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CRUSADE 出血风险评分表

CRUSADE 出血风险评分表

CRUSADE 出血风险评分表
CRUSADE 出血风险评分表

公式推算:

【下载本文档,可以自由复制内容或自由编辑修改内容,更多精彩文章,期待你的好评和关注,我将一如既往为您服务】

临产孕妇血浆D-二聚体水平对产后D+IC的预测价值

?临床检验研究论著? 临产孕妇血浆D‐二聚体水平对产后DIC的预测价值 郑 君1,张春花2,林 森3 (1.淮安市妇幼保健院检验科;2.淮安市妇幼保健院产科;3.淮安市第二人民医院检验科,江苏淮安223002) 摘 要:目的 探讨血浆D‐二聚体(D‐D)水平对产后出血所致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择正常足月(孕周不低于37周)的临产孕妇156例作为临产组,并按分娩方式分为顺产组(n=102)和剖宫产组(n=44)。临产组中,将产后24h内出血量大于500mL的18例产妇作为产后出血组。选择12例DIC产妇作为DIC组,同期健康的非妊娠妇女92例作为对照组。检测产后24h出血总量,采用STA‐Compact全自动血凝分析仪检测血浆D‐D质量浓度。血浆D‐D对产后DIC的预测效能评价采用非参数受试者工作特征(ROC)分析。结果 血浆D‐D质量浓度由低到高依次为对照组、临产组、产后出血组、DIC组,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顺产组与剖宫产组产妇血浆D‐D质量浓度分别为1.12~1.81mg/L(平均1.33mg/L)、1.07~2.27mg/L(平均1.37mg/L),二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临产组妇女血浆D‐D质量浓度的95%参考范围分别为:<0.45mg/L(95%CI:0.30~0.48)、<2.75mg/L(95%CI:2.00~3.00)。临产组产妇产前血浆D‐D质量浓度与产后出血量无明显相关性(r=0.319,P=0.170),而二者在产后出血组、DIC组产妇中呈中等相关(r分别为0.470、0.643,P分别为0.048、0.024)。产前血浆D‐D质量浓度对产后DIC的预测效能显示,其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849(95%CI:0.715~0.983);临界值不低于3.0mg/L时,可获预测最佳敏感性(91.7%)及特异性(66.7%)。结论 D‐D水平对产后出血所致 DIC具有较好的预测价值,但应制定专门的参考范围。 关键词:弥漫性血管内凝血; 产后出血; 预测; D‐二聚体 DOI:10.3969/j.issn.1673‐4130.2014.10.00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4130(2014)10‐1253‐03ThepredictivevalueofplasmaD‐dimerlevelofpregnantwomeninlaborforpostpartumDIC ZhengJun1,ZhangChunhua2,LinSen3 (1.DepartmentofClinicalLaboratory,Huai′anMaternity&InfantHealthHospital;2.DepartmentofObstetrics,Huai′anMaternity&InfantHealthHospital;3.DepartmentofClinicalLaboratory, theSecondPeople′sHospitalofHuai′an,Huai′an,Jiangsu223002,China)Abstract:Objective ToinvestigatethepredictivevalueofplasmaD‐dimer(D‐D)levelofpregnantwomenforpostpartumhem‐orrhagecauseddisseminatedordiffuseintravascularcoagulation(DIC).Methods 156pregnantwomeninlaborwithnormalfulltermpregnancy(notlessthan37weeksofgestationalperiod)wereservedaslaborgroupwhichwassubdividedintonaturallaborgroup(n=102)andcaesareansectiongroup(n=44)accordingtothemodeofdelivery.Inlaborgroup,18puerperassufferinghemorrhagegreaterthan500mLwithin24hpostpartumwereservedaspostpartumhemorrhagegroupand12puerperaswithDICasDICgroup.92healthynon‐pregnantwomeninthecorrespondingperiodwereservedascontrolgroup.Thetotalvolumeof24hpostpartumhemorrhagewasdetectedandtheplasmaD‐DconcentrationwasmeasuredbySTA‐CompactAutomaticCoagulationAnalyzer.Non‐parametricreceiveroperatorcharacteristic(ROC)analysiswasemployedtoevaluatethepredictiveperformanceofplasmaD‐DforpostpartumDIC.Results GroupswithplasmaD‐Dfromlowtohighconcentrationwerethecontrolgroup,laborgroup,postpartumhemorrhagegroupandDICgroup,successively,andpairwisecomparisonshowedthedifferenceshadstatisticalsignificance(P<0.01).ThemassconcentrationofplasmaD‐Dofpuerperasinnaturallaborgroupandcaesareansectiongroupwere1.12-1.81mg/L(average1.33mg/L)and1.07-2.27mg/L(average1.37mg/L),respectively,showingnostatisticallysignifi‐cantdifference(P>0.05).The95%referencerangesofplasmaD‐Dmassconcentrationofwomeninthecontrolgroupandlaborgroupwere<0.45mg/L(95%CI:0.30-0.48)and<2.75mg/L(95%CI:2.00-3.00),respectively.Inlaborgroup,theantenatalplasmaD‐Dmassconcentrationshowednoobviouslycorrelationwiththepostpartumhemorrhagevolume(r=0.319,P=0.170),whiletheydemonstratedmediumcorrelationinpostpartumhemorrhagegroupandDICgroup(r=0.470,0.643,P=0.048,0.024,respectively).TheROCareaunderthecurve(AUC)ofpredictionofantenatalplasmaD‐DmassconcentrationforpostpartumDICwere0.849(95%CI:0.715‐0.983).Whencutoffvaluewasnotlessthan3.0mg/L,thebestsensitivity(91.7%)andspecificity(66.7%)wereobtained.Conclusion D‐DlevelhasgoodpredictivevalueforpostpartumDIC,however,itsspecificreferencerangeshouldbeformulated. Keywords:disseminatedintravascularcoagulation; postpartumhemorrhage; forecasting; D‐dimer 产后出血是产科的严重并发症之一,至今仍居中国产妇死亡原因的首位[1],也是导致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sseminatedor diffuseintravascularcoagulation,DIC)的主要原因[2]。在妊娠及分娩期,正常妇女体内的凝血、抗凝和纤维蛋白溶解功能均发生明显改变,血液中凝血酶、凝血因子和纤维蛋白原水平增加,抗凝及纤维蛋白溶解功能减弱,血液呈高凝状态,这一生理变化为产后快速、有效止血提供了物质基础;若产妇在分娩中或产后出现大量出血、凝血和纤维蛋白溶解功能失衡所致的高 作者简介:郑君,女,主管检验师,主要从事临床检验工作。

产后出血预测评分对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防治的护理与观察

产后出血预测评分对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防治的护理与观察 发表时间:2016-02-24T13:27:43.053Z 来源:《健康世界》2015年23期作者:陆亚梅[导读] 云南省保山市施甸县妇幼保健院根据产后出血预测评分对产妇进行针对性的护理,能够有效预防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确保产妇能够顺利分娩。云南省保山市施甸县妇幼保健院保山施甸 678200 摘要:目的观察产后出血预测评分对于防治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的护理应用。方法选取我院68例产妇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一组为观察组34例,一组为对照组34例。根据产后出血预测评分对观察组实施针对性的护理,对照组则采用常规护理方式进行护理,比较 两组的产后出血情况。结果观察组产后出血率为23.53%,低于对照组的50.00%,两组具有明显的差异,P<0.05。结论根据产后出血预测评分对产妇进行针对性的护理,能够有效预防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确保产妇能够顺利分娩。关键词:产后出血预测评分;防治;宫缩乏力;护理 前言 在临床产科中,宫缩乏力是引起产后出血的一个主要因素,严重威胁着产妇和婴儿的生命安全。对于该类产妇,需要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预防产后出血,以减少死亡[1]。在产妇的护理中,对产妇在孕期、产时和产后进行科学的产后出血预测评分能够让护理工作更加有针对性的展开。我院为探讨其价值,对2014年3月至2015年3月的产妇进行分组护理,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我院2014年3月~2015年3月68例产妇作为此次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分别为对照组34例和观察组34例。其中对照组年龄21~45岁,平均年龄31.58±1.46岁;孕周37~41周,平均孕周39.52±1.42周;初产妇20例,经产妇14例;剖宫产19例,经阴道分娩15例。观察组年龄22~43岁,平均年龄3 2.67±1.25岁;孕周38~41周,平均孕周39.63±1.37周;初产妇22例,经产妇12例;剖宫产20例,经阴道分娩14例。两组产妇的一般资料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措施,即利用宫缩素静脉注射,在产前给予产妇简单的宣教,告知其产后出血的危险因素,让产妇做好配合工作;同时做好产妇的心理护理,让产妇放松情绪,安慰和鼓励产妇,以使产妇顺利分娩。观察组则进行产后出血预测评分,内容主要包括既往流产史、多胎、血红蛋白、产妇睡眠质量和产妇产前的精神状态等,如果产妇评分结果在50分以下则存在产后出血的风险,护理人员要根据评分对产妇进行针对性的护理。通过了解产妇孕期和孕史以及产前检查情况,评估可能会造成产后出血的因素,并预测胎儿的体重。与产妇家属进行交流,尤其是产妇丈夫,因为丈夫是产妇的心灵依靠,因此在这个阶段丈夫的鼓励是有着重要的作用的。应加强家庭支持,让产妇消除紧张、抑郁等不良心理,保持平稳的心态,可播放舒缓愉悦的音乐让产妇放松心情。对于存在产后出血高危因素的产妇,在静脉注射宫缩素的基础上注射葡萄糖酸钙。在产前给予产妇安静舒适的病房环境,嘱咐产妇好好休息,在睡前可用温水泡脚,喝温开水,保持良好的睡眠质量。观察两组产妇的产后出血情况。 1.3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用t检验,并用()表示,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 2.结果 观察组有8例出现产后出血,产后出血率为23.53%,对照组有17例产后出血,产后出血率为50.00%,两组具有明显的差异,P<0.05。评估情况见表1。 3.讨论 产后出血是导致产妇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产科中造成产妇产后出血的因素很多,其中宫缩乏力是其中一个最为主要的因素[3]。对于此类产妇,使用宫缩素是首选的止血方法,能够使宫缩强度加强,从而一定程度上预防产后出血。近年来,我院产科对产妇的护理质量不断提高,并且采用产后出血预测评分对产妇产后出血的危险程度进行评估,从而找出产妇发生产后出血的危险因素,再采取针对性的护理措施,将危险将至最低。本次研究中,观察组经过产后出血预测评分后,在50分以下的产妇容易出现产后出血,分析其可能造成出血的原因,其中多胎、多次生产容易造成子宫肌层受损,形成瘢痕,对子宫缩复功能造成很大的影响,容易发生产后出血;而对经阴道分娩的产妇而言,重度贫血也容易加重产后出血;此外,胎儿的体重是引起产后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如果是巨大儿,则会使产妇子宫过度膨胀,对产妇子宫肌纤维收缩和缩复功能造成不良的影响,因此对胎儿的体重作出正确的预测可以帮助医务人员判断胎儿是否为巨大儿,从而采取有效措施进行预防;还有产妇的不良情绪会引起自主神经紊乱,使β受体兴奋性增加,从而导致宫缩乏力,增加产后出血风险,因此需要对产妇加强心理上的护理;另外,休息不好容易发生子宫、阴道的并发症,引起出血,所以有必要保证产妇的睡眠质量[4-5]。可见,对产妇进行产后出血预测和针对性护理是有效预防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的重要举措,值得推广。参考文献:

预测评分法防治产后出血的临床观察

预测评分法防治产后出血的临床观察 目的利用预防评分法筛查出高危孕妇并针对性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从而达到预防产后出血的目的。方法对天津市津南妇幼保健院在2008年3月~2009年8月分娩的产妇中选择400例分组研究,进行临床总结分析。结果通过产前、产时、产后预测评分,早期防治产后出血,降低了产后出血的发生率。结论预测评分法对产后出血的防治是积极有效的,使产后出血发生率明显下降。预测评分法为临床提供了一种降低产后出血的有效方法,对提高产科质量有着深远的意义。 标签:预测评分法;产后出血;预防 产后出血是指始儿娩出后24h内失血量超过500ml,是分娩期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其发病率占分娩总数的2%~3%,由于分娩时测量和收集失血存在一定困难,估计失血量偏少,实际产后出血率更高[1]。严重的产后出血导致出血性休克是引起死亡的主要原因[2]。因此,防治产后出血是产科医务人员所面临的重要课题。通过孕期、产前、产时、产后预测评分,筛查出高危人群并进行预防,可降低产后出血发生率和孕产妇病死率[3]。目前国内外均采用评分法来预测产后出血。现将天津市津南妇幼保健院2008年3月~2009年8月的400例经阴道分娩的产妇分组研究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纳入标准年龄20~30岁、单胎、头位、孕周在37~42w之间的孕妇;无凝血功能障碍者;经阴道分娩者;患者及家属同意并配合治疗;无严重并发症者如妊娠合并心脏病、妊娠合并糖尿病。 1.2排出标准年龄30岁、多胎、胎位异常、孕周42w的孕妇;有凝血功能障碍者;未经阴道分娩者;患者及家属不同意并配合治疗;有严重并发症者如妊娠合并心脏病、妊娠合并糖尿病。选择2009年3月~2009年8月在津南妇幼保健院住院分娩的且符合纳入标准的200例孕产妇进行产前、产时的产后出血预测评分作为观察组,并选择2008年3月~2009年8月未进行评分的200例经阴道分娩的产妇作为对照组。 1.3产后出血预测评分法的标准采用全国产后出血预防协作组拟定的评分表为标准,见表1。 1.4实施方案对观察组预测评分,总分高于5分者进行针对性的有效的防治措施。 1.4.1在孕晚期及临产前进行第一阶段预测评分,该期评分的目的在于筛查出高危孕妇并针对性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希望通过治疗后降低评分总值,另一目的是根据评分选择合适的分娩地点,使高危产妇能及时救治,更好的保障母婴

上消化道出血评分表格说明书

1.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风险评估方法 消化道出血病情急、变化快,严重者危及生命,应采取积极措施进行抗休克、迅速补充血容量。故应当对患者进行病情评估,并根据评估结果对患者实施不同的治疗。目前临床常用Rockall和Blatchford评分系统。 病情严重程度分级 一般根据年龄、有无伴发病、失血量等指标将UGIB分为轻度、中度及重度。年龄>65岁、伴发重要器官疾患、休克、血红蛋白浓度低、需要输血者再出血风险增高。无肝肾疾患的血尿素氮、肌酐或血清转氨酶升高者,病死率增高。 Rockall评分系统分级 Rockall评分系统0~7分是目前临床广泛使用的评分依据,又称为临床评分,用于预测UGIB住院患者的再出血风险和死亡风险。该系统依据患者年龄、休克状况、伴发病、镜诊断和镜下出血征象5项指标将患者分为高危中危或低危人群,积分≥5分者为高危,3~4分为中危,0~2分为低危。详见表1。

Blatchford评分系统分级 包含了临床数据和实验室检查信息,用于判定需要干预的方式(输血、镜或外科手术治疗)及死亡风险。当Blatchford评分为0时,患者不需要入院行输血、镜或手术治疗。积分≥6分为中高危,<6分为低危。详见表2。

Stanley等于2009年在《柳叶刀》发表的一篇多中心前瞻性研究,选取了123例Blatchford评分为0的患者,有84人未入院治疗,其中23人在门诊接受了镜检查,全部未发现溃疡、静脉曲或肿瘤,也未采取任何特殊治疗,对其余患者随访6个月后,也未出现患者因上消化道出血而再入院。 2.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镜治疗 镜的时机 对于大多数UGIB都应在24h行镜治疗,但是对高危和低危患者则推荐不同。对血流动力学稳定,无严重多病共存的低危患者是否早期胃镜检查有不同意见。源于一项随机对照试验(randomizedcontroltrial,RCT),研究观察了110例患者,对比2h和48h行胃镜者的预后,结果显示其在出血、外科手术及死亡率上无明显差别。另一项RCT比较了93例在6h与48h行胃镜,得出同样结果,但是早期胃镜检查,能明显缩短住院时间和减少住院费用。而前面提到Blatchford评分为0者,不行镜治疗对患者预后无影响,因此总体而言,对低危患者早期胃镜检查并不重要。而对高危患者,最近一项观察性研究发现,高危患者(Blatchford评分≥12),12h后行胃镜检查,患者术后死亡率为44%,若早期胃镜检查患者术后死亡率则为0%,显然l2 h后的胃镜检查患者死亡率明显高于早期胃镜检查者。 镜前药物治疗 镜前使用促动力药物可促进胃积血排空,对疑有胃积血者可使镜下镜像更清晰,有助于提高诊断率,且显著降低镜重查率。而促动力药物对住院日数及手术率则无影响。 一项综合了6 项RCTs的荟萃分析,共纳入2223 例患者,结果显示镜前质子泵抑制剂(PPIs)治疗组与对照组的死亡率、再出血率及手术率无明显差别。但镜前PPIs治疗显著降低镜治疗者的镜下高危征象及需要在镜下治疗的比例。另一项发表在新英格兰杂志的高质量研究也得出了相似结果,该

HAS-BLED-出血评分

房颤患者进行抗凝治疗出血风险的评估:HAS-BLED 出血评分非瓣膜病房颤患者开始抗凝治疗之前应进行出血风险评估。ESC房颤指南、加拿大心血管指南、欧洲心脏节律协会等均推荐应用HAS-BLED评分,≥3的视为高危患者,应规律复诊,严密观察以防止出血事件(Ⅱa)。但是应用该评分的目的并不是要让出血高危的患者不接受抗凝治疗,而是使临床医师有客观的工具评估AF患者的出血风险,及时纠正未被控制出血危险因素(Ⅱa)。 表1. HAS-BLED出血危险评分 评分 高血压(H) 异常的肝肾功能各计1分(A) 卒中(S) 出血(B) INR值不稳定(L) 老年>65岁(E) 药物、饮酒各计1分(D) 1 1或2 1 1 1 1 1 或2最高评分9 注:高血压指收缩压>160mmHg;异常的肝功能指慢性肝病(如肝硬化)或显著的生化指标紊乱(如胆红素>正常值上限的2倍,并且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碱性磷酸酶>正常值上限的3倍等);肾功能异常定义为慢性透析或肾移植或血清肌酐≥200微摩尔/升;出血指既往有出血病史和(或)出血的诱因如出血体质、贫血等;INR值不稳定指INR值易变/偏高或达不到治疗范围(如<60%);药物/饮酒指合并用药,如抗血小板药、非甾体类抗炎药,嗜酒等。 积分≥3分时提示“高危”,出血高危患者无论接受华法林还是阿司匹林治疗,均应谨慎,并在开始抗栓治疗之后定期复查;应当处理可纠正的出血风险因素,如血压控制不良、口服维生素K拮抗剂INR波动,合用药物(阿司匹林,NSAIDs等),饮酒等。需要指出的是:使用抗血小板药物治疗(阿司匹林/氯吡格雷联合应用及尤其是老年患者单用阿司匹林)发生大出血的风险与口服抗凝药物相似。

上消化道出血评分表说明

1、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得风险评估方法 消化道出血病情急、变化快,严重者危及生命,应采取积极措施进行抗休克、迅速补充血容量。故应当对患者进行病情评估,并根据评估结果对患者实施不同得治疗。目前临床常用Rockall与Blatchford评分系统。 病情严重程度分级 一般根据年龄、有无伴发病、失血量等指标将UGIB分为轻度、中度及重度。年龄〉65岁、伴发重要器官疾患、休克、血红蛋白浓度低、需要输血者再出血风险增高。无肝肾疾患得血尿素氮、肌酐或血清转氨酶升高者,病死率增高。 Rockall评分系统分级 Rockall评分系统0~7分就是目前临床广泛使用得评分依据,又称为临床评分,用于预测UGIB住院患者得再出血风险与死亡风险。该系统依据患者年龄、休克状况、伴发病、内镜诊断与内镜下出血征象5项指标将患者分为高危中危或低危人群,积分≥5分者为高危,3~4分为中危,0~2分为低危。详见表1.

Blatchford评分系统分级 包含了临床数据与实验室检查信息,用于判定需要干预得方式(输血、内镜或外科手术治疗)及死亡风险。当Blatchford评分为0时,患者不需要入院行输血、内镜或手术治疗.积分≥6分为中高危,<6分为低危。详见表2.

Stanley等于2009年在《柳叶刀》发表得一篇多中心前瞻性研究,选取了123例Blatchford评分为0得患者,有84人未入院治疗,其中23人在门诊接受了内镜检查,全部未发现溃疡、静脉曲张或肿瘤,也未采取任何特殊治疗,对其余患者随访6个月后,也未出现患者因上消化道出血而再入院。 2、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得内镜治疗 内镜得时机 对于大多数UGIB都应在24h内行内镜治疗,但就是对高危与低危患者则推荐不同.对血流动力学稳定,无严重多病共存得低危患者就是否早期胃镜检查有不同意见.源于一项随机对照试验(randomizedcontroltrial,RCT),研究观察了110例患者,对比2h内与48h内行胃镜者得预后,结果显示其在出血、外科手术及死亡率上无明显差别.另一项RCT比较了93例在6h与48h内行胃镜,得出同样结果,但就是早期胃镜检查,能明显缩短住院时间与减少住院费用。而前面提到Blatchford评分为0者,不行内镜治疗对患者预后无影响,因此总体而言,对低危患者早期胃镜检查并不重要。而对高危患者,最近一项观察性研究发现,高危患者(Blatchford评分≥12),12h后行胃镜检查,患者术后死亡率为44%,若早期胃镜检查患者术后死亡率则为0%,显然l2 h后得胃镜检查患者死亡率明显高于早期胃镜检查者. 内镜前药物治疗 内镜前使用促动力药物可促进胃内积血排空,对疑有胃内积血者可使内镜下镜像更清晰,有助于提高诊断率,且显著降低内镜重查率。而促动力药物对住院日数及手术率则无影响。 一项综合了6项RCTs得荟萃分析,共纳入2223 例患者,结果显示内镜前质子泵抑制剂(PPIs)治疗组与对照组得死亡率、再出血率及手术率无明显差别.但内镜前PPIs治疗显著降低内镜治疗者得镜下高危征象及需要在内镜下治疗得比例. 另一项发表在新英格兰杂志得高质量研究也得出了相似结

房颤血栓危险度评分和出血风险评估标准

房颤血栓危险度评分与出血风险评估标准 心房颤动的临床分类 继发于急性心肌梗死、心脏手术、心肌炎、甲状腺功能亢进或急性肺部病变等情况的房颤应区别考虑。因为这些情况下,控制房颤发作同时治疗基础疾病往往可以消除房颤发生。 2006美国卒中学会脑梗死一级预防指南---房颤血栓危险度评分(CHADS2评分):

(diabetes mellitus),既往卒中(prior stroke)或TIA的缩写] CHADS评分≥2分是抗凝治疗的强适应证,而对于低危(1分)或者不能接受抗凝治疗的患者,可考虑应用阿司匹林。 需要注意的是,高龄(≥75岁)患者抗凝出血并发症较年轻者增加1倍,因此需要充分权衡获益/风险比。同时控制欠佳的高血压患者也应注意抗凝导致的出血并发症。 2010ESC房颤血栓危险度评分---CHA2DS2VASc评分:

该评分系统将危险因素分为:主要危险因素和非主要危险因素两类。 年龄>75岁及卒中史作为房颤的主要危险因素,只要患者存在一个主要危险因素即作为卒中的高危患者。 CHA2DS2VASc评分与CHADS2评分相比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1.评分内容更加全面,将性别因素纳入考虑范围,年龄>75岁、血栓病史作为主要危险因素,计为2分。 2. 针对年龄区别对待:年龄65~74岁计1分,75岁以上计2分,评价个体化。 3. 抗凝适应症更广泛,要求更严格。虽然与CHADS2评分相比,评分内容增加,但是应用与CHADS2评分没有太大区别。 4. 2种评分均有道理,CHADS2 评分是着重选择高危患者抗凝。欧洲评分强调90%的患者需要接受抗凝治疗,可理解为是使医生树立这一意识。 5.对于一般医生而言,还应该推荐CHADS2 评分而一些专科医生可以进一步了解CHA2DS2VASC 评分。 评分>=2分,推荐口服抗凝药治疗(如华法林)(Ⅰ类适应证,证据水平A); 评分1分,可选择华法林或阿司匹林抗凝,但是推荐口服抗凝药治疗(Ⅰ,A); 评分0分,可选择阿司匹林或不用抗栓治疗,推荐不抗栓治疗(Ⅰ,A)。 HAS-BLED评分-出血风险评估新标准 在对房颤患者进行抗凝的同时应当评估其出血的风险,以前的指南中仅仅对出血风险做了定性分析,如低危、中危、高危等。2010ESC版指南中做了定量分析,以便临床医生更好的掌握出血风险,称为HAS-BLED评分。 HAS-BLED评分表: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