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介绍临沂文化概括

介绍临沂文化概括

介绍临沂文化概括

【篇一:介绍临沂文化概括】

临沂柳编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柳编基地,根据2005年的外贸出口统计数字,山东省的柳编工艺品出口量占全国的80%,而临沂市的出口量又占

到了全省的80%,其产业带主要集中分布在沂沭河两岸的莒南、临沭、河东、和郯城四县区,其中临沭的规模和产值最大,占全市出

口额的40%,其它三县区各占20%。河东区的柳编产业80%以上集

中在汤河镇,汤头、郑旺、重沟和凤凰岭四乡镇各有小部分的柳条

种植和柳编户。

双旱船

“已是阳春三月天,渔妇轻歌唱华年。锣鼓敲得麦场小,树头争看双

旱船。”一首流传郯城县红花乡的民间小诗《村戏》,道出昔日旱船

歌舞在乡村的受欢迎程度。

双旱船起源于宋代,相传是古代沭河商埠———郯城县红花乡红花

埠村渔民节庆时,把各种水上行船的生活拿到地面进行夸张处理,

形成的一种虚实结合、情景交融的表演艺术。旱船船体大多用竹、木、秫秸扎制而成,外罩彩绸,船底中空。表演以两船组合,互动

游戏为主,每船各有两名女子“乘舟”对歌唱舞,一名男子执篙“撑船”表演,每逢节庆日子,旱船、高翘、狮子、锣鼓等混编成队,同时

演出,营造出浓浓节日气氛。

三官庙龙灯扛阁

三官庙龙灯的龙,用竹、木、布等物料扎糊后彩绘而成,9节或12节,节内燃烛,后来有的放置电灯炮。龙灯、扛阁是以龙舞与扛阁

结合在一起的广场舞蹈表演,粗犷豪放,气势宏大,独具风格,深

受观众喜爱。

琅琊草编

郯城琅琊草编织品,以琅琊草帽为主要产品。造型美观,工艺精巧,具有轻便凉爽、经济实用的特点。琅琊草帽在编织工艺大胆创新,

被誉为“环球所罕见”。近年来,草编在继承民间传统工艺的基础上,增强了琅琊草制品的韧性和拉力,使草帽轻便柔软,牢固耐用。不

仅是日常用品,又是一种精美的工艺品。

褚庄泥塑

褚庄制造泥玩具已有340余年的历史。据传,当年村中有一村民被

征去修临沂城墙,得一泥马,甚为喜爱。回家后,反复揣摩,仿其法,塑造了八洞神仙,到市面叫卖,很受欢迎,遂成专业,影响四邻,从业者日多,时代相传,种类亦增。到20世纪30年代,以鸟

兽鱼虫、神话故事、戏剧人物和瓜果之类为题材的泥玩具,造型新

颖奇巧,富有夸张性,且制作精良,色彩绚丽,少年儿童爱不释手。由此销量大增,远销到江苏、河北等地,成为当地一大收入,从业

者十之有七。当时民间流传着贞一吴兰印票子(临沂城王贞一和吴

兰两家给官方印制流通货币),不如褚庄泥哨子;铁匠木匠强,不

如佃文家泥哨行(指制作、批发泥哨的褚佃文泥哨行)的民谣,说

明当时褚庄泥塑玩具生产十分兴旺。

临沂布老虎

沂蒙山区流行的是布老虎。民俗专家说,本地妇女缝制布老虎的风

俗有悠久的历史,但是具体起源于何时已不可考。明代就很兴盛,

清代后期达到高潮。开始,是官臣和大户人家保佑孩子平安吉祥的

镇物,后来就普及到平民百姓,逐渐发展成为独具风格的民间工艺品。

临沂岁时习俗概览

春节

清明节

清明的前一日为“寒食节”。旧时,家家户户到祖茔添土上坟,俗称“春祭”。素有“东(立冬)到寒食一百五,家家祭祖添坟土”之说,

以示给祖先修缮房屋和悼念之情。清明节,早饭吃鸡蛋,老人吃“荷

包蛋”。青少年男女把鸡蛋煮熟后染成红、绿、黄等色,饭后穿着红

绿新衣到野外“踏青”、“爬山”、“滚鸡蛋”,又称“春游”。也有成群

结队的青少年到村外放风筝。为纪念介子推,门口两边和磨眼里插

上柏、柳等条枝,还有的用柳柏树枝抽打各处,预防毒虫咬人。口诵:“东墙抽、西墙砸、蝎子、蚰蜒不敢爬。”此俗历久不衰。

端午节

农历五月初五是端午节,又称“五月端午”和“端阳节”。家家户户门

窗和屋檐上插艾蒿。小孩手足系五色线,并将艾枝夹在耳朵上,有

的将艾叶等驱虫物缝成“香荷包”戴在胸前,又“五月端午戴艾”之说,意在驱蛇、蝎、蜈蚣、壁虎、蟾蜍之五毒。节日早饭吃粽子,一说

是为了纪念战国时期爱国诗人屈原,一说是盛夏到来吃上粽子凉快。

故有“吃了端午粽,才把棉袄扔”之谚,也有“吃了端午粽,一年不生病”之说。

【篇二:介绍临沂文化概括】

临沂历史悠久,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早在四、五十万年

以前,人类的祖先就在这块土地上创造了远古文明。二十万年以前

的旧石器时代早期的文化遗存在境内有多处发使用文字符号,现沂

河和沭河流域发现的近百处细石器文化遗存,是一、二万年前的人

类所创造。早在5000年以前,这里的人类就开始掌握了酿酒技术,

使用砭石治病等。商朝时期,这块土地上就丰存过郯、莒、费诸方国。周灭商后,鲁国和齐国是周王朝控制东方的重要支柱 ,临沂地域

除分属齐、鲁等国外,见于春秋的还有颛、阳、向、莒、郯、根牟、於馀丘、杞等国。

春秋时期,除上述古国外,见于春秋的有启阳,中丘、祝丘、费、防、台、东阳、武城、丘舆、向、次室、蒙、郓、堂阜、盖、艾、

纪障、密、鄢陵等20个。这些大城邑的出现,是经济文化发达的标志。战国时期,域内诸封国先后为齐、楚所兼并,至战国末期,南

部属楚,北部属齐。

秦朝统一,地方实行郡县制,全国分为三十六郡,临沂地域属琅琊

郡和郯郡。西汉时,郡国并行。临沂地域分属徐州之琅琊国、东海郡、城阳国和兖州之泰山郡。东汉承西汉制度,分属徐州之利城郡、东海郡、琅琊郡、琅琊国和兖州之泰山郡、东莞郡、东安郡和城阳国。三国时期,属魏国。至魏末,分属东海国、琅琊国、东莞郡、

泰山郡。西晋时期,分属徐州之琅琊国、东海郡、兰陵郡、东莞郡、兖州之泰山郡。晋室南渡后,地域先后属于后赵、东晋、前燕、后燕、南燕、前秦和北魏。隋朝分属沂州(琅琊郡)泗州(下邳郡)、密州(高州郡)、海州(东州郡)、徐州(彭城郡)。唐朝分属沂

州(琅琊郡)、密州(高密郡)、徐州(彭城郡)。宋朝分属沂州(琅琊郡)、密州(高密郡)、淮郡军等。宋室南渡后,分属于金

朝山东东路的沂州、莒州、邳州、泰安州。元朝分属兖州府和青州府。清初因之,清雍正十二年(1734年)升沂州为府,置附郭兰山县,降莒州为散州。属沂州府。有兰山、郯城、费县、沂水、蒙阴、日照、莒州6县1州。中华民国成立后,废府撤州,实行省、道、

县三级制。1913年撤销沂州府,改莒州为莒县。1914年分山东省为4道,改兰山县为临沂县,临沂地域分属济宁道和胶东道。1918年

撤销。1936 年划为山东省第三行政督察专员公署。

抗日战争时期,这里是中国共产党创建的抗日根据地。1940年8月,在沂南县青驼寺成立山东省战时工作推行委员会。1943年9月改为

山东省战时行政委员会。1945年8月在莒南县大店镇成立山东省政府。在抗日战争时期,这里相继建立过30多个县级和县级以上政权

机构。其中属于县级的政权组织,一般称抗日民主政府,也有一些

称作行署或办事处。这些县级政权组织,都独立的发挥县级政府的

作用,分属鲁中、鲁南、滨海3个行政区。解放战争时期,行政区

划层次仍沿袭抗日战争时期,只是对区划作了某些调整。1948年7月,鲁中、鲁南、滨海三个行政区合并为鲁中南行政区,设鲁中南

行政公署(驻临沂城),下辖7个专区,49个县。至1949年10月

1日,临沂地域分属沂蒙、尼山、台枣、滨海4个专区。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继续对行政区划进行调整。1950年5月,

鲁中南行政区撤销。以沂蒙专区为基础,成立沂水专区,辖9县。

以滨海专区为基础,成立临沂专区,辖9县。1953年1月将原属临

沂专区的赣榆、东海、邳县、新县海连市划归江苏省。1953年7月,沂水专区撤销,除日照县划归胶州专区外,所辖其余各县皆划归临

沂专区,同时,原属滕县专区的平邑县亦并入临沂专区。1956年3月,日照县划归临沂专区。至1961年4月,临沂专区辖临沂、郯城、苍山、临沭、莒南、沂南、沂水、沂源、蒙阴、平邑、费县、日照、莒县13个县市。1989年6月12日,国务院确定,日照市升格为地

级市。12月2日,国务院确定,沂源县划归淄博市管辖。1992年1月,莒县划归为日照市管辖。至此,临沂地区辖临沂、郯城、苍山、莒南、沂水、蒙阴、平邑、费县、沂南、临沭10个县市。1994年

12月,国务院批准撤销临沂地区和县级临沂市,设立地级临沂市。

原市级临沂市分为兰山、河东、罗庄3个县级行政区。地级临沂市

辖兰山、罗庄、河东3区和郯城、苍山、莒南、沂水、沂南、平邑、费县、蒙阴、临沭9县。

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沂蒙人民发扬光荣传统,弘扬沂蒙精神,战

天斗地,改造山河,发展生产,建设家园,涌现出厉家寨、王家坊前、高家柳沟等一大批享誉全国的先进典型。“愚公移山、改造中国,厉家寨是一个好例”。毛泽东主席对厉家寨的光辉批示,影响遍及全国,产生巨大动力。改革开放春风,吹遍沂蒙大地,山河气象一新,城乡繁荣兴旺。国民经济稳步发展,社会事业全面进步,人民生活

普遍提高。九间棚、沈泉庄、罗庄镇等一批新的先进典型为举国所

瞩目。

临沂市有着光辉灿烂的历史文化。闻名中外的汉代帛画和《孙子兵法》、《孙膑兵法》竹简等,就出土在临沂市银雀山竹简墓.我国许

多历史文化名人,如春秋时期的曾子、子路,战国时期的荀况,东

汉珠算发明家刘洪,西汉经学家匡衡,三国时期著名军事家诸葛亮,东晋书圣王羲之,南北朝文艺批评家刘勰,唐代书法家颜真卿、颜

杲卿等,有的出生于此,有的在这里生活过,都留下了难以湮灭的

印迹。清末,著名的鲁南幅军配合太平军、捻军作战,反抗清王朝

的腐朽统治,坚持斗争长达15年之久,涌现出刘淑愈、孙化祥等

著名的农民起义军首领。中国共产党诞生后,沂蒙山区是山东最早

建立中国共产党组织的地区之一。早在建党初期,党的创始人之一

王尽美就在沂蒙山区播下了革命的种子。30年代,中共地方党组织

领导的著名的苍山暴动、日照暴动、龙须崮暴动、沂水暴动等,显

示了共产党人和沂蒙人民的大无畏的革命斗争精神、英勇献身精神。刘之言、郭云舫、刘晓浦、刘一梦、孙善师、孙善帅等革命先烈的

英名,永铭沂蒙大地。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这里是著名的沂

蒙山区革命根据地,是山东华东党政军领导指挥中心,刘少奇、罗

荣桓、徐向前、陈毅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都曾在这里战斗工作。赵博、罗炳辉、刘炎、陈明、李竹如、常恩多、汉斯.希伯等著名革

命烈士都在这块土地上献出了生命。从沂蒙山区出发,罗荣桓率雄

师挺进东北;从沂蒙山区出发,陈毅率大军直下江南。在中国革命

胜利的征途上,深深地印下了沂蒙人民支前车轮的辙印。沂蒙人民

为夺取革命战争胜利,为新中国的建立做出了巨大贡献,10多万优

秀儿女为革命献出了生命。

【篇三:介绍临沂文化概括】

临沂位于山东省东南部,现辖9县3区和3个开发区,156个乡镇、街道,3990个行政村(居),1113万人,总面积1.72万平方公里,是山东省人口最多、面积最大的市。2014年,全市实现生产总值3569.8亿元,公共预算收入251亿元。近年来,临沂成功创建了全

国文明城市、全国双拥模范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中国优秀旅

游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森林城市,被授予中

国书法名城、中国温泉之城、中国市场名城、中国物流之都等称号。临沂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有2500多年的建城史,是山东省历

史文化名城。闻名中外的《孙子兵法》、《孙膑兵法》竹简就出土

于临沂银雀山。孔子72贤徒中有13人生长在临沂;历史上24孝中

有7孝在临沂;智圣诸葛亮、书圣王羲之、算圣刘洪都出生或生活

在这里。沂蒙山与井冈山、延安、太行山、大别山并称为全国闻名

的“五大革命老区”。刘少奇、陈毅、罗荣桓、徐向前、粟裕等老一

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都曾经在这里工作过。红嫂、沂蒙六姐妹的事迹

代代相传;《沂蒙山小调》、《谁不说俺家乡好》的山歌唱遍全国;“爱党爱军、开拓奋进、艰苦创业、无私奉献”的沂蒙精神感天动地。近年来,临沂市致力于打造与政治优势、文化资源相匹配的文化大市、文化名市,红色热土、书法名城、兵学圣地、孝悌之乡的文化

品牌初步形成,各项文化工作实现了跨越式发展,被山东省委、省

政府授予“文化强省建设先进市”。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扎实推进,市、县、乡、村四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网络初步建成,开创了经济欠发

达地区基础文化设施建设新模式。市图书馆、市文化馆为国家一级馆,市博物馆为国家二级馆。县区图书馆、文化馆全部达到二级馆

以上,其中,国家一级图书馆3个,国家一级文化馆6个。全市乡

镇(街道)全部建有文化站,3990个村、社区基本建成农村文化大院,按照“五个一”的标准试点建设了综合文化服务中心。群众文化

生活丰富多彩,已连续举办了12届书圣文化节、14届广场文化艺术节、15届民间秧歌会、7届诸葛亮文化旅游节、二届银雀山兵学论坛,形成了“春有诸葛亮、秋有王羲之”的节会格局。文艺精品创作

亮点纷呈,大型水上实景演出《蒙山沂水》荣获中国第七届“荷花奖

组委会特别奖”和山东省首届文化创新奖,连续演出6年,累计演出510余场,在此基础上新创作了乐舞诗《蒙山沂水》。大型现代柳琴戏《沂蒙情》累计演出260余场,先后获第十届中国艺术节文华奖

优秀剧目奖、山东省第十届“文艺精品工程”奖、第七届“泰山文艺奖”,主演刘莉莉获文华表演奖、梅花表演奖。大型现代柳琴戏《又

是一年桃花开》先后获省、市“文艺精品工程”奖。文化产业转型升级,成功举办了中国(临沂)国际艺术大展,创建了首个全国版权

示范园区(基地)”,引进了星河互联网、九朝汇宝、上海文交所、

朵云轩、保利拍卖有限公司等落户临沂,推动电商基地、书画产业

健康发展,文化产业已成为我市重要的支柱型产业,总体规模位居

全省前列。文化遗产保护成效显著,在全省率先出台了文物保护规划,确定了“一红一片一环两带七区”的保护发展目标。全市登记的

不可移动文物遗迹达4010处,文物保护单位1000余处,国家级文

保单位12家,省级文保单位88家,市级文保单位187家。全市有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4项、省级19项、市级117项。市博物

馆被评为“全省十佳博物馆”,现有馆藏品13万余件(套),珍贵文

物2965件。银雀山汉墓竹简入选中国九大“镇国之宝”,被列入“新中国30年十大考古发现”和“中国20世纪100项考古大发现”。洗砚池晋墓和纪王崮春秋墓葬先后入选当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