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分析在国民收入账户中

分析在国民收入账户中

分析在国民收入账户中
分析在国民收入账户中

分析在国民收入账户中

篇一:第二章国民收入核算习题第二章国民收入核算习题篇二:国民收入分析国民收入分析国民收入指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通常为一年)内物质资料生产部门的劳动者新创造国民收入的价值的总和,即社会总产品的价值扣除用于补偿消耗掉的生产资料价值的余额。在使用价值上,国民收入是由体现新创造价值的生产资料和消费资料所构成。它是反映整体经济活动的重要指标,亦是国际投资者非常关注的国际统计项目。国民生产总值(GNP)及国内生产总值(GDP)是反映国民收入的两个主要统计数字,前者计算本地居民的总体收入,而后者则计算一段特定时期本地进行的生产。 GDP是宏观经济中最受关注的经济统计数字,因为它被认为是衡量国民经济发展情况最重要的一个指标。近年来我国GDP保持较快增长,数据如下:从图中可以看出,2000年中国经济增长速度为8.4%,2002年达到9.1%,2003年达到10%,2006年超过11%,但从2008年开始经济增长速度开始下降。从目前来看我国经济造成巨大压力的因素主要有两个方面:一、国际经济形势严峻 2001年以来全球都处在一个经济上升周期当中,但2007年下半年世界经济危机以来,我国对外出口的增长速度明显下降,外部需求空间十分有限,因此出口增长速度大速度下降必然对GDP的增速产生很大的影响。

二、房地产投资下降很快固定资产投资是推动我国经济增长的最重要因素之一,2007年资本形成对GDP增长贡献率为41%,是投资消费净出口三大需求中对GDP 增长贡献最大的,然而2008年8月份房地产投资迅速下降。目前全国的房地产价格仍然居高不下,房价仍然远远超过居民的购买能力,市场观望情绪高涨,这使得房地产投资存在下滑风险,这对GDP增速带来较大的负面影响。 GDP不但可反映一个国家的经济表现,更可以反映一国的国力与财富,因此不同国家或地区的国民收入会经常被比较。一国的GDP是否增长,能够反映出该国经济发展状况及消费能力。下图为2009年最新的世界前十位GDP排名:从上图中可以了解到美国2009年GDP为14.8万亿美元,继续居世界首位。但其实际经济增长率还不到1.4%,是近十多年来最低的,2009年经济陷入负增长,表明美国经济衰退已不可避免。在名义增长率方面,2008年美国GDP仅增长了3.9%,而其消费者价格指数上涨4.2%,而其PPI负增长,说明美国显现通缩的趋势。但是由于美国GDP总量比第2名中国的总和还多9.6万多亿美元,在今后的20-30年内,还

将继续占据世界经济总量头名的位置。但以我国近10年来GDP的增长率来看超越美国,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一是有可能的。日本经济在全球经济衰退出口锐减的情况下面临的严峻前景。2007年,日本GDP领先第3名中国9957亿美元,2008年则只领先中国6220亿美元,到了2009年日本GDP已经落后中国0.2亿排名第三。09年度实际GDP从项目来看,受出口下滑的影响,设备投资预计大幅减少4.2%。个人消费则受定额补贴刺激预计将增长0.4%。出口减去进口得出的外需贡献度预计为负0.3%,自2001年度以来将首次为负。我国现阶段收入分配的显著特征就是收入差距明显拉大,我国城乡居民基尼系数1984年为0.24,2004年为0.47,20年翻了一番。城乡居民收入增幅差别。城镇居民,年收入递增8%-9%,农村居民,年收入递增4%-5%,行业差距拉大。全国机关人均年工资约1.6万元,事业单位人均年工资约1.5万元,企业员工人均年工资约1.4-1.5万元,大行业人均年工资则超过6万元;职业差距。企业的经营性职位和一般职位的收入差普遍在20倍以上;财富分布不均。财政分配与劳动分配不协调。国家财政收入,2000年为1.3万亿元,2004年为2.6万亿元,相应地,1989年工资占GDP的比例为16%,而2003年工资只占GDP的12%。上述差距的最终表现就是反映居民收入差距的急剧增长。随着GDP的不断增长,国民收入在不同群体间分配也在不断变化,还体现在: 1.国民收入再分配过程向政府倾斜且政府可支配收入比重偏高,且未体现制度外收入。上世纪90年代以来,政府、企业的可支配收入的比重持续上升,居民可支配收入占国民可支配收入的比重持续下降的现象。根据《中国统计年鉴》的数据显示,在国民可支配收入中,政府占比由1998年的17.5%上升到2005年的 23.8%,企业占比由1998年14.4%上升到2005年16.2%,而居民占比则由1998年的68.1%下降到2005年的60.0%。 2.政府、企业、居民三者收入的增速走向不协调,收入分配向政府倾斜。从我国国民收入的可支配收入看,政府所占比重上升,居民所占比重下降。从统计数据来看,我国政府、企业、居民三者间的分配关系2005年为23.8:16.2:60.0,与2002年相比,居民收入所占比重下降 4.6个百分点,政府和企业收入比重分别提高3.3和1.3个百分点。 4.城镇居民与农村居民的实际收入、消费意愿、消费需求差异大。农村居民的消费意愿不低,但因收入不高导致支付能力低、消费需求不高;城镇居民收入相对较高,支付能力也相对较高。 5.行政垄断行业的职工

与其他行业的职工相比,收入水平、消费需求悬殊过大。因为市场准入限制形成的一些行政垄断行业,诸如电力、电信、烟草、水电气供应、民航等垄断行业部门,凭其垄断地位,占有并支配优势资源,获得超额利润,转化为本部门职工高收入,其职工的收入水平、消费需求也大大高于其他行业的职工。行业职工收入过分悬殊,将导致低收入职工心里不平衡与社会不和谐、不稳定。目前,中国人均GDP已接近4000美元,从低收入国家迈入中等收入国家行列,但这仍然差美国和日本很远,2009年人均GDP还不及日本的零头,日本人均GDP比中国高十倍以上。从这个数字看,中国人的国民收入分配并不如想象中乐观,我国所面临的挑战和潜在风险更加严峻,要竭力避免增长停滞、贫富差距拉大以及社会动荡。因此我们只有调整我国收入分配制度,平衡政府、企业和居民主体间分配关系,才能解决我国国民收入分配不均的问题,从而真正提升人民生活水平,具体措施如下: 1) 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我们要继续坚持以按劳分配为主体的多种分配形式。保护合法收入,对过高收入,要通过税收等形式加以调节;对违法经营牟取暴利的行为,要坚决依法取缔。 2) 增加农民收入,努力遏制城乡差距扩大的趋势。合理调整国民收入分配结构和政策,加大对农业的支持和保护力度;国民收入分配要向农业和农民倾斜,进一步落实“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 3) 扩展居民收入来源,健全再分配调节功能。创造条件增加居民财产性收入,健全扩大就业增加劳动收入的发展环境和制度条件,促进机会公平;逐步提高最低工资标准,保障职工工资正常增长和支付;规范分配秩序,加强税收对收入分配的调节作用,有效调节过高收入,减少贫富差距. 4) 加大政府对收入分配的调节力度。提高个人所得税起征点,强化个人所得税征管,加强对高收入群体的收入跟踪和监督。健全和完善居民收入统计调查制度,建立居民收入分配的监测预警体系,建立城乡贫困监测体系。 5) 建立健全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努力提高低收入者的收入水平。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加大对失业、贫困、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的投入力度,进一步提高社会保障支出的比重,加大对城乡最低生活保障的支持力度,必要时可开征社会保障税,以弥补社会保障资金越来越大的缺口。 6) 加强对垄断行业收入分配的监督和管理,提高市场竞争活力。要加快推进电力、石油、铁路、民航、电信等行政性垄断行业的改革,放宽市场准入条件,强化垄断收益分配管理,调整垄断行业

的利润分配制度,建立垄断超额利润上缴制度,将垄断利润收归国家财政。附:篇三:2015年秋季宏观经济学作业 2015秋宏观经济学作业单选题 1. 2015年秋季学期经济类专业《宏观经济学》作业要求: 1、鼓励独立完成作业,严惩抄袭。慎交作业,责任自负。 2、每章标题括号里为对应的视频的章节。 3、主观题鼓励独立思考,不要求和教材完全对应。抓住重点即可,不鼓励死记硬背!

4、题目的要点,需要展开说明,若没有展开说明,将被扣分。

5、希望大家认真对待作业,按时完成作业。以下各项中哪个不是阿贝尔和勃南克在1992年总结的美国经济波动的特征事实(B)(第一章,视频教学第1-6讲) A : 实际利率是非周期性的。 B : 通货膨胀率和名义利率是逆周期的,而且是滞后的 C : 就业是顺周期的,失业是逆周期的。 D : 货币供给和股票价格是顺周期的,而且是超前的。 2. 下列各项,计入国民生产总值的有(C)。(第二章,视频教学课件第7-9讲)填空题 : 填空题 A : 拍卖唐伯虎画作获得的收入 B : 出售国库券获得的收入 C : 晚上为邻居照看小孩获得的收入 D : 以上均正确 3. 当经济出现膨胀缺口时,以下可以使经济达到充分就业均衡水平的措施有(D)(第三章,视频教学课件第10-18讲) A : 增加自发消费 B : 增加计划投资 C : 提高边际消费倾向 D : 增加进口 4. 利率和收入的组合点出现在IS曲线的左下方,LM曲线的右下方区域中,则表示(D)(第四章,视频教学课件第19-25讲)A : 投资小于储蓄,且货币需求小于货币供给 B : 投资小于储蓄,且货币供给小于货币需求 C : 投资大于储蓄,且货币需求小于货币供给 D : 投资大于储蓄,且货币需求大于货币供给 5. 当经济处于萧条状态时,政府应采取哪些财政政策(A)(第五章,视频教学课件第26-37讲) A : 增加公共支出 B : 发行国债 C : 增加税收 D : 降低利率6. 假设政府想增加投资但保持产出不变,在IS-LM模型中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应如何配合才能实现这一目标(B)(第五章,视频教学课件第26-37讲) A : 宽松的货币政策,宽松的财政政策 B : 宽松的货币政策,紧缩的财政政策 C : 紧缩的货币政策,宽松的财政政策 D : 紧缩的货币政策,紧缩的财政政策 7. 当经济中只存在(B)时,该经济被认为实现了充分就业。(第六章,视频教学课件第38讲) A : 摩擦性失业和季节性失业 B : 摩擦性失业和结构性失业 C : 结构性失业和季节性失业 D : 周期性失业 8. 在名义工资增长率—失业率的坐标轴体系中,以下哪种菲利普斯曲线形式是凯恩斯主义所

第2章-国民收入核算教学文案

第二章国民收入核算 一、判断题 1、我们研究国民收入核算的理由之一是为宏观理论模型提供一个正规的结构。() 2、研究国民收入账户包含了衡量价格总水平的方法,为讨论通货膨胀提供了基础。() 3、研究国民收入账户可以通过了解精准的经济统计数字信息来刻画经济的特征。() 4、作为产出的基本衡量指标,国内生产总值只包括生产的商品价值不包括服务的价值。() 5、古董商出售一幅古字画的收入应被计入其所在国家的GDP内。() 6、经济的生产方面是将生产要素转变为产出,同时向生产要素提供者支付报酬。() 7、在GDP中减除从国外获得的作为本国生产要素的报酬就得到GNP。() 8、NDP计量既定时期内一国生产商品的净数量,它是GDP减去在生产该部分产品过程中所消耗掉的资本量的价值。() 9、在NDP的基础上加上企业缴纳的间接税将得到作为支付要素报酬的国民收入。() 10、家庭消费支出指所有的由家庭进行的任何支付,包括购买耐用品、非耐用品、债券和住房等所有方面的支付。() 11、政府支出包括转移支付和政府采购,但转移支付不能算作GDP的一部分。() 12、政府民政部门向灾区援助救灾物资因涉及市场购买而应计入GDP。() 13、国内私人总投资包括房屋建设、机器制造、修建工厂、办公楼宇与增加厂商商品库存等。 () 14、在正式账户中个人教育支出和公共教育支出都作为人力资本投资而被计入GDP。() 15、被列入国内产出的总需求中的投资支出是净投资而非总投资。() 16、考虑到进口和出口的存在,当净出口为正值时意味着对国内生产商品需求的增加。() 17、综合而言,当国内支出增加10亿元时,GDP也将增加10亿元。() 18、为避免重复计算,在核算GDP时二手货交易额是不计入的。() 19、计量GDP时的问题之一在于将未进行市场交易的家庭生产结果也计入GDP了。() 20、计量GDP时需对商品质量的改进进行折算并计入GDP。() 21、权重连锁指数可以帮助校正货币篮子的变化以更准确反映对消费者实际支出的影响。() 22、CPI与GDP紧缩指数的区别之一是CPI不包括进口品价格。() 23、个人消费支出紧缩指数就是CPI,两者都是核算消费支出方面的通货膨胀的。()

综合分析三部门条件下国民收入水平取决于什么因素如何决定国民收入,怎样使国民收入更快更好的增长

综合分析三部门条件下国民收入水平取决于什么因素如何决定国民收入,怎样使国民收入更快更好的增长 题目:综合分析三部门条件下国民收入水平取决于什么因素,如何决定国民收入,怎样使国民收入更快更好的增长, 目的: 居民消费和政府购买是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通过本题目的训练,增强学生对消费与政府购买等行为对经济运行的影响的认识,加深对政府经济实施政策的理解和认识。要求: 1(要求认真审题和研读第八章简单国民收入决定模型的相关内容,深刻理解国民收入决定的相关原理; 2(准确描述本题涉及的相关理论内容; 3(注意相关的计算公式; 4(字数控制在600字左右。 时间安排:完成宏观经济学第八章简单国民收入决定模型教学内容后实施。解题思路: 1(理解三部门条件下简单国民收入决定模型的原理及经济含义; 2(分析边际消费倾向b、边际税收倾向t、初始消费C0、对国民收入的影响; 3(分析消费C、投资I、对国民收入的影响; 4(政府收支T和政府购买G对国民收入的影响。 三部门经济是指存在于居民、企业和政府的经济。它是在去掉两部门经济中的第一个假定,既增加了政府部门后的情况。三部门经济中,政府的主要作用是以征税(T)形成政府收入和通过预算进行的政府支出(G)。三部门经济中,国民收入的构成是两部门经济的基础上,加上政府供给和政府需求。

从总供给角度来看:国名收入(Y)=总供给(As) =各种生产要素的供给+政府的供给 =各种生产要素的收入+政府的收入 =工资+利润+地租+利息+税收 =消费(C)+投资(I)+政府支出(G) 即Y=As=C+S+T 从总需求角度看:国民收入(Y)=总需求(Ad) =消费需求+投资需求+政府需求 =消费支出+投资支出+政府支出 =消费(C)+投资(I)+政府支出(G) 即Y=Ad=C+I+G 三部门经济中,国民收入均衡的条件仍然是:总供给(As)=总需求(Ad) 即:C+S+T=C+I+G 则三部门经济均衡条件是:I=S+(T-G) MPC是宏观经济学凯恩斯消费理论之一,它代表的意义是:每增减1元国民收入所引起的消费变化。 MPC= ?c/? y 特别是,当c和y极小时,MPC= dc/dy MPC是消费曲线上任一点切线的斜率。 不论MPC是常数还是变数,一般情况下,是一个小于1的正数。有:1 > MPC > 0这表明,消费是随收入增加而相应增加的,但消费增加的幅度低于收入增加的幅度,是随着收入的增加而递减的。

国民收入核算的基本方法

产品流动法又称为产品支出法、支出法、最终产品法、增值法。?它是从产品的使用出发,将一个国家在一年内消费者所购买的各项最终产品和劳务的货币支出进行加总,来计算该年内全社会所生产出来的最终产品与劳务的市场价值总和。 在运用产品流动法计算国民生产总值时,为了避免重复计算,所相加的一定要是最终产品,而不是中间产品。最终产品是最后供人们使用的产品或劳务,或者说是扣除了生产各个阶段上重复计算后的产品和劳务。中间产品是在以后的生产中作为投入品的那些产品和劳务。在计算最终产品的产值时,也可以运用增值法,即只计算在生产各阶段上所增加的价值。 (二)要素所得法 要素所得法又称所得或收入法、要素收入法,这种方法是从收入角度出发,将各种生产要素所得到的收入相加起来,即把劳动所得到的工资,土地所得到的地租,资本所得到的利息和企业家才能所得到的利润相加起来计算国民收入,然后再从国民收入中推算出国民生产总值。从理论上说,用要素所得法计算应为: GNP = 要素收入+ 间接税= 工资+利息+利润+租金-直接税+(直接税+间接税) 用这种方法计算出的收入都是各种生产要素缴纳所得税前的数字,所以要将直接税减去,间接税是从别的生产要素收入中获得的,所以应加上。 GNP≡要素收入+间接税+折旧-津贴+盈余+转移支付±存货调整±统计误差 等式左边是用产品流动法计算出的GNP,是国民收入核算的最基本方法,等式右边是用要素所得法计算出的GNP,是从实际收入角度来衡量的国民收入。 (三)生产法 生产法又称部门法,它是根据提供产品和劳务的各部门所提供的最终产品的价值来计算国民生产总值,它反映了国民收入从各个不同部门的来源,所以又称为部门法。在根据这种方法进行计算时,各生产部门要把所使用的中间产品的产值扣除,仅计算新增加的价值。商业、服务业等部门也按增值法计算;卫生、教育、行政、家庭服务等部门则按工资收入来计算其服务的价值。 国民收入核算中存在的缺点 通过国民收入核算可以使我们了解一个国家的总体经济情况,但经济学家认为,这个体系并不能完全准确地反映出一个国家的真实经济情况,因为在现行的国民收入核算体系中还存在着一些缺点。这些缺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经济中的一些数字无法真实计算 国家在进行国民收入统计与核算时,经济中的一些活动经常无法真实计算,所以还有很多经济活动没有被计入国民收入。 1、经济中的一些非法活动无法计入国民生产总值GNP。 2、经济中的一些非市场活动无法计入GNP。

国民收入核算

第一章国民收入核算 1.国民生产总值的统计口径中是否进行了中间产品的核算? 2.为什么世界上原来用GNP作为衡量总产出的主要指标,而目前较多的使用GDP作为衡量 总产出的指标呢? 3.为什么政府转移支付不计入GDP? 4.在国民收入核算体系中,储蓄和投资具有什么样的联系? 5.试比较国民生产总值统计的三种方法。 6.试述国民生产总值(GNP)、国内生产总值(GDP)、国民生产净值(NNP)、国民收入(NI)、 个人收入(PI)、和个人可支配收入(DPI)之间的关系。 7.为什么要计算实际GDP?名义GDP和实际GDP有什么联系和区别? 8.阐述国民收入核算中统计国内生产总值的支出法。 9.怎样理解国民收入核算中的净存货? 10.在国民收入核算中,是否将居民获得的所有利息都计入国内生产总值中? 11.假如某国企业在本国的收入为200亿元,在国外的收入为50亿元;该国居民在本国的 劳动收入为120亿元,在国外的劳动收入为10亿元;外国企业在该国的收入为80亿元,外国人在该国的劳动收入为12亿元,试求:该国的GNP和GDP。 12.设有某国的国民经济数据如下(单位:亿美元),请分别用支出法和收入法计算GNP。 13.假定一国有下列国民收入统计资料(单位:亿美元):国内生产总值为5000亿美元,个 人可支配收入为4100亿美元,政府预算赤字为200亿美元,个人消费支出为3800亿美元,贸易赤字为100亿美元。试计算:(1)储蓄S;(2)投资I;(3)政府支出G。14.假设在一个国家新创造的产品和劳务的销售价格NNP为1000亿美元,个人消费支出C 为810亿美元,个人储蓄S为90亿美元,企业投资支出I为100亿美元,政府税收T

12国民收入核算练习题

第十二章西方国民收入核算 一、名词解释 国内生产总值国民生产总值国民收入个人收入个人可支配收入 二、判断是非题 1.今年建成并出售的房屋的价值和去年建成而在今年出售的房屋的价值都应计入今年的国内生产总值。 2.同样的服装,在生产中作为工作服穿就是中间产品,而在日常生活中穿就是最终产品。 3.如果农民种植的粮食用于自己消费,则这种粮食的价值就无法计入国内生产总值。 4.国内生产总值减去固定资产折旧就是国内生产净值。 5.一栋去年建成的建筑物,今年才销售出去,销售额应计入今年的国内生产总值中。 6.若一国人口迅速增长,为保证人民生活水平不至下降,GDP必须以同样快的速度增长。 7.住宅建筑是消费者的耐用品,在国民收入账户中,被作为消费支出处理。 8.一般而言,出口减少国民收入,而进口创造国民收入。 9.当一个人决定去看电影而不是在书房看书消费周末的时候,GDP将增加。 10.宏观经济学以国民收入为分析中心,故又可称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11.一个在日本工作的美国公民的收入是美国GDP的一部分,也是日本GNP的一部分。 12.个人收入即为个人可支配收入,是人们可随意用来消费或储蓄的收入。 13.三部门经济的投资储蓄恒等式为I=S+(T-G)。 14.GDP折算指数是实际GDP与名义GDP的比率。 15.国民收入核算体系将GDP作为核算国民经济活动的核心指标。 16.政府转移支付应计入国内生产总值GDP 中。 17.若某企业年生产50万$的产品,只销售掉40万$的产品,则当年该企业所创造的GDP为40万$。 18.某出租车司机1996年购买了一辆产于1992年的小轿车,该司机为此付出的10万¥的购车费应计入1996年的GDP中。 19.用收入法核算国民生产者总值时,资本折旧应计入GDP中。 20.只有经济处于充分就业时,I=S恒等式才成立。 三、单项选择题 1.按支出法,应计入私人国内总投资的项目是() A个人购买的小汽车 B个人购买的游艇 C个人购买的住房 D个人购买的黄金期货 2.对政府雇员支付的报酬属于() A政府购买支出 B转移支付 C税收 D消费 3.某国如果2003年的GDP以当年价格计算为3980亿元,2013年的GDP以当年价格计算为6760亿元,相应的价格指数2003年为91,2013年为111,那么2013年的GDP实际值与2003年的GDP的实际值相比() A增长约40% B增长约70% C增长约90% D增长约20% 4.假设某国第一年即基年的当期美元产出为500美元,如果第8年价格指数翻了一倍而实际产出增加了50%,则第8年的当期美元产出等于() A 2000美元 B 1500美元 C 1000美元 D 750美元 5.今年的名义GDP增加了,说明() A 今年的物价上涨了 B 今年的物价和产出都增加了 C今年的产出增加了 D 不能确定6.下列那一项不列入国内生产总值的核算?() A出口到国外的一批货物; B政府给贫困家庭发放的一笔救济金;

中国历年国民总收入分析报告及相关大数据

中国历年国民总收入(国民生产总值)增长情况 大致可把60年来中国经济的发展分为五个时期:①1949-1956年:基本完成社会主义改造,国民经济顺利恢复和发展;②1957-1966 年:开始全国社会主义建设,国民经济曲折前进;③1966-1976 年:“文化大革命”使国民经济遭受巨大损失,但仍取得进展;④1977-1992年:有计划的社会主义商品经济,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国民经济稳步、迅速而健康发展;⑤1993年至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时期,国民经济进入一个新的快速发展,国家经济实力显著增强,经济总量即将跃居世界第二位。 1949-1952年,是三年经济恢复时期。1949年比过去最好年份,工业总产值下降50%,农业总产值下降20%,原煤下降48%,原油下降62%,钢下降83%,电力下降28%,棉布下降32%,粮食下降24.5%,棉花下降48%。1949年农业总产值为326亿元,1952 年达到461亿元,高于解放前最高年份的1936年(408亿元);1949年工业总产值为140亿元,1952年达到349亿元,超过了解放前最高年份的1936年(281亿元)。1952年,中国工农业总产值为810亿元,比1949年增长77.5%,比解放前最高水平的1936年增长20%,在三年中年平均增长率为21.1%。 1952年现代工业在中国工农业总产值中的比重仅为26.6%,重工业在工业总产值中的比重只有35.5%。1952年中国许多重要工业产品的人均产量,不仅远远落后于工业发达国家,而且也落后于印度,如钢产量中国为2.37公斤,印度为4公斤(为1950年数字,下同),美国为538.3公斤;发电量中国为2.76度,印度为10.9度,美国为2949度。因此,为了改变中国工业基础,特别是重工业基础极其薄弱的状况,第一个五年计划极重要的基本任务之一是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与此相适应,在投资方面也突出了重工业。计划规定,五年中用于基本建设的投资总额是427.4亿元,其中工业投资为248.5亿元,占58.2%,在工业投资中重工业又占88.8%。 第一个五年计划规定在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同时,也相应地发展农业、轻工业、运输邮电业、商业和文化教育等事业。在基本建设投资总额中,农林水利部门的投资占7.6%,运输邮电部门的投资占19.2%,银行贸易部门的投资占3%,文化教育部门的投资为7.2%。在五年中,国家对经济和文教卫生的基本建设投资达到493亿元,超过计划的15.3%,加上企业和地方自筹资金,第一个五年计划实际投资总额达到588.47亿元。新增固定资产492亿元,相当于1952年全国拥有的固定资产原值的1.9倍。 一五时期,工农业总产值平均每年增长11.9%,其中工业增长18%,农业增长4.5%;轻工业增长12.9%,重工业增长25.4%。工业在工农业总产值中的比重,由1952年的43.1%提高到1957年的56.7%。重工业在工业总产值中的比重,由1952年的35.5%上升到45%。1957年钢产量达到535万吨,比1952年增长296%,为建国前最高年产量的5.8倍;发电量达到193.4亿度,比1952年增长166%,为建国前最高年发电量的3.2倍。“一五”期间工业生产所取得的成就,远远超过了旧中国的100年。 1958至1960年是中国“大跃进”时期。“大跃进”的提出,标志着中国力图在探索自己的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过程中开辟一个新的局面。然而,实践已证明,这个努力是不成功的,而且造成严重的后果。中共八大二次会议通过的第二个五年计划指标,比八大一次会议建议的指标,工业方面普遍提高一倍,如钢从1200万吨提高到3000万吨;农业方面普遍提高20-50%,如粮从5000亿斤提高到7000亿斤。从此后,第二个五年计划转入了“大跃进”的轨道。 三年“大跃进”给国民经济造成了严重的损失,也影响以后两年经济的发展。1958-1962年,社会总产值年平均下降0.4%,农业净产值年平均下降5.9%,轻工业年均下降2%,国民收入

国民收入核算标准答案

第六章【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 (请各位同学参考教材自行整理答案) 二、选择题 1-5 BADCD; 5-10 DADAB; 11-12 AB 三、简答题 1、两者之间的区别在于: (1)研究的对象不同。微观经济学研究组成整体经济的单个经济主体的最优化行为,而宏观经济学研究的是一国整体经济的运行规律和宏观经济政策。 (2)解决的问题不同。微观经济学要解决资源配置问题,而宏观经济学要解决资源利用问题。 (3)中心理论不同。微观经济学的中心理论是价格理论,所有的分析都是围绕价格机制的运行展开的。而宏观经济学的中心理论是国民收入(产出)理论,所有的分析都是围绕国民收入(产出)的决定展开的。 (4)研究的方法不同。微观经济学采用的是个量分析方法,而宏观经济学采用的是总量分析方法。 两者之间的联系主要表现在: (1)相互补充。经济学研究的目的是在实现社会经济福利的最大化。为此既要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又要实现资源的充分利用。微观经济学是假设资源充分利用的前提下如何实现最优配置的问题,而宏观经济学是假设资源已经实现最优配置前提下如何充分利用。它们共同构成经济学的基本框架。 (2)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都以实证分析作为主要的分析和研究方法。(3)微观经济学是宏观经济学的基础。当代宏观经济学越来越重视微观基础,即将宏观经济分析建立在微观经济主体行为分析的基础上。 2、不能。在国民收入核算中,一件产品究竟是中间产品还是最终产品,不能根据产品的物质属性来加以区别,而只能根据产品是否进入最终使用者手中这一点加以区别。例如,我们不能根据产品物质属性来判断面粉和面包究竟是最终产品还是中间产品。看起来,面粉一定是中间产品,面包一定是最终产品。其实不然。如果面粉为面包厂所购买,这包面粉是中间产品,如果这包面粉为家庭主妇购买,则是最终产品。同样,如果面包是面包店卖给消费者,此面包是最终产品,但面

12国民收入核算理论

第十二章国民收入核算理论 一、单项选择题 2. 一国的国内生产总值大于国民生产总值,则该国公民从国外取得的收人( B )外国公民从该国取得的收入。 A、大于 B、小于 C、等于 D、不能确定 3. “面包是最终产品,而面粉是中间产品” 这一命题( C )。 A、一定是对的 B、一定是不对的 C、可能是对的,也可能是不对的 D、在任何情况下都无法判断 4. 在收入法核算的GDP中,以下( B )项目不应计入。 A、利润 B、政府转移支付 C、企业净利息支付 D、租金收人 5. 在统计中,社会保险税增加对( C )有直接影响。 A、国内生产总值(GDP) B、国民生产净值(NNP) C、个人收入(PI) D、国民收入(NI) 6. 下列项目中,( B )不属于要素收人,但要计人个人收人(PI)之中。 A、房租 B、养老金 C、红利 D、银行存款利息 7. 已知某国的资本品存量年初为20000亿美元,本年度生产了5000亿美元的资本品,资本消耗折旧是3000亿美元,则该年度的总投资和净投资分别为( A )。 A、5000亿美元和2000亿美元 B、25000亿美元和23000亿美元 C、5000亿美元和3000亿美元 D、15000亿美元和2000亿美元 8. 在四部门经济中,GDP是指( B )的总和。 A、消费、净投资、政府购买和净出口 B、消费、总投资、政府购买和净出口 C、消费、总投资、政府购买和总出口 D、消费、净投资、政府购买和总出口 9. 在四部门经济中,国民经济达到均衡的条件是( D )。 A、家庭储蓄等于净投资 B、家庭储蓄等于总投资 C、家庭储蓄加折旧等于总投资加政府支出 D、家庭储蓄等于投资加政府赤字减净出口 10. 在一般情况下,国民收入核算体系中,数值最小的是( C )。 A、国民生产净值 B、个人收人 C、个人可支配收人 D、国民收入 11. 下列各项指标中,是由现期生产要素报酬加总得到的是( A )。 A、国民收入 B、国民生产总值 C、可支配收人 D、国民生产净值 12. 按百分比计算,如果名义GDP上升( A )价格上升的幅度,则实际GDP将()。 A、小于,下降 B、超过,不变 C、小于,不变 D、超过,下降 13. 用所有厂商的收入扣除使用的中间投入品成本来核算GDP的方法是( D )。 A、最终产品法 B、个人收入法 C、收入法 D、生产法 14. 不会影响GDP测量的是( D )。 A、产品价值的变化 B、对政府提供的服务的价值的估计 C、出口的增加 D、政府转移支付 15. GDP等于工资、利息、租金、利润以及间接税支付的总和,也可以表述为( C )。 A、总需求=总供给 B、总供给=总产出 C、总产出=总收入 D、总收入=总需求

国民收入核算

第一章 国民收入核算 一、本章重点 (一)核心知识点 1、宏观经济学研究的对象、研究目标、主要问题、以及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联系与区别 2、国民收入核算中DPI 、PI 、NI 、GNP GDP 、五个总量指标及其相互联系 3、国民收入核算的方法 4、国民收入核算中的恒等关系 5、两部门、多部门的国内收入决定理论 (二)本章知识脉络图

二、本章内容精要 (一)本章内容总结 1、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与目标 宏观经济学是将一个社会作为一个整体的经济活动,它研究的是经济总量,如国内生产总值、就业总人数、价格水平等,所以又称为总量经济学,通过对政府预算赤字、贸易赤字、利率和汇率变动的问题研究,找出问题产生的原因、后果、和对策,最终实现较高的国民产出、充分的就业水平、较低的价格水平、国际收支平衡。

2、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的比较 联系:它们有着相同的供求曲线,供求曲线的形状也大体相同,都差不多地向下倾斜和向上倾斜,微观是宏观的基础,宏观分析有些变量变化可以从微观分析的个量中直接加总(大部分是加权平均)得到。区别:微观经济学的供求曲线是个体经济的供求曲线,由此决定的成交价格和成交量也是个体经济的成交价格和成交量;宏观经济学的供求曲线是整个社会的供求曲线,由此决定的价格和产出是整个社会的价格水平和社会产出总值。 3、国内生产总值(GDP) 国内生产总值是指一国或一定地区在一定时间内运用生产要素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物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它未扣除当年的资本耗费。 4、国内生产净值(NDP) 一个国家一年内新增加的产值,它等于国内生产总值GDP-固定资产折旧。 5、国民收入(NI) 一个国家一年内用于生产的各种生产要素得到的全部收入,即工资、利润、利息和地租的总和。它等于国内生产净值-(间接税+企业转移支付)+政府补助金。 6、个人收入(PI)、个人可支配收入(DPI) 个人收入PI:一个国家一年内个人所得到的全部收入。个人可支配收入DPI:一个国家一年内个人可以支配的全部收入。 7、经济指标间的相互关系 利息 + + = GDP 工资 租金 + 折旧 间接税和企业转移支付 + + 利润 NDP GDP-折旧 =

分析在国民收入账户中

分析在国民收入账户中 篇一:第二章国民收入核算习题第二章国民收入核算习题篇二:国民收入分析国民收入分析国民收入指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通常为一年)内物质资料生产部门的劳动者新创造国民收入的价值的总和,即社会总产品的价值扣除用于补偿消耗掉的生产资料价值的余额。在使用价值上,国民收入是由体现新创造价值的生产资料和消费资料所构成。它是反映整体经济活动的重要指标,亦是国际投资者非常关注的国际统计项目。国民生产总值(GNP)及国内生产总值(GDP)是反映国民收入的两个主要统计数字,前者计算本地居民的总体收入,而后者则计算一段特定时期本地进行的生产。 GDP是宏观经济中最受关注的经济统计数字,因为它被认为是衡量国民经济发展情况最重要的一个指标。近年来我国GDP保持较快增长,数据如下:从图中可以看出,2000年中国经济增长速度为8.4%,2002年达到9.1%,2003年达到10%,2006年超过11%,但从2008年开始经济增长速度开始下降。从目前来看我国经济造成巨大压力的因素主要有两个方面:一、国际经济形势严峻 2001年以来全球都处在一个经济上升周期当中,但2007年下半年世界经济危机以来,我国对外出口的增长速度明显下降,外部需求空间十分有限,因此出口增长速度大速度下降必然对GDP的增速产生很大的影响。 二、房地产投资下降很快固定资产投资是推动我国经济增长的最重要因素之一,2007年资本形成对GDP增长贡献率为41%,是投资消费净出口三大需求中对GDP 增长贡献最大的,然而2008年8月份房地产投资迅速下降。目前全国的房地产价格仍然居高不下,房价仍然远远超过居民的购买能力,市场观望情绪高涨,这使得房地产投资存在下滑风险,这对GDP增速带来较大的负面影响。 GDP不但可反映一个国家的经济表现,更可以反映一国的国力与财富,因此不同国家或地区的国民收入会经常被比较。一国的GDP是否增长,能够反映出该国经济发展状况及消费能力。下图为2009年最新的世界前十位GDP排名:从上图中可以了解到美国2009年GDP为14.8万亿美元,继续居世界首位。但其实际经济增长率还不到1.4%,是近十多年来最低的,2009年经济陷入负增长,表明美国经济衰退已不可避免。在名义增长率方面,2008年美国GDP仅增长了3.9%,而其消费者价格指数上涨4.2%,而其PPI负增长,说明美国显现通缩的趋势。但是由于美国GDP总量比第2名中国的总和还多9.6万多亿美元,在今后的20-30年内,还

国民收入核算

第一章国民收入核算 一、选择题 1、国内生产总值是下面哪一项的市场价值( A ) A.一年内一个经济中生产的所有最终商品和劳务; B.一年内一个经济中交换的所有商品和劳务; C.一年内一个经济中交换的所有最终商品和劳务; D.一年内一个经济中的所有交易。 2、通过以下哪项我们避免了重复记帐( B ) A. 剔除金融转移; B. 计算GDP时使用增值法; C. 剔除以前生产产品的市场价值; D. 剔除那些未涉及市场交换的商品。 3、GDP帐户不反映以下哪一项交易(B ) A. 卖掉以前拥有的住房时,付给房地产经纪商6%的佣金; B. 在游戏中赢得的100美元; C. 新建但未销售的住房; D. 向管道工维修管道支付的工资。 ???4、当实际GDP为175亿美元,GDP价格缩减指数为160时,名义GDP 为( C ) A.110亿美元;B. 157亿美元;C. 280亿美元;D. 175亿美元。5、如果当期价格低于基期价格,那么( D) A. 实际GDP等于名义GDP; B. 实际GDP小于名义 GDP; C. 实际GDP和名义GDP是同一回事; D. 实际GDP大于名义GDP。 6、 一国的国民生产总值小于国内生产总值,说明该国公民从外国取得的收入( B)外国公民从该国取得的收入。 A. 大于; B. 小于; C. 等于; D. 可能大于也可能小于。 7、下列哪一项计入GDP( D) A. 购买一辆用过的旧自行车; B. 购买普通股票; C. 汽车制造厂买进10吨钢板; D.晚上为邻居照看儿童的 收入。

8、假设第1年即基年有当期美元产出为$500,如果第8年价格矫正指数翻了一倍而实际产出增加了50%,则第8年的当期美元产出等于( B) A. $2000; B. $1500; C. $1000; D. $750。 9、 在一个四部门经济中,GDP是( A ) A. 消费、总投资、政府购买和净出口; B. 消费、净投资、政府购买和净出口; C. 消费、总投资、政府购买和总出口; D. 工资、地租、利息、利润和折旧。 10、净出口是指( C ) A. 出口加进口; B. 全部产品无内销,均出口; C. 出口减进口; D. 进口减出口。 11、已知某国的资本品存量在年初为100亿美元,它在本年生产了25亿美元的资本品,资本折旧是20亿美元,则该国在年度的总投资和净投资分别是(A )。 A. 25亿美元和5亿美元; B. 125亿美元和105亿美元; C. 25亿美元和20亿美元; D. 75亿美元和80亿美元。 12、在国民收入核算体系中,计入的政府支出是(C ) A.政府购买物品的支出; B. 政府购买物品和劳务的支出加上政府的转移支付之和; C. 政府购买物品和劳务的支出; D. 政府工作人员的薪金加上政府的转移支付。 13、在国民收入核算中,个人收入包括(D ) A. 社会保险金; B. 公司所得税; C. 公司未分配利润; D.政府转移支付。 14、下面不属于总需求的是( B) A. 政府购买; B. 税收; C. 净出口; D. 投资。 15、社会保障支付属于( C ) A. 政府购买支出; B. 税收; C. 政府转移支付; D. 消费。 16、下列第(D)项不属于要素收入但被居民收到了。 A.租金; B. 银行存款利息; C. 红利; D. 养老金。 17、正确的统计恒等式为(A )。

分析我国国民收入整体情况

分析我国国民收入整体情况 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的国民收入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自从中国2001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orld Trade Organization ,简称WTO)以来中国的国民收入增加更是迅速。本文主要分析我国1995年到2014年近20年来中国国民收入变化情况,以及城市与农村居民消费情况。 关键词:国民收入;居民消费;世界贸易组织 国民收入指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通常为一年)内全部生产要素提供服务所获得的报酬的总和,即工资、利息、租金和利润的总和。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由世界上居民收入最平均的国家之一,变成世界上居民收入差距较大的国家之一,城乡、区域、行业、群体之间的收入差距持续扩大-----我国不同行业职工的收入差距越来越大。 一、近20年中国国民总收入情况 根据国家统计局给出的数据显示:我国从1995年到2014年国民总收入增加将近10倍。 根据上图可以知道在这近20年里2003年以来我国国民收入增加得非常快,以直线的形式上升11年的时间里增加了将近7倍。根据下图可以知道2003年我国国民总收入135718.9亿元,而2014年我国国民总收入已经增加到634043.4亿元。在1995年时我国的国民总收入才是60146.5亿元,通过对比能够看出1995年到2003年这9年的时间里国民收入才增加2倍多点。从这个数据很显然的看出中国经济正处于腾飞的时期,这与我国加入WTO有着密切的联系,今天的中国国民收入增加国家的经济正处于爆炸式增长的时期,我们国家能够有今天的发

展通过这些数据能够看出与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有紧密的联系。 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orld Trade Organization ,简称WTO)对中国经济的发展的影响作用。加入WTO推动了中国更好、更快地融入国际经济市场。世界经济一体化、全球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主流,加入这个主流,可以充分分享国际分工利益,与世界先进经济技术同步前进。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帮助中国经济更好地融入到国际经济社会,更好地利用国际资源和国际市场的优化资源配置功能,发展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同时也维护我国的经济利益。WTO是三大全球性国际经济组织之一,被称为“经济联合国”。WTO具有制订和管理世界经贸秩序的作用,目前WTO规则主要由美欧等发达国家制订。加入WTO增加了我国在国际经济舞台上拥有更大的发言权,为建立公平合理的国际经济新秩序,维护包括我国在内的发展中国家的利益,作出更大的贡献。在这样的经济环境下我国从2003年以来经济发展呈现出直线增长的速度,但是我国人均收入仍然比较低;2014年我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才是46629元,在世界上中国人均国民收入牌子93位。 二、我国居民收入消费情况 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我国居民消费水平变化情况和国民总收入变化趋势相符合都是从2003年以后呈现出直线增长的变化情况,但是根据我国1995到2014年居民消费水平统计图可以看出农村和城市居民消费水平差距依然很大。1995年我国农村居民消费水平为1344元,城镇居民消费水平为4769元;2003年我国农村居民消费水平为2292元,城镇居民消费水平为8104元;2014年我国农村居民消费水平为8680元,而城市居民消费水平为25315元。农村与城市的消费水平差距仍然还很大;从中可以很容易看出农村与城镇居民收入差距是很

中国历年国民总收入分析报告及相关大数据

中国历年国民总收入(国民生产总值)增长情况 大致可把 60年来中国经济的发展分为五个时期:①1949-1956 年:基本完成社会主义改造,国民经济顺利恢复和发展;② 1957-1966 年:开始全国社会主义建设,国民经济曲折前进; ③ 1966-1976 年:“文化大革命”使国民经济遭受巨大损失,但仍取得进展;④ 1977-1992 年:有计划的社会主义商品经济,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国民经济稳步、迅速而健康发展;⑤ 1993 年至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时期,国民经济进入一个新的快速发展,国家经济实力显著增强,经济总量即将跃居世界第二位。 1949-1952 年,是三年经济恢复时期。 1949 年比过去最好年份,工业总产值下降 50%,农业总产值下降 20%,原煤下降 48%,原油下降 62%,钢下降 83%,电力下降 28%,棉布下降 32%,粮食下降 24.5%,棉花下降 48%。1949年农业总产值为 326亿元, 1952 年达到 461亿元,高于解放前最高年份的 1936年( 408亿元); 1949 年工业总产值为 140 亿元, 1952年达到 349亿元,超过了解放前最高年份的 1936 年(281 亿元)。1952年,中国工农业总产值为 810亿元,比 1949 年增长 77.5%,比解放前最高水平的 1936 年增长 20%,在三年中年平均增长率为 21.1%。 1952 年现代工业在中国工农业总产值中的比重仅为 26.6%,重工业在工业总产值中的比重只有 35.5%。1952 年中国许多重要工业产品的人均产量,不仅远远落后于工业发达国家,而且也落后于印度,如钢产量中国为 2.37 公斤,印度为 4 公斤(为 1950 年数字,下同),美国为 538.3 公斤;发电量中国为 2.76 度,印度为 10.9 度,美国为 2949 度。因此,为了改变中国工业基础,特别是重工业基础极其薄弱的状况,第一个五年计划极重要的基本任务之一是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与此相适应,在投资方面也突出了重工业。计划规定,五年中用于基本建设的投资总额是 427.4 亿元,其中工业投资为 248.5 亿元,占 58.2%,在工业投资中重工业又占 88.8%。 第一个五年计划规定在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同时,也相应地发展农业、轻工业、运输邮电业、商业和文化教育等事业。在基本建设投资总额中,农林水利部门的投资占7.6%,运输邮电部门 的投资占 19.2%,银行贸易部门的投资占 3%,文化教育部门的投资为 7.2%。在五年中,国家对经济和文教卫生的基本建设投资达到 493 亿元,超过计划的 15.3%,加上企业和地方自筹资金,第一个五年计划实际投资总额达到 588.47 亿元。新增固定资产 492 亿元,相当于 1952年全国拥有的固定资产原值的 1.9 倍。 一五时期,工农业总产值平均每年增长 11.9%,其中工业增长 18%,农业增长 4.5%;轻工业增长 12.9%,重工业增长 25.4%。工业在工农业总产值中的比重,由 1952 年的 43.1%提高到 1957 年的 56.7%。重工业在工业总产值中的比重,由 1952年的 35.5%上升到 45%。1957 年钢产量达到535 万吨,比 1952 年增长 296%,为建国前最高年产量的 5.8 倍;发电量达到 193.4 亿度,比1952 年增长 166%,为建国前最高年发电量的 3.2 倍。“一五”期间工业生产所取得的成就,远远超过了旧中国的 100 年。 1958 至 1960 年是中国“大跃进”时期。“大跃进”的提出,标志着中国力图在探索自己的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过程中开辟一个新的局面。然而,实践已证明,这个努力是不成功的,而且造成严重的后果。中共八大二次会议通过的第二个五年计划指标,比八大一次会议建议的指标,工业方面普遍提高一倍,如钢从 1200 万吨提高到 3000 万吨;农业方面普遍提高 20-50%,如粮从5000亿斤提高到 7000 亿斤。从此后,第二个五年计划转入了“大跃进”的轨道。 三年“大跃进”给国民经济造成了严重的损失,也影响以后两年经济的发展。 1958-1962 年,社会总产值年平均下降 0.4%,农业净产值年平均下降 5.9%,轻工业年均下降 2%,国民收入年均

第12章 国民收入核算习题与答案

第十二章国民收入核算 一、选择题 1.在国民收入核算体系中,测定一个国范围内在一定时期所有最终产品和劳务的货币价值量的是( )。 A.国民收入 B.国内生产总值 C. 国民生产净值 D. 可支配收入总和 2.一国的国民生产总值小于国内生产总值,说明该国公民从外国取得的收入( )外国公民从该国取得的收入。 A.大于 B.小于 C. 等于 D. 可能大于也可能小于 3.下面哪一种情况是从家庭部门向企业部门的实物流动()。 A.物品与劳务 B.生产要素 C.为物品与劳务进行的支付 D.为生产要素进行的支付 4.下面哪一种情况属于政府部门对家庭部门的转移支付()。 A.政府为其雇员支付工资 B.政府为购买企业生产的飞机而进行的支付 C.政府为其债券支付的利息 D.政府为失业工人提供的失业救济金 5. 下列哪一项不列入国内生产总值的核算()。 A.出口到国外的一批货物 B.政府给贫出家庭发放的一笔救济金 C. 经纪人为—座旧房买卖收取的一笔佣金 D.政府为其雇员支付工资 6.在下列项目中,( )不是要素收入: A.总统薪水 B.股息 C.公司对灾区的捐献 D.银行存款者取得的利息 7.在下列项目中,( )不属于政府购买。 A. 地方政府办三所中学 B. 政府给低收入者提供一笔住房补贴 C. 政府定购一批军火

D. 政府给公务人员增加薪水 8.下列( )不属于要素收入但被居民收到了。 A.租金 B.银行存款利息 C. 红利 D.养老金 9.在一个只有家庭、企业和政府构成的三部门经济中,一定有()。 A. 家庭储蓄等于净投资 B. 家庭储蓄等于总投资 C. 家庭储蓄加折旧等于总投资加政府支出 D. 家庭储蓄加净税收等于投资加政府支出 10.在用支出法计算国内生产总值时,不属于投资的是( )。 A. 通用汽车公司购买政府债券 B. 通用汽车公司增加了500辆汽车的存货 C. 通用汽车公司购买了一台新机床 D. 通用汽车公司建立了另一条新装配线 11.国内生产总值等于( )。 A.国民生产总值 B.国民生产总值减本国居民国外投资的净收益 C. 国民生产总值加本国居民国外投资的净收益 D.国民生产总值加净出口 12.下列哪一项不是公司的间接税( )。 A. 销售税 B. 公司利润税 C. 货物税 D. 公司财产税 13.为从国民收入中获得可支配收入,不用减去下列哪一项( )。 A. 社会保险基金 B. 公债利息 C. 公司收入税 D. 公司未分配利润 14.在一般情况下,国民收入核算体系中数值最小的是( )。 A. 国民生产净值 B. 个人收入 C. 个人可支配收入 D.国民收入 15.下列哪一项应记入GDP( )。 A.面包厂购买的面粉

第二章国民收入核算练习题

第二章 一、判断 1、消费者居住自己的房屋,这部分房租计算到GDP中。()T 2、企业购买股票、债券的行为在经济学上不能称为投资。()T 3、家庭建造住宅的支出被看成是耐用消费品支出。()F 4、人们从政府得到的国债利息应视为利息收入而被计入GDP中。()F 5、家庭购买一套旧家具的支出可以计算到GDP中()F 6、用GDP紧缩系数计算出来的实际GDP的值排除了价格变动对GDP的影响。()T 7、某物品是中间产品还是最终产品取决于它本身的性质。()。F 8、总投资减重置投资等于净投资。()T 9、一个消费者购买国产消费品与购买进口消费品在GDP的核算中都是一样的作为消费计算到GDP中。()F 10、实际国民收入等于名义国民收入乘以GDP缩减指数。()F 11、如果国内生产总值等于消费支出加总投资,加政府购买,那么,出口就等于进口。()T 12、本年生产但未销售出去的最终产品的价值不应该计算在本年的GDP中。()F 二、选择题 1、下列哪一项不列入国内生产总值的核算( B )? A、出口到国外的一批货物; B、政府给贫困家庭发放的一笔救济金; C、经纪人为一座旧房屋买卖收取的佣金; D、保险公司收到的一笔家庭财产保险。 2、下列各项中,能计入GDP的有:( D ) A、家庭主妇的家务劳动折合价值; B、出售股票的收入; C、拍卖毕加索作品的收入; D、为他人提供服务所得的收入。 3、下列哪一项计入GDP?(D )。 A、购买一辆用过的旧自行车; B、购买普通股票; C、汽车制造厂买进10吨钢板; D、银行向某企业收取一笔贷款利息。 4“面粉是中间产品”这一命题(C )。 A、一定是对的; B、一定是不对的; C、可能是对的,也可能是不对的; D、以上三种说法全对。 5、经济学上的投资是指(D )。 A、企业增加一笔存货; B、建造一座住宅; C、企业购买一台计算机; D、以上都是。 6、在国民生产和国民收入中,哪种行为将被经济学家视为投资?(D ) A、购买新公司债券; B、生产性活动而导致的当前消费; C、购买公司债券; D、上述皆不对。 7、已知某国的资本品存量在年初为10000亿美元,它在本年度生产了2500亿美元的资本品,资本消耗折旧是2000亿美元,则该国在本年度的总投资和净投资分别是( A )。

第12章 国民收入核算

第10章国民收入核算 一、选择题 1、使用收入法核算GDP时,下面哪一项是不必要的() A 工资、利息和租金 B 净出口 C 企业转移支付及企业间接税收 D 资本折旧 B 2、一国从国外取得的净要素收入大于零,说明() A GNP>GDP B GNP=GDP C GNP

C 10、下列各项可被计入GDP的是() A 家庭主妇的家务劳动 B 拍卖毕加索画稿的收入 C 晚上帮邻居照看孩子的收入 D 从政府那里获得的困难补助收入 C 二、计算题 1、某经济社会生产三种产品:书本、面包和菜豆。它们在1998年和1999年的产量的价值如下表所示,试求: 名称1998年1999年 数量价格/(美元)数量价格/(美元) 书本1001011010 面包(条)2001200 1.5 菜豆(千克)5000.54501 (1)1998年名义GDP (2)1999年名义GDP (3)以1998年为基期,1998年和1999年的实际GDP是多少,这两年实际GDP变化多少百分比 (4)以1999年为基期,1998年和1999年实际GDP是多少?这两年实际GDP变化多少百分比? (5)“GDP的变化取决于用哪一年的价格作衡量实际GDP的基期价格”是否正确? (6)以1998年基期,计算1998年和1999年的GDP折算指数 解答: (1)100*10+200*1+500*0.5=1450美元 (2)略,1850美元 (3)以1998年为基期,1998年名义GDP为1450美元; 1999年实际GDP为110*10+200*1+450*0.5=1525美元 两年实际GDP增加百分比为:(1525-1450)/1450=5.17% (4)1999年实际GDP为1850美元 1998年实际GDP为1800美元 两年间实际GDP增加的百分比为:2.78% (5)对比(3)和(4)可以看出,GDP的变化速度与选择哪一年的价值作为衡量实际GDP的基期价格有关。 但需要说明的是,一国GDP的变动源于价格水平的变动和最终经济成果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