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江高镇总体规划说明书

江高镇总体规划说明书

江高镇总体规划说明书
江高镇总体规划说明书

目录

第一部分发展条件分析 (2)

一.、位置与范围 (2)

二.、自然环境特征 (2)

三.、经济与社会发展 (3)

四.、土地利用与城乡建设 (7)

五.、现状特征综述与出路选择建议 (10)

第二部分规划方向与目标 (14)

一.、规划背景 (14)

二.、规划依据 (18)

三.、规划的指导思想与原则 (18)

四.、规划期限 (19)

五.、规划层次划分 (19)

六.、发展方向与目标选择 (20)

第三部分镇域土地综合利用规划 (23)

一、镇域发展与建设的空间布局 (23)

二、镇域土地利用规划 (23)

三、镇域道路交通系统规划 (26)

四、给排水工程规划 (28)

五、电力与电信工程规划 (42)

第四部分镇中心区总体规划 (50)

一、镇中心区建设用地扩展与城镇空间结构 (50)

二、主要建设用地布局 (54)

三、道路与交通系统规划 (57)

四、公共服务设施规划 (61)

五、绿地与景观系统规划 (63)

六、给排水工程规划 (65)

七、电力与电信工程规划 (76)

八、燃气工程规划 (80)

九、环境保护与环境卫生规划 (80)

十、防灾减灾规划 (84)

十一、近期建设规划(2004—2010) (85)

第五部分实施规划的建议与政策措施 (90)

第一部分发展条件分析

一.、位置与范围

1、江高镇位于广州市区中北部,处于流溪河与巴江河交汇处。地理座标为北纬

23.3度,东经113.3度。镇域北与花都区(新华镇)接壤,西南面隔巴江河道

与南海市交界,东与人和镇毗邻,南与新市、石井两镇(街道)隔江(流溪河)相望。镇域面积为96 km2,现辖35个行政村,4个城镇居民委员会。

2、现有广清(花)高速公路、广花一级公路、北二环高速公路、京广铁路贯穿全

镇。华南地区最大的铁路编组站——广州北站位于镇域中部;流溪河、巴江河从本镇东南边和西边流过,流溪河江高码头也座落在镇城区范围内。镇中心区南距广州市中心区15 km,北往花都中心城区5 km,东北往新白云国际机场仅有6 km,水陆交通十分便利,是北进广州的“门户”地区。

3、2003年本镇有常住人口11万人(其中农业人口6.1万人,居民人口4.9万人),

另有外来暂住人口 5.8万人。

4、除了广州火车站广北编组站,本镇域范围内还有分布着很多的省、市、区级企

事业单位,如广东省广播电视配件总厂、广东省邮件处理(分拣)中心、广州茅山肉联厂、广州仪表厂、广州王老吉股份有限公司、白云电器、维高集团、白云职业技术学院、广州市六十五中学等。

二.、自然环境特征

1、江高镇属于珠江三角洲冲积平原和山前残丘分布区。镇域范围内地势低平,

平均海拔高度仅有2—7.5 M。其中大致以京广铁路为界可分为东部高田区(海拔4—7.5 M)和西部池塘密布的低田区(海拔1.6—2.5M)。南部临流溪河地带有少量低丘岗地分布,其中东南侧(邻人和镇)的白象岭海拔较高(42.6M),

中南侧的江夏岭次之(26M)。

2、江高镇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冬暖夏热,气候湿润,雨量充沛,常年霜期短,

无霜期长,日照充足。常年平均气温为22 摄氏度,最高气温出现在7、8月份,多年平均达33—34摄氏度。多年平均降雨量为1660 mm。多年平均日照达1796小时,最低温度不低于0℃。最大风速28—32米/秒,常年主导风为南向略偏东。

3、河流、水资源

江高镇地处珠江三角洲冲积平原北部,西、南临巴江河(北江)和流溪河,境内河网较多,地表水资源丰富,自古就有水运水利之便。座落在镇城区的内江高码头至今仍在发挥作用。

4、地质基础

江高镇内岗地残丘区以沙页岩为主,其次为花岗岩、红色页岩及其风化物。平原区为流溪河滥区冲积物。形成土壤有水田土壤类部分旱地土壤类等。土质为珠江三角洲冲积沙岩风化土,土壤的承载力各处不同,由于地下水位较高,故总体土地承载力偏低,约为15吨/平方米。

江高镇域主体处于广州—从化地质断裂带以东,瘦狗岭断裂带以北。广—从断裂带对江高镇有一定影响。但江高镇至今未有地震活动记载。

三.、经济与社会发展

(一)历史演进轨迹

原江高镇历史悠久,据镇志记载,从明代起,朝廷就在江村设慕德里司管理机构,管辖范围包括整个禺北、从化和花县部分地区,距今已400多年,堪称历史古镇。新中国成立后,禺北联乡办事处也设在江村墟。江高镇中心区所在原为清代所建的江村墟和高塘墟,1938年被侵华日军所毁,抗日战争胜利后重建,两墟合并,各取一字,合称为“江高镇”。解放初期江高镇属番禺县,1958年改属广州市郊区,成立人民公社。1964年划归花县,1966年复属郊区至今。

1985年以前,江村地区分设江高镇政府(城镇)和江村区公所(农村)二个行政机关,1985年撤区并镇,合为新江高镇政府。

原神山镇1959年8月8日,成立石龙人民公社,社址设在神山圩。1984

年改称石龙区,设区公所。1987年1月起,广州市郊区易名白云区,石龙区也改称神山镇。

2004年原江高与原神山两镇合并统称江高镇。

(二)经济与社会发展

1、发达的传统农业区和重要的区域性商业与文化中心

历史上江高和神山均是一个居民富庶的传统耕作农业地区。由于其水陆交通便利,原江高镇历史上又是一个商贾云集、商品经济繁荣兴旺的地方,是广州城北重要的南北货物的集散地,是区域性的的商业贸易中心。

2、工、农、商业同步发展的中心城镇

(1)、改革开放以来,在稳步发展农业和商业的同时,江高和神山镇均大力引进外资,创办工业,经济发展迅速,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中出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特别是“八五”、“九五”时期,乡镇企业经济得到快速发展,社会各项事业得到全面进步。现在的江高镇已经发展成为一个工业为主体,商业为动力,工、农、商同步发展的新型城镇。2002年江高镇农村经济总收入399488万元,其中:一产(农业)总收入67304万元占16.84%,二产(工业、建筑业、运输业)297841万元占74.56%,三产(批发零售贸易、饮食业等)34343万元占8.6%,2003年江高镇农村经济总收入435087万元,其中:一产(农业)总收入50287万元占15.99%,二产(工业、建筑业、运输业)315239万元占74.75%,三产(批发零售贸易、饮食业等)222377万元占11.56%。由近两年统计数据可看出江高镇的经济收入有突破性的发展,经济发展正处在一个腾飞的时期。

(2)、乡镇企业规模迅速扩展。支柱产业包括家禽饲养、饲料、建筑、建材、服装、工艺品、机械制造等。近年镇内发展起来的一批龙头企业如白云电器、维高集团等,对镇今后的经济发展都起到积极的影响。

(3)、区域性商贸服务中心地位继续得以保持。近百年来,江高镇一直是广州市北郊的商贸中心。改革开放以来商业贸易、流通产业得到继续的发展和壮大,商贸类型趋于多样化和专业化。江高镇的商业归类行业有五金交电、副食、服装、家俱、文具、百货、农业、生猪、粮油、蔬菜、水果、家禽及饮食服务业。镇内建有广州市果菜、粮油、牲猪批发市场,江村(农副产品交易)市场、双岗市场等,江高已成为附近副食品供应的集散地,为广州市

及珠江三角洲地区输送大量的农副产品。(广州市内的大单位食堂、大宾馆酒楼及大排档从江高进货)。

(4)、公共设施不断完善,群众生活综合质素不断提高。全镇拥有中小学33间,大、中专院校9间,综合性大医院2间,省一级文化站1个,各种书画协会、私秋局等民间团体近十个,文化、卫生基础设施较为完善,文化氛围较为浓厚,教育成果位于全区的前列。

(5)、继续投资环境优势日益凸现。广州市政府为了加快个体和私营经济发展,在江高镇广清高速公路东侧设立了广州市个体私营经济试验区,规划开发面积1500亩,已划红线500亩(330.13公顷)神山工业聚集区并于2000年做了控制性详细规划,现已有多家厂商进场开发使用。

(6)、江高镇域范围内分布着分别属于中央、省、市、区的大中型国营企、事业单位二十多家,行业类型涵盖了交通(如铁路)、教育、医疗卫生、邮政、工业、储运等,多年来对本镇的经济社会发展与城乡建设起到明显的推动作用。

(7)、经过历届党委、政府的精心策划与全镇人民艰苦奋斗,江高打造了在全省乃至全国都极具影响力的两张王牌:一是教育王牌,二是农业王牌,并已经具有较突出的知名度,对本镇的经济社会的继续发展产生良好的带动效应。

教育方面,本镇有全国最大民办职业培训基地——白云职业技术学院,该院设有专业50多个,现有在校学生近10000多人。办学数年,已经为珠三角各地输送大量的职业技术人才,也为本镇的经济社会发展起重要的推动作用;有分别隶属于省市的9间中专中技学校——建筑工业、冶金、农业、机械等中专技校等,为本地区造就数量较大、素质技能较高的技术人才队伍;还有广州市重点中学——办学成绩曾经名列全市第三的市级重点中学65中,以及江高二中、66中、江高一小等30多间较具实力的中小学校,为青少年一代的教育培养创造了良好的环境。随着教育产业化作为国家产业政策的一部分得到全面的实施和不断深化,江高镇先行一步的教育产业将继续得到鼓励和更大规模的发展。本次总体规划也将在产业发展(尤其是职业技术教育方面)的引导和用地空间保证上对之进行更全面评述和具体的安排。

农业方面,有全国著名的“江高模式”亦称“江高体系”——是一种

通过“龙头”企业+基地+农户多层次联合,集产、供、销一条龙的集团化新型养殖业的经济发展模式,在80年代的农村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时期中脱颖而出,1987年被人民日报誉为“江高体系”而闻名全国。广州市江丰实业有限公司,是开拓性地创造了“江高模式”的重点农业“龙头”企业,始建于1975年,是一个以家禽业为主,饲料及饮料添加剂加工业并重发展的,集科技、生产、进出口贸易等多种经营为一体的经济实体,现在年产值超过5亿元,2000年产鸡苗3000多万羽,出口江村黄鸡200多万只,饲料产量20多万吨。也是省、市人民政府重点扶持的农业“龙头”企业和鲜活商品出口基地和种苗生产基地。

此外,集水产、家禽、养殖和深加工为一体的大鹏家禽养殖有限公司年产值达8600万元.

新时代赋予“江高体系”新的内容,在种植业方面,江高地区又崛起了另一家农业“龙头”企业——广州市江高镇大田马蹄粉厂。该企业以厂为中心,下属十几个种植基地,由几十个专业户去耕作,由厂派技术人员进行指导,所产的马蹄由厂统一按早已签订的合同定价收购,带动了一大批种植马蹄农户共同奔康致富。现已拥有种植马蹄的大田面积7000多亩,年加工马蹄10000吨,马蹄粉产量1000吨,产品远销海内外和全国各地,在广州市场居于主导地位。

(三)人口规模与构成

1、江高镇是白云区的郊区大镇。2003年有本地户籍人口37609户,110106人

(其中农业人口61116人,非农业人口48906人)。另有外来暂住人口50586人,总居留人口合计160692人。

2、关于外来暂住人口

2003年统计的外来暂住人口为3.2万人。考虑统计口径差异并补充加上实际可能的少报或漏报数字,估算江高镇现状的外来暂住人口有5.06万人。

根据实地调研情况参照,后一个数字应是比较符合实际。此外,由于有很多分别隶属于省、市、区等各级企、事业单位在本镇的分布(如广州火车站广北编组站,广东省广播电视配件总厂、广东省邮件处理(分拣)中心、广州茅山肉联厂、广州仪表厂、广州王老吉业股份有限公司,白云职业技术学院、

广州市六十五中学等),使本镇仍有很多户口并非落在本镇却长住本镇、周末往返的“在业”(或通勤)人员,估计这部分人口数达 4—6 万人(其中白云职业技术学院的在校学生数已达6000人)。综合以上各因素认为江高镇外来人口7万人。

(四)城市化水平描述

按非农人口占总人口的百分比衡量,江高镇的城市化水平并不高,仅有

44.4%。镇区及其附近建设量相对密集的区域内各行政村人口数量计当做城

镇人口计(外来人口按总数的60—65%分布在本片区中),则城市化水平可达

58.3%。根据本镇人口数量与职能构成、产业发展和城镇建设的实际情况考

察,我们认为江高镇的城市化水平应为45—50%。

四.、土地利用与城乡建设

(一)、镇域建设用地总量及其空间分布

江高镇辖下包括了35条行政村和(镇区)10个居委。现状包括道路交通和水利水工等占地在内的镇域各种建设用地总量为23.34 km2,占镇域土地面积24.31% ,其中城乡居民点及独立工矿用地为17.76k m2,占镇域土地面积18.5%;道路交通建设用地为5.6k m2,占镇域土地面积5.78%。

1、由于历史发展的原因,江高镇内各行政村比较均匀地分布并独立地发展建设,使得各种建设用地布局也比较分散,尤其是原来的农村居民点建设和后期逐步扩展出来的工业、乡镇企业建设用地。数量众多、性质各异的省、市、区属“外来”企事业单位的进驻(并缺乏一开始就应有的空间布局上的统一协调),更加剧了这种建设用地布局上分散的趋势。分散给全镇建设空间上统一协调管理和公共服务与市政公用设施的统一配置带来较大的困难,对越来越备受关注的区域生态环境质量也带来较大压力。

2、由于地形地势和对外交通条件的差异,各村建设用地——尤其是后来工业用地的扩展——规模并不均匀,原江高工业用地选择在原江高地势较高的镇域东部(大致以现广清高速路为界)地区并沿路、沿河扩展的特征十分明显,

原神山布置在广清高速路公路以西,两片工业距离较远,联系不紧密。各行政村的建设用地、尤其是独立工矿用地规模较大的行政村均出现在东部片区,如江村、珠江村、茅山村、泉溪村、水沥村、双岗村、塘贝村、郭塘村等。使得江高镇的城乡建设用地布局在总体分散的基础上又呈现东北部密集、中西、西南部稀疏的特点(见表三江高镇土地利用现状图)。

表1-- 2 2003年江高镇域土地利用结构表

3、过境的交通线路多、高等级公路密集,为本镇和各村的发展建设营造了良好的对外交通环境,带来更多的发展条件与机遇。但太多的对外交通线路分割,也使内部地块变小,难以形成集中连片的建设区,统一的规划和集中的配套建设不容易。广北铁路编组站从镇域及原江高镇中心区直贯,造成对镇域、镇中心区建设用地布局和功能组织的困难。如何协调好被过境道路、尤其是被铁路编组站分隔的两侧城镇建设,加强两侧的道路交通与公共设施、市政设施联系,是本次总体规划局面临的重要任务。

4、由于新江高镇是由原江高镇及原神山镇合并而成,合并后原有两镇中心

区分别位于镇域的南端及北端,两区之间距离较远交通联系不便,今后发展应加强两现有中心区的联系,充分整合原来两镇的资源。

(二)、道路与交通设施

1、对外交通设施

早期江高镇主要依靠水路运输,民国年间广州至新华的道路──广花公路于修通,沥青路面,为当时江高镇对外的的主要交通。现在,江高镇的公路系统基本形成,尤其是107国道(即广清高速公路)、北环高速公路、新广花高等级道路等构成本镇向外的快速连接通道;若干次一级的道路(江人路、夏花路、金沙路、环镇路、江石路、神山大道等)构成镇域内部和江高与相邻村镇之间快捷联系的通道。

交通大动脉京广铁路线从本镇中部通过,在镇区北侧设有一个编组站,可以组织货运。江高的水运仍较发达,流溪河从镇区南面流过,沿河设有若干装卸码头,几百吨的船只可以直接靠岸停泊装运。

2、主要道路情况

镇域主要道路除了过境性的高速公路和高等级道路外,还有江石公路,江城路(高塘到蓼江公路),江三路(高塘到南岗公路),双楼路(双岗至新楼公路)、双长路(双岗至长岗公路)、环镇公路、神山大道、搓神大道等。

(三)、关于广北铁路站占地与其它单位的大片预占地及本次规划协调要求

1、南北交通大动脉京广铁路及广州铁路北站(编组站)呈南北走向从江高镇域

中部穿过,将镇域土地和镇中心区建设用地分成东西两部分。铁路和铁路站在本镇纵长10公里,宽度控制为50—300m ,直接占用本镇土地200公顷。

加上其他生产与生活配套设施、防护等占地面积更大。京广铁路过境和广北铁路编组站的设置,对本镇的经济社会发展产生一系列积极的带动作用,但也给本镇的土地利用和建设用地的合理布局,尤其是铁路站东西两侧建设用地的功能协调和交通组织,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如何扬长避短,既充分发挥铁路站场的优势,又做好镇域和镇中心区发展与建设用地的空间布局,是

本次江高镇总体规划必须协调解决好的重要议题。

2、荔湾工业区征地建设。由广州市统一协调在江高与蚌湖镇之间(于1994年)

征用一片166.98 ha作为解决广州市部分老城区建设用地空间拥挤的问题。

该征地项占用江高镇范围约为90ha,主要是位于塘贝村和水沥村和长岗村的部分土地。该征地区的发展建设目前仍处于前期准备阶段;为了配合广州市老城区企业外迁,经上级部门批准,江高镇政府在此处也设立了泉溪工业区,规划面积200亩,有部分企业已迁入经营。本次镇总体规划也将其作为中心镇整体的一部分纳入统一规划,按相应的功能布局要求进行统一的规划与配套建设。

3、广州市个体私营经济试验区(私企区—高新区)。广州市政府为了加快个体

和私营经济发展,在江高镇广清高速公路东侧设立了广州市个体私营经济试验区,规划开发面积1500亩,已划红线500亩(330.13公顷)并于2000年做了控制性详细规划,现已有多家厂商进场开发建设并投入生产。结合该位置的发展建设前景和相关的条件,本次规划将其作为江高镇一个重要的、规模最大的工业区进行统一的规划布置与相关引导控制,拟建设成以无污染工业为主、高新技术产业有一定发展的一类工业园区。

4、武广铁路的建设,武广铁路确定从广清高速公路与铁路北站之间西边穿过镇

区,将会对江高镇未来的建设带来极大的影响。本次规划考虑预留及周边用地控制。

五.、现状特征综述与出路选择建议

(一)、发展建设现状的特点与不足

1、江高镇位于广州市白云区北部,是广州市北郊一个有较长建城历史的“老

镇”。早期的江高镇的发展建设依托当地良好的农业生产和便利的流溪河水运条件,在较长的历史时期中,江高镇就一直是广州北部乃至整个禺北地区的商业服务、文化和行政管理中心地。现状仍是一个农、工、商业全面发展的中心城镇。

2、现代的道路交通设施为江高的继续发展建设提供良好的基础条件和更多的

发展锲机:经过或布局本镇的京广州铁路线和广州北编组站、货场建设,广

花路、新广花路高等级路、广清高速路和北二环高速路的相继建设成通车,使江高镇的对外联系更方便快捷,相距6公里之处的新白云国际法机场已建成启用,将极大地刺激和拉动本镇临“空港型”、“铁路站型”、“公路枢纽型”

产业(物流、商贸、装配加工等)的发展,对江高镇的产业结构升级和空间布局调整将产生重大的影响。

3、多个专业市场的建设与扩展,是充分利用有利的区位与道路交通条件基础上

对区域商业贸易服务中心地位的延续;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逐步建立起来的“江高模式”、“职业技术教育”模式,将与历史知名度、交通区位优势等,共同构成本镇继续发展建设中可资借鉴和延续利用的几大“王牌”,在重构本镇产业发展模式和空间布局与建设形象方面将继续起重要支撑和导向作用。

4、以往缺乏对全镇总体规划引导协调(或未能严格按规划实施)的多头发展和

多点开发,已经造成本镇产业发展和建设用地空间布局的分散化状况,难以集中形成有综合竟争实力和有较好整体形象的城乡建设。也给公共服务与市政公用设施统一配置、公共空间和共享资源的保护、以及整体形象的塑造方面带来较大困难,对城镇和区域生态环境质量的保持和优化也已经造成较大的压力。

5、城镇布局不合理,缺乏在总体规划基础上的有效引导与控制管理。目前的城

镇扩展和空间布局随意性大,缺乏规划依据,建设水平偏低,建设上带有盲目性。镇区规模较小,人口未达到适宜规模,不利于城镇功能的发挥与完善,制约了第二三产业集中区的形成,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业机会不足;重复建设,资源浪费仍然比较严重。

6、过境交通线路多,贯通境内的高等级公路密布。一方面为镇发展建设提供了

便利的区域交通条件,创造更多的发展机遇。另一方面,过高密度的对外交通线路势必造成对城镇用地空间的分割,不利于在有限的用地范围内进行总体用地布局和功能组织形成集中成片式的集约发展模式。进一步的发展建设必须协调好高等级公路、铁路站场对镇发展建设的带动作用,加强对道路两侧用地发展和城镇各项设施建设发展的控制。

7、城镇发展的资金、技术、人才不足,成为制约其深入发展的"瓶颈"。城镇建

设需投入巨大资金、技术和人才。目前是城镇建设的资金来源十分有限,缺

乏稳定的财政投入。信贷资金不足,绝大多数是短期贷款,中长期贷款很少,融资渠道不足导致基础设施建设严重滞后于城镇需要,造成各方面建设难以与市场接轨。人才短缺使得技术水平难以提高,管理水平也上不去,严重制约经济发展和城市建设。城镇自身的发展不能把资源开发的希望寄托在外来的投资、技术和开发经营者,必须较强自身创新发展的能力。

(二)继续发展建设的有利条件

1、泛珠三角经济圈概念的提出,广州在其中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泛珠三角经

济圈格局,也为广州带来新的发展机遇,未来将进一步影响广州的产业格局。

向北的经济联系必将不断加强,广州北部同时也获得了发展契机,作为广州市中心城区与北面联系的重要门户之一的江高镇更应抓住机遇积极参与其中。

2、“北优”战略的实施,广州市在大规模产业积极“南拓”,同时亦通过“东

进”及“北优”来实现各种高科技及传统产业的发展,广州市已明确“北优”

并非限制产业发展,而是在发展的同时要与社会各方面相协调。

3、新白云机场的启用,新建的白云国际机场是我国三大航空枢纽港之一,其辐

射范围可扩展至整个华南地区。江高镇距新机场仅仅5-6公里并有便捷的交通联系,是广州市中北部地区与新机场交通联系的重要节点。江高应充分利用这一优势积极发展商贸物流产业。

4、抓紧全省中心镇建设及原江高与神山合并的机遇,充分发挥政策优势,对原

来两镇的各种资源进行整合,以广州市中心镇建设的要求为标准,加快推进各项建设,使江高能早日发挥广州市中心镇的功能。

5、充分利用现有基础和交通区位优势、环境与土地(空间)资源优势,在继续

打好“历史牌”、“教育牌”基础上增创对新机场带动效应充分利用的“出牌”

优势,协调好与广州中心市和周边地区的发展建设关系,重构本镇的产业发展框架和城镇空间发展格局,正是本次中心镇区规划布局和镇域土地的综合利用规划基本思路和根本出发点。

6、周边地区经济发展的带动,江高北部与花都区府所在地的新华镇一水相连,

这一地区近年经济发展非常迅猛,应充分利用这一地缘优势,发挥后发优势积极与其合作及竞争。江高镇西面的佛山市南海区经济实力雄厚,但两地间缺乏便捷的交通,以致经济联系薄弱,一旦北二环高速公路向西延伸与佛山

市道路系统取得连接,江高镇将会获得佛山市强有力的经济辐射。应充分利用广清高速公路、北二环高速公路以及新广花公路、新机场等的方便快捷的交通优势,迅速地将区位优势转化为经济发展的动力。

7、扬长避短、发挥优势,在统一的全镇发展与建设总体规划引导下,重构本镇

的产业发展框架和建设用地的空间格局,强化综合环境质量的整治和提高,构建空间布局合理、公共设施配置完善、生态环境质量优化、有鲜明地方特色的城镇建设形象,并实施对镇域土地利用空间的有效管治,是本次规划编制和实施管理的主要目标和任务。

第二部分规划方向与目标

一.、规划背景

(一)相关规划(计划)引导

1.“十五”计划和城市化战略:关于可持续发展和对共同的区域性资源(如土地、水、大气等)和生态环境问题的关注。

2.广东省中心镇发展建设战略:节约资金、土地和其他有限资源,重塑地方城镇形象,尽快形成有真正辐射力的地方中心,推动区域城市化进程,理顺区域城镇体系和管理体制。

3.珠江三角洲经济区城镇群规划协调发展规划:关注区域生态环境,关注区域性基础与公共服务设施,关注公平发展环境的塑造和人文关怀(尤其是对外来人口的公平工作、生活与福利环境的关心),关注中小城镇的发展建设方向的重新认定以及旧城区的改造等;关心区域和城镇物质空间环境的优化和质量提高。

4.广州市总体发展概念规划和广州市总体规划战略深化:“北优、南拓、东进、西连”空间拓展战略。

5.市一级规划路网和一系列(国家和省、市、区)重大基础与公共服务设施、大中型建设项目(如邮件分捡中心)的布置,构成本次规划路网与用地布局的基本框架。本规划将在严格遵循上层规划要求的基础上根据实际发展建设情况与可能,做适当调整

6.白云区中北部地区发展规划研究指引——以生态旅游、休闲观光、服务业为主,适当发展具有一定规模效益的城郊工业。

7.白云区(江高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于1997年编制并不断调整中的《白云区(江高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1997—2010)》

8.白云区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十五”计划)和区、镇党政部门对本规划的高度重视——广花路沿线凭借流溪河环境优势,开发休闲渡假区和无污染的工业项目。

9. 白云区“十五”计划,原江高镇和神山镇“十五”计划的指引。

10. 上一版镇总体规划的延续与调整。

2003年编制完成的《江高镇总体规划(2001—2020)》及《神山镇江高镇总体规划(2001—2020)》是本次规划的调整的基础,在两镇合并的前提下,以新的发展建设形势和市、区级政策倾向,进一步整合两镇原有资源,是新一轮江高镇总体规划方向、目标选择及用地空间布局调整提出的新要求。

(二)白云区城镇发展建设的引导与控制

1.白云区位于广州市区中北部,包括4个镇、15个街道办。全区面积752.9 KM2,是广州市重要的开敞空间和农副产品生产与供应基地。其中南部134.8 KM2(包括景泰、矿泉、三元里等街道办和新市、同和、石井等南部地域)属于广州市区规划建设区之内。

2.白云区中北部地势东高西低,依地形以新广从公路为界可大致分为东西两大片区。东片山地丘陵众多,人口与居民点相对稀少,植被繁盛,生态环境良好,有丰富的度假、旅游资源(如南湖国家旅游度假区、太阳岛休闲农庄、帽峰山森林公园旅游区),也是广州重要的水果、蔬菜、花卉产区;西片地处广花平原,地势较平坦,土地肥沃,分布有大量基本农田保护区,流溪河自东北向西南穿过本片区,西侧还有巴江河从边缘流过,多条国道、高速路以及京广铁路穿越本片区,新机场也位于本片区北端,交通便捷,对外联系方便。

3.白云区中北部地区东片以山地丘陵为主,西片是流溪河冲积平原区,处于流溪河饮用水源保护区、地下水源涵养区及新机场净空控制区范围内,而且地质条件较差,耕地多,决定了这一地区不适宜发展为城市建设用地,更无作密集式连片大规模开发的条件,因此,必须严格限制城市建设用地的发展规模。

4、白云区中北部地区作为广州中心城区与花都城区、新机场的开敞空间,其土地利用更多地应作为大城市的生态敏感区加以维护和控制,加强三者的空间隔离,防止城市建设区绵延发展,强化作为广州市区北部开敞空间的“水源保护”和“生态屏障与生态服务”功能。其发展定位应该是进一步稳定农产品供应基地的地位,加强生态旅游、休闲观光、服务业为主的功能,适当发展具有一定规模效益的城郊工业。

5.城镇发展与城市(镇)经济区划分:根据自然条件特征和发展控制目标要

求的差异,可大致以新广从路、华南快速路等为界,将区域划分为四大经济片区,实施不同的引导和控制策略。

(1) 西南(广州市中心城区):中部以白云新城为核心,重点规划建设超大规模的商贸文化中心,并带动周边街道布局和发展特色商业街或商业中心。西翼的金沙洲以及邻近街道,按市政府的部署建设成广佛都市圈中心的居住新城。东翼的京溪、同和地区,发挥广州大道北和同大路南连都市中心,北接帽峰山生态旅游度假区的区位优势,认真开展沿线景观和商业规划,以商业和旅游为主题,打造商业长廊。西北部的石井等地区,重点发展零担批发为主的现代物流业,并适当发展轻型工业。

(2) 西北(江高片区):位于流溪河北岸产业区的江高镇,要以广州市个体私营经济开发试验区为核心,神山工业聚集区为腹地,发展以机械装备、精细化工、建筑材料和生物医药业为主体的第二产业,以物流、教育产业等第三产业为补充。

(3) 东南(太和片区):位于大帽峰山生态发展区的太和镇,分东西两个核心发展区,西部以广州民营科技园为龙头,重点发展汽车零配件和新型材料制造业,配套发展汽车物流业;东部以帽峰山森林公园的开发建设为重点,发展生态旅游及其相关产业。

(4) 中北(人和片区):人和镇所在的机场控制优化发展区,要集中发展以

信息技术业和大型物流业为主的空港产业,适度发展商贸、旅业和饮食业。

(5) 东北(钟落潭片区):生态农业发展区。包括钟落潭,大力发展生态农业、三高农业,建设蔬菜、水果、花卉及农业科研与实验基地,主要发展为市区提供农副产品与生态屏障的功能。

总体思路:中部以白云新城为核心,重点规划建设超大规模的商贸文化中心,并带动周边街道布局和发展特色商业街或商业中心。西翼的金沙洲以及邻近街道,按市政府的部署建设成广佛都市圈中心的居住新城。东翼的京溪、同和地区,发挥广州大道北和同太路南连都市中心,北接帽峰山生态旅游度假区的区位优势,认真开展沿线景观和商业规划,以商业和旅游为主题,打造商业长廊。西北部的石井等地区,重点发展零担批发为主的现代物流业,并适当发展轻型工业。(三)与周边地区的发展关系

江高与南部相邻区域:广州市中心城区——一个充满活力快速发展的国际都市的城市中心地带,江高是其北部郊区中心镇。中心城区是江高发展的主要依托,

江高是中心城区部分城市功能外扩的承接点之一。

江高与北部相邻区域:花都区——近几年来,花都的社会经济迅猛发展,尤其是2003年,税收总收达到了41亿元,比上年增长43.5%;年实际利用外资2.02亿美元,比上年增长66.8%;花都的进出口贸易也更加活跃,进出口货运量约82万吨,增长8.27%;进出口货物总值13亿美元,增长28.52%。花都正建设成为以汽车、皮革皮具、金银首饰、电子电器、建材纺织为支柱的工业强区;以机场、铁路为依托的商贸物流中心。

江高镇与花都一水之隔交通联系非常便捷,有新广花公路、旧广花公路、广清高速公路等通道。江高是花都与广州市中心城区联系的门户及联系节点。

江高与东部相邻区域:人和镇是新白云国际机场的出入口;广州市北部主要公路出口之一;广州市物流产业基地之一;白云区食品工业基地;镇区规划主要职能为轻型加工工业、物流产业、商业贸易和旅游业,发展成为居住条件好、环境优美的现代化城镇。

江高与人和同为广州市北部城郊中心镇,位置紧邻相连,都是白云区四个中心镇之一,从城市功能及用地布局上应加强联系协调发展。更好地承担起广州北部中心镇的功能。

江高与西部相邻区域:佛山市——佛山的GDP、工业总产值、财政总收入、社会消费品销售总额等均处于珠三角的第3位,人均GDP排在珠三角第5位。2002年初由当时的广州市长林树森提出构建“广佛都市圈”的设想。现在“广佛一体化”已达成八点共识。

目前江高与佛山的联系由于交通及区位的关系还非常弱,随着“广佛一体化”的推进,广州与佛山位于江高的通道(白云五线、白云六线)必将打通,江高将成为两都市之间的一个重要联系节点。

(四)原江高与原神山合并的优劣分析

1、合并前由于区位的原因,原江高北部与花都区之间有神山相隔,联系相

对较弱,所以向北发展动力不足,同样原神山与中心成区的联系要经过

江高,发展受到一定的限制。合并后新江高成为广州市中心城区及花都

区之间的重要联系节点。

2、合并前原江高及原神山经济结构不够均衡,原江高第三产业相对较强,

第一、二产业发展由于用地条件的制约,限制了发展的潜力。原神山镇

第一、二产业发展势头非常好,但由于历史及区位等因素,第三产业的

发展相对较弱。两镇合并后镇区经济结构将相对合理,一二三产业将得

到均衡发展。

3、镇区的用地空间结构在合并后将更加合理,原江高合并前镇区空间由于

受用地条件的制约只能跨越铁路及广清高速公路向东拓展,东部交通不

发达,发展成本较高。原神山由于区位及用地空间的因素,发展规模有

限。两镇合并后,江高镇有了更多的空间选择。

4、两镇合并前由于建设、人口规模的限制,公共服务设施的设置及利用不

尽合理,配置不均衡。合并后将有利各种公共服务的配套和合理利用。

二.、规划依据

1、城市规划法、土地管理法

2、城市规划编制办法

3、广州市城市总体规划战略(深化)

4、广州市“十五”计划、白云区“十五”计划,江高镇“十五”计划

5、白云区中北部地区发展规划研究指引(市规划局)

6、广州市区加油(气)站规划(2001—2010)

7、广东省中心镇规划指引(参考)

三.、规划的指导思想与原则

1、区域整体协调与可持续发展战略

规划将从更多的区域整体协调发展建设需要考虑本镇的规划,并充分体现对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村镇规划应把环境生态的建设与保护作为重要内容,尤其是保护好现有的山塘水库、河涌用地及其周围环境。

2、体现广州市和白云区整体发展建设思路和新发展战略

服从广州市城市总体规划、广州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要求,并与江高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相协调。镇总体规划在用地安排、设施布置,路网设置等方面应在(广州市城市)总体规划的指导下进行。

新一轮广州市城市总体规划的研究、调整和深化工作正在进行中。本规划将在产业结构的调整优化、城镇建设用地的空间布局与景观形象塑造道路交通系统的衔接与完善、区域生态环境质量的保护优化等方面回应广州市“北优、南拓、西联、东进”空间发展战略中的“北优”部署。

3、落实中心镇规划战略部署

落实以中心镇为核心的发展战略,推行集约发展与改造并重的发展原则。节约用地,各类建设用地均应按有关标准、法规执行,严格控制,既满足生产、生活需要,又要保护耕地、节约土地,建设区与农田保护区要协调、统一规划。

4、地方特色的保留与塑造。

规划将根据自然环境条件、历史淀积基础和发展建设特征,通过相应的规划手法的引导和相关建设的有效控制,塑造具有鲜明地方特色的城镇建设空间环境。

5、近期发展建设与长期规划控制结合

规划将兼顾近期建设实施的可行性与远期的引导控制的前瞻性。

四.、规划期限

近期为 2004-2010年,

远期为2010-2020年,

五.、规划层次划分

规划将全镇96 km2土地纳入统一的规划控制范围。协同国土等部门(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进行对区(镇)域土地综合利用的引导与控制——空间管制。按综合利用的方式与目标差异,分镇域土地综合利用规划和镇中心区总体规划两个层次。

镇域土地综合利用规划是在符合各上层规划要求条件下,站在整体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的高度,对全镇范围内各种用地的利用控制方式和目标的综合部署(详见“镇域土地综合利用规划”);镇中心区总体规划则是根据一定时期(2004~2020)本镇经济社会发展的方向与目标,按国家和地方相关的用地指标和配套设施要求,对镇中心区建设用地规模的总量控制、范围的界定和布局落实,对相关的道路交通、公共服务设施和市政公用设施、以及环境保护、环境卫生等专项工程建设做出相应的规划建设引导与控制(详见“镇域(城乡)建设用地规划”)。

六.、发展方向与目标选择

(一)城镇性质定位

1、现状的(三高)城郊农业——都市农业有较好发展基础,以饲料、建筑、建材、服装、工艺品生产、机械制造及精细化工等为主体的第二产业,得到较好的发展并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镇域范围内还分布着近20家省、市级大中型工业企业以及广州市果菜、粮油、牲猪批发市场。对本镇的经济社会发展将继续起到良好的促进带动作用。

2、近年区域经济发展迅猛,江高镇本镇工业不断壮大,江高镇应抓住机遇积极参与区域的合作及竞争,大力发展优势工业,以原神山工业区、广州市个体私营经济试验区的发展引领江高镇的工业发展,增强镇经济实力,以工业为龙头协调带动其它产业的发展。

3、以白云职业技术学院为代表的教育产业在过去的数年中得到较好的发展并继续呈现良好的推广示范作用,近期有若干新的教育机构正筹备进入。通过规划的引导,江高镇可以朝着成为白云区重要的职业技术教育基地的方向发展。

4、逐步凸现的交通区位与建设空间优势,使江高镇的商业贸易(市中心区外迁的专业批发市场等)、物流产业正呈现良好的发展势头,抓住机遇,发挥优势,大力发展物流与服务业,将成为本镇城镇发展建设的重要推动力。

5、规划引导与控制——与广州市城市发展建设的战略目标相一致,着眼于选择“无污染、生态型、高科技型、和与世界性潮流紧密联系的新产业类型”;具体的产业选择——生态型农业(江高模式)、技术含量较高的无污染工业和依托本镇的区位与交通位置优势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有明显地方特色的工业、商贸与物流产业和教育产业。

6、中心镇区的发展方向与目标——江高镇位于流溪河畔,位于广州市城市规划建设用地范围外,是广州市北部地区一个有较长历史的经济重镇。本次规划建设应充分利用自身的区位与交通位置优势,利用滨河(流溪河)的自然环境条件和历史文化特色,利用现有的发展建设基础和已有的品牌效应,把握中心镇规划建设的机遇,通过合理调整村镇建设用地,完善村镇市政、公共基础设施配套,将该镇建设成为依托铁路、公路和新白云国防机场,以发展工业为主体同时仓储、转运、商贸服务业逐步发展,并以各类综合性或专业性农产品批发市场带动经济发展的、城乡协调发展的现代化城镇。目标市今日中心镇明日的卫星城。

中牟县黄店镇总体规划文本

中牟县黄店镇总体规划 文本(2011-2030年) 姓名:刘溪 学号:20080940111 专业:城市规划专业 班级:1班 指导老师:史晓华

奉节县兴隆镇总体规划 文本 目录 第一部分绪论............................................................................................ .3 第一章总则 (3) 第二章社会经济发展目标 (4) 第二部分镇域规划 (5) 第一章镇域性质和规模 (5) 第二章村镇体系规划 (5) 第一节镇域经济分区 (5) 第二节村镇等级规模、结构 (5) 第三节村镇规模与空间布局 (6) 第四节村镇职能 (7) 第三章农村居民点规划 (7) 第一节规划原则 (7) 第二节人均建设用地指标 (7) 第三节农村居民点规划 (7) 第四章镇域市政基础设施规划 (8) 第一节镇域综合交通规划 (8) 第二节镇域给水工程规划 (9) 第三节镇域污水工程规划 (10) 第四节镇域雨水工程规划 (12) 第五节镇域电力工程规划 (12) 第六节镇域邮政电信工程规划 (13) 第七节镇域燃气用能规划 (14) 第八节镇域供热工程规划 (14) 第四章镇域公共设施规划 (15) 第五章镇域空间管制规划 (15) 第六章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规划 (16) 第一节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规划 (16) 第二节生态环境规划对策与措施 (17)

第七章综合防灾规划 (18) 第一节消防规划 (18) 第二节防洪规划 (18) 第三节防滞规划 (19) 第四节防震规划 (19) 第三部分镇区规划 (19) 第一章规划原则 (19) 第二章镇区性质、范围与规模 (19) 第三章用地布局 (20) 第一节规划结构 (20) 第二节各类用地布局 (20) 第四章土地使用控制 (21) 第五章镇区综合道路交通规划 (22) 第一节交通发展战略和发展目标 (22) 第二节镇区道路系统规划 (23) 第三节镇区交通运输规划 (23) 第六章镇区公用工程设施规划 (24) 第一节给水工程规划 (24) 第二节排水工程规划 (24) 第三节供电工程规划 (25) 第四节邮政电信工程规划 (26) 第七章镇区风貌规划 (27) 第一节镇区风貌规划原则 (27) 第二节河流两岸绿化控制 (28) 第三节镇区风貌规划 (28) 第八章镇区绿地景观系统规划 (28) 第一节各类绿地布置 (28) 第二节景观结构 (28) 第三节景观规划要点 (28) 第九章镇区环境保护规划 (29) 第十章环境影响评价 (30) 第十一章镇区防灾减灾规划 (30) 第一节防灾规划 (30)

文本-云南省昆明市嵩明卫星生态城长松园片区总体规划

目录 第一章总则 (1) 第二章总体规划 (1) 第一节规划期限、范围及依据 (1) 第二节规划目标及原则 (1) 第三节发展战略及定位 (2) 第四节总体规划布局 (3) 第五节分区功能策划 (3) 第三章专项规划 (5) 第一节居民社会调控规划 (5) 第二节土地利用规划 (5) 第三节人口规模 (7) 第四节旅游规划 (7) 第五节道路交通规划 (8) 第六节绿地景观系统规划 (9) 第七节公共服务设施系统规划 (10) 第八节市政基础设施系统规划 (10) 第九节防灾工程系统规划 (13) 第十节生态环境保护规划 (15) 第十一节水资源利用与保护规划 (16) 第四章项目开发与实施 (16) 第五章附则 (18)

第一章总则 第1条为统筹安排长松园片区生态环境资源的保护,土地的可持续开发利用以及项目的建设与管理,优化用地布局,全面发挥片区的功能和作用,按照嵩明县党委、县人民政府的要求,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旅游规划通则》以及国家、地方等相关法律法规、设计规范等有关规定,制定《云南省昆明市嵩明卫星生态城长松园片区总体规划(2011-2030年)》(以下简称“本规划”)。 第2条本规划由规划文本、规划图纸和说明书、基础资料汇编、专项研究五部分组成,规划文本与规划图纸是互相联系的整体,具有同等的法律效力,说明书是本规划的说明性文件。 第3条本规划是指导长松园片区资源保护、建设利用及旅游开发的纲领性文件。片区范围内任何单位和个人的一切建设行为格按照本规划执行,各项建设均应依据本规划编制详细规划、设计,并符合本规划的相关要求。因特殊原因需要对本规划内容进行局部更改时,必须按照法定程序向上级主管部门申请修订,经审批同意后方可更改。 第4条本规划经批准后,即成为长松园片区规划、管理和实施的法定性文件,由嵩明职教基地管委会负责实施与管理。 第二章总体规划 第一节规划期限、范围及依据 第5条规划期限 本次总体规划的期限为2011~2030年,按三期实施,其中:近期2011~2015年;中期2016~2020年;远期2021~2030年。 第6条规划范围 本规划将长松园区的山地、丘陵、盆地、村庄、水库均纳入规划区内,总面积为80.93平方公里。 第7条规划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 2、《国务院关于加强城乡规划监督管理的通知》 3、《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和改进城乡规划工作的通知》 4、《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 5、《城市规划编制办法》 6、《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7、《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 8、《旅游规划通则》 9、《风景名胜区规划规范》 10、《云南省旅游发展总体规划》 11、《云南省风景名胜区管理条例》 12、《昆明城市总体规划修编(2008~2020)》 13、《嵩明县城市总体规划修编(2007~2020)》 14、《嵩明生态卫星城概念性总体规划》 15、《嵩明县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策划》 16、其他相关法律、法规及规范、标准、文件等 第二节规划目标及原则 第8条规划指导思想

《泉州市城市总体规划 》

《泉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8—2030)》 [规划范围] 市域面积约11000平方公里,包括鲤城区、丰泽区、洛江区、泉港区、晋江市、石狮市、南安市、惠安县、安溪县、永春县、德化县、泉州开发区、泉州台商投资区。市域要形成“一区、两翼、多支点”的城镇空间结构。 [市域总人口与城镇化水平预测] 预计到2015年,全市常住总人口约820万人,城镇人口约475万人,城镇化水平达58%。 预计到2020年,全市常住总人口约850万人,城镇人口约536万人,城镇化水平达63%。 预计到2030年,全市常住总人口约920万人,城镇人口约650万人,城镇化水平达71%。 根据划分原则,将空间类型区划分为:优先发展区、引导发展区、控制发展区、生态保护区。 ●晋江 优先发展区:包括中心城区、城镇密集区。中心城区主要由青阳、梅岭、西园、罗山、新塘、灵源六街道组成,城镇密集区包括晋北组团(池店、磁灶)、晋西组团(安海镇、内坑镇、东石镇)和晋南组团(金井镇、深沪镇、英林镇、龙湖镇)。 生态保护区:深沪湾海底古森林遗址自然保护区、晋江坫头海滨森林公园。 控制发展区:农田、海岸带及地质灾害易发区域。 ●石狮 优先发展区:包括主城区和三个重点发展节点城镇。主城区由城市中心区和滨海组团组成,三个重点发展节点镇是指北部的蚶江镇、东北部的祥芝镇、鸿山镇、锦尚镇和东南部的永宁镇。

生态保护区:宝盖山森林公园、永宁黄金海岸度假区、灵秀山省级森林公园。 控制发展区:农田、海岸带以及地质灾害易发区域。 ●惠安 优先发展区:包括中心城区、三大次中心城区。中心城区主要由螺城、螺阳两镇组成,三大次中心城区是指洛秀、斗尾、崇武三个次中心城区。 生态保护区:惠女水库、陈田水库、锦芳水库、菱溪水库、眉山水库和洛阳江、黄塘溪等水源保护区,崇武海滨森林公园、文笔山森林公园、科山省级森林公园。 控制发展区:农田、洛阳江沿岸、海岸带以及地质灾害易发区域。 ●南安 优先发展区:包括市区和三个次中心、六大片中心。市区包括城南、城北、城东、城西四个组团;三个次中心为水头镇、官桥镇、石井镇;六个片中心为洪濑镇、诗山镇、丰州镇、英都镇、仑苍镇。 生态保护区:美林水厂一级保护区、南安森林公园、五台山森林公园、康美雪峰森林公园、灵应省级森林公园、罗山森林公园。 控制发展区:农田、东西溪沿岸区域、海岸带以及地质灾害易发区域。 ●安溪 引导发展区:包括主城区、辅城区、三个重点中心镇。主城区由中心组团、东翼组团、西翼组团三大组团,辅城区为官桥、龙美、龙门三大组团,三个重点中心镇为湖头镇、蓬莱镇、长坑镇。 生态保护区:凤山省级森林公园、云中山自然保护区和县城关水厂水源保护区、清水岩风景名胜区、凤冠山、龙门、骑虎岩、阆苑岩、清风洞、泰山岩、晋江源、官桥犀山等县级森林公园和白濑森林公园。 控制发展区:农田、西溪沿岸区域以及地质灾害易发区域。

夏津县城市总体规划修编文本

夏津县城市总体规划修编文本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本规划是夏津县域及夏津城市规划区内各项城市建设的指导性文件。凡在夏津县域及夏津城市规划区内进行各项建设活动的单位和个人均须遵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规定,执行本规划。 第二条凡在夏津县域及夏津城市规划区内因建设需要编制的控制性详细规划、修建性详细规划及其它专项规划均应遵照本规划要求进行。 第三条本次规划期限 近期:2004-2010年;远期:2011-2020年。 第四条本次城市规划区范围 西至西张官屯西、许堤东、营子西一线,北至横河,东至朱庙东、八里庄西一线,南至宋香路,总面积为。 第五条本次规划依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 2.《山东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办法》; 3. 国标《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标准》(GBJ137-90); 4. 国标《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GB50220-95); 5. 国标《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GB50180-93); 6. 国标《城市绿地分类标准》(CJJ/T85-2002); 7. 建设部《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实施细则》; 8. 建设部《城镇体系规划编制审批办法》; 9. 建设部《关于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强城市规划监督管理的通知>的通知》(建规[2002]204号); 10. 建设部《关于印发<近期建设规划工作暂行办法>、<城市规划强制性内容暂行规定>的通知》; 11.《德州市城市总体规划》(1996-2010年); 12.《德州市城市总体规划纲要(初稿)》(2004-2020年); 13.《夏津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2001-2005)》; 14.《夏津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15.《夏津县城市总体规划修编(1996-2010)》; 16. 国家、山东省、德州市其它有关城市规划建设的法规与条例。 第六条本次规划指导思想 以全面的科学发展观为指针,坚持“五个统筹”,遵循国家、山东省、德州市有关城市规划建设的方针、政策,在充分考虑夏津县经济社会现状及其发展条件的基础上,结合夏津城市的自然地理和生态环境,着眼长远,突出重点,合理规划,优化环境,以历史的和发展的观点对夏津城市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目标进行合理定位,科学安排县域城镇体系,强化城市布局形态及其运行机制的合理性与适应性,综合部署各项建设,改善人居环境,提升城市竞争力,引领夏津城乡经济、社会、环境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 第七条本次规划原则 1. 城乡统筹、可持续发展原则 以促进夏津经济社会发展、实现“五个统筹”为首要任务,综合规划县域城乡居民点、人口分布、土地利用、产业布局、资源开发和环境保护,增强城区的集聚和辐射带动能力,促进城乡经济结构的调整优化,保证城乡共享共建、协调发展。立足于夏津自身的资源与条件,建立有机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县域城镇体系,为夏津城乡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环境优化创造可持续发展的空间平台。 2. 以人为本、最优人居环境原则 以满足群众需要、维护公众利益为根本出发点,把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放在战略位置,科学、合理地确定夏津城市规模,综合分析青银高速路、

河南某镇总体规划文本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适应崔庙镇经济发展及崔庙镇工业园区建设的需要,依据有关法律、法规及崔庙镇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布局编制本规划。 第二条:崔庙镇村镇体系规划是镇域内村镇发展与布局的重要依据,为政府实现镇域村镇发展的宏观调控提供依据,逐步使镇域形成以镇区为中心、城乡结合、协调发展的统一整体。 第三条:崔庙镇总体规划是崔庙镇各项建设的指导性文件,是对城镇建设进行科学管理的法律依据,镇区的一切建设活动均应符合本规划。 第四条:本次规划的主要依据有: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08.1) 建设部《城镇体系规划编制审批办法》(1994.08) 建设部《城市规划编制办法》(1991.09) 《建设部工程技术强制性条文》(城乡规划部分) 建设部《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J137-90) 《镇规划标准》(GB50188-2007) 《河南省村镇规划编制与审批办法》 《建制镇规划建设管理办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1997.1.1) 河南省实施《矿产资源法》实施办法(1998.7.01) 《国务院关于加强城市规划工作的通知》(国发[1996]18号)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和改进城乡规划工作的通知》(国办发[2000] 25号) 《国务院关于加强城乡规划监督管理的通知》(2002) 《中共河南省委、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城镇化进程的决定》(豫发[2003]9号) 《中原城市群空间发展规划》 《郑州市总体规划》(2008—2020) 《荥阳市村镇体系规划》(2009—2020) 《崔庙镇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计划》 《崔庙镇总体规划》2000年 《崔庙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崔庙镇区建设现状、发展构思 崔庙镇其它社会经济发展资料 第五条:本文本应与规划图纸和说明书结合使用,在规划实施和管理过程中,除应遵循本文本的规定外,还应符合国家和地方政府现行的有关法规和标准的规定。 第六条:规划期限: 近期:2009――2012年; 远期:2013――2020年。 第七条:强制性条文 文中使用加下划线的部分为强制性内容,该部分内容是对崔庙镇规划实施及监督检查的依据,必须依据规划严格执行。 第二章镇域社会经济发展规划

白霓镇总体规划(修编)说明书

白霓镇总体规划(修编)说明书 第一章总则 一规划编制背景 改革开放的白霓镇面临着保护与发展的两大主题。一方面,现代经济的发展带来了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拥挤而快节奏的城市生活使人们既紧张又脆弱,而传统城镇因其平和的生活魅力而具有平衡人们紧张竞争的社会心理的作用,从而赢得现代人的青睐;另一方面,多少年来精心营造的富有湖北民居传统特色的白霓古镇却因其落后的市政设施跟不上现代工业和交通的发展而无法与新时代的生活需求相适应。 白霓镇是崇阳县的工业强镇、商贸重镇。对于村、镇二者来说,无论是保护与发展都是为了满足现代人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都是推进城市化发展的需要。随着全省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制定科学合理的规划、对未来城镇的发展作出宏观调控和引导,是本次规划编制的主要背景之一。 1999年白霓镇编制了白霓镇新区规划,对于当时的城镇建设有一定的指导意义。但随着城镇建设的发展,新的矛盾与要求不断出现,如白霓镇老区的保护与城镇建设发展的需要、工业与商贸经济发展的需要、新农村建设的需要等,都急需城镇建设管理与服务工作给予科学、可靠的支持。在此背景之下,本规划的编制工作便具有了特殊的时代意义。 二规划指导思想和原则 (一)规划指导思想 1.城乡协调、共同发展,建立城乡融合一体的发展原则。以实现“农村现代化,乡村城市化,城乡一体化”为目标,注重城乡社会的共同进步、经济的共同繁荣和生态系统(自然生态和社会生态)的互补。 2.以镇区建设为龙头,提高全镇公共设施和基础设施的发展水平,完善城镇生产、生活服务设施建设,形成一个良好的投资环境,提供多种就业岗位,合理引导人口的迁移转换。 3.协调好村镇建设规划和基本农田保护规划的关系,发展农业的规模化经营和集约化生产,逐步合理地缩并零散的自然村,从而有效地节约耕地,使乡村与城镇的发展更加有序。 4.强调文化、历史的延续,建立以人为本、物质与精神并重的社会发展原则,保护和继承传统的文化和技术遗产,保护文物村落特色,充分保证子孙后代延续历史文脉的可能性。 5.“预测长远、决策近期”,建立长期、动态的发展目标,立足于资源存量和环境容量,搞好长远规划和控制,立足现实经济技术条件,抓好近期决策,保证发展阶段的近期决策调整符合长远规划的利益导向。 (二)规划原则 1.严格遵守国家有关法律,严格土地管理措施,少占或不占农田耕地。 2.强化白霓镇经济产业特点,发挥旅游资源及区位优势,积极开发旅游业和商业贸易,发展高新技术含量的环保性工业项目,加强农业及农产品加工,使其在崇阳县城镇职能分工体系中保持特色。 3.坚持高起点规划,贯彻科学性、超前性、现实性、可操作性的原则。 4.按可持续发展和生态学原则,创造可持续发展的新型生态环境系统。 1

衢州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文本

第一章总纲 第一条衢州市发展旅游产业的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衢 州跻身全国百强城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总任务以及衢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 发展总体目标,积极呼应实现从旅游大省向旅游强省的跨越,立足“大衢州、 大旅游、大产业、大市场”,大力发展旅游业,把旅游业培育为衢州市的支柱产 业和重要的经济增长点;坚持以政府为主导,资源为基础,市场为导向,“山水 名城,神奇衢州”为特色,生态保护为根本,先进文化、科学技术为支撑,大 力促进旅游资源优势向旅游产业优势的转化,产品结构由观光型向休闲度假型 延伸,产业链由单一的观光接待向吃住行、游购娱一条龙服务扩展,把衢州建 设成为形象鲜明、设施完善、服务一流、辐射长三角、驰名全国、具有一定国 际水准的旅游目的地、华东地区新兴的都市休闲旅游基地和现代服务业发达的 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四省边际的旅游集散中心。 第二条规划范围 衢州市域范围,东经118°01′~119°20′,北纬28°14′~29°30′之间, 总面积为8836.52平方公里。 第三条规划期限 规划期限为2005年至2020年,分近、中、远三期。 近期:2005年—2010年;中期:2011年—2015年;远期:2016年—2020年。第四条规划依据 1、法律法规政策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中华人 民共和国规划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 文物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资源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 法》、《浙江省旅游管理条例》(2000.12.28)。

2、国家标准 《旅游区(点)质量等级的划分与评定》(GB/T17775—2003)、《旅游 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GB/T18972—2003)、《旅游规划通则》 (GB/T18971—2003)、《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GB/T13838—2002)、 《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景观娱乐用水水质标准》 (GB12941—1991)、《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旅游业 卫生标准》(GB9663)、《公共场所卫生标准》(GB9633—9673,16153 —1996)、《城市区域环境嘈音标准》(GB3096—1993)、《中国优秀旅 游城市检查标准》(国家旅游局)。 3、相关规划文件 国家旅游局《中国旅游业发展“十五”计划和2015年、2020年远景 目标纲要》、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旅游业发展若干意见的通知》、 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浙江省旅游1998—2002年发展规划和 2010年旅游发展规划纲要》的通知、《浙江省旅游“十五”与至2010 年旅游发展规划纲要》、《浙江省旅游发展规划思路暨五年行动纲要 (2003—2007)》(2003.12)、《衢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 五年规划基本思路与2020年远景目标纲要》、《衢州市城市总体规 划》、《衢州市城镇体系规划》、《衢州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衢州生 态市建设规划》(2003.12)、《衢州市旅游资源普查资料》。 第五条规划编制原则 规划编制坚持五大原则: 科学发展观的原则; 市场需求导向的原则; 产品继承创新的原则; 区域联动的原则; 可操作性的原则。

02-安海施工图说明书(总体)

说明书 一、任务依据及测设经过 安海镇地处晋江市西南部,是晋江市南北发展的重要节点,是以生产服装、食品和商贸为主导的城镇。但安海镇内区域交通干线尚未贯通,镇区对外联系不便,且区内道路功能混乱,造成不同性质的交通流空间上分布的混乱,特别是缺乏对外交通的合理疏导通道。本项目的建设,对改善区域内交通状况,适应未来交通发展是十分必要的。 本项目今后与快速通道英林连接线连接,形成快速路交通网络,向北经龙狮路延伸至石狮,贯通滨海组团,形成滨海组团英林镇、龙湖镇与石狮市之间的便捷通道。所以,它的建成是实现晋江市“对外交通快速化、境内交通网络化”总目标的需要。 本项目起点位于安海镇南环公路(县道X320)与乡道Y118交叉口的东侧(起点桩号K0+000),往南经庄头村,在庄头小学东侧与庄坑公路(乡道Y117)相交后,路线转向东南,经前蔡村、前林村、窑前村,在窑前村与坑边村的交界处与石东路(县道X325)相交,再经坑边村、联邦印染厂东侧止于赤店村西侧乡道Y126上(终点桩号K5+499.403)。路线全长5.499公里。 图1-1 项目地理位置图(一)任务依据 (1)2009年12月28日,晋江市公路建设开发有限公司下达的“中标通知书”; (2)晋江市公路建设开发有限公司与中交第一公路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签署的《晋江市快速通道安海东连接线勘察设计合同》; (3)2010年3月26日,安海镇人民政府《晋江市快速通道安海东连接线初设方案协调会会议纪要》; (4)2010年5月11日,晋江市交通局《关于快速通道安海东连接线与东石连接线路线交叉设计方案研讨会议纪要》(晋交[2010] 120号); (5)2010年7月22日,安海镇人民政府《安海镇人民政府关于晋江市快速通道安海东连接线协调会会议纪要》; (6)2010年7月27日,晋江市交通局《晋江市交通局关于快速通道安海东连接线工程初步设计审查会议纪要》(晋交[2010] 179号); (7)晋江市交通局的有关文件和指示精神。 (8)建设部、交通部颁《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公路工程部分》(2002年)。 (9)交通部部颁技术标准和规范、规程。 (二)测设经过 1、准备工作 2010年1月5日~1月20日,我院积极做好外业的各项准备工作,其内容包括:召开各专业设计人员会议,明确其任务及组内分工;明确推荐线位,优化平面设计参数,使线形连续均衡。线位优化完成后,送分院领导及质量部审查。根据审查意见及时作了优化调整,并提供给各专业组;编制勘察设计工作计划;明确测设人员岗位职责;准备外业设备等。 2、测设简况 2010年1月中旬,本项目路线平纵面设计报送分院质量部审查,经确认后,1月21日~2月6日,项目组进晋江工地开始现场踏勘,并走访晋江市规划局、国土局、环保局、水利局、气象局、新奥燃气公司、自来水公司、污水处理厂、电力局、电信局、广电局、市政园林局、移动公司、联通公司等部门,获取各项规划资料及沟通设计中应注意的问题;走访安海镇人民政府、安海镇污水处理中心、安海镇自来水厂、安海镇广电站等部门获取地方资料和要求。 2月23日,项目组再次进场,进行外业调查。 3月24日,安海镇人民政府张文节镇长主持召开晋江市快速通道安海东连接线初步设计协调

镇总规文本

前言 “5.12”汶川大地震使中江县境内集镇均遭受不同程度的损毁,继光镇震感强烈,并造成全镇少量人员伤亡和部分建筑物、设施损毁,打破了城镇的正常生活和生产秩序,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和四川省委、省政府抗震救灾的一系列指导精神,全力做好受灾地区城镇和乡村的灾后恢复重建工作是未来3年内的首要工作。 随着城乡统筹步伐的加快,小城镇的发展站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德阳市作为四川省三个统筹城乡配套改革试点市之一,试点所明确的政策、方针和措施,对区域内的城镇发展提供了一个新的历史机遇。 为抓住机遇,加快继光镇的经济发展,进一步优化城镇用地布局,完善公共设施配套,为政府和相关职能部门的建设管理提供法律依据,强化规划管理。受中江县规划与建设局委托,我公司承担了“中江县继光镇总体规划”编制任务。 规划项目组于2009年6月初进场,进行了基础资料收集、现场踏勘和各类调研,与中江县规划与建设管理局、继光镇各部门领导、专家多次交换意见,并反复调整、修改,最终形成本次总规方案。主要成果如下:一、规划文字 1.中江县继光镇总体规划(2009—2030)文本。 2.中江县继光镇总体规划(2009—2030)说明书。 3.中江县继光镇总体规划(2009—2030)基础资料汇编。 二、规划图纸主要图纸: ●镇域综合现状图 ●镇域总体规划图 ●镇区综合现状图 ●用地布局规划图 ●近期建设规划图 ●道路工程规划图 ●管线综合工程规划图●防灾减灾规划图 其它相关分析图纸 ●区位分析图 ●旅游发展规划图 ●功能结构规划图 ●道路交通规划图 ●绿地景观系统规划图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本次规划是继光镇域范围内村庄和城镇建设规划的依据,对城镇建设具有法律性指导作用。 第二条:本文本与各级现行有效法规共同使用。 第三条:本规划内容包含镇域总体规划和城镇建设规划两个层次,成果包括规划文本、说明书及基础资料汇编、规划图纸。 第四条:规划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07); 2、《村镇规划编制办法》(试行); 3、镇规划标准(GB50188-2007); 4、《四川省村镇规划编制审批办法》及其《补充规定》; 5、《中江村镇体系规划》(2006-2020); 6、《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条例》; 7、《中江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计划纲要》; 第五条:规划期限 近期规划:2009-2015年; 远期规划:2015-2030年。 第六条:规划范围 本次规划确定的规划区范围覆盖整个镇域范围,总面积5168ha。 第七条:继光镇内的一切规划、设计和建设活动均应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的规定执行本规划。 第八条:本规划由中江县人民政府审批,中江县规划行政主管部门负责管理,由继光镇人民政府组织实施。 第二章规划目标 第九条:规划目标 全面恢复继光镇城乡居民的生活生产,加强生态建设,建设宜居宜憩城镇;建立和谐的城乡关系,全面提升居民享受城市文明的水准,推动城镇化进程;优化区域发展格局,合理利用各种资源,强化其区域农副产品供应基地的地位;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前提下,把继光集镇建设成为有规模的工业基础、市场经济活跃、第三产业发达、生态符合规律、人文社会和谐的农业旅游型城镇,从而带动全镇乃至整个区域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第三章镇域产业发展规划 第十条:第一产业主要发展高效农业和规模型农业,建设优质绿色农产品供应基地。 第十一条:第二产业主要发展农副产品加工,适度发展其余加工业。 第十二条:第三产业大力发展文化休闲旅游、体验式乡村旅游及商品贸易。第十三条:布局结构:构建“一核、三轴、三区”总体格局。 “一核”:指继光城镇建设区,是全镇的政治、文化、经济中心,是公共服务业发展的核心区。 “三轴”:是指罗桂公路主要产业发展轴线,同时串联西部和南部两个经济区,同时规划提升兴旺——袁家桥——石马——高石——团碑一线

04柘皋镇总体规划说明书

目录 第一章总则..................................................................................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二章上版总体规划实施评价..................................................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三章城镇发展战略..................................................................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四章镇域镇村体系规划..........................................................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一节区域协调............................................................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二节镇域现状概况....................................................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三节镇域空间管制....................................................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四节镇域空间布局....................................................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五节镇域村庄布点规划............................................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六节镇域公共服务设施规划....................................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七节镇域综合交通规划............................................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八节镇域市政基础设施规划....................................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五章镇区用地布局规划..........................................................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一节镇区综合现状分析............................................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二节镇区用地布局规划............................................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三节镇区综合交通规划............................................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四节绿地与景观风貌控制规划................................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六章市政基础设施规划..........................................................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一节给水工程规划......................................................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二节排水工程规划......................................................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三节雨水工程规划......................................................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四节供电工程规划......................................................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五节通信工程规划......................................................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六节有线电视工程规划..............................................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七节燃气工程规划......................................................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八节环境卫生规划......................................................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七章综合防灾规划..................................................................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一节防洪排涝规划......................................................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二节消防规划..............................................................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三节抗震防灾规划......................................................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四节人防工程规划......................................................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八章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规划..............................................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九章近期建设规划..................................................................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十章总体规划实施措施与建议.............................................. 错误!未定义书签。

池州市贵池区旅游发展总体规划(2004-2020) 文本

目录 一、总则 (1) 二、旅游产业发展SWOT分析 (1) 三、旅游资源分析与开发评价 (1) 四、旅游市场潜力与定位分析 (2) 五、旅游发展战略规划 (3) 六、旅游市场营销规划 (3) 七、旅游形象战略规划 (4) 八、旅游产业空间布局与项目建设规划 (4) 九、旅游产品开发与线路规划 (5) 十、旅游基础设施与服务设施规划 (6) 十一、旅游商品开发规划 (7) 十二、李白诗词旅游产品专项规划 (8) 十三、旅游解说系统规划 (8) 十四、旅游产业信息化规划 (9) 十五、旅游人力资源开发规划 (10) 十六、旅游环境保护与生态安全规划 (10) 十七、贵池旅游区与“两山一湖”旅游区的战略对接 (11) 十八、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和优秀旅游城市互动性创建规划 (12) 十九、旅游规划实施的管理保障体系 (13) 二十、附则 (13)

一、总则 第1条为促进贵池区旅游发展,带动当地经济发展,特制定本规划。本规划通过后,将成为贵池区旅游发展的指导性文件。 第2条规划指导思想。以十六大“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为契机,以国家“十五”旅游规划精神为指导,根据国内外旅游发展趋势,从可持续发展战略出发,发挥贵池区旅游资源、区位条件优势,坚持保护与开发并重、管理与利用并重、硬件与软件并重,运用科学方法,塑造贵池旅游良好形象,构建贵池大旅游框架,以旅游带动贵池经济、社会整体协调发展,促进贵池现代化建设。 第3条规划原则。(1)可持续发展原则。(2)适度超前原则。(3)可操作性和可行性原则。 第4条规划依据。国家、安徽省、池州市制定和颁布的相关法规、政策、技术标准和重要文件、文献。此外本规划还参考了贵池区及各乡镇、街道已经编制的社会经济、旅游发展、城市规划、环境保护、交通规划、文物保护、水利、生态等方面的基础文献和规划资料。 第5条规划范围。贵池区旅游发展总体规划的范围为贵池区行政管辖的范围,包括4个街道办事处,13个镇,8个乡,总面积2516Km2。 第6条规划期限。本规划时段为2004—2020年,分为近期、中期和远期三个时段。(1)近期:2004—2010年,重点项目启动运营期。(2)中期:2011—2015年,全面启动配套建设期。(3)远期:2016—2020年,纵深发展提高层次期。 第7条本规划在执行中应与国土规划、区域规划、城市总体规划等规划相互协调。 二、旅游产业发展SWOT分析 第8条优势分析。贵池区自然风光优美,生态环境良好,生态资源丰富;历史文化旅游资源类型多,特色明显。目前,拥有千古杏花村、国家生态示范村——霄坑、省级风景名胜区齐山——秋浦仙境、“戏剧活化石”傩戏、国家级农业旅游示范点——谷潭农业科技示范园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升金湖,这些资源特色突出、优势明显,是打造贵池生态观光、休闲、度假旅游的优势品牌。同时,具有一定的区位优势。 第9条劣势分析。经济基础相对薄弱;景区(点)单体规模较小,各景区(点)之间的联动性差;旅游产业化水平较低;景点之间的交通不便捷;旅游人才缺乏。 第10条机遇分析。入世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国入境旅游和国内旅游持续升温。安徽旅游业发展喜人,省旅游局预计,2020年全省入境游客将达160万人次,旅游创汇10亿美元,国内游客1.29亿人次,国内旅游收入184亿美元,全省旅游总收入194亿美元。“两山一湖”旅游规划及其旅游经济的启动,为贵池区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不可多得的机遇。近年来,池州市政府确立了发展旅游业等第三产业的战略地位,把发展旅游业作为贵池区经济结构调整、“十五”期间新的经济增长点来建设。区政府也高度重视旅游业。贵池区旅游局作用加强,加大了对旅游发展的支持、监管和引导。这一切为贵池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机遇。此外,交通将助池州旅游走进“圈时代”,贵池区外部交通将更加顺畅。 第11条威胁分析。周围自然、文化、生态旅游产品的竞争激烈;部分景区景观破坏较严重;旅游人才缺乏,旅游投入较少。 三、旅游资源分析与开发评价 第12条旅游资源类型结构。贵池区旅游资源丰富,类型齐全,共拥有地文景观类、水文景观类、生物景观类、遗址遗迹类、建筑与设施类、旅游商品类、人文

新郑市龙湖镇总体规划

新郑市龙湖镇总体规划 快速城镇化和城乡统筹建设为小城镇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特别是位于都市区外围的小城镇,既是大城市区域化格局下的重要节点,也是更大区域范围内轴线生长的承接点。对于此类小城镇,规划预测其未来发展时,需从区域层面复杂和快速变化的条件着眼统筹考虑。 龙湖镇概括 位置:隶属新郑市,位于新郑市北部、东临孟庄镇,西接新密市界,南依郭店镇,北靠郑州市郊区。距郑州市区11公里,距新郑机场18公里。 总面积:97平方公里,镇区面积:19平方公里 地貌:地处伏牛山余脉,地势西南高,东北低,全境为小丘陵岗地,属北温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区。 人口:全镇7.05万人/ 镇区308万人 交通:郑新公路、107国道纵横南北,袁张公路、郑州西南绕城高速公路横穿东西。 发展方向:文化教育、休闲度假和高科技工业 规划:东部为农业生产区,中部镇区为综合经济区,西部为工矿建材、林果区村镇体系:中心镇—中心村—行政村三级结构(以经济发展、功能分区分析)建设规划:近期以中山路为中心,建设成一条带状城市中心,远期以泰山路为中心发展。 工业区(工业用地):

A.轻度污染的大型工业企业。西南区地势平坦,交通便利,且在镇区下风向。 在与生活区交接部位设置生态防护带。 B.北部混合区。西侧距后湖水库近,严禁布置污染工业项目。东侧临近生活区, 宜安排无污染或轻度污染工业 C.孙庄东北混合区。生活区附近,布置高效益、低污染的工业 仓储用地:后湖水库东岸,紧靠工业区,便于使用 发展目标、产业体系、发展空间和交通设施 与周边区域的相互关系分析 2.1与郑州市中心城区的关系:龙湖镇与郑州市中心城区仅一条高速之隔,距中心区的距离只有25公里,通过横贯龙湖镇境内的107国道可以直通郑州市区。由于特殊的地缘关系,龙湖镇受郑州市中心城区的影响较其他城镇更为深刻。2.1.1郑州市中心城区对龙湖镇的辐射带动作用 1)经济辐射郑州市区对周边地区的辐射是龙湖镇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根本,通过资本、人才、技术、市场等要素的流动和转移,以及思想观念、思维方式、生活习惯等方面的传播,提高了龙湖镇的经济资源的配置效率,龙湖镇在同类城镇

乡工业园区总体规划说明书

XX乡工业园区总体规划说明书 第一章总则 一、编制规划的目的 为了贯彻实施苍山县及矿坑乡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适应矿坑乡村镇建设发展需要及发展工业园区的需求,编制本规划。 二、规划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 2、《村镇规划标准》 3、《村庄和集镇规划建设管理条例》 4、《苍山县总体规划》 5、《苍山县土地利用规划》 三、规划指导思想及原则 1、坚持高起点、高水平、高标准的原则,工业园区规划服务服从于全县总体规划,先易后难,突出重点。 2、外引内联,工业园区形成特色,重点产业形成规模。 3、提高土地利用率,强调建厂规范化,生活社会化,搞好社会综合服务,强化基础设施建设,创造优良的综合投资环境。 4、注重环境保护,加强产业项目的污染治理,加强环

境绿化、美化。 四、工业园区性质的确定 1、工业园区产业结构以第二产业为主,第三产业为辅。 2、资金来源以外资引进为主,地方自筹为辅。 3、产业项目选择以劳动密集型为主,技术密集型为辅。 4、技术含量以适用一般技术型为主,高新技术为辅。 5、基础设施条件较优。 依据以上五条,近期重点利用当地页岩矿资源建设建材工业园区。 五、规划范围及用地规模 本次规划范围东起单家庄村东,西至西棠林西,南至矿坑村南,北至岚济路北。近期重点沿岚济路和沂邳路两侧各300米形成工业带,远期向纵深发展形成带状组团式的工业园区,近期用地规模400.6 公顷,远期用地规模 652.0 公顷。 第二章乡区基本情况及区位分析 一、乡区基本情况 矿坑乡属苍山县辖乡镇,属中小型乡镇,位于苍山县城北部21公里处,与兰山区、费县、罗庄区接壤,毗邻临沂市城区21公里,全乡总面积82.6平方公里,辖5个工作区,24个行政村,31000人,沂邳线苍山段(原卞棠线)、岚济两条省道纵横贯通,交通方便。矿坑乡驻地,依村名,

常宁市水口山经济开发区有色金属工业园总体规划文本20191128112529.docx

常宁市水口山经济开发区有色金属工业园总体规划(2011-2030) 文本■ 图集■ 长沙市规划设计院有限责任公司 二o—一年十二月

文本■ 目录 第一章总则 (4) 第二章功能和规模 (5) 第三章用地布局规划 (5) 第四章土地利用开发舷 (8) 第五章道路交通规划 (9) 2

第小公共服务设施规划 (12) 第H 市政公用设施艷 (13) 第九章瞇系统规划 (18) 第十章生态环境保护规划 (19) 第十一章历史文化保护规划 (23) 第十二章城市设计导引 (23) 第十三章村民安地规划 (24) 第十四章综合防灾 (24) 第十五章近期建设规划 (26) 第十规划施 (31) 第附则 (32)

常宁市水口山经济开发区有色金属工业园总体规划(2011-2030)文木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贯彻落实《常宁市水松地区总体规划(2010-2030)》,科学指导水口山有色金属工业园各项建设活动,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建设部《城市规划编 制办法》的规宦和要求,特制订本规划文本。 第二条本规划是指导水口山有色金属工业园城市建设的法律性文件, 自批准实施之日起,规划区内的各项规划设计和建设活动,均应遵照《中华人民 共和国城乡规划法》的规定,执行本规划。 第三条规划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08年1月): 2、《城市规划编制办法》(2005): 3、湖南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办法(2009年9月); 4、《常宁市水松地区总体规划(2010-2030)>(正式成果、2011年12月) 5、《湖南常宁水口山经济开发区“十二五”规划》(2011年7月) 6、《水口山区域重金属污染综合治理专项规划》(2009年11月) 7、《衡阳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 8、《常宁市松柏镇上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2010年12月); 9、《湖南常宁水口山经济开发区循环经济试点实施方案》(2010年8月); 10、《常宁市水松地区重金属污染综合整治实施方案》(2011年8月); 11、《常宁市城乡规划管理实施细则》(2011年3月) 12、常宁市、水松地区政府及职能部门提供的相关基础资料: 13、规划区1:5000地形图 14、国家、湖南省、常宁市相关法律、法规和规范。 第四条规划期限* 2011—2030 其中,近期:2011—2015年 4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