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精致女子之庐隐

精致女子之庐隐

精致女子之庐隐
精致女子之庐隐

精致女子之庐隐

精致女子之庐隐

精致女子之庐隐

如若“隐去庐山真面目”,置身此山中,中道遇仙师,隐隐云山饶,潺潺弱水声,苍苍然山林,云天一鹤悠然乐,隐隐然之忧乐,在乎天地之间!岁月静好,现世却没有那么的安稳,光明前的挣扎,似乎明白起来也就像在梦幻里突然的惊醒后又茫然的入睡,只是再也不能安心了!

无论你怎样对着白浪低吟,对着激越高歌,现实没有半点接近你的天堂,光明好像就那么的微暗,没有膨大的迹象,远远地高悬,在万里夜空,所以苦恼着烦忧,像极了“苦恼的夜莺”在暗夜里将烦恼一件一件的数落着,喜悦就像挂在天上的虹,如梦,如梦,残月落花烟重。

抱着美妙的心情来到人世,幻想着来时的情愫,可是年青的心又难以与世俗的旧思想割舍,在跨越鸿沟的当时,一只脚在光明的晴天里接近如梦,一只脚在昨日的阴霾里呼吸着沙尘天气,一只眼流着浑浊的液体,一只眼睛灵动着,心儿沉沉的担忧,夹缝里撑着长蒿,苦恼着等待着光亮。生的苦闷,爱也不觉着快乐,精神就是那摇曳着的帆,在海风里摇摆着。从小就是那精神脱了轨的恍惚着,不安的心在长途来往于两个城市间,不觉累疲,只道逃离不合呼吸的魔。

择一片海,在风光旖旎的海滨,筑一间屋,取一个温暖的名字“精庐”,然后各自在奔忙着,始终没能搬进里面欣赏过海的风景。在《滨海故人》里,庐隐着实的隐含了她的生活,再呼吸了“五四时期”青年追求人生的意义,又空想着苦闷的徘徊,使得总拿一声叹息,一滴眼泪,去笼罩宇宙,去理解一切。精神的梦幻里不再有孤寂,有时候不免成为哀伤的叹美者,相信人了,不免有孤零之苦,不相信人吧,也难逃孤寂的世界,所以就像那苦恼的夜莺,在苦闷里徘徊!

“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许,看人间多少故事,最销魂梅花三弄····”面对爱情的迎头赶上,谁不渴望,他说“情事滋润草木的甘露,想要开出美丽的花,必定要用情汁来浇灌”,熟不知“情汁精心浇灌”出来的生命之花,却不是爱情的“美丽”,而是烦恼的“愁海”,连接受给爱一个美丽的遐想都变得那么遥远。矛盾着,妥协着,消沉与憔悴。也许每个人都是这样,只要你陷入苦恼的愁海里,整个人就像笼子里的鹦鹉,毫无生气。爱情成了旗帜,成了依靠,成了屏障,无望的直立在那个年代,爱情也只是婚姻结合的前身,或许是一个淡淡无望的开始。有时候幻想着像孙悟空一样又翻个跟斗竟能十万千里的能耐,逃脱世俗墨黑的喷洒,然而你会发现“人间譬如一个荷花缸,人类譬如缸里的小虫,无伦怎样聪明,也逃不了人间的束缚”。爱得那么苦恼,爱竟然也不是那样的甜蜜,多年后回首时,苦恼还会那么深刻吗?

我们就像漂泊在人世间的孤鸿,揪尽脑汁,也幻想着能有一见倾心,然后偕老漂泊也何其的美哉?然而我们恨痛了漂泊,有时候极尽诅咒,那也无妨,心里坚韧的女子总是提起笔笺,聊以疗伤,《寄天涯一孤鸿》涓涓文字似潺潺流水,给漂泊的人一些秋思秋愁怅,即使在西子湖畔的青山绿水间徜徉,还是在安微、故都、沪上,心里的媚眼总也免不了笼罩着愁肠。

女人的心,尽管看惯了流星的美丽持续的那么简短,异乡虽美,总不免像归雁一样,在淡雾升起的早晨,冲破新的遮拦,告别秋的离别,将寂寞的苦恼埋葬,即使寂寞也好,灰色的路程也罢,沦落在醉鬼的梦呓中,英雄泪总也是秋风秋雨愁煞人,憔悴梨花风雨后。

她是那样的在乎身边的人过得好,就像《象牙戒指》里一样,她是怎样的努力用鲜活去唤起死水里的浪波,“从前我是决意把自己变成一股静波一直向死的渊里流去。而现在我觉得这是太愚笨的勾当。这一池死水,我要把它变活,兴风作浪。”可是世事总是那样的令人难以捉摸,总也编不出欢欣的由头,看到曙光的刹那,又遇倾盆大雨的浇灌,弄坏衣裳坏了心情恼了情愫。

短短的人生尽是恼人的心思,将时代的无可奈何苦恼成一串串传世的珍珠,她总是充满了悲哀,苦闷,愤世,嫉邪,视世间事无一当意,世间人无一惬心。可是我们又能怎样去埋怨呢?生的苦闷,活的艰辛,总被烦恼恼又何妨。

林徽因和梁思成生平简介

林徽因和梁思成生平简介 林徽因,福建闽县(今福建福州)人,生于浙江杭州,出身于官宦世家。祖父林孝恂进士出身,历官浙江金华、孝丰等地。父林长民毕业于日本早稻田大学,擅诗文,工书法,曾任北洋政府司法总长等职。清光绪三十年(1904年)六月,徽因生于浙江杭州,随祖父母居住。5岁,由大姑母林泽民授课发蒙。8岁,移居上海,入虹口爱国小学学习。1916年,因父在北洋政府任职,举家迁往北京。她就读于英国教会办的北京培华女中。1920年4月,随父游历欧洲,在伦敦受到房东女建筑师影响,立下了攻读建筑学的志向。在此期间,她还结识了诗人徐志摩,对新诗产生浓厚兴趣。翌年,随父回国,仍到培华女中续学。1923年,徐志摩、胡适等人在北京成立新月社,徽因常常参加新月社举办的文艺活动,曾登台演出印度诗人泰戈尔的诗剧《齐德拉》,饰演主角齐德拉公主,台词全用英语。她流利的英语和俊秀的扮相,在文艺界留下深刻印象。1924年6月,林徽因和梁启超长子梁思成同时赴美攻读建筑学。由于当时美国宾州大学建筑系不收女生,她改入该校美术学院,而主要仍选修建筑系的课程,实现了自己的志愿。1927年夏,从美术学院毕业后,又入耶鲁大学戏剧学院学习舞台美术设计半年。1928年春,她同梁思成结婚。8月,夫妻偕同回国,一起受聘于东北大学建筑系。林徽因在到职前先回福州探亲,曾应福州师范学校和英华中学之请,作《建筑与文学》和《园林建筑艺术》的演讲。又为其叔林天民设计福州东街文艺剧场。翌年,到东北大学讲授《雕饰史》和专业英语。 从1930年到1945年,梁思成林徽因夫妇二人共同走了中国的15个省,200多个县,考察测绘了200多处古建筑物,很多古建筑就是通过他们的考察得到了世界、全国的认识,从此加以保护。比如像河北赵州石桥、山西的应县木塔、五台山佛光寺 等。也正是由于在山西的数次古建筑考察,使梁思成破解了中国古建筑结构的奥秘,完成了对《营造法式》这部“天书”的解读。 1931年,她受聘于北平中国营造学社。次年,为北平大学设计地质馆和灰楼学生宿舍。在此后数年中,她多次深入晋、冀、鲁、豫、浙各省,实地调查勘测了数十处古代建筑,单独或与梁思成合作发表了《论中国建筑之几个特征》、《平郊建筑杂录》、《晋汾古建筑调查纪略》等有关建筑的论文和调查报告,还为署名梁思成的《清式营造则例》一书写了绪论。这是一本研究我国古代建筑必读的重要工具书。 林徽因在从事建筑科学研究之馀,也开始从事文学创作。1931年4月,她的第一首诗《谁爱这不息的变幻》以“徽音”为笔名,发表于《诗刊》第二期。以后几年中,又在《诗刊》、《新月》、《北斗》、天津《大公报》、《文学杂志》等,先后发表了几十篇作品。大部分是诗歌,也有散文、小说、戏剧和文学评论。她的诗多数是以个人情绪的起伏和波澜为主题,探索生活和爱的哲理。诗句委婉柔丽,韵律自然,受到文学界和广大读者的赞赏,奠定了她作为诗人的地位。当时,她曾应聘为北平女子文理学院外语系讲授《英国文学》课林徽因、泰戈尔、徐志摩程,负责编辑《大公报·文艺丛刊·小说选》,还担任《文学杂志》的编委。她经常参加北平文学界读诗会等活动。1936年,平津各大学及文化界发表《平津文化界对时局宣言》,向国民政府提出抗日救亡的八项要求,徽因是文艺界的发起人之一。在林徽因的著作中,建筑学家的科学精神和作家的文学气质揉合得浑然一体。她的学术论文和调查报告,不仅有严谨的科学内容,而且用诗一般的语言描绘和赞美祖国古建筑在技术和艺术方面的精湛成就,使文章充满诗情画意。而在文

“我简直是悲哀的叹美者”——简论庐隐小说的感伤情调

第28卷第3期 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06年5月 Vol. 28 No.3 Journal of Tangshan Teachers College May 2006 ────────── 收稿日期:2005-10-19 作者简介:王福山(1964-),男,河北秦皇岛人,秦皇岛教育学院副教授。 - 10 - ——简论庐隐小说的感伤情调 王福山,苏君礼 (秦皇岛教育学院,河北 秦皇岛 066004) 摘 要:庐隐在《海滨故人》、《象牙戒指》等小说中流露出强烈的感伤情调和求索意趣。她常常借助于对爱情、对人生意义、对人的价值等的执著追求和追求不得的痛苦展示,鲜明昭示对感伤情调的偏爱和文本上的自觉追求。那感伤的情调,有着哀切的美感,而日记、书信体的形式选择、以及对古典诗词景物、意境的化用,也使其小说的感伤情调更浓重。 关键词:庐隐;感伤情调;文学认识 中图分类号:I207.5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15(2006)03-0010-03 庐隐是我国五四时期享有盛名的女作家。茅盾先生曾赞誉她是“‘五四’的产儿”,“觉醒了的一个女性”。[1]刘大杰先生也认为在中国新文学的女作家中,庐隐与冰心女士是资格最老、成就突出的。的确,庐隐是五四女作家中多产的小说作家,在其并不平坦的十几年的创作生涯中,她以旺盛的写作热情,勤奋笔耕,执著追求,为我们留下了《海滨故人》、《曼丽》、《灵海潮汐》、《玫瑰的刺》四个短篇集,《归雁》、《象牙戒指》、《女人的心》、《火焰》四部中长篇,以及散文集《云鸥情书集》等,显示出强烈的感伤情调和执著的求索意趣。早在20世纪30年代就有人注意过并指出庐隐是“感伤派女作家”(草野语)。而当下流行的几部《中国现代文学史》也几乎众口一词地概括总结她的小说创作风格的个性:“用哀伤的笔调叙写‘五四’一代青年复杂的感情世界,尤其表现一代青年女性追求民主解放和爱情幸福最后却只能尝到苦果的实际情景”[2]。她“只知伤感愤懑” ,不同时代、不同性别的人们几乎都指出了庐隐小说的感伤特点,可见庐隐小说中的感伤情调是十分浓重的。 庐隐小说的感伤情调与她对文学的认识不无关系。庐隐在文学主张方面,强调:“文学创作者是重感情,富主观,凭借于刹那间的直觉,而描写事物,创造意境;不模仿,不造作,情之所至,意之所及,然后,发为文章,其效用则在安慰人生,鞭策人生。”[3]尽管庐隐在20世纪20年代“为人生的艺术”和“为艺术的艺术”的论争中曾表示要保持中立,持“无偏向”的态度,实际上在审美意趣与审美趋向的展示中不可能不带有强烈的主观色彩。她在小说创作中不断 地纳社会人生于笔端,展个人内心图景于纸上,以鲜明的主体意识融入小说文本,在不懈的求索中袒露出一个真诚、痛苦的灵魂,使我们在感悟着她的作品的感伤中,也体味了作家不幸生活经历的坎坷与多难。作家对生命内涵的诠释,对个性的注重与强调自然要带到创作中去,所珍视的个体生命的人性的丰富性与主体性价值十分明显,她笔下常常写出女性生命的无尽痛苦,而这些痛苦的经历或现象又往往升华为对生命的叩问。文本中她认为“足称创作的作品,唯一不可缺的就是个性——艺术的结晶,便是主观——个性的情感”[2]。的确,庐隐在苦涩的行文中,在真挚的情感流动中,在被五四的怒潮从封建氛围中掀起来的、觉醒了的女性意识的彰显中,在对理想、人生和女性命运的思索与求证过程中,流露出过于浓重的感伤情调,从客观上说这当然是当时社会的种种积弊和现实黑暗的反映,但谁又能否认它不与庐隐特定的人生经历和敏锐的艺术感悟能力相关?女作家的艺术观念和主张已经先在性地决定了她的小说创作的感伤情调的必然。 我们说尊重个体生命的主体性价值与来自家庭、社会的重重挤压是矛盾的,更是让人感奋的。庐隐在描写中对被侮辱、被损害的弱者的命运所投注的诗性眼光,在叙述文本中所显示出的在否定形态中对理想爱情的期待,对理想生活模式、人生理想的肯定倾向,可以说贯穿于从《海滨故人》到《曼丽》等一系列小说文本中。在女作家逝世不久,茅盾先生就曾指出:庐隐“向‘文艺园地’跨进第一步的时候,她是满身带着‘社会运动’的热气的,《海滨故人》集子里前头的七个短篇小说就表示了那时的庐隐很注意题材的社会

庐隐《或人的悲哀》解读

庐隐《或人的悲哀》解读 庐隐说:“我是一个心里藏不下丝毫渣滓的人。”“在文章里,我是一个易感多愁脆弱的人,——因为一切的伤痕,和上当的事实,我只有在写文章的时候,才想得起来,而也是我写文章唯一的对象。”读庐隐的小说,总是伴随着抑郁难平、苦涩凝重的心情,以及挥之不去的伤感。也许,《或人的悲哀》正是典型的体现。 《或人的悲哀》是我非常喜欢的一部作品,并窃以为堪称经典。要想真正读懂一部作品,必须首先知道作者为什么写,在什么背景下写,我查阅了一些关于庐隐写作《或人的悲哀》的背景资料,以下将详谈。 一.为什么写? 矛盾发表《庐隐论》说:“庐隐与“五四”运动,有血统关系。她是被“五四”的怒潮从封建的氛围中掀起来的,觉醒了的一个女性。庐隐,她是“五四”的产儿。”① 《或人的悲哀》作于1924年,当时正处五四运动落潮时期,新青年们经历了大解放的时代,已经逐渐觉醒,对世界时局有了一定的了解,十分急切地渴望能够学有所成,挥洒出生命的每一份热量来,有一番作为。然而,五四运动并没有带给他们意想中的结果,他们并没能 正如矛盾所说,庐隐是“五四”的产儿,她完整地经历了五四运动,对于运动的产生、发展、消亡有着深刻独到的认识。她意识到了在当代青年中普遍存在的渴望有所作为却迷惘、不知所措、对前途渺茫的矛盾心理,她企图通过文章来展现五四时期女性的复杂心理。 二.主要内容 这部作品以书信体形式演绎了女主人公亚侠的一出生命悲剧,最终沉湖自尽是她的宿命。 这是一种青年的心路历程,在五四个性主义思潮的感召下,兴奋于探索人生而最终被人生的大车轮粉碎成沙石的命运。她曾经很努力地配合治疗,渴望能够保全自己的生命,以继续与朋友畅谈人生究竟的问题。然而“敏感脆弱的心灵使亚侠坠入感情的漩涡而终于导致病痛折磨,理想爱情的缺失同时令她茫然无助,陷入了积极介入者与无用零余者的泥沼。”② 整部作品由主人公“我”和好友KY从前一年6月10日到次年的1月9日历时半年的九封信组成。情节很简单:亚侠是一位文学女青年,患有较严重的失眠症和心脏病,很长时间都在日本治疗。很有自己的想法,充满热情,但终究解不开“生命的究竟”难题,不知道自己应该如何走自己的人生道路,对前途充满了迷茫。在她写给KY的信中多次出现“死亡”的字眼,令人触目惊心。后她还是

女性主义散文作品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 女性主义散文作品 篇一:女性散文杂谈 女性散文杂谈 [关键字]:女性文学性别意识纯美努力女性散文美女作家问题写作误区 [摘要]:女性文学在中国有着悠远的历史,但女性性别主体意识的真正觉醒却是在现代。当代同样涌现了大批优秀的女性作家与女性文学。小说、散文、诗歌各方面都有她们的足迹。在散文方面尤其突出,她们以其个性化、女性化、独白化的散文语言,使散文日益走向个人化,在文艺方面纯美努力的追求上面,也有自己独到的地方。数量方面的优势并不代表着质量方面的胜出,女性散文也有着误区以及需要改进的地方。 人们习惯把女作家的作品称为“女性文学”。 展望中国文学历史长河,女性文学源远流长。从古代的班昭、蔡琰、李清照、苏小妹、柳如是、卓文君到现代的林徽因、冰心、凌叔华、冯沅君、关露、杨晦、林蓝、萧红、

白薇、丁玲、白朗、草明、袁静、杨沫等等,一大批不胜枚举的女作家,在中国的文学史上都留下了她们不可磨灭的足迹。她们对性别的关注、女性意识的建立,也经历了从不自觉到自觉的过程。 中国文学评论家白烨指出:现在的女性文学写作已真正进入了它前所未有的黄金时期,无论是作家的数量、创作的质量或是风格的多样、作品的影响,都大大超过现代时期。女性文学形成如此大的气候,造成如此大的影响,这在中国文学历史长河中是从未曾有过的。她们以其个性化、女性化、独白化的散文语言,使散文日益走向个人化。 女性散文的发展历程,是女性心理的、情感的生命历程,是女性自我追求、自我生存的心灵记录。从中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女性主体意识意味深长地走了一个回归型之路,即觉醒——失落——复归超越的过程。其演变的过程是人的觉醒到人的解放的成果,人的觉醒是女性主体意识觉醒的催化剂,而人的解放必然带来女性意识的健全发育。 世纪初期,以冰心、庐隐、石评梅、苏雪林、谢冰莹为代表的一批女性散文家,摆脱传统枷锁,在觉醒的女性的位置上大胆言说女性心声,一大批优秀的女性散文应运而生。这些散文中有女性对社会生活的干预、思考,有坦率的情爱告白,也有备受压抑的女性关爱意识的尽情抒展。然而随着“五四”文化运动的重心由人的问题向民族问题的转移,女

描写女生外貌的句子 你是那样地美,美得象一首抒情诗_优美的句子

描写女生外貌的句子你是那样地美,美得象一首抒 情诗_优美的句子 二、一双漆黑清澈的大眼睛,柔软饱满的红唇,娇俏玲珑的小瑶鼻秀秀气气地生在她那美丽清纯、文静典雅的绝色娇靥上,再加上她那线条优美细滑的香腮,吹弹得破的粉脸,活脱脱一个国色天香的绝代美人。 三、春花秋月,是诗人们歌颂的情景,可是我对于它,却感到十分平凡。只有你嵌着梨涡的笑容,才是我眼中最美的偶象。 四、那女孩有一双晶亮的眸子,明净清澈,灿若繁星,不知她想到了什么,对着自己兴奋的一笑,眼睛弯的像月牙儿一样,仿佛那灵韵也溢了出来。一颦一笑之间,高贵的神色自然流露,让人不得不惊叹于她清雅灵秀的光芒。 五、她的脸上有一双带着稚气的被长长的睫毛装饰起来的美丽的眼睛,就像两颗水晶葡萄。 六、挑眉淡扫如远山,凤眉明眸,顾盼流离间皆是勾魂摄魄,玲珑腻鼻,肤若白雪,朱唇一点更似雪中一点红梅孤傲妖冶,简直活脱脱一个从锦画中走出的人间仙子。 七、你是那样地美,美得象一首抒情诗。你全身充溢着少女的纯情和青春的风采。留给我印象最深的是你那双湖水般清澈的眸子,以及长长的一闪一闪的睫毛。像是探询,像是关切,像是问候。 八、只一眼,我就记住你清纯无暇的美丽。

九、腮凝新荔,鼻腻鹅脂,温柔沉默沉静,观之可亲。 十、世上有两种女孩最可爱,一种是漂亮;一种是聪慧,而你是聪明的漂亮女孩。十一、聘聘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东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 十二、尽管你身材纤弱娇小,说话柔声细气,然而却很有力量,这是一种真正的精神美! 十三、媚眼害羞合,丹唇逐笑开。风卷葡萄带,日照石榴裙。 十四、他见到一张雪白有脸庞,眉弯嘴小,笑靥如花,当即双目都睁大些,但见眼前是张十分清秀的少女脸孔,大约十四五岁年纪,头挽双鬟,笑嘻嘻的望着自己。 十五、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 十六、那小姐相貌娇美,肤色白腻,别说北地罕有如此佳丽,即令江南也极为少有.她身穿一件葱绿织锦的皮袄,颜色甚是鲜艳,但在她容光映照之下,再灿烂的锦缎也已显得黯然无色。 十七、即使是满面疲倦和仆仆风尘,依然能看出她娇小的脸型和精致的五官,象混血儿一样奇特而夺目的美丽;细腻白皙的象羊奶凝乳一样的皮肤,仿佛透明的水晶色的新疆马奶提子一样,晶莹剔透的让人不忍多看,生怕目光落实了,把她的脸蛋刺出两个洞来。 十八、南国有尤物,容华若桃李。 十九、那欣长健美的身材,优雅迷人的风度,尤其是那一头乌亮的秀发,有一种

描写女生外貌的优美句子

1、她,是个漂亮的女孩儿,他很有个性,如果你想强制她做什么事,门都没有。她有一双水汪汪的大眼睛,一头乌黑发亮的长发,一口整整齐齐的牙齿。她喜欢穿红色的衣服,我们是最好的朋友,经常一起出去玩,这不,作业做完了,我们便手拉着手,一溜烟儿地跑向花园。 2、我有一个同学,名叫蔡淑钦。她长胖胖的脸袋,大大的眼睛。在我们班上蔡淑钦也算一个女大胖子。别看她相貌长的好看,打人可是数一数二的大高手。被我们称作法西斯。 3、许舒捷有两条小辫子,一双大大的眼睛,像两颗黑宝石,忽闪忽闪的,一张不大不小的红嘴巴,透出几分机灵样儿。许舒捷长得挺漂亮,可就是有点儿小气。 4、我最要好的朋友叫黎诗昭,她性格开朗,活泼可爱。她比我瘦,眼睛不大不小,眉毛淡淡的,她是双眼皮的,红红的嘴巴,像个人间小天使。她要是穿上紫色的裙子,走在路上就像是一朵紫色美丽的云朵。 5、罗丹彤是我的好朋友之一,她长得很可爱,胖嘟嘟的圆脸有点黑,两只眼睛时常做出小丸子似的眼神,让人想笑又不敢笑,嗅觉灵敏的鼻子下边长着说起话来滔滔不绝的小嘴。 6、我最佩服的人是我的同学——张雪,她今年11岁,小鼻梁,薄嘴唇,洁白的脸上时时闪烁着一双炯炯有神的眼睛,她走起路来很有精神,她最大的优点就是学习成绩好,每次测验的成绩在班里总是名列前茅;还有她还是个“运动健将”呢。 7、那个张梦雨!一个典型的假小子,但更是一个开心果!每次和她在一起,都充满了欢声笑语,她的一个动作,一个笑,有时会使你笑很久呢!嗯还有那个张林海!他可是一个真正的“笑料”!每次走起路来,东摇西晃得!总显得像一只笨笨的,胖胖的“小鸭子”! 8、今天,我给大家介绍一个人,她是我的同学,也是我的好朋友。她叫陈雅莉。她长得很漂亮,长长的马尾辫,前面留着流海儿。大大的眼睛,小小的嘴巴凑成了天真可爱,能说会道的她。 9、我们语文老师长着一双水汪汪的大眼睛,两条弯如月牙般的眉毛,一个樱桃般的小嘴,一头乌黑靓丽的头发。“咚咚咚”这是我们语文老师高跟鞋的声音。一大清早,就看见了我们语文老师那熟悉的背影。 10、她—一个有着李宇春的帅气,周笔畅的可爱,张靓颖的智慧,何洁的奔放,纪敏佳的勇气的够自然、够健康、够快乐的女孩。 11、小童今年八岁,比我小一岁,个头却比我高一截。圆圆的脸上有一双笑眯眯的小眼睛,高高的鼻子下有一张能说会道的小嘴。 12、她高高的个子;乌黑的头发卡成一束“马尾巴”,一晃一晃的,像一只燕子在飞舞;她那苹果似的脸庞上嵌着一双炯炯有神的眼睛;尤为突出的是那张樱桃小嘴,嘴角微微翘起。 13、程老师今年三十多岁,身材很高,胖胖的,但行动起来却很灵巧。她有一头乌亮浓密的美发,像瀑布倾泻而下。她的脸又圆又白,两条弯弯的眉毛,像晾衣绳上的细钩一样;尤其那双美丽的大眼睛,就像课堂上那张严厉的嘴,也仿佛会说话似的,杀伤力特强。 14、她啊,柳叶眉,水灵灵的大眼睛,樱桃小嘴。从她那大眼睛里仿佛能看出天有多么的蓝,云彩有多么的白。她还扎着个马尾辫,走起路来那马尾辫就有节奏的随着脚步晃起来。 15、她,长相和我一样,一张圆圆的脸,一双水灵灵的大眼睛,两片薄薄的嘴唇,一笑起来,小嘴一咧,还会生出一对甜甜的酒窝,着实可爱。 瀑布一般的长发,淡雅的连衣裙,标准的瓜子脸,聪明的杏仁眼,神秘冷酷的气质,再调皮的人见了你都会小心翼翼。 及腰的天生银色卷发,淡紫色的眸子散发出冷冽的寒光,如洋娃娃般的长睫毛微微翘起,小巧气质的俏鼻,两片薄薄的唇在阳关的照射下如同水晶般。白皙而娇嫩的肤质以及瓜子般的脸颊恰好的衬着这精致完美的五官。身穿淡紫色的公主裙,轻抿唇,浅浅笑容,足以使众多男生疯狂。 秀发如尼罗河落日般的火红,简单扎成马尾,棒球帽低低盖在头上遮住大半的面庞。黑白色的休闲装精致剪裁,圆领露出清晰漂亮的锁骨。灰色超短裙搭上打底裤,恰到好处衬出修长双腿,白色毛绒靴简单大方。

庐隐作品集

1920年 《“女子成美会”希望于妇女》(《晨报副刊》,2月19日,杂论) 《利己主义与利他主义》 (《北京女子高等师范文艺会刊》,4月1日第2期,杂论) 《金陵》(《北京女子高等师范文艺会刊》,4月1日第2期,新诗) 《思想革新的原因》(《人道》,8月5日第1号,杂论) 《新村底理想与人生底价值》(《批评》,12月5日第4号“新村号”,杂论) 1921年 《劳心者与劳力者》(《批评》,1月11日第6号,杂论) 庐隐著《春愁何处是归程》《海洋里底一出惨剧》(《时事新报》,1月25~26日,小说) 《一个著作家》(《小说月报》,2月10日第2卷第2号,小说) 《近世戏剧的新倾向》(《北京女子高等师范文艺会刊》,4月1日第3期,杂论) 《小说的小经验》(《时事新报·文学旬刊》,5月29日第3期,杂论) 《一封信》(《小说月报》,6月10日第12卷第6号,小说) 《一个病人》(《时事新报·文学旬刊》,6月30日第6期,小说) 《红玫瑰》(《小说月报》,7月10日第12卷第7号,小说) 《创作的我见》(《小说月报》,7月10日第12卷第7号,杂论) 《月夜里的箫声》(《时事新报·文学旬刊》,7月30日第9期,小说) 《整理旧文学与创造新文学》(《时事新报·文学旬刊》,7月30日第9期,杂论) 《两个小学生》(《小说月报》,8月10日第12卷第8号,小说) 《“作什么?”》(《时事新报·文学旬刊》,8月10日第10期,小说) 《砍柴的女孩》(《时事新报·文学旬刊》,8月10日第10期,新诗) 《哀音》(《时事新报·文学旬刊》,9月1日第13期,小说) 《王阿大之死》(《时事新报·学灯》,9月4~6日,小说) 《灵魂可以卖吗?》(《小说月报》,11月10日第12卷第11号,小说) 《祝晨报第三周(年)的纪念》(《晨报副刊》,12月1日,新诗) 《思潮》(《小说月报》,12月10日第12卷第12号,小说) 1922年 《馀泪》(《小说月报》,6月10日第13卷第6号,小说) 《一个女教员》(《时事新报·文学旬刊》,2月1日、3月1日第29、30期,小说) 《一个夜里的印象》(文学研究会编《小说汇刊》,商务印书馆,5月初版,小说) 《邮差》(文学研究会编《小说汇刊》,商务印书馆,5月初版,小说) 《傍晚的来客》(文学研究会编《小说汇刊》,商务印书馆,5月初版,小说) 《一个快乐的村庄》(文学研究会编《小说汇刊》,商务印书馆,5月初版,小说) 《碧涛之滨》(《学艺》,9月第4卷第3号,散文) 《灵魂的伤痕》(《时事新报·文学旬刊》,8月11日第46期,散文) 《悠悠的心》(《时事新报·文学旬刊》,8月21日第47期,新诗) 《东游得来的礼物》(《时事新报·文学旬刊》,9月1日第48期,散文) 《华严泷下》(《时事新报·文学旬刊》,9月11日第49期,散文)

庐隐《何处是归程》赏析

在分歧的人生路上,我想不止是沙侣是一个怯生的旅行者,我也一样,或者更甚。不停地徘徊歧路,她还能悄问何处是归程,而我连问的勇气都没有。 从知道有客人来开始,沙侣就开始想起了以前,种种事物开始浮现在眼前,不知现在的她们过得怎样,不知是否她们会看不起现在的自己,一个家庭主妇,为了丈夫和孩子忙得团团转的昔日好友兼姐妹,喜悦和着一丝淡淡的忧愁就这样充斥着沙侣的内心了。 一大早,忙着吩咐佣人打扫,接待事宜等,在客人到来之前的沙侣。忙碌似乎也难以掩饰她的紧张,即使是很熟络的人来。左顾右盼的终于来了,一阵惯有寒暄之后,竟各自不约而同的聊起了关于人生归宿话题的探讨。认为学成归国的玲素姐就像是那光芒闪烁的北辰,为几乎处于黑暗沉沉夜里的我,放来了一丝的光明,为一切的迷路者指引前程。 在谈话中涉及到的三妹妹和姑姑,都和玲素姐一样,是新时代的女性,都有着自己的理想和信念,并一直在为自己的梦想努力。即便说到姑姑因此没有结婚,不免有些遗憾,对之前不该如此轻易放弃结婚的机会多少的懊悔和惋惜。但这并不影响这几个女性对于自己理想的追求,而是更是清楚地认识到了人生在世,拥有婚姻和事业也并不是不可能的事。这样的思想在当时“男为尊,女为卑”的年代来说,无疑是一大突破,敢冒不韪,有着如此清晰且坚定地信念。这与现代社会里的女人也是“半边天”的观点有着异曲同工之妙。虽然小说中的几个女性没有成为今日我们所说的女强人,但也正是在那样的时代一步步才发展之今日的。 在初步了解了庐隐的概况之后,我意识到这篇小说的写作与作者的人生经历有莫大的关系。第一次短暂的婚姻生活让她一时绝望了,婚前婚后的反差之大,使她愕然了,促使她在今后的生活里一直在坚持着自己的写作,尽管还是拿着微薄的工资和稿酬。自由独立的思想使她又一次“重生”了,但这也并不是说庐隐就成了一个独身主义者,不要爱情和婚姻。关于爱情,庐隐自己说:“我自然不会主张恋爱要以金钱地位年貌为条件,可是也不相信是绝对无条件的。”她的条件是什么?精神!她自己对待爱情便是这样的,她说:“在我的生命中,我是第一次看见这样锐利的人物,而我呢,满灵魂的阴翳,都被他的灵光,一扫而空……”这大概就是她从第二段婚姻里得到的精神财富,也是他们相爱的基础。 庐隐的作品大都是写女性的,关于爱情、婚姻的探索。爱情,这个永恒的主题,尽管在古今中外关于此话题的作品数不胜数,但关于人生归宿,这种进步思想还是较为少见的。 读罢此文,我不禁的想起我的归程会在哪?每个人的人生不同,归程的何处也只有我们自己去努力地追寻,至少在尽力之后,不会让自己有所遗憾。最后用庐隐的一首诗作结:云端一白鹤,丰采多绰约。我欲借据缴,笑向云端搏。长吁语白鹤,但去勿复忘。世路苦崎岖,何处容楚狂?

古代形容女子长相美貌的句子

古代形容女子长相美貌的句子 粉红玫瑰香紧身袍袍袖上衣,下罩翠绿烟纱散花裙,腰间用金丝 软烟罗系成一个大大的蝴蝶结,鬓发低垂斜插碧玉瓒凤钗,显的体态 修长妖妖艳艳勾人魂魄 黄色绣着凤凰的碧霞罗,逶迤拖地粉红烟纱裙,手挽屺罗翠软纱,风髻雾鬓斜插一朵牡丹花还真有点:黛眉开娇横远岫,绿鬓淳浓染春 烟的味道 碧绿的翠烟衫,散花水雾绿草百褶裙,身披翠水薄烟纱,肩若削 成腰若约素,肌若凝脂气若幽兰。娇媚无骨入艳三分 看她折纤腰以微步,呈皓腕于轻纱。眸含春水清波流盼,头上倭 堕髻斜插碧玉龙凤钗。香娇玉嫩秀靥艳比花娇,指如削葱根口如含朱丹,一颦一笑动人心魂 寐含春水脸如凝脂,白色牡丹烟罗软纱,逶迤白色拖地烟笼梅花 百水裙,身系软烟罗,还真有点粉腻酥融娇欲滴的味道 大朵牡丹翠绿烟纱碧霞罗,逶迤拖地粉色水仙散花绿叶裙,身披 金丝薄烟翠绿纱。低垂鬓发斜插镶嵌珍珠碧玉簪子,花容月貌出水芙 蓉 淡绿色的长裙,袖口上绣着淡蓝色的牡丹,银丝线勾出了几片祥云,下摆密麻麻一排蓝色的海水云图,胸前是宽片淡黄色锦缎裹胸, 身子轻轻转动长裙散开,举手投足如风拂扬柳般婀娜多姿 风髻露鬓,淡扫娥眉眼含春,皮肤细润如温玉柔光若腻,樱桃小 嘴不点而赤,娇艳若滴,腮边两缕发丝随风轻柔拂面凭添几分诱人的 风情,而灵活转动的眼眸慧黠地转动,几分调皮,几分淘气,一身淡 绿长裙,腰不盈一握,美得如此无瑕,美得如此不食人间烟火 一袭大红丝裙领口开的很低,露出丰满的胸部,面似芙蓉,眉如柳,比桃花还要媚的眼睛十分勾人心弦,肌肤如雪,一头黑发挽成高

高的美人髻,满头的珠在阳光下耀出刺眼的光芒,鲜红的嘴唇微微上扬,好一个绝美的女子 玉容寂寞泪阑干,梨花一枝春带雨。 吹气如兰-气息象兰花那样香。形容美女的呼吸 二八佳人-二八:指十六岁;佳人:美女。十五六岁的美女 皓齿蛾眉-皓:白色的样子;蛾眉:女子修长而美丽的眉毛。洁白 的牙齿,修美的眉毛。形容女子容貌端庄美丽,也喻称美女。 皓齿明眸-皓:白色的样子;眸:眼珠,泛指眼睛。洁白的牙齿, 明亮的眼睛。形容女子容貌美丽,亦喻指美女。 九天仙女-指天上的仙女,比喻绝色美女。 柳腰莲脸-腰如柳,脸似莲。形容女性之美。亦代指美女 捧心西子-西子:春秋时越国美女西施。西子因心痛而捧心皱眉, 仍然显得很漂亮。形容美女娇弱之态 翩若惊鸿-比喻美女的体态轻盈。 霞裙月帔-以云霞为裙,明月为披肩。借指仙女或美女 秀色可餐-秀色:美女姿容或自然美景;餐:吃。原形容妇女美貌。后也形容景物秀丽 杨柳宫眉-细长秀美如柳叶的宫妆画眉。借指美女 一顾倾城-形容美女的眼波,也比喻女子的美貌。 一笑千金-美女一笑,价值千金。形容美人一笑很难得 盈盈秋水-秋水:比喻美女的眼睛象秋天明净的水波一样。形容女 子眼神饱含感情。

庐隐作品中的女性意识

庐隐作品中的女性意识 庐隐,本名黄英,1899年出生于福建闽侯县一个封建官宦家庭,父亲是前清举人。她出生之日,恰逢外祖母去世,家人由此将她视为不祥的人,从小就将她交由奶妈抚养,六岁时父亲病逝,家道中落后母亲带着几个孩子投奔舅父,在舅父家依然受到歧视。九岁时被送进一所教会学校就读,生活单调,校规严酷,庐隐大病一场,几乎送掉性命。童年的厄运给她留下的是一颗残破的心和易感多愁落落寡合的性情。 1919年的五四新文化运动中,女性文学开始崛起,有代表性的女作家有冰心、冯元军、石屏梅、白薇、凌淑华、庐隐等人。他们的创作中是几千年封建制度里女性灵魂苏醒的歌唱。五四运动是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民主运动,同时也是一场伟大的思想革命,伴随人们的思想解放和人的意识的觉醒,妇女问题作为中国社会的改革问题之一,引起了广泛的注意,在中国妇女解放运动也出现了一个空前的高潮。李达在女子解放论里写道“世界女子过去一大部分的历史,是被男子征服的历史,”男子好像是天神、是主人,女子好比是奴隶、囚犯。所谓女子解放的话,也可叫做解放奴隶、囚犯。沈雁冰解放的妇女与妇女的解放一文指出,妇女解放是让妇女从良妻贤母里解放出来,同男子一样,共同担负改良社会,促进文化的责任。这些女作家大都出身书香门第,在中国广大妇女尚在为衣食温饱而忧的时候,他们大多已经进入正规学校,成为中国官办高等学府中最早的一批女学生,其中若干人还有机会出国,留学海外,汲取了西方人道主义个性解放的营养,所以他们最先感到半殖民地半封建主义的中国社会对人性和妇女的压迫问题。 与当时的女作家一样,庐隐也受了深刻的五四影响,她的创作充满了五四气息,以问题小说登上文坛。她以敏感倔强而忧伤的女性眼光看待当时的社会,披了恋爱的衣裳执着的探讨人生。海滨故人是庐隐在1923年发表在小说月报上的一部中篇小说,也是她蜚声文坛的成名作,有强烈的自传色彩,作品中的露莎和她的一群好友,其生活原型是作者本人以及他大学时代几位关系密切的同学。露莎、玲玉、莲裳、宗英、云青,她们都是有抱负有自己理想和追求的新女性,

恋爱不是游戏 庐隐

恋爱不是游戏庐隐 作者简介 庐隐(1899——1934)女,原名黄淑仪,又名黄英,现代作家,作品多表现青年的爱情追求和苦闷彷徨,有反封建倾向,从一定角度反映了“五四”时代气息,文笔流利而凄婉,著有短篇小说集(海冰古人)(曼丽)(灵海潮汐)中篇小说(归雁)(象牙戒指)等 没有在人海德浮沉中翻过筋头的和尚,不能算善知识 没有受过恋爱洗礼的人生,不能算真人生 和尚最大的努力,使否认现世而求未来的涅畿但他若不曾了解现世,他又怎能看破现世,而跳出三界外那? 而恋爱是人类生活的中心,孟子说:食色,性也,所谓恋爱正是天赋之本能,如果一生都不了解恋爱的人,他又怎能了解整个的人生 所以,凡事都从学习而知而能,只有恋爱用不着学习,只要到了相当的年龄,碰到合适的机会,他和她变会莫名其妙的恋爱起来 恋爱人人都会,但不见得人人都懂,世俗大概以性爱伪充恋爱,以游戏的态度处置恋爱,于是我们时刻可看到因恋爱而不幸得记载 实在的恋爱绝不是游戏,也不是堕落的人生所能体验出其价值的,它具有引人向上的鞭策力,它也具有伟大无私的至上情操,它更是美丽的象征在一双男女正纯洁热爱着的时候,他和她内心充满着惊人的力量,他们的灵魂是从万有的束缚中得到两年自由,不怕威胁,不为利诱,他们超越了现实,去创造他们理想的乐园 不幸物欲充塞的现实世界,这种恋爱的光辉,有如萤火之微弱,而且恋爱,有时会成为无知男女堕落之阶,使维纳斯不禁深深的叹息,自从世界人群趋向灭亡之途,恋爱变成了游戏,哀哉! 佳作欣赏 生命是一项随时可以终止的契约,爱情在最纯美的时候,却可以超越生死,因此,绝不能把恋爱当成一种游戏,爱情是一种责任,是一种态度,爱上一个人就要懂得呵护,包容对方的一切,敢于承担责任,无论任何时候都不要轻言放弃生命是一项随时都可以终止的契约,爱情在最纯美的时候,却可以超越生死,因此,绝不能把廖爱当成一种游戏,爱情是一种责任,是一种态度,爱上一个人就要懂得呵护,包容对方的一切,敢于承担责任,无论任何时候都不要轻言放弃

形容女子美貌词汇

闭月羞花出水芙蓉国色天姿眉目如画螓首蛾眉秀外惠中稚齿矮媠冰肌玉骨 绰约多姿 花容月貌 眉清目秀 如花似玉 夭桃秾李 掷果潘安 才子佳人 淡妆浓抹 环肥燕瘦 美如冠玉 双瞳剪水 一表非凡 朱唇皓齿 沉鱼落雁 二八佳人 娇小玲珑 靡颜腻理 亭亭玉立 一表人才 城北徐公 傅粉何郎 绝代佳人 明眸皓齿 我见犹怜 一笑千金 齿白唇红 姑射神人 梨花带雨 千娇百媚 仙姿佚貌 仪态万方 愁眉啼妆 国色天香 林下风气 倾城倾国 小家碧玉 月里嫦娥 ■…粉红玫瑰香紧身袍袍袖上衣,下罩翠绿烟纱散花裙,腰间用金丝软烟罗系成一个大大的蝴蝶结,鬓发低垂斜插碧玉瓒凤钗,显的体态修长妖妖艳艳勾人魂魄

黄色绣着凤凰的碧霞罗,逶迤拖地粉红烟纱裙,手挽屺罗翠软纱,风髻雾鬓斜插一朵牡丹花还真有点:黛眉开娇横远岫,绿鬓淳浓染春烟的味道 碧绿的翠烟衫,散花水雾绿草百褶裙,身披翠水薄烟纱,肩若削成腰若约素,肌若凝脂气若幽兰。娇媚无骨入艳三分 看她折纤腰以微步,呈皓腕于轻纱。眸含春水清波流盼,头上倭堕髻斜插碧玉龙凤钗。香娇玉嫩秀靥艳比花娇,指如削葱根口如含朱丹,一颦一笑动人心魂

v1.0可编辑可修改 寐含春水脸如凝脂,白色牡丹烟罗软纱,逶迤白色拖地烟笼梅花百水裙, 身系软烟罗,还真有点粉腻酥融娇欲滴的味道 大朵牡丹翠绿烟纱碧霞罗,逶迤拖地粉色水仙散花绿叶裙,身披金丝薄烟 翠绿纱。低垂鬓发斜插镶嵌珍珠碧玉簪子,花容月貌出水芙蓉 淡绿色的长裙,袖口上绣着淡蓝色的牡丹,银丝线勾出了几片祥云,下摆 密麻麻一排蓝色的海水云图,胸前是宽片淡黄色锦缎裹胸,身子轻轻转动 长裙散开,举手投足如风拂扬柳般婀娜多姿 风髻露鬓,淡扫娥眉眼含春,皮肤细润如温玉柔光若腻,樱桃小嘴不点而 赤,娇艳若滴,腮边两缕发丝随风轻柔拂面凭添几分诱人的风情, 而灵活 转动的眼眸慧黠地转动,几分调皮,几分淘气,一身淡绿长裙,腰不盈一 握,美得如此无瑕,美得如此不食人间烟火 一袭大红丝裙领口开的很低,露出丰满的胸部,面似芙蓉,眉如柳,比桃 花还要媚的眼睛十分勾人心弦,肌肤如雪,一头黑发挽成高高的美人髻, 满头

情感的围城《庐隐婚恋》题材的小说

情感的围城《庐隐婚恋》题材的小说

摘要 被茅盾先生称为"五四的产儿"的现当代作家庐隐与"五四"时期以及妇女解放运动有着血亲的关系。因其对妇女问题的重视,而塑造出了许多独具特色的女性觉醒者形象。本文试图把庐隐的婚恋小说分成"精神恋爱"、"同性爱恋"、"包办婚姻"、"新式婚姻"四个部分,对比庐隐的情感轨迹与文学创作,来阐述这群大胆打破世俗偏见,突破封建礼教和封建伦理道德约束,执着于人生意义的追寻的"五四儿"。恋爱,婚姻甚至当时的整个旧社会就是一座被围困的"城池",于是当时的知识女性,在追求自由恋爱与婚姻时陷入各自的情感"围城"中,以至于灰心丧气、悲观绝望。而这情感"围城"的形成与庐隐所处的时代背景、童年和恋爱经历以及她所受到的哲学观念有关,这些女性形象苦苦追寻的人生意义,也正是庐隐自己的追求。 关键词:庐隐;婚恋;围城 引言 庐隐(1898.5~1934.5),本名黄淑仪,又名黄英,降生于福建闽侯。其笔名庐隐,有隐去庐山真面目之意。庐隐生于一八九八年的蒲月,父亲是位前清举人,母亲是一个未曾念过书的传统女性。庐隐降生之时,即逢外祖母逝世而被守旧无知的母亲当成灾星,此后这个体弱多病又哭闹无常的小生命就遭家人的厌恶和歧视,从而使之从小养成了孤傲的脾气。在五四期间,自由恋爱和新式婚姻曾成为风靡一时的文学题材,自由恋爱变成当时知识分子反抗封建传统的一个重要旗帜,被刻上了鲜明的个性解放烙印,身处那个时代的作家几乎都接触过这一题材。而此时在文坛上初试啼声的女作家庐隐堪称新文学滥觞期感伤抒情型作家群中的佼佼者。在庐隐短暂而凄苦的一生中,共创作出了十一部短、中、长篇作品集及散见于各种期刊报纸上的小说、诗歌、散文、论说、随笔等多种文体的作品。而在庐隐的作品里,冲破传统追求自由恋爱这一主题更是随处可见,这不仅体现在她的作品大都以婚恋为题材,还体现在她异乎寻常的对婚恋的理解上。作品中有许多在情感"围城"中苦苦探寻的知识女青年,她们勇于追求自由恋爱和婚姻,但真的胜利以后,面对婚姻这座"围城"又痛苦困惑。庐隐生平坎坷的经历铸就了她凄凉悲观的艺术风格,在她那些充斥着浓烈的悲剧色彩的作品中,留下了属于那个时期、属于女性的独特的情感体验。 1.情感的"围城" 杨绛曾说:"围在城里的人想逃出来,城外的人想冲进去。婚姻也罢,事业也罢,人生的理想大都如此"。一一揭露了"围城"存在的普遍性。不管是处于什么时代的女性,大都受困于现实生活的"围城"内。纵观庐隐的小说,主人公都是一群追求自由恋爱、理想婚姻的觉醒的新女性,她们把追求自由、独立当作与封建社会、家庭进行斗争的一个最强有力的方式。当这些知识女性在爱情纠纷中被围困,被迫想逃离时,本质上,则是体现了一部分觉醒者深陷精神"围城"的困境。 1.1精神恋爱的无奈

中外作品及作者

外国文学史作品 1.《神谱》-赫西俄德 2.《基督山伯爵》亚历山大·大仲马 3.《诗学》亚里士多德 4.《理想国》柏拉图 5.《温莎的风流娘们儿》威廉·莎士 比亚 6.《诗意》贺拉斯 7.《变形记》奥维德 8.《埃涅阿斯纪》维吉尔 9.《唐璜》拜伦 10.《伊索寓言》伊索 11.《荷马史诗》荷马 12.《俄瑞斯忒亚》埃斯库罗斯 13.《俄狄浦斯王》索福克勒斯 14.《圣经》 15.《月亮和六便士》毛姆 16.《神曲》但丁 17.《新生》但丁 18.《歌集》彼特拉克 19.《十日谈》薄伽丘 20.《巨人传》弗朗索瓦·拉伯雷 21.《羊泉镇》洛佩·德·维伽 22.《小癞子》无名氏 23.《堂吉诃德》塞万提斯 24.《坎特伯雷故事集》乔叟 25.《乌托邦》托马斯·莫尔 26.《随笔集》培根 27.《哈姆雷特》威廉·莎士比亚 28.《天路历程》班扬 29.《熙德》高乃依 30.《伪君子》莫里哀 31.《波斯人信扎》孟德斯鸠 32.《爱弥儿》卢梭 33.《鲁滨逊漂流记》笛福 34.《格列佛游记》斯威夫特 35.《审美教育书简》席勒 36.《少年维特之烦恼》歌德 37.《浮士德》歌德 38.《悲惨世界》维克多·雨果 39.《巴黎圣母院》维克多·雨果 40.《红与黑》司汤达 41.《卡门》普鲁斯佩尔·梅里美42.《高老头》奥诺雷·德·巴尔扎克 43.《包法利夫人》福楼拜 44.《双城记》查尔斯·狄更斯 45.《简·爱》夏洛蒂·勃朗特 46.《呼啸山庄》艾米丽·勃朗特 47.《德伯家的苔丝》托马斯·哈代 48.《德国,一个冬天的童话》亨利 希·海涅 49.《叶甫盖尼·奥涅金》亚历山大·谢 尔盖耶维奇·普希金 50.《死魂灵》尼古拉·瓦西里耶维 奇·果戈里 51.《猎人笔记》伊凡·谢尔盖耶维 奇·屠格涅夫 52.《罪与罚》费多尔·米哈伊洛维 奇·陀斯妥耶夫斯基 53.《安娜·卡列尼娜》列夫·托尔斯 泰 54.《哈克贝利·芬历险记》马克·吐 温 55.《玩偶之家》亨克利·易卜生 56.《萌芽》艾米尔·左拉 57.《恶之花》沙尔·波德莱尔 58.《复活》列夫·托尔斯泰 59.《红字》霍桑 60.《情人》玛格丽特·杜拉斯 61.《野草在歌唱》多丽丝·莱辛 62.《在网下》艾丽丝·默多克 63.《黑王子》艾丽丝·默多克 64.《东方快车谋杀案》阿加莎·克里 斯蒂 65.《尼罗河惨案》阿加莎·克里斯蒂 66.《哈利波特》罗琳 67.《虻》劳伦斯 68.《约翰·克里斯朵夫》罗曼·罗兰 69.《名人传》罗曼·罗兰 70.《贝多芬传》罗曼·罗兰 71.《大胆妈妈和她的孩子们》布莱希 特 72.《了不起的盖茨比》菲茨杰拉德 73.《老人与海》海明威 74.《飘》玛格丽特·米切尔 75.《海燕》高尔基 76.《在底层》高尔基

【优质】形容女子妆容的词语-实用word文档 (4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 形容女子妆容的词语 篇一:优雅女人味妆容的化妆技巧 优雅女人味妆容的化妆技巧 提及女人味大家都会想到各种词语,什么性感啊、温柔啊等等,现在流行的女汉子其实也都想要表现出自己不一样的一面,女汉子也有一颗女人心,不妨用妆容为自己的风格“妆”一“妆”吧,下面小编就分享一下优雅女人味妆容的化妆技巧。 听说东欧美女都特别优雅,精致的五官,简单的妆容,都在散发着女人味,我们也赶快来学吧! STEP1 将高光画在两眉的中间 STEP2 从眼睛下方沿着鼻梁上方按着图示方向画波浪状STEP3 再将高光点着上唇人中的位置,使唇部轮廓更突出 STEP4 用棕色带珠光眼影大面积扫眼窝 STEP5 用浅棕色眼影刷下眼睑的粘膜处 STEP6 用唇刷将粉色唇膏涂在唇上,使唇型更加饱满 STEP7 用纸巾将唇上多余的油分擦走,哑光质感更显成熟味 简单易学的妆容就是这样给力,优雅女人味妆容技巧轻松为你换一种形象,给别人展现一个不同以往的你,一“妆”惊人吧! 篇二:给句子化化妆 篇三:化妆品经典语句 化妆品经典语句 1、明星风采,纯纯关怀。

2、每一位新娘的秘密武器。 3、拥有健康,当然亮泽。 4、是它拯救了我们国家的脸。 5、今年二十,明年十八。 6、高贵而浪漫的“巴黎之夜”帮助你赢得生活。 7、爱上你的秀发。 8、留得清香在,不愁没人爱。 9、你希望你在五十岁时依然年轻吗? 10、光洁滋润的肌肤是永远讨人喜欢的。 11、时间只能是使它变得更艳丽。 12、每一道目光的焦点。 13、为美和青春构思。 14、像呼吸一样真实,真实是惟一记住的话,真实是一张自由的脸。真空是沉淀后的完美。 15、要想皮肤好,早晚用大宝。 16、使梳子上的头发更少,使你头上的头发更多。 17、谁会留意无生气的嘴唇呢? 18、假如你的头发不美,我们也脸上无光。 19、婚礼前你还需要什么? 20、国内首创,驰名中外。 21、趁早下“斑”,请勿“豆”留。 22、当你需要与人竞争时。 23、正如你不同于其他的女人,“达娜”也不同于其他的香水。 24、让今天的脸柔媚,将明天的脸珍藏。

庐隐作品

庐隐(1898年5月4日—1934年5月13日)原名黄淑仪,又名黄英,福建省闽侯县南屿乡人。其笔名庐隐,有隐去庐山真面目的意思。1903年父亲去世,到北京舅舅家居住。年入教会办的慕贞书院小学部。信仰基督教。1912年考入女子师范学校,1917年毕业后任教于北平公立女子中学、安徽安庆小学及河南女子师范学校,1919年考入北京高等女子师范国文系。1921年加入文学研究会。1922年大学毕业后到安徽宣城中学任教,半年后回北平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教国文。1925年出版第一本小说集<海滨故人>。1926年到上海大夏大学教书,1927年任北京市立女子第一中学校长半年,几年间,母亲、丈夫、哥哥和挚友石评梅先后逝世,悲哀情绪浸透在这个时期出版的作品集<灵海潮汐>和<曼丽>之中。1930年与李唯建结婚,1931年出版了二人的通信集《云欧情书集》。婚后她们一度在东京居住,出版过<东京小品>。1931年起担任上海工部局女子中学国文教师。36岁时因临盆难产子宫破裂,死于上海大华医院。2003年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出版的<女作家在现代中国>(Writing Women in Modern China)之中,与萧红、苏雪林和石评梅等人并列为18个重要的现代中国女作家之一。 [1]著作年表 1920年 《“女子成美会”希望于妇女》(《晨报副刊》,2月19日,杂论) 《利己主义与利他主义》(《北京女子高等师范文艺会刊》,4月1日第2期,杂论) 《金陵》(《北京女子高等师范文艺会刊》,4月1日第2期,新诗) 《思想革新的原因》(《人道》,8月5日第1号,杂论) 《新村底理想与人生底价值》(《批评》,12月5日第4号“新村号”,杂

中国现代文学著名社团简介

中国现代文学著名社团简介 文学研究会 文学研究会是五四新文化运动中成立最早的文学社团。1921年1月4日在北京正式成立(后迁上海),发起人有郑振铎、沈雁冰(茅盾)、叶绍钧(叶圣陶)、孙伏园、朱希祖、郭绍虞、耿济之、周作人、许地山、瞿世英、蒋百里、王统照共十二人。成立时发表有《文学研究会宣言》及《文学研究会简章》。后来陆续加入的有冰心、庐隐、朱自清、王鲁彦、老舍、胡愈之、刘半农、刘大白、彭家煌、朱湘等,共一百七十余个会员。文学研究会的发起人和参加者后来有许多成为对中国新文学运动与其它方面有卓越贡献的人物。 文学研究会提倡新文学,反对封建的旧文学:提倡为人生而艺术,反对将文艺当作高兴时的游戏或失意时的消遣。其创作倾向于现实主义,以现实人生为题材。写出了一批反帝反封建的问题小说,反映出社会时代的风貌。该会主办的刊物有《小说月报》、《文学周报》、《诗》月刊等。翻译和介绍了外国文学,尤其是俄国和许多压迫民族的文学。同时注重出版新文学创作的《文学研究会丛书》。 文学研究会的成员之多、影响之大,以及在流派发展特色上的鲜明突出,使其成为新文学运动中最为重要的一个文学团体。 由于诸多方面的原因,1932年初《小说月报》停刊后,文学研究会也就基本停止了。 创造社 创造社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另一个著名的新文学团体,也是成就最高、影响最大的文学团体之一。1921年6月创造社在日本东京成立。主要成员有郭沫若、郁达夫、成仿吾、张资平、田汉、郑伯奇等,他们是留学日本的中国学生。该社先后办有《创造季刊》、《创造周报》、《创造日》、《创造周刊》、《洪水》、《思想》及《文化批判》等十余种刊物。 创造社初期主张为艺术而艺术,是跟文学研究会的人生派相对立的艺术派。崇尚天才,表现自我,追求个性解放。强调直觉、灵感在创作中的作用,表现作家的内心要求,倾向于唯美主义和浪漫主义。郭沫若的诗集《女神》与他的译作小说《少年维特之烦恼》、郁达夫的小说集《沉沦》,是该社最具代表性的作品,尤其在文学青年中产生了强烈的反响。后期他们特别注重文学的使命,反帝反封建,对旧社会进行猛烈的抨击批判。并且注意研究和宣传马克思主义理论与社会科学问题。 1925年后,随着全国革命形势的发展,创造社的作家发生分化。郭沫若等积极提倡革命文学,投入革命浪潮。大革命失败后,分化加剧,一部分作家退出创造社,主要成员郁达夫因与同人意见不合也退出了。同时,冯乃超、彭康、朱镜我、李初黎、李一氓等新生力量加入进来,创造社又有了起色。 创造社的活动一直受到国民党的忌恨,1929年2月被查封。 语丝社 语丝社因编辑出版《语丝》周刊而得名。语丝社并没有明确的组织机构,其成员是指刊物的编辑和主要撰稿人。《语丝》周刊于1924年11月在北京创刊,由孙伏园、周作人先后任主编,鲁迅、孙伏园、周作人、林语堂、川岛、刘半农、章衣萍、钱玄同、顾颉刚、江绍原等为主要撰稿人。《语丝》成为鲁迅跟复古思潮和资产阶级现代评论派作斗争的重要阵地,鲁迅被称之为语丝派主将。《语丝》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最早以散文创作为主的刊物,主要发表短评、杂感、小品等。语丝社作家的散文创作形成了独具风格的语丝文体,这种文体在思想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