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初三物理18-19章教案复习

初三物理18-19章教案复习

18.1温度计

导入:分别将左右手

的手指浸入冷水和热

水中一分钟左右,再

同时放入温水中。

1和2比较:2热;3和2比较:2冷。

一.温度计

1.温度:物体的冷热程度。

2.温度计的工作原理:液体的热胀冷缩。

液体:酒精(需要染色)、煤油、水银

3.基本构造:玻璃外壳、液体泡、毛细管、液体、刻度和符号。

4.常用的温度计(种类):

①实验室用温度计,量程一般为-20℃——110℃,分度值为1℃。

②体温计,量程:35℃-42℃;分度值:0.1℃

③寒暑表,量程一般为-30℃——50℃,分度值为1℃。

二.摄氏温度

5.摄氏温度的规定:1标准大气压下,水混合物的温度是0℃;沸水的温度是100℃。

读法:人正常体温:37℃,读作:三十七摄氏度

-4.7℃,读作:负四点七摄氏度,零下四点七摄氏度

三.温度计的使用

6.使用温度计的注意事项:估、选、看、做、读、记、取。

测量前:①观察它的量程;②认清它的分度值。

测量时: ①度计的玻璃泡全部浸入被测的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②温度计玻璃泡入被测液体后要稍候一会儿,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

③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四.体温计

通常测量位臵:腋下。

特殊构造:

①缩口:玻璃泡的上方有一段非常细的缩口

缩口的作用,体温计可以离开人体读数。当体温计离开人体时,温度降低,水银遇冷收缩,就在缩口处断开,使上面毛细管里的水银退不回来,所以体温计在离开人体后还能表示出人体的温度。

在测量后重新使用,体温计必须用力甩(使已升上去的水银再回到玻璃泡里,如果没有将水银甩回到玻璃泡内,则体温计只能测出高于它原来示数的温度,但不能测出低于它原来示数的温度),而其他的温度计不必要甩。

②三棱柱:刻度部分制成三棱柱形,起放大镜作用。

③体温计用水银作测温液体,是因为水银的比热容小,当温度变化相同时比其它物质吸收或放出的热量少,这样,一方面不会影响被测物体的温度,另一方面吸收相同热量时,比其它物质的温度改变量大,温度计的示数变化明显,易于观察。

1 冷水

2

温水

3

热水

一.物态变化

1.物质的三种状态:固态、液态、气态。

2.举例固态:冰;液态:水;气态:水蒸气

3.物态变化:物质从一种状态变化到另一状态。

4.熔化:物质由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

例:冰山、雪山化成水。

5.凝固:物质由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

例: 水结冰、火山喷出的岩浆凝固成火山岩

二.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

6.水浴法加热: 使物体受热均匀。

7.石棉网的作用:使物体均匀受热

8.观察温度计示数

海波温度变化情况是:逐渐升高,然后不变,然后升高。

石蜡海波温度变化情况是:逐渐升高。

三.熔点和凝固点:

9.晶体:熔化时温度保持不变的固体。

例:食盐、冰、海波、金属等。

10.非晶体:没有一定熔化温度的固体。

例:松香、石蜡、玻璃、沥青等。

11.熔点:晶体熔化时的温度。

12.凝固点:晶体凝固时的温度。

同种晶体熔点、凝固点相同。

四.熔化吸热、凝固放热:

13.任何物质熔化都要吸收热量,凝固都

要放出热量。应用:

①夏天喝饮料加些冰块,是利用冰熔化时吸热而使饮料温度降低;

②而北方的冬天人们往麦田灌水,俗称“上冻水”,这样做的目的是:当气温降低时,可以利用水凝固时放使麦田温度不致降的

质量相等的0℃

的冰和0℃的水冷

却物体哪种效果好?

冰熔化吸热温度不

变。

有一副对联,上

联是“杯中冰水,水

结冰冰温未降”;下

联是“盘内水冰,冰

化水水温不升”。对

联包含的物质变化是

熔化和凝固,反映一个共性是温度不变。

14.晶体熔化条件:①温度达到熔点,②继续吸热。

把正在熔化的冰,拿到0℃的房间里,冰能不能继续熔化?不能,无法吸热。

15.晶体凝固条件:①温度达到凝固点,②继续放热。

16.同种物质的熔点和凝固点相同,不同物质的熔点不同。

海波 48℃;水0℃;煤油-30℃;水银-38.8℃;酒精-117℃

晶体温度处于熔点时的状态有三种可能:固态、固液混合、液态。

五.熔点高低的应用:

17.电灯发光时灯丝的温度达到 2500oC,为什么灯泡的灯丝要用“钨丝”?熔点3410℃

18.能否用铝锅来熔化铁?铝660℃铁1535℃

19.南极的最低气温可达-89.2℃,要测量南极的气温,应该选用酒精温度计,因为酒精的凝固点低。

18.2熔化和凝固

5

31

1.汽化:物质由液态变为气态。

2.现象举例: ①潮湿土地变干。②夏天河水变少。 ③农民晒谷物使谷物变干。④雨后马路、操场变干。⑤打针前,涂在皮肤上的酒精变干了。

3.液化:物质由气态变为液态。

4.现象举例:冬天呼“白气”、雾、露

5.汽化的两种方式:沸腾和蒸发

6.沸腾:在一定的温度(沸点)下,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

7.沸点:液体沸腾时的温度。

8.沸点与大气压强有关,气压升高,沸点升高;气压降低,沸点降低。不同液体沸点不同。

9.现象:“开水不响,响水不开。” ①沸腾前:气泡由大变小;温度逐渐升高;声音大。 ②沸腾时:气泡由小变大;温度保持不变;声音小。 液面上“白气”越来越多。沸腾的时候水中发生剧烈的汽化现象,形成大量的汽泡,上升,变大,到水面破裂开来,里面的水蒸气散发到空气中。 10.液体沸腾的条件:①温度达到沸点;②继续吸热。 11.蒸发:在任何温度下,只发生在液体表面的缓慢的汽化现象。 12.加快液体蒸发的方式:(控制变量法) 阳光、电吹风、干手器、晾晒衣架、通风向阳摊开晒粮食 ①提高液体温度;②增大液体表面积; ③加快液体表面空气流动越快。环境的湿度越小,蒸发越快。 13.蒸发吸热,从(剩余液体或它依附的物体)中吸收热量,具有致冷作用。 例:①夏天人靠出汗散热, ②往地洒水降温。 ③狗靠伸长舌头散热

14.气体液化的两种方法:

①降低温度;例:冬天进暖屋,眼镜片蒙水珠。 湿热天气突然降温,玻璃内壁附有大水珠。 ②压缩体积。 例:丁烷气体液化后装入打火机。 液化石油气是在常温下用压缩体积的办法液化后装入钢罐。

15.液化放热: 例:100℃的水蒸气烫伤程度远甚于100℃的水。 电冰箱利用氟利昂蒸气液化向周围空间放热。 ①棉花浸酒精裹玻璃泡,温度计先降后升。 ②热水杯水面上方内壁的小水珠如何形成? ③装水的纸杯为什么不会着火?

④用嘴对准自己的双手呵气、吹气,手感觉有何不同?。 ⑤为什么夏天扇扇子感到凉爽? ⑥人淋雨后,若不及时换下湿衣服,为什么容易患感冒? ⑦小勇喝开水时,向水面吹气,这样喝起来就不太烫,这是为

什么 ? ⑧沙漠中的仙人掌针状的叶子有什么好处?

⑨被100℃的水蒸气烫伤,比被100 ℃的水烫伤要严重得多,为什么?

⑩当水壶里的水沸腾时,为什么靠近壶嘴的一段看不见“白气”,而在上面一段能够看得见?

18.3汽化和液化

4

18.4升华和凝华

1.升华(吸热):物质由固态直接变成气态。

2.现象: ①樟脑片(卫生丸)变小、②冰冻衣服干了、③灯泡的灯丝变细了、④冻肉出冷库后比进冷库时重、⑤冰冻的衣服干了。

3.凝华(放热):物质由气态直接变成固态。

4.现象: ①霜的形成、②窗玻璃上的冰花、③雾淞的形成、④灯泡变黑了。

5.干冰升华的应用:(1)人工降雨(2)舞台烟雾(3)冷藏食物(4)森林灭火

6.常见的具有升华和凝华现象的物质:冰、碘、钨、干冰、萘。

7.三个不变温度:

①晶体溶化时温度(吸热);

②晶体凝固时温度(放热); ③液体沸腾时温度(吸热)。 8.三个条件:

①晶体熔化的条件:达到熔点;继续吸热。 ②晶体凝固的条件:达到凝固点;继续放热。 ③液体沸腾的条件:达到沸点;继续吸热。 9.农彦说:“下雪不冷、化雪冷”、“霜前冷,雪后寒”你认为这一说法有道理吗?为什么?

如有任何修改建议,请联系QQ:253081788;

手机:135********;整理者随时与您交流。

一.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

1.古人的观点 公孙龙:一尺之棰,日取其半,万世不竭

2.现象推理:如果把杯子打破,碎片还是玻璃。经过多次分割,甚至碾成粉末,颗粒越分越小,如果不断得分下去,有没有一个限度呢?

3.物理学中分子的定义:保持物质原来性质不变的最小微粒叫做分子。

4.思考:这里所说的分子与化学中所说的分子有何不同?

①化学中讲的分子是:具有物质的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

②物理中所说的分子指的是:做热运动时遵从相同规律的微粒,包括组成物质的原子、离子或分子。

二.分子的大小

5.如何才能看见更小的物体:

①电子显微镜; ②扫描隧道显微镜。

6.分子直径的数量级是 10-10m ;如:水分子直径约为4×10-10m ;氢分子直径约为2.3×10-10m

1cm 3的空气中大约有2.7×1019个分子,现在大型计算机每秒100亿次,如果人数数的速度也达到每秒100亿次,要想数完需要80年。

三.固液气三态分子的排列

多数物质的状态变化时,体积发生变化,主要是构成

物质的分子在排列方式上发生变化

19.1物质的分子构成

19.2分子热运动

一.扩散现象:搜救犬靠什么找到幸存者的?缉毒犬搜索毒品。

1.举例:气体:香水闻气味,空气和二氧化氮混合(红棕色)气体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液体:硫酸铜和水混合(蓝色)水和酒精混合液体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固体: 铅片和金片 5年 1mm 固体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2.定义:不同物质在互相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叫做扩散现象。

3.条件:(1)不同物质;(2)相互接触

4.说明:(1)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扩散现象的实质);(2)分子间有间隙。

5.影响因素:温度

(1)实验:两个烧杯,一个装半杯热水,一个装半杯凉水。用滴管分别在两个烧杯底注入一滴红墨水,热水扩散快,凉水扩散慢。

(2)结论:温度越高扩散越快,温度越低扩散越慢。

(3)拓展:烧菜时,老远就闻到了菜的香味,当菜冷却下来后,香味就渐渐的变淡了,这是为什么?(腌菜时,要隔几天后菜才会有咸味,而煮菜时,只要几分钟就咸了,分析什么原因?)

6.分子热运动: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由于分子的运动跟温度有关,温度越高,热运动越剧烈。所以这种无规则运动叫做分子的热运动。

二.分子间的作用力

7.分子之间存在引力:既然分子在运动,而固体和液体中的分子为什么不会飞散开,而总是聚合在一起,保持一定的体积呢。8.分子间同时也存在斥力:既然分子之间有间隙,为什么压缩固体和液体很困难。

9.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当r=r0 引力 = 斥力当r>r0 引力 > 斥力

?当r10r0 无作用力

10.分子动理论的基本内容(1)物质由分子组成

6

4

(2)扩散现象表明:一切物体的分子都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 分子间存在间隙 一.内能: 1.定义:2.单位:焦耳,焦,J 3.一切(任何)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具有内能。内能(微观)4.二.热量

5.6.单位:焦耳,焦,J 7.符号:Q 内能改变多少可以用热量来量度。三.热传递 8.条件:(物体之间 或物体的不同部分之间)存在温度差 9.方向:从高温转移到低温

10.过程中转移的是:能量

11.方式:传导(酒精灯加热)、对流(冷热空气形成风)、辐射(晒太阳)

12.实质:内能的转移的过程

A.物体吸热---------温度升高--------内能增加 (晶体熔化,温度不变—熔点) (水沸腾,温度不变—沸点)

B.物体放热---------温度降低--------内能增加

(晶体凝固,温度不变—凝固点) 四.做功

实验:空气压缩引火 分析:对空气做功,空气的内能增大,温度升高达到硝化棉的着火

结论:对物体做功,物体的内能增大。

举例:摩擦生热,钻木取火,滑滑梯屁股真烫,在石头上摩擦铁丝,,用力反复弯折铁丝

实验:空气推动塞子 现象瓶口出现雾

分析:空气对塞子做功,空气的内能减少,空气的温度下降,里面的

3.结论:物体对外做功,物体的内能减少。

4.举例:

15.做功的实质:内能和其他形式的能之间的转化的过程,能的形式发生改变

五.改变内能的方法:

16.热传递和做功,改变内能上是等效的. 六.物体内能与机械能的区别

17.两种能的形式不同,影响它们的因素不一样

内能的大小跟分子的热运动和分子间相互作用有关;机械能跟机械运动有关,故两者不是一回事

75

18.机械能是可以为零的,但内能不可为零

静止在地面上的球没有机械能,运动在空中的球具有机械能;但

无论在地上还是在空中,都具有内能

19.4比热容

一.导入:

1.现象:①中午,沙子很烫而海水很凉。 ②傍晚,沙子变凉了而海水却还很温暖。

2.提出问题:为什么海水和沙子在同一时刻的温度不一样?

3.猜想假设:可能是沙子吸热升温或放热降温都比水快的缘故。 二.生活中的经验:

1.分别把一壶水和半壶水烧开,哪个所用的时间长?

2. 把一壶20 ℃水加热到50℃和加热到100℃,哪次所用的时间长?

3.加热时间的长短能够反映出什么呢?

4.结论:同一种物质,吸收的热量跟物体的质量和升高的温度有关系。

5.思考:

①对于不同的物质,当物体的质量和升高的温度都相同时,吸收的热量相等吗?即吸热能力相同吗?

②怎样比较不同物体的吸热能力呢?你有哪些方法?

6.方案:①取等质量的水和食用油,加热相同的时间(吸收相等的热量)后,比较温度的变化。

②取等质量的水和食用油,使其升高相同的温度,比较加热的时间(吸收热量的多少)。

7.实验器材:铁架台、酒精灯、烧杯、温度计、石棉网、火柴、水、食用油、钟表

8.探究: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

9.实验设计

①实验中对食用油和水的质量有什么要求? ②如何使物体吸热相同?加热时间相同

③如何比较物体吸热多少?看加热时间(转化法)

④如何比较水和食用油的吸热能力?加热时间相同(吸热相同)比升温;升温相同比加热时间(比吸热)

⑤采用什么研究方法?控制变量法

①实验一结论:质量相等的水和食用油加热时间相同时(吸收的热量相同),食用油比水温度升高快。

②说明:水的吸热能力更强。

①实验二结论:质量相等的水和食用油升高相同的温度时,水吸收的热量比食用油多。②说明:水的吸热能力更强。

11.实验一和二结论:不同物质,在质量相等、温度升高的度数相同时,吸收的热量是不同的。

怎样表示不同物质的这种性质呢?比热容

三.比热容

1.物理意义:表示物体吸热本领的物理量。

2.定义: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降低)1℃所吸收(放出)的热量叫做这种物质的比热容,简称比热.用符号C表示。

3.单位:焦耳每千克摄氏度;符号:J/(kg〃℃)

4.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属性(与物质的种类有关)。

①形状、质量发生变化,比热容不变。

②状态改变,比热容改变。

5. P38比热容表格小资料分析可得:

①水的比热容最大

②一般情况下,液体的比热容比固体大(水银例外)

③泥、沙石、金属的比热容较小

④水和冰的比热容不同

6.比热容大:升温相同吸热多;吸热相同升温慢.

7.水的比热容:C水=4.2×103 J/(kg〃℃)

它的物理意义:一千克的水每升高(降低) 1℃,吸收(放出)热量4.2×103J

8.水的比热容大的性质的应用

(1)对气温的影响

(2)冷却物体

(3)热水取暖

(4)热岛效应

9.实际例子:

①汽车发动机用水来冷却。

②冬天的散热器(俗称暖气片)用热水供暖。

③水稻育秧:水稻是喜温作物,在每年三四月份育秧时,为了防止霜冻,傍晚常常在秧田里灌一些水过夜,第二天太阳升起后,再把秧田里的水放掉。

四.计算

1.公式:t

cm

Q?

= Q吸=cm(t-t0) Q放=cm(t0-t)

2.符号:

Q吸:物质吸收的热量

Q放:物质放出的热量

C: 物质的比热容

m:物体的质量

t0:物体原来的温度(初温)

t:物体后来的温度(末温)

Δt:变化的温度

Δt=t-to

3.例题:质量为10kg的水温度从25℃升高到65℃,水吸收了多少热量?

解:Q 吸=cm(t-t 0)

=4.2╳103J/(kg.℃) ╳10kg ╳(65℃-25℃) =1.68╳106J

答:水吸收了1.68╳106J 热量

19.5热机

一.导入:

1.实验:一个试管中装一些水,用软木塞塞紧。对试管加热使水沸腾。

2.现象:软木塞冲出;管口有“白气”产生。

3.分析:水蒸汽对木塞做功,内能减少,它的温度下降,水蒸汽液化成小水珠。

4.能量转化:燃料的化学能-------水蒸气的内能----塞子运动的机械能

5.说明:内能可以做动机械能 二.热机

1.定义:把燃料燃烧时释放的内能转变为机械能的装臵。

2.原理:在气缸内燃烧燃料,产生高温高压的燃气,使燃气推动活塞而做功。

3.种类:蒸汽机、内燃机、汽轮机、喷气发动机、火箭等

三.内燃机

4.定义:燃料直接在发动机气缸内燃烧产生动力 的热机。

5.常见的内燃机:汽油机,柴油机

①汽油机的应用:汽油机比较轻巧,常用在汽车、飞机和小型农业机械上面。

②柴油机的应用:柴油比较便宜,但柴油机比较笨重,主要用在载重汽车、拖拉机、坦克上面。

四.汽油机

6.汽油机结构:主体是汽缸,内有活塞、它通过连杆与曲轴相连。上部有进气门和排气门,顶部有火花塞。

7.工作原理:燃料的化学能通过燃烧转化为内能,又通过做功,把内能转变成机械能。从而使机械获得动力。

8.一个冲程:活塞在汽缸内往复运动时,从汽缸的一端运动到另一端的过程。

9.四个冲程:吸气、压缩、做功、排气。

10.一个工作循环:把这四个冲程称为发动机的一个工作循环。

11.在汽油机工作的四个冲程中,只有做功冲程 燃气对外做功,其他三个冲程都是辅助冲程,要靠安装在曲轴上的 飞轮的惯性来完成。必须靠外力来启动。

12.汽油机一个工作循环包括4个冲程,活塞往复2次,曲轴转动2圈,做功1次。有2

次能量转化。

108

五. 热值

13.定义:1千克某种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叫做这种燃料的热值。

14.热值是燃料的特性,它反映的是燃料燃烧过程中所释放热量本领大小的物理量。

15.单位:J/kg(或J/m 3)

16.干木柴的热值为1.2X107 J/kg 的物理意义是:完全燃烧1千克干木柴放出的热量是1.2X107 J

17.公式: Q 放=mq (固体、液体) Q 放=Vq (气体) 18.例题:5千克烟煤完全燃烧,所释放出来的热量是多少?(烟煤的热值为2.9×107 J/kg )

解:Q 放=qm=2.9×107 J/kg × 5kg =1.45×108J 答:5千克烟煤完全燃烧,所释放出来的热量是1.45×108J

六.热机的效率

19.定义:用来做有用功的能量,

与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的能

量之比。 20.公式: 21.汽油机的效率:20~30%,柴油机的效率:30~45%

22.热机中能量的转化 23.提高热机效率的途径:

①尽可能减少各种热损失,如保证良好的润滑,减少因克服摩擦所消耗的能量;

②充分利用废气的能量,提高燃料的利用率。 ③减少各种热损失

下表是某品牌小轿车的一些技术参数.其中排气量是指发动机气缸的工作容积,一般情况下,发动机的排气量越大,功率越大;空燃比是指气缸内空气和燃油的质量比;汽油的热值表示每千克汽油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为 4.6×107 J.当该发动机以最大功率工作时,气缸内汽油和空气的混合密度为1.35kg/m3,1min 内高温高压的燃气推动活塞做功2600次.

请你计算发动机在最大功率工作时 1)1min 内做的有用功. 2)做功一次消耗汽油的质量.3)发动机的效率. 解:(1)W 有用

=P 〃t=75×103W ×60s=4.5×106 J

(2)做功一次消耗汽油的质量

m =ρ〃V =1.35kg/m3×1.8×10-3m3×1/15 =1.62×10-4kg

有用

Q W =η

(3) 1min内汽油完全燃烧释放的热量

Q放=1.62×10-4kg×4.6×107J/kg×2600 =1.94×107J

19.6能量的转换和守恒一.各种各样的能量

二.不同形式的能量之间的转化

%

2.

23

10

94

.1

10

5.4

7

6

=

?

?

=

=

J

J

Q

W

有用

η

1

三.讨论:请你说说自己一天的生活、学习中会与哪些能量及其转换有关?

1.光能→内能:晒东西会晒烫

2.光能→机械能:太阳帆

3.光能→电能:太阳能电池板

4.光能→化学能:光合作用

5.机械能→内能:摩擦生热

6.机械能→光能:(火石)

7.机械能→电能:水坝发电 风力发电

8.机械能→化学能:(暂时想不起来直接转换的) 9.电能→内能:电热炉 10.电能→光能:电灯 11.电能→机械能:电动机

12.电能→化学能:给蓄电池蓄电

13.化学能→内能:浓硫酸稀释放热 燃料燃烧 14.化学能→光能:镁燃烧发出强光 15.化学能→机械能:炸药爆炸 16.化学能→电能:使用蓄电池

17.内能→光能:电灯泡钨丝发热后会发光 18.内能→机械能:火力发电

19.内能→电能:火力发电(间接)

20.内能→化学能:(暂时想不起来直接转换的)

四.分析下列各现象中能的转化 1.钻木取火: 机械能 -->热能 2.水力发电: 水能--> 电能 3.风力发电: 风能--> 电能 4.太阳能发电:太阳能--> 电能 5.光合作用: 太阳能-->化学能 6.原子弹爆炸:核能--> 热能

7.锯木头,锯条发热:机械能→内能

8.气体膨胀做功,温度降低:内能 → 机械能

9水轮机带动发电机发电:机械能 → 电能 10.电动机带动水泵转动:电能→机械能

11.电流通过灯丝使灯丝发光:电能 → 内能、光能 12.煤燃烧:化学能 → 内能

13.篝火燃烧:化学能转化为内能和光能 14.原子能发电:核能 → 电能

15.压缩气体做功:机械能 → 内能 16.给蓄电池充电: 电能 → 化学能 17.木材燃烧:化学能 → 内能

18.汽艇在海上行驶:化学能转化为机械能 19.用电照明:电能→光能(电磁能)

13

20.来回迅速摩擦双手:机械能转化为内能

21.黑塑料袋内盛水,插入温度计,放阳光下:太阳能→内能 22.将连在不电扇上的电池对着阳光:太阳能→电能

23.用钢笔杆在头发上摩擦后靠近细小纸片:机械能→电能

五.能量转化与守恒定律:能量既不会凭空产生,也不会凭空消失,它只能由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或者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在转化或转移的过程中其总量保持不变。

六.定律的表达式: E 初=E 终;△E 增=△E 减 “消耗能量”“利用能量”“获得能量”的实质是:

能量相互转化或转移的过程。

七.注意事项

1.一种能的增加,总伴随着另一种形式能的减少或者从另一物体转移而来。

2.该定律是大量实验事实得出,是人们对自然现象长期观察和研究的科学总结。

3.能量守恒定律是自然中最普遍、最重要的基本定律之一,是人们认识自然和利用自然的重要科学依据。

14

2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