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隋唐时期文化的繁荣教案1 人教版

隋唐时期文化的繁荣教案1 人教版

隋唐时期文化的繁荣教案1 人教版
隋唐时期文化的繁荣教案1 人教版

《隋唐时期文化的繁荣》教案

教学目的:

1. 基础知识:雕版印刷术和火药的发明。天文学家僧一行。药王孙思邈和他的《千金方》。隋唐时的长安城和洛阳城。唐诗和杰出诗人――初唐的陈子昂,盛唐的李白、杜甫,中唐的白居易,晚唐的杜牧、李商隐。唐代传奇。敦煌莫高窟,隋唐绘画,隋唐书法,隋唐乐舞。

2. 思想认识:

1.隋唐时期,在继承前代文化和外来文化的基础上,经过各族人民的共同努力,创造了辉煌灿烂的文化。

2.隋唐文化是中国封建文化的高峰,在当时的世界上处于前列,雕版印刷术和火药的发明,李春、僧一行、孙思邈等的功绩,对祖国和世界文化的发展做出了贡献。唐朝是我国诗歌的黄金时代,诗人辈出,佳作累累,在我国以及世界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以此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通过学习,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感情。

3. 能力培养

结合“隋唐时期,我国科技成就有哪些处于世界先进先行列”问题的解答,培养学生列表综合所学知识的能力。

教学重点:雕版印刷术的发明和火药的发明。李春、孙思邈的成就。诗歌的黄金时代,尤以李白、杜甫、白居易为重点中的重点。

教学难点:隋唐先进的历法。人物多,涉及的诗篇、文章、小说多,学生不易掌握,眼花缭乱。

教学方法:讲述法。

教具:自制课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隋唐时期不仅政治清明,经济繁荣,国家稳定。而且文化昌盛。隋唐时期各族人民经过共同努力,在继承前代文化和吸收外来文化的基础上,创造了辉煌灿烂的隋唐文化。隋唐文化是中国封建文化的高峰,在当时的世界上也是处于前列地位。

一、隋唐文化繁荣的原因:

1.国家强盛,经济繁荣;

2.开明、兼容的文化政策;

3.文化交流频繁;

4.继承传统文化。

二、科学技术的新阶段:

1. 雕版印刷术和火药的发明

⑴雕版印刷术

1.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印刷术的国家。

2. 讲什么是雕版印刷术:在版料上雕刻图文引径行印刷的技术。它在中国的发展,经历了由印章、墨拓石碑到雕版,再到活字版的几个阶段。雕版印刷的版料,一般选用纹质细密坚实的木材,如枣木、梨木等。把木材锯成一块块木板,把要印的字写在薄纸上,反贴在木板上,再根据每个字的笔划,用刀一笔一笔雕刻成阳文,使每个字的笔划突出在板上。木板雕好以后,就可以印书了。

⑵火药的发明

1. 讲火药的配方(硫磺、硝石、木炭)

2. 火药是中国古代炼丹家在炼丹过程中发明的,相传秦汉之际炼丹术开始盛行之时,方士们为了炼制仙丹妙药,把各类药物彼此配合烧炼。五金、八石(各种矿物药)、三黄(硫磺、雄黄、雌黄)、汞和硝石都是炼丹的常用药物。其中汞与三黄合炼而得丹砂是炼丹家们的得意之作。但若用硝石与三黄共炼必将燃烧爆炸,因此导致火药的发明。

3. 讲火药的应用:开始时是用于制造烟火供人们娱乐观赏,在唐朝末年开始用于军事。

2.天文学和历法的显著成就

1.看僧一行像。

2.了解一行的成就①测算子午线的长度②编制《大衍历》

3.医药学的进步:

1.药王”孙思邈著的《千金方》,在我国医药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2.吐蕃名医元丹贡布编著的《四部医典》,在国内外有重要影响。

3.唐高宗时,政府组织人编写的《唐本草》,是世界上第一部由国家编定颁布的药典。比欧洲早800多年。

4.建筑的成熟:

1. 隋朝宇文恺主持修建的大兴城,扩建成唐都长安城,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城市;

2.赵州桥:又名安济桥,建于隋代开皇年间,由著名匠师李春建造,距今已有1400多年历史,被誉为"华北四宝之一”。位于河北赵县,桥全长64.4米,拱顶宽9米,跨度37.4米,是世界上现存跨径最大、建造最早的单孔敞肩型石拱

1.诗歌的黄金时代:唐诗的发展大致经历了初唐、盛唐、中唐、晚唐等4个阶段。

①初唐诗歌。初唐诗歌仍处于梁陈时期余光返照中,文人诗作浮艳柔丽。直到初

唐四杰,诗歌的内容和形式才有所开拓。但他们仍未摆脱六朝后期“轻浮绮靡”的影响。真正廓清梁陈诗风影响的,是陈子昂。他提倡“汉魏风骨”,以复古为革新,抵制浮靡诗风。

《登幽州台歌》: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②盛唐诗歌。盛唐诗人在陈子昂基础上,进一步把正确的方向和完美的形式结合

起来,这一时期诗歌全面繁荣,名家大量涌现。边塞诗和田园山水诗在盛唐诗中比重很大。田园山水诗人以王维、孟浩然最为知名,他们的诗多反映闲适、退隐的思想情绪,色彩清淡,意境深幽,多用五言律绝和五言古体。边塞诗派以高适(《燕歌行》中的“大漠穷秋塞草腓,孤城落日斗兵稀”)、岑参(“轮台九月风夜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石乱走匈奴草黄马正肥”)为代表,其作品气氛浓郁、情调悲壮,多用七言歌行或七绝。

《山居秋溟》——王维《过故人庄》——孟浩然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李白、杜甫是盛唐诗歌最高成就的标志。李白的名作,以安史之乱前为多。内容、题材丰富,气势雄浑,想象丰富,风格飘逸,多侧面、多层次地反映唐朝时期的社会生活和时代心理。杜甫的(三吏:《石壕吏》《新安吏》《潼关吏》三别:《新婚别》《无家别》《垂老别》)诗则是动乱时代的诗史,忠实地记录了国家的变乱和人民的苦难;博大精深,沉郁顿挫;开新乐府运动先声。在诗歌语言、格律、技巧等方面,他善于转益多师,广泛地吸取前人和并世作者的经验,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为后世诗歌发展开辟了众多途径。

《望庐山瀑布》——李白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石壕吏》——杜甫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老翁越墙走,老妇出门看。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听妇前致词:

三男邺城戍,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老妪力虽衰,

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

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③中唐诗歌。中唐诗坛提倡诗歌要反映现实生活。白居易、元稹等倡导新乐府运

动,写下大量广泛反映现实、批评时政的政治讽喻诗,风格舒徐坦易。

《赋得古原草送别》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④晚唐诗歌。虽有过在文学史上产生重大影响的作者和作品,但总的来说,这一

时期由于阶级矛盾空前尖锐和国势的衰微,诗歌缺少盛、中唐的阔大气魄与浑融境界。杰出诗人李商隐、杜牧在诗歌艺术上有独特的贡献。其诗声情流美,但伤时忧国,哀怨深沉,有种没落感。

《过华清宫》《赤壁》

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无题》《锦瑟》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此情可待万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2.唐传奇:唐传奇是指唐代流行的文言短篇小说。它远继神话传说和史传文学,近承魏晋南北朝志怪和志人小说,发展成为一种以史传笔法写奇闻异事的小说体式。唐传奇内容丰富,题材广泛,大多取材于现实生活。其中数量最多、成就最高的是描写婚姻爱情题材的作品,如《柳毅传》、《莺莺传》、《李娃传》、《霍小玉传》等。这类作品表现了对婚姻爱情生活自由的向往和追求,抨击了封建礼教、婚姻制度和门第等级观念。

唐传奇标志着中国古代小说创作进入了一个新的创作阶段,对后世影响甚深,最显著的是在元明戏曲中,大量移植唐传奇的人物故事进行创作,诸如王实甫《西厢记》源于《莺莺传》,郑德辉《倩女离魂》取材于《离魂记》,石君宝《李亚仙诗酒曲江池》取材于《李娃传》,汤显祖《紫荆记》取材于《霍小玉传》等等,可以说,唐传奇为中国古代一大批优秀的戏曲提供了基本素材。

四、多姿多彩的艺术:

1.艺术宝库莫高窟:

2.隋唐绘画:

3.巅峰时代的书法:

4.隋唐乐舞:

隋唐文化简介

隋唐文化 隋唐文化灿烂辉煌,它不仅达到了中国古代封建文化史上的高峰,而且处在世界发展的领先。在经济、政治、文化、科技、艺术、音乐等都达到了一个相当高的水平,如果把中国封建社会的发展比作一个抛物线,唐朝无疑实在最高点,以后再也没有那个时期可以达到或超过。 一隋唐文化发达的原因和特点 1 原因 ①国家强盛经济繁荣 隋朝的统一,使全国的社会秩序安定下来,南北的经济文化得到交流,唐朝从太宗的“贞观之治”到玄宗的“开元盛世”,封建经济高度发展,政治相对稳定的时间也较长,这就为文化的繁荣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②开明、兼容的文化政策 在经济高度发达的基础上,隋唐政府,尤其是唐朝统治者,倡导科举考试,大力兴办学校突破了选拔人才对门第出身的种种限制,并且不断增加考试科目,拓展考核范围。在思想文化上,不管是外来的佛教文化还是中国的道教文化,统治者大都能兼收并蓄。这种对文化事业的重视和开明兼容的文化政策,既培养了大批文化人才,又为文化的繁荣创造了有利的氛围。 ③文化交流频繁 隋朝运河的开通和唐朝交通的畅达,使唐朝同边疆各少数民族政权保持着密切的关系,从而促进了双方频繁的经济文化交流。西域等地的少数民族文化大大丰富了中原文化的内容,使中华文化具有浓烈的多民族色彩。由于封建经济繁荣、国力强盛,唐朝在国际上享有很高的声望,而且对外交通发达,使唐和亚、欧、非之间的往来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盛况,在中外文化互相吸收、互相促进的过程中,隋唐文化更加丰富多彩。 ④继承传统文化。 秦汉以来我国的封建文化就在不断地发展,在许多领域都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我国北方少数民族的发展和江南的开发,又为科学技术及文学艺术的更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在此基础上,隋唐文化出现了全面繁荣的局面。 2 特点 ①全面繁荣 隋唐文化在科技、宗教和哲学、史学、教育、文学、艺术方面全面繁荣。 ②兼收并蓄 统治阶级开明、兼容的文化政策、创造了有利于文化的发展氛围。内外交通发达、国内各族交往密切,在文化上互相交流、融合,为中华文化增强了刚劲、豪爽、热烈、活泼的多民族色彩。中国与亚洲、欧洲以至非洲都有频繁往来。文化上得以吸收外来优秀成分,比较突出表现在宗教和艺术方面。 ③世界领先 隋唐时期已有了雕版印刷和火药,僧一行开始用科学方法实测地球子午线长度。《唐本草》、赵州桥等都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④泽被东西 隋唐文化是中国封建社会文化的高峰,也是当时世界文化的高峰,对中国文化的发展和世界文明史都产生了重要影响。

第八节 隋唐时期文化的繁荣教案

第八节隋唐时期文化的繁荣教案 第八节隋唐时期化的繁荣教案 教学目标 一、基础知识目标 雕版印刷术和火药的发明,天和历法的显著成就,医学的进步,建筑的成熟;诗歌的黄金时代;多姿多彩的艺术。 二、能力培养目标 1.通过对隋唐化繁荣原因的分析,培养学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正确认识政治、经济和化三者之间的关系的能力。2.通过对隋唐学艺术的学习,培养学生的化鉴赏能力,以拓宽学生视野,提高学生化素养。 三、思想教育目标 1.隋唐时期,在继承前代化和吸收外化的基础上,各族人民共同创造了辉煌灿烂的化。 2.隋唐时期,我国许多科学技术处于世界前列,通过学习,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3.隋唐时期著名的诗人、哲学家、艺术家,才华横溢,对学问孜孜以求,对学艺术创作精益求精,其严谨的治学态度和刻苦的钻研精神是他们成功的重要原因之一,值得我们学习。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雕版印刷术和火药的发明,建筑的成熟,唐诗的繁荣,艺术宝库莫高窟。 教学难点:隋唐化发达的原因,隋唐的历法发展,隋唐哲学的发展。教学过程 一、隋唐化发达的原因 1.国家强盛,经济繁荣,为化的繁荣奠定了雄厚的基础。 2.开明、兼容的化政策,为化的发展创造了有利的氛围。 3.化交流频繁: ①国内各族在化上相互交流融合,使中华化具有浓烈的多民族色彩; ②中国和亚洲、欧洲以至非洲都有频繁的往,化上得以吸收外的优秀成分。 4.隋唐两代,继承发扬了历代传统化,尤其是魏晋南北朝的化。二、科学技术的新发展 1.雕版印刷术和火药的发明 ①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印刷术和火药的国家。 ②隋唐时期已经有了雕版印制的佛经、日历和书籍。 ③唐朝于868年印制的《金刚经》卷子,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有确切日期的雕版印 刷品 ④唐朝中期的书籍里,已有了制成火药的配方。即硫黄、硝石与碳混合。

辉煌的隋唐文化

辉煌的隋唐文化(一)教学设计 【课程标准】 以赵州桥为例,体会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 了解“四大发明”,认识中国古代科技发明对世界文明发展的贡献。 以唐诗为例,了解中国古代的文学成就。 【教材分析】 隋唐时期是中国封建文化的高峰,当时国家统一,疆域广阔,经济繁荣,民族融合,在此基础上,创造了辉煌灿烂的文化。本课在整个单元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既是前几课隋唐政治、经济成就的结果,也对宋元时期的学习起了铺垫作用。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了解隋唐时期在科技和文学方面的主要成就,掌握赵州桥、唐都长安城、雕版印刷术、唐朝著名诗人李白、杜甫和白居易等相关内容,锻炼观察图片,从图片提炼信息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赵州桥与颐和园玉带桥等的对比,雕版印刷术与手抄笔录的对比,锻炼运用对比方法分析问题;通过从历史角度对诗歌的分析,加深对唐朝历史的了解。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唐文化对中国和世界文化的发展做出贡献,激发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认识李白、杜甫、白居易的诗歌艺术极具特色,具有高尚的情操和爱国情感,以此树立德才兼备的典范。 【教学重点、难点】 一、重点:赵州桥、雕版印刷术、唐诗 突破方法: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播放视频和设置游戏等方式突破重点。通过活动锻炼学生动手动口能力,体会合作学习的乐趣。 二、难点:1.赵州桥在世界桥梁史上的地位及作用。 2.从历史角度理解李白、杜甫、白居易的诗歌。 突破方法:采用诗歌赏析,分析三位诗人所处历史背景来突破难点。【学生情况分析】 初一学生对新鲜事物抱有浓厚的兴趣,渴望展示自己,参与意识强烈,同时厌恶枯燥的说教,必须针对其特点选择恰当的教学手段。 【教学方法和手段】 1.选择了多媒体课件、视频《雕版印刷术》等展示赵州桥以及雕版印刷术的发明。 2.采用启发与探究相结合的互动式教学调动学生积极性。运用讲述

最新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一单元精练-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第4课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

第4课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 知能演练提升 一、选择题 1.唐朝与亚、非、欧各国友好往来达到前所未有的盛况,其根本原因是( ) A.对外交流非常便利 B.经济繁荣,文化昌盛 C.采取开放的对外政策 D.制度先进,疆域辽阔 2.下面是马丽同学归纳的遣唐使的特点,其中不准确 ...的一项是( ) A.次数较多 B.规模较大 C.影响深远 D.只学习唐朝的政治制度 3.唐招提寺位于日本奈良,是有着典型唐朝风格的世界文化遗产。下列最能说明中日友好关系源远流长的事件是( ) A.张骞出使西域 B.鉴真六次东渡 C.玄奘西游天竺 D.郑和七下西洋 4.下列关于唐朝与日本交往的说法,错误 ..的是( ) A.玄奘东渡日本传播唐朝文化 B.两国之间有贸易往来 C.唐朝时期有十几批遣唐使来华 D.日本按唐朝模式进行政治改革 5.“传法为重,舍身为轻,六渡出海,终抵东瀛。”这副对联描述的史实是( ) A.玄奘西行 B.鉴真东渡 C.文成公主入藏 D.隋炀帝巡游江都 ★6.对比下图中的两枚古钱币,得出的结论中不应有 ...( )

A.两者都是圆形方孔钱 B.钱币上都有汉字 C.唐文化对日本影响巨大 D.开元通宝受和同开珎的影响 7.1 300多年前,天竺的戒日王举行了盛大的佛学辩论会,担任主讲的是一位来自唐朝的佛学大师。这位佛学大师可能是( ) A.僧一行 B.鉴真 C.玄奘 D.戒贤 8.中印交流源远流长,早在唐朝时期,玄奘西行,为中印文化交流做出了巨大贡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唐朝时称印度为波斯 B.玄奘游学的大昭寺是印度佛学的最高学府 C.玄奘回国后,佛教开始传入中国 D.玄奘口述的《大唐西域记》成为研究中亚、印度半岛以及我国新疆地区历史和佛学的重要典籍 9.唐诗内容丰富,风格多样,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其中反映了中外交往的诗句是( ) A.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 B.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C.日本晁卿辞帝都,征帆一片绕蓬壶 D.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二、材料分析题 10.识读下列图片,回答问题。 (1)图1《西游记》中唐僧的原型是哪位历史人物?我们可以从这位历史人物身上学习到哪些优秀品质? (2)鉴真(图2)是哪个朝代的历史人物?他对日本有何贡献?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教学案:考点7 隋唐时期的文化

考点7——隋唐时 期的文化 【学习目标】 4.继承传统文化。秦汉以来我国封建文化在许多领域都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我国北方少数民族的发展和江南的开发又为我国科技文化及文学艺术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在此基础上隋唐文化出现了全面繁荣的

局面。 5.科举制度的推动。隋唐开创和完善的科举制度,有利于教育的发展和人才的培养,进而推动了文化的发展。 《大衍历》它表明了我国古代历法体系的成

三、隋唐文化发达的特点: ⑴全面繁荣:隋唐文化在科技、宗教和哲学、史学、教育、文学、艺术方面全面繁荣。 ⑵兼收并蓄:统治阶级开明、兼容的文化政策、创造了有利于文化的发展氛 围。内外交通发达、国内各族交往密切,在文化上互相交流、融合,为中华文化增强了刚劲、豪爽、热烈、活泼的多民族色彩。中国与亚洲、欧洲以至非洲都有频繁往来。文化上得以吸收外来优秀成分,比较突出表现在宗教和艺术方面。 ⑶世界领先:隋唐时期已有了雕版印刷和火药,僧一行开始用科学方法实测 地球子午线长度。《唐本草》、赵州桥等都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⑷影响深远:隋唐文化是中国封建社会文化的高峰,也是当时世界文化的高峰, 对中国文化的发展和世界文明史都产生了重要影响。 四、隋唐文化的地位 1、隋唐时期文化不仅全面,而且水平高超,在各个领域都取得了辉煌灿烂的成就。 2、隋唐文化的繁荣景象在中国封建社会历史中是一个顶点。 3、隋唐文化不仅对后来的封建文明产生了巨大影响,甚至在今天都留下了明显的痕迹。 4、当时东方文明远远领先于西方文明,隋唐文化对周边邻国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5、隋唐文化在全世界范围内代表了中国文明,形成了中国文化圈,至今还保

隋唐文化 含部分答案

知识梳理

一、课堂练习 1.唐高祖李渊自认为是老子后裔,规定老子地位在孔子之上,佛教位居第三;武则天时明令佛教位在道教之上;后来唐武宗又大规模地“灭佛”。这反映出唐代 A.皇帝的好恶决定宗教兴亡 B.道教的社会影响最大 C.儒学的政治地位最为稳固 D.佛教的社会基础薄弱 2.(2016丰台一模14)唐代节度使冯宿曾奏请朝廷:“剑南两川及淮南道,皆以版印历日(日历)鬻于市。每岁司天台未奏颁下新历,其印历已满天下,有乖(违背)敬授之道。”结合所学判断,下列选项正确的有 ①雕版印刷术在民间流行②活字印刷提高印制效率 ③民间私印有损朝廷权威④私营商业A.①②③B.②③④ C.①③④D.①②④ A.①②③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3.以诗证史是一种史学研究方法。下列诗句中可用来佐证中国瓷器发展的是 A.越毂缭绫织一端,十匹素缣功未到 B.吴绵细软桂布密,柔如狐腋白似云 C.白釉青花一火成,花从釉里吐分明 D.铸锅烟接炼锅烟,村畔红光夜烛天 4.“五代唐明宗长兴二年,宰相冯道、李愚,请令判国子监田敏,校正九经,刻板印卖,朝廷从之。……因是天下书籍遂广。”据此记载可知,当时 A. 雕刻印刷技术才开始使用 B. 官府已经掌握活字印刷技术 C. 文化传播仅依靠手抄书籍 D. 雕版印刷术推动了文化发展 5.唐中期有了用硝石、硫磺、木炭制成火药的方法,至唐末用于军事,到宋代则出现了“突火枪”等管形武器;战国时已有司南,后来人们用磁针制成了指南针,北宋用于航海;在印刷术方面,毕昇在唐代雕版印刷日臻成熟的基础上发明了活字印刷术。上述材料突出说明宋代科技A. 是对传统的继承创新 B. 居于世界领先地位 C. 与生产生活联系密切 D. 开始形成理论体系 6.(2017昌平二模41)中国诗歌在唐朝达到顶峰。仅据清代康熙年间所编的《全唐诗》所录,就有诗人两千二百多人,作品四万八千九百多首,共九百卷。作诗的人上自帝王、公卿、官僚,下至布衣,旁及僧、道,几乎遍及各个阶层。诗歌与唐人的日常生活关系密切,一首好诗写出之后,在不长的时间里就可以传到很多地方。除了传抄这种主要的传播方式外,还有传唱、题壁等多种方式,这些传播方式共同促使唐诗在社会上广泛流传。 ——《中华文明史》 依据材料概括诗歌在唐朝发展到顶峰的表现。(8分) 二、课后作业 1.高考总复习检测第三单元练习一选择题1到5题、练习二1到5题(把答案在本试卷和检测

高考真题选练-隋唐时期的经济和文化(教师版)

高考真题选练(七)隋唐时期的经济和文化 1.(2012·福建文综卷·14)《隋都城图》题记:“畦分棋布,闾巷皆中绳墨,坊有墉(墙),墉有门,逋亡奸伪无所容足。而朝廷官寺、民居市区不复相参,亦一代之精制也。”由此可见,隋都城的设计重在() A.打破市坊的空间界限B.便利居民的交通出行 C.加强官府的严格控制D.促进城市的商业活动 【解析】阅读材料从材料获取有效的历史信息,“逋亡奸伪无所容足”,“而朝廷官寺、民居市区不复相参”,可以看出从管理的角度来设计都城,A是在宋代,B材料中没有涉及。 【答案】C 2.(2014·广东文综·13)唐代某诏令批评当时存在“恣行吞并,莫惧章程”和“口分永业(国家授予的田地),违法卖买”的现象。这表明当时() A.井田制瓦解B.均田制受到破坏 C.分封制恢复D.“市”突破空间限制 【考点】古代中国的土地制度——均田制 【解析】春秋战国时期井田制走向瓦解,唐代已经不存在井田制,谈不上瓦解,故A项错误;唐代出现“口分永业(国家授予的田地),违法卖买”的现象,唐代国家授予的田地指的是均田制,由此可以看出唐代均田制受到破坏,故B项正确;唐代没有实行分封制,故C项错误;宋代打破坊市的界限,唐代对“市”仍有严格的限制,故D项错误。 【答案】B 3.(2013·安徽文综·12)图2是据有关资料绘制的汉唐间安徽境内水利兴修统计示意图。它反映了这一时期()

图2 A.安徽农业生产居全国领先水平B.安徽农业生产总体呈发展态势 C.长江流域为农业生产重要区域D.我国经济重心已经转移到南方 【考点】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阅读理解图表的能力,横轴是时间从两汉到唐朝,纵轴是水利兴修的统计次数,柱状图明显看出从两汉到唐,除了短暂的隋朝兴修水利次数少之外,兴修水利的次说总体呈现增多的状态,水利建设的数量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一个地区的农业发展状况,所以从汉到唐安徽农业生产总体呈现发展态势,选B。材料仅仅截取安徽省的水利兴修统计,没有对比全国其他省份,无法得出A,材料中没有涉及长江流域的农业生产,排除C,中国经济重心的南移是在唐朝以后,排除D。 【答案】B 4.(2015·福建文综·14)《景德镇陶录》记:“唐武德中,镇民陶玉者载瓷入关中,称为假玉器,且贡于朝。于是昌南镇瓷名天下”。《江西通志》载:“景德镇……水土宜陶。宋景德中始置镇,因名”。材料反映了() A.唐时瓷都景德镇已驰名天下B.陶玉身份为官营手工业者 C.该产品工艺精美畅销海内外D.陶玉追求产品的知名度 【考点】古代中国手工业的发展——陶瓷业 【解析】从材料“于是昌南镇瓷名天下”说明唐代景德镇瓷器比较出名,但是景德镇成为瓷都是在宋代,故A项错误;从材料“镇民陶玉者载瓷入关中,称为假玉器,且贡于朝”说明陶玉身份是“镇民”,“且贡于朝”,故B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景德镇产品销往海外信息,故C项错误;根据“镇民陶玉者载瓷入关中,称为假玉器,且贡于朝。于是昌南镇瓷名天下”,说明陶玉通过进贡朝廷,使得瓷器闻名天下,故D项正确。 【答案】D 5.(2014·海南单科·6)文献与考古表明,唐代中后期,“波斯锦”“胡锦”“番锦”通过丝绸之路,不断输入中国,内地也生产“胡式锦”。这表明() A.外来文化改变了唐代的社会生活B.唐代中后期手工业趋于衰落 C.外来的丝织技术超过了唐朝D.中外文化交流互动日益深入 【考点】古代中国手工业的发展——纺织业;古代中国商业的发展——唐代商品经济发展(丝绸之路)【解析】“胡锦”输入唐朝,并不可能改变唐代的社会生活,故A项错误;“内地也生产‘胡式锦’”说明唐朝手工业技术提高而不是衰落,故B项错误;材料中没有显示中外纺织技术的对比的信息,故C项错误;“‘波斯锦’等通过丝绸之路,输入中国”说明中外文化交流的加深,故D项正确。

隋唐时期文化的繁荣

第四章第八节隋唐时期文化的繁荣 教学目标 一、基础知识目标 雕版印刷术和火药的发明,隋唐天文学和历法的成就,隋唐医学的发展,隋唐建筑的成熟;隋唐宗教的兴盛;儒学大师韩愈和思想家柳宗元、刘禹锡;隋唐教育的勃兴;唐诗和李白、杜甫等著名的诗人;艺术宝库莫高窟,隋唐绘画和书法的大发展及著名的书、画家,隋唐乐舞。 二、能力培养目标 1.通过对隋唐文化繁荣原因的分析,培养学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来正确认识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关系的能力。2.通过对隋唐文学艺术的学习,拓宽学生视野,提高学生文化素养,从而培养学生的文化鉴赏能力。 三、思想教育目标 1.隋唐时期,我国疆域辽阔,南北统一,经济发达,中外文化交流频繁,在继承前代文化和吸收外来文化的基础上,各族人民共同创造了辉煌灿烂的文化。 2.隋唐时期,我国科学技术处于世界前列,哲学、教育有了长足的发展,文学艺术光耀千古,这都是值得骄傲和自豪的文化遗产。通过学习,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3.隋唐时期著名的诗人、哲学家、艺术家,才华横溢,对学问孜孜以求,对文学艺术创作精益求精,其严谨的治学态度和刻苦的钻研精神是他们成功的重要原因之一,值得我们学习。 教学要点 一、隋唐文化发达的原因 1.国家强盛,经济繁荣 2.开明、兼容的文化政策 3.文化交流频繁 4.继承传统文化 二、科学技术的新发展 1.雕版印刷术和火药的发明

2.天文和历法成就 3.医学的进步 4.建筑的成熟 三、宗教和哲学的发展 1.宗教的盛行 2.儒学大师韩愈和思想家柳宗元、刘禹锡 四、教育的勃兴 五、文学的大发展�;�;唐诗的繁荣 六、多姿多彩的艺术 1.艺术宝库莫高窟 2.异彩焕发的绘画 3.巅峰时代的书法 4.风格多样的乐舞 教学要求和建议 一、本节为两课时。从“隋唐文化发达的原因”到“宗教哲学的发展”可放到第一课时讲授;“教育的勃兴”到“多姿多彩的艺术”为第二课时的内容。 本节重点:雕版印刷术和火药的发明,建筑的成熟,唐诗的繁荣,艺术宝库莫高窟。 本节难点:隋唐文化发达的原因,隋唐的历法发展,隋唐哲学的发展。 二、讲授本节内容时,要注意避免简单重复初中已学过的知识,突出重点,注意思想文化对其他文化的影响。 三、关于隋唐文化发达的原因,主要讲明四点: 1.国家强盛,经济繁荣。隋朝的统一,使全国的社会秩序安定下来,南北的经济文化得到交流;唐朝从太宗的“贞观之治”到玄宗的“开元盛世”,封建经济高度发展,政治相对稳定的时间也较长,这就为文化的繁荣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开明、兼容的文化政策。在经济高度发达的基础上,隋唐政府, 尤其是唐朝统治者,倡导科举考试,大力兴办学校,突破了选拔人才对门第出身的种种限制,并且不断增加考试科目,拓展考核范围。在思想文化上,不管是外来的佛教文化还是中国的道教文化,统治者大

第7、8课 辉煌的隋唐文化

第7、8课辉煌的隋唐文化 【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的学习,要求学生了解赵州桥、雕板印刷术的发明、唐诗和杰出诗人李白、杜甫、白居易;唐代书法和著名书法家颜真卿、柳公权、著名画家阎立本和吴道子、艺术宝库莫高窟、唐朝乐舞。 通过与其他其他类型桥梁进行对比,分析赵州桥在设计上的巧妙之处,培养学生对比分析的能力。 隋唐时期,文学艺术获得高度发展,尤其是诗歌、书法以及石窟艺术进入了我国的黄金时代,在我国及世界文学艺术史上均占有重要地位以此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通过对李白、杜甫、白居易等人在文学艺术方面所取得的卓越成就的感知,使学生体会到,他们之所以能取得卓越的成就,一是来自于他们对祖国山河的热爱、对民间疾苦的关心。 【教材分析】 唐诗和杰出诗人李白、杜甫、白居易是本课的重点;本课的难点是李白、杜甫、白居易诗歌的特点。 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中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古代中国有辉煌的文明和灿烂的文化,在世界上享有崇高的声望。隋唐时期,是古代中国历史发展的黄金时代,不仅政治、经济上达到鼎盛时期,文化上也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下面我们先来看看隋唐在建筑业取得的成就。 一、兴盛的建筑业 出示《赵州桥图》,学生回答桥的名称、设计者、修建的时间。 1、隋朝李春设计建造赵州桥 赵州桥原名安济桥,位于今天河北赵县的洨(xiao)河上,是隋朝杰出工匠李春设计和主持建造的。 (出示圆拱桥和多孔桥图) 学生对比三幅图,讲讲赵州桥在设计上有什么巧妙之处? ①修桥的目的是为了方便交通,多孔桥不利于船只通行。赵州桥采用平拱桥的形式,既方便船只通行,又方便车马、行人在桥上行走。 ②赵州桥大拱两端各有两个小拱,既节约了石料,减轻了桥自身重量对桥基的压力,遇到洪水,小拱还可起泄洪的作用,这样就减弱激流对桥身的冲击。 二、雕版印刷术的发明 我们的祖先从盖章中得到启示,发明了雕版印刷术。 由学生来描述雕版印刷术的工作流程:把要印的文字反刻在一块木板上,让文字凸出,然后在字面上涂上墨,覆上纸,轻轻一刷,字迹就印在纸上成了正字了。(通过图片说明) 在隋唐时期,一些流通较大的书籍,如佛经、日历、诗集,已经雕刻出版。 (出示《金刚经》图片) 这本在敦煌莫高窟发现的《金刚经》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标有确切日期的雕刻印刷品。 《金刚经》的卷首是一幅如来向他的弟子传教的图画,画面精美、清晰。从这幅图可以说明当时雕版印刷术已经很成熟了。在《金刚经》末页,标有确切的日期“咸通九年四月十五日”,也就是公元868年5月11日。《金刚经》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并且标有确切日期的雕刻印刷品。 雕版印刷术的发明,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当时熟练的工匠,一天可印两千张。这对我国文化事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三、光耀千古的诗坛 唐朝是我国诗歌的黄金时代,流传下来的有两千多位诗人的近五万首诗歌。其中大家最熟悉的有哪些诗人?介绍唐诗的三个代表性人物。 1、李白 简介李白并概括诗歌的特点:(可由学生介绍)李白,字太白。少年时喜好文学,熟读百家书籍。青年时代游历祖国名山大川,写下许多优秀的诗篇。四十岁时,经推荐,被唐玄宗召到长安,作为文学侍从,参

中国隋唐时期的服饰文化

中国隋唐时期的服饰文化 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大国,经历了从夏商西周一直到元明清等各个不同的时代。而每个时代的文化都有个性鲜明的的时代风尚,这种风尚非该时代而难以存在,或是后世极力模仿已无法得其精髓。因此,每个时代都相应的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服饰文化。众所周知,隋唐时期是一个繁荣昌盛的朝代,这个时期的服装发展也到了全盛时期。下面我们就了解一下唐朝时期的服饰文化。 由隋入唐,中国古代服装发展到全盛时期,政治的稳定,经济的发达,生产和纺织技术的进步,对外交往的频繁等促使服饰空前繁荣,服装款式、色彩、图案等都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崭新局面,而这一时期的主要分女子服饰,可谓中国服装中最为精彩的篇章,其冠服之丰美华丽,妆饰之奇异纷繁,都令人目不暇接。大唐二百余年的女子服饰形象,可为襦裙服、男装、胡服三种配套服饰。 服装是社会政治气候、经济基础的晴雨表。唐代是中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尤其是贞观、开元年间,政治气候宽松,人们安居乐业。唐朝的京师长安,是当时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同时也是东西文化交流的中心。在古城西安,雁塔晨钟、草堂烟雾、灞柳风雪、骊山晚照、华岳仙掌、碑林石刻仿佛还萦绕着袅袅的盛唐之音。和唐朝政府有过友好往来的国家,曾经有三百多个。灿烂的中国文化,通过他们传到世界各地。时至今日,东亚地区的一些国家,仍把唐朝时期的服饰作为正式的礼服,可见影

响之久。外国的友好使者云集长安,也把他们的文化的种子,播撒在八百里秦川。唐朝的绘画、雕刻、音乐、舞蹈等艺术都吸引了外来的技巧和风格。对异国衣冠服饰的兼收并蓄,使唐朝服饰的奇葩开得更加鲜艳夺目。 唐代初期,车服制度皆承袭隋制。到公元621年,才正式颁布车服之令,冠服制度开始确立。唐代是中国历代经济、文化的鼎盛时期,唐代的绘画、雕刻、音乐、舞蹈等方面都吸收了外来的技巧和风格,对外来的服饰,采取兼容并蓄的态度。这使得该时期的服饰大放异彩,更富有时代的特色。由于中西文化的交流,在唐代许多新颖的服饰纷纷出现,胡服在此时的影响巨大,尤其是对裤褶服饰的产生,将秦汉时期的交领、宽衣大衫、曳地长裙的服饰逐渐淘汰,转为盘领、紧身窄袖、合身的短衫、瘦长裙所替代。 服饰逐渐的开放,强调体态的美感,配挂披或胡帽;鞋子除云头高履外还出现了小蛮靴。在加上织品的发展,许多轻薄细柔的布料被开发出来,因此透明的、多层次的穿着开始引领风骚。此时期最具代表性的服装特色有:袒胸、高腰、披巾、明衣、男装、胡服和所谓的“时世装”等。 在初唐时期,襦裙半臂穿戴已经出现,不仅在中原地区流行,西北地区的妇女也同样喜欢穿,穿的时候一般用对襟,穿在胸前结带。 还有一种大袖衫。唐代仕女下装多穿裙子,腰束的极高,甚至高过胸部。裙色以红、紫、黄、绿最多,其中以红色最为流行。衣身袒胸短襦、肩披宽长的肩巾、下穿高头云履。妇女服饰展现性感魅力,

第8课 辉煌的隋唐文化(二)(学案)

第8课辉煌的隋唐文化(二) 姓名____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______ 一、学习目标: 1、通过本课学习,掌握隋唐时期的书法、绘画成就以及石窟、音乐、舞蹈等艺术成就,包括 颜真卿和柳公权的书法、阎立本和吴道子的绘画、敦煌莫高窟艺术等。 2、通过对阎立本、吴道子绘画成就的介绍,了解他们各自的创作特点。 3、通过对敦煌莫高窟艺术的介绍,认识到莫高窟是世界上最大的艺术宝库之一,它在壁画和 彩塑方面的成就,充分显示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创造力。 二、学习重点: 1、世界艺术宝库莫高窟 2、灿烂夺目的书法和绘画 三、自主学习(预习) 1、回忆初一上册历史课,中国字体是怎样的一个演变过程,书法是在何时成为一门艺术的? 2、五彩缤纷的隋唐艺术是各族人民共同创造的。它一方面继承了前代艺术的精华,另一方面又吸 收了外来艺术的优秀成分。你可以举出这样的例子吗? 四、课堂学习: 1、通过完成下列表格,你将会更深刻地体验到唐代艺术的创新特征,并感受到其魅力之所在。 2 五、课堂巩固: 1.隋唐时期的著名书法家有()。 ①颜真卿②柳公权③王羲之④欧阳询 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2.下列人物,属于隋唐时期著名画家的是()。 ①展子虔②阎立本③吴道子④顾恺之 A.②③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3.唐玄宗亲自参与编创的歌舞大曲是()。 A.《秦王破阵乐》 B.《霓裳羽衣曲》 C.《胡旋舞》 D.《绿腰舞》 4、欧阳询是由隋入唐的书法家,他的代表作是() A、《玄密塔碑》 B、《洛神赋图》 C、《九成宫碑》 D、《颜氏家庙碑》 5、金庸小说《神雕英雄传》中有这样一段:“……黄蓉愈看愈奇,又揭起一层,却见下面一 轴轴的书画卷轴。她要郭靖相帮,展开一轴看时,吃了一惊,原来是一幅《送子天王图》。” 这段话里提到的《送子天王图》的作者是() A、顾恺之 B、吴道子 C、张择端 D、赵梦瑶 6、艺术宝库莫高窟坐落在今天的() A、山西大同 B、河南洛阳 C、甘肃敦煌 D、陕西西安 7、参与编创《霓裳羽衣曲》的唐朝皇帝是() A、唐太宗 B、唐玄宗 C、武则天 D、唐德宗 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颜公变法出新意,细筋入骨如秋鹰。——苏轼 请回答: (1)材料中的“颜公”指的是谁? (2)他的书法的特点有什么? (3)他在书法史上占有什么地位? (4)与他齐名的另一位书法家是谁?创立了什么书体? 六、小结 七、课后作业 “天宝季年时欲变,臣妾人人学圜转。中有太真外禄山,二人最道能胡旋。”──白居易“金花折风帽,白马小迟回。翩翩舞广袖,似鸟海东来。”──李白 请回答: (1)上述两首诗描写了唐朝文化哪一方面的情况? (2)白居易诗中的“太真”、“禄山”分别指谁? (3)结合所学知识和材料里的“胡旋”、“海东”等词语,分析唐朝乐舞繁荣的原因。 八、补充材料: 隋朝书法融合南朝的秀美和北朝的雄健 隋代书法家主要有智永,他是王羲之的七代孙。他的书法继承家学,又有个人和时代特点。由隋入唐的书法家有欧阳询和虞世南。欧阳询,潭州临湘(今湖南长沙)人。工书法,与虞世南、褚遂良并称为唐初三大书法家。他初学王羲之书,劲险刻厉,于平正中见险绝,自成面目,人称“欧体”。他的书法,以楷书最佳。他的用笔,方圆兼备而劲险峭拔。由于他的楷书无论用笔、结构都有十分严格的程式,最便于初学,欧体楷书至今仍是人们学习的楷模。碑刻有《九成宫醴泉铭》《化度寺碑》《虞恭公温彦博碑》《皇甫诞碑》等。虞世南经智永传授笔法。他的字笔圆而体方,外柔而内刚,锋芒内敛而气宇轩昂。 颜真卿 颜真卿(709—785),字清臣,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官至殿中侍御史。安禄山叛乱后,曾联络堂兄杲卿起兵抵抗,附近17郡响应,使安禄山不敢急攻潼关。后入京,官至吏部尚书,太子太师,封鲁郡公,世称颜鲁公。他的书法初学褚遂良,后学张旭,善于推陈出新。他的正楷端庄雄伟,气势开张;行书遒劲郁勃,古法为之一变,开创了新风格,对后世影响极大,人称“颜体”,与柳公权并称“颜柳”。范文澜《中国通史》中说:“初唐的欧、虞、褚、薛,只是二王(王羲之、王献之)书体的继承人,盛唐的颜真卿,才是唐朝新书体的创造者。”颜真卿是一位多产的书法家。据说书迹有18种之多。留存至今的仍然不少。《颜氏家庙碑》《多宝塔感应碑》是他的代表作。 柳公权 柳公权(778—865),字诚悬,京兆华原(今陕西耀州)人。官至太子少师。他善书法,在穆宗、敬宗、文宗三朝侍书禁中。穆宗时,有过“用笔在心,心正则笔正”的笔谏佳话。据《旧唐书·柳公权传》载:“公权初学王书,遍阅近代笔法,体势劲媚,自成一家。当时公卿大臣家碑版,不得公权手笔者,人不以为孝。外夷(指少数民族)入贡,皆别署货贝(准备专款),曰此购柳书。”唐文宗称他的字是“钟(繇)王(羲之)复生,无以加焉”。他学颜字,但能创新意,世称“颜筋柳骨”,指出了他们书法的不同特点。柳字避开了颜字肥壮的竖画,把横竖笔画写得大体均匀而瘦硬,又吸取名家之长,创造了独树一帜的“柳体”。代表作有《玄秘塔碑》等。

辉煌的隋唐文化

《辉煌的隋唐文化》听课反思 今天,我到一中找本书,顺便听了一节校内公开课,是《辉煌的隋唐文化(一)》。这节课任课老师是按照备课中的教学设计进行的,先是通过创设情境引出本课的学习主题,然后通过启发与探究完成学习目标,最后是思维拓展、达标检测。听完此课,我感觉最大的遗憾是学生学习的情绪由高涨走向平静最后陷于低落。 一开始,教师通过一段影音资料引出了本课的主题。在讲到“光耀千古的诗坛”时,教师提出问题“你知道的唐代诗人有哪些?”同学们兴致很高,争先恐后地回答:“李白,杜甫,白居易,王维……”,然后教师又分别让他们欣赏了三位重点诗人的图片介绍,并以竞赛的形式进行背诗和画中寻诗的活动。同学们都非常积极地参与到课堂中来,踊跃举手。当讲到“高超的建筑水平”时,教师就让学生阅读教材,回答事先准备好的问题,学生马上开始平静的看书,用书上的话来回答问题,没有了兴高采烈的神情,没有了争论、没有了问题、没有了质疑,空气好像凝固了一样。 回来后,静静的思考,我认为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是教师组织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出现了偏差:只考虑了“我应该怎样教”,而忽略了“学生想怎样学”,课堂上完全按照备课时预设的进行,虽然教师备课时也考虑了学生的因素,但是在实际教学中却没有给学生留出自主活动的空间,只是把学生当成了事先编好的程序中的对讲器,师生像“打乒乓球”

一样,你来我往,我问你答,虽然答出了所有的问题,但实际上学生只是掌握了教师安排好的知识。教师应在课堂教学中为学生的活动留下空间,而且在具体的教学中要时刻把握着“学生想怎样学”。不能用自己的问题牵着学生的思维走,学生根本没有自我思考活动的空间。教师可以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后把“发球权”交给学生,通过学生的自学、提问、争辩来完成学习目标,学生在此种开放、宽松的环境中思维也很活跃,思考也很深刻,提出一些教学设计外的问题,这样才能做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 这是节不太成功的历史课,让我体会到我们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和教学活动时,要真正做到教师、学生的角色换位:如果我是学生我想怎样去学,我想知道哪些问题……而非按教师的预设只考虑自己怎样教、怎样问、学生能答出教师的问题就是完成了学习任务。我认为之所以出现这一次的偏差,还是教师的教学理念与教学实际相脱离,教学设计中虽然考虑了学生的因素,但在实际教学中又不知不觉地陷于“老一套”的以教师为主的做法中,这也是今后有类似情况的教师们应该非常注意的地方,即把新课程的理念切实地落实到教学实践中去,而不是只挂在口头上。 通过这节课,使我认识到:要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首先教师一定要更新和改变陈旧、落后的教育观念,树立符合新课程改革需要的新教育理念:以人为本。其次,教师的教学行为也要发生根本性的变革。(一)是由教师的教为中心转向以学生的学为中心;(二)是从教师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课时检测(七)魏晋、隋唐时期的文化(含解析)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1.魏晋时期,社会动荡变革,地主阶级统治集团内部斗争激烈,封建士大夫上进无路,且时有生命之虞,只好逃避现实,缄口不提政治,不褒贬人物,而经学日趋庸俗、繁琐,士人对这些理论及学风极端厌倦,从而形成玄学。这种思想( ) A.崇尚神学迷信B.吸收道家学说 C.倡导学以致用D.动摇儒学正统 解析:选B 材料强调的是魏晋时期玄学的产生,是对当时动荡社会厌倦的产物,但是并未崇尚神学迷信,故A项错误;根据材料中“逃避现实,缄口不提政治,不褒贬人物”,体现了“无为”的思想,故B项正确;材料中是逃避现实,而不是学以致用,故C项错误;魏晋时期儒学仍是正统,故D项错误。 2.(2019·合肥期末)魏晋玄学名士阮籍认为儒家鼓吹的名教具有虚伪性,主张“越名教而任自然”,建立一个“无君无臣”的理想社会。该主张说明( ) A.儒学正统受到猛烈冲击B.道教思想适应统治需要 C.三教合一得到普遍推崇D.社会变动影响士人思想 解析:选D 题干只是反映了阮籍的主张而已,未反映儒学正统地位受到猛烈冲击,故A项错误;魏晋时期,社会动荡不安,战乱频繁,道教思想并不适合统治需要,故B项错误;三教合一是隋代儒学家才提出的,故C项错误;魏晋时期是一个大动荡、大分裂时期,学者对儒学的功用产生质疑,故D项正确。 3.玄学是流行于魏晋时期的一种哲学思潮,西晋时,一些佛教名僧为了借助玄学推行佛法,不仅以“空无”宗旨与玄学的“虚无”相呼应,而且模仿玄谈家的语言和情趣,主动与名士交游。这一现象说明( ) A.三教融合的趋势开始出现B.佛教对传统文化构成冲击 C.佛教文化日益中国化D.佛教成为当时主要宗教 解析:选C 根据“借助玄学推行佛法,不仅以‘空无’宗旨与玄学的‘虚无’相呼应,而且模仿玄谈家的语言和情趣,主动与名士交游”可知佛教主动适应社会,日益中国化,故C项正确;A、B、D三项在材料中均无从体现,排除。 4.北魏寇谦之在“以礼度为首”的总原则指导下对道教进行改革,强调修身以求内圣外王,并教生民,佐同扶命。这表明( ) A.儒道开始出现融合趋势 B.儒学正统地位受到佛道的挑战 C.道教主动适应社会变革需要 D.修身齐家治国成为道教的宗旨 解析:选C 材料中北魏寇谦之对道教进行改革,“以礼度为首”为总原则,强调修身以求内圣外王,表明道教积极融合吸收儒家思想理论以适应社会变革的需要,说明当时儒家

河北省承德市兴隆县小东区中学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一单元《第8课 辉煌的隋唐文化(二)》学案(答案不全)

辉煌的隋唐文化(二) 教师寄语:海纳百川,有容则大 一、学习目标 1、掌握隋唐时期书法、绘画、石窟、音乐、舞蹈等艺术成就。 2、认识颜真卿是继王羲之之后我国书法史上最有成就的大书法家,书法艺术在唐朝进 入了黄金时代。 3、培养艺术修养和鉴赏能力,培养对书法、绘画艺术的兴趣。 二、学习重难点: 重点:世界艺术宝库莫高窟 难点:灿烂夺目的书法和绘画 三、学习过程 名称代表人物代表作品特点地位 书法 绘画 石窟 乐舞 1、汉字是世界上最早发明的文字之一,从其产生到隋唐时期, 字体经过多次了演变,请回顾归纳其演变过程。 2、隋唐时期我国的艺术为什么会出现百家争艳的局面? (二)达标检测 1、继王羲之之后,我国书法史上最有成就的大书法家是() A、颜真卿 B、柳公权 C、王献之 D、欧阳询 2、下列哪一项关联是错误的?() A、吴道子-画圣 B、柳公权-《玄秘塔碑》 C、阎立本--《送子天图》 D、唐玄宗-《霓裳羽衣曲》 3、莫高窟被称为世界最大的艺术宝库之一,主要因为() A、大批宝物被劫掠到国外 B、有大量的碑刻书法 C、有大量精美的彩塑和壁画 D、建筑具有独创风格 4、在史书上留下了“笔谏”美名的书法家是() A、颜真卿 B、柳公权 C、王安石 D、赵孟頫 5、假如穿越时光隧道来到唐朝,你有可能经历的事情是() ①参观都江堰②到赵州桥上散步③用纸写诗④读《史记》和《资治通鉴》⑤乘坐装有指南针的海船从事海外贸易⑥参加科举考试 A、①②③④⑥ B①②③⑤⑥ C②③⑤⑥ D①②③⑥ 6、唐文化繁盛的根本原因是()

A唐代对外交流频繁 B、唐代经济繁盛 C、吸收各少数民族的精华 D唐代文艺家的天才创作 7、我评比画如奇书,颜真柳骨追欧虞,宋代诗人陆这名诗中的“颜筋柳骨”是对唐朝哪两们书法家书体的全称?() A、阎立本柳公权 B、颜真卿吴道子 C、颜真卿柳公权 D、颜真卿柳宗元 8、材料:颜公变法出新意,细筋入骨如秋鹰——苏轼 请回答:(1)“颜公”指的是哪位书法家?生活在哪个朝代? (2)他的书法有什么特点?其代表作是什么? (3)如何评价这个人? (四)、课堂小结 收获 困惑 (五)反思:

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隋唐时期第4课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作业设计

第4课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 1.下列有关遣唐使的表述中,不正确的是( ) A.来华目的是为了学习中国的军事技术 B.指的是日本派遣到中国的使节 C.当时日本派出的遣唐使有十几批 D.遣唐使对日本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2.唐代鉴真6次东渡弘扬佛法,终于成功。他东渡的国家是( ) A.天竺 B.波斯 C.新罗 D.日本 3.玄奘西行是古代中印两国人民友好交往的见证,他游学、研习内容主要涉及的宗教是( ) A.基督教 B.伊斯兰教 C.道教 D.佛教 4.“遣唐使”“玄奘西行”“鉴真东渡”等史实,反映出唐朝的时代特征是( ) A.对外开放 B.经济繁荣 C.政治清明 D.交通发达 5.识读如图,回答问题: (1)图中人物是谁?他曾几次东渡日本?结果如何? (2)他为中日文化交流作出了哪些贡献? 答案:(1)鉴真。他曾先后6次东渡日本。前5次失败,第6次东渡 成功。 (2)在日本传授佛经,还传播中国的医药、文学、书法、建筑、绘画等。 6.唐朝中外交往出现了盛况空前的局面,出现这一局面的根本原因是( ) A.唐朝国家统一,社会安定 B.唐朝经济文化领先世界 C.唐朝对外政策开放开明

D.唐朝对外交通发达 7.下列关于唐朝与日本交往的说法,错误的是( ) A.玄奘东渡日本传播唐朝文化 B.两国之间有贸易往来 C.唐朝时期有十多批遣唐使来华 D.日本按唐朝模式进行政治改革 8.下列古迹中,能体现鉴真向日本传播佛教文化作出重大贡献的是 ( ) A.那烂陀寺 B.白马寺 C.敦煌莫高窟 D.唐招提寺 9.复旦大学钱文忠教授在讲述唐朝对外关系时说:“一个伟大僧人西行取经的传奇故事,一条由信念、坚持和智慧浇铸而成的求知之路,一个民族胸襟开阔、海纳百川的真实写照。”这位“伟大僧人”是( ) A.阿倍仲麻吕 B.鉴真 C.玄奘 D.李白 10.某班级准备通过课本剧形式来体现唐朝的对外活动,下列哪一幕不应该出现在此剧中( ) A.日本遣唐使向皇帝呈交礼品 B.鉴真在唐招提寺讲经 C.唐太宗接见松赞干布求婚使者 D.玄奘回国后与皇帝讲述路上的见闻 11.鉴真和玄奘有很多的相同点,下列选项中正确的一项是( ) ①都是唐朝的僧人②都在唐朝的中外交往中有重大贡献③都为完成自己的使命历尽艰辛,具有百折不挠的精神④都去过日本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③④ D.①②④ 12.(教材素材改编题)观察下列图片: 请回答:

第8课 辉煌的隋唐文化(二)

第12课蒙古的兴起和元朝的建立 【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蒙古族的兴起、统一和元朝的建立过程,以及元朝的政治统治和经济发展情况。 通过思考和概括元朝在我国历史上的贡献,使学生了解元朝的历史地位,培养学生综合归纳历史知识的能力。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各部,建立蒙古政权,对蒙古社会的发展起了积极作用。文天祥在反元斗争中始终坚贞不屈,表现了高尚的气节。 【教材分析】 本课主要讲述蒙古族的兴起及其所建立的元朝在我国历史上的贡献,涉及元朝的政治史和经济史内容。 【重点难点】 重点:“蒙古族的兴起和元朝的建立”“行省制度”及“民族融合”。 难点:“行省制度”;另外,本课内容繁多,讲述时如何做到条理清楚,重点突出,也是个难点。 【教学过程】 导入:播放腾格尔的《蒙古人》。 由学生介绍蒙古族的情况:生活在蒙古高原,从事游牧,住在蒙古包里,吃羊肉、喝奶茶。 一、“一代天骄”统一蒙古 1、马背上的民族——蒙古 出示公元12世纪中国各政权形势图。 当时在中国有哪些政权:金、南宋、辽、西夏、吐蕃。 当时蒙古分为许多部落,各部落互相征伐。在《蒙古秘史》记载:“没有逃避地方,只有冲锋打仗。没有平安幸福,只有互相杀伐。” 成吉思汗就是生活在这样的动乱岁月。 2、一代天骄——成吉思汗 看录像《成吉思汗》。 思考:铁木真面对逆境是怎么做的?他为什么被尊为成吉思汗? 铁木真童年时,父亲被杀,部族背弃了他,他自己也被仇敌追杀。面对这样的逆境,铁木真是怎样做的。 铁木真说过:“拼杀冲锋的时候,要像雄鹰一样;高兴的时候,要像三岁牛犊一般欢快;在明亮的白昼,要深沉细心;在黑暗的夜里,要有坚强的忍耐力。”重重的磨难没有把他打倒,反而磨练了他的意志。经过多年的征战,铁木真打败了周围的各部落,统一了蒙古草原。1206年,铁木真被推选为大汗,尊称为“成吉思汗”。 蒙古统一后,成吉思汗又发动了大规模的扩张战争。 出示《蒙古帝国形势图》。蒙古帝国形势图,讲解成吉思汗的扩张战争。 二、忽必烈建立元朝 1、元朝的建立 时间:1271年 都城:大都 开国皇帝:元世祖忽必烈 2、元朝灭南宋和文天祥抗元

高三历史隋唐时期文化的繁荣

第四章封建社会的繁荣 第八节隋唐时期文化的繁荣 教案 教学目标 一、基础知识目标 雕版印刷术和火药的发明,隋唐天文学和历法的成就,隋唐医学的发展,隋唐建筑的成熟;唐诗和李白、杜甫等著名的诗人;艺术宝库莫高窟,隋唐绘画和书法的大发展及著名的书、画家,隋唐乐舞。 二、能力培养目标 1.通过对隋唐文化繁荣原因的分析,培养学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来正确认识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关系的能力。 2.通过对隋唐文学艺术的学习,拓宽学生视野,提高学生文化素养,从而培养学生的文化鉴赏能力。 三、思想教育目标 1.隋唐时期,我国疆域辽阔,南北统一,经济发达,中外文化交流频繁,在继承前代文化和吸收外来文化的基础上,各族人民共同创造了辉煌灿烂的文化。 2.隋唐时期,我国科学技术处于世界前列,哲学、教育有了长足的发展,文学艺术光耀千古,这都是值得骄傲和自豪的文化遗产。通过学习,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3.隋唐时期著名的诗人、哲学家、艺术家,才华横溢,对学问孜孜以求,对文学艺术创作精益求精,其严谨的治学态度和刻苦的钻研精神是他们成功的重要原因之一,值得我们学习。

教学要点 一、隋唐文化发达的原因 1.国家强盛,经济繁荣 2.开明、兼容的文化政策 3.文化交流频繁 4.继承传统文化 二、科学技术的新发展 1.雕版印刷术和火药的发明 2.天文和历法成就 3.医学的进步 4.建筑的成熟 三、文学的大发展──唐诗的繁荣 1.古典诗歌的黄金朝代 2.唐诗发展的四个阶段及著名诗人 四、多姿多彩的艺术 1.艺术宝库莫高窟 2.异彩焕发的绘画 3.巅峰时代的书法 4.风格多样的乐舞 教学要求和建议 一、本节为两课时。 本节重点:雕版印刷术和火药的发明,建筑的成熟,唐诗的繁荣,艺术宝库莫高窟。本节难点:隋唐文化发达的原因,隋唐的历法发展,隋唐哲学的发展。 二、讲授本节内容时,要注意避免简单重复初中已学过的知识,突出重点。 三、关于隋唐文化发达的原因,主要讲明四点: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