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主体性教学模式初探

主体性教学模式初探

主体性教学模式初探
主体性教学模式初探

主体性教学模式初探

*************************************************************

一、问题的提出

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要求广大教师转变教学观念,真正实现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实现从培养学生的知识能力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的转移,要求对课堂教学模式进行深层次的改革,正如全教委《决定》指出: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深化学科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革,通过教学创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突出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真正实现在“减负”的同时更好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如果说以往我们仅仅关注教学的表层,那么现在则是深层次的;如果说以往我们的种种努力是铺垫,那么现在进行的则是攻坚战。在此基础上我们提出了全新的以学生为中心的主体性教学模式。

从具体的学科教学来看,我们发现无论是教育行政部门、教育专家还是广大教师,大家讨论比较多的、实验较多的是对全局影响较大的语数外等学科,即使是理化史地等学科,在应用现代教育技术促进课堂教学改革方面,也作出了许多努力,迈出了一大步。而政治学科在这方面无论是探讨还是实验都很缺乏,以往的许多研究或改革,无论是政治观摩课或示范课,教师大都一讲到底,所谓体现学生的主体性,无非是教师提几个问题让学生回答,或者安排几个情景让学生感受一下,再提几个问题,就算体现主体性了,实际上还是旧模式。此凡种种,无一不是在传统模式下的修修补补,甚至只是在原来“填鸭式”教学基础上的进一步加深。在全教委精神的鼓舞下,在高考改革的新形势下,要求政治学科的教学从原来的“深挖洞”转变为“广积粮”,这使得原有教学模式越来越不能适应新的要求,因此更突现出政治课主体性教学的迫切性和艰巨性。

二、理论基础

主体性教学的理论基础是开始于70年代的认知主义理论和90年代的建构主义理论。

认知主义学习理论强调学习者的内部心理过程,强调学习者的心理特征与认知规律;把学习看作是学习者根据自己的态度、需要、兴趣、爱好,利用自己的原有认知结构,对当前外部刺激所提供的信息主动作出的、有选择的信息加工过程。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建构意义的方式而获得。所要建构的意义是指:事物的性质、规律以及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在学习过程中帮助学生建构意义就是要帮助学生对当前学习内容所反映的事物的性质、规律以及该事物与其它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达到较深刻的理解。这种理解在大脑中的长期存储形式就是关于当前所学内容的认知结构。由于学习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的帮助,即通过人际间的协作活动而实现的主动建构知识意义的过程,因此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以学生为中心,认为“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是学习环境中的四大要素。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它不仅要求学生由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知识的灌输对象转变为信息加工的主体、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而且要求教师要由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转变为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帮助者、促进者。这就意味着教师应当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全新的教学模式(彻底摒弃以教师为中心、强调知识传授、把学生当作知识灌输对象的传统教学模式)、全新的教学方法和全新的教学设计思想,因而必然要对传统的教学理论、教学观念提出挑战,从而在形成新一代学习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同时,也逐步形成了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环境相适应的新一代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和教学设计思想。

认知主义学习理论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主体性教学提供了理论依据。

三、教学设计

主体性教学最重要的是体现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主体性,是学生自我学习和构建知识体系的过程,我们构建的政治课主体性教学的基本方案是这样的:

(1)布置预习提纲

在下一节课前的适当时间内,告诉学生将要学习的内容,并以问题的形式将其编制为分层次提纲。让学生根据《提纲》,结合课本内容,通过查阅书刊、网上查询、请教专家等渠道去广泛搜集相关知识,积累更多的“第一手资料”,做到“有案可稽”。

(2)提出问题

上课时,在学生预习的基础上,教师根据教材内容,围绕有关知识设置若干问题,供学生讨论。问题的设置要:有悬念——激发学生主动获取信息的兴趣;有适当的难度——让部分学生有展示自己探索和解决问题能力的机会,让他们既有“跳”的机会,也

能“摘到桃子”;有梯度——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享受“解决问题、获取知识”的愉悦。

(3)讨论解决问题

讨论并解决问题是主体性教学模式的主要环节,该环节的成败取决于教师的点拔、学生的课前准备和课堂思维能力。教师要根据课堂上学生的实际进程作及时的调适,这个过程中,教师除了尽到“编导”的职能外,也应该以普通“演员”的身份进入角色,从而激活课堂的民主气氛,让学生真正在信息的海洋中徜徉;同时对于在问题讨论过程中学生的创造性意见,教师要及时给以鼓励和表扬,提倡学生“另辟蹊径”,从而真正实现注重个性,塑造学生健康向上、适应时代要求、善于探索和创新的人格。

(4)归纳总结

讨论问题的目的是要解决问题,形成结论。对待问题,虽提倡学生讨论乃至争论,但也不能“喋喋不休”,在这里,教师根据学生的讨论情况,结合教材内容,把“谜”底揭给学生——形成一个正确的知识结论。对于学生围绕问题讨论过程中发生的争论,教师既要当好“裁判”,但也不能完全以教师的身份“居高临下”、“一锤定音”,对因争议而暂时不能解决的问题,要鼓励学生在课后作进一步的探究。

(5)信息反馈

本堂课的教学任务是否已完成?学生对本堂课的内容是否已经掌握?可以课堂小练习的形式对学生进行当堂检测,从而了解课堂教学效果,使教师“胸中有数”。教师根据反馈信息,作出相应处理,为下一节备课“留个底”,同时对课堂练习中学生暴露出来的问题要进行评析并当堂解决,不留“后患”。

(6)布置任务

在本堂课下课前,教师根据本学科特点和下节课内容,布置学生课后完成的任务:①课外作业(控制量和度);②下节课预习提纲。

以上是主体性教学模式的基本环节,当然主体性教学模式决不是一尘不变的,教师应当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进行调整。

四、实验过程

在这一思路下,我们开设了政治研究性学习课程作为主体性教学的实验,上试验课、示范课,所有的政治教师都积极参与到这项教学改革中。2000年11月10日,江苏省电教馆、常州市电教馆在我校举行教研活动,作者上了政治主体性教学示范课,有江苏省电教馆、常州市电教馆、武进市电教馆的领导及来自全省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的20多

位校长们听课。实验过程是这样的:

首先,提出课题,教师根据教学的内容和要求,选择了“台湾问题”作为学习课题,课前,要求学生上网,到网络上去浏览有关“台湾问题”站点,搜索、查询、收集有关“台湾问题”的资料作为第一手材料积累起来,同时要求学生把搜集的资料按一定的层次整理,供自己研究之用。教师对全班学生进行分组,我把全班学生分成五个组,每个组的同学具体负责收集某一方面的资料。

其次,上课时,教师首先把教学内容和要求作了简短的介绍后,教师提供相关网址让学生查阅,我列出四个有“台湾问题”专题的权威性站点:

人民日报密切关注台湾问题专题(https://www.wendangku.net/doc/6613965672.html,)

联合早报台海局势专题(https://www.wendangku.net/doc/6613965672.html,/special/china/taiwan)

新浪网台湾海峡局势(https://www.wendangku.net/doc/6613965672.html,/special/strait1)

搜狐五·二○后再观台海局势(https://www.wendangku.net/doc/6613965672.html,/feature/tw_zaiguan.html),要求学生到这四个站点的台湾问题专题上去搜询最新的信息,同时设置了五个问题让学生讨论,这五个问题分别是:

1、 1、台湾新领导人上台后在一个中国问题上有什么举措;

2、 2、中国政府在台湾问题上有何新的表示;

3、 3、分析影响台海关系的因素;

4、 4、你认为在台湾问题上应选择战争还是和平?

5、 5、分析台湾的前途。

此外还鼓励学生提出问题供大家商讨,我给学生20分钟时间查阅有关站点,收集新的资料,为讨论上述问题作准备。

第三,由学生对上述五个问题分别进行了充分的讨论,教师对每一个问题都作出总结。讨论的时间大约为20分钟,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基本上起编导作用,偶尔也参与学生的讨论,在讨论中发现学生对一些问题的认识相当深刻,有的学生能提出不同的观点,有些学生在一些观点上针锋相对,讨论场面十分热烈,一方面说明学生作了充分准备,另一方面也说明学生进行了深入的思考,并不人云亦云,应该说学生的创造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某个学生发言时,教师把他的答案切换到所有学生的面前,体现出网络教学的交互性。

第四,最后阶段,教师对学生的讨论成果进行了简短的小结,说明讨论的目的已经

达到,讨论本身不是为了解决台湾问题,而是提高对这一问题的认识。

最后,布置课后作业,我布置的作业是让学生写一篇小论文,题目是《倒扁风波对两岸关系的影响》。

课后,听课的领导和校长们进行了探讨和评论,大家认为这是一堂非常成功的主体性教学示范课,省电教馆赵馆长说:“问题的设计有层次性和针对性,学生讨论很热烈,对问题的认识很深刻,有深度,对信息的综合应用能力强,教师的总结有特点,逐个小问题的总结比整课总结更有新意,全课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

五、教学评价

通过主体性教学的实验,与传统的政治课教学相比,主要有以下几个不同特点:(1)变传统教学以教师为中心、学生是知识信息的“容器”、系统传授和学习书本知识的教学模式为现在的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中心的教学模式。

(2)变传统教学的教师授课作为传授知识的唯一途径、书本作为学生获取知识的唯一渠道为现在的更广泛的学习来源和多渠道的知识信息源,特别是网络资源的共享性使得学习和知识来源更具有无限扩展性。

(3)变传统教学的问题只有唯一答案、学生的任务是再现和模仿为现在的学生以开放的、多元的、主动的思维去搜集信息探索“丰富多彩的答案”。

(4)变传统教学的“师道尊严”,教师的观点“毋庸置疑”为现在的师生平等,学生有“质疑的权利”和“争论的自由”。

(5)变传统教学的“授之以鱼”为现在的“供之以池,授之以渔”。

总之,主体性教学模式旨在培养学生的主体性、自主性,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从而培养学生学会学习的能力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赵新伟

反思自己在教学过程中的不足与改进措施

反思自己在教学过程中的不足与改进措施 萍聚 一、教学过程中的不足 1、工作比较散漫、拖拉,时间观念不够强。 2、备课不够细致充分。 3、精力不够充沛,身心不够投入。 4、作业批改不够及时。 5、对后进生急于求成,对他们的教育较简粗暴。 6、常留学生。 7、教学理念落后,教学认识肤浅,教学经验不足,教学方 法老套。 二、改进措施 1、端正工作态度,时间观念须强。 2、课前要细致备课,精心准备教学进程。 那么在新课程下我们应该如何备课,才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呢? 科学处理教材。新课程有新“课标”,教师备课的真正目标就是如何达到新“课标”的要求。为此我们必须深入研究“课标”和教材,仔细阅读有关参考书,弄懂教材的思想,结合学习实际情况,确定各章节的教学目的、要求、重点、难点、关键点、障碍点及知识的内在联系等,科学地确定教

学目的,不断深入了解学生的思想状况、心理特点、知识水平。此外,教材处理的一个重要环节是选择编排教学内容,在“课标”要求的前提下,以教材中最基本的概念、原理为中心,从纵、横两方面对教材进行处理,其中“纵”指知识的“线”,即知识的内在联系,“横”指知识的“块”,即横向联系。这样便于学生将知识联系起来,避免前学后忘。 精心设计教学过程。这是提高备课质量的关键。教师在备课中要精心设计教学过程,选择最优教学方法,选编典型习题,写出具体可行的教案,并设计好板书及课堂小结。 研究教学方法。教学方法多种多样,其方法的选择应以教学目的、任务、教学内容、学生情况为依据,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教学中要抓住关键,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重视学习。不断学习,提高自身知识水平,是提高备课质量的保证。要给学生一碗水,教师必须有一桶水。因此,教师自身学识水平的提高是关键。只有不断学习,才能圆满完成教学任务。 另外,备课过程中出现疑惑,要虚心向有经验的老师请教。备课时要充分考虑到学生可能的表现,作好各种预设,以防范一些可能的情况。

几种典型的教学模式

几种典型的教学模式 国外的教学模式 1. 布卢姆的掌握学习教学模式 2.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教学模式 3. 斯金纳的程序教学模式 4. 罗杰斯的非指导性教学模式 5. 加涅的信息加工教学模式 6. 塔巴的归纳教学模式 7. 奥苏贝尔的先行组织者教学模式8. 布鲁纳等人的探索发现式教学模式 9. 巴班斯基的最优化教学模式10. 约翰逊兄弟的合作教学模式 几种典型的教学模式概念 国内的教学模式(1) 教育模式是在一定的理论指导下,对教育过程组织方式做的简要表述。从大到小,可以从宏观、中观、微观分三个层次来研究教育模式:宏观模式是指由教育行政部门构建的国家或地区的教育事业发展战略模式;中观模式是指由学校根据本校特点构建的办学模式;微观模式是教师根据某一学科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构建的教学模式。 国内的教学模式(2) 教学模式是在一定的教学思想指导下,围绕着教学活动中的某一主题,形成相对稳定的、系统化和理论化的教学范型。 该教学模式包含以下几个要素:①指导思想(教学理论、学习理论等)。②主题:是教学活动进行的线索,主导着教学模式的形成。③教学程序:是完成教学活动的具体过程,也使得教学模式具有一定的可操作性。另外还有几个隐含的因素:④目标:任何教学活动都具有一定的目标,使主题具体化,也是主题或教学活动前进的方向。⑤策略:不同的教学模式会采取不同的手段和方法,从而更好地完成目标。⑥内容:不同的教学模式有适合自己的课程设计方法。⑦评价:不同的教学模式因其主题、目标、程序等因素的不同,而具有不同的评价方法和标准。 教学模式的大致分类 1. 信息加工教学模式 2. 个性教学模式 3. 合作教学模式 4. 行为控制教学模式 信息技术影响下的教学模式 信息技术是运用以数字技术为依托的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来呈现、传递、加工和处理信息的技术。 信息技术影响下的几种教学模式 1. WebQuest(基于资源的研究学习模式) 2. MiniQuest 3. “情境(问题)探究”模式 4. 基于专题学习网站共建的任务驱动型学习模式 5. 抛锚式教学模式 6. 基于英特网的校际远程协作学习模式 W ebQuest WebQuest是一种“专题调查”活动,在这类活动中,部分或所有与学习者互相作用的信息均来自互联网上的资源。根据这一意思我们可以把它译为“网络专题调查”。 WebQuest是美国圣地亚哥州立大学的伯尼?道奇(Bernie Dodge)等人于1995年开发的一种课程计划。“Web”是“网络”的意思,“Quest”是“寻求”、“调查”的意思。 根据完成时间的长短,WebQuest可以分为短周期和长周期两种。 1. 短周期的WebQuest一般一至三课时完成,其教学目标是获取与整合知识,学习者需要处理大量新信息并最终形成对这些信息的意识。 2. 长周期的WebQuest一般耗时一个星期至一个月,其教学目标是拓展与提炼知识,学习者需要深入分析“知识体”,学会迁移,并能以一定的形式呈现对知识的理解。 组成:一个WebQuest必须包括绪言(Introduction)、任务(Task)、过程(Process)、资源

手工课教学模式初探

小学手工课教学模式初探 手工是儿童较为感兴趣的美术活动,这种活动靠手的技能并借助简单的工具对材料进行加工、制作。“人类的智慧反映在手指尖上,”儿童手工也是人类劳动的一种行为,它反映了儿童的智慧和创造,为了改变传统手工课教学中老师教一步,学生跟着学一步的单调的教学模式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创造性、主动性、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合作精神和学习兴趣,我对“学一做一玩一赏”的手工课教学模式进行尝试。实践证明,采用这种教学模式为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发展思维,引导学生团结互助,共同进步,营造了宽松、愉悦的教学氛围,提高了教学效率。 —、拆中求“学” 我国著名教育学家叶圣陶先生说过:“教师对学生是极有帮助的。所谓帮助,主要不在于传授知识,而在于引导学生自己去求得知识,也就是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凡是教,目的在达到不需要教,目的在达到不需要教,故宜随时减轻学生之依赖性。“如在教第三册的《纸盒家具》一课时,在一班,我让学生一步步跟着我做,由于纸盒折叠较复杂,所以尽管我不停地示范、讲解,仍有近半数学生不会做,在二班,我给每一桌学生发一个做好的纸盒家具模型,要求学生拆开,边拆边记,然后再按纸盒原样组装。反复几次,学生不仅能做出这种纸盒家具,而且能根据书中的示意图,组装出新的家具,甚至设计并制作出书中没有的一些家具模型。到底是“实践出真知。”这样学生掌握了家具组合的基本技能,而且学会了一种寻求知识的方法。而这种方法对于学生实践和创作能力的影响,要比一点一画的技能更有价值。“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不正是这个道理吗? 二、“做”中长技 孔子云:“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看来给学生寻找学习伙伴是挺有必要的。在手工课中我们不妨让学尘进行合作练习,即采用同桌合作,前后四人合作,以及男女生合作的形式完成作业。因为我常发现这一种情况:有的同学想象力很丰富,但动手能力较差;有些同学制作精细,但思路狭窄。如果让这两者结合,取长补短,则是最佳组合了,即使两者水平相当,在合作中也能得到启发,所谓“三人行,必有我师。” 同时,有些制作过程繁琐复杂,一个人兼顾不过来。如第五册的《笔筒》,必须两人合作,一个剪一个贴,顺顺当当完成。这样一来,作业的时间相对缩短,作业质量提高了,学生的技能增长了,何乐而不为? 三、“做”中促情 “很难想象一个不会与人相处的人在当今的社会将如何生存。”美国商界某知名人士的这一感叹,无疑给教育提出了新的命题:必须把我们的学生培养成会交往的人。 有分工、有协作的合作练习,不仅增长了学生的技能,提高了课堂效率,更重要的是在潜意识里教会孩子如何与人相处,促进了学生之间情感的交流。如今的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在家中唯我独尊,开展合作练习,让他们并肓作战,一起完成任务,这样可以让每个学生都认识到对方的重要性,体会到智慧的力量。从而无形中培养了学生团结互助的好品德。让他们乐以与人交往,善以与人交往。如第八册中《纸拖鞋》一课中,学生自主合作,共同探讨制作方法,制作出的拖鞋花样新颖,款式多样,并且还设计了爸爸、妈妈等一家人的拖鞋,让学生不仅从学习中得到乐趣,并且养成了尊老爱幼的好品德。 四、“玩中增趣” 我国明朝著名教育家王守仁先生说:“大抵童子之情,乐嬉游而惮拘检。”他认为儿童在“心中喜悦”的状态下才能不停地进取。孩子最“喜”的莫过于玩了,然而玩自己亲手做的东西就更带劲了。并且在做做玩玩中,他们能明白很多常识呢!如教三年级《流动风轮》一课时,我让同桌两人分别下位站到课桌两头吹动刚做好的风轮,和前后桌比一比,谁的风轮转的快,为什么?学生很快发现,风轮越圆,转的越快。于是检查起自己的风轮,看看是否还要改进。同时,他们发现风的大小和吹风的位置和风轮的转速也有极大的关系。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善于发现问题,并能究其根源,大大丰富了教学内容,拓宽了知识面。身心的愉悦怎么能不激起孩子们对学习的兴趣。 五、“赏”中求进

(完整版)教学反思的主要方法

教学反思的主要方法 反思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这里,主要介绍几种简便易行的方法。 1.撰写教学日记。教学日记是教师积极、主动地对自己教学活动中具有教育价值的各种经验以及在此基础上所进行的批判性的理解和认识予以真实的书面记录和描写,通过书写教学日记可以不断更新教育观念,改进教学工作,促进自身专业发展。教学日记没有固定的格式和要求,教师可按自己喜欢的方式及感兴趣的内容予以记录,自由展示自己的撰写风格和特色。比较常见的教学日记形式有:点评式、提纲式、专项式、随笔式等。教学日记的内容可以包括:教学中的成功或不足、教学中的灵感闪光点、教学中学生的感受、教学中的改革创新等。当然,对于我国大多数中小学教师来说,普遍存在教学工作量大的问题,很难抽出时间来写教学日记。这里介绍一种进行教学反思的简单做法:填写教学反思表格。 教师可将此表格附于每课教案之后,在教学告一段落之后填写此表格,主要就“反思与心得”予以梳理和记录。 2.利用教学录像进行反思。教师也可以借助现代教育技术(主要是教学录像)来进行教学反思。教师可自行浏览自己的或其他教师的教学录像带,在播放中找出一些自己觉得很特别的画面,将其静止,思考反省为何当时会如此地教,是否

妥当,下次应如何改进等内容。还可以在观看了全部的课堂结构和教学流程后,思考“如果让自己重新设计这一课(或假如让自己上这节课将如何设计教学)”等问题:这时,最好找一位(或几位)同事和自己一起观看教学录像带,共同进行教学交流和探讨,对教学现象或问题进行比较深入的分析和思考。当然,如果有专家从旁帮助进行分析和评价,这一反思方法的作用将发挥得更好。 3.教师间的交流讨论。上述两种方法比较侧重教师个体单独进行,即教师主要通过自我观察、自我监控、自我评价来进行自我反思,相对来说,具有一定的封闭性和局限性。毕竟单纯的内省反思活动,往往是比较模糊、难以深入,而且容易囿于自我。因此,教师在时间和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还应该加强与同事间的交流对话,因为反思活动不仅仅是一种个体行为,它更需要群体的支持。和同事进行对话,不仅可以使自己的思维更加清晰,而且来自交流对象的反馈往往也会激起自己更深入的思考,激发自己更多的创意和思路。教师个体可以中心发言人的形式,将自己对某一问题的思考与解决过程展现给小组的其他成员,在充分交流、相互佶问的基础上,反观自己的意识与行为,从而进一步加深对自己的了解,并了解和借鉴其他人的不同观点。另外,教师间的交流讨论也可采用主题或专题的形式,或者创设一定的问题情境,教师们可围绕共同的话题进行畅谈,也可分小组进行讨

(完整版)教学模式的种类

教学模式的种类 由于教学实践依据的教学思想或理论不同,教学实践的形式就不同,从而形成不同的教学模式。 关于教学模式的种类,国内外不同研究者从不同角度有不同的分类。 一、从理论根源区分 乔以斯和韦尔依据教学模式的理论根源,归纳出4种教学模式: 第一种是社会互动教学模式。 这种类型的模式的依据是社会互动理论,强调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的相互影响和社会联系。属于这种类型的教学模式有; 杜威和塞林的小组探索模式, 奥利弗和夏沃尔的法理学教学模式, 马歇尔和考科斯的相互探索模式等。 第二种是信息加工教学模式。 这种类型的教学模式的依据是信息加工理论,把教学看做是一种创造性的信息加工过程,依据计算机、工人智能的运行规程确定教学的程序。 属于这种类型的教学模式有: 施沃德的科学探索教学模式, 布鲁纳的概念获得教学模式, 皮亚杰和西格尔的认知发展教学模式, 奥苏贝尔的先行组织者教学模式等。 第三种是个人教学模式。 这种类型的教学模式的依据是个别化教学的理论与人本主义的教学思想,强调个人有教学中的主观能动性,坚持个别化教学。 属于这种类型的教学模式有: 罗杰斯的无指导者教学模式, 格拉斯尔的教室集会教学模式等。 第四种是行为修正教学模式。 这种类型的教学模式的依据是行为主义心理学理论,它把教学看做是一种行为不断修正的过程。 属于这种类型的教学模式主要 有斯金纳的操作条件反射教学模式。 按照乔以斯和韦尔的分法, 在我国近年出现的一些依据不同思想或理论而建 立的教学模式有:依据结构主义心理学理论而建立的“结构一定向”教学模式,依据“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教学思想而建立的“学导式”教学模式、“自学辅导式”教学模式, 依据课程论和教学过程理论而建立的“六课型单元”教学模式, 依据认知心理学而建立的“四阶段式”课堂教学模式等等。

谈谈如何在教学中体现学生的主体性

谈谈如何在教学中体现学生的主体性 自主学习是指不听命,不过分依赖他人的积极、独立、自主的学习方式。它是以“尊重学生的独立人格,发展学生的个性为宗旨”,最大限度的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积极性、主动性,使学生有效的学会学习为目标的一种教学思想和教学形式。它可以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自主安排学习生活,使学生个性得到充分发展,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中学语文教学有责任、有义务为探索学生自主学习方式,实现学生自主学习尽绵薄之力。 一、让学生喜欢上学习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著名教育改革家魏书生认为:“在学生大脑这部机器里,兴趣是动力部分的组成部分,它常常决定着着大脑机器工作时的转数。学生自学语文的兴趣越浓,自学的积极性越高。”是的,在学习过程中,外因只起一个辅助作用,而学生的内因才是获取知识的关键,就像一个人渴了要喝水,同样只有学生对学习内容产生兴趣,才不会感到学习是一种额外的负担,才会积极主动的去学。1、导课要具趣味性。俗话说:“良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一个设计新颖,内涵丰富,有吸引力的导语可以在学习之始,就极大的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充满“我要学”的渴望。导语的设计要因不同的教材而有所不同。记人叙事的文章,一般故事性比较强,教师可以抽出其中引人入胜的地方,在讲课前讲给学生,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写景抒情的文章,一般语言优美,音韵为悠扬,适合朗读,教师可在课前声情并茂的朗读其中的片段,感染学生,也可欣赏图片导入新课,也可联系古诗词,历史故事、传说增加文章的意境和趣味性,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果能制作图文并茂的课件用多媒体的形式全方位展示文中所描绘的美丽景色效果会更好。2、问题要有趣味性。从心理学角度讲,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种渴望,渴望探索未知的领域,渴望发现未知的事物。这种渴望需要一定的媒介激发才能产生。课堂上,教师的问题,就是一种激发学生这种渴望的媒介。教师巧设问题会促进学生思考,使学生产生探索的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和学习的主动性。 二、正确的学习方法可以使学生高效率学习 古语讲:“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英国著名科学家达尔文也曾说过:“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还必须在教学中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和策略,使学生逐步掌握正确的思维方法,学习方法,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我觉得,首先,要教给学生思维的方法,或比较,或分类,或归纳,或概括,或联想,或想象,这些方法都来自于思维,并在思维过程中不断发展和完善。其次,要教给学生掌握知识的基本方法。例如不同的文体有不同的学习方法。学习说明文,要注意说明方法,说明顺序,说明结构,说明语言。第一步要通读课文,找出不懂的字、词,通过工具书,课下的注释,扫除这些文字障碍,第二步要找准说明对象,看文章介绍了说明对象的哪些特点,第三步要找出文章所用的主要说明方法和说明顺序,并学会运用;第四步要分析文章所用的语言,看看它的语言是平实的还是生动的,亦或是既平实又生动。其次,

反思性教学 科研课题

“反思性教学”的实践与研究结题报告 吉林四中丛磊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与意义 当今我国学校教育教学普遍采用班级授课制,而班级授课制的一个重要环节就是课堂教学,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益,使学生从繁重的题海战术中解脱出来,是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为之努力的目标和方向,也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要求。综观当前学校的教育教学,其中有几个问题十分突出,一是教师的教学策略优化的问题,如果教学前不对学生的内在学习需求进行了解,教学后不对教学行为进行深刻反省,必然导致教与学的不统一。二是教学的层次性问题,学生学习基础的差异性与教学模式的单一性,始终制约着教与学的和谐发展,不能满足绝大部分学生的发展需求,使得教育面向全体难以真正落实。三是活动、选修课程的教学与学生特长培养如何协同进行的问题。四是同一学科之间、学科与学科之间的互相协作的问题。五是整体教育环境对于教学的影响问题。 学校在教育教学过程中面临着各种深层次的问题,每一位教师必须去反思这些问题,把握问题症结,从而寻求最佳的解决方法,使教育教学符合客观规律,让学生学会学习,为他们的终身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最终成为学者型教师。 二、研究与实践过程

(一)研究方法 采用观察法、试验法、行动研究法、文献法 (二)研究步骤 1、第一阶段(2011年7月------2011年9月)组织制定课题研究计划和研究方案;课题开题,组织学习相关理念,开展调研和动员工作。建构以学生探究为主体的新课程课堂教学设计的基本模式,并应用于实践。深入研究,收集材料,进行初步的教学设计,在实施教学设计的课堂教学中及时反思、修正,不断完善探究式教学设计模式。 2、第二阶段(2011年9月------2011年11月)对第一阶段实施的新课程课堂教学过程设计模式总结,并依据不同学科特色开展探究式教学设计的课堂实践研究,突出解决探究式教学中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 3、第三阶段(20011年9月—2011年12月)结合地区特点和学校特点,研究课堂教学设计中各种资源的利用和整合,重点是现代教育技术在课堂教学中辅助功能的研究,以及社会资源与课堂教学整合的研究。总结和提炼相关研究成果,形成教学设计的基本模式,推出新成果,完成课题研究报告。 三、成果主要内容 (一)理论基础

ESFA教学模式初探

ESFA教学模式初探 内容概要: 一·何谓ESFA模式 二·对ESFA模式的特点的理解 三·ESFA的优点 四·ESFA模式的理论支持 1何谓ESFA模式 ESFA即“EFFECTIVE SCHOOL FOR ALL”,可译成“面向全体的有效学校(教育)”。“ESFA”是英国剑桥大学教授梅尔·艾恩斯科主持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关于教育的改革项目,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一个世界性的课题《课堂中的特殊儿童》的重要成果之一。其目的“要求普通学校的教师应寻求有效的方式照顾到学生个人之间的差异,而不是对特殊儿童另行分班。”它的核心是“个人的反思(所谓“反思”是指“从个人经验中学习的办法”)和集体的合作”这两个观点。ESFA的课堂教学过程大致如下:(1) 定向:在课堂开始的时候,将本节课目的告诉学生,使学生明确教师的要求和自己的任务;(2) 自学、协作、交流:分组交流,并不断重新分组交流;(3) 评价:得出总体结论;(4) 自省:反思个人学习。其中,“定向”是中心,其它教学环节都应服从和服务于这个中心。它们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环环相扣,上一环节是下一环节的基础,下一环节又是上一环节的深化,从而构成了有机联系的教学系统。 2 对ESFA模式的特点的理解 (1)学生明确自己的任务,任务不是教师硬性指派的,而是师生协商产生的,目的是达成教学过程中的目标与学生自己的目标一致。以往,在确立学习目标上,教师说了算,而且教师在确立目标时,往往考虑最多的是社会对学生的要求,教材对学习内容的限制,而忽略了学生是千差万别的个体,他们有各自不同种类不同程度的学习需要,即使是对于同一本教材,同一篇文章,每个人的取舍都可以不相同。而现在,大概也到了在确立学习目标这个问题上,由教师来主导,学生回归为选择确立学习目标的主体的时候了。不能够使学生自己真切地感受到“我必须积极完成它,因为它对我的将来有好处,因为我喜欢它”的任务指派,无论它与教材切合得多完美,无论它从客观上从长远看来多么切合学生的需要,它仍然只是“水中的月亮”,在老师的眼中美丽得很,似乎很切近,实际上离学生能够积极接受的目标很远,但终不如一盏朴实的“灯笼”——一个看起来并不很远大但切合学生的学习目标,更能够照亮学生的前程。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的想法、经验、和关注的问题,让学生自己定出自己的目标和重点,从而自自然然地产生对对自己的学习的责任感。 (2) 为了达到合作学习、共同参与的目的,分组交流并解决问题,并不断重新分组交流(一系列分组模式)。要求学生在小组活动时不断地记笔记、写感想、总结、建议、记录讨论的结果。最后一次分组时选出一位组长,向全体同学报告本组讨论的情况。为了进一步加强交流合作,每组可以派出“信使”到其它组,去带回他人的讨论成果和送去自己的成果。使人人都能分享、人人都能加入到学习中。 (3)支持。为了切实做到“FOR ALL”,尤其是学生需要帮助时立即就可以获得帮助,要求由2名~3名教师共同负责上一节课。(目前,这一点在很多学校无法做到,所以要采取变

教学反思现存的主要问题和改进建议

教学反思现存的主要问题和改进建议 摘要:随着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逐步推进与深入开展,全新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教学方法越来越渗透到了教师的日常教学工作中,使得目前小学教育教学领域正呈现出一派蒸蒸日上的新气象。而其中,教学反思对教育教学的影响则是尤为突出和明显的,但是当前小学教师所进行的教学反思也存在着不少问题和误区,为此,就教学反思现存的主要问题和改进建议等略作粗浅分析探讨。 一、教学反思的形式层面 1、格式比较单一,有模式化的倾向教学反思作为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一种有效途径,对广大教师来说,其必要性和重要性已是人人皆知的,但究竟在实践中该如何操作,怎样写教学反思,不少教师深感困惑而无从下手。这种情况下,介绍或给出一些教学反思的案例,让教师大致明确其格式或样子本身是非常必要的。但反观我们的现实却不难发现:众多教师写出的教学反思案例其格式基本上如出一辙,有教师将其总结概括为“先写不足之处,然后写获得启示,较后写怎样运用”,而这种格式的套用对于其教学是没有任何益处的。 2、为应付检查,流于形式在中小学教学实践中还存在这样的倾向:即不少教师把写教学反思看作是一种额外的负担,是浪费时间,往往为了应付学校领导检查才勉强胡乱应付完成。这样,教学反思的撰写就成了为反思而反思,流于形式,浮于表面,教学反思的实际价值根本没有得到切实的体现。诚然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也是多方面的。 二、教学反思的内容层面 1、全面而不深刻。通过查阅众多的反思案例,不难发现,比较成形的教学反思一般都在内容方面较为全面,大都从成功之处、不足之处、今后改进等角度进行论述,可以说是面面俱到,但多为蜻蜓点水,一代而过,虽然全面但缺乏深刻性,给人的感觉很是空泛,似乎大家谈的几乎大同小异,没什么区别。 2、零散而不系统。目前,教学反思在内容方面或多或少还存在着反思的内容比较分散,零碎,没有形成合力,不连贯,缺乏系统性等现象。一些老师常常是这次反思某一问题,下次反思就又换成了另一问题,有东一鳞西一爪的感觉,结果是每个问题都泛泛而谈,缺乏深度和对问题的较为连贯的、成体系的深入思考和认识。因此,反思的效果并不很明显,对教师教学行为的改进也微

教学模式的概念

教学模式的概念 教学模式是在一定的教育思想、教学理论和学习理论指导下的,为完成特定的教学目标和内容,围绕某一主题形成的比较稳定且简明的教学结构理论框架及其具体可操作的教学活动方式,通常是两种以上方法策略的组合运用。 简而言之,教学模式可以概括为: 以一定的理论为指导; ?需要完成既定的教学目标和内容; ?表现一定的教学活动序列及其方法策略。 教学模式的特点 教学模式是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的桥梁,既是教学理论的应用,对教学实践起直接指导作用,又是教学实践的理论化、简约化概括,可以丰富和发展教学理论。 1.操作性 教学模式是一种具体化、操作性较强的教学思想或理论,它把某种教学理论或活动方式中最核心的部分用简化的形式反映出来,为人们提供了一个比抽象的理论具体得多的教学行为框架,教学模式比较清晰地呈现了教学程序,具体地规定了教师的教学行为,方便教师理解、把握和运用,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有章可循,便于教师理解、把握和运用,这是教学模式区别于一般教学理论的重要特点。 2.简约性 教学模式的另一个特点就是简约化了的教学结构理论框架及活动模式,大都以精练的语言、象征性的图式或明确的符号表达出来。一般说来,会用教学不同阶段的关键词进行总结,或者用流程图、框图来表达教学步骤间的逻辑关系和教学流程等。这些都能使复杂多样的教学

实践经验理论化,又有利于形成比抽象的理论更具体、简明的操作框架,从而便于教师理解、运用,也易于交流、传播。 3.指向性 任何一种教学模式都是围绕着一定的教学目标设计的,而且每种模式的有效运用也是需要一定的条件,因此,不存在适用于所有教学过程的万能模式,也谈不上哪一种教学模式是最佳教学模式,只存在一定情况下能达到特定目标的最有效的教学模式。因此,使用教学模式需要有鉴别不同类型的教学目标的能力,以便选用与特殊的目标相适应的特定模式。例如,发现式教学模式较适用于数理科教学,却不适用于文科教学;操练式教学模式利于知识技能训练,而对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却并不合适。因此,需要特别注意教学模式的指向性。 4.整体性 教学模式是教学现实和教学理论构想的统一,任何教学模式都是由各个要素有机构成的整体,本身都有一套比较完整的结构和机制,体现着理论上的自圆其说和过程上的有始有终。理论上的忽视或教学过程的缺失,都只能降低教学效果而不能发挥教学模式的应有功能。因此,在运用时,必须整体把握,既透彻了解其理论原理,又切实掌握其方式方法。那种无视教学模式的整体性,放弃理论学习而简单套用其程序步骤的做法,对提高教学水平有害无益。5.更新性 虽然教学模式一旦形成,其基本结构便保持相对稳定,但这并不意味着该教学模式就从此不变了。教学模式总是随着教学实践、观念和理论的不断发展变化,而不断地得到丰富、创新和发展而日臻完善的。教学模式是一个动态开放的系统,有一个产生、发展、完善的过程,它的不断变革与改革,正是其得以具有有效性的重要保证。 有意义接受学习教学模式

主体性教学方法初探学习心得体会

主体性教学方法初探学习心得体会 主体性教学方法初探学习心得体会 教育,是以学生的发展为本。要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就必须在教育活动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促进学生自身积极主动的发展。教师是学生成长的引导者,学生发展的领路人,而学生本身才是成长的主人、发展的主体。学生的主体性只有在活动中才能形成,只有在活动中才能发展。我在教学实践中主要运用了三种主体性教学方法。 一、愉快教育法 对一个教师来说,善于为学生营造宽松愉悦的成长环境,甚至比学识是否渊博更重要。教师与学生关系和谐了,学生自然地会对学习产生兴趣,民主平等的课堂气氛也就会自然地形成。教师对学生的尊重,是减轻学生心灵重负的重要因素。特别是音乐课堂教学活动,情感交流活动比较多,在教学中,要注意这种值感的交流作用。如在上音乐课之前,我经常用录音机播放音乐,或面带微笑和学生轻松地谈话,或敲一敲打击乐器等。一上课,我以亲切随和的教态和学生一齐听着音乐参与做律动,这样创设了一种愉悦、合作的学习气氛,而学生在一种激奋情感的驱使下,很快产生了投入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情感的心理需求,这就为后一环节的教学,作了情感上的铺垫。如在教第一单元《动画城》中《小机灵的歌》一课时,教师弹奏《西游记》插曲《一个

师傅仨徒弟》,在导入新歌时教师说:“难听出来了,这是哪部动画片的插曲?如果听出来,就跟着音乐模仿一下动画片人物的动作。”教师弹着学生熟悉的《西游记》插曲,学生都很认真地听,有的学生走到台前模仿起孙悟空、猪八戒的动作,嘴里还不由自主地唱了起来,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很高。因为学生比较喜欢看动画片,喜欢片中的人物,教师在创设了让学生进行音乐体验的氛围后,又调动他们的音乐学习经验,用较为熟悉的《西游记》插曲引人,进行了情感与音乐经验的双重铺垫。当学习《小机灵的歌》时,学生就能很快地投入到旋律的感受中去。 二、主动参与,积极交往法 主动参与,有助于学生自觉掌握科学知识和相关的思想方法,获得自我表现的机会和发展的主动权,形成良好个性与健全人格。课堂上教师与学生关系和谐,和学生平等相处,有了真挚的情感,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学生才愿意接近老师,愿意袒露自己的思想。教师一个关爱的眼神,一句信任的鼓励,亲切和蔼的教态,都是对学生的信赖。有了平等和谐的`音乐氛围,学生才能对学习产生兴趣,愿意去表现自己,才能主动参与到各种活动中去。如在一年级实验班有一个男同学,上音乐课不愿唱歌,不愿跳舞,非常腼腆,老师走到他跟前,拉着他的手做律动他也不做,教他唱歌他还是不唱,最后我鼓励他上课坐得那么好,听得那么认真,肯定在心里早已经听会了,看会了,然后我让组里的其他学生唱歌,让他用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结果他不但不为

教学模式的反思

教学模式探究的教学反思 (一)倡导学生主动参与,自主探索 新课改将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模式从传统的“复习引入——讲授新知——巩固提高”转变动,教师要“透过形式”,不要为情景而设计情景,在支持学生探究方面,切忌照本宣科,不讲策略。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结合具体的数学内容,采取“问题情景——建立模式——解释、应用与拓展”的模式展开。一方面,设计不能仅停留在知识层面上,而要顾及学生学习水平、智力、以及个性发展的差异,要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着眼于学生可持续发展,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支持学生更深入的探究和反思问题,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和应用过程,从而更好的理解数学基础知识和数学的思想方法,掌握必要的数学基本技能和技巧,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及应用能力,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愿望和信心。另一方面,了解掌握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认知水平,提出学生“似会非会”、“似懂非懂”、“欲答而不能”“欲罢而不忍”的问题,唤起学生思维的自觉性,支持学生探究、反思、提高。 (二)努力营造构建互动课堂教学范围 荷兰著名数学教育家弗赖登塔尔反复强调:“学习数学的唯一正确方法是实行再创造,也就是由学生本人把要学的东西也就是由学生本人把要学的东西自己去发现创造出来;教师的任务是引导和帮助学生进行这种再创造,而不是把现成知识灌输给学生。”因此教师要营造民主、平等、合作的课堂教学气氛,激发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热

情,在互动学习过程中,教师的作用主要体现在教学情景的创设;学生已有知识情意系统的激活,围绕问题展开阅读实践,创新等活动的尝试,以及学生的讨论对话及交流活动的组织等。当然,数学课堂教学中的互动是多维的,教学必须互动的展开,提供契机,如互动境界的创设,互动过程的展示、互动结果的体验等,使学生的个性得以健康的发展。 第四教育技术的掌握与运用 新课程的实施高度重视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一方面充分考虑计算机(计算器)对数学学习的影响,把计算机(计算器)作为研究解决问题的强有力工具,为此数学教师必须掌握计算机(计算器)在数学学习中的应用技术。另一方面,有许多教学内容的设计不利用计算机多媒体辅助教学难以达到预期教学效果,为此数学教师必须掌握计算机多媒体辅助教学技术。因此,作为数学教师,无论是为指导学生的学还是顺利的教,都必须掌握与计算机科学有关的基础知识和学会熟练运用现代信息技术。 首先,对教师和教学而言,新技术为教师接触更丰富多样的教学资料(包括文字和影像)提供方便,是以前做不到的。如镭射光碟(CD-ROM),就几乎可以利用微机立时取得大量的信息,包括正文、资料数据、音乐、声音、画像。通过多媒体手段可在课堂教学中给学生输送包括有正文、录像、动画、声乐、高质量的图表等综合内容。这就能帮助教师开拓思维,改变他在课堂上传统的角色和方法,适当的时候可以强调自己是学习的推动者而不是资料输送中心。教师可利

网络课程的功能结构及教学模式初探

网络课程的功能结构及教学模式初探 【摘要】进入90年代以来,网络技术日新月异,互联网逐渐应用于教育领域。网络课程的开设已成为一个全球化的趋势。本文在调查网络课程现状的基础上,归纳了网络课程的基本功能结构,说明网络课程的一般形式;通过对课程内容、师生关系、资源以及教学活动组织等方面的分析,列举了目前网络课程的6种模式,最后对网络课程的前景作了展望。 【关键字】 Web WWW 网络课程教学模式 一、对目前网络课程实践的调查 进入90年代以来,网络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开设网络课程已成为一个全球化的大趋势。国内外一些大学甚至一些信息技术公司纷纷设计网络课程来进行教学或培训,它们开发出各种网络课程数据库来管理教学,开发出各种工具来组织教学活动。 目前已开发的网络课程种类繁多,涉及各个学科领域,从网络课程的应用来看,主要有两种形式,一种是基于课堂的教学,网络课程只是作为课堂教学的一种补充方式;另一种是网络课程作为整个教学过程的主要形式。

但是,从当前实践来看:当前网络课程的开展,许多活动的展开还没有充分利用网络的优势,许多学校都正在积极地开设网上课程,但是还没有形成一个浓厚的远程学习的气候;从教学模式上来看,网络课程是相对于教室课堂教学而提出的,远程教学和基于校园的课程在教学法上以及对学生与教师的要求等方面是不同的,当前的远程教学和课堂教学基本上是一种混合的模式,随着网络技术和通讯技术的不断应用和发展,远程教学和基于校园的课堂教学之间的界限也就越来越模糊了;从网络技术的应用来看,目前网络技术的应用还只是停留在课程内容的发布上,网络只是一种信息传递的媒体,而没有当作一种通讯平台来使用,尽管某些课程充分考虑了网络更高层次的应用,但基本上处于尝试阶段。 二、网络课程的基本功能结构 众所周知,网络课程的设计应依据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思想,是以"学习者"为中心的设计,网络课程的教学设计应当对教学活动和学习环境作重点设计,二者缺一不可。由于网络课程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学生的自主学习,所以网络课程的基本功能结构也应按学生自主学习的要素来设计。作者认为,网络课程的基本结构如图所示: 网上课程基本功能结构模块

教师人教学反思以及整改措施

教学反思与总结 姓名:刘君城 科目:高一化学

教学反思与总结 期末考试已经结束,考试就是一块试金石,能够检验一段时间以来教师教的成效与学生学习效果。通过考试,发现了很多问题,并提出在以后的教学中解决这些问题的办法,争取同样的错误在下学期不再出现。 一、个人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第一,课堂上讲的太多,学生自己动手时间太少。上课时,讲的太多太细,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学生上课时也仅仅是记笔记,自主学习的间太少,没有时间对知识进行思考,导致很难记住知识,即使记住了这个知识点,放在具体的情景中还是不知道怎么用。另外,没有给学生思考的时间,学生的思维就受到极大的限制,学习的主动性也比较低。 第二,重点、难点不够突出,特别是易错点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在备课时,我总想把每一个知识点所涉及到的所有细节一次讲完,导致课堂上大量的时间都用在讲解这些细节上,从而使整堂课的重点得不到重点的讲解,难点得不到足够的时间来突破,难点突破的方法单一,导致虽然讲解了很多遍,但效果不佳。对于易错点,总以为强调一遍,学生就会注意,实际是依然不断的犯错。 第三,课后作业的督促、反馈没有落实到位。虽然每天布置一定量的作业,但是没有严格监督学生完成,作业常常迟交,甚至是不交,新学的知识得不到及时巩固复习。虽然每次做完的试卷或者是课时作业,都批改了,但是没有及时的反馈批改结果,学生做错的题没有弄

明白错误原因,不会做的题依然不会做,做作业的效果差。 第四,对学困生的关注和辅导不到位。在教学工作中,觉得学困生难于沟通,极少关注他们,使学生感觉老师漠视他们,慢慢就放弃了化学的学习。 第五,备课时对学习方法的研究和学情分析不够重视。缺乏学情分析,对学生的基础与能力估计过高,经常出现学生“能听懂课,不会解题”的情况。课堂上重视知识的讲解,不注重方法的传授,很多学生一个学期结束了还没有摸清化学学习方法,直接导致了整体学习效果都比较差。 第七,工作中缺少总结与反思。很多教学中的问题都没有花时间去思考,及时思考了也还是零散的,简单的停留在表面,没有总结提炼,导致后面在教学中出现各种各样问题,直接降低了教学效果。 第八,缺乏耐心,对于讲了很多次的问题,学生还不会就有些不耐烦,导致一些学生有问题都不敢说出来。另外教育方式过于粗暴、简单,没有用心去教育,使部分学生对我反感,从而也放弃了化学的学习。 二、针对以上问题,今后教学中的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给予改进: 第一,重点重点讲,难点多种方法讲,精讲精练,提高课堂效率。今后备课时加强课标和考纲的研究,做到对每个知识点都心中有数,在课堂上,必须根据学生接受情况、学习能力有选择性的讲解,重点知识重点讲,难点多种方式讲解。对于易错点多次讲解,每次学生出现错误时都及时指出,并给予纠正,问题严重的学生应找来谈话,或

当代国外主要教学模式(理清思路)

介绍:教学模式是教育学中知识中的重点部分,也是考试的热点,教学模式是指在某一教学思想和教学原理的指导下,围绕某一主题,为实现教学目标而形成的相对稳定的规范化程序和操作体系。 教学模式特点以及当代国外主要教学模式也是高频出题点,下面做一一介绍 一教学模式的特点: 1简略性 2针对性 3操作性 4灵活性 5稳定性 6完整性 7中介性 二教学模式结构 教学模式包括五个因素,这五个因素之间有规律的联系就是教学模式结构 (1)理论依据 (2)教学目标 (3)操作程序或步骤(在教学模式的结构中处于核心地位)(4)实现条件

(5)教学评价 (二)当代国外主要教学模式 一程序教学 1代表人:斯金纳。 在运用行为主义心理学的基础上推广和发展的,以程序教学机器或程序教材为基础进行的教学模式。(这里的“程序”代替了教师,程序通过一套事先设计好的、有一定顺序的特定行为,使学生按照教师期望的方式去行动 2理论基础: 新行为主义的学习理论。 新行为主义者在学习理论上以联结主义的原理来阐明学习。他们认为学习是通过刺激-反应-强化而形成的一种操作性行为 3教学目标: 目标在于交给学习者某种具体的技能,观念或其他内部或外部的行为方式。 4操作程序: 程序教学将学习内容划分一个个连续性的小项目。在学习中每呈现一个项目学习内容都要求学生采取用填充或书写答案的方式作答。学生如果打错,教学机器就会立即呈现正确的答案及时纠正错误,然后进行下一步学习。

5教学要遵守的原则: (1)小步子原则 (2)积极反应原则 (3)及时确认原则 (4)自定步调原则 6实现条件: 程序教学作为一种个别教学模式,要求学生具有较强的独立学习能力。程序教学的关键是对于学习效果的及时反馈以及强化,但是大量的,及时的,渐进性的强化在课堂教学中难以实现,因此(斯金纳主张使用“机器教学”和编制“程序教材”) 7教学评价: 优点: 程序教学在效果评价上主要以类似于各个小步子上的问题来测查学生反应的正确率,这种评价方式更能反映学生对事实知识的记忆和简单应用。这种教学模式也让学生独立的学习,能适应个别差异,由于采用小步子方法,复杂课题化难为易 缺点: 严格规定了学生前进的小步子,不利于培养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二发现教学模式

学生主体性

1学生主体性:指学生在教学中的主观能动性。包括a独立性每个学生都是一个自组织系统,一个独立的物质实体制约。b选择性指学生在教育过程中可以在多种目标,多种活动中进行选择的特点c调控性对自己的学习活动进行有目的的调整和控制d创造性学生在教育活动中可以超越教师的认识,时代的认识,科学的提出不同的观点。e自我意思性学生作为主体对自己的状态及在教育中的地位等的自我认知。P136 2班级目标设立的依据:以提高素质发展个性为导向,既要注重提高班级的整体发展水平又要为班级中每个成员规划其个性发展目标。P300 3学校{学生}评价的功能:诊断通过评价能有效的判断学生的发展状况。导向学生评价是依据一定的标准和所要完成的目标进行的价值判断。发展评价应是基于以学生发展作为根本目的的一种制度。管理对学生的只是掌握情况作一定区分。P314 4教师职业形象:是教师群体或个体在其职业生活中的形象,是其精神风貌和生存状态与行为方式的整体反应。包括a教师的道德形象b教师的文化形象c教师的人格形象 5教学和教育的关系:a现代教育技术对教学关系的正效应现代教育技术以学习者为中心,以学习理论和传播理论为指导,将教学媒体作为与学习者相互作用的基本手段和形式,运用系统方法,对教与学过程进行系统设计,从而获得有效的教学效果。b现代教育技术对教学关系的负效应现代教育技术在提供形声性、再现性、先进性、高效性、普遍适应性的同时,潜伏着导致教师依赖现代教学媒体忽视教学过程的设计,导致师生关系疏远的利弊 6校本课程的理论:P171以学校为课程编制主题,自主开发与实施的一种课程,是相对于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一种课程。 7教育负向功能根源因导:是教育系统与外部环境出现的失调乃至冲突的状态,是教育外部的异常条件使教育正向功能的实现受到严重阻碍,结果派生出来许多偏离行为。A当社会发展处于负向时期时出现b社会发展处于正向时期,由于某种因素影响,使教育与社会的外部关系失调时出现。 8师生关系表现形式:P145a以青年一代成长为目标的社会关系。教师作为成年社会的代表与学生作为未成年的社会成员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结成的代际,政治,文化,道德,法律关系。B以直接促进学生发展为目标的教育关系。指教师和学生在教育活动中为促进学生的整体发展和自主发展而结成的教育与被教育等主体间的关系。C以维持和发展教育关系为目标的心理关系。包括人际认知,感情,个性等关系。 9情感分析学习评价的范围: 10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原则:P338a导向性原则b发展性原则c公平性原则d多样性原则e 可行性原则 11教学策略的特点和依据:P219特点:指向性就是为了解决现实的教学问题。操作性针对教学目标的每一具体要求制定的,要转化为教师与学生的具体行动。整体综合性包括教学活动的元认知过程,教学活动的调控过程和教学方法的执行过程。调控性。灵活性同一

高中英语反思性教学的探究

高中英语反思性教学的探究 广西民族高中陈晓平 【摘要】新课程改革对高中英语教与学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反思性教学可以帮助教师通过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重新构建适合自己的教学理念和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有助于将自己和其他教师的经验转化为行动,是不断追求英语教学的有效性并最终达到“学会教学”与“学会学习”的教学。本文主要论述了高中英语反思性教学的背景,反思性教学的类型和反思性教学的途径。 【关键词】高中英语反思性教学 一、引言 反思性教学是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在美国,英国,澳大利亚等西方国家兴起的一种教学理论,之后迅速在全世界教育界产生了很大的影响。随着我国教学改革实验的蓬勃发展,近年来,反思性教学这一模式也引起我国教学理论界和广大实践者的浓厚兴趣。我国学者熊川武教授在他的《反思性教学》一书中提出了反思性教学的三点内涵:反思性教学以探究和解决教学问题为基本点;反思性教学以追求教学实践合理性为动力;反思性教学是全面发展教师的过程。笔者认为反思性教学就是指教师在一般的教育教学规律或者特殊的教育理论的指导下,对教师教学经验进行回顾、审视与重新认识,以至产生新的更趋合理的教学方案与教学行为的过程。也就是说,反思性教学既有“教学的反思”,也有“反思的教学”,是二者的有机统一。因此,反思性教学就是要追求教学实践行为、教学目标、教学手段的合理性和有效性,是通过审视、探讨、研究教学实践中的实际问题,来实现教师的教学改善和教师的专业发展。 二、高中英语反思性教学的背景 1.新课程改革的要求 教育部2001年颁布的《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从总体目标和分模块目标两个方面都对普通高中英语的课程目标做了极为明确的规定:分别从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文化知识、情感态度和学习策略五个方面提出了总体的课程目标,而后又分别把每一个方面的目标细化为若干级别。不难看出,新的课程目标对学生的学习动机、口头表达能力、学习策略和自我评价方面都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为了让学生达到这些要求,教师要不断更新自己的教育教学观念,改变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这就要求教师平时需要经常反思自己的课堂教学实践。在高中英语教学中进行反思性教学,有助于教师了解学情,钻研教材,激活课堂,使教学更具有针对性和有效性。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