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我国的气候特征与主要气象灾害 教学设计

我国的气候特征与主要气象灾害 教学设计

我国的气候特征与主要气象灾害 教学设计
我国的气候特征与主要气象灾害 教学设计

《我国的气候特征与主要气象灾害》教案

一、教学目标

1、能够正确说出季风区和非季风区的分界线,并能够正确判断某一地点是季风区还是非季风区

2、能够正确说出我国季风气候的三种类型,并能根据图表正确分析出我国季风气候和干旱气候的特点

3、能够从两面举例说出气候对人类生产生活和动物行为的影响

4、能够用自己的语言准确说出寒潮、台风、洪水等灾害性天气形成的原因及危害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我国季风气候的类型及分布,我国季风气候的特点,西部干旱气候的特点,灾害性天气的成因及危害

【教学难点】

我国东部的季风和西部干旱气候的特点,灾害性天气的成因及危害

三、教学方法

多媒体教学

四、教学过程

1、引入

展示图片——一组新疆和浙江的风景图

师:我国西北内陆与东南沿海地区在自然景观上有什么差别?

生:干燥,湿润

师:造成这些差别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生:季风

2、冬、夏季风形成

师:上节课我们已经学习了季风的相关知识,季风是什么啊?

生:季风是在大范围内区域,冬、夏季盛行,风向相反或近于相反的风。

师:我们将受季风影响而形成的气候称为季风气候。我国是一个深受季风气候影响的国家,尤其是我们浙江沿海一带,那大家有没有注意到我们杭州这边夏天和冬天分别是刮什么方向的风?

师:好的,让我们一起看下夏、冬季风的形成过程,看看究竟夏季和冬季是刮什么方向的风?播放视频——冬、夏季风的形成过程

师:大家看到冬季是刮什么方向的风啊?

生:东北风和西北风

阐述:没错。冬季时,西伯利亚,蒙古一带位于亚欧大陆的内部,气温较低,气压较高。而太平洋、印度洋气温较高,气压降低。风从西北内陆吹来,盛行的是偏北风。由于在冬季从内陆吹来的,因此寒冷而干燥。

师:那夏季刮的是什么方向的风啊?

生:东南风和西南风

师:夏季时,太平洋、印度洋热带和副热带海洋较凉爽,气压较高,大陆地区气温较高,气压较低。风从海洋吹向陆地,盛行的是偏南风,温暖而湿润。我们来看下冬、夏季风的差异。

3、季风区和非季风区

师:由于季风对我国的影响,我们将我国的区域分为季风区和非季风区,我们将受夏季风影响明显的区域叫季风区,夏季风难以到达的区域叫非季风区。那大家知道我国哪些地方属于季风区,哪些地方属于非季风区吗?

生:西藏、新疆不属于,浙江、上海属于

师:那季风区与非季风区到底是怎么划分的呢,它们的分界线是什么呢?

师:看图,夏季风从海洋吹过来,遇到了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冈底斯山,季风过不去了,所以这组山脉以东以南地区是季风气候区,以西以北地区是非季风气候区。

师: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气候又是如何的呢?

生:季风区气候为温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热带季风气候。非季风区气候为温带大陆性气候、高原高山气候。

师:浙江、新疆、哈尔滨分别属于什么气候区?

4、我国东部的季风气候

(1)读哈尔滨、上海、广州三地的年气温和降水分布图

师:我国季风气候具有哪些特点?

师:冬天温度怎么样?降水量怎么样?夏天温度怎么样?降水量怎么样?夏天气温最高使,温度也最高,具有雨热同期的特点。

(2)季风气候对工农业生产及动物行为的影响

夏季气温高,降水丰富,对农业生产非常有利。冬季气温低,寒冷的天气常会对工农业的生产造成危害。如:寒冷的气候和大雪会影响公路、铁路、航空运输和内河航运。“雪暴”会冻死牧区的牲畜等。

季风气候会对动物的行为产生影响:如蜗牛夏眠,蛇、蛙冬眠等。

5、我国西部的干旱气候

师:我们在座的都很幸运,都生活在浙江沿海一带,水资源丰富,从未缺水。但是在西部地区,水资源是相当缺乏,有些偏远地方家里常年缺水,一周只有几个小时的水供应,一年才能洗两三次澡,所以我们在座的要节约用水,水来之不易。

读图一:展示我国干旱气候的图片

师:我们再来看看我国西部的干旱气候,夏季风不能到达的我国的西部地区一般降水稀少,为干旱和半干旱气候区,也就是我们刚提到的非季风气候区。

师:请大家打开书本第82页,观看图2-59的地图,找出降水量小于400毫升的地区,并用铅笔画出降水量大于400和小于400的分界线。

学生操作

师:那为什么干旱和半干旱的这些地区降水量会这么稀少?我刚刚也有提到,请同学回答下学生回答:西部地区深居内陆, 东南季风不能到达这些区域,所以受大陆性质的影响大。

读图二:乌鲁木齐气温和降水分布图

师:我国西部干旱气候有何特点?降水量怎么样?冬天温度怎么样?夏天温度怎么样?生:全年降水量少,降水集中在夏季,季节变化大;冬季寒冷,夏季炎热,气温日较差.年较差大,但日照充沛。

师:大家有没有吃过新疆的红枣、葡萄啊?

回答

师:红枣、葡萄都很甜,红枣特别大。这就是西部气温较差大,光照强,光照时间长导致积累的有机物多所造成的。

师:那大家有没有想过,在这么干旱的地方,生物是如何生存的呢?自然选择说适者生存,不适者淘汰,那么这些生物身上必然有特点与他们的环境相适应,适宜他们生存。

师:你知道为什么骆驼有两个这么大的驼峰吗?仙人球的茎为什么这么干旱吗?叶子为什么会演变成刺?沙漠中的抬尾芥虫会在大雾的深秋爬上沙丘顶,高高地抬起屁股,你能解释它为什么这样做吗?

生:驼峰里面贮藏着大量的脂肪。当骆驼在沙漠中长途行走时,常常又以饿又渴,这时,驼

峰内的脂肪就会分解,变成体内急需的营养和水分。仙人掌粗大的茎是贮存水分的地方,叶子退化成针状是为了减少水的蒸腾,发达的根系为了充分吸收水分.抬尾芥虫在大雾的夜里抬起屁股是为了让凝结在身上的水沿着身体流到嘴里,这是它们获得水分的主要方法。

6、灾害性天气

(1)寒潮

师:现在我们来一起看下我国的灾害性天气,寒潮也叫寒流,就是来自北方西伯利亚、蒙古的冷空气大规模南下侵袭我国,造成我国大规模急剧降温和偏北大风。伴大风、雨雪、冻害等现象。多发生在秋末、冬季、初春时节。那是否每次天气变冷、降温都是寒潮来了呢?生:不是

师:我国气象部门规定:冷空气侵入造成的降温,一天内达到10摄氏度以上,而且最低气温在5摄氏度以下,称此冷空气爆发过程为寒潮过程,并非每次南下都称为寒潮。

每次的寒潮,都往往伴随着剧烈的降温、霜冻、大风和扬沙天气,因此对农业、牧业、交通运输业等带来较大的影响。寒潮带来的大风会影响飞机飞行、列车行驶、船舶的航行等等,寒潮造成的电线积冰也会导致导线断线,电路中断等等。

师:离我们最近的一次寒潮也就是这个月的15号左右,上个星期我们是不是感到有两天降温幅度很大啊。其实在我们浙江一带还算不上寒潮。山东省、山西省等较北的地区才算得上寒潮。

(2)台风

师:再来看一下台风,特别是我们东部沿海地区很容易受台风的侵袭。台风中心为低压,周围高压,风由四周往中间移动,又由于地转偏向力,所以就形成了这样的一个热带气旋。台风半径有数百千米,台风中心叫台风眼,那里风平浪静,云量少。台风眼外侧半径100千米左右才是狂风暴雨区。

师:台风会对我们造成什么样的危害啊?

生:吹倒树木,海上形成狂风巨浪,狂风暴雨易形成水灾。

师:还记得这个月8号为什么停课吗?

生:台风“菲特”。

师:没错。台风“菲特”在7日于浙闵交界处登陆,中心最大风力达到14级,已经是强台风了。其中最“菲特”影响比较大的是宁波余姚。让我们来看一段视频。

播放视频

师:我们看到台风“菲特”造成了余姚全程70%被淹五天,断水断电,并且因灾直接损失

275.58亿元。损失真是巨大的。那当台风来临时,我们应该怎么做?

生:不要待在大树下和电线杆旁,不能躲在不安全的房屋内,海上航行、作业的船舶要进港避风

师:台风对人类来说一定有害吗?

生:不一定

师:在干旱季节,台风会带来丰富的降水,有利于缓解旱情和降温。同时,台风对缓和高温天气也有一定作用。今年的夏天是不是特别热啊,今年特别热的其中一个原因就是因为没有台风。副热带高压是影响夏季天气的主要系统,往年因为有台风登陆,因此副热带高压在台风的影响下会撤退、断裂,天气也呈现出热一阵,一场台风雨来了又降温这样的天气形势。今年没有强有力的台风来与副热带高压对抗,这使得一些地方出现了比较极端的高温天气。

(3)洪水

师:最后我们再来看看洪水,洪水也是我国最大自然灾害之一。其中比较大的,就是1998年由于持续性降水,造成了百年一遇的特大洪水,给国家和人民带来了巨大的损失。 展示图片

师:我们来看下洪水形成的原因,主要是持续性降水和暴雨,还有就是人为原因。 翻开书本第86页看上方的活动

师:大家猜想一下,两个坡面,哪个坡面上的水的流动速度快?汇入水沟的水量哪个大?泥沙量哪个大?形成这种差异的原因又是什么呢?

答:有草皮的坡面有草阻挡,水的流速慢,水的下渗多,汇入水沟的水量少。由于流速慢,对坡面土壤的侵蚀作用也小,汇入水沟的水泥沙含量少。

师:所以说植被可以保持水土,我们应该多植树造林。

师:大家想想看,还有哪些人类活动可以引发洪水或加大洪水的危害? 生:围湖造田、侵占河道、植被破坏、城市无序发展

师:最后再来看下其他的一些气象灾害 展示图片

五、板书设计

一、我国东部的季风气候

季风区

分界线: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 非季风区 季风气候的类型

季风气候的特点 二、我国西部的干旱气候

干旱气候的特点

三、灾害性天气

1、寒潮

2、台风

3、洪水 §2.7 我国的气候特征与主要气象灾害

河流水文特征和水系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河流专题复习 一、河流水文特征和水系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二、从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分析河流特征的成因 1.河流的流向:受地势的影响; 2.河流的流域面积、水系形状和海陆轮廓、地形有关; 3.河流支流多少与地形和降水有关; 4.雨水补给为主的河流流量受降水量(河流补给)、流域面积(集水区域)影响;汛期出现的时间、长短受雨季的早晚和雨季长短影响; 5.水位流量变化与气候,补给类型,流域水库、湖泊的调蓄有关; 6.含沙量受下垫面(土质和植被状况)和流水强度的影响; 7.河流洪涝灾害的成因分析及治理措施 (1)洪涝灾害的原因 ①自然原因: a.水系特征(支流的多少、干支流构成的形状、河道的弯曲度、河流落差的大小) b.水文特征(汛期长短、流量大小及水位变化、含沙量大小及河床泥沙淤积情况、有无凌汛现象) c.气候特征(降水量的大小及变率)d.地形(地势平坦,水流不畅) ②人为原因:植被破坏、围湖造田等。 (2)河流的治理措施 上游:治理原则是调洪,做法是修水库、植树造林; 中游:治理原则是分洪、蓄洪,做法是修水库,修建分洪、蓄洪工程; 下游:治理原则是泄洪、束水,做法是加固大堤,清淤疏浚河道,开挖河道。 【举例】长江洪灾的原因

(1)自然原因: ①水系特征:流域广,支流多;中上游植被破坏重,含沙量增大;中下游多为平原,河道弯曲,水流缓慢,水流不畅。 ②水文特征:流经湿润地区,降水丰沛,干流汛期长,水量大。 ③气候特征:有些年份,气候异常,流域普降暴雨,造成洪水泛滥。 (2)人为原因: ①过度砍伐,植被破坏重,水土流失加剧,造成流域涵养水源、调节径流、削峰补枯能力降低;泥沙入江,淤积抬高河床,使河道的泄洪能力降低。 ②围湖造田,泥沙淤积,从而导致湖泊萎缩,调蓄洪峰能力下降。 8.河流水能丰富的原因 主要从两个面分析: 一是流速(如位于阶梯过渡地带,河流落差大); 二是径流量大小(降水量的多少、流域面积的大小、蒸发量的大小)。 10.河流地貌的形成(高一地理新教材) (1)侵蚀地貌:不同形态的河谷地貌 (2)堆积地貌:洪积-冲积平原、河漫滩平原、三角洲平原 三、中国的河流和湖泊 外流区、流区分界线:北段大致沿着大兴安岭一阴山一贺兰山一祁连山(东端)一线;南段沿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一线。(与季风区非季风区的界线大体相近) 1、河流水文特征分析:①水位(决定于河流补给类型,以雨水补给的河流,水位变化由降水特点决定;冰川融水补给的河流,水位变化由气温特点决定),②流量(以雨水补给的河流,看降水量的多少;流域面积大,一般流量大),③含沙量(决定于流域地面植被状况),④结冰期有无或长短(最冷月月均温),⑤水能蕴藏量(由流域的地形、气候特征决定) (1)外流河的水文特征和成因:

18课 气象灾害教案

第18课气象灾害 育英小学高文玲 一教学目标 科学知识 1.能说出常见的气象灾害的特点 2. 能举例说出常见的气象灾害造成的危害和防灾自救方法。 科学探究 1.能从气象灾害的观察中提出,可探究的问题 2.能通过观察阅读等方式获取气象灾害的信息 3.能利用分析比较概括等方法得出结论 4.能采用资料卡宣传画等方式表达自己的探究过程和结论。科学态度 1.能在探究过程中与人交流,分享自己所知的气象灾害和 自救方法 2.能与他人分工合作,完成探究任务。 二、教学重点 了解各种气象灾害对人类的影响 三、教学难点 能与他人分工合作,完成探究任务。 四、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各种气象灾害的视频和图片等

五、学生准备 搜集有关气象灾害的资料,科学活动手册、笔等 六、教学方法。 资料收集法。多媒体视频教学法 七、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创设情景提出问题。 1.复习 2.看第一部分图片进行讲解天气预报。并提出问题。你知道哪些气象灾害?发生气象灾害时会给人类造成哪些影响? (二)探究发现,形成新知。 1.了解气象灾害的危害。引导播放气象灾害的视频。 2.请同学们进行观看并填写活动手册和或课本当中的填空进行资料的收集。 3.汇报:让学生总结这些事实,让我们看到台风、洪涝、干旱等气象灾害。对人类和植物的生存确实都造成巨大的影响破坏。 4但是他们带来的都是灾害吗?有没有可能还有存在其他的益处呢? 学生回答 5.预防灾害保护自己谈话让我们阅读材料中的图片了解当灾难来临时我们应该怎么办?

同学回答 (三)实践运用拓展延伸 大家看下面还有两个自然灾害。大家跟老师一起来看,一看这两个自然灾害都给人们造成了怎样的危害。 (四)总结课堂重点(巩固新知) (五)作业 1.完成科学活动手册 2自己收集材料,制作一张有关自然灾害的手抄报。 (六)教学反思 本课内容基本完成了教学目标,同学们整体表现积极。大部分同学都能和老师进行互动。课堂效果较好。一部分同学较为懈怠在今后的课程中设计一些环节,调动他们的积极性。 但在教学过程当中有一些状况没有及时纠正课下及时进行了纠错,弥补了不足。在今后的教学过程当中,要充分准备防止这样的事件发生。

高中地理第二章中国的主要自然灾害第二节中国的气象灾害和洪涝灾害教学案中图版

第二节中国的气象灾害和洪涝灾害 我国主要气象灾害的分布与危害 ——————情景导入先思考——————— “三天一小干、五天一大旱”“春雨贵如油”“春旱不算旱、夏旱减一半”。 思考探究:上述谚语主要反映了我国哪种气象灾害的发生?分别对应我国的哪些地区? 提示:干旱。东北地区、华北地区、长江中下游地区。 ——————基础知识要记牢——————— 一、台风的分布与危害 1.分布 (1)源地:菲律宾群岛以东太平洋洋面(西太平洋)。 (2)移动路径: ①西移路径:从生成地向偏西移动,在广东、海南沿海登陆。 ②西北路径:从生成地向西北移动,在台湾、福建、浙江沿海登陆。 ③转向路径:从生成地向西北移动,到达我国东部沿海后,转向东北方向。 (3)影响范围: 主要在太行山-伏牛山-武陵山-苗岭以东区域,其中广东、海南、福建、台湾、浙江受灾最为严重,江苏、广西次之。 2.危害 (1)构成因素:主要有强风、暴雨和风暴潮。 (2)强风危害:颠覆海上船只,摧毁房屋,折断树木,刮断电线。 (3)暴雨:巨大洪涝灾害。 (4)风暴潮:冲破海堤,引起海水倒灌。 二、寒潮的分布与危害 1.分布 (1)时间分布:9月到次年的5月,其中3~4月最强。

(2)空间分布: ①源地:北方大陆与冰雪洋面。 ②侵入路径: 西路:从西部进入我国,直接向东移动。 中路:从西北进入新疆北部,向东南经黄河河套进入华北平原,直达长江中下游。 东路:从北方直接南下。 2.危害 (1)使农作物、果木等遭受严重冻害。 (2)大雪、冰冻会造成牲畜死亡,交通堵塞,电力、通讯中断。 (3)造成风暴潮及海上翻船事故等。 三、旱灾的分布与危害 1.分布 (1)空间分布:形成了华北、华南、西南和江淮地区四个旱灾多发中心。 (2)时间分布:持续时间长,多为春旱,夏、秋旱次之,连旱现象也较明显。 2.危害 是我国范围最广、历史最长、对农业生产影响最大的气象灾害。影响工农业生产、城市供水、人民生活和生态环境等。 ——————重点难点掌握好——————— 一、对比我国的台风与寒潮灾害 灾害 路径 灾害 名称 台风寒潮→天气 系统 气旋冷锋 成因形成在热带或副热带洋面上的强烈 发展的热带气旋 由强冷空气迅速入侵造成大范围的 剧烈降温并伴有大风、雨雪、冻害

2021年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第二节中国的气候中国气候的主要特征及影响因素课后练习含解析新版湘教版

2019-2020年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第二节中国的气候中国气候的主要特征及影响因素课后练习含解析新版湘教版 题一:长江中下游平原成为我国的“鱼米之乡”,主要得益于哪种气候() A.热带季风气候 B.亚热带季风气候 C.温带季风气候 D.温带大陆性气候 题二:我国是世界上水稻种植纬度最高的国家,原因是() A. 气候复杂多样 B. 雨热同期的季风气候 C. 夏季长 D. 大陆性强 题三:我国气候大陆性较强,主要表现在( ) A. 气温的年变化和日变化较大 B. 降水的季节分配均匀 C. 年降水量在800毫米以上 D. 7月一般为气温的最高月 题四:洞庭湖畔的贝贝家附近,有一座高大的烟囱,经过长期观察,他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夏季烟尘一般飘向偏北方向,冬季烟尘一般飘向偏南方向。这种现象与我国气候的哪一特征相关() A. 气候复杂多样 B. 大陆性特征明显 C. 季风气候显著 D. 多特殊天气 题五:“不管是西北风还是东南风,都是我的歌”,其中“西北风”和“东南风”反映我国气候特征中的() A. 季风气候显著 B. 气候复杂多样 C. 海洋性特征显著 D. 大陆性特征显著 题六:读“冬季风示意图”,回答1~2题。 1.图中冬季风①盛行风向为() A. 东北风 B. 东南风 C. 西南风 D. 西北风 2. 图中冬季风②吹向() A. 印度洋 B. 北冰洋 C. 大西洋 D. 太平洋 题七:我国东部地区分布着世界上最典型的季风气候,其原因是() A. 纬度位置的影响 B. 海陆位置的影响 C. 地形复杂多样 D. 地势西高东低 题八:《舌尖上的中国》介绍了一种重要食材—蜂蜜,抚州有很多蜂农为了赶上油菜花花期,他们

气象灾害教案

气象灾害教案 The pony was revised in January 2021

一、教学内容分析 1、地位和作用 本节内容与气候资源内容一样,都是气候对人类生产和生活的影响,所不同的是,气侯资源是气候对人类有益的影响,而气象灾害则是气候对人类带来的不利或是有害的影响。学习本节内容,需要结合气候资源的数值特征,与气候资源利用注意减灾、防灾的知识,形成前呼后应,同时还结合常见的天气系统、气候类型和我国季风气候的主要特征等有关知识。气象灾害知识的学习,又可以为后面的地质灾害学习奠定知识基础。因此,本节教材在本单元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2、主要教学内容 本课是从气象灾害对人类的生产、生活活动入手,了解什么是气象灾害,气象灾害的主要类型以及人类怎么防御气象灾害,很好的体现了人与大气环境的关系。 本课主要介绍我国的几种的气象灾害类型:台风、暴雨、洪涝、干旱、寒潮等。教材内容结构主要表现为:灾害类型——形成原因——灾害特点——灾害防御措施。 二、教学思路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台风、暴雨、寒潮和干旱等气象灾害的危害。认识到监测防御灾害的重要性。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运用地图、资料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以及概括总结的能力。能让学生联系实际,了解当地常发生的气象灾害及应采取的预防措施。 (3)德育目标:培养学生看问题要一分为二的观念,树立“防灾、抗灾、减灾”的意识。知道应在认识自然的基础上,探讨人类利用自然、改造自然,趋利避害,扬长避短的实际行动。 (二)整体感知 气象灾害是全球各类自然灾害中最严重的灾害,在学习了前面气候资源之后,本节课将气候灾害列为专题讲述,便于学生更加全面地、客观地认识我国的气候资源。同时,清楚地阐述了大气环境对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影响,使学生了解人类活动与大气环境是息息相关、密不可分的。 (三)重点、难点的学习与目标完成过程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各种气象灾害的危害及其防御措施。 教学难点:各种气象灾害的成因及时空分布。 四、教学方法 启发式谈话法、分析讨论法与讲述法。 五、课时安排 一课时

《自然灾害》教案(最新版本)

《自然灾害》教案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观察自然图片,自主思考,辨析什么是自然灾害。 2.利用教材自主学习,通过观察文字、图片和视频资料,了解各种自然灾害。 3.阅读我国各种灾害地图,提炼重点灾区,得出中国重点灾害叠加图,了解我国是一个自然灾害频繁发生的国家。 二、能力目标: 带着问题分组讨论,结合自身经验,探讨防灾减灾的措施。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对我国自然灾害及灾害防治的学习,培养学生敬畏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教学重点 讨论自学,了解各种自然灾害。利用灾害图片叠加,讲解我国各种自然灾害频繁发生。教学难点 将课本中的孤立的案例转化成与前后知识相联系的知识。通过图片叠加了解中国自然灾害频发。 教学方法 活动探究法、提问讲解法 课前准备 1.教师准备:查询最新网络资料,制作多媒体课件。 2.学生准备:在网络上查找和自然灾害相关的图片和新闻。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课 大家对于我国的自然环境已经有了一个初步的了解。然而,自然环境并非一成不变的,长远来说,所有的自然环境,包括我们了解的地形地势、气候河流,在几亿年前还都不是现在这个样子,它们慢慢地发展,一点点变化成为了今天的样子,而未来,它们还将继续改变。不过这种变化是十分缓慢的,缓慢到我们几乎感觉不出来。然而自然的变化也并非都是缓慢

的,有一种自然变化会比较激烈,有时是大地的震颤,比如火山喷发、地震海啸等,有时是天气的突变,来一场暴雨台风,或者突然的一场干旱,这些都是自然的激烈的变化。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关注这种自然的变化,看看自然的激变给我们带来的破坏,也就是自然灾害。同学们是怎么理解自然灾害的呢?(使用“学乐师生”APP拍照\录像\录音,收集学生典型成果,在“授课”系统中展示。) 二、新授 (一)常见的自然灾害 (课件展示)自然灾害图片,思考自然灾害的概念,找出四幅图片的共性,分析自然灾害的成因和结果,最终总结出自然灾害的概念 从图中可以直观地了解到自然灾害发生时的现象和造成的结果 例如:旱灾图 降水较常年偏少──造成用水紧张──农田由于缺水而出现干涸 结果:由于缺水导致减产或绝收 其他的几幅图可以依此分析 1.自然灾害的概念 自然灾害是自然环境出现异常的变化,并且造成了资源破坏、财产损失、人员伤亡 【巩固练习】──认识身边的自然灾害 (1)2013年4月20日,四川雅安发生地震,造成196人死亡 (2)2014年8月2日,江苏昆山汽车轮毂抛光车间发生爆炸,造成75人死亡 (3)2010年8月7日,甘肃舟曲发生特大泥石流,灾害中遇难1481人,失踪284人 (4)太平洋海底发生地震 【提问】根据自然灾害的概念,判断上面的4个事件,哪些属于自然灾害,说明理由

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教材分析: 知道我国气候的主要特点,季风气候显著;雨热同期;气候复杂多样。理解我国气候复杂多样和季风气候显著的原因,能在气候类型分布图上读出各种气候的分布,知道季风的含义,了解季风气候的范围和特点,能利用气温和降水量图,说出季风对气候的影响,认识雨热同期的特征是促进农业生产的优势条件,因为雨热同期是季风气候的明显特征。明白气候复杂多样反映了我国气候要素的空间差异性和我国自然环境复杂性。 教学教法 引导学生回忆我国气温和降水的特征及造成原因,并提供相关气候资料,引导、启发学生思考,通过其分析逐步归纳概括气候特征,并分析这种气候对国民经济生产的影响,特别是对农业生产的影响。让学生学会分析、归纳、概括,总结,培养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学会对比,切记结论性的灌输。了解气候对人类生产和生活的影响,树立正确的人地观。 教学目标: 1、知道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并学会分析气候特征的方法,明确我国优越的气候资源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2、培养学生对自然地理环境的分析能力和综合归纳概括的能力, 3、通过认识我国气候的有利因素对农业生产的促进作用,使学生了解到我国农业生产的优越条件,对祖国的优越自然地理环境增强认识,产生自豪感。 教学重点: 1.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 2.我国气候为农业生产提供的有利条件。 教学难点: 分析、归纳、概括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 教学媒体:我国温度带和干湿区挂图或投影片,几个城市的气温曲线图、降水柱状图。 课时安排:计划授课1课时 教学过程: (复习提问)前几节我们讲了中国的气温和降水等知识,请同学们回忆两个问题: (1)我国冬季和夏季气温分布的有什么特点? (学生回答) (2)我国年降水量在地区分布和季节分配上有什么特点? (学生回答) 〔导入新课〕知道了我国气温和降水的一些特点,我国气候有什么特征呢?今天这节课,我们将运用所学的知识,分析、归纳出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及我国气候对农业生产

高中地理《气象灾害》教案

高中地理《气象灾害》教案 一、素质教育目标 了解我国主要气象灾害的危害以及监测防御的有关知识培养学生分析、/Article/Index.html>总结和联系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认识有些气象灾害既有自然的因素也与人类活动有关并不断探讨人类利用自然、改造自然趋利避害的实际行动 二、教学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 1.重点:气象灾害的危害和预报 2.难点:台风的形成 3.疑点:无 4.解决办法:结合录像、图片讲述 三、课时安排 1课时 四、学生活动设计 1.启发式; 2.分析讨论法; 3.讲述法 五、教学步骤 (一)明确目标 1.知识目标 (1)了解台风、暴雨、寒潮和干旱等气象灾害的危害 (2)认识到监测防御灾害的重要性

2.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运用地图、资料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以及概括/Article/Index.html>总结的能力 (2)能学生联系实际了解当地常发性的气象灾害及应采取的预防措施 3.德育目标 (1)知道应在认识自然的基础上探讨人类利用自然、改造自然趋利避害扬长避短的实际行动 (2)提醒人们由于人类不合理的生产和生活方式也会导致或加剧气象灾害的产生 (二)整体感知 气象灾害是全球各类自然灾害中最严重的灾害在学习了前面气候资源之后本节课将气候灾害列为专题讲述便于学生更加全面地、客观地认识我国的气候资源同时清楚地阐述了大气环境对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影响使学生了解人类活动与大气环境是息息相关、密不可分的(三)重点、难点的学习与目标完成过程 引入:通过对气候资源的学习我们认识了气候作为一种资源对人类生产和生活的重要作用但同时大气也对人类的生命财产和经济建设以及国防建设等造成了直接或间接的损害我们称之为气象灾害气象灾害种类很多本节课重点学习几种对我国影响较大的气象灾害台风、寒潮、洪涝和干旱

我国的气候特征及影响因素 导学案

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及影响因素导学案 【学习目标】 1. 运用资料说出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及其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2. 分析培养学生分析气候特征的技能 3.提高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主动建构知识的能力 4. 使学生懂得因地制宜,人和环境相互协调发展是至关重要的 【学习重点】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及其影响 【学习难点】季风气候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学习提纲】 1.我国的气候类型有: 温带季风气候、 亚热带季风气候、 热带季风气候、 温带大陆性气候、 高原山地气候 2. 以上气候类型的气候特征: 3. 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是气候复杂多样,季风气候显著 4. 横断山区有“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的特点(气温的垂直变化)。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早穿皮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 5. 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因素 6.冬季风:内陆吹来,偏北风,寒冷干燥,加剧了北方的严寒 夏季风:从太平洋和印度洋吹来,温暖湿润,雨热同期 7.季风区:受夏季风影响明显的地区是季风区,降水多。 非季风区:夏季风难以到达的地区是非季风区

【导学过程】 自学导航: 1.我国地域辽阔,南北跨纬度,气温差异。降水地区差异, (东部/西部)地区降水量较大,较为湿润。地形类型,多山地。使我国气候。 2我国东部为世界典型的季风气候区,由北向南分布着气候,气候,气候。 3.我国西北部分布着气候,青藏高原地区分布着气候。 4.温带季风气候特点:夏季,冬季。 5.亚热带季风气候特点:夏季,冬季。 6.温带季风气候和亚热带季风气候的界线是。 7.温带季风气候一月平均气温在以下,雨季短。 亚热带季风气候一月平均气温在以上,雨季长。 8.热带季风气候特点:,。 9.影响我国气候的主要因素有、、等。 10.我国位于大陆东部,洋的西岸,西南部离也较近,是世界上受季风影响显著的国家。 11.冬季风从亚欧大陆吹来,盛行,性质是。 12.夏季风从洋和洋吹来,盛行,性质是,雨热同期。 13.我国东西跨经度大,自东南向西北,离海洋越来越,受夏季风的影响越来越,降水越来越。 合作探究: 1.“早穿皮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描述的是() A.西北内陆的温带大陆性气候 B.藏北高原的高山气候 C.东北平原的温带季风气候 D.两广丘陵的亚热带季风气候 2.“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是指这里() A.不受夏季风影响 B.夏季风来的迟 C.年降水量少 D.雨季来得迟

高中地理《中国的气象灾害》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

中国的气象灾害 教学目标: 1.基于地图分析,说明中国气象灾害的地理分布。 2,从自然原因(孕灾环境)和人文原因(受灾体)的相互关系上,理解气象灾害多发区 的成因。 3.结合中国季风气候的特点和农业灾情,阐述旱灾灾情特点。 教学重难点: 重点:中国气象灾害的地理分布、灾情特点及发生原因 难点:各种气象灾害的发生原因 教具准备:有关挂图、图片等 教学方法:比较法、图示分析法、图示法等 课时安排:1 课时 教学过程: 气象灾害是影响面最广的灾害。我国气象灾害种类多,主要有干旱、暴雨、热带\旋、风雹、冷冻、雪灾、热浪、干热风、连阴雨、沙尘暴、浓雾等气象灾害,其中干旱、台风、寒潮对我国农业的危害影响范围最广、灾情最重。 一、寒潮灾害 1、发生时间:9 月至次年5 月 每年春秋两季有两个寒潮高峰期,即3—4 月和10~11 月,前者更强。春秋季节爆发的寒潮对农作物的危害最大。 2、源地:北方大陆与冰雪洋面 3、路径:偏西路径——经新疆和蒙古高原向日本海及东海北部移动; 偏北路径——经蒙古高原向我国南方移动; 东北路径——经日本海或我国东北向我国东部沿海侵入。 图2.35 表明:侵入我国的寒潮都是北冰洋的极地冷气团向南爆发的结果。有时,在西伯利亚西部和蒙古等地区也会有堆积的冷气团向南爆发,形成寒潮。 4、我国山脉走向对寒潮的影响 东西向山地,如天山、阴山、秦岭和南岭等,山体北侧冷空气堆积,灾害加剧;山体南侧相对 温暖,灾害减弱。 南北走向的山脉,形成冷空气的通道,使冷空气可以分流南下,影响到长江中下游地区和

两广地区甚至海南岛。 我国青藏高原的海拔高于寒潮天气系统的上界,因此很少受到寒潮影响。 5、影响地区:除青藏高原、滇南谷地外,全国大部分地区受到寒潮影响。发生频次高,东北地区最多,华北次之,再次为西北和长江流域,华南最少。 6、各地灾害表现:北方主要表现为大风、降温、霜冻、暴风雪等; 南方主要表现为降 温、冻害、雨雪等。 探究活动:东北地区寒潮危害严重的原因有哪些? (提示:第一,我国东北地区紧邻冬季风的源地,冬季风越过大兴安岭,使东北地区气温 骤降。第二,初霜时东北农作物正值生长季节,严重危害农牧业生产。) 四、沙尘暴——华北地区春季影响很大的气象灾害 (1) 概念:沙尘暴是沙暴和尘暴两者兼有的总称;是指强风把地面大量沙尘卷入空中、,使空气特别混浊,水平能见度低于 1 千米的天气现象。 (2) 发生与防治 图 2.38 表明:2000 年沙尘暴发生次数最多的不在西北沙漠区,而是在内蒙古中部。 图 2.39 显示:沙尘暴的沙源地分布。 探究活动:结合图、文给出的资料,说明沙尘暴发生的时间、条件和防治措施。 1)沙尘暴发生时间: 冬春季节 (2) 沙尘暴产生需要三个基本条件,一是大风——形成沙尘暴的动力条件;二是地面 的沙尘物质——形成沙尘暴的物质条件;三是不稳定的空气状态和局部地区的热力条件。 (3) 防治沙尘暴最有效的人类行为是植树造林、种草,增加地表植被覆盖,这样可以减 小风速,降低沙尘暴的动力条件,增加湿度,调节并改变局部地区的热力条件;可以减轻沙化, 降低沙尘暴的物质来源条件。 1. 搜集资料,分析华北地区沙尘暴多发的原因。 的侵蚀越来越严重。②在日益增长的人口压力下,人们毁林开荒、滥砍滥伐森林,使得森林覆盖率降低。③在经济利益的驱使下,过度放牧,滥挖药材,使得森林草原急剧退化。沙化土地面积

我国的气候特征与主要气象灾害

《我国的气候特征与主要气象灾害》教案 一、教学目标 1、能够正确说出季风区和非季风区的分界线,并能够正确判断某一地点是季风区还是非季风区 2、能够正确说出我国季风气候的三种类型,并能根据图表正确分析出我国季风气候和干旱气候的特点 3、能够从两面举例说出气候对人类生产生活和动物行为的影响 4、能够用自己的语言准确说出寒潮、台风、洪水等灾害性天气形成的原因及危害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我国季风气候的类型及分布,我国季风气候的特点,西部干旱气候的特点,灾害性天气的成因及危害 【教学难点】 我国东部的季风和西部干旱气候的特点,灾害性天气的成因及危害 三、教学方法 多媒体教学 四、教学过程 1、引入 展示图片——一组新疆和浙江的风景图 师:我国西北内陆与东南沿海地区在自然景观上有什么差别? 生:干燥,湿润 师:造成这些差别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生:季风 2、冬、夏季风形成 师:上节课我们已经学习了季风的相关知识,季风是什么啊? 生:季风是在大范围内区域,冬、夏季盛行,风向相反或近于相反的风。 师:我们将受季风影响而形成的气候称为季风气候。我国是一个深受季风气候影响的国家,尤其是我们浙江沿海一带,那大家有没有注意到我们杭州这边夏天和冬天分别是刮什么方向的风?

师:好的,让我们一起看下夏、冬季风的形成过程,看看究竟夏季和冬季是刮什么方向的风?播放视频——冬、夏季风的形成过程 师:大家看到冬季是刮什么方向的风啊? 生:东北风和西北风 阐述:没错。冬季时,西伯利亚,蒙古一带位于亚欧大陆的内部,气温较低,气压较高。而太平洋、印度洋气温较高,气压降低。风从西北内陆吹来,盛行的是偏北风。由于在冬季从内陆吹来的,因此寒冷而干燥。 师:那夏季刮的是什么方向的风啊? 生:东南风和西南风 师:夏季时,太平洋、印度洋热带和副热带海洋较凉爽,气压较高,大陆地区气温较高,气压较低。风从海洋吹向陆地,盛行的是偏南风,温暖而湿润。我们来看下冬、夏季风的差异。 3、季风区和非季风区 师:由于季风对我国的影响,我们将我国的区域分为季风区和非季风区,我们将受夏季风影响明显的区域叫季风区,夏季风难以到达的区域叫非季风区。那大家知道我国哪些地方属于季风区,哪些地方属于非季风区吗? 生:西藏、新疆不属于,浙江、上海属于 师:那季风区与非季风区到底是怎么划分的呢,它们的分界线是什么呢? 师:看图,夏季风从海洋吹过来,遇到了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冈底斯山,季风过不去了,所以这组山脉以东以南地区是季风气候区,以西以北地区是非季风气候区。 师: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气候又是如何的呢? 生:季风区气候为温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热带季风气候。非季风区气候为温带大陆性气候、高原高山气候。 师:浙江、新疆、哈尔滨分别属于什么气候区? 生 4、我国东部的季风气候 (1)读哈尔滨、上海、广州三地的年气温和降水分布图 师:我国季风气候具有哪些特点? 师:冬天温度怎么样?降水量怎么样?夏天温度怎么样?降水量怎么样?夏天气温最高使,温度也最高,具有雨热同期的特点。 (2)季风气候对工农业生产及动物行为的影响

2.2 中国的气象灾害和洪涝灾害教学设计

第二章中国的主要自然灾害 课题第二节中国的气象灾害和洪涝灾害(2课时) 课程标准 本节课程标准内容: 1、运用地图,指出我国主要自然灾害的区域分布。 2、分析台风、寒潮、干旱、洪涝等气象灾害的形成原因。 《选修五》活动建议: 1、围绕沙尘暴等自然灾害,开展一次研究性活动。 2、收集近年来我国某种自然灾害的资料,绘制其地理分布简图,解释其形成原因,并说出我国已采取的防灾、减灾措施。 教学目标 1.读影响我国的台风、寒潮源地及移动路径图,说出其源地及影响范围。 2.读中国干旱、洪涝灾害分布图,说出其主要分布地区。 3.依据所学知识,分析台风、寒潮、干旱、洪涝等灾害的形成原因。 4.说出台风、寒潮、干旱、洪涝等灾害的特点及造成的危害。 5.学会收集气象灾害资料,了解其带来的危害及我国已采取的防灾、减灾措施。 重、难点 【重点】 1.分析台风、寒潮、干旱、洪涝等灾害的形成原因。学会构建知识网络,提高知识迁移能力。2.读图,指出我国台风、寒潮、干旱、洪涝灾害的区域分布。 3.学会收集气象灾害资料,了解其带来的危害及我国已采取的防灾、减灾措施。 【难点】 读图,指出我国台风、寒潮、干旱、洪涝灾害的区域分布特点。 教学方法、教学资源 【教学方法】 分组搜集资料法,启发式讲授法,案例分析法 【教学资源】 计算机多媒体 教学设计 教学 环节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置意图 导入展示气象灾害图片 提问:这些属于哪类灾害? 指导读图:教材34页图2-2-1 ,说明气象观看图片 回答:气象灾害 读图了解气象灾害 以触目惊心的灾害图片 引入,激发学习兴趣。复 习巩固灾害类型。

板书 学生汇报 教师导学 学生汇报 教师导学 学生汇报 教师导学灾害带来的巨大损失 我国的气象和洪涝灾害每年都带来巨 大的经济损失与人员伤亡,是危害最大,影 响范围最广的灾害。本节课我们就具体分析 它们的危害、成因与影响范围,及我国已采 取的防灾减灾措施。 第二节中国的气象灾害和洪涝灾害 (第一课时) 一、台风 多媒体展示: 台风的危害及防御措施 指导学生读图: 1.说出影响我国的台风源地、路径及主要 影响地区。 2.分析台风的形成原因。(结合气旋) 思维拓展: 台风带来的益处有哪些? 二、寒潮 多媒体展示: 寒潮的危害及防御措施 指导学生读图: 1.说出影响我国的寒潮源地、入侵路径及 主要影响地区。 2.分析寒潮的形成原因。(结合反气旋) 思维拓展: 寒潮带来的益处有哪些? 三、干旱灾害(第二课时) 多媒体展示: 旱灾造成的巨大灾难及防御措施 指导学生读图: 1.说出我国旱灾主要分布地区。 带来的损失巨大。 观看图片等资料, 直观感受台风带来 的灾难,了解防御 措施。 读教材35页图 2-2-3 ,回答问题。 联系所学知识,回 答问题。 思考、回答问题 观看图片等资料, 直观感受寒潮带来 的灾难,了解防御 措施。 读教材36页图 2-2-4,回答问题。 联系所学知识,回 答问题。 观看图片等资料, 直观感受旱灾带来 的灾难,了解防御 措施。 读教材38页图 2-2-8,回答问题。 激发防灾减灾意识。 通过小组成果展示,激发 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激发防灾减灾意识。 培养读图能力 培养知识迁移能力,构建 知识网络。 学会多角度思考问题。 通过小组成果展示,激发 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激发防灾减灾意识。 培养读图能力 培养知识迁移能力,构建 知识网络。 学会多角度思考问题。 通过小组成果展示,激发 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激发防灾减灾意识。 培养读图、综合分析能 力。

气象灾害教案

4.5《气象灾害》教案 一、教学内容分析 1、地位和作用 本节内容与气候资源内容一样,都是气候对人类生产和生活的影响,所不同的是,气侯资源是气候对人类有益的影响,而气象灾害则是气候对人类带来的不利或是有害的影响。学习本节内容,需要结合气候资源的数值特征,与气候资源利用注意减灾、防灾的知识,形成前呼后应,同时还结合常见的天气系统、气候类型和我国季风气候的主要特征等有关知识。气象灾害知识的学习,又可以为后面的地质灾害学习奠定知识基础。因此,本节教材在本单元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2、主要教学内容 本课是从气象灾害对人类的生产、生活活动入手,了解什么是气象灾害,气象灾害的主要类型以及人类怎么防御气象灾害,很好的体现了人与大气环境的关系。 本课主要介绍我国的几种的气象灾害类型:台风、暴雨、洪涝、干旱、寒潮等。教材内容结构主要表现为:灾害类型——形成原因——灾害特点——灾害防御措施。 二、教学思路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台风、暴雨、寒潮和干旱等气象灾害的危害。认识到监测防御灾害的重要性。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运用地图、资料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以及概括总结的能力。能让学生联系实际,了解当地常发生的气象灾害及应采取的预防措施。 (3)德育目标:培养学生看问题要一分为二的观念,树立“防灾、抗灾、减灾”的意识。知道应在认识自然的基础上,探讨人类利用自然、改造自然,趋利避害,扬长避短的实际行动。

(二)整体感知 气象灾害是全球各类自然灾害中最严重的灾害,在学习了前面气候资源之后,本节课将气候灾害列为专题讲述,便于学生更加全面地、客观地认识我国的气候资源。同时,清楚地阐述了大气环境对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影响,使学生了解人类活动与大气环境是息息相关、密不可分的。 (三)重点、难点的学习与目标完成过程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各种气象灾害的危害及其防御措施。 教学难点:各种气象灾害的成因及时空分布。 四、教学方法 启发式谈话法、分析讨论法与讲述法。 五、课时安排 一课时 六、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2010年上海世博已圆满落幕,不知同学们有没有亲自到过上海参观世博或者通过电视广播等方式了解世博?世博会除了展示有美国馆、英国馆、日本馆等国家的新型技术外,还有什么?(学生回答) 教师讲授:上海世博园除了以上所说的展馆之外,还有一所以往世博会没有的展览馆,也是作为世博园内唯一一个的国际组织自建馆——世界气象馆云中水滴。气象馆以新颖独特的方式向世界人们介绍了各种和气象相关的知识以及气象

季风气候气象灾害教案

第二章季风气候、气象灾害教案 主备教师:参与教师:授课日期: 教学目标 1.了解我国季风气候的影响范围、特点以及季风带来的利弊。 2.通过读冬夏季风图、各地气候曲线和降水柱状图,提高学生读图能力,从中培养学生分析综合、比较等能力;掌握分析气候特征的方法 3.知道台风、寒潮、梅雨、沙尘暴等特殊天气的概念、发生的时间、多发地区、天气特点、造成的影响、预防 教学重点: 1.我国季风气候的基本规律及季风气候的影响范围,季风给我国带来的好处及不利影响 2.台风、寒潮、梅雨、沙尘暴等特殊天气发生时的天气特点以及造成的危害 教学难点: 1.锋面雨的形成 2.正确认识各种特殊天气的影响,增强防灾减灾意识 教学方法:探究教学法 教具及设备:地球仪 【设问导读】 一、季风气候显著: 阅读课本39-42回答问题 1.(1)什么是季风?冬夏季风风向怎样? (2)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界线? 2、季风的形成 (1)通过动画演示,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冬夏季风的转换规律。 (2)提问冬夏季高压与低压分布形成的原因,让学生深入思考,从而加深知识掌握的牢固性。 (3)思考:我国季风气候显著的原因?(学生分组讨论) 3、季风区与非季风区 (1)请在图中指出我国的季风区和非季风区的分界线。 (2)结合示图:想一想,什么是季风区?(同桌之间互相讨论) 4、季风气候对我国降水的影响

(1)结合示图回顾我国降水的空间分布规律:由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 (2)由四个城市的降水分布分析我国降水的时间分布特点:主要集中在夏季。 (3)思考:降水主要集中在夏季的原因? 5、季风气候的影响 通过对季风气候的利弊分析,让学生树立全面看待问题的能力并加以总结。 6、我国的大陆性气候特征 通过原因变现分析,掌握其特征,并通过图片具体感知其景观及对生活生产的影响,加深学生对非季风区的理解和感性认识。 二、气象灾害 1.提出问题:什么是自然灾害? 必须同时满足哪两个条件? 2.了解我国主要自然灾害(形成和危害) 3.读图分析我国主要自然灾害的主要分布区,并分析这些集中分布区的成因。 4.总结我国自然灾害主要特点 5.“祸不单行”说说台风、洪水会引发什么地质灾害?在山区的河谷地带,地震会引发什么自然灾害? 【自学检测】 一、填空题。 1.我国夏季盛行来自海洋的偏(南)风。 2.科学家是依据降水量与蒸发量的对比将我国划分为(四)种干湿地区类型。 3.青藏高原地区是(高原)气候。 4.我国的“雨极”是(火烧寮)。 5.大兴安岭的北段及其两侧地区属于(温寒)带。 6.我国气候主要特征之一是(季风)气候显著。 7.雨带的进退时常会导致(旱涝)灾害。 二、选择题。 1.以下关于我国气候描述错误的是(D) A.我国气候复杂多样 B.季风气候明显 C.季风是降水时空分布不均的主要原因 D.西北地区为高原气候 2.以下哪项不是我国的特殊天气(C) A.寒潮 B.台风 C.冰雹 D.沙尘暴

浙教版-科学-八上-我国的气候特征和气象灾害 教案

我国的气候特征和气象灾害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1.利用影响气候的因素分析我国气候的类型; 2.利用影响气候的因素分析我国不同气候类型降水和气温特点; 3.了解气候对人类生活、动物行为和农作物生长的影响; 4.了解家乡的气候特点及家乡的特产。 过程方法:知识技能的形成和掌握以学生讨论为主,讨论生疑、教师解疑、学会通过把已学知识延伸、联系、归纳总结,从而学习新知识的学习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情感,形成并提高学科学、信科学、用科学的科学素养 2学情分析 本节课教学内容是浙江教育出版社八年级科学上册第二章第七节,本节是在分析了纬度、海陆性质,地形和季风对气候的影响的基础上,进一步介绍我国气候的一般特点。中国幅员辽阔,纬度有高有低,距海有近有远,加上地形高低错落,山脉重叠阻挡,使不同地区形成了不同的气候。气候复杂多样和大陆性季风气候显著是我国气候的两大基本特征。我国季风气候类型多、分布广、特征典型、季节性强,干旱地区广,因此本节提出了怎样开发和利用气候资源的问题。通过本节学习,使学生正确认识国情,初步建立正确的科学大气环境观和气候资源观,树立因地因时制宜和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3重点难点 重点是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划分,以及各种气候的特点,难点是季风区划分的依据及气候特点形成的原因。 4教学过程 4.1.1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1.利用影响气候的因素分析我国气候的类型; 2.利用影响气候的因素分析我国不同气候类型降水和气温特点; 3.了解气候对人类生活、动物行为和农作物生长的影响; 4.了解家乡的气候特点及家乡的特产。 过程方法:知识技能的形成和掌握以学生讨论为主,讨论生疑、教师解疑、学会通过把已学知识延伸、联系、归纳总结,从而学习新知识的学习方法。

高一地理《气象灾害》教案

高一地理《气象灾害》教案 1.了解几种常见的气象灾害的危害,以及监测防御的重要性。 台风、暴雨洪涝、干旱、寒潮等气象灾害的危害性、发生的规律及有效的防御。 及时收集全球范围内的气象灾害消息,让学生具体了解其危害;组织学生收看关于我国1998年“三江”特大洪涝灾害的影视资料,进行具体分析防御措施。如《挥师三江》 气象灾害是全球各类自然灾害中最严重的灾害。为了加强我们对灾害的意识,提高对减灾、防灾的认识,我们将气象灾害专课学习,使学生充分认识到气象灾害的严重性,逐步了解其发生的规律,以及如何有效地进行防御。 我国是世界上受台风影响最大的国家之一。台风是形成在热带或副热带海面温度在26℃以上的广阔洋面上,是一种强烈发展的热带气旋,在北半球为逆时针辐合的大旋涡。中心附近风力在12级或以上。若发生在印度洋和大西洋上叫飓风。 台风灾害主要由强风、特大暴雨和风暴潮造成。

加强台风的监测和预报,是减轻台风灾害的重要措施。对台风的探测主要是利用气象卫星,近海可用雷达监视其动向,如图2.33,指导学生识别台风中心位置及移动的路径,做到及时预报,减轻灾害损失。 连续性的暴雨或短时间的大暴雨是造成洪涝灾害的重要原因。我国是世界上多暴雨的国家之一,主要发生在南方和东部地区。暴雨的形成需具备以下几个条件: a.源源不断地水汽供应; b.强烈的空气上升运动; c.形成降水的天气系统持续时间较长。 利用气象卫星对暴雨、洪水进行监测,对防御洪水有巨大作用。防洪需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相结合进行。工程措施包括:修筑堤坝、整治河道、修建水库、修建分洪区等。非工程措施是:洪泛区土地管理;建立洪水预报警报系统;拟定居民的应急撤离计划和对策;实行防洪保险等。

15班气象灾害预防安全教育教案

气象灾害预防安全教育教案 一年(5)班教学目标:1、对学生进行灾害性天气安全教育,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 2、让学生在学习生活中能掌握一定的措施保护自己。 导入: 同学们,灾害性天气是对人民生命财产有严重威胁,对工农业和交通运输会造成重大损失的天气。女吠风、暴雨、冰雹、龙卷风寒潮、霜冻、大雾等。这些天气发生在不同季节,一般具有突发性。近几年来,全国一些地区多次发生因灾害性气引发的重大事故灾难,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为了有效防范应对自然灾害可能引发事故灾难,今天我就来一起学习,认识什么是暴雨,雷击,地震以及针对它们的防御措施。 (一)洪水暴发时如何自救? 1.受到洪水威胁,如果时间充裕,应按照预定路线,有组织地向山坡、高地等处转移;在措手不及,已经受到洪水包围的情况下,要尽可能利用船只、木排、门板、木床等,做水上转移。 2.洪水来得太快,已经来不及转移时,要立即爬上屋顶、楼房高屋、大树、高墙,做暂时避险,等待援救。不要单身游水转移。 3.在山区,如果连降大雨,用容易暴发山洪。遇到这种情况,应该注意避免渡河,以防止被山洪冲走,还要注意防止山体滑坡、滚石、泥石流的伤害。 4.发现高压线铁塔倾倒、电线低垂或断折;要远离避险,不可触摸或接近,防止触电。 5.洪水过后,要服用预防流行病的药物,做好卫生防疫工作,避免发生传染病。 (二)如何避免遭受雷击? 雷电是云中的电荷积聚到一定程度时的放电过程,具有很大的破坏性和伤害性。当遇到雷电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1.雷雨天,人不要靠近高压变电室、高压电线和孤立的高楼、烟囱、电杆、大树、旗杆等,更不要站在空旷的高地上或在大树下躲雨。 2.打雷下雨,正在野外,要摘下金属架眼镜、手表、皮带;若是骑车旅游,要尽快离开自行车;不用有金属立柱的雨伞;在郊区或露天操作, 不要使用金属工具,如铁撬棒等。 3.雷闪紧密时,不要穿潮湿的衣服靠近或站在露天金属商品的货垛上。 4.在市区内躲避雷阵雨,需远离金属物体、铁栏杆、高大广告牌等,不要站在屋檐下或挤在商场门口躲雨,最好进入室内静候“雨过天晴”。 5.雷雨天里,避开水域,不要去江河湖边游泳、划船、垂钓等。 6.电闪雷鸣时,即使在安装了避雷针的室内,也应拔掉电视、电冰箱等家用电器的电源插头,防止感应电场造成不必要的损失;房间中央或内墙处较为安全,切忌停留在电灯正下面,不要倚靠柱子、立于外墙壁或门窗边,请离开照明线、电话线、电视线等室内线路。

新教材高中地理 第六章 自然灾害 第一节 气象灾害教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第一册

第一节 气象灾害 一、洪涝灾害 1.含义:洪涝灾害是因□ 01连续性的降水或短时□02强降水导致江河洪水泛滥,或积水淹没低洼土地,造成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的一种灾害。 2.主要影响因素及分布区 3.危害 (1)对生产、生活的危害:淹没□ 06农田、聚落等,破坏交通、通信、水利等□07基础设施,造成人员□ 08伤亡、□09农作物减产、交通受阻、人畜饮用水困难等。 (2)对自然环境的危害:引发河流泥沙淤塞、□ 10水土流失等生态问题。 4.影响洪涝灾害损失的因素:灾害强度、□ 11人口密度、□12经济发展水平。 5.我国洪涝灾害分布:东部季风区□ 13各大江河的中下游平原、山区。 1.判断正误。

(1)西北干旱区不会出现洪涝。(×) (2)植树造林会减少洪涝灾害。(√) 2.易发生洪涝灾害的地区是( ) A.内陆地区B.极地地区 C.沿海地区D.高山地区 答案 C 解析沿海地区地势低洼,易发生洪涝灾害。 3.读我国洪涝灾害分布图,说明我国洪涝灾害的分布特点及原因。 提示特点:东南多,西北少。 原因:我国降水量自东南向西北减少。 二、干旱灾害 01无降水或降水异常偏少而造成空气干燥、□02土壤缺水的现象。 1.含义:干旱是因长时期□ 03人类的生活和生产时,称为干旱灾害,简称旱灾。 当干旱持续时间较长,影响□ 2.旱灾分布 3.危害

1.判断正误。 (1)旱灾就是降水过少。(×) (2)人类活动也会导致旱灾。(√) 2.中国旱灾发生频率高的主导因素是( ) A.纬度高低B.海陆位置 C.植被密度D.气候特点 答案 D 解析中国以大陆性季风气候为主,降水不稳定、季节变化大。 3.旱灾一定发生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吗? 提示不一定。旱灾主要是降水异常减少形成的。在湿润、半湿润地区发生频率也很高。 三、台风灾害 02 1.定义:在热带或□01副热带洋面上形成并强烈发展的大气旋涡,中心附近最大风力在□ 12级以上。 03台风眼、□04旋涡风雨区、外围大风区构成。 2.结构:由□ 06 3.分布:西北太平洋是世界上台风发生频率最□05高的海域。影响我国的台风主要源于□ 08夏秋季节。 西北太平洋,我国台风灾害主要分布在□07东南沿海地区,多发于□ 4.危害 1.判断正误。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