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高三复习大气的热力作用大气的运动

高三复习大气的热力作用大气的运动

高三复习大气的热力作用大气的运动
高三复习大气的热力作用大气的运动

第六课时——大气的热力作用、大气的运动

【基础知识】

一、大气的热力作用

1.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

(1)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吸收作用。太阳辐射通过大气时,大气中的水汽、氧、臭氧、二氧化碳和固体杂质对太阳辐射有明显的吸收作用,而其他成分对太阳辐射的吸收很少。不同成分对太阳辐射吸收的波长范围也不同,所以通常称为选择性吸收。

水汽吸收太阳辐射的红外线部分能力最强,它的吸收波长范围主要在0.93~2.85微米。因大气中的水汽含量是变化的,所以它吸收的太阳辐射量有个变化幅度。

大气中氧(O2)的含量虽然很大,但它对太阳辐射的吸收能力不强,主要吸收波长小于0.2微米的紫外线辐射。大气中臭氧(O3)含量虽少,但对太阳辐射的吸收能力很强。由于臭氧的吸收作用,小于0.29微米的紫外线辐射不能到达地面,这就保护了地球上生物不受强紫外线辐射之害。臭氧对0.6微米附近的太阳辐射中最强的部分也有一定的吸收能力。因此,臭氧对太阳辐射的吸收作用是很显著的,它对平流层的增温起着重要作用。

二氧化碳(CO2)对太阳辐射的吸收能力比较弱,仅对红外线4.3微米附近的辐射有一定的吸收能力(这部分的太阳辐射很微弱),所以二氧化碳的吸收作用对太阳辐射的影响较小。

悬浮在大气中的水滴、尘埃等杂质也能吸收一部分太阳辐射,其影响大小主要取决于水滴、尘埃等杂质在大气中的含量。例如在大城市上空或出现沙暴等天气时,它们对太阳辐射的吸收作用才比较显著。

在对流层里,对太阳辐射起吸收作用的成分主要是水汽、杂质和二氧化碳;在平流层里主要是臭氧;高层大气里主要是氧。

通过大气的吸收作用,太阳辐射被削弱的部分主要是波长较长的红外线和波长较短的紫外线,而对可见光影响不大。

(2)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反射作用。大气中的云层和较大颗粒的尘埃,能将一部分太阳辐射反射到宇宙空间去,使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受到削弱。

反射能力的大小通常用反射率来表示。照射到某物体上的太阳辐射总量为100,其反射出去的能量占百分之几,即为该物体的反射率。一般情况下,云的反射率平均为50%~55%。

高而薄的云反射率小,约为20%~25%;低而厚的云反射率大,在70%左右,最大可达90%。赤道地区由于云量大,反射率高,明显地影响着地表对太阳辐射的接收。

大气中的杂质颗粒越大,反射能力越强;颗粒越小,反射能力越差。

反射没有选择性,所以反射光呈白色。

(3)大气对太阳辐射的散射作用。当太阳辐射在大气中遇到空气分子或微小尘埃时,发生散射作用,散射的辐射能称为散射辐射。阴天时,见不到太阳直接照射的光,所见到的光都是散射光;在日出之前天就亮了,在树阴下,在房间里,凡是阳光不能直接照射的地方,仍是明亮的,这些都是散射作用的缘故。

散射作用可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情况是发生散射作用的质点是空气分子或微小的尘埃,它们的散射能力与波长的四次方成反比关系,这是通过实验得出的分子散射定律。因此,这种散射是有选择性的,波长越短,散射能力越强。在可见光部分,蓝紫色光波长最短,散射能力最强,所以在晴朗的天空,特别是雨过天晴时,天空呈现蔚蓝色。另一种情况是发生散射作用的质点是颗粒较大的尘埃、雾粒、小水滴等,它们的散射无选择性,各种波长同样被散射,使天空呈白色,所以在阴天时,或者大气中尘埃、烟雾较多时,天空呈灰白色。因散射作用使太阳辐射削弱的主要部分是可见光中的短波部分。

思考:太阳高度与大气削弱作用的关系:

2. 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

(1)辐射与温度的关系

温度越高,辐射中最强部分的波长越短;反之越长。

(2)大气的保温效应

地面吸收太阳辐射而增温,向外释放能量,所以,太阳是地面的直接热源,并且地面温度远远低于太阳表面温度,因此地面辐射是长波辐射。

大气中的CO2和H2O,强烈吸收地面长波辐射而增温,贮存能量,吸收率:75%~95%。

所以,地面是对流层大气主要的直接热源。

大气在增温的同时,也向外释放红外线长波辐射。大气辐射除一小部分向上射向宇宙空间外,大部分向下射向地面,其方向与地面辐射正好相反,故称为大气逆辐射。

所以,大气以大气逆辐射的形式将热量还给了地面,从而完成了大气的保温作用。

总结:

①地面辐射放出的热量(绝大部分,极少部分)被大气吸收,留在大气中。

②大气逆辐射又将热量还给地面,补偿了地面辐射损失的热量。

二、大气的受热过程

(1)太阳暖大地,

(2)大地暖大气

(3)大气返大地

三、逆温现象

1.逆温

在对流层,气温垂直分布的一般情况是随高度增加而降低,大约每升高100米,气温降低0.6°C。这主要是由于对流层大气的主要热源是地面长波辐射,离地面愈高,受热愈少,气温就愈低。但在一定条件下,对流层中也会出现气温随高度增加而上升的现象,或者地面上随高度的增加,降温变化率小于0.6°C,称为逆温现象。

高空的实际温度大于或者等于理论温度。

2、常见的逆温类型

⑴辐射逆温

因地面强烈辐射而形成的逆温称为辐射逆温。在晴朗无风或微风的夜晚,地面因辐射冷却而降温,与地面接近的气层冷却降温最强烈,而上层的空气冷却降温缓慢,因此使低层大气产生逆温现象。辐射逆温一般日出后,逆温就逐渐消失了。

⑵锋面逆温

锋面是冷暖气团之间狭窄的过渡带,暖气团位于锋面之上,冷气团在下。在冷暖气团之间的过渡带上,便形成逆温。

⑶地形逆温

在低洼地区(谷地、盆地)因辐射冷却,冷空气沿斜坡下沉流入低洼地区形成逆温。这种逆温称为地形逆温。

⑷平流逆温

暖空气水平移动到冷的地面或气层上,由于暖空气的下层受到冷地面或气层的影响而

迅速降温,上层受影响较少,降温较慢,从而形成逆温。主要出现在中纬度沿海地区

3、逆温的意义

⑴出现多雾和晴干天气。早晨多雾的天气大多与逆温有密切的关系,它使能见度降低,

给人们的出行带来不便,甚至出现交通事故。

⑵加剧大气污染。由于逆温现象的存在,空气垂直对流受阻,会造成近地面污染物不能

及时扩散,从而危害人体健康。

⑶对航空造成影响。“逆温”多出现在低空,多雾天气对飞机起降带来麻烦。如果出现

在高空,对飞机飞行极为有利,因为大气以平流运动为主,飞行中不会有较大的颠簸。

四、热力环流

1.根本原因:太阳辐射能的分布不均,造成高低纬度的温度差异

2.热力环流的形成

形成过程:冷热不均→垂直运动→气压差异→水平运动

近地面空气的受热或冷却→气流的上升或下沉运动→同一水平面上气压的差异(环流)

→大气的水平运动

说明:

①冷热不均是导致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即是说知道冷热差异可以画出热力环流,反之

知道热力环流可以找出冷热差异。

②热力环流引起的大气运动总是先垂直后水平。

③高气压和低气压是指同一水平高度的气压状况;同一地点在垂直方向上永远是近地面

气压大于高空气压。

④等压面弯曲方向与气压高低的关系遵循“高高”原则:等压面凸起是高压区(如A 、D

处),下凹是低压区(如B 、C 处);由此反推大气运动状况及地表的冷热差异、季节差异、

下垫面性质差异等。

3.常见的热力环流

B A

C B A C

B A C

(1)海陆风

由于海陆热力差异,陆地热容量小,白天获得太

阳辐射,近地面的陆地要比同一纬度的海洋增温快,

气温要比海上高,空气膨胀上升,形成低气压;海

洋上因气温低产生下沉气流,形成高气压。陆地与

海洋形成了热力环流,在水平气压梯度力作用下使近地面空气由海洋吹向大陆,形成海风;

夜间与白天的热力作用相反,近地面形成陆风。热力环流形式如右图所示。

(2)山谷风

白天,山地是伸入到大气中的一个

热源,使山坡上的空气离地面较近增温

较多,而山谷上空同高度的空气因离地

面较远增温较少,因此山坡上的暖空气

在垂直方向上不断上升,山谷下沉,水

平方向上高空气流从山坡上空流向山谷上空,谷底的空气沿着山坡向山顶补充,形成热力环

流(如左图),下层由谷底吹向山坡的暖空气称为谷风。夜间因山坡空气迅速冷却降温较多,

而谷地上空同高度的空气因离地面较远,降温较少,于是山坡上的冷空气固密度大,沿坡面

下滑,流入谷地,形成山风,谷底的空气上升,形成与白天相反的热力环流(如右图),形

成山风。

(3)城市风

城市风环流则是由于城市的“热岛效应”(城市工业、居民、交通等释放大量的人为热)

而使得城市温度比郊区高而形成的高空城市大气吹向郊区,近地面大气由郊区吹向城市的环

流。城市规划时,为减轻大气污染:污染严重的工业企业布置在城市风的下沉距离之外,避

免污染物从近地面流向城市;将卫星城建在城市风环流之外,避免相互污染。

五、大气的水平运动

卫星城 郊区 城区 郊区 的

工业企业

1.直接原因:同一水平面上的气压差异

2.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冷热不均

3.影响大气水平运动的力

(1)水平气压梯度力

①气压梯度:单位距离间的气压差。

②水平气压梯度力:促使大气由高气压区流向低气压区的力。

方向:垂直于等压线,由高压指向低压;

大小:与气压梯度成正比;

效果:形成风的直接原因。

(2).水平地转偏向力

方向:北半球右偏、南半球左偏;

效果:只改变风向,不改变风速。

(3)摩擦力

方向与运动方向相反

可以减小风速

总结:

4.风的类型

(1)受单一的水平气压梯度力的作用:风向垂直等压线。

当水平等压线平直或弯曲时,其风向分别如图一、图二中的箭头所示(图中等压线数

据单位为:百帕,下同。) 1006 1008 1010

(hPa)

(2)受水平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的共同作用:风向平行于等压线。等压线平直或闭合

时,风向分别如图三、图四所示(仅以北半球为例。)(风向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下

同)

(3)受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和近地面摩擦力的共同作用:风向与等压线斜交。

判断方法:当地面摩擦力与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的合力达到平衡时,风向斜交等压

线。在北半球背风而立,高压在右后方;在南半球背风而立,高压在左后方。

总结:

1006

1008

1010 (hPa)

水平气压梯度力

水平地转偏向力

摩擦力

1006

1008

1010

(hPa)

水平气压梯度力

水平地转偏向力

六、等压线图的判读

(1)等压线图:同一海拔高度上气压水平分布情况。

(2)等压线图判读:首先识别气压场的基本形式,其次判断风力大小和风向;最后分析天气变化。

(3)判读规律:

①等压线的排列和数值:

低压中心——类似于等高线图中的盆地(中心为上升气流)

高压中心——类似于等高线图中的山顶(中心为下沉气流)

高压脊(线)——类似于等高线图中的山脊(脊线)

低压槽(线)——类似于等高线图中的山谷(槽线)

②等压线的疏密程度:(决定风力大小)

等压线密集——气压梯度力大——风力大

等压线稀疏——气压梯度力小——风力小

总结:风力的大小取决于水平气压梯度力,即取决于水平气压梯度的大小。

风力大小与气压差异成正相关;与图上距离成负相关(故同一等压线图中,等压线稀疏即图上距离大,风力小,等压线密集即图上距离小,风力大);与比例尺大小成正相关。

③在等压线图上判定风向(任意点)和天气形势:

在等压线图上,任一地点风向的画法如下:

第一步在等压线图中,按要求画出过该点的切线并做垂直于切线的虚线,箭头由高压指向低压,但并非一定指向低压中心,用来表示气压梯度力的方向;

第二步确定南、北半球后,面向水平气压梯度力方向右或向左偏转30°~45°角,画

图6-8

出实线箭头,即过该点的风向。以北半球为例如下图:

天气状况:包括气温高低、湿度大小、风向、气压等指示。

a.由高纬吹向低纬的风——寒冷干燥

b.由低纬吹向高纬的风——温暖湿润

c.低气压过境时,多阴雨天气;高气压控制下,天气晴朗

(4)气压与温度的关系

①气压与气温的关系

气温高则气压低,气温低则气压高。

②气压与沸点温度的关系

沸点温度高则气压高,沸点温度低则气压低。

七、利用地理原理解释常见的现象

1.阴天的白天气温比较低的原因?

这主要是由于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引起的,厚厚的云层阻挡了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所以气温低。

2.晴朗的天空为什么是蔚蓝色的?

这是由于大气的散射作用引起的,蓝色光最容易被小的空气分子散射。

3.日出前的黎明和日落后的黄昏天空为什么是明亮的?

这是由于散射作用造成的,散射作用将太阳辐射的一部分能量射向四面八方,所以在黎明和黄昏虽然看不见太阳,但天空仍很明亮。

4.霜冻为什么出现在晴朗的早晨(晴朗的夜晚气温低)?

这是由于晴朗的夜晚大气的保温作弱,地面热量迅速散失,气温随之降低。

5.沙漠地区(晴天)为什么气温日较差大?

沙漠地区晴天多,白天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小,气温高;夜晚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弱,气温低。

6.青藏高原为什么是我国太阳辐射最强的地区?

青藏高原的海拔高度,空气稀薄,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所以太阳辐射强。

【典型例题分析】

例1 下面是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示意图,据此回答:

4

图5-8

(1)图中太阳辐射、地面辐射、大气辐射、大气逆辐射的数码代号按顺序依次是

A.①②③④B.③④②①C.④③②①D.②③④①

(2)青藏高原比长江中下游平原气温日较差较大的原因是

①离太阳近②青藏高原比长江中下游平原太阳高度角小

③云层厚且夜晚长④地势高、空气稀薄

⑤白天太阳辐射强⑥夜晚大气逆辐射弱

解析:本题第(1)题关键抓住热力作用的发生顺序应为太阳辐射→地面吸收→地面辐射→大气吸收→大气辐射→大气逆辐射。第(2)题青藏高原与长江中下游平原纬度大体相同,但地势不同,青藏高原海拔高,空气稀薄,大气层上,水汽、杂质较少,白天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夜晚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弱,故日较差大;而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势低平,水域面积大,大气质上,水汽、杂质集中在对流层底部,白天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强,夜晚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强,故日较差较小,通过审题应该是青藏高原具有的只有④⑤⑥符合,故选B。

答案:(1)C (2)B

例2 下图中图甲表示近地面空气若上升到3000m高度时,理论温度为T。3000米高空的实际温度为Ts,当Ts≥T时近地面空气上升将受阻,即出现了逆温现象,读某城市春季气温日变化图(图乙),回答:

(1)若稳定在8℃,该城市气温至少要上升到℃以上时,逆温现象才会结束,这时的时间约为时。

(2)一般逆温结束后2小时,近地面对流才能起到“净化”空气的作用。所以,在图示的情况下,仅考虑空气洁净的因素,上午体育锻炼的时间宜选在时以后。

解析:对流层的特点之一是大气对流运动显著,产生对流的主要原因是对流层底层大气温度高,高层大气温度低。一般说来,对流层气温直减率(0.6℃/100米)愈大,即低层气温与高层气温差值愈大,大气对流运动愈显著;反之,对流运动愈弱。若气温直减率为负值,即气温随高度增加逐渐升高时即为逆温现象,逆温发生时,对流层下层温度低,上层温度高,空气上轻下重,不能产生空气的对流运动,逆温现象是空气对流运动的巨大障碍。当其发生时,低层被污染的大气不能与上层大气产生对流,近地面空气就得不到“净化”,此时不宜进行体育锻炼。日出以后,随着近地面气温的逐渐升高,空气的上升运动随之加强,逆温现象也会逐渐消失,对流运动得以继续。

答案:(1)10 8 (2)10

例3 下图中,甲图表示的是某滨海地区陆地和海洋表面气温日变化的曲线图,乙图表示的

是该地区海陆之间气流的变化图,回答(1)~(2)题:

(1)有关甲图描述正确的是()

A.曲线①表示的是海洋气温曲线,最高气温出现时间落后于②

B.曲线②表示的是海洋气温曲线,最高气温出现时间落后于①

C.曲线①所示日温差大的主要原因是昼夜长短所致

D.曲线②所示日温差小的主要原因是纬度所致

(2)由甲图推断,乙图中环流模式出现时间约为

A.18时~次日7时

B.8时~当日16时

C.16时~次日8时

D.6时~次日18时

解析: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要弄清楚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和海陆风的成因。海洋热容量小于陆地,获得(或失去)相同的热量,海洋比陆地增温(或降温)慢,最高(或最低)气温出现的时间比陆地迟,气温日较差小。正是由于不同季节这种冷热差异导致热力环流随时间

而转化,从甲图推测大约8时以后,陆上气温比海上高,近地面陆地形成低气压,而海上气温偏低,形成高气压,使下层空气由海洋吹向大陆.产生海风;大约到了16时以后,形成了与白天相反的热力环流,形成陆风。

答案:(1)B (2)B

例4 读图完成下列要求。

(1)绘出图上赤道附近洋面上空的大气环流箭头,以表示正确的环流方向。

(2)在大洋东部.如果赤道附近海水异常增温,温暖海水沿大洋东岸向南流,并迫使原寒流位置向西偏移。那么,图示大气环流强弱及赤道附近大洋两岸的降水量将如何变化?为什么?

解析:本题解题关键在于抓住热力环流形成的根本即冷热不均,而冷热不均的强度即温差的大小造成气流上升与下沉强度的变化,从而导致同一水平面上气压梯度的大小变化,以及大气水平运动强弱的变化,第(1)问考查学生对大气热力环流原理的掌握。根据图示的下垫面(海洋)东西部热力性质的差异(东冷西热),很容易判断其上空形成的热力环流方向。

第(2)问在掌握此区域形成的热力环流的基础上,进一步就厄尔尼诺现象的影响设问。根据学生对厄尔尼诺现象的影响的了解,在热力环流原理的框架下解释这种影响产生的原因,需要有对知识的迁移过程。考查的重点落在以下两方面:其一,下垫面热力差异越大,形成的大气热力环流越强;其二,上升气流容易形成降水,下沉气流不易形成降水,上升气流和下沉气流的强弱会对降水产生影响,严重的会产生水、旱灾害。

答案:(1)箭头指向为顺时针方向。(2)大气环流会减弱(或大气环流变得不稳定),因为其下垫面(洋面)东西部的热力差异减小(或产生变化);大洋西岸降水量会明显减少.因为这里的上升气流减弱,对流雨随之减少;大洋东岸降水量会明显增多.因为沿岸暖流的增湿作用以及这里的下沉气流减弱。

例5 :(20XX年广东第14题)假设在北半球各高度水平气压梯度力相同,自地面向上一定高

度内,风的变化情况为

A 风速变小,风向不变

B. 风速变大,风向不变

C. 风速加大,风向逆时针方向偏转

D. 风速加大,风向顺时针方向偏转

解析:风向都偏转(0度到90度),摩擦力小,偏转角度大,风速大;摩擦力大,偏转角度小,风速小。如图:

答案:D

【针对训练】

1. 青藏高原比长江中下游平原气温日较差大的原因是①离太阳近②青藏高原比长江中下游平原太阳高度角小③云层厚而且夜晚长④地势高,空气稀薄⑤白天太阳辐射强⑥夜晚大气逆辐射弱

A.①②③

B.④⑤⑥

C.②⑤⑥

D.①⑤⑥

2.读图,判断下列说法是正确的()

A.图中4点的气压①<②<③<④ B.甲地多晴朗天气

C.甲地温度高于乙地

D.气流由甲地流向乙地

3.以下四幅图中,为南半球高空气流的是(单位.百帕)

4. 造成初春气温骤变的原因,除冷暖气流的影响外,云对气温高低也有一定影响。以下关于云对气温影响的正确叙述是()

①白天多云,云对太阳辐射的反射作用,造成地面气温不太高②白天多云,云对太阳辐射的吸收作用,造成地面气温升得更高③夜晚多云,云对地面起保温作用,使地面气温比无云时高④夜晚多云,云将地面热量传到太空中,使地面气温比无云时更低

A.①④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读等压线图,回答下面5-7题。

5、M处气压数值可能为()

A.1020、1012.5

B.1017.5、1020

C.1017.5、1015 D.1015、1012.5

6、N处的盛行风向不可能是()

A.南风

B.西风

C.西南风

D.东北风

7、图示地区4月份因大陆气团与海洋气团交汇而降

水较多的地方为()

A.①

B.②

C.③

D.④

8. 地面上不同地区的热量差异会引起空气流动。下列示意图2.30中符合热力环流原理的是()

9. 观察该市4月份气温垂直分布图,判断甲、乙、丙、丁四图中最有利于该市大气污染物扩散的是()

A.甲

B.乙

C.丙

D.丁

10. 水汽压高低可以反映水汽含量的多少,下图是某城市近地面水气压等值线图,哪种原因可导致等值线数值自外向内减少()

A.城市绿地面积比郊区大 B.城市地面蒸发能力弱

C.城市地面可供蒸发的水分少

D.气旋过境

11. 下列地理现象和形成原因,按其内在联系正确的连线是:()

A.日出前的黎明和日落后的黄昏天空仍然明亮──大气的折射和反射作用

B.早春和晚秋多云的夜晚不会有霜冻──大气逆辐射作用

C.夏季天空多云时,白天不会太热──大气的散射作用

D.城市上空的雾比郊区多──空气中的水汽多

12. 人造烟幕防冻原因是:()

A.烟幕中尘埃对地面具有保温作用B.烟幕通过热辐射直接使地面增温

C.烟幕通过热辐射直接使大气增温D.烟幕中的 CO2对地面的保温作用

13.图中,昼夜温差最小的是()

14.在风速大致相同,而气温垂直分布不同的A、B、C、D四种情况中,最有利于某工厂68米高的烟囱烟尘扩散的是()

15. 图甲阴影部分表示林地,空白部分表示均质裸地。

若此时反映的是北半球中纬度某地区的冬季情况,据图分析

完成11-12题:

11.图中B、D两处的风向分别是

A.西北风和东南风B.西风和东风

C.东南风和西北风D.西南风和东北风

16.图乙是图甲中A、B、C、D四点对应的四种等压面的画法,正确的是

右图是“对流层大气某种要素等值面垂直分布示意图”,

据此回答17—18题。

17.如果a、b、c、d、e表示的是气压,那么甲、乙、

丙、丁四处的气流运动方向是

A.甲→乙→丙→丁→甲 B.乙→甲→丙→丁→

C.丙→甲,乙→丁D.甲→乙→丁→丙→

18.如果a、b、c、d、e表示的是气温,那么甲、乙、丙、丁四处气压大小比较,正确的是 ( )

A.甲>乙>丙>丁 B.乙>甲>丁>丙C.乙>丙>丁>甲 D.甲>乙>丁>丙

19.读实际大气中的风向图,回答下列问题(10分)

(1)图中箭头表示的含义是:

①④

(2)①与等压线的关系是,

其方向是

(3)如无④,只受①③影响,则②与等压线的关系是

(4)实际近地面大气中,②与等压线的关系是。此图表示的地区在(南或北)半球,理由是

(5)图中M、N两地相比,风力较大的是,理由是

20.读右图某地等压面图,完成下列要求(7分):

(1)A比B的气压(高或低);A比C的气压(高或低);

C比D的气压(高或低);A、B、C、D气压由高到低的

顺序是。

(2)C比D的温度(高或低);A比C的温度(高或低)。

(3)ABCD之间的热力环流呈(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

流动。

21、为了充分利用气候资源,发挥土地生产优势,我国许多地区发展了冬暖式温室大棚,极大地提高了农民收入,丰富了我国冬季城乡居民的蔬菜供应。

(1)上图为我国北方某城郊一大棚蔬菜生产模式图,棚顶密封,背面是冬季用以御寒以提高棚内温度的挡风墙,侧面是唯一一个进出大棚的工作门。在图中用箭头画出工作门打开时温室内外的空气流动状况。

(2)建温室大棚主要是改善农作物生长的条件,实现这一目的的原理是什么?

(3)冬季利用塑料大棚生产反季节蔬菜,在陕西取得成功,在贵阳附近却失败了,其原因最可能是。

A.贵阳冬季温和,塑料大棚生产的优势不明显

B.贵阳冬季多阴雨天气,光照不足

C.贵州交通不便,生产的蔬菜不能远销

D.市场竞争激烈,大棚蔬菜价低,农民积极性不高

(4)为充分利用气候资源,实现农业创收,38o34′N地区的一农

户准备建一玻璃温室,他初步设计了如图所示草图。为获得充足的热量,

温室顶部坡面的倾角a在一年中需不断调整。冬至日,a角的大小应

为。

答案:

1.B 【解析】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势低平,水域面积大,大气质量、水汽、杂质集中在对流层底部。白天,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强,晚上大气逆辐射强,所以气温日较差较小,见

下列图解:

青藏高原:海拔高,空气稀薄,大气质量、水汽、杂质相对较少。白天,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量大,晚上大气逆辐射弱,所以气温日较差较大,见下列图解:

2.C 【解析】首先确定各点所在的等压线,并且等压线的数值规律是自下而上递减,故气压值大小顺序为:①>②=④>③,A错;图中等压线为高空,近地面等压线的弯曲与高空相反,因此,近地面甲地气压低,乙地气压高,甲地多阴雨,气温高,气流由乙地流向甲地,故正确选项为C。

3. C 【解析】空气由高压流向低压,受地转偏向力作用,南半球向左偏,高空不考虑摩擦力,风向偏成与等压线平行,故正确选项为C。

4.C

5.C 解析:因为相邻两条等值线的数值可能相同,也可能相差一定数值。图中M点与其南部(1015. 0))、北部(1015.0)的等压线相对比,可知其值可能为:1012.5、1015.0、1017.5。M点所在等压线与其西部相邻的另一等压线(1017.5)相比较,其数值可能为:1015.0、1017.5、1020.0。以上两条分析的数值交集即为M点可能的数值。

6.D 解析:N处位于低压中心(气旋)的南侧,气压梯度力应该由南向北,在北半球右偏,应该是偏南风或西风,但不会出现偏北风。

7.D 解析:我国东部降水的主要类型是锋面雨,锋面的移动规律性较强,4月份夏季风刚刚生成,徘徊在南部沿海一带,在我国的南岭以南开始出现雨带。

大气的热力作用习题

1.与同纬度的长江中下游平原相比,青藏高原气温日较差大的原因为( ) ①青藏高原距离太阳近 ②青藏高原比长江中下游平原太阳高度角大 ③地势高,空气稀薄 ④白天太阳辐射强 ⑤云层厚 ⑥夜晚大气逆辐射弱 A .①②③ B .④⑤⑥ C .③④⑥ D .②⑤⑥ 2.天气晴朗且大气污染较轻时,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①夜晚气温较阴天高②白天气温较阴天高③气温日变化幅度大④白天大气反射加强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3.以下现象与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无关的是( ) A .夏季天空多云时,白天气温不太高 B .臭氧能够防止紫外线对地表生物的危害 C .多云比少云气温日较差小 D .多云的夜晚比晴朗的夜晚温暖 4.气象谚语有“露重见晴天”的说法。就此现象,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天空云量少,大气保温作用强 B .地面辐射强,地表降温慢 C .空气中水汽少,地表降温慢 D .大气逆辐射弱,地表降温快 5.根据图中昼夜的阴晴情况,判断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若在苏南盛夏,甲地闷热难挡 B .若在苏北冬季,乙地人此日感觉稍暖 C .丙图常见于我国西北地区 D .假设四图连续出现于某地的四天中,丁日气温日较差最小 “春天孩儿面,一日三朝变”。请参阅今年3月1日至17日上海地区气温曲线图,回答9-11题。 9.图中最低气温出现的日期是17天中的 A .7日 B .10日 C .12日 D .17日 10.下列4天中,气温日较差最大的一天是 A .3日 B .6日 C .11日 D .16日 11.造成初春气温骤变的原因,除冷暖气流的影响外,云对气温 高低也有一定的影响。以下关于云对气温影响的正确叙述是 ( ) ①白天多云,云对太阳辐射的反射作用,造成地面气温不太高 ②白天多云,云对太阳辐射的吸收作用,造成地面气温升得更高 ③夜晚多云,云对地面起保温作用,使地面气温比无云时高 ④夜晚多云,云将地面热量传到太空中,使地面气温比无云时更低 A .①④ B .②③ C .①③ D .②④ 地面辐射与地面吸收的大气逆辐射之差称为有效辐射。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12~13题。 12.关于甲、乙、丙三地多年平均年有效辐射总量的空间分布,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由甲地向乙地急剧增加B .由乙地向丙地急剧增加 C .由甲地向丙地逐渐减少 D .由丙地向乙地逐渐减少 13.关于地面辐射和大气逆辐射,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地面辐射与下垫面性质有关 B .地面温度越高,地面辐射越弱 C .空气温度越低,大气逆辐射越弱 D .空气湿度大、云量多,大气逆辐射强 下图是“某区域太阳年辐射总量等值线图”(单位:百万焦耳/平方米·年)。据此回答14~15题 14.①、②两地太阳年辐射总量的最大差值R 可能是

大气的热力作用专题1

大气的热力作用 1.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增加后带来的直接影响是气温上升。有专家估计,到 21 世纪末,全球气温将比现在增加 2℃~5℃,会导致海平面上升。据此回答29—30 题。 1. 二氧化碳能对地面产生保温作用,是因为 A.大气能吸收大量的太阳辐射,并把吸收的热量传给地面 B.大气逆辐射能对地面辐射损失的热量起到补偿作用 C.大气通过反射.吸收.散射把太阳辐射传给地面 D.臭氧层大量吸收紫外线,并把吸收的热量传给地面 2.如果全球气温持续这样的变化趋势,我国将来最有可能出现的地理现象是 A.天山的雪线将下降 B.鄱阳湖水面将上升 C.亚热带与暖温带之间的界线将北移 D.一月 0℃等温线将南移 2.我国某中学高一年级丁强同学在日记中写道:“星期天,天终于放晴了,风也小了,虽然一直没有下雨,可天出奇地冷,我不得不再加了件毛衣。爸爸一早就去修补被风吹坏了的塑料大棚。我和妈妈拿着扫把也去帮忙。大棚上积压了一层厚厚的尘土。二伯他们也在田里忙着,他们在麦田边点起一堆一堆的柴草,浓烟滚滚……”据此回答26-27题。26.造成此天气系统过境无降水的可能原因 A.过境前这里的空气为冷空气 B.过境前这里的空气比较干燥 C.过境前这里的空气做下沉运动 D.过境后这里的空 气为暖空气 27.二伯家在麦田边点燃柴草的目的是 A.增加大气中的凝结核,利于降水的形成B.增加烟雾,加强大气的反 射作用 C.增加大气中的CO2,加强大气的逆辐射 D.给大气加热,提高气 温 3.读图3,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图完成10—11题。 10.图示箭头中,代表近地面大气主要直接热源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11.对地面起到保温作用的是图中所示的 A.① B.② C.③ D.④ 4.图为“地球表面受热过程示意图”。读图,回答21-22题 21.图中字母表示大气逆辐射的是 A. A B. B C. C D. D 22.夜晚阴天比晴天气温高,是因为 A. 辐射A减弱 B. B辐射增强C.C辐射增强 D. D辐射增强 5.就整个地球大气来说,受热能量的根本来源是太阳辐射,太阳辐 射能被大气接收和转化的过程十分复杂,其加热大气的过程大致可 以用上图表示。读图完成下题。

2020届 二轮 专题二 大气的运动规律 专题练

专题练(二) 大气的运动规律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4分) (2019·高考全国卷Ⅱ)积云为常见的一类云,其形成受下垫面影响强烈。空气在对流过程中,气流携带来自下垫面的水汽上升,温度不断下降,至凝结温度时,水汽凝结成云。水汽开始凝结的高度即为积云的云底高度。据此完成1~3题。 1.大气对流过程中上升气流与下沉气流相间分布,因此积云常常呈( ) A.连续层片状B.鱼鳞状 C.间隔团块状D.条带状 2.积云出现频率最高的地带是( ) A.寒温带针叶林地带B.温带落叶阔叶林地带 C.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地带D.热带雨林地带 3.在下垫面温度决定水汽凝结高度的区域,积云的云底高度低值多出现在( ) A.日出前后B.正午 C.日落前后D.午夜 解析:第1题,根据材料,积云是由空气对流上升冷却使水汽发生凝结而形成的。因此,积云的外形特征与空气对流运动的特点紧密相关。由于大气对流过程中上升气流和下沉气流相间分布,气流上升地方的高空形成积云,气流下沉地方的水汽不易凝结,高空无积云,故积云常出现间隔团块状。C对。连续层片状、鱼鳞状和条带状的云,都在空中大面积连续分布,不符合空气对流运动下积云的特点。A、B、D错。第2题,积云是下垫面受热使空气产生对流运动形成的,热带雨林地带属于热带雨林气候,空气对流运动最显著,因而积云出现频率最高。D对。寒温带针叶林地带分布纬度较高,主要属于亚寒带针叶林气候,空气对流运动弱。A错。温带落叶阔叶林地带主要受温带季风气候或温带海洋性气候影响,空气对流运动较弱。B错。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地带地处亚热带,属于亚热带季风和季风性湿润气候,虽然气温较高,但空气对流运动比热带雨林地带弱。C错。第3题,一天中日出前后地面温度最低,近地面气温最低,导致空气对流运动最弱,上升气流到达的高度最低,因此积云的云底高度最低。A对。正午、午夜和日落前后的温度一般要高于日出前后,因而对流运动相对较强,其形成积云的云底高度也相对较高。B、C、D错。 答案:1.C 2.D 3.A (2019·辽宁抚顺一模)下图为晴天我国某绿洲与周围沙漠气温日变化示意图。读图,

大气的热力作用(微题库)——选择题(学生版)

大气的热力作用(微题库)——选择题 1、谚语说“十雾九晴”的意思是冬季大雾多出现在晴天,其原因是() A.晴天时,大气中尘埃多,凝结核多,易成雾 B.晴天时,大气中水汽的绝对含量多而成雾 C.晴天时.大气逆辐射弱,地面气温低,水汽易凝结成雾 D.晴天时.地面水汽蒸发强易成雾 2、下列地点昼夜温差最小的是() A.陆上少云的地方B.陆上多云的地方 C.海上少云的地方D.海上多云的地方 3、对流层大气中对太阳辐射起散射作用的主要是() A.水汽和二氧化碳B.云层和尘埃 C.臭氧D.空气分子或微小尘埃 4、大气运动的能量源于() A.太阳辐射B.地面辐射C.大气辐射D.大气逆辐射 5、下图中同一纬度的四地,昼夜温差最大的是() 6、有关低层大气增温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主要是地面的长波辐射被大气中的水汽和二氧化碳吸收的结果 B.主要是太阳晒热地面,地面又将热量传导给空气的结果 C.主要是太阳辐射被大气中的水汽和二氧化碳吸收的结果 D.主要是受太阳光热照射的结果 7、阅读下面的文字和图,回答:( ) 地球的大气圈对太阳辐射具有选择性吸收作用,其中大气中的臭氧主要吸收太阳辐射中波长较短的紫外线;水汽和二氧化碳则主要吸收波长较长的红外线。大气对太阳辐射中能量最强的可见光吸收得很少,大部分可见光能够透过大气层射到地面上来,大气直接吸收的太阳辐射能量是很少的。 图中A、B、C三个箭头所表示的辐射依次是() A.大气逆辐射、地面辐射、太阳辐射B.太阳辐射、地面辐射、大气逆辐射 C.地面辐射、大气逆辐射、太阳辐射D.太阳辐射、大气逆辐射、地面辐射 蓝蓝的天上白云飘,白云下面马儿跑……。据此回答8~9题。 8、这段歌词中赞美的蓝天,其蓝色的形成是由于()。 A.大气对太阳辐射的散射作用B.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反射作用 C.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吸收作用D.大气对地面辐射的吸收作用 9、歌词所描述的天气条件下,当地 ()。 A.气温日较差小B.深秋季节易发生霜冻现象

大气的热力作用

《大气的热力状况》教学设计 【课题】 2.2 大气的热力状况 【教材版本】旧版人教版 【授课时间】2011.10 【授课班级】高111班 【主讲】秦宏亮 【教材分析】本节内容作为大气知识的第二个内容,在学习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后,学生对于大气已经有了初步的了解,这一节课主要是讲大气的热力状况,教材分三部分进行讲解,首先是大气的热力作用,包括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和大气的温室效应,旧版教材和新人教版有所不同,内容比较详细,在新人教版中则省去这一节的内容,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主要有吸收,反射和散射三种,在教材中讲解的比较仔细,对于散射还有图片进行说明,图文结合比较生动形象;大气的保温效应和新人教版中的大气的受热过程有些相似,主要是地面暖大气和大气还大地这两个过程,只是教材没有把图给画出来。另外还有大气的热力作用的意义,让学生很直接的知道大气对于我们地球的作用,促使学生保护环境的观念形成;第二个内容,教材还讲到了全球的热量平衡这一知识点,主要是自然的平衡还有受人类活动的导致的不平衡。在活动板块,用有大气的地球和没有大气的月球相比,凸显大气对地球的重要作用,还举例说明大气的温室效应在生活中应用,让地理更贴近生活。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说出并且记住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的三种方式,以及大气各成分对太阳辐射 不同波段的作用。 2.掌握大气的受热过程并能画图分析各过程。 3.知道大气热力作用的意义,了解大气对地球的重要作用。 4.理解全球的热量平衡是如何形成。 能力目标: 1.通过引导学生读太阳辐射光谱示意图和各种辐射的波长范围图,大气的温 室效应等图,培养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

2018届高三 地理二轮复习专题检测(二)大气运动规律

2018届高三地理二轮复习专题检测(二) 大气运动规律 第I卷(选择题) 一、选择题 2016年某季节,L市为了确保城市居民用水,向水库投放了9 600万个直径约为10 cm的黑色塑料球,使水库表面完全被黑球覆盖(如图)。完成下面小题。 1.2.推断L市投放黑色塑料球的季节及原因( ) A. 春季受陆地冷高压控制,降水少,气候干旱 B. 夏季受副热带高压控制,降水少,蒸发旺盛 C. 秋季受西风影响,大风日数多,蒸发旺盛 D. 冬季受西风影响,降水丰富,水库泥沙含量多 3.4.水库中投放黑色塑料球后( )

A. 水库中藻类的数量减少 B. 水库水质显著上升 C. 水库地区的水循环活跃 D. 水库水温明显下降 【来源】河南省郑州市嵩阳高级中学2018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阶段检查地理试卷 【答案】 1.2.B 3.4.A 【解析】 1.2.根据图示信息,该地为美国的加州地区,为地中海气候。材料中有“L市为了确保城市居民用水”的字样,最可能是为了防旱保水采取的措施。当地夏季受副高控制降水少、气温高,球体黑色塑料漂浮在水库表面,可有效拦阻太阳辐射,从而减少湖水蒸发量达到保水抗旱的目的,据此选B。 3.4.水库中投放黑色塑料球后,黑色塑料漂浮在水库表面,可有效拦阻太阳辐射,由于光照条件变差,水体活力不足会导致水库中藻类的数量减少;水库水质会变差;水库地区的水循环会变弱;水库水温因遮挡光照,会下降,据此选A。

2014年,巴西圣保罗遭遇了一个世纪以来最为严重的干旱。科学家认为,一种叫做“大气阻塞”的风动现象改变了南美洲风的正常路径。下图为大气运动受阻塞前后正常路径与大气阻塞路径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5.6.当出现“大气阻塞”的风动现象时,控制巴西东南部的天气系统为( ) A. 高压系统 B. 低压系统 C. 冷锋 D. 暖锋 7.8.关于“大气阻塞”的风动现象以及对南美洲造成的影响,叙述正确的是( )

高考地理二轮专题复习试题:专题二 大气运动

专题二大气运动 强化练 时间:45分钟分数:90分 一、选择题(共11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4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2019·北京丰台区二模]“山明水净夜来霜,数树深红出浅黄”(唐·刘禹锡)。下图为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 1.“数树深红出浅黄”的时节,下列说法可信的是() A.地球公转速度逐渐变慢B.我国江南地区草长莺飞 C.“雪龙号”科考船前往南极考察D.美国洛杉矶地区森林火险等级高 2.“夜来霜”的形成原因是() A.①增强B.②增强C.③减弱D.④减弱 [2019·北京海淀区查漏补缺]读图,回答3~4题。

3.如果图中表示三圈环流中的低纬环流,则正确的叙述为() A.丙为极地高气压带 B.常年受丙控制的地区往往形成干燥的气候 C.在气压带丁和风带①交替控制下会形成地中海气候 D.丙为副热带高气压带,其成因与极地高气压带相同 4.如果此图表示东亚冬季的季风环流,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丙、丁两地中,丁地是陆地 B.丙、丁两地中,丙地气温高于丁地 C.该环流形成的主要原因是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D.①气候温暖湿润 [2019·北京卷]下图为北半球某日2时海平面气压分布图(单位:百帕)。读图回答5~6题。 5.据图推断,() A.北京风速大,风向偏东南B.甲地可能出现强降水天气 C.极地气温低,气压值最高D.热带太平洋洋面生成台风 6.依据气压分布,该日最接近() A.冬至B.小满C.夏至D.立秋 [2019·江苏苏锡常镇四市模拟]下图为某地某一时刻气压场

分布与天气系统剖面图(仅考虑大气状况)。读图回答7~8题。 7.关于图示地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暖气团在此天气系统形成过程中占主导 B.①处的气压高于②处 C.此时③处多阴雨天气 D.④处此时吹偏北风 8.控制以下天气现象的天气系统与上图可能相似的是() A.春季华北的沙尘暴天气B.夏季浙江的台风 C.我国北方地区秋高气爽的天气D.长江中下游的梅雨天气 [2019·泄露天机押题卷]一般情况下,大气温度随着高度增加而下降,可是在某些天气条件下,地面上空的大气结构会出现气温随高度增加而升高的反常现象,气象学上称之为“逆温”。读我国某地区温度垂直剖面(单位:℃)示意图,完成9~11题。 9.图中气温垂直分布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A.海拔越高,吸收的地面辐射越少 B.海拔越高,吸收的太阳辐射越少 C.纬度越高,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越少 D.纬度越高,受冷空气影响越强 10.导致甲处等温线凸向低纬的主要因素是() A.海拔B.纬度位置C.大气环流D.距海远近 11.下列城市中,逆温层厚度最大的是()

012第三章第三节大气热力作用(含答案)

第三章第三节大气受热过程 一、选择题 1.下列地理现象,能用热力环流原理解释的是 A.阴天比晴天日温差小B.晴朗天空呈蔚蓝色C.白天风从海洋吹向陆地D.青藏高原夏季低温读右图,回答2~3题。 2.如果此图为热力环流侧视图,则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引起热力环流的原因是地面冷热不均B.温度:A>B>C>D C.热力环流是大气运动最复杂的形式D.气压:D>A>B>C 3.如果此图是城市热力环流侧视图,在②处进行植树造林,对城市空气起 到的作用是 A.增温和增湿B.净化和增温C.净化和增湿D.减湿和减温 右图为“近地面和高空等压面状况图”。据此回答4~6题。 4.若图中的气压分布状态是热力作用形成的,则图中四点气温最高的是 A.①B.②C.③D.④ 5.在同一水平面上,图上四点中为高气压的是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②④ 6.判断下列叙述中正确的一项是 A.①是下沉气流B.②是阴雨天气 C.气压值由大到小依次是②①③④D.②昼夜温差比①小 右图是某中学生绘制的不同地区热力环流示意图,读图回答7~8题。 7. 图中所示热力环流正确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8. 形成热力环流的根本原因是 A.不同地区间的热量差异 B.不同地区间的气压差异 C.不同地区间的海陆差异 D.水平气压梯度力的存在 右图示意北半球某区域近地面等压面分布图,图中两侧为陆地,中部为湖泊。读图,完成9题。9.此时 A.湖泊为低压B.陆地为高压C.可能为白天D.湖泊气温高 右图示意甲、乙两地上空对流层内等压面分布状况。读图完成10~ 11题。 10.图中M、N、P、Q四处气压的大小关系是 A.M>Q>P>N B.M>N>P>Q C.Q>P>N>M D.P>Q>M>N 11.若上述等压面的弯曲是由甲、乙两地热力作用引起的,并且形成了

读大气热力作用示意图

读大气热力作用示意图,回答1~2题。 1.有关大气热力作用得说法正确得就是( ) A.③只出现在晚上 B.①为长波辐射,②为短波辐射 C.地面热量得收入主要来自③ D.近地面大气得热量主要来自② 2.青藏高原与四川盆地纬度相关,关于两地热力状况得比较,正确得就是() A.青藏高原得年平均气温较低,与①大小有关 B.四川盆地得年太阳总辐射量较小,与②大小有关 C.四川盆地得气温日较差较小,与①③大小有关 D.青藏高原得年太阳辐射总量较大,与④大小有关 下图为成都与拉萨某时段气温变化曲线图。读图完成3~4题。 3.与成都相比,拉萨( ) A.白天大气辐射强? B.夜晚大气逆辐射强 C.白天太阳辐射强?D.夜晚地面辐射强 4.成都与拉萨气温日较差差异较大得根本原因就是两地() A.纬度差异较大B.经度差异较大 C.地面状况不同 D.人类活动得差异 下图就是某山区学校地理兴趣小组于夏季绘制得等压面与等温面示意图(箭头表示空气流动方向),发现她们已绘制得信息①、②、③、④中,只有一项就是正确得。据此完成下题。 6.她们进行测量得时间可能就是( ) A.9:00—10:00 B.21:00—22:00 C.7:00—18:00 ?D.13:00—14:00 读下面四幅气压分布图(单位:百帕),回答13~14题。 13.如果四图都位于北半球,a、b、c、d四地风向分别为( ) A.西北风东北风东南风西南风 B.东北风西北风西南风西南风 C.东南风西南风西北风西北风 D.西南风东南风西北风东北风 14.四幅气压分布图中,风力最大得点就是( )

A.a ?B.b C.c?D.d 下图为三圈环流示意图(局部)。读图完成5~6题。 5.关于①②③④得说法,正确得就是( ) A.④为东北季风B.③形成寒冷干燥气候 C.①就是由热力作用形成得 D.②由低压流向高压 6.当③在近地面形成得气压带被大陆上得气压中心切断时,下列说法正确得就是() A.塔里木河断流 B.潘帕斯草原绿草茵茵 C.华北平原正值小麦生长季节 D.北印度洋季风洋流呈顺时针流动 读某半球大气环流图。回答11~12题。 11.此时,图示半球得季节可能就是( ) A.春季? B.夏季 C.秋季?D.冬季 12.受海陆分布得影响,可能在其周围出现强低气压中心得就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读“某等压线与风向变化示意图(图中X、Y、Z为气压值)”,回答2~3题。 2.该地得空间位置可能就是() A.北半球;近地面 B.北半球;高空 C.南半球;近地面?D.南半球;高空 3、若该地位于上海4 000米得高空,则此时上海得天气状况为( ) A.高温多雨 B.低温少雨 C.阴雨连绵?D.炎热干燥 下图为我国某地局部降水(雪)分布图。读图,完成8~9题。

地球上的大气单元检测试题

地球上的大气单元检测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共40题,计50分) 1、在江阴,夏季常有这样一个现象:多云的白天气温不会太高,形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云层的反射强烈 B、大气的吸收强烈 C、大气的散射强烈 D、地面反射强烈 2、霜冻常出现于深秋至第二年早春晴朗的夜晚,原因是 A、大气对地面辐射的反射作用强 B、大气对地面辐射吸收作用强 C、大气的逆辐射作用弱 D、大气的保温作用强 3、下列辐射的波长由长到短排列的一组是 A、地面辐射大气辐射太阳辐射 B、大气辐射地面辐射太阳辐射 C、太阳辐射地面辐射大气辐射 D、大气辐射太阳辐射地面辐射 4、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是() A、海陆之间的热力差异 B、不同纬度间的温度差异 C、同一水平面上气压差异 D、地球自转引起的偏向力 5、有关风的叙述正确的是() A、地面的冷热不均是形成风的直接原因 B、大气的运动即是风 C、风是大气运动的一种最简单的形式 D、风向就是风的来向 6、读“北半球等压线分布图”(图1),A、B、C、D四处风向箭头画法正确的是() 7、有关大气运动的力的正确叙述是 A、水平气压梯度力垂直于等压线并指向高压 B、地转偏向力既改变风向,又改变风速 C、摩擦力与风向相反,只减小风速,不影响风向 D、水平气压梯度力对风速风向起主要 8、下图(图2)四幅等压线分布图中①②③④四地风力由大到小的正确排序是

A、②>①>③>④ B、①>②>③>④ C、①>③>②>④ D、④>③>①>② 9、形成三圈环流的因素之一是() A、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 B、台风与寒潮 C、地转偏向力 D、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 10、气流处于上升状态的气压带是() A、赤道低气压带 B、副热带高气压带 C、副热带低气压带 D、极地高气压带 11.关于大气各成分的作用,正确的组合是() A.光合作用基本原料——O2 B.强烈吸收紫外线——CO2 C.地球生命的保护伞——O3D.维持生命活动必需的物质—一N2 12、副热带的大陆东岸,降水较丰富的最主要原因是由于受() A、夏季风的影响 B、盛行西风的影响 C、台风的影响 D、信风的影响 13.大气各垂直分层按高到低排序正确的是 A.对流层、平流层、高层大气 B.平流层、对流层、高层大气 C.高层大气、对流层、平流层 D.高层大气、平流层、对流层 读甲、乙、丙、丁四地气候类型的气温与降水月份分配图(图3),据此回答14-16题: 14、下列气候类型的排序与图序吻合的是 A、温带海洋性气候,地中海气候,热带雨林气候,温带季风气候 B、亚热带季风气候,热带雨林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地中海气候 C、地中海气候,热带雨林气候,温带季风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 D、地中海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热带雨林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 15、以上气候因气压带、风带的交替控制而形成的是 A、甲 B、乙 C、丙 D、丁 16、乙图有可能是下列四个城市中的 A、北京 B、罗马 C、纽约 D、伦敦 图4为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轨迹示意图,据此回答18-19题:

必修1 2.1大气的热力作用、热力环流

学案12 大气的热状况 一、太阳辐射 太阳辐射的波长分布:图中①为区,②为 区,③为区, 太阳辐射能量约50%集中于区, 可见光可以分为: 、橙、黄、绿、青、、 二、大气的削弱作用和保温作用 1、削弱作用 在三种削弱作用中,作用最强,作用次之,作用最弱。 2、保温作用 物体辐射原理:物体温度越高,辐射的最大能量部分的波长越短;反之,则相反。 根据物体辐射原理:太阳辐射为波辐射,地面辐射和大气辐射都是波辐射。 太阳暖大地:被削弱过后的太阳辐射到达地面之后使地面增温,地面升温以后放出地面辐射。大地暖大气:图中①为辐射,由于它属于波辐射,它经过大气时,几乎全部被和吸收。大气吸收以后会升温,放出大气辐射。 大气还大地:图中②为辐射,对地面起到作用。 三、大气削弱作用和保温作用的意义:白天,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能 白天的近地面气温,使白天不至于过高,夜间,大气的作用能弥补地面辐射损失的热量,使得气温不至于过低。从而了气温的日较差,为生物生存提供了适宜的温度条件。四、练习 1、完成下列“大气的热力作用”中有关知识的框线联系图。 a. , b. , c. , A. , B. ,C ,D. . 2、就整个地球大气来说,受热能量的根本来源是() A.太阳辐射 B.地面辐射 C.大气辐射 D.大气逆辐射 3、大气主要的直接热源是:() A.太阳辐射 B.地面短波辐射 C.地面长波辐射 D.大气逆辐射 4、下图中昼夜温差最小的是() 5、试利用大气热力作用的原理解释自然现象: (1)晴朗的天空呈蔚蓝色:作用。 (2)日出前、日落后天空仍然明亮:作用。 (3)白天多云时气温比晴天低:作用。 (4)夜晚多云时比晴天高:作用。 (5)人造烟雾的防冻原理:作用。 6、读“大气保温效应模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图中字母表示的地理过程的名称: A. , D , E . (2)参与B作用的主要物质是臭氧、和。 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主要是部分。 (3)大气的保温效应主要是通过(字母) 实现的,其最强的时候出现在天, 最弱的时候出现在天。 (4)因吸收地面辐射被称为温室气体的主要是气体。 7.人类活动不断地向大气排放二氧化碳,将会使() A.太阳辐射减弱 B.太阳辐射增强 C.气温升高 D. 地面辐射作用增强 削弱作用形式参与削弱作用的 大气成分 特征上图中 的字母 有无选择性 反射云层、颗粒较大的尘埃云层越厚,反射越。选择性 散射空气分子、细小尘埃可见光中,波长较短的 光最容易被散射 选择性 吸收平流层。吸收波长较短的选择性对流层和吸收波长较长的

2020届 高考地理 大二轮复习专题训练:专题二 大气的运动规律

二轮专题强化练 一、选择题 (2019·天津市七校期末)“穿堂风”也叫过堂风,是气象学中一种空气流动现象。左图是我国四川某山区的传统民居景观,右图示意穿堂风的形成。据此完成1~2题。 1.“穿堂风”形成的原理和右图近地面气流运动的方向是( ) A.热力环流原理由北向南 B.大气受热过程原理由南向北 C.热力环流原理由南向北 D.温室效应原理由东向西 2.为了使房屋背后的山林夏遮荫、冬挡风,最适宜栽植的地带性植被是( ) A.落叶阔叶林B.常绿硬叶林 C.常绿阔叶林D.针阔叶混交林 答案 1.A 2.C 解析第1题,由题中材料可知,因堂屋北侧的山林和南侧的石质地面热力性质不同,所以白天和夜晚受热不均,而形成热力环流;白天,南侧的石质地面气温高,气压低;北侧的山林气温低,气压高,所以近地面的气流由北向南流。故选A。第2题,落叶阔叶林冬季已落叶,挡风作用弱,A不符合题意;常绿硬叶林是地中海气候区的地带性植被,我国不存在地中海气候,B不符合题意;针阔叶混交林在我国主要分布在纬度较高的东北地区,D不符合题意;四川的地带性植被是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树叶终年不落,树冠茂密,能起到夏遮荫、

冬挡风的作用,C正确。故选C。 (2019·天津市七校期末)2018年1月3日,名为格雷森的“炸弹气旋”袭击了美国东部。“炸弹气旋”是在冷气团与暖气团相遇时形成的气旋,其中心气压在24小时内下降超过24百帕。该类气旋爆发强、发展快,会带来强烈的暴风雪和降温,威力如同炸弹,故被称作“炸弹气旋”。下图为“美国东部1月3日降雪量分布图”。据此完成3~4题。 3.图中降雪量( ) A.最低值出现在伊利湖东南岸 B.从阿巴拉契亚山脉向两侧递减 C.最大值出现在东北沿海 D.布法罗少于亚特兰大 4.“炸弹气旋”格雷森( ) A.生成于热带洋面B.属于温带气旋 C.中心盛行下沉气流D.东南侧盛行偏北风 答案 3.C 4.B 解析第3题,读图分析可知,伊利湖东南岸降雪量大于6英寸,不是最低值,A错误;该区域的降雪量最大值并非在阿巴拉契亚山脉,也没有呈现出从阿巴拉契亚山脉向两侧递减的特点,B错误;图示降雪量最大值出现在东北沿海,C正确;图中的布法罗降雪量介于3~6英寸之间,亚特兰大的降雪量小于1英寸,因此布法罗多于亚特兰大,D错误。故答案选C 项。第4题,由材料分析可知,“炸弹气旋”是在冷气团与暖气团相遇时形成的气旋,由其所在的纬度位置可知,该天气系统主要发生在中高纬度洋面上,由于冷暖空气相遇,暖空气

地理知识清单-专题02 大气的运动规律(原卷+解析版)

专题02大气的运动规律专练 读我国部分城市某日天气预报表及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完成1~3题。 城市天气现象(白天/夜间)最高温/最低温 北京28℃/18℃ 上海25℃/19℃ 哈尔滨24℃/11℃ 西宁22℃/3℃ 1.表中温差最小的城市,其日温差小的原因与图中关系最为密切的是() A.②④B.②③ C.③④D.①③ 2.该日() A.上海一定受热带气旋的影响,降水较多 B.北京最低气温出现在日出前后 C.寒潮降温使哈尔滨形成大雾天气 D.西宁昼夜温差与昼夜长短有直接关系 3.表中哈尔滨与上海最高气温相差较小,最低气温相差较大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A.纬度位置B.大气环流 C.天气状况D.海陆位置 某国棉花生产在世界上占有很重要的地位。下图示意该国棉花生产区降水量的季节变化。读图,完成4~6题。

4.该棉花产区的气候类型是() A.热带雨林气候B.地中海气候 C.热带草原气候D.热带季风气候 5.该棉花产区最可能位于() A.乌兹别克斯坦B.埃及 C.巴西D.阿根廷 6.该地区气候特征对棉花生产的有利影响是() A.全年高温,蒸发旺盛 B.风调雨顺,不受旱涝灾害影响 C.盛夏时光热充足,利于采摘 D.棉花生长期高温多雨,利于棉花生长 把地面及大气看成一个整体,称为地气系统。该系统的热量收支差额称为地气系统辐射差额,其中收入部分是地面和大气吸收的太阳辐射,支出部分为发送到宇宙空间中的地面和大气长波辐射。读非洲地气系统年辐射差额量(单位:卡/厘米2·分钟)统计图,完成7~8题。 7.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地面长波辐射的收入主要来自大气逆辐射

B.地面长波辐射的支出多少主要取决于地表植被状况 C.云层越厚,地面接收的太阳辐射越多 D.地面温度越高,地面长波辐射越强 8.造成甲、乙两地年辐射差额出现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A.纬度位置B.天气状况 C.海拔D.沿岸洋流性质 下垫面因素、人为热和温室气体排放是城市热岛效应形成的主要因素。同一城市,晴朗、无风时热岛效应非常明显,大风条件下热岛效应微弱。下表为我国某特大城市市区某年各月平均风速和平均云量统计表。据此回答9~10题。 月份123456789101112平均风 3.2 2.9 4.2 3.7 3.9 3.2 3.7 4.1 3.1 2.9 2.4 2.1 速 (m/s) 平均云 4.77.38.47.58.48.89.4 5.6 5.7 4.1 4.1 5.0 量 注:云量指云遮蔽天空视野的成数。全天无云,云量记为0,天空完全为云所遮蔽,云量记为10。 9.根据以上材料判断,该城市市区和郊区温差最大的时段是() A.冬末春初(2~3月)B.春末夏初(5~6月) C.夏末秋初(8~9月)D.秋末冬初(11~12月) 10.6、7月该城市云量较多,导致() A.被反射的太阳辐射减少 B.大气昼夜温差增大 C.地面昼夜温差减小 D.大气保温作用减弱 农用地膜是指直接覆盖于栽培畦或近地面的薄型农膜。由于不同颜色的地膜对光谱的吸收和反射率不同,对农作物生长及杂草、病虫害、地温的影响也不一样。据此回答11~13题。 地膜类型透光率 无色透明地膜90%以上 银色地膜60%左右

《大气的热力作用》教学设计

高一地理必修一第二章第一节《大气的受热过程》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记住大气受热的完整过程:太阳辐射穿过大气层、太阳辐射到达地表和地表把热量传给大气这三个环节,以及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这两个作用。 2、过程与方法:学生能够运用自选或给定的图表准确而完整地解释“大气的受热过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运用这部分知识解释一些地理现象,从而激发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和动机,树立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进一步认识人地关系。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使学生掌握大气受热过程,以及受热过程中的有关现象。 难点:1、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的理解。 2、学生对相关概念的理解。 三、学情分析 学生刚升入高中不久,对地理学习有较浓厚的兴趣,加之本部分知识可以很好地解释学生日常生活中关注的一些现象,所以教师有技巧的设问,一定能激起学生学习的欲望,引导学生由感知形成结论,由结论解释现象。通过第一章的学习,学生已经有了关于太阳辐射和对流层大气特点等的知识储备,也有了关于高中地理学习方法的训练,而且具备一定的读图和分析能力,为本节课的学习打下基础。但考虑到高一学生对一些地理现象的认识仍停留在表面现象的认知,对概念、理论的理解归纳能力较弱。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采取有效地方法给予辅助,以地理图表为载体,通过各种方式引导学生阅读、分析,以达成教学目标。 四、教法、学法的选择 指导阅读法、读图分析法、质疑探究法,讲授法,多媒体辅助教学 五、板书设计 吸收作用 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散射作用 保温作用 大气的受热过程 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 六、教学过程 生活化导入:今天天气如何?如果晴天(阴天)你的感觉会怎样? 为什么会有这种感受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其中的道理。 思考承转:地表吸收的热量来自哪里?太阳辐射 大气的受热过程 提问:太阳辐射是如何使大气升温的呢? 小组活动:画图说明大气的受热过程(学生展示,教师点拨,小组间点评) 大气的受热过程分为以下环节:首先穿过大气层,然后到达地表,再把热量传给大气。 自学填出导学案:

大气的垂直分层和热力作用练习题

必修一2.3大气的垂直分层和热力作用练习题 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学号_________ 一、选择题 1.下列各层大气, 与人类关系最密切的是 A.高层大气 B.对流层C.平流层D.电离层 2.有利于高空飞行的大气层是 A.高层大气 B.对流层C.平流层D.电离层 3.晴朗天空呈蔚蓝色,是因为大气对太阳光的 A.吸收作用 B.反射作用 C.散射作用 D.斜射作用 4.夏天天空多云时,白天气温不会太高是因为 A.云层对太阳辐射的吸收能力弱B.云层对太阳辐射的反射能力强 C.云层对地面的保温作用比较差 D.云层对地面辐射吸收能力太差 5.谚语说冬季“十雾九晴”,意思是霜冻多发生在晴朗的夜晚,原因是 A.大气逆辐射弱 B.大气逆辐射强 C.凝结核多 D.气温高 6.下图中,昼夜温差最大的是 温室效应引起全球变暖已成事实。最近,澳大利亚科学家又提出,与这一效应相伴随的还有 “地球变暗”效应。读图,完成问题。 7.图12中与全球变暖相对应的大气热力作用是 A.①B.②C.③D.④ 8.形成“地球变暗”的大气热力作用主要是 A.①B.②C.③D.④ 读下图“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完成题。

9.图中序号含义正确的是 A.①太阳辐射B.②地面辐射C.③大气逆辐射 D.④削弱作用 10.近地面大气的主要直接热源是 A.①B.②C.③D.④ 11.沙漠地区白天气温高主要因为 A.①增强B.②较强C.③减弱D.④不变 二、综合题 12.读图“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图”,完成下列各题: (1)图中字母代表的箭头含义分别是:A , F ,I 。 (2)从数量上看,A>D的原因是。 图中I的作用是。(3)阴天的气温日较差一般比晴天小。主要原因是: 。(4)深秋,我国北方农民常用浓烟笼罩菜地,以防止寒潮造成大面积冻害,其主要原因是( ) A.浓烟散射地面辐射,增加大气温度B.浓烟反射大气逆辐射,增加大气温度 C.浓烟可阻挡冷空气前进,防止大面积作物冻害D.浓烟吸收地面辐射,增加大气逆辐射(5)如果夜晚多云,人工制造烟雾防御冻害所起到的作用将变 (大或小)。

专题二 大气及其运动

专题二大气及其运动 [2018全国Ⅲ卷]澳大利亚(左图)某地区降水稀少,自然景观极度荒凉,气温年较差大,夏季最高气温可达50℃,冬季气温较低。早年,该地区的矿工经常在矿井里躲避炎热天气,长此以往便形成了具有当地特色的地下住宅(右图)。据此完成9~11题。 9.该类地下住宅可能分布于图3所示的 A.①地附近B.②地附近C.③地附近D.④地附近 10.该类地下住宅通天井的主要作用是 A.收集雨水B.方便通信C.增加采光D.通风换气 11.推测该类地下住宅 ①室温不变②冬暖夏凉③类似黄土高原的窑洞④类似草原的蒙古包 A.①③B.②③C.①④D.②④ [2018全国Ⅱ卷]37.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22分) 龙卷风是大气中强烈的涡旋现象,湿热气团强烈抬升,产生了携带正电荷的云团,一旦正电荷在云团局部大量积聚,吸引携带负电荷的地面大气急速上升,在地面就形成小范围的超强低气压,带动汇聚的气流高速旋转,形成龙卷风。图8示意美国本土龙卷风发生频次的分布。在美国龙卷风多发区,活跃着“追风人”,他们寻找、追逐、拍摄龙卷风,为人们提供龙卷风的相关信息。 (1)读图,指出龙卷风多发区湿热气团的主要源地,抬升的原因,以及气流发生旋转的原因。(8分) (2)分析美国中部平原在龙卷风形成过程中的作用。(6分) (3)解释美国中部平原龙卷风春季高发的原因。(4分) (4)说明龙卷风被人们高度关注的理由。(4分)

【2018全国卷III)】37.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24分) 下图为春季T时刻亚洲部分地区的海平面气压分布图。 (1)指出控制图示区域的两个气压系统及位置关系。(4分) (2)T时刻该区域的锋面数量发生了变化。推测T时刻前该区域锋面的数量,并分别说明锋面形成的原因。(8分) (3)预测P点将要发生的天气变化。(8分) (4)说明该区域春季天气系统活跃的原因。(4分) 【2017全国卷I】我国某地为保证葡萄植株安全越冬,采用双层覆膜技术(两层覆膜间留有一定空间),效果显著。图中的曲线示意当地寒冷期(12月至次年2月)丰、枯雪年的平均气温日变化和丰、枯雪年的膜内平均温度日变化。据此完成9—11题。 9.图中表示枯雪年膜内平均温度日变化的曲线是 A.①B.②C.③D.④ 10.该地寒冷期 A.最低气温高于-16℃ B.气温日变化因积雪状况差异较大C.膜内温度日变化因积雪状况差异较大D.膜内温度日变化与气温日变化一致11.该地可能位于 A.吉林省B.河北省C.山西省D.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大气运动练习题

大气运动 一、单项选择题 下图为大气热力作用示意简图,据图完成1~2题。 1.拉萨能够成为中国著名“日光城”主要是由于________作用强。() A.①B.②C.③D.④ 2.形成“露重见晴天”的说法,主要是由于夜间() A.①减弱B.②增强C.③减弱D.④增强 3.下图表示因冷热差异引起的大气运动,图中S代表地面,箭头代表气流方向,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气温值G>HB.气压值H最高 C.G为城郊,H为市区D.G处比H处易出现阴雨 读北半球中纬度某地区冬季情况的示意图,图中阴影部分为林地,空白部分为均质裸地。据此回答4~5题。 4.图中B、D两处的风向分别是() A.西北风和东南风B.西风和东风 C.东南风和西北风D.西南风和东北风 5.下面能够正确反映上图中等压面分布的是()

读下图,完成6~7题。 6.图中A、B、C、D四点的风向正确的是() A.AB.BC.C D.D 7.图中,风力最大的点是() A.A B.B C.C D.D 下图中箭头表示空气运动的方向,读图完成8~10题。 8.若该图为北半球三圈环流的一部分,且甲地纬度较乙地 低,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该环流圈为高纬环流B.该环流圈为低纬环流 C.甲地为副热带高气压带 D.乙地为赤道低气压带 9.若该图为南半球三圈环流的一部分,且甲地纬度较乙地低,能正确表示丙处风带风向的 是( ) 10.若该图为东亚冬季风的季风环流,则下列叙 述正确的是( ) A.甲、乙、丙三地中,乙是陆地B.甲、乙、丙三地中,甲地气温高 C.丙气流的性质是温暖湿润D.海陆热力差异是该环流的成因 读近地面气压带、风带示意图,完成11~12题。 11.图中气压带代表() A.赤道低气压带B.副极地低气压带 C.极地高气压带D.副热带高气压带 12.图中气压带、风带对气候产生的影响,正确的是() A.受该气压带影响,北非地区终年高温少雨 B.受风带1影响,台湾东部夏季多暴雨C.受风带2影响,新西兰终年温和湿润

大气热力环流练习题

大气热力环流练习题 读大气热力作用示意图,回答1~2题。 1.有关大气热力作用的说法正确的是() A.③只出现在晚上B.①为长波辐射,②为短波辐射 C.地面热量的收入主要来自③D.近地面大气的热量主要来自②2.青藏高原与四川盆地纬度相当,关于两地热力状况的比较,正确的是() A.青藏高原的年平均气温较低,与①大小有关 B.四川盆地的年太阳总辐射量较小,与②大小有关 C.四川盆地的气温日较差较小,与①③大小有关 D.青藏高原的年太阳辐射总量较大,与④大小有关 (2013年南通调研)下图为“某地某时刻海平面等压线(单位:百帕)分布图”。读图完成3~4题。 3.此刻,乙地风向是() A.西南风B.西北风C.东南风D.东北风4.下列四幅图中,能表示甲地至丙地之间气象要素变化的是() A.①图B.②图C.③图D.④图 气温日较差是指一天中气温最高值与最低值之差。据此回答5~6题。 5.喀什比青岛气温日较差大的主要原因是() A.地势高B.深居内陆C.纬度较高D.寒潮侵袭6.下列关于日较差的说法,正确的是() A.阴天比晴天日较差大B.沿海比内陆日较差大

C.降水量大的地区日较差大D.日较差大有利于农作物品质的提升 下图为成都和拉萨某时段气温变化曲线图。读图完成7~8题。 7.与成都相比,拉萨() A.白天大气辐射强B.夜晚大气逆辐射强 C.白天太阳辐射强D.夜晚地面辐射强 8.成都和拉萨气温日较差差异较大的根本原因是两地() A.纬度差异较大B.经度差异较大 C.地面状况不同D.人类活动的差异 9.下图为“某地某日气温实况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最高气温出现在14:00,原因是太阳高度达到一天中最大 B.最低气温出现在6:00,原因是地面温度达到最低值 C.1:00~2:00降温幅度最大,原因是大气逆辐射最弱 D.9:00~11:00气温不断上升,原因是地面辐射不断增强 下图是某山区学校地理兴趣小组于夏季绘制的等压面和等温面示意图(箭头表示空气流动方向),发现他们已绘制的信息①、②、③、④中,只有一项是正确的。 10.他们进行测量的时间可能是() A.9:00~10:00 B.21:00~22:00 C.7:00~18:00 D.13:00~14:00

专题2 大气运动规律

考点一从“人地协调观”角度分析大气受热过程与热力环流 [考情报告]高考对大气受热过程的考查,一是利用具体生产生活现象考查大气受热过程及原理应用,二是利用相关等温线图考查气温变化特点及其影响因素。侧重考查考生的综合思维能力和地理实践力。高考对热力环流的考查,常结合自然或社会环境变化,以示意图为载体,综合考查大气环流及其影响,侧重考查考生的区域认知、综合思维和人地协调观。多以选择题的形式呈现。 (2020·全国卷Ⅱ)对我国甘肃某绿洲观测发现,在天气稳定的状态下,会季节性出现绿洲地表温度全天低于周边沙漠的现象。下图呈现该绿洲和附近沙漠某时间段内地表温度的变化。据此完成(1)~(3)题。

(1)图示观测时段内() A.正午绿洲和沙漠长波辐射差值最大 B.傍晚绿洲降温速率大于沙漠 C.凌晨绿洲和沙漠降温速率接近 D.上午绿洲长波辐射强于沙漠 (2)导致绿洲夜间地表温度仍低于沙漠的主要原因是绿洲() ①白天温度低②蒸发(腾)多③空气湿度大④大气逆辐射强A.①②B.②③ C.③④D.①④ (3)这种现象最可能发生在() A.1~2月B.4~5月 C.7~8月D.10~11月 思维流程 尝试作答(1)C(2)A(3)C

1.运用“综合思维”,分析大气的受热过程 大气的受热过程实质上就是一个热量的传输过程,该传输过程可以划分成三个环节,如图所示: 2.运用“综合思维”,分析影响气温及气温日变化的因素 (1)影响气温高低的因素 ①纬度→纬度高,气温低;纬度低,气温高 ② ③ ④洋流→同纬度,暖流流经地区的气温高于寒流流经地区 (2)影响气温变化(日变化、年变化)的因素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