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第13章练习题

第13章练习题

第13章练习题
第13章练习题

第13章补充练习题

一、选择题

1、根据凯恩斯的绝对收入假说,随着收入的增加(C)。

A 消费增加、储蓄下降;

B 消费下降、储蓄增加

C 消费增加、储蓄增加

D 消费下降、储蓄下降

2、根据消费函数,引起消费增加的因素是(B)。

A 价格水平下降

B 收入增加

C 储蓄增加

D 利率提高

3、如果与可支配收入无关的消费为300亿元,投资为400亿元,平均储蓄倾向为0.1,那么,在两部门经济中,均衡收入水平为(D)。

A 770亿元

B 300亿元

C 3400亿元

D 7000亿元

4、以下四种情况中,投资乘数最大的是(B)。

A 边际消费倾向为0.6

B 边际储蓄倾向为0.1

C 边际消费倾向为0.4

D 边际储蓄倾向为0.3

5、已知某个经济充分就业的收入是4000亿元,实际均衡收入是3800亿元。假定边际储蓄倾向为25%,增加100亿元投资将使经济(C)。

A 达到充分就业的均衡

B 出现50亿元的通货膨胀缺口

C 出现200亿元的通货膨胀缺口

D 出现50亿元的紧缩缺口

6、假定某国经济目前的均衡收入为5500亿元,如果政府要把收入提高到6000亿元,在边际消费倾向等于0.9的条件下,应增加支出(B)。

A 500亿元

B 50亿元

C 10亿元

D 30亿元

7、政府购买乘数KG ,税收乘数KT ,政府转移支付乘数KTR的关系是(A)。

A KG >KTR >KT

B KTR >KG >KT

C KG >KT >KTR

D KT >KTR >KG

8、一个家庭当其收入为零时,消费支出为3000元,当其收入为8000元时,其消费支出为6000元,在图形上,消费和收入之间成一条直线,则边际消费倾向为(A)。

A 3/8

B 2/3

C 3/4

D 1

9、乘数的作用可发挥的必要条件是(C)。

A 总需求大于总供给

B 政府支出等于政府税收

C 经济中存在闲置资源

D 经济中实现了充分就业

10、“消费之谜”是指(A)。

A 长期边际消费倾向大于短期边际消费倾向

B 长期边际消费倾向小于短期边际消费倾向

C 长期边际消费倾向等于短期边际消费倾向

D 二者关系不确定

11、长期消费函数的特征是(C)。

A 边际消费倾向大于平均消费倾向

B 边际消费倾向小于平均消费倾向

C 边际消费倾向等于平均消费倾向

D 二者关系不确定

12、根据生命周期理论,下面哪种情况可使消费倾向下降(B)。

A 社会上年轻人和老年人比例增大

B 社会上中年人比例增大

C 更多的人想及时行乐

D 社会保障制度逐步健全

13、人们在好的年景中储蓄以便在不好的年景中提供额外消费的理论被称为(C)。

A 凯恩斯消费函数

B 生命周期假说

C 持久性收入假说

D 以上所有答案

14、莫迪利亚尼提出的生命周期模型强调在(C)之间,储蓄具有使消费均匀化的趋势。

A 好年景和坏年景

B经济周期的高峰期和低谷期

C 工作时期和退休时期

D 永久收入和当前收入

15、经验表明长期消费函数是一条通过原点的直线,所以有(B)。

A MPC

B MPC=APC且为常数

C MPC>APC

D APC=1

16、若我们将消费的生命周期理论与持久性收入理论进行比较,可以得出的结论是(A)。

A 两者都注重微观经济基础

B两者都赞同暂时性的税收减少会刺激经济

C 虽有相同基础,但在其政策含义方面却又很大分歧

D 两者都揭示了为什么大的收入变动能够引起消费得较大变动

17、根据消费的持久性收入假说,(C)

A 平均消费倾向等于暂时性收入与当前收入之比

B消费同等地取决于持久性收入和暂时性收入

C 对于收入的暂时性变动,人们用储蓄加以平滑

D以上都不对

18、根据弗里德曼的持久收入假说(A)。

A在长期,持久消费与持久收入成比例

B暂时消费取决于持久收入

C暂时消费是暂时收入的函数

D暂时消费增加时,储蓄也将增加

19、根据弗里德曼的持久收入假说,个人的持久收入是( D ),

A个人在一定年份的实际收入之和

B个人在一定年份的可支配收人之和

C以实物资产、金融资产和人力资本价值为基础的一定年份的实际收人的现值

D以上说法均不准确

20、消费理论可以解释短期消费倾向下降,长期消费倾向稳定的现象(C)。

A、凯恩斯的消费理论

B、费雪的消费理论

C、消费的持久性收入假说

D、B和C都对

二、判断题:

1、收入很低时,平均消费倾向可能大于1。(√)

2、消费和收入之间如存在线性关系,那么边际消费倾向不变。(√)

3、乘数效应不是无限的,是以充分就业作为最终极限,并且其发生作用的必要前提是存在可用于增加生产的劳动力和生产资料。(√)

4、如果边际消费倾向递减,平均消费倾向也一定递减;反之,平均消费倾向递减,边际消费倾向也一定递减。(×)

5、当一社会建立起健全的社会保障体系,人们的平均消费倾向是会变大的。(√)

6、当一社会步入老年人社会,社会消费倾向将下降。(×)

7、根据消费的持久性收入假说,长期稳定的收入对消费的影响较小,暂时性收入对消费的影响较大。(×)

8、短期消费曲线的平均消费倾向是一个不变的函数,长期消费曲线的平均消费倾向存在递减现象。(×)

9、持久收入假说认为,暂时性收入的变化反映在储蓄的变化而不是消费的相应变化。(√)

10、生命周期假说得出了消费取决于一生收入或未来预期收入的结论,也说明了一生收入或未来预期收入如何决定。(×)

11、按照生命周期假说,消费会出现周期性变化。(×)

12、在生命周期假说中引入了财产因素来解释消费。(√)

13、从长期来说,当居民的可支配收入等于零时,消费支出为正数。(×)

14、如果边际消费倾向递减,平均消费倾向也将递减。(√ )

15、弗里德曼的持久收入的概念涉及个人对他的所有财产的预期可获得的平均收入的安排。( √ )

16、根据弗里德曼的持久收入假说,收入的暂时增加将导致储蓄的增加。( √ )

17、根据消费的生命周期假说,其他条件相同,消费数量与人们的寿命成反比。( √ )

18、根据消费的持久性收入假说,长期稳定的收入对消费的影响较小,暂时性收入对消费的影响较大。( × )

19、利率变动对储蓄的影响取决于消费者的借贷状况。( √ )

20、许多数据表明,短期边际消费倾向高于长期边际消费倾向。( × )

三、简答题

1、生命周期假说的理论基础、主要观点、理论的现实意义。

答:理论基础:费雪的“跨期选择”的消费理论。

主要观点:(1)消费者在一生中的消费水平将保持稳定,为了老年的消费,消费者常常节省日常的消费,以期获得更多的储蓄,供老年消费使用。

(2)消费支出的来源等于消费者一生中可获得的收入加上最初的财富。

(3)当期消费支出取决于当期的财富状况和一生中预期的收入状况。

理论的现实意义:揭示了一个国家的国民储蓄与该国的人口年龄结构的关系:一国的中壮年人口大于青年和老年人口时,国民储蓄率有可能上升;储蓄率还与社会保障体系的完备与否有关:完备的社会保障体系,可能降低储蓄率。

2、持久收入假说的理论基础、主要观点、局限性。

答:理论基础:费雪的“跨期选择”的消费理论。

基本观点:持久收入假说是美国经济学家弗里德曼在他的《消费函数理论》中提出来的,这一理论被认为是弗里德曼对经济学的重大贡献之一。弗里德曼认为,人们在计划自己的消费水平时,不是依据短期的实际收入,而是把消费与持久的、长期的收入联系在一起。短期的可支配收入由于受许多偶然因素的 影响,是一个经常变动的量,人们的消费不会随它的波动而经常变动。消费者为了实现其效用最大化,实际上是根据他们在长期中能保持的收入水平来进行消费的。 一时的非经常性的短期收入变动只有在影响持久收入水平预期时,才会影响消费水平。由此得出的结论是,人们的收入可以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暂时收入,一部分是持久收入,只有持久收入才影响人们的消费,即消费是持久收入的稳定函数。 局限性:家庭如何把握当前收入的变化是一种暂时性的还是持久性的;家庭如何把握其将来收入状况。

3、由持久收入消费函数C t =aYP t =1)1(--+t t Y a Y a θθ解释:

(1)短期边际消费倾向小于长期边际消费倾向。

(2)收入不稳定的人其现期收入中的边际消费倾向偏低。

(3)用图形说明从短期到长期的调整过程。

答:(1)由持久收入消费函数C t =aYP t =1)1(--+t t Y a Y a θθ可知,短期边际消费倾向为θa ,长期边际消费倾向为a ,因为10<<θ,故a a <θ,故短期边际消费倾向小于长期边际消费倾向。

(2)因为收入不稳定的人,其短期边际消费倾向为θa ,因而其现期边际消费倾

向较低。农民的收入较不稳定,所以其现期收入中的边际消费倾向偏低。

(3)如图所示:当收入为Y 0时,消费为E 0,当收入为Y 1时,消费为E 1,而不是E 2,因为当收入从Y 0增加到Y 1时,消费者不知道这种收入的增加是暂时的还是永久性的,故增加消费是)(01Y Y a C -=?θ,而非)(01Y Y a C -=?,当再下一期的收入仍然为Y 1时,消费者确信其收入是永久性的,故消费增加变为)(01Y Y a C -=?,消费由均衡点E 1跳到E 2。

四、计算题

1、假设有一个经济可用如下函数来描述:

C=50+0.8Y d , I=150, G=200, TR=100, t=0.35。

试计算:

(1)均衡收入水平及各乘数值

(2)预算盈余BS

(3)假设t 降至0.15,那么新的均衡收入水平为多少?新的乘数为多少?计算预算盈余的变化。

(4)当边际消费倾向变为0.9,其他条件不变时,预算盈余是变大还是变小? 解:(1)消费函数为C=50+0.8Y d

投资函数 I=150,政府购买G=200

均衡条件:总供给=总需求

Y=C+I 0+G=50+0.8(Y-T+TR)+150+200=50+0.8(Y-0.35Y+100)150+200

=0.52Y+480

0.48Y=480

Y=1000

投资乘数K I =12

25)35.01(8.011)1(11=--=--t b

政府购买乘数K G =12

25)35.01(8.011)1(11=--=--t b 转移支付乘数K TR =3

5)35.01(8.018.0)1(1=--=--t b b (2)预算盈余BS=tY-G-TR =0.35*1000-200-100=50

(3)如果t 降为0.15,新的均衡收入为

1500)

15.01(8.01480)1(10=--=--+++=t b bTR G I a Y 投资乘数K I =8

25)15.01(8.011)1(11=--=--t b 政府购买乘数K G =8

25)15.01(8.011)1(11=--=--t b 转移支付乘数K TR =2

5)15.01(8.018.0)1(1=--=--t b b 预算盈余BS=tY-G-TR =0.15*1500-200-100= -75

预算盈余变化=-75-50=-125

(4)当边际消费倾向为0.9时,消费函数为C=50+0.9Y d

投资函数 I=150, 政府购买G=200

均衡条件:总供给=总需求

Y=C+I 0+G=50+0.9(Y-T+TR)+150+200=50+0.9(Y-0.35Y+100)+150+200 =0.585Y+490

0.415Y=490

Y=1180.72

预算盈余 BS=tY-G-TR =0.35*1180.72-200-100= 113.25

预算盈余变化=113.25-50=63.25

2、假设一个没有利率和没有养老金的制度。某消费者20岁进入劳动市场时得到20000元的遗产,每年收入是不变的2000元,按照法律规定65岁退休,期望的寿命是75岁。

(1)如果该消费者准备维持均匀消费,并且在有生之年花掉其所有收入加财富,他每年的消费该是多少?

(2)在工作的那些年里他的平均消费倾向是多少?

(3)试考虑如果他没有得到20000元遗产,重新考虑(1)和(2)的问题,并说明二者不同的原因。

解:(1)由于没有利率,该消费者一生的收入是:2000×45=90000元,加上20000元的遗产,消费者每年的消费额是110000÷(75-20)=2000元。

(2)APC =C /Y =2000÷2000=1。

(3)如果该消费者没有遗产,他每年的消费额是:90000÷55=1636.36元,平均消倾向APC =1636.36÷2000=0.818。不同的原因在于,消费者有遗产的时候,

20000元的遗产足够维持退休的花费,因此他在工作的时候可以将全部工资都消费掉。没有了遗产,他只通过更高的储蓄来保证退休之后的消费,即便是这样,他的平均消费水平仍比有遗产时候低。

3、下面描述了某人一生中的收入情况:此人一生经历四个时期,在其生命周期的前三个时期先后赚取收入了30万美元、60万美元和90万美元,而在退休时期没有任何收入,假设利率为零。

(1)若此人想在生命周期中能均匀消费,试决定与其预算约束相符合的消费水平,说明哪个时期以什么规模此人进行储蓄和负储蓄。

(2)与上述(1)相反,现在假定不存在借款的可能性,信贷市场不对个人开放。在此假定下,此人在生命周期中将选择什么样的消费流?在回答该问题时继续假设(如果可能的话)该人偏好均匀的消费流。

(3)接下来假设此人的财富有所增加。新增财富为13万美元,那么在可利用信贷市场和不可利用信贷市场这两种情况下增加的财富将在生命周期中分别如何配置?如果所增加的财富为23万美元,你的答案又如何?

答:(1)由于该人想要在其一生中平稳地消费,则其一生的收入应等于各个时期的均匀消费支出之和。则每期消费为:(30+60+90+0)/4=45万美元,也就是在第一期要有15万美元的负储蓄,第二期有15万美元的正储蓄,第三期有45万美元的储蓄,第四期有45万美元的负储蓄。

(2)在不存在借款的可能性时,该人第一期只能消费其全部收入30万美元。从第二期开始,假设没有受到借款约束,平稳消费水平为(60+90)/3=50万美元,小于第二、三期的收入。故借款约束的假设对这几期的消费不产生影响,第二、三、四期的消费为每期50万美元。

(3)若期初新增财富13万美元,在存在信贷市场时,每期消费48.25万美元,就是将新增财富等分为四份进行消费,每期储蓄额和第(1)题一样。若不存在信贷市场时,第一期的财富=新增财富13万美元+收入30万美元=43万美元,仍小于有信贷时的平稳消费水平48.25万美元,故该人将在第一期消费完全部新增财富13万美元,其消费为30+13=43万美元。第二、三、四期的消费仍同(2)中的50万美元。当新增财富为23万美元时,有信贷时,每期消费50.75,每期储蓄同第(1)题。无信贷时,第一期的财富=新增财富23万美元+收入30万美元,大于有信贷时的平稳消费水平50.75万美元,第二、三期的收入均大于此值,故在这里,信贷约束的假设实际上对消费不产生任何实际的影响,消费者平稳地消费其全部收入和新增财富。其消费量为50.75万美元。外来财富23万美元是这样被消耗掉的:第一期50.75-30=20.75(万美元)。第二、三期为零;第四期为23-20.75=2.25(万美元)。

4、假设消费函数为C=300+0.9Y P,其中Y P是持久可支配收入。同时假设消费者的持久收入是当年和以前两年的加权平均:Y P=0.6 Y d+0.3 Y d-1+0.1 Y d-2其中Y d 是当年可支配收入。

(1)假设一、二、三年的可支配收入都是8000元,则第三年的消费为多少?(2)假设第四年的可支配收入增至9000元,并在将来一直保持这个收入,则第四、五、六年级以后每年的消费为多少?

(3)短期边际消费倾向和长期边际消费倾向各为多少?

解:(1)由于消费者连续三年的可支配收入都是8000元,则就持久收入的公式,

第三年的持久收入为8000元,则消费为:

C3=300+0.9 Y P3=7500元。

(2)第四年的持久收入为

Y P4=0.6 Y4+0.3 Y3+0.1 Y2=0.6*9000+0.3*8000+0.1*8000=8600元

第四年的消费为:C4=300+0.9 Y P4=8040元

第五年的持久收入为

Y P5=0.6 Y5+0.3 Y4+0.1 Y3=0.6*9000+0.3*9000+0.1*8000=8900元

第五年的消费为:C5=300+0.9 Y P5=8310元

第六年的持久收入为

Y P6=0.6 Y6+0.3 Y5+0.1 Y4=0.6*9000+0.3*9000+0.1*9000=9000元

第六年的消费为:C4=300+0.9 Y P6=8400元

由于以后收入一直维持在9000元,则第六年以后的持久收入也将一直保持在9000元,因而消费也一直保持在8400元这个水平上。

(3)短期边际消费倾向表明的是消费与当年收入之间的关系,将持久收入公式代入消费函数,有:

C=300+0.9(0.6 Y d+0.3 Y d-1+0.1 Y d-2)

短期边际消费倾向=0.9*0.6=0.54

长期边际消费倾向表明的是消费和持久收入之间的关系,由C=300+0.9Y P得,长期边际消费倾向为0.9。

5、假设持久收入是按过去5年的平均收入计算,即:Y P=1/5(Y+Y-1+Y-2+ Y-3 +Y-4),消费C=0.9 Y P

(1)如果你在过去10年中每年收入10000元,则持久收入是多少?

(2)假设下一期(t+1期)赚15000元,新的持久收入是多少?

(3)你的今年和下一年的消费是多少?

(4)短期边际消费倾向是多少?长期的又是多少?

(5)假设从下一期(t+1)开始持续赚15000元,利用上述等式,图式每期的持久收入值。

解:(1)将最近5年年收入10000元代入Y P=1/5(Y+Y-1+Y-2+ Y-3

+Y-4),持久收入为10000元。

(2)新的持久收入Y P1=1/5(Y+Y-1+Y-2+ Y-3+Y-4)=1/5(15000+10000+10000+ 10000+10000)=11000元

(3)新的持久收入为10000元,故今年消费C=0.9*10000=9000元。

下一年持久收入为11000元,故下一年的消费C=0.9*11000=9900元。

(4)消费C=0.9*1/5(Y+Y-1+Y-2+ Y-3+Y-4)=0.18(Y+Y-1+Y-2+ Y-3+Y-4)

短期边际消费倾向为0.18,长期边际消费倾向为0.9。

=11000元

(5)t+1期持久收入Y P

(t+1)

t+2期持久收入Y P(t+2)=1/5(15000+15000+10000+10000+10000)=12000元

t+3期持久收入Y P(t+3)=1/5(15000+15000+15000+10000+10000)=13000元

t+4期持久收入Y P(t+4)=1/5(15000+15000+15000+15000+10000)=14000元

t+5期持久收入Y P(t+5)=1/5(15000+15000+15000+15000+15000)=15000元

t+6期及以后的持久收入都是15000元。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 第十三章综合测试卷附答案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 第十三章 综合测试卷03 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 1.(2013·福州)年初福州森林公园的梅花开得好美,小雪不禁想起“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漫步丛中,她闻到淡淡梅花香,其原因是( ) A .分子很小 B .分子间存在引力 C .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D .分子间存在斥力 2.分别在冷水和热水中同时注入一滴墨水,5s 后的现象如图13-6所示,该现象说明( ) A .只有热水的分子在做热运动 B .热水有内能,冷水没有内能 C .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 D .扩散只能在液体中发生,不能在气体、固体中发生 3.下列实例属于做功改变物体内能的是( ) A .流星穿过大气层时发热发光 B .冬天,嘴对着双手哈气 C .早晨用热水烫牛奶 D .不锈钢汤勺放在热汤中 4.(2013·四川成都)小文在学做“开水煮白菜”这道菜的过程中,有以下分析,其中正确的是( ) A .放一点盐,汤就有了成味,说明分子只在液体中运动 B .菜做好起锅时,清香扑鼻,说明分子只在高温下运动 C .白菜的内能增加是通过热传递的方式实现的 D .白菜的内能增加是通过做功的方式实现的 5.(2013·广州)图13-7是某物质由液态变为固态过程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4t 时刻物体内能为0 B .2t 、3t 时刻物体内能相等 C .2t 时刻物体内能比3t 时小

D .1t 时刻物体分子动能比3t 时大 6.(2013·山东潍坊)关于热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温度高的物体比温度低的物体内能多 B .热量只能由内能多的物体转移到内能少的物体 C .物体内所有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D .分子间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不能同时存在 7.将肉片直接放入热油锅里爆炒,会将肉炒焦或炒糊,大大失去鲜味。厨师预先将适量的淀粉拌入肉片中,再放到热油锅里爆炒,炒出的肉片既鲜嫩味美又营养丰富,对此现象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在炒肉片过程中,肉片的温度升高,内能增加 B .附着在肉片外的淀粉糊有效防止了肉片里水分的蒸发 C .在炒肉片过程中,肉片内能增加主要是通过做功实现的 D .附近能闻到肉香体现了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 8.(2013·广州)水的比热容比煤油的大。如图13-8所示,隔着石棉网同时加热规格相同、分别装上质量和初温都相同的煤油和水的试管,至管内液体升温到40℃,这个过程中( ) A .煤油温度先升到40℃ B .同一时刻水的温度比煤油高 C .加热相同时间,水吸收的热量多 D .升高相同的温度,煤油需加热较长的时间 9.“鸳鸯火锅”是用金属片将锅的内部空间隔成相等的两部分,一边放清汤卤,一边放红汤卤,清汤卤和红汤卤的质量、主要成分及初温几乎相同,但红汤卤一侧浮着一层具有麻辣风味的油,清汤卤则没有。小红在使用这种火锅时,发现两边的加热情况基本相同,但红汤卤一侧首先沸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红汤卤和清汤卤的比热容近似相同 B .红汤卤液面上方有一层油,能够减少热量的散失 C .红汤卤首先沸腾的主要原因是红汤卤的热量散失少 D .红汤卤首先沸腾的主要原因是红汤卤的沸点比清汤卤的低 10.(2013·山东泰安)关于温度、比热容、热量、内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一块0℃的冰没有内能,它的分子不会运动 B .一个物体吸收了热量,它的温度一定会升高 C .一个物体温度升高了,它的内能一定增加

需求工程课后重点答案

1.需求分析与系统设计之间的界限是什么?何时从分析阶段进入设计阶段? 需求分析关注系统“做什么”,系统设计关注“如何做”。 当分析阶段完成后才能进入到设计阶段 2.需求处理要注意哪些非技术因素?为什么? 要注意的非技术因素:组织机构文化、社会背景、商业目标、利益协商等。 因为利用建模与分析技术构建的解决方案一定要和具体的应用环境相关,不存在不依赖具体应用环境的解决方案,因此,在利用建模分析技术进行要求处理是不能忽视具体应用环境的相关因素 3.需求分析与需求工程之间的关系 那就是需求工程含义更广,包括需求获取、需求分析、需求定义 第二章: 1.解释名词:问题域,解系统和共享现象,并结合他们的含义说明软件系统如何与现实世界形成互动的 问题域:现实的状况与人们期望的状况产生差异就产生问题。 解系统:软件系统通过影响问题域,能够帮助人们解决问题称为解系统 通过共存现象仅仅是问题域和姐系统的一个部分。而不是他们的全部。 软件系统仅仅是现实世界的一种抽象。所以问题除了共享现象之外。还有很多在进行模型抽象时忽略的其他现实因素。 2.解释下列名词,需求,规格说明,问题域特性和约束,并结合他们的含义说明需求工程的主要任务是什么? 需求是用户对问题域中的实体状态或事件的期望描述

规格说明:规格说明是解系统为满足用户需求而提供的解决方案,规定了解系统的行为特征。问题域的特性:在和解系统相互影响的同时,问题域是自治的,它有自己的运行规律,而且这些规律不会因解系统的引入而发生改变,这种自治的规律性称为问题域特性,当这些特性非常明确时称之为约束。 需求工程的主要任务:1.需求工程必须说明软件系统将应用的环境及目标,说明用来达成这些目标的软件功能,还要说明在设计和实现这些功能时上下文环境对软件完成任务所用的方式、方法所施加的限制和约束。2需求工程必须将目标、功能和约束反映到软件系统中,映射为可行的软件行为,并对软件行为进行准确的规格说明。3需求工程还要妥善处理目标、功能和约束随着时间的演化情况。 第三章: 一、.需求工程过程的工作基础(即输入)存在哪些?他的工作成果(即输出)有哪些?? 答:需求过程的工作基础是获取用户面临的业务问题,用户期望系统表现出来的各种行为,即需求获取 工作成果:产生一个能够在用户环境下解决用户业务问题的系统方案,并将其文档化为明确的规格说明。 二.、描述需求工程的各个活动,说明他们各自的工作基础,工作目标和工作成果 需求获取: 工作基础:1.收集背景资料2.定义项目前景和范围3.选择信息的来源4.选择获取方法,执行获取5.记录获取结果 工作目标:获取用户需求,了解用户在完成任务的时候遇到的问题与期望 工作成果:业务需求,项目的前景和范围,用户需求以及问题域的特征 需求分析: 工作基础:1背景分析2.确定系统边界3.需求建模 4.需求细化 5.确定优先权 6.需求协商 工作目标:1.通过建模整合各种信息,是人们更好地理解问题 2.定义一个需求集合,能够为问题界定一个游戏的解决方案 工作成果:产生一个需求的基线集,它指定了系统或当前版本的系统开发需完成的任务 3.需求规格说明: 工作基础1.定制文档模板 2.编写文档 工作目标:为了系统涉众之间交流需求信息 工作成果:需求规格文档说明 4.需求验证 工作基础1.执行验证2问题修改 工作目标:为了尽量不给设计实现测试后续开发活动带来不必要的影响。需求规格说明文档定义必须正确准确地反映用户的意图 工作成果:验证之后,问题得以修正 需求管理: 工作基础:1.建立和维护需求基线集2.建立需求跟踪信息3进行变更控制 工作目标:保证需求作用的持续稳定和有效发挥 工作成果:需求管理会进变更控制和实现合理的变更请求 拒绝不合理的变更请求,控制变更的成本和影响范围

第十三章思考题

第十三章思考题 一、单项选择题: 1.当今时代的主题是(B ) A.战争与革命 B.和平与发展 C.和平与革命 D .发展与革命 2.和平与发展的关系是( B ) A.和平服从发展 B.相辅相成的 C.发展服从和平 D.二者是矛盾的 3.当今世界的一个基本特征是(B ) A.民族独立化 B.经济全球化 C.世界多极化 D.和平与发展 4.中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目标是( B ) A.提高中国的国际地位 B.维护世界和平,促进人类共同繁荣和发展 C.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D.实现全人类的解放 5.中国对外政策的根本原则是( A ) A.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B.独立自主 C.不称霸 D .维护世界和平 6.国际旧秩序的实质是( D ) A.军备竞赛 B.划分势力范围 C.操纵和利用联合国 D.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7.我国处理同其他国家之间关系的最高准则是( D ) A.社会制度的性质 B.国家利益 C.意识形态 D.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8.在当今世界,威胁世界和平稳定的主要根源是( A ) A.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B.两个超级大国争霸世界 C.各国在文化上的差异 D.各国经济发展不平衡 9.“东南西北”问题的核心是( C ) A.东西问题 B.南南问题 C.南北问题 D.西西问题 10.在世界格局多极化与单边主义的斗争中,( A )仍然是关键因素。 A.军事力量 B.经济因素 C.政治因素 D.文化因素 11.经济全球化在本质上是( C )的跨国流动。 A.技术 B.贸易 C.资本 D.商品 12.( C ),毛泽东提出了“一条线”的外交政策。 A.20世纪50年代 B.20世纪60年代 C.20世纪70年代 D.20世纪80年代 13.最初提出要奉行“真正不结盟”外交政策的是( B ) A.毛泽东 B.邓小平 C.江泽民 D.胡锦涛 14.坚持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放在首位的应该是( D ) A.反对霸权主义,争取世界和平 B.实行真正的不结盟 C.对国际问题应采取客观公正的态度 D.国家主权和安全 15.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目标是( A ) A.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 B.独立自主、不结盟 C.坚持和发展同第三世界国家的关系

初三物理第十三章练习题

初三物理第十三章练习题九年级物理内能单元测试题 班级:姓名:得分: 一、单项选择题 1、关于扩散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只有气体和液体才能发生扩散现象 B.扩散现象说明分子是很小的 C.气体、液体、固体都会发生扩散现象,其中气体扩散最显著 D.扩散现象使人们直接看到了分子的运动 2、把装满空气的瓶子倒扣在装满棕色二氧化氮气体的瓶子上,瓶口间先用 玻璃隔开。当抽 掉它们之间的玻璃片后,可以看到棕色的二氧化氮气体颜色渐渐变淡,最 后两瓶中气体的颜 色变得完全相同。这是因 A.二氧化氮比空气密度大B.两种气体之间形成了对流为C.二氧化氮分子很小D.气体的分子在不停地运动 3、固体、液体、气体分子间的距离由小到大的顺序是

A.固体、液体、气体B.气体、液体、固体 C.固体、气体、液体D.液体、固体、气体 4、在长期堆放煤的地方,剥去一层地皮,可以看到里面一层仍是黑色,这 个现象是 A蒸发现象B扩散现象C升华现象D凝固现象 5、寒冷的冬季夜晚,许多人喜欢用热水将脚泡一泡才人睡。在此过程中, 脚的内能变化情况是 A.减小B.不变C.增大D.无法确定 6、下列现象中,能表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的是A.濛濛细雨从空中下落B.炒菜时,满屋飘香 C.扫地时灰尘四起D.擦黑板时,粉笔灰在空中飞舞 7、关于分子间的作用力,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分子间存在着一个平衡位置,在此位置时分子间既没有引力也没有斥 力 B.当物体被压缩时,分子间只有斥力 C.当物体被拉长时,分子间只有引力 D.分子间的斥力和引力总是同时存在同时消失的 8、一根钢棒很难被压缩,也很难被拉长,其原因是 A.分子太多B.分子间没有空隙

物理第十三章 内能单元练习题.

物理第十三章内能单元练习题.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单选题 1 . 两个相同的容器中分别装有质量相同的甲、乙两种液体,用同一热源分别加热。液体温度与加热时间关系如图所示,根据图象分析可知() A.甲液体的比热容小于乙液体的比热容B.如果升高相同的温度,两液体吸收的热量相同 C.如果都加热1min,甲比乙吸收的热量多D.加热时间越长,液体分子运动越慢 2 . 关于物体的内能,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温度为0℃的物体没有内能 B.物体内能的多少与物体的机械运动有关 C.对物体做功,它的内能不一定增大 D.温度相同的一杯水和一桶水的内能相同 3 . 浙江卫视《十二道锋味》注重美食与公益相结合,下列关于美食认识正确的是 A.煎:煎锅一般用铁制造,主要是利用了铁的比热容小 B.炒:主要是通过做功的方式使用藜蒿和腊崩的内能增加 C.蒸:是通过热传递和高温水蒸气液化放热,使饭蒸熟 D.拌:使食物充分混合,易于营养物质的消化和吸收 4 . 下列有关内能及热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分子间既有引力又有斥力,分子间的距离越大作用力也越大 B.机械能与整个物体的运动情况有关,内能与物体内部分子的热运动有关 C.物体的内能越多,放热不一定越多 D.做功和热传递都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但功和热量是不同的物理量,单位也不同 5 . 冬日的南宁街头,常有糖炒板栗的清香弥漫在空气中,下列关于糖炒板栗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板栗的清香弥漫在空气中说明分子在做无规则运动 B.炒板栗时,锅中的沙子升温快是因为沙子的比热容大 C.铁锅的内能是通过做功的方式改变的 D.炒板栗时热量从低温的板栗传给高温的铁锅 6 . 0℃的冰和0℃的水相比() A.冰比水冷,相混合时,水传热给冰 B.冰比水冷,相混合时,水吸热,冰放热 C.两者的冷热程度相同,相混合时不发生热传递 D.两者含有热量相同 7 . 关于内能,下例说法中正确的是() A.物体的内能增大,一定是吸收了热量B.物体的内能增大,一定是外界对它做了功 C.同一物体,温度越高,它的内能就越大D.物体的机械能增加,它的内能一定增大 二、填空题 8 . 在使用打气筒时,筒壁下部会发热,主要原因是通过_______方式使筒内空气内能增加,再通过__________方式使筒壁内能增加. 9 . 小霞用天然气灶烧一壶水,烧水的过程是通过________(选填“做功”或热传递”)的方式改变水的内能;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当壶中质量为5kg、初温为20℃的水吸收1.26×106J的热量后,温度将升高_____℃.[c水=4.2×103J/(kg·℃) 10 . 如图所示,火柴头在火柴盒侧面轻轻划一下就能燃烧,这是用_____的方式改变物体的内能。从能量转化

需求工程(习题集)最新

一、选择题 1、需求获取的成果(A)。 A、获取笔录、录音或摄像 B、客户 C、需求规格说明文档 D、设计说明书 2、项目前景与范围文档中,项目前景不应包括什么信息(B)。 A、前景概述 B、详细的功能需求 C、主要特性 D、假设与依赖 3、下列不属于需求开发的活动的是( B)。 A、需求获取 B、需求管理 C、需求验证 D、需求分析 4、面谈的类别不包括(C)。 A、结构化面谈 B、半结构化面谈 C、封闭式面谈 D、非结构化面谈 5、采用观察方法进行需求获取的原因(C)。 A、用户多 B、客户变化 D、事件的情景性D、存在默认知识 6、确定需求优先级的常用的方法(A)。 A、累计投票 B、协商 C、需求细化 D、需求建模 7、需求评审是(B)中常用的一种方法。 A、需求获取 B、需求验证 C、需求分析 D、需求管理 8、需求跟踪是(D)中的一个活动。 A、需求获取 B、需求验证 C、需求分析 D、需求管理 9、针对客户需求文档进行文档审查的时候,采用的方法是(C)。 A、需求重用 B、文档分析 C、需求剥离 D、民族志 10、下列不是过程建模中使用的技术是( C )。 A、上下文图 B、数据流图 C、E-R图 D、微规格说明 11、针对相关产品的需求规格说明进行文档审查的时候,采用的方法是(C)。 A、需求剥离 B、文档分析 C、需求重用 D、民族志 12、下列不是用例模型的基本元素的是(A)。 A、用例 B、参与者 C、实体 D、系统边界 13、下列不属于需求验证的方法的是(B)。 A、需求评审 B、需求分析 C、利用跟踪关系 D、开发测试用例 14、下列不属于变更控制过程的步骤是(D)。 A、提出需求变更 B、接受变更请求 C、变更评估 D、需求依赖 15、需求分析的最终结果产生的是(C)。 A、项目开发计划 B、可行性分析报告 C、需求规格说明书 D、设计说明书 16、最常见的IEEE1998将需求分成5种类别,下列哪个不是5种类别的是(D)。 A、功能需求 B、性能需求

第十三章 政治文化 思考题参考答案编辑定稿

第十三章政治文化 思考题参考答案 1. 什么是政治文化? 它有哪些特性? 政治文化指的是社会文化的政治方面,它是特定政治共同体长期历史发展的产物,是人们在政治生活中长期积淀而成的一整套政治取向模式。具体而言,构成这套模式的包括政治认知取向、政治态度取向、政治情感取向、政治信仰取向和政治价值取向等,这些取向在人们长期的政治交往过程中组合为特定的政治传统和政治价值观念,塑造着人们的政治行为,影响着政治体系的合法性。 政治文化的特性有:(1)显著的民族性。民族共同体在相同的环境和条件下,形成了特定的文化模式,导致了不同民族政治文化的差异性。(2)突出的继承性。政治文化的生成和发展是政治共同体成员政治生活的世代积累过程。一些相对稳定的心理取向世代相传,绵延不断。(3)特有的复杂性。这首先表现在其开放性,即变迁和适应带来的多样性;同时还表现在其结构的复杂性和历史发展的综合性。(4)明显的相对独立性。一方面,作为一种观念形态,政治文化有其自身存在和发展的逻辑;另一方面,政治文化的相对独立性还通过其稳定性的特征表现出来。 2. 政治文化的构成要素包括哪些内容? (1)政治认知,即人们对社会政治现象的认识和理解,主要是对于政治共同体、政治人物、政治事件及其规律的感知,包括政治知觉、政治印象和政治判断等,是政治心理体系的基础。 (2)政治情感,即人们对于政治体系、政治人物和共同体政治事务的内心体验和判断。如果说认知偏重个别感知和认识,那么情感则偏重于整体性感受和理解。 (3)政治态度,即政治心理过程的综合体,是人们对政治现象一贯的、稳定的心理倾向,是政治行为的前提和基础。 (4)政治评价,即人们对政治事务及其重要性的认识、权衡和评判过程。其关键的内容是政治价值,它决定着人们对国家的认同和对政治体系的合法性判断。 (5)政治象征,即具有政治意义的象征性表达或表现形式,包括象征符号、象征物、象征仪式等等。它可以代表政治权威或秩序,表示政治权力的合法性;也可以昭示人们的心理

第13章:沟通练习题

(沟通) 一、单项选择题(20分) 1、我们通常所说的“小道消息”属于:(B) A.下行沟通; B.非正式沟通; C.双向沟通; D.用含蓄形式进行沟通; 2、在指导与领导工作中,沟通联络是指(A ) A.人与人之间的交流; B.人与机器之间的交流; C.机器与机器的交流; D.主管人员与下属的交流; 3、横向(平行)沟通过程中最大的障碍来自:(B) A.个人间的冲突; B.企业内部部门化; C.管理者能力过低; D.个人理解能力存在差异; 4、为了实现有效沟通,应该加强哪一种沟通:(D ) A.群体间沟通; B.非正式沟通; C.双向沟通; D.横向沟通; 5、如果发现一个组织中小道消息很多,而正式渠道的消息很少,这是否意味着该组织:(B) A.非正式沟通渠道中信息传递很通畅;

B.正式沟通渠道中消息传递存在问题,需要调整; C.其中有部分人特别喜欢在背后乱发议论,传递小道消息; D.充分运用了非正式沟通渠道的作用,促进了信息的传递; 6、一些企业或机构组织员工集体出游、娱乐,主要目的是为了(C ) A.让员工加压放松; B.促进非正式组织的形成; C.加强信息沟通; D.补偿员工的劳动; 7、某公司经理在职工过生日时送去一张贺卡,者属于哪一种沟通(B ) A.工具式沟通; B.感情式沟通; C.正式沟通; D.平行沟通; 8、在沟通过程中,噪音最有可能成为下列哪一阶段的一个重要因素:(C) A.信息发送者发送信息; B.信息接受者接受信息; C.信息传递; D.信息反馈; 9.某公司的简报上刊登了一条意欲提醒装卸工人注意的安全标语,后来发现许多装卸工人根本没看到,原因是大部分装卸工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十三章《内能》单元测试题(含答案)

第13章《内能》单元测试题 、选择题 (每小题2分,共24分) 1 ?下列事例中,能说明“分子在不停地运动”的是( A ?发生沙尘暴,沙尘漫天做无规则地运动 B. 扫地时,阳光下看到微小尘埃不停地运动 C. 炒菜加点盐后,菜就有了咸味 D. 将泥沙投入水中搅动,水变浑浊了 2 .如图1所示的各种现象中,能说明分子间存在引力的是( F列现象最能说明分子运动快慢跟温度有关的是( 关于分子动理论和物体内能的变化,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壶开水冷却,温度降低,内能不一定减少 走在公园里能闻到阵阵花香,主要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F列关于内能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F列热学现象中,可能出现的现象是 科学家可以用一定的技术手段使一个物体内的所有分子都停止运动物体的运动速度越大,物体内部分子运动的就越快,因而物体的内能越大 7 .下面事例中,通过热传递方式改变物体内能的是() A .双手相互摩擦,手会变暖和 B.用热水袋焙手,手会变暖和 C. 反复弯折铁丝,弯折处变热 D.水沸腾后,壶盖被水蒸气顶起 8 .关于温度、内能、热量三者之间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冷天搓手会感 觉暖和些 C.闻到香皂的香味 打开一盒香皂,很快就会闻到香味 B .空气容易被压缩 C. 花香袭人知骤暖 D.衣橱里的樟脑球会越变越小 B. 冬天用热水袋取暖,是用做功的方法改变内能 C. 物体吸收热量,内能就会增加,温度一定升高 D. 晒太阳使身体变暖,是通过做功改变内能的 B. —块0C的冰融化成0C的水,内能增 C. 热量总是由内能大的物体传递给内能小的物体 D.物体的内能减少,一定是物体对外做功 物体温度不变,它的内能增加B.用锯条锯木板,锯条的温度降低 C. D. B.气体的扩散

需求工程习题

一、选择题 1、需求获取的成果()。 A、获取笔录、录音或摄像 B、客户 C、需求规格说明文档 D、设计说明书 2、项目前景与范围文档中,项目前景不应包括什么信息()。 A、前景概述 B、详细的功能需求 C、主要特性 D、假设与依赖 3、下列不属于需求开发的活动的是( )。 A、需求获取 B、需求管理 C、需求验证 D、需求分析 4、面谈的类别不包括()。 A、结构化面谈 B、半结构化面谈 C、封闭式面谈 D、非结构化面谈 5、采用观察方法进行需求获取的原因()。 A、用户多 B、客户变化 D、事件的情景性 D、存在默认知识 6、确定需求优先级的常用的方法()。 A、累计投票 B、协商 C、需求细化 D、需求建模 7、需求评审是()中常用的一种方法。 A、需求获取 B、需求验证 C、需求分析 D、需求管理 8、需求跟踪是()中的一个活动。 A、需求获取 B、需求验证 C、需求分析 D、需求管理 9、针对客户需求文档进行文档审查的时候,采用的方法是()。 A、需求重用 B、文档分析 C、需求剥离 D、民族志 10、下列不是过程建模中使用的技术是()。 A、上下文图 B、数据流图 C、E-R图 D、微规格说明 二、名词解释 1、系统需求 2、需求基线 3、涉众 4、用例模型 5、民族志

三、填空题 1、功能需求通常体现为三个层次:、和系统需求。2、面向对象建模中用到的技术包括:、、行为模型、状态机模型和对象约束语言。 3、常见的需求定义错误:没有反映用户真实需要、、信息遗漏、、。 4、涉众分析包括哪些活动:、涉众描述、和。5、微规格说明是一些被用来描述过程处理逻辑的技术,主要有三种常用的技术:、、。 6、在需求工程中原型方法步骤:、、、原型修正。 四、简答题 1、需求获取活动的主要步骤包括哪5步? 2、涉众分析有哪些活动?解释每一个活动的具体内容? 3、需求工程定义?需求工程的活动包括? 4、什么是过程建模?过程建模中用到哪些技术?并对每一个技术详细解释? 5、需求管理的活动包括哪些?并具体说明每一个活动内容?

第十三章钢筋混凝土设计原理课后习题答案word版本

第十三章 1 什么是双向梁柱抗侧力体系? 框架结构既要承受竖向重力荷载,又要承受水平风荷载,在地震区还要承受地震作用。竖向荷载的方向是单一的,但水平荷载的方向却是随机的。为了提高框架结构的侧向刚度,特别是要提高框架结构的抗扭刚度,以满足《规范》所规定的位移角限值、位移比限值和周期比限值。框架结构师由梁板柱组成的空间结构,如果结构一个方向的抗侧力较弱时,会率先开裂和破坏,将导致结构丧失空间协调工作的能力,从而导致结构的严重破坏,甚至倒塌。 2柱网布置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1),柱网布置应满足生产工艺的要求 (2),柱网布置应满足建筑平面布置的要求 (3),柱网布置要使结构受力合理 (4),柱网布置应方便施工 3承重框架有哪些布置方案? (1),横向框架承重方案 (2),纵向框架承重方案 (3),纵横向框架混合承重方案 4如何确定框架结构的计算单元?其计算简图是什么?基本假定有哪些? 为方便常忽略结构纵向和横向之间的空间联系,忽略各构件的抗扭作用,将横向框架和纵向框架分别按平面框架进行分析计算。通常,横向框架的间距,荷载和间距都相同,因此取出有代表性的一品中间横向框架作为计算单元。 计算简图见书182页。 基本假定:1,没有水平位移。2,某楼层的竖向荷载只对本层框架梁及与其相连的楼层产生内力。 5.竖向荷载如何简化到框架梁上面的?什么是等效荷载?如何等效? 竖向荷载可以通过分层法简化到框架梁上 假定(1)没有水平位移 (2)某楼层的竖向荷载只对本层框架梁及与其相连的楼层柱产生内力。 分层法是利用叠加原理多层框架在多层荷载同时作用下的内力,可以看成是各层竖向荷载单独作用的内力的叠加。 等效荷载:等效荷载是指为了简化问题,用新的荷载代替原来复杂的荷载,但要保证两种荷载给构件带来的效应是相同的。 6.风荷载是如何简化到框架梁上的? 风荷载对框架梁的作用一般都可以简化为作用于框架节点上的水平力采用反弯点法或者D值法将风荷载简化到框架梁上,二者的简化条件不同,D值法是反弯点法的改进,先求出个柱的杆端弯矩,然后根据节点平衡条件求得梁端弯矩,进而求出梁端剪力。 7.构件截面的弯曲刚度如何确定? 构件截面的弯曲刚度可以通过材料力学的方法来计算构件在正常使用过程中的挠度和变形。 8.作用在框架结构上的荷载有哪些? 作用于框架结构上的荷载有竖向荷载和水平荷载两种,竖向荷载包括结构自重及楼面活荷载,一般为分布荷载,有时也有集中荷载。水平荷载包括风荷载和水平地震荷载,一般均简化成作用于框架节点的水平作用集中力。

第十三章 练习题

第十三章练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当今威胁世界和平与稳定的主要根源是() A.民族矛盾 B.贸易保护主义 C.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D.宗教纷争 2、毛泽东提出三个世界划分战略的时间是() A.1949年 B.1956年 C.1966年 D.1974年 3、我国对外交往活动的根本准则是() A. 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 B.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 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 D. 加强与第三世界国家的团结与合作 4、当今世界格局发展的趋势是() A.一极独霸世界 B.两极格局对峙 C.三足鼎立 D.多极化 5、中国外交政策的宗旨是 A.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 B.反对一切形式的恐怖主义 C.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D.独立自主 6、首先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是() A.毛泽东 B.周恩来 C.刘少奇 D.邓小平 7、按照毛泽东所提三个世界划分的理论,加拿大属于() A.第一世界 B.第二世界 C.第三世界 D.介于第二世界和第三世界之间 8、经济全球化的根本动力是() A.资本主义基本矛盾运动 B.垄断组织的大力发展 C.科技革命和生产力的发展 D.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进行资本输出 9、确认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两大主题这一论断的会议是() A.中共十二大 B.中共十三大 C.中共十四大 D.中共五大10、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精髓是() A.国家主权平等 B.和平共处 C.互不侵犯 D.互不干涉内政11、当今世界格局发展的方向是() A.一极化 B.多极化 C.全球化 D.区域化 12、1974年毛泽东会见赞比亚总统卡翁达时提出的重要思想是() A.“中间地带”的思想 B.“两个霸权”的思想 C.“三个世界”的思想 D.“一条线”的思想

第十三章《内能》单元测试题(有答案)经典

编号姓名评分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 下列现象中能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的是() A. 炒菜时,香味四处飘逸 B. 沙尘暴卷起漫天的黄尘 C. 煮稀饭时,米粒在水中翻滚 D. 扫地时,空中尘埃飞扬 2. 如图所示,图甲是一个铁丝圈,中间松松地系着一根棉线;图乙是浸过肥皂水并附着肥皂液膜的铁丝圈;图丙表 示用手轻轻地碰一下棉线的任意一侧;图丁表示这侧的肥皂液膜破了,棉线被拉向另一侧。这一实验说明了() A. 常见的物质是由分子、原子构成的 B. 分子之间存在间隙 C. 分子之间存在着引力 D. 物质的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3. 生活中的下列现象,用分子热运动的相关知识解释不正确的是() A. 湿衣服在日照下比在阴凉处干得更快,说明分子运动快慢与温度有关 B. 水沸腾时,掀起壶盖,说明分子大小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C. 成熟的菠萝蜜会散发出浓浓的香味,说明分子在不停地运动 D. 液化石油气经加压后贮存在钢瓶中,说明分子之间有间隙 4. 下列事例中,属于做功改变物体内能的是() A. 冬天晒太阳感觉暖和 B. 冬天在暖气房里感觉暖和 C. 冬天围着火炉烤火感觉暖和 D. 冬天两手互相摩擦,手感觉暖和 5. 下列现象中是内能转化为机械能的是() A. 钢锯锯木头时,锯条发热 B. 火车经过铁轨后,铁轨发热 C. 保瓶瓶的塞子被水蒸气冲开 D. 砂轮打磨工件时火星四溅 6. 爆米花是将玉米放入铁锅内,边加热边翻动一段时间后,“砰”的一声变成玉米花。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玉米粒主要通过翻动铁锅对其做功,使其内能增加 B. 玉米粒主要通过与铁锅间的热传递,使其内能增加 C. 玉米粒水份受热膨胀对粒壳做功爆开,内能不变 D. 玉米粒水份受热膨胀对粒壳做功爆开,内能增加 7. 两个物体放在一起并互相接触,它们之间没有发生热传递,则它们具有相同的() A. 温度 B. 比热容 C. 内能 D. 质量 8. 将一个铝块截成相同的两半,取走一半,则余下的一半铝块() A. 密度和比热容均减半 B. 密度减半,比热容不变 C. 密度不变,比热容减半 D. 密度和比热容均不变 9. 铜的比热容是铅的3倍,质量相等的铜块和铅块,如果它们吸收的热量一样多,则铜块温度升高的度数是铅块温 度升高的度数的() A. 1倍 B.31倍

健康管理师-第十三章练习题

健康管理师练习题 第十三章 一、选择题 1、疾病管理的目的是() A、降低费用 B、提高服药率 C、减少死亡率 D、提高医疗服务质量 E、降低费用,提高医疗服务质量 2、以下不属于健康管理基本策略的是() A、生活方式管理 B、需求管理 C、行为管理 D、灾难性病伤管理 E、残疾管理 3、残疾管理的具体目标不包括() A、防止残疾恶化 B、注重功能性能力而不是疼痛 C、设定实际康复和返工的期望值 D、注重疼痛而不是功能性能力 E、评估医学和社会心理因素 4、某因素是冠心病的危险因素之一,那么说明() A、如果有该因素,那么一定患有冠心病 B、如果患有冠心病,那么一定存在该因素 C、该因素是不可避免的 D、如果该因素暴露程度降低,那么被评估对象患冠心病风险降低 E、如果不存在此因素就不会患冠心病 5、以下不属于COPD的高危人群的是() A、经常饮酒者 B、有长期吸烟者 C、慢性咳嗽、咳痰症状者 D、儿时反复下呼吸道感染 E、经常接触刺激性工业粉尘 6、下列不属于高血压高危人群的是() A、收缩压介于120-139mmHg之间和/或舒张压介于80-89mmHg之间 B、超重或肥胖,BMI≥24kg/m2 C、病毒感染 D、高血压家族史(一、二级亲属) E、长期膳食高盐 7、高血压诊断标准是在未用抗高血压药物情况下()

A、收缩压≥140mmHg或舒张压≥90mmHg B、收缩压≥160mmHg或舒张压≥90mmHg C、收缩压≥140mmHg或舒张压≥100mmHg D、收缩压≥160mmHg或舒张压≥100mmHg E、收缩压≥180mmHg或舒张压≥110mmHg 8、根据对疾病临床诊断的作用大小,以下三项工作的正确排序是() A、实验室检查、查体、采集病史 B、采集病史、实验室检查、查体 C、查体、采集病史、实验室检查 D、采集病史、查体、实验室检查 E、实验室检查、采集病史、查体 9、病人家属对糖尿病患者改变饮食的理解和支持属于影响病人行为的() A、前置因素 B、促进因素 C、强化因素 D、认知因素 E、后置因素 10、按照1999年WHO新的诊断标准,下列在初诊和次日复诊后诊断为糖尿病的标准是() A、有糖尿病症状(多尿、烦渴、无其它诱因的体重下降),并且任意时间血浆葡萄糖水平≥11.1mmol/L(200mg/dl) B、有糖尿病症状(多尿、烦渴、无其它诱因的体重下降),并且任意时间血浆葡萄糖水平≥7.8mmol/L(140mg/dl) C、有糖尿病症状(多尿、烦渴、无其它诱因的体重下降),并且任意时间血浆葡萄糖水平≥7.0mmol/L(126mg/dl) D、有糖尿病症状(多尿、烦渴、无其它诱因的体重下降),并且任意时间血浆葡萄糖水平≥5.6mmol/L(126mg/dl) E、有糖尿病症状(多尿、烦渴、无其它诱因的体重下降),并且空腹血糖血浆葡萄糖水平≥5.0mmol/L(100mg/dl)

第13章内能单元测试题

班级: 姓名: 组数: (满分:100分,时间:45分钟) 题号123456789101112答案 A.分子间存在斥力 . B.分子间存在引力 C.分子的质量很小 D.分子间不存在相互作用力 2.“不能与烟共舞,吸烟有害健康”,图1是禁止吸烟的标志。在空气不流通的房间里,只要有一个人吸烟,整个房间都会充满烟味,这是因为( ) A.物质是由分子组成 B.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 C.分子间有斥力 D.分子间有引力 图1 3. 两个物体之间不发生热传递现象,这表明它们之间一定具有相同的 A、温度 B、热量 C、质量 D、比热 4. 水的比热较大,人们往往利用它的这一特性为生活、生产服务,下列事例中与它的这一 特性无关的是() A.让流动的热水流过散热器取暖 B.汽车发动机用循环水冷却 C.冬季,晚上向稻田里放水,以防冻坏秧苗 D.在较大的河流上建水电站,用水发电 5.下列现象能用分子动理论解释的是() A、春天,柳絮飞扬 B、夏天,槐花飘香 C、秋天,黄沙扑面 D、冬天,雪花飘飘 6.在下列现象中,利用热传递的方式使物体内能增加的是() A.用锯锯木头,锯条发热 B.烧水时,水逐渐变热 C.流星在大气层中高速下落,发出光和热 D.小孩从滑梯滑下,臀部有灼热感 7.下列各种情况下比热会发生变化的是() A.一杯水倒去一半B.水凝结成冰 C.一块铁加工成铁屑D.15℃的水变成45℃的水 8.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一切物体都有内能 B.常见的物质是由分子、原子构成的 C.若分子间距离很远,作用力就变得十分微弱。 D.物体的运动速度越快,它的内能也就越大 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物体的内能为零

软件工程课后习题(含答案)

第一章练习题 一、填空题 1、软件工程三要素是:方法、工具、过程。 2、软件开发方法是指软件开发过程中所应遵循的方法和步骤。 二、名词(术语)解释: 1、可靠性---是指在给定的时间间隔内,程序成功运行的概率。可靠性是衡量软件质量的一个重要目标。 2、可理解性---指系统具有清晰的结构,能直接反映问题的需求。可理解性有助于控制软件系统的复杂性,并支持软件的维护、移植和重用。 三、问答题 1、面向对象方法的优点是什么? 答:(1)将现实世界问题向面向对象解空间直接映射,实现对现实世界的直接模拟。 (2)以数据为中心,而不是基于对功能的分解,使得软件结构相对稳定,软件的重用性、可靠性、可维护等特性都较好。 2、可视化开发方法的优点有哪些? 答:(1)简化了图形用户界面的设计和编码工作,将开发的注意力主要集中在程序的执行逻辑和工作流程上。 (2)软件开发简单,易学、易上手。 (3)专业或非专业人员都能参与软件开发活动。 第二章练习题 一、填空题: 1、软件工程过程是:为获得软件产品,在软件工具支持下由软件人员完成的一系列软件工 程活动。 2、一个软件从定义、开发、使用和维护,直到最终被废弃,所经历的生存过程经历的生存过程称为软件生存期或叫生命期。 3、软件生命周期的阶段划分为3个时期是:定义时期、开发时期、维护时期。 4、软件工程标准的5个层次是:国际标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企业规范、项目规范。 二、简答题: 1、瀑布模型的优点有哪些? 答:1、强迫开发人员采用规范的技术方法; 2、严格地规定了每个阶段必须提交的文档; 3、每个阶段结束前必须正式进行严格的技术审查和管理复审。 2、瀑布模型的缺点是什么? 答:1、在软件开发的初期阶段就要求做出正确、全面、完整的需求分析对许多应用软件来说是极其困难的。 2、在需求分析阶段,当需求确定后,无法及时验证需求是否正确、完整。 3、作为整体开发的瀑布模型,由于不支持产品的演化,缺乏灵活性,对开发过程中很 难发现的错误,只有在最终产品运行时才能暴露出来,从而使软件产品难以维护。

第十三章内能测试题

第十三章 内能综合训练题 姓名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关于物体的内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2、下列现象中,属于热传递的方法改变物体内能的是( ) 3、在如图所示事例中,不属于...做功改变内能的是( ) 4、下列有关热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分子间既有引力又有斥力,分子间的距离越大作用力也越大 B .机械能与整个物体的运动情况有关,内能与物体内部分子的热运动有关 C .震后疾病防控消毒时空气中散发一股浓浓的药味,是药物分子的扩散现象 D .做功和热传递都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但功和热量是不同的物理量,单位也不同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物体温度越低,分子运动越剧烈 B .温度越高的物体含有的热量越多 C .水沸腾时要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 D .冬天用热水袋暖手是用做功的方式改变内能 6、关于温度、热量、内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物体的温度越高,所含热量越多. B 、温度高的物体,内能一定大 A .冷天搓手取暖 B .空气被压缩时 内能增大 C .烧水时水温升高 D .下滑时臀部发热

C 、0℃的冰块内能一定为0。 D 、温度相同的两物体间不会发生热传递 7、关于温度、比热容、热量、内能,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 .一块0℃的冰没有内能,它的分子不会运动 B .一个物体吸收了热量,它的温度一定会升高 C .一个物体温度升高了,它的一定内能增加 D .用水作为汽车发动机散热器的冷却剂,其主要原因是水的比热容较小 8、下列现象中,利用做功使物体内能增加的是:( ) A. 木工用锯锯木条时,锯条发烫 B. 烧开水时,壶盖被水蒸气顶起来 C. 铁块放在炉火中烧红了 D. 冬天,人们在太阳光下取暖 9、关于比热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物体的比热容跟物体吸收或放出的热量有关 B 、物体的比热容跟物体的温度有关 C 、物体的质量越大,它的比热容越大 D 、物体的比热容与温度、质量都没有关系 1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马路上尘土飞扬,表明分子在做无规则运动 B 、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 C 、手相互摩擦发热,是靠热传递来改变内能的 D 、同一物体温度越高,物体内能越小 11、下列现象是通过做功改变内能的是( ) A.礼花弹冲向天空 B.打气时自行车轮胎变热 C.电饭煲将饭煮熟 D.酒精燃烧 12. 水的比热容比煤油的大。如图 4 所示,隔着石棉网同时加热规格相同,分别装上质量和初温都相同的煤油和水的试管,至管内液体升温到 40℃,这个过程中( ) A .煤油温度先升到 40℃ B .同一时刻水的温度比煤油高 C .加热相同时间,水吸收的热量多 D .升高相同的温度,煤油需加热较长的时间 13. 已知铜的比热容是铅的比热容的3倍,初温、质量相等的铜块和铅块,吸收相同的热量后互相接触.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铜块一定向铅块传热 B.铅块不可能向铜块传热 C.铜块可能会向铅块传热 D.铅块和铜块之间一定有热传递 14. 质量相等、初温相同的水和煤油,分别用两个相同的电加热 器加热(不计热损失),加热过程中温度变化如图6所示,则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 .甲的比热容大,是水 B .甲的比热容大,是煤油 C .乙的比热容大,是水 D .乙的比热容大,是煤油

大学物理13.第十三章思考题

1、如图13-9所示,薄膜介质的折射率为n 1,薄膜上下介质的折射率分别为n 1和n 3,并且n 2比n 1和 n 3都大。单色平行光由介质1垂直照射在薄膜上,经 薄膜上下两个表面反射的两束光发生干涉。已知薄膜的 厚度为e , 1为入射光在折射率为 n 1的介质中的波 长,则两束反射光的光程差等于多少? 【答案:2 21 12λn e n S - =?】 详解:由于入射光在上表面从光疏介质投射到光密介质上存在半波损失,因此反射光一的光程为 2 1λ = S 由于入射光在下表面从光密介质投射到光疏介质上没有半波损失,因此反射光二的光程为 e n S 222= 两束反射光的光程差为 2 2212λ - =-=?e n S S S 其中λ为光在真空的波长,它与介质1中的波长的关系为λ=n 1λ1,因此 2 21 12λn e n S - =? 2、在双缝干涉实验中,两缝分别被折射率为n 1和n 2、厚度均为e 的透明薄膜遮盖。波长为的平行单色光垂直照射到双缝上,在屏中央处,两束相干光的相位差等于多少? 【答案:λ ?e n n )(π212-= ?】 详解:设从双缝发出的两束光到屏中央处的距离为r ,依题意它们到达屏中央处的光程分别为 n 1 n 2 n 3 图13-9 入射光 射光一 射光二 e

)(11e r e n S -+= )(22e r e n S -+= 它们的光程差为 12S S S -=?e n n )(12-= 因此,在屏中央处两束相干光的相位差为 λ ?S ?= ?π2λ e n n )(π212-= 3、在双缝干涉实验中,为使屏上的干涉条纹间距变大,可以采取哪些办法? 【答案:增大双缝与屏之间的距离D 、增大入射光波长λ、减小双缝间距d 、减小折射率n 】 详解:双缝干涉条纹间距为 dn D x λ = ? 因此,为使屏上的干涉条纹间距变大,可以增大双缝与屏之间的距离D 、改用波长λ较长的光进行实验、将两缝的间距d 变小、将实验装置放在折射率n 较小的透明流体中。 4、如图13-10所示,在双缝干涉实验中,屏幕E 上的P 点处是明条纹。如果将缝S 1 盖住,并在S 1 S 2连线的垂直平分面处放置一个高折射率玻璃反射面M ,则此时P 点处是明条纹还是暗条纹? 【答案:是暗条纹】 详解:设S 1、S 2到P 点的距离分别为r 1和r 2。由于 P 点处原来是明条纹,因此 λk r r =-21 如果在S 1 S 2连线的垂直平分面处放置一个高折射率 玻璃反射面M ,由于从S 2发出的光经M 反射时存在半波损失,因此到达P 点的反射光与直射光的光程差为 212 r r S -+ =?λ 2 λ λ+ =k 2 ) 12(λ +=k 图13-10 P S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