对调查问卷进行发放,收回有效的问卷后进行分析,看看现在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生活方 式到底发生了如何的变化,同时人们对此的反应与满意度又是如何的,这样有利于为国家进一步为人民服务提供更加有利和有针对性的意见和建议。 一、调查目的 目前家乡盐城的发展态势很好,经济上取得了很大的变化,人们的生活方式有了一定的变化,更加便利了人们的生活,但是人们对此的反映是如何的,是否满意目前的生活方式的变化, 是否适应呢。为了了解这一问题,我们分析了假期设计并分析的调查问卷。目的是了解家乡盐城东台的生活方式的改变与生活满意度后,有利于国家和政府进一步改善人们的生活,更好的为人民进行有针对性的服务。 二、调查方案设计 采用问卷调查法,方便取样抽取市区进行问卷调查。根据要调查的对象和问题设计了一份 调查问卷,在市区的一些街道区段和生活小区进行方放并进行了回收,共发放了50份的调查问卷,回收了41份有效的调查问卷,以此为基准进行分析。 三、调查情况及统计结果 在这里对调查的具体结果进行展示,为更加直观的显示数据之间的关系,特别绘制了条形图和饼状图进行展示。 1:您的年龄是

5.近5年来生活方式是否发生了较大的改变 若有,则主要表现在(多选) 由此可以看出绝大部分的人还是认为现在的生活方式是发生了比较大的变化的,在住房问题、就业问题、教育问题、医疗问题、治安问题、娱乐问题、人际交往问题均有了较大的变化,

互联网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

互联网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 过年的时候我在宝鸡,然后回了一趟老家扶风走访亲戚朋友。每年过年都会回老家,今年回家,老家车多了,村里几乎家家户户门口停着一辆小车,映着门框上的春联,透出十分喜庆的年味;路宽了,家门口,田间地头的土路都变成了水泥马路;人民生活品味提高了,茶余饭后的话题再也不是去哪哪打麻将,取而代之的是听戏,看电影,逛会等,更加注重精神需求。 然而从我过年的经历见闻来说,给我最大的感受就是,互联网已经潜移默化地改变了家里人的生活方式。不论是城市还是农村,人们都已经习惯于互联网时代的一切,包括网购、手机支付、出行乘车、聊天交流等方面。互联网拉近了城市和农村的距离,也拉近了人与人之间的感情。 第一个感受是互联网改变了人们的出行方式。大家初二早上6:00,我起床准备收拾回老家扶风。睁眼之后我用手机滴滴打车客户端,发布了一条“宝鸡-扶风”的顺风车行程,很快,不到一分钟,我就看到了有四五个人与我顺路通行。我挑选了一个顺路程度最接近的乘客,很快和他取得了联系,并在20分钟之后很顺利的接到了他和他的家人。一路上,这位大哥和我聊天感慨这一年发生的变化。大哥说,去年和老婆孩子回扶风,也是天刚刚朦朦胧就准备出发,在家门口等第一趟回扶风的北线班车,大包 - 1 -

小包提在手里,上了车还没有座位,由于是早上,车辆偷偷超载,就只坐了一个小板凳在车过道里,很是煎熬的度过了两个小时。后来孩子教会了他们用滴滴打车,方便多了,今年就果断上网约车,非常方便,来家门口接,东西放车上,还能坐的舒服,到家还很快。到达扶风县城之后,大哥第一时间在网上支付了车费,很是熟练。在家的这几天,我又在从村里去县城的路上再次载到顺风车乘客,大家都感慨网络改变了出行方式,让出行更加便捷。 第二个感受是互联网改变了人们的支付方式。我去家门口的小店给长辈们买烟,结账的时候老板说,“现在手机支付多方便的,来,小伙子,微信在这,支付宝在这,看你哪个方便扫哪一个”。我扫了支付宝,和老板聊起来。老板说,“现在手机支付方便了,再也不像以前那样,为找个零钱跑来跑去,也不用说没零钱少付几毛钱,都是直接定额,是多少就是多少,非常方便。” 第三个感受就是,互联网拉进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过年去舅舅家,舅舅的大儿子在珠海上班,今年过年没有回家。晚上大家一起吃饭的时候,我们一起用微信视频和弟弟聊天,弟弟给几个长辈拜年,长辈们也通过微信红包给弟弟发了压岁钱,让远在他乡的孩子也感受到了年的味道和家的温暖。过年期间,我总共就打了几十分钟电话,发了1条短信。大概两三年前,我每个月300分钟通话还不够打,而且身边的人都是这样的情况。这并不代表大家沟通少了,而是更多的把沟通转移到了转移到了移动QQ和微信等即时通讯手机程序上,事实上交流了更多的内容, - 2 -

浅谈生活方式与文化变化的关系

浅谈生活方式与文化变化的关系 生活方式是一个很宽泛烦人概念,涉及到很多方面,它包括人们的衣、食、住、行、劳动工作、休息娱乐、社会交往、待人接物等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价值观、道德观、审美观、以及与这些方式可以理解为就是在一定的历史时期与社会条件下,各个民族、阶级和社会群体的生活模式。我认为生活方式随着文化的不同而改变,每一个时期都有特定的生活方式来表现文化的变化,而生活方式的改变也会反映在文化领域里。 一定的文化引导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即文化往往以其深层的底蕴,潜移默化地规范、引导着一定群体的生活意向和生活方式。在古代社会的时候,以农耕文化为主的中原地区,他们是以种植作物为主的农业定居为主的生活方式,以男耕女织为主要的形式,食物也以小麦、大米为主,住在固定的房子里。在以游牧文化为主文化的游牧地区,他们以游牧为主,随着季节的不同进行迁徙,经常驯马、狩猎、放牧。他们住在蒙古包里,而且住所也不固定,经常迁徙,以奶制品、肉食为主。 生活方式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和民族性,文化对生活方式的影响在地理分界上有很明显的印记,在不同历史时期也存在很大的差异。在现代社会,农耕文化与游牧文化的差异也还存在,但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人们的生活方式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随着交往的频繁,两种生活方式有所融合,在汉族为主的地区也接受游牧民族的文化,而在游牧地区,对小麦、大米等食物也不是一无所知,在他们的日常生活中也慢慢出现,两种生活方式以也在慢慢的改变、融合。 不同的民族有不同的文化,而不同文化的影响反映在各民族有着不同的生活方式和风俗习惯上。每个民族都有他们自己鲜明的特色,以蒙古族为例,蒙古族人们在见面的时候都要互相交换鼻烟,这是他们特定的习惯。蒙古族的饮食方式也很有特色饮食大致分三大类,即肉食、奶食、粮食。一日三餐,两稀一干,早晨中午一般喝奶茶泡炒米、奶食、手扒肉,晚上氽羊肉下面条、吃包子。他们喜食羊肉,烤全羊、尤其愿吃羊肉的“手扒肉”,饮料主要有三种:奶茶又叫蒙古茶。是蒙古民族最喜好的饮料,一日三餐都要喝奶茶;酸奶:即发酵后的马奶“其格”以及发酵后的牛、羊奶“塔日嘎”能散热止渴,且富有营养;奶酒,又叫蒙古酒。把发酵的奶放入锅中慢火熬煮、蒸馏后即酿成透明醇香的奶酒。现在随着外来文化的影响,蒙古族的一些生活方式也发生了改变,比如说饮食中也加入了蔬菜、水果、谷物等。出行的交通工具也不仅仅是马,有了一些现代的交通工具,比如说汽车和摩托车。 生活方式一般指人们的物质资料消费方式、精神生活方式以及闲暇生活方式等内容。它通常反映个人的情趣、爱好和价值取向,生活方式是人的“社会化”一项重要内容,不同阶层和不同职业的人,有着不同的生活方式,总之,生活方式的变化直接或间接影响着一个人的思想意识和价值观念。因此,社会生活方式是通过一个人的思想意识与心理结构的形成影响着一个人的行为方式和对社会的态度,反映了一个人的价值观念,即世界观的基本倾向。在改革开放之前,我们所接触到的文化比较保守,所以反映在生活方式上也比较单一,人们只追求吃饱,衣服颜色好样式也很单调,居住条件差,交通工具落后。在改革开发之后,由于外来文化的影响,生活方式变得丰富多样,人们不止追求吃饱,而更注重吃好,对食物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要营养搭配均衡。在居住方面,住房面积大了,设施也齐全了。

八年级下学期历史教案《人民生活方式的变化》

八年级下学期历史教案《人民生活方式的变化》 八年级下学期历史教案《人民生活方式的变化》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时常要开展教案准备工作,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八年级下学期历史教案《人民生活方式的变化》,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课程标准] (1)以人们衣、食、住、行、用等方面的变化为例,说明改革开放对人们生活方式所产生的影响。(2)知道就业制度的变化,认识社会发展改变了人们的就业观念。(3)以医疗保险制度的建立为例,说明社会保障制度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通过本课学习,了解改革开放前后,人们在社会生活方面发生的变化以及在就业制度、社会保障体系方面的变化。 (2)培养学生用数字、图片等资料分析对比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历史发展观和进步观。 (4)培养学生辩证思维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1)安排学生采访或社会调查,收集改革开放前后人们在衣、食、住、行方面的变化为第一手资料,作为课堂教学内容的`补充。 (2)利用多媒体展示一些制度,数据。用数字有力说服,实施探究式学习,从而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 (3)采用“举办小型展览会”、“编写历史小报”等形式,培养学生的历史发展观和进步观。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了解人们在社会生活方面发生的前所未有的变化,这是社会的进步,也是改革开放的胜利。 (2)认识到国家关于就业制度的改革,打破”铁饭碗”是社会进步的要求,人才竞争的需要。国家逐步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是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重点] 改革开放后人们在衣、食、住、行、用等方面的变化。 [难点] 改革开放后就业制度和社会保障体系的把握。 [教学设计思路] 教师组织学生有“节奏性”的活动,对比观察民国时期、近代的系列照片、社会调查、实物展示等,引导学生主动进入角色,深入理解变化现象及其内涵。[教学过程] 导入: 一、衣、食、住、行的变迁学生分为四组分别通过调查、采访了解改革开放前后衣、食、住、行等方面的变化。 1、衣 [家庭照片展示讲解] [服装表演] [小品表演]《抢购》 [数据展示]1990年城市居民衣着人均消费275.6元 xxxx年城市居民衣着人均消费537.5元 2、食 [年夜饭调查](地点、内容、

改革开放以来生活方式的改变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生活方式的转变调研 摘要:在改革开放三十年来随着经济的迅猛发展,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重大的变化, 人们对此的看法和满意度是不同的。调查发现,人们的消费结构明显升级,拥有更多的可自 由支配的休闲时间,率先步入数字化时代;而在满意度方面,很大一部分人比较满意目前的 生活状况。 正文:改革开放以来,人们生活质量的发展态势很好,经济上取得了很大的变化,人们的生活方式有了一定的改变,更加便利于人们的生活。但是人们对此的反映是如何的?是否满意目前的生活方式的变化?是否适应呢?最近一项调查发现:有72%的人认为最近十年来生活方式发生了改变,而28%的人则认为没有太大改变。由此可以看出绝大部分的人还是认为现在的生活方式是发生了比较大的变化的。那么哪些方面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呢?调查发现,在住房问题、就业问题、教育问题、医疗问题、娱乐问题上,生活质量的变化是很大的,其中在住房面积与住房环境方面的改变尤为明显,而认为治安问题、人际交往问题上发生变化的人数却不多。由此看来,在人们生活的物质方面的改变是比较大的,而其他方面的变化不大。 在满意度方面,有一半的人对现在的就业状况表示不满,剩下大部分人则表示一般,很少有人满意于目前的就业状况。这一结果与目前的媒体报道是有很大的关系的,目前媒体对大学生很多的报道就是就业难,而调查对象处于学习阶段的学生和学生的家长占据很大的部分,他们或为自己的前途担忧,或为自己的儿女的以后的工作而担忧,因而导致了大多数人对就业感到迷茫或者担忧。绝大多数人对目前的就业形势并没有很好的印象,尤其是在现在的经济危机过后的影响下,更是对就业的严峻形势雪上加霜,引起绝大部分的人对现在的就业问题滨不满意。而且,即使是现在有工作的人也或多或少的对自己的工作表示不满意。因而可以看出现在的就业问题是一个不容乐观的问题。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与政府的不断重视,现在的教育问题得到了很大的改善,上学比较方便,同时国家出台的各项政策也是教育问题更加人性化,不断的减免学杂费,使得家长更加放心自己的孩子,这使得大部分人对目前的教育问题标致满意态度。在医疗问题方面,满意的人占大多数,但是还是有不少人反映目前就医难,医药费比较贵与医药的流通不规范等问题仍亟待解决。但是相比以前十年,医疗条件还是得到了很大的改善,无论是卫生条件还是技术方面,都使人们能更好的得到治疗,生活更加得到保障。 总结:生活方式的改变的体现社会的改变,这是时代变迁的一种体现,而社会的变迁往往是最直接反映在城市。改革开放30 年来,伴随中国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城市生活方式也悄然放生了一系列的新变化。人们的消费结构明显升级,“衣、食、住、行”消费位次发生变化:“食”的消费比重开始让位于“衣、住、行”。私房、私车大踏步走进我们江桥镇居民生活。城市生活日趋“个性化、现代化、多元化”。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拥有更多可自由支配的“休闲”时间,我们居民生活从“静态”走向“动态”。生活方式更具个性,“小资”时尚、浪漫生活模式引人注目。在改革开放之前,城市居民大部分在全民或集体单位就业,工资收入差距不大,生活方式也基本相同。而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市场经济得到承认,不同等级层次的经济收入与文化水平使得生活方式更加多样化。随着科技的进步,中国率先步入“数字化时代”。加电和电脑网络的普及,改善着生活的方方面

[建国70周年]以我证时—祖孙三代人生活方式的变迁 建国70周年心得感悟

建国70周年心得感悟身边的故事 以我证时—祖孙三代人生活方式的变迁历史车轮滚滚向前,时代潮流浩浩荡荡,细细算来,饱经沧桑的共和国也走过了七十个年头。这七十年来,共和国有发展,也有停滞,有固化,也有变革。一路风雨走来,共和国已然是时代的弄潮儿,让世界为中国而瞩目。时至今日,我们已是联合国五大常任理事国之一,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人类命运共同体已逐步成为全球共识,一带一路沟通亚欧两地,全球人民共享开放福祉。蛟龙下五洋,墨子探星空,高铁已成为世界名片,中国这条巨龙已然腾飞,向世界发出他的声音。此刻,适逢建国七十周年,不禁心潮澎湃,谨以此文,为祖国贺,为民族贺,为一代代前仆后继的华夏儿女贺。 我只是14亿中国人的普通一员,我的家族也只是中国无数家族中的普通一个。它并不出彩,也不值一提,但在我看来,它

却是现代中国几十年来历史变迁,社会发展的一个缩影。我的家族祖孙三代人的人生历程,也印证着共和国几十年来的曲折发展历程。我的祖父出生于1942年,那是一个动荡不定的年代,祖国大地,饱经战乱之苦,他的成长历程,是艰辛而又不易的,他经历过巨龙的落魄,也经历过新中国初期的喜人成绩,他经历过动荡的十年岁月,也见证着改革开放以来的辉煌成就,他是祖国初期艰辛的创业者。我的父亲生于1975年,之后十年文革结束,国家实行改革开放,大力发展经济,高中毕业后,他并未像爷爷那样,端起铁饭碗,响应时代的潮流,他外出打工,自谋前程,在经济发展的大潮中为国家出力,他是改革开放的最好见证。我是千禧之子,2000年出生的我,18年的成长历程,享受着共和国发展带来的种种喜人成就,步入二十一世纪以来,共和国复兴的脚步愈发加快,经济腾飞,一天一个样,人民生活水平愈发提高,我十分有幸能亲历并见证着这一切。

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

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掌握改革开放前后,人们在衣、食、住、行方面的变化,以及在就业制度、社会保障体系方面的建立和逐步完善,培养学生用数字、数据、图片、图像等资料分析对比的能力、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和学生的历史发展观、进步观。 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客观地评价我国的就业制度和医疗保险制度,从而培养和提高学生辩证思维能力以及利用电脑让学生学会从互联网上查找资料解决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安排学生按衣、食、住、行四个方面分组查找相关的文字、图片、实物资料,查找相关书籍,摘取资料,进行整理,让学生参与教学过程,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多方面获取历史信息的能力。 让学生学会从互联网上查找资料,利用电脑进行文字、图片、多媒体资源的整合制成多媒体,演示改革前后人们在衣、食、住、行方面的变化。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认识:改革开放使人们的社会生活

方式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巨大变化,从中理解这是社会的进步,也是改革开放政策的胜利。 认识到国家关于就业制度的改革,打破“铁饭碗”是社会进步的要求,人才竞争的需要,有利于进一步挖掘人的潜力;国家逐步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制度,保证了民众的基本生活,有利于民生安定、社会团结,是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教育学生要学业有成、不断学习,适应社会变化的需要,引导学生树立终身学习的正确观念。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改革开放以来,人们在衣、食、住、行方面的巨大变化。组织学生分组学习,合作探究,在交流中感受变化。 难点: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就业制度的变化和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和完善,通过学生的社会调查和教师的适时引导突破难点。 三、教学方式方法 课前开展合作实践法,教学开展资料展示法、谈话法、多媒体师生互动法。 四、教学用具 实物投影仪、电脑、投影屏幕 五、板书设计 六、教学过程 导入新

周宁改革开放以来人们生活方式变迁调查

周宁改革开放以来人们生活方式变迁调查 在改革开放三十年来随着经济的迅猛发展,我家乡这边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重大的变化,人们对此的看法和满意度是不同的。本文通过一份调查问卷,调查目前的人们的生活方式的改变,同时重点调查人们对于这些生活方式的改变的满意度是如何的,然后再自己的家乡对调查问卷进行发放,收回有效的问卷后进行分析,看看现在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生活方式到底发生了如何的变化,同时人们对此的反应与满意度又是如何的,这样有利于为国家进一步的发展和为人民服务提供更加有利和有针对性的意见和建议。 一、调查目的 目前家乡周宁发展态势很好,经济上取得了很大的变化,人们的生活方式有了一定的变化,更加便利了人们的生活,但是人们对此的反映是如何的,是否满意目前的生活方式的变化,是否适应呢。为了了解这一问题,本文分析了假期设计并分析的调查问卷。目的是了解家乡周宁的生活方式的改变与活满意度的调查分析,以便为国家进一步的发展和为人民服务提供更加有利和有针对性的意见和建议。 二、调查方案设计 采用问卷调查法,方便取样抽取市区进行问卷调查。根据要调查的对象和问题设计了一份调查问卷,在市区的一些街道区段和生活小区进行方放并进行了回收,共发放了50份的调查问卷,回收了46份有效的调查问卷,以此为基准进行分析。 三、调查情况及统计结果 在这里对调查的具体结果进行展示,为更加直观的显示数据之间的关系,特别绘制了条形图和饼状图进行展示。 1:您的年龄是 未成年18-30 31-50 50以上 7 17 13 9 2.您的性别是 男女 30 16 3.您的学历是

高中以下高中大学研究生研究生以上 8 25 10 3 0 4.您的身份是 学生教师企事业单位公务人员个体待业其他 20 10 15 1 5.近5年来生活方式是否发生了较大的改变 若有,则主要表现在(多选) 住房问题就业问题教育问题医疗问题治安问题娱乐方式人际交往 36 26 28 30 29 38 24 15 由此可以看出绝大部分的人还是认为现在的生活方式是发生了比较大的变化的,在住房问题、就业问题、教育问题、医疗问题、治安问题、娱乐问题、人际交往问题均有了较大的变化,其中对住房和娱乐方面表现最为明显。 6.对您的居住环境是否满意 满意比较满意一般不满意 26 14 5 1 对居住环境的感受情况 通过上面得出人们对居住环境还是比较满意的这说明,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现在的住房环境相比三十年前确实有了很大的改善,不管是环境还是现代化的程度,都更好的满足了人们。但是现在的房价过高也确实是一个不可小觑的问题,引起了一部分人的不满意。 7.您对现在的就业问题是否满意 满意比较满意一般不满意 0 25 15 6 对就业问题的感受 从这里可以看出一个极端的现象,就是对就业感到很满意的是零,这与目前的媒体报道是有很大的关系的,目前媒体对大学生很多的报道就是就业难,而调查对象处于学习阶段的学生和学生的家长据很大的部分,他们或为自己的前途担忧,或为自己的儿女的以后的工作而担忧,对目前的就业形势并没有很好的印象,尤其是现在的经济危机,更是再就业的形势雪上加霜,引起绝大部分的人对现在的就业问题滨不满意。还有的是现在有工作的人也或多或少的对自己的工作有着不满意,因而可以看出现在的就业问题是一个不容乐观的问题。 8.您对目前的教育问题是否满意

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

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 福田九义校应建军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了解新中国成立以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人们在衣、食、住、行等方面发生的巨大变化;掌握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就业制度发生的变化及社会保障体系逐步建立和完善的情况. 2.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和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认识到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进步,感受到改革开放对人们生活方式所产生的影响,生发对社会主义中国的热爱之情。认识到社会发展改变了人们的就业观念,社会保障制度在社会发展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在改革开放后,人们在衣、食、住、行方面的变化。 教学难点:对改革开放后就业制度和社会保障体系的把握。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教师:同学们,在改革开放前,社会上流传着所谓“四大件”的说法,它们是一般家庭中的高级消费品,被看作是当时高生活水平的标志。你们知道这“四大件”指的都是什么吗? 学生:是缝纫机、自行车、手表和收音机。 教师:改革开放以后,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旧四大件”早就被“新四大件”所取代。“新四大件”指的又是什么呢? 学生:指彩电、冰箱、洗衣机和空调。 教师:到了20世纪90年代末,新的高档消费品层出不穷,“四大件”的说法已经远远不能概括迅速富裕起来的中国人民的生活了,在经济比较发达的城市,电话、电脑、手机已相当普及,住房、汽车也开始成为百姓的私产。从“四大件”的演变中,说明我们的生活发生了巨大变化,那么这种变化的具体表现有哪些?为什么会发生这么大的变化呢?通过本课的学习,相信你会找到答案。 讲授新课: 教师:新中国的成立,广大劳动人民翻身得解放,党领导人民走向新时代,走向幸福生活。应该说,人民生活水平有所提高,但也受到当时政治经济体制的限制。然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随着物质的丰富,观念的解放,人民生活有了天翻地覆的变化。那接下来就让我们了解一下人们生活方式的新变化。 一、衣食住行的变迁(板书) 1、绚丽多彩的服饰(板书) ①刚建国时期——新旧交替,革命特色(板书) 新中国刚成立时,人们的服装上还保留着民国时期的样式。城市市民一般穿侧面开襟扣扣的长袍,妇女穿旗袍。农村男子一般穿中式的对襟短衣、长裤,妇女穿左边开襟的短衫、长裤,有的还穿一条长裙。当时人们做衣的面料多是机织的“洋布”、粗棉布、麻布。此外还时行西装和中山装。晚年的孙中山经常穿的服装在长袍马褂与西装革履中间显得格外突出,人们把这种服装称作中山装,并把它的款式与孙中山的革命信仰和原则联系在一起,比如四个口袋象征国之四维,即礼、义、廉、耻;袖子上的三颗纽扣则代表民族、民权和民生三民主义,中山装成为国民革命的象征,实际上国民党早已叛变革命。 新中国成立后,穿衣打扮与革命紧紧的联系在一起。西装和旗袍被看作资产阶级情调,它们在人们的生活中逐渐消失了将近20年。中山装和列宁装成为人民的普遍选择。开国大典时,新中国的领导人第一次在天安门城楼上集体亮相,毛泽东和他身边的领导人穿中山装的形象更是引起世界瞩目。男性穿中山装,显得庄重、精神。中山装十分正统,上衣的纽扣很多,四个口袋也都平平整整,但样式过于呆板,缺乏创新。后来演变成经过一定改进的人民装。也就是从那时起,一种来自苏联的双排扣制服——“列宁装”,在参加工作的女性中流行起来。它因列宁在十月革命前后常穿而得名,样式为西装开领,双排扣,各有三个纽扣,腰中束一根布带。这款服装后来竟成了无数中国女性最崇尚、青睐的“时装”,其中,革命女干部几乎是人人必穿列宁装,以显示其革命。 ②改革开放前——朴素单调(板书)

导学案_第21课《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

第21课《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 学习目标: 1、掌握改革开放前后,人们衣食住行的不同及就业制度、社会保障方面的变化 2、分析改革开放以来,人们生活发生变化的原因 3、通过对“就业和社会保障”的学习,认识到就业制度的改革,打破“铁饭碗”,并不是社会就业制度的倒退,而是社会进步的要求,是人才竞争的需要。 学习重点: 改革开放以来,人们在衣食住行方面的变化 学习难点: 对改革开放后,就业制度和社会保障体系的把握 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 请同学们认真阅读课文,对于重要年代、事件、概念等做读书标记,思考完成下列问题.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以小组为单位对以上问题进行研究探讨,达成共识。 1、阅读教材112__113页,简述改革开放前后人们在衣食住行方面的变化情况。 2、改革开放后,我国在就业和社会保障方面发生了哪些变化? 二、互动提高: 这节课你有收获吗?和你同组的同学比一比,看谁学得更好。比一比:谁掌握的知识更多? 1.改革开放前,人们服饰,营养严重不足,居住条件差,出行不方便。改革开放后,服装,食物丰富,居住条件改善,生活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2.改革开放后的这一系列变化反映了我国的提高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三、问题大盘点: 请你归纳和回忆本节所学内容,认真想一想,你还有哪些疑难问题没有解决,说出来大家共同解决。 1、我的问题: 2、我们的问题:(交流作答,请同学们相互排忧解难) 3、老师的问题:思维比拼

○1过去人们吃的野菜、窝头,今天吃起来好象味道还不错,为什么还要说过去的生活不好呢? ○2收集过去的布票、粮票或其他购物票证,思考为什么以前非要用这些才能买东西 ○3改革开放后,人们生活方式为什么发生这么大的变化? 四、拓展延伸: 1哪位同学来介绍一下改革以前人们衣着有什么特点?现在你和你的亲朋乡邻怎样使用服饰? 2我们是社会主义国家,必须坚持共同富裕的理想。对于改革过程中产生的“弱势群体”应该怎么帮助? (四)巩固归纳: 1、知识建构: 人们的生活方式改革开放-->变化:{衣 食改革:就业制度 住 行} 社会保障制度 2、方法归类: 对比分析改革开放前后,人们衣食住行的变化

《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教案

《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教案 课程标准: 以人们衣、食、住、行、用等方面的变化为例,说明改革开放对人们生活方式所产生的影响。 知道就业制度的变化,认识社会发展改变了人们的就业观念。 以医疗保险制度的建立为例,说明社会保障制度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教学目标 基础知识 了解:改革开放前后,在就业制度、社会保障体系方面的变化 掌握:改革开放前后,人们在衣、食、住、行方面的不同 能力训练过程方法 结合调查纵横比较:预先调查亲邻好友近20年来生活方式的变化,通过数字、票证、图片、影象等历史资源,体会改革开放为我们生活带来的巨大好处 探索理解:提高生产力、发展经济对于人们改善生活所起的决定性作用 情感态度价值观 爱国爱党与时俱进:小康生活的来临与祖国的日益强盛反映出我们的社会正在突飞猛进,这是党和政府坚定不移地改革开放、与时俱进的成果 能者发展适者生存:改革就业制度,打破“铁饭碗”是社会进步和人才竞争的需要,有利于进一步挖掘人的潜力;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和完善,保证了民众的基本生活,有利于民生安定、社会团结 学习目标: 1、掌握改革开放前后,人们衣食住行的不同及就业制度、社会保障方面的变化 2、分析改革开放以来,人们生活发生变化的原因 3、通过对“就业和社会保障”的学习,认识到就业制度的改革,打破“铁饭碗”,并不是社会就业制度的倒退,而是社会进步的要求,是人才竞争的需要。 学习重点:改革开放以来,人们在衣食住行方面的变化 学习难点:对改革开放后,就业制度和社会保障体系的把握 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请同学们认真阅读课文,对于重要年代、事件、概念等做读书标记,思考完成下列问题.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以小组为单位对以上问题进行研究探讨,达成共识。 1、阅读教材112__113页,简述改革开放前后人们在衣食住行方面的变化情况。 2、改革开放后,我国在就业和社会保障方面发生了哪些变化? 二、互动提高: 这节课你有收获吗?和你同组的同学比一比,看谁学得更好。比一比:谁掌握的知识更多?1.改革开放前,人们服饰,营养严重不足,居住条件差,出行不方便。改革开放后,服装,食物丰富,居住条件改善,生活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2.改革开放后的这一系列变化反映了我国的提高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三、问题大盘点:请你归纳和回忆本节所学内容,认真想一想,你还有哪些疑难问题没有解决,说出来大家共同解决。 1、我的问题: 2、我们的问题:(交流作答,请同学们相互排忧解难)

21、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

(一)导入新课 教师:同学们,在改革开放前,社会上流传着所谓“四大件”的说法,它们是一般家庭中的高级消费品,被看作是当时高生活水平的标志。你们知道这“四大件”指的都是什么吗?学生:是缝纫机、自行车、手表和收音机。 教师:(投影仪展示旧“四大件”图片。)改革开放以后,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旧四大件”早就被“新四大件”所取代。“新四大件”指的又是什么呢?学生:指彩电、冰箱、洗衣机和空调。 教师:(投影仪展示新“四大件”图片。)到了20世纪90年代末,新的高档消费品层出不穷,“四大件”的说法已经远远不能概括迅速富裕起来的中国人民的生活了,在经济比较发达的城市,电话、电脑、手机已相当普及,住房、汽车也开始成为百姓的私产。(投影仪展示电脑、手机、住房、汽车的图片。)从“四大件”的演变中,说明我们的生活发生了巨大变化,那么这种变化的具体表现有哪些?为什么会发生这么大的变化呢?通过本课的学习,相信你会找到答案。 (二)讲授新课 (教师板书课题“第21课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同时用电脑展示课题,介绍人民生活水平的概况,然后由同学介绍人们在服饰、饮食、居住和交通方面的巨大变化。) 教师:新中国成立后,人民的生活水平逐步提高,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人们在衣食住行各方面都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巨大变化,到20世纪末,我国在整体上进入了小康社会。下面我们就来看一下这种变化的具体表现。 (服饰组同学代表上场) 学生甲:请大家先看大屏幕,(屏幕上依次演示国家领导人、军队、学生、普通百姓服装在改革前后的变化),通过刚才的演示,我们可以看到改革以前人们衣着的特点是:色彩和样式单调,而且数量有限,需要凭布票来购买,(展示布票实物),改革以后人们衣着的特点是:丰富多彩,而且时装表演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这表明,在当今社会,服饰不仅仅是遮羞御寒的工具,更是人们展示个性、显示风度的一种方式。(展示一组数据:1977年、1990年、2001年城市居民衣着人均消费分别是12.6元、275.6元、537.5元。) 教师:刚才服饰组同学通过深入调查,较好地展示了调查成果,分析总结的比较得当,希望以后继续努力。现在请同学们思考这样一个问题,改革开放前后,人们衣着特点形成的原因是什么? (学生通过看书、讨论,得出结论:改革开放前是由于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商品供应严重匮乏;改革开放后是由于物资的丰富和人们思想观念的解放。) 教师:同学们的回答很准确,服饰的变化是以经济的发展为前提的,同时也反映了人们的思想观念也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着。服饰的变化是人们生活质量提高的一个表现。但是现在学生时代应倡导校服、运动服,切忌奇装异服和攀比。 改革开放前,“大跃进”、“人民公社化”后三年经济困难时期的人们不但“穿”的单调,“吃”的水平也很低,营养严重不足。有些地方有些年份甚至难以果腹,只好以野菜、粗粮充饥。所谓“民以食为天”,近二十年人们在“吃”的方面有何变化呢? 学生乙:根据我们的调查显示,上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居民每天只能凭粮票、肉票、菜票领取有限的食粮,七八十年代,百姓都挖窖储藏萝卜、白菜、土豆等蔬菜,粮食以粗粮为主,(给大家展示粮票、肉票、菜票实物及萝卜、白菜、土豆和玉米面、高粱米等蔬菜粮食的图片)改革开放后,大米等精细口粮成为人们的主食,蔬菜种类日渐丰富,90年代营养搭配、绿色食品、膳食平衡成为百姓饮食“主旋律”。(展示大米、鱼、肉、蛋、奶等粮食蔬菜图片)请大家观看一段资料。(大屏幕演示)经过调查,我们的结论是:改革开放前,人们的食物匮乏、单调、营养不足,改革开放后,人们的吃饭问题基本解决,不但能吃饱还要吃好,即吃出营养、吃出文化、吃出健康。 教师:饮食组的同学以详实的资料向我们讲解了改革开放前后,人们饮食方面的变化,反映出了改革开放以来,社会生产力进一步发展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繁荣。到20世纪末,城镇居民、农村居民人均粮食消费量分别降低44.5公斤和44.1公斤。城镇居民人均肉禽及其制品消费量增加4.1公斤,人均鲜蛋消费量增加7.2公斤,人均植物油消费量增加3.9公斤。食品消费中,现在与五年前比较:鲜菜增长5.1%,干鲜瓜果类增长10.2%,水产品增长17.5%,奶制品增长3.9倍,在外用餐增长1.6倍。人们常说,我们现在吃得好了,穿得好了,住得也好了,改革开放以后,我们的居住条件得到了怎样的改善呢? 学生丙:改革开放前,人们的居住条件较差,1978年人均居住面积,城镇只有3.6平方米,农村是8.1平方米。改革开放后在,中国经济迅速发展的十几年里,中国的城市面貌和百姓住房条件都发生了极大的变化。到2000年,人均居住面积,城镇超过了10平方米,农村超过24平方米。大家请看50—90年代人们居住条件和环境的变化。(大屏幕演示)现在,北京、上海、深圳等大城市的繁华可以与世界上任何一个大都市相媲美。过去中小城市里随处可见的红砖平顶楼房,正逐步被外表装饰漂亮的楼房所取代。中国农村的住房变化同样令人吃惊。中国房地产协会副会长顾云昌说,“这十年来中国的房地产发展规模之大、格局变化之快居世界之首。” 教师:“小康不小康,关键看住房”,城镇居民住房条件的变化也是小康生活的佐证。延续了几十年的实物性、福利性分房体制的彻底结束和住房分配货币化制度的全面实施,更加促进了改善居民住房条件的步伐。居住组的同学为我们介绍了改革开放前

改革开放三十年生活方式的改变与生活满意度的社会调查分析研究报告

生活方式的改变与生活满意度的调查分析研究报告 随着中国的改革开放与人们日益提高的生活水平,人们在生活方式方面发生了重大的变化,人们对此的看法和满意度是不同的。同时,生活在不同环境的人对生活方式的改变与生活满意度也是不同的。因此,本文通过调查问卷,网上问卷与采访的形式,调查目前人们的生活方式的改变,同时重点调查人们对于这些生活方式的改变的满意度是如何的,然后再在学校花都内对调查问卷进行发放,收回有效的问卷后进行分析,看看现在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生活方式到底发生了如何的变化,同时人们对此的反应与满意度又是如何的,这样有利于为国家进一步的发展和为人民服务提供更加有利和有针对性的意见和建议。 一、调查目的 目前花都的发展态势很好,随着广州的发展,花都的整体生活水平也得到发展,经济上取得了很大的变化,人们的生活方式有了一定的变化,更加便利了人们的生活,但是人们对此的反映是如何的,是否满意目前的生活方式的变化,是否适应呢。为了了解这一问题,本文分析了假期设计并分析的调查问卷。目的是了解花都的生活方式的改变与活满意度的调查分析,以便为国家进一步的发展和为人民服务提供更加有利和有针对性的意见和建议。

二、调查方案设计 采用问卷调查法,方便取样抽取市区进行问卷调查。根据要调查的对象和问题设计了一份调查问卷,在市区的一些街道区段和生活小区进行方放并进行了回收,共发放了50份的调查问卷,回收了41份有效的调查问卷,以此为基准进行分析。 三、调查情况及统计结果 在这里对调查的具体结果进行展示,为更加直观的显示数据之间的关系,特别绘制了条形图和饼状图进行展示。 1:您的年龄是 2.您的性别是

初二历史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复习资料

第21课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 【学习目标】 1、 从人们衣、食、住、行、用等方面的变化说明改革开放对人们生活方式所产生的影响。 2、 知道就业制度的变化,认识社会发展改变了人们的就业观念。 3、 以医疗保险制度的建立为例,说明社会保障制度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重点:改革开放对人们生活方式所产生的影响。 ▲难点:透过现象看本质,培养历史发展观、进步观。 一、知识概括:请你填空概括本课知识。 .ffij AS 四隹萋件 一后 「人均 扩大.室内 有了明星改豊 ______ | ?安居工程"让 人群能以低成本价买到合适性岛* 社会生活的变化 (改革开放前后) ___ 1 飾 审内主要交迪工具堆 -TFr 后 交通条件朋显改善,、和航线的增长很快’出门旅游的人增多" 也帯来严重的 和 问題* 前 I 日四大件 T … r —里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前 国家但分配空铁 :L -:就业-厉 逐渐打破“ 人才竞聲上岗 前 国家利鱼!逾包工薪,福利、医疗*养老、住房等「吃 加强下岗职工划本生活的 和 工柞 屮社会保斷卜 L 」 健全城镇居民 探障制度 改罩医疗 制度等 、重点理解: 1、下列选项中,属于改革开放前出现的现象的是( A 、讲究营养均衡,粗细搭配,吃绿色食品 人们买衣服婆兀 T 且数屋有限 1H*不议是 工具,更是人怕 的方试. 食物 ,人们 严乘不足. 有些农村甚余没有耕决最甚本的 问题* 后 基本解决十几亿人的 人们讲究 ,粗细搭配。“ ”等科学卫空的概倉口益探入人心 ‘被形容为“ 前 间也 前 人家穿着干篇的

第21课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练习题

第21课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 【学习目标】 1、从人们衣、食、住、行、用等方面的变化说明改革开放对人们生活方式所产生的影响。 2、知道就业制度的变化,认识社会发展改变了人们的就业观念。 3、以医疗保险制度的建立为例,说明社会保障制度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重点:改革开放对人们生活方式所产生的影响。 ▲难点:透过现象看本质,培养历史发展观、进步观。 一、知识概括:请你填空概括本课知识。 二、重点理解: 1、下列选项中,属于改革开放前出现的现象的是() A、讲究营养均衡,粗细搭配,吃绿色食品 B、大家都穿着千篇一律的灰色中山装或蓝色解放装 C、出门旅游的人越来越多,开私人汽车出行的人占了一定的比重

D、人们可以通过人才市场自主选择职业 2、下列能够反映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居民生活变化的是() ①人们上网浏览、发E-mail ②人们使用粮票、布票购买东西③70年代住草房, 80年代住瓦房,90年代住楼房④我国社会保障体系逐步建立和完善起来 A ①②④ B ①③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③④ 3、解决城市交通堵塞问题的根本出路在于() A、实行“公交优先” B、加强交通管理 C、减少汽车数量 D、发展道路、地铁、轻轨等硬件设施 4、在社会保障体系中,最引人注目的是() A、就业制度 B、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C、医疗保险制度 D、再就业制度 5、改革开放前后人们社会生活变化的原因包括() ①新中国建立后,国家长期把重点放在工业化建设,人民物质经济发展水平低②改革 开放后,把工作重点放在提高人们物质经济文化水平,人们经济条件好转③改革开放后,中西思想文化观念碰撞激烈,形成多元思想文化和价值观④改革开放后,“打破铁饭碗”,建立新的经济文化体制,实行能者勤者上岗,凭贡献大小享受相应待遇,通过人才竞争挖掘人的潜力,有利于个人发展、社会进步和经济繁荣 A ①②④ B ①③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③④ 三、知识运用:请回答下面问题 1、过去人们吃的野菜、窝头,今天吃起来好像味道很不错,为什么还要说过去的生活不好 呢? 2.在减缓城市交通堵塞方面,你有什么高招? 四、综合实践(第15周内上交历史老师,占期末总评30分) 1、主题:什么是生活? 2、目的:了解生活,体验生活,感受生活 3、方法: (1)理解感悟: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觉得“生活”就是 (2)信息收集:每组围绕“生活”搜集有关的故事、诗歌、童话、散文、名画、照片等资料 (3)集体创作:编一个有关“生活”的故事或童话或诗歌或散文或歌曲(原创) (4)信息集合:每组把以上信息整理分类,装订成册或者制成课件(请加上封面、目录,注明资料来源和编辑者)。 (5)汇报交流:每组派代表在班内展示介绍作品,交流分享。

第21课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

第21课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 【课标要求】 1、人们衣、食、住、行、用等方面的变化为例,说明改革开放对人们生活方式所产生的影响。 2、知道就业制度的变化,认识社会发展改变了人们的就业观念。 3、以医疗保险制度的建立为例,说明社会保障制度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学习过程】 一、导入新课 二、自主学习 (一)、衣食住行的变迁(快速阅读,解答问题) 1.“新旧四大件”指的是什么? 2.我国整体上进入小康社会是在什么时间? 3.改革开放前后,人们的衣食住行发生了什么变化? (二)、就业和社会保障(快速阅读,提炼重点) 1. 以来,我国的就业制度发生了一系列变化。从前的“ ”逐渐被打破,人们可以通过就业。也要求人们提高适应的能力。 2.随着改革的深入,我国也改革传统社会保障制度。目前,建立了保障制度,保险制度,保险制度完善城镇取得初步成效。 三、小组合作 1、在减缓城市交通阻塞方面,你有什么高招? 2、阅读(115页自由阅读卡及活动与探究) 请回答: (1)为什么以前非要用这些票才能买东西?目的是什么? (2)为什么现在不要这些票证了?三、质疑问难 四、畅谈收获 五、巩固练习 1、建国以来,我国人民对于时间的掌握发生着变化,有这样的说法:50年代看天上(太阳),70年代看墙上(挂钟),80年代看手上(手表),90年代看腰上(BP机、手机)。这一变化主要反映了() A.我国人民的生活习惯发生了变化 B.我国人民的生活水平发生了变化 C.我国的轻工业发展很快 D.我国人民的消费观念发生了变化 2、中国人民的社会生活发生重大变化,生活水平大幅提高始于何时() A.中共七届二中全会 B.中共八大 C.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D.中共十五大 3、解决城市交通堵塞问题的根本出路在于() A.实行“公交优先” B.加强交通管理 C.减少汽车数量 D.发展道路、地铁、轻轨等硬件设施 4、改革开放以来,人们衣食住行方面发生巨大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A.人们的生活方式变革,观念进步 B.城乡人民收入大幅度增长 C.国家重视人民生活的改善 D.改革开放使我国社会生产力进一步发展 5、读史感悟: 改革开放前,人们要得到一份工作只能等待国家分配。改革开放后,人们的求职方式发生了很大变化。请你结合自己所学的知识,谈谈自己的感想或认识。

历史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

历史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 第七单元社会生活 第21 人民生活方式的变化 [程标准] (1)以人们衣、食、住、行、用等方面的变化为例,说明改革开放对人们生活方式所产生的影响。 (2)知道就业制度的变化,认识社会发展改变了人们的就业观念。(3)以医疗保险制度的建立为例,说明社会保障制度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通过本学习,了解改革开放前后,人们在社会生活方面发生的变化以及在就业制度、社会保障体系方面的变化。 (2)培养学生用数字、图片等资料分析对比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历史发展观和进步观。 (4)培养学生辩证思维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1)安排学生采访或社会调查,收集改革开放前后人们在衣、食、住、行方面的变化为第一手资料,作为堂教学内容的补充。 (2)利用多媒体展示一些制度,数据。用数字有力说服,实施探究式学习,从而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 (3)采用“举办小型展览会”、“编写历史小报”等形式,培养学生的历史

发展观和进步观。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了解人们在社会生活方面发生的前所未有的变化,这是社会的进步,也是改革开放的胜利。 (2)认识到国家关于就业制度的改革,打破”铁饭碗”是社会进步的要求,人才竞争的需要。国家逐步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是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重点] 改革开放后人们在衣、食、住、行、用等方面的变化。 [难点] 改革开放后就业制度和社会保障体系的把握。 [教学设计思路] 教师组织学生有“节奏性”的活动,对比观察民国时期、近代的系列照片、社会调查、实物展示等,引导学生主动进入角色,深入理解变化现象及其内涵。 [教学过程] (导入1) 历史老照片对比(或学生家庭照片对比) (导入2) 改革开放前后新旧四大对比引入 (导入3) 学生描述自己一家一天的生活,包括衣、食、住、行、用等方面的内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