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老年结肠癌合并肠梗阻外科治疗分析

老年结肠癌合并肠梗阻外科治疗分析

老年结肠癌合并肠梗阻外科治疗分析
老年结肠癌合并肠梗阻外科治疗分析

结肠癌术后并发症处理原则

癌,术后生存1~5年,平均生存2.5年。异时转移癌切除后生存1~3.5年,平均生存2年[3]。另一组报告异时转移癌切除后,平均生存16.6个月,其中治愈性切除者平均生存48个月[8]。说明良好控制原发癌,彻底切除卵巢转移癌,配合化疗与免疫治疗,可获得较长的生存期。 参考文献 1 Petru E,Pickel H,Heydarfadai M,et al.Nongenital cancers metastatic to the ovary.Gynecol Oncol,1992;44:83 2 范女郎娣主编.卵巢临床与病理.天津:天津科技出版社, 1993:378 3 ВоробьевГИ,ВышегородцевДВ,МинцЯВ,идр. Особенностиметастазированияракаободочнойкишкивяичникиирольпрофилактическойовариэктомии.ВопрОнкол,1988;34:1245 4 S taniunas BJ,S choetz DJ.Extended res ection for carcinoma of colon and rectum.Surg Clin North Am,1993;73:117 5 汪志杰译.结肠癌处理中卵巢的作用.国外医学外科学分册,1992;19:24 6 张在兴,才文彦.结直肠癌的卵巢转移.普外临床,1996; 11:167 7 陆松春,胡奕,陈光陆,等.结直肠癌卵巢转移.实用肿瘤杂志,1995;10:244 8 Asbun HJ,Hughes Ks.M anagement of recurrent and metastatic colorectal carcinoma.S urg Clin North Am, 1993;73:145 (1998-07-15收稿) 结肠癌术后并发症的处理 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普外科(上海,200433) 方国恩 薛绪潮 目前结肠癌的手术方法已较成熟,但其总的并发症发生率仍很高,如何处理好术后并发症,是降低手术死亡率、提高病人生活质量的重要环节。本文就结肠癌术后并发症及其处理进展情况作简要介绍。 1 切口感染及裂开 结肠癌术后切口感染及裂开发生率较高,国内外报道为14%~18%[1]。常见原因是营养不良、贫血及低蛋白血症,切口积液也是导致切口感染及裂开的常见原因。该并发症多发生于术后5~9天。感染切口常有红肿热痛表现。随感染加重,腹压增高,切口易发生裂开;有的切口裂开并无明显感染征象,仅在咳嗽、喷嚏、排便等腹压增加的情况下发生。一旦切口裂开多有粉红色液体渗出或肠管膨出。此时应消除病人恐惧心理,以无菌纱垫敷盖伤口,防止肠管进一步大量膨出,立即将病人送手术室,在适当麻醉下对腹壁皮肤及外露肠管进行消毒,将肠管还纳腹腔,以减张缝线全层缝合腹壁,并用腹带加压包扎,缝合或对合固定切口时注意防止将肠管或网膜夹于切口内。腹壁的切口皮下感染,应早期切开引流,清创换药,保持创口清洁,促进愈合。此外,应根据病人状况,补充全血,白蛋白营养支持,选择敏感抗生素亦是促进病人康复的重要步骤[2]。 2 吻合口漏 吻合口漏是结肠癌术后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如不及时处理,病死率极高。吻合口漏使手术后病死率达到14.8%。国外报道吻合口漏发生率为4%~25%,国内报道各家不一,在5%~10%之间。发生原因: (1)结肠癌并梗阻肠道准备不充分情况下仓促手术。国内报道急诊情况下结肠癌手术并发症的发生率高达74.1%,明显高于二期手术并发症的发生率(26.4%)。国外报道急诊手术死亡率亦远较高于择期手术病人。(2)病人全身情况差。结肠癌病人为中老年居多,因其肠道梗阻和功能紊乱导致全身营养状况差、消瘦、蛋白质及多种营养物质缺乏,直接影响组织的修复功能和机体的免疫功能,某些合并症如糖尿病、肝硬化亦是影响吻合口愈合的重要因素。(3)手术操作的失误。良好的血供是保证吻合口正常愈合的重要因素,术中过多游离肠管断端肠系膜或过多的切除结肠吻合口周围的脂肪组织,损伤结肠系膜血管,使肠吻合口血运不良,吻合张力过大,缝合不够严密等,均可影响吻合口的愈合[4]。在充血、水肿、严重感染的肠管上作肠吻合,术后一般肠壁组织愈合不良,易发生吻合口漏。结肠吻合口漏常发生于术后4~9天,左半侧结肠切除多见,右侧结肠切除较少见,右半结肠切除即使发生肠漏几乎都能用非手术治疗而愈。左半结肠切除术后发生的吻合口漏,腹腔内污染重,腹膜炎症突出。国外有报道检测腹腔引流液中内毒素,可预测吻合口漏的发生[4]。一旦发生吻合口漏,如抗生素治疗后不见好转,症状加重,应及时做近端肠造口术,以双管造口较好,可使转流充分并可通过远端进行冲洗,以清洁漏口促进愈合。如病人

结肠癌合并肠梗阻临床诊治分析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wendangku.net/doc/5e16845910.html, 结肠癌合并肠梗阻临床诊治分析 作者:陈胜波徐靖郝洁 来源:《医学信息》2014年第21期 摘要:目的探究结肠癌合并肠梗阻的临床诊治。方法选择2012年4月~2013年9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46例结肠癌合并肠梗阻患者,随机将患者分为两组,即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3例。观察组行腹腔镜手术,对照组行常规开腹手术。结果观察组中有效率为95.7%,对照组中有效率为82.6%,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 关键词:肠梗阻;结肠癌;腹腔镜手术;临床诊治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逐渐形成不健康的饮食习惯,结肠癌的患病率不断上升。晚期结肠癌患者极易并发肠梗阻,但往往由于病症不明显,发展缓慢,因此此类病症不易发现。在临床治疗结肠癌合并肠梗阻患者行单纯手术治疗,创伤较大,所需恢复时间较长[1]。 本组研究中23例结肠癌合并肠梗阻患者进行腹腔镜手术,疗效确切。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2012年4月~2013年9月在我院治疗的46例结肠癌合并肠梗阻患者,并随机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3例。全部患者均经检查确诊,其中男20例,女26例,年龄为54~85岁,平均(61.3±10.9)岁。其中6例为降结肠,7例为粘液腺癌,4例为低分化腺癌,12例为结肠肝曲,4例为升结肠,9例为横结肠,4例阻梗部位为乙状结肠[2]。在一般资料上,两组患者无统计学差异,P>0.05。 1.2方法对照组患者进行传统开腹手术治疗。观察组患者行腹腔镜手术治疗:首先应的行全身麻醉,建立二氧化碳气腹,腹压应在12~14mmHg,并需在患者脐上留有置孔,以便观察。可在腹腔镜下对结肠癌病症位置严密观察,是否存在转移状况[3]。在病灶处的肠管与系 膜的可通过纱带进行结扎,可通过超声刀进行切断。还应分离、离断肠系膜血管的底部,对盆腔进行清扫,保护输尿管[4]。在术后全部患者均使用抗生素[5]。 1.3观察项目观察并记录患者住院时间、切口感染率、术后复返率,下床活动时间以及相关并发症等。 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13.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通过t检验,χ2检验计数资料,P 2 结果

手术后常见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规范(完整版)

张掖市第二人民医院手术室手术后常见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规范 目录 一、术后出血 二、术后切口感染 三、术后切口裂开 四、术后疼痛 五、术后急性胃扩张 六、术后肺不张及肺炎 七、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 八、术后肺栓塞 九、术后尿潴留 十、术后腹腔感染 十一、术后肠梗阻

一、术后出血 (一)病因:手术后出血可发生于术后24小时内(称为原发性出血)和术后7-10天左右(称为继发性出血)。术中止血不彻底、不完善,如结扎血管的缝线松脱;小血管断端的痉挛及血凝块的覆盖,使创面出血暂时停止而使部分出血点被遗漏,这些是原发性出血的主要原因。由于后期手术野的感染和消化液外渗等因素,使部分血管壁发生坏死、破裂、可导致术后的继发性出血。 (二)临床表现:原发性出血多开始于手术后的最初几小时。表浅手术后的原发性出血,表现为局部渗血多,并逐渐形成血肿,一般不引起严重后果,如疝修补术后的阴囊血肿。但发生于甲状腺术后的颈部血肿,可压迫气管引起呼吸困难,甚至可突然发生窒息。体腔内的原发性出血,引流管可流出大量鲜血;或术后短期内出现休克,虽然输血补液处理,休克不见的好转,甚至加重时表示内出血量较大。术后1-2周内,化脓伤口深部突然出现血块或有鲜血涌出,或大量呕血、黑便、尿血和咳血,这些都是继发性出血的主要表现。严重的出血可发展为出血性休克,后果较为严重。 (三)防治措施:首先,手术止血要彻底,术毕应用盐水冲洗创面,清除凝血块之后,再仔细结扎每个出血点,较大的血管出血应该缝扎或双重结扎止血较为可靠。术后积极预防感染,减少继发性出血的发生。凝血机制异常着,可于围手术期输注新鲜全血、凝血因子或凝血酶原复合物等。出血量根据伤口敷料渗血多少,引流管内出血量

左半结肠癌并发肠梗阻的手术讨论

左半结肠癌并发肠梗阻的手术讨论 【关键词】左半结肠癌并发肠梗阻手术讨论 结肠癌并发梗阻是临床较常见的急腹症之一,约占结肠急症手术的85%。对于梗阻性左半结肠癌,由于其临床特点的特殊性和复杂性,临床处理的分歧较多,尤其是手术方式的选择。我院自2001至2007年共收治梗阻性左半结肠癌62例,现将其外科治疗情况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62例病例中,男39例,女23例;年龄26~81 岁,其中60 岁以上42例,占全组的67.7%。其中56例患者有便血及粘液便史(90.3%),27例患者体重明显减轻、消瘦(43.5%)。19例在3个月内有误诊为痔疮的病史(30.6%),17例发生急性梗阻前有口服泻药病史(30.7%)。 1.2 肿瘤部位及临床分期 结肠脾曲11例(17.7%),降结肠29例(46.7%),乙状结肠22例(35.4%)。按lukes分期:B期12例(19.3%),C期34例(54.8%),D期16例(25.8%)。 1.3 手术方法 肿瘤切除+近端结肠造瘘,Ⅱ期消化道重建术16例(25.8%);肿瘤切除+乙状结肠吻合+吻合口近端结肠造瘘10例(16.1%);单纯结肠造瘘,Ⅱ期肿瘤切除术9例(14.5%);单纯结肠造瘘7例(11.2%);术中结肠灌洗+肿瘤根治性切除+乙状结肠/直肠上段端吻合术20例

(32.2%)。 2 结果 本组38例患者均痊愈出院,19例患者二次手术时发现肿瘤已发生扩散,无法行根治切除术;1例发生吻合口瘘;围手术期死亡2例,其中中毒性休克1例,呼吸衰竭l例,切口甲级愈合率达92.0%,切口感染率为5.0%。平均住院日13 d随访34例,1 年、3 年、5 年生存率分别为96.0%、72.0%、35.0%。 3 讨论 结肠癌在我国肿瘤发病率中占第二位,是危及人类的严重疾病之一。而左半结肠癌约占大肠癌发病率的54%左右[1]。结肠癌并发完全性肠梗阻时,患者往往一般情况较差,常有水、电解质平衡紊乱,贫血及低蛋白症。同时由于癌肿与回盲瓣的病理解剖关系,多形成闭袢型肠梗阻,加之左半结肠血供差,久之极易导致结肠坏死、穿孔,严重者,甚至全身感染中毒、休克致死亡。我们认为,对于这类病人你要早期手术,力争在24~48 h内完成。结肠癌发生梗阻时有两种病变需要解决:一是解除梗阻,二是切除肿瘤。但不同性质的病变,要求同时取得满意的效果,选择何种手术方式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对梗阻性右半结肠癌的手术方法,意见趋于一致,即有可能切除肿瘤时,行右半结肠一期切除及回肠横结肠吻合术。左半结肠腔较细,肿瘤性质多是浸润型,容易在肠腔内形成环形狭窄,且大便经过左半结肠时多已成型,不易排出,故临床中15%的左半结肠癌患者因为急性肠道梗阻而入院治疗。根据患者来院时不同的情况及肿瘤病情的不同,我

外科手术后常见的并发症有哪些教学总结

一、颈部(甲状腺)手术并发症手术类别:甲状腺腺瘤切除术甲状腺单叶次 全切除术甲状腺单叶全切术甲状腺双叶次全切除术(甲亢)甲状腺癌根治术 甲状旁腺切除术(甲旁亢) 1、手术死亡(发生率约 2/万)-以窒息、切口下 出血和甲亢危象为主 2、麻醉意外、心脑血管意外 3*、术中颈部血管损伤,造 成手术中大出血、休克甚至死亡 4*、术中喉返神经损伤(钳夹、缝扎或切断),导致声音嘶哑、饮水呛咳、呼吸困难,严重者永久性丧失功能,甚至需终生依 赖气管造口双侧神经损伤时可导致急性窒息须紧急气管插管或切开(发生率约2~3%,甲状腺全切术、甲亢、甲状腺癌手术发生率较高)(一过性发生者 可在 3 个月至半年内恢复) 5*、喉上神经损伤,导致呛咳、误吸发生和发音改 变(发生率约 0.5%) 6、术后气管软化发生,导致窒息甚至死亡(甲状腺肿物体积较大者容易发生,发生者须行气管切开或插管) 7、术后头痛(颈过伸脑 循环紊乱综合征),手术体位所致(发生率约 40~50%,对症止痛等处理即可) 8、术后甲状腺功能减退,暂时性或永久性(发生率<1%,多见于甲亢、 甲状腺癌术后) 9、术后胸导管瘘或淋巴瘘(胸骨后甲状腺、甲状腺癌根治术 偶可发生)10、术后气胸及皮下纵膈气肿,严重者须行胸腔闭式引流术(罕见)11*、甲亢术后甲状腺危象,出现高热、大汗、心悸,严重休克死亡(发生率约3~5%,死亡率约1%,积极治疗,控制症状)12、术后甲状旁腺功能减退,出现低钙抽搐和神经精神症状 13、切口并发症,包括血肿需二次手术,切口积液、感染、愈合延迟等14、远期复发等(甲状腺癌、结节性甲状腺肿、甲亢等)15、舌下神经及副神经损伤,颈交感神经节损伤 16、膈神经损伤致膈肌麻痹17、远隔器官功能意外及脑供血失常二、阑尾切除术并发症 1、麻醉意外、心 脑血管意外 2、术中出血,导致失血性休克(髂血管损伤等,罕见) 3、术中 肠管损伤(回肠、结肠等,需手术修补)4、术后腹腔内出血(阑尾系膜血管、阑尾残端出血,需二次手术治疗) 5*、术后腹腔感染,以盆腔脓肿最多见,出 现发热、腹痛、腹泻(发生率约 2~5%) 6、术后阑尾残端破裂致脓肿形成 (发生率约 0.5%) 7、术后门静脉炎、肝脓肿及脓毒症(较少见) 8、术后粪瘘、腹壁窦道形成(少见) 9*、术后腹壁切口脂肪液化、切口感染(发生率 <5%,但穿孔性阑尾炎感染率可达 20%以上) 10、阑尾残株炎,残端囊肿、 残株癌(发生率<1%) 11、术后粘连性肠梗阻 12、术后切口疝 13、女性不孕 症(约 20~30%女性不孕症有阑尾切除史) 14、按现代医学水平,慢性阑尾 炎误诊率高达30%以上,因此术后症状不能缓解,甚至加重不是罕见现象三、疝修补/成形手术并发症手术类别:斜疝修补/成形术直疝修补/成形术滑疝修 补/成形术复发疝手术 1、麻醉意外、心脑血管意外 2、术中出血,致失血性休 克(罕见)(损伤腹壁下血管、髂血管等) 3、术中损伤肠管、膀胱(滑疝、 疝囊较大者容易发生,增加术后感染发生率)4、术中损伤重要神经(髂腹下、髂腹股沟神经,致术后伤口疼痛) 5、术中损伤精索,致睾丸萎缩,丧失性功能、生育功能6、术后阴囊血肿、水肿(疝囊较大者容易发生)7、切口积液、血肿、感染、裂开,愈合延迟 8、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长期卧床者) 9、切

克罗恩病中西医论治(精)

克罗恩病 第一章概述 克罗恩病(Crohn’s disease,Crohn 病,CD)是一种原因不明的胃肠道慢性炎性肉芽肿性疾病,可累及黏膜至浆膜,贯穿肠壁,病变多呈节段性、非连续性分布,可累及胃肠道,甚至全消化道的任何部位,以末端回肠和近端结肠最为常见。根据病变部位的不同主要分为回肠型、回-结肠型和结肠型。该病在西方国家的发病率远高于亚洲国家,但近些年来我国的发病率有明显上升趋势。临床发病女性高于男性,表现为腹痛、腹泻、营养不良、腹部包块及皮肤和关节病变等肠外表现,呈慢性病程,反复发作。 第二章病因与发病机制 第一节现代医学的认识 一病因和发病机制 本病病因尚未明了,近年来研究极其活跃,目前认为本病是多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主要包括遗传、感染、环境和免疫因素等。 (一)遗传因素 本病有明显的家族聚集性和种族差异。近来在西方人群中发现与 CD 易感性一致的在染色体 16q12 NOD2/CARD15 基因的三种不同编码区,然而在日本、南韩、中国多种研究中均未发现如此一致性,提示 CD 的基因背景有所不同。本病有遗传易感性,但不符合孟德尔遗传规律,像糖尿病、高血压和精神分裂症等可能是多基因遗传性疾病。 (二)感染因素 长期对于微生物感染与本病发病之间关系的研究发现,病灶常多发生于细菌接触最多的部位,在本病患者肠粘膜中已检测出副结核分歧杆菌、单核细胞增多性李斯特菌、麻疹病毒等及其产物,致病菌在肠道中异常增殖,改变肠道正常内环境,特别是菌群失调,经细菌及其毒素产物等反复作用下,释放一系列细胞因子,引起肠粘膜通透性增加,使肠粘膜持续性炎症和组织损伤。 (三)环境因素 发达国家较发展中国家发病率高,脑力劳动者较体力劳动者发病率高。吸烟与发病密切相关。口服避孕药者患病危险性增高,与用药时间呈正比。阑尾切除者和母乳喂养者患病危险性降低。流行病学统计亚洲人群移民至高发病率地区后发病率增高,我国近年发病率亦呈上升趋势,可能与生活习惯和生活方式改变有关。 (四)免疫因素 本病患者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均有异常,肠粘膜固有层中有大量淋巴细胞、巨噬细胞及免疫系统的其他细胞浸润,免疫激活主要限于胃肠道,且处于反应持续状态。同时有T细胞效应功能明显增强,表现为一种Th1活性增加,产生INF-γ和IL-2,介导细胞免疫,非干酪性样肉芽肿是细胞免疫的结果。由于参与免疫炎症过程中因子和介质相当多,相互作用间重要的致病因子和信息传递有待进一步探讨。 二病理 病变可涉及口腔、食管、胃、十二指肠,但少见。病理变化分为急性炎症期、溃疡形成期、狭窄期和瘘管形成期(穿孔期)。镜下肠段呈节段分布,与正常肠段界限清晰,呈跳跃状。急性期以肠壁水肿炎变为主;慢性期肠壁增厚、僵硬,受累肠管外形呈管状,其上端肠管扩张。 粘膜面典型病变有: ①溃疡:早期浅小溃疡,后成纵行或横行的溃疡,深入肠壁的纵行溃疡即形成较为典型的裂沟,沿肠系膜侧分布。肠壁可有脓肿。 ②卵石状结节:由于粘膜下层水肿和细胞浸润形成的小岛突起,加上溃疡愈合后纤维化

结肠癌导致肠梗阻85例回顾分析

结肠癌导致肠梗阻85例回顾分析 1.1一般资料收集威海市立二院外科1998-2016年因结肠癌致急性肠梗阻的患者共85例,其中男性50例,女性35例,男女比例1.4:1,年龄35~78岁,平均年龄56.5岁。肿瘤位置: 右半结肠23例,左半结肠33例,横结肠10例,乙状结肠19例。Dukes分期:B期55例, C1期13例,C2期9例,D期8例。病理类型:乳头状和管状腺癌74例,低分化腺癌4例,粘液腺癌7例。 临床症状:腹痛、腹胀71例,急性肠梗阻80例,不完全肠梗阻45例,可扪及腹部包块60例,贫血45例,粘液血便30例,CT检查确诊80例,腹部平片提示所有患者均有积气和多 个液平,术前经钡剂或75%泛影葡胺灌肠提示结肠占位合并梗阻65例,合并冠心病、动脉 硬化、高血压70例(年龄〉60岁),慢性支气管炎20例,糖尿病(Ⅱ型)8例,前列腺增 生38例。 1.2 手术方式所有患者手术治疗,保守治疗无效。手术前给予胃肠减压、禁饮食、补液、纠 正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配合抗感染、防止低血容量营养支持(卡文1440ml)常规补足。右半结肠癌23例行右半结肠切除术+回肠横结肠端侧吻合术,左半结肠癌33例行肠道灌洗 后在行左半结肠切除术+Ⅰ期二层全层间断内翻吻合术,8例行Hartmann术(即局部切除肿 瘤近端造瘘并封闭远端),7例因肿瘤发生远处转移,肿瘤与周围器官严重粘连固定无法切除,行单纯永久性腹壁造瘘,肠道吻合前将唱腔内容物排除干净,并用蒸馏水1500ml,甲硝 唑反复冲洗腹腔,术毕于腹腔内留置5-氟尿嘧啶500-1000mg。 2.结果 80例临床治愈出院,2例术后72小时死于多器官功能衰竭,4例因合并糖尿病、营养不良 致患者术后刀口裂开,经清创缝合、营养支持、纠正血糖后痊愈。左半结肠癌Ⅰ期切除吻合 者中,吻合口瘘2例,经肠外营养、有效引流,抗感染治疗后痊愈。 3.讨论 近年来急性肠梗阻因结肠、直肠肿瘤所致呈渐升趋势,尤其是结肠癌所致的肠梗阻,由于回 盲部的存在,大多数属于闭袢性梗阻,因此及早手术治疗可明显降低死亡率。本研究回顾了85例患者,均是出现肠梗阻症状时前来我院就诊,因此我们认为对经胃肠减压、盐水灌洗、 抗感染等治疗后,梗阻症状仍然不能解除的患者,应首先考虑为结肠癌所致。对不完全性肠 梗阻患者应及时行纤维结肠镜或钡灌肠检查。对完全性肠梗阻则应尽早、尽快剖腹探查。(1)对于合并其他疾病的患者应先积极治疗合并症,同时术中、术后围手术期均应给予监 护或脏器支持,及时对症处理,如严重的患者则术后进入SICU进行观察,待病情稳定后转入普通病房。 3.1 右半结肠癌的手术治疗该部位结肠癌引起的急性肠梗阻,随病情的发展可使肠管高度膨胀,肠壁因血运障碍而失去活力,易引起肠穿孔和坏死,细菌或毒素渗透至腹腔,甚至导致 严重的腹膜炎和感染性休克,所以应立即手术解除梗阻。目前医学界对于右半结肠梗阻的处 理意见基本一致:即在充分胃肠减压,及时纠正营养不良等合并症的基础上,行右半结肠Ⅰ 期切除及二层全层间断内翻吻合术(2),尽可能根治肿瘤,右半结肠癌梗阻行右半结肠切 除较安全,吻合口漏的发生率较低。本研究中43例右半结肠吻合术后因回肠血运好、张力小、易愈合,均未发生吻合口瘘。 3.2左半结肠癌梗阻的手术治疗左半结肠癌Ⅰ期切除吻合的主要危险是发生吻合口瘘,其死 亡率高达50%(3)。本研究2例合并糖尿病的患者出现吻合口瘘,经监测血糖,引流及抗 感染等治疗后痊愈,左半结肠梗阻由于近端肠壁聚集大量的粪便,且结肠血供来自于末梢血管,所以梗阻近端肠壁易出现炎性水肿、血供不足,影响吻合口愈合,因此Ⅰ期切除吻合口 瘘发生率高。有资料报道为5%~22%(4)。本研究对全身情况尚好,无严重合并症,各脏

腹部手术后并发症粘连性肠梗阻的临床观察与护理分析

腹部手术后并发症粘连性肠梗阻的临床观察与护理分析 发表时间:2015-11-13T14:32:39.913Z 来源:《健康世界》2015年13期供稿作者:冯丽 [导读] 南部县人民医院普外科如果行腹部手术的患者存在术后肠麻痹、术后腹胀以及术前肠穿孔、肠梗阻、肠破的患者。 冯丽 南部县人民医院普外科四川南充 637300 摘要:目的:本研究将对腹部手术后并发症粘连性肠梗阻患者的临床特点及护理情况展开分析,以此降低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几率。方法:纳入我院2013年7月—2014年7月期间所收治的100例粘连性肠梗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在腹部手术后均出现了粘连性肠梗阻情况,对所有患者出现肠梗阻的相关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对于腹部手术后并发症粘连性肠梗阻患者,通过对其给予相应的治疗以及护理,可以使患者的病情得到有效地控制,本研究所有患者的复发率为5%,治疗总有效率为92%。结论:在对腹部手术后并发症粘连性肠梗阻患者进行临床处理时,通过对其临床症状进行观察,并给予相应的治疗与护理,可以改善患者的预后,降低其复发率,以便于让患者尽快恢复健康。 关键词:腹部手术;粘连性肠梗阻;临床护理 粘连性肠梗阻是腹部手术后较为常见的一种并发症,导致患者出现此类情况的原因主要是水肿或急性炎性症的反应渗出引起腹部组织创伤、出血而引发的结果。如果行腹部手术的患者存在术后肠麻痹、术后腹胀以及术前肠穿孔、肠梗阻、肠破的患者,其在术后出现肠梗阻的概率更高[1]-[2]。为了对腹部手术后并发症粘连性肠梗阻患者的临床特点以及护理方法进行深入了解,本研究将对10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详情如下。 1 一般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纳入100例我院2013年7月—2014年7月所收治的粘连性肠梗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在腹部手术后均出现了粘连性肠梗阻的情况。所有患者均在知情统一的情况下加入本研究,其中有45例女性,55例男性,患者的年龄为16—71岁,平均(46.3±1.5)岁。该组中有4例患者在左半结肠切除术后出现了粘连性肠梗阻,10例患者在闭合性腹部损伤手术后出现了粘连性肠梗阻,18例患者在胆囊切除术后出现了粘连性肠梗阻,16例患者在上消化道穿孔术后发生粘连性肠梗阻,27例患者在粘连性肠梗阻手术后出现粘连性肠梗阻,25例患者在急性阑尾炎术后出现粘连性肠梗阻。 1.2 方法 所有患者在术后均给予常规护理,例如抗感染、康复护理、纠正体内的酸碱情况、胃肠道减压、病情体征观察以及饮食护理等,以此来确保患者能够快速康复,其具体内容如下。 (1)胃肠道减压护理:在对患者行胃肠道减压护理时,将患者胃内的积气以及积液吸出,以此来缓解或改善患者的胃肠道膨胀程度与压力,从而改善患者的肠壁血液循环,同时还可以降低患者肠道内的细菌含量,使毒素能够顺利被排出,以此来改善患者的胃肠道代谢功能。护理人员在对患者进行胃肠道减压护理时,一定要做好其他的各项护理工作,对患者的引流量、引流液颜色与状态等进行观察,并做好相应的记录,一旦发现患者出现引流性出血的情况,必须考虑患者是否存在绞窄性肠道梗阻疾病。在对此类患者进行临床护理时,可以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对于给予适量植物油注射,在此过程中一定要将油温控制在最佳范围内,避免油温过低或过高对患者造成损伤。 (2)临床体征与病情观察:术后注意患者的体温变化情况,一旦患者出现腹肌紧张、腹痛等情况时,必须及时告知主治医生,以此来与确定患者是否出现肠道瘘或绞窄性肠道梗阻。一般情况下,患者在术后2天处于肠麻痹期,术后2—3天为肠道不规则蠕动期,术后3—4天为肠道正常蠕动期,不过在患者的肠道蠕动恢复正常前,可能会出现腹胀的情况。在此过程中,护理人员还必须严格观察患者是否存在身体不适、呕吐等情况,一旦发现此类情况必须立即告知医生,如果患者行胃肠道减压以及抗感染治疗后,其临床症状仍未得到有效控制,且出现了持续性脉率加速、血压下降、压痛、呕吐等情况,最好对其行X线检查,如果检查结果显示患者存在液平面增宽、肠腔充气增多等情况时,须立即采用手术方式来进行治疗。 (3)心理护理:当患者在行腹部手术后出现粘连性肠梗阻后,护理人员一定要告知患者出现此类情况的原因,对其患者及其家属的疑问必须耐心解答,告知其术后预防粘连性肠梗阻的方法以及注意事项,以此来缓解患者的心理压力。同时还必须让患者与家属多接触,增进彼此之间的感情,帮助患者树立起战胜疾病的信心,使其能够尽快康复。护理人员在与患者进行沟通交流时,最好尽量使用礼貌性、安慰性的语言,让患者感觉自己被关怀,以便于帮助其建立起战胜疾病的信心。 (4)饮食护理:术后对患者的日常饮食给予适当指导,建议患者在术后尽量食用低热量、低脂、易消化的食物,少食生、冷、硬、辣、刺激性较强的食物,禁食肥腻食品,多吃蔬菜、水果,且最好选择维生素含量丰富的蔬菜。同时,护理人员还必须叮嘱患者每天按时、按量规律进食,在日常生活中必须注意防寒保暖,以便于尽快康复。 (5)健康指导:术后对患者的体液以及血液循环情况进行观察,一旦发现其存在电解质代谢紊乱的情况须即刻作出处理,避免患者出现酸中毒的情况。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对其给予相应的抗生素处理,如有必要还可以采用输血或补液补充进行处理。告知患者在出院后一定要保持乐观的心态,同时还须对患者及家属展开健康教育,以便让他们对腹部手术后粘连性肠梗阻的相关情况有一个较为全面的了解,同时叮嘱患者在短时间内不能进行激烈运动。让患者每天按时休息,不能过度操劳,戒烟戒酒,并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进行适当的运动,保持切口部位的干燥、清洁,做好并发症以及感染的预防工作。此外,还应电话随访嘱咐患者定期到医院进行复查,以便及时了解患者康复情况。 2 结果 对于腹部手术后并发症粘连性肠梗阻患者,通过对其给予相应的治疗以及护理,可以使患者的病情得到有效地控制。本研中有5例患者出现了复发的情况,其复发率为5%;该组中有80例患者治愈,12例患者明显好转,8例患者治疗无效,其治疗总有效率为92%。 3 讨论 粘连性肠梗阻主要是指肠道或其他组织粘连导致腹腔内或肠管成角带压迫肠管道而引起的肠梗阻,此类肠梗阻在各类肠梗阻中的比例占到了20%—40%[3]。有学者在研究资料中指出[4],90%的患者行腹部手术后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粘连,其中有40%的患者会出现粘连性肠梗阻。目前,对于患者行腹部手术后出现粘连性肠梗阻的时间以及病因尚无确切的诊断,大部分学者认为术后水肿或急性炎性症的反应渗

结直肠癌合并急性肠梗阻33例临床分析

结直肠癌合并急性肠梗阻33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合并急性肠梗阻时,外科手术方式的选择及相关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本医院2003年3月~2010年11月期间33例第一诊断为结直肠癌同时合并急性肠梗阻并且最终以手术方式治疗的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33例患者以不同手术方式治疗,一期吻合28例,占84.8%;二期吻合2例,占6.1%;行姑息性造口或捷径吻合术3例,占9.1%。其中,7例(21.2%)术后出现并发症,包括感染性休克2例,切口感染4例,切口裂开1例,经治疗后均好转出院,无死亡病例。结论提高对结直肠癌导致急性肠梗阻的认识,尤其是选择手术方式治疗的,要根据患者的整体情况、肿瘤及肠管的局部情况等综合分析,选择合理的手术方式,同时加强围手术期处理,可以减少并发症,降低死亡率。 标签:结直肠癌;急性肠梗阻;手术方式 急性肠梗阻是结直肠癌晚期临床表现之一,同时也是外科急腹症中一种常见病[1]。由于结肠梗阻大多属于闭袢性肠梗阻,这种类型肠梗阻一旦发生急性梗阻时,肠腔内压力急剧增加,容易导致肠管破裂引起穿孔,同时,结肠内又有大量的产气菌存在,不论穿孔与否,均易形成腹膜炎,皆导致结直肠癌合并急性肠梗阻时的处理方法比较困难和棘手,所以对结直肠癌合并急性肠梗阻的处理方法存在一定的争议。近年来,随着术中肠道处理方法的不断探索和改良,吻合器的广泛应用,抗生素的不断升级,和全胃肠道外营养(TPN)技术的普及等,结直肠癌在同时合并急性结肠梗阻时,手术切除原发病灶后,可以进行一期肠管吻合,这种观点现已经基本趋于一致。笔者回顾性地分析了本院收治的33例第一诊断为结直肠癌同时合并急性肠梗阻并且最终以手术方式治疗的患者的临床资料,经总结分析后,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3年3月~2010年11月本院共收治33例第一诊断为结直肠癌合并急性肠梗阻患者,男19例,女14例;年龄56~82岁,平均64.8岁。共同的症状有腹痛、腹胀和肛门排气、排便停止,同时伴有不同程度的恶心和(或)呕吐等急性梗阻症状,梗阻时间为8h~3d,平均2.4d。部分患者有反复腹胀、大便习惯改变、排黏液便或黏液血便的既往病史。肿瘤部位,右半结肠癌13例,左半结肠癌15例,直肠癌5例;伴有肝转移2例,腹腔广泛转移2例。肿瘤分期:DukesA 期2例,B期4例,C期20例,D期7例;病理类型:腺癌30例,未分化癌2例,黏液癌1例。其中,合并内科疾病的患者19例(57.6%),分别为高血压13例,冠心病1例,糖尿病5例。 1.2 治疗方法

结肠癌致肠梗阻的手术治疗效果和经验

结肠癌致肠梗阻的手术治疗效果和经验 发表时间:2013-05-24T17:42:23.577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3年第15期供稿作者:王瑞宁代红梅[导读] 因此手术治疗迅速解除肠梗阻是有效的治疗方法,笔者总结在临床手术当中的一些心得经验以供参考。 王瑞宁1 代红梅2 (重庆市云阳县人民医院 404500) 【中图分类号】R574.62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5085(2013)15-0352-02 【摘要】目的总结结肠癌致肠梗阻的手术治疗效果和经验。方法选取我院从2007年2月~2012年12月所收治的结肠癌致肠梗阻患者100例作为临床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进行术前治疗和外科手术治疗。观察患者的手术疗效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无出现术中死亡。围手术期死亡2例(2.0%),手术时间(213.8±16.8)min,平均术中出血量(160.3±27.9)ml。术后禁食4~8d,期间给予常规全胃肠道外营养支持。术后并发症术后共出现并发症21例(21.0%)。结论结肠癌致肠梗阻患者的手术治疗应该根据患者情况和病变位置来确定方案,手术的目的首要解除梗阻、挽救生命,若条件许可则力争切除肿瘤以达到根治,尽量行Ⅰ期手术,但也要控制吻合口瘘的发生率。 【关键词】结肠癌肠梗阻手术治疗 结肠癌晚期常出现肠梗阻,具有初发起病隐匿,病情重和死亡率高等特点。若不及时治疗,患者容易出现多种并发症,因此临床上常用外科急诊手术治疗。我院对从2007年2月~2012年12月所收治的结肠癌致肠梗阻患者100例采用外科手术治疗,取得了较好的治疗效果。笔者将治疗过程当中的体会和经验进行总结,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我院从2007年2月~2012年12月所收治的结肠癌致肠梗阻患者100例作为临床研究对象,所有患者都有腹胀、腹痛、肛门不排气排便等症状,其中男58例,女42例;年龄33~86岁,年龄(57.2± 2.8)岁;梗阻部位:乙状结肠35例,降结肠18例,升结肠12例,结肠脾曲15例,结肠肝曲9例,回盲部8例,横结肠3例;病理分期:DukesA期13例,DukesB期27例,DukesC期47例,DukesD 期13例;病理诊断确定乳头状与管状腺癌83例,粘液腺癌7例,低分化腺癌10例。 1.2 手术方式所有患者均进行术前治疗,预防性应用抗生素,行胃肠减压和纠正水电解质平衡等。患者开腹之后肿瘤所在部位和有无远处转移而进行相应的手术,对左侧的结肠癌充分对左侧结肠系膜进行游离,在肿瘤的远端将肠管切除,再把左侧结肠防止在腹腔之外。若肠道准备仍不充份,则在回盲部约20cm处戳孔病放置18号尿管,近端小肠使用肠钳夹闭,然后在于结肠持续注入生理盐水,注入期间对升结肠和横结肠进行挤压,直到灌洗液呈水样,然后再将近段肠管切断后行一期吻合[1]。 2 结果 2.1 手术效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无出现术中死亡。围手术期死亡2例(2.0%),1例由于术后切口感染和肺部感染导致多器官功能衰竭死亡,另1例由于术后出现腹腔感染合并感染性休克死亡。手术时间(21 3.8±16.8)min,平均术中出血量(160.3±27.9)ml。术后禁食4~8d,期间给予常规全胃肠道外营养支持。 2.2 术后并发症术后共出现并发症21例(21.0%),其中切口感染10例(10.0%),肺部感染7例(7.0%),吻合口瘘2例(2.0%),术后出血2例(2.0%)。 3 讨论 结肠改致肠梗阻为结肠癌晚期的常见表现,据研究表明结肠癌致肠梗阻的发病率为7%~29%,而结肠结肠梗阻当中也有20%~55%是由于结肠癌所导致的[2]。结肠癌多见于老年患者当中,且症状不明显,往往待到出现肠梗阻时患者方至医院就诊,增加了治疗的难度[3],若不再及时处理,一旦由于肠梗阻导致全身状态恶化,则具有较高的危险性,5年的生存率只有约47%。因此手术治疗迅速解除肠梗阻是有效的治疗方法,笔者总结在临床手术当中的一些心得经验以供参考。 3.1 手术时机选择一般认为,若患者出现腹痛腹胀情况恶化、出现腹膜炎、胃肠减压与灌肠之后未出现明显气体与液体排出患者、经过为期24~48h保守治疗后情况无改善甚至加重、完全性结肠梗阻患者,都应尽快施行手术[4]。 3.2 充分的术前准备虽然手术治疗应该尽快,但磨刀不误砍柴工,良好的术前准备能为手术效果的提高奠定良好的基础,预防性使用抗生素,对合并症在术前进行处理、充份肠道准备和营养支持等,另患者以最佳的身体状态迎接手术。 3.3 积极防止吻合口瘘吻合口瘘可导致腹膜炎,因此在围手术期应该多加注意,防止吻合口瘘的发生:(1)严格根据患者状况选择适合的时机和术式;(2)术中对肠道进行彻底灌洗,并用甲硝唑溶液置于腹腔吻合口周围;(3)手术医师要有良好的吻合技术;(4)术后扩肛2~3次/d,直到肛门可自行排气。本组患者共2例出现吻合口瘘,与其他研究结果接近,说明该并发症的发生得到了有效的控制。 综上所述,结肠癌致肠梗阻患者的手术治疗应该根据患者情况和病变位置来确定方案,手术的目的首要解除梗阻、挽救生命,若条件许可则力争切除肿瘤以达到根治,尽量行Ⅰ期手术,但也要控制吻合口瘘的发生率,以免过长的治疗时间和其他并发症的发生,从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 傅岳武,陈荣,等.结肠癌并肠梗阻116例外科治疗体会[J].医学研究杂志,2007,28(7):1105-1106. [2] 袁琮群,李俊生,嵇振岭.结肠癌、直肠癌致肠梗阻的外科治疗进展[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13(6):14-22. [3] 郑少贤.老年性结肠癌并肠梗阻的手术治疗分析[J].现代预防医学,2008,35(19):3851-3852. [4] 李焕朗,林伟明,等.60例结肠癌致肠梗阻的手术治疗体会[J].河北医学,2010,16(11):1346-1348.

左半结肠癌并发肠梗阻的手术讨论

左半结肠癌并发肠梗阻的手术讨论 【摘要】目的探讨左半结肠癌并发急腹症诊治中的有关问题,Ⅰ期切除吻合手术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5月~2009年3月24例左半结肠癌并发急腹症病人的外科处理。24例左半结肠癌伴梗阻患者,其中19例进行了选择性的术中结肠减压及灌洗,Ⅰ期肿瘤切除肠吻合;5例患者因一般情况不佳,行横结肠造瘘Ⅱ期手术。观察术后疗效。结果术后并发症发生率16.6%(4例),Ⅰ期吻合手术成功率94.5%(18例)。结论左半结肠直肠癌并急性肠梗阻的急诊治疗中,对于合适的病员术中结肠减压灌洗、肿瘤切除Ⅰ期吻合手术是安全的、有效的手术处理方式。恰当手术方式的选择,仔细简洁的手术操作,完善术中术后处理是降低术后并发症和死亡率的关键。 【关键词】结肠癌;肠梗阻;Ⅰ期切除吻合 结直肠癌在我国发病率居恶性肿瘤的3~5位。结肠癌伴梗阻一直以来是临床处理的一个难点。对梗阻性右半结肠癌,行Ⅰ期切除吻合术已形成业内共识。对梗阻性左半结肠及直肠癌的Ⅰ期切除吻合手术,目前尚有一些争论,由于经验的不断积累,手术技巧的提高,尤其是术中结肠减压及结肠灌洗的应用,在围手术期加强支持治疗及良好的护理,使手术变得比较安全,多倾向于Ⅰ期手术。本院2003至2009年收治左半结肠癌伴梗阻24例,其中19例行Ⅰ期吻合,效果良好,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 本组24例,其中男18例,女6例,年龄44~75岁(平均63.4岁)。出现梗阻症状至就诊时间4h~10d。18例均有腹痛、腹胀、肛门停止排气排便等完全或不完全性肠梗阻表现,行立位腹部平片检查证实为低位肠梗阻。术前直肠指检,发现肿块8例,纤维结肠镜检查2例,钡灌肠12例,复方泛影葡胺灌肠造影9例。术中发现肿瘤位于结肠脾曲3例,降结肠5例,乙状结肠12例,直肠4例。病理结果:高分化腺癌3例,中分化腺癌8例,低分化腺癌9例,黏液腺癌4例。dukes分期: b期7例,c期15例,d期2例。2治疗方法 本组除1例合并穿孔立即剖腹探查手术外,其余先予以禁食、持续胃肠减压、应用广谱抗生素和补液保守治疗6~72 h后,因梗阻加重或无明显缓解而行急症手术探查。行一期切除肠吻合19例,行hartmann手术3例,行肿瘤近端肠管造瘘2例。一期切除肠吻合者术中对梗阻近段肠腔进行减压及灌洗,于梗阻段近侧做荷包插入直径2cm螺纹管并固定,自远向近挤压肠管,排出肠腔内积气积液,再经阑尾插橡胶管导尿管至盲肠并扎紧荷包缝线,灌注生理盐水5000~6000 ml。待灌注液变清后,再用0.5%碘伏500ml进行缓慢灌注。如为脾曲及降结肠上段肿瘤,将肠内容物推至近段结肠一起切除,不用术中洗肠。 结果全组病人中无手术死亡,1例直肠癌病人术后发生吻合口瘘,没有腹膜炎和全身感染中毒症状,经过局部充分引流、禁食、静脉营养等保守治疗治愈。发生切口感染2例,发生切口裂开1例,均经保守治疗治愈3讨论

大肠癌合并急性结肠梗阻的处理

大肠癌合并急性结肠梗阻的处理 目的探讨大肠癌合并急性结肠梗阻的临床处理方法。方法选择62例大肠癌合并急性结肠梗阻患者,根据患者的病情尽快采取适合的手术方式进行治疗。结果术后除1例患者因为肺部感染发生ARDS导致死亡外,其余患者均痊愈;术后发生6例并发症,并发症发生率为9.68%,其中,感染性休克1例、切口感染2例、切口裂开1例、吻合口瘘2例,经对症治疗均痊愈出院。结论大肠癌合并急性结肠梗阻的临床病情复杂且合并症多,应根据患者的病情尽快采取适合的手术方式解除梗阻和切除肿瘤。 标签:大肠癌;急性结肠梗阻;临床处理分析 大肠癌合并急性结肠梗阻是外科急腹症,易出现中毒性休克及肠壁缺血、坏死、穿孔等症状,死亡率较高。由于大肠癌引起的急性结肠梗阻是机械性肠梗阻,病情复杂多变,且并发症较多,需要采取合适的手术方式治疗[1]。本院对2006年2月~2011年5月收治的62例大肠癌合并急性结肠梗阻患者,根据病情尽快采取了适合的手术方式解除梗阻和切除肿瘤,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本院收治的62例大肠癌合并急性结肠梗阻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男39例,女23例;年龄33~83岁,平均60.5岁;Dukes分期:B期18例,C期28例,D期16例;右半结肠癌20 例,左半结肠癌30例,直肠癌12例;腺癌50例,黏液腺癌8例,未分化腺癌4例,其中有3例患者并发急性穿孔;合并有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以及肺病共计17例(占27.42%)。 1.2 方法 患者术前需要做好一系列检查,包括血尿常规、肝肾功能、血糖、心电图、腹部B超等,同时术前禁食、胃肠减压、补液纠正水电解质及酸碱紊乱、补充循环血量、静脉应用高效抗生素防止感染,并进行营养支持,控制好并发症如血糖、血压以及肺病和心脏病。有3例患者存在腹膜刺激征并发有急性穿孔,采取全麻下行开腹探查术,发现穿孔部位为癌性穿孔,肿瘤位于直肠上段,采用一期肿瘤切除,经腹直肠癌切除、近端造口、远端封闭手术。 手术方法:20例右半结肠癌伴急性肠梗阻患者行一期肿瘤切除吻合;27例左半结肠癌伴急性肠梗阻患者行一期肿瘤切除吻合;2例患者因急性穿孔,采取经腹直肠癌切除、近端造口、远端封闭手术;1例患者因盆腔广泛转移行乙状结肠单纯造口术。12例直肠癌患者中,行Miles手术(腹-会阴联合直肠癌根治术)5例,Dixon手术(经腹直肠癌切除术)5例,1例因急性穿孔采取经腹直肠癌切除、近端造口、远端封闭手术,1例患者术前合并有冠心病及糖尿病,出现中毒

内科辅导:克罗恩病的消化系统表现

2010年内科辅导:克罗恩病的消化系统表现 克罗恩病(Crohn,Sdisease,Crohn病,CD)是一种病因尚不十分清楚的胃肠道慢性肉芽肿性炎症性疾病。 克罗恩病起病大多隐匿、缓进,从发病至确诊往往需数月至数年。病程呈慢性,长短不等的活动期与缓解期交替,有终生复发倾向。少数急性起病,可表现为急腹症,酷似急性阑尾炎或急性肠梗阻。本病临床表现在不同病例差异较大,与病变性质、部位、病期及并发症有关。 消化系统表现: (1)腹痛:为最常见症状。多位于右下腹或脐周,间歇性发作,常为痉挛性阵发性疼痛伴腹鸣。常于进餐后加重。排便或肛门排气后缓解。腹痛的发生可能与肠内容物通过炎症、狭窄肠段,引起局部肠痉挛有关。腹痛亦可由部分或完全性肠梗阻引起,此时伴有肠梗阻症状。出现持续性腹痛和明显压痛,提示炎症波及腹膜或腹腔内脓肿形成。全腹剧痛和腹肌紧张,可能系病变肠段急性穿孔所致。 (2)腹泻:亦为本病常见症状之一,主要由病变肠段炎症渗出、蠕动增加及继发性吸收不良引起。腹泻先是间歇发作,病程后期可转为持续性。粪便多数糊状,一般无脓血和黏液。病变涉及下段结肠或肛门直肠者,可有黏液血便及里急后重。 (3)腹部包块:由于肠粘连、肠壁增厚、肠系膜淋巴结肿大、内瘘或局部脓肿形成所致。多位于右下腹与脐周。 (4)瘘管形成:因透壁性炎性病变穿透肠壁全层至肠外组织或器官而成。瘘管形成是克罗恩病的临床特征之一。瘘分内瘘和外瘘,前者可通向其他肠段、肠系膜、膀胱、输尿管、阴道、腹膜后等处,后者通向腹壁或肛周皮肤。肠段之间内瘘形成可致腹泻加重及营养不良。肠瘘通向的组织与器官因粪便污染可致继发性感染。外瘘或通向膀胱、阴道的内瘘均可见粪便和气体排出。 (5)肛门直肠周围病变:包括肛门直肠周围瘘管、脓肿形成及肛裂等病变,见于部分患者,有结肠受累者较多见。有时这些病变可为本病的首发或突出的临床表现。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