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科技英语中的隐喻

科技英语中的隐喻

科技英语中的隐喻
科技英语中的隐喻

浅谈科技英语中的隐喻

关键词:隐喻科技英语认知

隐喻作为一种修辞手法,最早运用于文学领域。它通常指使用具体词语来表达抽象概念,在两个具有共同特点的物体、概念或情景之间进行比拟。一般认为,科学研究主要依赖于逻辑思维,因此在科技英语中,语言的意指性功能起着决定性作用,不允许任意的、根据主观世界的体验而产生的知觉性意义来解释。这种符号追求统一的、确定性的意义,科技英语的这种语言特性有助于英汉科技术语翻译中概念信息的准确传达。但科技英语的这种他律性并不排斥其语言在美学上的欣赏性。事实上,科技英语中也存在文学修辞手法,大量的隐喻化语言就是其中之一。

一、隐喻的认知性

隐喻是指将两种不同概念的事物通过含蓄、映射或婉转的表达方式达到形象比喻的言语行为,是“人类将其某一领域的经验用来说明或理解另一类领域的经验的认知活动”。隐喻的认知理论认为,人的思维的基本特征就是隐喻的,而且“所有的语言都具有隐喻性”。隐喻“不只是存在于语言之中,它还存在于人们的思想和行动之中,存在于人们生活的每一个方面”。认知是形成隐喻的基础。隐喻的精炼撕奇、间接和婉转等特点均为增加语言的修辞效果提供了可能。在翻译实践中,隐喻的理解与应用是建立在原语作者与目的语读者之间共享概念的基础上的,也就是说他们必须对喻体有共同的认知,因为隐喻的本质就是用一种事物理解和体验另一种事

转喻与隐喻

转喻与隐喻之相关概念剖析 转喻(Metonymy)是指当甲事物同乙事物不相类似,但有密切关系时,可以利用这种关系,以乙事物的名称来取代甲事物,这样的一种修辞手段。转喻的重点不是在“相似”;而是在“联想”。转喻是认知的一个基本特征,人们利用某事物熟知的或容易感知的方面来代替该事物整体或其他方面。一般我们都知道,人的大脑不是无限的认知数据库,对事物认识不是一对一的关系,一个事物用一个准确的术语或专有的解释去描述,而是通过大脑的创造性,把自己已有的认识与面临的新的认识对象结合起来,加以对照,找出公共的特性,用旧有的思想去解释、认识眼前的新事物,这种用一事物去指称另一相关的事物就叫做转喻。 凸显原则:我们在认识事物的过程中往往更加容易注意到事物的典型特征,也就是认知心理学中的凸显原则,而转喻就是在认识事物的过程中主要依赖于这一凸显原则。一个事物、一件事情往往都是复杂的,具有很多属性,而人在认识的过程中最容易被该物最突出的、明显的、容易记忆和理解的、留下深刻印象的属性所吸引,即凸显性。立足于这一突出的特性,我们就会以其为参照点,在该领域内(或同一认知模式里)激发另一成分。同时也可以说,,转喻是一个思维过程和投射过程,是一种描述事物的修辞方法,就是把抽象的思维概念具体化的过程,只是这一过程是前一事物对照引出后一事物,从原有的经验结构、认知思维到语言表达的结果。

关联原则:转喻作为一种认知语用现象,其实质上是一种联想认知,遵循关联原则,也就是要理解转喻就必须依靠语用推理。例如:He is fond of the bottle.他喜欢喝酒。用bottle装酒的瓶子,表示wine酒,二者之间有相关联性,用容器代表了所装的物体。这种例子是相当多的,如:head头代指动物的数量,刀剑代指战争等等。这种关联性往往能帮助我们表述认识的更多的事物,但人的认识又是不断进步和发展的,事物之间是普遍联系的,所以就会有从A→B→C的关联渐递过程。因此我们可以说,转喻具有临时性(对突然间面临的事物即刻做出解释)、创造性(思维的创造)、转借性(用A的特征指代B)、开放性(认知领域很广泛)、和多维性(所选择的属性方面)。 转喻的类型:①以部分代整体,如:The company needs more creative heads.②以地点代替机构,如:The White House’s current occupant is Barack Obama.③以地点代替事件,如:Watergate(水门事件) changed our politics.④以机构代替负责人,如:China and America attended the meeting.⑤以产品出品人代替产品,如:李宁代指“李宁”体育名牌⑥使用物体代替使用者,如:The buser are on strike.⑦控制者代替被控制者,如:Nixon bombed Hanoi.⑧容器代替物体,如:I’ll have a glass.(再来一杯)。 转喻作为一种语言创新运用的重要方式,它大大的提高了语言现有词汇的使用效率,增加了语言的内涵,丰富了语言的表达形式,使语言富有趣味性、审美性、形象性、简洁性和经济性,同时,也扩大了我们的认识领域,促进了对新事物的有效了解。

“头” 转喻、隐喻与一词多义现象

“头” 转喻、隐喻与一词多义现象 【摘要】本文主要对《外语教学》2006年第3期上刊载的李瑛、文旭教授《从“头”认知——转喻、隐喻与一词多义现象研究》一文中的一些结论提出商榷。通过对该文中一些立论的辩驳,进一步讨论隐喻和转喻的本质区别, 隐喻和转喻在多义词词义扩展中的作用以及多义词词义的扩展方式,强调从历时的角度探讨多义词词义扩展机制以及词义演变认知过程的必要性。 【关键词】多义词;转喻;隐喻;历时;认知 一、引言 李瑛、文旭教授在《外语教学》2006年第3期上发表了《从“头”认知——转喻、隐喻与一词多义现象研究》一文(以下简称李文)。该文以英汉head(头)的词义为语料,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对比分析了英汉多义词词义延伸的思维结构和呈现方式,并得出了四点结论。笔者对文中两位作者的一些结论持有不同的看法,不揣愚陋,提出几点质疑求教于读者并与两位教授商榷。 二、隐喻和转喻在词义延伸中发挥的作用 李文选取Cambridge Advanced Learners? Dictionary词典中所列的12 个“head”的名词义项为语料,通过分析发现,在12个义项中,本义1项,转喻3项,隐喻与转喻交叉的2项,隐喻6项,由此得出结论:“隐喻性义项多于转喻性义项。以隐喻思维为基础所产生的词义多于以转喻为基础所产生的词义,即在词义延伸中隐喻的作用大于转喻”。 我们对李文的这一结论及其推理过程有三点质疑。首先我们不能完全赞同李文对这些义项的划分。例如,李文认为义项“智力,思维”属于隐喻和转喻的交叉,而我们认为这是转喻的义项。首先我们有必要来看看国内外学者是如何区分隐喻和转喻的。完形心理学依据知觉过程中信息的组织原则来区别隐喻和转喻。其中相似原则和顺接原则为隐喻的认知原则,接近原则和突显原则则是转喻的认知原则(赵艳芳,2001:97-99)。沈家煊(2004:243)认为,转喻是从一个概念过渡到另一相关的概念,是重新分析;隐喻是从一个概念投射到另一相似的概念,是类推。林正军(2005:366)通过总结Lakoff,Johnson,和Gibbs等认知语言学家的观点认为,“转喻建立在邻近性(contiguity)原则基础之上,体现同一认知域中两个元素的相关性;而隐喻建立在相似性(resemblance/similarity)原则基础之上,涉及到两个认知域,强调从源域向目标域的映射。”因此,我们认为,隐喻和转喻的本质区别在于相似性还是相关性。就“头”的原义与义项“智力,思维”之间的关系而论,两者之间并无相似性可言,而是以“头”这一事物指代其“思维”属性,其语义延伸是从一个概念过渡到另一个相关的概念,并非李文所说的“从一个域投射到另一个域”。赵艳芳(2001:119)也认为从“头部”到“智力,思维”的词义演变是转喻的思维方式。 其次,李文仅依据对“head”的12个名词义项的分析就得出这一结论,显然是失之偏颇的。我们认为,研究认知思维在词义延伸中的作用,必须尽可能地从历时的角度考察所有的义项。尽管我们无法穷尽多义词的所有义项,尽管多义词的某些义项已经废弃或过时不用了,但仅选取其中某些义项进行分析就轻易下结论,是不够严谨的。有鉴于此,我们利用Shorter Oxford English Dictionary中head的所有义项作进一步的分析。据统计,该词典共收录了head 名词义项32个,形容词义项2个,动词义项14个,并且按照语法和语义特征把所有的名词义项分成三部分,第一部分共7义项,与本义的关系基本上为部分与整体、事物与其属性之间的关系,为转喻义项;第二部分共18义项,其语义基本上表示与“人体的头部”形状或所处的位置相似,以隐喻为主,也有隐喻和转喻交叉的义项;第三部分共7义项,为“头”的功能意义上的延伸,前2项为转喻,其余为隐喻和转喻交叉的义项。可见,单从名词义项来考察,隐喻性义项确实多于转喻性义项,但是如果加上形容词和动词义项,情况就不一样了。“不同词性之间的转化是转移思维的结果,因为同义而不同词性是突显事物不同的方面而已”。

英语翻译中的隐喻

一、科技英语中的隐喻 (一)隐喻 从词源角度看。英语中metaphor一词来自希腊语,meta含有across,的意思,phor表达carry。所以,metaphor原义为一种“由此及彼”的运动,一种转换。这就隐含着隐喻,必须涉及两种事物。—个作为出发点,一个作为目的地。理查德将前者称为载体(vehicle)后者称为话题“tenor'’。汉语分别将此称为“喻体”与“本体”。关于隐喻,Webster B New World Dictionary作了这样的解释:“a figure of speech containing an implied comparison in which a wont or phrase ordinarily and primarily used for one thing is applied to another”。这一解释简明扼要,即:隐喻是一种隐含着比喻的修辞格。它的通常和基本用法是:表述某一事物的词或词组被用来比喻另外的一种事物。 隐喻是一种普遍现象。人们每时每刻都在使用大量的隐喻。 从研究的范围和方法来看。西方的隐喻研究可以分为兰个不同的时期:1、隐喻的修辞学研究。大约从公元前300年列20世纪30年代。2、隐喻的语义学研究。大约从20世纪3O年代到70年代初,包括从逻辑和哲学角度对隐喻的语义研究和从语言学角度对隐喻的语义研究。3、隐喻的多学科研究。从20世纪70年代至今,包括从认知心理学、哲学、语用学、符号学、现象学、阐释学等角度对隐喻的多角度、多层次研究。到了7O年代后期,欧美,尤其是美国学者。对隐喻的研究达到了高潮。有人将其称为“隐喻狂热”时代。与国外近几年的“隐喻热”相比,我国的隐喻研究就显得十分单薄。对隐喻的定义历来有广义和抉义之分,亚里士多德曾将一切修辞现象称为隐喻性语言;莱考夫等人的隐喻概念也是比较宽泛的。他们把换喻、提喻和反语等都当成隐喻。 (二)隐喻在科技英语中的应用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新观念、新理论、新技术、新材料层出不穷。需要创造一些新词或原有词语赋予新义。这在很大程度上借助于隐喻化(metaphorization),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大量科技术语来源于隐喻;二是不少科技术语通过隐喻增加和扩展了它的含义。 l、大量科技术语来源于隐喻 大量科技术语是通过隐喻产生的。主要有如下几种情况: 1)一些日常用语通过隐喻被借用到科技领域,从而具有新的科技意义。以“head”为例。“Head”原本指代人或者动物的一种器官,在字典中定义为“身体的一部分,包括眼、鼻、嘴和脑”;而在科技英语中,“head”指“磁盘的磁头”。对于这两种意义,其指代对象在位置和功能上具有明显的相似性。正是在这个相似点的基础上,单词“head”被隐喻化,意义发生了转移。又如,“memo~”(记也是个常用词,用于计算机,根据其类似的功能。成了接受、储存和提取信息的“存储器”。 2)一个领域的术语,随着科技的发展,被用于另一领域,产生新的词义。例如.Information Highway 息高速公路),是把运输领域的概念形象地应用到信息领域。再如:“lay by”这个词最初用于航运,是指河流或运河的一段宽阔水域。船只可以在那里停泊。

科技英语长句的结构分析与翻译

最新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都是近期写作 1 A Study of Meta-cognitive Strategy Training and Its Effect on EFL Reading 2 从莱辛的人生经历看《青草在歌唱》 3 广告语的特点及其翻译技巧 4 关于初中生外语学习焦虑的分析 5 论美国精神在《阿甘正传》中的反映 6 “A Rose for Emily” 中 “Rose” 寓意的新解 7 从文化角度探析中英基本颜色词的比较和翻译 8 论营销道德与社会责任的履行 9 从小说《德克拉》试论吸血鬼文化 10 Translation Strategy on Culturally-loaded Expressions in Prison Break 11 《支那崽》的后殖民主义解读 12 浅谈数字翻译中的文化因素 13 The Importance of the Application of Kinesics in English Classes in Primary School 14 Gothic Romance: Inheritance and Development of Medieval Romance -- A Case Study of The Castle of Otranto 15 从贫穷到堕落——解读嘉莉妹妹中嘉莉的奋斗历程 16 对《傲慢与偏见》中的婚姻观重新解读 17 中学英语教学到大学英语教学衔接问题研究 18 A Brief Study of Rhetorical Devices Employed in President Obama’s Inaugural Address--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yntactic Structure 19 废墟之鹰——《永别了武器》中亨利形象之分析 20 英汉广告文化和翻译 21 论《儿子与情人》中 “花”的象征意义 22 What Made Her Yield to the Reality—An Analysis of Sue in Jude the Obscure 23 功能对等理论在新闻英语翻译中的应用 24 Two Trapped Roses—A Comparative Study on Emily and Miss Havisham 25 海丝特白兰—清教时代的新女性 26 英语会话中间接拒绝语的语用研究 27 从归化异化的角度看《围城》中隐喻及其翻译研究 28 电影片段在中学英语教学中的运用 29 从目的论看林语堂《浮生六记》翻译中增译法的运用

科技新闻英语中隐喻的应用特点

科技新闻英语中隐喻的应用特点 发表时间:2010-10-18T08:36:29.937Z 来源:《学园》2010年第7期上供稿作者:孙洪英[导读] 隐喻不仅存在于文学及日常语言中,随着科技的发展,隐喻也被广泛应用于科技英语文本中。 孙洪英天津渤海职业技术学院 【摘要】隐喻不仅存在于文学及日常语言中,随着科技的发展,隐喻也被广泛应用于科技英语文本中。本文总结了 2009的 VOA慢速科技英语,探讨隐喻性语言在科技新闻中的应用特点。 【关键词】科技新闻隐喻特点 【中图分类号】 H315 【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674-4810(2010)07-0041-01 【Abstract】As EST is increasingly more and more developed, metaphor not only occurs in literary language as well as in precise EST (Science and Technology)discourses. The author favors to choose VOA of 2009 to explore the features of metaphor in EST News. 【Key words】Technology News Metaphor Features 科技英语作为科技语言的一个分支,隐喻必然在其词汇和表达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一方面,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大量新词根据隐喻机制被创造出来,人类根据隐喻用其较为熟悉领域的经验来说明和解读较为陌生领域;另一方面,隐喻促使科技术语的词义和用法得以扩充和拓展。此外,新闻还要满足以下几点:(1)大众性。新闻刊物是大众传播的媒介,其语言须适应广大读者的阅读水平;(2)趣味性。不仅要求报道内容,而且语言要适应读者的爱好和阅读习惯,新词和临时生造的词可使文章更加活泼生动;(3)节俭性。它是精炼语言的重要手段。 一外形相似 White House officials also say Mr. Obama will go to Capitol Hill on Sunday to meet with Democratic lawmakers on efforts to advance health care reform.(Dec 9) 白宫实际就是美国政府,由其建筑的颜色而得名。 二位置相似 1.Competition to work at a top hospital can be fierce.(Jun 2) 2.One of the scientists says the past six years have shown the lowest Arctic sea ice cover ever measured.(Nov 26) 3.Unemployment is rising and will likely reach a historic peak of nearly 10 percent next year.(Sep 18) 4.H.I.V. is short for the 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 The experts say estimates of new H.I.V. infections are down by about fifteen percent in Africa, south of the Sahara Desert. And, new infections have decreased almost twenty-five percent in East Asia.(Dec 8) “竞争是方向”、“权利是方向”以及“疾病是方向”,人们很容易理解高为优秀,高为竞争激烈,高为病情严重。 三结构相似 1.NTT DoCoMo is pouring billions of dollars into building a 3G empire that it hopes will eventually spread across the globe.(Sep 18) 2.Scarpetta said:“Part of the stimulus packages have been additional resources for labor markets and social policies.”(Sep 1 投资一个新的领域类似建立一个新的帝国,一系列的措施类似一个完整的包裹,这些人们熟悉的语言恰好满足了新闻的特点,大众性、趣味性。 四功能相似 1.The humble algae could lead be a revolutionary tool in the battle against climate change.(Sep 4) 2.OECD unemployment division chief Stephan Scarpetta says the number of jobless among the OECD’s 30 member countries is expected to climb even higher next year.(Sep 18) 3.Tornadoes form when winds blowing in different directions meet in the cloud and begin to turn in circles.(Jun 9) 4.Satellite images show an ice bridge that held a huge Antarctic ice shelf in place recently broke apart.(May 动物也有类似于人的身份;企业的成长类似人类的运动,如爬山;自然的现象类似人类日常动作或是一种事物。 五特性相似 1.Tornadoes can also destroy anything in their path.(Jun 9) 2.Australia is preparing to introduce technology that allows algae to capture half or more of the greenhouse gases emitted by a power station.(Sep 4) 3.As well as Australia, the pioneering algae technology is also being tested in the United States and Germany.(Sep 4) 4. 根据某些事物本身特性,比如温室、先行者来解释科学现象或发现,易于被大众接受本文作者尝试采用隐喻作为教授科技英语语篇的手段,挖掘学生的隐喻智力,力图探索科技隐喻成果应用于教学。高职院校的英语课程其“实用性”即语言交流的工具性,课程的教学目标是“通过指导学生阅读和收听有关专业的英语书刊和文献及科技新闻,提高阅读和翻译科技资料的能力,并能以英语为工具获取本专业实际工作中所需的信息”。参考文献 [1]胡壮麟 .语言·认知·隐喻[ J].现代外语, 1997(4) [2]Kuhn, Thomas, Samuel. Metaphor in Science. In A: Ortony(eds.). 1993 [3]林书武 .国外隐喻研究综述[ J].外语教学与研究, 1997(1)

暗喻英文句子

1. 共产党是太阳。 2.四合院是一个盒子. 3.小兴安岭是一座天然的宝库。 4.一本你喜爱的书就是一位朋友。 5. 勤奋是狂风暴雨后开出的海棠。 6. 地中海沿岸成为西方文明的摇篮。 7. 广州城在节日期间成了欢乐的海洋! 8. 老师是园丁,辛勤地浇灌着祖国的花朵。 9. 更多的时候,乌云四合,层峦叠嶂都成了水墨山水。 10. 美感的记忆,是人生最可珍的产业,认识美的本能是上帝给我们进天堂的一把秘钥.篇二:隐喻学短语句子 as blind as a bat 有眼无珠 an eye for eye and tooth for tooth 以眼还眼,以牙还牙 cannot see beyond the length of ones nose 鼠目寸光 make eyes at sb 向某人送秋波 apple in one’s eyes心肝宝贝 a thron in the eye眼中钉 pull the wool over one’s eyes 哄骗 the eagle eye 锐利的眼光 fishy-eyed狡猾的目光 evil-eyed狠毒的眼神 green eye眼红,嫉妒 black eye发青的眼圈 pink eye 传染性角膜炎 get off on the wrong foot . 出师不利 get off on the right foot 开门红 put one’s best foot forward想尽量给人好印象 put one’s foot in one’s mouth 讲话不得体说走了嘴 have ones foot on the neck of another person 残暴的控制别人 vote with feet(议会政治中)不予同意 put ones foot down很坚定,采取严厉手段 catch someone on the wrong foot令某人措手不及,出其不意,乘其不备 the shoe is on the other foot形势已经完全不同了 jump in and get your feet wet到实践中去学习,取得经验 to land on ones feet逢凶化吉 cold foot 事到临头打退堂鼓,对原先有信心的事胆怯了。 bring things to a head 使到摊牌的地步 lose head失去冷静 put heads together 集思广益 keep one’s head above water 勉强糊口 head for朝......前进 hold one’s head high 趾高气昂 bury one’s head in the sand逃避困难

隐喻在英语学习中的作用

隐喻在英语学习中的作用 摘要:隐喻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不仅可以使读者掌握英语的表达规律,同时可以提高读者对英语的认知方法,丰富英语文学内容。文章通过研究隐喻的定义,并对隐喻在英语文学中的重要作用进行详细的叙述。 关键词:英语;隐喻;学习 一、隐喻在英语文学中的重要作用 1、丰富了英语文学的内容 语言学主要是人们对把认知问题当做一个研究对象,并对其进行深入的认识和了解,其中的认知问题则与人们成长、发展紧密相连。而对人成长、发展的概念,一方面是指人身体和地位的变化,另一方面是指人们实现人生价值或者积累人生阅历的过程。在隐喻形式下,可以将隐喻与本体结合在一起,使得英语文学语句更加的丰富且含蓄,引人深思,让读者了解到英语文学内容的本质。 例如著名学者培根在其著作《论事物的本性》中有写道:Aman’s nature runs either to herbs or weeds;therefore let himseasonablywater the

one,and destroy the other.他将善良的人比喻为香花,将恶性的人比喻为毒草,隐喻的指出人性分为善和恶两面。通过隐喻使得英语文学内容生动、且形象,易于读者对英语文学意义的认识和理解。 2、帮助读者掌握英语文学的本质 隐喻表达形式的出现,展现了人们在认知过程中的人文主义思想和文化研究意义。隐喻作为一种语言表达方式,必须与文学背景相结合,以保证文学隐喻的时代特性。通过隐喻性的语言,一方面可以提高人们对文学认知的价值,使得文学认知更加的生动、形象,另一方面帮助人们了解和认识文学,通过隐喻的语言表达方式,来增加文学语言的生动性和文学内涵。隐喻在英语文学的运用,使得英语文学更加的生动、形象,有效帮助读者了解英语文学的本质性意义。 例如:著名学者莎士比亚在其著作《恺撒大帝》中有这样一句话:And whyshould Caesar be a tyrant then?Poor man!I knowhe would not be awolf .But that he sees the Romans are but sheep;He were no linewere not Romans hinds.文章中将暴君恺撒比喻为狼,把罗马人民比喻为绵羊,而狼不是绵羊的母亲。文中通过有趣的隐喻,揭示了背景环境下,恺撒大帝的残酷,罗马人民长期受到其

英语中的明喻、隐喻和暗喻.docx

英语中的明喻、隐喻和暗喻 比 (the figures of speech)是言的升,是最富有意的言形式之一,是 言的信息功能和美学功能的有机合。在文学作品翻和影配中,比句的翻司空 。今天博北京翻公司就依照比的三个种,明、和,来介一下比 句翻的技巧。 一、明 (the simile) 明通常是把被比的“本体”和用以比的“ 体”同出,明本体事物像体 事物,用介like,as,as if,as?so,seem等以及句型 A ? to B as C ? to D等等表示“好像”意思的比法就叫明。例如: Bacteria are so small that a single round one of commontype is about 1/25,000 of an inch across when these bacteria are magnified 1,000 times, they look only as large as a pencil point. 英中除上述的用介、或句型等的明表达方式外,有多多常用的明。例如: as long as it′ s broad利用双声增美感的明明快,短小精 悍,言形象,比恰切,令人回味无,运用得当,可以达到表达生、形象的效果。 二、 (the metaphor) 根据两个事物的某些共同的特征,用一种事物去暗示另一事物的比方式。本体和体之不用比,只是在暗中打比方。例如,Argument is war.上argument 和 war是两种不同的事物,但argument 和 war 都可能十分激烈,因此句用争(war) 来 暗指辨 (argument) 激烈的程度。再如: He has a heart of stone. To me, the pageant of seasons is a thrilling and unending drama. 英中有多数和俚,主要用作。多数和俚本身所代表的数字意思,在某种情况下往往失去具体的含,引申演与某一事物相关或具有某一事物特 征的含。例如: A hundred to one it will be a failure.

英语中的明喻、隐喻和暗喻

英语中的明喻、隐喻和暗喻 比喻(the figures of speech)是语言艺术的升华,是最富有诗意的语言形式之一,是语言的信息功能和美学功能的有机结合。在文学作品翻译和影视译配中,比喻句的翻译司空见惯。今天博语北京翻译公司就依照比喻的三个种类,明喻、隐喻和转喻,来介绍一下比喻句翻译的技巧。 一、明喻(the simile) 明喻通常是把被比喻的“本体”和用以比喻的“喻体”同时说出,说明本体事物像喻体事物,用介词like ,连词as,as if,as…so,动词seem等以及句型A …to B as C…to D等等表示“好像”意思的比喻说法就叫明喻。例如: Bacteria are so small that a single round one of common type is about 1/25,000 of an inch across when these bacteria are magnified 1,000 times, they look only as large as a pencil point. 英语中除上述的用介词、连词或句型等的明喻表达方式外,还有许许多多常用的明喻习语。例如:as long as it′s broad 这类利用双声增强美感的明喻习语简洁明快,短小精悍,语言形象,比喻恰切,令人回味无穷,运用得当,可以达到表达生动、形象的效果。 二、隐喻(the metaphor) 隐喻根据两个事物间的某些共同的特征,用一种事物去暗示另一事物的比喻方式。本体和喻体之间不用比喻词,只是在暗中打比方。例如,Argument is war. 实际上argument和war 是两种不同的事物,但argument和war都可能十分激烈,因此该句用战争(war)来暗指辨论(argument)激烈的程度。再如: He has a heart of stone. To me, the pageant of seasons is a thrilling and unending drama. 英语中有许多数词习语和俚语,主要用作隐喻。许多数词习语和俚语本身所代表的数字意思,在某种情况下往往失去具体的含义,引申演变为与某一事物相关或具有某一事物特征的含义。例如: A hundred to one it will be a failure. He has one over the eight. 英语中还有许多隐喻成语。例如: to teach fish to swim班门弄斧to plough the sand白费力气 这些隐喻成语的最大特色就是通过具体的、妇孺皆知的形象来表情达意。 三、转喻(the metonymy) 转喻是比隐喻更进一步的比喻,它根本不说出本体事物,直接用比喻事物代替本体事物。例如: The buses in America are on strike now.美国的公共汽车司机正在罢工 The pen is mightier than the sword.文人胜于武士。 英语中一些鸟兽鱼虫的名字,除本义外,常可转借喻人,形象生动,意味隽永。例如:She is a social butterfly.她是一个交际花。 不仅是英译中的,在中译英的时候比喻句的运用也会为译文平添许多风采。要成为专业的翻译公司仅仅从字面上着手是远远不够的,丰富的修辞才能使语言神采飞扬。一两句脍炙人口的比喻更是能使文段满足本地化翻译的特征。 (博语北京翻译公司编辑) https://www.wendangku.net/doc/5f489505.html,/

英语中的隐喻性谚语

英语中的隐喻性谚语 谚语是人民群众口头流传的固定语句,用简单通俗的话来反映深刻的道理。 谚语是民间集体创造、广为口传、言简意赅并较为定型的艺术语句,是民众丰富智慧和普遍经验的规律性总结,闪耀着人民智慧的光芒。 隐喻性谚语指的是带有可见的或不可见的概念隐喻结构的谚语,或者是带有语言层面的隐喻表达的谚语。也就是说它们包括带“A是B”结构的隐喻性谚语和带有语言层面的隐喻表达的谚语。带“A是B”结构的隐喻性谚语的例子有:失败是成功之母;承诺是债务,等等。前文我们区别过带有语言层面的隐喻表达和概念隐喻的不同,谚语里也一样。带有语言层面的隐喻表达的谚语,如:时间证明一切。这句里“证明”这个词的主语往往是“人”,句子隐含了“时间是人”之意。源域“人”使人们更易理解目标域“时间”。这句谚语的隐喻意义为:人们随着时间将看清所有的事情。 隐喻性谚语的特点有四个方面: 第一,隐喻性谚语是认识抽象概念的工具。日常生活中,我们常遇到一些抽象的、难以捉摸的概念,事实上通过字面的表达我们很难解释和理解它们。隐喻性言语有助于我们把它们视为可比较的目标以更方便地理解这些抽象概念。 第二,隐喻性谚语在句子层面是习惯性的表达。隐喻性谚语属于习语有固定形式。严格来说,很多谚语是不能改变它们的现存结构的,如:我们不能把“时间是金钱”说成“时间是美元”。其次隐喻性谚语是句子,它们是一个整体而不是句子的一部分。如:我们不能说“失败是成功之母”意为“失败是母亲”等等。 第三,隐喻性谚语带有经历、知识、真理、智慧和説服。隐喻性谚语的生命力大部分与它们带有传授知识、告知真相、传播智慧与起到警示的功能。为了将前辈的经验与知识传与后人,人们在日常的教育与指示性活动中运用谚语。可以说除非教育与指导从人们生活中消失否则谚语不会灭亡。 第四,隐喻性谚语形式简洁、语言形象、音韵优美。隐喻性谚语源于生活被人们口头创造。进过几次的修改后,谚语常是简短而简单的,很多种语言中的修辞方式,包括隐喻、各种韵律都被运用以使谚语优美化。

英语论文-隐喻与翻译

隐喻与翻译-Metaphor and Translation [Abstract] Translation, as a tool for the communication of cultures, transfers the cognition of the source language into the target language, and translation of metaphor has became a controversy receiving more and more attentions.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English and the Chinese metaphor in details. In the beginning, different definitions of English metaphor are quoted from authorities. Then the construction of English metaphor and three basic components, the tenor, the vehic le and the ground, are introduced, followed by the four basic structure patterns. Different classifications of metaphor are appreciated and studied at the different levels. From the angle of rhetoric effect, the live metaphor and the dead metaphor are cla ssified in the first type, and from Newmark?s view, four categories are classified, and finally four categories can be sorted out according to the emergence of metaphor?s three components. At the level of cognition three categories are introduced form Lako ff?s classification. Then Chinese metaphor is analyzed in the same way, so the contrast and comparison are apparently made. Based on that, the obstacles which may exist in the translation of metaphor are probed into, that is, the study of the origin of the obstacles----culture clash, including the differences of the living environment and history, tradition and custom, classical tales and literary works, religion and so on. At last, the standard and the skills of the translation of metaphor are discussed. [Key words]: metaphor; translation; the source language; the target language; culture clash 【摘要】:翻译是将一种文化中的语言所表现的认知方式用目的语传递到目的语的文化中去,而隐喻的翻译已经开始成为研究翻译方向里的重点和难点之一。本文详细介绍英语隐喻和汉语隐喻,首先在概念上引用权威的定义和诠释,接着从结构特征上下手分析英语隐喻的基本构成成分,即:本体、喻体、喻底。由此引出英语隐喻的三大基本句型。在分类上, 首先从修辞效果的角度进行论证,①将其分成活隐喻和死隐喻两大类;②引用Mark的观点分成四类进行分析特点;③根据隐喻的三大成分之间的关系,隐喻又可分成四种情况。接着,从认知层面上,总结分析Lakoff的观点中有利于理解隐喻特点的结构隐喻,实体隐喻,方位隐喻。接着本文对汉语隐喻和英语隐喻形作一比较,指出在语言上的目标和功能作用成为英语隐喻和汉语隐喻最大的共同点。在此基础之上,分析了在隐喻翻译过程中会遇上的…拦路虎?,并深入到产生翻译障碍的根本原因----文化差异,包括地理和历史,传统习俗因,宗教信仰,经典传说和文学作品等其它因素。最后,探述了隐喻翻译的标准和基本原则,综合英、汉隐喻的特点和文化因素,讨论了几种隐喻翻译的技巧和方法。 【关键词】隐喻;翻译;原语;目的语;文化冲突 1. Introduction Metaphor, mentioned by Lakoff G & Johnson in Metaphors We Live By, is pervasive in our daily life, happens not only in human?s language but also in human?s thinking and behavior.[1]P1 The utilization of metaphors is very frequent, and practically it is highly valuable to study linguistic metaphor. In resent years, metaphors in translation are studied mostly in the field of poetry, literature and rhetoric. For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Chinese, which is regarded as a contextual

英 语 隐 喻 的 理 解

英语隐喻的理解(1) 字体: 小中大| 上一篇| 下一篇作者: 权威论文来源: 发表论文查看: 2次 摘要隐喻是一种常见的语言表达形式,是一种人们熟知的生动语体。但由于隐喻的意义取决于词汇的创造性运用,且有赖于一定的想象力和具体的语境,这给准确理解英语隐喻句子造成了一定的困难。对英语隐喻的理解及其教学作了探讨,希望对学习者和教师起到借鉴作用。 关键词隐喻理解想象力词汇运用 隐喻(metaphor)是一种神奇的语言现象。作者用其魔幻般的文笔把一事物的形状、性质、特点和内涵转嫁于另一事物之上,触动读者的心弦,在读者身上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因为隐喻研究可以帮助人们进一步揭示“知识的获取和交流”以及语言知识的本质和局限,所以长期以来语言学和哲学家对隐喻怀有浓厚的兴趣。 事实上,隐喻是极其难以理解的,其中涉及到词汇的创造性运用,还要求读者具备较宽的知识和较丰富的经历,对客观世界的各种现象作细致的观察和思考。 1 隐喻的意义取决词汇的运用 在隐喻中,词汇可以用来抬高和贬低、祈祷和宣传、描写和规定。不同的词汇运用反映了作者不同的用意,也表达了各种话语的不同意义。隐喻中的词汇运用,其目的在于使人们去注意那些具有非命题性质的各种事物或现象,给人以想象、回味的空间。比如“Ideas are food”这一隐喻通过“food”来理解“ideas”,其作者向我们展示了“ ideas”的丰富内涵。如果想知道“food”和“ ideas”之间有哪些相似之处,恐怕谁也拿不出一套完整的答案,我们可以至少作如下几种诠释:

(1)Ideas can be digested. (2)Ideas can be swallowed or devo- ured (3)Ideas can be nourishing. (4) I can leave a good or bad taste in our mouths. (5) Ideas can offer us some food for thought. (6) Ideas can be spoon-fed. 词汇的运用有拙劣和高明之分。如果用“wind”代替“food”,那么“Ideas are winds”这一句话就没有什么隐喻的意义可言。又如: (7) The pianist is a butcher. (8)The surgeon is a butcher. (7)句中“pianist”和“butcher”之间没有什么隐喻可言。(8)“surgeon”和“butcher”之间有相似点,意指“surgeon”在技术上的粗劣。总之,隐喻属于运用

隐喻与转喻在惯用语形成中的作用

angels into devils;it is humility that makes men as angels.(骄傲可把天使变成魔鬼,谦虚可把人类变成天使。)Too much humility is pride.(过度谦虚便是骄傲。)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西方文化中的谦虚观又有自己特点:西方人的谦虚观念与宗教基督教有关,在 “上帝面前人人平等”教义的影响下,强调人与人平等基础上的谦虚。上帝是谦虚的,上帝之子的谦逊会得到上帝的恩惠,只有上帝与人之间才存在等级,人应服从上帝的旨意。 同时,谦虚不是贬低个人的实际能力,不是卑贱自我。三、中国文化交际过程中的“中式谦虚”讲到中国文化中的谦虚,一定要区分“谦虚的品 质”与中国人在交际过程中使用的“谦虚礼仪”。前者普遍地被视为一种品质、美德,而后者只是一种交际方法、手段与交际习惯,二者不能混为一谈。在人际交往中中国人常常会使用一种难以定性的策略。说难以定性,是因为它既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谦虚品质,也不能被定性为虚伪、不诚实或说谎。例如:一个人夸奖另外一个人厨艺好或是其他手艺好时,对方往往不会肯定自己的才能,相反,他会说“哪里,哪里,你做得比我好多啦!”等诸如此类的话否定自己。再如:主人请一群客人在自己家中吃饭,主人会尽心尽力准备一桌非常丰盛的菜肴,饭后送客之际,主人不免会说“今天的饭菜简单啦,也不知诸位吃好了没有”。再如:在从对方那里接受自己应得的东西时,接收者往往要推辞一番,而后再不好意思去接受。这样的现象在中国人际交往过程中是经常出现的。笔者姑且称之为“交际过程中的‘中式谦虚’”。值得说明的是,交际双方都不应受到指责,因为这些不客观的因素对双方交际的成功起着重要的作用。交际一方是“编码者”,另一方是“解码者”。作为身处同一文化中人,“解码者”能够准确地理解“编码者”传达的信息。此处的“中式谦虚”只发挥着语言的寒暄功能,而非 诗学功能。四、中西跨文化交际过程中文化的碰撞 西方文化在交际过程中注重直截了当和自我展现。他们会有话直说,积极主动展现自我。而中国文化在交 际过程中注重螺旋式接近主题、 含蓄与低调。两种交际方式的差异往往会带来诸多交际不畅。随着中国人不断地走出国门,中西交流日益频繁。随着国人走出去的还有中国人的交际方式,这些方式给自己带来了不少尴尬。不妨看看同样的问题西方人是怎样回答和处理的。 若一个人夸奖另外一个人厨艺好或是其他手艺好时,对方会非常高兴地说 “谢谢”,他认为这是对他的能力的肯定。再看一则故事:据西班牙《欧华报》报道,留学生 小张的房东是西班牙人,他有家店面要转让,打算花20欧元找人写中文广告登在报纸上。小张想着几行转让广 告也不难,就自告奋勇,当场给翻译出来。 房东很高兴地拿出20欧元。 小张心里高兴,这么容易就赚了20。不过嘴巴上还是谦虚了一下,中国人嘛,哪里会那么直接地接人家的钱,于是就谦让了一下:“小事,钱就不用啦。”没想到,房东居然真当小事把钱给收回去了。小张看到房东又把钱塞回皮夹,心里非常后悔。小张若直截了当 地接受这20元钱,双方都会高兴的。在房东看来,小张 是放弃了报酬;但在小张看来,房东不应该把钱收回去。 这则故事反映出中西跨文化交际过程中文化的碰撞。中西方因文化的不同而产生了各具特点的谦虚观和人际交往模式,我们不应该带着谁是谁非、谁对谁错 的眼光看待这种差异。本着文化多元论的精神, 增进相互理解。可喜的是,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已经认识到“入 乡随俗” 的重要性,他们身体力行,在对外交往中慢慢地改变着传统的交际方法,在国际交往过程中做到了游 刃有余。 参考文献:[1]胡文仲.跨文化交际学概论[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9. .................................................2012年第·5期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Journal of TaiYuan Urban Vocational college 期 总第130期M ay2012[摘要]:认知语言学认为,隐喻与转喻的本质是概念性的,是人们认识事物和感知世界的重要方式。国 内外语言学界对隐喻与转喻已经做了很多研究,但对汉语惯用语中的隐喻和转喻的分析却很少 涉及,文章尝试性地探讨了隐喻和转喻在汉语惯用语形成中的作用。 [关键词]隐喻;转喻;惯用语 [中图分类号]H0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046(2012)5-0189-02 隐喻与转喻在惯用语形成中的作用 李贵垓 (信阳农业高等专科学校,河南信阳464000) 汉语惯用语是与成语、谚语和歇后语等并列的熟语,是现代汉语中极其重要的一类语汇。它短小精悍、通俗形象、带有浓烈的口语色彩,是日常交际中一种常见又具有自身特色的语言现象。传统语言学观认为包括汉语惯用语在内的熟语的意义是不可分解的,是“死喻”,强调其意义的任意性,并认为熟语是独立于人类的概念 系统的。与之相反,近些年来随着认知语言学研究的深 入,认知语言学家认为熟语是可分解的,其本质是概念 性,而且大多数熟语的意义是可推导的。与熟语意义推 导最为密切的认知机制是隐喻、转喻和常识。惯用语中 所体现的隐喻与转喻特点值得我们从认知角度进一步 研究。189··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