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全国重要矿产和区域成矿规律研究进展综述_王登红

全国重要矿产和区域成矿规律研究进展综述_王登红

全国重要矿产和区域成矿规律研究进展综述_王登红
全国重要矿产和区域成矿规律研究进展综述_王登红

第8 8卷 第1 

2期2 0 1 4年1 2月 地 质 学 报 ACTA GEOLOGICA SINICA Vo

l.88 No.12Dec. 2 0 1 

注:本文为中国地质大调查“我国重要矿产和区域成矿规律研究”项目(编号1212010633903)和“中国矿产地质与区域成矿规律综合研究(中国矿产地质志)”项目(编号1212011220369)、“中国分矿种(组)矿产地质总结研究”项目(编号12120114039601)、“中国区域成矿规律研究与总结”项目(编号12120114039701)等联合资助的成果。收稿日期:2014-08-30;改回日期:2014-11-

21;责任编辑:周健。作者简介:王登红,男,1967年生。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现主要从事成矿规律和矿产资源潜力评价方面的研究工作。通讯地址:100037,北京市百万庄路26号;电话:010-68999048;Email:wangdenghong

@sina.com。全国重要矿产和区域成矿规律研究进展综述

王登红1),徐志刚1),盛继福1),朱明玉2),徐珏1),袁忠信1),白鸽1),屈文俊3),

李华芹4),陈郑辉1),王成辉1),黄凡1),张长青1),王永磊1),应立娟1),李厚民1),高兰1),

孙涛1),付勇1),李建康1),武广1),唐菊兴1),丰成友2),赵正1),张大权5)

1)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北京,100037; 2

)中国地质科学院,北京,100037;3)国家地质实验测试中心,北京,100037; 4

)中国地质调查局武汉地调中心,武汉,430205;5)中国地质调查局,北京,100037

内容提要:

对重要矿产开展全国性的资源潜力评价,是国情调查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开展重要矿产和区域成矿规律的研究,又是矿产资源潜力评价的基础性工作。自2006~2013年的8年间,通过对400多个典型矿床的野外调查,开展了典型矿床和区域成矿规律的全面研究,编制了成矿规律研究的技术要求,组织了全国性的技术培训,指导了大区和省级项目成矿规律研究工作,完成了大区和省级项目典型矿床和成矿规律研究成果的验收、汇总和综合,编制了全国单矿种(组)成矿规律相关专题图件,建立了相应的数据库,提出了一系列新认识、新技术和新方法,包括同位素定年的方法和成矿规律编图方法,为矿产资源潜力评价奠定了扎实了理论基础,有效地指导了潜力评价和地质找矿工作,培养了人才,锻炼了队伍,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显著地提升了我国成矿学的研究水平。

关键词:矿种成矿规律;区域成矿规律,潜力评价;成矿预测;研究进展

作为“

全国重要矿产资源潜力评价”计划项目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全国重要矿产和区域成矿规律研究”工作项目旨在根据现有资料、系统总结全国重要矿种、成矿区带的成矿规律,并以此指导矿产资源潜力评价和矿产勘查。项目的总体目标任务为:通过开展全国典型矿床和区域成矿规律研究,编制成矿规律研究技术要求,开展技术培训;指导大区和省级项目成矿规律研究工作;负责大区和省级项目典型矿床、成矿规律成果的验收、汇总和综合;编制和完成全国矿种(组)成矿规律相关专题图件及其数据库建设;组织开展全国典型矿床野外调查。自2006~2013年,

以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为首的研究集体野外调查矿产地共453处,采集各类样品数千件,新测定同位素年龄数据400多个,编制了16个矿种的1∶500万全国性图件4类64种,

建设分矿种的数据库16个,汇总数据库1个,发表论文16

8篇,已出版专著8部、全国性成矿规律图1套,取得了一系列研究进展。

1 研究方法方面的新进展

成矿规律的研究是一项主观能动性很强的工作,由于研究人员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千差万别,采取什么样的方法至关重要(王登红,2011)。以往没有一套规范性的技术要求来表达对成矿规律的认识,尤其是如何编制成矿规律图,学者们认识各异,编出的图件也各不相同,影响到对成矿规律的认识和表达。在项目实施之初,项目负责人就认识到编制统一技术规范的重要性,组织相关人员编制了全国统一的技术要求(陈毓川等,2010a),有效地推动和促进了重要矿产和区域成矿规律的研究。例如,为编好省级的、大区的和全国的单矿种成矿规律图和综合矿种成矿规律图,项目有关人员研读并吸取了国内外的一些成矿(规律)图和“国标GB958-99”之长处,设计出了一套新的图例(图1、2、3)

。该套图例

第12期王登红等:

全国重要矿产和区域成矿规律研究进展综述图1 金属矿产颜色及非金属矿产颜色和代号(据陈毓川等,2010a

)Fig

.1 Color of metal resources and color and code names of nonmetallic resources(after Chen et al.,2010a)7

712

地 质 学 报

http://www.geojournals.cn/dzxb/ch/index.asp

x2014

图2 单矿种成矿规律图之矿床类型和规模的表示方法(据陈毓川等,2010a

)Fig.2 Legends of deposit types and their size inmineralogenic map(

after Chen et al.,2010a)用简练、易读、易记、易用的符号,清晰而完整地表示了矿床的四要素:矿种(金属用颜色、非金属用灰色﹢代号)、类型(用简单符号)、规模(符号大小)和成矿时代(符号外圈颜色+“时针方位”———此乃吸取《1∶5 000 

000北美成矿图》之长处)及其形成的地质环境,较以往的编图技术有了大幅度改进。

此外,在“综合图例”基础上,还专门针对需要重点研究的23个矿种,设计了单矿种图例(图3)和多矿种图例的表达方法(陈毓川等,2010a),其特点是:①“

表头”给出矿床规模确定的标准和计量单位,如8

712

第12期王登红等:全国重要矿产和区域成矿规律研究进展综述

矿石量、金属量、WO3,亿吨、百万吨、吨等;②矿床类型图例加点小补充,就能很容易表示“亚类型”;这样设计的“规模和类型表”很清晰显示了不同类型和亚类型矿床的成矿能力。初看起来,这套图例较复杂,但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借助于计算机技术,其“复杂性”很快得到了解决,为“单矿种成矿规律图”的编制发挥了重要作用。

2 重要矿种成矿规律研究进展

本次全国范围内的潜力评价工作涵盖25个矿种,本项目组对铁、锰、铬、铜、铅、锌、铝、镁、镍、钨、锡、钼、锑、金、银、锂和稀土17个矿种(组)进行了深入研究和全面的总结,汇总形成了分矿种的矿产地数据库;编制了包括单矿种矿产成矿预测类型分布图、单矿种矿产地分布图、单矿种成矿规律图等一系列图件;首次提出了单矿种成矿区带的概念(如成铬带、成铜带、成金带、成锑带,等)及其划分原则、依据和方法,系统划分了单矿种的成矿区带,并编制了单矿种成矿区带图,有效地对接了单矿种成矿预测和单矿种勘查工作部署,对全国不同矿种行业的地质勘查工作部署也具有现实意义。

(1)铁矿:系统梳理了全国约4000处铁矿矿产地资料,深入总结了全国铁矿的成矿规律(李厚民等,2012a,2012b),厘定出71个以铁为主要矿种的矿床成矿系列(亚系列),将沉积变质型、岩浆型、火山岩型和接触交代-热液型(矽卡岩型)4个铁矿预测类型作为重点预测类型,并划分出82个成铁带(含91个成铁亚带);其中,资源现状和成矿潜力最大的A类成铁带22个(亚带33个),编制了“中国成铁带分布图”和“中国铁矿成矿规律图”等系列图件,为本次潜力评价和预测工作提供了理论依据。研究认为,我国铁矿资源丰富,以沉积变质型和岩浆型铁矿为主,其次为接触交代-热液型和火山岩型铁矿,而沉积型和风化淋滤型较次要。沉积变质型铁矿的沉积作用主要发生在新太古代,主要分布在华北克拉通;岩浆型铁矿主要形成于海西期,主要分布于四川攀枝花-西昌地区;矽卡岩型铁矿主要为中生代的大冶式、邯邢式等铁矿;陆相火山岩型铁矿主要分布在长江中下游的宁芜、庐枞等陆相火山岩盆地;海相火山岩型铁矿,除康滇地区的中元古代大红山式铁矿外,在西天山阿吾拉勒成矿带的石炭纪铁矿也很重要,且近年来矿产勘查取得了一系列新进展。

(2)锰矿:对全国856处锰矿产地(其中大型矿床9个、中型89个、小型206、矿点537个)的资料进行了系统梳理,深入总结了中国锰矿的成矿规律,划分了中国锰矿的成因类型和矿产预测类型,厘定出与锰矿相关的矿床成矿系列11个和亚系列17个,划分出18个成锰带(其中A级成锰带8个),编制了“中国锰矿成矿规律图”等系列图件,为本次潜力评价预测工作提供了理论依据。研究指出:中国锰矿以海相沉积型和风化壳型为主,主要分布在“泛扬子地区”、华北陆块北部的燕辽地区以及西天山和祁连山部分地区;成矿时代多,主要在中—新元古代、早古生代(寒武纪、奥陶纪)、晚古生代—早中生代和第四纪。沉积盆地类型主要是离散背景下形成的大陆边缘裂谷盆地和陆内断裂凹陷盆地。

(3)铬矿:系统梳理了全国350处铬矿矿产地资料的,深入总结了全国铬矿的成矿规律,划分出17个成铬带,圈定出13个重要矿集区(朱明玉等,2013),厘定了16个与铬有关的矿床成矿系列,编制了“中国铬矿成矿规律图”等系列图件,为本次潜力评价铬矿预测工作提供了依据(张建等,2009)。研究指出:我国铬矿资源贫乏,矿床类型以岩浆型为主,其中又以蛇绿岩型豆荚状铬矿最有价值,主要分布在西藏雅鲁藏布江、新疆西准噶尔和内蒙索伦山-贺根山等矿集区;提出蛇绿岩型地幔局熔改造型铬矿可作为我国寻找铬矿的重点预测类型;成矿时代以中生代及古生代最为重要;成矿大地构造背景以板块缝合带最具特色。

(4)铜矿:以全国814处铜矿产地为基础,厘定出27个以铜为主的矿床成矿系列,并划分出40个成铜带(其中13个为最重要),编制了“中国成铜带分布图”等系列图件,为本次潜力评价预测工作提供了理论依据。研究结果表明,我国铜矿资源丰富,以斑岩型为主,但仍需要大量进口。今后地质找矿将以西部为主,斑岩型、矽卡岩型和火山岩型铜矿为重点预测类型。斑岩型铜矿集中产于冈底斯、班-怒带两侧、昌都-三江、德兴、东天山等地区;成矿时代以新生代和中生代最为重要。一些老矿区的新类型也值得重视(赵斌等,2009b;王登红等,2012a)。

(5)铅锌矿:本次研究涉及全国铅锌矿产地3000多处,基本摸清了我国铅锌矿资源家底,统计铅锌资源量1亿多吨,以西南、西北和中南地区铅锌矿资源量较多;最重要的矿床类型为碳酸盐岩型、碳酸盐岩-细碎屑岩型、砂砾岩型、矽卡岩型和热液型;成矿时代以中生代和古生代最为重要;成矿大地构造背景以造山带最具特色,多期次多旋回的构造部位是铅锌矿形成的最有利环境。全国范围内划分出

地 质 学 报

http://www.geojournals.cn/dzxb/ch/index.asp

x2014

图3 中国锰矿床之类型和规模(据陈毓川等,2010a

)Fig.3 Legends of manganese deposit typ

es and their sizes in China(after Chen et al.,2010a)7个铅锌矿预测类型,48个矿床式;

其中,“层控”热液型、矽卡岩型和火山岩型为重点预测类型。圈定出51个成铅锌带,划分出50个与铅锌矿有关的成矿系列;编制了“中国成铅锌带分布略图”、“中国中生代铅锌矿床分布图”

、“中国铅锌矿床成矿规律图”等系列图件,为本次潜力评价预测工作提供了理论依据,对未来的勘探开发也提出了意见和建议(张长

青等,20

12,2013)。(6)铝土矿:通过对全国82

7处铝土矿矿产地资料的系统梳理,厘定出了7个铝土矿成矿系列,认为古风化壳沉积型、堆积型和红土型铝土矿为重点预测类型,划分出15个成铝区带,圈定了7个重要矿集区,编制了“中国成铝区带分布图”等系列图件,为本次潜力评价预测工作提供了理论依据。研究指

812

第12期王登红等:全国重要矿产和区域成矿规律研究进展综述

出,我国铝土矿以古风化壳沉积岩型为主,一水硬铝石型铝土矿虽然储量巨大,但提取工艺复杂、能耗大,资源利用十分有限。古风化壳沉积型铝土矿集中分布于山西、河南、贵州和广西四省(区),成矿时代以晚古生代为主,成矿大地构造背景构造以稳定陆块环境最具特色。

(7)菱镁矿:系统梳理了全国62处菱镁矿矿产地资料(包括超大型矿床4个、大型8个、中型11个、小型11个、矿点26个),厘定出2个以菱镁矿为主的矿床成矿系列,认为沉积变质型为重点预测类型,划分出13个成菱镁矿带,编制了“中国成菱镁矿带分布图”等系列图件,为本次潜力评价工作提供了理论依据。研究指出,我国菱镁矿资源丰富(统计查明资源量38亿吨),以晶质菱镁矿为主,开发利用技术方法成熟,且储量巨大,因而在世界上居于储量和产量的首位。晶质菱镁矿又以沉积变质型为主,集中分布在辽东地区,形成了世界级的大型—超大型菱镁矿集中区和生产基地;成矿时代以古元古代最为重要;成矿大地构造背景以古裂谷盆地最为有利。

(8)镍矿:通过对全国339处镍矿矿产地资料的系统梳理,厘定出与镍相关的矿床成矿系列18个,成矿亚系列23个;将岩浆型、风化壳型和海相沉积型作为重点预测类型,并划分出30个成镍带(其中,重要者13个),编制了“中国成镍带分布图”等系列图件,为本次潜力评价预测工作提供了理论依据。研究指出,我国镍矿资源丰富,以岩浆型为主,而风化壳型和海相沉积型镍矿在储量和开发利用上都相对较少。岩浆型镍矿集中分布在甘肃、新疆、青海、云南、四川、吉林等几个省(自治区);成矿时代多集中在新元古代和晚古生代;成矿大地构造背景以大陆边缘裂解、地幔柱和造山带伸展背景为主(Sun etal.,2013)。

(9)钨矿:对全国1199处钨矿矿产地资料进行了系统梳理,深入总结了全国钨矿的成矿规律,厘定出22个以钨为主或以钨为特色的矿床成矿系列,认为矽卡岩(-云英岩型)、石英脉型和岩体型可作为重点预测类型,并划分出65个成钨带,圈定出22个重要矿集区,编制了“中国成钨带分布图”等系列图件,为本次潜力评价预测工作提供了理论依据。研究指出,我国钨矿资源丰富,钨矿类型比较齐全,在钨矿资源储量中占较大比重的主要是矽卡岩型和石英脉型为主,但从开采和利用角度来说,最为重要的是石英脉型黑钨矿矿床。矽卡岩型钨矿的储量巨大,但回收率不高,开发利用技术尚待改进。矽卡岩型钨矿集中分布在南岭中段的湘南和东秦岭等矿集区,石英脉型则主要集中在华南地区的闽西、赣南、粤北、湘南等地;成矿时代以中生代最为重要;成矿大地构造背景以造山运动之后构造变动剧烈,深大断裂纵横交错,岩浆活动频繁的区域为主,特别是与中生代花岗岩类关系最密切。

(10)锡矿:对全国873处锡矿矿产地资料进行了系统梳理,厘定出20个以锡为主的矿床成矿系列,认为锡石-硫化物型、矽卡岩(-云英岩型)、石英脉型和岩体型应该作为重点预测类型,划分出44个成锡带,提出了19个重要工作部署区,编制了“中国成锡带图”、“中国锡矿成矿规律图”等系列图件,为本次潜力评价预测工作提供了理论指导。研究认为:我国锡矿资源丰富,锡矿类型比较齐全,占有锡矿资源储量较大比重的主要是锡石-硫化物型、矽卡岩型和石英脉型为主;从开采和利用角度来说,最为重要的是锡石-硫化物型和石英脉型。锡石-硫化物型主要集中在桂北、滇东等地,矽卡岩型锡矿集中分布在南岭中段湘南等矿集区,石英脉型主要集中在闽西、赣中、粤北、湘南等地。成矿时代以中生代最为重要;成矿大地构造背景类似于钨矿。

(11)钼矿:在对全国1114个钼矿产地资料系统梳理的基础上(超大型16个、大型43个、中型131个、小型241、矿(化)点700个),查明了钼矿的资源禀赋特征,划分出6个主要钼矿预测类型,厘定出39个与钼成矿有关的矿床成矿系列,圈定了41个成钼带,总结了钼矿的时空分布规律(黄凡等,2011a,2011b;2013a,2013b;Huang F et al.,2014),并编制了“中国成钼带分布图”等系列图件。研究指出,中国钼矿资源丰富,是优势矿种之一。近年来在传统和非传统钼矿产区均取得重大突破,截至2012年底,我国钼矿查明资源储量超过2700万吨。正是这种找矿突破,彻底改变了中国大陆原有的“南钨北钼”的分布格局,钼矿呈现全国遍地开花之势,成为世界第一钼资源大国。同时,随着科技进步和社会经济发展,钼的战略储备价值日益明显,在新兴材料方面也表现出强劲的发展态势。因此,在查明我国钼资源家底的基础上,需要充分、合理、前瞻性地开发利用好我国的钼矿资源,避免“黄金卖了个白菜价”。

(12)锑矿:锑是我国的传统优势矿产,但近年来由于过度开发,资源呈负增长之势,以至于被英国地调局排列在全球紧缺矿种第一位,因为一旦中国停止供应,全球势必紧张。本次在对全国734处锑矿

地 质 学 报

http://www.geojournals.cn/dzxb/ch/index.asp

x2014年

矿产地资料系统梳理的基础上,深入总结了全国锑矿的成矿规律,编制了“中国锑矿床分布图”,划分出12个成锑带,

认为碳酸盐岩地层中热液型、碎屑岩地层中热液型及岩浆热液型应该作为重点预测类型,为本次潜力评价工作奠定了理论基础(王永磊等,2013)。研究认为,中国锑矿床数量多,规模大,如闻名世界的湖南锡矿山锑矿床,总体上经历了加里东期、印支期、燕山期及喜马拉雅期的复杂成矿过程,但成矿时代以中生代最为重要;找矿突破一方面是东部现有老矿区的深部找矿、探边摸底,另一方面是要积极开拓特提斯成矿域的新区,那里将是未来最重要的远景新区。

(13

)金矿:金在我国是最复杂的矿种之一,本次在对全国6000余处金矿矿产地资料系统梳理的基础上,厘定出71个以金为主的矿床成矿系列,认为与岩浆岩有关、微细浸染型和变质碎屑岩中热液型金矿应该作为重点预测类型,划分出53个成金带,编制了“中国成金带分布图”等系列图件,为本次潜力评价工作提供了理论依据(王成辉等,2012a;Wang Denghong et al.,2007)。研究指出,我国黄金资源在区域上和成矿时代上分布具有不平衡的特点,在空间上金矿主要集中在东部(占已探明储量的90%以上)

,且多成群分布于古陆边缘,受深断裂及韧性剪切带的控制;成矿时代以中生代最为重要。我国金矿资源较为丰富,目前已建成胶东、小秦岭、滇黔桂等黄金基地,近年来在贵州、云南、西藏、胶东等地找矿取得较大突破,今后仍然需要在深部找矿和开拓新区上深入开展工作,要取得找矿新进展也是有把握的。

(14)

银矿:我国银矿资源较为丰富,分布广泛,以共伴生为主,近年也陆续发现了一批独立银矿床。银矿床类型多样,主要有:与海相和陆相火山作用有关的矿床、与中性及酸性侵入岩有关的矿床和与沉积作用有关的矿床等。本次在对全国490处银矿矿产地资料系统梳理的基础上,总结了全国银矿的成矿规律(王登红等,2007),认为海相火山沉积型、陆相火山次火山岩型、矽卡岩型、热液型(脉型和层控型)、沉积变质型、沉积型和新生代风化淋积型可作为重点预测类型,并划分出47个成银带,圈定出11

1个银矿集区,编制了“中国成银带分布图”等系列图件,为本次潜力评价预测工作提供了理论依据。(15)锂矿:锂是代表新兴产业发展的标志性矿种,战略意义十分重要。本次对全国191处锂矿产地资料进行了系统梳理(主要涉及新疆、西藏、青海

等9个省份,特大型3个,大型10个,中型15个,小型13个,矿点112个),深入总结了全国锂矿的成矿规律,厘定出12个以锂为主的矿床成矿系列,认为伟晶岩型、花岗岩型和盐湖沉积型可作为重点预测类型,并划分出12个成锂带,圈定出5个重要矿集区,并编制了“中国成锂带分布图”等系列图件,为本次潜力评价预测工作提供了理论依据。研究指出,我国锂矿资源丰富,以硬岩型为主,盐湖锂矿虽然储量巨大,但开发利用技术尚待发展。硬岩型锂矿又以伟晶岩型为主,集中分布在新疆阿尔泰和川西甲基卡等矿集区;成矿时代以中生代最为重要;成矿大地构造背景以造山运动之后的稳定环境最具特色。今后地质找矿的重点宜放在川西甲基卡矿集区,只要加强勘查和统一规划,可望建成世界级的锂工业基地(王登红等,20

13c,2013f)。(16)稀土矿:本次在对全国44

7处稀土矿矿产地资料系统梳理的基础上(涉及新疆、西藏、青海等20个省份,特大型矿床4个,大型15个,中型39

个,小型81个,矿点308个),深入总结了全国稀土矿的成矿规律(袁忠信等,2012),厘定出4个以稀土为主的矿床成矿系列,认为海相沉积-变质型、碱性岩-碳酸岩型和花岗岩风化壳型应该作为重点预测类型,并详细划分出14个一级远景区,11个二级远景区和10个三级远景区,编制了“中国稀土矿床远景区分布图”等系列图件,为本次潜力评价预测工作提供了理论依据。研究指出,我国稀土以硬岩型为主,但离子吸附型独具特色。硬岩型稀土矿又以海相-沉积变质岩型为主,以内蒙古的白云鄂博最为重要,无论是储量还是产量都具世界第一。另外,四川西部牦牛坪式碱性岩-碳酸岩型稀土矿因为品位高、容易采选而迅速成为主要矿床类型,产能不断得到扩大,牦牛坪和大陆槽等地的深部找矿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硬岩型稀土矿的成矿时代“一老一新”,分别以元古宙和新生代最为重要,华南的离子吸附型稀土以中生代花岗岩类为主要母岩。白云鄂博式稀土矿的成矿大地构造背景以古陆边缘的裂谷带为主,因而具有指示古大陆边缘裂谷带的意义。牦牛坪式的碱性岩-碳酸岩型稀土矿则形成于新生代造山带,成岩成矿物质来自于地幔,属于造山带中通达地幔的软弱带。

3 成矿区带方面的研究进展

在以往工作基础上,全面搜集、梳理、研讨、修改,完善了对于全国尺度Ⅰ级(成矿域)、Ⅱ级(

成矿2

812

第12期王登红等:全国重要矿产和区域成矿规律研究进展综述

省)、Ⅲ级(成矿区带)3个层次的成矿区带的划分方案,实现了4个成矿域、17个成矿省和94个成矿区带的国土面积的全覆盖(图4),并指导了全国各省级项目组开展Ⅳ级成矿区带(成矿亚带)划分和Ⅴ级成矿区带(矿集区)的圈定工作,其中Ⅳ级成矿区带实现了全国陆地面积的全覆盖。这一“全覆盖”是史无前例的,为今后地质找矿工作的部署提供了充分的依据,并具有很强的前瞻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

在按照统一的技术要求对全国、大区和省级成矿区带进行划分的基础上,全国项目组、大区项目组和省级项目组分别对不同级别的成矿区带的成矿规律进行了全面、系统的总结,其广度和深度是罕见的。全国项目组主要对我国陆域的16个成矿省(阿尔泰、准噶尔、伊犁、塔里木、阿尔金-祁连、昆仑、秦岭-大别、巴颜喀拉-松潘、喀喇昆仑-三江、冈底斯-腾冲、喜马拉雅、吉黑、大兴安岭、华北、扬子、华南)进行了成矿规律的研究总结,梳理了各个成矿省的矿产地数据表,划分了各成矿省的成矿期次,建立了区域成矿谱系,构建或完善了各成矿省或其部分地段的区域成矿模式,结合各地的找矿进展,分析了找矿潜力,指出了找矿方向。部分重点成矿省的研究进展如:

(1)阿尔泰成矿省:通过对阿尔泰成矿省内矿产地、同位素年龄、基础地质资料的更新,进一步梳理了矿床成矿系列,完善了区域成矿模式和区域成矿谱系,指出了深部找矿的方向。认为,阿尔泰成矿省作为一个典型的海西期成矿省,在国内外均有重要地位,除了以伟晶岩型稀有金属矿床闻名于世之外,与海相火山作用有关的铁、铜、铅锌多金属矿床,与幔源基性超基性有关的铜镍硫化物矿床以及与大型变形构造(韧性剪切带)有关的金矿床,也都很发育,形成了一系列的大、中型矿床,成为阿尔泰成矿省的又一特色。虽然地质工作程度在新疆是比较高的,但找矿远景仍然很大,而且进入到了深部找矿的新时期,阿舍勒、乔夏哈拉、蒙库等典型矿床的深部找矿都是值得的。

(2)伊犁成矿省:也通过对矿产地数据资料的更新,进一步梳理了主要矿床类型和预测类型,总结出“北铜中铁南铅锌”的区域分布特点,厘定了成矿系列。根据对陈毓川院士2009年采自莫托沙拉ZK3801、ZK2601、ZK3003等钻孔中石榴子石样品的Sm-Nd同位素年龄测定,获得较好的等时线年龄为308±5Ma,表明矽卡岩型铁矿石形成于早石炭世。

(3)塔里木成矿省:在充分吸收新疆潜力评价项目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更新了矿产地数据库、全面搜集了成矿年代学资料,总结了区域成矿规律,完善了矿床成矿系列的厘定,探讨了构造演化历史与成矿谱系的内在联系,重点研究了彩霞山等典型矿床,认为彩霞山作为新疆最大的铅锌银矿床,最初可能是在古元古代后期(1984Ma前后)通过海底喷流沉积成矿作用形成,在加里东期(457Ma)和海西期(324Ma)先后遭受了区域变质、变形作用,初步梳理了成矿演化的历史过程。

(4)冈底斯-腾冲成矿省:通过对雄村铜金矿床的深入研究,总结了冈底斯成矿作用时空分布特征,验证了雅鲁藏布江新特提斯洋俯冲阶段成矿作用的存在性,认为该矿床属于俯冲阶段典型的岛弧型斑岩铜金矿,并指导找矿实现了新突破;指出了冈底斯-腾冲成矿省下一步的主要找矿方向为:①在拉则以西的冈底斯西段寻找斑岩-矽卡岩铜多金属矿;②在冈底斯南北两缘大型韧性剪切带或增生楔寻找岩金矿;③在冈底斯弧背断隆带寻找云英岩型W-Sn-Pb-Zn组合多金属矿。冈底斯北缘班-怒带南侧成矿作用主要发生于燕山晚期,矿床分布西密、东疏;冈底斯南部成矿作用主要发生于喜马拉雅期,矿床分布东密、西疏。矿化元素分带特征明显:冈底斯南缘以Cu-Au矿化为主,向北过渡为Cu-Mo矿化,至冈底斯弧背断隆带演变为Pb-Zn-Mo矿化;完善了矿床成矿系列并初步构筑了矿床成矿谱系;建立了冈底斯带喜马拉雅期与中酸性浅成岩建造有关的铜、钼、金、银矿床区域成矿模式(唐菊兴等,2010,2012),验证了矿床成矿系列“缺位找矿”指导思想的有效性和实用性。

(5)大兴安岭成矿省:在充分搜集各种资料的基础上,分析了大兴安岭成矿省的成矿地质条件,总结了矿产资源的类型与时-空分布特征,编制了矿产地分布图,进一步划分了Ⅳ级成矿区带并总结了各自的成矿规律,厘定了矿床成矿系列和亚系列,完善了区域成矿模式,圈定出47个A级找矿远景区,强调了海拉尔、二连盆地新生代煤、油、盐与铀等不同类型矿床组合产出的重要性,为油盐兼探、煤铀兼探等地质找矿工作的部署提供了理论依据。

(6)扬子成矿省:进一步梳理了矿床类型、厘定了矿床成矿系列,分别对裂谷、地台盖层、坳陷区、火山喷发盆地、深断裂带、陆内隆起区、陆内坳陷区、隆坳过渡带、基底韧性剪切带、推覆构造等10大类构造环境下的成矿机制进行了分析,完善了区域成矿

地 质 学 报

http://www.geojournals.cn/dzxb/ch/index.asp

x2014年

812

第12期王登红等:全国重要矿产和区域成矿规律研究进展综述

模式。指出,该成矿省属于滨太平洋成矿域,但西部的上扬子成矿亚省与特提斯-喜马拉雅成矿域具有过渡和继承关系,东北部的下扬子成矿亚省则隔开了华北成矿省和华南成矿省,因此又受到华北、华南两个大的构造单元的影响而或多或少具有过渡色彩。此外,扬子成矿省对于古亚洲成矿域也有一定的“叠加”关系。成矿作用以沉积矿产和幔源岩浆成矿作用为特色,风化矿产、与花岗岩类有关的矿产和变质岩型矿产相对欠发育。成矿构造背景一方面以扬子陆块准地台盖层沉积环境密切相关,另一方面则与陆内拉张或大陆边缘裂谷带关系十分密切。对17个矿种的矿集区和找矿方向进行了初步的分析,强调了深部找矿和综合利用对于扬子成矿省的重要意义。

(7)华南成矿省:华南成矿省在我国16个成矿省中面积不是最大,但无论是矿产地分布的密度还是探明的资源储量都名列前茅的一个成矿“强”省。对其成矿规律的研究较为深入(陈毓川等,2012;王登红等,2010a,2014b),尤其是对中生代成矿作用的重要性众所周知,但对于其成矿构造背景的歧见也由来已久。在前人工作基础上,本次将华南成矿省进一步划分为12个Ⅲ级成矿区带,并重点对桂西北、湘南、赣南粤北等矿集区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系统总结了广西大厂式锡多金属矿床(梁婷等,2007,2008)、湖南柿竹园式的钨锡钼铋矿床、江西西华山式钨矿等重要矿床的成矿要素,建立了典型矿床成矿模式,并将“五层楼”成矿模式发展为“五层楼+地下室”模式,提出了“南钨北扩”和“东钨西扩”等认识(许建祥等,2008;王登红等,2010c,2012b),及时指导了区域成矿评价成矿预测和深部勘查工作,在赣南淘锡坑钨矿及盘古山2000m深钻、银坑矿田3000m深钻工作部署中发挥了积极作用。

4 矿床类型和矿产预测类型研究进展本次在全面梳理铁、锰、铬、铜、铅、锌、铝、镍、钨、锡、钼、锑、金、银、锂、稀土、菱镁矿17个矿种(组)及硫、钾盐、磷、重晶石、硼和萤石6种化工矿产资料的基础上,首次界定了矿产预测类型的概念并厘定出了388个矿产预测类型,为各省级项目组圈定预测工作区提供了依据和“指南”(王登红等,2013b)。388个矿产预测类型不但具有实用性和可操作性,其理论基础就是矿床成矿系列理论中的“矿床式”,因而将成矿系列理论研究与成矿预测的实践更紧密地结合起来了,可以和预测方法类型相衔接,

为本次全国性重要矿产资源潜力的量化评价奠定了基础。实际操作中,先由全国汇总组拿出单矿种各矿床类型的矿集区分布图,请各省级项目组提出省级单矿种预测工作重点及预测工作部署图,全国汇总组在汇总之后,通过多次研讨、修改、完善,最后形成全国层面的重要矿产预测类型划分方案,并编制各类型预测工作部署建议图(也称为“预测类型分布图”)。各省按照预测类型分布图再圈定最小预测工作区,并搜集各工作区的地质、矿产、地球物理、地球化学、遥感等各专业的资料,进而以典型矿床为核心确定成矿要素和预测要素,开展定量预测和潜力评价。对全国重要矿产的预测类型划分方案已有专著出版(陈毓川等,2010b),此处不赘述。

5 典型矿床研究进展

在室内系统搜集、整理典型矿床资料的基础上,建立了矿产地数据库和矿床卡片;同时,项目组成员在负责人陈毓川和王登红的带领下,对全国近453处矿产地进行了野外实地调查,采集了大量的样品,开展了相关的分析测试工作,丰富了矿床成矿模式的研究内容,编写了《典型矿床野外调查图册》和《典型矿床成矿模式表册》,可为成矿预测和矿床勘查提供范例。

成矿模式充分采用勘查单位熟悉的素材,尽量避免生涩难懂而与地质找矿勘查工作关系不那么直接的材料,并分门别类,因而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和参考价值。比如,针对新疆阿舍勒铜矿,其描述性模式称为“阿舍勒式海相双峰式火山岩型块状硫化物铜锌矿”,名称体现了基本的地质信息;其成因模式称为“阿舍勒式海底热卤水池中火山喷气-沉积成因铜锌矿床”,体现了成矿环境和成因机制;其找矿模式称之为“阿舍勒式黄铁矿型铜矿勘查模型”,强调了富含黄铁矿的特点,因而电法可以作为有效的勘查手段。此外,“五层楼+地下室”模式的提出与推广,大竹园式铝土矿区域成矿模式的建立与应用,既是理论上的创新,对于老矿区的深部找矿和整装勘查区的部署也都发挥了积极作用(李沛刚等,2013,2014;Wang et al.,2012;王登红等,2013d,2013e)。

6 同位素年代学的方法创新与应用在同位素成矿年代学方面取得了实验技术和测试方法方面的创新,包括闪锌矿样品的非流体包裹体Rb-Sr等时线测年技术和石墨、沥青及含辉钼矿岩石样品的全岩Re-Os等时线直接定年技术(李超

地 质 学 报

http://www.geojournals.cn/dzxb/ch/index.asp

x2014年

等,2010,2011,2012;陈郑辉等,2010;刘舒波等,20

12),扩展了同位素测年的对象和应用领域;获得了400多个(组)新的同位素年龄数据,搜集了全国范围内与成岩成矿作用有关的15000多个同位素年龄数据,梳理出其中11886个成矿年龄和与成矿作用关系密切的成岩年龄数据汇编成册,既便于使用,对于成矿年代学的发展也具有现实意义(王登红等,20

10b,2014a)。应用所获得的数据,在解释矿床成因、建立成矿模式、总结成矿规律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梅玉萍等,2007;张家菁等,2008a,2008b;李华芹等,2008;王成辉等,2009,2012b;秦燕等,2010;王彦斌等,2010;韩娟等,2011;黄凡等,2011b;王永磊等,2012;赵芝等,2012,2013)。如,以同位素年龄标定的我国最古老铅锌矿的形成不晚于1984±320Ma,最早的金-钼矿形成于17

80±28Ma(赵斌等,20

09a),等等。7 对与成矿规律有关重大科学问题的

探讨

在上述对于1

7个单矿种(组)的成矿规律和以16个成矿省的综合研究基础上,

对一些重大科学问题进行了探讨(王登红等,2008,2012b,2013a;陈毓川等,20

12)。(1

)成矿区带与构造单元、预测单元不一致的问题:成矿区带“圈定”与“划分”是不同的,“矿集区”与“成矿区带”也是不同的,构造单元与成矿区带也是不同的。比如,华南成矿省的湘中-桂西北Ⅲ级成矿区带(Ⅲ-

86),在地质上可作为扬子成矿省的东南缘,但矿产资源方面尤其是内生矿产资源却更多地体现了华南成矿省的特点。综合性成矿区带与单矿种的成矿区带也是不一致的。由于“中国成矿区带划分方案”是综合了所有矿产之时-空展布特征及受控因素而划分的,而对某些矿种而言,由于其成矿作用的特殊性,其成矿区带的划分可能不同于《中国成矿区带划分方案》(徐志刚等,2008)。例如,离子吸附型稀土矿和砂金矿,主要受控于第四纪地质-地貌及古气候,其成矿区带划分定会有异于《中国成矿区带划分方案》。但是,内生矿产乃由含矿流体沿断裂带向上、向两侧运移所致,而成矿区带边界多数情况下选择以断裂为界,致使一些矿种往往呈现“跨带”和“过渡”特征。矿集区的研究在潜力评价项目启动时发挥了重要作用,特别是抓住关键性地段进行了重点评价,以免“撒胡椒面”。但矿集区的圈定在很大程度上受制于工作程度,而不是成矿条件,具备成

矿条件的区域可以归属于某个矿种或综合性矿种的成矿区带,但没有大型、超大型以上的已知矿产地是不能称之为矿集区的。矿产地很多、矿化物化遥信息很多的地区可以暂时称之为“矿化集中区”。(2

)从矿床成矿系列的角度对华南成矿省中生代的成矿规律进行了深入研究:华南成矿省在中生代形成了5个成矿系列,其中武夷-云开成矿带自加里东以来是一条长期沟通地幔的热带,可能也是加里东时期扬子与华夏的碰撞带,对于区域成矿分带和构造演化起到了“中流砥柱”的作用(陈毓川等,20

14)。(3)以阿尔泰和觉罗塔格的对比为例(陈毓川等,2009),探讨了不同成矿省、成矿区带之间成矿规律的类似性问题,指出:无论空间范围大还是小,演化历史长还是短,一个成矿省的成矿体系包括应发育的各种成矿作用,涵盖各类矿床;如果存在某种成矿作用但尚未发现相应的矿产地,则属于发育不完善的成矿体系,即成矿系列存在“缺位”。这一思路可弥补传统“就矿找矿”思想之不足,可以据“全位与缺位”的理论预测与指导空间不同、但具相似性的成矿带的找矿,以发现新的矿床类型和矿产地(王登红等,20

11)。(4)对我国24种主要成矿系列类型所形成的大地构造背景进行了研究,探讨了大地构造相与成矿系列之间的关系,并从成矿体系的角度初步分析了成矿省与地球化学省、地球物理异常场、遥感异常场、重砂异常场之间的关系。

(5

)初步探讨了华北陆块南北缘的对称性问题:华北陆块南北缘成矿的对称性主要表现在:矿种上,均产出铁、金和钼矿;时间上,成矿主要发生在太古宙和中生代(包括印支期和燕山期)。其成矿的对称性可能与其区域地质构造演化有关。

(6

)成矿省的成因机制问题:一个矿床的形成有其成因机制,一个矿田的形成有其具体的成因机制,一个成矿省的形成也有其内在的成因机制。本次对华南成矿省的成因机制进行了综合分析,初步提出了“造原运动”、“造海运动”的概念,指出了造山运动、造原运动与造海运动的区别与联系,探讨了造原运动与造海运动构造体制的对立统一与转换关系,提出了对于华南成矿省成因的新认识,即:华南成矿省是环太平洋成矿域的一部分,是通过中生代的造原运动、在“燕华高原”背景下,主要由燕山期的多样化的成矿地质作用共同形成的,并且通过喜马拉雅期的造海运动而剥蚀出来的,在新生代,华南壳下幔

812

第12期王登红等:全国重要矿产和区域成矿规律研究进展综述源岩浆-热作用持续而强烈、地壳活化而减薄、矿床因剥蚀而出露。需要指出的是,剥蚀作用对矿床本身的形成不是决定性的,但对于矿床的“被发现”却是至关重要的。这对于新生代成矿作用强烈的青藏高原,同样具有启发

图5 华南白钨矿分布趋势线

Fig.5 Distribution trend of scheelite ore dep

osits in South China8 创新点概述

本次潜力评价项目中成矿规律的研究按照国家目标、科学目标和人才目标三大要求开展工作,在理论、方法、集成创新等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并提出了一系列的新认识、新看法。8.

1 理论创新在典型矿床建模方面,提出了“五层楼+地下室”等新模式,并论证了其普适性。该模式具有推广价值和实用价值;在区域成矿模式建模方面,以“大竹园式”为重点,提出了围绕梵净山古陆周边寻找大竹园式铝土矿的新认识,并发现了其中锂、钨具有综合利用价值,指出了新的找矿方向。在成矿区带划分方面,在5位院士、20多位老老总及全国汇总组的共同努力下,分3个层次划分了成矿区带,并指导各省首次实现了全国Ⅳ级成矿区带划分的全覆盖,是一个历史性的突破。

在单矿种的区域成矿规律总结方面,提出了“南

钨北扩、东钨西扩”、“白钨矿趋势线”(图5)新认识,提出了新的找矿方向。

首次提出“矿产预测类型”的概念,并分矿种提出了划分方案,有效地支撑了潜力评价工作。

在区域成矿规律研究方面,发现和探讨了板块两侧的成矿对称性规律,并以准噶尔板块南北侧、华北板块南北侧为例进行了剖析,对区域找矿的战略选区和工作部署具有现实和理论意义。

在区域成矿动力学研究方面,提出了华南中生代“三源成矿”的新认识,显著提升了对区域成矿规律的研究程度和认识深度。认为:华南(及邻区的扬子成矿省东南部)这一世界上独一无二的成矿省是由幔源、壳源(+幔渗)和壳幔混合的3个成矿源,在板块碰撞、古构造再活化和地幔物质调整三大机制(三要素)的制约下,于特定的构造环境,通过相互叠加或/和叠合成矿而形成的,所形成的五大成矿系列和诸多矿集区,具有区域分带性和时空耦合性,从而奠定了华南矿产资源分布的基本格架,为矿产资源潜力评价提供了科学依据。8.

2 方法创新Re-O

s定年方法的创新:通过测试技术的创新,初步实现了含钼岩石的直接定年,可显著提高工作效率,拓展应用范围。以北京大庄科钼矿为例,辉钼

812

地 质 学 报

http://www.geojournals.cn/dzxb/ch/index.asp

x2014年

矿的年龄为136.8Ma,含钼岩石为137.6Ma。实现了沥青和石墨的直接定年,获得云南金顶沥青的年龄为63~60Ma,江西长寿源铅锌矿中石墨年龄为42

4Ma。Rb-

Sr定年方法的创新:通过大量实验证明Rb、S

r不但赋存在流体包裹体中,也赋存在晶格中,吸附物(如粘土)也可以含Rb、Sr。以江西篁碧铅锌矿为例,通过对这几种测试对象的反复试验,获得的Rb-

Sr等时线年龄完全一致(133.1±2.3Ma)。这一方法的创新,说明无论是流体包裹体,还是金属矿物中含Rb、Sr的吸附物或是矿物本身,只要是同时形成的,就应该落在同一条等时线上。反之,只要证明前述3种赋存状态同生,即可择其一种来测定成矿年龄,为解决“无流体包裹体”金属矿物的定年问题提供了新的技术支撑。

8.

3 集成创新方法集成。在成矿规律研究思路等方面开展了集成创新,提出了成矿规律研究的6w方法(矿种、时代、空间、成因、谁研究、为谁而研究,即因wh

at、when、where、why、who和whom六个单词的首字母均为w而称为成矿规律研究6w法)。在全局性、层次性、技术性和流程性方面也都有创新点。

纵向资料集成。在各省级、大区项目工作基础上,进一步集成矿产地数据库,使本次研究拥有更扎实基础资料,站在更高的起点,瞄准更远的目标,显著地充实了矿床成矿系列研究的内容,深化了对单矿种和区域成矿规律的认识。在1999~2004年间开展“中国成矿体系与区域成矿评价”研究时,项目组搜集了各类矿种的6091处矿产地资料;本次17个矿种(组)就涵盖了30603处矿产地,信息量大大增加。

横向专业信息集成。尽量(尚未充分)使用地质背景、物探、化探、遥感、重砂等不同专业的最新研究成果,使得区域成矿规律的研究拥有更丰富的内涵,为充实成矿体系理论奠定了基础,提高地质找矿的成功率(郭娜等,2011;李建康等,2013)。同时,矿产资源的分布趋势也可以为大地构造背景的研究提供依据,如华南近年来发现了一批大型的白钨矿(从皖南的东源、赣北的朱溪、大湖塘,一直到滇东南的南秧田)近似于线状展布(称为白钨矿趋势线,图5),这种分布格局可能不是偶然的,而与华南、扬子两个成矿省的分界带耦合。

8.

4 新认识新观点以往对于贵州、湖南等地的低温Sb、Hg

、Au矿床的研究比较深入,提出了“低温成矿域”等概念。本次研究认为这些矿床不是单一时期形成的,而是经历了从加里东、海西、印支期到燕山期甚至到喜马拉雅期的漫长过程,可构成一个特殊的成矿谱系。

初步探讨了华南成矿省的形成机制,认为前述白钨矿趋势线平行于华南与扬子两个成矿省的分界带,东部与“钦杭结合带”重叠。成因上继承了古老基底钙质建造,但定位于中生代扬子成矿省东南缘的构造再活化,与太平洋板块在燕山期的活动有关。

通过系统梳理中国弧形-山字型构造(8个)、旋卷构造(296个)和帚状构造(53个),编制相关图件,探讨大型变形构造与金等矿产资源空间分布的关系,认为大型矿集区的形成与大型变形构造之间存在密切联系。

9 结语

总之,历时8年全国性重要矿种和区域成矿规律研究,在前人和以往成果的基础上,以新要求、新技术、新思维、新目标、新起点来开展全局性的工作,实现了成矿规律研究的理论创新、成矿规律编图的技术创新和理论指导预测、指导找矿的应用创新。具体包括:

(1

)首次提出了全国统一的重要矿产和区域成矿规律研究的技术要求,包括成矿规律图编制的技术要求,具有创新性,其中单矿种图例的设计使得每个矿产地的成矿信息四要素(矿种、规模、时代和类型)在一个图例上得以同时、清晰地表达,较以往编图技术有了大幅度改进;

(2)全面搜集、梳理了铁、锰、铬、铜、铅、锌、铝、镍、钨、锡、钼、锑、金、银、锂、稀土、菱镁矿17个矿种(组)的资料,首次厘定出了388个矿产预测类型,编制了各预测类型工作区(相当于预测目标区)分布图,为各省级项目组圈定预测工作区提供了依据;(3)重新提出了对于全国尺度Ⅰ、Ⅱ和Ⅲ级3个层次成矿区带的划分方案,实现4个成矿域、17个成矿省和94个成矿区带的国土面积的全覆盖,并指导各省级项目组完成了Ⅳ级和Ⅴ级成矿区带的厘定,其中Ⅳ级区带首次实现了全国陆地面积的全覆盖,为今后地质找矿工作的部署提供了充分依据,并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

(4)分别对17个矿种(组)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总结,编制了矿产地分布图、预测类型分布图和成矿规律图等系列图件;首次全面提出了单矿种成矿区带的概念(如成铬带、成铜带)及其划分原则、依据和

812

第12期王登红等:全国重要矿产和区域成矿规律研究进展综述

方法,系统划分了单矿种成矿区带并编制了单矿种成矿区带分布图,总结了各区带成矿规律,提出了各矿种勘查工作部署的建议,对于全国性分矿种地质勘查工作的部署具有现实意义。

致谢:全国重要矿产和区域成矿规律研究工作是在国土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和中国地质科学院等各级主管部门领导下实施的,各级领导和各方面的大力支持是本项目组织实施得以成功的基本保证,涉及到的各方人士数百人,对于他们的领导、指导和协助,在此一并致谢!本次全国性成矿规律研究工作是在陈毓川院士亲自组织和领导下完成的,陈先生本人也自始至终参加了研究工作。值此陈先生80华诞,研究团队以本文及《地质学报》本专辑相关论文表达对陈先生的崇敬和感激之情,在祝愿陈先生健康长寿的同时,也将继续为中国矿床学的发展而努力奋斗!

参 考 文 献

陈毓川,刘德权,应立娟,王登红,唐延龄.2009.新疆觉罗塔格成矿带与南阿尔泰成矿带的对比研究.矿床地质,28(1):1~14.

陈毓川,王登红,徐志刚,芮宗瑶,盛继福,徐珏,袁忠信,白鸽,李厚民,高兰,陈郑辉,李建康,张永生,叶会寿,李华芹,屈文俊,陈文,王彦斌.2010a.全国重要矿产和区域成矿规律研究技术要求.北京:地质出版社,1~179.

陈毓川,王登红,李厚民,熊先孝,高兰,徐志刚,盛继福,徐珏,袁忠信,白鸽,朱明玉,芮宗瑶,叶会寿,刘喜方,张长青,陈郑辉,王成辉,王永磊,应立娟,张建.2010b.重要矿产预测类型划分方案.北京:地质出版社,1~222.

陈毓川,王登红.2012.华南地区中生代岩浆成矿作用的四大问题.大地构造与成矿学,36(3):315~321.

陈毓川,王登红,徐志刚,黄凡.2014.华南区成矿和中生代岩浆成矿规律概要.大地构造与成矿学,38(2):219~229.

陈郑辉,李超,屈文俊,王登红,张家菁,杜安道.2010.石墨Re-Os同位素分析及其在成矿年代学中的初步运用.岩石学报,26(11):3411~3427.

郭娜,郭科,胡敬仁,唐菊兴,陈建平,张廷斌,钟婉婷.2011.多元信息分析技术在西藏林周地区找矿中的应用.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38(4):463~470.

韩娟,王彦斌,王登红,陈郑辉,王清利,侯可军.江西黄蜂岭铀矿床花岗岩时代、成因:锆石U-Pb年龄和Hf同位素证据.2011.地质与勘探,47(2):284~293.

黄凡,陈毓川,王登红,袁忠信,陈郑辉.2011a.中国钼矿主要矿集区及其资源潜力探讨.中国地质.38(5):1111~1134.

黄凡,王登红,陈毓川,王成辉,唐菊兴,陈郑辉,王立强,刘善宝,李建康,李超,张长青,应立娟,王永磊,李立兴.2013a.中国钼矿中辉钼矿的稀土元素地球化学及其应用.中国地质,40(1):286~300.

黄凡,王登红,陈毓川.2013b.中国东部中生代典型钼矿研究.北京:地质出版社,1~272.黄凡,王登红,陆三明,陈毓川,王波华,李超.2011b.安徽省金寨县沙坪沟钼矿辉钼矿Re-Os年龄———兼论东秦岭―大别山中生代钼成矿作用期次划分.矿床地质,30(6):1039~1057.

李超,屈文俊,王登红,陈郑辉,杜安道.2010.富有机质地质样品Re-Os同位素体系研究进展.岩石矿物学杂志,29(4):421~430.

李超,屈文俊,王登红,陈郑辉,杜安道,张长青.2011.沥青样品铼—锇同位素分析溶解实验研究.岩矿测试,30(6):688~694.李超,屈文俊,王登红,周利敏,陈郑辉,杜安道.2012.Os同位素在花岗岩物质来源示踪中的初步研究:以湖南骑田岭岩体为例.大地构造与成矿学,36(3):357~362.

李厚民,陈毓川,李立兴,王登红,冯京,许立权,任树祥,孙鹏慧,许东,胡起生,倪振平,黄革非,胡世华,侯占国,松权衡,李通国,武国忠,丁少辉,杜建国,周迎春,潘凤雏,罗志兴,邓盛波,杨生德,左全周.2012a.中国铁矿成矿规律.北京:地质出版社,1~246.

李厚民,王登红,李立兴,陈靖,杨秀清,刘明军.2012b.中国铁矿成矿规律及重点矿集区资源潜力分析.中国地质,39(3):559~579.

李华芹,王登红,梅玉萍,梁婷,陈振宇,郭春丽,应立娟.2008.广西大厂拉么锌铜多金属矿床成岩成矿作用年代学研究.地质学报,82(7):912~919.

李建康,王登红,粱婷,许以明,张怡军,梁华英,卢焕章,赵斌,李建国,屈文俊,周四春,王汝成,韦龙明,林锦富.2013.南岭区域成矿与深部探测的研究进展及其对西藏钨锡找矿的指示.地球学报,34(1):58~74.

李沛刚,赵芝,刘新星,顾文鳌,翁申富,雷志远.2013.贵州务正道铝土矿区域成矿规律及其对整装勘查的意义.岩矿测试,32(5):832~839.

李沛刚,王登红,赵芝,雷志远,翁申富,杜芳应,叶德书,顾文鳌,高兰,熊星,2014.贵州大竹园铝土矿矿床地质、地球化学与成矿规律.北京:科学出版社,1~218.

梁婷,王登红,屈文俊,蔡明海,韦可利,黄惠民,吴德成.2007.广西大厂锡多金属矿床方解石的REE地球化学特征.岩石学报,23(10):2493~2495.

梁婷,王登红,蔡明海,陈振宇,郭春丽,黄惠民.2008.广西大厂锡多金属矿床S、Pb同位素组成对成矿物质来源的示踪.地质学报,82(7):967~977.

刘舒波,李超,岑况,屈文俊.2012.含辉钼矿全岩样品Re-Os同位素定年研究:在北京大庄科钼矿床中的应用.现代地质,26(4):254~260.

梅玉萍,李华芹,王登红,路远发,杨红梅,许建祥,张家菁.2007.江西岩背斑岩锡矿的成岩成矿时代及其地质意义.地球学报,28(5):456~461.

秦燕,王登红,吴礼彬,王克友,梅玉萍.2010.安徽东源钨矿含矿斑岩中的锆石SHRIMP U-Pb年龄及其地质意义.地质学报,84(4):479~484.

唐菊兴,王登红,汪雄武,钟康惠,应立娟,郑文宝,黎枫佶,郭娜,秦志鹏,姚晓峰,李磊,王友,唐晓倩.2010.西藏甲玛铜多金属矿矿床地质特征及其矿床模型.地球学报,31(4):495~506.

唐菊兴,多吉,刘鸿飞,郎兴海,张金树,郑文宝,应立娟.2012.冈底斯成矿带东段矿床成矿系列及找矿突破的关键问题研究.地球

地 质 学 报

http://www.geojournals.cn/dzxb/ch/index.asp

x2014年

学报,33(4):393~410.

王成辉,松权衡,王登红,李立兴,于城,汪志刚,屈文俊,杜安道,应

立娟.2009.吉林大黑山超大型钼矿辉钼矿铼-锇同位素定年及其地质意义.岩矿测试,28(3):26

9~273.王成辉,王登红,黄凡,徐珏,陈郑辉,应立娟,刘善宝.2

012a.中国金矿集区及其资源潜力探讨.中国地质,39(5):1125~1142.王成辉,张长青,王永磊,邱小平,龚朝阳.2

012b.广东高要河台金矿同位素年代学研究.大地构造与成矿学,36(3):427~433.王登红,

应立娟,王成辉,陈郑辉,许建祥,曾载淋,陈毓川,徐珏,白鸽.2007.中国贵金属矿床的基本成矿规律与找矿方向.地学前缘,14(5):71~8

1.王登红,许建祥,张家菁,李水如,许以明,曾载淋,陈郑辉.2

008.华南深部找矿有关问题探讨.地质学报,82(7):865~872.王登红,陈富文,张永忠,雷泽恒,梁婷,韦龙明,陈郑辉,刘善宝,王

成辉,李华芹,许以明,曾载淋,许建祥,傅旭杰,范森葵,陈祥云,贾宝华,姚根华.2010a.南岭有色—贵金属成矿潜力及综合探测技术研究.北京:地质出版社,1~47

2.王登红,陈郑辉,陈毓川,唐菊兴,李建康,应丽娟,王成辉,刘善宝,

李立兴,秦燕,李华芹,屈文俊,王彦彬,陈文,张彦.2010b.我国重要矿产地成岩成矿年代学研究新数据.地质学报,84(7):10

30~1040.王登红,唐菊兴,应立娟,陈郑辉,许建祥,张家菁,李水如,曾载淋.

010c.“五层楼+地下室”找矿模型的适用性及其对深部找矿的意义.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40(4):733~738.王登红,陈毓川,徐志刚,陈郑辉,沈保丰,汤中立,裴荣富.2

011.成矿体系的研究进展及其在成矿预测中的应用.地球学报,32(4):38

5~395.王登红.2

011.关于矿床学研究方法的一点看法———就“埃达克岩”与成矿的关系问题与张旗先生商榷.矿床地质,30(1):171~1

75.王登红,陈振宇,秦燕,赵斌,陈郑辉,王成辉.2

012a.中条山地区八—铜矿床中白钨矿的发现及其找矿意义.岩矿测试,31(3):5

13~517.王登红,陈郑辉,黄国成,武国忠,陈芳.2

012b.华南“南钨北扩”、“东钨西扩”及其找矿方向探讨.大地构造与成矿学,36(3):322~3

29.王登红,陈毓川,王瑞江,黄凡,王永磊.2

013a.对南岭与找矿有关问题的探讨.矿床地质,32(4):85

4~863.王登红,

陈毓川,徐志刚,盛继福,朱明玉,刘喜方,张长青,王成辉,王永磊.2013b.矿产预测类型及其在矿产资源潜力评价中的运用.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43(4):1092~1099.王登红,

王瑞江,李建康,赵芝,于扬,代晶晶,陈郑辉,李德先,屈文俊,邓茂春,付小芳,孙艳,郑国栋.2013c.中国三稀矿产资源战略调查研究进展综述.中国地质,40(2):36

1~369.王登红,李沛刚,屈文俊,雷志远,廖友常.2

013d.贵州大竹园铝土矿中钨和锂的发现与综合评价.中国科学:地球科学,43(1):44~5

1.王登红,张长青,王永磊,王成辉,梁婷,杨启军,李艳军,蔡明海,魏

俊浩,付伟,王东明,李华芹,康先济,常海亮.2013e.泛北部湾桂、琼铁铜锡铅锌金矿典型矿床研究.北京:地质出版社,1~5

93.王登红,付小方.2

013f.四川甲基卡外围锂矿找矿取得突破.岩矿测试,32(6):98

7.王登红,李华芹,屈文俊,何晗晗,秦燕,刘新星,黄凡,王成辉,李超,

陈郑辉,李建康,张长青,王永磊,梅玉萍,应立娟,李立兴,赵芝,赵正,付勇,孙涛,侯可军.2014a.全国成岩成矿年代谱系.北京:地质出版社,1~43

8.王登红,何晗晗,黄凡,王永磊.2

014b.对华南小岩体找大矿问题的探讨.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36(1):10~1

8.王彦斌,王登红,韩娟,雷泽恒,陈郑辉,屈文俊,许以明,资柏忠,王

清利.2010.汝城高坳背钨-钼矿区花岗岩锆石U-Pb年龄、Hf同位素及矿石辉钼矿Re-Os年龄.地质论评,56(6):820~830.王永磊,陈毓川,王登红,徐珏,陈郑辉.2012.湖南渣滓溪W-Sb矿

床白钨矿Sm-Nd测年及其地质意义.中国地质,39(5):1339~1

344.王永磊,陈毓川,王登红,徐珏,陈郑辉,梁婷.2

013.中国锑矿主要矿集区及其资源潜力探讨.中国地质,40(5):1366~1378.许建祥,曾载淋,王登红,陈郑辉,刘善宝,王成辉,应立娟.2

008.赣南钨矿新类型及“五层楼+地下室”找矿模型.地质学报,82(7):88

0~887.徐志刚,陈毓川,王登红,陈郑辉,李厚民.2

008.中国成矿区带划分方案.北京:地质出版社,1~13

8.袁忠信,李建康,王登红,郑国栋,娄德波,陈郑辉,赵芝,于扬.2

012.中国稀土矿床成矿规律.北京:地质出版社,1~11

6.张家菁,陈郑辉,王登红,陈振宇,刘善宝,王成辉.2

008a.福建行洛坑大型钨矿的地质特征、成矿时代及其找矿意义.大地构造与成矿学,32(1):92~9

7.张家菁,梅玉萍,王登红,李华芹.2

008b.赣北香炉山白钨矿床的同位素年代学研究及其地质意义.地质学报,82(7):927~931.张建,王登红,付平.2

009.中国铬矿资源形势及其找矿方向.西北地质,4

2(3):69~76.张长青,叶天竺,吴越,王成辉,吉海,李莉,张婷婷.2

012.Si/Ca界面对铅锌矿床定位的控制作用及其找矿意义.矿床地质,31(3):40

5~416.张长青,芮宗瑶,陈毓川,王登红,陈郑辉,娄德波.2

013.中国铅锌矿资源潜力和主要战略接续区.中国地质,40(1):248~269.赵斌,陈毓川,王双猗,刘仁亮.2

009a.三岔沟金矿区钼矿成矿时代及中条山区找矿方向的研究.矿床地质,28(4):462~472.赵斌,王登红,陈振宇,陈毓川.2

009b.山西中条山洞沟铜矿地质特征及找矿前景分析.矿床地质,28(4):46

2~472.赵芝,陈郑辉,王成辉,杨武平.2012.闽东大湾钼铍矿的辉钼矿Re-

Os同位素年龄—兼论福建省钼矿时空分布及构造背景.大地构造与成矿学,36(3):39

9~405.赵芝,王登红,李沛刚,雷志远.2

013.黔北大竹园组碎屑锆石年代学及成矿指示意义.岩矿测试,32(1):16

6~173.朱明玉,王成辉,王登红,李立兴,张建,王国瑞,周详.2

013.中国铬矿主要矿集区及其资源潜力探讨.中国地质,40(4):995~1

006.Huang F,Wang D H,M Santosh,Wang C H,Zeng 

Z L,Liu S B,Wang L Q,Zhang Y Z.2014.Genesis of the Yuanlingzhaiporphyry molybdenum deposit,Jiangxi province,South China:constraints from petrochemistry and geochronology.Journal ofAsian Earth 

Sciences,79:759~776.Sun Tao,Qian Zhuangzhi,Li Chusi,Xia Mingzhe,Yang 

Suhong.0

912

第12期王登红等:全国重要矿产和区域成矿规律研究进展综述2013.Petrogenesis and economic potential of the ErhongwaMafic-ultramafic intrusion in the Central Asian Orogenic Belt,NW China:constraints from olivine chemistry,U-Pb age andHf isotopes of zircons and whole-rock Sr-Nd-Pb isotopes.Lithos,182~183:185~199.

Wang Denghong,Ying Lijuan,Wang 

Chenghui,Chen Zhenghui,Xu Jianxiang,Zeng 

Zailin,Chen Yuchuan,Xu Jue,Bai Ge.2007.Basic patterns of metallogenesis of precious metaldeposits in China and vectors for prospecting.Earth ScienceFrontiers,14(5):71~81.

Wang 

D H,Li P G,Qu W J,Yin L J,Zhao Z,Lei Z Y.2012.Discovery and preliminary study of the high tungsten andlithium contents in the Dazhuyuan bauxite deposit,Guizhou,China.Science China(Earth 

Sciences),55(1):1~8.Progress on the Study of Regularity 

of Major Mineral Resources andRegional Metallogenic Regularity 

in China:A ReviewWANG Denghong1),XU Zhigang1),SHEN Jifu1),ZHU Mingyu2),XU Jue1),YUAN Zhong

xin1)

,BAI Ge1),QU Wenjun3),LI Huaq

in4),CHEN Zhenhui 1),WANG Chenhui 1),HUANG Fan1)

,ZHANG Changqin1),WANG Yonglei 1),YING Lijuan1),LI Houmin1),GAO Lan1)

,SUN Tao1),FU Yong1),LI Jiankang1),WU Guang1),TANG Juxing1)

FENG Chengyou2),ZHAO Zhen1),ZHANG Daq

uan5)

1)Institue of Mineral Resources,CAGS,Beijing,100037; 2)Chinese Academy 

of Geological Sciences,Beijing,100037;3)National Research Center for Geoanalysis,Beijing,

100037;4)Wuhan Center of Chinese Survey of Geology,Wuhan,430205; 5)Chinese Survey 

of Geology,Beijing,100037Abstract

To carry 

out a national important mineral resource potential evaluation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nationalconditions survey,and to carry out the study on important minerals and regionalmetallogenic regularity 

isalso a basic work for potential evaluation of mineral resources.Since 2006to 2013in eight years,throughfield investigation of more than 400typical deposits,by 

organization a series studies on mechanism oftypical deposits and metallogenic regularity of regional mineralization belts,by preparation of the technicalrequirements of metallogenic regularity study,by technical training 

for the local geologists around thewhole country,by guiding the research projects under taken by the local centers of Chinese Survey ofGeology 

and provincial branches of geological survey,the research group of this paper completed a lot ofwork such as the acceptance,summary and synthesis of the research results on typical deposits andmetallogenic regularity finished by 

the work groups of large district and provincial units.Based on theabove work,the authors compiled a series of national regularity maps of single minerals(group)mineralization,established a corresponding 

database,put forward a series of new knowledge,newtechnologies and new methods,including isotopic dating methods and metallogenic regularity mapcompilation methods,laid a solid theoretical foundation for the mineral resource p

otential assessment,effective guided the geological prospecting work,trained personnel,and achieved economic,social andscientifical effectiveness significantly,enhance the research level of Economic Geology nationally.Key 

words:regularity of major mineral resources;regional metallogenic regularity;potentialevaluation;metallogenic prediction;study 

progress1

912

城市矿产项目总体概述

城市矿产循环经济产业园项目概述 一、项目建设思路 本项目以报废汽车绿色拆解为切入点,按照园区化管理的模式打造集报废汽车、进口第六、七类废料及回收废旧机电设备等各类废旧资源的拆解、分拣、再制造、仓储、物流、交易的集散基地,建设城市矿产再生产品集合平台、城市矿产回收-处理平台、城市矿产再制造平台、专业设备研发生产和设备市场服务平台,实行园区集约化拆解、工厂化加工、无害化处理,形成以废铜、废铝、废钢、废塑料和报废汽车拆解等再生资源回收加工利用为主导的城市矿产循环经济 产业园区。 项目拟选址重庆市双桥经济技术开发区,规划用地3平方公里,按照统一规划、分期实施的方式,进行分期开发,其中2平方公里范围进行拆解、分拣、仓储、物流,剩余1平方公里范围主要进行产业加工,如铜、铝合金的加工,汽车零部件及废旧机电设备再制造,回收塑料、黑色金属,建设新材料研发中心和研发生产专业设备并提供设备市场服务。 二、规划建设内容 项目主要建设城市矿产循环经济产业园区,并在园区内构筑四个平台、五个中心区及一个研发中心。 四个平台:

●建设城市矿产再生产品集合平台 ●城市矿产回收-处理平台 ●城市矿产再制造平台 ●专业设备研发生产和设备市场服务平台五个中心区: ●进口废物圈区管理区 ●废旧物资交易区 ●物流区 ●再制造加工区 ●配套服务区 一个研发中心: 新材料及资源循环技术及设备研发中心。 具体功能区建设内容表

三、项目建设规模 项目预计总投资60亿元,其中:一期投资10亿元,完成征地及园区规划,建成报废汽车拆解生产线、汽车零部件再制造生产线、进口废旧物资拆解生产线,形成年拆解报废汽车10万辆、年拆解、加工15万吨六、七类废料及废旧机电设备的处理能力,初步形成拆解设备、环保设备的生产装配能力,可形成年产值40亿元,利税4亿元的产业规模。 在一期达产出效的同时进行后续建设,形成年处理报废汽车20万辆、年拆解加工120万吨各类废旧物资的生产规模,项目最终建成达产后,整个园区产出总产值可达250亿元,利税可达25亿元。 (产出测算附后)

广西融水有富多金属矿成矿规律

广西融水有富多金属矿成矿规律 有富多金属矿与该区的次级构造、断裂破碎带、硅化带、花岗岩、蚀变带等关系密切,通过土壤分析、物探分析、地表轻型工程等探矿工程控制,矿化体赋存于破碎带中石英脉与花岗岩接触部位,围岩为花岗岩、石英岩、千枚岩。 标签:铜金多金属矿区元宝山复式背斜断裂破碎带与硅化带围岩蚀变广西有富铜金多金属 融水有富多金属矿处于元宝山复式背斜北西部,元宝山花岗岩体归属于华南准地台桂北台隆九万大山穹褶带,侵入于中元古代四堡群。出露地层主要是四堡群鱼西组、丹洲群白竹组、合桐组、拱洞组。四堡群是锡、铜、铅、锌多金属矿床的主要容矿围岩,岩浆岩与该套地层对本区成矿起着双重作用。 1矿区地质 1.1地层 1.2岩浆岩 区内岩浆岩活动极为强烈,产出时代从早元古代到晚古生代,岩性从超基性~~基性~~中性~~酸性均有分布。 分布最广泛的岩浆岩有三大类,其一为酸性黑云母花岗岩,最具代表的两大岩基:元宝山岩体、摩天岭岩体分别占据了两大复式背斜的核部。其二为花岗闪长岩,主要分布于区域南部。其三为基性~~超基性岩,多顺层产出,广泛分布于四堡群地层中,此外,尚有大量的基性~~中酸性火山杂岩呈岩脉、岩墙、岩枝、岩株状散布于区内。(如图1) 分析成果资料表明,雪峰期黑云母花岗岩是本区锡多金属矿床的控矿母岩。区内已知的锡多金属矿床、矿点、矿化点均围绕着此类岩体周边分布。 1.3构造 本区的地壳运动及构造作用表现十分强烈而复杂,元宝山复式背斜是區内最主要的褶皱构造。 矿区位于元宝山复式背斜北西部。由于岩性泥质成分较高,性软,在长期的构造运动中,本区地层已发生了强烈的褶曲形变,矿区内表现为一系列形态复杂的揉皱,小褶皱的轴向以南北为主,构成一总体呈近南北的复式向斜。 矿区内的断裂有北东向、东西向、北西向三种,其中东西向断裂为矿区中早期断裂,闭合性较好。北东向断裂在本区较为发育,并显示出为区内主要导矿构

江西省宁都县王花沅铜多金属矿床地质特征与成矿规律

Advances in Geosciences地球科学前沿, 2014, 4, 294-301 Published Online August 2014 in Hans. https://www.wendangku.net/doc/5b2434159.html,/journal/ag https://www.wendangku.net/doc/5b2434159.html,/10.12677/ag.2014.44036 Ge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Metallogenic Rules of Wanghuayuan Copper Mine, Ningdu Jiangxi Rensheng Liu1, Dongfeng Zou2, Xi Liu2 1Geological Team of Ganzhou City Jiangxi Province, Ganzhou 2Geology and Mineral Resource Exploration and Development Center of Jiangxi Province, Nanchang Email: 35341114@https://www.wendangku.net/doc/5b2434159.html, Received: Jun. 25th, 2014; revised: Jul. 22nd, 2014; accepted: Aug. 1st, 2014 Copyright ? 2014 by authors and Hans Publishers Inc. This work is licensed under the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International License (CC BY). https://www.wendangku.net/doc/5b2434159.html,/licenses/by/4.0/ Abstract Wanghuayuan copper polymetallic ore lies in the northern part of mining area, located in the Eurasian continental plate and the Pacific plate west coast mansion inside the reduction plate, and has experienced Yanshan multi-stage magmatic activity. With combination of the Strati- graphic, structural and magmatic rocks of Wanghuayuan copper polymetallic mining area, it summarizes what Copper polymetallic ore is mainly produced in the Wanghuayuan granite rock and near the contact zone of Sinian metamorphic granite, orebody is controlled by NE trending quartz veins and the near ore greisenized. According to mineral assemblages and ore bed mineral generation sequence analysis. There are three stages of mineral generation in the Wanghuayuan mining area: early stage of high and medium temperature, late stage at low tem- perature and the secondary phase. By comparing with the metallogenic regularity of copper polymetallic deposit in the area, it can be speculated that the scope of prospecting which is about 1.5 square kilometers around the mine lot has good mineralization and discovery pros-pects. Keywords Copper Polymetallic Ore Deposit, Ge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Metallogenic Regularity, Wanghuayuan

正兴铜多金属矿成矿规律及找矿方向

正兴铜多金属矿成矿规律及找矿方向 正兴铜多金属矿按其成因类型分为两种矿体类型:一类为沉积砂岩型铜矿体;另一类种为地下水淋滤再造型铜多金属矿体。其部分保留有原生沉积的层状矿体特征,而裂隙、解理发育地段则出现淋滤再造作用形成的透镜状、不规则柱状、脉状矿体。 标签:正兴铜多金属矿床云南兰坪思茅盆地无量山普洱中轴断裂带沉积铜矿床淋滤再造铜多金属矿床成矿规律及找矿方向 正兴铜多金属矿地处横断山脉无量山西南段,以山地高原为主,谷坝镶嵌其中,山地、高原、盆地相间分布,总地势呈北西高南东底,渐向东西两翼扩展,最高海拔2151m,最低海拔1000m,相对高度1151m,属中山深切割区。 1区域地质概况 本区大地构造位置属兰坪-思茅陆块思茅中生代坳陷盆地普洱中轴断裂带,位于思茅-勐腊铜铅锌银成矿带,宁洱-白龙厂铜多金属找矿远景区。本区是扬子陆块和印度板块之间的边缘活动带,是一个从古生代末至新生代逐步发展拼合的构造活动区。区域褶皱、断裂构造十分发育,形成一系列开阔-紧闭褶皱,大型逆冲及逆冲-推覆构造。断裂纵横交错,相互拼接,并伴随岩浆侵入活动和火山喷发活动,使本区呈现复杂的构造面貌。区内沉积作用自上古生界至第三系均有发育,沿一些山间断陷盆地或盆地边缘坳陷,沉积了红色河、湖相陆源碎屑建造。 2矿床地质特征 2.1地层 矿区内出露地层较简单主要有:二叠系上统羊八寨组,岩性为紫红色、青灰色板岩夹薄层变质石英砂岩;侏罗系中统花开左组,岩性为紫红色绢云母板岩、灰绿色板岩夹变质石英砂岩,局部夹灰色泥质灰岩;侏罗系上统坝注路组,岩性为灰紫色、紫红色板岩夹变质细砂岩;白垩系下统景星组一段,岩性为灰白色中厚层变质石英砂岩夹灰绿色、紫红板岩;景星组二段,紫红色板岩夹变质石英砂岩。 2.2构造 矿区为一轴向北西-南东,东翼倒转,以侏罗系中统花开左组为核部的倒转背斜的东翼,地层呈单斜产出。区内褶皱及断裂构造十分发育,一级构造单元为早期近南北向无量山-普洱断裂带,是区内导矿构造;二级构造单元为中期北西向的F1、F2断裂,是区内运矿构造;受其影响一组北东、北西向的羽状断裂是本区的储矿构造;晚期近南北向F3、F4断裂为本区的破矿构造。

东乡铜矿成矿规律及找矿前景探究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wendangku.net/doc/5b2434159.html, 东乡铜矿成矿规律及找矿前景探究 作者:玛依拉·艾山 来源:《地球》2013年第07期 [摘要]本文在前人工作基础上分析区域成矿地质条件和矿区地质特征,通过进一步的研究矿床成矿规律,总结找矿标志,建立找矿模型,进行找矿靶区优选,发现隐伏矿体,为矿山企业健康可持续发展提供了资源保证。 [关键词]东乡铜矿成矿规律找矿预测 [中图分类号] P57 [文献码] B [文章编号] 1000-405X(2013)-7-137-1 东乡铜多金属矿床位于江西省的中北部距东乡县城北东约7公里处,是在上世纪5、60年代发现并建矿投产的中型矿山企业,伴随采掘生产的进行,目前已开采殆尽,进入了资源危机状态。自赣东北地质大队发现铜矿以来,省内外有关地质单位均对东乡铜矿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在成矿理论研究上取得了不少成果。 1成矿规律 (1)褶皱控矿:矿区内褶皱构造主要有2组,一为北东东向的褶皱,在矿区东北部的小璜一带尤为发育,而矿区中部与西南部则比较少见,且隐伏于白垩系的红层之下,沿着这一方向的褶皱所形成时代比较早(印支期),最初其轴向主要为东西向,受到后期构造叠加改造而转为北东东向,尤其是经过南北向的褶皱横跨叠加后从而形成了盆地状或鞍状构造;另一组为北北西向褶皱,表现开阔,被后期构造改造而呈北西西向,其形成时代稍晚,与成矿关系十分密切,对早期形成的东西向褶皱具明显的叠加改造作用的该组背斜的轴部往往形成虚脱或滑脱空间. (2)断裂控矿:矿区内断层十分发育,按断层发育程度及其走向可分为北东东向、北西向、近南北向三组.其中,北东东向断层为区域性大断裂的组成成分,为矿区内控岩、控矿的 主要构造.该组断层中F1,F2,F3断层规模较大,工程控制程度较高且与成矿密切。 (3)地层岩性控矿 区内矿体受控于壶天群的下亚群(C2-31)下部和梓山组上段(C1z2)上部两个层位.由于这两个层位不同岩性之间均存在明显的物性差异,在构造变形过程中导致层间断裂带异常发育,形成了有利于成矿的导矿和储矿构造条件.区内所有矿体都严格控制在这个岩层组合范围 内发育的近于层间的断裂带内.在矿液存在的条件下,由于不同的岩性具不同的被交代性与蚀 变特征,导致矿区不同岩性的矿化程度差异很大,其选择性交代作用明显.在一般情况下如: 泥灰岩>页岩;碳酸盐胶结的砂岩>粘土质胶结或石英化砂岩;粗粒石英岩>细粒砂岩,前序列的相对后序列的易受矿化或矿化程度更强,铜品位较后者富.

铜矿必备:中国斑岩铜矿成矿规律及找矿方向

铜矿必备:中国斑岩铜矿成矿规律及找矿方向 专业·正版·实惠·神秘福利书籍在运输过程中如有破损请与我们联系矿业界保证每一位买家的权益中国斑岩铜矿的 勘查历史十分悠久,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先后探明了中条山铜厂峪、江西德兴、黑龙江多宝山等斑岩铜矿床。进入21世纪以后,中国的斑岩铜矿找矿获得了持续的突破,相继发现了新疆土屋、延东斑岩铜矿、云南普朗、西藏驱龙斑岩铜矿和雄村、甲玛斑岩铜矿(金)矿等超大型矿床。想知道斑岩铜矿的成矿规律和找矿方向吗,阅读此文或点击链接购买此书吧。精装!彩图! 内容简介 中国斑岩铜矿复杂的成矿环境,特别是陆内造山带斑岩铜矿及印支期超大型斑岩铜矿的研究和找矿突破,大大丰富了斑岩铜矿成矿理论。本书全面总结了全球及中国斑岩型铜矿的研究进展,对中国所处的古亚洲、特提斯—喜马拉雅、滨太平洋三大成矿域中的斑岩铜矿成矿带作了进一步的划分,探讨了各斑岩铜矿带的时空分布规律。在对中国斑岩铜矿成矿地质条件及区域成矿规律进行系统硏究的基础上,归纳总结了岛弧、陆缘弧、碰撞造山带和板内构造岩浆活化带等四类斑岩铜矿的形成环境,重点探讨了中国独特的碰撞和走滑造山环境斑岩铜矿的形成机制和分布规律,开展了成矿预测,

指出了找矿方向。本书中的“斑岩铜矿”,泛指其形成与花岗 岩类侵入体有直接成因联系的“斑岩型”铜矿、铜钼矿、铜金 矿等。本书可供从亊矿床学研究和矿产勘査的人员参考。 序 中国的斑岩铜矿,不论是成矿理论研究还是地质找矿,近年来都获得了较大进展,特别是碰撞造山带斑岩铜矿的研究和找矿突破,进一步完善了斑岩铜矿的形成环境,丰富了斑岩铜矿成矿理论。中国的斑岩铜矿形成环境复杂,全球古亚洲、特提斯-喜马拉雅、滨太平洋三大成矿域中的斑岩铜矿成矿带都延入中国,其形成环境多样,除洋壳俯冲形成的岛(陆缘)弧型斑岩铜矿外,山型斑岩铜矿在中国有较好的成矿条件和找矿潜力。《中国斑岩铜矿成矿规律与找矿方向》这部专著,以国家科技支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项目 课题和中国地质调查局的专项研究项目为支撑,多省区联合,全面总结了全球及中国斑岩型铜矿研究进展,在研究和总结中国斑岩铜矿成矿地质条件及成矿规律基础上,提出了中国斑岩铜矿形成环境有岛弧、陆缘弧、碰撞造山带和板内构造岩浆活化带等四类。其中,造山型斑岩铜矿又分为主碰撞期加厚地壳拆沉壳幔混熔岩浆斑岩铜矿和后碰撞构造转化期 大规模走滑断裂切割岩石圈诱发地幔岩浆上侵形成的斑岩 铜矿等两种形成机制。中国“斑岩型”铜(钼、金)矿具有产 出空间成带、形成时间多期、同一带内成矿时代大体相同的

金属矿床地质特征及成因分析

金属矿床地质特征及成因分析 【摘要】本文结合某铜金属矿床区域地质背景、矿床地质特征、矿体地质特征等方面的介绍,对该矿床成矿地质条件、控矿因素、矿床成因等方面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地质特征;构造;化学成份;控矿因素;成因分析 随着经济建设速度的加快,社会对有色金属资源的需求也不断上升,有色金属在现代社会发展与建设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因此,对资源矿床地质特征及成因进行科学、合理的分析将有助于资源矿藏的开发利用。 1.区域地质 某铜矿床区域构造位于华北地台北缘,地层具有层状构造,基底由晚太古-晚元古宙 变质火山岩系组成。区域内断裂构造发育,一般表现为走向断裂,规模大,相对生成时间早,多属韧性剪切滑动或层间走向滑动断裂性质。以糜棱岩带、挤压褶皱带、层间强揉皱带的形式出现。横向断裂除极少数具有区域分布外,一般规模较小,形成较晚。本区岩浆岩活动在元古宙,主要以火山喷(溢)活动方式为主,形成本区巨厚的火山沉积岩系;而侵入活动则主要出现在加里东-印支期,岩石从超基性——酸性皆有出露。 2.矿床地质 2.1 矿体地质特征 本次参加储量计算的矿体有12个,现以Ⅰ-9、Ⅰ-4为例重点描述: Ⅰ-9矿体:赋存于闪长岩体接触带中,为一半盲矿体。分布在1~16线之间,标高400~1 285m,长1 700m,延深近900m,控制深度840m,由五层坑道、29个钻孔及探槽控制。矿体呈脉状产于F13断裂旁侧的闪长岩片理化带内,走向近东西,局部变化为北东向,倾向南,倾角变化于45°~85°之间,从倾斜方向看,1 200m标高以上与900m标高以下倾角较陡,其间倾角较缓,说明矿体产状在延长、延深两个方向上均呈舒缓波状。矿体厚度一般在1~3m间,最薄处0.21m,最厚5.76m,总的规律是倾角变缓部位厚度增大。含铜品位一般变化于3%~9%之间,最低0.315%,最高可达20.9%,单脉富铜矿体与围岩接触界线清楚,局部在富脉的上、下盘有细脉浸染状矿化。 Ⅰ-4矿体:上部产于炭质板岩与闪长岩接触带附近或斜长绿帘岩中,下部产于闪长岩中。矿体走向北东东,倾向南,倾角50°~60°,在5~6线附近,倾角变缓,故在5线附近矿体厚度增大,品位相对较富。全矿体平均厚度2.06m,平

“城市矿产”回收利用型企业发展策略——以G企业为例(下)

“城市矿产”回收利用型企业发展策略 ——以G企业为例(下) 2020年04月09日 3.购买者 “城市矿产”的购买者多为以再生金属、再生资源为原材料的金属加工企业。自2017年国务院下发《禁止洋垃圾入境推进固体废弃物进口管理制度改革实施方案》等文件以来,国内金属加工企业只能通过回收利用企业回收的“城市矿产”资源来满足对原材料的需求。作为回收企业下游购买者的金属加工企业具有较少的议价能力,否则可能面临原材料供应不足所导致破产的窘境。 4.现有的竞争者 目前“城市矿产”回收企业主要分为两大类:第一类是传统家庭作坊式的回收企业。这类企业不管是在规模、经济和回收资源的数量上都不占有优势,且这种传统家庭作坊的回收企业技术设备比较差,回收可利用资源不仅会造成资源的浪费,而且对生态环境造成二次破坏[16]。第二类是葛洲坝、格力电器、启迪桑德、格林美等大型回收企业。这类企业拥有雄厚的资金,广阔的市场和先进的回收设备技术,具有较强的竞争力。如启迪桑德响应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加大对外投资,在海外设立分支机构,增加企业核心竞争力。回收利用型企业要想在众多竞争者中脱颖而出,需要不断创新,体现自己的优势,走差异化道路。 5.替代品 “城市矿产”回收企业产品的替代品主要有原生资源和材质本身的替代资源。原生资源和再生资源属于替代品的关系,两者本质上并没有差异,只是来源方式的不同,所以企业很难通过产品差异化来区别产品。唯一有差异的在于价格方面,当原生资源的价格远远比再生资源高时,人们会更加倾向于再生资源。但由于材质不同,使得再生产品的特性存在一定的差异,因此通过产品差异化的策略可以取得超额的利润。因此,通过自主创新形成差异化竞争优势将成为回收利用型企业战胜其他资源再生企业的法宝。 三、 三、G G企业微观环境分析 G企业于2001年12月28日在深圳注册成立,2010年1月登陆深圳证券交易所中小企业板,是中国开采“城市矿产”资源、再生资源行业和电子废弃物回收利用行业龙头企业之一。十多年以来,G企业在多个省成功建立了十六大循环产业园,下面主要以G企业为基础,运用实证研究方法对其进行分析。 (一)定性分析 本文基于SWOT分析方法,对G企业的内外环境进行分析,具体如表2所示。 表2 G企业SWOT矩阵 外部环境 优势(S)劣势(W)机会(O)威胁(T) 1.拥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2.劳动力丰富 3.循环园区优势 4.具有一定的资金、技术优势 5.政府大力支持1.废料资源短缺 2.高端人力资源 相对缺乏 3.规模较大,融 资困难 4.营销体系不健 全 1.国家产业政策的支持 2.国内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带 来需求的稳步提升 3.技术水平的提高 4.我国再生资源已进入战略机 遇期 1.主要集中电池产品回收 2.行业竞争的威胁①行业竞争对手规模扩大、竞争加剧② 替代品的威胁③潜在进入者的威胁 3.行业标准不规范 通过运用SWOT分析方法对企业自身进行分析得出,“城市矿产”回收利用行业应充分利用国家对回收行业的大力支持,通过技术研发、设备的更新以及高端人才的引进对“城市矿产”资源进行回收利用。坚持自主创新的精神,打造企业整体的差异化,增加自身竞争能力,以此来消除来自行业中的其他企业的威胁。 (二)企业外部要素评价 外部因素评价矩阵(EFE)是一种从外部环境来判断企业战略的一种方法,它主要是从企业所处外部环境的机会和威胁中找出关键影响因素。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组织G企业中各个阶层的管理者,根据这些要素对企业获得成功的影响程度赋予权重,并根据G企业现状对其要素的反应程度进行评分,权重从0—1分别表示“不重要”到“非常重要”。评分从1—4分别表示反应很差、反应为平均水平、反应高于平均水平、反应很好。一个企业所能得到总的加权评分为4、平均加权评分为2.5、最低评分为1。其中总加权平均分为4表示企业能很好地利用外部的机会而规避威胁。总加权平均分为1表示企业不能很好地利用外部机会来规避威胁。基于以上G企业的外部环境分析,本文运用外部因素评价(EFE)矩阵对其外部影响因素中的关键因素进行分析,以此来判断现行的G企业战略是否充分利用自身外部优势来规避风险,如表3所示。 表3 G企业外部因素评价矩阵 因素权重评分加权分数 机遇政策支撑法律政策0.040.1040.40 产业政策0.03 税收政策0.03 环境保护环保政策0.010.0530.15 低碳环保推进0.02 环保意识增强0.02 经济发展0.0840.32 技术支持技术研发0.050.1040.40 技术推广0.05 财政支持0.0530.15

宝山铜多金属矿床成矿规律与找矿方向

宝山铜多金属矿床成矿规律与找矿方向 通过分析宝山铜多金属矿床产出地质背景和矿床地质特征的基础上,从矿体产出特征入手,对宝山铜多金属矿床成矿规律进行了总结,并指出了矿区的进一步找矿方向。 标签:成矿规律找矿方向铜多金属矿床宝山 宝山铜多金属矿床位于黑龙江省东北部,行政区划隶属逊克县。本文在前人工作的基础上,对矿床的成矿规律进行了总结,并提出了矿床今后的找矿方向,以期对矿床进一步勘查有所帮助。 1区域地质背景 宝山铜多金属矿床位于松嫩地块和佳木斯地块之间的伊春—延寿加里东中期地槽褶皱系,茂林—木兰地槽褶皱带北段乌底河断陷盆地中库尔滨凹陷与宝山隆起衔接地带。区域内出露地层有上元古界额头山组(Pt32e),古生界铅山组(C1q)和红山组(P2h),中生界龙江组(K1l)、宁远村组(K1n)、九峰山组(K1j)及甘河组(K1g),新生界第三系孙吴组及第四系。 区内岩浆活动强烈,其中加里东中期和印支晚期侵入岩多呈岩基状产出,少部分呈岩株状产出,燕山晚期侵入岩规模小,多呈小岩株状或岩墙状产出,与火山作用有成因联系,常与同时代的中—酸性火山岩相伴出现。 区内断陷盆地中隆起和凹陷发育。受岩浆活动影响,前寒武纪及古生代地层多呈残留体分布,褶皱残缺不全,难以恢复。 2矿区地质特征 2.1 地层 矿区出地层较为简单,为寒武系下统铅山组,岩性组合为:砂岩夹角岩、粉砂质板岩夹薄层状灰白色条带状大理岩、灰—灰白色厚层状大理岩,夹薄层状变质砂岩。为区内有色金属矿产的主要成矿、赋矿围岩之一。 2.2 侵入岩 矿区出露的侵入岩主要为中奥陶世黑云母花岗岩、花岗闪长岩,早白垩世花岗闪长岩、花岗斑岩。花岗闪长岩是铜矿内铜多金属矿体的主要围岩,与成矿有密切的关系。 2.3 构造

上海第二工业大学资源与环境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上海第二工业大学 资源与环境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2018级) 一、专业学位类别简介 本校资源与环境类别硕士专业学位设置主要围绕国家生态文明建设和资源循环战略,以解决电子废弃物为主的“城市矿产”资源循环过程中的重大技术及环境问题为导向,以“城市矿产”处理处置全产业链为支撑点,聚焦以循环经济维理念的逆向物流及绿色供应链、环境友好及先进材料、资源及环境监测、资源化处理与处置技术、资源化装备及自动化控制等方向,开展相关科学研究与人才培养。基于自然资源、矿物学、化学化工、环境科学与工程、工程技术、机械电子工程、经济与管理等诸多学科的科学原理和技术,进行相关应用基础及应用研究,促使资源得以科学、有效循环利用以及促进低碳、清洁生产和可持续发展。 二、培养目标 资源与环境硕士人才培养瞄准资源与环境产业需求,面向政府环保部门及企事业单位,围绕“城市矿产”资源化利用全生命周期,重点培养具有广泛扎实的资源与环境基本理论基础,掌握循环经济先进技术与管理方法、掌握生态材料的设计和绿色制造等的先进技术与方法、掌握现代资源与环境监测技术及设备、掌握解决资源化处理处置相关问题的先进技术与技能、掌握资源化装备设计及自动化控制等相关方法和技能,具有一定的创新意识和工程实践能力,能进行该领域技术研发、工程设计、项目咨询及运行管理的硕士层次工程技术人才。 1.综合素质与业务能力 资源与环境硕士专业学位获得者应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具有服务国家和人民的高度社会责任感、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创业精神、科学严谨和求真务实的学习态度和工作作风,诚实守信,恪守学术道德规范,尊重他人的知识产权,身心健康。

有色金属矿成矿地质特征分析

有色金属矿成矿地质特征分析 摘要:在资源紧缺的形势下寻找矿产资源已成为资源勘查的首要任务,而成矿地质特征与成矿模式研究成为矿床勘查的热点问题,并对勘探隐伏矿床有重要指导意义。有色金属工业是以开发利用矿产资源为主的基础性行业,能否科学合理、有效地探测和开采有色金属,关乎国民经济的持续发展。基于此,研究分析有色金属成矿的地质特征和找矿的前景,以期为相关工作的深入开展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有色金属;地质环境状况;成矿特征;找矿前景 前言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类需求有色金属的量逐渐增大,但是有色金属又属于不可再生资源,所以在勘探开采中必须坚持科学合理的原则,利用先进的技术方法,采取有效的措施,保证矿产的开产率切实提高,才能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目前出露地表和地球浅部易识别的矿床已非常少,而地球深部矿床的找矿难度又非常大,如果没有有效的找矿方法和先进的成矿模式理论及成矿预测理论,寻找新矿床将成为一项无法完成的任务。成矿模式是对同一类矿床的地质、构造、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和其它基本特征进行概括,是反映对矿床规律的认识。成矿预测则是在成矿模式的指导下,根据一定的成矿地质理论、成矿地质环境、成矿条件、控矿因素和找矿标志对潜在的矿床做出推断、解释和评价并提出矿床发现的途径,从而对矿床进行定量评价的过程。在当前找矿难度大的形势下,利用先进的地球物理理论和科学方法做指导来建立成矿模式指导找矿工作,不仅能克服以前找矿的盲目性还能提高找矿的科学性和精确性,并取得更好的经济效益。成矿模式的研究和预测利于成矿理论、矿床分类、矿床成因规律的研究发展,使矿床研究方法理论化、系统化,并且对寻找地球深部隐伏的矿产资源有非常重要。 鉴于复杂的地质条件,笔者就某地的有色金属成矿,在以往的找矿实践经验和地区地质环境的基础上,深入研究分析区域成矿的特征和矿区分布,以期提供科学的信息和依据,从而促进在新的区域勘察发现新的有色金属矿产资源。 1 有色金属的广义概念 有色金属广义的概念是指除黑色金属矿产以外的所有金属矿产,它包括铜、铅、锌、镍、钴、钨、锡、铋、钼、锑、汞等重金属矿产,铝、镁等轻金属矿产,金、银、铂族等贵金属矿产以及稀有金属矿产、稀土金属矿产、分散金属矿产等金属矿产。 2 成矿模式的内容及发展 成矿模式是在四维空间内对形成矿床的成矿作用的高度概括,最终用不同的

_城市矿产理论研究综述

第36卷第8期2014年8月 2014,36(8):1618-1625 Resources Science Vol.36,No.8Aug., 2014 收稿日期:2014-03-07;修订日期:2014-05-08 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产业链视域下我国‘城市矿产’产业发展研究”(编号:13CJY029);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中国工业化中后期稀有金属资源安全态势与供给保障机制研究”(编号:13BGL105);湖南省软科学重点项目:“中国工业化中后期稀有金属资源安全战略研究”(编号:2013ZK2003);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产能过剩矛盾突出的行业发展趋势和调整化解对策研究”(编号:13&ZD024)。 作者简介:王昶,男,湖南怀化人,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领域为金属资源战略。E-mail :changw1000@https://www.wendangku.net/doc/5b2434159.html, 文章编号:1007-7588(2014)08-1618-08 城市矿产理论研究综述 王昶,徐尖,姚海琳 (中南大学商学院,长沙410083) 摘 要:城市矿产变废为宝,可有效替代原生矿,减少能源消耗,是重要的战略资源。本文首先回顾了城市矿 产的概念发展,并将其与循环经济、再生资源、固体废弃物3个相近概念做了对比辨析。然后,从城市矿产资源的发展潜力、开发价值、开发主体行为动机、回收网络以及政策工具5个方面梳理了近年来城市矿产资源理论研究进展。实证及案例研究表明,城市矿产中含有多种有价成分并且在城市当中资源蓄积量已达到一定规模。尽管具有显著的生态价值,但是在现阶段开发城市矿产对个体企业来说并不经济。而经济利益是驱动企业回收行为的主要因素,因此需要通过构建回收网络以及应用政策工具来协调回收企业的经济利益。最后,本文指出了现有研究存在的不足之处。 关键词:城市矿产;资源化利用;回收利用;综述 1引言 在自然资源逐渐枯竭的今天,城市矿产社会存量却以废弃物形态在不断增加,城市将是未来最大的资源集中地。经过工业革命以来300多年的开采和利用,全球80%可工业化利用的矿产资源已经从地下转移到地上,以垃圾的形式堆积在我们周围,总量已达数千亿t ,并以每年100亿t 以上的速度增长[1]。城市矿产可以为工业生产提供替代原生资源的再生原料,也可直接为社会生活提供再生产品。在西方发达国家,开发“城市矿产”已经成为一个新兴的朝阳产业。美国在开发利用“城市矿产”资源方面,每年的销售额高达2360亿美元。我国也从2005年开始了循环经济试点,2006年进行回收体系试点,2010年开展“城市矿产”基地试点工程。 城市矿产变废为宝,有效替代原生矿,减少能源消耗,是未来支撑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资源。这也引发了越来越多的学者关注,城市矿产理论得到了新的发展。本文将就城市矿产概念发展、城市矿产开发潜力、开发价值、开发主体行为动机、回收网 络及政策工具相关热点研究话题展开梳理,分析现有文献的研究缺口,指出未来理论研究的方向。 2城市矿产的概念界定 2.1概念提出与发展 “城市矿产”的概念最初来源于20世纪80年代的日本。当时进入工业化后期的日本国内废旧家电日益增多,为应对金属资源特别是稀贵金属资源匮乏的问题,回收废旧家电中的有价金属成分变得极具资源战略性和环保紧迫性。1988年,日本学者南条道夫从金属资源回收的角度首次定义了“城市矿产”的概念。他提出,把地上积累的工业制品资 源看做是可再生的资源,可称为“城市矿产”[2] 。 2006年,白鸟寿一等提出“人工矿床”的设想,把可 回收的资源蓄积均视为“矿床”[3]。2010年,山莫英 嗣等将电器、汽车、建筑物等单独废弃物品称为“城市矿石”,并提出从资源高效利用的角度来看“城市矿石”的概念对于资源贫乏的国家十分关键[4]。从这些概念的定义来看,“城市矿产”、“城市矿石”等概念更加强调可循环利用的资源本身,而“人工矿

成矿规律(摘抄)

1、断裂性质和规模及其与矿化的关系 首先要查明控矿断裂的性质、规模、产状要素等等。 就力学性质而言,可将断裂分为张性、压性和扭性三大类。三类断裂不同的成矿特点如下: 张性:围岩受力处于膨胀状态,孔隙度较高。 其成矿特点是:结构面呈不规则状、延伸较小,矿液易于通过。温度下降快,形成相对开放系统,以充填成矿为主。主要发生在浅部,受控的矿成脉状或向下尖灭的透镜状居多。 压性:围岩受力处于压缩状态,孔隙度渗透率都小。 其成矿特点是:结构面呈舒缓波状,走向、倾向延伸大,有尖灭再现的特点,温压下降慢,形成相对封闭系统,以交代成矿为主,完全压性断裂,对成矿不利。 扭性:兼具张性和扭性的特点(压扭接近压性,张扭接近张性),孔隙度渗透率也介于二者之间。 结构面产状平直,延伸大,有次级断层与主断裂共生,对成矿有利,充填交代作用均可成矿。 在实际工作中,从断层结构面特点和伴生构造岩的性质,可以对断裂主要力学性质作出判断。有时有的断裂构造活动过程中出现力学性质的改变,产生极为复杂的情况,所以要具体分析。 张性、压性断裂活动过程中,常常都伴有扭应力活动,形成压扭性或张扭性断裂。 压扭性断裂结构面常常是不透水面,在成矿过程起着“屏蔽”作用。 一般纯张性断裂中矿化不是最好的,而张扭性断裂中矿化意义较

大。 不同力学性质断裂的派生构造也有不同特点,有助于查明受控矿脉的尖灭再现、侧现、侧伏等规律。断裂构造的规模,包括断距大小,断裂沿走向和倾向的延伸距离,下切深度大小等。有的断裂深切下地幔,且长期活动,常称为深大断裂。它们往往是类生矿化,特别是壳下源矿化的控制构造,值得重视。 2、断裂活动的时间和期次及其与矿化的关系 在一个地区往往存在不同时期的断裂构造,而矿化只与其中某一时期或几期断裂构造有关,至于成矿后的断裂对矿体主要是改造和破坏。同一条断裂的不同活动期,其力学性质可能发生变化,前期构造与后期构造互相影响。构造的多期活动,可以导致多期矿化的叠加,这些情况在各个矿区极为常见。矿床划分成矿段的主要依据之一,就是矿区构造活动期次。一些层控矿床,断裂构造在成矿中起着重要作用。因此,对断裂构造的研究、分析,有着重要的意义。 3、断裂构造的有利成矿部位 断裂构造现象极为常见,但是成矿只是在断裂中某些局部地段。从断裂控矿角度出发,广大地质工作者积累了不少实际资料。 下列有利的成矿部位,对预测选区选点极为重要。 (1)不同断裂交叉处,主干断裂与次级断裂交汇处; (2)在断裂产状变化处,在平面上断层走向发生扭曲转弯处,在剖面上张性断层倾角由缓变陡处,压性断层由陡变缓处。 (3)断裂中局部圈闭好的部位,如压扭性断层的下盘,断层泥和蚀变构造岩起圈闭作用; (4)断裂构造与有利岩层交汇或其他构造交切处等。

中国铜矿矿床时空分布及成矿规律

中国铜矿矿床时空分布及成矿规律 中国铜矿床时空分布及成矿规律有以下特征: (一)成矿时代相对集中 中国铜矿成矿时代虽然从太古宙至第三纪都有不同程度的分布,但主要集中于中生代,其次是中新元古代和新生代。从探明的大中型矿床的储量在时代占有情况来看,据王之田(1988)统计的各时代铜矿储量比例:太古宙0.6%,古元古代7.8%,中-新元古代16.5%,早古生代3.5%,晚古生代6.2%,中生代49.8%,新生代15.3%。 从各期的地壳运动来看,自寒武纪以来,历经加里东、海西、印支、燕山和喜马拉雅各期的地壳运动,每期虽然都有相应的铜矿成矿作用,并形成矿床,但以燕山期生成的矿床最多。据郭文魁主编的1∶400万中国内生金属成矿图说明书(1987)统计了115个铜矿的床(点)在各成矿期的比例,其中燕山期占46%。可见铜矿床的形成在整个地史成矿期中,燕山期成矿作用具有特殊的重要意义。 (二)成矿空间分布相对集中 从成矿环境来看,中国地处欧亚板块的东南部,东与太平洋板块相连,南与印度板块相接。地层发育较齐全,沉积类型多样,地质构造复杂,岩浆活动频繁,变质作用也较强烈。这种复杂多样的地质环境,形成了多种铜矿类型,主要分布在赣东北、长江中下游、祁连山及邻区、中条山、西昌-滇中、三江地区以及黑龙江嫩江和内蒙古东部地区等。在这些成矿区带已探明的铜储量占全国铜总储量的80%以上。 (三)主要铜矿类型的成矿环境 从板块构造成矿环境来看,据王之田等人研究认为,斑岩型铜矿产于会聚板块边界,包括大陆边缘(含活动陆内古板边)和岛弧环境挤压弧系里,都与发生大幅度相对运动正负构造单元之间的区域性深大断裂有关;夕卡岩型铜矿与斑岩型铜矿成矿环境基本类似,但成矿围岩有所不同;海相火山岩块状硫化物型铜多金属矿在离散板块边缘和会聚板块边缘以及岛弧环境等均有产出,主要为大陆边缘斜坡已跨上洋壳部位的优地槽,或经洋壳俯冲送到海沟地带的原来生成在洋中脊的蛇绿岩套环境;海相沉积岩块状硫化物型铜矿,产于大陆壳海西-印支期海相断裂拗陷带环境,并受中生代岩浆岩的活化改造富集;海相沉积(变质)岩型

白银地区金矿成矿及找矿规律

白银地区金矿成矿及找矿规律 【摘要】本文针对白银地区特定的成矿地质环境,从矿源层控矿、岩浆岩活动控矿、区域变质作用控矿、构造控矿四个方面对金矿成矿规律进行了分析,从而总结出针对不同金矿类型的找矿规律。 【关键词】白银;金矿成矿;找矿规律 从矿床的形成因素及过程来看,特定矿床的出现是岩石圈系统某种运动(作用)的结果。白银地区位于北祁连山早古生代造山带石灰沟—白银厂裂谷—岛弧东延部分石青硐—白银火山岩亚带东段,南为中祁连隆起带。该地区金矿床的形成归因于晚元古代以来形成的大地构造环境,该地区的金矿类型众多,曾以白银厂大型黄铁矿型铜矿床享誉国内外。本文通过分析已有的金矿资料,并结合白银地区的地质演化、成矿地质背景、金矿分布等对该地区的金矿成矿及找矿规律进行了系统总结。 1.成矿地质环境 白银地区形成的主要成矿地质环境有:中祁连边缘海盆地隆起带、了高山古陆边缘裂陷槽、白银火山岛弧带、断陷盆地。这几大地质环境构成了白银地区主要的成矿地质背景。 1.1中祁连边缘海盆地隆起带 中祁连边缘海盆地隆起带位于黑石川-棺材涝池-曾家庄一带。形成于中元古代末期,由古特提斯板块向中国陆台急剧俯冲使该区发生褶皱而成。其地质特征为海相碎屑岩沉积区域变质及强烈的构造—岩浆活动。矿床类型为变质热液型、蚀变破碎带型和硫化物伴生金型。 1.2了高山裂陷槽 了高山裂陷槽位于西湾以南红砂岘—甘露池一带,形成于早古生代中、早期,因地壳运动使中部(了高山)下陷而成。其地质特征为成熟度低的岩屑杂砂岩、硅质岩、火山岩沉积及岩脉侵入活动。矿床类型为岩浆期后热液型和变质热液型。 1.3白银火山岛孤带 白银火山岛孤带位于石青硐- 苏家湾断裂带以北,形成于早古生代中、早期,因火山喷发而成。其地质特征为双峰式火山喷发沉积及岩浆侵入活动,不同方向构造活动。矿床类型为热液改造型和块状硫化物伴生金型。 1.4断陷盆地

全国重要矿产和区域成矿规律研究进展综述_王登红

第8 8卷 第1  2期2 0 1 4年1 2月 地 质 学 报 ACTA GEOLOGICA SINICA Vo l.88 No.12Dec. 2 0 1  4 注:本文为中国地质大调查“我国重要矿产和区域成矿规律研究”项目(编号1212010633903)和“中国矿产地质与区域成矿规律综合研究(中国矿产地质志)”项目(编号1212011220369)、“中国分矿种(组)矿产地质总结研究”项目(编号12120114039601)、“中国区域成矿规律研究与总结”项目(编号12120114039701)等联合资助的成果。收稿日期:2014-08-30;改回日期:2014-11- 21;责任编辑:周健。作者简介:王登红,男,1967年生。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现主要从事成矿规律和矿产资源潜力评价方面的研究工作。通讯地址:100037,北京市百万庄路26号;电话:010-68999048;Email:wangdenghong @sina.com。全国重要矿产和区域成矿规律研究进展综述 王登红1),徐志刚1),盛继福1),朱明玉2),徐珏1),袁忠信1),白鸽1),屈文俊3), 李华芹4),陈郑辉1),王成辉1),黄凡1),张长青1),王永磊1),应立娟1),李厚民1),高兰1), 孙涛1),付勇1),李建康1),武广1),唐菊兴1),丰成友2),赵正1),张大权5) 1)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北京,100037; 2 )中国地质科学院,北京,100037;3)国家地质实验测试中心,北京,100037; 4 )中国地质调查局武汉地调中心,武汉,430205;5)中国地质调查局,北京,100037 内容提要: 对重要矿产开展全国性的资源潜力评价,是国情调查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开展重要矿产和区域成矿规律的研究,又是矿产资源潜力评价的基础性工作。自2006~2013年的8年间,通过对400多个典型矿床的野外调查,开展了典型矿床和区域成矿规律的全面研究,编制了成矿规律研究的技术要求,组织了全国性的技术培训,指导了大区和省级项目成矿规律研究工作,完成了大区和省级项目典型矿床和成矿规律研究成果的验收、汇总和综合,编制了全国单矿种(组)成矿规律相关专题图件,建立了相应的数据库,提出了一系列新认识、新技术和新方法,包括同位素定年的方法和成矿规律编图方法,为矿产资源潜力评价奠定了扎实了理论基础,有效地指导了潜力评价和地质找矿工作,培养了人才,锻炼了队伍,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显著地提升了我国成矿学的研究水平。 关键词:矿种成矿规律;区域成矿规律,潜力评价;成矿预测;研究进展 作为“ 全国重要矿产资源潜力评价”计划项目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全国重要矿产和区域成矿规律研究”工作项目旨在根据现有资料、系统总结全国重要矿种、成矿区带的成矿规律,并以此指导矿产资源潜力评价和矿产勘查。项目的总体目标任务为:通过开展全国典型矿床和区域成矿规律研究,编制成矿规律研究技术要求,开展技术培训;指导大区和省级项目成矿规律研究工作;负责大区和省级项目典型矿床、成矿规律成果的验收、汇总和综合;编制和完成全国矿种(组)成矿规律相关专题图件及其数据库建设;组织开展全国典型矿床野外调查。自2006~2013年, 以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为首的研究集体野外调查矿产地共453处,采集各类样品数千件,新测定同位素年龄数据400多个,编制了16个矿种的1∶500万全国性图件4类64种, 建设分矿种的数据库16个,汇总数据库1个,发表论文16 8篇,已出版专著8部、全国性成矿规律图1套,取得了一系列研究进展。 1 研究方法方面的新进展 成矿规律的研究是一项主观能动性很强的工作,由于研究人员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千差万别,采取什么样的方法至关重要(王登红,2011)。以往没有一套规范性的技术要求来表达对成矿规律的认识,尤其是如何编制成矿规律图,学者们认识各异,编出的图件也各不相同,影响到对成矿规律的认识和表达。在项目实施之初,项目负责人就认识到编制统一技术规范的重要性,组织相关人员编制了全国统一的技术要求(陈毓川等,2010a),有效地推动和促进了重要矿产和区域成矿规律的研究。例如,为编好省级的、大区的和全国的单矿种成矿规律图和综合矿种成矿规律图,项目有关人员研读并吸取了国内外的一些成矿(规律)图和“国标GB958-99”之长处,设计出了一套新的图例(图1、2、3) 。该套图例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