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第三节基因的显性和隐性的教案

第三节基因的显性和隐性的教案

第三节基因的显性和隐性的教案
第三节基因的显性和隐性的教案

第三节基因的显性和隐性的教案

第三节基因的显性和隐性的教案

一、教学设计思想

本节的重点是显隐性基因和性状表现的关系。同时,分析近亲结婚与遗传病发病几率的关系具有重要的实践价值,对引导学生从思想上认同禁止近亲结婚的法律规定具有积极的意义。

二、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举例说出相对性状与基因的关系。

2.描述控制相对性状的一对基因的传递特点。

3.说明近亲结婚的危害。

能力目标

提高分析材料的能力,以及语言的归纳概括能力。

情感目标

增强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运用科学方法解释生命科学的有关问题。

三、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掌握相对性状与基因的关系。

2.描述控制相对性状的一对基因的传递特点。

教学难点

描述控制相对性状的一对基因的传递特点。

四、教学媒体

关于生殖过程中基因的传递图解的投影片;有关豌豆杂交实验的多媒体课件或相关投影片、豌豆种子(不同颜色的种子)。

五、课时安排

1课时

六、教学过程

〔复习旧课,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基因如何在亲子代间的传递,咱们通过投影片上的几个问题一起回顾一下。请大家思考并回答。

投影片:

问题:

1.请描述染色体、DNA和基因之间的关系;

2.描述生殖过程中染色体的变化;

3.基因由父母向子女传递过程中的桥梁是什么?有什么意义?

参考答案:1.基因是染色体上控制生物性状的DNA片段。

2.父母体内分别能形成精子与卵细胞的细胞染色体数均为23对。而产生的精子或卵细胞只有一半,即23条。当受精时,形成受精卵后又重合为23对。

3.桥梁是精子与卵细胞。因为它们中所含有的染色体分别来自父母,且是每对染色体上的一条进入精子或卵细胞。也就是通过这个桥梁将父母的性状绝大部分传给了子代,也保证了子代在形态与生理及行为上的相似性。对于物种的形成及延续有着重大的意义。

(注:对于回答完善准确的同学,给予鼓励、赞扬性的评价;对于未完善的答案,应补充,并对此同学也给予鼓励、赞赏。)

教师:想一想上节课的填图练习,如果把图中的染色体去掉,只看成对基因在亲子间的传递,你能写出来吗?

(注:请同学到黑板上书写,书写完后打开投影片,进行校对,并对正确的同学给予表扬。)

〔讲授新课〕

教师:父母通过精子和卵细胞,分别只把一对基因的一个传给了受精卵,这样子代的体细胞中,控制一种性状的基因仍然是一对,一个来自父方,一个来自母方。那么控制相对性状的一对基因之间有着什么关系呢?请大家阅读书上的资料。

(注:学生阅读,教师板书。)

板书:第三节基因的显性与隐性

一、相对性状与基因之间的关系

(注:学生阅读完毕。)

教师:大家看黑板上的图,如果AA和aa基因分别控制着能卷舌与不能卷舌这一对相对性状,那么受精卵的基因型是Aa型,发育成的个体能卷舌吗?为什么?

学生:发育的个体仍能卷舌,因为受精卵中的基因中含有一个显性基因,根据孟德尔的解释,基因组成是DD或Dd都表现显性性状,所以发育成的个体应该是能卷舌的。

教师:这位同学分析资料和收集资料的能力很强,回答很好。他仅仅是借鉴了科学家的研究结果,而这个最初的结论是哪位生物学家得出的呢?

学生:意大利科学家孟德尔。

教师:这位遗传学的奠基人是如何发现这一伟大的规律呢?请大家看投影片,思考讨论并回答。

投影片:

1.孟德尔选择了关于豌豆的容易区别的七对相对性状作为研究对象。例如高豌豆高约1.8~2.1 m,短豌豆约0.2~0.5 m。如果高豌豆控制高度的一对基因是AA,矮豌豆控制高度的基因是aa,两者杂交的后代杂种豌豆会怎样呢?

2.杂种豌豆为什么只表现高的呢?控制矮性状的基因(a)有没有传给子代呢?

3.如果把杂种高豌豆种子种下去,它的后代将会怎样?这表明什么问题?

4.隐性性状在什么情况下才能表现出来呢?

5.为什么杂种豌豆种子的后代高的多而矮的少?

(注:给出一定的时间进行讨论,然后作答。)

学生:两者杂交的后代种子长成的植株都是高的,但不知是否与原来高豌豆植株一样高。

学生:应该是一样高的;因为杂交种子中含有高豌豆植株的基因。

教师:是与原高豌豆植株一样高的。至于原因咱们看了后面的几道题就清楚了。请试着回答第二个问题。

学生:因为控制高豌豆父本的基因无论将哪一条传给后代,都会使子代基因中含有一条控制高豌豆性状的基因,所以我认为所有的杂种豌豆都表现高豌豆的性状。同样矮豌豆的基因也会随之传给子代。

教师:豌豆的高与矮就是一对相对性状,相对性状中分隐性性状与显性性状。像前面第一问中纯合的亲本杂交的后代全部表现为高豌豆,就把它看作是显性性状;相应的短豌豆就称为隐性性状。而杂交的后代中只表现高而不表现矮,请接着思考第三题。

学生:如果把杂种高豌豆种子杂交产生的后代既有高豌豆又有矮豌豆。

学生(补充):这表明了有的杂种豌豆虽表现高的性状,但含有控制矮性状的基因(a),只是未能表现出来。

教师:补充得很及时。由此可见,杂种高豌豆体内既有高基因(A),也有矮基因(a),杂种细胞中同时含有A和a时,能够通过性状表现出来的基因A称为显性基因,被掩盖的基因a称为隐性基因。请再思考第4题。

学生:隐性性状只有在两个隐性基因的情况下才会表现出来。

学生:根据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且隐性性状只有在双隐性基因存在的条件下才表现,可由杂交豌豆基因自由分配重新组合的情况来判定,高豌豆的性状占3份,矮豌豆的性状只占1份,比例为3∶1,所以,杂种豌豆的后代高的多而矮

(注:教师对刚才几位同学的回答,作出综合性、鼓励性的评价。)

〔及时小结〕

教师:请同学们回顾刚才所讲的知识及其他同学的回答,对本部分的内容给以小结。

(注:学生总结,教师配以子板书。)

学生:相对性状有显性性状与隐性性状之分。基因又可分为隐性基因与显性基因,而且只有两个隐性基因在一起时,才表现隐性性状。

板书:1.相对性状可分为显性性状与隐性性状。

2.基因可分为隐性基因与显性基因,而且只有两个隐性基因在一起时,才表现隐性性状。

〔拓展逐步深入〕

教师:了解了相对性状与基因之间的关系。试想:如果夫妻双方的基因组成都是Aa,其后代的基因组成可能有几种情况?请对此做出预测。大家试着在纸上写,另请两位同学到黑板上完成。

(注:留给学生思考书写的时间,完毕,对黑板上两位同学的作答校正,并对回答完全正确的同学给予赞赏性的评价。同时,用投影片打出正确答案。)

投影片:

夫妻双方的基因组成若为Aa,其后代的基因组成有三种情况:

教师:关于基因与相对性状的关系在生活中的应用非常重要,也是国家推行一些相关法律条文的依据。比如我国婚姻法规定:直系血亲和三代以内的旁系血亲之间禁止结婚。接下来请大家思考并讨论投影片上的问题。

(注:打开投影片,并进行板书。)

1.直系血亲与旁系血亲分别指什么?

2.请举出一种由于隐性基因遗传而导致的遗传病。

3.如果本族内的人结婚生育将可能会造成什么样的后果?

4.我国禁止近亲结婚的意义何在?你将如何去做?

板书:禁止近亲结婚

(注:给出一定的时间讨论,可以查阅资料。)

学生1:直系血亲是指有直系关系的亲属,从自身往上数的亲生父母、祖父母(外祖父母)等均为长辈直系血亲。从自身往下数的亲生子女、孙子女、外孙子女均为晚辈直系血亲,是与自己同一血缘的亲属。而兄弟姐妹、伯伯、叔叔、阿姨和侄、甥等这些平辈、长辈、晚辈都是旁系血亲。

学生2:例如一对视觉正常的夫妇,生出的子女中患有红绿色盲,这就是由于红绿色盲是一种隐性基因,只有当两种色盲基因在一起时才表现出来,父母虽然正常,但均携带有致病的基因。

学生3:如果本族内的人结婚生育,他们体内携带有致病的基因传给后代,并且后代体内携带同种致病基因的可能性就大,这样后代遗传病的几率会大大增加,不利于优生优育。

学生4:禁止近亲结婚就可以大大降低遗传病的发病率,对于民族的复兴与强盛起着非常重大的意义。我认为为了自己与民族的共同利益应该防止近亲结婚。

(注:教师在情感上要与学生产生共鸣,培养学生的自我保护及爱国意识。并给予鼓励。)

教师:除了刚才提到的色盲之外,由隐性基因控制的遗传病在人身上还有:白化病、苯丙酮尿症……因此我国婚姻法规定:直系血亲和三代以内的旁系血亲之间禁止结婚,既有益于家庭幸福,又有益于民族兴旺。

〔课堂小结〕

本节通过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的研究,解决了相对性状与基因之间的关系,隐性基因与显性基因如何实现控制相对性状等。我们可以利用所学的知识解释我国婚姻法中的一些规定。

〔巩固练习〕

一、看谁选得对

1.豌豆表面的糙面与光滑面是一对相对性状。决定糙面的基因(a)是隐性基因,决定光滑面的基因(A)是显性基因。两种不同性状的纯种豌豆杂交之后,产生糙面的豌豆的几率是()

A.15% B.75%C.0 D.100%

答案:C

2.下列不属于隐性遗传病的是()

A.白化病B.心脏病C.色盲症D.苯丙酮尿症

答案:B

3.如果将两株高豌豆进行杂交,则不可能的情况有()

A.全为高豌豆植株

B.既有高豌豆植株,又有低豌豆植株

C.全为低豌豆植株

答案:C

4.一对基因A与a,如果A与a结合形成Aa则表现的性状是()

A.隐性性状

B.显性性状

C.既可显示显性性状,又可显示隐性性状

答案:B

二、思考问答题

5.一对夫妇视觉均正常,而生出的女儿则患有色盲,这是为什么?

答案:这对夫妇视觉虽然正常,但他们体内都各有一个色盲基因,而当这两个色盲基因纯合时,能表现出色盲症状。

6.举例说明相对性状与基因间的关系。

答案:以豌豆的颜色为例。如果控制红色的是显性基因A,控制黄色的是隐性基因a,当这两种颜色豌豆杂交后,产生的子二代中既有显示红色的携带(AA或Aa)植株,又有黄色的(aa)的植株,表现为一对相对性状。

七、板书设计

第三节基因的显性和隐性

一、相对性状与基因之间的关系

1.相对性状可分为显性性状与隐性性状。

2.基因可分为隐性基因与显性基因,而且是有两个隐性基因在一起时,才表现隐性性状。

二、禁止近亲结婚

一、教学设计思想

本节介绍了“基因在亲子代间的传递”,基因在亲子代间的传递是通过生殖细胞完成的,这就涉及了亲子代间遗传物质的稳定性。稳定性的保证是与减数分裂相关的,因此,本节的最后是减数分裂的知识。本节的重点是:1.基因、DNA 和染色体之间的关系;2.染色体稳定性的保持。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描述染色体、DNA和基因之间的关系;描述生殖过程中染色体的变化;说出基因经生殖细胞在亲子代间的传递。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图片资料、录像资料,引导学生理解性状的遗传是基因在亲子代间传递的结果。教给学生把基因传递的复杂问题转化成研究染色体传递的简单问题,把抽象的问题具体化。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介绍科学家发现生殖细胞中染色体减半的事实,对学生进行科学史的教育。

三、重点难点:

1.基因、DNA和染色体的关系。

2.基因在亲子代间的传递。

课时安排:1课时

四、教学媒体:

(1)准备人的生殖过程示意图,做成ppt文件。

(2)基因、DNA和染色体的关系录像,受精过程录像。

(3)人的正常染色体图、异常染色体图图片资料。

(4)果蝇、果蝇有性生殖过程中染色体变化图。

(5)基因在亲子代间传递的动画课件。

五、课时

1课时

六、教学过程设计:

教师:我们刚刚学过遗传的知识,现在来看一副照片(一个三口之家的照片),这个小男孩是这对夫妇所生的吗?

学生:看着像

教师:那你是通过什么来判断的?

学生:眼睛、鼻子、脸型都像。

教师:我们知道,亲子代之间的相似性叫做遗传。那这位妈妈是把她自己的眼睛、脸型这样的具体性状传给孩子了吗?传下去的是什么?

学生:不是。传下去的是控制性状的基因。

教师:今天我们就来研究基因在亲子代间的传递(板书,第二节基因在亲子代间的传递)

教师:围绕这样一个课题你想知道什么问题?

学生:学生提出相关问题。如基因在什么地方?是怎样传的?基因通过什么传递?基因在传递过程中有没有变异?父母传给孩子的是一样多吗?

教师:时间所限,这节课我们就来解决以下几个问题:1、基因通过什么传递?

2、基因是怎样传的?

3、父母传给孩子的是一样多吗?

先来看第一个问题,要想知道基因是通过什么传递的,是不是得先找一找亲子代之间有什么联系?亲子代之间的桥梁是什么?

以人为例,我们先找一下父母与孩子联系的桥梁。

教师:放受精过程的录像。

学生:学生带着问题看录像。

教师:亲子代之间的桥梁是什么?

学生:生殖细胞。

教师:那么成千上万的基因是如何通过这座“小桥”的呢?科学家研究发现受精卵在进行分裂时,变化最明显的就是细胞核,而细胞核里有能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染色体,基因和染色体都在细胞核里,那基因和染色体什么关系?看书第29页,染色体是由什么构成的?

学生:蛋白质和DNA。

教师:你在这张图上找到基因了吗?

学生:没有。

教师:那基因在哪儿呢?我们再来看一段动画,看谁能从中找出染色体、DNA 和基因的关系?(板书,一、基因、DNA和染色体)

展示:放动画。

学生:观看动画,讨论、分析、推理三者的关系。

教师:请你用图解、表解或漫画的形式表示出来。

学生:动手画出来。

教师:哦,原来基因在染色体上,基因太小了,在光学显微镜下根本看不到,研究起来不方便,而染色体是可以看到的,这样的话,我们研究的“基因在亲子代之间的传递”问题是不是可以转化为研究“染色体在亲子代之间的传递”的问题啊?

学生:是的。

教师:那我们先来看看以下几种生物都有多少条染色体,出示几种生物染色体数的表格,让学生找出特点。

学生:认真观察、思考。染色体都是偶数,都成对存在。

教师:什么样的染色体称为一对?

学生:成对的染色体大小、形态差不多。

教师:(出示人的染色体图片)数一数人体细胞内有多少条染色体?这些染色体有什么特点?

学生:46条23对。

教师:既然生物体细胞中染色体是成对的,那么基因是怎样的?

学生:也应该成对。

教师:(通过演示小课件进一步加深染色体和基因的关系)。从刚才的表格上你还看出了什么?

学生:不同的生物染色体数不一样。

教师:同种生物的染色体数一定一样,不一样就会出现性状差异。

(出示图片)这是正常男性的染色体,数数多少对?再来看看这个男孩正常吗?不正常了,什么原因呢?他就多一条染色体性状就变了。染色体少一条行不行?这是正常女性的染色体,再来看看这个女孩正常吗?不正常了,什么原因呢?少一条染色体性状也发生改变了。

教师:从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染色体变了,性状就变了,所以,染色体必须保持稳定。生物在有性生殖过程中又要产生生殖细胞,又要完成受精作用,那它是怎样保持染色体稳定的呢?

学生:学生思考,回答问题,不足之处互相补充。

教师:假设人的染色体只有1对,出示课件,让学生做练习。(板书,二、染色体经生殖细胞的传递)

教师:刚才是假设人的染色体只有1对,其实人的染色体有很多,研究起来不方便,谁知道哪一种小动物经常被用来研究遗传的问题?

(出示果蝇)果蝇的体细胞中染色体少,且生活周期短,所以是做遗传实验的好材料。别看它个小,它在遗传学的研究上却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美国的Morgen就是研究果蝇而获得了1933年的诺贝尔奖。今天我们也来做科学,研究一下果蝇的染色体传递的问题。出示果蝇体细胞染色体图,找学生数一数染色体有多少个多少对,谁跟谁一对?成对的两个染色体有什么特点?

学生:8个4对,成对的染色体大小形状一样。

教师:雄果蝇产生精子,雌果蝇产生卵细胞,精卵结合形成受精卵,受精卵发

育成新个体,果蝇有8个4对染色体,其后代也应如此,那么精子、卵细胞中的染色体怎样分配,组合以后才能保证受精卵和新个体中的染色体也是8 个4对呢?开动脑筋,自己设计,看谁做得又快又好。

学生:学生画图,自己分配组合。

教师:学生汇报做的结果,然后教师再补充归纳:从每一对中拿出一个就组成了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受精后不仅恢复了原数,而且成对了。受精卵中的染色体一半来自父方一半来自母方,所以受精卵发育成的新个体有什么表现?

学生:既像父亲又像母亲。

教师:我们搞清楚了染色体在亲子代之间的传递,谁能说说基因是怎样传递的?

学生:基因随着染色体通过生殖细胞传递给后代。

教师:说得很好。基因在染色体上,所以,基因的行为变化与染色体同步进行。在体细胞中基因成对,在生殖细胞中基因成单,减少了一半,受精卵中又恢复了原数,并且成对。子代拥有了父母传下来的基因,是不是就长出了和父母相似的性状了?(出示基因传递的课件),加以总结巩固。

教师:这节课的几个问题是不是都解决了?你又有哪些新问题了吗?包括刚上课时同学们提的那几个问题带到课下去思考。

还有的进我空间问我吧

提问者评价

谢谢哈

评论| 280

紫籽的天空|二级采纳率28%

擅长:武林外传魔域日韩流行乐动漫日韩明星

其他类似问题

?2009-03-15 生物(基因的显性和隐性)问题55

?2007-06-25 生物基因的显性和隐性8 ?2013-08-07 八下生物基因的显性和隐性为何用豌豆做实验

?2010-04-10 人教版八年级生物“基因的显

性和隐性”给讲讲呗12

?2008-05-14 初二生物基因的显性和隐性

24

更多关于基因显性和隐性教案的问题>>

按默认排序|按时间排序

其他1条回答

2010-03-21 18:25 我要DE幸福LOVE|五级一、教学设计思想

本节的重点是显隐性基因和性状表现的关系。同时,分析近亲结婚与遗传病发病几率的关系具有重要的实践价值,对引导学生从思想上认同禁止近亲结婚的法律规定具有积极的意义。

二、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举例说出相对性状与基因的关系。

2.描述控制相对性状的一对基因的传递特点。

3.说明近亲结婚的危害。

能力目标

提高分析材料的能力,以及语言的归纳概括能力。

情感目标

增强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运用科学方法解释生命科学的有关问题。

三、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掌握相对性状与基因的关系。

2.描述控制相对性状的一对基因的传递特点。

教学难点

描述控制相对性状的一对基因的传递特点。

四、教学媒体

关于生殖过程中基因的传递图解的投影片;有关豌豆杂交实验的多媒体课件或相关投影片、豌豆种子(不同颜色的种子)。

五、课时安排

1课时

六、教学过程

〔复习旧课,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基因如何在亲子代间的传递,咱们通过投影片上的几个问题一起回顾一下。请大家思考并回答。

投影片:

问题:

1.请描述染色体、DNA和基因之间的关系;

2.描述生殖过程中染色体的变化;

3.基因由父母向子女传递过程中的桥梁是什么?有什么意义?

参考答案:1.基因是染色体上控制生物性状的DNA片段。

2.父母体内分别能形成精子与卵细胞的细胞染色体数均为23对。而产生的精子或卵细胞只有一半,即23条。当受精时,形成受精卵后又重合为23对。

3.桥梁是精子与卵细胞。因为它们中所含有的染色体分别来自父母,且是每对染色体上的一条进入精子或卵细胞。也就是通过这个桥梁将父母的性状绝大部分传给了子代,也保证了子代在形态与生理及行为上的相似性。对于物种的形成及延续有着重大的意义。

(注:对于回答完善准确的同学,给予鼓励、赞扬性的评价;对于未完善的答案,应补充,并对此同学也给予鼓励、赞赏。)

教师:想一想上节课的填图练习,如果把图中的染色体去掉,只看成对基因在亲子间的传递,你能写出来吗?

(注:请同学到黑板上书写,书写完后打开投影片,进行校对,并对正确的同学给予表扬。)

〔讲授新课〕

教师:父母通过精子和卵细胞,分别只把一对基因的一个传给了受精卵,这样子代的体细胞中,控制一种性状的基因仍然是一对,一个来自父方,一个来自母方。那么控制相对性状的一对基因之间有着什么关系呢?请大家阅读书上的资料。

(注:学生阅读,教师板书。)

板书:第三节基因的显性与隐性

一、相对性状与基因之间的关系

(注:学生阅读完毕。)

教师:大家看黑板上的图,如果AA和aa基因分别控制着能卷舌与不能卷舌这一对相对性状,那么受精卵的基因型是Aa型,发育成的个体能卷舌吗?为什么?

学生:发育的个体仍能卷舌,因为受精卵中的基因中含有一个显性基因,根据孟德尔的解释,基因组成是DD或Dd都表现显性性状,所以发育成的个体应该是能卷舌的。

教师:这位同学分析资料和收集资料的能力很强,回答很好。他仅仅是借鉴了科学家的研究结果,而这个最初的结论是哪位生物学家得出的呢?

学生:意大利科学家孟德尔。

教师:这位遗传学的奠基人是如何发现这一伟大的规律呢?请大家看投影片,思考讨论并回答。

投影片:

1.孟德尔选择了关于豌豆的容易区别的七对相对性状作为研究对象。例如高豌豆高约1.8~2.1 m,短豌豆约0.2~0.5 m。如果高豌豆控制高度的一对基因是AA,矮豌豆控制高度的基因是aa,两者杂交的后代杂种豌豆会怎样呢?

2.杂种豌豆为什么只表现高的呢?控制矮性状的基因(a)有没有传给子代呢?

3.如果把杂种高豌豆种子种下去,它的后代将会怎样?这表明什么问题?

4.隐性性状在什么情况下才能表现出来呢?

5.为什么杂种豌豆种子的后代高的多而矮的少?

(注:给出一定的时间进行讨论,然后作答。)

学生:两者杂交的后代种子长成的植株都是高的,但不知是否与原来高豌豆植株一样高。

学生:应该是一样高的;因为杂交种子中含有高豌豆植株的基因。

教师:是与原高豌豆植株一样高的。至于原因咱们看了后面的几道题就清楚了。请试着回答第二个问题。

学生:因为控制高豌豆父本的基因无论将哪一条传给后代,都会使子代基因中含有一条控制高豌豆性状的基因,所以我认为所有的杂种豌豆都表现高豌豆的性状。同样矮豌豆的基因也会随之传给子代。

教师:豌豆的高与矮就是一对相对性状,相对性状中分隐性性状与显性性状。像前面第一问中纯合的亲本杂交的后代全部表现为高豌豆,就把它看作是显性性状;相应的短豌豆就称为隐性性状。而杂交的后代中只表现高而不表现矮,请接着思考第三题。

学生:如果把杂种高豌豆种子杂交产生的后代既有高豌豆又有矮豌豆。

学生(补充):这表明了有的杂种豌豆虽表现高的性状,但含有控制矮性状的基因(a),只是未能表现出来。

教师:补充得很及时。由此可见,杂种高豌豆体内既有高基因(A),也有矮基因(a),杂种细胞中同时含有A和a时,能够通过性状表现出来的基因A称为显性基因,被掩盖的基因a称为隐性基因。请再思考第4题。

学生:隐性性状只有在两个隐性基因的情况下才会表现出来。

学生:根据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且隐性性状只有在双隐性基因存在的条件下才表现,可由杂交豌豆基因自由分配重新组合的情况来判定,高豌豆的性状占3份,矮豌豆的性状只占1份,比例为3∶1,所以,杂种豌豆的后代高的多而矮的少。

(注:教师对刚才几位同学的回答,作出综合性、鼓励性的评价。)

〔及时小结〕

教师:请同学们回顾刚才所讲的知识及其他同学的回答,对本部分的内容给以小结。

(注:学生总结,教师配以子板书。)

学生:相对性状有显性性状与隐性性状之分。基因又可分为隐性基因与显性基因,而且只有两个隐性基因在一起时,才表现隐性性状。

板书:1.相对性状可分为显性性状与隐性性状。

2.基因可分为隐性基因与显性基因,而且只有两个隐性基因在一起时,才表现隐性性状。

〔拓展逐步深入〕

教师:了解了相对性状与基因之间的关系。试想:如果夫妻双方的基因组成都是Aa,其后代的基因组成可能有几种情况?请对此做出预测。大家试着在纸上写,另请两位同学到黑板上完成。

(注:留给学生思考书写的时间,完毕,对黑板上两位同学的作答校正,并对回答完全正确的同学给予赞赏性的评价。同时,用投影片打出正确答案。)

投影片:

夫妻双方的基因组成若为Aa,其后代的基因组成有三种情况:

教师:关于基因与相对性状的关系在生活中的应用非常重要,也是国家推行一些相关法律条文的依据。比如我国婚姻法规定:直系血亲和三代以内的旁系血亲之间禁止结婚。接下来请大家思考并讨论投影片上的问题。

(注:打开投影片,并进行板书。)

投影片:

1.直系血亲与旁系血亲分别指什么?

2.请举出一种由于隐性基因遗传而导致的遗传病。

3.如果本族内的人结婚生育将可能会造成什么样的后果?

4.我国禁止近亲结婚的意义何在?你将如何去做?

基因的显性和隐性练习题

《基因的显性和隐性》练习题 1.决定人有耳垂的基因B队决定人无耳垂的基因b为显性。小明同学有耳垂,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小明同学的基因型一定是BB B小明同学的父母一定都是有耳垂的C小明的父母至少有一个是有耳垂的D小明的基因型一定是Bb型 2.下列关于基因和性状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 .性状表现相同,基因不一定相同 B 在相同环境中,基因相同,形状表现一定相同C基因相同,形状表现一般相同D在相同环境中,性状表现相同,基因一定相同3.大拇指不能向背侧弯曲(基因组成FF)的人和一个大拇指能向背侧弯曲(基因组成ff)的人所生的后代的基因组成和表现特点是() A .FF,表现为不能向背侧弯曲 B .Ff,表现为不能向背侧弯曲 C .ff, 表现为能向背侧弯曲 D .有三种基因组成,两种表现 4.番茄的红果D对黄果d为显性,下列基因组成中表现为黄果的是() A.DD B. dd C .Dd D. DD或Dd 5.如果将两株高茎豌豆进行杂交,则不可能出现的情况有() A.全为高茎豌豆 B 全为矮茎豌豆 C.高矮植株都有 D.短茎豌豆少 6.下列病症中,不属于遗传病的是() A.色盲 B.苯丙酮尿症 C.白化病 D.夜盲症 7.禁止近亲结婚的目的是() A.防止遗传病发生B防止遗传病传播C减少遗传病的发病几率D缩小遗传病的发生范围 8.把高茎豌豆和矮茎豌豆杂交,子代中有高茎1198株,矮茎1189株,则亲代的组合方式应该是()A .Dd x dd B. DD x Dd C. dd x dd D. Dd x Dd 9.纯种甜玉米和纯种非甜玉米间行种植,收获时发现甜玉米的果穗上结有非甜玉米的籽粒,而非甜玉米上找不到甜玉米的籽粒,请判断() A甜是显性 B 非甜是显性 C 甜和非甜都是显性 D 无法判断 10.小麦的高杆和矮秆分别受D、d基因控制。在小麦的卵细胞中控制矮秆的基因是()A 基因d B 基因dd C 基因D和d D 基因DD和Dd 11.单眼皮对双眼皮为隐性性状,有一对单眼皮夫妇,通过手术后变为双眼皮,他们生一个双眼皮孩子的概率是() A .1 B.1/2 C.3/4 D.0 12.先天性聋哑是由隐性基因控制的,夫妻双方都是先天聋哑致病基因的携带者,婚后所生孩子患先天聋哑的可能性是()A.12.5% B.25% C.50% D.75% 13.下列关于显性基因和隐性基因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决定豌豆矮茎的基因是隐性基因 B.在F1种,隐性基因没有消失 C.隐性基因控制的性状没有表达出来 D.显性基因控制的性状可以表达出来

第三节基因的显性和隐性教学设计

第三节《基因的显性与隐性》教学设计 一、教学分析 本节课是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第二章第三节的内容,是前两节内容的综合和深入,是本章的难点之一,也是分析遗传相关问题的基础。因此,学好本节对掌握生物学的遗传规律有至关重要的意义,也为高中生物遗传部分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学情分析 学生在前两节已经初步掌握了遗传学的一些基本概念以及基因在亲子代间的传递过程和规律,为本节课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但对怎样科学地运用遗传学知识解释日常生活中的现象的能力还很欠缺,所以这节是本章的一个难点。怎样结合八年级学生的思维特点,让学生更好地接受本节课的内容是教师要重点思考的。 三、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举例说出相对性状与基因的关系。 2、描述控制相对性状的一对基因的传递特点。 3、说明近亲结婚的危害。 能力目标: 通过对“基因传递的遗传图解”的学习,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 1、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运用生物学原理解释生活中现象的意识。 2、通过学生体验科学家的探究实验过程,感受实验过程的艰辛。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1、控制相对性状的一对基因的传递特点。 2、禁止近亲结婚的道理。 难点:控制相对性状的一对基因的传递特点。 五、教学方法 课前学生调查收集的有关资料,课上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内容,然后师生合作,结合理论联系实际,以“讨论一探究一讨论”的自主学习方式。 控制相对性状的一对基因的传递特点是本节课的难点,采取教师讲解法。 六、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 1、基因与性状间有何关系? 2、基因在亲子间如何传递? 教师强调:一种性状是由一对基因控制的,父母通过精子和卵细胞,分别只把一对基因中的一个传给了受精卵,这样子代的体细胞中,控制一种性状的基因仍然有一对,一个来自父方,一个来自母方。 (二)讲授新课 导入: 提问:如果AA和aa基因分别控制着能卷舌和不能卷舌这一对相对性状,那么,当受精卵基因是Aa时,发育的个体能卷舌吗?为什么?导入课题:第三节基因的显性和隐性一、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 学生先阅读书33—35页, 1、孟德尔:教师展示:孟德尔简介,

八年级生物上册第五单元第二章第三节社会行为教案1 新人教版

第三节社会行为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使学生了解哪些动物营群体生活,能描述动物的社会行为的特征;说出分工合作对动物生存的意义,并能举出实例;举例说出动物群体中信息交流的意义。 2、能力目标:通过对<蚂蚁的通讯>的探究,进一步的学习探究的基本方法,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发现问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科学思维的品质。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对《社会行为》的学习,使学生认同社会成员间分工合作的重要性,增强友爱的思想。通过探究活动,体验科学探究的艰辛,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通过对小动物的观察了解,培养学生热爱生命,热爱大自然,理解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意义,提高环保意识。 重点和难点 1、重点:群体生活的动物社会行为的特征,群体中信息交流的方法。 2、难点:群体生活的动物社会行为对个体及种族延续的意义,探究问题的组织与实施。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1、蜜蜂、白蚁、狒狒、群体生活的动物成员图片。 2、制作牧羊人拴羊而牧的图片。 3、出示“白蚁分工连线题”与“探究提示”的小黑板。 学生准备:收集具有社会行为的动物的资料、图片。 教学设计: 学习内容学生活动教师活动

导入新课 新课: 群体生活的动物 群体生活的动物具有社会行为。 社会行为特征:群体内部形成组织成员之间有明确分工,有的群体形成等级,有的群体等级。 白蚁的社会分工 哺乳动物的群体中有等级。 等级划分的依据。明确学习目标 结合教材及生活经验说 出群体生活的动物。 观察蜜蜂群体成员挂图, 思考教师提出的问题,分 析解答。 培养观察能力、分析问题 的能力。 结合蜜蜂的社会行为并 在阅读教材的基础上,讨 论总结社会行为的特征。 观察白蚁群体成员的分 工图片。根据阅读作连线 题。进一步理解社会行为 的特征。 观察“拴羊而牧”的图片, 从生物学的角度说出存 在的问题。“羊群有等级, 控制头羊即可控制羊群” 从人类群体生活形成了人 类社会,成员很多行为具 有社会性,引出动物的社 会行为的教学。 创设问题情境:哪些动物 是群体生活的? 出示蜜蜂群体成员挂图, 引导观察: 1、个体的大小、工作、地 位是否相同? 2、个体的行为是否只为自 己服务?这种利他行为是 什么行为? 提出问题:社会行为有哪 些征?参与讨论、指导阅 读。 引导观察、分析。 小黑板出示连线题。 出示漫画家丰子恺给友人 的“拴羊而牧”漫画,引 导观察,利用本节知识说 出画中存在的问题? 出示狒狒群体生活图片。 .为什么你说他是首领?

(完整版)《第三节基因的显性和隐性》教学设计

《第三节基因的显性和隐性》教案 一.教学目标: 1.举例说出相对性状与基因的关系,描述控制相对性状的一对基因的传递特点,说明近亲结婚的危害。 2.通过对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的分析,引导学生思考推理,逐步得出结论,并尝试通过基因显隐性的原理来解释现实生活中的遗传现象。 3.增强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运用科学方法解释生命科学的有关问题。 二.教学重点: 1.掌握相对性状与基因的关系,描述控制相对性状的一对基因的传递特点。 2.教学难点:描述控制相对性状的一对基因的传递特点,禁止近亲结婚的道理。 课时安排:1课时 三、教学过程

对性状有显性和隐性之分。 2.在相对性状的遗传中,表现为隐性性状的,其基因组成只有dd 一种;表现为显性性状的,其基因组成有DD 或Dd 两种。 3.体细胞中的基因是成对存在的,生殖细胞只有成对基因中的一个。如亲代纯种高茎豌豆的体细胞中的成对基因为DD,生殖细胞中的基因就为D 。 4.基因组成是Dd 的,虽然d 控制的性状不表现,但d (隐性基因)并没有受D (显性基因)的影响,还会遗传下去。 高豌豆种下去,后代有高也有矮,并且矮的还和原来的矮豌豆一样的矮,其体内含有矮茎基因。 讨论分析得出:杂种豌豆虽表现出高的性状,但含有控制矮性状的基因,只是未能表 现出来。杂种高茎 豌豆体内既有高茎 基因,也有矮茎基 因,能够通过性状 表现出来的基因称 为显性基因,被掩 盖的基因称为隐性 基因。高茎和矮茎 这对相对性状,高 茎就是显性性状, 矮茎为隐性性状。) 阅读教材,加深理 解 代? 3、高和矮这对性状,谁为显性性状,谁为隐 性性状? 4、隐性性状在什么情况下,才能表现出来?杂种豌豆的后代为什么高的多矮的 少? 指导学生分组讨论,并参与到学生的讨论中, 鼓励学生大胆猜测 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帮助学生理解孟德尔的解释 解决问题:父母是双 眼皮而子女是单眼皮的 原因。 分小组讨论并 回答。 再分析:父母都是双眼皮,为什么生出单眼皮的孩子? 禁止近亲结 婚: 学生回答:有可能。 设疑引起学生的思考:眼皮的单双并不重要,但如果隐性基因控制的是致病的性状会怎

基因的显性与隐性(生物教案)

第七单元第二章第三节基因的显性和隐性 教案目标: 知识目标:相对性状与基因之间的关系; 控制相对性状的一对基因的传递特点; 近亲结婚的危害; 能力目标:能够根据基因型推断出相对性状; 情感、价值观:增强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运用科学方法解释生命科学的有关问题; 教案重点: 基因的显性和隐性与性状之间的关系; 相对性状与基因之间的关系; 控制相对性状的一对基因的传递特点; 近亲结婚的危害; 教案难点: 基因的显性和隐性与性状之间的关系; 相对性状与基因之间的关系; 控制相对性状的一对基因的传递特点; 教案方法: 讲述法、讨论法; 教案准备: 多媒体电子课件;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案过程: 【复习上堂课内容】 师:基因与染色体的关系。 生:一条染色体携带多个基因;染色体在细胞核中成对存在,基因也成对存在。 师:基因在由体细胞传递到精子或卵细胞时,会发生何种变化? 生:染色体数目会减半,基因数目也会减半。 【新课讲授】 师:如果AA和aa基因,分别控制着能卷舌和不能卷舌这一对相对性状,那么,当受精卵的基因是Aa时,发育成的个体能卷舌吗??为什么? 师:这类问题的解决,是由mendel最先通过实验来研究的。 附: 孟德尔:现代遗传学的奠基者 1822年,即拿破仑死后第二年,孟德尔生于当时奥地利西里西亚德语区一个贫穷的农民家庭。他幼年名叫约翰·孟德尔,是家中五个孩子中唯一的男孩。他的故乡素有“多瑙河之花”的美称,村里人都爱好园艺。一个叫施赖伯的人曾在他的故乡开办果树训练班,指导当地居民培植和嫁接不同的植物品种。孟德尔的超群智力给他留下深刻印象。他说服孟德尔的父母送这个男孩进入更好的学校继续其学业。1833年,孟德尔进入一所中学。1840年,考入一所哲学学院。在大学中,他几乎身无分文,不得不经常为求学的资金而奔波。1843年,大学毕业后,21岁的他进入了修道院,不是由于受到上帝的感召,而是由于他感到“被迫走上生活的第一站,而这样便能解除他为生存而做的艰苦斗争”。因此,对于孟德尔来说,“环境决定了他职业的选择”。

第三节基因的显性和隐性学案

第三节《基因的显性和隐性》学案 、能举例说出相对性状与基因的关系,并能利用图解描述控制相对性状的一对基因的传递特点。 2、知道近亲结婚的危害。 3、通过对孟德尔杂交实验的学习,培养对科学实验的分析、判断能力和发现问题的能力 【学习重点】1、相对性状与基因的关系 2、控制相对性状的一对基因的传递特点 3、近亲结婚的危害 【学习难点】相对性状与基因的关系及控制相对性状的一对基因的传递特点 【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合作交流 学习任务一:知道性状分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并分别有显性基因和隐性基因控制,并能描述控制相对性状的一对基因的传递特点。 阅读教材第32页至第34页内容,完成下列问题:

⑴孟德尔在高豌豆和矮豌豆的杂交实验中,选取了什么样的豌豆作为种子? ⑵孟德尔采用了什么实验方法? ⑶孟德尔在高豌豆和矮豌豆的杂交实验中,看到了什么现象? ⑷相对性状有________和________之分。例如,豌豆的高和矮,高是________,矮是________,杂交的后代只表现____不表现_____。 ⑸在相对性状的遗传中,表现为隐性性状的,其基因组成用_____表示;表现为显性性状的,其基因组成有______或_______两种。 ⑹基因组成是Dd的,d控制的性状是否表现?是否遗传? 学习任务二:知道近亲结婚的危害。 阅读教材第34页内容,完成下列问题: ⑴、我国婚姻法中有关禁止近亲结婚的内容是什么? ⑵、人类的遗传病多种多样,其中相当一部分是由于致病的基因引起的。致病基因有______和______。显性遗传往往在婚配或生育前就可察觉。而隐性遗传病的情况则比较复

八年级生物上册第五单元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第二章动物的运动和行为第三节社会行为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第五单元第二章动物的运动和行为 第三节社会行为 一、知识与技能 1. 举例说出动物的社会行为,描述社会行为的主要特征。 2.举例说出动物群体中信息交流的意义。 3. 探究“蚂蚁的通讯”,设计和实施探究方案,养成科学思维的习惯。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采用探究活动、多种媒体演示(视频、图片等)、启发互动、任务驱动法、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相结合等策略,引导学生调动生活经验、活动体验,积极参与课堂讨论,通过观察、资料分析、动手实践、合作学习等达成学习目标。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认同群体中分工合作对种群生存的重要性和群体中信息交流的重要性。 2. 形成生物和环境相适应的基本观点。 1.动物社会行为的主要特点。 2.动物群体中信息交流的意义。 进行“探究蚂蚁的通讯”的活动。 1.教师搜集动物的社会行为的文字、图片和视频资料。设计并制作多媒体课件,指导 学生诱捕和饲养蚂蚁。 2.学生预习探究实验,诱捕和饲养蚂蚁为实验做准备。 师:大家知道地球上的动物种类繁多,各有各的生活方式,有独居的,也有营群居生活的,请同学们分组讨论以下问题:1.你们知道有哪些动物是营群体生活的吗?2.这些群居动物内部不同成员之间是如何分工合作的?可以查找相关资料整理成体系列到黑板上,比一比哪组做得更多更好。

(拓宽思维,举例说明,解答学生疑惑,介绍动物的行为。) (一)动物群体生活的意义 展示蚂蚁、蜜蜂、猴子、鹿、羚羊、企鹅、牛、斑马、黑猩猩等动物图片 师:请说出哪些动物是群体生活的? 生:能认识到,这些动物都是进行群体生活的。 师:单只狼见到野猪会逃跑,但群狼见到野猪就不怕,为什么? 生:集群捕食的好处。有些动物借助于群体的力量与其他动物抗争。 师:极地生活的企鹅,为什么常常是成千上万只聚集在一起? 生:便于捕食、御敌、交配、育幼,集群还可以相互取暖,这种群体生活方式是动物长期以来形成的对生存环境的适应。 师:动物营群体生活与营单独生活相比,有什么特点? 生:归纳:靠群体的力量往往更易获得食物和防御天敌的侵袭,有效地保证物种的繁衍。(分析各种动物进行群体生活的特点,引导归纳动物营群体生活是动物长期以来形成的对生存环境的适应。) (二)社会行为的重要 观看社会生活的动物(如蚂蚁、蜜蜂)的录像片 师:生活在一个蚁巢中的蚂蚁外形都一样吗?它们不同的外形与其在群体生活中的作用有关系吗? 生:根据观察区分出蚁后、雄蚁、工蚁、兵蚁,并说出其在蚁群中的相应作用。 (比较不同动物群体生活的特点,归纳得出群体生活中个体间分工合作是社会行为的重要特征。) 师:群体生活的动物还有什么特点?观看大雁的迁徙、角马的迁徙、头羊的作用等资料。 生:说明雁群、羊群以及黑猩猩等群体生活动物中往往都有起带头作用的首领,进一步说明一般是群体中身体最强壮的成为首领。 师生总结:社会行为的重要特征是群体内部往往形成一定的组织,成员之间有明确的分工,有的群体还形成等级。 (进一步明确社会行为的主要特征,强化概念,认识到动物的社会行为产生于群体中,但往

基因的显性和隐性教案

第三节基因的显性和隐性 富县沙梁中学魏强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举例说出相对性状与基因的关系,描述控制相对性状的一对基因的传递特点;说近亲结婚的危害。 2、过程与方法:通过对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的分析,引导学生思考推理,逐步得出结论。并尝试通过基因显隐性的原理来解释现实生活中的生命现象。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增强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运用科学方法解释生命科学的有关问题。 教学重点: 1、控制相对性状的一对基因的传递特点。 2、禁止近亲结婚的道理。 教学难点: 1、控制相对性状的一对基因的传递特点。 2、禁止近亲结婚的道理。 课前准备: 1、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2、学生准备:预习课本,熟悉本节内容。 教学过程: 回顾旧知: 多媒体课件展示前两节相关内容,师生共同回顾。 设疑新课: 指导学生完成“想一想、议一议”,并指出此类问题很多(豌豆圆皱、番茄红黄、兔黑白、鸡冠形状、有无耳垂、眼皮单双等),不能只靠猜测,最终还要通过科学实验来证实。人类对遗传现象的探索从很早就开始了,孟德尔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新授内容: 一、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 1.孟德尔简介 孟德尔1822年出生于当时奥地利贫苦农民家庭,在父亲的直接熏陶和影响之下,孟德尔自幼就爱好园艺。在孟德尔从事的大量植物杂交试验中,以豌豆杂交试验的成绩最为出色。经过整整8年(1856-1864)的不懈努力,终于在1865

年发表了《植物杂交试验》的论文。这篇不朽论文虽然问世了,但令人遗憾的是,由于他那不同于前人的创造性见解,对于他所处的时代显得太超前了,竟然使得他的科学论文在长达35年的时间里,没有引起生物界同行们的注意。直到1900年,他的发现被欧洲三位不同国籍的植物学家在各自的豌豆杂交试验中分别予以证实后,才受到重视和公认,遗传学的研究从此也就很快地发展起来。 过渡:那么孟德尔在豌豆杂交实验中究竟看到了什么呢?请同学们看34页图和第一段回答问题。 (板书:一、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 2.豌豆杂交实验一 (1)情景再现 孟德尔首先选择了豌豆茎的高矮作为研究对象(高茎:1.5~2米,矮茎:约0.3米),用纯种的高茎和矮茎作为亲本进行杂交,子一代全为高茎。(副板书:高*矮——高……) (2)问题引导探究 这是一种偶然的现象吗?除此之外,他还做了黄色豌豆与绿色豌豆、圆粒豌豆与皱粒豌豆等的杂交实验,也得到了类似的结果,由此可见,这不是偶然现象,而是有着一定的规律,他为了找出这个规律进行了假说解释: 相对性状分显性和隐性(主板书:1.相对性状……)。 性状是由遗传因子(基因)控制的,控制显性(隐性)性状的遗传因子叫显性(隐性)遗传因子,分别用同一个字母的大小写形式代表(主板书:2.基因)。 因为染色体在体细胞中成对存在,所以染色体上的基因在体细胞中也是成对存在的,所以亲本基因组成(基因型)可以写为:(副板书:DD*dd……)。 它们产生的生殖细胞基因组成是什么呢?子一代的基因组成呢?练习本上补充完整。(投影展示学生答案) 子一代为什么只表现出高茎呢?难道控制矮茎性状的基因没有传给字代吗?如果你是孟德尔,你怎么解释?(学生讨论回答) D控制高茎,d控制矮茎,两者同时存在时,表现为显性性状,隐性性状不表现。所以三种基因型对应的表现型:(学生代表回答) (主板书:3.对应关系DD、Dd、dd……) (3)得出结论: ①.具有相对性状的两个纯种亲本杂交时,子一代表现出的性状叫(),未表现出的性状叫()。 ②.控制显性性状的基因叫(),控制隐性性状的基因叫()。 ③.体细胞中的基因()存在,生殖细胞中的基因()存在,所以DD 表现为(),dd表现为(),Dd表现为(),也就是说,D、d同时存在时

(八年级生物教案)第三节动物的社会行为教学设计

第三节动物的社会行为教学设计 八年级生物教案 一、设计思路 建构主义认为,学生是认知的主体,学生学习知识的过程不是被动的接受过程,而是主动同化和顺应的过程。基于此,本节课通过探究式学习,构建一个互动和探究的环境,让学生在探究学习中获得动物社会行为的有关知识。 本节内容主要是研究动物社会行为的特征及信息交流的方式及意义。动物社会行为的知识与人类生活和生产密切相关,所以教师可以充分利用本节课的特点,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教师提供的分析和实验用的素材,让学生开展探究性学习,引导学生认识动物社会行为的形成机理,理解社会行为的意义,获取动物社会行为方面的有关知识。本节课的处理应突出以下两点: 1?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在教学过程中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带着问题学习,增加学习兴趣和探究意识。 2?注重培养学生热爱动物的情感,增强体验情感的意识,而不是单纯的说教,让学生在体验中感悟,在感悟中升华出热爱生命的情感。 二、教材分析 重点: 1. 信息交流的意义

2. 提出问题并进行探究的能力 难点: 1. 提出问题并进行探究的能力。 2. 形成热爱自然,珍爱生命的情感。 三、教学目标 1. 描述动物群体中信息交流的意义。 2. 培养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认同群体的力量大于个体。 4. 认同成功的科学探究需要探索精神。 5. 初步形成热爱自然,珍爱生命的情感。 四、教学过程 教学程序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思路

入 课前布置学生观察蚂蚁、狗、猫等一些身边动物的取食过程。 问:1这些动物取食行为都相同吗? 2.哪些是群体生活的动物。 学生发言。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引领学生走入生活 新 授 群体生活的动物具有一系列的社会行为。 教师引导学生在以上观察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问题,并最终引导学生共同探讨社会行为的特征。 学生能提出很多问题。 让学生学会提出问题,带着问题去学习增加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的意

八年级生物基因的显性和隐性练习题1

八年级生物基因的显性和隐性练习题 (1) 1双眼皮是由显性基因 E 控制的,单眼皮是由隐性基因 e 控制的,有一对夫妇男单眼皮、女双眼皮 ,他们的 第一个孩子是单眼皮 , 第二个孩子是双眼皮的基因组成为( ) A EE 或 Ee B Ee 或 ee C Ee D ee 2.正常人的褐眼(A )对蓝眼(a )为显性,一个蓝眼男子和一个其母是蓝眼的褐眼女子结婚。从理论上分 析, 他们生蓝眼孩子的概率是( ) A 、 25% B 、 50% C 、 75% D 、 100% 3、 已知白化病是由隐性基因控制的一种遗传病 , 一对表现正常的近亲结婚的夫妇生育了一个白化病患儿 若他们再生育一个孩子 , 则该孩子表现正常的可能性为 ( ) A 、 50% B 、 75% C 、 25% D 、 0 4、 番茄果皮红色( R )对黄色( r )为显性 , 若将纯种红色番茄( RR ) 柱头上 , 则黄色番茄植株上所结种子基因型以及果皮颜色分别是 ( ) A 种子基因型为Rr,果皮红色 C 种子基因型 rr 、果皮黄色 5、 下列那种性状是不能遗传的( ) A 、单眼皮B 、白化病 C 、色盲D 、伤疤 6、 牛的无角基因(B )对有角基因(b )为显性。一个有角母牛和无角雄牛杂交 牛的基因组成是( ) A 、 BB B 、 Bb C 、 bb D 、 7、 人类白化病是由隐性基因( 其孩子的基因组成分别是( A 、 CC 、 cc 、 cc B 、 Cc 、 Cc 、 的花粉授到黄色番茄( 种子基因型 Rr 、 种子基因型 RR 、 rr )的 果皮黄色 果皮红色 , 生了一个有角小牛 , 则雄 Bb 或 bb c )控制的,一对肤色正常的夫妇如果生下了一个白化病孩子 ) cc C 、 Cc 、 cc 、 cc , 则这对夫妇及 8、豌豆属自花传粉植物 , 其种子颜色有黄色和绿色之分 黄色豌豆(Yy )长成豆苗后,结出的种子可能是( 全部为黄色 B 黄色、绿色各占一半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 C 、 9、 A 、 B 、 D 、 Cc 、 CC 、 cc ,黄色基因(Y 对绿色基因(y ) ) 、全部为绿色 D 、约 3/4 为黄色 ,1/4 为绿色 ) 为显性。则一粒 人的体细胞中控制性状的基因是成对存在的 控制人类性状的基因都是显性基因 人体中 1个显性基因和 如果无耳垂的基因组成为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1个隐性基因成对存在时表现为显性性状 dd,则有耳垂的基因组成为 DD 或Dd ) A. 显性基因决定的性状叫显性性状 C 、 D 、 10、 C.隐性基因就是不能表现出来的基因 11、 已知双眼皮和单眼皮是一对相对性状 中, 父亲和孩子的基因型分别是( ) A . Aa 、 Aa B. AA 、 Aa 12、 已知有酒窝和无酒窝是一对相对性状。 他们的子女的基因组成可能是( A. AA 、 aa B. Aa 13、 禁止近亲结婚的目的是( A. 防止遗传病的发生 C .减小遗传病发生的概率 14、 下列疾病不是遗传病的一组是( B. 隐性基因决定的性状叫做隐性性状 D. 显性基因不成对时也能表现出显性性状 , 一对夫妇均为双眼皮 , 却生了一个单眼皮的孩子。 C. AA 现在有一对夫妇 aa ) B. D. ) 、 AA 、 aa Aa 、 请问这对夫妇 D.Aa 、 aa ,男的基因组成是Aa,女的基因组成是aa,那么 aa D 、 aa 防止遗传病的传播 缩小遗传病发生的范围

第三节社会行为

第三节社会行为 一、教学目标 1、描述动物的社会行为的主要特征,说出分工合作对于动物生存的意义,举例说出动物群体中信息交流的意义。 2、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进行推理和假设,尝试探究蚂蚁的多咱行为。对比观察四种类人猿和人类起源与发展过程中的示意图,概述人类在起源和发展过程中自身形态和使用工具等方面的变化。 3、认同群体的力量大于个体群体中合作交流的重要性,生物与环境是一个统一的整体。 二、重点和难点重点: 1、动物的群体生活对个体及种族延续的意义。 2、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进行推理和假设。 难点:1、社会行为形成的本质和意义。 2、探究问题的提出、方案的设计、实施。 三、课前准备教师: 1、搜集社会行为的动物的文字资料、图片、录像片。 2、设计并制作课件。

3、录像片段(动物世界)。 4、为学生的探究提供参考情境。 5、和学生一起到周围环境中观察动物的行为。 学生:1、收集具有社会行为的动物的资料、图片、录像片。 2、仔细观察蚂蚁、蜜蜂等社会性昆虫的行为。 3、预习探究实验,提出有探究价值的探究问题,小组确定本组选题,初步拟订探究方案。 四、课时分配两课时 五、-- 学习内容学生活动教师活动群体生活的动物(狮子、斑马、大象、狒狒等)具有社会行为观察图片,说出图中哪些动物是群体生活的。播放录像,创设问题情境,启发学生思维。指导学生进行描述,互相交流,在此基础上提出问题。群体生活的动物有一系列的社会行为。社会行为的特征:群体内部形成组织;成员之间有明确分工;有的群体形成等级白蚁的社会分工:雌蚁、雄蚁、工蚁、兵蚁。。观察社会生活的动物的录像片,讨论社会行为的特征。提问:群体生活的动物有哪些特点?讨论、表达交流:分组汇报讨论结果并以实例说明。观察图片,找出其中的雌蚁、雄蚁、工蚁、兵蚁。质疑:为什么雌蚁

基因的显性和隐性练习题

第三节基因的显性和隐性练习题 一.选择题 1.一对基因A和a,如果A与a结合形成Aa,则表现的性状是() A.隐性性状 B.显性性状 C.都有可能 D.都没可能 2.若基因A和a分别控制豌豆的高茎和矮茎这一对相对性状,基因组成均为Aa的亲本杂交,产生的子代性状表现应有() A.一种 B.两种 C.三种 D.四种 3.番茄果皮红色(D)对黄色(d)为显性,若将红色番茄(Dd)的花粉授到黄色番茄(dd)的柱头上,则黄色番茄上所结果实的颜色和种子中胚的基因组成分别是() A.黄色;Dd、dd B.红色;Dd C.红色;Dd、dd D.红色和黄色;Dd、dd 4.面颊上有酒窝与无酒窝是一对相对性状,有酒窝基因(B)是显性基因,无酒窝基因(b)是隐性基因.一对有酒窝的夫妇生了一个无酒窝的女儿,则这对夫妇的基因组成是()A.Bb和Bb B.BB和bb C.BB和BB D.bb和bb 5.结合如图,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高产和抗倒伏是一对相对性状,所以图中有两对相对性状 B.高产和倒伏都是由显性基因控制 C.高产抗倒伏小麦含有隐性基因 D.高产抗倒伏小麦能作为优良种子使用 6.先天性聋哑是由隐形基因控制的遗传病,双亲表现型正常,生了一个患该病的孩子,若再生一个孩子患该病的可能性是() A.100% B.75% C.50% D.25% 7.孟德尔用高茎豌豆和矮茎豌豆进行杂交,所得种子长成的子一代植株都是高茎的,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高茎植株不含隐性基因 B.豌豆的高茎和矮茎是一对相对性状 C.豌豆茎的高矮是由基因决定的,与种植条件无关 D.矮茎由隐性基因和显性基因共同控制 8.如表是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及实验结果,能推断出高茎是显性性状的一组是()组别亲代杂交组合子代性状 A高茎×高茎全是高茎 B矮茎×矮茎全是矮茎 C高茎×高茎既有高茎,又有矮茎 D高茎×矮茎既有高茎,又有矮茎 A.A B.B C.C D.D 9.我国《婚姻法》规定禁止近亲婚配,其医学依据是() A.其后代必患遗传病 B.近亲婚配与伦理道理不相符合 C.人类的疾病都是由隐性基因控制的 D.近亲婚配的后代患遗传病的机会增加 10.已知人类酒窝有无的性状是由一对基因控制,有酒窝是显性(F),没有酒窝是隐性(f).小玲有酒窝,她的丈夫没有酒窝,他们生了两个孩子皆有酒窝.在不考虑突变的情况下,下列推论何者最合理?()

【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下册:7.2.3《基因的显性和隐性》导学案

第三节基因的显性和隐性 学习目标:1.能举例说出相对性状与基因的关系,并能利用图解描述控制相对性状的一对基因的传递特点。 2.知道近亲结婚的危害。 3.通过对孟德尔杂交实验的学习,培养对科学实验的分析、判断能力和发现问题的能力。 新知探究 学习任务一:知道性状分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并分别有显性基因和隐性基因控制,并能描述控制相对性状的一对基因的传递特点。 阅读教材第32页至第34页内容,完成下列问题: ⑴孟德尔在高豌豆和矮豌豆的杂交实验中,选取了什么样的豌豆作为种子? ⑵孟德尔采用了什么实验方法? ⑶孟德尔在高豌豆和矮豌豆的杂交实验中,看到了什么现象? ⑷相对性状有________和________之分。例如,豌豆的高和矮,高是________,矮是________,杂交的后代只表现____不表现_____。 ⑸在相对性状的遗传中,表现为隐性性状的,其基因组成用_____表示;表现为显性性状的,其基因组成有______或_______两种。 ⑹基因组成是Dd的,d控制的性状是否表现?是否遗传? 学习任务二:知道近亲结婚的危害。

阅读教材内容,完成下列问题: 1.我国婚姻法中有关禁止近亲结婚的内容是什么? 2.人类的遗传病多种多样,其中相当一部分是由于致病的基因引起的。致病 基因有___ __和______。显性遗传往往在婚配或生育前就可察觉。而隐性遗传病的情况则比较复 杂。当致病基因是隐性基因aa时,表现为_____,婚配或生育前就可察觉。 但是,如果 基因是____时,表现是无病的,却携带有__________。 3.禁止近亲结婚的意义是什么? 合作与探究 1.已知面颊上有酒窝与无酒窝是一对相对性状,决定有酒窝的基因(D)是显性基因,决定无酒窝的基因(d)是隐性基因。请问,一对无酒窝的夫妇能生育出有酒窝的子女吗?为什么? 2.人的卷舌与非卷舌由一对等位基因R和 r控制,某小孩的父母均能卷舌,这小孩 却不能。说明卷舌是性性状,这小孩的基因组合是。父亲的基因组合是。母亲的基因组合是。 【基础演练】(相信自己,你最棒!) 1.下列哪种性状是不能遗传的() A.单眼皮 B.白化病 C.色盲 D.伤疤

基因的显性和隐性学案(八年级生物)

基因的显性和隐性学案(八年级生物) 1、基因有和之分,大写字母表示,小写字母表示。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隐性基因不能够遗传下去 B、性状可分为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基因也可分为显性基因和隐性基因 C、显性性状在任何情况下都能表现出来 D、隐性基因是不能表达出来 3、下面有关基因型和表现型的叙述,其中错误的是() A、表现型相同,基因型不一定相同 B、基因型相同,表现型一般相同 C、在相同环境中,基因型相同,表现型一定相同 D、在相同环境中,表现型相同,基因型一定相同 4、一只雄老鼠由基因组成为Dd的受精卵发育而来,那么该个体能产生() A、一种精子D B、两种精子D和d C、一种精子d D、一种精子D或d

5、我国婚姻法规定,禁止结婚的是()①直系血亲②直系亲属③三代以内的旁系血亲④三代以内的旁系亲属⑤三代以内的直系血亲 A、①③ B、③⑤ C、①④ D、①③⑤ 6、我国婚姻法规定禁止近亲结婚的医学依据是() A、近亲结婚后代一定会后遗传病 B、近亲结婚后代得遗传病的机会增多 C、人类的疾病都由隐性基因控制 D、近亲结婚后代都会得遗传病 7、已知有酒窝和无酒窝是一对相对性状,一对夫妻的基因组成都是Bb,那么他们子女的基因组成可能是() A、BB Bb B、Bb Bb C、BB bb D、BB Bb bb 8、番茄果皮红色(R)对黄色(r)是显性。如果把纯合的红色果皮番茄的花粉授到黄色果皮番茄的柱头上,则黄色果皮番茄植株上结出的番茄,果皮是() A、黄色、基因型为rr

B、红色、基因型为RR C、红色、基因型为Rr D、半红半黄、基因型为Rr 9、一对夫妻,丈夫惯用右手(RR),妻子惯用左手(rr)。他们生了一个惯用右手的儿子(Rr),由此可推断基因是显性。婚配方式家庭数目子女父亲母亲蓝眼褐眼①蓝眼蓝眼1506250②蓝眼褐眼158317322③褐眼褐眼302582 10、人类的眼睛是由眼球虹膜的色素决定的。在丹麦。蓝眼睛的人相当的多,在对一些家庭进行眼色遗传的调查后得到以下数据:(1)根据表中第组数据可推知褐眼基因是性基因,蓝眼基因是性基因。(2)显性基因用B表示,隐性基因用b表示,写出上述三组婚配中双亲的基因组成:① ② ③ (3)第二组家庭中褐眼子女的基因组成是,如果他们与褐眼异性婚配,所生子女中为蓝眼的概率是。第四节人的性别遗传 第五节生物的变异班级姓名 1、人的受精卵中的每一对染色体,其来源是() A、有的来自父方,有的来自母方 B、女孩的来自母方,男孩的来自父方 C、没有任何规律 D、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 2、人类精子的染色体的组成是() A、44+XY

08基因的显性和隐性(1)

学科:生物年级:八年级班级:组别:姓名: 编写人:李小宁审核人:杨帆审批人:杨帆上课时间:2013年3 月25 日《第三节基因的显性和隐性》导学案 【学习目标】1、知道相对性状与基因的关系(重点) 2、知道控制相对性状的一对基因的传递特点(难点) 3、说出近亲结婚的危害 预习案(15分钟) 【自学导航】评价: 【使用说明和学法指导】利用5分钟时间阅读课本,用红笔划出重点;认真观察、分析图片,归纳有关信息,独立完成预习自测中设置的问题。 【预习自测】:(每空2分,共26分)得分: 1、相对性状有和之分。 2、在相对性状的遗传中,表现为隐性性状的,其基因组成只有一种;(用同一英文字母的大、小写分别表示显性基因D和隐性基因d)。表现为显性性状的,其基因组成有或两种。 3、.基因组成是Dd的,虽然d(隐性基因)控制的性状(填“表现”或“不表现”),但d并没有受D(显性基因)的影响。还会下去。 4、当细胞内控制某一种性状的一对基因,一个是显性一个是隐性时,只有________基因控制的性状能够表现出来。 5、我国婚姻法规定:和之间禁止结婚。 6、人类的遗传病多种多样。其中相当一部分是由于引起的。 7、血缘关系越近的人,遗传基因越______ ,婚后生育的子女得遗传病的机会就会_____ 。 探究案(20分钟) 探究一:已知:控制豚鼠黑色毛的基因是显性基因(A),控制豚鼠白色毛的基因是隐性基因(a)。下图表示豚鼠雌雄各一只,交配生下一只白色小豚鼠。请在下图中的括号里填上相应的基因型。 探究二:已知面颊上有酒窝与无酒窝是一对相对性状,决定有酒窝的基因(D)是显性基因,决定无酒窝的基因(d)是隐性基因。请问,一对无酒窝的夫妇能生育出有酒窝的子女吗?为什么?(用图解法分析)

第三节基因的显性和隐性的教案

第三节基因的显性和隐性的教案

第三节基因的显性和隐性的教案 一、教学设计思想 本节的重点是显隐性基因和性状表现的关系。同时,分析近亲结婚与遗传病发病几率的关系具有重要的实践价值,对引导学生从思想上认同禁止近亲结婚的法律规定具有积极的意义。 二、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举例说出相对性状与基因的关系。 2.描述控制相对性状的一对基因的传递特点。 3.说明近亲结婚的危害。 能力目标 提高分析材料的能力,以及语言的归纳概括能力。 情感目标 增强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运用科学方法解释生命科学的有关问题。 三、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掌握相对性状与基因的关系。 2.描述控制相对性状的一对基因的传递特点。 教学难点 描述控制相对性状的一对基因的传递特点。 四、教学媒体 关于生殖过程中基因的传递图解的投影片;有关豌豆杂交实验的多媒体课件或相关投影片、豌豆种子(不同颜色的种子)。 五、课时安排 1课时

六、教学过程 〔复习旧课,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基因如何在亲子代间的传递,咱们通过投影片上的几个问题一起回顾一下。请大家思考并回答。 投影片: 问题: 1.请描述染色体、DNA和基因之间的关系; 2.描述生殖过程中染色体的变化; 3.基因由父母向子女传递过程中的桥梁是什么?有什么意义? 参考答案:1.基因是染色体上控制生物性状的DNA片段。 2.父母体内分别能形成精子与卵细胞的细胞染色体数均为23对。而产生的精子或卵细胞只有一半,即23条。当受精时,形成受精卵后又重合为23对。 3.桥梁是精子与卵细胞。因为它们中所含有的染色体分别来自父母,且是每对染色体上的一条进入精子或卵细胞。也就是通过这个桥梁将父母的性状绝大部分传给了子代,也保证了子代在形态与生理及行为上的相似性。对于物种的形成及延续有着重大的意义。 (注:对于回答完善准确的同学,给予鼓励、赞扬性的评价;对于未完善的答案,应补充,并对此同学也给予鼓励、赞赏。) 教师:想一想上节课的填图练习,如果把图中的染色体去掉,只看成对基因在亲子间的传递,你能写出来吗? (注:请同学到黑板上书写,书写完后打开投影片,进行校对,并对正确的同学给予表扬。) 〔讲授新课〕

基因的显性和隐性教学设计 (详案)

基因的显性和隐性教学设计(详案) 广益实验中学生物组:刘坚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举例说出相对性状与基因的关系;描述控制相对性状的一对基因的传递特点;说出近亲结婚的危害。 2、过程与方法:通过对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的分析,引导学生思考推理,小组合作探究,逐步得出结论。并尝试通过基因显隐性的原理来解释现实生活中的生命现象。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增强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运用科学方法解释生命科学的有关问题。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控制相对性状的一对基因的传递特点。 2、近亲结婚的危害。 三、课时安排:1课时 四、课前准备: 学生课前准备:调查自己及父母眼睑及卷舌的情况,并统计; 教学器材:powerpoint课件,代表显隐性基因的透明和彩色材料。 五、教学思路 六、教学过程设计: 导入:请大家看屏幕上的这幅全家福,你有什么发现?(黑人夫妇生了一个白人小孩)其实这个小孩并不是一个真正的白种人,而是患了一种遗传病——白

化病。为什么父母正常,女儿却患遗传病了呢?(近亲。。。)同学们有预习的习惯,这很好。这个孩子的白化病基因来自于哪里呢?(他的父母)也就是说他的父母体内含有白化病基因,可为什么没得白化病呢?(白化病基因被隐藏起来了)让我们一起进入《第三节基因的显性和隐性》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这类问题的解决,不能靠推测,科学家都是通过实验来探究的。很多人在这方面进行了大量的实验,其中做得最成功的当属一个叫做孟德尔的奥地利人,在1858——1865的7年间,他于豌豆的杂交实验中取得了巨大的成功,这其中又有什么窍门呢?请大家看书P32-33页,同时思考屏幕上的两个问题,找到答案就举手告诉我,好吗?生:看书,思考;师:看完了没有? 一、材料:首先第一个问题:孟德尔为何选定豌豆作为最终的实验材料? 1、豌豆具有多对差别明显的相对性状,比如:高茎与矮茎;滑粒与皱粒;黄粒与绿粒。这样可以便于实验现象的观察。师:的确,豌豆的相对性状非常的明显,别的不说,但说高茎和矮茎,高茎的范围在1.8-2.1米之间,矮茎的范围在0.3-0.5之间,非常易于观察。除这点外,豌豆还有其他的什么特点吗? 2、纯种;师:有人知道纯种的意思吗?大家看到上节课我们曾学过的这幅图,父母体细胞中控制同一个性状的两个基因相同,这就叫纯种;反之,体细胞中控制同一个性状的两个基因不同,就叫杂种;这幅图中哪个个体是杂种?生:受精卵发育成的个体;师:很好,那为什么豌豆在自然状况下是纯种呢?这是由它的花的结构决定的:每一朵豌豆花都是两性花,自然状况下,他们会在花瓣张开之前自花授粉。也就是说构成每一个豌豆受精卵的精子和卵细胞的基因来源相同,进而控制同一个性状的基因相同。如果人为地将具有相对性状的豌豆植株杂交,就会长出(杂种豌豆)。孟德尔就是特别注重这一点,才选用它来研究基因的显性和隐性的。 二、孟德尔的实验是如何进行的 生:高茎和矮茎杂交获得种子,种子种下去全为高茎;杂种高茎豌豆的种子再种下去,长出的植株有高有矮。师:×代表杂交,所有的豌豆分三代出现:亲代,子一代,子二代。子一代的种子是如何得到的?(杂种高茎豌豆自花授粉)也就是自己既当父本,又当母本。实验分为两个步骤:步骤一:杂交;步骤二:自交 活动一:尝试用不同颜色的贴板表示杂交过程步骤一中的基因传递过程。学生讨论再小组配合上台演示解说,教师引导:1、大家觉得有没有需要改进的地方? 2、基因是直接传给子代的吗?有没有什么桥梁? 3、有人能将生殖细胞的基因表示出来吗? 4、基因的传递有没有方向?可以用什么来表示呢? 5、大家对于现在黑板上的演示图是否满意?我们可以明显的看到,杂种高茎豌豆细胞中含有两种基因,一种是控制高茎的基因,一种是控制矮茎的基因。哪种基因控制的性状被表达呢?高茎。我们将这种在杂种细胞中,通过性状表达出来的基因称为显性基因,另一个基因呢?生:被隐藏了。师:到底是被隐藏还是被影响?为什么?生:被隐藏,它在杂种子二代中又有体现。师:所以我们把性状被遮掩的这个基因称为隐性基因。相应的显性基因控制的性状我们称显性性状,隐性基因控制的性状我们称隐性性状。高与矮这对相对性状,哪个是显性性状?

基因的显性和隐性 说课稿

基因的显性和隐性说课稿 海口双岛学园彭海涛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学八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第二章第三节。这节课的内容主要涉及《生物课程标准》“生物的生殖、发育与遗传”一个一级主题。本节内容是前两节内容的综合和深入,是本章的重难点,也是初中生物的难点之一,学好本节内容,是对前面所讲的基因与性状的关系、基因在亲子间的传递等知识的衔接,能够让学生简而明地理解生物遗传的实质,为高中生物遗传部分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拓展思维能力。同时还可以此知识为载体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激发学生的美好情感。 2、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举例说出相对性状与基因的关系,描述控制相对性状的一对基因的传递特点(遗传图解)。 2)说明近亲结婚的危害。 3)学会应用孟德尔的三个推论。(原因是:知识为载体,也是课标里的一级目标要求)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生殖过程中“基因传递的遗传图解”的学习,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2)通过对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的学习,让学生体验科学家的科学探究过程,提高学生对生物科学的兴趣。(原因是:新课标理念为此)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运用孟德尔科学方法解释生命科学的有关问题。 通过学生体验科学家的探究实验过程,感受实验过程的艰辛,科学家的付出,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脚踏实地的科学态度,求真务实的科学精神。 3、教学重点、难点的确定和依据 基因与性状的关系,相对性状的一对基因的传递特点,利用遗传图解推断显、隐性基因的组成及性状为一系列相关的过程,通过这一过程让学生了解到遗传内在的奥秘,同时基因在亲子代间的传递又是一个肉眼看不到的抽象过程,所以这是一重、难点。学会应用遗传规律解决实际问题,解释近亲结婚遗传病的发病几率要比正常婚配高的原因。 根据新课程理念,我们不但让学生了解知识,更为重要的是要以知识为载体,去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科学探究能力),而能力的培养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逐渐地习得形成的。它需要教师灵活驾驭课堂,所以关于能力的培养是本节的又一重点和难点。 在“体验式”探究过程,感受科学家的实验过程的艰辛,科学家的付出,从简单的事物中去认识真理,提高思维品质,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发展学生个性特长,培养学生爱观察、爱思考、爱科学科研的习惯是本课所追求的价值目标,是教师的重要的使命。而课堂中这种情感教育是无形的,潜移默化的,需教师用心去塑造。因此,精心预设教学环节,采用恰当的教学手段和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广泛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是教师教课的难点。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