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大疱性皮肤病

大疱性皮肤病

大疱性皮肤病
大疱性皮肤病

大疱性皮肤病

一、概念:指一组在皮肤粘膜上发生水疱、大疱和糜烂等基本损害的皮肤疾病。

二、临床分类

1.按病因:

(1)自身免疫性大疱病

(2)遗传性大疱病

(3)变态反应性大疱病

(4)感染性大疱病

(5)理化因素所致的大疱病

(6)代谢性大疱病

2.按组织病理:

(1)表皮内大疱病

(2)表皮下大疱病

3.临床各类大疱病常见疾病:

(1)自身免疫性大疱病:天疱疮、大疱性类天疱疮(BP)、获得性大疱性表皮松解症(EBA)、大疱性系统性红斑狼疮、线状IgA大疱病、疱疹样皮炎、大疱性扁平苔藓、大疱性硬皮病

(2)遗传性大疱病

遗传性大疱性表皮松解症(EBS、JEB、DEB)、家族性慢性良性天疱疮

(Hailey-Hailey病)、大疱性先天性鱼鳞病样红皮病

(3)变态反应性大疱病

大疱性表皮坏死松解型和固定型药疹、接触性皮炎

水疱-大疱型和重症型多形红斑

(4)感染性大疱病:大疱性脓疱疮、金葡菌性皮肤烫伤样综合征、大疱性丹毒、大疱性带状疱疹、梅毒性天疱疮

(5)理化因素性大疱病:冷冻及强酸、强碱所致的大疱

(6)代谢性大疱病:糖尿病性大疱病、卟啉病

第一节天疱疮

一、概念:是一组累及皮肤粘膜的自身免疫性表皮内大疱病。好发于中老年患者。

二、发病机制:机体免疫系统功能紊乱产生针对表皮角质形成细胞间物质的自身抗体(天疱疮抗体),天疱疮抗体与相应的天疱疮抗原结合引起纤维蛋白酶激活,从而导致细胞间粘合物质(桥粒)的降解,出现表皮角质形成细胞彼此相互分离、表皮内裂隙、水疱、大疱和糜烂。

三、临床分型:

(1)寻常型天疱疮

(2)增殖型天疱疮

(3)落叶型天疱疮

(4)红斑型天疱疮

(5)疱疹样天疱疮

(6)副肿瘤性天疱疮

(7)IgA型天疱疮

四、临床表现:

(1)寻常型天疱疮:60%的患者首先累及口腔粘膜包括口唇、齿龈、颊粘膜和上颚粘膜等,表现为受累粘膜出现松弛性薄壁水疱、大疱和不规则糜烂面,疼痛明显。

数月后头皮、面部、躯干、四肢等处出现红斑、松弛性薄壁水疱、大疱和不规则糜烂面,疼痛明显。水疱和大疱易破裂糜烂,尼氏征阳性,糜烂面不易愈合。皮损继发感染后可出现脓疱、脓性分泌物、异味,严重发生败血症。

(2)增殖型天疱疮:为寻常型天疱疮的良性型。皮损通常好发于腋窝、乳房下、腹股沟、肛周、外生殖器等处,表现为乳头状、菜花状的肉芽增殖,表面糜烂,不易愈合。通常不累及口腔粘膜。

(3)落叶型天疱疮:皮损通常好发于头面、胸背上部,严重泛发全身,表现为浅表糜烂面上出现叶片状的表皮剥脱或覆有叶片状黄褐色油腻性痂屑。通常水疱少见,不累及粘膜。

(4)红斑型天疱疮:为落叶型天疱疮的良性型。皮损主要发生于头面、胸背上部和双上肢,表现为红斑基础上出现糜烂、脂溢性痂,痂不易脱落。水疱往往较少见,不累及粘膜。同时面部可出现类似SLE的蝶形红斑。

(5)疱疹样天疱疮:通常皮损好发于躯干及四肢近端,表现为环状或多环状水肿性红斑基础上出现丘疱疹或张力性水疱,尼氏征阴性,瘙痒明显。无粘膜受累。

五、组织病理:天疱疮基本的病理变化为棘层松解、表皮内裂隙、水疱、疱腔内棘层松解细胞(Tzanck细胞)。不同类型天疱疮棘层松解的位置不同。寻常型和增殖型发生在棘层下部。落叶型和红斑型发生在棘层上部和颗粒层。疱疹样型发生于棘层中部。

六、免疫病理:皮损周围正常皮肤DIF检查见IgG、IgM、IgA、C3在角质形成细胞间呈网状沉积。寻常型或增殖型荧光染色位于表皮的下部,落叶型和红斑型荧光染色位于表皮的上部。IIF检查见血清中存在天疱疮抗体。

七、诊断和鉴别诊断:

诊断依据:(1)患者年龄(2)临床表现(3)组织病理(4)免疫病理

鉴别诊断:本病主要与大疱性类天疱疮鉴别,该病多发于中老人。基本损害为疱壁紧张性大疱或血疱,不易破裂,尼氏征阴性,粘膜损害少。组织病理为表

呈线状沉积。

皮下大疱。免疫病理检查见皮肤基底膜带IgG和/或C

3

八、临床处理原则:

(1)糖皮质激素(2)免疫抑制剂(3)丙种球蛋白(4)积极防治感染(5)支持治疗(6)皮肤粘膜护理(7)血浆置换

第二节大疱性类天疱疮

一、概念:是一种自身免疫性表皮下大疱病。好发于50岁以上的中老年患者。

二、发病机制:与自身免疫有关。大多数患者血清中存在抗BMZ-Ab,此抗体可与其靶抗原即位于BMZ半桥粒中BP230和BP180发生特异性反应,引起真表皮连接结构破坏和表皮下水疱形成。

三、临床表现:皮损好发于躯干、四肢伸侧、腋窝和腹股沟等处,严重泛发于全身,表现为在外观正常皮肤或红斑的基础上发生张力性水疱、大疱,疱壁比较厚,不易破裂,糜烂面易于愈合,一般尼氏征阴性。通常无粘膜损害。

大疱性皮肤病题库1-2-10

大疱性皮肤病题库1- 2-10

问题: [单选,A2型题,A1A2型题]天疱疮治疗的首选药物是()。 A.丙种球蛋白 B.糖皮质激素 C.环磷酰胺 D.血浆置换 E.免疫吸附

问题: [单选,A2型题,A1A2型题]以下关于天疱疮患者糖皮质激素使用的描述错误的是()。 A.剂量根据类型、损害范围而定,寻常型可高些 B.治疗是否有效以有无新水疱出现为标准,如在1周内无明显的新水疱出现,则表示剂量足够 C.皮损消退后可立即停药以免出现不良反应 D.在无新皮损出现、原有皮损开始好转后再维持1周以上即可逐渐减量 E.在皮损大多消退后可予小剂量泼尼松长期维持,直至停止治疗

问题: [单选,B1型题]符合增殖型天疱疮的是()。 A.好发于口腔、胸、背、头部 B.好发于腋窝、乳房下、腹股沟、外阴、肛周、鼻唇沟及四肢等部位 C.好发于头面及胸背上部,口腔黏膜受累少 D.好发于头面、躯干上部与上肢等暴露或皮脂腺丰富部位 E.尼氏征阴性 (安徽11选5 https://https://www.wendangku.net/doc/6311510080.html,)

问题: [单选,B1型题]符合寻常型天疱疮的是()。 A.好发于口腔、胸、背、头部 B.好发于腋窝、乳房下、腹股沟、外阴、肛周、鼻唇沟及四肢等部位 C.好发于头面及胸背上部,口腔黏膜受累少 D.好发于头面、躯干上部与上肢等暴露或皮脂腺丰富部位 E.尼氏征阴性

问题: [单选,B1型题]符合红斑型天疱疮的是()。 A.好发于口腔、胸、背、头部 B.好发于腋窝、乳房下、腹股沟、外阴、肛周、鼻唇沟及四肢等部位 C.好发于头面及胸背上部,口腔黏膜受累少 D.好发于头面、躯干上部与上肢等暴露或皮脂腺丰富部位 E.尼氏征阴性

大疱性皮肤病患者的护理体会

大疱性皮肤病患者的护理体会 发表时间:2018-05-08T12:48:59.470Z 来源:《医师在线》2018年1月上第1期作者:石文丽 [导读] 随着生活环境发生变化,加上公众不良饮食习惯、生存压力增大等,大大增加了皮肤病病症发病率。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河南郑州 450000) 【摘要】目的:探讨分析大疱性皮肤病患者的护理措施及效果。方法:从来我院皮肤科就诊的大疱性皮肤病患者中选取2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针对大疱性皮肤病患者采取综合护理模式进行护理,对护理效果进行总结分析。结果:20例大疱性皮肤病患者中经过综合治疗和护理后,有18例患者顺利康复出院,有1例患者因为病情相对较重转到上级医院进行继续治疗,有1例患者尚未痊愈,继续治疗观察中。总体治疗效果较好。结论:针对大疱性皮肤病患者进行综合护理,有助于尽快改善患者的皮肤不良症状,减轻患者身心负担,提高配合治疗的依从性,缩短治疗周期,全面提升生存质量,具有较高的推广价值。 【关键词】大疱性皮肤病;护理;效果分析;治愈 随着生活环境发生变化,加上公众不良饮食习惯、生存压力增大等,大大增加了皮肤病病症发病率,且逐渐呈现年轻化趋势。皮肤病患者由于皮肤不同程度地出现疼痒,影响正常生活。大疱性皮肤病主要临床表现有患者颜面、全身皮肤以及黏膜等出现大小不等的水疱、溃疡、结痂等情况,水疱破裂位置会出现渗血渗液等情形,严重患者甚至会出现全身皮肤红肿,水疱融合成片状,大大增加了全身感染的可能性,并发症较多。临床上对于该病症常用的治疗方式是皮质激素、抗生素治疗,针对患者不同的情况采取不同的治疗方式进行治疗,从而逐渐改善临床症状。除了要强化基础治疗以外,综合护理也非常关键。本文对大疱性皮肤病患者的护理情况进行了调研分析,现将有关情况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从2016年1月至2017年4月来我院皮肤科就诊的大疱性皮肤病患者中选取20例患者进行调研分析,所有患者均经过临床诊断确诊为大疱性皮肤病,男性4例、女性16例,年龄从19岁至71岁不等,平均年龄为42.5岁。 1.2方法 所有患者入院后均进行全面检查,并针对皮肤患病部位进行基础处理,采用抗生素治疗。在此基础上进行综合护理,主要护理内容包括:感染控制护理、皮肤护理、静脉输液护理、口腔护理、用药指导、心理护理等。 1.3观察方法 主要对20例患者治疗护理效果进行评价。 1.4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8.0专业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分析,并引入t检验,以P<0.05作为差异标准,具有统计学意义。2结果 20例大疱性皮肤病患者经过综合护理后,效果如下: 针对调研情况可知,20例大疱性皮肤病患者采用综合护理方式进行护理后,总治愈率达到90%。 3.讨论 针对大疱性皮肤病患者,临床上基础治疗和护理都非常重要,主要护理措施和方法包括: 一是加强感染控制护理。由于大疱性皮肤病患者本身抵抗力较差,所以为了降低病菌感染,通常情况下要安排单人病房,降低人员探视或者流动情况,医护人员每日要对患者住院病房进行消毒、灭菌处理,并对地面、床单、桌面等进行每日更换,严格按照无菌操作规程进行操作,并佩戴相应的医用口罩医帽等。 二是强化皮肤护理。有的患者疼痛到难以忍受换药,医护人员要加强专业培训,提高操作的规范性,在保证严格无菌操作的基础上,局部换药时既要注意受损皮肤的护理,又要做好局部未破损皮肤的药物护理,必要时采用暴露疗法对患者进行紫外线治疗,还要防止患者对痛痒皮肤进行抓伤感染等,引导患者定时翻身,及时清洗会阴部、定时换药等。 三是加强静脉输液护理和用药指导。患者如果病情严重就会引入静脉治疗,维持体内电解质、酸碱平衡,所以要密切观察输液管情况,严格做好换药操作及置管护理。患者服药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所以要根据患者病情密切观察,有序调整用药情况,增强治疗效果。四是加强口腔护理、心理护理等。患者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口腔黏膜溃疡、大小便受限等情况,所以医护人员要为患者做好口腔护理,密切注意口腔卫生,还要加强营养护理,少食多餐,必要时给予鼻饲流质饮食护理,确保营养摄入全面,增强抵抗力。针对患者出现焦虑、抑郁等情况,要加强心理疏导,做好思想工作,多沟通,争取家属的理解和支持等,营造良好的关爱环境,缓解皮肤患者的压力和疼痛,提高康复信心。 总之,针对大疱性皮肤病患者采用全方位的护理,能够逐渐减轻患者临床不适,改善皮肤情况,提高皮肤康复进度,促进病理组织尽快修复、再生,该护理方法综合全面科学,值得在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丁静芳.大疱性皮肤病65例整体护理探讨[J].当代医学,2016,(36):122-123. [2]李念,张蕊,朱芹.重症大疱性皮肤病行皮肤病理活检术的护理[J].护士进修杂志,2016,(03):255-256. [3]钟柱英,粟莉,代红梅,陈秀珍,熊华,何莉曼.大疱性皮肤病155例的整体护理[J].广西医学,2010,(04):486-488.

大疱性皮肤病

大疱性皮肤病 一、概念:指一组在皮肤粘膜上发生水疱、大疱和糜烂等基本损害的皮肤疾病。 二、临床分类 1.按病因: (1)自身免疫性大疱病 (2)遗传性大疱病 (3)变态反应性大疱病 (4)感染性大疱病 (5)理化因素所致的大疱病 (6)代谢性大疱病 2.按组织病理: (1)表皮内大疱病 (2)表皮下大疱病 3.临床各类大疱病常见疾病: (1)自身免疫性大疱病:天疱疮、大疱性类天疱疮(BP)、获得性大疱性表皮松解症(EBA)、大疱性系统性红斑狼疮、线状IgA大疱病、疱疹样皮炎、大疱性扁平苔藓、大疱性硬皮病 (2)遗传性大疱病 遗传性大疱性表皮松解症(EBS、JEB、DEB)、家族性慢性良性天疱疮 (Hailey-Hailey病)、大疱性先天性鱼鳞病样红皮病 (3)变态反应性大疱病 大疱性表皮坏死松解型和固定型药疹、接触性皮炎 水疱-大疱型和重症型多形红斑 (4)感染性大疱病:大疱性脓疱疮、金葡菌性皮肤烫伤样综合征、大疱性丹毒、大疱性带状疱疹、梅毒性天疱疮 (5)理化因素性大疱病:冷冻及强酸、强碱所致的大疱 (6)代谢性大疱病:糖尿病性大疱病、卟啉病 第一节天疱疮 一、概念:是一组累及皮肤粘膜的自身免疫性表皮内大疱病。好发于中老年患者。 二、发病机制:机体免疫系统功能紊乱产生针对表皮角质形成细胞间物质的自身抗体(天疱疮抗体),天疱疮抗体与相应的天疱疮抗原结合引起纤维蛋白酶激活,从而导致细胞间粘合物质(桥粒)的降解,出现表皮角质形成细胞彼此相互分离、表皮内裂隙、水疱、大疱和糜烂。 三、临床分型: (1)寻常型天疱疮 (2)增殖型天疱疮 (3)落叶型天疱疮 (4)红斑型天疱疮 (5)疱疹样天疱疮 (6)副肿瘤性天疱疮 (7)IgA型天疱疮

大疱性皮肤病

大疱性皮肤病 大疱性皮肤病是以直径大于cm水疱为基本损害的一组皮肤病以水疱、大疱为特征的皮 肤病称为大疱性皮肤病,其种类繁多临床不多见但多数病程为慢性病情较重有的还可危及生命早期诊断和及时治疗预后一般良好皮肤结构完整性的原发/继发改变促进了水疱形成;不同疾病最初发生分离或裂隙的位置各异,并取决与机械稳定性破坏的部位。 大疱性皮肤病的分类: 机制/ 疾病 1、抗体介导/ 寻常型天疱疮 2、抗体、补体和炎症细胞/ 大疱性类天疱疮,获得性大疱性表皮松解症 3、依赖性/ 瘢痕性类天疱疮 4、毒素介导/ 葡萄球菌皮肤烫伤样综合征 5、内在结构脆弱、降解酶过多和机械创伤/ 隐性遗传性营养不良性大疱性表皮松解症 6、机制不明/ 多形红斑,疱疹样皮炎 分类: 一、自身免疫性大疱病 1、天疱疮(Pemphigus) 寻常型天疱疮及其变型(Pemphigus Vulgaris) 落叶型天疱疮及其变型(Pemphigus Foliaceus) 药物诱导的天疱疮 IgA天疱疮 副肿瘤性天疱疮(Paraneoplastic Pemphigus) 疱疹样天疱疮(Pemphigus Herpetiformis) 2、大疱性类天疱疮(Bullous Pemphigoid) 3、瘢痕性类天疱疮(Cicatricial Pemphigoid) 4、疱疹样皮炎(Dermatitis Herpetiformis) 5、线状IgA大疱性皮病(Linear IgA Bullous Dermatosis) 6、大疱性系统性红斑狼疮(Bullous 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 二、非自身免疫性大疱病 1、遗传性大疱性表皮松解症(Inherited Epidermolysis Bullosa) 单纯性大疱性表皮松解症 交界性大疱性表皮松解症 营养不良性大疱性表皮松解症 2、家族性良性天疱疮(Familial Benign Pemphigus) 三、非家族性棘层松解病 暂时性棘层松解性皮病(Transient Acantholytic Dermatosis) 持久性棘层松解性皮病(persistent Acantholytic Dermatosis) 局限于外阴股部的棘层松解性皮病 四、杂类水疱大疱病 角层下脓疱病(Subcorneal Pustular Dermatosis) 掌跖脓疱病(Pustulosis Palmaris Plantaris)

最常见皮肤病及用药大全

接触性皮炎 (一)发病前均有过敏物质或刺激物接触史,一般发病急,皮损发生在接触部位。 (二)皮损的轻重与致敏物或刺激物质的强弱、作用时间的长短、接触面积大小以及机体的敏感性有关。轻者局部仅有充血,境界清楚的淡红或鲜红色斑;重者可出现丘疹、水疱、大疱糜烂渗出等损害;刺激性强烈者可致皮肤坏死或溃疡;机体高度敏感时,可泛发全身。除瘙痒疼痛外,少数患者可有恶寒、发热、恶心、呕吐等全身症状! 药物治疗 口服药:抗组织胺药类:皿治林、氯雷他定、西替利嗪、荨麻疹丸。 外用药:丹皮酚、曲咪新软膏、艾洛松,皮炎平。 联合用药:维生素C或B族、钙剂、氨基酸软胶囊、牛初乳片。 脂溢性皮炎 脂溢性皮炎多见于青壮年,初发皮疹为红色丘疹或斑片,互相融合,上面覆有油腻状鳞屑或黄痂。眉、鼻翼、耳后见灰白色鳞屑或黄痂,基底潮红,躯干部位不规则黄红色或淡红色斑片,复以糠秕状鳞屑,严重者发展至全身而成红皮症,有时因搔抓,继发感染毛囊炎、疖肿、淋巴结炎。 药物治疗 口服药:B族维生素加甲硝唑,止痒用抗组织胺药,氯雷他定,西替利嗪。

外用药:采乐,恩肤霜。 联合用药:棉签涂抹药膏,可以口服维生素C,清理血液毒素,维生素B族,可以促进自身微循环,有效的缓解皮肤症状! 神经性皮炎 神经性皮炎是一种常见的皮肤神经功能障碍性皮肤病。其特点是颈、肘、膝及骶尾部出现红斑、丘疹,融合成片,表面粗糙,纹理加深,对称分布,剧烈骚痒,成年人多见。 药物治疗 口服药:抗组织胺药,氯雷他定、敏迪、西替利嗪。 外用药:丹皮酚、曲咪新软膏、糠酸莫米松乳膏等。 联合用药:B族维生素或维生素C、钙剂。 湿疹 湿疹多种因素引起的真皮表皮炎,红斑,丘疹,水疱,脱屑,糜烂,有色素沉着。按病程不同分为急性、亚急性和慢性三种。 (1)急性湿疹:发病急,常呈对称分布,以头面、四肢和外阴部好发。在病程发展中,红斑、丘疹、水疱、脓疱、糜烂、结痂等各型皮疹可循序出现,但常有2-3种皮疹同时并存或在某一阶段以某型皮疹为主。常因剧烈瘙痒而经常搔抓,使病情加重。

第13章大疱性皮肤病患者的护理习题及答案

第13章大疱性皮肤病 一、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 1. 大疱性皮肤病的基本皮损是: A 丘疹 B 水疱 C 脓疱 D 结节 2. 以下大疱性皮肤病的水疱位于表皮内的是: A 单纯性大疱性表皮松解症 B 大疱性类天疱疮 C 妊娠疱疹 D 营养不良性大疱性表皮松解症 3. 天疱疮患者血循环中存在的自身抗体主要是以下哪种类型: A IgA B IgG C IgM D IgE 4. 天疱疮患者血循环中自身抗体主要针对: A 基底膜带 B 桥粒 C 半桥粒 D 真皮胶原纤维 5. 天疱疮临床类型中最常见的是: A 寻常型天疱疮 B 落叶型天疱疮 C 增殖型天疱疮 D 红斑型天疱疮 6. 天疱疮临床类型中病情最轻的是: A 寻常型天疱疮 B 落叶型天疱疮 C 增殖型天疱疮 D 红斑型天疱疮 7. 增殖型天疱疮是以下哪种类型天疱疮的良性型: A 寻常型天疱疮 B 落叶型天疱疮 C 疱疹样天疱疮 D 红斑型天疱疮 8. 增殖型天疱疮的好发部位为: A 头面部 B 躯干 C 四肢远端 D 皱褶部位 9. 以下可发展为落叶型天疱疮的是:

A 寻常型天疱疮 B 增殖型天疱疮 C 红斑型天疱疮 D 疱疹样天疱疮 10. 副肿瘤型天疱疮易并发的肿瘤是: A 基底细胞癌 B 淋巴瘤 C 黑素瘤 D 鳞状细胞癌 11. 天疱疮的特征性组织病理学表现是: A 角化不全 B 表皮萎缩 C 棘层松解 D 真皮炎症细胞浸润 12. 落叶型天疱疮的病变位于: A 基底层上方 B 基底膜带 C 基底膜带下方 D 棘层上部或颗粒层 13. 天疱疮患者间接免疫荧光检查自身抗体阳性率为: A 50%~60% B 60%~70% C 70%~80% D 80%~90% 14. 治疗天疱疮最有效的药物是: A 糖皮质激素 B 免疫抑制剂 C 抗生素 D 干扰素 15. 治疗天疱疮的首选糖皮质激素种类是: A 氟美松 B 泼尼松 C 地塞米松 D 氢化可的松 16. 以下关于天疱疮患者糖皮质激素使用的描述错误的是: A 剂量要根据天疱疮类型、皮损范围、有无粘膜损害等因素确定 B 可联用免疫抑制剂 C 应及早应用,初始剂量应足够以尽快控制病情 D 临床有效后立即减药以免出现严重不良反应 17. 以下天疱疮中具有显著瘙痒的是: A 寻常型天疱疮 B 药物诱导型天疱疮 C 疱疹样天疱疮 D 副肿瘤型天疱疮

皮肤病种类大全

病毒性皮肤病 单纯疱疹、带状疱疹、寻常疣、跖疣、扁平疣、疣状表皮发育不良、传染性软、水痘、水痘样疹、风疹、巨细胞病毒感染、麻疹、传染肚红斑、幼儿急诊、传染件单椽细胞增多症、病毒性肝炎(小儿丘疹性肢体端皮炎、乙型肝炎抗原血症)、手足口病; 细菌性皮肤病 脓疱疮、深脓疱疮、葡萄球菌性烫伤样皮肤综合症、毛囊炎、疖与疖病、痈、蜂窝织炎、丹毒、化脓性汗腺炎、甲沟炎、急性淋巴结炎、下疳型脓皮病、面部脓皮病、麻风、皮肤结核、皮肤炭疽、类丹毒、急性女阴溃疡、猩红热; 真菌性皮肤病 花斑擗、头癣、须廯、体癣、股癣、手足癣、甲癣与甲真菌病、叠瓦癣、掌黑癣、马拉色菌毛囊炎、念珠菌病、癣菌疹、孢子丝菌病、着色真菌病、红癣; 寄生虫及动物引起的皮肤病 虫咬皮炎、虱病、隐翅虫皮炎、桑毛虫皮炎、松毛虫皮炎、螨虫皮炎、疥疮、匍行疹、尾蚴皮炎、丝虫病、蛔虫病、蛲虫病、滴虫病、弓形虫病、皮肤黑热病、皮肤阿米巴病、水蛭咬伤、毒蜘蛛咬伤、毒蛇咬伤、蜂蜇伤、蜱虫皮炎、水母皮炎; 性传播疾病 梅毒、淋病、非淋菌性尿道炎、尖锐湿疣、生殖器疱疹、软下疳、性病性淋巴肉芽肿、腹股沟肉芽肿艾滋病、生殖器念珠菌病、细菌性阴道病、阴道毛滴虫痫; 过敏性或变应性皮肤病 接触性皮炎、湿疹、特应性皮炎、自身敏感性湿疹、郁积性皮炎、尿布皮炎、传染性湿疹样皮炎、口周皮炎、汗疱疹、颜而再发性皮炎、荨麻疹、丘疹性荨麻疹、药物性皮炎、激素依赖皮炎; 职业性皮肤病 工业职业性皮炎、稻田皮炎、油彩皮炎、职业性痤疮;

物理性皮肤病 日光性皮炎、多形性日光疹、慢性光化性皮炎、植物日光性皮炎、放射性皮炎、烧伤、热激红斑、痱子、夏季皮炎、冻疮、皲裂、摩擦红斑、摩擦性苔藓样疹、鸡眼、肼胍、足跟瘀斑、压疮; 神经精神性皮肤病 瘙痒症、神经性皮炎、痒疹、结节性痒疹、色素性痒疹、神经官能性表皮剥蚀、拔毛癖、断发癣;咬甲癖、人工性皮炎; 红斑、丘疹鳞屑性皮肤病 多形性红斑、环状红斑、银屑病、副银屑病、单纯糠疹、玫瑰糠疹、连圈状糠秕疹、石棉状糠疹、扁平苔藓、光泽苔藓、念珠状红苔藓、硬化萎缩性苔藓、线状苔藓、剥脱性皮炎;结缔组织疾病 红斑狼疮、硬皮病、皮肌炎、混合性结缔组织病、重叠结缔组织病、嗜酸性筋膜炎、干燥综合征; 疱疹性皮肤病 大癌疮、类大疱疮、妊娠疱疹、线状IgA大疱性皮扶病、获得性大疱性表皮松解症、角层下脓疱病; 营养及代谢障碍陛皮肤病 维生素A缺乏症、维生素A过多症、维生素B1缺乏症、维生素B2缺乏症、维生素B12缺乏症、叶酸缺乏症、烟酸缺乏症、维生素C缺乏症、维生素D缺乏症、黄瘤病、皮肤淀粉样变性、叶啉症、蔬菜日光皮炎、黏液性水肿、胶样粟丘疹、痛风; 皮下脂肪组织疾病 结节性脂膜炎、类固醇激素后脂膜炎、冷性脂膜炎、播散性脂肪肉芽肿病、皮下脂质肉芽肿病、刨伤性脂肪坏死、亚急性结节性游走性脂膜炎; 渐进性坏死性疾病 环状肉芽肿、类脂质渐进性坏死、多形性肉芽肿、结节病; 色素障碍性皮肤病 雀斑、黄褐斑、瑞尔黑变病、文身、雀斑样痣、蒙古斑、太田痣、无色素痣、老年性黑子、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