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庐隐女士作品

庐隐女士作品

庐隐女士作品
庐隐女士作品

著作年表

庐隐

《月夜里的箫声》(《时事新报·文学旬刊》,7月30日第9期,小说)

《整理旧文学与创造新文学》(《时事新报·文学旬刊》,7月30日第9期,杂论)

《两个小学生》(《小说月报》,8月10日第12卷第8号,小说)

《“作什麼?”》(《时事新报·文学旬刊》,8月10日第10期,小说)

《砍柴的女孩》(《时事新报·文学旬刊》,8月10日第10期,新诗)

《哀音》(《时事新报·文学旬刊》,9月1日第13期,小说)

《王阿大之死》(《时事新报·学灯》,9月4~6日,小说)

《灵魂可以卖吗?》(《小说月报》,11月10日第12卷第11号,小说)

《祝晨报第三周(年)的纪念》(《晨报副刊》,12月1日,新诗)

《思潮》(《小说月报》,12月10日第12卷第12号,小说)

1922年

<馀泪>(《小说月报》,6月10日第13卷第6号,小说)

《一个女教员》(《时事新报·文学旬刊》,2月1日、3月1日第29、30期,小说)

《一个夜里的印象》(文学研究会编《小说汇刊》,商务印书馆,5月初版,小说)

《邮差》(文学研究会编《小说汇刊》,商务印书馆,5月初版,小说)

《傍晚的来客》(文学研究会编《小说汇刊》,商务印书馆,5月初版,小说)

《一个快乐的村庄》(文学研究会编《小说汇刊》,商务印书馆,5月初版,小说)

《碧涛之滨》(《学艺》,9月第4卷第3号,散文)

《灵魂的伤痕》(《时事新报·文学旬刊》,8月11日第46期,散文)

《悠悠的心》(《时事新报·文学旬刊》,8月21日第47期,新诗)

《东游得来的礼物》(《时事新报·文学旬刊》,9月1日第48期,散文)

《华严泷下》(《时事新报·文学旬刊》,9月11日第49期,散文)

《海边的谈话》(《时事新报·文学旬刊》,9月21日第50期,散文)

《最后的光荣》(《时事新报·文学旬刊》,10月10日第52期,散文)

《月下的回忆》(《小说月报》,10月10日第13卷第10号,散文)

《月下》(《时事新报·文学旬刊》,11月10日第55期,散文)

《或人的悲哀》(《小说月报》,12月10日第13卷第12号,小说)

1923年

《徬徨》(《小说月报》,1月10日第14卷第1号;又载《北京周报》(日文版),3月4、11日,小说)

《离开东京的前一天》(《时事新报·文学旬刊》,3月21日第68期,散文)

《浮桑印影》(《学艺》,4月第4卷第10号,散文)

《最后的命运》(《晨报副刊·文学旬刊》,6月1日,散文)

《丽石的日记》(《小说月报》,6月10日第14卷第6号,小说)

《月色与诗人》(《晨报副刊·文学旬刊》,6月11日,杂论)

《中国小说史略》(连载于《晨报副刊·文学旬刊》,6月21日、7月1日、7月11日、7月21日、8月1日、8月11日、8月21日、9月1日、9月11日;又以《中国历代小说》为题,连载于《北京周报》(日文版),8月5日~10月19日,杂论)

《流星》(《晨报副刊·文学旬刊》,10月1日、10月12日、10月21日、11月21日、12月21日,小说)

《秋别》(《晨报副刊》,10月7日,新诗)

《寂寞》(《晨报副刊》,10月7日,新诗)

《海滨故人》(《小说月报》,10月10日第14卷第10号、12月10日第14卷第12号,小说)

《淡雾》(《晨报五周年纪念增刊》,12月1日,小说)

《新的遮拦》(《星海》,12月10日,小说)

《将我的苦恼埋葬》(《晨报副刊·文学旬刊》,12月11日,新诗)

1924年

《寄一星》(《晨报副刊·文学旬刊》,1月11日,散文)

《灰色的路程》(《东方杂志》,1月25日第21卷第2号,小说)

《中国的妇女运动问题》(《民铎》,3月1日第5卷第1号,杂论)

《沦落》(《小说月报》,4月10日第15卷第4号,小说)

《旧稿》(《小说月报》,5月10日第15卷第5号,小说)

《前尘》(《小说月报》,6月10日第15卷第6号,小说)

《醉鬼》(《时事新报·文学周报》,6月30日第128期,小说)

1925年

《父亲》(《小说月报》,1月10日第16卷第1号,小说)

《海滨消息——寄波微》(《京报副刊·妇女周刊》,3月,散文)

《幽弦》(《小说月报》,5月10日第16卷第5号,小说)

《胜利以后》(《小说月报》,6月10日第16卷第6号,小说)

《呓语》(《京报副刊·妇女周刊》,9月2日,散文)

《秦教授的失败》(《小说月报》,10月10日第16卷第10号,小说) 《危机》(《小说月报》,12月10日第16卷第12号,小说)

《海滨故人》(商务印书馆,7月初版,短篇集)

《诗人李白》(《小说月报》号外“中国文学研究专号”,杂论)

《郭君梦良行状》(《时事新报·学灯》,12月7日,祭文)

1926年

《寄天涯一孤鸿》(《小说月报》,10月10日第17卷第10号,散文) 《灵海潮汐致梅姐》(《小说月报》,11月10日第17卷第11号,散文)

《寂寞》(《小说月报》,12月10日第17卷第12号,小说)

1927年

《蓝田的忏悔录》(《小说月报》,1月10日第18卷第1号,小说)

《何处是归程》(《小说月报》,2月10日第18卷第2号,小说)

《文学与革命》(《国闻周报》,5月22日第4卷第19期,杂论)

<月夜孤舟>(《蔷薇周刊》,5月24日第2卷第26期,散文)

《秋风秋雨愁煞人》(《蔷薇周刊》,6月14日第2卷第29期,小说)

《憔悴梨花风雨后》(《蔷薇周刊》,6月21、28日第2卷第30、31期,小说) 《吊英雄》(《蔷薇周刊》,7月5日第2卷第32期,新诗)

《愁情一缕付征鸿》(《蔷薇周刊》,7月26日第2卷第35期,散文)

《妇女的平民教育》(《教育杂志》,第19卷第9号“平民教育专号”,杂论) 《归途》(《蔷薇周刊》,10月18日第3卷第46期,随笔)

《英雄泪》(《蔷薇周刊》,12月5日第2卷第47期,新诗)

《研究文学的方法》(《蔷薇周年纪念增刊》,杂论)

《公事房》(《蔷薇周年纪念增刊》,小说)

《牺牲》(《蔷薇周年纪念增刊》,剧本)

1928年

《曼丽》(北平古城书社,1月发行,短篇集)

《寄波微》(《蔷薇周刊》,1月16日第3卷第53期,散文)

《侦探》(《蔷薇周刊》,2月28日第3卷第58期,小说)

《妇女的平民教育》[10](商务印书馆,4月,单行本)

《弱者之呼声》(《蔷薇周刊》,6月2日第4卷《国耻纪念特刊》,新诗)

《雪耻之正当途径》(《蔷薇周刊》,6月2日第4卷《国耻纪念特刊》,杂论)

《祭献之辞》(《世界日报》,12月《石评梅女士纪念特刊》,祭文)

《石评梅传略》(《世界日报》,12月《石评梅女士纪念特刊》,传记)

《雨夜》(《小说月报》,12月10日第19卷第12号,小说)

1929年

《素心兰——夜的奇迹之一》(《鴞》,1月9日第4期,散文)

《云萝姑娘》(《小说月报》,1月10日第20卷第1号,小说)

《文学家的使命》(《华严月刊》,1月20日第1卷第1期,杂论)

《夜的奇迹》(《华严月刊》,1月20日第1卷第1期,散文)

《归雁》(《华严月刊》,1月20日第1卷第1~8期,小说)

《畸侣先生》(《真善美》,2月2日纪念一周年号外“女作家号”,小说)

《星夜》(《华严月刊》,2月20日第1卷第2期,散文)

《美丽的姑娘》(《华严月刊》,2月20日第1卷第2期,散文)

《病中》(《河北民国日报副刊》,2月28日第65号,小说)

《空虚——夜的奇迹之一》(《河北民国日报副刊》,3月1日第66号,新诗) 《漠然——夜的奇迹之一》(《河北民国日报副刊》,3月5日第69号,新诗) 《乞丐》(《华严月刊》,3月20日第1卷第3期,小说)

《春的警钟》(《华严月刊》,4月20日第1卷第4期,散文)

《树荫下》(《认识周报》,5月15日第1卷第16号,小说)

《冲突》(《华严月刊》,5月20日第1卷第5期,剧本)

《介之推》(中华平民教育促进会,6月初版,平民读物)

《不幸》(中华平民教育促进会,6月初版,平民读物)

《穴中人》(中华平民教育促进会,6月初版,平民读物)

《秋声》(《华严月刊》,6月20日第1卷第6期,散文)

《我生活在沙漠上》(《华严月刊》,7月20日第1卷第7期,散文)

《青春的权威者》(《华严月刊》,8月20日第1卷第8期,散文)

《亡命》(《华严月刊》,8月20日第1卷第8期,散文)

《妇女生活的改善》(中华平民教育促进会,10月初版,平民读物)

《来呵!我的爱人》(《蔷薇周刊》,9月10日第126期,新诗)

《去年今日——悼石评梅》(《世界日报·评梅逝世周年纪念特刊》,10月6日,散文)

1930年

《人间天堂》(《益世报》,1月3~9日;又以《地上的乐园》为题,载《新月》,6、7月第3卷第5、6期,小说)

《云鸥的通信》(《益世报》,2月14日~4月8日)

《归雁》(神州国光出版社,3月,中篇小说)

《东京小品·一、咖啡店,二、庙会,三、邻居,四、沐浴》(《妇女杂志》,12

月第16卷第12号)

1931年

<灵海潮汐>(上海开明书店,1月初版,短篇集)

《云鸥情书集》(庐隐、李唯建合著)(神州国光社,2月初版,书信集)

《井之头公园》(《晨报副刊·学园》,2月25日第16号,散文)

《几句实话》(《晨报副刊·学园》,3月26、27日第45、46号,散文)

《苹果烂了》(《小说月报》,5月10日第22卷第5号,小说)

《象牙戒指》(未完)(《小说月报》,6、7、8、9、11、12月10日第22卷第6、7、8、9、11、11号,小说)

《东京小品·五、樱花树头》(《妇女杂志》,第17卷第5号,散文)

《东京小品·六、那个怯弱的女人》(《妇女杂志》,第17卷第6号,散文)

《东京小品·七、柳岛之一瞥》(《妇女杂志》,第17卷第7号,散文)

《东京小品·八、烈士夫人》(《妇女杂志》,第17卷第8号,散文)

1932年

《搁浅的人们》(《读书杂志》,1月10日第2卷第1期,小说)

《豆腐店的老板》(《读书杂志》,4月1日第2卷第4期,小说)

《飘泊的女儿》(《申江日报·海潮》,9月18日第1号,小说)

《云端一白鹤》(《申江日报》第4版,9月18日,古诗)

《异国秋思》(《申江日报·海潮》,9月25日第2号,散文)

《给我的小鸟儿们》(《华年周刊》,10月1日第1卷第25期,散文)

《碧波》(《申江日报·海潮》,10月23日第4号,小说)

《补袜子》(《申江日报·海潮》,10月26日第6号,小说)

《野妓拉客》(《申江日报·海潮》,10月30日第7号,小说)

《秋光中的西湖》(《申江日报·海潮》,11月13日第9号,散文)

《给我的小鸟儿们(二)》(《申江日报·海潮》,11月20日第11号,散文)

《给我的小鸟儿们(三)》(《申江日报·海潮》,12月11日第13号,散文)

《跳舞场归来》(《申江日报·海潮》,12月25日第15号,小说)

《小小的呐喊》(《女声》,12月第1卷第6号,小说)

1933年

《人生的梦的一幕》(《申江日报·海潮》,1月8日第17号,小说)

《前途》(《前途》,1月10日创刊号,小说)

《一个情妇的日记》(《申江日报·海潮》,1月15日、1月22日、2月5日、2月19日、2月26日第18、19、20、22、23号,小说)

《好丈夫》(《女声》,1月15日第1卷第7期,小说)

《一段春愁》(《时代画报》,2月1日第3卷第11期,小说)

《女人的心》(《时代画报》,2月14日~5月5日,小说)

《女人的心》(四社出版社,6月,中篇小说)

《玫瑰的刺》(中华书局,3月,中、短篇集)

《今后妇女的出路》(《女声》,3月16日第1卷第12期,杂论)

《水灾》(中华平民教育促进会,3月初版,平民读物)

《上海工部局女中年刊发刊词》(《上海工部局女中年刊》,5月2日创刊号,序言)

《著作家的修养》(《上海工部局女中年刊》,5月2日创刊号,序言)

《丁玲之死》(《时事新报·青光》,7月2日,杂论)

《灾还不够》(《时事新报·青光》,7月7日,杂论)

《屈伸自如》(《时事新报·青光》,7月14日,杂论)

《监守自盗》(《时事新报·青光》,7月21日,杂论)

《愧》(《时事新报·青光》,7月28日,杂论)

《恋爱不是游戏》(《时事新报·青光》,8月4日,杂论)

《花瓶时代》(《时事新报·青光》,8月11日,杂论)

《我愿秋常驻人间》(《时事新报·青光》,8月18日,杂论)

<男人和女人>(《时事新报·青光》,8月25日,杂论)

《代三百万灾民请命》(《时事新报·青光》,9月1日,杂论)

《水灾》(《女声》,9月1日第1卷第23期,小说)

《中学时代生活的回忆》(《女声》,9月16日第1卷第24期,散文)

1934年

《我的创作经验》(《女青年月刊》,3月第13卷第3期,杂论)

《窗外的春光》(《人间世》,4月5日第1期,散文) <读诗偶得>(《人间世》,5月2日第4期,散文) 《象牙戒指》(商务印书馆,5月,长篇小说)

“我简直是悲哀的叹美者”——简论庐隐小说的感伤情调

第28卷第3期 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06年5月 Vol. 28 No.3 Journal of Tangshan Teachers College May 2006 ────────── 收稿日期:2005-10-19 作者简介:王福山(1964-),男,河北秦皇岛人,秦皇岛教育学院副教授。 - 10 - ——简论庐隐小说的感伤情调 王福山,苏君礼 (秦皇岛教育学院,河北 秦皇岛 066004) 摘 要:庐隐在《海滨故人》、《象牙戒指》等小说中流露出强烈的感伤情调和求索意趣。她常常借助于对爱情、对人生意义、对人的价值等的执著追求和追求不得的痛苦展示,鲜明昭示对感伤情调的偏爱和文本上的自觉追求。那感伤的情调,有着哀切的美感,而日记、书信体的形式选择、以及对古典诗词景物、意境的化用,也使其小说的感伤情调更浓重。 关键词:庐隐;感伤情调;文学认识 中图分类号:I207.5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15(2006)03-0010-03 庐隐是我国五四时期享有盛名的女作家。茅盾先生曾赞誉她是“‘五四’的产儿”,“觉醒了的一个女性”。[1]刘大杰先生也认为在中国新文学的女作家中,庐隐与冰心女士是资格最老、成就突出的。的确,庐隐是五四女作家中多产的小说作家,在其并不平坦的十几年的创作生涯中,她以旺盛的写作热情,勤奋笔耕,执著追求,为我们留下了《海滨故人》、《曼丽》、《灵海潮汐》、《玫瑰的刺》四个短篇集,《归雁》、《象牙戒指》、《女人的心》、《火焰》四部中长篇,以及散文集《云鸥情书集》等,显示出强烈的感伤情调和执著的求索意趣。早在20世纪30年代就有人注意过并指出庐隐是“感伤派女作家”(草野语)。而当下流行的几部《中国现代文学史》也几乎众口一词地概括总结她的小说创作风格的个性:“用哀伤的笔调叙写‘五四’一代青年复杂的感情世界,尤其表现一代青年女性追求民主解放和爱情幸福最后却只能尝到苦果的实际情景”[2]。她“只知伤感愤懑” ,不同时代、不同性别的人们几乎都指出了庐隐小说的感伤特点,可见庐隐小说中的感伤情调是十分浓重的。 庐隐小说的感伤情调与她对文学的认识不无关系。庐隐在文学主张方面,强调:“文学创作者是重感情,富主观,凭借于刹那间的直觉,而描写事物,创造意境;不模仿,不造作,情之所至,意之所及,然后,发为文章,其效用则在安慰人生,鞭策人生。”[3]尽管庐隐在20世纪20年代“为人生的艺术”和“为艺术的艺术”的论争中曾表示要保持中立,持“无偏向”的态度,实际上在审美意趣与审美趋向的展示中不可能不带有强烈的主观色彩。她在小说创作中不断 地纳社会人生于笔端,展个人内心图景于纸上,以鲜明的主体意识融入小说文本,在不懈的求索中袒露出一个真诚、痛苦的灵魂,使我们在感悟着她的作品的感伤中,也体味了作家不幸生活经历的坎坷与多难。作家对生命内涵的诠释,对个性的注重与强调自然要带到创作中去,所珍视的个体生命的人性的丰富性与主体性价值十分明显,她笔下常常写出女性生命的无尽痛苦,而这些痛苦的经历或现象又往往升华为对生命的叩问。文本中她认为“足称创作的作品,唯一不可缺的就是个性——艺术的结晶,便是主观——个性的情感”[2]。的确,庐隐在苦涩的行文中,在真挚的情感流动中,在被五四的怒潮从封建氛围中掀起来的、觉醒了的女性意识的彰显中,在对理想、人生和女性命运的思索与求证过程中,流露出过于浓重的感伤情调,从客观上说这当然是当时社会的种种积弊和现实黑暗的反映,但谁又能否认它不与庐隐特定的人生经历和敏锐的艺术感悟能力相关?女作家的艺术观念和主张已经先在性地决定了她的小说创作的感伤情调的必然。 我们说尊重个体生命的主体性价值与来自家庭、社会的重重挤压是矛盾的,更是让人感奋的。庐隐在描写中对被侮辱、被损害的弱者的命运所投注的诗性眼光,在叙述文本中所显示出的在否定形态中对理想爱情的期待,对理想生活模式、人生理想的肯定倾向,可以说贯穿于从《海滨故人》到《曼丽》等一系列小说文本中。在女作家逝世不久,茅盾先生就曾指出:庐隐“向‘文艺园地’跨进第一步的时候,她是满身带着‘社会运动’的热气的,《海滨故人》集子里前头的七个短篇小说就表示了那时的庐隐很注意题材的社会

毕淑敏散文精选

毕淑敏散文精选 > 《读书使人优美》> 毕淑敏 优美在字典上的意思是:美好。做一个美好的人,我相信是绝大多数人的心愿。谁不愿意美好啊?除了心灵的美好,外表也美好。为了这份美好,人们使出了万千手段。比如刀兵相见的整容,比如涂脂抹粉的化妆。为了抚平脸上的皱纹,竟然发明了用肉毒杆菌的毒素在眉眼间注射,让面部微小神经麻痹,换来皮肤的暂时平滑……让我这个曾经当过医生的人胆战心惊。 其实,有一个最简单的美容之法,却被人们忽视,那就是读书啊! 读书的时候,人是专注的。因为你在聆听一些高贵的灵魂自言自语,不由自主地谦逊和聚精会神。即使是读闲书,看到妙处,也会忍不住拍案叫绝……长久的读书可以使人养成恭敬的习惯,知道这个世界上可以为师的人太多了,在生活中也会沿袭洗耳倾听的姿态。而倾听,是让人神采倍添的绝好方式。所有的人都渴望被重视,而每一个生命也都不应被忽视。你重视了他人,魅力就降临在你的双眸。 读书的时候,常常会会心一笑,那些智慧和精彩,那些英明与穿透,让我们在惊叹的同时拈页展颜。微笑是最好的敷粉和装点,微笑可以传达比所有的语言更丰富的善意与温暖。有人觉得微笑很困难,以为是一个如何掌控面容的技术性问题,其实不然。不会笑的人,我总疑心是因为书读得不够广博和投入。 书是一座快乐的富矿,储存了大量的浓缩的欢愉因子,当你静夜抚卷的时候,那些因子如同香氛蒸腾,迷住了你的双眼,你眉飞色舞,中了蛊似地笑了起来,独享其乐。也许有人说,我读书的时候,时有哭泣呢!哭,其实也是一种广义的微笑,因为灵魂在这一个瞬间舒展,尽情宣泄。告诉你一个小秘密:我大半生中的快乐累加一处,都抵不过我在书中得到的欢愉多。而这种欣悦,是多么地简便和利于储存啊,物美价廉重复使用,且永不磨损。 读书让我们知道了天地间很多奥秘,而且知道还有更多奥秘,不曾被人揭露,我们就不敢用目空一切的眼神睥睨天下。你在书籍里看到了无休无止的时间流淌,你就不敢奢侈,不敢口出狂言。自知是一切美好的基石。当你把他人的聪慧加上你自己的理解,恰如其分地轻轻说出的时候,你的红唇就比任何美丽色彩的涂抹,都更加光艳夺目。 你想美好吗?你就读书吧。不需要花费很多的金钱,但要花费很多的时间。坚持下去,持之以恒,优美就像五月的花环,某一天飘然而至,簇拥你颈间。> 《让我们倾听》> 毕淑敏 我读心理学博士方向课程的时候,书写作业,其中有一篇是研究“倾听”。刚开始我想,这还不容易啊,人有两耳,只要不是先天失聪,落草就能听见动静。夜半时分,人睡着了,眼睛闭着,耳轮没有开关,一有月落乌啼,人就猛然惊醒,想不倾听都做不到。再者,我做内科医生多年,每天都要无数次地听病人倾倒满腔苦水,鼓膜都起茧子

毕淑敏作品阅读

孝心无价 毕淑敏 我不喜欢一个苦孩子求学的故事。家庭十分困难,父亲逝去,弟妹嗷嗷待哺,可他大学毕业后,还要坚持读研究生,母亲只有去卖血……我以为那是一个自私的孩子。求学的路很漫长,一生一世的事业,何必太在意几年蹉跎?况且这时间的分分秒秒都苦涩无比,需用母亲的鲜血灌溉!一个连母亲都无法挚爱的人,还能指望他会爱谁?把自己的利益放在至高无上位置的人,怎能成为人类的大师? 我也不喜欢父母病重在床,断然离去的游子,无论你有多少理由。地球离了谁都照样转动,不必将个人的力量夸大到不可思议的程度。在一位老人行将就木的时候,将他对人世间最期冀的希望斩断,以绝望之心在寂寞中远行,那是对生命的大不敬。 我相信每个赤诚忠厚的孩子,都曾在心底向父母许下“孝”的宏愿,相信来日方长,相信水到渠成,相信自己必有功成名就衣锦还乡的那一天,可以从容尽孝。 可惜人们忘了,忘了时间的残酷,忘了人生的短暂,忘了世上有永远无法报答的恩情,忘了生命本身不堪一击的脆弱。 父母走了,带着对我们深深的挂念;父母走了,留给我们永无偿还的心情。你就永远无以言孝。 有一些事情,当我们年轻的时候,无法懂得。当我们懂得的时候已不再年轻。世上有些东西可以弥补,有些东西永无弥补…… 赶快为你的父母尽一份孝心。也许是一处豪宅,也许是一片砖瓦。也许是大洋彼岸的一只鸿雁,也许是近在咫尺的一个口信。也许是一顶纯黑的博士帽,也许是作业簿上的一个满分。也许是一桌山珍海味,也许是一只野果一朵山花。也许是花团锦簇的盛世华衣,也许是一双洁净的布鞋。也许是数以万计的金钱,也许只是含着体温的一枚硬币…… 但在“孝”的天平上,它们等值。 只是,天下的儿女们,一定要抓紧啊!趁你们父母健在的光阴。 1.作者不喜欢“苦孩子求学的故事”,不喜欢“父母病在床,断然离去的游子”。是为什么? (1)———————————— (2)———————————— 2.作者呼吁“赶快为你的父母尽一份孝心”的理由是什么 (1)———————————— (2)———————————— (3)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 3.“一个连母亲都无法挚爱的人,还能指望他会爱谁?”你同意这种说法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中有一句和标题“孝心无价”相应,找出来并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感情。 ———————————————————— 参考答案: 1.(1)求学的路很漫长,一生一世的事业,何必太在意几年蹉跎?况且这时间的分分秒秒都苦涩无比,需用母亲的鲜血灌溉!一个连母亲都无法挚爱的人,还能指望他会爱谁?把自己的利益放在至高无上位置的人,怎能成为人类的大师? (2)在一位老人行将就木的时候,将他对人世间最期冀的希望斩断,以绝望之心在寂寞中远行,那是对生命的大不敬。 2.(1)时间的残酷 (2)人生的短暂

庐隐《或人的悲哀》解读

庐隐《或人的悲哀》解读 庐隐说:“我是一个心里藏不下丝毫渣滓的人。”“在文章里,我是一个易感多愁脆弱的人,——因为一切的伤痕,和上当的事实,我只有在写文章的时候,才想得起来,而也是我写文章唯一的对象。”读庐隐的小说,总是伴随着抑郁难平、苦涩凝重的心情,以及挥之不去的伤感。也许,《或人的悲哀》正是典型的体现。 《或人的悲哀》是我非常喜欢的一部作品,并窃以为堪称经典。要想真正读懂一部作品,必须首先知道作者为什么写,在什么背景下写,我查阅了一些关于庐隐写作《或人的悲哀》的背景资料,以下将详谈。 一.为什么写? 矛盾发表《庐隐论》说:“庐隐与“五四”运动,有血统关系。她是被“五四”的怒潮从封建的氛围中掀起来的,觉醒了的一个女性。庐隐,她是“五四”的产儿。”① 《或人的悲哀》作于1924年,当时正处五四运动落潮时期,新青年们经历了大解放的时代,已经逐渐觉醒,对世界时局有了一定的了解,十分急切地渴望能够学有所成,挥洒出生命的每一份热量来,有一番作为。然而,五四运动并没有带给他们意想中的结果,他们并没能 正如矛盾所说,庐隐是“五四”的产儿,她完整地经历了五四运动,对于运动的产生、发展、消亡有着深刻独到的认识。她意识到了在当代青年中普遍存在的渴望有所作为却迷惘、不知所措、对前途渺茫的矛盾心理,她企图通过文章来展现五四时期女性的复杂心理。 二.主要内容 这部作品以书信体形式演绎了女主人公亚侠的一出生命悲剧,最终沉湖自尽是她的宿命。 这是一种青年的心路历程,在五四个性主义思潮的感召下,兴奋于探索人生而最终被人生的大车轮粉碎成沙石的命运。她曾经很努力地配合治疗,渴望能够保全自己的生命,以继续与朋友畅谈人生究竟的问题。然而“敏感脆弱的心灵使亚侠坠入感情的漩涡而终于导致病痛折磨,理想爱情的缺失同时令她茫然无助,陷入了积极介入者与无用零余者的泥沼。”② 整部作品由主人公“我”和好友KY从前一年6月10日到次年的1月9日历时半年的九封信组成。情节很简单:亚侠是一位文学女青年,患有较严重的失眠症和心脏病,很长时间都在日本治疗。很有自己的想法,充满热情,但终究解不开“生命的究竟”难题,不知道自己应该如何走自己的人生道路,对前途充满了迷茫。在她写给KY的信中多次出现“死亡”的字眼,令人触目惊心。后她还是

女性主义散文作品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 女性主义散文作品 篇一:女性散文杂谈 女性散文杂谈 [关键字]:女性文学性别意识纯美努力女性散文美女作家问题写作误区 [摘要]:女性文学在中国有着悠远的历史,但女性性别主体意识的真正觉醒却是在现代。当代同样涌现了大批优秀的女性作家与女性文学。小说、散文、诗歌各方面都有她们的足迹。在散文方面尤其突出,她们以其个性化、女性化、独白化的散文语言,使散文日益走向个人化,在文艺方面纯美努力的追求上面,也有自己独到的地方。数量方面的优势并不代表着质量方面的胜出,女性散文也有着误区以及需要改进的地方。 人们习惯把女作家的作品称为“女性文学”。 展望中国文学历史长河,女性文学源远流长。从古代的班昭、蔡琰、李清照、苏小妹、柳如是、卓文君到现代的林徽因、冰心、凌叔华、冯沅君、关露、杨晦、林蓝、萧红、

白薇、丁玲、白朗、草明、袁静、杨沫等等,一大批不胜枚举的女作家,在中国的文学史上都留下了她们不可磨灭的足迹。她们对性别的关注、女性意识的建立,也经历了从不自觉到自觉的过程。 中国文学评论家白烨指出:现在的女性文学写作已真正进入了它前所未有的黄金时期,无论是作家的数量、创作的质量或是风格的多样、作品的影响,都大大超过现代时期。女性文学形成如此大的气候,造成如此大的影响,这在中国文学历史长河中是从未曾有过的。她们以其个性化、女性化、独白化的散文语言,使散文日益走向个人化。 女性散文的发展历程,是女性心理的、情感的生命历程,是女性自我追求、自我生存的心灵记录。从中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女性主体意识意味深长地走了一个回归型之路,即觉醒——失落——复归超越的过程。其演变的过程是人的觉醒到人的解放的成果,人的觉醒是女性主体意识觉醒的催化剂,而人的解放必然带来女性意识的健全发育。 世纪初期,以冰心、庐隐、石评梅、苏雪林、谢冰莹为代表的一批女性散文家,摆脱传统枷锁,在觉醒的女性的位置上大胆言说女性心声,一大批优秀的女性散文应运而生。这些散文中有女性对社会生活的干预、思考,有坦率的情爱告白,也有备受压抑的女性关爱意识的尽情抒展。然而随着“五四”文化运动的重心由人的问题向民族问题的转移,女

毕淑敏作品经典语录

12、额头没有一丝皱纹的美人,只怕血管里流动的都是冰。——毕淑敏《心灵处方》 13、岁月的长河不可逆转,我不会再年轻了。——毕淑敏《愿你与这世界温暖相拥》 14、等着别人来爱你,不如自己努力爱自己。——毕淑敏《愿你与这世界温暖相拥》 15、希翼只要一萌生,除了实现它,你别无它法。——毕淑敏《在雪原与星空之间》 16、有一颗大心,才盛得下喜怒,输得出力量。——毕淑敏《愿你与这世界温暖相拥》 17、那一瞬间,我好孤独,有一种独闯虎穴的忐忑。——毕淑敏《在雪原与星空之间》 18、不要制造剑拔弩张的险情,考验我们饱经磨砺的灵魂。——毕淑敏《星光下的灵魂》 19、世界本来就是不完美的,我们不过是顺势而为!——毕淑敏《愿你与这世界温暖相拥》 20、我们每个人都有长出好心情的土地,就看你是否耕耘。——毕淑敏《幸福的七种颜色》 21、什么是好日子和坏日子的界线呢?我猜,是爱吧?——毕淑敏《愿你与这世界温暖相拥》 22、只要心的容量足够大,近在咫尺,也能看到可惊可叹的美景。——毕淑敏《星光下的灵魂》 23、有时候猛烈地指责别人说谎,其实是太渴望那消息真实。——毕淑敏《在雪原与星空之间》 24、贫困不仅仅意味着没有金钱,还要看丧失了多少时间。—

—毕淑敏《愿你与这世界温暖相拥》 25、只要我们在时刻努力着,为光明在奋斗着,我们就是无比重要地生活着。——毕淑敏《我很重要》 26、睡着你的秘密,醒着你的自由。它的篱笆结实而疏朗,有清风徐徐穿过。——毕淑敏《心灵处方》 27、空洞而浅薄的笑如同盲目的恨和无缘无故的悲哀一样,都是情感的赝品。——毕淑敏《我很重要》 28、人们喜爱回味幸福的标本,却忽略幸福披着露水散发清香的时刻。——毕淑敏《幸福的七种颜色》 29、如果只能在陌生的地方摘下面具,你的一生是否总是在桎梏中,不得解放?——毕淑敏《蓝色天堂》 30、好心情并不来源于一帆风顺,而是生长于一种从容和坚定的勇气中。——毕淑敏《幸福的七种颜色》 31、呐喊是必需的,就算这一辈子无人听见,回声也将激荡久远。——毕淑敏《愿你与这世界温暖相拥》 32、丧失节制,就是如此**的魔杖。它会令优美变成狰狞。使怜爱演为扼杀。——毕淑敏《我很重要》 33、人是应该留下一点痕迹的,不然的话,我们的哀伤就找不到地方寄托。——毕淑敏《星光下的灵魂》 34、成功并不像想像的那样难。因为我们不敢做,它才变得难起来。——毕淑敏《愿你与这世界温暖相拥》 35、爱让人片面,爱让人轻信。爱让人智商下降,爱让人一厢情愿。——毕淑敏《愿你与这世界温暖相拥》 36、男人和女人都做事业。男人是为了改造这个世界,女人是为了向世界证明自己。——毕淑敏《我很重要》

庐隐作品集

1920年 《“女子成美会”希望于妇女》(《晨报副刊》,2月19日,杂论) 《利己主义与利他主义》 (《北京女子高等师范文艺会刊》,4月1日第2期,杂论) 《金陵》(《北京女子高等师范文艺会刊》,4月1日第2期,新诗) 《思想革新的原因》(《人道》,8月5日第1号,杂论) 《新村底理想与人生底价值》(《批评》,12月5日第4号“新村号”,杂论) 1921年 《劳心者与劳力者》(《批评》,1月11日第6号,杂论) 庐隐著《春愁何处是归程》《海洋里底一出惨剧》(《时事新报》,1月25~26日,小说) 《一个著作家》(《小说月报》,2月10日第2卷第2号,小说) 《近世戏剧的新倾向》(《北京女子高等师范文艺会刊》,4月1日第3期,杂论) 《小说的小经验》(《时事新报·文学旬刊》,5月29日第3期,杂论) 《一封信》(《小说月报》,6月10日第12卷第6号,小说) 《一个病人》(《时事新报·文学旬刊》,6月30日第6期,小说) 《红玫瑰》(《小说月报》,7月10日第12卷第7号,小说) 《创作的我见》(《小说月报》,7月10日第12卷第7号,杂论) 《月夜里的箫声》(《时事新报·文学旬刊》,7月30日第9期,小说) 《整理旧文学与创造新文学》(《时事新报·文学旬刊》,7月30日第9期,杂论) 《两个小学生》(《小说月报》,8月10日第12卷第8号,小说) 《“作什么?”》(《时事新报·文学旬刊》,8月10日第10期,小说) 《砍柴的女孩》(《时事新报·文学旬刊》,8月10日第10期,新诗) 《哀音》(《时事新报·文学旬刊》,9月1日第13期,小说) 《王阿大之死》(《时事新报·学灯》,9月4~6日,小说) 《灵魂可以卖吗?》(《小说月报》,11月10日第12卷第11号,小说) 《祝晨报第三周(年)的纪念》(《晨报副刊》,12月1日,新诗) 《思潮》(《小说月报》,12月10日第12卷第12号,小说) 1922年 《馀泪》(《小说月报》,6月10日第13卷第6号,小说) 《一个女教员》(《时事新报·文学旬刊》,2月1日、3月1日第29、30期,小说) 《一个夜里的印象》(文学研究会编《小说汇刊》,商务印书馆,5月初版,小说) 《邮差》(文学研究会编《小说汇刊》,商务印书馆,5月初版,小说) 《傍晚的来客》(文学研究会编《小说汇刊》,商务印书馆,5月初版,小说) 《一个快乐的村庄》(文学研究会编《小说汇刊》,商务印书馆,5月初版,小说) 《碧涛之滨》(《学艺》,9月第4卷第3号,散文) 《灵魂的伤痕》(《时事新报·文学旬刊》,8月11日第46期,散文) 《悠悠的心》(《时事新报·文学旬刊》,8月21日第47期,新诗) 《东游得来的礼物》(《时事新报·文学旬刊》,9月1日第48期,散文) 《华严泷下》(《时事新报·文学旬刊》,9月11日第49期,散文)

毕淑敏经典散文

《毕淑敏经典散文》读后感 思山岭学校 杨晓彤 经过我东挤西挤的时间,我终于看完了这本书。这本散文中大部分都是先叙后议的结构,先完整的讲完一个故事后再在文章的结尾抒情,好似一篇生活故事的读后感。并且语言张晓风通俗,好似正在与读者对话。 这里面有吸引人的故事,也有深含哲理的议论。有一篇文章最适合现代的人去品读――《最单纯的生活必须品》,这是篇作者在看了《森林王子》中的一句经典语言:“让我们得到最单纯的生活必须品”的感悟。我可以设想一下问一个城里的孩子或乡下的孩子,人生存最基本的三要素是什么?城里的孩子一定会不屑一顾地回答:“不就是脂肪、蛋白质和碳水化合物吗?”乡下孩子听了一定会茫然地说:“脂肪、蛋白质和碳水化合物是啥?不就是猪油、鸡蛋和糖吗?人不吃那些照样能活。俺只知人生存只要柴火、水和粮食。”你更认同那一个?若你不明白什么是最单纯的生活必须品。就想想,五千年前人们走遍天下要带什么?不就和乡下孩子回答的差不多吗?而现在人们出游,就要带上一大堆——什么防晒的,防蚊的,防野兽的,防……当然还有衣服、碗,筷……也许你会认为是现代人想得周到,把什么都考虑到了。其实是古人认为一些意外都是可以抵抗的,重要的是人要活下去。 回想当今,人们对城市生活的物质生活的厌倦了。都开上车去找个青山绿水的地方去放松,殊不知自己把城市的污染带进了青山绿

水。现在城市的发展都在想着人定胜天,要用人的力量去改变世界,其实这也是把自己发展的快乐建立在大地的痛苦之上。除了城市建设方面,一些城市的水和空气都在受到污染。我们想要吃的纯净水都含有乱七八糟的杂质。为博人们欢心的“水”,美其名叫成各种好听的饮料让人们痴迷得不能自拔。在人们生活的周围是饱含悬浮颗粒与杂质的“风”。看看周围多少人受着现在生活带来的疾病的煎熬。

毕淑敏女士的作品

毕淑敏女士的作品有: 《鲜花手术》,《预约死亡》,《女心理师》,《血玲珑》,《拯救乳房》,《女工》,《昆仑殇》,《心灵游戏》,《心灵处方》,《性别按钮》,《今世的五百年回眸》,《补天石》,《风不能把阳光打败》,《心灵7游戏》,《离太阳最近的书》,《没有人是一座孤城》,《生生不已》,《切开忧郁的洋葱》,《证据法学》,《在雪原与星空之间》,《雪山的少女们》,《冰雪花卉》,《西藏的故事》,《校门口的红跑车》,《谁是你的重要他人》,《藏红花》,《北极光的微笑》,《星期五的心理咨询室》,《非洲三万里》,《毕淑敏心理咨询手记》,《毕淑敏作品精选》,《毕淑敏散文》,《毕淑敏语录》,《毕淑敏感悟心灵》,《毕淑敏作品 3.话说女人》,《毕淑敏养生妙语》,《毕淑敏心灵独白》,《和你一起幸福》,《你要好好爱自己》,《花冠病毒》,《愿你与这世界温暖相拥》,《我很重要》,《幸福的七种颜色》,《破解幸福密码》,《带上灵魂去旅行》,《愿你与这世界温暖相拥2》,《我喜欢辽阔的地方》,《西藏. 面冰十年》,《恰倒好处的幸福》,《阿里》,《写下你的墓志铭. 四弦散谈》,《教养的关系花园》,《性别小组》,《星光下的灵魂》,《爱怕什么》,《美丽是心底的明媚》,《我敬畏的生命过程》,《生活要有暖和光》,《我喜欢的女性》,《藏在这世界的优美》,《银牦牛尾》,《轻轻走向完美》,《我的人生笔记》,《人生终要有一场触及心灵的旅行》,《心灵的力量》,《素面朝天》,《没有一棵小草自惭形秽》,《我的行走笔记》,《送你一颗光芒海》,《忍受快乐》,《紫色人形》,《有个地方叫梦坊》,《旅行使我们谦虚》,《千头万绪是多少》,《世上可真有一见钟情》,《我的五样》,《行走人生》,《一个人就是一支骑兵》,《人生真实》,《格布上的花》,《欣喜是自酿的》,《温柔就是能够对抗世间所有的坚硬》,《养心的妙药》,《女生,我悄悄对你说》,《人生预知》,《紧握你的右手》,《女儿拳》,《北极光的微笑》,《单人房双人床》,《写给女儿们的散文》,《每天都冒一点险》,《白云剪裁的衣服》,《你站在金字塔的第几层》,《女思考者》,《精神的三间小屋》,《心灵眼睛》,《幸福的尺度》,《男生,我大声对你说》,《远行,与最美的世界相遇》,《我的成长我做主》,《不宜重逢》,《结婚约等于》,《你要学着自己强大》,《妈妈是孩子最好的老师》,《我的故事》,《生命的借记卡》,《你永远不要说》,《大眼落脚的地方》,《柔和的力量》,《垃圾婚》,《雪山女兵》,《我眉飞扬》,《长得好看不如活得漂亮》,《我从西藏高原来》,《你不必苛求完美》,《倾诉》,《翡翠菩提》,《相信,所以不再注视》,《女人之约》,《从伊甸园带走的礼物》,《心灵百合》,《海洋天堂》,《源头朗》,《婚姻断想》,《梦坊》,《能否预知你一生的苦难》,《当我们想家的时候》,《智慧满行囊》,《白杨木鼻子》,《虾红色情书》,《哑幸福》,《心灵珍珠》,《面具后面的脸》,《拍卖你的生涯》,《预约财富》,《藏地情》,《冰是睡着的水》,《儿子的创意》,《呵护心灵》,《在印度河上游》,《在不安的世界里,给自己安全感》,《流露你的真表情》,《做一个有香气的女子:心若幽兰》,《保持惊奇》,《最后一支西地兰》,《幸福与不幸永在》,《走出白衣》,《非血之爱》,《附耳细说》,《有话毕说》,《破译青少年健康成长密码》,《不会变形的金刚》,《点击成长》,《随风飘逝》,《梦幻小屋和蓝手镯》,《城里人与乡下人》,《出发和遇见》,《柔软的时光》,《青春当远行》,《长在肚子里的苹果树》,《让人生慢慢完美》,《心宁归处是幸福》,《优等的家》,《寻找你内心深处的芳香》,《孜孜不倦的爱与被爱》,《文学的医心》,《心灵拒绝创可贴》。

庐隐《何处是归程》赏析

在分歧的人生路上,我想不止是沙侣是一个怯生的旅行者,我也一样,或者更甚。不停地徘徊歧路,她还能悄问何处是归程,而我连问的勇气都没有。 从知道有客人来开始,沙侣就开始想起了以前,种种事物开始浮现在眼前,不知现在的她们过得怎样,不知是否她们会看不起现在的自己,一个家庭主妇,为了丈夫和孩子忙得团团转的昔日好友兼姐妹,喜悦和着一丝淡淡的忧愁就这样充斥着沙侣的内心了。 一大早,忙着吩咐佣人打扫,接待事宜等,在客人到来之前的沙侣。忙碌似乎也难以掩饰她的紧张,即使是很熟络的人来。左顾右盼的终于来了,一阵惯有寒暄之后,竟各自不约而同的聊起了关于人生归宿话题的探讨。认为学成归国的玲素姐就像是那光芒闪烁的北辰,为几乎处于黑暗沉沉夜里的我,放来了一丝的光明,为一切的迷路者指引前程。 在谈话中涉及到的三妹妹和姑姑,都和玲素姐一样,是新时代的女性,都有着自己的理想和信念,并一直在为自己的梦想努力。即便说到姑姑因此没有结婚,不免有些遗憾,对之前不该如此轻易放弃结婚的机会多少的懊悔和惋惜。但这并不影响这几个女性对于自己理想的追求,而是更是清楚地认识到了人生在世,拥有婚姻和事业也并不是不可能的事。这样的思想在当时“男为尊,女为卑”的年代来说,无疑是一大突破,敢冒不韪,有着如此清晰且坚定地信念。这与现代社会里的女人也是“半边天”的观点有着异曲同工之妙。虽然小说中的几个女性没有成为今日我们所说的女强人,但也正是在那样的时代一步步才发展之今日的。 在初步了解了庐隐的概况之后,我意识到这篇小说的写作与作者的人生经历有莫大的关系。第一次短暂的婚姻生活让她一时绝望了,婚前婚后的反差之大,使她愕然了,促使她在今后的生活里一直在坚持着自己的写作,尽管还是拿着微薄的工资和稿酬。自由独立的思想使她又一次“重生”了,但这也并不是说庐隐就成了一个独身主义者,不要爱情和婚姻。关于爱情,庐隐自己说:“我自然不会主张恋爱要以金钱地位年貌为条件,可是也不相信是绝对无条件的。”她的条件是什么?精神!她自己对待爱情便是这样的,她说:“在我的生命中,我是第一次看见这样锐利的人物,而我呢,满灵魂的阴翳,都被他的灵光,一扫而空……”这大概就是她从第二段婚姻里得到的精神财富,也是他们相爱的基础。 庐隐的作品大都是写女性的,关于爱情、婚姻的探索。爱情,这个永恒的主题,尽管在古今中外关于此话题的作品数不胜数,但关于人生归宿,这种进步思想还是较为少见的。 读罢此文,我不禁的想起我的归程会在哪?每个人的人生不同,归程的何处也只有我们自己去努力地追寻,至少在尽力之后,不会让自己有所遗憾。最后用庐隐的一首诗作结:云端一白鹤,丰采多绰约。我欲借据缴,笑向云端搏。长吁语白鹤,但去勿复忘。世路苦崎岖,何处容楚狂?

庐隐作品中的女性意识

庐隐作品中的女性意识 庐隐,本名黄英,1899年出生于福建闽侯县一个封建官宦家庭,父亲是前清举人。她出生之日,恰逢外祖母去世,家人由此将她视为不祥的人,从小就将她交由奶妈抚养,六岁时父亲病逝,家道中落后母亲带着几个孩子投奔舅父,在舅父家依然受到歧视。九岁时被送进一所教会学校就读,生活单调,校规严酷,庐隐大病一场,几乎送掉性命。童年的厄运给她留下的是一颗残破的心和易感多愁落落寡合的性情。 1919年的五四新文化运动中,女性文学开始崛起,有代表性的女作家有冰心、冯元军、石屏梅、白薇、凌淑华、庐隐等人。他们的创作中是几千年封建制度里女性灵魂苏醒的歌唱。五四运动是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民主运动,同时也是一场伟大的思想革命,伴随人们的思想解放和人的意识的觉醒,妇女问题作为中国社会的改革问题之一,引起了广泛的注意,在中国妇女解放运动也出现了一个空前的高潮。李达在女子解放论里写道“世界女子过去一大部分的历史,是被男子征服的历史,”男子好像是天神、是主人,女子好比是奴隶、囚犯。所谓女子解放的话,也可叫做解放奴隶、囚犯。沈雁冰解放的妇女与妇女的解放一文指出,妇女解放是让妇女从良妻贤母里解放出来,同男子一样,共同担负改良社会,促进文化的责任。这些女作家大都出身书香门第,在中国广大妇女尚在为衣食温饱而忧的时候,他们大多已经进入正规学校,成为中国官办高等学府中最早的一批女学生,其中若干人还有机会出国,留学海外,汲取了西方人道主义个性解放的营养,所以他们最先感到半殖民地半封建主义的中国社会对人性和妇女的压迫问题。 与当时的女作家一样,庐隐也受了深刻的五四影响,她的创作充满了五四气息,以问题小说登上文坛。她以敏感倔强而忧伤的女性眼光看待当时的社会,披了恋爱的衣裳执着的探讨人生。海滨故人是庐隐在1923年发表在小说月报上的一部中篇小说,也是她蜚声文坛的成名作,有强烈的自传色彩,作品中的露莎和她的一群好友,其生活原型是作者本人以及他大学时代几位关系密切的同学。露莎、玲玉、莲裳、宗英、云青,她们都是有抱负有自己理想和追求的新女性,

恋爱不是游戏 庐隐

恋爱不是游戏庐隐 作者简介 庐隐(1899——1934)女,原名黄淑仪,又名黄英,现代作家,作品多表现青年的爱情追求和苦闷彷徨,有反封建倾向,从一定角度反映了“五四”时代气息,文笔流利而凄婉,著有短篇小说集(海冰古人)(曼丽)(灵海潮汐)中篇小说(归雁)(象牙戒指)等 没有在人海德浮沉中翻过筋头的和尚,不能算善知识 没有受过恋爱洗礼的人生,不能算真人生 和尚最大的努力,使否认现世而求未来的涅畿但他若不曾了解现世,他又怎能看破现世,而跳出三界外那? 而恋爱是人类生活的中心,孟子说:食色,性也,所谓恋爱正是天赋之本能,如果一生都不了解恋爱的人,他又怎能了解整个的人生 所以,凡事都从学习而知而能,只有恋爱用不着学习,只要到了相当的年龄,碰到合适的机会,他和她变会莫名其妙的恋爱起来 恋爱人人都会,但不见得人人都懂,世俗大概以性爱伪充恋爱,以游戏的态度处置恋爱,于是我们时刻可看到因恋爱而不幸得记载 实在的恋爱绝不是游戏,也不是堕落的人生所能体验出其价值的,它具有引人向上的鞭策力,它也具有伟大无私的至上情操,它更是美丽的象征在一双男女正纯洁热爱着的时候,他和她内心充满着惊人的力量,他们的灵魂是从万有的束缚中得到两年自由,不怕威胁,不为利诱,他们超越了现实,去创造他们理想的乐园 不幸物欲充塞的现实世界,这种恋爱的光辉,有如萤火之微弱,而且恋爱,有时会成为无知男女堕落之阶,使维纳斯不禁深深的叹息,自从世界人群趋向灭亡之途,恋爱变成了游戏,哀哉! 佳作欣赏 生命是一项随时可以终止的契约,爱情在最纯美的时候,却可以超越生死,因此,绝不能把恋爱当成一种游戏,爱情是一种责任,是一种态度,爱上一个人就要懂得呵护,包容对方的一切,敢于承担责任,无论任何时候都不要轻言放弃生命是一项随时都可以终止的契约,爱情在最纯美的时候,却可以超越生死,因此,绝不能把廖爱当成一种游戏,爱情是一种责任,是一种态度,爱上一个人就要懂得呵护,包容对方的一切,敢于承担责任,无论任何时候都不要轻言放弃

毕淑敏作品读书笔记

《毕淑敏作品读书笔记》 我第一次看到并记住毕淑敏的这个名字,是由一篇叫《孝心无价》的文章开始的,文章用确切而真实的语句告诫天下的儿女:趁父母健在的光阴,抓紧时间尽孝。不要导致“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的悲剧。因为世界上有些东西可以弥补,有些东西却是永远也无法弥补回来的。 因此深深地感谢这么一位温柔的女性,她能用美妙的文字、真实的事例为众生敲响亲情的警钟,使世间少了几位一定要去寻找“后悔药”的凡夫俗子,这才是文字工作者对社会实实在在的贡献。 她的《不宜重逢》写出了许多人用事实验证过的真理,谁都经历过初恋或暗恋的时光,几年过后,几十年过后,还是不要刻意相逢为好。正所谓:相见不如怀念。事过境非,想追忆的往事放在心里,真诚的祝福也放在心里,曾经的暗恋尽管很苦、很涩,当年未能表达是缺乏勇气,如今不提起是不忍,不忍惊扰了心底那一潭清泉,不要说,不要说,一说就错! 教育孩子是个永恒的话题,毕淑敏用自己作为心理学博士的专业知识在作品《一厘米》中为我们讲解了她独特的见解。文章主人公陶影因为儿子的一厘米身高而颇费周章。两个场景,两种情况,两种态度。公交车上的两毛钱给儿子买来了对长大的渴望,公园里的五块钱则给儿子小也上了一堂最好的人生课堂。陶影不是争取那多出的五块钱,而是争取在公众场合母亲在儿子面前失去的尊严,拾回儿子对母亲的崇拜,给予儿子做人要宽宏大量的教育。是因为爱你,才会全力去争取。 有人说,人生的婚姻是双鞋。毕淑敏写过一篇文章叫《婚姻鞋》。那文章说,先有脚后有鞋,对鞋的感受只有脚最清楚;如果没有合适的鞋,我们宁可赤着脚赶路。是的,如果没有合适的鞋,脚也许可以走完全部的历程。但是前行的道路并不平坦,冬天有雪,夏天有泥,沟沟坎坎,荆棘丛生。在没有鞋的日子里,脚付出了沉重的代价。于是,脚呼唤鞋,脚寻找鞋。终于有一天,鞋出现了。从此,在人生的漫漫旅程上,鞋和脚结伴远行,鞋陪伴着脚攀登峭壁,跋涉泥泞,迎风踏雨,执着向前。 我最喜爱毕淑敏的《提醒幸福》了,文章如题目一样,无一个赘字、一句废话,犹如一针清醒剂,使读者由眼睛吸收,而渗透至心灵。它阐述了在生活上喜或者悲的时候,都要提醒自己,正确看待事情,尤其要记得关于幸福的提醒,它给了我很大的感触。幸福需要提醒吗?是的,我们经常听到父母、老师、朋友、同学提醒自己不要悲观、不要失望,却从来没人提醒自己要珍惜幸福!文章反映了一种全新的人生态度,同时也是对“知足常乐”的另一种诠释,直达现代人浮躁、郁闷这个心理病灶,因而被选入初中语文教科书。 毕淑敏是位有深刻的社会责任感的女人,是位因阅历深而无年龄感的女人,如果世间能有更多这样的女人,与音乐、书本为伍、与善良、正直为伍,将无所谓漂亮与否,都会如散发着阳光气息的花草,将周围装扮得愈加美丽。

情感的围城《庐隐婚恋》题材的小说

情感的围城《庐隐婚恋》题材的小说

摘要 被茅盾先生称为"五四的产儿"的现当代作家庐隐与"五四"时期以及妇女解放运动有着血亲的关系。因其对妇女问题的重视,而塑造出了许多独具特色的女性觉醒者形象。本文试图把庐隐的婚恋小说分成"精神恋爱"、"同性爱恋"、"包办婚姻"、"新式婚姻"四个部分,对比庐隐的情感轨迹与文学创作,来阐述这群大胆打破世俗偏见,突破封建礼教和封建伦理道德约束,执着于人生意义的追寻的"五四儿"。恋爱,婚姻甚至当时的整个旧社会就是一座被围困的"城池",于是当时的知识女性,在追求自由恋爱与婚姻时陷入各自的情感"围城"中,以至于灰心丧气、悲观绝望。而这情感"围城"的形成与庐隐所处的时代背景、童年和恋爱经历以及她所受到的哲学观念有关,这些女性形象苦苦追寻的人生意义,也正是庐隐自己的追求。 关键词:庐隐;婚恋;围城 引言 庐隐(1898.5~1934.5),本名黄淑仪,又名黄英,降生于福建闽侯。其笔名庐隐,有隐去庐山真面目之意。庐隐生于一八九八年的蒲月,父亲是位前清举人,母亲是一个未曾念过书的传统女性。庐隐降生之时,即逢外祖母逝世而被守旧无知的母亲当成灾星,此后这个体弱多病又哭闹无常的小生命就遭家人的厌恶和歧视,从而使之从小养成了孤傲的脾气。在五四期间,自由恋爱和新式婚姻曾成为风靡一时的文学题材,自由恋爱变成当时知识分子反抗封建传统的一个重要旗帜,被刻上了鲜明的个性解放烙印,身处那个时代的作家几乎都接触过这一题材。而此时在文坛上初试啼声的女作家庐隐堪称新文学滥觞期感伤抒情型作家群中的佼佼者。在庐隐短暂而凄苦的一生中,共创作出了十一部短、中、长篇作品集及散见于各种期刊报纸上的小说、诗歌、散文、论说、随笔等多种文体的作品。而在庐隐的作品里,冲破传统追求自由恋爱这一主题更是随处可见,这不仅体现在她的作品大都以婚恋为题材,还体现在她异乎寻常的对婚恋的理解上。作品中有许多在情感"围城"中苦苦探寻的知识女青年,她们勇于追求自由恋爱和婚姻,但真的胜利以后,面对婚姻这座"围城"又痛苦困惑。庐隐生平坎坷的经历铸就了她凄凉悲观的艺术风格,在她那些充斥着浓烈的悲剧色彩的作品中,留下了属于那个时期、属于女性的独特的情感体验。 1.情感的"围城" 杨绛曾说:"围在城里的人想逃出来,城外的人想冲进去。婚姻也罢,事业也罢,人生的理想大都如此"。一一揭露了"围城"存在的普遍性。不管是处于什么时代的女性,大都受困于现实生活的"围城"内。纵观庐隐的小说,主人公都是一群追求自由恋爱、理想婚姻的觉醒的新女性,她们把追求自由、独立当作与封建社会、家庭进行斗争的一个最强有力的方式。当这些知识女性在爱情纠纷中被围困,被迫想逃离时,本质上,则是体现了一部分觉醒者深陷精神"围城"的困境。 1.1精神恋爱的无奈

中外作品及作者

外国文学史作品 1.《神谱》-赫西俄德 2.《基督山伯爵》亚历山大·大仲马 3.《诗学》亚里士多德 4.《理想国》柏拉图 5.《温莎的风流娘们儿》威廉·莎士 比亚 6.《诗意》贺拉斯 7.《变形记》奥维德 8.《埃涅阿斯纪》维吉尔 9.《唐璜》拜伦 10.《伊索寓言》伊索 11.《荷马史诗》荷马 12.《俄瑞斯忒亚》埃斯库罗斯 13.《俄狄浦斯王》索福克勒斯 14.《圣经》 15.《月亮和六便士》毛姆 16.《神曲》但丁 17.《新生》但丁 18.《歌集》彼特拉克 19.《十日谈》薄伽丘 20.《巨人传》弗朗索瓦·拉伯雷 21.《羊泉镇》洛佩·德·维伽 22.《小癞子》无名氏 23.《堂吉诃德》塞万提斯 24.《坎特伯雷故事集》乔叟 25.《乌托邦》托马斯·莫尔 26.《随笔集》培根 27.《哈姆雷特》威廉·莎士比亚 28.《天路历程》班扬 29.《熙德》高乃依 30.《伪君子》莫里哀 31.《波斯人信扎》孟德斯鸠 32.《爱弥儿》卢梭 33.《鲁滨逊漂流记》笛福 34.《格列佛游记》斯威夫特 35.《审美教育书简》席勒 36.《少年维特之烦恼》歌德 37.《浮士德》歌德 38.《悲惨世界》维克多·雨果 39.《巴黎圣母院》维克多·雨果 40.《红与黑》司汤达 41.《卡门》普鲁斯佩尔·梅里美42.《高老头》奥诺雷·德·巴尔扎克 43.《包法利夫人》福楼拜 44.《双城记》查尔斯·狄更斯 45.《简·爱》夏洛蒂·勃朗特 46.《呼啸山庄》艾米丽·勃朗特 47.《德伯家的苔丝》托马斯·哈代 48.《德国,一个冬天的童话》亨利 希·海涅 49.《叶甫盖尼·奥涅金》亚历山大·谢 尔盖耶维奇·普希金 50.《死魂灵》尼古拉·瓦西里耶维 奇·果戈里 51.《猎人笔记》伊凡·谢尔盖耶维 奇·屠格涅夫 52.《罪与罚》费多尔·米哈伊洛维 奇·陀斯妥耶夫斯基 53.《安娜·卡列尼娜》列夫·托尔斯 泰 54.《哈克贝利·芬历险记》马克·吐 温 55.《玩偶之家》亨克利·易卜生 56.《萌芽》艾米尔·左拉 57.《恶之花》沙尔·波德莱尔 58.《复活》列夫·托尔斯泰 59.《红字》霍桑 60.《情人》玛格丽特·杜拉斯 61.《野草在歌唱》多丽丝·莱辛 62.《在网下》艾丽丝·默多克 63.《黑王子》艾丽丝·默多克 64.《东方快车谋杀案》阿加莎·克里 斯蒂 65.《尼罗河惨案》阿加莎·克里斯蒂 66.《哈利波特》罗琳 67.《虻》劳伦斯 68.《约翰·克里斯朵夫》罗曼·罗兰 69.《名人传》罗曼·罗兰 70.《贝多芬传》罗曼·罗兰 71.《大胆妈妈和她的孩子们》布莱希 特 72.《了不起的盖茨比》菲茨杰拉德 73.《老人与海》海明威 74.《飘》玛格丽特·米切尔 75.《海燕》高尔基 76.《在底层》高尔基

毕淑敏简介

毕淑敏简介 毕淑敏,女,汉族,1952年10月出生于新疆伊宁,山东省文登人。 1987年开始共发表作品200余万字。1989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曾获庄重文文学奖、小说月报第四、五、六届百花奖、当代文学奖、陈伯吹儿童文学奖、北京文学奖、昆仑文学奖、解放军文艺奖、青年文学奖、台湾第16届中国时报文学奖、台湾第17届联报文学奖等各种文学奖30余次,被中国海洋大学聘为驻校作家。 1991年(39岁)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研究生院中文系,硕士。从事医学工作20年后,开始专业写作。 毕淑敏真正取得全国性声誉是在中篇小说《预约死亡》发表后,这篇作品被誉为是“新体验小说”的代表作,它以作者在临终关怀医院的亲历为素材,对面对死亡的当事者及其身边人的内心进行了探索,十分精彩。 毕淑敏是国家一级作家、内科主治医师、北京作家协会副主席、北京师范大学文学硕士,心理学博士方向课程结业,注册心理咨询师。著有《毕淑敏文集》十二卷,《孝心无价》,处女作《昆仑殇》、《阿里》以及长篇小说《红处方》《血玲珑》等,中短篇小说集《女人之约》等,散文集《婚姻鞋》等。多篇文章被选入现行新课标中、小学课本,在文学及医学界享有盛誉。 现为中国海洋大学驻校作家、客座教授。 毕淑敏1952年10月出生于新疆伊宁,1969年,北京的“文革”正轰轰烈烈,不满17岁的毕淑敏,却悄然穿上军装,告别北京,作为藏北第一批女兵,到达共和国这块最高的土地戍边了。这是喜马拉雅山、冈底斯山和喀喇昆仑山聚合的地方,平均高度在海拔五千米以上。前不久,我陪她考察京东丫髻山森林公园,毕竟是春天,天格外地蓝,阳光格外地暖,空气格外地清新,她深吸一口,仿佛要把这蓝天这阳光这空气,全吸进去,而后慨叹一声:藏北哪有啊,空气稀薄,缺氧使人简直难以生存。她不明白,那么高的山上,阳光照着,觉不出暖和。当时与她同去的共有5名女兵。那个部队从来没有女兵,破天荒了。及至今天,军区首长告诉她:当时也没有,她们是唯一的,后无来者了。三年后,她去新疆军区军医学校学习,原本要去军医大的,因受林彪事件影响,重灾区的军医大迟迟未招生,又不能再等,只有先走为上。在校成绩优异,院方要她留校,想把她培养成一名出色的外科医生。如果真的留校了,一心于救死扶伤的事业,或许真的能成为一名出色的外科医生,一名教授专家,那么是否还会有今天一位几乎家喻户晓的出色的女作家,一位国家一级作家?她真心地感谢母校对她的厚爱与挽留,她对我说:部队培养一个医生不容易,她不回去,以后所在的部队就没有名额了。她毅然回到阿里那个地方,谁料女兵们都调了,报道时干部科长翻出过去的名单,查出有个毕淑敏,性别中写的却是男性,因为这几年里部队已无女兵了。一干就是5年,直到1980年转业回北京进工厂,做医务所长、主治医师。1991年成为专业作家,前后行医22年,对医生职业,她是情有独钟,一往情深,尤其有几条生命就是在死亡边缘,她一把手拉回的。看到一个个生命的复活与重新焕发青春,那份情感非常人所能体味。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