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最著名的五位女数学家

最著名的五位女数学家

最著名的五位女数学家
最著名的五位女数学家

最著名的五位女数学家

翻开数学史,有许许多多的数学家,他们仿佛天上的繁星,在数学王国的上空闪闪发光.可我们不难发现,其中女性的名字寥寥无几.女数学家甚至比女王还要少,这是为什么呢?难道女人的智商真的比男人低吗?当然不是.是旧社会、旧思想对女人的偏见、迫害造成的.下面,我们就来看一看几位卓越的女数学家,她们充满坎坷的一生.

有史记载的第一位女数学家--希帕蒂娅

希帕蒂娅是有史记载的第一位女数学家,也是古希腊文明中最杰出的女科学家、哲学家.其父是亚历山大的赛翁(Theon of Alexandria),当时知名的学者与教师,曾就教于亚历山大博物院,那是专门传授和研讨高深学问的场所.希帕蒂娅早年跟随父亲学习,成年后帮助赛翁评注过天文学家托勒玫(Ptolemy)的天文及数学名著《大汇编》(Almagest).她很可能协助其父编辑了欧几里得的《几何原本》,这里的“编辑”指对原著的重写,使之更适合当时的学生阅读.赛翁版的《几何原本》是该书所有现代版本的基础.据古代一本辞典记载,希帕蒂娅还评注了丢番图(Diophantus)的《算术》(Arithmetica)和阿波罗尼奥斯(Apollonius)的《圆锥曲线》(Conics)等名著,可惜这些评注本都已失传.

希帕蒂娅本人也在亚历山大从事科学与哲学活动,讲授数学以及普罗提诺(Plotinus)和扬布里柯(lamblichus)的新柏拉图主义哲学.新柏拉图主义将柏拉图的学说、亚里士多德的学说及新毕达哥拉斯主义综合在一起,核心内容是由普罗提诺首创的关于存在物的统一与等级结构学说.属于这一哲学流派的有以普罗提诺为首的罗马学派(公元3世纪),以扬布里柯为首的叙利亚学派(公元4世纪).希帕蒂娅的哲学兴趣比较倾向于研究学术与科学问题,而较少追求神秘性和排他性.

约在公元400年左右,希帕蒂娅成为亚历山大的新柏拉图主义学派的领袖.由于她的学术声望,甚至有的基督徒也拜她为师,著名的有昔兰尼加(Cyrene)的西内修斯(Synesius),后来出任托勒梅厄斯城(Ptolemais)的主教.他向希帕蒂娅请教学问的信件至今尚存,信中问及如何制作星盘(一种借助投影原理制作的反映星空的天文仪器)和滴漏(古代计时工具).但是,早期的基督徒在很大程度上把科学视为异端邪说,把传播希腊传统文化的人视为异教徒.约公元391年,罗马皇帝狄奥多西一世(TheodosiusⅠ)就曾下令拆毁希腊神庙;亚历山大的赛拉庇斯(Sarapis)神庙被毁,藏书尽散,庙宇改为修道院.希帕蒂娅崇尚自由,以其丰富的学识和脍炙人口的讲学继续宣传她的哲学,加上她与该市主教的政敌奥雷斯特斯(Orestes)市长交往甚密

,公元415年,她被信奉基督教的一群暴民私刑处死.

希帕蒂娅的悲壮身世,成为一些文艺作品的主题.著名的有1853年出版的金斯利(Charles Kingsley)的小说《希帕蒂娅》.小说中的她聪明、美丽,展雄辩之才又虚怀若谷.

第一位女教授——苏菲娅·柯瓦列夫斯卡娅

苏菲娅出生在沙皇俄国立陶宛边界的一座贵族庄园里,他父亲是退役的炮兵团团长.她很小就对数学很痴迷,经常对着墙壁上的数学公式和符号,一看就是好半天,原来,她房间里的糊墙纸是用高等数学的讲义做成的.苏菲娅14岁时便能够独立推导出三角公式,被称为“新巴斯卡”.

随着时间的流逝,苏菲娅逐渐长大成人,她对数学的兴趣也与日俱增.但那时正处于沙皇时代,妇女是不允许注册高等学校学习的.而她的父亲又一心想让她像别的贵族姑娘一样,步人社交界,对她想学数学的心愿横加阻拦.于是,苏菲娅不顾父母的反对,与年轻的古生物学家柯瓦列夫斯基“假结婚”,来到德国的海德尔堡.但在那里,妇女听课要有一个专门的委员会认可才行.经过努力,她被允许旁听基础课.在此期间,她勤奋好学,掌握了深奥的数学知识,轰动了整个海德尔堡,成为人们谈论的话题.可她只被允许听了三个学期的课,便不得不离开了那里.

苏菲娅深造心切,又慕名前往柏林工学院,打算去听著名数学家维尔斯特拉斯的课.但遗憾的是,柏林的大学不允许妇女听教授的课,苏菲娅到处吃闭门羹,最后,只好抱一线希望登门到维尔斯特拉斯家求教.维尔斯特拉斯(1815—1899)是一位德高望重的老数学家,他接见了苏菲娅,并向他提了一些超椭圆方面的问题,这些问题在当时都很新颖,没想到这位貌不惊人的女青年,解题技巧娴熟,思维方法独特,给老教授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于是,维尔斯特拉斯破例答应苏菲娅每星期日在家里给她上课,每周还另抽一日到她的寓所登门授课.这样,苏菲娅在维尔斯特拉斯的悉心指导下学习了4年.她回忆这段经历时说:“这样的学习,对我整个数学生涯影响至深,它最终决定了我以后的科学研究方向.”

苏菲娅得到了维尔斯特拉斯的鼓励和指点.更加有了攀登科学高峰的勇气.她经过了4年的刻苦努力.写出了三篇出色的论文,引起了强烈的反响.这是史无前例的开创性工作.1874年,在维尔斯特拉斯的推荐下,24岁的苏菲娅荣获了德国第一流学府——哥廷根大学博士学位,成为世界上首屈一指的女数学家.

获得博士学位的苏菲娅,怀若一颗赤子之心回到了祖国,可俄国还是同她出国之前一样黑暗.她在

祖国无法立足,只好又回到柏林.她根据维尔斯特拉斯的建议,研究光线在晶体中的折线问题.在1883年奥德赛科学大会上,她以出色的研究成果作了报告.可命运偏偏与她作对,当年春天.她丈夫因破产而自杀.听到这个不幸的消息,肝肠寸断.她把自己关在房间里,四天不吃不喝,第五天昏迷过去.不幸的遭遇,并没有打跨苏菲娅的斗志,第六天苏醒过后又开始顽强的工作.

在瑞典数学家米达·列佛勒的帮助下,经过一番周折,苏菲娅才得以担任斯德哥尔摩大学的讲师,但当地报纸公然对她攻击:“一个女人当教授是有害和不愉快的现象——甚至,可以说那种人是一个怪物.”但苏菲娅无所畏惧,像男人那样走上了讲台.以生动的讲课,赢得了学生的热爱,击败了“男人样样胜过女人”的偏见.一年后,她被正式聘为高等分析教授,后来又兼聘为力学教授.

苏菲娅在瑞典的任期满了,她一心想回国任教,可没能成功,只好在国外继续任教. 1891年,苏菲娅患肺炎因误诊导致病情恶化,与世长辞.她为争取妇女的自由斗争做出了艰苦努力,是妇女攀登科学高峰的光辉榜样.

在逆境中成长的女数学家----诺德

1933年1月,希特勒一上台,就发布第一号法令,把犹太人比作“恶魔”,叫嚣着要粉碎“恶魔的权利”.不久,哥廷根大学接到命令,要学校辞退所有从事教育工作的纯犹太血统的人.在被驱赶的学者中,有一名妇女叫爱米·诺德(A.E.Noether 1882—1935),她是这所大学的教授,时年5l岁.她主持的讲座被迫停止,就连微薄的薪金也被取消.这位学术上很有造诣的女性,面对困境,却心地坦然,因为她一生都是在逆境中度过的.

诺德生长在犹太籍数学教授的家庭里,从小就喜欢数学.1903年,21岁的诺德考进哥廷根大学,在那里,她听了克莱因、希尔伯特、闽可夫斯基等人的课,与数学解下了不解之缘.她学生时代就发表了几篇高质量的论文,25岁便成了世界上屈指可数的女数学博士.

诺德在微分不等式、环和理想子群等的研究方面做出了杰出的贡献.但由于当时妇女地位低下,她连讲师都评不上,在大数学家希尔伯特的强烈支持下,诺德才由希尔伯特的“私人讲师”成为哥廷根大学第一名女讲师.接下来,由于她科研成果显著,又是在希尔伯特的推荐下,取得了“编外副教授”的资格,虽然她比起很多“教授”更有实力.

诺德热爱数学教育事业,善于启发学生思考.她终生未婚,却有许许多多“孩子”.她与学生交往密切,和蔼可亲,人们亲切地把她周围的学生称为“诺德的孩子们”.我国代数学家曾炯之

就是诺德“孩子”们中的一个.在希特勒的淫威下,诺德被迫离开哥廷根大学,去了美国工作.在美国,她同样受到学生们的尊敬和爱戴,同样有她的“孩子们”.1934年9月,美国设立了以诺德命名的博士后奖学金.不幸的是,诺德在美国工作不到两年,便死于外科手术,终年53岁.她的逝世,令很多数学同僚无限悲痛.爱因斯坦在《纽约时报》发表悼文说:“根据现在的权威数学家们的判断,诺德女士是自妇女受高等教育以来最重要的富于创造性数学天才.”

热尔曼

索菲·热尔曼(Marie-Sophie Germain?,1776年4月1日—1831年6月27日),法国数学家。索菲·热尔曼出身巴黎一个殷实的商人家庭,从小热爱数学,但不为家庭所鼓励。身为女性,热尔曼的故事显出了当时女性求学的困难和自卑。她总不想别人知道她女性的身份,常以假名和其他数学家通信。

1794年,巴黎创办了一个享誉世界的大学——综合科技大学.这里云集了当时众多数学大师,如拉普拉斯、蒙日、拉格朗日等.这一年,热尔曼已经是一个18岁的大姑娘了.她对这个大学非常神往,于是向父母提出想到综合科技大学深造,父母都支持她这种想法.

可是热尔曼在学校报名时却碰了壁,原来法国大革命尽管已经爆发5年了,法国对妇女的歧视仍然没有改变,综合科技大学只接受男性学生,或许他们认为只有男人才能从事数学工作.

难道女人就不能从事数学工作吗?世俗没有让这个坚强的女孩退却,反而坚定了她走自学成才的道路的决心,她发誓要改变世俗对女人的偏见.她比较了欧拉、高斯和拉格朗日的数学著作,她觉得拉格朗日的著作通俗易懂,最适合自学.拉格朗日的著作带给了热尔曼无穷的乐趣,她萌生了写论文的冲动,她要把这些心得体会撰写成数学论文.

论文写出来了,该寄给谁呢?如果拉格朗日教授能够亲自审读这些文章该多好呢!

一个女孩子的文章能引起拉格朗日教授的注意吗?很可能教授没看就把它丢到垃圾桶里去呢!思考良久,她决定以“布朗先生”的名义寄出这些论文.

拉格朗日不止一遍地看了布朗先生的来信和文章,赞不绝口.这位素未谋面但又才华横溢的后生引起了教授的极大兴趣,他的夫人建议他去见见这位布朗先生.拉格朗日亲自登门拜访,见面后他发现布朗先生居然是一位羞答答的美貌女郎.拉格朗日非常惊讶于热尔曼的自学能力,认为她对数学的理解远远超过那些综合科技大学的男学生,他主动提出要做热尔曼的指导老师.

她对拉格朗日的教学很有兴趣,但由于当时的女子不得接近大学,于是以拉

白朗(Augusts Antoine Le Blanc)之名,提交课业及论文等。在拉格朗日的指导下,热尔曼进步更快了,她后来成为法国历史上最有名的女数学家.

1804年,她读完高斯的《数学研究》(Disquisitiones Arithmeticae)后,又以拉白朗之名和高斯通信。1806年高斯洞悉其身份,但反而表示敬佩她的精神。1808年,高斯的兴趣转到应用数学,他们之间的通信便终断了。

1830年,在高斯的推荐下,哥廷根大学颁发了荣誉学位予热尔曼。可惜一年后她便因乳癌去逝。

朱丽亚-罗宾逊

朱丽亚-罗宾逊(1919-1985),在数学专业领域中的荣誉和贡献:数论和数学逻辑的发现,代数中的决策问题,博弈论与政治学,希尔伯特第十个问题。

朱丽亚-霍尔-鲍曼(Julia Hall Bowman)于1919年12月8日出生在密苏里的圣路易斯。她的父亲拉菲尔-鲍尔斯?鲍曼是一个机器和器械商,母亲海伦-霍尔-鲍曼毕业于商学院。1922年母亲去世后,朱丽亚和姐姐康斯坦斯就去了亚利桑那菲尼克斯附近一个偏僻的小地方,和祖母住在一起。一年后,父亲把生意转手,和第二个妻子伊登尼亚-克里德堡一起搬到亚利桑那。1925年,他们一家搬到加利福尼亚的洛马角(Point Loma)。朱丽亚在那里上了小学,直到9岁的时候因为感染猩红热、风湿热和舞蹈病而休学。她在一家护理院躺了一年,然后在圣迭戈的新家休养了一年。其间她跟着家教学习,一周学习3个上午。12个月之内,她成功地掌握了5-8年级的课程。朱丽亚喜欢玩水枪和来复枪,也喜欢骑马和艺术。除此之外,在高中和大学学习过程中,她对数学的兴趣越来越浓厚了。1936年从圣迭戈高中毕业时,她获得了学校的数学奖、生物奖、物理奖以及科学通才奖。

16岁她进入圣迭戈国立学院,希望获得数学教师的资格。然而,在数学史课中,她阅读了埃瑞克-滕博尔-贝尔(Eric Tremple Bell)的《数学人》(Men of Mathematics)一书,由此对数学研究和数论着迷。大学3年级以后,她转到了加利福尼亚伯克利分校,开始了数学研究院的生涯。在伯克利,她结识了许多数学学生和教授,他们给她很多的帮助。

1940年,她获得数学学士学位,并进入伯克利研究生院。她参加了数学家兄弟会。研究生第一年的时候,她在俄罗斯统计学家耶尔泽-奈曼(Jerzy Neyman)的伯克利统计实验室做实验助手。1941年,取得了数学硕士学位。她通过了公务员考试,本可以在华盛顿做一名夜间工作的初级统计员,但是她拒绝了这个职位,决定继续深造。在研究生院的第二年,她获得了助教的职位,教统计概论。

1941年12月,她和拉菲尔-罗宾逊结了婚。他是她在伯克利第一年

教授数论的教授。大学的校规不允许夫妻在同一个院系任教,因此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朱丽亚-罗宾逊改做伯克利统计实验室一个军事项目的研究助手,同时继续旁听研究生院的数学课。

1948年,她在《加利福尼亚大学数学学刊》(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ublication)上发表了第一篇论文《论精确序列分析》(A Note on Exact Sequential Analysis)。这是她在统计实验室研究的成果。在这篇论文中,她对前不久的序列数统计分析结果提出了新的证明。

朱丽亚-罗宾逊的丈夫在新泽西的普林斯顿做访问教授,她一同前往,继续从事学术研究。在普林斯顿,她对数学逻辑产生了兴趣。数学逻辑是数学的分支学科,通过形式论证和连贯的推理来获得抽象的结构。1947年,她回到伯克利,在波兰逻辑学家阿尔弗雷德-塔斯基(AlfredTarski)的指导下开始博士项目。1948年,她的博士论文《代数中的可定义性和决定问题》(Definabilityand Decision Problems in Arithmetic)发表在《象征逻辑月刊》(Journal of Symbolic Logic)上,并因此获得博士学位。她的研究扩展了塔斯基和出生在摩拉维亚的美籍逻辑学家库尔特-古德尔(Kurt Goedel)的工作。1931年,在古德尔的自然数算法不可决定原理中,他证明了没有单一的运算法则能够确定与加法、乘法、初等逻辑和代表正整数变量有关陈述的真伪。1939年,塔斯基指出,通过证明存在一个能够判定实数命题真伪的运算法则,就可以证明实数的算法是可以被确定的。朱丽亚-罗宾逊的博士论文证明了有理数(可以被拆分为两个整数之积的数)的代数运算是不可被决定的,这是因为含有有理数的每个方程都可以通过无限次的代数运算转化为含有整数的方程。罗宾逊的结论是,有理数代数可以充分构成所有基础数论的问题,而有理数域在算法上是不可解的。虽然数学家们仍然在研究这个问题,但至今没有任何人超越朱丽亚-罗宾逊的结论。

在接下来的几年中,朱丽亚-罗宾逊继续她的研究,发表了3篇关于数学逻辑中决定问题的文章。1959年,她的论文《代数环和场的不可被决定性》(The Undecidablity of Algebraic Rings and Fields)发表在《美国数学界学报》(Proceedings of the American Methematical Society)上,把博士论文的结论扩展到更广义的数学结构,即环和场。1962年她的论文《论代数环的决定问题》发表于《数学分析和相关课题研究:纪念乔治-波尔亚 (George Polya)论文集》上。她指出代数各种场中的整数环是不可决定的。在1963年伯克利国际讨论会上,她在论文《可定义性及场和环中决定问题》 (On Decision Problems for Algebraic Rings)中,阐明了更进一步的结论。该论文收入1965年专著

《模的理论》(The Theory of Models)中。她的研究使其他的数学家对任意数场决定问题不可解的证明成为可能。

朱丽亚-罗宾逊作为初级数学家就职于加利福尼亚圣达摩尼卡的兰德公司。她研究了有限的二人零和博弈策略。在二人博弈中,竞争参与者双方的选择都会导致一方获益和另一方同等

程度的损失。她提出了用重复方法求解这个“虚拟游戏’’问题值的方法。在重复博弈中,每一个参加者都会对所有竞争对手的行为作出反应,采用最优战略。在她的论文《求解博弈问题的重复方法》(An Iterative Method of Solving a Game)中,她证明了如果参与者增加,那么两个竞争者的收益就会汇聚于游戏之中。这篇论文发表于1951年的《数学年报》(Annals of Methematics)上,是她在这个数学分支中唯一的著作,50多年来一直是博弈论的奠基作之一。

20世纪50年代,朱丽亚-罗宾逊一直参与她最初研究的数学领域之外的多项研究。1951-1952年,她获得了海军研究署的一项资助,在斯坦福从事应用数学的工作,研究水力,即运动中液体的属性。那时加利福尼亚大学的行政长官要求所有教职员工签署一个反共忠诚誓言,朱丽亚-罗宾逊支持那些因为拒绝顺从而失去工作的教员。她深深卷入了民主党的政治活动,积极支持伊利诺伊州长阿德莱-史蒂芬森(Adlai stevenson),1952年和1956年两次失败的总统选举。1958年,她作为乡村选举团组织者,支持阿兰-克兰斯顿(Alan Cranston)成功当选州长。

朱丽亚-罗宾逊的兴趣很广泛,但是她一直都致力于数论领域的数学研究,这个领域主要研究正整数的属性。在她的数学研究生涯中,首要的关注点是丢番图分析,即数论中求整数系数的多项式方程整数解的方法。1900年,德国数学家大卫-希尔伯特提出了23个数学问题,他视这些问题为20世纪数学进程中的中心问题。他列出的第十个问题是要求数学家找到一种算法,来确定给出的丢番图方程是否有整数解。1948年,朱丽亚-罗宾逊开始着手于研究希尔伯特第十个问题,到1976年她发表了关于这个问题的最后一篇论文,她在解决这个问题上作出了不可替代的一系列重大贡

朱丽亚·罗宾逊是为数不多的世界著名的女数学家之一,美国数学会的首位女会长.本文简要介绍了她的生平和卓越的数学成就,侧重表现她不凡的人格魅力与为更多女性能进入数学领域而作出的不懈努力.

中国古今26位著名数学家的故事[001]

中国古今26位著名数学家的故事 1.赵爽,三国时期东吴的数学家。曾注《周髀算经》,《周髀算经注》 中有一篇《勾股圆方图注》全文五百余字,并附有数幅插图(已失传),这篇注文简练地总结了东汉时期勾股算术的重要成果,最早给出并证明了有关勾股弦三边及其和、差关系的二十多个命题,他的证明主要是依据几何图形面积的换算关系。 2.朱世杰(公元1300年前后)朱世杰数学代表作有《算学启蒙》(1299) 和《四元玉鉴》(1303)。 3.祖暅,祖冲之之子,同其父祖冲之一起圆满解决了球面积的计算问 题,得到正确的体积公式。现行教材中著名的“祖暅原理”,在公元五世纪可谓祖暅对世界杰出的贡献。 4.祖冲之(429-500),中国南北朝时代南朝数学家、天文学家、物理学 家。他的最杰出贡献是求得相当精确的圆周率。经过长期的艰苦研究,他计算出圆周率在3.1415926和3.1415927之间,成为世界上最早把圆周率数值推算到七位数字以上的科学家。 5.杨辉,字谦光,钱塘(今杭州)人,中国古代数学家和数学教育家, 生平履历不详。(一)主要著述 《详解九章算法》,《日用算法》,《乘除通变本末》,《田亩比类乘除捷法》,《续古摘奇算法》,其中后三种为杨辉后期所著,一般称之为《杨辉算法》。 6.熊庆来(1893—1969),字迪之,云南弥勒人,他是中国近代数学研 究和教育的奠基人。 7.许宝騄(19l0.9.10一1970.12.18)是中国数学家,生卒于北京.许宝騄是中国概率统计领域内享有国际声誉的第一位数学家。他的主要工作是在数理统计和概率论两个方面。 8.徐光启(公元1562—1633年)字子先,编写了著名的《农政全书》。《几何原本》是我国最早第一部自拉丁文译来的数学著作还有《数理精蕴》。 9.吴学谋是中国数学家,生于广西柳州。 10.汪莱(1768一1813),是中国古代数学家,《参两算经》的最早的数学作品。1796一1798年,汪莱先后与自己的同乡好友巴树谷、江玉讨论数学,完成《弧三角形》和《勾股形》两部书稿。1789年,巴树谷将此两书合为一帙刊行,取名《衡斋算学》,这就是汪莱数学著作的最早刊本。

现代数学之母:记一个最伟大的女数学家

现代数学之母:记一个最伟大的女数学家遗憾的是,如果没有数学博士学位的话,普通人很难理解诺特工作的伟大之处。 她工作的主要领域是抽象代数。诺特完全重写了许多关于数学概念的书,以至于在数学领域不同的焦点里,你都可以找到这样一个形容词:Noetherian——“诺特的”。诺特还有一个名号叫作“现代数学之母”,她允许学者们无条件地使用她的工作成果,也因此被人们尊称为“当代数学文章的合著者”。 在物理领域,她提出了“诺特定理”。这是理论物理的中心结果之一,在此基础上孕育出了线性能量守恒和能量守恒等基本定律。直到今天,诺特的工作成果被用在了黑洞的研究上;在她去世后的几十年里,她的工作仍然是科幻小说的对象。 作为智慧与战争的女神,如果把雅典娜看作唯唯诺诺的弱女子,那可是大错特错。诺特作为一名犹太女科学家,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中受到了种种歧视。她性格刚毅,默默工作,用自己亮眼的工作成果,给了所有歧视女性的人们狠狠一击——无愧于“数学家雅典娜”的美誉。 诺特1882年3月23日出生于德国巴伐利亚埃朗根,父亲马克斯·诺特是杰出数学家,埃朗根大学的教授。著名的“不等式之王”高丹是诺特父亲的密友,常来她家做客。在两位数学家的影响下,诺特对数学充满了热情。

1900年冬天,诺特18岁。她顺利考取了父亲执教的埃朗根大学,但当时大学并不允许女生注册,女生最多只有自费旁听的资格。几百名学生中只有诺特和另外一个女孩,但她并不以此为惧。性格刚毅的她将背后的窃窃私语或者当面的羞辱谩骂置于脑后,大大方方地坐在教室前排,认真听课、刻苦学习。 勤奋聪颖的诺特博得了教课教授的好感,破例允许她参加考试。liuxue861903年7月,诺特顺利通过了毕业考试,但却没有办法拿到文凭。 尽管如此,她却依然希望在数学上有所精进,而不是像世俗所规定的一样嫁人生子。她去往著名的哥廷根大学,旁听了希尔伯特、克莱因、闵可夫斯基等数学大师的讲课,大开眼界的同时,也坚定了自己终生从事数学研究的理想。 不久以后,埃朗根大学允许女生注册的消息传到了哥廷根。诺特闻讯后立即赶回母校专攻数学。1907年12月,她以优异的成绩通过了博士考试,成为该校历史上第一位女数学博士。之后,在高丹、费叶尔的指引下,诺特开始在数学的不变式领域进行深入的研究。 诺特的工作受到希尔伯特的欣赏。1916年,这位数学大师亲自邀请诺特来到哥廷根大学执教。希尔伯特希望为诺特争取一个正式教职,遭到拒绝后这一申请职位降低为“私人讲师”。但这在一些教授看来仍然不可接受:“男学生向女教师

中国著名数学家

中国有哪些著名的数学家有 张丘建、朱世杰、贾宪、秦九韶、李冶、刘徽、祖冲之、胡明复、冯祖荀、姜立夫、陈建功、熊庆来、苏步青、江泽涵、许宝騄、华罗庚、陈省身、林家翘、吴文俊、陈景润、丘成桐、冯康、周伟良、萧荫堂、钟开莱、项武忠、项武义、龚升、王湘浩、伍鸿熙、严志达、陆家羲、苏家驹、王菊珍、谷超豪、王元、潘承洞、魏宝社、高扬芝、徐瑞云、王见定、吕晗等等。1.祖冲之 祖冲之(429-500),字文远。出生于建康(今南京),祖籍范阳郡遒县(今河北涞水县),中国南北朝时期杰出的数学家、天文学家。 祖冲之一生钻研自然科学,其主要贡献在数学、天文历法和机械制造三方面。他在刘徽开创的探索圆周率的精确方法的基础上,首次将“圆周率”精算到小数第七位,即在3.1415926和3.1415927之间,他提出的“祖率”对数学的研究有重大贡献。直到16世纪,阿拉伯数学家阿尔·卡西才打破了这一纪录。 由他撰写的《大明历》是当时最科学最进步的历法,对后世的天文研究提供了正确的方法。其主要著作有《安边论》《缀术》《述异记》《历议》等。 2.华罗庚 华罗庚(1910.11.12—1985.6.12),出生于江苏常州金坛区,祖籍江苏丹阳。数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美国国家科学院外籍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联邦德国巴伐利亚科学院院士。中国第一至第六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 他是中国解析数论、矩阵几何学、典型群、自守函数论与多元复变函数论等多方面研究的创始人和开拓者,并被列为芝加哥科学技术博物馆中当今世界88位数学伟人之一。国际上以华氏命名的数学科研成果有“华氏定理”、“华氏不等式”、“华—王方法”等。 向左转|向右转

初中数学教学论文 用数学家的眼光看世界

用数学家的眼光看世界 张景中院士写了一本书,作为献给中学生的礼物,书的名字叫做《数学家的眼光》1[1]。当我看到这本书时,首先就被书名“镇”住了!——数学家的眼光,在平白的语言后面蕴藏着多么深邃的哲理!当我看完了这本书以后,我更真切地感受到这不仅是院士送给中学生的礼物,而且是送给中小学数学教育工作者的礼物!感受到它对数学教育所具有的巨大的启迪意义! 数学教育的目的是什么?我们可以说出一大堆!其实这一大堆目的,基本上可以概括成一句话,就是为了让学生学会用数学(家)的眼光看世界! 怎样才能学习好数学?学习的方法也可以说出一大堆,其实这一大堆,从根本上说,也可以概括成一句话,就是要学习并尝试用数学(家)的眼光看世界! 怎样才能教好数学,教学方法也可以说出一大堆,其实这一大堆,也可以概括成一句话,就是教师自身要学会用数学的眼光看世界,更要引导学生用数学的眼光看世界! 数学教育的实质就在于让学生用数学(家)的眼光看世界,这应该是文化数学教育方式的核心观念! 那么,什么是数学家的眼光呢?数学家的眼光有什么样的特点?为什么我们要让学生学着用数学家的眼光看世界?又怎么样才能让学生学会用数学家的眼光看世界呢?这就是我们在这里要讨论的问题。 活生生的数学文化 用数学家的眼光看世界,就是从数学的视角观察,感受,认识,描述,理解以至创造世界! 让我们来看几个例子。 1。陈省身质疑三角形内角和定理。 1980年,陈省身教授在北京大学的一次讲学中对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作出质疑。他说:“人们常说,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但是,这是不对的!” 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这是一个熟知的定理,为什么说它不对呢? 陈教授对大家的疑问作了精辟的解答:

精选-五个最著名的女数学家

五个最著名的女数学家 1.希帕蒂娅 (Hypatia, 约公元 370-415), 她出生在埃及亚历山大 , 是有史记载的第一位女数学家 . 希帕蒂娅的父亲是当时有名的数学家 , 一些有名的学者常到她家做客 , 在他们的影响下 , 希帕蒂娅对数学充满了兴趣和热情 ,10 岁时她应用相似三角形对应成比例的原理 , 首创了用一根杆子及其在太阳下的影子来测定金字塔塔高的方法 .19 岁就读完了欧几里得的《几何原本》和阿基米德的《论球和圆柱》, 同年 , 她乘商船去雅典求学 , 在求学期间她成为受人景仰的数学家. 学成归国后 , 她教授数学和哲学 . 并对阿波罗尼斯的《圆锥曲线论》作了详细的注释 , 这些研究直到 17 世纪才重新引起数学家们的重视 . 除此之外 , 希帕蒂娅还曾设计过观天仪、流体比重计和压力测试器等仪器 . 公元 415 年, 遭到宗教的残酷杀害 . 虽然这样一位为数学的传播和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的数学家一生短暂 , 但是她的成就 , 她高尚的思想之光为后来者照亮了前行之路 . 2.爱米丽 ? 布瑞杜尔 (Emiliede Breteuil ,1706-1749), 法 国数学家 . 她出生在上流社会 , 父亲是国王路易十四的秘书.12 岁的时候 , 爱米丽就已经精通拉丁文、意大利语、希腊语和德语 , 此后她接受了科学和文学全方位的教育 .1733 年, 爱米丽认识了伏尔泰 , 在恋爱过程中 , 伏尔泰将笛卡儿、莱布尼茨和牛顿的科学思想传达给爱米丽 . 他们合作翻译了牛顿的《哲学基

础》 , 首次将牛顿的理论介绍给还没有高等数学基础的读者 .这期间 ,爱米丽还把一个房间改装成实验室 ,进行物理实验 , 不久后她参加了科学院举行的“火的自然属性”科学论文大赛 , 她在征文中首次提出了红外线辐射理论当爱米丽的科学成就开始超越伏尔泰时 , 他们的关系却走向了下坡路 , 不久后她出版了《物理学研究》 ,她把笛卡儿、莱布尼茨和牛顿的三人的科学理论结合起来做了归纳 . 离开伏尔泰之后 , 爱米丽又将牛顿的《数学原理》(Principia Mathematical) 从拉丁文翻译成法文 , 翻译版本也是当时最权威的一本 . 与她巨大的科学成就对应的 , 是社会的歧视 .法国上流社会中的女性十分嫉妒爱米丽赢得了伏尔泰的爱情, 她们常常把 她描绘成一个丑陋、粗鲁的女人 . 在她生命中的最后一年 , 也就是翻译《数学原理》的同年 , 她死于难产 .在她饱受奚落与误解的一生中 , 爱米丽依赖她的独立 , 敢于追求真理和幸福的巨大勇气赢得了科学界的理解和尊重 . 3.阿涅西 (Maria Gaetana Agnesi,1718 — 1799) :意大利数学家 .她从小便被认为是个天才 , 在她家里的聚会中 ,她总是谈及有关逻辑、机械、化学、植物学、动物学、矿物学以及解析几何等这些广泛的话题 .11 岁时 ,她已精通各国语言 . 阿涅泽生性谦虚内向 , 勤奋好学又具有奉献精神 .1738 年加入修道会 , 后来的十四年里 , 阿涅泽一直专注在数学的领域里, 并写了些令人赞赏的作品 , 为整个哲学和科学世界开启了一扇清新的窗 . 她最著名的

数学家的小故事

中外数学家的小故事 八岁的高斯发现了数学定理 德国著名大科学家高斯(1777~1855)出生在一个贫穷的家庭。高斯在还不会讲话就自己学计算,在三岁时有一天晚上他看着父亲在算工钱时,还纠正父亲计算的错误。 长大后他成为当代最杰出的天文学家、数学家。他在物理的电磁学方面有一些贡献,现在电磁学的一个单位就是用他的名字命名。数学家们则称呼他为“数学王子”。 他八岁时进入乡村小学读书。教数学的老师是一个从城里来的人,觉得在一个穷乡僻壤教几个小猢狲读书,真是大材小用。而他又有些偏见:穷人的孩子天生都是笨蛋,教这些蠢笨的孩子念书不必认真,如果有机会还应该处罚他们,使自己在这枯燥的生活里添一些乐趣。 这一天正是数学教师情绪低落的一天。同学们看到老师那抑郁的脸孔,心里畏缩起来,知道老师又会在今天捉这些学生处罚了。 “你们今天替我算从1加2加3一直到100的和。谁算不出来就罚他不能回家吃午饭。”老师讲了这句话后就一言不发的拿起一本小说坐在椅子上看去了。 教室里的小朋友们拿起石板开始计算:“1加2等于3,3加3等于6,6加4等于10……”一些小朋友加到一个数后就擦掉石板上的结果,再加下去,数越来越大,很不好算。有些孩子的小脸孔涨红了,有些手心、额上渗出了汗来。 还不到半个小时,小高斯拿起了他的石板走上前去。“老师,答案是不是这样?” 老师头也不抬,挥着那肥厚的手,说:“去,回去再算!错了。”他想不可能这么快就会有答案了。 可是高斯却站着不动,把石板伸向老师面前:“老师!我想这个答案是对的。” 数学老师本来想怒吼起来,可是一看石板上整整齐齐写了这样的数:5050,他惊奇起来,因为他自己曾经算过,得到的数也是5050,这个8岁的小鬼怎么这样快就得到了这个数值呢? 高斯解释他发现的一个方法,这个方法就是古时希腊人和中国人用来计算级数1+2+3+…+n的方法。高斯的发现使老师觉得羞愧,觉得自己以前目空一切和轻视穷人家的孩子的观点是不对的。他以后也认真教起书来,并且还常从城里买些数学书自己进修并借给高斯看。在他的鼓励下,高斯以后便在数学上作了一些重要的研究了。 小欧拉智改羊圈 欧拉是数学史上著名的数学家,他在数论、几何学、天文数学、微积分等好几个数学的分支领域中都取得了出色的成就。不过,这个大数学家在孩提时代却一点也不讨老师的喜欢,他是一个被学校除了名的小学生。 事情是因为星星而引起的。当时,小欧拉在一个教会学校里读书。有一次,他向老师提问,天上有多少颗星星。老师是个神学的信徒,他不知道天上究竟有多少颗星,圣经上也没有回答过。其实,天上的星星数不清,是无限的。我们的肉眼可见的星星也有几千颗。这个老师不懂装懂,回答欧拉说:"天有有多少颗星星,这无关紧要,只要知道天上的星星是上帝镶嵌上去的就够了。" 欧拉感到很奇怪:"天那么大,那么高,地上没有扶梯,上帝是怎么把星星一颗一颗镶嵌到一在幕上的呢?上帝亲自把它们一颗一颗地放在天幕,他为什么忘记了星星的数目呢?上帝会不会太粗心了呢? 他向老师提出了心中的疑问,老师又一次被问住了,涨红了脸,不知如何回答才好。老师的心中顿时升起一股怒气,这不仅是因为一个才上学的孩子向老师问出了这样的问题,使老师下不了台,更主要的是,老师把上帝看得高于一切。小欧拉居然责怪上帝为什么没有记住星星的数目,言外之意是对万能的上帝提出了怀疑。在老师的心目中,这可是个严重的问题。 在欧拉的年代,对上帝是绝对不能怀疑的,人们只能做思想的奴隶,绝对不允许自由思考。小欧拉没有与教会、与上帝"保持一致",老师就让他离开学校回家。但是,在小欧拉心中,上帝神圣的

一个一流数学家胜过十个师

一个一流数学家胜过十个师 1944年,韦弗接到请求,希望确定攻击日本大型军舰时水雷布阵的类型。但是美国海军对日本大军舰有航速和转弯能力一无所知。幸运的是海军当局有许多这些军舰的照片。当把问题提到纽约州立大学韦弗的应用数学组时,马上有人提供了一个资料:1887年,数学家凯尔文曾研究过当船以常速直线前进时,激起的水波沿着船只前进的方向形成一个扇面,船边到角边缘的半角为19度28分,其速度可以由船首处两波尖顶的间隔计算出来。根据这个公式测算出了日舰的航速和转弯能力。 战争初期,希特勒的空军优势给同盟军造成很大的威胁,英国面对德国的空袭,要求美国帮助增加地面防空力量。苏联在战争初期失利,要求数学家帮助军队保卫莫斯科,特别是防卫德军的空袭。这时英国的维纳和苏联的柯尔莫戈洛夫几乎同时着手研究滤波理论与火炮自动控制问题。维纳给军方提供准确的数学模型以指挥火炮,使火炮的命中率大大提高。这一套数学理论组成了随机过程和控制论的基础。 在两军对垒的战斗中,许多问题要求进行快速估算和运用逼近方法。专攻纯数学的冯·诺伊曼立即把注意力放到数值分析方面。他从事可压缩气体运动以及激波问题,开拓了激波的互相碰撞、激波反射方面的研究。 1943年底,他受奥本海默邀请,以顾问身份访问洛斯·阿拉莫斯实验室,参加制造原子弹工程,在内向爆炸理论、核爆炸的特征计算等方面都做出了巨大贡献。 二战中军备消耗惊人,研究军火质量控制和抽样验收方面如何节省的问题十分迫切。隶属于应用数学小组的哥伦比亚大学的统计研究小组的领导人瓦尔德研究出一种新的统计抽样方案,这便是现在通称的“序贯分析法”。这一方案的发明,为美国军方节省了大量军火物资,仅这一项就远远超过AMP的全部经费。 在硝烟弥漫的战争中,数学铸就了军队之魂。二战期间仅德国和奥地利就有近200名科学家移居美国,其中包括世界上最杰出的数学家。大批外来高科技人才的流入,给美国节省了巨额智力投资。美国军方从那时起,就十分热衷于资助数学研究和数学家,甚至对应用前景还不十分明显的项目,他们也乐于投资。美

中国最著名的五大数学家介绍

中国最著名的五大数学家 第一位:华罗庚 自学成材的天才数学家,中国近代 数学的开创人!在众多数学家里华罗 庚无疑是天分最为突出的一位! 华罗 庚通过自学而成为世界级的数学家, 他是解析数论、矩阵几何学、典型群、 自守函数论、多复变函数论、偏微分 方程、高维数值积分等广泛数学领域 的中都做出卓越贡献。在这些数学领域他或是创始人或是开拓者! 华罗庚的重大贡献,有许多用他的名字命名的定理,如华引理、华不等式、华算子与华方法。另外华罗庚还被列为芝加哥科学技术博物馆中当今世界88位数学伟人之一。美国著名数学家贝特曼著文称:“华罗庚是中国的爱因斯坦,足够成为全世界所有著名科学院院士”。 “华罗庚金杯少年数学邀请赛”(简称“华杯赛”)就是为了纪念和学习我国杰出的数学家华罗庚教授的。

现代微分几何的开拓者,曾获数学界 终身成就奖----沃尔夫奖!他对整体微分几 何的卓越贡献,影响着半个多世纪的数学 发展。他创办主持的三大数学研究所,造 就了一批承前启后的数学家。 在微分几何领域有诸多贡献,如以他命名 的“陈空间”,“陈示性类”,“陈纤维从”。 一位数学家说“陈省身就是现代微分几何。”这是对他的最好评价!

世界著名微分几何学家,射影微分几何学派的开拓者,40、50年代开始研究一般空间微分几何学,60年代又研究高维空间共轭网理论,70年代以来在中国开创了新的研究方向——计算几何!为中国数学走向现代化做出巨大贡献! 第四位:陈景润 华罗庚的学生!数论学家,歌德巴赫猜想专家!离解决歌德巴赫猜想即“1+1”问题,最近的人,证明了“1+2”陈景润一生只做一件事的人,那就是歌德巴赫猜想,他也一直只专注于这个领域而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迄今为止,歌德巴赫猜想依然是世界级难题!众多数学家认为用现有数学理论系统无法解决这一问题,除非出现新的数学观念,新的数学理论系统!

用数学的眼光看世界

用数学的眼光看世界 ——小学生数感培养的几点思考 溧阳市后周小学葛丽艳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安排了“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实践与综合应用”四大学习领域的内容,课程的学习要发展学生六个核心的素质,它们是:数感、符号感、空间观念、统计观念、应用意识、推理能力,数感是摆在首要的位置,可见新课程培养这一人的基本素养是多么重要。 那么,什么是数感?《新解读》中指出:“数感是一种主动地、自觉地理解数和运用数的态度与意识。数感是人的一种基本素养。它是建立明确的数概念和有效地进行计算等数学活动的基础,是将数学与现实问题建立联系的桥梁。”我想通俗一点说,就是指对数的感觉、感受、感情,对日常生活中的数以及数的运算有敏锐的感受力。会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刻画客观事物,善于捕捉事物中蕴含的数学特征。它可以帮助学生为解决现实问题提供有效的策略。 数感在数学学习中的有什么作用呢? 1、是学生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数感让现实世界有了量化的意味。当人们遇到与数学有关的具体问题时,就会将它与数学联系起来,并用数学的观点和方法来解决问题,即会“数学地”思考。这既是一个公民应该具有的数学素养,同时也有助于学生在数学学习上的可持续发展。 2.能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内化。 有了良好的数感,使学生对新学的知识能够更加敏感,并迅速与已有的知识体系建立联系。这样既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也有助于知识的内化,主动地进行有意义的建构。进而有利于学生能把所学知识灵活地应用于要解决的问题中去。 3.可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生在遇到与数学有联系的问题时,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事物,并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具有一定的数感是完成这类任务的重要条件。 不难想象,如果一个学生具有良好的数感,那是多么可喜的一件事情,是多么重要的一种数学素养啊!那么在数学教学中又如何培养学生的数感呢? 一、体验数感——教学需要引入生活 在数学中数的意义和数的顺序大小以及数的运算等等都是抽象的,这与小学生思维发展特征存在了某种矛盾。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的身边充满各种各样的数。学生生活在充斥着数的环境中,就经常要和数打交道。其实,学生中就经常出现这样的话语。如:“今天作业真少,我10分钟就做好了。”,“姚明可真高啊,有2米多吧!”,“一套房子要100多万哪,我家没有这么多的钱。”……象这样有意识地把数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就体现了数感。走到一个房间,就会对房间的面积产生敏感等等,正是数感的体现。只有当学生把所学知识与生活经验联系起来,才能更好地掌握知识,内化知识。因此发展学生的数感离不开学生的生活经验。如在教学认识数时,开展了“天天和数交朋友”辨论会,有的学生慷慨陈辞:“早晨要看手表几点起床;打电话要看电话号码;进教室要看几楼几班……我们每天不和数打交道就不行”。 再如教学多位数的读法和写法时,让学生说说自己身边的数、生活中用到的数。同学们争先恐后地说出了自己的学号、生日、身高、体重、鞋号;自己家所在的街道号码、住宅的门牌号、汽车和摩托车牌的号码、自己家的电话号码、居

俄国女数学家柯瓦列夫斯卡娅简介

俄国女数学家柯瓦列夫斯卡娅简介 柯瓦列夫斯卡娅(СофьяВасильевнаКовалевская,1850年1月15日-1891年2月10日),俄国女数学家。德国格丁根大学哲学博士。曾任瑞典斯德哥尔摩大学教授。在偏微分方程和刚体旋转理论等方面有重要贡献。下面是为大家整理的俄国女数学家柯瓦列夫斯卡娅简介,希望大家喜欢! 柯瓦列夫斯卡娅生平充满坎坷,出生于1850年1月15日莫斯科的一个名门贵族。8岁时和父亲移居到立陶宛,少年时勤奋好学,突出了数学天赋。 然而,在沙皇时期,妇女是不允许上大学的,这使柯瓦列夫斯卡娅感觉到,为女性同胞争取上大学的平等权利的重要性。18岁那年,得到一名年轻的古生物和地质专业的大学生柯瓦列夫斯基的愿意,以假结婚的方法从父母的监护下逃脱出来然后出国。这个名义上的婚姻,一直持续到她24岁完成学业并在科学研究中取得成就后才与柯瓦列夫斯基结为真正的夫妻。1869年,柯瓦列夫斯卡娅来到了德国海德尔堡求学。没想到,这里的大学也不许女生上,只勉强让旁听。最后,她抱一线希望去拜访柏林大学教授维尔斯特拉斯。维尔斯特拉斯同意了柯瓦列夫斯卡娅的请求。 在维尔斯特拉斯的教导下,1874年,获得哥廷根大学博士学位,成为世界上有名的女数学家。虽然她的学术成就得到公认,但是回国

求职仍有问题,因为沙皇时期根本不让妇女取得科学家的称号,只允许她做小学教师。 1889年,破格修改院章中有关“不让女性取得院士荣誉”的条例,推选柯瓦列夫斯卡娅为通讯院士。 1891年初,柯瓦列夫斯卡娅不幸患病,因诊断错误而导致病情恶化,同年2月10日逝世。柏林大学数学系主任克罗内克称赞她是“罕见的探索者”。柯瓦列夫斯卡娅为女性攀登科学巅峰树立了好的榜样。1896年,妇女界集资在她的墓前塑造了一座纪念碑,她的形象和成绩,永远存在人们心中。 柯瓦列夫斯卡娅数学成就柯瓦列夫斯卡娅是一位著名的俄国女数学家;德国格丁根大学的哲学博士;曾担任过瑞典斯德哥尔摩大学的教授。在偏微分方程和刚体旋转理论等方面有重要的成就。1888年因解决刚体绕定点旋转问题而荣获法兰西科学院鲍廷奖,并因此成为圣彼得堡科学院院士,是俄国历史上获此荣誉的第一个女性。 柯瓦列夫斯卡娅数学成就在这41年的生命历程中,拼劲全力,为数学界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柯瓦列夫斯卡娅一生中仅发表过10篇数学论文。这10篇论文分别是在两段时间段完成的:一是从1871-1874年,那时她在导师魏尔斯特拉斯教授的指导学习数学。所以论文的重点基本上是放在摸索理论问题上;二是从1881年到离开人世,这段时间主要是在欧洲到处漂泊,探究重点基本上是在力学和数学物理方法上。 就数学成就方面而言,柯瓦列夫斯卡娅最重要的成就有两个:一

中国著名当代数学家介绍 (2)

中国著名当代数学家介绍 1.国际著名数学大师,沃尔夫数学奖得主,陈省身 1931年入清华大学研究院,1934军获硕士学位.1934年去汉堡大学从Blaschke 学习.1937年回国任西南联合大学教授.1943年到1945年任普林斯顿高等研究所研究员.1949年初赴美,旋任芝加哥大学教授.1960年到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任教授,1979年退休成为名誉教授,仍继续任教到1984年.1981年到1984年任新建的伯克利数学研究所所长,其后任名誉所长。陈省身的主要工作领域是微分几何学及其相关分支.还在积分几何,射影微分几何,极小子流形,网几何学,全曲率与各种浸入理论,外微分形式与偏微分方程等诸多领域有开拓性的贡献.陈省身本有极多荣誉,包括中央研究院院士(1948).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1961)及国家科学奖章(1975),伦敦皇家学会国外会员(1985),法国科学院国外院士’(1989),中国科学院国外院士等。荣获1983/1984年度Wolf 奖,及1983年度美国科学会Steele奖中的终身成就奖. 2.享有国际盛誉的大数学家,新中国数学事业发展的重要奠基人华罗庚 华罗庚是一位人生经历传奇的数学家,早年辍学,1930年因在《科学》上发表了关于代数方程式解法的文章,受到熊庆来的重视,被邀到清华大学学习和工作,在杨武之指引下,开始了数论的研究。1936年,作为访问学者去英国剑桥大学工作。1938年回国,受聘为西南联合大学教授。1946年应美国普林斯顿高等研究所邀请任研究员,并在普林斯顿大学执教。1948年开始,他为伊利诺伊大学教授。1950年回国,先后任清华大学教授,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所长,数理化学部委员和学部副主任,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数学系主任、副校长,中国科学院应用数学研究所所长,中国科学院副院长、主席团委员等职。还担任过多届中国数学会理事长。此外,华罗庚还是第一、二、三、四、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和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六届全国委员会副主席。华罗庚是在国际上享有盛誉的数学家,他的名字在美国施密斯松尼博物馆与芝加哥科技博物馆等著名博物馆中,与少数经典数学家列在一起。他被选为美国科学院国外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联邦德国巴伐利亚科学院院士。又被授予法国南锡大学、香港中文大学与美国伊利诺伊大学荣誉博士。华罗庚在解析数论、矩阵几何学、典型群、自守函数论、多复变函数论、偏微分方程、高维数值积分等广泛数学领域中都作出卓越贡献。由于华罗庚的重大贡献,有许多用他他的名字命名的定理、引理、不等式、算子与方法。他共发表专著与学术论文近三百篇。华罗庚还根据中国实情与国际潮流,倡导应用数学与计算机研制。他身体力行,亲自去二十七个省市普及应用数学方法长达二十年之久,为经济建设作出了重大贡献。 3.仅次于哥德尔的逻辑数学大师,王浩 1943年于西南联合大学数学系毕业。1945年于清华大学研究生院哲学部毕业。1948年获美国哈佛大学哲学博士学位。1950~1951年在瑞士联邦工学院数学研究所从事研究工作1951~1953年任哈佛大学助理教授。1954~1961年在英国牛津大学作第二套洛克讲座讲演,又任逻辑及数理哲学高级教职。1961~1967 年任哈佛大学教授。1967年后任美国洛克斐勒大学教授,主持逻辑研究室工作。1985年兼任中国北京大学名誉教授。1986年兼任中国清华大学名誉教授。50年代初被选为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后又被选为不列颠科学院外国院士,美籍华

数学家的眼光读后感

数学家的眼光读后感 与收藏。 数学家的眼光读后感1 无意中翻开《数学家的眼光》,这本书的内容深深地吸引了我,书的作者是张景中,这本书列举了很多我们生活中常见的事实。但是这本书讲的并不是做题的技巧,而是思考数学问题的思路和方法。正如书名所说。 数学家的眼光不同与常人,常人认为问题的难易程度和数学家想的可能完全不同,普普通通的问题在他们的眼中可能是很有必要的。他们的眼光能够穿透问题的表象,直接看到问题的本质。他们不会因人们的非议而停止工作,而是积极地挖掘新方法带来的宝藏。比如:数学家的眼光可以从“三角形内角和是180度”,这个常理中看出“任意n边行外角和是360度”,看到“蚂蚁在卵形线上爬一圈,角度改变量是360度”,这样的眼光怎能不让人惊讶。又比如“定位的奥妙”一节中,张景中院士引领我们完整地走了一边研究的过程,这样亲身研究的得到的乐趣与收获,与那种只靠记忆的学习方法简直是不可比拟的。 在张院士的书中,内容深入浅出、通俗易懂,引人入胜,不是一开头就高深莫测,而是把数学思维的精髓展现出来,细细品位。 数学家的眼光读后感2 数学家的眼光和普通人的不同:在普通人眼中十分复杂的问

题,在数学家眼中就变得异常简单;普通人觉得相当简单的`问题,数学家可能认为非常复杂。作者张景中院士从我们熟悉的问题入手,通俗生动地介绍了数学家是如何从这些简单的问题中,发现并得出不同凡响的结论的。 《数学家的眼光》讲的不是解某一类数学题的技巧,它告诉我们的是思考数学问题的思路和方法,让我们做题更加简便的“捷径”。 数学家的眼光可以从“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这个众人皆知的数学常识中看到“任意n边形外角和都是360°”,看到“蚂蚁在卵形线上爬一圈,角度改变量之和是360°”,这样的眼光,怎能不让人惊叹 用圆规画线段﹐一般人立即反应:怎么可能呢?若按照常规思考,我们可能回答:“把圆规当铅笔用,再配合直尺,不就可以画线段了吗?”但是在只能用圆规不能用其它工具,画出绝对的直线段的情况下,可能就需要思考一下了。想一想,若不拘泥在平面上呢?用一个中空的圆罐子,将纸卷成圆柱状置入,将圆心固定在罐子中央,转动圆规,在罐子内侧的纸上画圆,当纸拿出后,线段便完成了 数学家的眼光读后感3 鸡兔同笼,数学家的眼光从这个小学的数学问题又能看出什么呢?鸡兔同笼用方程的解法会很简单,但是它除了方程,还可以用最原始的方法去解。有人可能会笑了:有了简便的方法,还用那么笨的方法干什么?但如果倒过来想,用鸡兔同笼的方来做方程的话,那么

卓越的女数学家苏菲·柯瓦列夫斯基

卓越的女数学家苏菲·柯瓦列夫斯基 童年留下深刻印象 那位被称为“科学幻想小说之父”的著名法国小说家儒勒·凡尔纳(Jules Verne)曾经讲过这样的一个笑话来取笑妇女:“一个女人走过苹果树下,看到了一个苹果掉下来。她最先想到的是:这是一个可以吃的东西。”在他看来女人不会像牛顿那样能有伟大的发现、发明和创造。 妇女是否无能和无所作为呢?让我们看看一个19世纪的女性,她怎么样争取享受高等教育,怎样在数学上研究,而成为那时代最卓越的数学家之一。 1856年的俄国,严峻的冬天刚过,春天来到了威比斯克省。空气饱含着一种特有的清新气味。小苏菲在花园里和姐姐安娜一起玩,突然看见坐在煦和阳光底下看书的舅舅,于是就跑了过去。 “舅舅,你读什么书呢?”苏菲仰起红红的脸蛋,张着好奇的眼看着舅舅。 “哦!我正在看数学书。”舅舅抱她坐在膝上,并亲热的吻她一下。 “数学是什么东西呢?” “这是一种很有趣味的一门学问。研究像诗歌那么美丽,像谜那么有趣的问题。比方说:在很久以前的希腊人想要知道是否可以用直尺和圆规作出一个正方形,它的面积应该等于预先给定的圆的面积。1000年过去了,到现在这还是没有解决的一个问题呢。” 小苏菲的舅舅是一个数学爱好者,他一有机会就喜欢和这小姑娘聊有趣味的数学故事。可是姐姐却更喜欢舅舅讲“小红鞋”、“铜山姑娘”,或者“吹牛大王”的故事。 苏菲的父亲克鲁科夫斯基(Krukovsky)是俄国将军,祖父是匈牙利王的后裔,一个天文学家和数学家,为了要娶一个到处飘泊的漂亮波希米亚女人,而失

掉了王子的地位。苏菲可能遗传了祖母的那种“野性”,小时总幻想有一天能骑着一匹骏马呼啸地跑过俄罗斯的所有土地。 苏菲在1850年出生于莫斯科。不久,她的父亲退职,整家就搬到靠近立陶宛边境的巴里宝诺的庄园去。她和姐姐从小就在贵族家庭女教师监护下长大,学习外国语和音乐。她们孩子住的房间,因从彼得堡运来的糊壁纸不够用,所以用她父亲青年时代读过的高级数学石印讲义裱糊。 她小时常常站在房间墙壁前几小时研究这奇怪的墙纸,里面有一些奥妙的词句,一些数学公式的符号,她尝试弄懂一些段落的意义,及分辨这些纸页数原先的顺序。这墙纸的一些东西在她记忆中留下深刻的印象。 差不多14岁时,她不经过别人帮助,看懂了她父亲的朋友物理教授带给她的物理教科书中使用的三角公式的意义。父母因为女儿的成就而感到骄傲。在她15岁的时候,同意她利用冬季居住在彼得堡期间去学习高级数学。 苏菲在她的《童年回忆》一书中写道:“当我15岁时,从彼得堡的著名数学教师A.N.斯特兰诺留勃斯基(Strannoliub-sky)那儿学习微积分,他对于我的迅速明白和消化一些数学名词和导数的一些概念大为惊奇,好像我以前早就知道它们了。我还记得这是当时他的看法。事实上是当他解释那些概念时,我马上很鲜明的记起了那些正是我以前在‘糊墙纸’上所见过的,但当时意思还不了解的问题,而这些东西我早就熟悉了。” 借假婚离国求学 在19世纪初,俄国在政治、经济上都比西欧国家还落后,英、法、德早因工业革命,生产技术改进,生产力提高,科学也因生产实践的需要而蓬勃发展。反观俄国还是一个“由地主和农奴组成的国家”,政治上是非常的保守和反动。国外的新思想对一些受教育的青年产生了影响,贵族家庭产生很严重的“代沟”(generation gap)的现象,这些情形就像屠格涅夫小说:《父与子》所反映那样。 苏菲长大了很想获得完全的高等教育。可是当时俄国高等学校的大门对女子是紧闭着的。只有西欧还有一些大学的大门肯为女子而开放——到外国去!这就是苏菲的想法。可是专横的父亲却不愿意女儿从他身边飞走,对于她的请求听也不愿意听。 苏菲和姐姐安娜想到了一个方法:从朋友中选一个有同样想到外国去的,搞一个“假婚”,妻子就能离开家庭到外国,而她的姐妹和女朋友也就可以陪同她一起离开。这个方法也是当时俄国一些女孩子离开专制的家庭的唯一方法。 她们和在莫斯科大学学古生物学的青年柯瓦列夫斯基商量。他同意她们的计划。于是在1868年苏菲不顾父母的反对和柯瓦列夫斯基“结婚”,在第二年春天安娜和他们一起到德国的海德堡去。安娜再转到巴黎,后来和法国革命家维克多·扎克良结婚了。

数学家的故事3 帕斯卡和费马

帕斯卡和费马 这是惊人的,起源于赌博的概率理论,竟会成为人类知识的最重要的对象。 一拉普拉斯 我找到了许许多多极其优美的定理。 ——费马 出类拔萃 在法国中南部僻静的克莱蒙费朗城,有一座雅致的白色楼房,四周大树环抱,前面绿草如茵。1623年6月19日,一个婴儿呱呱地哭叫着在这里诞生。他就是法国杰出的数学家、物理学家、哲学家和文学家——布莱斯·帕斯卡。 布莱斯的父亲埃利纳-帕斯卡是地方救护会会长,学识洲博,乐善好施,在当地很有名望。母亲安东尼达·白戈妮是位心地善良、容貌美丽的妇女。可惜红颜薄命,在一次突发的急病中,她撇下年仅4岁的布莱斯和他的姐妹吉尔帕蒂和杰克琳,猝然去世。 1630年,帕斯卡一家由克莱蒙费朗迁到巴黎。这时候布莱斯刚7岁。孩子早熟,普通学校里的课程他学起来毫不费力。可是,他体弱多病。父亲为了避免孩子用脑过度,亲自指导他学习,只教他古典语言,不让他接触数学。谁知“弄巧成拙”,埃利纳对数学讳莫如深的态度,反而激起孩子强烈的好奇心。他常常询伺父亲有关数学的问题,埃利纳总是避而不答。布莱斯12岁了。有一回他又缠着父亲,提出他的老问题:“爸爸,几何是什么?您给讲讲吧!”经不住孩子不断的请求,埃利纳终于给他做了一个简明而生动的介绍。这不啻在干柴上点了一把火。长斯被压抑的热情一下子迸发出来。几何学的大门虽然刚露出一道细缝,

里面透出来的诱人光芒已经使布莱斯头晕目眩,如醉如痴。他按捺不住心头的激动,决心用自己的智慧和毅力去敲开这扇庄严的大门。 布莱斯·帕斯卡钻研几何的事迹,在数学史上传为美谈。一开始,没有任何书本暗示,他证明出一个重要的几何定理:三角形三内角之和等于两直角。这一了不起的成就使他大受鼓舞。父亲更是高兴得热泪盈眶。这件事似乎还不够神奇。据姐姐吉尔帕蒂说,布莱斯在看到欧几里得《几何原本》以前,就独立发现了这本书的前32个定理,甚至连顺序也完全相同。“三角形三内角之和等于两直角”,恰好是《几何原来》的第32个定理。一般认为,布莱斯无疑是独立地发现和证明了《几何原本》的一部分定理,但是吉尔帕蒂的说法可能言过其实,因为这几乎是不可思议的事。 两年以后,14岁的布莱斯就跟随父亲到明尼兹修道院,参加梅森神甫主持的每周讨论会。会员都是著名的学者:费马、德札尔格①、罗贝瓦尔②、……笛卡儿从荷兰和他们保持经常的通信。这个小团体后来发展为自由学院,到1699年演变为法国科学院: 神秘六边形 正当小帕斯卡在几何上披荆斩棘,迅速向新高峰攀登的时候,老帕斯卡在事业上意外地遇到麻烦。由于极端的诚实和正直,在一项征税问题上,他同红衣主教黎塞留发生了争执。读者一定记得,慷慨许诺过笛卡儿可以自由发表自己著作的就是这位主教。不过,这一次他似乎没有那么宽容。埃利纳只得带着全家到乡下躲起来。 事情后来是怎样了结的,说法不一。据说是美丽的杰克琳拯救了她父亲和家庭。有一次主教去看演出,一位年轻女演员的精彩表演使他大为倾倒。唤到面前来一问,原来她是埃利纳的小女儿。主教二话未说,痛快地把旧账一笔勾销,还把埃利纳安排到法国北部城市鲁昂的税务局工作。 课税员的工作相当辛苦。埃利纳常常抱着账本一直计算到深夜。小帕斯卡在旁边默默地观察着父亲的工作,他又一次表现出超乎寻常的才能。他发现一切加减运算都可以用机械来完成。经过一段时间的摸索和改进,他终于创造出世界上第一台可以实际使用的计算机。这是一台手摇操作的齿轮系统。每个齿轮有10个齿。顺时针方向旋转是加,逆时针方向旋转是减。齿轮每转过10个齿,带动旁边的高阶位的齿轮转一个齿,数字就进了一位。这样,①杰拉德·德札尔格( 1591-1661)是法国几何学家。他联系建筑工程开创射影几何研究,引入一些新的概念,建立射影几何一系列经典定理。 ②罗贝瓦尔( 1602 -1675)是法国数学家,法兰西学院数学教授吉尔·佩尔松的化名,他在面积与弧长计算和求一些曲线切线上得到-系列成果。

二十世纪最伟大的数学家排行榜

二十世纪最伟大的数学家排行榜 1.A.N.Kolmogorov——柯尔莫哥洛夫,为概率论建立了公理体系的俄罗斯人。(似乎没到第一的位置,但是柯先生作的很多工作的确是给一些领域带来新的空气) 2.Henri Poincare ——法国庞加莱,人类历史上最后一位全才科学家。 3.David Hilbert ——希尔伯特(许多伟大数学家的祖师爷,弟子很多) 4.A.E.Nother——抽象代数学执牛耳者埃米?诺特(最伟大的女数学家,是Van de Waerden的老师) 5.Von Neumann——计算机的发明者—冯?诺伊曼,全知全能的天才、合作博弈论的创立人。 6.Hermann.weyl -外尔,将陈省身招到了普林斯顿,爱因斯坦除哥德尔之外的最紧密合作者(Hilbert 的接班人) 7.Andre.Weil——韦伊,布尔巴基学派的精神领袖。(陈老的好朋友,精通许多数学分支,但对数学物理似乎了解不足,因为不曾把数学物理作为数学来对待) 8.I.M.Gelfand——首届Wolf奖得主,泛函分析大师(大人物,俄罗斯学派的奠基人) 9.Wiener——美国典型的神童维纳,控制论的创立人,被纳什称为唯一可以在哈佛与之对话的人。 10.Alxsandroff ——微分拓扑的早期开拓者,事迹久远。(与hopf的合作代数拓扑很有影响力) 11.Ledes g ue ——实分析开山鼻祖,勒贝格积分大名不用再多说了吧。不过勒大师不大与人亲近。(不同意最后一条,详见我的永恒的英雄) 12.Shafarevich ---俄罗斯数学家,好像也是双料冠军。(写了很多代数几何的书,是代数学的大师,我有其书一本) 13.V.I.Arnold——A.N.Kolmogorov最得意的门徒。(很牛的人,说话很拽,写了不少好书,经典力学的数学方法很有名气,也做了很多的演讲,有点激进,) 14.Dedekind——戴德金分割闻名。(是Gauss的后代) 15.Markov ——马尔可夫链?学概率的人都知道。 16.Klein ——德国Gotinger的神话人物,这个错,是Felix,not Morris。 17.E.Artin ——美国大代数学家,曾经反对授予纳什学位与教职。(Ne other的弟子) 18.Jordan——独创约当矩阵,容易误解是十九世纪的人。代数学中有个关于群的Jordan--??定理,那是很根本的定理 19.Siegel——来自哥廷根,首届Wolf奖得主。主要研究数论,在数论上作了很大的工作 20.Sobolev ——索博列夫空间 21.J.P.Serre——1954年获Fields奖,时年不足28周岁。Serre是代数拓扑的大师0Feilds+Wolf+Abel 很牛气,不仅在代数拓扑有成就。 22.Gorthenideck ——走在时代前面的格罗滕迪克。上帝!神明! 23.Whiteny——惠特尼,伟大的美国微分拓扑的大师,惠特尼嵌入定理是学习纤维丛的必经之路。

世界四大数学家的故事

数学家的故事 xx篇 1.八岁的xx发现了数学定理 德国高斯(1777~1855)是当代最杰出的天文学家、数学家,在物理的电磁学方面也有一些贡献,现在电磁学的一个单位就是用他的名字命名。数学家们称呼他为“数学王子”。 高斯出生在一个贫穷的家庭,是一个农民的儿子,幼年时,他在数学方面就显示出了非凡的才华。3岁能纠正父亲计算中的错误。 他八岁时进入乡村小学读书。教数学的老师是一个从城里来的人,觉得在一个穷乡僻壤教几个小猢狲读书,真是大材小用。而他又有些偏见: 穷人的孩子天生都是笨蛋,教这些蠢笨的孩子念书不必认真,如果有机会还应该处罚他们,使自己在这枯燥的生活里添一些乐趣。 这一天正是数学教师情绪低落的一天。同学们看到老师那抑郁的脸孔,心里畏缩起来,知道老师又会在今天捉这些学生处罚了。“你们今天替我算从1加2加3一直到100的和。谁算不出来就罚他不能回家吃午饭。”老师讲了这句话后就一言不发地拿起一本小说坐在椅子上看去了。 教室里的小朋友们拿起石板开始计算: “1加2等于3,3加3等于6,6加4等于10……”一些小朋友加到一个数后就擦掉石板上的结果,再加下去,数越来越大,很不好算。有些孩子的小脸孔涨红了,有些手心、额上渗出了汗来…… 还不到半个小时,小高斯拿起了他的石板走上前去,“老师,答案是不是这样?” 老师头也不抬,挥着那肥厚的手,说: “去,回去再算!错了。”他想不可能这么快就会有答案了。

可是高斯却站着不动,把石板伸向老师面前: “老师!我想这个答案是对的。”数学老师本来想怒吼起来,可是一看石板上整整齐齐写了这样的数:50,他惊奇起来,因为他自己曾经算过,得到的数也是50,这个8岁的小鬼怎么这样快就得到了这个数值呢?高斯解释他发现的一个方法,这个方法就是古时希腊人和中国人用来计算级数1+2+3+…+n的方法。高斯的发现使老师觉得羞愧,觉得自己以前目空一切和轻视穷人家的孩子的观点是不对的。他以后也认真教起书来,并且还常从城里买些数学书自己进修并借给高斯看。在他的鼓励下,高斯以后便在数学上作了一些重要的研究了。 2.小xxxx羊圈 欧拉,瑞士人,是世界数学史上与高斯、阿基米德、牛顿齐名的四大著名数学家之一,被誉为“数学界的莎士比亚”,在数论、几何学、天文数学、微积分等好几个数学的分支领域中都取得了出色的成就。不过,这个大数学家在孩提时代却一点也不讨老师的喜欢,他是一个被学校除了名的小学生。 事情是因为星星而引起的。当时,小欧拉在一个教会学校里读书。有一次,他向老师提问,天上有多少颗星星。老师是个神学的信徒,他不知道天上究竟有多少颗星,圣经上也没有回答过。其实,天上的星星数不清,是无限的。我们的肉眼可见的星星也有几千颗。这个老师不懂装懂,回答欧拉说: “天上有多少颗星星,这无关紧要,只要知道天上的星星是上帝镶嵌上去的就够了。” xx感到很奇怪: “天那么大,那么高,地上没有扶梯,上帝是怎么把星星一颗镶嵌到天幕上的呢?上帝亲自把它们一颗地放在天幕,他为什么忘记了星星的数目呢?上帝会不会太粗心了呢?” 他向老师提出了心中的疑问,老师又一次被问住了。老师的心中顿时升起一股怒气,这不仅是因为一个才上学的孩子向老师问出了这样的问题,使老师下不了台,更主要的是,老师把上帝看得高于一切。小欧拉居然责怪上帝为什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