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中华胡姓通谱

中华胡姓通谱

《中华胡姓通谱》百字统一世派字辈

淮阳世泽远,安定家声扬。殷周恩威著,汉唐秉钧强。 国泰乾坤正,民欢礼义祥。诚敬思高节,守成作栋梁。 清廉遵祖训,敦厚循规章。孝道治平永,勤俭焕荣光。 克显先贤烈,启迪毓秀良。修身明哲理,中和致富康。 同宗联相助,华厦共辉煌。承继丰功业,千秋庆德昌。

说明:

一、本百字派的第一字“淮”为“华林堂”“成”公的第二十五代孙。

二、黄梅胡氏全为华林一脉,故黄梅胡氏俱奉华林“成”公为“一”世祖,本次联修,各支均从成公为“一”算起,按代次高低分别大小,如胡牌最高辈分为华林(成公)三十五世孙,我本人为三十六世孙。全黄梅最高辈份是二十九世孙(段窑)。

三、附上胡牌原“派”字与新拟胡氏全国百字派对照表以作参考备用。 百 字 派:淮阳世泽远,安定家声扬。殷周恩

↓↓↓↓↓ ↓↓↓

胡牌老派: 文章华国经 义传家

百 字 派:威著汉唐秉钧强。国泰乾坤正,民欢

↓↓↓↓↓↓↓ ↓↓↓↓↓ ↓↓

胡牌老派:祖德先畴永延安 定崇光焕彩 礼自

百 字 派:礼义祥

↓↓

胡牌老派:祯祥

①“义”是现时胡牌最高派宇,即华林35世。

②“畴”:是现时胡牌最低派字,即华林41世。

① ②

③“成”:本为“”。此处用“成”,是代替。

胡氏家规家训

胡氏家规家训 来源: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发布时间:2015-06-21 19:30 《芗城胡氏宗谱》始修于宋真宗咸平年间,芗城胡氏“家规十条”当时就已列为宗谱重要内容。到2013年,胡氏宗谱已经修订了15次,“家规十条”始终名列其中,代代相传至今。 芗城胡氏家规包括礼让,士习,官箴,农桑,国课,俗尚,邪教,禁盗,备荒,表率十条。主要是礼仪教化、为官修德、农桑稼穑、缴纳田赋、禁盗安分等方面内容。 胡氏“家规十条”制定的目的是:“家规十条列诸谱次束心思也正风俗也”,“勉恪遵而力行之以无愧为忠孝之后”。意思是:“家规十条”是维护家族秩序的法则,教育子孙后代的行为规范,后世子孙要遵守家规,恪守道德,修养学识,正心修身,保持节义文章的门风,无愧为忠孝之后。 胡氏“家规十条”条条都体现了胡铨家族忠君爱国、奉公守纪的本色。如第三条“官箴”中,“凡有隶仕籍者,无论一绾半通,尚各一乃心奏乃绩。以佐圣明,是之谓忠;以绍祖烈,是之

谓孝”。要求族人入仕为官就要忠,承继祖先就是孝。如第五条“国课”里,就要求“在吾族现有田亩者,共当仰体上仁,急公早输,以无愧为淳良。慎毋顽梗拖牵滋追呼之扰。”就是要求族人主动缴纳田赋,做奉公守纪的良民。 为了能让子孙后代遵家规传家风,一向注重言传身教的胡铨,感念“祖宗创门户之艰难,未有不自子孙不肖破之”,在去世前不久,专门用古律写下家训。在家训里,胡铨告诫子孙后代要“立身忠孝门,传家清白规”。 家之有规,国之有禁。胡氏“家规十条”和胡铨家训是凝聚胡氏家族先辈智慧的结晶。写进族谱,世代延续,子孙后代人人均须遵守,如有违反,必受家规惩戒。 第一条礼让篇 “休明①之风骎骎乎②日上矣” 原文:今惟恪遵圣谕明训,佩服③圣贤遗经,朝夕而不离乎。是则周中规,折中矩④,暴戾不生,祸乱不作,休明之风骎骎乎日上矣。尚其勉旃⑤无忽。 注释: ① 休明:美好清明

姓氏-胡姓起源

姓氏-胡姓起源 史前传说,华夏东部地区有许多以鸟为图腾的原始人群,人们称之为东夷。在这些部落里,有一支以“突鸟”、“胡鸟”为图腾,以“胡”作为名称的部落。更多资料:姓氏-百姓通谱 西周至春秋时期,出现了以胡为国名的诸侯国,也可能是胡部落的沿袭,他们以白头翁作为家族标志,继而沿变成为胡姓。 如今,胡姓按中国人口姓氏排名中排列第13位,约占汉民族人口的1.31%。胡姓分布很广,以四川为最多,约占中国汉族胡姓人口的13%,其次,湖北、江西、安徽、浙江、山东、湖南的胡姓人也比较多,这些省份的胡姓约占汉民族胡姓人口的65%。 1、始祖:胡公满与胡子国 据唐人林宝《元和姓篡》记载,胡氏的姓源可以追溯到上古圣君虞舜的妫姓后裔。 相传上古五帝之一的舜是颛顼的后代,因生在姚墟(山东菏泽)而得姚姓,又曾住在妫汭河(山东永济),所以后代又有妫姓。 据《元和姓纂》载,安定郡胡氏是“帝舜之后胡公封陈,子孙以谥为姓。”文中所载的“胡公”,应是3000多年前被周武王封为陈地的胡公满。他是妫姓的后裔,周武王灭商后,追封于陈,建立了陈国,奉守帝舜的宗祀。 据考证,胡公满是黄帝42世孙、虞舜的33代孙。生于殷纣王七年(公元前1067年)农历十一月十五,薨于周成王29年(公元前986)的正月初十,寿终81岁。 传说舜帝毕生喜欢陶器,也是一位知名的制陶专家,他的子孙继承了这门技艺,都擅长于制陶。舜帝的后裔妫满品德高尚、才识过人,不但做了高官,而且还成了周武王的东床快婿,陈国的首封国君。 在古代,当帝王、诸侯或卿大夫死后,一般都要根据其生平行为褒贬善恶,加上一个称号,即为“谥”或“谥号”。妫满云世后谥曰胡公,故称为胡公满。他的子孙顺理成章以妫满的谥号为氏,也就称为胡氏。所以,胡氏后人尊胡公满为胡姓的始祖应无可质疑。 在胡姓的源流中,还有一个重要渊源,那就在河南、安徽境内曾经有过两个胡子国。 《韩非子·说难篇》是对姬姓胡子国的最早记载,说郑武公称胡为“兄弟之国”。姬姓胡子国是周武王灭商之后,分封同姓诸侯所建立的子国。据《春秋盟会图》所载:“胡,在豫之郾城,此姬姓胡,楚灭之。”公元前538年,姬姓胡子国曾参加以楚国为首的联军去攻打吴国,公元前519年又随楚国与吴国作战,国君战死,楚国回师途中顺便吞并了胡子国。亡国后的胡国子孙仍以国号为氏。 归姓胡子国起源更早些,是东夷一支,殷商时就有了封国。《左传》所载:襄公二十八年:“夏,齐侯、陈侯、蔡侯、北燕伯、杞伯、胡子、沈子、北狄朝于晋,宋之盟故也。”这里所说的胡子就是归姓胡子国,也是最早的文献记载。 归姓胡子国原居于河南商丘一带,后来遭到商王武丁的讨伐,被迫四处播迁。除一部分留居中原建立归国外,其中一支归人迁居于颖州汝阴(安徽阜阳),在此建立起归姓胡子国。鲁定公十五年(公元前495年)被楚国灭掉,一部分子孙就以

乡土文化之旅(岁月风尘

乡土文化之旅(岁月风尘 在人类社会中,人口流迁是通常的社会现象之一。一个国家即使是在和平安定时期,人口的多方位性流动也是不可避免的,就拿我们国家来说吧,解放初大批北方干部随军南下,而大部都留籍江南,60年代广大知识青年下乡扎根农村,多批量的支边人员,属于全国和区域性分配的历年大(中)专毕业生,还有在外地落户的打工仔(妹),在“出国热”中涌出国门的数十万留学生和定居海外的侨民,80年代改革开放以来,人口流动更是频繁不已。总之,群体性的和分散性的、官方指派和民间自发的人口流迁都是不可避免的社会现象。 石城50年代初期的人口数在10万左右,属清末以前来邑定居的姓氏约100姓。石城属客家常住县之一,这些客家子民的祖先几乎全是古代的中原汉人。远至秦末起,石城地域就开始有南迁的中原汉人居住,此后经过晋唐以后的历代移民终至形成石城的居民格局。1991年以来,为了追溯客家源流这一历史课题,我走访了全县15个乡镇,发现县内尚存74姓谱牒,另有五姓族谱因“文革”、“破四旧”而焚毁。这74姓的现有人口约占全县总人口的95%左右。这些谱牒多数肇修于宋明二代,少数初修于唐季,它对于研究古代移民的客家史无疑是一种极其宝贵的历史资料。石城是客家民系的

摇篮地之一,石邑客家姓氏的流迁史也正是古代中原汉人南迁的缩影。缘此,特作如下札记文字,浅谈古代中原汉人之南迁。 大迁移的起因 人口流迁虽属通常的社会现象,但作为大规模的迁徙活动就应有其特殊的引发缘由。秦始皇曾派尉屠睢率领50万大军镇守岭南,还有任嚣、赵佗率领的四五万楼船水师都是最早进入南国的中原汉人,其中大部分留籍赣粤,诚然,这些仅仅是官方“移民”,其后裔也不能算“客家先民”,真正的大规模人口迁徙是从东晋初年开始的。 西晋末年,政治腐败,惠帝期间,内部发生“八王之乱”,使生产受到严重破坏。怀帝永嘉五年,汉国刘聪遣石勒歼东晋军十余万人,刘曜率兵破洛阳,俘怀帝,纵兵烧掠,杀王公士民三万余人,此“永嘉之乱”,促使晋室南迁,也牵动了广大士民的大规模迁徙。这次中原汉人南迁之规模和持续时间之久在历史上是罕见的。族谱中对于这段时期先祖的南迁起因载为: “晋怀帝五年海内大乱,独江东差安,中国士民避乱者多南迁奔吴,避居豫章西山龙园梅井坪。”“先世闻晋变,由莱州高密南渡。”《石城井溪村郑氏六修族谱》“五胡乱华,东晋定鼎,诸钜姓世家南迁江左。吾姓自阳夏流寓会稽而家焉。”

山东莱芜胡氏族谱

胡氏创修族谱序 胡,国姓也。周步克商,得舜之后胡公满,妻以太姬,封之于陈与杞、宋,并备三恪。胡氏其为大孝虞帝之胄乎! 明德之后必有达人。汉之胡建,晋之胡奋、胡威,唐之胡证,以及宋元明间之胡沙补、胡秖(祗)遹、胡宿、胡宗炎、胡宗愈、胡一桂、胡长孺,更仆难数,皆彪炳于史册,为后世景仰,而尤莫盛于赵宋一代。注述则胡安国、胡仲仁父子,儒林则胡且、胡紘、胡斌,忠义则胡鹿老,隐逸则胡宪。其尤卓卓者胡铨《抗议斩伦桧主和》一疏,震惊朝野,以扶千秋之正气。湖州教授胡公瑗,创立经义、治事斋,分课教授,游其门者,人皆不问而知为胡公瑗之弟子,以开中外学校设科之祖。 燕天倡后。故胡氏遗育,殆遍区域。至传忠公,始自明洪步则由冀州枣强迁莱,居铜冶店庄。迁莱后之世系族处,已详于胡氏林茔碑各志及谱牒中,不赘。 夫中华自伏羲氏一画开天,神圣迭诞,创制显庸,一切表现,罔非根本人生性真之流露,此纲常伦理,虽同此生民之秉彝,乃浃洽于华夏人心,沿成为我中华数千年来独有之国粹,而非异域所可企。自海禁宏开,五种杂处,夷风丕变。耻道德,斩彝伦,甚至废姓绝氏,以同群鸟兽。为标新领异之争趋,谁复念及本支百世之引替?天道好还,无往不复。近几年来,无姓不谱,无谱不修,根本是务。固有思存即此,报本追远之一,几亦足证我中华民族决能维系万世于不替。 胡氏自明则迁莱,历年已五百余,传世已二十几。前生员肇基公曾据所见闻创谱。草本不备,且亦不存。胡君致训者,同纵堂侄兴文君,慨胡系之未谱,谓明明同宗共祖,一脉之血统,反如秦人之视越人,欣戚弗关,哀庆不闻。且木究何本,水究何源,浑浑莫辨,人之痛心,孰再逾此?爰提纲挈领于毫无可措手之谱牒,力创斯举,并谱首列创修谱诸君。或督倡,或誊录,或摩挲古碑姓字,或考询邻村父

文化产业23个带星号行业关键词检索

23个带“*”号行业的筛选关键字词序号代码行业小类关键字词 1 9421 专业性团 体(的服 务) 报、词、弹、歌、鼓、画、剧、琴、诗、书、文、舞、戏、艺、 游、作、芭蕾、版权、梆子、博览会、博物馆、彩票、出版、传 说、打击乐、档案、导游、迪斯科、电视、电影、雕塑、动画、 发行、放映、风景、根雕、工艺、公园、古董、古迹、鼓乐、故 居、故事、广播、广告、互联网、会展、集邮、记者、纪念、剪 纸、健美、健身、交响乐、交谊舞、节目、精神、考古、乐队、 乐曲、录音、马戏、美声、美术、民族、名胜、模特、魔术、木 刻、皮影、评论、期刊、庆典、曲艺、人物、散文、摄影、声乐、 思想、童话、图片、网吧、网络、弦乐、相声、小说、新闻、休 闲、演、遗产、遗址、音乐、音像、影视、娱乐、园林、杂技、 杂文、展览、篆刻、冰心、梅兰芳、李白、炎黄、陶行知、党、 史、城市、德育、妇女、改革、革命、家教、教学、教育、理论、 历史、社会、社团、宋庆龄、体育、养生、友人、语文、宗教、 新四军、马克思、邓小平、魏征、岳飞、施耐庵、黄埔、楹联、 红楼梦、辩证法、地方志、基督教、道教、佛教、屈原、周易、 易学、唯物主义、收藏、伊斯兰、资本论、地名、孔子、老舍、 民俗、天主教、反邪教、台湾、台胞、哲学、外交、友好、编辑、 汉语、语、印、数学、徐志摩、金庸、蔡元培、张江滔、朱子、 常遇春、施琅、杨时、社团促进(研究)会、统一、宣传研究、 颜子、杨守敬、毛泽东、周恩来、城市、八路军、国际名人、野 生动物保护、南子、南乐、姓氏、奥运经济、陈化陈、易经、灯 谜、洪承畴、桃源吟社、南音、龙江吟社、棋牌、虞舜、郑成功、 黄氏源流、商标、杨成武、董仲舒、杨震、龙舟、创意、动漫、 大观、盈联、温氏、先贤许班王、邮协、统战理论、女干部联谊、 工人运动、人大理论、中华胡姓通谱、李公仆、三自爱国、历代 名人、二胡、黄庭坚、陶渊明、王安石、人生哲理、李清照、辛 弃疾、义和团、红白理事、丘处机、孙犁、创意、翻译、灯谜、 领导科学、石刻、弦子、马寅初、沈钧儒、黄琅镇海孟、墨趣会。 2 8299 其他未列 明教育 美术、舞蹈、音乐 3 6319 其他电信 服务 手机报、铃声、网络、广告 4 6330 卫星传输 服务 广播、电视、转播、电影。

2020年胡氏家族史范文

胡氏家族史范文 这是中国历史上颇为著名的胡姓宗族,以其富有传奇色彩的家族史而令人注目,又由于其子孙后裔中产生了诸如“胡开文墨店”创始人胡天柱、“红顶商人”胡雪岩、近代著名大学者胡适等名人而著称于世。 文献记载,“明经胡氏”的始祖名昌翼,字宏远,号眉轩,生于唐朝天祐元年(904),卒于北宋真宗咸平二年(999)。 据清代胡陆秀等纂修的《考川明经胡氏宗谱》记载,其始祖昌翼系唐昭宗李晔幼子,为何皇后所生。因唐末朱温篡唐,昌翼避祸隐匿皖南婺源考川,遂冒义父胡三公姓。五代后唐同光年间,胡昌翼以《易》登明经进士第,其后裔因此被称为“明经胡氏”,以别于“安定胡氏”。 胡昌翼子孙繁衍,其后裔散居婺源、绩溪、歙县等徽州诸邑,并遂安、淳安、乐平、鄱阳、浮梁、兴安汉阳等地,甚而远至贵州、云南者。 又因昌翼本系李唐皇室,由于隐匿民间而冒姓为胡,故又俗称“李改胡”。

《考川明经胡氏宗谱》记载“明经胡氏”的胡氏源流内容,与胡昌翼第十四世裔孙胡次焱(1229-1306年)的著述大致相同。 南宋中叶,“明经胡氏”第十四世裔孙胡次焱,字济鼎,号梅岩,晚号余学,徽州婺源人,登南宋咸淳四年(1268年)戊辰进士,授湖口县主簿,调贵池县尉。宋恭帝德祐元年(1275年),元兵至贵池,胡次焱脱身归家,以《易》教授乡里终身。 卒后,所遗诗文由族孙胡琏搜辑成《梅岩文集》十卷。在胡次焱的《梅岩文集》中,所叙“明经胡氏”的由来,基本上与上述胡氏族谱所载大致相同。如其《论姓氏》篇载:“焱谨按:明经为大唐裔,安定三公载之以归,遂冒胡姓。五代时中明经科世,因以明经表其族。”其《明经书堂记》篇亦日:“先生(胡昌翼)本大唐昭宗子,天祐年间,朱全忠(朱温)构祸,逃难齐民,依安定三公卜宅于婺源之考水,因用胡姓。” 至于“明经胡氏”迁居绩溪的时间,则大约在北宋初年。 另据清代胡祥木等纂修的绩溪《上川明经胡氏宗谱》记载:昌翼子胡延政,宋代自婺源迁居绩溪胡里。胡延政在北宋开宝八年(976)任职绩溪县令,赐居绩溪胡里(今绩溪县临溪镇湖里村)。胡延政子孙繁衍绵延,又先后自胡里分迁翠岭北的宅坦杨林、上

胡姓文化

胡姓文化 胡姓是当今常见姓氏,读音作hú(ㄏㄨˊ),在《百家姓》中排名第158位。在2007年全国姓氏人口排名第13位,分布很广,约占全国汉族人口1.31%,为中国人口超过1%的十九个大姓之一。起源于周王朝初期的封地陈国,国都在今天的河南省淮阳县,得姓始祖为舜帝后裔陈国首任君主胡公满。湖北、江西、安徽、浙江、四川、山东、湖南多此姓,上述七省胡姓约占全国汉族胡姓人口65%。其中湖北省胡姓约占全国汉族胡姓10.4%。更多姓氏资料关注百姓通谱 来源 源于妫姓:出自舜帝的33世后裔妫满。西周初年,周武王灭商后,访求前代帝王的后裔,找到了虞朝舜帝的嫡裔妫满,把长女大姬嫁给他,封之于陈之株野(今河南柘城胡襄镇),后迁都陈之宛丘(今河南淮阳附近),让他奉守虞舜的宗祀,以备三恪,建有陈国,侯爵,谥号胡公,因此又称胡公满、陈胡公。 源于妫姓:出自战国时期齐国齐宣王之弟后裔胡母氏,属于复姓省文简化为氏。 源于姬姓:《韩非子·说难》记载:"昔者郑武公欲伐胡,故先以其女妻胡君,以娱其意。因问于群臣:'欲用兵,谁可伐者?'大夫关其思对曰:'胡可伐。'武公怒而戮之,曰:'胡,兄弟之国,子言伐之,何也?'胡君闻之,以郑为亲己,遂不备郑。郑人袭胡,取之。"公元前763年,郑国恃强攻入胡国。姬胡亡国后,胡国子孙仍以国号为氏。 源于归姓,出自商、周时期归夷族,属于以国名为氏。 源于官位 源于改姓 源于蒙古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 源于满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 分布 胡氏的起源地,是周王朝初期的封地陈国,国都在今天的河南省淮阳县。从此之后,胡氏以此为源地,其后世子孙逐渐向四处延伸。经过数代的繁衍,先后南达新蔡,北到山西,并成为当时的胡氏望族。汉朝时期,迁入陕西、甘肃、山西、山东、湖北等地。其中,迁去甘肃省境的一族,在后汉时已成为一大望族,即安定胡氏,后成为各地胡氏繁衍的主要来源。西晋末年,因"永嘉之乱",胡氏中原士族大举南迁,胡氏遂迁入福建。胡氏南迁,始于西晋末年。胡氏的后代,从中原渡江南下,先迁到安徽,然后又从安徽再迁至福建。最后由福建迁居入台

胡姓调查报告

胡姓调查报告 胡姓调查报告 胡姓是中国最常见的姓氏之一,几乎遍布全国各地。作为一个常见的姓氏,胡 姓背后隐藏着怎样的文化、历史和社会现象呢?为了更好地了解这个姓氏的背 后故事,我们进行了一次胡姓调查。本报告将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和总结,以 期为读者展示一个全新的视角。 一、胡姓的起源和分布情况 胡姓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上古时期。据史书记载,胡姓最早出现在春秋战国时期,当时的胡姓主要分布在华北地区。随着历史的演进,胡姓逐渐扩散到全国各地,尤其是在南方地区,胡姓的人口数量较多。目前,胡姓在中国的人口约占总人 口的5%左右,可以说是一个相当庞大的姓氏群体。 二、胡姓的文化内涵 胡姓在中国文化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胡姓的人们多以勤劳、聪明和善良著称。他们注重家庭和睦,尊重长辈,重视传统价值观。胡姓的人们对教育也非常重视,他们普遍具备较高的文化素养和良好的教育背景。此外,胡姓在历史上也 有许多杰出的代表人物,他们以其卓越的才华和贡献为胡姓增添了光彩。 三、胡姓的职业分布 通过调查,我们了解到胡姓在职业分布上呈现出多样性。在农村地区,胡姓的 人们多从事农业和渔业,他们以务农为生,传承着农耕文化。而在城市地区, 胡姓的人们则更多涉足于各个行业,如教育、医疗、金融等。此外,胡姓的人 们也以创业为主,他们勇于追求梦想,积极开拓创新。 四、胡姓的姓氏文化传承

胡姓的姓氏文化传承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胡姓的人们通过姓氏宗祠、 家训和家谱等方式,将家族的历史、血脉和价值观传承下来。这种传承不仅有 助于维系家族的凝聚力,也有助于保护和传承中华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中, 胡姓的人们也积极参与各种文化活动,以此弘扬胡姓的文化底蕴。 五、胡姓的现状与未来 虽然胡姓在中国人口中占有很大比例,但在全球范围内并不常见。随着社会的 发展和变迁,胡姓的人们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和机遇。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使 得胡姓的人们面临着更多的选择和竞争。然而,胡姓作为一个庞大的姓氏群体,他们凭借着自身的优势和努力,必将在未来发展中继续取得更大的成就。 综上所述,胡姓作为中国最常见的姓氏之一,背后蕴藏着丰富的文化、历史和 社会现象。通过本次调查,我们对胡姓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胡姓的人们在传承 和发扬胡姓文化的同时,也积极融入现代社会,为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做出了重 要贡献。相信在未来,胡姓将继续闪耀光芒,为中华民族的繁荣和发展贡献力量。

胡氏族谱译文

胡氏族谱译文 家谱译文 胡氏创修族谱序 胡氏〜是国姓。周武王打败商朝之后〜得到了舜帝的后代胡满。周武王把太姬嫁给他做妻子〜赏给他陈、杞和宋等地方〜享受三恪,王侯,的礼仪。如此说来〜胡氏应该是虞舜大帝的后代吧: 道德高尚的圣人〜他的后代一定会有出类拔萃的人。汉代的胡建〜晋代的胡奋、胡威〜唐代的胡证〜以及金、元、明之间的胡沙补、胡祇遹、胡宿、胡宗炎、胡宗愈、胡一桂、胡长孺〜更是数不胜数〜都彪炳史册〜被后世的人景仰。尤其是在赵宋这个朝代〜胡氏更是最昌盛。著书立说的人有胡安国、胡仲仁父子。著名的读书人有胡且、胡胡斌,忠义之士有胡鹿,隐士有胡宪。其中最突出的就是胡钱。他直言主张斩杀王伦、秦桧主和的奏疏,指《戌午上高宗封事》一疏,〜震惊整个朝廷〜从而匡扶了千秋正气。湖州教授胡谖创立经义、治事两斋,类似于现在的文理分科。“经义”在于讲明“六经”,“治事”重在治民安生、讲武御寇等,〜分科教学。在他门下学习过的〜人们不用问〜就知道是胡谖的弟子〜开创了中外分科教学的先河。 上天让他的后代繁盛。所以〜胡氏子孙遍布天下。到了胡传忠〜才在明朝洪武初年从河北冀州枣强县迁到莱芜〜住在铜冶店庄。迁到莱芜后的世系传承〜在胡氏碑刻、墓志铭以及家谱中已有详细记载〜这里就不再重复了。 中华民族自从伏羲氏创制文字启蒙民智〜圣人不断出现。创立的制度〜所有的表象无不是人类根本真情的流露。这些纲常伦理〜虽然是老白姓都遵循的常理〜但他们都融入华夏人民的内心〜沿袭下来〜成为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以来独有的国粹〜这是外国人难以企及的。可惜的是〜自从沿海开放以后〜各种人杂居在一起〜民风

大变。人们不顾道德〜破坏法度〜甚至废弃自己的姓氏〜以致和成群的鸟兽一样〜争先标新立异〜谁还顾念自己家族上百代的沿袭更替,可是上天的规律就是善恶相报、循环往复。近几年来〜所有姓氏都开始修家谱〜都开始重视自己的根源由来。这其中当然有借此思虑自身〜报答追怀先人的意思。差不多也可以证明我中华民族一定能够维系万年〜不会废替。 胡氏自明朝初年迁到莱芜〜已经过去了五白多年〜传了二十几代。清代生员胡肇基先生曾经根据他的所见所闻创制家谱。可惜其草稿不够完备〜也没有保存下来。胡致训和他的堂侄胡兴文〜有感于胡家没有家谱〜明明是同宗同祖、血脉相连的一家人〜反倒像陕西人看待浙江人那样生疏〜人家高兴哀伤都和自己无关〜有什么婚丧嫁娶都不闻不问。况且树还讲究是什么本〜水还讲究源头在哪〜谁和自己关系远近都糊糊涂涂不加辨别〜人最痛心的事还有什么能和这相比呢,于是〜在杂乱无章、无法着手的谱牒中开始寻找头绪〜尽最大努力创制家谱〜并在家谱开头列上诸位创修家谱的人的名字。这些人有的监督倡导〜有的抄写记录〜有的擦拭古碑,看上面的记教,。对于姓氏名字〜有的和附近的老人查证询问〜有的给泰安、新泰、蒙阴写信询问〜甚至赶赴山西某地探听。总之想尽一切办法打听探查〜都是弹精竭虑〜以求完成这件事。只要是氏系传承不够准确的〜都没有收录。只把那些证据确凿、绝对不含混的本族〜详细地罗列出来〜印成书册〜分别收藏在各个分支〜以便于为将来续修家谱打下基础。这种明达孝顺的举动〜差不多可以与前代胡家各位贤达之士的事迹交相辉映〜并且自己无愧于是虞舜大帝的后代啊:就将这作为序言。 前补用直隶州州判乙酉科拔贡许子翼谨序 中华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岁次丙子仲冬 胡氏创修族谱序 司马迁作世系图〜叙述各个家族历代宗派。后世的人仿照他的做法〜各家族都 创立家谱〜并且多次重修。大概是恐怕年代久远以后〜人口繁多〜再加上各处迁徙〜自己家族的世系沿袭难以查究罢了。

百家姓胡姓源流_百家姓胡姓由来

百家姓胡姓源流_百家姓胡姓由来 胡姓是当今常见姓氏,在《百家姓》中排名第158位。起源于周王朝初期的封地陈国,国都在今天的河南省淮阳县,得姓始祖为舜帝后裔陈国首任君主胡公满。下面店铺给大家整理了百家姓胡姓源流相关资料,希望可以帮到大家! 胡姓源流 1、出自妫姓,以人名为氏。西周初年,帝舜的后人胡公满受封于陈国,春秋末被楚国所灭,其后人有的以胡为氏。根据《元和姓篡》等史籍记载,胡氏的姓源可以追溯到上古圣君虞舜的妫姓后裔。这样说来,其胡姓始祖,应当是三千多年前被周武王封为陈地的胡公满了。胡公满是虞舜的第三十三代孙,周武王的东床快婿,被封为陈侯。由此可见,中国胡氏的先祖是正统的虞舜后裔,黄帝子孙。 2、出自姬、归姓,以国名为氏: ① 一个是姬姓胡国,在河南省漯河市东。是西周初分封的周朝同姓诸侯国。它曾参与以楚国为首的联军去攻打吴国,后来又跟随楚国与吴国作战,楚国回师途中顺便吞并了胡子国。 ② 一个是归姓胡国,在安徽省阜阳。在鲁定公时被楚国灭掉。 春秋末期,这两个胡国先后被楚国所灭,其国君的子孙都以胡为姓,国人都以胡为氏,称胡氏,形成两支胡氏,世代相沿。 3、他姓改为胡姓。南北朝时,北魏鲜卑族有胡(纥)骨氏,入中原后改为汉姓,称胡氏。另汉代太御胡广,本姓黄,后改为胡姓,其子孙以胡为氏。又在胡氏中,曾经出现过复姓胡母氏。胡母氏这一复姓,得姓于齐宣王之时,距今有两千四百八十多年的历史。胡氏复姓,开始也很盛行。秦时,有太史令胡母敬,汉时有胡母生和胡母班。晋代以后,胡母复姓渐渐被“胡”这一单字姓氏所代替。由于其后世子孙大多改姓为胡,使得胡母复姓所传日渐减少。这大概是这一胡母复姓传之不多,至今仍然为数稀少的原因之一。 4、古代北方匈奴族后裔敕勒族人的姓氏。胡姓中,除了源自黄帝后裔的这一支外,外族改姓胡的也为数不少。汉代以后,特别是五胡

江西高安十大世居族姓

高安十大世居族姓之一:陈姓 第一大姓便是陈氏。 南北朝陈时,陈畛一支陈叔明的后人陈旺,举家迁居江州(今江西省德安市太平乡),在此繁衍生息,形成并营造了19代人一脉相承、3700余人同居共炊的奇迹。由于陈氏人丁兴旺、家风醇厚,唐宋时期朝廷一方面赐与殊荣,褒之为“义门”、“真良家”;另一方面又畏惧陈氏家族势力太大,不易控制,于是多次劝谕分家。宋朝嘉祐七年(公元1062年),仁宗皇帝专门派员为陈氏12个行派155房系(留居德安者除外)分家,以拈阄的形式,分迁到全国16个省(此时并没有“省”这一行政区划,只是相对于今天的省份区域而言,编者注)291处庄园,其中分至高安的即是瑞州庄、赤土官庄、高安庄等。高安陈姓就多由此而来。 据《陈氏偓公大成宗谱》记载,有陈炎赏者,宋天禧三年(公元1019年),自泰州移典筠州,期间归葬夫人夏氏而回江州义门。天圣五年(公元1027年)复典筠州,士感其德政,“请于朝,因留居焉”。今锦水陈家湖就是其故居。延赏的三个儿子倜、傥、偓随父迁高安,分居于椒坊、陵和,子孙繁衍,分支分派于善坊、大田、松湖、东保、荷山等地。 又据《高安米峰陈氏宗谱》记载,“80世祖知成公开始迁入”,“83世祖仁爱公由陈家湖迁杨林,95世祖谦公为照管产业,再由杨林迁至米峰石牛垅定居,是为米峰第一始祖。”时在明朝初年。至清道光己亥年,“吾高安之有陈氏散处于南北各乡,文人伟士相继而起,无俟予侈言之。然在南乡者荷山陈为大,在下北乡者赤土陈为大,在上北乡者则米峰陈与马埠陈为大。” 2005年统计数据显示,高安有陈姓人口54298人,约占全市人口总数的7.1%,陈姓村庄294个,分布于各个乡镇中。其中,聚居百户以上的陈姓村庄有筠阳街道的新湖里村、小湖村、大城镇赤土村、龙潭镇北陵和村、独城镇八景村、八景镇观上村、田南镇大成村、相城镇新村等。 注:本文内容摘引自《高安姓氏大观》
高安十大世居族姓之二:刘姓——始祖建成侯开派两支刘 来苏渡,原名金沙渡口,位于高安来苏刘家村北,是指苏轼、苏辙拜访刘平伯时登岸的地方。 刘姓,源出祁姓,帝尧之后有一支以祁为姓,被封于刘国(今河北唐山一带),其子孙以国为氏。 高安刘姓始于汉朝。高安刘姓多出自金沙刘和钧山刘。现有刘姓村庄272个,其中建于汉朝1个,南唐1个,宋朝11个,元朝14个,明朝99个,清朝41个,余无考。 据《金沙刘氏家谱》记载:“汉元朔(公元前128-前123年)间,始祖建成侯以建成为汤沐之邑,后因籍焉”。“卜居水南,筑金沙台,以时观游。刘氏之后,自兹始也。”第十三修族谱时,有117个刘姓村庄参加(含迁至外县者)。 又据《钧山刘氏族谱》记载:“高安之钧山,丰之西郛,吉之龙田,而谱只称钧山者,钧山刘之始著也。钧山之有刘,则自南唐临川度公始。”“度公本京兆万年(唐代长安万年县,今西安市)人,登南唐(公元937-975年)进士,为临川令,因兵乱不克归,卜居筠州钧山棖塘,为钧山刘氏始祖。” 宋元丰中,高安人刘平伯,人称长者,苏轼赴汝南绕道筠州看望弟弟苏辙,仰其高风亮节,盛德鸿才,兄弟二人专程过锦河走访,赠画竹,唱和甚欢。苏辙作《访平伯翁》至今仍保留在《金沙刘氏家谱》中。诗曰:“待罪东轩仅两秋,催酤事了且夷犹。奖崇善类询舆论,过访仁贤棹小舟。契合通家忘异性,情敦同气迈风流。金沙台上聊舒乐,即景题诗搁酒瓯。”后人为纪念二苏之访,于其渡江处建唤渡亭、小碣桥。时人称慕,名贤会聚,名其村曰来苏刘家。 刘姓是高安第二大姓。2005年统计高安有刘姓人口50072人,

评《南康文史》《源远流长》之“张姓渊源”

评《南康文史》《源远流长》之“张姓渊源” 评《源远流长》之“张姓渊源” 评《南康文史》《源远流长》之“张姓渊源” 2012年11月26日,由彭秀生作序,一册:【中国•南康•百家姓和谐城】姓氏文化研究专辑之一;《南康文史》第十四辑出版发行。印数1--2000(赠阅),江西《文史大观》特刊,赣准印刊号M 2054号,主办单位:政协江西省南康市委员会学习文史委,承印单位:南康市政大楼文印中心,出版日期:2012 年12 月。政协江西省南康市委员会学习文史委、中国南康百家姓和谐城姓氏文化研究会编。 主 编:彭秀生副主 编:赵美询 谢 编

委:刘吉保 曾芳仁林志仁 刘成玉 林丽香 责任编审:蔡 英 邓性安 扶诗生 编 审:蒋美才 封面设计:吴明能 摄 影:吴明能 题写书名:傅通先其中各姓氏薯名文章如下:共有49 篇: 1、王姓王华鑫; 2、邓姓邓性安; 3、叶姓叶新逵、叶为铨、叶美亮、叶民忠; 4、申姓申其保; 5、卢姓卢致融; 6、刘姓刘晓峰; 7、朱姓朱由国、朱经福; 8、江姓江传伸、江文凯;9、阳姓阳贻逢、阳作权;10、杨姓杨保 东、杨万禄 11、李姓李薫莲;12、邱姓邱光汉、邱高超;13、巫姓巫远 飞;

14、严姓严文德、严超强;15、何姓何高清;16、吴姓吴洪惠、吴桂华; 17、张姓张选平;18、陈姓陈开福; 19、宋姓宋崇友;20、周姓周德鑫;21、邹姓邹来生;22、林姓林志仁; 23、罗姓罗天禅;24、明姓明经才、明经胜;25、范姓范光洪; 26、胡姓胡声淙、胡振文;27、钟姓钟恢球;28、赵姓赵来祥; 29、段姓段德胜;30、高姓高泽塘;31、郭姓郭安倬;32、殷姓殷文鼎; 33、曹姓曹登伦、曹佐胜、曹子康;34、黄姓黄庆辉、黄俊明;35、萧姓萧厚志;36、梁姓梁济文;37、康姓康中华、康秀洪; 38、彭姓彭长华;39、蒋姓蒋庆福;40、曾姓曾芳仁;41、谢姓谢毓才; 42、董姓董世策;43、赖姓赖开明;44、蓝姓蓝善良、蓝善芳; 45、蒙姓蒙在飞;46、蔡姓蔡祖乾;47、廖姓廖为森、廖载 晖; 48、黎姓黎庆榆;49、潘姓潘俊龙; 以上罗列了一些各姓的“文人墨客” 、各姓的“孝子仁人” 、“文化人”、“姓氏文化专家、学者” 。为什么用“”号;也就是所谓的“专家” ,“学者”,离【专家】、【学者】还相当遥远!有的连自己的祖公是谁都不知道!这叫做“专家”,“学者”?!!

胡氏入川始祖胡达舜公后裔谱牒

重庆市万州区胡立才编辑 二O一一年十月 QQ:715268123; 邮箱:715268123@https://www.wendangku.net/doc/6018987383.html, 电话:182********;150********;

胡氏入川始祖达舜公后裔谱牒 达舜公临终依祖谱嘱续二十四字辈: 1丕, 2振, 3先, 4贤, 5世,6泽, 7诗, 8书, 9立,10训, 11长,12方,13科,14明,15光,16国, 17传,18盛, 19万,20代,21官,22常,23炽,24昌。 前言 本族自胡达舜祖公入川以来,时间长,分支多,迁频繁,居分散,更是长期未续谱了,恐发生迷宗之事。因此,吾受族宗赶鸭子上架,义不容辞,担此重任。但,这不是说吾能人也,实是族中大学生,研究生,专家教授工程师,文史能人比比皆是,只因他们都忙于国事,吾于此被推到前台。就算吾毛遂自荐吧。如有不周不到之处,诚请族宗及时指正雅点! 为不负众望,尽最大努力续好本谱,吾从1984年初开始搜集资料,不惜跋山涉水,日晒雨淋,探问老族宗,走访少宗亲。特别是寻朔祖史,幸蒙文模的劳苦功勋,十多年来的功夫没有白废,广得族人大力支持,今谱已续成,特告慰族人。 胡达舜祖公第十世孙胡立才谨记 公元一九九八年三月九日

(一)胡达舜公直系远祖世系叙 第1世———胡姓太祖 瞽瞍长子虞舜帝,其母亲是握登氏。舜生於唐尧壬午三十九年。成因其生于姚墟,以尧为姓,名姚舜。因双目四瞳,又名姚重华。长于虞国,以国为姓,名虞舜。约公元前2200年间,舜受尧帝禅位,并以女儿:娥皇,女英妻之。耕于历山,赋性至孝,受禅为天子,在位四十八年。娥皇无嗣。女英生二子。长子乃更又名虞滨,次子义均又名虞思。三妃登北氏生子散,二女宵明与烛光。另有五妃生庶子八人,均有家谱。 第2世——受姓始祖 舜帝长子胡滨,原名乃更,又名虞滨。於公元前2288年间平洞庭湖彭蠡湖三苗有功,舜禅封为城湖国国君。(今湖北境)以国姓赐妣姓城,虞滨姓胡。人称[城湖公]。后因洪水复兴之故而去水旁,[胡]姓之起源也。城氏生二子:胡庖正,胡苏。 第3世胡滨长子,胡庖正,城湖国国君至太康摄政时。后羿反,帝弃都奔城湖国,国危,疱正弃国护驾奔夏阳,太康殁,仲康立,乱未除,便奔商丘。仲康殁,少康立,迁有人,再奔虞国。时虞国君商均之子坐视贼乱,废之,立疱正为虞国君。子:箕伯。 第4世疱正之子,胡箕伯,子:强馀。 第5世箕伯之子,胡强馀,子:虞颉。 第6世强馀之子,胡虞颉,子:梦熊,贤德。 第7世虞颉次子,胡贤德,佐夏有功,世称[虞宝]。龙氏生有龙。 第8世贤德之子,胡有龙,子:寿脍,寿肸。 第9世有龙长子,胡寿脍,子:叔仪。 第10世寿脍之子,胡叔仪,子:康伯了,康仲。 第11世叔仪次子,胡康仲,子:胡妫。 第12世康仲之子,胡妫,商封为虞国国君。子:胡期,胡发。 第13世妫公次子,胡发,佐夏有功,商封虞国国君。子:妫方。 第14世发公之子,胡妫方,虞国国君。子:胡振。 第15世妫方之子,胡振,虞国国君。子:胡维。 第16世振公之子,胡维,虞国国君。子:固寿。 第17世维公之子,胡固寿,子:胡敖。 第18世固寿之子,胡敖,虞国国君。子:胡胜。 第19世敖公之子,胡胜,虞国国君。子:元捷。 第20世胜公之子,胡元捷,子:胡偃。 第21世元捷之子,胡偃,子:姑猛,胡龅。 第22世胡偃次子,胡龅,子:胡衍。 第23世胡龅之子,胡衍,陈国国君。上古纵横家的创始人。子:胡阳。 第24世衍公之子,胡阳,陈国国君。子:胡绅。 第25世阳公之子,胡绅,字献子,商朝御史尚书。后为陈国国君。子:胡富,胡昆。 第26世绅公次子,胡昆,字原寿,陈国国君。有子:阏父。 第27世胡昆之子,胡阏父,字子都,陈国国君。仕周为陶正。助文王克商,后为周陶正。姬氏生胡满,胡安(降服文王为子)。 第28世阏父之子, 胡满,公元前1150年十月十五日生於妫汭河,又名胡妫满,因助其舅姬文王昌兴周灭纣有功,武王将其元女太姬公主下嫁之。武王十三年夏四月封其陈国国君,人尊之为[胡 公满][陈胡公]或满公,时尚有母系残存,故《名人传奇》中称[姬胡公]。世人尊之为[驸马 国君]。武王尊轩辕,尧,舜之后为三位贵宾,以备[三恪],公乃[三恪堂]受堂始祖矣。卒葬 河南省淮阳县东三里柳湖旁边。后因修城壕而水注其地,后裔以铁铸锢之,世称[铁墓]是也。 配太姬公主生二子:胡犀,胡臬洋。 第29世胡满长子,胡犀,字胡申,陈国第二代国君。周武王时承父国统立为申公(周武王在位期间为公元前1114年至1078年)周康王时承兄国统立为相公(在位期间为公元前1077至1052 年)黄氏生子突,伯庚。 第30世胡犀长子,胡突,字胡孝,陈国第三代国君。周昭王时,承叔国统立为孝公。(昭王在位期间为公元前1051年至1001年)李氏生子圉戎。

中华百家姓之陈姓的历史发展

中华百家姓之陈姓的历史发展 陈姓历史发展 源流一 出自舜帝姚重华裔孙陈胡公妫满,属于以先祖封地为氏。周武王将长女太姬嫁给满,备以三恪,奉祀虞舜。陈国始建都于株野(今河南柘城胡襄镇)史称陈胡公,后迁都于宛丘(今河南淮阳城关一带),辖地最大时达十四邑,大致为河南东部和安徽一部分。从胡公受封至公元前479年,楚惠王杀陈湣公为止,陈国共历25世,延续568多年。陈亡后,陈的分支仕齐的陈公子完的后裔于公元前386年取代了姜姓齐国,史称陈氏(田氏)代齐。 陈姓出自姚姓和妫姓,舜帝姚重华的后裔。舜,也称虞舜,姚姓。据《通志氏族略》记载:周武王灭纣以后,建立周朝以后,找到舜的后人胡公满,封他在陈(今河南省淮阳县)这个地方,建立了“陈国”。子孙有以国为姓的,即成为陈姓的由来。 舜在被选为尧的接班人前,尧为了考察他,让舜搬到妫水旁居住,所以舜的部分后代便以所居住的这条河为姓,为妫氏。部分改姓的本姓是姚的族人后来有改回姚氏,部分没有改回来,便发展出其他姓,比如陈姓——《唐书·宰相世系》:部分又改回本姓姚的:舜裔33世嫡长孙妫满封于陈,至陈敬仲(陈完)仕齐,又 1/ 12

改为田氏。王莽封本姓为姚的姚氏族人田丰为代眭侯,后丰子田恢为避王莽之乱,过江徙居吴郡,又改为妫姓,其五代孙妫敷,又改回为姚氏。从姚姓发展到妫姓,再到妫陈胡公满传至10世孙陈完,陈国内乱,陈厉公的儿子陈完怕株连自己,出奔到齐国,以故国为氏,称陈氏,后改田氏。到十代孙田和时,废齐康公而自立为齐太公,并受到周王朝和诸侯列国的承认。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田代齐姜”。公元前221年,齐王建时,齐国为秦所灭。齐王建亡国后,子孙纷纷改姓避难,舜帝一系又经历了一次大分化。田姓今在中华大姓中列第34位。齐王建三子:升、桓、轸。升、桓改为王氏,其后代即汉代王莽一族。轸奔楚为相,后迁入颍川(今河南长葛)。田轸复姓陈。自秦汉以来,由田姓复姓归宗的颍川陈氏一支,在中国历史上十分显赫,繁衍极盛,播迁极广。前文已经叙述,从姚姓族人衍生出妫姓,再妫姓改姓陈姓、胡姓,部分陈姓再改为田姓。田姓族人再改为妫姓,其五代孙妫敷,又改回本族人最早的祖宗舜帝姚重华的本姓姚姓。至舜帝姚重华嫡裔69世嫡长孙西汉谏议大夫冀州刺史姚平为保舜帝正统血脉,避战乱而迁隐江南吴兴郡[今浙江省吴兴县]。部分田姓族人改为王姓。其它从从姚姓族人衍生出的姓氏没有改回族人最早的本姓姚姓的,便继续发展出其他姓。陈姓发展历程:舜重之以明德,自虞幕至虞舜,有近1500多年的历史,《韩非子》说:虞夏二千余岁。《国语》记载幕能帅颛顼者也,有虞氏报焉;杼能帅禹者也, 2/ 12

XX乡家规家训集锦

XX县XX乡家规家训 集锦 二〇一五年六月

XX乡家规、家训集锦之一: 南寨村钱氏宗谱 ——圣谕十六条 敦孝弟以重人伦,笃宗族以昭雍睦; 和乡党以息争讼,重农桑以足衣食; 尚节约以惜财用,隆学校以端士息; 黜异端以崇正学,讲法律以警愚顽; 明礼让以厚风俗,务本业以定民志; 训子孙以禁非为,治诬告以全良善; 诫匿逃以免株连,完钱粮以省催科; 联保甲以弥盗贼,解双忿以重身命。

XX乡家规、家训集锦之二: 南寨村杨氏宗谱 ——新家规十二则 一、服从领导严遵国法; 二、走社会主义道路,一切为四化服务; 三、提倡夫妇平等严禁重男轻女,彻底响应计划生育政策; 四、严教子女勤耕苦读,学习和发挥新科学; 五、发扬五讲四美,行为以文明为准则; 六、教育妇女敬公婆和家庭睦乡党; 七、父慈子孝兄友弟恭与人交而信之; 八、济困扶危尽力减轻国家负担; 九、严禁教子女嫌贫爱富有伤社会风德; 十、废除旧风严禁包办男女婚姻; 十一、协助政府积极检举坏人坏事; 十二、不遵守法纪者有犯上几条者轻则家法论处重则提交政府不准隐瞒不报罪难重则家长一不抵罪二不宽恕。

XX乡家规、家训集锦之三: 南寨村刘氏宗谱 ——家规六条 一、吉凶祸福,虽曰天意,实出人心,故荒旱饥饉刀兵水火種種来临者,皆因人心奸猾恶贯满盈之所致也,故凡我族人欲逃此劫者,必须公平正直回心向善立功培德感格天地保佑祖宗护卫,不绝先祖祭祀之烟云而族人其勉之; 二、千门万教外道旁门各种出现,五谷少收百物昂贵盗贼逢起,正是末年劫至,涉身处世何等危险,倘偶有疏忽即祸生不测,故凡我族人或出家在外必须谨小慎微察言观色相时而动,端正朴素勿事奢华遮免祸患,此保身之良策也,慎之慎之; 三、士农工商原是正业,原我族各守旧制,自安本份,勿与外教结交往来,恐陷身不义酿出祸端也; 四、父母终身正当热孝不准婚娶; 五、合族子孙均属一本,各当培德立功光前裕后,为法于天下方不愧为贤肖云,若包藏祸心颠倒是非背亲向疏欺压良善凌辱尊长者,是不仁不智无礼无义也,名虽曰人何异禽兽,更或欺神灭像侮骂先灵皆人神之所同嫉也,天地所不容者,也愿我族当盖恶从善庶祸转为福灾化为祥焉尔;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