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颈椎病中西医结合诊疗方案

-颈椎病中西医结合诊疗方案

-颈椎病中西医结合诊疗方案
-颈椎病中西医结合诊疗方案

神经根型颈椎病(项痹病)中西医结合诊疗常规颈椎病从词义看应是泛指颈段脊柱病变后所表现的临床症状和体征。目前国际上较一致的看法是指颈椎间盘退行性变,及其继发性椎间关节退行性变所致脊髓、神经、血管损害而表现的相应症状和体征。

一、神经根型颈椎病临床表现

(一)、症状颈椎病中神经根型发病率最高(50%-60%)。是由于颈椎间盘侧后方突出、钩椎关节或关节突关节增生、肥大、剌激或压迫神经根所致。临床上开始多为颈肩痛,短期内加重,并向上肢放射。皮肤可有麻木、过敏等感觉异常。同时可有上肢肌力下降、手指动作不灵活。当头部或上肢姿势不当或突然牵撞患肢即可发生剧烈的闪电样锐痛。

(二)、体征可见患侧颈部肌痉挛,且肩部上耸。患肢上举、外展和后伸有不同程度受限。上肢牵拉试验阳性,压头试验阳性:患者端坐,头后仰并偏向患侧,术者用手掌在其头顶加压,出现颈痛并向患手放射。

(三)、影像学检查 X线平片显示颈椎生理前凸消失,椎间隙变窄,椎体前后缘骨质增生,钩椎关节、关节突关节增生及椎间孔狭窄等退行性改变征象。CT或MRI可见椎间盘突出、椎管及神经根管狭窄及脊神经受压情况。

二、诊断标准

参照第二届全国颈椎病专题座谈会《颈椎病诊治与康复指南》神

经根型颈椎病诊断标准:具有根性分布的症状(麻木、疼痛)和体征;椎间孔挤压试验或/和臂丛牵拉试验阳性;影像学所见与临床表现基本相符合;排除颈椎外病变(胸廓出口综合征、网球肘、腕管综合征、肘管综合征、肩周炎、肱二头肌长头腱鞘炎等)所致的疼痛。

三、中医辨证分型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项痹病(神经根型颈椎病)诊疗方案”。

项痹病(神经根型颈椎病)临床常见证型:

1.寒湿痹阻型:

辨证要点:头颈肩背疼痛,畏寒喜热,舌淡,苔薄白,脉弦紧。

2.痰瘀阻络型:

辨证要点:颈项痛如锥刺,痛势缠绵不休,头重眩晕。舌黯或有瘀斑,边有齿痕,苔白腻或白滑,脉弦涩或弦滑。

3.气血不足型:

辨证要点:头项酸痛,肩臂麻木不仁,自汗,心悸气短,面色少华,舌淡苔薄白而润,脉沉细无力。

4.肝肾亏虚型:

辨证要点:颈肩不适,头胀痛,眩晕耳鸣,腰膝酸软。舌淡或有齿痕,或舌干红少苔,脉弦细。

四、治疗

1、一般治疗:(1)健康教育:使患者了解本病的发病机理、治疗

原则、预防方法、锻炼方法,以及各种治疗方法的机理等;(2)改变生活与工作中的不良姿势及体位,急性发病时卧硬板床休息。

2、牵引疗法:用颏枕吊带坐位牵引,头前倾15度,重量2-6Kg,每日1次,每次25-30分钟,15次为一个疗程;也可卧位持续牵引,每日6-8小时,2周为一疗程,可连续牵引三个疗程。

3、药物治疗:

⑴非甾体抗炎镇痛药物如双氯芬酸钠、醋氯芬酸及COX2抑制剂塞来昔布等;可选用神经营养药物如维生素B1、B12等,有助于病变神经的恢复;活血化瘀、舒筋通络类中药如颈痛颗粒、丹参、七叶皂苷钠等可减轻神经根充血、水肿和无菌性炎症。

⑵中药内服颈椎病的中医治疗要依循“实则泻之、虚则补之、瘀则通之、结则散之、寒则热之;不盛不虚以经取之”的治疗原则。其具体治法当根据具体辨证结果而确立。

1、辨证施治

寒湿痹阻型:治法:祛风散寒,祛湿通络。方药:蠲痹汤加减

痰瘀阻络型:治法:活血化瘀,祛痰通络止痛。方药:指迷茯苓丸合化瘀通痹汤加减

肝肾亏虚型:治法:补益肝肾,通络止痛。方药:左归丸加减

气血不足型:治法:益气温经,和血通痹。方药: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减

2、中成药颈痛颗粒 4g,每日三次,两周一疗程;脉血康胶囊0.75g,每日三次,两周一疗程。

3、外用中药:红外线药物导入、熏洗、熏蒸法或药膏敷或隔药灸法。风湿骨痛液红外线导入,一次/日;我科科研制剂“痹痛膏”,每贴三天,五贴一疗程;中药熏洗或熏蒸;隔药灸法为我科临床科研阶段方法,临床正在观察。

4、手法治疗详见后附件1

5、针灸治疗详见后附件2

6、神经阻滞疗法

(1)神经阻滞疗法:根据病情及疼痛部位,可选用颈丛神经阻滞、臂丛神经阻滞、肩胛上神经阻滞、椎间孔阻滞等。常用药物为2%利多卡因3-5ml+曲安奈得10-12.5mg(或醋酸泼尼松龙15-25mg)+地塞米松5mg+维生素Vit12 500ug+0.9%盐水共20ml,每次依病情注射5-20ml。

(2)硬脊膜外腔神经阻滞疗法:为目前治疗颈椎病较普遍采用的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主要是应用糖皮质激素类药物、低浓度局麻药及B族维生素类药物注入硬膜外腔,使药物作用于神经根周围,起到抗炎、促进吸收、消除水肿、减少渗出、免疫抑制、营养神经、减轻疼痛的恶性循环及分离粘连等作用,使临床症状迅速改善。该方法适于各型颈椎病,但脊髓型疗效较差。药物配伍为2%利多卡因3-5ml+得保松1ml(或曲安奈得10-12.5mg+地塞米松5mg)+维生素B12 500ug+0.9%盐水共20ml,保留导管注射,每次5ml,间隔15分钟一

次;也可皮下包埋导管硬脊膜外腔镇痛泵持续神经阻滞,药物为2%利多卡因注射液+青藤碱注射液。

7、针刀疗法详见后附件3

8、射频热凝疗法:在CT或X光引导下,将射频针穿刺至突出椎间盘,使椎间盘凝固,解除对神经、血管及脊髓的压迫与刺激。也可射频颈椎脊神经后支,治疗顽固性头颈肩部疼痛。

五、疗效评价

依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有关疗效标准制订,具体如下:

临床痊愈:颈、肩、背部疼痛/上肢麻木、疼痛、不适基本消失,肌力正常,颈、肢体活动恢复正常,臂丛神经牵拉试验阴性,能参加正常劳动和工作。

显效:颈、肩、背部疼痛/上肢麻木、疼痛、不适部分消失,无明显压痛点,臂丛神经牵拉试验阴性,颈、肢体功能改善,基本能参加正常生理劳动和工作。

有效:轻度颈、肩、背部疼痛/上肤麻木、疼痛、不适,臂丛神经牵拉试验可疑阳性,部分恢复工作。

无效:颈、肩、背部疼痛/上肢麻木、疼痛、不适无好转,臂丛神经牵拉试验阳性,不能胜任工作。

六、难点分析

1、辨病易辨证难。辨证对于疾病的治疗至关重要,直接影响治法、

组方,关系到疾病的预后,所以提高临床辨证准确率就显得棘手,应加强中医知识储备,提高临床辨证率。

2、经治疗后疼痛消除依然存在麻木、上肢发凉及肌肉萎缩。

3、治疗后再发。

附件1.手法治疗:

在完成针灸治疗后进行。要求在推拿过程中病者入静,全身放松,呼吸调匀,细心体会医生的手法。医者应全神贯注、聚精会神,从丹

田运气,催力到双臂通过肘部到双手为患者施以以下手法。手法治疗

分为两部分,其一为舒筋解痉类手法,其二为整复松粘类矫正手法。 3.1 舒筋解痉类手法包括拿揉法、滚推法、点按法。

3.1.1 拿揉法医者站于患者身后或患侧,用双手或单手拿揉患者

颈肌、斜方肌、胸锁乳突肌、肩背部及患肢肌肉,力量适度,从上至

下做2~3遍。

3.1.2 滚推法用手背及小鱼际部位,通过作腕关节内外旋动作,边滚边用力推向前。也可以右(左)手半握拳,以食、中、无名、小

指的指关节,掌指关节为着力点,手腕作屈伸运动,沿颈项部、肩背

部及患肢后侧、外侧、内侧从上至下,从下至上往返滚推3~5遍。操

作时要有节奏感、渗透感,频率不宜太快。用此法之目的在于进一步

松弛颈项部、肩背部及上肢肌肉,使疼痛得到缓解。

3.1.3 点按法分十指点按、单指点按、叠指点按。十指点按适用

于头部,其手法是医者用两手五指指端分别置于患者头部的两侧,其

中拇指点按风池穴,其余四指点按头两侧胆经腧穴,每次点按10~20秒左右,反复2~3遍,在点按时力量适中,要尽量追求渗透感,并配合震颤法;单指点按是指用拇指指腹桡侧在颈肩部及上肢的圆形或条索状阳性反应点上在点按的同时并左右拨动数次,力量由轻到重;叠指点按是用食中指重叠点按风府、大椎、肩井、肩髃、缺盆、天宗、曲池、手三里、内关、中渚、合谷等有关穴位,每穴点压10~20秒钟。在点压过程中可适当运用震颤法。要求用力均匀、深透力强,在点压每一点结束时,适当用力弹拨肌肉、肌腱。

3.2 整复松解类手法有以下几种整复手法,在临床中可根据病情、年龄、体质而酌情选用。

3.2.1 定位旋转复位法医者以手拇指顶患侧颈椎棘突旁,另一手抱患者头部,从颈2~7椎分别作头前屈旋转和侧向活动的推扳手法。

3.2.2 抖动肩关节法医者以手按患肢肩峰部加以固定,另一手握住患肢手指,向下牵直,并轻轻作上下活前后抖动。此法适用于上肢疼痛麻木、肩关节活动受限者。

3.2.3 仰卧手牵旋转法患者仰卧于治疗床上,头部探出床头,医者坐于患者头前,一手置于枕后部,一手置于颌下,双手用力牵引颈部并轻轻摇晃,使颈肌松弛,,然后再牵引力作用下使患者头部左右旋转到最大限度,施法是切忌用力过猛。主要适用于年老体弱者。

附件 2.针灸治疗:

2.1 辩证体针治疗:

2.1.1 针刺选穴:我们根据颈椎病病因“寒、痰、虚、瘀”,而分为“寒湿痹阻、痰瘀阻络、气血不足、肝肾亏虚”四型颈椎病。针刺取穴原则以局部取穴与循经取穴相结合为主,并配合辩证结果而施以相应穴位。根据患者疼痛部位及疼痛放射走向取穴,颈部应选取颈椎棘突旁的压痛点及圆形或条索状阳性反应点,并配合取风池、大椎、肩井、天宗、列缺、合谷、后溪为主穴,,可配患侧大杼、肩髃、肩贞、臂臑、手三里等穴。寒湿痹阻型可配合合谷、大椎;痰瘀阻络加丰隆、血海;气血不足加温灸手、足三里,百会;肝肾不足加温灸肾俞。

2.1.2 针刺方法:针具选用¢0.3mm无菌性一次性毫针。针刺颈项部压痛点或阳性反应点时针尖指向病所,采用平补平泻手法;针刺肩部和上肢腧穴时进针后以得气感向手部放射为佳。并配合电针密波刺激,以增强和维持针感,留针15~20分钟。当患者颈项部、肩背部及上肢疼痛表现为冷痛或酸痛为主时,在疼痛程度较强的部位加以温针灸,并留针15~20分钟

附件3.针刀治疗:适应于颈椎病病史超过3个月合并有慢性周围软组织损伤或影像学有关节突关节增生、关节囊肥厚、关节囊含气的患者。在C臂X光引导下依据病情松解肥厚关节囊、椎间孔外孔、横突间韧带及相应的横突。

痹症(颈椎病)

痹症(颈椎病) 颈椎病又名颈椎综合征,以颈肩上肢疼痛、手指笨拙麻木、眩晕为主要表现的脊柱疾病。本病属于中医痹症、项痹、眩晕等病证范畴。 乃由风湿、痰瘀痹阻颈络或肝肾阴虚、经络失调所致。 【护理评估】 1、观察疼痛发生时间、性质、关节状态。 2、评估病程长短、对疾病的认知程度及生活自理能力。 3、评估心理社会状况 4、辨证: 风寒痹阻证、血瘀气滞证、痰湿阻络证、肝肾不足证、气血亏虚证。 【护理要点】 1、一般护理 (1)按中医内科一般护理常规。 (2)重症者卧床休息,轻症可闭目养神。 ⑶改变体位时动作要缓慢。避免深低头、旋转等动作。眩晕严重者的座椅及床铺避免晃动。 2、病情观察,作好护理记录 (1)观察眩晕发作的时间、程度、诱发因素、伴发症状及血压等变化。 (2)出现头痛剧烈、呕吐、视物模糊、肢体麻木或行动不便、血压持续上升时,应报告医生并配合处理。 3、用药护理 (1)中药汤剂宜温服,观察用药后效果及反应。

(2)眩晕伴呕吐者中药宜冷服。或姜汁滴舌后服用,采用少量频服。 4、饮食护理 (1)饮食宜清淡,忌食辛辣、肥甘、生冷、烟酒之品。 (2)肝阳上扰者可食用滋xx之品。 (3)气血亏虚者多食血肉有情之品。 (4)肾阴不足者可食滋阴补肾之品。 5、情志护理 (1)关心体贴患者,使其身心舒畅。 (2)对肝阳上亢,情绪易激动者减少情绪激动的刺激,掌握自我调控的能力。 (3)对眩晕较重,易心烦焦虑者,介绍有关疾病知识和治疗成功的经验,以增强其信心。 6、临证(症)施护 (1)眩晕而昏仆不知人事,急按人中穴,立即报告医生并做好急救护理。 (2)眩晕伴恶心呕吐者,遵医嘱针刺或用梅花针叩打穴位。 7、并发症护理 猝倒: 颈椎病患者常常在站立或走路时突然扭头出现身体失去支持力而猝倒,应做好防护措施。病人出现眩晕而昏仆不知人事是急按人中,立即报告医生并做好急救护理。 高血压颈椎病:

颈痹(颈椎病)中医诊疗方案(优选.)

颈痹(颈椎病)中医诊疗方案 【定义】 颈椎病,又称“颈椎综合症”。因颈部的椎体、关节、韧带和椎间盘发生退行性改变,引起钙化、损伤、增生或关节紊乱,刺激或压迫颈神经根、椎动脉、交感神经或脊髓而致颈痛和其它综合症状。 本病属中医“痹症”、“颈肩痛”、“颈强”等范畴,好发于40-60岁中老年人。本病常因年老体衰、肝肾不足、筋骨失养;或久坐耗气、劳损筋肉;或感受外邪、客于经脉,或扭挫损伤、气血瘀滞经脉痹阻不通所致。 【诊断标准】 (一)中医诊断标准 根据《针灸治疗学》(王启才主编,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发病缓慢,以头枕、颈项、肩背、上肢等部疼痛以及进行性肢体感觉和运动功能障碍为主症。轻者头晕、头痛,恶心,颈肩疼痛,上肢疼痛、麻木无力;重者可导致瘫痪,甚至危及生命。 (二)西医诊断标准 根据《外科学(第七版)》(吴在德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 1.神经根型 发病率最高,主要症状为:疼痛向上臂、前臂和手指放射,手指有麻木过敏、异样感,手指活动不灵、仰头、咳嗽、喷嚏可加重疼痛,肩胛、上臂、前胸区有疼痛感。X线平片显示颈椎生理前凸消失,椎间隙变窄,椎体前、后缘骨质增生,钩椎关节、关节突关节增生及椎间孔狭窄等退行性改变征象。CT或MRI可见椎间盘突出、椎管及神经根管狭窄及脊神经受压情况。 2.交感神经型 表现为头晕、偏正头痛、枕部疼痛、眼睑下垂、视物模糊、瞳孔散大或缩小甚至失明。眼窝肿痛、心跳加快、心动徐缓,心前区疼痛,肢体发冷,肢体、头颈、面部、发麻疼痛。X线、CT、MRI等检查结果与神经型颈椎病相似。 3.椎动脉型 表现为椎间隙狭窄,颈椎不稳或颈椎关节骨质增生、手压迫或刺激,动脉血流暂时受阻,因痉挛而阻塞或梗塞。 4.脊髓型 早期为单侧或双侧下肢麻木,以后发展为肌力虚弱,行走困难,大小便功能障碍,或各种类型瘫痪。X线平片表现与神经根型相似。脊髓造影、CT、MRI可显示脊髓受压情况。脑脊液动力学测定、核医学检查及生化分析可反映椎管通畅程度。 【辨证分型】 (一)痹痛型 颈项拘急疼痛,常在体虚受邪之时而发,或久卧高枕,长期低头工作所致。颈痛牵掣上臂,项强难以回顾,发病急骤,舌苔薄白,脉浮紧。 (二)气滞血瘀型 颈肩部疼痛如针刺刀割,手指麻木,伴蚁走感,或面部刺痛,唇颊发麻,病程较长,舌暗紫,脉弦涩。 (三)肝阳挟痰型 多见于年过五旬之人,颈臂酸痛重着,伸展不利,伴有头晕、目眩、恶心,甚至猝倒,常有烦躁易怒,面红潮热,舌红苔黄腻,脉濡数。

中医药治疗颈椎病

中医药治疗颈椎病 1.颈椎病的一般介绍 1.1颈椎病的概念 因软组织损伤或发生慢性退行性变化或直接外伤产生颈椎体移位,骨质增生,间盘突出,生理曲度改变等病理变化,而压迫、刺激颈神经根、脊髓椎动脉、交感神经和颈部软组织产生的一系列临床症状和体征,称为颈椎病。 1.1.1软组织损伤——寒冷刺激、炎症 1.1.2慢性退行性变化——强直、痉挛、钙化 1.1.3外伤 1.1.4椎体移位——不连续、滑脱 1.1.5骨质增生——骨刺、骨折 1.1.6椎间盘突出 1.1.7生理曲度改变——变浅、变直、反张 1.1.8颈神经、脊髓、椎动脉、交感神经、软组织 1.2颈椎病的发病情况。 1.2.1最常见的病之一 1.2.2发病率高。有关资料表明: 年龄50岁以上的发病率为58%,65岁以上为75%。 1.2.3发病年龄有提前趋势(年轻化)。30-40岁,现在也不少,甚至20岁的人亦有出现。 2.颈部的解剖: 先了解一下颈部的解剖对了解颈椎病是必要的

2.1颈椎: 有七个椎骨组成,形成向前弯曲的颈曲,椎体间有椎间盘,椎骨连接后中间形成椎管 2.1.1颈椎骨: 由椎体和椎弓形成 2.1.2椎间xx: 上下椎骨椎弓根部形成椎间孔,其中有颈神经通过 2.1.3颈椎脊突——第七颈椎脊突为骨性标志 2.1.4椎间盘6个,C1 C2间无间盘 2.1.5横突孔——椎动脉通过 2.1.6椎管——脊髓通过 2.1.7颈椎关节突关节 2.1.8颈曲正常为向前弯曲 2.1.9 C1为寰椎无脊突,C2为枢椎 2.2颈椎韧带 2.2.1前纵韧带 2.2.2后纵韧带 2.2.3棘上韧带 2.3颈部脊髓 2.3.1横径大,前后径小 2.3.2 C2——T2形成颈膨大

中西医结合方案治疗慢性乙型肝炎临床研究

中西医结合方案治疗慢性乙型肝炎临床研究 目的讨论应用中西医结合方法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进行治疗的临床方法与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9月~2013年8月收治治疗的10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采取随机数字法把其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其中观察组患者通过中西医结合的方法进行治疗,而对照组则通过西医方法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疗效进行评估与观察。结果两组患者经过治疗后,临床疗效进行对比,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中西医结合方法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进行治疗,其效果非常显著,值得在临床中推广与应用。 标签:中西医结合;慢性乙型肝炎;临床效果 慢性乙型肝炎主要是由于长期受到乙型肝炎病毒的感染所导致的一种肝慢性坏死性疾病。在临床中,往往通过中医手段对该病患者进行治疗。因为乙肝病毒可导致肝组织出现坏死与炎症以及肝细胞出现损伤等情况,则需要对肝炎病毒进行免疫处理[1]。此外,肝炎病毒能够在人体内进行复制,引发肝组织出现病变而逐渐的发展成为慢性化。常规的西医治疗手段已经很难有效的对慢性乙型肝炎进行治疗,因此在既有的抗肝炎有效药物的前提下应不断的开发出更多的新型治疗方法[2]。本研究中主要对应用中西医结合方法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进行治疗的临床方法与临床效果进行了讨论分析,其获得了显著的临床效果,其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1年9月~2013年8月收治治疗的10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采取随机数字法把其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而每组均有50例患者。其中观察组中,男性患者为28例,女性患者为22例,其年龄为30~80岁,平均为(45.23±3.67)岁;对照组中,男性患者为26例,女性患者为24例,其年龄为25~75岁,平均为(43.56±2.69)岁。两组患者在疾病症状、性别以及年龄等方面进行比较都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备可比性[3]。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采取西医方法进行治疗,其具体步骤为:为患者提供0.2 g的甘素乐、肌苷与维生素C,口服,其用法为3次/d。 观察组:在对照中采用西医治疗的前提下,采取中药汤剂进行治疗。其药物组成主要为:谷芽、神曲与麦芽各20 g,赤芍、鸡内与党参各1.5 g,丹参30 g,板蓝根15 g,白花蛇舌草30 g,车前子10 g,茵陈与半枝莲各20 g,柴胡与大黄各10 g。其用法为,每日一剂,且水煎分服。两组患者都需要进行为期十二周的治疗。

颈椎病诊疗指南

三. 脊髓型颈椎病 脊髓型颈椎病的发病率占颈椎病的12 ~20%,由于可造成肢体瘫痪,因而致残率高。通常起病缓慢,以40 ~60 岁的中年人为多。合并发育性颈椎管狭窄时,患者的平均发病年龄比无椎管狭窄者小。多数患者无颈部外伤史。 四. 交感型颈椎病 由于椎间盘退变和节段性不稳定等因素,从而对颈椎周围的交感神经末梢造成刺激,产生交感神经功能紊乱。交感型颈椎病症状繁多,多数表现为交感神经兴奋症状,少数为交感神经抑制症状。由于椎动脉表面富含交感神经纤维,当交感神经功能紊乱时常常累及椎动脉,导致椎动脉的舒缩功能异常。因此交感型颈椎病在出现全身多个系统症状的同时,还常常伴有的椎- 基底动脉系统供血不足的表现。 五. 椎动脉型颈椎病 正常人当头向一侧歪曲或扭动时,其同侧的椎动脉受挤压、使椎动脉的血流减少,但是对侧的椎动脉可以代偿,从而保证椎- 基底动脉血流不受太大的影响。当颈椎出现节段性不稳定和椎间隙狭窄时,可以造成椎动脉扭曲并受到挤压;椎体边缘以及钩椎关节等处的骨赘可以直接压迫椎动脉、或刺激椎动脉周围的交感神经纤维,使椎动脉痉挛而出现椎动脉血流瞬间变化,导致椎- 基底供血不全而 出现症状,因此不伴有椎动脉系统以外的症状。 第三部分颈椎病的临床表现 一.颈型颈椎病 1.颈项强直、疼痛,可有整个肩背疼痛发僵,不能作点头、仰头、及转头活动,呈斜颈姿势。需要转颈时,躯干必须同时转动,也可出现头晕的症状。 2.少数患者可出现反射性肩臂手疼痛、胀麻,咳嗽或打喷嚏时症状不加重。 3.临床检查:急性期颈椎活动绝对受限,颈椎各方向活动范围近于零度。颈椎旁肌、胸1~胸7椎旁或斜方肌、胸锁乳头肌有压痛,冈上肌、冈下肌也可有压痛。如有继发性前斜角肌痉挛,可在胸锁乳头肌内侧,相当于颈3~颈6横突水平,扪到痉挛的肌肉,稍用力压迫,即可出现肩、臂、手放射性疼痛。 二. 神经根型颈椎病 1.颈痛和颈部发僵,常常是最早出现的症状。有些患者还有肩部及肩胛骨内侧缘疼痛。2.上肢放射性疼痛或麻木。这种疼痛和麻木沿着受累神经根的走行和支配区放射,具有特征性,因此称为根型疼痛。疼痛或麻木可以呈发作性、也可以呈持续性。有时症状的出现与缓解和患者颈部的位置和姿势有明显关系。颈部活动、咳嗽、喷嚏、用力及深呼吸等,可以造成症状的加重。 3.患侧上肢感觉沉重、握力减退,有时出现持物坠落。可有血管运动神经的症状,如手部肿胀等。晚期可以出现肌肉萎缩。

颈椎病中医诊疗方案

颈椎病中医诊疗方案 病名 中医病名:颈痛 西医病名:颈椎病(ICD-10编码:M48.900) 二、诊断 (一)疾病诊断 参照2009年中国康复医学会颈椎病专业委员会《颈椎病诊治与康复指南》。 1.颈型颈椎病具有颈痛症状及颈部压痛点。 2.神经根型颈椎病具有根性分布的症状(麻木、疼痛)和体征,椎问孔挤压试验或者臂丛神经牵拉试验阳性。 3.椎动脉型颈椎病具有颈性眩晕,可有猝倒史,旋颈试验阳性,多伴有交感神经症状。 4.脊髓型颈椎病具有脊髓损害的临床表现。 5.影像学所见与临床表现基本相符合。 (二)疾病分期 1.急性期:临床主要表现为颈肩部疼痛,颈椎活动受限,稍有活动即可使颈肩臂部疼痛加重,疼痛剧烈时难以坐卧,被动以健肢拖住患肢,影响睡眠。颈性眩晕,猝倒或四肢无力运动不灵活。 2.缓解期:临床主要表现为颈僵,颈肩背部酸沉,颈椎活动受限,患肢串麻疼痛,可以忍受。 3.康复期:颈肩部及下肢麻痛症状消失,但颈肩背及上肢酸沉症状仍存,受凉或劳累后症状加重。 (三)证候诊断 1.风寒痹阻证:颈、肩、上肢窜痛麻木,以痛为主,头有沉重感,颈部僵硬,活动不利,恶寒畏风。舌淡红,苔薄白,脉弦紧。 2.血瘀气滞证:颈肩部、上肢刺痛,痛处固定,伴有肢体麻木。舌质暗,脉弦。 3.痰湿阻络证:头晕目眩,头重如裹,四肢麻木,纳呆。舌暗红,苔厚腻,脉弦细。 4.肝肾不足证:眩晕头痛,耳鸣耳聋,失眠多梦,肢体麻木,而红日赤。舌红少苔,脉弦。 5.气血亏虚证:头晕日眩,面色苍白,心悸气短,四肢麻木,倦怠乏力。舌淡苔少,脉细弱。 二、治疗方案:根据颈椎病的分型来选择如下方案 (一)手法 1.松解类手法 (1)基本手法: (2)通调督脉法: (3)间歇拔伸法: (4)牵引揉捻法: (5)拔伸推按法: 2.整复类手法 (1)旋提手法: (2)定位旋转扳法: (3)旋转法: (4)其他颈椎微调手法。 (二)针灸疗法

消化性溃疡的中西医结合诊治方案

消化性溃疡的中西医结合诊治方案 一、概念: 指胃肠道粘膜被胃酸和胃蛋白酶消化而发生的溃疡,好发于胃和十二指肠,也可发生在食管下段、小肠、胃肠吻合口,以及异位的胃粘膜。中医学诊断为“胃脘痛、胃痞、反酸、噪杂”。 二、诊断依据: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 1、胃脘部疼痛,常伴痞满、嗳气、泛酸、嘈杂、恶心呕吐等症。 2、发病常与情志不畅、饮食不节、劳累、受寒等因素有关。 3、上消化道钡餐X线检查、胃镜及组织病理活检等,可见胃、十二指肠溃疡等病变。 4、B超、肝功有助于鉴别诊断。 三、治疗: (一)西医治疗: 1.避免致病外因:避免精神紧张,保持心情舒畅,树立胜病信心;避免刺激性食物、烟、酒、咖啡、浓茶和非甾体抗炎药物。 2.改善机体内因:调节神经功能,进行精神心理治疗,针对患者实际情况,给予镇静剂或抗抑郁药;调节胃肠功能,酌情分别给予解痉剂、促动力剂、抗胆汁反流剂。 3.克服攻击因子:抑酸、抗-HP、增强胃黏膜屏障为主治疗。抑酸为基本治疗,根除HP可提高愈合质量,增强胃黏膜屏障为减少复发重要因素。 4.增强防御因子:应用粘膜保护剂如铋剂、硫糖铝、麦滋林等。 5.抗Hp治疗:三联治疗。 (二)中医分型及治疗

1.肝胃不和证: 主要证候:胃脘胀痛,窜及两胁,善叹息,遇情志不遂胃痛加重,嗳气频繁,嘈杂泛 酸,脉弦,舌质淡红,苔薄白或薄黄。如兼有口苦、心烦、舌红、苔黄腻治则:疏肝理气,健脾和胃。 方药:柴胡疏肝散加减(柴胡、炒白芍、枳壳、川芎、香附、炙甘草、郁金、青皮、 川楝子),如兼肝胃郁热,可选用丹栀逍遥散加减(丹皮、焦栀、柴胡、白术、当归、茯苓、白芍、薄荷、黄连、吴萸) 2.脾虚气滞证 主要证候:胃脘隐痛或胀痛,嗳气,打膈,食纳差,脉弦细,舌质淡红,苔薄腻。治则:益气健脾,理气和胃。 方药:理中丸加减(党参、干姜、白术、白芍、枳壳、厚朴、陈皮、川楝子),3.脾胃虚弱证 主要证候:胃脘隐痛,喜暖喜按,空腹痛重,得食痛减,泛吐清水,舌质胖,边有齿 痕,苔薄白。 治则:温中散寒,健脾和胃。 方药:黄芪健中汤加味(黄芪、桂枝、白芍、高良姜、香附、木香、生姜、炙甘草、 大枣) 4.胃阴不足证 主要证候:胃脘隐痛或灼痛,似饥而不欲食,口干不欲饮,大便干燥,舌红少津裂纹、

颈椎病中西医结合诊疗方案样本

神经根型颈椎病(项痹病)中西医结合诊断常规颈椎病从词义看应是泛指颈段脊柱病变后所体现临床症状和体征。当前国际上较一致看法是指颈椎间盘退行性变,及其继发性椎间关节退行性变所致脊髓、神经、血管损害而体现相应症状和体征。一、神经根型颈椎病临床体现 (一)、症状颈椎病中神经根型发病率最高(50%-60%)。是由于颈椎间盘侧后方突出、钩椎关节或关节突关节增生、肥大、剌激或压迫神经根所致。临床上开始多为颈肩痛,短期内加重,并向上肢放射。皮肤可有麻木、过敏等感觉异常。同步可有上肢肌力下降、手指动作不灵活。当头部或上肢姿势不当或突然牵撞患肢即可发生激烈闪电样锐痛。 (二)、体征可见患侧颈部肌痉挛,且肩部上耸。患肢上举、外展和后伸有不同限度受限。上肢牵拉实验阳性,压头实验阳性:患者端坐,头后仰并偏向患侧,术者用手掌在其头顶加压,浮现颈痛并向患手放射。 (三)、影像学检查 X线平片显示颈椎生理前凸消失,椎间隙变窄,椎体先后缘骨质增生,钩椎关节、关节突关节增生及椎间孔狭窄等退行性变化征象。CT或MRI可见椎间盘突出、椎管及神经根管狭窄及脊神经受压状况。 二、诊断原则 参照第二届全国颈椎病专项座谈会《颈椎病诊治与康复指南》神经根型颈椎病诊断原则:具备根性分布症状(麻木、疼痛)和体征;

椎间孔挤压实验或/和臂丛牵拉实验阳性;影像学所见与临床体现基本相符合;排除颈椎外病变(胸廓出口综合征、网球肘、腕管综合征、肘管综合征、肩周炎、肱二头肌长头腱鞘炎等)所致疼痛。 三、中医辨证分型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项痹病(神经根型颈椎病)诊断方案”。 项痹病(神经根型颈椎病)临床常用证型: 1.寒湿痹阻型: 辨证要点:头颈肩背疼痛,畏寒喜热,舌淡,苔薄白,脉弦紧。 2.痰瘀阻络型: 辨证要点:颈项痛如锥刺,痛势缠绵不休,头重眩晕。舌黯或有瘀斑,边有齿痕,苔白腻或白滑,脉弦涩或弦滑。 3.气血局限性型: 辨证要点:头项酸痛,肩臂麻木不仁,自汗,心悸气短,面色少华,舌淡苔薄白而润,脉沉细无力。 4.肝肾亏虚型: 辨证要点:颈肩不适,头胀痛,眩晕耳鸣,腰膝酸软。舌淡或有齿痕,或舌干红少苔,脉弦细。 四、治疗 1、普通治疗:(1)健康教诲:使患者理解本病发病机理、治疗原则、防止办法、锻炼办法,以及各种治疗办法机理等;(2)变化生活与工作中不良姿势及体位,急性发病时卧硬板床休息。

(完整word版)颈椎病中医辨证

颈椎病 一、中医辨证分析(理法方药): 1、寒湿痹阻型 证见头痛或后枕部疼痛,颈僵,转侧不利;或头疼牵涉至上背痛,肌肤冷湿,畏寒喜热,颈椎旁可触及软组织肿胀结节。舌淡红,苔薄白,脉细弦证候分析:患者平素体虚,阳气不足,卫外不固,腠理空虚,复外感寒邪、湿邪,痹阻经脉、肌肉,而致营卫行涩,经络不通,发生疼痛,麻木,活动欠利,且患者舌淡红,苔薄白,脉细弦为寒湿痹阻之征。 治法:温经活血,祛寒除湿,通络止痛 方药:颈舒汤加减-----葛根30g 当归15g 桂枝15g 黄芪30g 炒白术15g 白芍12g 茯苓30g 狗脊15g 全蝎10g 炙甘草10g 羌活30g 独活30g 防己10g,水煎取450ml,150ml/次,每日三次,口服。 2、痰瘀阻络型 证见颈项痛如锥刺,痛势缠绵不休,按之尤甚,痛有定处,夜间加重,伴上肢麻木、头晕、欲呕。舌黯,舌体有少许瘀点,舌边有齿痕,苔白腻或白滑,脉弦涩或弦滑 证候分析:邪痹经脉,络道阻滞,气血津液输部失施,血滞为淤,津停为痰,淤组经脉,而致关节疼痛,屈伸不利,且患者舌黯,舌体有少许瘀点,苔白腻或白滑,脉弦涩、弦滑为痰瘀阻络之征。 治法:祛湿化痰,通络止痛 方药:颈舒汤加减------葛根18g 当归15g 桂枝9g 黄芪12g 白术12g 白芍12g 茯苓12g 狗脊15g 全蝎6g 炙甘草6g 法半夏12g 陈皮9g 红花12g 丹参12g ,水煎取450ml,150ml/次,每日三次,口服。 3、气血两虚型 证见头昏,眩晕,视物模糊或视物目痛,身软乏力,纳差,颈部酸痛,或双肩疼痛。舌淡红或淡胖,边有齿痕。苔薄白而润。脉沉细无力 证候分析:患者素体自虚,气血生化不足,复又外感寒邪、湿邪痹阻经脉,

中西医结合医院年三年发展规划

ⅩⅩ县中西医结合医院年三年发展规划 中医药是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瑰宝,是人类医学的宝贵财富,为中华民族的生息繁衍作出卓越贡献。为了更好的利用中医药,发展中医院,为医院发展提供可靠的依据思路,根据医院实际情况,特制定ⅩⅩ县中西医结合医院三年发展规划。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转变发展观念,创新发展模式,提高发展质量,围绕一切以病人为中心,努力优化服务环境,着力提高服务质量积极发展和突出中医特色,努力拓宽中医药的服务领域和提高服务水平,进一步规范执业行为,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为促进中医药事业的更大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二、发展目标 通过全体医院职工的共同努力,建立起布局合理、功能完善、技术先进、竞争有序、服务便捷高效、与市场经济发展相适应的新型医院,为人民群众提供完善有效、质量优良的中西医医疗保健服务。其中医务人员素质普遍提高,医院硬件设施能满足医院发展需要,医疗设备比较先进,服务质量有明显改善。 三、重点任务 1.加强基础设施及硬件建设,努力改善办院条件 努力争取上级扶持资金,完善病房楼配套设施建设,年内实施中医科与妇产科分科,成立中医管理科、单独设中医科、组建

中医馆及中医适宜技术服务达十五种以上。对病房进行墙面地面等的工程改造优化服务环境;2013年底前购进肝病治疗仪一台,2014年底前争取上CT机,进一步优化医疗服务环境、提高医疗质量及诊断水平,促进医院的科学发展。 2.学习现代管理理念,提高整体管理水平 完善院科两级目标责任制管理体系,搞活用人机制,通过目标责任书,加强对科室的管理,以达到激励科室、促进医院发展的目标;完善医疗质量管理体系,以医疗质量为核心,以病案质量管理为中心,强化质量意识,加强工作责任心,完善二级质控组织和质量评价体系,实施全员全程全面质量管理;强化经营理念、市场意识,坚持质中取胜、量中增收的原则。争取推行全成本核算,进行成本量化管理,切实降低医疗成本。加强医保费用及新农合费用管理,积极推行单病种费用控制办法,实现每个科室2-3个病种临床路径管理及规范的诊疗方案。做到合理检查、合理用药、合理收费,降低病人负担。 3.加大人才培养力度,积极实施人才素质工程 针对我院临聘人员较多(70%),综合业务素质差的现状,为提高全院专业技术人员业务素质和服务技术水平,采取多渠道、多途径的方式创造再学习的条件,进一步加大人才培养的力度,特别是中医药人才的培养,提高学历层次,优化专业结构,合理调整、充实知识构成。大力开展院内技术学习、业务培训和岗位技术练兵,全力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提高医务人员的综合

颈椎病中药方

【颈脉通】葛根 25克,当归15 克,川芎30 克,黄芪35 克,蜈蚣 3 条,天麻9 克,地龙15 克,白芍15 克,钩藤 20 克,五灵脂 15克,泽兰 15 克,丹参 20 克。功能补气养血,袪风散寒,温通经络,活血化瘀,止痛。加减:兼手指麻木者加羌活 10 克,地龙 12 克,鸡血藤 20 克,首乌藤20 克;兼恶心、呕吐者加法半夏9 克,竹茹 15 克,天南星 6 克,炒 白术 15 克,生姜 6 克;痛甚者重用葛根35克,秦艽15 克;肝肾亏损者加续断15 克,炒杜仲 15 克;风寒痹阻型重用防风15 克,独活15 克,荆芥 15 克,羌活 15 克;血瘀重者加水蛭 3 克。临床运用该方临床可配合颈椎牵引、理疗、针灸及中药离子局部熏蒸效果更佳。 【老中医赵淑炳验方】威灵仙15 克,羌活15 克,当归15 克,白芍20 克,熟地15 克,川芎 15 克,葛根15 克,伸筋草20 克,黄芪30 克,姜黄15 克,乳香10 克,没药10 克,党参 10 克,甘草 6 克。每日 1 剂,水煎分 3 次服,连服10 剂为 1 疗程。煎取第 3 次药汁,用纱布或毛巾浸泡后热敷颈部,每天 2~3 次。笔者屡用效果明显,一般服药 1 疗程后症状明显减轻。这个我吃过有缓解但容易复发 【颈眼综合征31 例】均有视觉障碍或闪光暗点,视野缺损 ,甚至幻视 ,伴头痛、头晕 ,颈部酸困僵硬或肢体麻木 ,汗出等颈椎病表现。眼部检查排除眼睛的原发性病变,X 光检查颈椎有病理性改变。(治疗方法)全部病例均给予川芎嗪240mg~ 320mg, 加入 10%葡萄糖液 500ml 中静脉滴注 ,每日 1 次。(同时服中药颈椎方):太子参 20g、杭芍 30g、葛根 10g、枸杞 10g、菊花10g、决明子10g、补骨脂10g、怀牛膝20g、当归 20g、川芎 20g、生龙牡各 30g、灵仙 15~20g、白芥子10g、胆南星10g、桑枝 30g、泽泻 20g、连翘 15g,每日 1 剂水煎服 ,7 天为 1 个疗程 ,一般治疗 2 个疗程。痊愈19 例,有效 9例 ,无效 3 例 ,总有效率 90.3%。有效9例中 6例于短期内复发 ,但再用上述方法仍有效。(典型病例)芮某,男 ,46 岁,视力障碍伴两眼发作性灼 热 ,眼睑垂坠半年余 ,曾多方治疗无效,近期出现发作性眩晕头痛。诊见颈椎生理弯曲消失,颈4~5 后缘骨质增生 ,眼底检查和颅脑CT 扫描无异常改变 ,诊为颈眼综合征。予上法治疗,1 周后症状消失 ,2 周后临床获愈。嘱其注意颈部锻炼,勿长久低头伏案工作,睡眠时保持枕头松软 低位。随访 1 年未复发。 【脊髓型颈椎病案】主诉:双手麻木、握力弱,双下肢乏力 3 个月。加重 1 周。 3 个月前出现双手麻木、握力弱。一周前,上述症状加重,双手笨拙,持筷系扣不能,双下肢乏力,易 跌倒,束胸感,走路似蹋棉花,二便正常。颈椎后伸明显受限,双前臂尺侧,左手4、5 指、中指尺侧,右手尺侧 1个半手指感觉减弱,胸6、 7 节段感觉减弱,双手握力减弱,双下肢 肌张力明显增高,四肢肌腱反射亢进,双侧 Hoffmann's征、双 Babinski's 阳性。肌电图报告:双手内在肌(尺神经支配)和右尺侧腕伸肌失神经改变。96年 10月 10 日颈椎 MRI(GE,1.5T)报告: C5、6 椎间盘突出明显,压迫脊髓。苔薄,脉沉细辨证:早期痉证,晚期痿证(脊 髓型颈椎病)治则:早期益气化瘀利水,晚期益肾温经通络:黄芪 30g川芎 9g 白芍 9g白术 9g 汉防己 9g 米仁 30g 制半夏 9g生甘草5g。( 14 剂) 二周后,双下肢肌张力正常,束胸感、踏棉花感消失。再予益肾温经通络,处方如下:黄芪 30g 赤芍、白芍(各)9g 川桂枝 9g射干 9g生地熟地各 18g熟附片 9g补骨脂 30g 巴戟天 30g 汉防己 9g生甘草 5g。用七周后,除Hoffman's 征阳性,双下肢乏力外,余皆 正常。肌电图检查示:右手内在肌少量失神经改变。续按上法治疗 3 个月,症状、体征全部消失。 97 年 6 月 10 日在同样条件下做颈椎MRI 检查示: C5、6 突出椎间盘明显变小,受压 脊髓较治疗前变宽。 【毛德西 --疏颈活络汤】疏通经脉,散寒活络。葛根30 克,川羌活10 克,桂枝10 克,细辛 6 克,赤芍 30 克,鸡血藤 15 克,木瓜30 克,桑枝15 克,薏苡仁15 克,生甘草 10克。

中医治疗颈椎病的4种方法

颈椎病 按摩疗法 用手上下提捏患者的后颈部肌肉,从后发际到颈肩处,左右手轮换做3~5分钟,用手拿肩部肌肉3~5分钟,前后转肩1~2分钟,慢速左右转动头部1~2分钟。此法就是放松颈肩部的肌肉来改善颈部的血液循环,减轻或预防颈椎病。 药枕疗法 选取当归、川芎、辛荑花、羌活、藁本、制川乌、乳香、没药、葛根、红花、赤芍、菖蒲、灯心草、桂枝、细辛、白芷、丹参、防风、威灵仙、冰片、合欢花、吴茱萸各30克,研为粗末,装枕芯。每日枕用不少于6小时,连用3~6个月。此法对颈椎病有很好疗效,对高血压、动脉硬化、腰椎病、风湿性关节炎等,也有不同程度的防治作用。 中药热敷法 药用威灵仙、五加皮、苍术、乳香、没药、白芷、三棱、莪术、木瓜、细辛、黄柏、大黄、赤芍、红花、冰片各等量,研细末,调匀,加食盐和黄酒适量,炒成糊状,装入两个棉布袋中,置锅蒸热,直敷患处,以患者能够承受为度。两袋交替使用,每次30分钟左右,早晚各1次,药袋可使用数次。 内服中药

用中医治疗颈椎疾病是以温补肝肾、养血益精为主,祛风胜湿、活血通络为辅,多采用内服中药的方法,分类型进行辨证论治。中医外治法,包括中药外治法、梳头疗法、按摩疗法等,也能使患者症状减轻,疼痛消失及治愈。 颈椎病的其它治疗方法 手法治疗 椎动脉型颈椎病最为明显的临床症状就是眩晕,而患椎移位、关节囊肿胀、颈椎失稳、颈肌紧张、颈椎内外的平衡失调以及其它软组织的炎性变则是会引起病人的眩晕等症状的重要病因。关节囊炎性肿胀和颈肌紧张疼痛,颈功能活动受限,常由于患椎移位,颈椎内外平衡应力失调引起,需要及时进行手法复位,纠正颈椎正常解剖关系。 牵引治疗 这种治疗方法是能够纠正颈椎的失稳、颈椎骨关节移位、颈椎间隙及椎间孔狭窄,解除颈部肌肉紧张或痉挛,平衡颈部肌应力,康复颈部神经血管,是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一种比较好的方法。 功能治疗 功能治疗方法就是在手法纠正患椎旋转移位之后,积极的进行颈部的功能锻炼,来调整颈椎以及周围的组织关系,缓解血管神经的病理刺激,改善患部血液循环及新陈代谢,松弛肌肉痉挛,

中西医结合临床专业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中西医结合临床专业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专业代码:100602 ) 一培养目标 1、热爱祖国,品德优良,学风严谨,具有强烈的事业心和献身精神。 2、具有坚实、广博、深厚的中西医结合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熟悉国内外本学科的研 究状况及发展趋势;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工作能力,在本领域中做出创新性成果的高层次创造性人才。 3、精通一门外语,能熟练地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并具有一定的外语写作和国际学术 交流的能力。如果第一外语不是英语,则第二外语必须选英语。 4、身心健康。 二研究方向 1、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疾病临床及实验研究。 2、中西医结合老年病临床和实验研究。 3、中西医结合儿科疾病临床及实验研究。 4、中西医结合妇科疾病临床及实验研究。 5、中西医结合脊柱疾病临床康复及实验研究。 三学习年限 博士研究生的学习年限一般为3~5年,基本学习年限掌握在3年。 四应修总学分数 应修总学分不少于15学分,其中必修不少于13学分,选修不少于2学分。课程学习时间由导师组根据科研工作安排确定,在申请答辩之前修完全部学分。 五课程设置(具体见课程设置一览表) (一)必修课: 1、学位公共课6学分 马克思主义理论课2学分 第一外国语3学分 专业外语1学分 2、学位专业课:2学分

3、前沿讲座:5学分 前沿讲座旨在使博士生了解本学科及本研究方向的重大学术问题和前沿性问题,提高博士生参与学术活动的兴趣和学术交流能力,前沿讲座内容包括国内外研究动态介绍、文献讲座、新技术与新成果介绍等。主要采取3种方式: (1)参加学术讲座或学术讨论会2学分 参加院系或学校组织的学术讲座0.1学分/次 参加全国性及更高级别的学术会议0.2学分/次 (2)综述或课题报告2学分 要求博士研究生在读期间做综述或科研报告6-8次,其中至少在学科或院系报告2次。由导师组进行考核,考核合格方能获得学分。 在本研究所做的综述或报告0.2学分/次 在学科做的综述或报告0.4学分/次 在医学院做的综述或报告0.6学分/次 (3)课题计划书撰写1学分 要求博士生在广泛进行文献调研的基础上撰写一份科研基金计划书,要求立题新颖、思路清晰、课题设计合理。由导师组进行评审,评审合格方可获得学分。 (二)选修课:不少于2学分。 (三)补修课:同等学力或跨学科考入的博士生必须补修本专业硕士生主干学位课程2门,成绩记入本人档案,不计学分。博士生入学考试科目及博士生学习的学位课程中有与应补修的课程相同,且考试成绩合格者,可以免考。 六中期考核 博士生实行中期考核制度,要求在第三学期完成。由5-7名专家组成考核委员会负责对博士生入学以来的思想表现、科研能力、论文的设计与准备及健康状况等进行综合考评。考核合格者进入博士论文研究与写作阶段。考核不合格者,按《山东大学研究生学籍管理实施细则》的有关规定处理。 七科学研究与学位论文 1、选题和开题报告 博士论文的选题直接关系到论文的质量和水平,要求博士生在广泛调查研究,大量阅读文献资料,熟悉本学科的国内外发展前沿的基础上,明确主攻方向,在导师的指导下确定论文题目。博士研究生正式进入论文工作前必须先进行开题报告,听取专家意见,完善论

颈椎病的中西医护理方案

颈椎病的中西医护理方案 发表时间:2019-06-17T10:40:16.767Z 来源:《航空军医》2019年第04期作者:陈宗巧[导读] 随着人们生活和工作习惯的转变,颈椎病成为当下最常见的疾病之一。 宁南县人民医院四川宁南 615400 随着人们生活和工作习惯的转变,颈椎病成为当下最常见的疾病之一。颈椎病的发生率非常高,并且发病患者平均年龄越来越低,发生该病的原因主要是因为神经根以及脊髓受到了椎间和颈椎退行性病变的压迫所导致的。患有颈椎病的病人会随着病情的发展自理能力降低,情况严重的还有可能自理能力完全丧失,这从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一个人的生存质量。所以我们对颈椎病的护理策略进行了研究和探讨,那么有哪些结合中西医护理措施呢? 一、基础护理 在患者进行洗漱、换衣服、吃饭等各项日常活动的时候给予协助,把经常要使用的东西放在容易拿到的地方。要保持病房的空气清新、保持适宜的温度和湿度。要做好防寒保暖工作,避免因受到风寒而使病情加重。由于颈部肌肉容易受到寒冷的刺激而紧张,使颈部的血液循环受到影响,使颈椎的负担加重,所以做好颈部的保暖工作是非常重要的,患者睡的床尽量使用硬板床,用正确的姿势卧躺,枕头高度要适合。 二、心理护理 颈椎病的治愈过程非常漫长,在临床上有着非常复杂的病症,有许多原因能导致该病的发生,病情反复不定,很容易导致患者产生一些不良的心理情绪,具体的表现主要为焦躁、烦闷、抑郁等等,所以心理护理在颈椎病的护理过程中十分重要。对入院后的患者进行心理护理的时候要有针对性,做好入院宣教工作,将该疾病的基本知识和诱发该病症的原因向患者做一个详细的介绍,使患者能对颈椎病的各项临床特征有一个正确的认知,从而减少患者的负面心理,使他们的信心得到增加,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颈椎病康复治疗的过程中来。医生要和护士以及患者在思想上达到统一,多进行沟通和交流,在治疗上能够达成共识。护士在制定康复锻炼计划的时候尽量让患者及其家属参与进来,使患者的安全感得到增加,积极配合治疗。护士要对家属配合的重要性引起重视,让家属给予患者心理和情感上的支持,多鼓励患者,帮助患者克服心理障碍。多鼓励患者与其他人进行沟通和交流,可以给患者听一些风趣的故事或者放一些优美的音乐来缓解患者悲伤、紧张等情绪,使患者更加积极地参与到治疗中来。 三、饮食护理 颈椎病患者的日常饮食应该要以清淡为主,所食用的食物要易消化,忌吃辛辣刺激的食物。如果患者的肝肾不是很好,可以让患者食用枸杞、桂圆等滋阴补肾;如果患者的眼睛经常流泪,就应该注意患者所吃的食用里面要含有钙、硒、锌,蛋黄、动物的肝脏等;如果患者伴有高血压,就应该多吃一些新鲜的水果和蔬菜。 还可以对患者进行食疗,针对痉痛型可以制作当归汤,采用鲳鱼一条,加入六克的当归,十五克的伸筋草一起煮,吃鱼肉喝鱼汤;治疗痹痛型可以制作葛根汤,采用十五克的葛根,用水煎熬,选取汤汁过滤渣,加入二十克的赤小豆、30克的粳米,熬成粥服用;治疗眩晕型制作苏子粥,选用六克的苏子,十克的伏龙肝,选取汤汁过滤渣,和五十克粳米一起煮成粥服用。 四、健康教育 要做好患者住院期间的知识宣教,引导患者养成正确的作息时间,多进行日常的运动。首先告诉患者诱发该病症的主要原因,有哪些临床表现,所采用的的护理方案等。其次,该病症的最大的特征就是很难治愈,随时可能因为患者的用力不当造成病情的反复发作,患者在日常生活中不论是坐的时候还是睡觉的时候都要保持正确的姿势,使自我保健意识得到提高。另外,患者在睡觉的时候要采用适当的睡姿,和舒适的枕头,睡觉的时候要保持持颈、胸、腰椎所呈现的曲度自然舒适。所枕的枕头不能太硬也不能太软,要适中,不能过高也不能过低。除此之外,要加强功能训练,患者要使自己的颈部得到定期的训练,使颈部肌肉的疲劳感得到缓解,尤其是针对长期伏案的工作人员更应该要坚持每天进行功能训练,以此来使颈部的肌肉力量到加强,使颈椎更加稳定,从而降低颈椎病的发生。最后一定要保持良好的心情,积极的配合颈椎病的康复治疗。 结论:颈椎病是慢性疾病中非常常见的一种,会严重影响患者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而且它需要一个漫长的康复过程,很多患者在病情仅仅得到缓解还没有治愈的时候就出院了。所以护士要协助医生帮助患者制定更加详细的康复治疗计划,根据不同患者不同的情况来对患者进行出院健康宣教。可以采用电话回访的方式,对患者的后续治疗进行督促,对患者的反馈意见和建议要耐心倾听,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来帮助解决,并且叮嘱患者按时来院进行复诊,使颈椎病的综合治疗效果得到提升。

颈椎病中医临床诊疗方案

附件1: 项痹诊疗方案 【定义】 项痹是因长期低头工作,年老正虚,经气不利等所致。以项部经常疼痛麻木,连及头、肩、上肢,并可伴有眩晕等为主要表现的肢体痹病类疾病。 【诊断标准】 西医诊断标准:(1)有颈性眩晕,可有猝倒史;(2)旋颈试验阳性,多伴有交感症状;(3)X线片多有颈椎节段不稳或钩椎关节增生等颈椎退变表现;(4)应除外眼源性、耳源性眩晕,除外椎动脉Ⅰ、Ⅲ段供血不全、颅内病变、神经官能症等疾病 1、神经根型 ⑴一侧或双侧手臂麻木无力、疼痛,伴颈部活动受限。 ⑵皮肤感觉障碍呈节段性分布,肱二、三头肌腱反射减弱或消失,肌力、肌张力减低,肱二头肌、上肢前臂肌、大小鱼际、骨间肌可有轻、中度萎缩。 ⑶椎间孔压缩试验阳性,臂丛牵拉试验阳性。 ⑷颈椎X线检查:可见椎间隙变窄、椎间孔变小、骨质增生、颈椎生理曲线变直、反弓、“S”形或成角、项韧带钙化等。 ⑸肌电图检查:可显示纤维电位,正相电位等。 ⑹应排除前斜角肌综合征,颈肋或胸腔出口综合征。

2、椎动脉缺血型 ⑴多见于中年人,病程缓慢,无明显外伤史。 ⑵有持续性头痛(或偏头痛)、头昏、耳鸣、恶心、呕吐或出现一过性眩晕,甚至突然昏倒。 ⑶椎间孔压缩试验阳性,臂丛牵拉试验阳性。 ⑷颈椎X线检查:骨质增生、椎间隙变窄、椎间孔变小、椎体移位或颈曲异常。 ⑸多谱勒、B超可见椎动脉走行变异,管径变小,每分钟血流量减少等。 ⑹眼震颤图检查:呈阳性。 3、脊髓型 ⑴多见于中、老年人。 ⑵临床表现为运动障碍、肢体麻木、共济失调、自主神经和肛门括约肌功能障碍。 ⑶霍夫曼征阳性(Hoffmann)或可疑阳性,伴或不伴下肢肌张力增高。 ⑷X线片:显示椎间关节移位,椎体后缘骨质增生,颈曲变异。CT、MRI提示硬脊膜、脊髓受压或椎管狭窄。 ⑸腰椎穿刺:奎氏试验阳性,脑脊液蛋白含量增加。 4、交感神经型 ⑴常伴有颈椎病神经根型的症状及阳性体征。

颈椎病中西医结合诊疗方案

神经根型颈椎病(项痹病)中西医结合诊疗常规颈椎病从词义看应是泛指颈段脊柱病变后所表现的临床症状和体征。目前国际上较一致的看法是指颈椎间盘退行性变,及其继发性椎间关节退行性变所致脊髓、神经、血管损害而表现的相应症状和体征。 一、神经根型颈椎病临床表现 (一)、症状颈椎病中神经根型发病率最高(50%-60%)。是由于颈椎间盘侧后方突出、钩椎关节或关节突关节增生、肥大、剌激或压迫神经根所致。临床上开始多为颈肩痛,短期内加重,并向上肢放射。皮肤可有麻木、过敏等感觉异常。同时可有上肢肌力下降、手指动作不灵活。当头部或上肢姿势不当或突然牵撞患肢即可发生剧烈的闪电样锐痛。 (二)、体征可见患侧颈部肌痉挛,且肩部上耸。患肢上举、外展和后伸有不同程度受限。上肢牵拉试验阳性,压头试验阳性:患者端坐,头后仰并偏向患侧,术者用手掌在其头顶加压,出现颈痛并向患手放射。 (三)、影像学检查 X线平片显示颈椎生理前凸消失,椎间隙变窄,椎体前后缘骨质增生,钩椎关节、关节突关节增生及椎间孔狭窄等退行性改变征象。CT或MRI可见椎间盘突出、椎管及神经根管狭窄及脊神经受压情况。 二、诊断标准 参照第二届全国颈椎病专题座谈会《颈椎病诊治与康复指南》神

经根型颈椎病诊断标准:具有根性分布的症状(麻木、疼痛)和体征;椎间孔挤压试验或/和臂丛牵拉试验阳性;影像学所见与临床表现基本相符合;排除颈椎外病变(胸廓出口综合征、网球肘、腕管综合征、肘管综合征、肩周炎、肱二头肌长头腱鞘炎等)所致的疼痛。 三、中医辨证分型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项痹病(神经根型颈椎病)诊疗方案”。 项痹病(神经根型颈椎病)临床常见证型: 1.寒湿痹阻型: 辨证要点:头颈肩背疼痛,畏寒喜热,舌淡,苔薄白,脉弦紧。 2.痰瘀阻络型: 辨证要点:颈项痛如锥刺,痛势缠绵不休,头重眩晕。舌黯或有瘀斑,边有齿痕,苔白腻或白滑,脉弦涩或弦滑。 3.气血不足型: 辨证要点:头项酸痛,肩臂麻木不仁,自汗,心悸气短,面色少华,舌淡苔薄白而润,脉沉细无力。 4.肝肾亏虚型: 辨证要点:颈肩不适,头胀痛,眩晕耳鸣,腰膝酸软。舌淡或有齿痕,或舌干红少苔,脉弦细。 四、治疗 1、一般治疗:(1)健康教育:使患者了解本病的发病机理、治疗

石淋的中西医结合诊疗方案

石淋的中西医结合诊疗方案 石淋指因湿热之邪蕴结下焦,煎熬尿浊杂质,结为砂石,停阻于肾系.以腰痛,尿血或尿出砂石,或经检查发现结石为特征的结石类疾病。 本病相当于西医学所说尿路结石。 【病因病机】 湿热下注,煎熬尿浊杂质,结为砂石,淤积水道,而为石淋。积于下则膀胱气化失司,尿出不利,甚则欲出不能,窘迫难受,痛引少腹;影响肾脏司小便之职,郁结不得下泄,气血滞涩,不通则痛,由肾而痛掣膀胱、阴部;损伤脉络则为尿血。病久伤及正气,或为肾气不足,或为肾阴亏虚,然砂石未去,而为虚实夹杂之证。 石淋迁延不愈,有时可导致肾积水,甚至肾衰。 【诊断要点】 1.男多于女,多见于中青年。 2.发作时腰腹绞痛,痛及前阴,面色苍白,冷汗,恶心呕吐。发作常持续几个小时,但也有几分钟即缓解者。或表现为尿频、

尿急和排尿终末性疼痛。或排尿时突然中断而剧痛并放射至会阴或阴头,改变体位又能继续排尿。 3.肉眼可见血尿,或小便有砂石排出。 4.小便常规检查有红细胞。 5.作肾系B 型超声波检查,或X 线腹部平片、肾盂造影,可明确结石部位。必要时作膀胱镜检和逆行造影。 【类病鉴别】 1.肾痨:有其他部位的痨病史,多有低热、盗汗等症,X 线检查可资鉴别。 2.肾癌: 40 岁以上出现无痛性血尿,应高度警惕,肾脏B 型超声波、肾断层扫描、肾功能造影检查有助于鉴别。 3.其他砂石梗阻出现腰腹绞痛时,尚应与肠痈、胰瘅、胆石等进行疾病鉴别。 一、非手术疗法 【分证论治】 1.下焦湿热证 证候:腰腹疼痛,小便涩痛,尿中带血,或排尿中断,排尿时刺痛难忍,大便干结,舌红,苔黄腻,脉弦或数。

治法与主方:清利下焦湿热。石韦散(石韦瞿麦木通前仁滑石灯心甘草大黄桅子)。 优化:常加金钱草、海金砂、鸡内金;腰腹痛甚,加芍药、甘草。 2.下焦瘀滞证 证候:腰部作胀、疼痛,少腹刺痛,尿中夹血块或尿色暗红,排尿不畅,舌质紫暗或有斑点,脉细涩。 治法与主方:化瘀通络。少腹逐瘀汤(小茴香干姜延胡索没药川芎官桂赤芍五灵脂蒲黄当归)。 优化:常加金钱草、海金砂、川楝子、牛膝;兼郁热者,去干姜、官桂。 3.肾气亏虚证 证候:腰腹隐痛,排尿无力,少腹坠胀,神倦乏力,甚或颜面虚浮,畏寒肢冷,舌体淡胖,脉沉细无力。 治法与主方:补益肾气。济生肾气丸(熟地山药山茱萸茯苓泽泻丹皮附子肉桂前仁牛膝)。 优化:常加金钱草、海金砂;气虚明显者,加黄芪、人参。 4.肾阴亏虚证

中医药治疗颈椎病

中医药治疗颈椎病 1. 颈椎病的一般介绍 1.1 颈椎病的概念 因软组织损伤或发生慢性退行性变化或直接外伤产生颈椎体移位,骨质增生,间盘突出,生理曲度改变等病理变化,而压迫、刺激颈神经根、脊髓椎动脉、交感神经和颈部软组织产生的一系列临床症状和体征,称为颈椎病。 1.1.1软组织损伤——寒冷刺激、炎症 1.1.2慢性退行性变化——强直、痉挛、钙化 1.1.3 外伤 1.1.4椎体移位——不连续、滑脱 1.1.5骨质增生——骨刺、骨折 1.1.6椎间盘突出 1.1.7生理曲度改变——变浅、变直、反张 1.1.8颈神经、脊髓、椎动脉、交感神经、软组织 1.2 颈椎病的发病情况。 1.2.1最常见的病之一 1.2.2发病率高。有关资料表明:年龄50岁以上的发病率为58%,65岁以上为75%。 1.2.3发病年龄有提前趋势(年轻化)。30-40岁,现在也不少,甚至20岁的人亦有 出现。 2.颈部的解剖:先了解一下颈部的解剖对了解颈椎病是必要的 2.1 颈椎:有七个椎骨组成,形成向前弯曲的颈曲,椎体间有椎间盘,椎骨连接后中 间形成椎管 2.1.1颈椎骨:由椎体和椎弓形成 2.1.2椎间孔:上下椎骨椎弓根部形成椎间孔,其中有颈神经通过 2.1.3颈椎脊突——第七颈椎脊突为骨性标志 2.1.4椎间盘 6个,C1 C2 间无间盘 2.1.5横突孔——椎动脉通过

2.1.6椎管——脊髓通过 2.1.7颈椎关节突关节 2.1.8颈曲正常为向前弯曲 2.1.9 C1为寰椎无脊突,C2为枢椎 2.2 颈椎韧带 2.2.1前纵韧带 2.2.2后纵韧带 2.2.3棘上韧带 2.3 颈部脊髓 2.3.1横径大,前后径小 2.3.2 C2——T2 形成颈膨大 2.3.3前角细胞发达,与上肢灵巧运动有关。(运动神经发达) 2.4颈神经 8对枕骨与C1 一对,C1以下各椎骨一对 2.5 椎动脉 2.5.1 第一段(颈部)第六颈椎以前,颈动脉分出。 2.5.2第二段(颈椎骨部) 2.5.3第三段(头部以下) 2.6 颈部交感N 2.6.1 颈上N节第2、3、4椎横突 2.6.2 颈中N节 C6高度 2.6.3 颈中间N节 C7高度 2.6.4 颈下N节 C7与第1肋骨颈之间 2.7 颈部肌肉:胸锁乳突肌、斜才肌、颈阔肌深部有前中后斜角肌、肩胛提肌、夹 肌等。 3.颈椎与脏府经络的关系 3.1 与经脉的关系:主要与督脉、足太阳膀胱经、足少阳胆、手少阳、手太阴肺有 关,与其它经脉亦存在一定的关系。 3.2 与脏府的关系:与五脏六府却有一定的关系,主要与五脏关系较大 3.3 与气血的关系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