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18.在长江源头各拉丹冬 优秀教案

18.在长江源头各拉丹冬 优秀教案

18.在长江源头各拉丹冬  优秀教案
18.在长江源头各拉丹冬  优秀教案

18 《在长江源头各拉丹冬》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理清文章思路,感知课文内容。

2.品味课文重点语句的表达效果,领会作者议论抒情表达的情感。

3.理解作者对壮美山河的赞美,增强热爱祖国壮丽山河的情感。

【教学重点】

理清文章思路,感知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

品味课文重点语句的表达效果,领会作者议论抒情表达的情感。

【课文导入】

同学们:看一下这张图片,你是否会被它的神奇美丽所震撼?这儿就是长江源头,今天,我们就走进《在长江源头各拉丹冬》,探寻这美丽的圣地。

【课堂环节导航】

一、出示目标

1.理清文章思路,感知课文内容。

2.品味课文重点语句的表达效果,领会作者议论抒情表达的情感。

3.理解作者对壮美山河的赞美,增强热爱祖国壮丽山河的情感。

二、资料链接

1.作者简介:马丽华,山东济南人。1976年开始发表作品,著有长篇散文《藏北游历》《西行阿里》《灵魂像风》,报告文学《青藏苍茫》,散文集《终极风景》《追你到高原》,诗集《我的太阳》,长篇小说《如意高地》等。被誉为“西藏的歌者和行者”。

2.背景透视:1996年,马丽华从遥远的山东来到西藏,正如三毛痴迷于撒哈拉大沙漠一样,马丽华深情地眷恋着藏北高原的雪山草地。西藏这种自然和人文“秘

境”,让马丽华产生了“审美眩晕”。马丽华的足迹几乎走遍了西藏的每一个角落。她曾自豪地写道:我所能谈及的西藏已被自己的目光注视过,已被自己的双脚接触过,已被自己的心灵感知过。多年的西藏游历,让马丽华有机会对自己的所到之处进行观察、欣赏、体验、记录,这段经历不经意间构成了她个人生命中最有价值的部分。马丽华说:从中提取的关键词,全都响亮而光彩。

三、预习反馈

1.读一读字音,注意读准字音。

2.写一写字形,指导学生识记生字。

3.记一记词义。

四、初读感知

(一)带着问题读课文。

(二)听读课文。

请同学们听读课文,并在课本上及时做好旁批和圈点。体会作者感情,感受文章的风格。

圈点要求

1.划分文章部分、层次分别用双竖线、单竖线。

2.认为用得好的词语用方框。

3.关键语句(或写得好的语句)用波浪线。

4.有疑问的地方,用问号标注。

(三)层次结构

第一部分(1):总写各拉丹冬的特点,交代时代背景。

第二部分(2-13):描写“我”在各拉丹冬的所见所感。

第三部分(14):发现流水,抒发情感。

五、精读品味

1.“阳光使这位身披白色……富有雕塑感。”一句运用什么修辞?这句话有何作用?

【答案】此句运用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各拉丹冬雪山棱角多、层次分明,富有雕塑感的特点。

2.第①段的结尾句,有什么必要?

【答案】交代长江考察热及有探险者牺牲在这项事业里,说明“认识长江”是一项既危险又伟大的事业。这次“我”随摄制组接近各拉丹东也是一件危险而又伟大的事情,为下文描写各拉丹东作铺垫,引起读者的关注。

3.第②段运用了拟人和比喻的修辞,有什么表达效果?

【答案】准确生动地刻画出了各拉丹冬严寒气候停留的时间之久。增强了各拉丹冬的神秘感。为下文描写作者爬各拉丹冬山的艰难埋下伏笔。

4.写安托师傅“力大如牛”,而此时却“气喘吁吁”,有什么作用?

【答案】“力大如牛”的安托师傅都“气喘吁吁”,侧面衬托出各拉丹东环境的恶劣。

5.作者把走路,比作劈雳舞的太空步,有什么作用?

【答案】本题运用比喻效果分析法。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用幽默风趣的笔调把活动时缓慢的动作比作霹雳舞的“太空步”,生动形象地表现了高原反应带给作者的痛苦。

6.“蠕动”一词有何表达效果?

【答案】“蠕动”一词传神地写出了人在冰谷里行走时身影的渺小,侧面表现了冰谷的宽阔巨大。

7.“这一派奇美令人眩晕,造物主在这里尽情卖弄着它的无所不能的创造力。”请从词的角度赏析这句话。

【答案】本题运用赏析句子三步法。“卖弄”本是有意显示、炫耀自己的本领的意思,这里是贬词褒用,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冰峰、冰河、冰谷等景物令人目不暇接的特点,表达了作者对冰塔林奇美景色的赞美之情。

8.“眼看着兴致极高的伙伴们,大口喘着气,扛着摄影器材,翻过一面冰墙,不见了。”从对伙伴们的描写中可以看出“我”怎样的心情?

【答案】本题运用对比作用分析法。“我”正遭受着缺氧反应与新伤的剧痛,无法行动,而伙伴们却兴致高昂继续工作,在强烈的对比中表现了“我”郁闷的心情及对伙伴们的羡慕之情。

9.“挺拔的,敦实的,奇形怪状的,蜿蜒而立的。”这句话在句式上有什么特点?请简要赏析。

【答案】运用短句,富有节奏感,具有音律之美,读起来朗朗上口,表现了作者对大自然改变冰体形态的惊讶、赞美之情。

10.第?段中“端详着冰山上纵横的裂纹……这波纹是否就是年轮。”此处的想象有什么作用?

【答案】由冰川的裂纹和皱褶想象到漫长时光里冰川的前进和后退,并通过对“是否就是年轮”的疑问,表现了作者对大自然鬼斧神工的神力的赞美。

11.结尾句有什么深刻的含义和作用?

【答案】本题运用结尾句(段)作用分析法。结构上,首尾呼应,使文章结构完整。内容上,交代了作者在各拉丹冬发现流水声,暗示各拉丹冬是长江的源头,

寓情于景,赞美各拉丹冬作为长江源头哺育了西藏,哺育了中华文明。

六、研读探究

【难点探究】本文叙述的是作者跟随摄制组游览各拉丹冬的经历,为什么以“在长江源头各拉丹冬”为题,把题目改为“各拉丹冬游历记”好不好?为什么?

【答案】不可以,从题目本身看,“在长江源头各拉丹冬”这个题目强调了“在长江源头”,既向读者展示了各拉丹冬无与伦比的美丽景观这一内容,又强调了各拉丹冬作为长江的源头,哺育了西藏,哺育了中华文明的主题。“各拉丹冬游历记”这个题目只能显示出游历的地点。从文章结构上看,“在长江源头各拉丹冬”这个题目与文章结尾相呼应;从思想感情角度看,“在长江源头各拉丹冬”暗示了文章的主旨,是作者情感的触发点。此外,“在长江源头各拉丹冬”这个题目能引发读者的思考,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七、归纳总结

1.课文结构

出示本课结构图示,帮助学生再次梳理文意。

2.课文主旨

本文记述了“我”跟随摄制组在各拉丹冬游览的经历,描绘了雪域高原的壮美景色及自然景物给“我”带来的震撼,表达了“我”对自然神奇伟力的赞美。

3.本课突出艺术特色归纳

(1)分类绘景有条有理。

作者在描写冰塔林奇观时,对冰塔林奇美的景色按照站在砾石堆上、站在冰山上、置身冰窟里的顺序分门别类地刻画了冰塔林的三处最具特点的美景,使冰塔林奇观描述起来显得有条有理、有立体感。

(2)画面展示形象逼真。

作者为了向读者展示各拉丹冬的胜景,对冰塔林的美景进行了集中重点的描绘。

在描绘冰塔林每一处奇观时,都是用形象化的语言生动逼真地描绘景物的形态,展示出一幅幅画面,给人身临其境的感受。

(3)长句与短句的交叉运用。

如课文第?段写冰体改变形态时这样写道:“挺拔的,敦实的,奇形怪状的,蜿蜒而立的。那些冰塔、冰柱、冰洞、冰廊、冰壁上徐徐垂挂冰的流苏,像长发披肩。”这些短句简洁、明快、有力,配之以前后文的长句,形成了错落有致,富有变化的语言效果,读起来朗朗上口。

(4)善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

文中多处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将各拉丹东的各色美景形象地展现在读者眼前,如“阳光使这位身披白色披风的巨人变化多端”“是琼瑶仙境,静穆的晶莹和洁白”等句让读者对其形象更加神往。

八、拓展延伸

1.名言拓展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登高》

畏途随长江,渡口下绝岸。《白沙渡》

楼下长江百丈清,山头落日半轮明

《越王楼歌》

日假何道行,雨含长江白。《雨二首》

中有万里之长江,回风滔日孤光动。《王兵马使二角鹰》

湛湛长江去,冥冥细雨来。《梅雨》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旅夜书怀》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早发白帝城》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望天门山》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峨眉山月歌》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送孟浩然之广陵》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渡荆门送别》

巨海一边静,长江万里清。《赠升州王使君忠臣》

云帆望远不相见,日暮长江空自流。《送别》

送尔长江万里心,他年来访南山老。《金陵歌,送别范宣》

黄鹤西楼月,长江万里情。《赠升州王使君忠臣》

2.国学经典诵读

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搁笔费评章。

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卢梅坡《雪梅》

【赏析】读完全诗,我们似乎可以看出作者写这首诗是意在言外的:借雪梅的争春,告诫我们人各有所长,也各有所短,要有自知之明。取人之长,补己之短,才是正理。这首诗既有情趣,也有理趣,值得咏思。

九、课后作业布置

作业:完成教材上的课后习题

板书设计:

【作文范文】冬作文

冬作文 冬天,雪花飞舞,树枝上落满了雪,犹如美丽的银条,随风摆动,地面、房上都变成了白色世界。雪化了,又冻成了冰柱,挂再房檐下像一串珍珠,这景象真美。 冬天有洁白的雪花,便有了银色的乐趣。那飞舞的雪花,伴着我们纯洁的笑声,在雪地里回荡。冬天是荒凉的,光秃秃的,既没有春天的雪花,也没有秋天的硕果,但是,你在荒凉的土地里,却埋藏着生命的种子;在你枯瘦的枝条上,却沉睡着绿色的嫩芽;在你冰冷的躯壳内,却有着温馨的活力。你是丰富的,更是谦虚的。—冬天。 池旁腊梅,翠竹为友,幽幽香气袭人,满园芬芳,令人陶醉,使人忘了冬的寒意。 冬作文(2) 冬 冬天插着翅膀飞来了,带来了美好的事物。它没有春天的鸟语花香,也没有夏天的热情奔放,更没有秋天的丰收果实。而冬天,却默默无闻,给人们带来了阵阵欢笑。 凛冽的寒风呼啸着,雪花纷纷扬扬地飘落下来,大地也变成了粉妆玉砌的世界,有的雪花喜欢褐色,便落在瓦片上;有的喜欢银灰色,便落在地面上;有的却落在我的花衣服上,变成一颗颗晶莹的露珠,美丽极了! 那一簇簇雪花,看起来像白容貌扎成的小花。风一吹,玉屑的雪末便飘飘洒洒,像一只只白蝴蝶在翩翩起舞,一切是那么令人神往。 田野里,一片银白色,麦苗好像盖着被子。原来是“冬姑娘”好心,给麦苗盖上了厚厚的雪棉被。你瞧,“麦苗弟弟”正在舒服地睡着觉呢,就好像还在躺在妈妈的怀抱里,进入了甜蜜的,梦香!

校园里,传来银铃般的笑声。原来是一群群小伙伴在操场山堆雪人。 他们动作熟练,不一会儿,堆起了一个大雪娃娃。可是,没有鼻子呀?一个机灵的小男孩捡了一块小木条,这小总算解了难。他们围着雪人 尽情唱歌。有的同学在扔雪球。天空中的雪球纵横交错,形成了一道 白彩带。欢声笑语回荡在校园。 冬天,给大地带来了无比美丽,给农作物打来了生机。冬天给了我们 无穷的乐趣。啊,冬天,我爱上了你! 冬作文(3) 冬作文(4) 雪花在空中自由自在地飞舞着,就象一位少女在空中跳着芭蕾呢! 雪越下越大,慢慢地,地上给罩上了一层厚厚的雪,象是给它穿上了 一件雪白色的棉袄。这是冬伯伯给它的一件礼物。 在冬天寒风的吹袭下,草儿全部枯黄,有些树枝上仅剩的黄叶,也都 飘落了,余下光秃秃的树枝,在北风中战栗。只有那苍劲的松树,仍 披着翠绿的衣裳,英勇无畏地挺立着。 雪停了,天真无邪的孩子们从家里连蹦带跳地向草坪跑去,未经商量,就互相打起了雪仗。瞧,一个小孩正在那儿滚雪球呢,他叫来大伙, 一起滚起了雪球。不一会儿,一个篮球大的雪球就从孩子们的手中诞 生了。小孩们欢天喜地地连蹦带跳,在雪地里踩出了深深的脚印。 我从地上捧起一把洁白的雪,攥成团儿,融化的雪水顺着指缝滴到地上。立刻,雪地上出现了浸湿的痕迹,看到这情景,我仿佛看到了, 雪水渗进泥土,绿油油的庄稼喝饱了,正茁壮地成长。 隆冬,虽然树木不如春天那么美丽动人,但是,下雪时松柏树上挂满 了雪花,高高的柳树上罩着一层霜,好象披着一层白纱,我们就象生 活在童话中似的,给人无限遐想......

小班冬天到主题小结

总结范本:_________小班冬天到主题小结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年_____月_____日 第1 页共8 页

小班冬天到主题小结 1、让幼儿亲身感受冬天到了,知道冬天很冷,人们有很多保暖的方法。 2、通过观察冬天的气候变化,花草树木的变化,知道冬天的天气特征和人们的衣着变化,学会用多种手段表现冬天的特征。 3、通过亲身游戏活动,让幼儿知道冬天要多锻炼。鼓励幼儿不怕冷。 4、学习词汇:冷、暖和。 活动准备: 小皮球、羊角球若干个,每人一条皱纹纸。 活动过程: 一、把幼儿带到户外找冬天,并带到没有太阳的地方进行提问、谈话。 1、你站在这里感到怎么样?(很冷) 2、冬天的风吹在身上,耳朵上,吹在脸上感觉怎么样?(幼儿自由谈论) 3、请每个幼儿将自己的皱纹纸举起来让风吹,看看会怎么样?(风会把皱纹纸吹得很高很高) 4、请幼儿仔细听一听:冬天的风有什么声音?呼呼的声音象什么声音在叫?(老虎,听起来让人害怕) 5、小结:冬天来到了,冬天的风可厉害了,吹在身上很冷。 二、让幼儿回到教室自由谈话。 1、冬天到了,北风呼呼的吹,吹得我们很冷,怎么办? 第 2 页共 8 页

2、想什么办法,能使我们暖和起来?(要穿厚厚的衣服,外出时要外套,戴帽子、手套、围巾;还可以用取暖器、考火、开空调等;还要多运动,多锻炼身体) 3、在幼儿园最好用哪种方法?(多运动、多锻炼身体,如跑步、跳舞、做操、游戏等) 三、热身运动(跳跃、搓手、弯弯腰等活动) 四、户外活动:发皮球、羊角球给幼儿在操场滚球、追球,跳球,并交代安全问题。 五、等每个幼儿的小手热呼呼时结束活动。问:现在身子感觉怎么样了?(很暖和)是不是还感到冷啊? 六、请幼儿与教师一起收拾好器材回教室。活动二:厨房的阿姨不怕冷(参观活动)活动目标:、让幼儿了解厨房的阿姨辛勤的劳动,教育幼儿爱惜粮食,不剩饭:鼓励幼儿向阿姨学习,做个勇敢的部怕冷的孩子。 2、能对厨房的阿姨说一句感谢的话,教育幼儿尊重她们的劳动。 活动准备: 事先与厨房联系,请有关教师协助做好准备。 活动过程: 一、谈话,引出课题。有谁知道,小朋友每天吃的饭菜是谁做的? 2、冬天天很冷,我们洗手的时候,感觉到水是怎么样的? 3、厨房的阿姨在冬天里是怎样洗菜做饭的? 二、到厨房表现,边观察边提问:厨房阿姨在干什么?(洗菜、淘米…….) 2、阿姨用什么水洗菜?(让幼儿摸摸水,摸摸菜,知道水很冰冷) 第 3 页共 8 页

《在长江源头各拉丹冬》导学案(精品教案)

18 在长江源头各拉丹冬 1. 1. 裸露..(lu ǒ l ù) 黧.黑(l í) 冻疮.(chu ān ɡ) 霹雳.. (p ī l 砾.石(l ì) 虔.诚(qi án ) 蠕.动(r ú) 眩. 晕(xu àn

敦实:结实; 漫不经心:疏忽大意,

大山脚下仰望各拉丹冬雪峰——向各拉丹冬雪峰进发(草坝子、冰河)——近观冰塔林(砾石堆、冰山、冰窟)—— 2. 晶莹连绵、浩浩苍苍,如“白色金字塔”,自成一天地。挺拔的,敦实的,奇形怪状的,蜿蜒而立的,一派“静穆”“晶莹”“洁白”。 1. 2.“永恒的阳光和风的刻刀,千万年来漫不经心地切割着,雕凿着,缓慢而从不懈怠。” “切割”“雕凿”:拟人化的写法,尽显阳光和朔风的威力巨大、动作精巧,这样导致“冰体一点一点地改变了形态,变成自然力所能刻画成的最漂亮的模样”。 【感悟精彩句子】 1.阳光使这位身披白色披风的巨人变化多端:融雪处裸露出大山黧黑的骨骼,有如刀削一般,棱角与层次毕现,富有雕塑感。 拟人,尽显各拉丹冬雪峰的险峻与变化多端。 2.“这一派奇美令人眩晕,造物主在这里尽情卖弄着它的无所不能的创造力。”怎样理解句子的含义? “尽情卖弄”贬词褒用,形象地写出了大自然任性创造的情态。“眩晕”的是多变的气候、恶劣的环境、糟糕的身体,更被冰塔林奇特的美景而陶醉,享受其中。 3.那些冰塔、冰柱、冰洞、冰廊、冰壁上徐徐垂挂冰的流苏,像长发披肩。 拟人、比喻、排比,尽现冰塔林仙境。 【把握文章主旨】 如何理解这篇文章的主旨? 作者描述了雪域高原各拉丹冬的壮丽,形态万千的冰峰,晶莹透明的冰柱,讲述了自己勇登雪域的故事,表现了作者勇于攀登的决心,不畏艰

在长江源头格拉丹东

在长江源头格拉丹东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学习并掌握生字词,感知课文,了解游记的写作特点。 2、能力目标: 引导学生通过反复朗读课文,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理清文章的脉络,理解关键语句的含义。 3、情感目标: 感受冰塔林的壮美,体会作者热爱西藏的情感,激发热爱自然、热爱祖国的情怀。 三、教学重点、难点 1.了解游记的写作特点,以及作者介绍长江源头的顺序和进程。 2.感受各拉丹冬的壮美景色和冰塔林的神奇,激发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

想感情。 四、课时:两课时 五、教学方法:朗读法、讨论法、延伸法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情境导入 1. 展示各拉丹东雪域高原美景图片。 2. 导语:长江发源于“世界屋脊”——青藏高原的唐古拉山脉各拉丹冬峰西南侧。“各拉丹冬”,藏语为“高高尖尖的山峰”,神秘的雪域高原,令人向往,充满未知和挑战,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去长江的源头去探险吧!二作者介绍 马丽华,当代女作家,山东济南人,中共党员。长期从事《西藏文学》编辑工作。著有长篇报告文学《青藏苍茫——青藏高原科学考察五十年》,

散文集《追你到高原》、《终极风景》、《西藏之旅》,长篇散文《藏北游历》、《西行阿里》、《灵魂像风》,《走过西藏》等。曾于1992年、2001年两次获得西藏珠穆朗玛文艺奖,1994年获庄重文文学奖,1997年《走过西藏》获全国优秀畅销书奖,2011年以长篇小说《如意高地》获第四届老舍文学奖。 三背景资料 蓝天白云,雪山草地,冰川大河,是西藏特有的自然景观。作者马丽华在西藏工作近三十年,足迹踏遍大半个西藏,写下了许多介绍西藏的文章。1987年3月上旬,作者跟随电影摄制组走进各拉丹冬,领略到壮美的雪山和奇异的冰塔林的景色,写下了这篇游记。 四正音 裸露lù黧lí黑砾lì石劲jìng旅腈jīng纶熠熠yì演绎yì 五释义

小班冬天到主题小结

小班冬天到主题小结 1、让幼儿亲身感受冬天到了,知道冬天很冷,人们有很多保暖的方法。 2、通过观察冬天的气候变化,花草树木的变化,知道冬天的天气特征和人们的衣着变化,学会用多种手段表现冬天的特征。 3、通过亲身游戏活动,让幼儿知道冬天要多锻炼。鼓励幼儿不怕冷。 4、学习词汇:冷、暖和。 活动准备: 小皮球、羊角球若干个,每人一条皱纹纸。 活动过程: 一、把幼儿带到户外找冬天,并带到没有太阳的地方进行提问、谈话。 1、你站在这里感到怎么样?(很冷) 2、冬天的风吹在身上,耳朵上,吹在脸上感觉怎么样?(幼儿自由谈论) 3、请每个幼儿将自己的皱纹纸举起来让风吹,看看会怎么样?(风会把皱纹纸吹得很高很高) 4、请幼儿仔细听一听:冬天的风有什么声音?呼呼的声音象什么声音在叫?(老虎,听起来让人害怕) 5、小结:冬天来到了,冬天的风可厉害了,吹在身上很冷。 二、让幼儿回到教室自由谈话。 1、冬天到了,北风呼呼的吹,吹得我们很冷,怎么办?

2、想什么办法,能使我们暖和起来?(要穿厚厚的衣服,外出时要外套,戴帽子、手套、围巾;还可以用取暖器、考火、开空调等;还要多运动,多锻炼身体) 3、在幼儿园最好用哪种方法?(多运动、多锻炼身体,如跑步、跳舞、做操、游戏等) 三、热身运动(跳跃、搓手、弯弯腰等活动) 四、户外活动:发皮球、羊角球给幼儿在操场滚球、追球,跳球,并交代安全问题。 五、等每个幼儿的小手热呼呼时结束活动。问:现在身子感觉怎么样了?(很暖和)是不是还感到冷啊? 六、请幼儿与教师一起收拾好器材回教室。活动二:厨房的阿姨不怕冷(参观活动)活动目标:、 1、让幼儿了解厨房的阿姨辛勤的劳动,教育幼儿爱惜粮食,不剩饭:鼓励幼儿向阿姨学习,做个勇敢的部怕冷的孩子。 2、能对厨房的阿姨说一句感谢的话,教育幼儿尊重她们的劳动。 活动准备: 事先与厨房联系,请有关教师协助做好准备。 活动过程: 一、谈话,引出课题。 1、有谁知道,小朋友每天吃的饭菜是谁做的? 2、冬天天很冷,我们洗手的时候,感觉到水是怎么样的? 3、厨房的阿姨在冬天里是怎样洗菜做饭的?

(完整版)在长江源头各拉丹冬教案

《在长江源头各拉丹冬》教案 1、知识与技能 学习并掌握生字词,感知课文,了解游记的写作特点。 2、过程与方法 引导学生通过反复朗读课文,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理清文章脉络。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作者在描写壮美景观中所融入的热爱青藏高原的情感。激发热爱自然,热爱祖国的情怀。 重点通过反复读课文理清作者第一天的游踪,了解移步换景的写法,感受各拉丹冬的壮美。 难点学会在写景的过程中融入自己的情感,体会作者对自然的敬畏之情。 教法朗读法,讨论法。 教具多媒体课件。 一、导入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在长江源头各拉丹冬》,请同学们跟老师一起观看视频。看完视频 之后你有什么感受?(洁白,高耸,壮美,琼瑶仙境……) 各拉丹冬,是青藏高原唐古拉山脉最高的一组雪山群。各拉丹冬:藏语的意思为高高尖尖,同学们刚才也观看了视频,高和尖远远不能涵盖各拉丹冬的美,现在我们就跟随作者的脚步,一起去揭开各拉丹冬神秘的面纱,来一次壮美之旅。 二、读课文 (一)默读课文,思考问题。 (1)边读边勾画出不认识、不理解的字词。 (2)勾画出作者的所至、所见,理清文章的脉络。 黧黑(lí)砾石(lì)虔诚(qián)磅礴(páng bó) 雕塑(sù)眩晕(xuàn)腈纶(jīng)演绎(yì) 裸露(luǒ lù ) 冻疮(chuānɡ)霹雳(pī lì) 蠕动( rú )

蜷卧(quán) 皱褶(zhě ) 刀削(xiāo)棱角(léng) 草坝子(bà ) 气喘吁吁(xū ) 熠熠烁烁( yì shuò ) 接踵而至(zhǒng)历历在目(lì)安营扎寨(zhài) 虔诚:是指恭敬而有诚意的态度。 黧黑:黑 (二)跳读课文 1、找一找文章哪一段内容能描绘出图片的景色。 2、说一说那些内容课文中有,图片上没有展示,那些景色图片上有,文章当中没有描写。2段 5段 (三) 写法:移步换景 (三)看图片跳读课文 (四)品读课文 刚才我们通过图片更直观的感受了各拉丹冬的壮美,接下来老师给同学们读一读我特别喜 欢的段落,希望我的朗读能引起同学们的联想,在朗读中去体会各拉丹冬的神秘与磅礴。 教师范读11段。 我最喜欢的词是琼瑶仙境,即有温馨浪漫的遐想,又有云遮雾绕的空灵。各拉丹冬,是青 藏高原唐古拉山脉最高的一组雪山群,是真正的千山之巅,万水之源。 我也喜欢年轮这个词,如果说年轮是一颗树成长史,那么波纹就是冰川的变化史,也是大 自然历史的一部分。 请同学们在文章中选择你最喜欢的一段文字,用你最美好的声音,最充沛的情感读出来。 希望同学们可以在头脑中读出一幅画卷,在心中读出一份美好。 四、小结

在长江源头格拉丹东 教案

在长江源头格拉丹东 知识与技能 了解各拉丹冬,体会作者在描写壮美景观中所融入的情感。 过程与方法 朗读课文,抓住重点,学习文中写景的顺序和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积极关注环保,为保护美好生态做出自己的努力。 重点学习作者细致观察景物,抓住重点,有序地描写景物特征。 难点在写景的过程中,融入自己的情感。 教法朗读法,讨论法。 教具有关各拉丹冬的挂图和多媒体课件。 1课时 长江如黄河一样是我们的母亲河,她也横贯中华大地,用她的甘醇(江水)哺育着中华儿女。这条美丽而神奇的江河是多么让人亲近啊!同学们你们知道长江发源于什么地方呢?她的源头是什么样的呢?今天,我们将目光聚集到祖国西部的雪域高原上,去领略那里奇异的风光吧。 各拉丹冬位于青海省杂多县唐古拉山乡境内。各拉丹东南北长50千米,东西宽30千米,除主峰各拉丹冬峰外,周围海拔6000米以上的山峰还有40余座,冰川覆盖面积790.4平方千米,有冰川130条。雪线高度北坡5570米。南北坡侧各有一条弧形冰川,南支姜根迪如冰川,长12.8千米,宽1.6千米,尾部有5千米长的冰塔林,是长江正源沱沱河的发源地;北支冰川长10.1千米,宽1.3千米,尾部有2千米长的冰塔林,冰桥、冰草、冰针、冰蘑菇、冰湖、冰钟乳、冰塔等构成千姿百态的冰塔林世界。 各拉丹冬地区不仅水资源丰富,还蕴藏着大量的黄铜、黄铁、水晶等珍贵矿物。在严寒的气候条件下,高山草原上仍然牧草丰盛,为优良的天然草场,是白唇鹿、野驴、雪豹、高峰雪鸡等20多种野生动物天然庇护所。除此之外,还有野牛、野驴、藏羚羊等国家保护动物。 1.读课文第1自然段,各拉丹东的地貌特征是什么样的? 各拉丹东西北阴坡尽是冰雪;东南阳坡是形态多样高峻的大山。

冬天作文赏析

冬天作文赏析 导读:篇一:冬天(400字)作文 精选作文:冬天(400字)作文 俗话说:一年之计在于春。是的,人们喜欢春天。然而,我却喜欢冬天,因为她别有一番趣味。不信?你瞧吧。岁月闯进冬的迷宫,雪漫长天。眸子亮着晶莹的光,舞步炫出洁白的旋律,纷纷扬扬,飘然而下。雪,是冬天独有的。看!那有几个小孩在堆雪人,打雪仗,好不活泼快活。他们拿了许多东西,有锹,胡萝卜等。他们先用手堆起一个小雪球,之后,几个孩子用铁锹运雪,剩下的孩子,用手把雪人的身子做出来。用圆圆的石头做扣子,安在雪人的身上。之后,又用一部分雪做雪球,安在雪人的身上,让它成雪人的头。又用圆圆的石头做眼睛,胡萝卜做鼻子,用小手画一条线,做嘴巴,用小桶做他的帽子,用树枝做手臂,用一条废布作围巾,。突然,远处传来了孩子们的笑声,如溪水般快活。原来是打雪仗的孩子满身都是雪,大家嬉笑成一团!一会儿,孩子们都变成了圣诞老人了冬天啊冬天,你向人们展现出一幅欣欣向荣的美景!我爱看你那独有的魅力,真的,亲爱的冬天!江苏南通海门市余东中心小学六年级:逍遥小梦篇一:小学生描写冬天的作文 小学生描写冬天作文---冬天的夜晚晚上七点左右,我做完了作业,和爸爸妈妈去楼下公园散步。我们来到公园,冬天的夜晚显得那么安静。公园里散步的人明显少了很多,偶尔有几个人从我们身旁走过,也是那样匆匆忙忙。抬头看周边的居民楼,只有很少几户人家

还在吃着晚餐,大多数的人家都拉拢了窗帘,可能已经躺在床上睡着了,也可能正躲在暖暖的被窝里看电视。再看旁边的马路,车子也不像以前那样来来往往,川流不息,而是一辆车子开过以后,要好一段时间, 那欢乐的叫喊声震落了数上的积雪。落光了叶子的柳树上挂满了亮晶晶、毛茸茸的银条。 冬夏常青的松树和柏树上堆满了蓬松松、沉甸甸的雪团。偶尔“嘎吱”一声,树木的枯枝被压断了。风爷爷吹起落在地上的雪娃娃,告诉它们不该这样调皮。雪娃娃才不听呢,继续飞舞着、玩耍着。这时,一束阳光照在雪娃娃身上,哈!太阳公公出来了。一会儿,大地睁开朦胧的睡眼,看到自己的身上这样白,开心的笑了。 冬天,不仅大地喜欢,家乡的人们更喜欢。他们建造雪雕、雕塑冰雕,雕刻出了五彩的生活和开心的情怀家乡的冬天有特色的不仅仅是雪,你听,冬天虽然那么冷,但市场上的吆喝声却时时不断描写冬天的作文:冬春,虽生机勃勃,却过于华丽;夏,虽热闹非凡,却过于炎热;秋,虽硕果累累,却过于繁忙。冬。。。。。 ——《冬色》题记盼望着,盼望着,冬天的旋律响了,冬哥哥的脚步近了。山白起来了,树披上了银装。 为了迎接冬哥哥的到来,天空中下起了雪。你瞧,雪花从天空飞下来的样子各不相同:有的像蝴蝶一样,轻柔地慢慢飞下;有的像顽皮的小孩子,她们在嬉戏着,打闹着;还有的像文静的小姑娘,自己孤独地缓缓下。。。。。远看,一阵风拂过,雪就像《世说新语》

《在长江源头各拉丹冬》优质课教案

在长江源头各拉丹冬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 2.欣赏本文优美抒情的语言,学习其表达技巧。 过程与方法 1 2.品味文中生动描述各拉丹冬壮美景色的语句,感受作者表达的丰富情感。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文中表现出来的自然美,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教学重难点】 重点:学习作者细致观察景物,抓住重点,有序地描写景物特征。 难点:在写景的过程中,融入自己的情感。 【课时安排】 2学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观看纪录片《再说长江》第二集《重上江源》。“你从雪山走来,春潮是你的风采”,听着这熟悉的旋律,令人浮想联翩,歌词中的“雪山”就是长江的源头——各拉丹冬雪山,它位于东经91度07分,北纬33度29分。现在请同学们结合观看的纪录片,说一说各拉丹冬为什么会成为长江的源头呢。 今天我们学习马丽华的游记散文《在长江源头各拉丹冬》,揭开各拉丹冬神秘的面纱,感受雪域高原的壮美景色,体会作者表达的细腻而丰富的情感。 二、教学新课 目标导学一:整理内容,理清文章脉络 请同学通读全文,从文中找出关于时间推移、地点转换的词语。

1.第1自然段写到“各拉丹冬有阴阳二坡,西北阴坡尽是冰雪,景色单调,东南阳坡才好看”。你认为“我”游览的是哪里呢? 明确:“我”游览的是东南阳坡。从第3自然段“在各拉丹冬以东几公里处有牛粪可捡的草坝子上”可知游览的是东南阳坡。 2.本文是按照怎样的顺序组织材料的?找出第一天游览中体现这一顺序的词语。 明确:按照时间的推移、地点的转换来组织材料(也是以“我”的游踪为线索组织材料的)。叙述了“我”游览各拉丹冬雪山的所见所感。词语有:草坝子——冰河砾石堆上——走下砾石堆,接近冰山——此地海拔已超过六千米。 目标导学二:品读课文,感受雪山壮美 请同学们品读第5—6自然段。 1.从文中找出描写各拉丹冬雪山景物的语句。作者是按照怎样的顺序来描绘的?从中感受到雪山怎样的特点? 明确:远处全景:晶莹连绵的冰峰;平坦辽阔的冰河;远方白色金字塔的各拉丹冬统领着冰雪劲旅。近景(沿冰河接近冰山):冰山像屏风,精雕细刻着各种图案;冰塔林就由许多冰的庄园冰的院落组成。作者是按由远至近的顺序来描绘的。感受:天地间浩浩苍苍;这一派奇美令人眩晕。 请同学们品读第10—11自然段。 2.思考作者是从什么角度描写哪些景物,抓住了景物什么特点,从中感受到了雪山怎样的特点。 明确:触觉:写冰窟。特点:温暖。 教学提示 让学生反复有感情地朗读句子,通过反复朗读加深对句子的理解及对作者的情感的把握。听觉:写风。特点:声音大(呼啸);不停息(川流不息);威力大(扫荡)。 视觉:冰体。特点:晶莹洁白;漂亮,千姿百态(挺拔的,敦实的,奇形怪状的,蜿蜒而立的。那些冰塔、冰柱、冰洞、冰廊、冰壁上徐徐垂挂冰的流苏,像长发披肩);熠熠烁烁,光彩夺目。 感受:是琼瑶仙境;这波纹是否就是年轮。 3.作者分两次集中描写雪山,这两次描写有什么不同?为什么在写第二次之前,还要写第一次来观看雪山的感受? 明确:第5—6自然段是从低处观赏描写,第10—11自然段是从高处观赏描写,这样从不同角度展现了各拉丹冬雪山的神韵。两次写观赏雪山的感受,表现了作者对雪山认识逐渐加深,

《在长江源头各拉丹东》知识点

《在长江源头各拉丹东》知识点 一、作者简介 马丽华,山东济南人。1976年开始发表作品,著有长篇散文《藏北游历》《西行阿里》《灵魂像风》,报告文学《青藏苍茫》,散文集《终极风景》《追你到高原》,诗集《我的太阳》,长篇小说《如意高地》等。被誉为“西藏的歌者和行者”。 二、故事背景 1996年,马丽华从遥远的山东来到西藏,正如三毛痴迷于撒哈拉大沙漠一样,马丽华深情地眷恋着藏北高原的雪山草地。西藏这种自然和人文“秘境”,让马丽华产生了“审美眩晕”。马丽华的足迹几乎走遍了西藏的每一个角落。她曾自豪地写道:我所能谈及的西藏已被自己的目光注视过,已被自己的双脚接触过,已被自己的心灵感知过。多年的西藏游历,让马丽华有机会对自己的所到之处进行观察、欣赏、体验、记录,这段经历不经意间构成了她个人生命中最有价值的部分。马丽华说:从中提取的关键词,全都响亮而光彩。 三、理解词义 1.酝酿:比喻做准备工作,如事先考虑、商量、相互协调等。 2.恭顺:恭敬顺从。 3.豁然:形容开阔或通达。 4.虔诚:恭敬而有诚意。 5.接踵而至:形容人或事物一个又一个接连不断地到来。 6.历历在目:(物体或景象)一个一个清清楚楚的在眼前。 四、课文分段

第一部分(①):总写各拉丹冬的特点,交代时代背景。 第二部分(②—⑬):描写“我”在各拉丹冬的所见所感。 第三部分( ⑭ ):发现流水,抒发情感。 五、问题归纳 1.“阳光使这位身披白色……富有雕塑感。”一句运用什么修辞?这句话有何作用? 此句运用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各拉丹冬雪山棱角多、层次分明,富有雕塑感的特点。 2.第①段的结尾句,有什么必要? 交代长江考察热及有探险者牺牲在这项事业里,说明“认识长江”是一项既危险又伟大的事业。这次“我”随摄制组接近各拉丹东也是一件危险而又伟大的事情,为下文描写各拉丹东作铺垫,引起读者的关注。 3.第②段运用了拟人和比喻的修辞,有什么表达效果? 准确生动地刻画出了各拉丹冬严寒气候停留的时间之久。增强了各拉丹冬的神秘感。为下文描写作者爬各拉丹冬山的艰难埋下伏笔。 4.写安托师傅“力大如牛”,而此时却“气喘吁吁”,有什么作用? “力大如牛”的安托师傅都“气喘吁吁”,侧面衬托出各拉丹东环境的恶劣。

中国河流知识梳理(1——长江)

中国河流知识梳理(1——长江)[高二(文科)地理]

一、长江源区生态现状 长江源区涉及青海省玉树、果洛、海西三个少数民族自治州所辖的八县一市,地域辽阔,人烟稀少。长江流域在青海主要包括干流通天河、支流雅砻江和大渡河,境内干流长1206公里,流域面积16.57万平方公里,占长江流域总面积的9.2%,占全省总面积的23%,年径流量为179.4亿立方米。区域内集水面积在30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有134条;有湖泊1.1万个,总面积达855平方公里;区内孕育冰川总面积1247平方公里,湿地面积1.5万平方公里。 长江源区是全国大江大河、冰川、雪山及高原生物多样性最集中的地区,也是我国影响范围最大的生态功能区,对世界气候也有着重要影响。自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受人为活动加剧和全球气候干暖化影响,生态环境逐步恶化,主要表现在: (一)水土流失严重。长江源区自然条件恶劣,生态环境脆弱,是最严重的土壤风蚀、水蚀、冰融地区之一。据第三次土壤侵蚀遥感普查结果,长江源区水土流失面积为5.64万平方公里,占境内流域面积的34%,年输入长江的泥沙量由70年代的871万吨增至现在的1613万吨,年均土壤侵蚀模数650.6吨/平方公里。 (二)草场退化与沙化加剧。根据上世纪90年代末卫片解译数据,源区90%以上的草地出现不同程度的退化,退化总面积达562.7万公顷。源区沙化面积高达1942平方公里,而且每年仍以20%的速度在扩大。原生生态景观破碎化,植被演替呈高寒草甸-退化高寒草甸-荒漠化地区的逆向演替趋势。 (三)草原鼠害猖獗。三江源区鼠害发生面积达644.4万公顷,占三江源区总面积的17%,占可利用草场面积的33%,草原鼠兔、鼢鼠、田鼠数量急剧增多。严重地区有效鼠洞密度高达80个/亩。长江源区有近一半的黑土型退化草场是因鼠害所致,造成大片牧草枯死,草皮脱落,也丧失了涵养水分的能力。 (四)气候变暖产流减少。据气象资料显示,1963年—2002年的40年间,长江源区气温每10年以0.19℃的速率升高,而降水以每10年0.78毫米的速

小班冬天教案:小雪花

小班冬天教案:小雪花 设计意图: 冬天到了,对于冬天里的事物,幼儿最感兴趣的莫过于小雪花了,小雪花飘飘洒洒。有的孩子说像糖,有的说像羽毛……议论纷纷,充满了兴趣。但是身处南方城市,很少有机会去亲近雪、感受雪。为了满幼儿的兴趣需要,设计了本活动。试图让幼儿在“雪”的世界中,认识雪、体验玩雪的乐趣。 活动目标: 在看看、说说、玩玩、做做中了解雪的基本特征,体验玩雪的乐趣。 活动准备: 1、“雪景”录像、故事《雪花》ppt 2、教师场景布置、剪刀若干、白色纸条若干 活动过程: 一、情境导入 1、你看到了什么?(真的有好多好多雪花) 小结:冬天到了,许多许多雪花都从天空飘落下来。我们跟雪花们打个招呼。 2、你看到了什么样的雪花?(颜色、大小、形状)

小结:雪花白白的,一朵一朵、一片一片,真漂亮。 二、欣赏故事 师边讲边提问: 1、有什么方法能知道这些白花花是糖还是盐?(追问:可以请谁来帮忙?) 2、这些白花花、不甜也不咸、吃在嘴里冰冰凉的到底是些什么东西?(雪花) 3、小动物们在玩什么?我们还能和雪玩什么游戏? 小结:冬天到了,天上会下起白白的、凉凉的雪,地上、树上、屋顶上都变白了,大家可以在雪地里堆雪人、打雪仗、还可以滑雪,真快乐。 三、游戏:下雪啦 1、呀,什么飘下来了?雪花要和我们做游戏了,看谁能抓到这些调皮的小雪花。 2、雪停了,你们还想和小雪花做游戏吗?那怎么办?好的,我们一起来做雪花。这里有一些白色的纸条,你可以用剪刀来剪小雪花,要注意安全;也可以请小手帮忙来撕小雪花。看看谁做的雪花最多、动作最快,桌子上最干净。 指导重点:感受大、小的区别;帮助幼儿掌握许多张一起剪或者一起撕地方法。

冬天作文名家名篇

济南的冬天老舍 对于一个在北平住惯的人,像我,冬天要是不刮风,便觉得是奇迹;济南的冬天是没有风声的。对于一个刚由伦敦回来的人,像我,冬天要能看得见日光,便觉得是怪事;济南的冬天是响晴的。自然,在热带的地方,日光是永远那么毒,响亮的天气,反有点叫人害怕。 可是,在北中国的冬天,而能有温晴的天气,济南真得算个宝地。 设若单单是有阳光,那也算不了出奇。请闭上眼睛想: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晒着阳光,暖和安适地睡着,只等春风来把它们唤醒,这是不是个理想的境界?小山整把济南围了个圈儿,只有北边缺着点口儿。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它们安静不动地低声地说“你们放心吧,这儿准保暖和。真的,济南的人们在冬天是面上含笑的。他们一看那些小山,心中便觉得有了着落,有了依靠。他们由天上看到山上,便不知不觉地想起:"明天也许就是春天了吧?这样的温暖,今天夜里山草也许就绿起来了吧?"就是这点幻想不能一时实现,他们也并不着急,因为有这样慈善的冬天,干啥还希望别的呢! 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看吧,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上顶着一臂地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山尖全白了,给蓝天壤上一道银边。山坡上,有的地方雪厚点,有的地方草色还露着;这样,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看着看着,这件花衣好像被风儿吹动,叫你希望看见一点更美的山的肌肤。等到快回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就是下小雪吧,济南是受不住大雪的,那些小山太秀气! 古老的济南,城里那么狭窄,城外又那么宽敞,山坡上卧着些小村庄,小村庄的房顶上卧着点雪,对,这是张小水墨画,也许是唐代的名手画的吧。 那水呢,不但不结冰,倒反在绿萍上冒着点热气,水藻真绿,把终年贮蓄的绿色全拿出来了。天儿越晴,水藻越绿,就凭这些绿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冻上,况且那些长技的垂柳还要在水里照个影儿呢!看吧,由澄清的河水慢慢往上看吧,空中,半空中,天上,自上而下全是那么清亮,那么蓝汪汪的,整个的是块空灵的蓝水晶。这块水晶里,包着红屋顶,黄草山,像地毯上的小团花的小灰色树影;这就是冬天的济南。 《雪》鲁迅 暖国的雨,向来没有变过冰冷的坚硬的灿烂的雪花。博识的人们觉得他单调,他自己也以为不幸否耶?江南的雪,可是滋润美艳之至了;那是还在隐约着的青春的消息,是极壮健的处子的皮肤。雪野中有血红的宝珠山茶,白中隐青的单瓣梅花,深黄的磬口的蜡梅花;雪下面还有冷绿的杂草。蝴蝶确乎没有;蜜蜂是否来采山茶花和梅花的蜜,我可记不真切了。但我的眼前仿佛看见冬花开在雪野中,有许多蜜蜂们忙碌地飞着,也听得他们嗡嗡地闹着。 孩子们呵着冻得通红,像紫芽姜一般的小手,七八个一齐来塑雪罗汉。因为不成功,谁的父亲也来帮忙了。罗汉就塑得比孩子们高得多,虽然不过是上小下大的一堆,终于分不清是壶卢还是罗汉;然而很洁白,很明艳,以自身的滋润相粘结,整个地闪闪地生光。孩子们用龙眼核给他做眼珠,又从谁的母亲的脂粉奁中偷得胭脂来涂在嘴唇上。这回确是一个大阿罗汉了。他也就目光灼灼地嘴唇通红地坐在雪地里。 第二天还有几个孩子来访问他;对了他拍手,点头,嘻笑。但他终于独自坐着了。晴天又来消释他的皮肤,寒夜又使他结一层冰,化作不适明的水晶模样;边续的晴天又使他成为不知道算什么,而嘴上的胭脂也褪尽了。 但是,朔方的雪花在纷飞之后,却永远如粉,如沙,他们决不粘连,撒在屋上,地上,枯草上,就是这样。屋上的雪是早已就有消化了的,因为屋里居人的火的温热。别的,在晴天之下,旋风忽来,便蓬勃地奋飞,在日光中灿灿地生光,如包藏火焰的大雾,旋转而且升腾,弥漫太空;使太空旋转而且升腾地闪烁。 在无边的旷野上,在凛冽的天宇下,闪闪地旋转升腾着的是雨的精魂…… 是的,那是孤独的雪,是死掉的雨,是雨的精魂。 《冬天》矛盾 诗人们对于四季的感想大概岂不同罢。一般的说来,则为“游春",“消夏",“悲秋",——冬呢,我可想不出适当的字眼来了,总之,诗人们对于"冬"好像不大怀好感,于"秋"则已"悲"了,更何况"秋"后的"冬"! 所以诗人在冬夜,只合围炉话旧,这就有点近于"蛰伏"了。幸而冬天有雪,给诗人们添了诗料。

幼儿园小班冬天的教案

幼儿园小班冬天的教案 幼儿园小班冬天的教案 教师在教学中精彩的导入能在极短的时间之内就把幼儿的注意力吸引过来,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使他们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幼儿园小班冬天的教案,欢迎查看,希望帮助到大家。 篇一:幼儿园小班冬天的教案活动目标: 1、通过各种感官来感受冬天的风,知道北风吹在身上很冷。 2、丰富词汇:寒冷活动准备: 每人一根纸条。 注意幼儿保暖,穿好外套。 活动过程1、幼儿到室外没有阳光,有点风的地方感受冬天的风。 老师问:冬天的风吹在身上,吹在耳朵上,吹在脸上感到怎么样?(丰富词:寒冷)2、每人一根纸条,将纸条举起让风吹,请小朋友看看风车怎样了?3、小结:冬天到了,北风吹在身上很冷。小朋友要多锻炼,跑跑跳跳这样就会

暖和起来。外出要穿外套,带好帽子,手套;屋子要关紧门窗,不让风钻进屋里,还可以开空调取暖。 4、户外玩纸条。 篇二:幼儿园小班冬天的教案活动目标: 1、不怕冬天的寒冷,积极参加体育锻炼。 2、体验冬天里体育锻炼前后的身体感受。 活动重点: 不怕冬天的寒冷,积极参加体育锻炼。 活动难点: 体验冬天里体育锻炼前后的.身体感受。 活动准备: 幼儿用书、教学挂图活动过程一、结合体育活动,小动物模仿操,幼儿感受运动前后的变化。 1、教师:我们一起跟着音乐做模仿操吧!(教师可组织幼儿连做两遍,让幼儿能明显感受身体的变化) 2、教师:告诉大家,做完模仿操后,感受身体和做操前有什么不同?教师小结:做操前我们的身体觉得有点冷,刚刚锻炼身体后觉得身体有点热了,是因为我们运动了,所以身体就有点热了!二、结合幼儿用书,引导幼儿谈谈冬天有哪些御寒的方法。

《在长江源头各拉丹东》教案

《在长江源头各拉丹东》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学习并掌握生字词,感知课文,了解游记的写作特点。 2、能力目标: 引导学生通过反复朗读课文,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理清文章的脉络,理解关键语句的含义。 3、情感目标: 感受冰塔林的壮美,体会作者热爱西藏的情感,激发热爱自然、热爱祖国的情怀。 教学重点、难点 1.了解游记的写作特点,以及作者介绍长江源头的顺序与进程。 2.感受各拉丹冬的壮美景色和冰塔林的神奇,激发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课时:两课时 教学方法:朗读法、讨论法、延伸法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情境导入 1. 展示各拉丹东雪域高原美景图片。 2. 导语:长江发源于“世界屋脊”——青藏高原的唐古拉山脉各拉丹冬峰西南侧。“各拉丹冬”,藏语为“高高尖尖的山峰”,神秘的雪域高原,令人向往,充满未知与挑战,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去长江的源头去探险吧! 二作者介绍

马丽华,当代女作家,山东济南人,中共党员。长期从事《西藏文学》编辑工作。著有长篇报告文学《青藏苍茫——青藏高原科学考察五十年》,散文集《追你到高原》、《终极风景》、《西藏之旅》,长篇散文《藏北游历》、《西行阿里》、《灵魂像风》,《走过西藏》等。曾于1992年、2001年两次获得西藏珠穆朗玛文艺奖,1994年获庄重文文学奖,1997年《走过西藏》获全国优秀畅销书奖,2011年以长篇小说《如意高地》获第四届老舍文学奖。 三背景资料 蓝天白云,雪山草地,冰川大河,是西藏特有的自然景观。作者马丽华在西藏工作近三十年,足迹踏遍大半个西藏,写下了许多介绍西藏的文章。1987年3月上旬,作者跟随电影摄制组走进各拉丹冬,领略到壮美的雪山和奇异的冰塔林的景色,写下了这篇游记。 四正音 裸露lù黧lí黑砾lì石劲jìng旅腈jīng纶熠熠yì演绎yì 五释义 1、气势磅礴:形容气势非常雄伟浩大。 2、接踵而至:指人们前脚跟着后脚,接连不断地来。形容来者很多,络绎不绝。 3、历历在目:历历:清楚,分明的样子。指远方的景物看得清清楚楚,或过去的事情清清楚楚地重现在眼前。 4、蠕动:指爬行的昆虫;泛指像虫类爬行的样子。 5、熠熠:闪烁的样子。 六朗读指导 1、教师范读课文。(要求学生注意字的准确读音,并考虑课文大意。) 2、学生朗读。(边读边整体感知本文的层次结构) 划分结构: 学生讨论,教师归纳,板书:段落大意: 第一部分(1-3段)交代到达各拉丹冬的时间,介绍当地的概况,说明对我来说,这将是一次艰苦的旅行。 第二部分(4-6段)介绍冰塔林的景色和“我”摔跤的遭遇。

幼儿园小班冬天主题我不怕冷(三篇)

教学资料参考范本 幼儿园小班冬天主题我不怕冷(三篇)目录: 幼儿园小班冬天主题我不怕冷一 幼儿园小班冬天主题活动吃火锅二 幼儿园小班夏天教案我爱洗澡三

幼儿园小班冬天主题我不怕冷一 小班主题活动:我不怕冷 活动设计理念: 天气冷了,许多幼儿怕冷,都迟迟到幼儿园,而且,很少出教室参加运动,活动起来也不积极,总是怕冷,心理作用使他们不敢到教室外面去,衣服忽多忽少,使幼儿容易感冒生病,身体抵抗力下降,影响幼儿的健康,家长也不太放心幼儿早到幼儿园。幼儿带感冒药到幼儿园吃的人数也多了一些,给老师们增添了一些心理负担。要使幼儿少生病,就要培养他们去适应环境,多去感受天气的寒冷,还要多多锻炼,提高身体素质,让幼儿健康发展。本主题采用幼儿喜欢的活动内容及形式来吸引幼儿参与体育和弄感,并通过引导幼儿去发现和感受冬天的乐趣,提高幼儿参加活动的兴趣和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培养幼儿勇敢的精神和坚强的毅力。 教育目标: 1、通过自身感受、观察、锻炼、听故事及各种游戏活动,让幼儿知道冬天的明显特征及植物的变化。 2、学习用简短的语言进行描述,练习钻、爬技能。 3、教育幼儿冬天不怕冷,坚持上幼儿园,坚持锻炼身体,积极参与集体活动,体验锻炼的乐趣,培养幼儿勇敢的精神和坚强的毅力。 4、学念儿歌,增强锻炼的意识。 活动安排: 1、晨间活动:跑步,跳圈、钻山洞、玩球、做操、看书、自由活动。

2、教育活动:活动一综合活动《冬天到了,我不怕冷》活动二参观活动《厨房的阿姨不怕冷》活动三《做个不怕冷的娃娃》活动四儿歌《冬天到》活动五户外体育活动:《不怕冷的大衣》 3、教学内容:观察活动《找冬天》、儿歌《冬天到》、《踢皮球》倾听故事《不怕冷的红气球》《不怕冷的红大衣》、美术活动《雪花》、健康《天冷了怎么办》《天冷我不怕》、社会《夸夸我自己》。 4、户外活动:(1)体育活动:《跳圈快跑》《滚圈》《追球》《揪尾巴》《踩老鼠》(2)体育游戏活动:《小蚂蚁搬家》《火车钻山洞》《大风和树叶》(3)自由活动:玩大型玩具,滑滑梯,攀爬、玩沙等。(4)观察活动:观察冬天的花草树木的明显变化,观察成人在冬天的勇敢、不怕冷。(5)劳动:学习穿脱衣服,并将衣服放到指定的位置上。在教师的帮助下,学习收拾户外体育用具。 5、生活活动:(1)学习独立上厕所,提醒幼儿把衣服腮入裤子里,穿衣服的时候要抓袖子。(2)根据气候变化,增添衣服。(3)在教师的帮助下学习钻被窝,学习正确的睡眠姿势,不要乱踢被子。 家长工作: 1、要求家长提醒幼儿不怕寒冷能早起按时入园锻炼身体,并根据气温变化给犹如穿适量的衣,衣服要便于穿脱。 2、配合班内活动,教育幼儿冬季御寒常识,教育幼儿冬季不怕冷,并给孩子讲述冬天的故事。 3、领幼儿观察新年时周围环境的变化以及人们的喜庆活动。 4、提醒孩子外出做客注意安全懂礼貌。活动一:冬天到了,我不怕冷(综合活动)活动目标: 1、让幼儿亲身感受冬天到了,知道冬天很冷,人们有很多保暖的方法。 2、通过观察冬天的气候变化,花草树木的变化,知道冬天的天气特征和人们的衣着变化,学会用多种手段表现冬天的特征。

在长江源头各拉丹冬教案教学设计

第18课在长江源头各拉丹冬 【导学目标】 1.了解各拉丹冬的地理位置和气候特点。 2.感受文中描写的雪域高原的壮美景色,体会作者表达的细腻而丰富的情感。 3.理解文章结尾句子具有怎样的内涵。 4.搜集有关长江的故事、古诗词等。 【课时计划】 2课时第一课时完成步骤一、二,第二课时完成步骤三、四、五。 情景导入生成问题 长江,位于我国境内,全长6 380公里,发源于我国青海唐古拉山各拉丹冬,流经11个省区,是中国亚洲第一,世界第三大河流。是一条名副其实的“长河”,流域面积达180万平方公里,和黄河一起并称为中国的“母亲河”。长江作为一个符号,是祖国的象征,由于它的灵性,千百年来有多少文人墨客为之倾倒,为之赞颂。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马丽华的《在长江源头各拉丹冬》。 自学互研生成新知 步骤一知识梳理夯实基础 1.字音 裸.露(luǒ) 黧.黑(lí) 酝酿 ..(yùn niàng) 冻疮.(chuāng) 砾.石(lì) 接踵.而至(zhǒng) 虔.诚(qiáng) 诅咒 ..(zǔ zhòu) 腈.纶(jīng) 懈怠.(dài) 敦.实(dūn) 熠.熠生辉(yì) 演绎.(yì) 2.词语解释 黧黑:形容黑。 接踵而至:形容人或事物一个又一个接连不断地到来。接踵:后面人的脚尖接着前面人的后跟。 草坝子:平坦的草地。 诅咒:咒骂。 虔诚:肃敬而有诚意。 懈怠:松懈懒惰。 川流不息:形容行人、车马等像水流一样连续不断。 皱褶:皱纹,这里指冰山上的波形纹。 3.走近作者 马丽华,汉族,1953年出生于山东济南,1976年进藏,在西藏工作了27年,曾经写过10多本关于西藏人文地理的纪实作品。代表作有《走进西藏》。 步骤二整体感知走进文本 1.听录音,范读课文(多媒体播放),思考:课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交流点拨】本文记述了作者跟随摄制组在各拉丹冬浏览的经历。 2.各拉丹冬的地理位置和气候特点是怎样的? 【交流点拨】各拉丹冬位于青海省唐古拉山乡境内,各拉丹冬峰周围有20多座海拔6 000米以上的雪峰,形成了唐古拉山的高峰群,在这方圆1 500平方公里的高峰区发育着100多条现代冰川。是中国第一大江——长江

阅读练习 长江源头

阅读练习(一) 长江源头,对于大多数人来说还是一个朦胧的世界。我们乘着越野大卡车,顶着足以使人唇裂血流的紫外线,冲进了那据说有8万平方公里的无人之地。 七月是这里最好的季节,但天气仍然变化无常,刚刚还是晴空万里,瞬间就会下起冰雹,我们几次一觉醒来,帐篷被大雪埋了半截。最令人畏惧的还是高山反应,我就曾被它折腾得头重脚轻,哇哇地吐个不停,还在帐篷里躺了整整两天。 五天以后,我们终于来到了青藏高原腹地的各拉丹东雪风之下,长江正源沱沱河是发源于雪峰西南侧的姜根迪如冰川。 那是一幅奇异的景色:冰山下,由于阳光、风力、流水的作用,冰川形成了无数个小冰峰,有的 ..似千年巨龟——人们叫 ..像抬头望天的白熊,有的 ..如傲然屹立的雄鸡,有的 它“冰塔林”。但我觉得,真正能震撼人心的,还是那倒挂在冰川之上的无数冰柱。从它们的尖顶上,一滴又一滴的融水悄然而落,没有响声,没有炫耀,却汇成一条冰河,带着咆哮,带着力量,开始了万里之行。 1、解释词语的含义。(2分) 头重脚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傲然屹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照样子,写词语。(6分) 头重脚轻: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许许多多: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3、读了这篇短文之后,让你最有感受的是什么?你感受到了什么?(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中划线的句子用了()、()修辞手法,请用文中加“.”的词语写 句子。(3分) 有的……有的……有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