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完整word版社会医学期末复习重点总结完整版

完整word版社会医学期末复习重点总结完整版

完整word版社会医学期末复习重点总结完整版
完整word版社会医学期末复习重点总结完整版

. .

第一章概论

1.社会医学(social medicine):是从社会的角度研究医学和健康问题的一门交叉学科,它的研究社会因素与个体及群体健康和疾病之间相互作用及其规律,制定相应的社会策略和措施,保护和增进个体及人群的身心健康和社会活动能力,提高生命质量,充分发挥健康的社会功能,提高人群的健康水平。

完美格式Word

. .

医学模式第二章

:人们按照唯物论和辨证法的观点和方法去观察、分析和处medical model)医学模式(1. 理有关人类的健康、疾病和死亡问题,是对健康和疾病现象的科学观。社会和群众需要承有特定的社会功能;国家、2.医学的社会化:指医学作为一种社会事业,担更多的卫生保健责任,要把卫生事业当做全社会的公共事业而不只是卫生部门的事情。适应力呈不同程度减退的但呈现出活力降低,:3.亚健康状态人的机体虽然无明显的疾病,是介于健康与疾病之间是由机体各系统的生理功能和代谢过程低下所导致,一种生理状态,的一种生理功能降低的状态,亦称“第三状态”或“灰色状态”。根据心理和社会的完好状态。积极健康观:健康不仅仅是没有疾病或虚弱,而是一种身体、这个定义,健康可被理解为生物学、心理学和社会学三维组合的概念。完美格式Word

. .

4.医学模式的五个阶段)生物医学模式机械论的医学模式 42)自然哲学的医学模式 3)1)神灵主义医学模式

)现代医学模式5 社会医学模式(现代医学模式)的产生背景-心理-5.生物)医学社会化;2)健康需求的提高; 31)疾病谱和死因谱的转变;)医学学科的内部融合与外部交叉发展4慢性病的危险/综合健康医学模式影响人类健康及疾病的主要因素/健康危险因素的分类6. 小

类因素(拉隆达和德威尔的综合健康医学模式)——四大类12)生活方式及行为因素:职业危险因素、生活危 21)环境因素:社会、自然、心理;)医疗卫生 4 3)生物遗传因素:成熟老化、遗传、综合内因;险因素、消费形式;服务因素:预防、治疗、康复;社会医学模式医学实践的指导意义心理-7.生物-)对临床工作的影响(培养医护人员由单纯医疗型向预防保健型转变,要求医护人员加强1对病人的同情心、责任感、人际交往、技术训练。医生要认识到,心理、行为、社会因素是)对预防工作的影响;当今致病的主因,大力宣传健康行为、预防疾病。) 2 )对医学教育的影响)对医学目的的影响; 53)对卫生服务的影响; 4

社会经济因素与健康第四章

由财富、权利和威望不同造成的社会地位、生活方式等方面不同的基本层次。社会阶层:1.生活习惯,价值观念,卫生服务的利用,受教育程度、工种、收入;其他因素:主要三因素:环境社会阶层影响健康的机制 1)收入差距(相对贫困)而不是绝对贫困可能会直接影响健康。)收入差距大的社会化比收入差距小的社会显得更加亲善,有更少的暴力更低的信任度,2 更多的故意和对社区生活的不关心。是指社会的各项构成要素,包括政治、经济、法律、教育、社会保障、环境、2.社会因素:行为生活方式以及卫生服务等等。特点:非特异性和泛影响性;恒常性和累积性;交互作用四种因果关系(规律):单因多果,多因单果,多因多果,因果链论述经济发展与健康的关系、GDP、人均GNP、人均衡量经济发展与人群健康的指标 1)衡量经济发展:GNP、GDP1.衡量人群健康状况的主要指标:出生率和死亡率,婴儿死亡率,平均 2)GHI。

HDI、GPI、。、DALY期望寿命、HALE、PYLL)经济发展对健康的促进作用:经济发展提高了居民物质生活12.经济发展对健康的影响水平,有利于增加卫生投资,通过教育的影响间接影响人群健康;现代社会病的影响,2)经济发展带来的负面效应: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生活方式的改变,心理健康问题的凸显,负性社会事件的增多,社会人口特征的剧烈变化 3.健康对经经济发展的影响:)减少疾 3)增加劳动力供给 2)提高劳动生产率1健康水平的提高对经济有促进作用:)促进自然资源利用 4)促进教育收益实现 5病损失点为经济发展和健康的双向作用2.3完美格式Word

. .

社会环境因素与健康第五章

。65岁及以上人口超过7%联合国规定,60岁及以上人口超过10%或老年型社会:1. )的定义分类和影响因素2.社会支持(social support 定义:是指个体从社会网络所获得的物质和情感的帮助。分类:物质支持、情感支持、信息支持、评价支持影响因素:人际关系、社会网络、社会凝聚力:婚姻、血缘和法律为基础同定下来的社会基本单位3.家庭功能:生育、生产和消费;抚养和赡养;休息和娱乐;家庭成员的社会化。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居民的营养、卫生保健和教育水平的综合)生活质量指数(PQLI4.弥补了仅用国内生产总值指标突出强调了卫生与教育质量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指标,的不足。偏重于社会发展的综合指标,包括就业率、识字率、):美国社会卫生协会指标(ASHA5.是衡量社会发展的ASHA平均期望寿命、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增长率、出生率和婴儿死亡率。人口变化状态及身体素质状况等方面的人文化状态、综合

指标,但也反映人口的社会状态、口素质状况,是评价人口健康状况的重要指标。社会文化因素与健康第六章是一种人类社会现象,涉及物质、制度、观念等诸方面。广义的文

化是指人类在其1.文化:生产和生活活动中所创造的一切社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狭义的文化特指精神文化,指人类一切精神财富的总和,包括思想意识、宗教信仰、文学艺术、道德规范、法律、习俗、教育、科学技术和知识等。:某一文化群体所属次级群体的成员共有的独特信念、价值观和subculture)2.亚文化(生活的习惯,它是非全社会性的思想文化的泛称。

3.教育对健康的影响机制)教育影响人教育影响人们对卫生服务的利用 3)教育影响人们对生活方式的选择; 2)1)影响病人角色:非医学专业人员在求 5们的就业机会和收入4)自我保

健行为,预防服务医时往往处于被动地位。社会医学的研究方法第九章

:在某一特定现场的人群中,采用一定的工具和手段收集研究资料的过程。1.调查研究根据研究场可以将实验研究分为动物实验和人群实验,2.实验研究:根据研究对象的不同,社会医学的所做的实验研究主要是现可以将人群实验分为临床实验和现场试验。所的不同,场试验研究。社会医学研究的方法和步骤3. 5)文献研究 3)评价研究 4)德尔菲法)实验研究方法:1)调查研究 2)制定研究方案(包含技术路线、实施计划、资料整理与)选择课题,陈述假设; 2步骤1 )解释结果; 4)收集资料)整理和分析资料 5分析计划三个方面) 3概率抽样:单纯随机抽样、分层抽样、系统抽样、抽样调查——概率抽样与非概率抽样:4.研究者以自己的方便或主观判断选择研(不遵循随机化原则的抽样,整群抽样;非概率抽样究对象,这类抽样一般不能用样本推论总体,不能估计抽样误差的大小):方便抽样、立意抽样、雪球抽样、定额抽样完美格式Word

. .

:通过调查收集人群发生某种事件的数量指标,或)5.定量研究(quantitative research(问定量调查者探讨各种因素与疾病和健康的数量依存关系的研究。其收集资料的过程称为卷调查)面对面访谈的优缺点6.)可以在文件中列入较 2: 1)比较灵活,随时纠正和完善被访谈者对问题的回答;优点可以督促被调查者的回答; 4)问卷回收率高,为复杂的问题; 3)对调查者文化要求不高)容易控制访谈的环境;5 )没有匿名保证)对访谈员素质要求高 3缺点:1)耗费时间和人力、物力; 2 )适用范围小4信访法的优缺点7.③有时间冲突和周围环境的影响,优点:①节省时间和费用,②可避免现场自填时间紧张、较高的匿名保证,④调查的范围可以很广。②可信度相对较差,③无法控制填写问卷的环境,④问卷的回收率较①缺乏灵活性,缺点:低,⑤问卷有效率可能较低。开放式与封闭式问题的优缺点8.开放式问题1.

③用于问题①可以用于事先不知道答案有几种的情况,②反映回答者之间细微差异,优点:和答案太长时缺点:①对被访者要求高,②花费时间,③拒答率高,④不易于统计 2.封闭式问题优点:①容易填答,②节省时间,③拒答率低,④便于统计分析缺点:①答案不易列全,②无主见者易猜答,③易发生笔误问卷的主要类型和一般结构9. 1)主要类型:自填问卷、访谈问卷( 2)一般结构:封面信、指导语、问题及答案、编码(答案的设计的种类和错误10.)种类:填空式、二项选择式、多项选择式、图表式、排序式。(1 )错误:双重装填、含糊不清、抽象的提问、诱导性提问、敏感性问题。(2所得结果的可靠程度,通过测量结果的稳定性及一致性来判断):11.信度(reliability结果的信度,通常用信度系数来评价。评价手段:复测信度、复本信度、折半信度测量结果与试图要达到的目标之间的接近程度。validity):12.效

度(评价方面:表面效度、内容效度、结构效度、准则效度卫生服务研究第十章

:是从卫生服务的供方、需方和第三方及health services research)1.卫生服务研究(其相互之间的关系出发,研究卫生系统为一定的目的合理使用卫生资源,向居民提供预防、保健、医疗、康复、健康促进等卫生服务的过程。 2.卫生服务研究的内容)卫生资源的合理配)评价人群的医疗卫生服务需要;3)社会因素对卫生系统的影响 21)卫生服务效 6)卫生系统的组织结构和功能;5)卫生系统的经济分析;置和有效利用;4 )研究医疗保健制度;)卫生服务利用;8果评价;7完美格式Word

. .

3.卫生服务研究的意义与目的 3)提高卫生服务的公平性)提高服务人群的健康水平;2)提高卫生系统的反应性;1:用货币单位来评价卫生服务方案的优劣,成本和效益均用货币表CBA)

4.成本效益分析(示。:卫生资源的投入所得到的利益不能用货币值计量,只能用某种指CEA)

5.成本效果分析(标,如发病率,休工率等。用人对不同健康水平和生活能力的满足程度的变化来评价不同卫CUA):

6.成本效用分析(生方案。“理想健康是依据人们实际健康状况与卫生服务需要:主要取决于居民的自身健康状况,

7.保健、康复等卫生服务的客观需要,包括个人觉察之间存在的差距而提出的对医疗、状态”到的需要和由医疗卫生专业人员判定的需要。一定价格水平上人们愿意而且有在一定时期内、卫生服务需求:从经济和价值观念出发,

8. 能力消费的卫生服务量。是人群卫生服务需要量和卫生资源供给需求者实际利用卫生服务的数量,

9.卫生服务利用:间接直接反映了卫生系统为居民健康提供卫生服务的数量和工作效率,量相互制约的结果,反映了卫生系统通过卫生服务对居民健康状况的影响,但不能直接用于评价卫生服务的效果。卫生服务需要的测量与分析10. )疾病频率(度)指标(1*100% 调查人数调查两周

内患病人(次)数/两周患病率=*100% 调查人数调查前半年内患慢性病人(次)数/慢性病患病率= 健康者占总人口比)疾病严重程度指标(3*100% 调查人数调查前两周内卧床人(次)数/两周卧床率=*100% /调查人数=两周活动受限率调查前两周内活动受限人(次)数*100% /调查人数两周休工(学)率=调查前两周内因病休工(学)人(次)数 /调查人数两周患病天数=调查前两周内患病总天数卫生服务利用的测量与分析11. 1)门诊服务利用:(*100%

/调查人数两周就诊率=调查前两周内就诊人(次)数*100% 两周患者总例数=两周患者就诊率调查前两周内患者就诊人(次)数/*100% 两周患者总例数=调查前两周内患者未就诊人(次)数/两周患者未就诊率)住院服务利用:(2*100% 调查人数调查前一年内住院人(次)数/=住院率总住院人(次)数总住院天数/人均住院天数=*100% 需住院患者数需住院而未住院患者数/未住院率= 12.影响卫生服务需要与利用的因素)卫生服务质量及)文化教育; 4 2)社会经济因素;31)人口数量及其年龄性别构成;)婚姻与家庭;)行为心理; 8)医疗保健制度; 5 6)气候地理条件; 7设施;在一定的社会条件下,国家、社会和个人对卫生部门提供的人力、物力、财卫生资源:13. 力、技术、知识和信息的总称。完美格式Word

. .

广义的卫生费用是指一定时期内为保护人群健康直接和间接消耗的社会资源,14.卫生费用:以货币来计量;狭义的卫生费用是指在一定时期内为提包括一切人力、物力、财力的消耗,供卫生服务直接消耗的经济资源。通常所指的卫生费用是指狭义的卫生费用。 15.卫生费用评价指标)政府财政预算卫生支出占卫)人均卫生费用; 31)卫生总费用占国内生产总值百分比;2)门)卫生各部门的投资比例; 64)卫生事业费占财政支出百分比; 5生总费用百分比; 7)医疗、

预防保健的比例诊和住院费用的构成;健康危险因素评价第十一章:能使疾病或死亡发生的可能性增加的因素,或者是能使健康不良HRF)1.健康危险因素(后果发生概率增加的因素,包括环境、生物、社会、经济、心理、行为诸因素。:是研究危险因素与慢性病发病及死亡之间数量依存关系及)2. 健康危险因素评价(HRA其规律性的一种技术方法。健康危险因素的分类、特点及作用过程(慢性病自然史的六个阶段)3.)生活方式及行为因素:职业危险因素、生活危2:1)环境因素:社会、自然、心理;分类)医疗卫生服务因 4险因素、消费形式;3)生物遗传因素:成熟老化、遗传、综合内因;素:预防、治疗、康复;)广泛存在;3)联合作用;4: 1)潜伏期长;2)特异性弱;特点)体征出现)症状出现 5 2)出现危险阶段 3)致病因素阶段 4作用过程:1)无危险阶段)劳动力丧失;6 健康危险因素评价的步骤(考选择题要求掌握)4.)将危险因素转化成危32)拟定调查法,收集个人危险因素资料;1)收集死亡率资料;

计算增)计算评价年龄;7.5)计算存在死亡危险; 6 险分数; 4)计算组合危险分数;)计算危)比较评价年龄、增长年龄和实际年龄差别,得到四种类型结果; 9长年龄: 8 险因素降低程度; 5.计算组合危险分数40~44组合危险分数等于该死因的危险分数;如1)与死亡原因有关的危险因素只有一项时,1.9

20支时,肺癌的危险分数和组合危险分数都是岁组男性每天吸烟)与死亡原因有关的危险因素有多项时,要考虑到每一项危险因素的作用。计算组合危险21.0后的剩余数值作为相加项分别相加,1.0分数时,将危险分数大于的各项分别减去1.0将相乘项之积和相加项的各危险分数值作为相乘项分别相乘;作为相乘项;小于或等于1.0 之和相加,就得到该疾病的组合危险分数。依据年龄和死亡率之间的函数关系,按个体所存在的危险):6.评价年龄(appraisal age 因素计算的预期死亡率水平求出的年龄称评价年龄。又称为通过努力降低危险因素后可能达到的预期年龄。):增长年龄(achievable age7. 是个体去除危险因素后,通过查表)收集当地性别,年

龄别和疾病分类的患病率,死亡率资1健康危险因素评价的步骤:(8.)计算组)将危险因素转换为危险分数(42料()拟定调查表,收集个人危险因素资料(3)计算危险因)计算增长年龄(86)计算评价年龄(7)计算存在死亡危险(合危险分数(5 )比较三个年龄差别得出四种健康类型9素降低程度(个体评价四种类型(选择题,结合例子理解))实:4742 1.健康型(增:评:43完美格式Word

. .

实际年龄。个体危险因素比平均水平低,预期健康状况良好。降低危险因素延长评价年龄<寿命不是没有可能,但进展有限。44)实:41评:2.自创性危险因素型(存在危险型)(增:36实际年龄。并且评价年龄与增长年龄之差大,个体危险因素(多为自创性)较平评价年龄>均水平高,通过采取降低危险因素的措施,可明显延长预期寿命。)46 评:473.难以改变的危险因素型(遗传型)(实:41增:实,但评与增之差较小。危险因素多来自生物遗传因素与既往病史,通常个体不易降低>评和改变这些危险因素,寿命延长可能性不大。)42 评:434.一般性危险型(少量危险型)(实:41 增:降低危险因素评与增接近,评价年龄接近实际年龄,预期死亡水

平相当于当地的平均水平。的可能性有限。社会卫生状况第十三章

社会人群的健康状况,以及影响人群健康的社会环境状况。1.社会卫生状况:卫生体制、)影响人群健康的社会因素:社会状况、经济状况、(2内容:(1)人群健康状况卫生政策、健康保障、卫生资源、卫生服务提供、卫生行为、健康公平人群健康评价指标2.

)单一型健康评价指标(16岁以下儿童年龄别性别低身高百分比,)生长发育统计指标:新生儿低体重百分比、61 岁以下儿童年龄别性别低体重百分比... 2)疾病统计指标:发病率、患病率、疾病构成、疾病顺位、病死率 3)死亡统计指标经济发展状况的敏指一年内每千名未满周岁活产婴儿中的死亡数。反映社会、婴儿死亡率:感、综合指标。经济发展状况的指一年内每千名未满一个月新生儿的死亡人数。反映社会、新生儿死亡率:敏感、综合指标。 5岁以下儿童死亡数与同年活产数之比,以千分率表示。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指某地某年孕产妇死亡率:某年内出生每一千名活产婴儿的孕产妇死亡人数。每一个人可能活的又称预期寿命,是指同时出生的一代人到全部死亡为止,平均期望寿命:平均年龄。)复合型健康评价指标(270年内),在目标生存年龄(常定为(PYLL):某一人群在一定时期内(11)减寿人年数岁或出生期望寿命)以内死亡所造成的寿命减少的总人年数。疾病死亡损失健康生命年与疾病伤残损失健康生命年相结合:伤残调整生命年(DALY) 2)

的指标,是生命数量和生活质量以时间为单位的综合性指标。 (HALE):扣除了死亡和伤残影响

之后的平均期望寿命。)健康期望寿命3卫生政策第十四章普及适宜的、技术PHC):又称基本卫生保健,初级卫生保健(primary health care,1.可靠的、社会能接受和担负的技术,使全体人民公平地获得基本卫生服务。初级卫生保健的基本原则和基本要素2. )成本效果和效率原则)部门协同原则;421)社会公平原则;)参与原则;3基本原则完美格式Word . .

2)基本的环境卫生;基本要素:1)增进必要的营养和供应充足的安全饮用水; 5)地方病的预防和控制;3)妇幼保健,包括计划生育;4)主要传染病的预防接种;)保)常见病和创伤的恰当处理;86)当前主要卫生问题及其预防控制方法的宣传教育;7 证基本药物的供应; 3.我

全版社会医学重点总结.doc

第一章概论 1.社会医学概念(P1) 社会医学是从社会的角度研究医学和卫生问题的关系的一门交叉学科。它研究社会因素与个体及群体健康和疾病之间相互作用及其规律,制定相应的社会措施,保护和增进人群的身心健康和社会活动能力,提高生命质量,充分发挥健康的社会功能,提高人群的健康水平。 2.社会医学研究内容 ①研究社会卫生状况,主要是人群健康状况; ②研究影响人群健康的因素,主要是社会因素; ③研究社会卫生策略与措施。 3.我国社会医学的基本任务 ①倡导积极的健康观; ②推动医学模式的转变 ③改善社会卫生状况,提高人群健康水平和生命质量; ④制定卫生政策和策略; ⑤开展特殊人群和特种疾病的预防保健工作 第二章医学模式 1.医学模式的作用(P15) ①社会医学的灵魂 ②指导原则 ③为健康和疾病提供理论与方法学 2. 医学模式的转变(P16)(填空) ①神灵主义医学模式 ②自然哲学医学模式 ③机械论的医学模式 ④生物医学模式 ⑤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 3.现代医学模式产生的背景(P20) ①医学发展的社会化趋势 ②疾病谱和死因谱的改变 ③健康需求的普遍提高 ④医学学科的内部融合与外部交叉发展 第三章社会因素与健康 1.社会因素影响健康的基本规律和特点(P31) ①泛影响性和非特异性(作用的重叠性、作用及影响的非特异性) ②恒常性与积累性 ③交互作用 2.人口对健康及卫生工作的重要影响因素(P47) 人口的规模、结构、分布、流动 第四章行为心理因素与健康 1.健康相关行为(P64) 指个体或群体与健康和疾病有关的行为和危害健康的行为,可分为促进健康的行为和危害健

康的行为。 2. 健康行为(P64) 健康状态下的行为模式,即理想的健康相关行为。 第五章社会医学研究方法 1. 社会医学研究方法的类型(P71) ①调查研究 ②试验研究 ③评价研究 ④文献研究 2.社会医学研究的步骤(P73) 第一步选择课题陈述假设 第二步制定研究方案 第三步收集资料 第四步整理和分析资料 第五步解释结果 3.现场调查常用的定性研究方法(P76) ①观察法(非参与性观察、参与性观察) ②深入访谈法(非结构式访谈) ③专题小组讨论 4.深入访谈法的步骤(P76) 准备工作 调查对象的选择 设计访谈提纲 访谈员选择与培训 现场访谈 访谈结果分析 撰写报告 5.专题小组讨论的步骤(P77) 1)制订计划 2)决定小组的数量和类型 3)制订调查提纲、记录形式 4)培训调查人员、进行预试验 5)专题小组讨论准备工作 6)进行专题小组讨论 7)对专题小组讨论结果进行分析与解释 6.现场定量研究又称问卷调查,属定量研究(P79) 7.问卷设计的原则(P82)(填空) 目的性反向性实用性 8.问卷的一般结构(P81) 一份问卷通常包括封面信、指导语、问题和答案、资料的登记(编码)等。 9.问卷设计的步骤(P82) ①明确研究目的 ②建立问题库

医学免疫学重点知识总结

免疫学复习 第一章免疫学概论 一、免疫系统的基本功能 免疫(immunity):是免疫系统抵御抗原异物的侵入,识别“自己”和“非己”的抗原,对“自己”的抗原形成天然免疫耐受,对“非己”抗原进行排除,维持机体内环境平衡和稳定的生理功能。抗原的概念稍后会介绍,这里通俗的说,就是机体认为不是自己的,外界来的大分子物质。比如输血,如果输的血型与自身的血型不同,机体就认为这种血是外来的“抗原” 免疫系统包括: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免疫分子 机体的免疫功能概括为:①免疫防御②免疫监视③免疫自身稳定 二、免疫应答的种类及其特点 免疫应答(immune response):是指免疫系统识别和清除抗原的整个过程。分为固有免疫和适应性免疫 ⒈固有免疫(innate immunity):也称先天性免疫或非特异性免疫,是生物长期进化中逐步形成的,是机体抵御病原体入侵的第一道防线 特点:先天具有,无免疫记忆,无特异性。 ⒉适应性免疫(adaptive immunity):亦称获得性免疫或特异性免疫。由T、B淋巴细胞介导,通过其表面的抗原受体特异性识别抗原后,T、B淋巴细胞活化、增殖并发挥免疫效应、清除抗原;须经历克隆增殖; 分为三个阶段:①识别阶段②活化增殖阶段③效应阶段 三个主要特点①特异性②耐受性③记忆性 因需要细胞的活化、增殖等较复杂过程,故所需时间较长 第二章免疫组织与器官 免疫系统(Immune System):由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和免疫分子构成。

第一节中枢免疫器官和组织 中枢免疫器官,是免疫细胞发生、分化、发育和成熟的场所 一、骨髓 是各种血细胞和免疫细胞发生及成熟的场所 ㈠骨髓的功能 ⒈各类血细胞和免疫细胞发生的场所 ⒉B细胞分化成熟的场所 ⒊体液免疫应答发生的场所再次体液免疫应答的主要部位 二、胸腺 是T细胞分化、发育、成熟的场所 ㈠胸腺的结构 胸腺分为皮质和髓质。皮质又分为浅皮质区和深皮质区; ㈡胸腺微环境:由胸腺基质细胞、细胞外基质及局部活性物质(如激素、细胞因子等)组成,其在胸腺细胞分化发育过程的不同环节均发挥作用。 ㈢胸腺的功能 ⒈T细胞分化、成熟的场所⒉免疫调节⒊自身耐受的建立与维持 第二节外周免疫器官和组织 外周免疫器官是成熟淋巴细胞定居的场所,也是这些淋巴细胞针对外来抗原刺激启动初次免疫应答的主要部位 一、淋巴结 1. T、B细胞定居的场所⒉免疫应答发生的场所⒊参与淋巴细胞再循环 ⒋过滤作用(过滤淋巴液) 二、脾人体最大的外周免疫器官

全科医学概论重点——历年考试经典资料解读

全科医学概论 健康定义:健康是一种在身体上精神上的完善状态,以及良好的适应力而不仅仅是没有疾病和衰弱的状态。 第一章医学应以促进人类的健康为目标 人的社会属性决定了它的生存状态: 人的健康与长寿,与遗传的关系占15%,社会因素占10%,医疗条件占8%,自然环境占7%,而60%取决于各人自己的生活方式和行为嗜好。 初级卫生保健的基本内容: 四个方面:1健康促进2预防保健3合理治疗4社区康复 九个要点:1针对主要健康问题的预防和控制的健康教育2改善食品供应与合理营养3供应卫生的饮水和有基本环境卫生措施4妇幼保健与计划生育5针对主要传染病的预防接种6预防和控制地方病7对常见病与外伤给予合理的治疗8提供基本药物9预防和控制非传染性疾病和促进精神卫生 社区医疗卫生服务的任务,即六位一体 1.预防:预防医学是医学的一个分支学科,它应用现代科学方法研究自然和社会环境因素对健康的影响极其作用规律。进而采取措施以避免疾病的发生、促进身心健康。 2.治疗:全科医生的治疗包括综合性和持续性照顾,还应体现协调性和可及性。 3.康复:康复医学是利用各种方法促进病人的恢复,由于需要长时间进行,故也是全科医师的职责。 4.保健:促进亚健康人向健康转化,避免疾病发生。 5.健康教育:面向全体人群的以促进健康为目标教育。 6.计划生育:全科医师应积极承担计划生育工作。 第二章全科医学的定义与基本概念 全科医学即家庭医学,诞生于20世纪60年代美国,20世纪80年代传入中国大陆,1993年11月中华医学会全科医学分会成立,标志着我国大陆全科医学学科的诞生。 全科医学概念:全科医学是一个面向社区和家庭,整合临床医学、预防医学、康复医学以及人文社会学科相关内容与一体的综合性医学专业学科,是一个临床二级学科;其范围涉及各种年龄、性别、各个器官系统以及各类疾病。 全科医学主旨:强调以人为中心、以家庭为单位、以整体健康的维护与促进为方向的长期负责式照顾,并将个体与群体健康照顾融为一体。 全科医学特点:范围广、内容丰富,与其他各专科有相互交叉,也有自己独特的知识技能还态度/价值观。是以家庭为单位的初级卫生保健。 全科医疗概念:是将全科/家庭医学理论应用于病人、家庭和社区照顾的一种基层医疗保健的专业服务,是社区卫生服务中的主要医疗形式。 全科医疗特点:强调持续性、综合性、个体化的照顾;强调早期发现并处理疾患;强调预防疾病和维持健康;强调在社区场所对病人提供服务,并在必要时协调利用社区内外的其他资源。其最大特点:强调对当事人的“长期负责式照顾”。 全科医生概念:是执行全科医疗的卫生服务提供者。通俗定义:全科医生是对个人、家庭和社区提供优质、方便、经济有效的、一体化的基础性医疗保健服务,进行生命、健康与疾病的全过程、全方位负责式管理的医生。 学术组织:世界家庭医生学会 全科医学的基本原则与特点: 1基础医疗保健:包括疾病的首次医学诊断与治疗;心理诊断与治疗;个性化的支持;交流有关信息;对慢性病人提供连续性照顾;预防疾病和功能丧失。 2人性化照顾:将病人看做有个性有情感的人,而不仅是疾病的载体,其照顾目标不仅是要寻找有病器官,更要维护服务对象的整体健康。 3综合性照顾:是全科医学的“全方位”的体现。 4持续性照顾:是从生到死的全过程服务:1人生的各个阶段2健康-疾病-康复的各个阶段3任何时间地点,的持续性责任。 5协调性照顾:为动员各级各类资源服务与病人及其家庭的枢纽。 6可及性照顾:是可及的、方便的基层医疗照顾。 7个体-群体一体化的照顾:重视家庭、社区与个人之间的关系:1以家庭为单位的照顾:个人与其家庭成员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家庭的结构与功能会直接或间接影响其健康。家庭生活周期的不同阶段存在不同的重要事件和压力。2以社区为基础的照顾:全科医学服务内容与形式都应适合当地人群的需求,并充分利用社区资源,将个体和群体健康

医学统计学章节重点归纳

医学统计学章节重点归纳 第一节概述 1、主要内容:a、卫生统计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研究设计和数据处理中的统计理论和方法)b、健康统计(医 学人口统计、疾病统计和生长发育统计)c、卫生服务统计(卫生资源、医疗卫生服务的需求和利用、医疗保健制度和管理中的统计问题)。 2、 卫生统计工作的步骤:设计、资料的搜集、资料的整理、资料的分析 3、医学统计资料主要四个方面:统计报表、报告卡(单)、日常医疗卫生工作记录,专题研究或实验。 4、观察单位:是获得数据的最小单位,观察单位是根据研究目的确定的,观察单位可以是人、标本、家庭、国 家等。 5、变异:是指客观事物的多样性和不确定性。 6、变量: 观察单位的某种特征,称为变量。a、数值变量(定量变量)b、分类变量(定型变量或字符变量)。 7、总体:根据研究目的所确定的同质研究对象的全体。确切的说是性质相同的所有观察单位的某种变量的集合。 8、样本:从总体中随机抽取部分观察单位,其变量值就构成样本,通过样本信息来推断总体特征。 9、概率: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的量度,通常以符号P表示。 10、误差:测量值与真值之差或样本指标和总体指标之差。分为随机误差和系统误差。 第二节数值资料的统计描述 1、频数分布就是观察值在所取得范围内分布的情况。重要特征:集中趋势和离散趋势。 2、频数分布类型:正态分布型频数、正偏态分布型频数,负偏态分布型频数。 3、集中趋势指标:算术平均数(均数)、几何均数、中位数。 指标使用条件计算公式 算术平均数适用于正态或近似正态分布 的数值变量资料 几何均数①对数正态分布,即数据经 过对数变换后呈正态分布的 资料;②等比级数资料,即 观察值之间呈倍数或近似倍 数变化的资料。 中位数①非正态分布资料(对数正 态分布除外);②频数分布 的一端或两端无确切数据的 资料③总体分布不清楚的资 料。为奇数 , 为偶数, 4、离散型趋势指标:极差、标准差和变异系数 指标计算公式主要优缺点 极差R=Xmax-Xmin 计算简单,便于理解;只考虑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差异,不能反映 组内其它观察值的变异度,不稳定,受样本量影响很大。

社会医学 期末复习 重点总结 完整版

第一章概论 1.社会医学(social medicine):是从社会的角度研究医学和健康问题的一门交叉学科,它的研究社会因素与个体及群体健康和疾病之间相互作用及其规律,制定相应的社会策略和措施,保护和增进个体及人群的身心健康和社会活动能力,提高生命质量,充分发挥健康的社会功能,提高人群的健康水平。

4.医学模式的五个阶段 1)神灵主义医学模式2)自然哲学的医学模式3)机械论的医学模式4)生物医学模式5)现代医学模式 5.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现代医学模式)的产生背景 1)疾病谱和死因谱的转变; 2)健康需求的提高; 3)医学社会化; 4)医学学科的内部融合与外部交叉发展 6.综合健康医学模式影响人类健康及疾病的主要因素/健康危险因素的分类/慢性病的危险因素(拉隆达和德威尔的综合健康医学模式)——四大类12小类 1)环境因素:社会、自然、心理; 2)生活方式及行为因素:职业危险因素、生活危险因素、消费形式; 3)生物遗传因素:成熟老化、遗传、综合内因; 4)医疗卫生服务因素:预防、治疗、康复; 7.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医学实践的指导意义 1)对临床工作的影响(培养医护人员由单纯医疗型向预防保健型转变,要求医护人员加强对病人的同情心、责任感、人际交往、技术训练。医生要认识到,心理、行为、社会因素是当今致病的主因,大力宣传健康行为、预防疾病。) 2)对预防工作的影响; 3)对卫生服务的影响; 4)对医学目的的影响; 5)对医学教育的影响 第四章社会经济因素与健康 1.社会阶层:由财富、权利和威望不同造成的社会地位、生活方式等方面不同的基本层次。主要三因素:受教育程度、工种、收入;其他因素:价值观念,卫生服务的利用,生活习惯,环境 社会阶层影响健康的机制 1)收入差距(相对贫困)而不是绝对贫困可能会直接影响健康。 2)收入差距大的社会化比收入差距小的社会显得更加亲善,有更少的暴力更低的信任度,更多的故意和对社区生活的不关心。 2.社会因素:是指社会的各项构成要素,包括政治、经济、法律、教育、社会保障、环境、行为生活方式以及卫生服务等等。 特点:非特异性和泛影响性;恒常性和累积性;交互作用 四种因果关系(规律):单因多果,多因单果,多因多果,因果链 论述经济发展与健康的关系 1.衡量经济发展与人群健康的指标 1)衡量经济发展:GNP、GDP、人均GNP、人均GDP、HDI、GPI、GHI。 2)衡量人群健康状况的主要指标:出生率和死亡率,婴儿死亡率,平均期望寿命、HALE、PYLL、DALY。 2.经济发展对健康的影响1)经济发展对健康的促进作用:经济发展提高了居民物质生活水平,有利于增加卫生投资,通过教育的影响间接影响人群健康; 2)经济发展带来的负面效应: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生活方式的改变,现代社会病的影响,心理健康问题的凸显,负性社会事件的增多,社会人口特征的剧烈变化 3.健康对经经济发展的影响: 健康水平的提高对经济有促进作用:1)增加劳动力供给 2)提高劳动生产率 3)减少疾病损失 4)促进教育收益实现 5)促进自然资源利用 2.3点为经济发展和健康的双向作用

医学免疫学总结

医学免疫学 第一章医学免疫学概论 传统免疫的概念:免除疾病;针对病原微生物;对机体一定有利。 现代免疫的概念:免疫是机体识别和排除抗原性异物的一种生理功能。 免疫的三大功能: 1、免疫防御:是机体杀死和清除病原微生物、或中和其毒素的保护性免疫,又称抗感染免疫。 2、免疫自稳:免疫系统自身精细的网络调节,使机体内环境维持相对稳定。 3、免疫监视:是免疫系统识别体内不断出现的畸变和突变细胞,并将其清除。 免疫的类型: 一、非特异性免疫(天然免疫) 种系进化中逐步形成;可以遗传;对一切异物均发挥作用。 二、特异性免疫 接触抗原后产生;仅对相应抗原有免疫;有明显个体差异;不能遗传。 其特点比较如下: 非特异性免疫应答特异性性免疫应答 先天后天 迅速潜伏期 非特异性特异性 无免疫记忆有免疫记忆 非特异性免疫的构成因素: (1)屏障作用 a皮肤和粘膜屏障:阻挡微生物侵入(机械阻挡);化学物质抑杀微生物。 b血脑屏障:阻挡微生物或其他大分子异物从血入脑组织或脑脊液。 c胎盘屏障:阻挡母体微生物进入胎儿。 (2)免疫分子 补体系统;防御素;溶酶菌;细胞因子。 (3)参与非特异性免疫的效应细胞 a吞噬细胞:大吞噬细胞——单核-巨噬细胞系统;小吞噬细胞——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其吞噬过程为:接触、吞入、杀灭。 吞噬作用的后果:完全吞噬——异物被消化破坏;不完全吞噬——异物不被杀灭,反而得到庇护在吞噬细胞内增殖。 B自然杀伤细胞:两种受体——杀伤细胞活化受体、杀伤细胞抑制受体。其主要生物学效应是:1、抗肿瘤作用;2、抗病毒和胞内寄生菌的感染。 免疫器官的结构与功能 中枢免疫器官是免疫细胞发生、分化、发育、成熟的场所。 1、骨髓:各类免疫细胞的发源地;B淋巴细胞分化和成熟的场所;再次体液免疫应答的场所 2、胸腺:结构和大小随年龄增长而发生变化;T淋巴细胞分化和成熟的场所;形成自身耐受。 外周免疫器官是免疫细胞定居、增殖、分化的场所。包括:淋巴结;脾脏;黏膜免疫系统。a淋巴结的作用:T、B细胞定居场所;免疫应答发生的场所;参与淋巴细胞再循环。

全科医学概论部分习题答案摘要

问答题 1、什么是全科医学?为什么要发展全科医学? 2、简述全科医生以人为中心应诊中的任务。 3、简述建立健康档案的意义。 4、试述患者的权利义务有哪些? 5、简述家庭与健康关系。 名词解释 社区卫生服务患病行为通科医疗家庭资源健康教育周期性健康检查 社区诊断三级预防家庭三级预防人格障碍健康档案 选择题 1.全科医学教学课程设计的出发点是 D.社区中的个人和家庭健康问题,社区健康问题或人群问题 2.社区卫生服务实践了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对卫生服务的影响,表现为"五个扩大"。其中之一是 B B.从院内服务扩大到院外服务 3.社区诊断中收集资料的方法不包括 D.案例研究法 4.社区诊断确定社区的主要健康问题的方法不包括 C.找出影响社区居民健康的主要因素 5.全科医疗工作质量的复杂性不表现在 D.质量控制的过程复杂 6.关于预防医学的定义说法不正确的是D.最终目的是维护和促进个体和人群的健康水平 7.不符合全科医疗质量管理指导思想的是 B.质量为主 8.选择质量评价指标应注重指标的 A.科学性、可行性、可操作性和可比性 9.加强质量管理的关键是 A.加强全科医疗服务机构的各级各类人员的质量意识 10.全科医疗服务管理水平不断提高的标志是 C.积极推行和扩大标准化管理 11.全科医疗是一种 A.社区服务性质的医疗服务 12.现代家庭结构类型的变化趋势是 A.核心家庭增加 13.就全科医学的服务范围而言,它 A.涵盖个人、家庭与社区 14.全科医生应诊中的主要任务不包括 C.定期提供预防性服务 15.全科医疗服务是 B.对个人和家庭提供连续性、综合性卫生保健的医学专业 16.家系图的目的是 A.对家庭背景和潜在的健康问题作出总结 17.全科医生开放式问诊的引导是 B.没有明确的对象和目的 18.当处于有学龄前儿童期时,家庭的重要课题是 D.父母的角色功能与技巧 19.下列不属于家庭内资源的是 C.文化资源 20.全科医学是 B.建立于20世纪60年代的基层医疗专业学科 21.医疗活动的核心内容是 D.医患沟通交流 22.问题病人中过敏多疑的病人是指 D.病人过度警觉、多疑,有疑病症的心理倾向 23.全科医生进入社区,在确立健康问题之前,要先做的事有A.了解社区人口动态 24.以下何种措施不利于改善遵医行为 C.缩短医生接诊时间 25.卫生宣传与健康教育的关系 C.卫生宣传是健康教育的重要措施 26.关于我国目前的卫生工作方针不正确的是A.以城市为中心

健康管理师考试重点归纳总结

第一章健康管理概论 健康管理是以现代健康概念(生理、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和新的医学模式(生理、心理、社会)以及中医治未病为指导,通过采用现代医学和现代管理学的理论、技术、方法和手段,对个体或群体整体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进行全面检测、评估、有效干预与连续跟踪服务的医学行为及过程。 其目的是以最小投入获取最大健康效益。 健康管理的八大目标: 1.完善健康和福利 2.减少健康危险因素 3.预防疾病高危人群患病 4.易化疾病的早期诊断 5.增加临床效用、效率 6.避免可预防的疾病相关并发症的发生 7.消除或减少无效或不必要的医疗服务 8.对疾病结局作出度量并提供持续的评估和改进 健康管理的特点: 标准化足量化个体化系统化 健康管理的三个基本步骤: 1.了解和掌握健康,开展健康信息收集和健康检查 2.关心和评价健康,开展健康风险评价和健康评估 3.干预和促进健康,开展健康风险干预和健康促进 健康风险评估是手段,健康干预是关键,健康促进是目的 健康管理的五个服务流程: 1.健康调查与健康体检 2.健康评估 3.个人健康咨询 4.个人健康管理后续服务 5.专项的健康和疾病管理服务 健康管理的六个基本策略: 1.生活方式管理 2.需求管理 3.疾病管理 4.灾难性病伤管理 5.残疾管理 6.综合群体健康管理 生活方式管理的特点: 1.以个体为中心,强调个体的健康责任和作用

2.以预防为主,有效整合三级预防 生活方式的四大干预技术: 教育激励训练营销 影响需求管理的四大主要因素: 1.患病率 2.感知到的需要 3.消费者选择偏好 4.健康因素以外的动机(残疾补贴、请病假的能力等) 需求管理的策略: 1.小时电话就诊和健康咨询 2.转诊服务 3.基于互联网的卫生信息数据库 4.健康课堂 5.服务预约 疾病管理的三个特点: 1.目标人群是患有特定疾病的个体 2.不以单个病例和(或)其单次就诊事件为中心,而关注个体或群体连续性的健康状况与 生活质量 3.医疗卫生服务以及干预措施的综合协调至关重要 灾难性病伤管理的五大特点: 1.转诊及时 2.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制订出适宜的医疗服务计划 3.具备一支包含多种医学专科及综合业务能力的服务队伍,能够有效应对可能出现的多种 医疗服务需要 4.最大程度地帮助病人进行自我管理 5.尽可能使患者及其家人满意 残疾管理的八大目标: 1.防止残疾恶化 2.注重功能性能力 3.设定实际康复和返工的期望值 4.详细说明限制事项和可行事项 5.评估医学和社会心理学因素 6.与病人和雇主进行有效沟通 7.有需要时要考虑复职情况 8.实行循环管理 《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 1.强调预防为主,防患未然

社会医学(李鲁版) 总结

第一章概论 目的要求 重点掌握社会医学的定义、研究内容 熟悉社会医学的性质、研究对象、任务、基本理论 了解社会医学的发展、与相关学科的关系 1社会医学(social medicine)的定义 是从社会角度研究医学和卫生问题的一门边缘学科,它研究社会因素与健康及疾病之间的相互作用及其规律,以制订相应的社会措施,保护和增进人群的身心健康和社会活动能力,提高生活质量,充分发挥健康的社会功能,提高人群的健康水平。主要研究社会性的医学问题及医学的社会方面的问题。 2社会医学的性质 具有医学和社会科学双重性质的交叉学科,连接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 3社会医学的基本任务 通过社会卫生调查——作出社会医学“诊断”——提出相应的社会医学“处方” 社会医学的具体任务 1、倡导积极的健康观 2、推动医学模式的转变 3、改善社会卫生状况,提高人群健康水平和生命质量。 4、制订卫生政策和策略。 5、注重特殊人群保健和控制社会病。 4研究内容 研究社会卫生状况,主要是人群健康状况; 研究影响人群健康的因素,主要是社会因素; 研究社会卫生策略与措施。 5社会医学的研究对象 第一次卫生革命(19世纪下半叶—20世纪上半叶)以传染病、寄生虫病和地方病为主要防治对象 第二次卫生革命(20世纪下半叶)以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为主攻目标 主要是心脑血管系统疾病、恶性肿瘤、意外伤害、精神病等。 第三次卫生革命(20世纪70年代)以提高生活质量,促进全人类健康长寿和实现人人享有卫生保健为目标 6社会医学的基本理论 1卫生事业与社会协调发展2健康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双向作用3生物、心理、社会健康的观点4关注高危险人群和高危因素5疾病防治中社会因素的主导作用6卫生工作要求全社会参与 第二章医学模式 目的要求 重点掌握医学模式的概念、现代医学模式的内容及其对医学实践的影响 熟悉现代医学模式产生的背景及健康观 了解医学模式的演变 1医学模式的概念(medical model) 是在医学实践的基础上产生的,是对人类健康与疾病总体的特点和本质的概括。属于自然辩证法领域,以医学为对象的自然观和方法论。即按照唯物论和辩证法的观点和方法去观察、分析和处理有关人类的健康和疾病问题。在不同历史阶段和医学科学水平下,观察与处理医学问题的思想与方法。

医学免疫学重点总结

医学免疫学重点总结 第一讲绪论 1、概念: 1)、免疫(immunity):即免除疫病和抵抗疾病的发生。是机体识别“自己",排除“异己(非己)”过程中所产生的生物学效应的总和,正常情况下是维持内环境稳定的一种生理性防御功能. 2、免疫的三大功能: 免疫系统具有三大基本功能,即免疫防御(immunologicaldenfense)、免疫监视(immunologicalsurveillance)、免疫自稳(immunologicalhomeostasis)。 免疫防御(immunologicaldenfense)书:指机体防御及清除病原体的功能。Ppt:防止外界病原体的入侵及清除已入侵的病原体及有害的生物性大分子。 免疫监视(immunologicalsurveillance)指免疫系统识别、监视并清除体内出现的突变细胞及早期肿瘤的功能。 免疫自稳(immunologicalhomeostasis)指免疫系统清除体内衰老、损伤的细胞或其他成分,对自身正常成分产生免疫耐受、并通过免疫调节达到维持机体内环境稳定的功能。 3、免疫器官 免疫系统由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和免疫分子组成。 免疫细胞包括淋巴细胞、DC、单核—巨噬细胞、中性粒细胞、嗜酸、碱性细胞、肥大细胞等一系列细胞。免疫分子包括免疫球蛋白(抗体)、补体、细胞因子、黏附分子、MHC 等结构。免疫器官又分外中枢免疫器官和外周免疫器官。 中枢免疫器官包括骨髓(bonemarrow),胸腺(thymus),腔上囊(法氏囊,鸟类),中枢免疫器官为免疫细胞的发生、分化和成熟提供了场所。外周免疫器官包括淋巴结、脾和黏膜免疫系统,是成熟T细胞、B细胞等免疫细胞定居的场所,也是产生免疫应答的部位(即适应性免疫应答发生的场所)。 第二讲抗原 1、概念: 1)、抗原(antigen,Ag):书:是指能刺激机体免疫系统产生免疫应答,并能与免疫应答产物在体内外发生特异性结合的物质.Ppt:指能被机体免疫细胞识别,刺激和诱导机体的免疫系统产生抗体或效应淋巴细胞等免疫效应性物质,并能与相应免疫效应性物质在体内外发生特异性反应的物质。 2)、抗原决定基(antigenticdeterminant)(表位,epitope):书:指能被抗体、BCR

2020年整理全科医学学习心得.pdf

全科医学学习心得 通过这一学期的学习,我对于全科医学这一学科有了新的认识,对于全科医生这一职业有了更充分的了解。 全科医学是一个面向社区与家庭,整合临床医学、预防医学、康复医学以及人文社会学科相关内容于一体的综合性医学专业学科,是一个临床二级学科;其范围涵盖了各种年龄、性别、各个器官系统以及各类疾病。其主旨是强调以人为中心、以家庭为单位、以社区为范围、以整体健康的维护与促进为方向的长期综合性、负责式照顾,并将个体与群体健康融为一体。全科医疗强调持续性、综合性、个体化的照顾。强调早期发现并处理疾患;强调预防疾病和维持健康;强调在社区场所对病人进行不间断的管理和服务,并必要是协调利用社区内外其他资源;其最大特点是强调对当事人的"长期负责式照顾"。总体来讲更加的人性话,更多的体现病人与医生之间的感情交流。 全科医生也称家庭医生,是接受过全科医学专门训练的新型医生,是执行全科医疗的卫生服务提供者,是为个人、家庭和社区提供优质、方便、经济有效的、一体化的医疗保健服务,进行生命、健康与疾病全方位负责式管理的医生。具体说来,全科医生重点以社区为服务对象,提供高素质的医疗服务以及人性化的医疗保障,给与病人持续性、综合性的照顾。全科医生的工作是以社区为范围,以家庭为单位,以病人为中心。他们更注重的是人,而不像专科医生一样,相比更侧重于疾病本身;在对病人进行康复治疗的时候,他们更加注重病人的权利,因为人虽然有疾病在身,但不能否认他仍是一个完整的人,有自己的家庭、社会背景,所以全科医生必须全面了解每个就诊病人家庭、社会各方各面的详细信息,以便能更好了解造成病疾的原因,采取更加全面且有针对性的治疗方案。一名合格的全科医生不但可以帮助专科医生提高医疗服务效率,而且还能更好地控制疾病的发展,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全科医疗与专科医疗是各司其职、相辅相成的;但在服务内容与方式上还是有很大差别的。专科医疗处于卫生服务的金字塔的顶部,所所处理的多为生物医学上的疑难重病,往往需要动用昂贵的医疗资源,常依赖各个不同专科的高新技术。专科医生是运用越来越复杂的精密仪器装置救治患者的技术权威,而患者是"听凭医生处置"的高技术手段的被动受体。全科医疗处于卫生服务的金字塔底层,处理的多为常见健康问题,其利用最多的是社区和家庭的卫生资源,以低廉的成体维护大多数民众的健康,并长期并连续地管理各种无法被专科医疗治愈的慢性疾患及其导致的功能性问题;这些问题往往涉及服务对象的生活方式、社会角色和健康信念。在全科医疗服务团队中,患者(个体或群体)医护人员得力的合作伙伴,是社区或家庭管理目标的制定与实施的主体之一。作为专科医生,则要坐在医院的门诊大楼里等待病人"登门造访"。由于就诊患者数量多,流动性大,势必造成医师无法向全科医生那样了解每个病人,因此也就决定了他们不可能过多的重视病人的社会属性,而只能把重点放在病人生物属性的疾病上面,也就是说他们的任务就是尽可能把生理的病疾医治好。相比之下,全科医生不仅要解决就诊者的生理病疾,还要注重患者的心理,行为因素,提供长期性服务,以帮助病人杜绝暴露于各种危险因素下。所以说,全科医生的工作更能体现当今的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 "健康所系,性命相托",每当我们医学生看见这句话时,总有说不出的冲动和感慨,同时更多的是责任。而全科医学的理论给我们点明了很多宝贵的经验和教训,也为我们以后的临床工作奠定了一定基础。一个称职的全科医生不

社会医学作业及答案

实习社区卫生服务 案例1 我国开展社区卫生服务时间不长,大部分群众对这一新型服务还很陌生;有些人一谈起全科医生,就以“万金油"呼之,认为水平太低,不屑一顾,让上门家访的医护人员吃“闭门羹”。社区卫生服务工作人员对此也很苦恼,有些人下社区已经一、两年了,还是门庭冷落,惨淡经营。怎样才能让居民尽快地认识我们的能力、欢迎我们的服务昵? 要想让群众认识我们的服务能力和水平,首先要从大多数人的最基本卫生服务需求——看病、就医入手,做好每一个上门病人的接待和诊治。如何迅速打开局面? 一位83岁男性高血压及糖尿病患者,来到社区站。 病人:我患高血压、糖尿病和冠心病二十多年了,到你们这里就是量量血压,血糖都不用你们量,因为怕你们量不准。 护士(瞥了他一眼):那我先给您建份病历吧? 病人:我不建,我不在你们这里看病。 (护士一转身进里屋了) 医生:想量血压没问题,但需要先休息一会。您坐下来好吗? 病人:我家离你们这里很近,3-5分钟就到了,一点都不累,不用休息! 医生:不是因为您身体感到劳累了,是因为您刚刚活动以后,心脏的活动是比安静情况下增强的,这样测量的结果就不准了。所以,您需要坐5分钟,行吗? (病人就坐下了。医生趁机详细询问了他的家庭情况、患病经过、治疗情况等,顺手记录在健康档案里) 医生(看表):好,5分钟到了,现在给你测量血压吧! (帮病人脱下袖子测量血压,紧接着进行了心肺听诊等检查,之后又搬了一个凳子过来) 医生:请把鞋子脱了,我要查一下您的足背动脉。 病人:什么“足背动脉”? 医生(表情惊讶):您得糖尿病20多年了,还不知道什么是足背动脉吗? 病人:20多年我一直在大医院找专家看病,可没有人说过这事啊?

医学免疫学复习汇总讲解

医学免疫学复习……名词解释 1.免疫:是指机体免疫系统(immunity system,IS)识别“自我(self)”与“非我(non-self)” 抗原,从而维持内环境稳定的生理防御机制。 2.淋巴细胞再循环:是指淋巴细胞在血液、淋巴液、淋巴器官或组织间反复循环的过程。 3.抗原:是指能与TCR/BCR或抗体结合,具有启动免疫应答潜能的物质。或:指能够刺 激机体IS产生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并且能够与相应的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发生特异性结合的物质。 4.抗原表位:是抗原分子中能与TCR/BCR及抗体特异结合的基本结构单位。是免疫应答 特异性的物质基础。 5.异嗜性抗原:指一类与种属无关的存在于人、动物、植物和微生物之间的共同抗原(或: 不同种属生物中存在的共同抗原表位),又名Forssman抗原。 6.佐剂:预先或与抗原同时注入体内,可增强机体对该抗原的免疫应答或改变免疫应答类 型的非特异性免疫增强性物质。 7.超抗原:是指某些抗原物质,在极低浓度下即可激活大量的T细胞产生极强的免疫应答, 是一类多克隆激活剂。 8.共同抗原表位:不同抗原间的相同或相似决定基。 9.抗体:B淋巴细胞在抗原刺激下分化为浆细胞,产生的能与相应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的 免疫球蛋白,称为抗体(Ab)。 10.免疫球蛋白:具有抗体活性或化学结构与抗体相似的球蛋白统称为免疫球蛋白。 11.单克隆抗体:由单一克隆B细胞针对单一抗原表位产生的均一性的高特异性的抗体称 为单克隆抗体。 12.补体系统:是由补体、补体调节蛋白和相关膜蛋白(受体)共同组成的一个具有精密 调控机制的蛋白质反应系统。 13.过敏毒素:C3a、C5a被称为过敏毒素。它们可与肥大细胞或嗜碱性粒细胞表面的C3aR、C5aR结合,触发靶细胞脱颗粒,释放组胺和其他血管活性介质,介导局部炎症反应。 14.细胞因子:是由免疫原、丝裂原或其他因子刺激细胞(即活化的细胞)所产生的低分 子量可溶性蛋白质,具有调节固有免疫应答和适应性免疫应答,促进造血,刺激细胞活化、增殖和分化以及损伤组织修复等多种功能。 15.干扰素:由病毒或干扰素诱生剂刺激人或动物有核细胞产生的糖蛋白。具有抗肿瘤、 抗病毒及免疫调节的作用。 16.肿瘤坏死因子:是一类能使肿瘤发生出血、坏死的细胞因子。 17.集落刺激因子:指能刺激多能造血干细胞和不同发育分化阶段的造血祖细胞增殖、分 化的细胞因子。 18.白细胞分化抗原:造血干细胞在分化成熟为不同谱系、各个谱系分化不同阶段以及成 熟细胞活化过程中,出现或消失的细胞表面分子。 19.CD (cluster of differentiation): 应用以单克隆抗体鉴定为主的方法,将来自不同实验室的单克隆抗体所识别的同一分化抗原归为同一个分化群称CD。即用CD加同一阿拉伯数字表示。称为CD分子或CD抗原。 20.细胞粘附分子:泛指一类介导细胞与细胞间,细胞与细胞外基质(ECM)间相互接触和结合,起粘附作用的膜表面分子。 21.淋巴细胞归巢:成熟淋巴细胞离开中枢免疫器官后,经血液循环趋向性迁移并定居于 外周免疫器官或组织的特定区域,称为淋巴细胞归巢(定向迁移与居住)。 22.MHC:是“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的英文字头缩写。是由一群紧密连锁的基因群组成, 定位于动物或人某对染色体的特定区域,呈高度多态性。具有控制移植排斥、免疫应答和免疫调节等功能。 23.HLA:人类的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被称为HLA(human leukocyte antigen)抗原。人类的MHC,为编码HLA的一组紧密连锁的基因群,被称为HLA复合体/ HLA基因。定位于第6号染色体短臂上。 24.HLA和疾病关联:关联是指两个遗传学性状在群体中同时出现呈非随机分布。以相对风险率(RR)来评估。HLA和疾病关联是指带有某一特定HLA型别的个体,易患某一疾病(阳性关联)或对某一疾病有较强的抵抗力(阴性关联)。 25.连锁不平衡(linkage disequilibrium):是指HLA基因复合体中,分属两个或两个以上基因座位的等位基因,同时出现在一条染色体上的几率高于(或低于)随机出现的频率的现象(HLA不同座位上的等位基因的非随机组合)。 26.HLA基因复合体的多基因性:是指在一个个体中,HLA复合体基因座位在数量上和 结构上具有多样性。 27.HLA基因复合体的多态性:是一个群体概念,是指群体中不同个体HLA等位基因拥 有状态上存在差别,是导致个体间免疫应答能力和对疾病易感性出现差异的主要免疫遗传学原因。 28.固有免疫:是生物体在长期种系发育和进化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一系列防御机制。是机 体抵抗病原微生物的第一道防线,也是特异性免疫的基础。 29. ADCC:抗体依赖的细胞介导的细胞毒作用。是一种细胞毒反应,指表达FcR的具有 杀伤活性的细胞(如NK、M-Mφ)通过识别Ab的Fc段直接杀伤被抗体包被的(带有Ag的)靶细胞(病毒感染细胞、肿瘤细胞、同种异体移植物)。 30.NKT细胞:在小鼠是指能够组成性表达NK细胞表面的CD56(小鼠NK1.1分子)和TCR-CD3复合受体分子的T细胞。它主要分布于骨髓、肝和胸腺。绝大多数为CD4-CD8-双阴性T细胞(DN),少数为CD4+单阳性T细胞(SP)。 31.初始T细胞:从未接受过Ag刺激的成熟的T细胞。 32.效应T细胞:执行细胞免疫效应的T细胞,CD45RO+T细胞,存活期短,高亲和力IL-2R 和粘附分子。 33.免疫球蛋白类别转换:在免疫应答中首先分泌IgM,但随后可表达IgG、IgA或IgE, 而其IgV区不发生改变,这种可变区相同而Ig类别发生变化的过程称为Ig的类别转换或同种型转换。 34.B1细胞:是指组成性表达CD5和单体IgM分子的B细胞。在胚胎肝脏发生和分化后 迁移到腹膜腔、胸膜腔和肠道固有层等部位,具有自我更新能力。 35.模式识别受体(pattern recognition receptor, PRR):是指存在于固有免疫细胞表面或胞内器室膜上的一类能够直接识别病原微生物或宿主衰老、损伤和凋亡细胞表面的某些共有特定分子结构的受体。表达于固有免疫细胞表面的PRR称为膜型PRR,主要包括甘露糖受体、清道夫受体和Toll受体等。存在于血清中的PRR称为分泌型PRR,主要包括某些急性期蛋白如MBL和CRP等。 36.病原相关分子模式(pathogen associated molecular pattern,PAMP):是PRR识别结合的配体,主要指病原微生物表面某些共有的高度保守的特定分子结构(如G-菌的脂多糖、G+的肽聚糖和脂磷壁酸等),也包括宿主凋亡细胞表面某些共有的特定分子结构如磷脂酰丝氨酸。 37.抗原提呈细胞(APC):是指能够摄取、加工处理抗原,并将抗原肽提呈给T淋巴细胞的一类免疫细胞。如巨噬细胞、树突状细胞和B细胞等。(或:所有表达MHC分子并能处理和提呈抗原的细胞都称为APC。或:APC是指能够表达被特异性T淋巴细胞识别的Ag肽:MHC分子复合物的任何细胞。) 38.内源性抗原:指在APC内新合成的抗原,如病毒感染细胞合成的病毒蛋白等。 39.外源性抗原:并非由APC合成、来源于细胞外的抗原。 40.抗原提呈:是指转移至APC或靶细胞表面的Ag肽与MHC分子结合的复合物被提呈 给T淋巴细胞,并与T淋巴细胞表面的TCR结合为TCR-Ag肽-MHC三元体,从而活化T细胞的全过程。 41.T细胞抗原识别:初始T细胞膜表面的TCR与APC表面的抗原肽:MHC分子复合物特异结合的过程称为抗原识别,它是T细胞特异活化的第一步。 42.记忆性T细胞:是指对特异性抗原具有记忆能力、寿命较长的T淋巴细胞,参与再次免疫应答。 43.免疫耐受:机体免疫系统对某种抗原刺激表现为免疫不应答(即:不能产生特异免疫 效应细胞或/和特异性抗体)的现象。 44.中枢耐受:是指在胚胎期及出生后T与B细胞发育的过程中,遇到自身抗原所形成的 耐受。 45.外周耐受:是指成熟的T及B细胞,遇内源性或外源性抗原,不产生正免疫应答,而 显示免疫耐受。 46.耐受分离:是指口服Ag,经胃肠道诱导派氏集合淋巴结及小肠固有层B细胞,产生SIgA,发挥局部黏膜免疫效应,但却致机体对该Ag产生全身免疫耐受,这种现象称为耐受分离。 47.免疫忽视:是指对低水平或低亲和力的自身抗原不发生自身反应性免疫应答的现象。(或:自身应答T细胞(ART)克隆与相应组织特异性Ag并存,在正常情况下,不引起自身免疫病的发生,这种现象称为免疫忽视) 48.免疫隔离部位:是指体内某些与免疫系统在解剖位置上隔绝的部位,如脑、睾丸、眼的晶状体等。 49.超敏反应:指机体受到某些抗原刺激时,出现生理功能紊乱和/或组织细胞损伤的异常 适应性免疫应答。(或:抗原刺激引起免疫应答导致组织损伤和/或生理功能紊乱者。) 50.变应原:引起超敏反应的抗原。又叫过敏原。 51.自身免疫:是指机体免疫系统对自身细胞或自身成分发生免疫应答(即产生自身抗体 或致敏淋巴细胞)的现象。 52.自身免疫性疾病:因自身免疫应答而产生自身组织损伤或功能障碍,出现临床症状。 53.免疫缺陷病:免疫系统先天发育不全或后天损害而使免疫细胞的发育、分化、增殖和代谢异常,并导致免疫功能不全所出现的临床综合征。 54.肿瘤抗原:是指细胞癌变过程中出现的新抗原、肿瘤细胞异常或过度表达的抗原物质 的总称。 55.肿瘤特异性抗原:某种肿瘤细胞特有的或只存在于某种肿瘤细胞而不存在于正常细胞

全科医学科人员岗位职责教学提纲

全科主任岗位职责 1.在分管院长领导下,负责本科室的医疗、科研、预防及行政管理工作。 2.制定本科室的工作计划,协调组织实施,定期总结汇报。 3.负责对外业务的协调与处理工作。 4.领导本科室人员对病人进行医疗、护理工作,共同研究解决重危疑难病例诊断、治疗上的问题,完成医疗任务。 5.组织本科室人员学习,运用国内外医学先进经验,开展新技术、新疗法,进行科研工作,及时总结经验。 6.督促本科室人员认真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和技术操作常规,严防差错事故。如有违反规定出现问题要严肃处理、并上报医院。 7.确定本科室医师的轮换、值班、会诊、出诊,并参与门诊、会诊和出诊工作,决定病员的转诊和组织临床病例讨论。 8.确定医师轮换、值班、会诊、出诊。 9.领导本科人员的业务训练和技术考核,。妥善安排进修、实习人员的培训工作。 10.遵照医院规章制度,及时解决科内发生的各种问题,提出调配、奖惩意见,必要时应上报院领导。 11.发生患者病危、死亡,医疗事故、医院感染、传染病疫情等重要问题时,应及时处理,向院长汇报,并按规定程序报上级卫生行政部门。 全科医师岗位职责 1.严格按照有关卫生法律法规、规章、标准及技术操作规范开展执业活动。 2.遵守职业道德和规章制度,关心、爱护、尊重患者,保护患者隐私。 3.医师实施医疗、预防、保健措施,签署有关医学证明文件,须

亲自诊查、调查,并按照规定及时填写医学文书。 4.使用经国家有关部门批准使用的药品、消毒药械和医疗器械。 5.根据教学计划,完成教学任务。 6.努力钻研业务,不断学习医学新理论、新技术、提高医疗质量。 7.执业助理医师要在执业医师的指导下,按照执业类别执业。 8.承担本科室内、外、妇、儿等临床诊疗、双向转诊、院前急救与转诊任务。 9.了解年度国家及自治区防、治、保、康、健、计综合工作内容及工作重点,组织并指导护理、康复、计划生育指导等工作。10.进行全科医学科研课题的设计、立项,并组织实施。 全科护士岗位职责 1.热爱本职工作,以高度的责任心和同情心对待病人。讲文明礼貌、态度和蔼,待病人如亲人,全心全意为病人服务。 2.做好开诊前的准备工作,维持好门诊秩序,科学的组织安排病人分诊、就诊,根据病人需要,提供必要的便民服务。 3.认真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和技术操作规程,严格“三查七对”制度,防止差错事故。 4.认真学习护理基本知识和操作技能,不断提高护理技术水平。 5.做好基础护理和心理护理工作;经常巡视病房,密切观察病人病情变化,了解病人心理动态,发现异常及时报告或处理。 6.认真做好危重病人的护理及抢救工作,做好各种抢救物品、药品的准备、保管工作。 7.协助医师进行各种诊疗工作,按医嘱给病人实施治疗护理,负责采集各种检验标本。 8.参加护理教学和科研,指导护生和护理员、卫生员工作。 9.负责做好病人的入院介绍、在院健康教育、出院指导;定期组织病人学习,宣传卫生知识和住院规则,经常征求病人的意见,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