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档案文献编纂学新说

档案文献编纂学新说

档案文献编纂学新说
档案文献编纂学新说

档案文献编纂学新说

还是在刚刚进入21世纪的时候,为了完成博士论文,我曾经比较认真地研读过档案文献编纂学这门档案学经典学科的有关书籍。后来将学习的感想整理编写在了我的一篇文章①中——

—按照我当时设计的语境,主要是希望按照管理学的模式去考量档案文献编纂学的得失。

2009年12月2日傍晚我收到一位网友的短信,称“恭喜您的档案文献编纂学入选(重点)”。开始我还以为是一个“玩笑”,结果上网一查才知道证据确凿②。猛然间,我想起了半年前好像学院领导曾经与我说过,让我“挂名”去报什么“精品教材”,当时我就觉得这事怎么看也有点像是“玩笑”,所以我也用“玩笑”的方式答复了领导。现在居然弄假成真,只能用“无奈”来形容当时自己的心情。

由于时近年底,工作实在太忙,直到上个学期的课程结束后才有时间“坐下”来好好学习“档案文献编纂学”。在足不出户的情况下,我竟然从家中搜罗出了十余本“档案文献编纂学”书籍,看到一些书的扉页上作者写的诸如“请胡老师指正”等赠言,心中惭愧万分——

—数年混迹江湖,虽终日忙碌,但多与“学问”无缘,有时连静下心来读书的可能都没有,更妄谈“指正”。好在有关部门给了一个改过自新的机会,使我以一种非常的方式“介入”到“档案文献编纂学”学科。

从当编辑的时候开始,我就非常痛恨挂名的“主编”——

—用我们业内的话来讲,就是“主编不编”。但是,在世风日下的今天,自己作为一名近乎“蚁族”③的教师和编辑既无法扭转乾坤也不愿蚍蜉撼树,只能独善其身地坚守职业的准则。痛定思痛,就是我这个“未来的”“档案文献编纂学”主编是一定要编的,当然“要编”就必须从做功课开始——

—通过学习,我的体会是:

第一,以往的“档案文献编纂学”的基本体系为档案文献编纂学的基本理论、档案文献编纂工作和档案文献编纂的成果;近些年又有一些有关档案文献编纂历史的书籍出现。

第二,在与此相近的“学科”中,有“文献学”和“档案文献学”等几种。前者一般包括文献的“形体、方法、历史和理论”四个板块,后者则主要分析包括档案文献编纂在内的文献整理、考据、校勘、检索,以及档案文献历史沿革和文献遗产保护问题。

第三,在上述研究的基础上,目前还有一些“延展”的出版物,其内容游离在文献编纂的历史、文献种类的介绍、具体编纂(或“编研”)活动的描述和编辑出版的“移植”之间。

按照有关部门的“任务书”,我们即将编写的“档案文献编纂学”属于“新编”的范畴,通俗地说应当理解为“重写”。现在看来,我们“重写”“档案文献编纂学”的优势在于可以毫不犹豫地“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但却容易落入“俗套”并有“剽窃”之嫌。我还注意到,在“有关部门下达”的“文书”里边称我们这次“重写”“档案文献编纂学”为“项目”,那么就要按照项目管理的规范来评估一下这件事的风险,即“管理者所面对的自然状态出现的概率”,并且根据这些“自然状态出现的概率”所造成“得失量”的顺序制定出“预案”④。

平心而论,档案文献编纂学应当算作档案学中

胡鸿杰

(中国人民大学信息资源管理学院北京100872)

[摘要]根据北京高等教育精品教材建设立项的要求,从思想史、方法论和出版物三个方面重新编写档案文献编纂学,并且遵从项目管理的方式设计和规划该部教材编写的实施过程,力争在科学性和可读性有所建树。

[关键词]思想史方法论出版物档案文献编纂

[分类号]G272

Abstract:According to the requirements of the Elaborated Textbook Project for Beijing Higher-educa-tion,it puts forward a re-compilation of Archival Literature Compilation Science from three aspects of his-tory of ideology,methodology and publications,complies with methods of Project Management to design and program the implementation process for this teaching material,and strives for a scientific and readable product.

Keywords:History of ideology Methodology Publications Archival Literature Compilation

有一定文化含量的门类。从学科渊源上可以追溯到历史文献学、苏联档案文献公布学等诸多“古今中外”学术领域,从参与者方面“发掘”还可以找到如孔夫子、章学诚等当之无愧的国学大师,如此背景所成就的学科品质一般不会太差。如果从课堂教授情况分析,由于当职教师多为史学功底丰厚人士,他们在授课过程中自然会“能其所能”地穿插一些历史典故,使学生从故事中得到学习的乐趣。因此,在档案学经营“惨淡”的今天,档案文献编纂学仍然在“核心课程”中占有一席之地。

然而,由于社会和科学的发展,一些过去被称为传统或者经典的东西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冲击和影响,像档案文献编纂学这样的“故旧”当然也不能幸免。在这些“冲击和影响”中最具有“攻击性”的莫过于档案文献编纂学所“描述”的“工作流程”与实际工作之间的差别,其中有主体问题,也有客体问题。如果从“工作主体”上看,现在的“编纂工作”已经与孔子编六经的时候存在很大不同,这些“不同”集中反映在对于“编”字的解读方面——

—现实社会中的“编者”与编辑已经有了明确的划分,这种划分的结果,就使所谓“编纂工作”必须具有同样明确的指向,即是“编者”编还是“编辑”编?由于两者的主体地位和社会分工不同,就使得字面上相同的“编”在“工作流程”存在相当的差异性。如果现在档案文献编纂学的研究者和讲述者还沿袭历史上的“编法”,就会对读者和其他受众产生误导,至少会被人家认为“理论脱离实际”。

此外,还有一个需要“档案文献编纂学的研究者和讲述者”注意的问题,就是现在“档案文献”和“编纂成果”的种类已经今非昔比,不可以仅仅用“过去的说法”以偏概全。因此,认识和了解现实社会上的“‘档案文献’和‘编纂成果’”就成为档案文献编纂学无法回避的内容。如果档案文献编纂学将自己定位于一门以描述工作方法为基本内容的学科,那么它就必须在“自己的相应部分”将工作程序和工作结果对应起来,将理论与实践对应起来。不然的话,档案文献编纂学就会自我贬损学术含量和学科优势。

按照“有关部门下达文书”中的说法,我们将要新编的档案文献编纂学还被定义为“精品”。在我看来,“精品”应该在诸多方面区别于其他的非“精品”;不然的话,岂不是又一部将来若干年后需要“鉴辨”的“伪作”?为此,参与“精品”项目的人员必须与非“精品”人员在能力和素质等方面存在一些差异,比如这些“精品”人员应该熟悉档案文献编纂学的历史沿革和学科体系,应该有一定的包括教学、“科研”在内的从业经历。特别重要的是,这些“精品”人员最好应该具有参与实际档案文献编纂工作的经验和经历,这样才便于他们在描述“编纂工作流程”的时候有的放矢,至少不会说一些“外行话”,进而成为业内人士的又一个笑柄。

在项目管理中,项目团队的组成是严格按照“经过认真论证”后的项目需求进行“物色”的。如果我们将要新编的档案文献编纂学属于“重点项目”的话,那么按照需求物色人员就成为项目负责人责无旁贷的首要任务。因此,当这个档案文献编纂学项目像天上的馅饼砸在我头上以后,我始终在考虑一件事,那就是符合档案文献编纂学项目的“人才”真的存在吗?从理论上讲,这些“人才”是当然地存在着的——

—因为这门学科已经存活了几十年,这门学科所对应的活动已经存活了“说不清”成百还是上千年;按照吴承恩老先生在《西游记》所阐释的“山高必有怪,岭峻却生精”⑤的道理,在档案文献编纂学这个行当里应该人才济济才对。可是,正所谓“书到用时方恨少”——

—到了我做“项目”且“求才若渴”的时候,这些“理论上”曾经存在过的“人才”多数已经转化为了“暗物质”,已经不是当年玄德老兄“三顾茅庐”便可以求得的东西。也许这并不是档案文献编纂学独有的尴尬,而是我们这个学科的普遍现实!

据说有个犹太人曾经断言,发现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如果按照这位“先知”的思路走下去,当我们“发现”了档案文献编纂学项目中的问题之后,即便不是功德圆满,也应该算事半功倍了。事实真的如此吗?这就好比说当一个人深深地明白他需要为自己弄一顿晚饭而又缺乏“原材料”的时候,他将如何解决这个“被发现”了的问题呢?经验告诉我们,解决这个问题最简单的方法就是“退而求其次”,或者可以说得好听一些叫做“量体裁衣”。其实道理也不复杂,就档案文献编纂学项目来说,现在仅仅是“缺乏‘原材料’”,而不是没有“原材料”;解决问题的方法自然也只能是“秃子当和尚,将就这个材料”了。

如果用现代科学解释上述过程,应该赋予其“权变”或者“博弈”的美称。然而,对于一个从事项目管理的人而言,被“美称”为什么东西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他的项目要能够“满足或超过干系人的期望和要求”。所谓干系人主要是指项目的利益相关人,比如项目的投资方、主管机构、客户和项目的团队成员。具体到档案文献编纂学项目,干系人至少应该包括为其“下达文书”和“立项”的主管部门、出版单位、读者和其他受众,以及档案文献编纂学的编写人员。从这个“列举”过程就不难发现,要统统

“满足或超过”他们的“期望和要求”实在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因为在这些“干系人”,可能存在着不同的利益诉求,有些“诉求”还可能南辕北辙。如此一来,项目从一开始就意味着风险和危机,弄得不好,还会出现“猪八戒照镜子”的艺术效果。

面对这样的情况,解决的办法仍然是“退而求其次”,或者说是找出“干系人的期望和要求”中的最基本部分——

—在这个“底线”之上,只能算是“锦上添花”而非“雪中送炭”。根据我个人的理解,这个“底线”应该表述为“如实反映档案文献编纂学及其所面对的实际工作情况,尽量满足受众的阅读需求”;说白了,就是编一本在“科学性”和“可读性”方面还说得过去的书——

—十分凑巧的是,在传统档案文献编纂学的价值取向中,“出书”赫然在目——

—这真是无巧不成书啊!

作为一种力求解决“档案文献的浩繁、芜杂和副本的有限性与人们利用要求的专题性、科学性和广泛性的矛盾”⑥的图书,我个人以为,“重修”的档案文献编纂学除了要给予“编纂主体”和“编纂成果”必要的关注之外,还应该清理自己的学术历史、直面自己的学术现实——

首先,悠久发达的档案文献编纂活动,为档案文献编纂学的创立奠定了历史和实践的基础。现有文献表明,我国最早的较大规模的档案文献编纂活动当始于春秋时代孔子编订“六经”。其中《尚书》则是一部典型的档案文献汇编。其后,档案文献编纂学活动历代相因,从未间断。其规模之巨大、选题之广泛,成果之繁富,是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所不能比拟的。我国历史上的一些学者、文献编纂家和历史学家,在他们进行文献整理、编纂实践和历史编纂学研究中探索、总结、归纳、概括的编纂史料的理论与方法,为档案文献编纂学的形成积累了宝贵的思想素材。因此,档案文献编纂学应当把编纂活动的历史作为学科的重要研究内容,只有这样,才能使“档案文献编纂工作的程序、方法”具有继承性。

其次,作为档案文献编纂学的核心内容,档案文献编纂学工作的程序、方法应当分为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对档案文献工作的总体研究,它包括档案文献工作的基本内容和性质、档案文献工作的组织和原则,以及档案文献工作的发展趋势。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新修档案文献编纂学的权威性。

第二个层次是对档案文献编纂工作的程序的研究。从一般意义上讲,档案文献编纂工作的程序就是指档案文献编纂工作的步骤、方式,以及这些步骤、方式的时间和顺序。目前我国档案文献编纂学中的这部分内容已经基本“定型”,即从档案文献的选题开始,到档案文献的出版结束。其中的主要问题是要区分不同主体的工作程序,因此设计档案文献编纂工作的程序,主要应当考虑三个因素:一是什么主体的编纂活动,要根据不同编纂主体的活动实际确定其工作程序的外延;二是这些程序的适应范围如何,要根据不同编纂“产品”确定其工作程序的内容;三是这些程序之中是否存在遗漏或者可以简化的部分,要根据不同编纂程序之间的内在关系确定程序的多寡。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档案文献编纂工作程序的设计的科学性。

第三个层次是档案文献编纂工作的方法。目前档案文献编纂学对档案文献编纂方法的介绍和描述,主要是建立在对传统文献编纂活动研究的基础之上的,其中更多的是对古文献的整理、编纂方法。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新型档案材料和载体的出现,许多现代化的技术在档案文献的编纂工作中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比如,计算机技术在大型辞书的编纂中已经取得了许多成熟的经验,非常值得在档案文献编纂工作中加以探讨和推广。只有这样,档案文献编纂工作的程序、方法作为学科的重要研究内容的档案文献编纂学,才能保持学科的现实性和时代特征。

需要明确的是,无论从源流还是现实来看,档案文献编纂学都与编辑出版和媒体传播难脱干系,甚至可以将档案文献编纂学理解为以历史文献学为基础、以编辑出版为过程、以传播(交流)和保存文化遗产(信息)为目的的学科。如果这种描述和假设成立,那么我们的“项目”思路就可以基本明晰和确定,即学术化一种出版物的形成过程。为此,需要研究这种出版物的历史沿革,研究这种出版物的形成过程,研究这种出版物的现实存在状态——

—这就是我将“精品教材项目·档案文献编纂学”的第一层确定为思想史、方法论和出版物的“理论依据”。

在档案文献编纂学的思想史部分,主要是通过对历史上出现的人物、著述和理论贡献的梳理和分析,弄清楚学科的理论脉络和学术根基,以求总结历史经验,温故而知新,搭建一个合乎传承的档案文献编纂学体系。在档案文献编纂学的方法论部分,主要是通过对档案文献编纂学工作的流程研究,提炼工作方法,揭示活动规律,为人们呈现“文化遗产”的制作过程。在档案文献编纂学的出版物部分,主要是通过对历史上和现实中档案文献编纂学“成果形态”的介绍,客观、实在地展示档案文献编纂学所追求的“实物结果”,评估不同类别出版物在档案文献编纂学工作中的地位和贡献,以及整体的社会影响。此外,作为档案文献编纂学的“新编”,还需要说明不同“主体”在档案文献编纂学工作中的功能差异,说明档案文献编纂工作的社会、历史地位,说明档案文献编纂工作与其他相关领域的联

[作者简介]胡鸿杰,男,1958年生,管理学博士,中国人民大学信息资源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

要研究方向为机关及办公室管理、项目开发与管理、档案学基础理论;发表文章(含博客)300余篇、出版专著(含合作)10余部。

系以及美好的未来———这可能也是许多“教材”都有“绪论”的原因。

现在“精品教材项目·档案文献编纂学”所面对的另外一个“具体情况”,就是在“有关部门下达的文书”和出版单位签订的“合同”中,已经为新编档案文献编纂学的面世规定了时间表。我们所能够做的事情,只能是按照这个“时间表”的“倒记时”来安排编写时间。如果希望档案文献编纂学自己的“编纂”时间准确、高效,就必须使档案文献编纂学“分解结构”的最后一层中的“内容”有形和可以度量。所谓“有形”,就是这些章节不能仅仅表现为一种设想,而是实实在在的编写方案;所谓“可以度量”,是指这些章节无论字数还是“工作量”都可以用数字表示,并且可以计算出对“资源”的消耗。只有这样,档案文献编纂学自己的“编纂”时间表才可能是合理和可以操作的,这个“时间表”所体现的逻辑才可能是完整和不易被颠覆的。

世界上有许多有趣的事情,仅就写作或者“编写”等事务而言,大概没有比“编写”一本告诉读者如何“编写”的书更“有趣”的了———

这就好比“上帝”在制作自己,内容和形式将会完美统一得一塌糊涂———

当然,这其中也存在着巨大的“风险”,那就是即便作者没有造物主那般神通,也不可以误导众生。大家可以设想,如果一本教别人“如何编书”的书,自己都编得破绽百出,岂不是又会成为人们茶余饭后的谈资?不过还好,这次我们新编的档案文献编纂学是不是“精品”另当别论,但它是一本“教材”却是千真万确的。“教材”与“专著”不同,正像历史文献有著作、编述和抄纂的分野一样,“教材”作为一种“编述”仅仅需要将以往的“学术成果”在一个合理的框架中加以介绍和说明,不强调在内容方面有更多的“创新”。如果用“片面的深刻”去形容“专著”的话,那么“教材”就是当之无愧的“全面的肤浅”。如此一来,风险自然会降低许多。

然而,低风险并不意味着没有风险。远的道理就不用说了,就在最近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上,有些学者就对目前处于“国内一流”的某学校的新闻和传播学理论进行了“点评”,称其为“不过都是一些技术方法和手段,没有什么基础理论(含量)”。

如果按照这些学者的逻辑,我们所要完成的

“精品教材项目·档案文献编纂学”岂不是存在巨大的名誉风险?

简单地讲,在上述学者的“点评”中最能够吸引

人们“眼球”的就是他们对大学教育以及由此派生出的“大学教材”的理解。如果将大学教育作为一种比较高层次的教育形式,那么其手段和产品的确不应当仅仅停留在对“一些技术方法和手段”的描述上,应该有自己区别于其他教育的形式,特别是在“基础理论”方面应该有所建树。不然的话,所谓的大学教育就实在没有什么存在的必要了———随便解读一下类似于“馒头的制作过程”,都可以在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方面的优势取而代之———“长此以往,国将不国”了。

当然,如果为了刻意的“学术化”而将“馒头的制作过程”拔高,使原本简单明了的“活动过程”变得“不知所云”的做法,则更是愚不可及。想一想大学课堂上那些让人喷饭的所谓“定义”、“概念”,简直就是在挑战或者侮辱学生的智商和人格,是把国家的高等教育资源和学生家长的“血汗”当儿戏。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说,这些学者的“点评”和呼吁还是不无道理的。作为“桃花源中人”,可以不食人间烟火,但是不能让人间充满烟火!

有鉴于此,我们将要完成的“精品教材项目·档案文献编纂学”就必须克服“高不成”和“低不就”两种倾向,为“基础理论”和“工作方法”各自留出“生存的空间”,并且使它们在一定程度上得以贯通。如果通过我们的努力,能够另辟蹊径,在“观点新、材料新和手法新”方面做些“文章”,从一定程度缓解人们对“大学教育以及由此派生出的‘大学教材’”“大而无当”和“鸡零狗碎”的压力,那就真是谢天谢地了。

注释:

①胡鸿杰.档案文献编纂学评析[J].档案学通

讯,2003(2):38。

②https://www.wendangku.net/doc/5e5162023.html,/console/upimages/tz09120201.doc 。

③廉思.蚁族[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1。

④胡鸿杰.项目开发与管理[M].北京:中国人

民大学出版社,2008:143。

⑤吴承恩.西游记(上)[M].第2版.北京:人

民文学出版社,1980:342。

⑥曹喜琛.档案文献编纂学[M].北京:中国人

民大学出版社,1990:5。

⑦https://www.wendangku.net/doc/5e5162023.html,/102392/67548.html ,https://www.wendangku.net/doc/5e5162023.html,/?uid-5-action-viewspace-itemid-5666。

档案文献编纂学复习纲要

档案文献编纂学复习纲要 档案的行业标志:“司档之神”雅鲁斯国际档案理事会会徽 关于档案的误读:以为档案即旧的文献;以为档案真实及社会真实;以为档案及纸质文件;以为实物、复制件不能成为档案;以为原件就是档案。 “档案的双元价值观”即工具价值和信息价值的双元并重是档案事业现代化的价值目标。这是由档案作为行为方式和对象实体的双重属性决定的。 一、档案文献的价值 (1)凭证信息(2)管理工具(3)科研材料(4)文化财富 二、档案文献编纂学 档案文献编纂学是研究档案文献编纂出版的理论、历史、原则和方法的学科。 三、档案文献编纂学的学科性质 1、社会科学 2、应用科学 3、边缘学科 四、档案文献编纂学目前应当关注的问题 1、重视基本理论研究 2、加强档案编纂史研究 3、加强档案解读和档案成果评价机制的研究 4、信息技术背景下的档案文献编纂工作 五、档案文献编纂工作 档案文献编纂工作是指按一定的题目对档案信息进行搜集、选择、考订、加工、编排、详介,以出版的方式提供社会利用的工作。 六、档案文献编纂环节 选题——查找——选材——考订——加工——编排——详介——出版 七、档案文献编纂工作的思想基础 1、哲学基础——马克思认识论 2、档案学基础——两步整理论(实体——信息——知识) 3、信息学基础——文献交流轮 八、档案编纂可以解决档案信息意义的缺陷 1、档案信息海量——利用专题性 2、档案信息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利用科学与系统性 3、档案信息保存空间的分散性——集中性 4、档案信息副本有限性——利用雪球广泛性 5、档案信息符号系统——利用者最小努力心志

九、档案文献编纂工作的意义 1、档案文献传播的有效手段(主动提供服务、集中系统性、科学性、广泛性) 2、文化传承和文化缔构的重要手段 3、大规模科学研究的基础和条件 4、政治斗争、思想教育和工作查考的重要依据 5、保护档案文献原件的重要手段 十、档案文献编纂工作性质 曹喜琛——服务性、条件性 韩宝华——传播行为(高质优效、依法规范) 覃兆刿——政治性、研究性、服务性 十一、档案文献编纂工作原则 (一)曹喜琛:坚持党性和科学性高度统一的原则 党性:政治思想性、服务为中心、辨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思想(二)韩宝华:坚持科学性、政治性和效量性原则 科学性:以对档案信息的深入研究为基础(实事求是、编研结合) 政治性:以国家出版方针及相关法律规定为依据(明利害、获授权、经审批、按时限、讲保密、防侵权) 效量性:高度适时、适量的实现档案信息共享为目标(质量第一、讲求实效)(三)覃兆刿:存真求实 维护凭证性、维护完整性、最大限度揭示联系、适时高效 十二、档案文献中出现伪误信息的原因 1、政治因素 2、认识的局限所致 3、文献传递过程中的讹、奇、衍、倒 4、无意所为 5、以谋求利益为目标或忌讳导致 6、数字化环境所致 十三、孔子的文献编纂思想 1、亲周、据鲁、故殷 2、“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的思想 3、勿意、勿必、勿我、勿固,多闻阙疑的思想 4、子不语怪、力、乱、神 5、攻乎异端,斯害也已 6、芟夷繁乱,剪截浮辞 7、序其作意,严其损益 十四、孔子编纂“六经”的历史贡献 1、提出了“文献”的概念,并阐明其“证史”的作用 2、进行历史上第一大规模的文献编纂工作,打破了文化为贵族所垄断的局面,促进了早期文化传播。

课题研究的主要方法

四、课题研究的主要方法 1.文献研究。通过阅读、翻阅与本文相关的著作、论文、期刊等理论成果,来学习前人的分析研究思路和写作手法,吸取宝贵经验、开拓本文的写作分析思路,丰富理论知识,在原有的基础上进行创新。 2.调查问卷法。我根据J公司员工是否愿意宣传自己的公司、员工是否自愿留在公司为公司效力和员工等方面设计问卷,收集分析相关数据,同时运用所学理论,做到理论与数据相结合,科学分析。 3.访谈法。我在J公司三个部门中各选取了1~2名员工,进行半结构化访谈,并根据他们的回答进行归纳整理。 四、课题研究的主要方法 1.文献研究。通过收集文献等相关资料,丰富更多的理论知识,吸取宝贵经验,开拓研究分析思路。 2.调查分析。通过收集h公司管理人员针对工作压力的调查问卷,运用SPSS分析法分析数据,同时运用所学理论相结合,做出科学的研究结果。 3.总结归纳。对研究结果进行系统的归纳总结,得出最终的结论,提出相对的建议。 四、课题研究的主要方法 本文通过人力资源管理和招聘管理的相关理论进行研究,主要包括人力资源的目标、任务、胜任力模型理论、结构化面试理论和人才测评,用以上理论作为基础,结合哲博百众(天津)科技有限公司招聘管理和人才甄选的现状,对其招聘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进一步提出优化的建议。 本文主要采用的研究方法有问卷调查法、观察法和文献研究法。 文献阅读:阅读期刊、著作、论文等文献,研究相关知识理论,学习理论基础,并思考论文的内容核心和写作方式,寻找书籍间内容的相互联系,总结出共通点,加入自己的思考,打开思路。结合实际:收集与研究相关的实际案例,跟阅读总结的文献理论相结合,同时积极做出个人思考,根据实例分析理论。总结归纳:得出最终的结论,从不同方面进行优化和总结,加以个人的观点和意见。 四、课题研究的主要方法 1.文献研究。通过大量阅读、仔细翻阅与本文相关的著作、论文、期刊等理论成果,来学习前人的分析研究思路和写作手法。吸取宝贵经验、开拓本文的写作分析思路,丰富理论知识。2.问卷调查分析。通过问卷调查收集相关理论所需相关数据,同时运用所学理论,做到理论与数据相结合,科学支撑。 3.总结归纳。对研究结果进行系统的归纳总结,得出最终的结论,提出个人看法与建议。 四、课题研究的主要方法 1.文献研究。通过大量阅读、仔细翻阅与本文相关的著作、论文、期刊等理论成果,来学习前人的分析研究思路和写作手法。吸取宝贵经验、开拓本文的写作分析思路,丰富理论知识。2.问卷调查。进行问卷的设计和发放,以及后期的数据处理,从得到的数据中得出结论分析问题。 3.总结分析。除了分析已知数据外还要对其提出建议和参考,为其发展提供信息参考。

档案文献编纂学

档案文献编纂学模拟题 一、解释下列名词 1.档案文献编纂学是研究档案文编篡的原理与方法的科学科目,是对档案文献编篡工作时间经验的总结和理论的概括,是对档案文献编篡工作的方法论研究。 2.选材大纲是编者在选题工作计划的指导下,在认真进行变迁研究的基础上拟定的关于题目内容轮廓和简明而又逻辑的框架结构式文字。 3.外部考证是对文献本身真伪做出鉴别,涉及文献的真实性。如对版本真伪进行考证,可以从该书的编排体例与同时代的同类出版物比较,看是否相符;也可查看书中内容是否反映成书年代的事实。对作者真伪进行考证,可以看作者其他作品的语言风格是否与此书一致,基本观点、思想是否一贯。外部考证可以用技术手段测定纸质,手稿上墨水的褪色程度、或用同位素钾一40、碳—14的衰变程度来测定。 二、简答题 1.孔子编纂学的主要思想。 (1)紧紧围绕编篡目的,服从于自己的思想学说,体现一定的政治目的。(2)深入分析档案文献,排斥荒诞的内容 (3)杜绝主管武断,坚持无为不信,注重对材料的考证。 2.选题的基本条件。 (1)编篡选题应“大而全” (2)编篡选题要防止“炒冷饭” (3)编篡选题要“高层次” 3.简述收集档案的步骤与方法。 (1)选题的步骤,一般可以分为初选、复选、定选三个步骤 (2)选题的方法 集体研究,互相通报主编统一各观点,最终决定材料弃取蒋已选档案登录 三、论述题 1.论档案文献编纂工作的意义。 (1)档案的价值 档案室认识历史的依据 档案室科学研究的基础 (2)档案原件的历史局限 档案实体浩繁状况 档案信息芜杂状况

档案载体局限状况 2.档案汇编的体例及其选择。 (1)我国已经出版的档案文献汇编所采用的体例主要有以下几种: 1按照历史事件发展阶段编排档案文献 2按照汇编题目包括的几个基本问题编排档案文献 3按照汇编文献的作者或通讯这组织档案文献 4按照汇编内题目档案文献的种类编排档案文献 5按照汇编题目涉及的不同地区匪类编排档案文献 6按照档案文献形成的时间顺序依次排列档案文献 (2)确定湖边体例的根据主要有: 汇编题目的客观性 汇编选入的档案文献的特点 汇编的目的 档案文献编纂学模拟题2 一、解释下列名词 1.选题大纲是编者在选题工作计划的指导下,在认真进行变迁研究的基础上拟定的关于题目内容轮廓和简明而又逻辑的框架结构式文字。 2.档案校勘转录和标点过程中,编者发现档案原件在文字上存在讹、夺、衍、倒等现象,并以一定的方式处理之,即为校勘。 3.档案文献编纂是研究档案文编篡的原理与方法的科学科目,是对档案文献编篡工作时间经验的总结和理论的概括,是对档案文献编篡工作的方法论研究。 二、简答题 1.选题的基本条件。 (1)编篡选题应“大而全” (2)编篡选题要防止“炒冷饭” (3)编篡选题要“高层次” 2.注释及其要求。 (1)档案文献的注释,是指对已经决定编篡公布的档案文献中某些不易被读者理解的概念进行解释,并对编篡工作情况下予以简要说明

论文课题研究的主要研究方法和手段

毕业论文课题研究的主要研究方法和手段 1、调查法 调查法是科学研究中最常用的方法之一。它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现实状况或历史状况的材料的方法。调查方法是科学研究中常用的基本研究方法,它综合运用历史法、观察法等方法以及谈话、问卷、个案研究、测验等科学方式,对教育现象进 行有计划的、周密的和系统的了解,并对调查搜集到的大量资料进行分析、综合、比较、归纳,从而为人们提供规律性的知识。调查法中最常用的是问卷调查法,它是以书面提出问题的方式搜集资料的一种研究方法,即调查者就调查项目编制成表式,分发或邮寄给有关人员,请示填写答案,然后回收整理、统计和研究。 2、观察法 观察法是指研究者根据一定的研究目的、研究提纲或观察表,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去直接观察被研究对象,从而获得资料的一种方法。科学的观察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系统性和可重复性。在科学实验和调查研究中,观察法具有如下几个方面的作用:①扩大人们的感性认识。②启发人们的思维。③导致新的发现。 3、实验法 实验法是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联系的一种科研方法。其主要特点是:第一、主动变革性。观察与调查都是在不干预研究对象的前提下去认识研究对象,发现其中的问题。而实验却要求主动操纵实验条件,人为地改变对象的存在方式、变化过程,使它服从于科学认识的需要。第二、控制性。科学实验要求根据研究的需要,借助各种方法技术,减少或消除各种可能影响科学的无关因素的干扰,在简化、纯化的状态下认识研究对象。第三,因果性。实验以发现、确认事物之间的因果联系的有效工具和必要途径。 4、文献研究法 文献研究法是根据一定的研究目的或课题,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地、正确地了解掌握所要研究问题的一种方法。 文献研究法被子广泛用于各种学科研究中。其作用有:①能了解有关问题的历史和现状,帮助确定研究课题。②能形成关于研究对象的一般印象,有助于观察和访问。③能得到现实资料的比较资料。④有助于了解事物的全貌。 5、实证研究法 实证研究法是科学实践研究的一种特殊形式。其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利用科学仪器和设备,在自然条件下,通过有目的有步骤地操纵,根据观察、记录、测定与此相伴随的现象的变化来确定条件与现象之间的因果关系的活动。主要目的在于说明各种自变量与某一个因变量的关系。 6、定量分析法 在科学研究中,通过定量分析法可以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以便更加科学地揭示规律,把握本质,理清关系,预测事物的发展趋势。 7、定性分析法 定性分析法就是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分析。具体地说是运用归纳和演绎、分析与

课题文献综述

《教学目标的制定及实施策略》课题研究 文献综述 课题立项编号: 课题研究单位:鹿寨县四排镇第二小学 文献综述作者:梁桂连 摘要:之前,我校教学现状不容乐观,教师的教学目标不够明确,没有养成课前备好课的习惯,课堂教学不讲究策略,不重视课堂教学效果,教学随意性大,故教学质量上不去。针对我校现状,一年来,我们课题组参加《教学目标的制定及实施策略》研究,各课题组成员努力反思、自查、自省,积极参与研究、学习,找到自身存在的问题,认真写教学反思;利用现有教育教学资源,认真研究,相互学习,收效良好。 关键词:教学现状;研究;教学目标;教学策略;成果 一、前言 日子在弹指一挥间就毫无声息的流逝,就在此时需要回头总结之际才猛然间意识到日子的匆匆。2017年春开始我组课题《教学目标的制定及实施策略》立项并开始研究,在全体组员的共同研究下,我们组在思想上、学习上、工作上都取得了很大的进步,成长了不少,但也清醒地认识到我们理论学习上还是远远不足的,所以“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二、正文 (一)历史发展 2017年春,我们的课题《教学目标的制定及实施策略》在鹿寨县级课题立项,我们马上对我校的部分老师及部分学生进行问卷调查。通过问卷调查,我们发现很多老师没有意识到课前制定教学目标的意义,不懂得课堂教学策略,很多老师们平时无暇去研读课标,即使有的老师去看一下课标,也是囫囵吞枣,对课标中的理念理解也不到位。有的老师得到教学内容,首先想到的是照搬别人的教学设计。有的老师不愿意自己设计,有的教师没有信心或能力去设计。教师没有科学的教学目标的制定及实施策略去完成教学内容,从而大大降低了教学效果。学生们不知道什么是学习的目标,很多都不接受老师所传授的知识,所以上完一节课,结束的仅仅是时间,不知道所谓的目标,更谈不上是否达成目标。针对老师们的现状,我们的课题《教学目标的制定及实施策略》真的值得我们去研究了。 于是我们开始进行课题研究,首先理解课题,我们向从鹿寨县实验小学来我们学校支教的邹文英老师和韦东丽老师请教。从她们那我们开始了解到教学目标的制定应该有可行性、可操作性;教学重点可以摘自教学目标中,而教学难点则根据教材、根据学情而定,不一定出自教学目标。有了她们的帮助,顿时我们脑海里的概念清晰多了,我

档案文献编纂学 笔记

第一章 一、档案、档案信息、档案信息资源 1、识记 (1)档案与文献的关系: 档案是历史上产生最早的文献形式,并随着文献的发展而发展,是原本记录型的原生信息性的文献 (2)档案的特点:直接性、丰富性、系统性 (3)档案信息的含义:指通过某一整体档案中的符号组合所表达的内容为人们解决或判定某一问题所提供的情报 (4)档案信息资源的含义:是一种人造资源,是人类通过历代积存档案方式为后人积累的智能资源。 2、领会:档案的显著特点与特殊价值 二、文献、档案文献、档案文献信息 1、识记 (1)文献概念的出现及含义演变 我国是最早形成文献这一概念的国家,文献一词最早见于《论语。八佾》,“文”释为典籍,“献”释为贤人,最早以“文献”一词用于书名的是元代马端临的《文献通考》,近现代,文献用来泛指具有史料价值和现实价值的档案、图书、资料。文献被定义为:记录有知识的一切载体。 (2)文献的要素:1、所记录的知识和信息2、记录知识和信息的符号3、用于记录知识和信息的物质载体4、记录的方式或手段 (3)档案文献的含义:指以传播档案信息为基本功能的出版物 (4)档案文献信息的含义:指由编纂者所提供的。经过加工处理的、以档案文献为载体、为中介的档案信息。 2、领会:档案文献的含义及其各要素 三、编纂、编著、编辑 1、识记 (1)编纂概念的出现及含义演变: (2)编纂的实质:在实践的基础上对前人成果进行新形式的整理 (3)编著的含义:是介于编纂与创作之间,是兼有编纂与著作双重成分的著作方式。 (4)编辑的含义:指出版机构的专职人员对书稿进行组织、审读、编选、加工、整理等工作,是定稿付印前的重要把关环节,重点在审。 2、领会 (1)编纂的含义及其实质 (2)编纂与编辑的区别与联系: 四、档案文献编纂的定义及基本要素 1、识记 (1)档案文献编纂的含义:是编纂者按照一定的题目要求,对档案信息进行搜集、筛选、审核、加工、整序、评介,以档案文献出版物的形式向社会用户提供档案文献信息的工作。 (2)档案文献编纂工作的基本要素:编撰者、档案信息、编纂过程、档案文献、用户 (3)编纂者的含义: (4)档案文献编纂的客体:档案信息是档案文献编纂的客体,是档案文献赖以生成的原料,通常称为“材料” (5)档案文献编纂活动的实质 (6)编纂过程的含义:指将某一部分相关档案信息经过编纂者的劳动转化成档案文献出版物底稿的

课题研究计划

课题研究计划 一、怎样制定课题研究计划 课题研究计划不同于课题申请表,是一份具体的实施计划书。课题申请表只是一个大致的设想,如同要盖一个大楼,计划盖写字楼还是公寓楼,多大面积,投资多少,几年完成,是个大致的框架。而课题实施计划则是一张施工蓝图,包括具体的工期、用料,施工要求都有,是一个可以操作的具体图纸,看着它就能把楼盖起来。 课题研究计划一般包括如下几部分: 1. 课题基本情况 简要介绍课题的来源、研究类型、实验时间等。 2.课题的提出(或研究的目的) 为什么要研究这项课题,目的是什么。 3.课题研究的假设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能够解决什么问题,预期会有什么结果。 4.课题研究的基本思路和具体措施 这一部分要尽可能具体化,越具体越便于操作。 5.预期的研究成果 举例 “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的研究与实验” 课题研究计划 一、课题基本情况 1.课题名称: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的研究与实验 2.课题来源:天津市教育科学“十五”规划重点课题(课题批准号:KES016) 3.课题研究类型:应用研究 4. 课题负责人:天津市教育科学研究院王敏勤 5. 实验时间:2002年至2004年 二、为什么要进行这项实验(课题的提出) 教育部颁布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提出了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的任务。学习方式的转变是这次课程改革的显著特征。改变原有的单一、被动的学习方式,建立和形成旨在充分调动、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多样化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自然成为这场教学改革的核心任务。(学习方式基本概念和转变学习方式的重要性略) 所谓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是指从单一、被动的学习方式向多样化的学习方式转变。其中,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和操作实践都是重要的学习方式。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进展,人们对学生学习方式的理论研究日渐增多,但怎样把这种新的教学理念转变为具体的教学方法和步骤,使基层中小学教师便于操作和评价,真正引导学生在学习方式上产生实质性的变化。这不仅需要理论的研讨,更需要具体的实验。本课题计划在理论研究的同时,调查中小学生的现有学习方式,并进行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的实验,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提供可资借鉴的经验。 三、课题研究假设

档案文献编纂学新说

档案文献编纂学新说 还是在刚刚进入21世纪的时候,为了完成博士论文,我曾经比较认真地研读过档案文献编纂学这门档案学经典学科的有关书籍。后来将学习的感想整理编写在了我的一篇文章①中—— —按照我当时设计的语境,主要是希望按照管理学的模式去考量档案文献编纂学的得失。 2009年12月2日傍晚我收到一位网友的短信,称“恭喜您的档案文献编纂学入选(重点)”。开始我还以为是一个“玩笑”,结果上网一查才知道证据确凿②。猛然间,我想起了半年前好像学院领导曾经与我说过,让我“挂名”去报什么“精品教材”,当时我就觉得这事怎么看也有点像是“玩笑”,所以我也用“玩笑”的方式答复了领导。现在居然弄假成真,只能用“无奈”来形容当时自己的心情。 由于时近年底,工作实在太忙,直到上个学期的课程结束后才有时间“坐下”来好好学习“档案文献编纂学”。在足不出户的情况下,我竟然从家中搜罗出了十余本“档案文献编纂学”书籍,看到一些书的扉页上作者写的诸如“请胡老师指正”等赠言,心中惭愧万分—— —数年混迹江湖,虽终日忙碌,但多与“学问”无缘,有时连静下心来读书的可能都没有,更妄谈“指正”。好在有关部门给了一个改过自新的机会,使我以一种非常的方式“介入”到“档案文献编纂学”学科。 一 从当编辑的时候开始,我就非常痛恨挂名的“主编”—— —用我们业内的话来讲,就是“主编不编”。但是,在世风日下的今天,自己作为一名近乎“蚁族”③的教师和编辑既无法扭转乾坤也不愿蚍蜉撼树,只能独善其身地坚守职业的准则。痛定思痛,就是我这个“未来的”“档案文献编纂学”主编是一定要编的,当然“要编”就必须从做功课开始—— —通过学习,我的体会是: 第一,以往的“档案文献编纂学”的基本体系为档案文献编纂学的基本理论、档案文献编纂工作和档案文献编纂的成果;近些年又有一些有关档案文献编纂历史的书籍出现。 第二,在与此相近的“学科”中,有“文献学”和“档案文献学”等几种。前者一般包括文献的“形体、方法、历史和理论”四个板块,后者则主要分析包括档案文献编纂在内的文献整理、考据、校勘、检索,以及档案文献历史沿革和文献遗产保护问题。 第三,在上述研究的基础上,目前还有一些“延展”的出版物,其内容游离在文献编纂的历史、文献种类的介绍、具体编纂(或“编研”)活动的描述和编辑出版的“移植”之间。 按照有关部门的“任务书”,我们即将编写的“档案文献编纂学”属于“新编”的范畴,通俗地说应当理解为“重写”。现在看来,我们“重写”“档案文献编纂学”的优势在于可以毫不犹豫地“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但却容易落入“俗套”并有“剽窃”之嫌。我还注意到,在“有关部门下达”的“文书”里边称我们这次“重写”“档案文献编纂学”为“项目”,那么就要按照项目管理的规范来评估一下这件事的风险,即“管理者所面对的自然状态出现的概率”,并且根据这些“自然状态出现的概率”所造成“得失量”的顺序制定出“预案”④。 平心而论,档案文献编纂学应当算作档案学中 胡鸿杰 (中国人民大学信息资源管理学院北京100872) [摘要]根据北京高等教育精品教材建设立项的要求,从思想史、方法论和出版物三个方面重新编写档案文献编纂学,并且遵从项目管理的方式设计和规划该部教材编写的实施过程,力争在科学性和可读性有所建树。 [关键词]思想史方法论出版物档案文献编纂 [分类号]G272 Abstract:According to the requirements of the Elaborated Textbook Project for Beijing Higher-educa-tion,it puts forward a re-compilation of Archival Literature Compilation Science from three aspects of his-tory of ideology,methodology and publications,complies with methods of Project Management to design and program the implementation process for this teaching material,and strives for a scientific and readable product. Keywords:History of ideology Methodology Publications Archival Literature Compilation

10月档案文献编纂学试题

2009年10月档案文献编纂学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1.在我国汉文中,“档案”一词最早出现于()A.汉代 B.唐代 C.明代 D.清代 2.《论语》中孔子说“文献不足故”之“文”是指()A.贤人 B.图书 C.典籍 D.载体 3.“编纂”一词最早见于白居易所著() A.《长恨歌》 B.《河南元公铭》 C.《卖炭翁》 D.《白居易诗集》 4.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综合性手工业科技档案文献是() A.《考工记》

B.《山海经》 C.《尚书》 D.《春秋》 5.章学诚认为,档案文献编纂的成品是() A.考索之功 B.比次之书 C.独断之学 D.案牍图牒 6.孙中山先生于1912年3月批示组建() A.档案馆 B.博物馆 C.研究院 D.国史馆 7.吴宝康同志提出“档案工作应由传统的档案管理向信息管理转变”是在() A.1952年 B.1978年 C.1988年 D.1990年 8.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充分研究、利用公报,编纂了颇具史料价值的汇编() A.大公报

B.政府公报 C.大元帅府公报 D.南京临时政府公报 9.将档案内容按照现今通行的字体和格式转达到档案文献出版物上的记录符号,称为() A.仿摹字式 B.规范字式 C.原迹字式 D.记录字式 10.编者在选题工作计划的指导下,在认真进行编前研究的基础上,拟定的关于题目内容轮廓的、简明而有逻辑的框架结构式文字是() A.编纂体例 B.汇编目录 C.汇编序言 D.选材大纲 11.宋代学者郑樵在《通志?校雠略》中提到的“求书八法”之“即类以求”是指() A.从与所需文献相关联的其他类别去查找材料 B.到官家图书馆查找材料 C.从私人处查找所需材料 D.按各种文献所属的类别查找

文献综述的内容及格式要求

文献综述的内容及格式要求 1.文献综述的目的和意义 文献综述是由学生通过系统地查阅与所选课题相关的国内外文献,进行搜集、整理、加工,从而撰写的综合性叙述和评价的文章。在文献综述中,要较全面地反映与本课题直接相关的国内外研究成果,特别是近年来的最新成果和发展趋势,也要指出该课题所需要进一步解决的问题。通过文献综述对中外研究成果的比较和评论,不仅可以进一步阐明本课题选题的意义,还可以为本课题组织材料、形成观点奠定基础。 2.文献综述的特征 文献综述的基本特征可以概括为下面三点。 第一,综合性。文献综述是对某一时期同一课题的所有主要研究成果的综合概括。因此,要尽可能把所有重要研究成果搜集到手,并作认真的加工、整理和分析,使各种派别的观点清楚明晰,不要遗漏重要的派别和观点。 第二,描述性。文献综述在对各种派别的观点作介绍时,应该保持这些观点的“原味”,这就要求对被介绍的观点作客观性的描述。因此,撰写文献综述,首先要站在客观的立场上转述各派的重要观点;同时,在归纳各种观点时要抓住要点,表述时应简明扼要。 第三,评价性。文献综述不能囿于介绍研究成果,传递学术信息,还要对各种成果进行恰当而中肯的评价,并表明作者自己的观点和主张。文献综述重点在于“述”,要点在于“评”。由于评价的倾向性,通过文献综述,就会引导出对课题今后发展动向或趋势的说明。 3.内容要求: 文献综述是在研究选题确定后(或选题虽末最终确定,但至少已确定了比较具体的研究方向),并在大量搜集、查阅相关文献的基础上,对相关课题或相关领域已有研究成果进行的综合性介绍,目的是理清本课题已有的研究基础及尚存的研究空间,它既可以给研究者在充分借鉴前人已有成果的基础上如何进一步深化本课题的研究指明方向,还可以帮助读者(或论文审阅者)明确本研究的新意所在。因此,写好文献综述,对于课题研究具有重要作用。 文献综述的结构一般由下列成份构成: 1、标题。文献综述的标题一般多是在论文选题的标题后(若选题尚未最终确定,也可以以研究方向为名)加“研究综述”或“文献综述”字样。 2、提要或前言。此部分一般不用专设标题,而是直接做为整个文献综述的开篇部分。内容是简要介绍

档案文献编纂学复习整理资料(网上下载的)

《档案文献编纂学》 ——讲堂录(精简版) 整理和使用说明: 《精简版》源于《完整版》,结合老师所说重点,带有主观剪裁,仅作参考之用。此版本适合乏于时间者使用,有时间者以自己笔记或《完整版》作复习纲要为佳。 胡康林 2011-06-09 检索目录 第一部分名词术语 1 第二部分简答论述 2 专题一档案文献编纂工作的基本理论 2 一、档案文献编纂工作的构成要素 2 二、档案文献编纂的档案学理论基础——两步整理理论 2 三、档案文献编纂工作的基本原则 2 专题二档案文献编纂的选题 3 一、编纂题目产生的途径 3 二、确定选题前应该进行的工作——调查研究 3 三、编纂题目产生的思路 3 四、编纂题目的论证 4

专题三档案文献编纂材料的筛选 5 一、编拟《选材大纲》 5 二、初选 5 三、复选 6 四、定选 7 五、待选档案真实性考证 7 专题四档案文献的加工 8 一、档案原文的校勘 8 二、拟定档案文献的标题 8 三、档案文献的编排体例 10 专题五档案文献编纂史略 10 一、孔子的文献编纂思想 10 二、汉代刘向、刘歆的文献编纂思想 10 三、唐代刘知几的文献编纂思想 11 四、宋代司马光的文献编纂思想 11 五、清代章学诚的文献编纂整理思想 11 六、蔡元培在档案整理方面的贡献 11 七、新中国档案文献编纂主要机构 12 专题六简述文献的体裁 12 第一部分名词术语 ⒈档案信息。由档案反映出的信息。一是指档案的内容中蕴含的信息,即档案的内容,它是社会信息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二是关于某份档案的信息,如档案的外部特征和保管状况。

⒉文献。一般泛指以文字、图像、符号、声频、视频等记录手段形成的图书文件、连续出版物、记录有内容的影片、音像资料、幻灯片、缩微品、磁性载体等。 ⒊档案文献。是指以档案信息作为记录内容的,且符合文献要素的文献。 ⒋编纂。编排与撰。通过对文件中的知识和信息进行再组织、再加工,从而形成新的文献。 ⒌档案文献编纂工作。编纂者根据某一专题的客观需要及档案状况,将相关的档案原件内容转化为档案文献出版物的工作。 ⒍编纂选题。就是以档案材料为基础,在对档案内容进行全面分析和研究的基础上,从已经显现的或潜在的问题中确定具体编纂题目的工作。 ⒎复选。是在初选工作的基础上,进一步将不需要采用的材料排除的工作。通过复选基本可以确定那些档案材料可以进入汇编。 ⒏选本。从一份档案的诸多文本或一本书的诸多版本中,选定一个最准确、最完善、最可靠的反应作者思想或档案真实性的文本或版本,作为档案文献编纂公布或引用档案内容的依据。 ⒐档案原文转录。将档案原件的内容进行原文转移,形成编纂底稿、在底稿上对转移后的文献内容进行技术处理,这样有利于对档案原件的保护。 ⒑年编。按照时间顺序依次排列档案文献。一是按照档案形成的时间排;一是按照内容反映的史实的时间排。其中,第一种是最常见的.最基本的排列方法。 ⒒类编。凡按类对入选档案进行区分和集中,然后各类排列按照一定的逻辑进行排列,各类的档案在按照其他方式排列。

课题参考文献

课题参考文献: [4]陈映芳.“农民工”:制度安排与身份认同[J].社会学研究.2005,(3). [5]马用浩、张登文、马昌伟.新生代农民工及其市民化问题初探[J].求实.2006,(4) . [6]文军.农民市民化:从农民到市民的角色转型[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2004,(3). [7]刘传江,程建林.第二代农民工市民化:现状分析与进程测度[J].人口研究.2008,(9). [8]刘传江,程建林.农民工代际差异与市民化[J].经济纵横.2007,(4). [1] 姜作培. 从战略高度认识农民市民化[J]. 山东经济,2003(2):7-9. [2] 黄泰岩,张培丽. 改变二元结构,实现城乡发展一元化[J]. 前线,2004(5):26-28. [3] 袁小燕. 城市化进程中的农民市民化问题浅探[J]. 资料通讯,2005(1):4-8. [4] 许峰 . 农民市民化问题探讨[J]. 绿色中国,2004(10):52-53. [5] 杨风 . 城市化进程中农民市民化问题研究综述[J]. 上海城市管理,2009(3):90-93. [6] 陈映芳. 征地农民的市民化——上海市的调查[J].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3):88-95. [7] Auvachez Elise. “Supranational Citizenship Building andthe United Nations: Is the UN Engaged in a …Citizenization?Process?” [J]. Global Governance : A Review of Multilateralism and 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s, 2009(1):24. [8] Cohen Elizabeth F. “Reconsidering US ImmigrationReform: The Temporal Principle of Citizenship” [J]. Perspectiveson Politics, 2011(10):575-583. [9] 文军 . 农民市民化:从农民到市民的角色转型[J].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3):55-61. [10] 李建兴. 主体性因素与农民的市民化——关于农民市民化的调研[J].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2006(2):23-27. [11] 王春光 . 农民工的“半城市化”问题[C].// 李真. 流动与融和:农民工公共政策改革与服务创新论集. 北京: 团结出版社,2005:41-57. [12] 单菁菁. 城市农民工社会适应状况与生活满意度调查[M].// 国情调研. 济南: 山东人民出版社,2006. [13] 陈丰. 从“虚城市化”到市民化:农民工城市化的现实路径[J]. 社会科学,2007(2):110-112. [14] 周晓虹. 流动与城市体验对中国农民现代性的影响——北京“浙江村”与温州一个农村社区的考察[J]. 社会学研究,1998(5):58-71. [15] 朱考金. 城市农民工的心态与观念——以南京市600例样本的频数分析为例[J]. 社会,2003(9):10-12. [16] 徐志旻. 进城农民工家庭的城市适应性:对福州市五区132 户进城农民工家庭的调查分析与思考[J]. 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1):106-111. [17] 张时玲. 农民工和城市社会的关系分析[J]. 黄冈师范学院学报,2006(2):28-32. [18] 马广海. 农民工的城市融入问题[J]. 山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0(3):67-69. [19] 王春光. 农民工的社会流动和社会地位的变化[J]. 江苏行政学院学报,2003(4):51-56. [20] 王春光. 农村流动人口的“半城市化”问题研究[J].社会学研究,2006(5):107-122. [21] 刘传江. 农民工生存状态的边缘化与市民化[J]. 人口与计划生育,2004(11):44-47. [22] 郑杭生. 农民市民化:当代中国社会学的重要研究主题[J]. 甘肃社会科学,2005(4):4-8. [23] 颜秀金. 农民工市民化:篱栅重重[J]. 人力资源,2006(13):18-19.

档案文献编纂

一、填空 1档案文献的特点:权威性、原始性。 2编纂一词最早出现在白居易的《河南元公墓志铭》。 3《资治通鉴》的成书过程:(1)先作丛目、(2)次作长编、(3)删削定稿。 4章学诚是档案文献编纂思想的集大成者。 5章学诚第一次明确提出了史籍区分为两大类:著述与比类。 6档案文献编纂的必要性 (1)档案文献本身具有价值、有作用 (2)档案文献的客观状况同人们利用需求之间的矛盾 7、选材步骤 (1)初选:从宽防漏 (2)复选:从严防杂(关键步骤) (3)定选 8、选材典型表现:多样性、相对性、连续性。 9、标题的作用: (1)帮助读者在阅读前,对文章内容有大致了解(2)借助标题,对下一步工作提供基础 10、汇编索引的组成要素:①名目②注释③页码 注释种类:普通索引(注释不写)、简要索引、详细索引 11、辅文的组成 (1)评述性材料:注释、按语、题解、序言 (2)查考性材料:年表、插图、备考、编辑说明 (3)检索性材料:目录、索引 12、查找档案文献的原则:①全面查找②宁多勿漏③博约得当 13、帝王称呼习惯 明确:年号唐宋之后:庙号唐宋之前:谥号 14、考订:明代胡应麟《四部正讹》、宋濂:《诸子辨》。 15、体例分类 (1)按照题目发展的历史阶段性组织的档案文献 (2)按照题材包括的基本问题组织编排的档案文献 (3)按照题材所涉及地区组织编排的档案文献 (4)按照作者和通讯者来编排的档案文献(如书信) (5)按汇编内档案文献的种类编排的档案文献 (6)按时间顺序组织编排档案文献(常见) 按繁简程度分:不设类编排、单层分类编排、多层分类编排16、注文位置的安排:脚注(每页下面空白处)、篇后注(档案文献后面)、书后注(针对专门读者)、行间夹注。

档案文献编纂学试卷1

档案文献编纂学试卷1 姓名:班级成绩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 档案文献编纂工作是由、、、和五大基本要素构成。 2.编研:包括利用档案撰写论文、著作和编史修志把档案依其原文编纂成书编制各种和。 3.在我国历史上,有据可考的档案文献编纂活动是由开始的。 4.孔子编纂了、、、、、,被后世尊为,对中国的历史文化产生了久远的影响。 5.西汉刘向曾将各篇编纂成。 6. 著名史学评论家刘知几编纂了。 7. 宋代著名史学家司马光代表作。 二、选择题(每空5分,共25分) 1.档案文献编纂中查找档案文献,应该首先入手的是查找() A.间接档案全宗B.直接档案全宗C.图书馆D.博物馆 2.宋代学者郑樵提出的"求书八法"中"即类以求"是指() A.按各种文献所属类别去查找材料 B.从与所需文献相关联的其他类别去查找材料 C.根据文献与地区的各种关系去查找材料 D.根据文献资料所属的学派去查找材料 3.按照民国以前的文书格式,往往在上款署() A.文书的起草者的姓名与职衔B.文书的受文者的姓名与职衔 C.文书的作者的姓名与职衔D.文书的传达者的姓名与职衔 4.抬头制度开始于() A.秦B.战国C.汉D.西周 5.1990年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及新闻出版署修订发布《标点符号用法》,其中规定的标点符号共() A.16种B.17种C.18种D.19种 三、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15分) 1.档案文献编纂学: 2.档案文献: 3.编纂: 四、简答题(每题10分,共20分)

1. 文献由四个要素组成: 2. 档案文献编纂学的性质? 五、论述题(每题20分,共20分) 档案文献编纂工作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档案文献编纂学试卷1答案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 编纂者、档案信息、编纂过程、档案文献和用户 2.参考资料和检索工具 3. 孔子 4.《书》、《诗》、《易》、《礼》、《乐》、《春秋》,六经, 5. 书录《别录》 6. 唐代《史通》 7. 《资治通鉴》。 二、选择题(每空5分,共25分) 1--5 BACAA 三、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15分) 1.档案文献编纂学:是研究档案文编纂的原理与方法的科学科目,是对档案文献编纂工作实践经验的总结和理论的概括,是对档案文献编纂工作的方法论研究。 2.档案文献:指刊载档案原文或以揭示、报道、摘编及综述档案信息为基本内容的各种出版物。 3.编纂:以社会己积累的文献为基本条件,从而形成新的文献的活动。编:分类;纂:收集。 四、简答题(每题10分,共20分) 1. 文献由四个要素组成: (1)所记录的(知识)和(信息). (2)记录知识和信息的(符号). (3)用记录知识的信息的(物质载体)。 (4)记录的(方式或手段).

档案文献编纂学试卷3

档案文献编纂学试卷3 姓名:班级成绩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所谓《三礼》,是指,与。 2.现存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史书。 3.是指皇帝发布的各种文书种类的统称。是指臣民上书皇帝的各种文书种类的统称。最 早科追溯到 4.北宋的是宋代史学发展的标志性成果。 5.孔子编纂了、、、、、,被后世尊为,对中国的历史文化产生了久远的影响。 6.选材的步骤一般分为,,三个步骤。 二、选择题(每题5分,共25分) 1.就目前文献记载来看,中国历史上开创了私人从事档案文献编纂之先河的是()A.孟子B.孔子C.庄子D.荀子 2.最常见、最基本也最方便的编排体例是() A.按照档案文献形成的时间顺序依次排列档案文献 B.按照汇编内档案文献的文种设类编排档案文献 C.按照档案文献的作者设类编排档案文献 D.按照历史事件发展的阶段设类编排档案文献 3.跋文始于() A.宋代B.秦代C.唐代D.汉代 4.年表的核心组成部分是() A.时间B.编者C.人物D.事实 5.档案文献评注性材料中,置于全书正文之前,说明成书宗旨、经过及评论全书内容、价值的文章称为() A.按语B.注释C.序言D.备考 三、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15分) 1.选材大纲: 2.文本: 3.版本: 四、简答题(每题10分,共20分) 1. 选材大纲的要求:

2..档案文献出版物的科研条件功能有哪些? 五、论述题(每题20分,共20分) 档案文献编纂的政治功能? 档案文献编纂学试卷3 答案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仪礼》,《礼记》与《周礼》 2.《春秋》编年体 3.诏令奏议《尚书》 4.司马光《资治通鉴》 5. 《书》、《诗》、《易》、《礼》、《乐》、《春秋》,六经 6. 初选,复选,定选 二、选择题(每题5分,共25分) 1--5 BAADC 三、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15分) 1.选材大纲:是编者在选题工作计划的指导下,在认真进行编前研究的基础上拟定的关于题目内容轮廓和简明而有逻辑的框架结构式文字。 2.文本:古称缮本,即档案文件原始稿本。 3. 版本:古称刻本,即档案文献印刷品。 四、简答题(每题10分,共20分) 1. 选材大纲的要求: (1)在切实理解题目编纂宗旨的前提下,依据题目的客观内容和档案文献的实际状况加以全面考虑。 (2)选材大纲的详略程度和具体形式,要根据题目自身的特点和编者的水平慎重决定。 2..档案文献出版物的科研条件功能有哪些?

档案文献编纂学考点整理

档案文献编纂学 1.考试时间:2013年1月7日8:30-10:30 2.考试题型 ⑴名词解释,4、5个;20' ⑵列举,2题,20个;10' ⑶综合分析题,包括繁体转简体并加标点,解释某人或某一概念,找关键词,拟小标题;20' ⑷简答,5、6个;30' ⑸论述,2个。20' 第一编方法篇 第一章档案文献 ★(名词)档案:①包括口述和以纸质等为载体的档案;②具有原始性、凭证性、可靠性三个特点;③档案一词,出现很晚,清初才有,之前叫典籍、简牍、文案等等。 ★(名词)文献:?文?指典籍,?献?指贤人,可理解为贤者的回忆、著述。包括有文字记载的档案和口述档案,指记载有知识的一切载体。 ★(名词)档案文献:以原始档案信息为基础,将档案信息内容编辑加工后,出版的各种作品。 ★(?简答)档案文献的种类: 一、口述档案文献 1.口述档案,亦称口碑档案、口述史料、口述史学、活资料等,即凭记忆 保存、口头流传下来的档案。 2.种类:口述传说、故事、轶闻;回忆录。 二、文字档案文献

㈠文物档案文献:亦称实物档案文献,载体为文物古迹,包括甲骨档案、金石档案、简牍档案、缣帛档案、贝叶档案等。 (与文物不同,都有文字记载;不含文字的化石、石器、遗址等,都是文物,不是档案文献) ㈡纸质档案文献 三、音像、电子、磁盘、光盘档案文献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产生档案的国家之一,标志是甲骨文档案。(甲骨文是一种成熟文字) ☆传说中的典籍:《三坟》、《五典》、《八索》、《九丘》 ☆目前所知最早的档案文献书籍:《尚书》(?尚?通?上?,书是对先秦档案史料的总称) ☆档案名称:册→简牍,简册→典籍,图籍(文书,公文)→文卷,文案,案卷,案牍,文牍,簿书→档子 档案库房名称:天府(周)→兰台,东观(汉)→史馆(唐)→架阁库(宋元)→皇史宬(明清) ☆魏晋以后,尤其到唐代,史学家们逐渐将档案(原始资料)和著述(撰写的)分开 ☆档案一词,最早出现于康熙初年《起居注册》;对档案的词源有正式记载并做出详尽解释的,是杨宾写成的《柳边纪略》 ☆档案的定义:档案是人类在各种实践活动及思维活动中自然形成并具有保存价值的历史记录,它是人类文明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文化产物。 文件是档案的前身,档案是文件的归宿。 ☆孔子在《论语〃八佾》中首先使用了?文献?这一概念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